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第102卷

明倫彙編 家範典 第一百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二卷
明倫彙編 家範典 第一百三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

 第一百二卷目錄

 宗族部藝文一

  諸侯王表         漢班固

  與宗從弟書         孔融

  悼夭賦          魏文帝

  宗譜           晉杜預

  稱族子訏歊書       梁劉峻

  在北齊與宗室書      陳徐陵

  答族人梁東海太守長孺書   前人

  送澥序         唐柳宗元

  告諸子書        宋范仲淹

  范文正義田記       錢公輔

  族譜引           蘇洵

  蘇氏族譜亭記        前人

  族譜後錄          前人

  勸親睦           蘇軾

  彭和甫族譜跋       文天祥

  孝友菴記        明方孝孺

  宋氏世譜序         前人

  族譜序           前人

  戒族人書          羅倫

  吉水張氏義田記       莊昶

  韋氏族譜序         前人

  湛氏小宗義田記       崔銑

  沱川余氏睦族序       周怡

  胡氏家乘序         前人

  九族類鑑序        曹于汴

  請建立義莊疏        姜寶

  家譜序          鄧元錫

  與官莊宗人書       史桂芳

 宗族部藝文二

  小雅頍弁三章

  角弓八章

  大雅行葦四章

  晉宗親會歌        晉張華

  贈長沙公族祖四首      陶潛

  悲從弟仲德         前人

  誡族子           謝混

  於安城答靈運五章     宋謝瞻

  贈族叔衛軍        齊王融

  贈族人秣陵兄弟      梁何遜

  仰贈從兄興寧寘南      前人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  唐李白

  又             前人

  登黃山陵歊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

  陰得齊字          前人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      前人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枕之秦  前人

  示從孫濟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前人

  寄監察從兄         曹鄴

  秋梢曉坐閣遇舟東下揚州即事寄上族父江

  陽令            盧僎

  宋中送族姪式顏       高適

  又送族姪式顏        前人

  贈羅昭威          羅隱

  贈徐州族姪         韓愈

  族兄才卿下第後赴宜祿酒官以詩寄之

               金蕭貢

  送振先宗丈歸祖庭    元歐陽元

  送族姪擴之通州      華幼武

  都門逢族人       明程伯陽

  示族子          吳天泰

家範典第一百二卷

宗族部藝文一

编辑

《諸侯王表》
漢·班固

编辑

昔周監於二代,三聖制法,立爵五等,封國八百,同姓 五十有餘。《詩》載其制曰:「介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 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所以親親賢賢,褒 表功德,關置盛衰,深根固本,為不可拔者也。

《與宗從弟書》
孔融

编辑

知晚節《豫學》,既美大弟困而能寤,又合先君加我之義。豈惟仁弟,實專承之。凡我宗族,猶或賴焉。

《悼夭賦》有序
魏·文帝

编辑

族弟文仲亡時年十一。母氏傷其夭逝,追悼無已。予以宗族之愛,乃作斯賦。

氣紆結以填胸,不知涕之縱橫。「時徘徊于舊處,睹《靈 衣》之在床,感遺物之如故,痛爾身之獨亡,愁端坐而 無聊,心慼慼而不寧,步廣廈而踟躕,覽萱草于中庭。 悲風肅其夜起,秋氣憯以厲情,仰瞻天而太息,聞別 鳥之哀鳴。」

《宗譜》
晉·杜預

编辑

列子者,君之嫡妻之子,長子之母弟也。君命為祖,其 子則為大宗,常有一主,審昭穆之序,辨親疏之別,是 故百代不遷。若無子,則支子為後,雖七十無無主婦。 若殤死,則縗絰加一等,以兄弟之列代之。殤無為父 道,兄弟昭穆同故也。死皆為之齊縗,其月數各隨親 疏為限,雖尊,雖出嫁,猶不敢降也。屬絕,則為之齊縗 三月。若始封君相傳則自祖。始封君,其支子孫皆宗 大宗。然則繼體君為中宗之尊,支庶莫敢宗之,是以 命別子為宗主,一宗奉之,故曰:祖者,高祖也。言屬逮 於君則就君,屬絕於君則適宗子家也。而說者或云 君代代得立大宗;或云別子之母弟亦得為祖;或云 「命妾子為別子,其嫡妻子則遷宗於君」,皆非也。別子 之弟子孫,無貴賤皆宜宗。別子之子孫,小宗,一家之 長也。同族則宗之,其服隨親疏為比。姉妹出嫁,不敢 降之。五屬斷服,則不宗之矣。

《稱族子訏歊書》
梁·劉峻

编辑

劉訏字彥度兄歊字士光並履高操共卜築鍾山宋熙寺東澗有終焉之志族祖孝標與《書》稱之。

「《訏》: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歊》矯矯出塵,如雲中白鶴。」 皆儉歲之粱稷,寒年之纖纊。

《在北齊與宗室書》
陳徐陵

编辑

陵白,臨淮負海,是謂「徐州。」顓頊、高陽,世有明德。自興 王啟霸,無勞委劍之鋒;開國承家,實饗彤弓之賜。其 後金柯玉葉,霞振雲從,耆舊通人,茂才多士。或以天 下之貴,負石自沈。王命之尊,拂衣高蹈。或熊衣雉裘, 青組朱旗,儒盛江東,文高河北。或復分齊處魯,移魏 居燕,瓜瓞雖遙,芳枝無遠。昔有王如王莽,無關控鵠 「之宗;劉曜、劉淵,彌非偃龍之族。」又有《朱家別錄》,邾子 之苗;何氏殊源,韓侯之裔。三鳥五鹿,時事無恆;東郭 西門,遷訛非一。吾宗雖廣,未有駢枝,咸自駒王,同分 才子。正以金衡委御,玉斗宵亡,胡賊憑陵,中原傾覆。 我則供犧牷於東國,載主祏於南都,二百餘年,家於 揚越。此則盧諶不去,裴寧仍留,高宦燕秦,遲迴鄉壤, 山河有隔,敘覯無緣,望冀馬而增勞,瞻賓鴻而永嘆。 昔竇公累世,光武稱其外家;許都遙遠,靈王思其舊 宅。其言雖大,可以喻小,況在宗親,寧無停眷。比月應 雩龍,星移殷鳥,天明和煦,體中何如?願百年之老,興 居多福;萬石之君,寒暑清豫。其外族忠孝,比屋連甍, 信義勇於干戈,《詩書》甘于酒醴。或有漁獵,三史紛綸, 《五經》都講開黌,詩生負帙。邦君佇德,寧無掛榻之思? 州將欽風,應有題車之命。南陽坐嘯,寄以共治;《東海》 行歌,資其主弼。梁竦不好,徒為大言;鄧禹平生,惟望 如此。若棲遲偃仰,因事丘中,桃果三名,栗園千樹,持 竿而釣,徵聘不來,負耒而耕,公侯靡屈。何其高也,蓋 復休「哉!如脫推延,或遲並問」,吾階緣人乏,叨簉皇華, 王事無淹,公禮將畢。既而揚都蕩覆,方離獫狁之災, 越界風塵,復蹈輶軒之禮。屏居空館,多歷歲時,亹犯 靈祗,招延禍罰,號慕無窮,肝膽屠殞,煩冤胸臆,不自 堪居,無心柰何?無狀柰何?自徘徊河朔,亟積寒暄,風 患彌留,半體枯廢。折臂為公,雖非羊祜跛足而使,無 慚卻克。固以形如槁木,心若死灰,匍匐苫廬,纔有魂 氣。夫迷山之客,遲遙響於巖崖;窮海之賓,望孤煙于 島嶼。況乃宗均魯衛,地匪燕吳,車騎相望,舟艫朝夕。 三條不遠,五達非難,信乃闊然,遂不蒙問。昔桃花之 峽,長避秦嬴;芝草之山,遙然滄海。猶復漁船可入,何 況平途,不兼旬月。勞懷既積,輒命行人,弦朢之間,遲 枉歸翰。儻二三兄弟,能敦昭穆之詩;求我漳濱,幸開 劉楨之疾。陽春改節,並念將宜,扶力為書,多不詮次。 陵白。

