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四部叢刊本)/卷第二十一

卷第二十 水經注 卷第二十一
後魏 酈道元 注 景上海涵芬樓藏武英殿聚珍版本
卷第二十二

水經注卷二十一

      後 魏 酈 道 元 撰

  汝水

汝水岀河南梁縣勉鄉西天息山

 地理志曰岀髙陵山即猛山也亦言出南陽魯陽縣

 之大盂山又言岀𢎞農盧氏縣還歸山博物志曰汝

 岀燕泉山竝異名也余以永平中䝉除魯陽太守會

 上臺下列山川圖以方誌參差遂令尋其源流此等

 既非學徒難以取悉既在逕見案逕近刻訛作遘不容不述

 今汝水西出魯陽縣之大盂山䝉柏谷案蒙近刻訛作黄

 鄣深髙山岫邃密石徑﨑嶇人蹟裁交西即盧氏界

 也其水東北流逕太和城西又東流逕其城北左右

 深松列植案近刻脫松列二字筠柏交䕃尹公度之所棲神處

 也又東屆堯山西嶺下水流兩分一水東逕堯山南

 為滍水也即經所言滍水出堯山矣一水東北出為

 汝水歴䝉柏谷左右岫壑爭深山阜競高夾水層松

 茂柏傾山䕃渚故世人以名也津流不已北歴長白

 沙口狐白溪水注之夾岸沙漲若雪因以取名其水

 南出狐白川北流注汝水汝水又東北趣狼臯山者

 也

東南過其縣北

 汝水自狼臯山東出峽謂之汝阸也東厯麻解城北

 故鄤鄉城也謂之蠻中左傳所謂單浮餘圍蠻氏蠻

 氏潰者也杜預曰城在河南新城縣之東南伊洛之

 戎陸渾蠻氏城也俗以為麻解城案此下近刻衍非也二字蓋蠻

 麻讀聲近故也汝水又逕周平城南京相璠曰霍陽

 山在周平城東南者也汝水又東與三屯谷水合水

 出南山北流逕石碣東案碣近刻訛作堨柱側刊云河南界


 又有一碣題言洛陽南界碑柱相對既無年月竟不

 知何代所表也其水又北流注于汝水汝水