《答族人梁東海太守長孺書》
前人

编辑

恩報。近歲奉使來歸,辱彼河清,年中告行,并惠以明 鏡,亟離寒暑。雖復時陳梁鶴,日照孫鸞,言慰相思,反 增離眷。劉傅三常侍還,又承書札,銀鉤甚麗,「玉疏依 然。開封伸紙,破愁為笑。素秋方屆,溽暑稍闌,體中何 如,善保元吉。藂臺之璧,少海之珠,何必鄉里,所在為 貴。卿託身大國,既已積年,彼朝英彥,理相欽挹。方當 交辟三命,清宦兩宮,何乃闊然,遲有問也?吾七十之 歲,崦嵫已迫,朽老之疾,隨年而甚,徒懷北邙之切,未 遂東都之期,牽役承間,但有衰頓,賢從君政,佐佑興 基。中舍諶殿中並休,宜自別有書問來告,訪吾文章。」 吾自歸來鄉國,亟徙炎涼,牽課疲朽,不無辭製,而應物隨時,未曾編錄。既承今告,輒復搜檢,行人相繼,別 簡知音。但既乏新聲,全同古樂,正恐多慚于協律,致 睡于文侯耳。燕南趙北,地角天涯,言接末由,但以潛 欷善,敬德中郎,並比境之良選,皇華之上求。若可輶 軒,別當委白君問。

《送澥序》
唐·柳宗元

编辑

澥子厚之族屬也

人咸言「吾宗宜碩大,有積德焉。」在高宗時,並居尚書 省二十二人。遭諸武,以故衰耗。武氏敗,猶不能興。為 尚書吏者,閒十數歲乃一人。永貞年,吾與族兄登並 為禮部屬,五黜,而季父公綽更為刑部郎,則加稠焉。 又觀宗中為文雅者,炳炳然以十數,仁義固其素也。 意者其復興乎?自吾為僇人,居南鄉,後之穎然出者, 「吾不見之也。其在道路幸而過余者,獨得《澥。澥》質厚 不諂,敦朴有裕,若器焉,必隆然大而後可以有受,擇 所以入之者而已矣。其文蓄積甚富,好慕甚正,若牆 焉,必基之廣而後可以有蔽,擇其所以出之者而已 矣。勤聖人之道,輔以孝悌,復嚮時之美,吾於澥焉是 望。」汝往哉!見諸宗人,為我謝而勉焉。「無若太山之麓 止而不得升也。其唯川之不已乎。吾去,子終老於夷 矣。」

《告諸子書》
宋·范仲淹

编辑

「吾貧時與汝母養吾親。汝母躬執爨,而吾親甘旨未 嘗充也。今而得厚祿,欲以養親,親不在矣。汝母亦已 早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貴之樂也?吾吳中 宗族甚眾,於吾固有親疏,然吾祖宗視之則均,是子 孫固無親疏也。苟祖宗之意無親疏,則飢寒者吾安 得不恤也?自祖宗來,積德百餘年,而始發於吾,得至 大官,若獨享富貴而不恤宗族,異日何以見祖宗於 地下?今何顏入家廟乎?」於是恩例俸賜,常均於族人, 并置義田宅云。

《范文正義田記》
錢公輔

编辑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 者咸施之。方貴顯時,於其里中買負郭常稔之田千 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 凶、喪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其出納焉。 日食人米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錢五十千,再嫁 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 「嫁之數,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粳米八 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餘而無窮。仕而家 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勿給,此其大較也。」初, 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之未逮者二十 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于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 其志。公既歿,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雖位高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殮,子 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昔晏平 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 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於衣食者;妻 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 如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於是齊侯以晏 子之觴觴桓子。予嘗愛晏子之好仁,齊侯知賢而桓 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第也,先 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後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 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為近之。今觀文正公之 義田賢如平仲,其規模遠舉,又疑過之。嗚呼!世之都 三公位享萬鍾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 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者,豈 少也哉?況于施賢乎?其下為卿、為大夫為士,廩稍之 充,奉養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壺瓢為溝 中瘠者,又豈少哉?況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 之忠義滿朝廷,事業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後世必有 史官書之者,予可無書也。獨書其《義田》,以警於世云。 公諱仲淹,字希文。嘉祐四年八月十日。

《族譜引》
蘇洵

编辑

《蘇氏族譜》,譜,蘇氏之族也。蘇氏出于高陽,而蔓延于 天下。唐神堯初,長史味道刺眉州,卒于官,一子留于 眉。眉之有蘇氏自此始。而譜不及者,親盡也。親盡則 曷為不及?譜為親作也。凡子得書而孫不得書者,何 也?以著代也。自吾之父以至吾之高祖,仕不仕,娶某 氏,享年幾某日卒皆書,而他不書者,何也?詳吾之所 「自出也。自吾之父以至吾之高祖,皆曰諱某,而他則 遂名之,何也?尊吾之所自出也。《譜》為蘇氏作,而獨吾 之所自出得詳與尊,何也?譜吾作也。」嗚呼!觀吾之《譜》 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情見于親,親見于服, 服始于衰,而至于緦麻,而至于無服。無服則親盡,親 盡則情盡,情盡則喜不慶,憂不弔,喜不慶,憂不弔,則 塗人也。吾所與相視如塗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 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塗人,吾《譜》 之所以作也。其意曰:分至于塗人者,勢也。勢吾無如 之何也。幸其未至于塗人也,使其無至于忽忘焉可 也。嗚呼!觀吾《之譜》者,孝悌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系之以《詩》曰:「吾父之子,今為吾兄。吾疾在身,兄呻不寧。 數世之後,不知何人。」彼死而生,不為戚欣。兄弟之情, 如足如手,其能幾何?彼不相能,彼獨何心?

《蘇氏族譜亭記》
前人

编辑

匹夫而化鄉人者,吾聞其語矣。國有君,邑有大夫,而 爭訟者訴於其門。鄉有庠,里有學,而學道者赴於其 家。鄉人有為不善于室者,父母輒相與恐曰:「吾夫子 無乃聞之。」嗚呼!彼獨何修而得此哉?意者其積之有 本末,而施之有次第也。今吾族人猶有服者不過百 人,而歲時蜡社,不能盡其歡欣愛洽,稍遠者至不相 「往來,是無以示吾鄉黨鄰里也。」乃作《蘇氏族譜》,立亭 於高祖墓塋之西南而刻石焉。既而告之曰:「凡在此 者,死必訃冠,娶妻必告;少而孤則老者字之;貧而無 歸則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誚讓也。」歲正 月,相與拜奠於墓下,既奠,列坐於亭。其老者顧少者 而嘆曰:「是不及見吾鄉鄰風俗之美矣。自吾少時,見 有為不義者,則眾相與疾之,如見恠物焉,慄然而不 寧。其後少衰也,猶相與笑之,今也則相與安之耳」,是 起於某人也。夫某人者,是鄉之望人也,而大亂吾俗 焉。是故其誘人也速,其為害也深。自斯人之逐其兄 之遺孤子而不卹也,而骨肉之恩薄;自斯人之多取 其先人之貲田而欺其諸孤子也,而孝悌之行缺;自 斯人之為其諸孤子之所訟也,而禮義之節廢;自斯 人之以妾加其妻也,而嫡庶之別混;自斯人之篤於 聲色,而父子雜處;讙譁不嚴也,而閨門之政亂;自斯 人之瀆財無厭;惟富者之為賢也,而廉恥之路塞。此 六行者,吾往時所謂大慚而不容者也。今無知之人 皆曰:「某人何人也,猶且為之。其輿馬赫奕,婢妾倩麗, 足以蕩惑里巷之小人;其官爵貨力,足以搖動府縣; 其矯詐修飾言語足以欺罔君子。是州里之大盜也。 吾不敢以告鄉人,而私以告族人焉。髣髴於斯人之 一節者,願無過吾門也。」予聞之,懼而請書焉。老人曰: 「書其事而闕其姓名,使他人觀之,則不知」其為誰。而 夫人之觀之,則面熱內慚,汗出而食不下也,且無名 之,庶其有悔乎?予曰:「然。」乃記之。

《族譜後錄》
前人

编辑

蘇氏之先出於高陽,高陽之子曰稱,稱之子曰老童, 老童生重黎及吳回,重黎為《帝嚳》。火正曰祝融,以罪 誅,其後為司馬氏,而其弟吳回復為火正。吳回生陸 終,陸終生子六人:長曰樊,為昆吾;次曰惠連,為參胡; 次曰翦,為彭祖;次曰求言,為會人;次曰安,為曹姓;季 曰季連,為𦬒姓。六人者皆有後,其後各分為數姓,昆 吾如姓己氏,其後為蘇、顧、溫、董。當夏之時,昆吾為諸 侯伯。歷商而昆吾之後無聞。至周有忿生為司寇,能 平刑以教百姓,周公稱之,蓋《書》所謂司寇蘇公者也。 司寇蘇公與檀伯達皆封於河,世世仕周,家於其封, 故河南、河內皆有蘇氏。六國之際,秦及代、厲皆其苗 裔也。至漢興,而蘇氏始徙入秦。或曰:「高祖徙天下豪 傑以實關中,而蘇氏遷焉。其後曰建,家於長安杜陵。 武帝時為將,以擊匈奴有功,封平陵侯,其後世遂家 於其封。建生三子,長曰嘉,次曰武,次曰賢。」嘉為奉車 都尉,其六世孫純為南陽太守。生子曰章,當順帝時 為冀州刺史,又遷為并州,有功於其人,其子孫遂家 於趙州。其後至唐武后之世,有味道焉。味道,聖曆初 為鳳閣侍郎,以貶為眉州刺史,遷為益州長史,未行 而卒。有子一人,不能歸,遂家焉。自是眉始有蘇氏。故 眉之蘇皆宗益州長史味道;趙郡之蘇,皆宗并州刺 史章;扶風之蘇,皆宗平陵侯建;河南、河內之蘇,皆宗 司寇忿生。而凡蘇氏皆宗昆吾樊,昆吾、樊宗祝融、吳 回。蓋自昆吾樊至司寇忿生,自司寇忿生至平陵侯 建,自平陵侯建至并州刺史章,自并州刺史章至益 州長史味道,自益州長史味道至吾之高祖,其間世 次皆不可記,而洵始為《族譜》以紀其族屬。《譜》之所記, 上至於吾之高祖,下至於吾之昆弟,昆弟死而及昆 弟之子。曰:「嗚呼,高祖之上不可詳矣,自吾」之前而吾 莫之知焉已矣。自吾之後而莫之知焉,則從吾譜而 益廣之,可以至於無窮。蓋高祖之子孫,家授一譜而 藏之,其法曰:凡嫡子而後得為譜。為譜者,皆存其高 祖,而遷其高祖之父,世世存其先人之譜,無廢也。而 其不及高祖者,自其得為譜者之父始,而存其所宗 之譜,皆以吾譜冠焉。其說曰:「此古之小宗也。古者有 大宗,有小宗。《傳》曰:『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 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 別子之後也。宗其繼別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遷者 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別子者,公子及士 之始為大夫者也。別子不得禰其父,而自使其嫡子 後之,則為』」大宗,故曰:「繼別為宗。」族人宗之,雖百世,而 大宗死,則為之齊衰三月,其母妻亡亦然。死而無子, 則支子以其昭穆後之,此所謂百世不遷之宗也。別 子之庶子,又不得禰別子,而自使其嫡子為後,則為 小宗,故曰:「繼禰者為小宗。」小宗五世之外則易宗,其繼禰者,親兄弟宗之;其繼祖者,從兄弟宗之;其「繼曾 祖者再,從兄弟宗之;其繼高祖者三,從兄弟宗之。死 而無子,則支子亦以其昭穆後之。」此所謂「五世則遷 之宗」也。凡今天下之人,惟天子之子與始為大夫者, 而後可以為大宗,其餘則否,獨小宗之法猶可施於 天下。故為《族譜》,其法皆從小宗。凡吾之宗,其繼高祖 者,高祖之嫡子祈,祈死無子,天下之宗法不立,族人 莫克以其子為之後,是以繼高祖之宗亡而虛存焉。 其繼曾祖者,曾祖之嫡子宗善,宗善之嫡子昭圖,昭 圖之嫡子惟益,惟益之嫡子允元。其繼祖者,祖之嫡 子諱序,序之嫡子澹,澹之嫡子位。其繼禰者,禰之嫡 子澹,澹之嫡子位。曰:「嗚呼!始可以詳之矣。百世之後, 凡吾高祖之子」孫,得其家之譜而觀之,則為小宗;得 吾高祖之子孫之譜而合之,而以吾《譜》考焉,則至于 無窮而不可亂也,是為「《譜》之志」云爾。

《勸親睦》
蘇軾

编辑

夫民相與親睦者,王道之始也。昔三代之制,畫為井 田,使其比閭族黨各相親愛,有急相賙,有喜相慶,死 喪相恤,疾病相養。是故其民安居無事則往來歡欣 而獄訟不生;有寇而戰則同心并力而緩急不離。自 秦漢以來,法令峻急,使民離其親愛歡欣之心,而為 鄰里告訐之俗。富人子壯則出居,貧人子壯則出贅, 一國之俗而家各有法,一家之法而人各有心,紛紛 乎散亂而不相屬。是以禮讓之風息而爭鬥之獄繁。 天下無事,則務為欺詐,相傾以自成;天下有變,則流 徙渙散,相棄以自存。嗟夫!秦漢以下,天下何其多故 而難治也!此無他,民不愛其身,故輕犯法。輕犯法,則 王政不行。欲民之愛其身,則莫若使其父子親,兄弟 和而妻子相好。夫民仰以事父母,旁以睦兄弟,而俯 以恤妻子,則其所賴於生者重,而不忍以其身輕犯 法,三代之政莫尚於此矣。今欲教民和親,則其道必 始於宗族。臣欲復古之小宗,以收天下不相親屬之 心。古者有大宗,有小宗。故《禮》曰:「別子為祖,繼別為宗, 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 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後也。宗其繼別子之所自出者, 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古者 諸侯之子弟,異姓之卿大夫,始有家者,不敢禰其父, 而自使其嫡子後之,則為大宗。族人宗之,雖百世,而 宗子死,則為之服齊衰九月。故曰:「宗其繼別子之所 自出」者,百世不遷者也。別子之庶子,又不得禰別子, 而自使其嫡子為後,則為小宗。小宗五世之外則無 服。其繼禰者,親兄弟為之服;其繼祖者,從兄弟為之 服;其繼曾祖者,再從兄弟為之服;其繼高祖者,三從 兄弟為之服;其服大功九月。而高祖以外,親盡則易 宗,故曰「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小宗四,有繼 高祖者,有繼曾祖者,有繼祖者,有繼禰者,與大宗為 五,此所謂五宗也。古者立宗之道,嫡子既為宗,則其 庶子之嫡子,又各為其庶子之宗,其法止于四,而其 實無窮。自秦漢以來,天下無世卿大宗之法,不可以 復立。而其可以收合天下之親者,有小宗之法存而 莫之行,此甚可惜也。今夫天下所以不重族者,有族 而無宗也。有族而無宗,則族不可合;族不可合,則雖 欲親之而無由也。族人而不相親,則忘其祖矣。今世 之公卿大臣、賢人君子之後,所以不能世其家如古 人之久遠者,其族散而忘其祖也。故莫若復小宗,使 族人相率而尊其宗子。宗子死,則為之加服,犯之,則 以其服坐「貧賤不敢輕,而富貴不敢以加之,冠婚必 告,喪必赴,此非有所難行也。」今夫良民之家,士大夫 之族,亦未必無孝悌相親之心,而族無宗子,莫為之 糾率,其勢不得相親。是以世之人有親未盡而不相 往來,冠昏不相告,死不相赴,而無知之民遂至于父 子異居而兄弟相訟,然則王道何從而興乎?嗚呼!世 人之患,在于不務遠見。古之聖人合族之法,近于迂 闊,而行之期月則望其有益。故夫小宗之法,非行之 難,而在乎久而不怠也。天下之民,欲其忠厚和柔而 易治,其必自小宗始矣。

《彭和甫族譜跋》
文天祥

编辑

莆中有二蔡,其一派君謨,其一派京。傳聞京子孫慚 京所為與人言,每自詭為君謨後,孝子慈孫之心,固 不應爾。亦以見世聞羞恥事,雖為人後,猶將媿之。彭 和甫之派,來自博士齊,非玕後也。今其譜牒併二族 為一本,為君謨之後,而引京以混之,人情固大相遠 哉?予聞晉沈勁恥其父陷於逆,致死以滌之,卒為忠 義。唐柳玭有言:「門地高者,一事墜先訓,則無異他人。 是以修己不得不至。」諸公皆勸和甫以自立,和甫而 祖玕,猶當為沈勁;和甫而祖博士,柳玭之言,得不勉 乎哉!

《孝友庵記》
明·方孝孺

编辑

烏傷朱氏居赤岸者為最著。元之季世,丹溪先生諱 震亨,字彥修,以道德性命之說教其鄉人,人咸服之。 先生娶戚氏,生二子:衍、玉。嘗擇地東朱山之原,謂其子曰:「我死,與而母俱藏此,若等宜祔于左右。」皆應曰: 「諾。」已而戚氏卒,衍亦卒。未幾,先生亦卒。玉奉先生及 母夫人柩窆于其中,奉兄柩窆墓右,又預治其左為 二穴。他日將與其妻合葬,即墓前若干武為庵,俾子 弟居之以奉洒掃,扁之曰:「孝友。」而來告曰:「此先君之 志,我則行之」,請有以示後人,使世守無怠。嗚呼!古禮 之廢也久矣,葬之弊為尤甚。古之葬者,萬民各以其 族區分而序列之,惟有罪者則不入兆域。至周之季, 雖稍變弛,然族葬之禮未變也。昔嘗觀乎洙、泗之間, 拜先聖人之墓,見伯魚、子思之塚,昭穆序葬,而子孫 咸祔其側,至今二千年未已,猶有先王之遺意焉。今 之人儒衣冠而誦《六藝》者,皆以學孔子自名。至于葬 其親,則往往信俗巫冢師之說,為其身謀,或父子異 處,或兄弟殊遷,使其魂魄不相接,形氣不相依,與黜 罰其親何異乎?而猶以儒稱于人,不亦妄矣乎!若先 生父子者,可謂無愧于孔子。《傳》不云乎:「慎終追遠,民 德歸厚矣。」慎終之事,玉既能行之,苟欲追遠,則豈不 在後之人哉?玉之子與衍之子,從父兄弟也。至于孫, 則為從祖兄弟矣。愈遠而至于曾元,至于來昆,又至 于數十世,分益盡,愛敬之心,得無少衰乎?幸有人焉, 能相率而拜于墓下。會于斯庵之中,指之曰:「某某墓 之子也,某墓之孫也,出于某墓者也,某墓又出于先 生者也。吾數十百人,其初數十人耳;數十人其初數 人耳。數人之先,先生一人耳。一人之身何為而不親 睦乎?聞斯言也,有不涕泣而下拜者,非人也。孝友之 心,其能自已乎?其有弗追遠而返始者乎?斯豈先生 之志乎?其可以示後人否乎?」玉泣曰:「是先生命玉之 志也,請書之。」

《宋氏世譜序》
前人

编辑

「士有無位而可以化天下者,睦族是也。天下至大也, 睦吾族何由而化之?人皆欲睦其族,而患不得其道, 吾為之先,孰忍棄而不效乎?有族者皆睦,則天下誰 與為不善?不善者不得肆,至治可幾矣。」睦族之道三: 「為譜以聯其族;謁始遷之墓以繫其心;敦親親之禮 以養其恩。」譜之法:「正月之吉會族以修譜也;四時孟 月會族以讀譜也。十二月之吉會族而書其行,以為 勸戒也。」謁墓之法,「春序飲以申禮義,秋序飲以明憲 章也。」親親之道,喜戚貧富相慶弔周卹也;老壯稚弱 相敬讓慈愛也,役相助也,力相藉也,難相拯而死相 葬也。斯三者並行,雖士可以成化,況有位者乎?不難 于變天下之俗,況鄉閭之近者乎?近者宜其易為,有 位者宜其易化。然而莫為且莫化者,知道者鮮也。知 道而有位,人焉得而不望之乎?金華宋氏,太史公之 族。太史公以道德文學師當世,道之行先于其族,凡 可以睦族者,無不為矣。斯其譜也。譜非公一代之書, 後世之所守者也,非止一家之事,舉族之所取則者 也。使遠而後世,眾而族人,皆如公之心,雖無焉可也。 苟為不然,有法以傳之,猶恐其或廢,況徒譜乎?某是 以私附其說于後,俾後之人得以覽而擇焉。由一族 而推之天下,將必自茲始。此固公之志也歟!

《族譜序》
前人

编辑

《序》曰:「譜者,普也,普載祖宗遠近、姓名、諱字、年號。」又云: 「譜者,布也,敷布遠近,百世之綱紀,萬代之宗派源流。 序述姓名,謂之譜系;條錄昏宦,謂之《籍狀》。天子書之 謂之紀,諸侯書之謂之史,大夫書之謂之傳。總而言 之謂之譜。譜者,補也,遺亡者治而補之,故曰序得姓 之根源,記世數之遠近,父昭子穆,百代在于目前。」

一序得姓之根源,二世族數之遠近,三明爵祿之高卑,四序官階之大小,五標墳墓之所在,六遷妻妾之外氏,七載適女之出處,「八彰忠孝之進士,九揚道德之遁逸,十表節義之鄉閭。」

《戒族人書》
羅倫

编辑

「列位叔父、列位兄長,別後想得安康。」倫別無他囑,為 人祖宗父兄者,惟願有好子弟。所以有好子弟者,非 好田宅,好衣服、好官爵,一時誇耀閭里者也。謂有好 名節,與日月爭光,與山岳爭重,與霄壤爭久,足以安 國家,足以風四方,足以奠蒼生,足以垂後世,如汴宋 之歐陽修,如南渡之文丞相者是也。若只求飽煖,習 勢利,如前所云,則所謂惡子弟,非好子弟也。此等子 弟,在家未仕也,足以辱祖宗,殃子孫,害身家;出而仕 也,足以汙朝廷,禍天下,負後世。甚至子孫有不敢認, 如宋之蔡京、秦檜,此豈父兄祖宗之所願哉?想其勢 焰官爵富貴,豈止如今日鄉里中一二前輩也,而今 日安在哉?然所謂好子弟者,亦在父兄子姪成就之 耳。人才之盛,鄉黨為最。然非父兄敗之,則子孫喪之, 取譏天下,貽笑後世,甚可惡也。載之史書,使後世之 明君賢主輕棄南人,未必不由此也。吾願叔父聽之, 子姪戒之,共慫成我做天地間一箇完人。蓋未有治 國不由齊家,家不齊而求治國,無此理也。何謂齊家? 不爭田地,不占山林,不尚爭鬥,不肆強梁,不敗鄉里, 不陵宗族,不擾官府,不尚奢侈,弟讓其兄,姪讓其叔婦敬其夫,奴恭其主,只要認得一「忍」字一「讓」字,便齊 得家也。其要在子弟讀書,興禮讓。若不聽吾言,譬如 爭一畝田,占一畝住基,兩邊不讓,或致人命,或告官 府,或集親戚,所損甚大。若以此費置買前物,所費幾 倍。若曰住基無賣,此又愚也。其所以為此計者,不過 遺自己之子耳。父母之心愛子孫一也。今奪吾父母 之子以與自己之子,甚非我父母之心也。父母雖不 在,逆其心則逆天理矣。安知吾子孫不如今日之爭 哉?凡事皆此類也,而此事尤切,故特言之:今後若有 田地等物不明,只許自家明白,不許擾及「官府。我若 不仕,尢當守此言也。其餘取債之屬,民甚貧窮可憫, 自己少用一分,便積得一分德。奴僕放橫,不可放起。 自今以後,無片言隻字經動府縣方好。不然外人指 議此人要做好人,不能齊家,世間安有此等好人哉? 由此得禍,不可知也。兼我在此國事,日在心懷。仲淹 做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況今日乎?進退得失,有 義有命,吾心視之,已如孤雲野鶴,脫灑無繫。自古壞 事,皆是愛官職底人弄得狼狽了,脫使根本不安,枝 葉安能保乎?戒之戒之!若使我以區區官勢來齊家, 不以禮義相告,便成下等人了。但中間有等無知子 弟,與不才奴僕,弄出事來,則須治之以官耳。叔父須 戒之,慎勿」以吾言為迂也。

《吉水張氏義田記》
莊昶

编辑

予讀錢公輔所為《范文正公義田記》,未嘗不嘆文正 公之賢,仁于其族,而又不能不慨先王之道不能行 于天下,而使文正之得以私于一家也。夫先王之道, 「方里而井,天下無無田之家,而百姓亦無無田之人。 老者有養,幼者有字,鰥寡孤獨者又各有所賑貸,而 無一人不得其所。蓋聖人以天下為公,而人自不得」 以私其家也。自秦用商鞅變法之後,廢井田,開阡陌, 而天下始有富貧之分。富者田連郡邑,而貧者無立 錐之地。是以文正知族人之不免飢寒,乃以爵祿之 入置為義田,以周其乏,其心可謂仁矣。然古之人有 賜之衣者,曰:「願賜一國人之衣。」有賜之食者,曰:「願賜 一國人之食。」以文正之賢,其在宋也,與韓琦、富弼、司 馬光同稱,可謂得君以行道者。使能告其君曰:「井田 之法不可以不復,其君未必不聽,聽之未必不行,行 之則天下俱被其澤,而三族之間亦無無田之人。」而 文正義田之舉,亦有所不暇為矣。苟使言之不聽,聽 之不行,文正可以去也,則將焉用彼相哉?文正之為 執政,乃不知出此,而顧汲汲于族人之寒飢者,不知 何也?蓋井田之法,奮為是論者,千數百年之間,惟孟 子、橫渠二人而己。而文正之學,識其小者,而於此有 所未講耶?抑或知時君世主之不能行,故有所不言 耶?是皆可以發一嘆也。吉水處士某,積德行義,隱而 不售,慕文正之義,割田百畝,收其每歲之入,以公于 祠堂,號曰「義田。」命其子兼美擇族一人長而賢者為 主其計,凶年則散于族人之飢者,而豐則償之,其不 能者置之煢獨無告者。周之處士,蓋嘗斟酌于吾友 羅一峰,以為儲粟為義,而盈虛不繼,惟田為久,故其 法為最善也。處士之心不下于文正矣。然文正仕也, 處士隱也。隱者欲為而不得為,仕者得為「而不能為。 不能為者不可以小,不得為者不可以大。故仕者常 任其責,而隱者常任其義。是以處士有文正之義,而 無文正之責。」嗟乎,君子之道,窮則志之,達則行之。達 之所行即窮之所志也,處士果無責乎?雖然,處士老 矣,不可仕矣。處士之子兼素仕于宿,天下謂之賢守, 將用于朝,位通顯,有文正「之寄也。他日苟有若予之 有喙三尺于仕進間者,兼素其何以哉?」處士又嘗斟 酌講明其大者以授兼素。兼素之行,處士之行也。兼 素之弟兼岳過予求記。予迂闊之人,知井田之法不 特可行於古,而不知不可以行于今,故與之極論如 此,處士其將以予為迂闊否哉?

《韋氏族譜序》
前人

编辑

世嘗以《族譜》為譜,一族表世系,使宗族子姓無所紊 亂于一族,此一家之史也。然其書年、書月、書邑、書郡、 書里,道必書,曰「此某姓也,此某氏也,此某賢人君子 之後也。」書「姬姓」者,必曰周公、公旦之後;書「吳」姓者,必 曰延陵季子之後;書「姚」姓者,必曰虞舜之後。書「孔氏」 者,必曰仲尼之後。書「司馬」者,必曰程伯休父之後。至 于小邦僻郡,卑官陋邑,無所聞于天下者,又皆蔽而 不書,此何故哉?蓋操欲上人者,人之同情也。惟其有 欲操上人之心,故以吾之郭,而拜子儀之郭,以吾之 狄,而哭仁傑之狄,何所不至也?嗟夫!堯、舜、孔子之先, 豈皆堯、舜、孔子者哉?有堯、舜、孔子然後其族始大也。 顏、孟、程、朱之先,豈皆顏、孟、程朱者哉?有顏、孟、程、朱,然 後其族始不可及也。丈夫當磊磊明明以自樹立,而 軒豁于天地之間,不以第一等事讓人也。惟其能自 樹立,不以第一等事讓人。天下後世自曰:「某族某人, 周公、孔子也;某族某人,子思、孟軻也;某族某人,程子、 朱子也。吾之族不求大而自大,又豈待有慕于同姓之大者而後大哉?」或曰:「天下之事,未可執一而論,吾 之族不出于周、孔、程、朱,固可以自力也。使吾果出于 是,吾將亦何以哉?」余曰:「出于周、孔、程、朱者,幸也;出于 是而又能以之自勉,是吾之族又能軒天轟地出一 周、孔、程、朱矣。吾之族豈不益大以光,而為幸中之又 一大幸也哉!」慈溪孤鶴周惟坤先生,攜《長興韋氏族 譜》,詣定山求序余觀其譜略,無有所扳緣依附者,真 一家之信史也。韋君某以進士出宰某縣,質直厚重, 觀其譜略,亦可以知其人矣。天下後世之譜,凡有能 自樹立而無所依藉者,未必不自韋氏族譜始也。

《湛氏小宗義田記》
崔銑

编辑

「小宗之有義田,廣孝也。」湛子若水奉其母陳太孺人 之意為之。夫生天地之間,有血氣之屬者,皆知愛其 類,然而莫知于人,故不親其親,悖也;親親而無殺,亂 也。義田止及于五世之子孫,先近也。故曰:「以三為五, 以五為九,務遠而遺近,務廣施而弗及,君子不為也。」 湛子出其家餘粟,市田若干畝,歲入粟二百斛于囷。 「凡婚者、嫁者、喪者、葬者則給之。婚給八斛,嫁給十斛; 喪給十二斛,葬給十五斛。是故尊尊幼幼,男女之有 別,人道之元也。」湛子又置宗子田若干畝,歲入粟二 十斛,賙其乏,俾其子孫傳之,敬宗子所以合族,合族 所以延祀,宗明于上,禮行于下矣。歲入不足給,則待 嗣歲之入;囷有陳,則又出以市田,田廣入富,而恩益 漙矣。夫族之離,由無禮也;禮之廢,由異學行也。是故 樂放者惡其拘,談元者惡其麤,尚高者惡其卑,喜大 者惡其細,趨徑者惡其繁。「五惡興而禮廢,然後邪慝 作;邪慝作然後家毀,家毀然後國危。」於乎!湛氏者其 將益昌也夫!

《沱川余氏睦族序》
周怡

编辑

「大人以天下為一家,非強合也。天地萬物,本一體也。 世人以一家分爾汝,不知一體,以手足分左右也。無 他,公私之間耳。」教衰學喪,人私其身,父子相贈遺為 厚薄,兄弟相報施為恩義,夫婦相私顧為情好,否則 相怨相戕,相詆相譽,其何能均財用、同好惡,父子不 相德,兄弟相好而不相猶者乎?間有兄弟無嫌,而妯 「娌未必體心;妯娌心隘,而兄弟未必不惑志者。」又況 而子而孫,而四五世以至八九世,如壽張張氏、浦江 鄭氏,久而猶聯屬不渙者乎?民散久矣,不可復望之 人人矣。婺源沱川余君士平,能垂世規以貽諸子,諸 子汝仁、汝智等,能奉世規而篤睦,為久大業,期與張 氏鄭氏媲美,志甚大矣。求予言以佐其志,予言陋,何 能以佐?辭?無已,亦曰:「學而已矣。」古之親九族者,在明 峻德;齊家者,本于修身。峻德,人所得于天以生者,人 人具有,不假外求。孝、弟、慈者,峻德之目也。父父、子子、 兄兄、弟弟,所以修身以齊家也。是曰明峻德。未能於 是,亦學之而已矣。學之,則篤睦可久之道,何以加于 此哉?張之九世曰「忍」,鄭之十世曰「教」,予之佐余君也, 則曰「學而已矣。」

《胡氏家乘序》
前人

编辑

夫人之學也,貴審輕重,知取舍。輕重審而取舍明,可 謂知學矣。世固有舍梧檟而養樲棘,失肩背而養一 指,不知務者也。吾友胡子孺道學于涇野呂先生,復 與予卒業于東廓鄒先生。二先生之學聖學也。聖學 莫先于孝弟,其教人也,恆舉古訓曰:「堯、舜之道,孝弟 而已矣。人之私其身也,視父兄猶夫人也。善,吾善也, 力吾勞也,財吾有也。」其孰能先父兄之善,不恤其勞 與有,而亟求以表章之耶?胡子視父兄之善,惟恐其 不知于人;視人之善,惟恐其不知于彼。孺道之心,苟 可以章父兄之善,則不遠秦楚,必身往求之,勞與費 不恤也。予與孺道交幾三十年,跡其履如一日于輕 重取舍之間,甚明于二先生之教,真「能傳習矣乎?夫 師教之,友輔之,而不能體諸其身,不可謂學而體諸 其身,而莫知于師,莫信于友,不可謂篤學。」余讀《胡氏 家乘》,未嘗不三復慨嘆,欽胡子之篤于學也。胡子其 孝弟矣乎!讀胡子之《家乘》者,孝弟之心自油然生矣。 夫言表章先世之潛德,及父兄之懿行,孝子之心也, 能使天下信之,後世「傳之」,名世之言也。有孝子之心 而不得名世者,文而傳之,則人不信,不信不能以表 章也。其尊祖也,合族有譜,祀祠有樓,其孝友于父兄 也,存有祝美,延譽于四方;沒有誌傳,垂芳于不朽。非 孝義發于誠切,不能詳盡周至之若是也。閱其所集, 皆當世之大賢達官,不可以飾美襲取,巧致而幸得 也。雄文傑作,星爛霞絢,微言雅詠,經訓箴規,所以發 潛德,表懿行,幾三百篇,非孝友發于誠切,不能動師 友深知篤信之若是也。愛其親不恤其勞,友其兄不 恤其有,非真能審輕重、知取舍者,不能終始無倦之 若是也。胡子之學,於二先生有光矣。胡子將欲刻而 藏之家塾,孝子慈孫,世求而繼述之,傳世豈不顯乎? 《詩》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又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吾於胡氏書之,俾世考焉。

===
《九族類鑒序》
曹于汴
===「族」而曰「九」,析之也乎?不如是,則尊卑疏近不分,奚而

施其恩義?「九」而曰「族」,仍合之也。不論尊卑疏近,而恩 義藹然貫也。一身之中,四其肢,五其官,五六其臟腑, 十二其經絡,百其骸,何啻云九?然而疾痛痾癢,無不 相關。不相關者,木人也。九族之痛癢相關亦然,而相 關者鮮。茫茫大眾,大概木而已矣。仁人視之,不勝其 憐焉。此《九族類鑒》之所由著也。著之者誰?師文周君 也。君蓋慨末俗之日漓,嘆同氣之不輯,以家為型,陶 冶六宇,援古證今,法戒咸備,而類鑒成焉。為綱者六, 為目者五十有八。首曰立宗,壼閾以內秩如矣;次曰 《睦族》,凡此同支肫如矣;次曰教子,聖功濬于蒙泉;次 曰《事親》,百行肇于一本;次曰《訓內》,防其厲之階也。次 曰《治生殖》,其穀之原也。其義精,其辭剴,其指陳,人情 物理婉以盡玩之令人色動而頤解心悅而情勃。有 不覺其木之蘇而仁之浹者。竊謂此書可置之座右, 人人為箴焉。「一家之九族睦則為齊,萬家之九族睦 則為治天下,家家九族睦則為平。道有二乎哉?君之 所造逖矣。」乃題數語于簡端,且將告于吾家之九族, 俾共遵奉。而各告其九族,則願諸天下之家,家

《請建立義莊疏》
姜寶

编辑

奏為置立義田,備荒贍族,比例請命、以垂久遠事:臣 初入仕時,念臣族生齒日繁,人多散處,責望其謹飭 為難。曾建祠一所,置田四百畝,供辦祭祀。于祠前廳 事內設聖諭牌位,上寫太祖高皇帝教民榜文,及倣 浦江鄭氏著有《家規》二十條,先正呂氏《鄉約》六條,每 月朔召集有眾會講其中,今已二十餘年矣。族人貧 「困者多,生計日窘。臣觸目怵衷,欲倣古人義田」遺意, 而田瘠人眾,不敷支給,但量給義米,以賙助貧而不 敢為非者。又開義塾、立文會,以聚教貧生,而所濟終 亦不多。自內外歷任家居十五年陸績經畫,以至于 今。蒙皇上渥恩,起自田間,遂躋九列,俸入漸厚,祠費 節省,亦漸有成緒。先後置立,并臣男「士麟、士昌讓出 受分業田共計一千餘畝。」竊見數年以來,臣郡縣水 旱頻仍,道殣相望,草根樹皮皆已食盡。臣忝一族領 袖,目擊族人飢寒,不忍坐視,不為之所。欲將前田置 為義莊,立法賑給,庶臣族人貧者得無流亡轉徙之 患,將來亦可漸次諭之于善,以共守朝廷禮法。但義 田之設,本以賙助貧困,而冊籍未立,恐日久或至廢 弛。《宗約》之行,本以訓誨族人,而勸懲未備,恐人情不 免違玩。非奉明旨通行所在官司,以官法行家法,似 不能行之久遠,使臣族子孫沾被主上渥恩于無窮 也。查得先朝大學士徐溥曾以義田奏請,欽蒙孝宗 皇帝下部議行,其子孫見在遵守,臣之名位,不敢望 溥。至于贍族以彰君賜一念,竊與溥同。謹將田地頃 畝數目冊子一樣三本,并以所立家規告送戶部。伏 望聖慈矜憫。臣愚敕下該部查議,印給二本,發去鎮 江、常州二府,轉發所屬該縣當官存照。一本并家規 給與臣家收執,以憑擇人掌管。待造黃冊之年,另以 「姜義莊」為名立戶,造入本縣本圖及《武進縣寄籍圖》 分,帶管數內關領由帖,辦納稅糧。儻有內外人侵占 爭奪,及子孫關支義米等項而故有違犯者,照祠規 諭處責罰。倘又不從,許呈告所在官司斷理禁治。庶 家法之行,永賴國法。臣今得請里居,糾率大小戶丁, 循理守分,相與沐浴皇仁,祝延聖壽于永永,則是臣 身既退,猶可仰報天恩于萬一也。臣不勝懇切祈望 之至。為此具本、專差義男姜敬齎捧,謹具奏聞,伏候 《敕旨》。

《家譜序》
鄧元錫

编辑

鄧元錫皇思家先世之故,泫然而歎之也,曰:「譜其忍 無作夫?又其敢無作夫?我先祖顯翁,本象岸支子,又 高祖考少孤,舊譜亡焉,碑獨著五世。今《譜》本碑,自高 祖考所知而下居荷山梘源者,僅乃有世系。從曾祖 而下居南津者,事傳始可詳,失弗詳,後何覿焉?將無 遂淪乎?夫從曾祖昆弟,從祖昆弟至從父兄弟,親莫」 昵焉。其上殺、下殺、旁殺,即親盡而恩存。故著其系牒, 論次其遺事曰《家譜》,明不敢標族也。夫世系者,名實 之所從出也。天親之屬,竭五世譜五世,一提即引,引 繩繩如貫珠,而慈孝可興。生卒諱字丘墓若外氏繫 焉,燦如指掌,歷百葉如覯也。故譜世系夫子孫,而不 論撰其先人,是誖亂之行也,古人不忍也。先祖無美 而稱之,是誣也,古人不敢也。先祖有德善勳,能敕身 刑家,效于邦國者,論撰之以存孝思,比焉仁也;舉與 其來許,復焉,比焉教也,古人不廢也。故譜事傳,有世 系而後名實具,名實具而後事行詳,事行詳而略者, 可省繹也。況興僨隆汙之故,時臚列乎?是勸誡之道 也。夫家道成於女貞,「民俗貞乎閫範。」女德者,風之隧, 家之所由盛衰也。故姓氏從夫列,世系懿行,特標《內 傳》,《內傳》次焉。夫葬者,藏也,藏體魄以送往。祠之言思 也,思精爽以迎來。葬日中而虞,營宮室先廟,古重之 矣。今自巫醫夏畦之賤,歲時未有不灑麥飯於其先 人之丘墓者,戚之也。體魄之藏,春雨秋露之思,有無重乎?故譜祠墓。「古有田則祭」,謂田祿也。今庶人得有 田,士大夫家各往往有祭田,是祠墓所以守也,故譜 祭田。嗟遺文至重矣,先世精神、心術行業之所寓,手 澤存焉。家洊罹乎水火,傷乎耗矣,乃得其片楮隻字, 是音容再覿也。今行萬里途,聆鄉音而喜,況歷時閱 歲,先人及見乎?故重遺文,家槁次之。夫薦紳先生世 交承有道,切磋有義,此贈送記序、題識、尺牘,若碑銘 哀輓之所從作也。況先行是徵於珙璧駟馬乎?何有? 故譜贈言:禮者體也,藏身之固,家所以為幹也。徽國 文公家四禮具矣,世頗遵用其文,然書早逸未訂。余 讀《古禮經》,質奧而淵深,竊不自揆,原本禮意,疏俗流 失,銓補其一二附焉。諸儒先家範格言,頗類載其中。 嗚呼!《詩》不云乎?「綿綿瓜瓞。」瓜,瓞瓜也。瓜一本蔓生而 未大睹世系感焉。《詩》曰:「明發不寐,有懷二人」,睹事傳 愓焉。又曰:「惟桑與梓,必恭敬止。」撫遺文,歷祠墓,傷焉 思焉。曾孫之穡,以為酒食,𢌿我尸賓。古豳雅重田矣。 乃尊祖重宗,永世克孝。隆禮由禮,以保明其身,其必 由學乎?然「不虛道。存乎其人。」作《序譜》。

《與官莊宗人書》
史桂芳

编辑

汝兄弟要孝汝祖,要孝汝父,只是讀書立志學聖人, 便是顯親,便是大孝。若做佛事,便不是聖人,便是俗 人,便不孝。若奢侈,便不是聖人,便是市鎮俗人,便不 孝。若信風水,只算己身,不顧祖父,便是不孝。祿位名 壽誰不愛?要德為主,何為德?孝是德。舜孝大故德大。 子思看得真,向風水求福。不修德大,愚人耳。

宗族部藝文二

编辑

《小雅頍弁三章》

编辑

此《燕兄弟親戚》之詩。

有頍者弁,實維伊何?爾酒既旨,爾殽既嘉。豈伊異人? 兄弟匪他。蔦與女蘿,施于松柏。未見君子,憂心奕奕。 既見君子,庶幾悅懌。

有頍者弁,實維何期?爾酒既旨,爾殽既時。豈伊異人? 兄弟具來。蔦與女蘿,施于松上。未見君子,憂心怲怲。 既見君子,庶幾有臧。

有頍者弁,實維在首。爾酒既旨,爾殽既阜。豈伊異人? 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死喪無日,無幾相見。 樂酒今夕,君子維宴。

《角弓八章》

编辑

此「刺王不親九族而好讒佞,使宗族相怨」 之詩。

「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兄弟昏姻」,無胥遠矣。

爾之遠矣,民胥然矣。爾之教矣,民胥傚矣。

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弟交相為瘉。

「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于已斯亡。

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後。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塗塗附。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莫肯下遺。式居婁驕。

雨雪浮浮,見晛曰流。如蠻如髦,我是用憂。

《大雅行葦四章》

编辑

疑此「祭畢而燕父兄耆老」 之詩。

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戚戚兄 弟,莫遠具爾。或肆之筵,或授之几。

肆筵設席,授几有緝御。或獻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 薦,或燔或炙。嘉殽脾臄,或歌或咢。

敦弓既堅,四鍭既鈞。舍矢既均,序賓以賢。敦弓既句, 既挾四鍭。「《四鍭》如樹,序賓以不侮。」

曾孫維主,酒醴維醹。酌以大斗,以祈黃耇。黃耇台背, 以引以翼。壽考維祺,以介景福。

《晉宗親會歌》
晉·張華

编辑

族燕明禮順,餟食序親親。骨肉散不殊,昆弟豈他人。 本枝篤同慶,棠棣著先民。於皇聖明后,天覆弘且仁。 降禮崇親戚,旁施協族姻。式宴盡酣娛,飲御備羞珍。 和樂既宣洽,上下同歡欣。德教加四海,敦睦被無垠。

《贈長沙公族祖四首》
陶潛

编辑

長沙公於余為族祖,同出《大司馬》,昭穆既遠,已為路人,《經過潯陽,臨別贈此》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嘆。念茲厥初。禮服遂悠。 歲往月徂。感彼行路。眷然躊躇。

於穆令族,允構斯堂。諧氣冬暄,映懷圭璋。爰采春花, 載警秋霜。我曰「欽哉,實宗之光。」

伊余云遘。在長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東。遙遙三湘。 滔滔九江。山川阻遠,行李時通。

何以寫心,貽此話言。進簣雖微。終焉為山。敬哉離人, 臨路悽然。款襟或遼,音問其先。

《悲從弟仲德》
前人

编辑

銜哀過舊宅,悲淚應心零。借問為誰悲,懷人在九冥。 禮服名群從,恩愛若同生。門前執手時,何意爾先傾。 在數竟未免,為山不及成。慈母沈哀疚,二子纔數齡。 雙位委空館,朝夕無哭聲。流塵集虛坐,宿草旅前庭。

階除曠遊跡,園林獨餘情。翳然乘化去,終天不復形
考證
遲遲將迴步,惻惻悲襟盈。

《誡族子》
謝混

编辑

康樂誕通度,實有名家韻,若加繩染功,剖塋乃瓊瑾。 宣明體遠識,穎達且沈雋,若能去方執,穆穆三才,順 阿多標獨解,弱冠纂華,引質勝誡無文,其尚又能峻 通,遠懷清悟,采采標蘭訊。直轡解不躓,抑用解偏吝。 微子基微尚,無倦由慕藺。勿輕一簣少,進往必千仞, 數子勉之哉,風流由爾振。如不犯所知,此外無所慎。

《於安城答靈運五章》
宋·謝瞻

编辑

條繁林彌蔚,波清源逾濬。華宗誕吾秀,之子紹前引。 綢繆結風徽,煙熅吐芳訊。鴻漸隨事變,雲臺與年峻。 華萼相光飾,嚶鳴悅同響。親親子敦余,賢賢吾爾賞。 比景後鮮輝,方年一日長。萎葉愛榮條,涸流好河廣。 徇業謝成操,復禮愧貧樂。幸會果代耕,符守江南曲。 履運傷荏苒,遵塗歎緬邈。布懷存所欽,我勞一何篤。 肇允雖同規,翻飛各異概。迢遞封畿外,窈窕承明內。 尋塗塗既睽,即理理已對。絲路有恆悲,矧乃在吾愛。 跬行安步武,鍛翮周數仞。豈不識高遠,違方往有吝。 歲寒霜雪嚴,過半路逾峻。量己畏友朋,勇退不敢進。 行矣勵令猷,寫誠酬來訊。

《贈族叔衛軍》
齊·王融

编辑

台曜澄華,鉉岳裁峻。經天為象,麗地作鎮。不器其德, 有斐斯文。質超瑚璉,才逸卿雲。搖筆泉瀉,動詠霙紛。 德聲伊何?如蘭之宣。貞筠抽箭,潤璧懷山。六樂畢該, 五禮備貫。七訓是敷,三英有粲。惟旦惟公,惟公惟旦。

《贈族人秣陵兄弟》
梁·何遜

编辑

何思澄為秣陵令

吾宗昔多士,文雅高縉紳。小子無學術,丁寧困負薪。 傍枝實紛亂,領袖寄親姻。名價齊兩許,閨門比三陳。 風力咸通邁,藝業並紛綸。元方振高羽,洛令初解巾。 自爾典名郡,所在號清淳。齊兒敢為俗,蜀物豈隨身。 祿俸不妻子,謳吟乃吏民。孰云穢明德,唯在中聖人。 若能遺酌我,稱首當屬仁。伸將本特達,坎壈猶賤貧。 「方成天下士,豈伊席上珍。外情或簡易,內鑒甚人倫。 時然臨下邑,摘伏信如神。顧余晚脫略,懷抱日湮淪。 游宦疲年事,來往厭江濱。十載猶先職,一官乃任真。 土牛竟不進,芻狗空重陳。羇旅無儔匹,形影自相親。 蕭索高秋暮,砧杵鳴四鄰。霏霏入窗雨,漠漠暗床塵。 所思不可見,邈若胡與秦。願子加餐」飯,良會在何辰。

《仰贈從兄興寧寘南》
前人

编辑

家世傳儒雅,貞白仰餘徽。宗派已孤狹,財產又貧微。 棲息同蝸舍,出入共荊扉。松筆昭臨沼,《蒲簡》得垂帷。 幸逢四海泰,日月耀增輝。相顧無羽翮,何由總奮飛。 一朝異言宴,萬里就睽違。遠江飄素沫,高山鬱翠微。 相思對淼淼,相望隔巍巍。死灰終不燃,長岑且未歸。 當憐此分袂,脈脈淚沾衣。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
唐·李白

编辑

秦地見碧草,《楚謠》對清樽。把酒爾何思,鷓鴣啼南園。 余欲羅浮隱,猶懷明主恩。躊躇紫宮戀,孤負滄洲言。 終然無心雲,海上同飛翻。相期乃不淺,幽桂有芳根。

又             前人

编辑

爾家何在瀟湘川,青莎白石長江邊。昨夢江花照江 國,幾枝正發東窗前。覺來欲往心悠然,魂隨越鳥飛 南天。秦雲連山海相接,桂水橫煙不可涉。送君此去 令人愁,風帆茫茫隔河洲。春潭瓊草綠可折,西寄長 安明月樓。

《登黃山陵歊臺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泛舟赴華陰得齊字》
前人

编辑

「鸞乃鳳之族,翱翔紫雲霓。文章輝五色,雙在瓊樹棲。 明朝各飛去,鳳與鸞俱啼。炎赫五月中,朱曦爍河堤。 爾從泛舟役,使我心魂悽。秦地無草木,南雲喧鼓鼙。 君王減玉膳,早起思鳴雞。漕引救關輔,疲人免塗泥。 宰相作霖雨,農夫得耕犁。靜者伏草間,群才滿金閨。 空手無壯士,窮居使人低。送君登黃山,長嘯倚天梯。」 小舟若鳧鴈,大舟若鯨鯢。開帆散長風,舒卷與雲齊。 日入牛渚晦,蒼然夕煙迷。相思在何所,杳在洛陽西。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
前人

编辑

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對。我行倦過之,半落青天外。 宗英佐雄郡,水陸相控帶。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 君心亦如此,包納無小大。搖筆起風霜,推誠結仁愛。 訟庭垂桃李,賓館羅軒蓋。何意蒼梧雲,飄然忽相會。 才將聖不偶,命與時俱背。獨立山海間,空老聖明代。 知音不易得,撫劍增感慨。當結九萬期,中途莫先退。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枕之秦》
前人

编辑

「爾從咸陽來,問我何勞苦。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騎土 牛滯東魯。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飛一鴈秦雲秋。坐來 黃葉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樓。絲桐感人絃亦絕,滿 堂送君皆惜別。卷簾見月清興來,疑是山陰夜中雪。 明日斗酒別,惆悵清路塵。遙望長安日,不見長安人。 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一朝復一朝,髮」 白心不改。屈原憔悴滯江潭,亭伯流離放遼海。折翮翻飛隨轉蓬,聞絃虛墜下霜空。聖朝久棄青雲士,他 日誰憐張長公。

《示從孫濟》
杜甫

编辑

平明跨驢出,未知適誰門。權門多噂沓,且復尋諸孫。 諸孫貧無事,宅舍如荒村。堂前自生竹,堂後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 刈葵莫放手,放手傷葵根。阿翁懶惰久,覺兒行步奔。 所來為宗族,亦不為盤餐。小人利口實,薄俗難具論。 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前人

编辑

「與君陶唐後,盛族多其人。」聖賢冠史籍,枝派羅源津。 在今最磊落,巧偽莫敢親。介立實吾弟,濟時肯殺身。 物白諱受玷,行高無污真。得罪永泰末,放之五溪濱。 鸞鳳有鍛翮,先儒曾抱麟。雷霆劈長松,骨大卻生筋。 一失不足傷,念子孰自珍。泊舟楚宮岸,戀闕浩酸辛。 除名配清江,厥土巫峽鄰。登陸將首途,筆札枉所申。 歸朝跼病肺,敘舊思重陳。春風洪濤壯,谷轉頗彌旬。 我能泛中流,搪突鼉獺瞋。長年已省柁,慰此貞良臣。

《寄監察從兄》
曹鄴

编辑

「我祖居鄴地,鄴人識文星。此地星已落,兼無古時城。」 古風既無根,千載難重生。空留《建安書》,傳說七子名。 賤子生桂州,桂州山水清。自覺心貌古,兼合古人情。 因為《二雅》詩,出語有性靈。持來向長安,時得長者驚。 芝草不為瑞,還共木葉零。恨如轍中土,終歲填不平。 吾宗戴廌冠,忽然入西京。憐其羽翼單,撫若親弟兄。 松根已堅牢,松葉豈不榮。言罷眼無淚,心中如酒酲。

《秋梢曉坐閣遇舟東下揚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陽令》
盧僎

编辑

虎嘯山城晚,猨鳴江樹秋。紅林架落照,青峽送歸流。 歸流赴淮海,征帆下揚州。族父江陽令,盛業繼前修。 文掩崔亭伯,德齊陳太丘。時哉惜未與,千載且為儔。 憶昔山陽會,長懷東上游。稱觴阮林下,賦雪謝庭幽。 道濃禮自略,氣舒文轉遒。高情薄雲漢,酣態坐芳洲。 接席復連軫,出入陪華輈。獨善與兼濟,語默奉良籌。 歲月歡無已,風雨暗颼颼。掌憲時持節,為邦邈海頭。 子人惠雖樹,蒼生望且留。微躬趨直道,神甸沗清猷。 仙臺適西步,蠻徼忽南浮。宇內皆安樂,天涯獨遠投。 忠信徒堅仗,神明豈默詶。觀生海漫漫,稽命天悠悠。 雲昏巴子峽,月遠吳王樓。懷昔明不寐,悲今歲屬周。 喟無排雲翮,暫得抒離憂。空灑霑紅淚,萬里逐行舟。

《宋中送族姪式顏》
高適

编辑

時張大夫貶括州,使人召式顏,遂有此作。

大夫擊東胡,胡塵不敢起。胡人山下哭,胡馬海邊死。 部曲盡公侯,輿臺亦朱紫。當時有勳業,末路遭讒毀。 轉斾燕趙間,剖符括蒼裏。弟兄莫相見,親族遠枌梓。 不改青雲心,仍招布衣士。平生懷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難重陳,飄然自茲始。遊梁且未遇,適越今何以? 鄉山西北愁,竹箭東南美。崢嶸縉雲外,蒼莽幾千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登臨多瘴癘,動息在風水。 雖有賢主人,終為客行子。我攜一樽酒,滿酌聊勸爾。 勸爾惟一言,家聲勿淪滓。

《又送族姪式顏》
前人

编辑

惜君才未遇,愛君才若此。世上五百年,吾家一千里。 俱遊帝城下,忽在「《梁園》裏。」我今行山東,離憂不能已。

《贈羅昭威》
羅隱

编辑

寒門雖得在諸宗,棲北巢南恨不同。馬上固慚銷髀 肉,幄中猶美愈《頭風》。蹉跎歲月心仍切,迢遞江山夢 未通。深荷吾人有知己,好將刀筆當英雄。

《贈徐州族姪》
韓愈

编辑

我年十八九,壯氣起胸中。作書獻雲闕,辭家逐秋蓬。 歲時易遷次,身命亦厄窮。一名雖云就,片祿不足充。 今者復何事,卑棲寄徐戎。蕭條資用盡,濩落門巷空。 朝眠未能起,遠懷方鬱悰。擊門者誰子,問言乃吾宗。 自云有奇術,探妙知天工。既往悵何及,將來喜還通。 期我語非佞,當為佐時雍。

《族兄才卿下第後赴宜祿酒官以詩寄之》

编辑

金蕭貢

「久期老距擅文場,命壓人頭可得忙。」兩腳塵泥官業 晚,十年燈火夜窗涼。霜添老葉山梨紫,雨浥寒叢野 菊香。南北相望無百里,幾時尊酒涴離腸。

《送振先宗丈歸祖庭》
元·歐陽元

编辑

「歐公孫子多,擘派以為四。莫年歸潁陰,非無首丘志。 乞洪不得請,由是懈歸計。」攷公生平言,亦頗憾先世。 「先世多才賢,生適逢五季。幅員政分裂,盡瘁干所事。 竟乏垂世名,蓋亦限地勢。況復公少孤,坎壈蜀漢裔。 身當混一秋,代逢承平際。擇里審所安,實邇輦轂地。 子孫托畿內,宦轍亦云易。人情曷免爾,公豈溺聲利。」 詎知板簴移,南北尋睽異。一枝先南邁,司造有深意。 沙溪標德里,瀧岡重塋祭。至今青原家,十世祀不替。 振先吾宗英,守正恥骩骳。誾誾保家法,處約不少懟。

嘉樹無由枝,嘉穀無滯穗。原本既不凡,時需諒無棄
考證
矧今掄俊髦,往往論根器。老夫辭冊府,多病久憔悴。

徒懷薦士心,言莫士軒輊。賦詩當推轂,自愧辭已費。 憧憧青雲友,誰如古人誼。

《送族姪擴之通州》
華幼武

编辑

吾族最全盛,家聲詩《禮》傳。自遭喪亂後,誰能事陳編。 猶子苦好學,鄉閭獨稱賢。文采珊瑚枝,照映棠棣篇。 時同竹林會,嘯詠相周旋。一朝攜酒至,別我荒城邊。 問渠欲何之,言將適通川。通川渺何許,遠在滄海壖。 府侯朱夫子,招我開講筵。老懷極慰喜,汝去毋留連。 吹噓千里外,感激故人憐。修程盡努力,慎勿中道捐。 蛟龍起春雷,雕鶚摶秋天。物遇各有時,立功須盛年。 此行非草草,著鞭宜爾先。要登青雲路,忠義尚勉旃。 舟發梁溪水,帆拂狼山煙。骨肉重相思,兩地心懸懸。 長江浩無波,繫楫秋風前。行當賦清句,懷此山中泉。

《都門逢族人》
明·程伯陽

编辑

白。請幫助識別此字。《都門》道,相逢意自親。即傾竹葉酒,共醉柳花春。 漂泊任孤旅,疏狂異眾人。還思汊口上,歸去好垂綸。

《示族子》
吳天泰

编辑

「人生各分定,如面異黔晰。讀書求仕宦,運數杳莫測。 不如事田䱷,勤苦但食力。我家本清門,中葉浸流失。 相將習遊閒,遂乃離樸質。流覽五服遙,頗喜見諸姪。 水國采菱魚,陸海種秔秫。上可奉高堂,俛足寧家室。 少遊嘗有言,款段與下澤。鄉里稱善人,庶幾念祖德。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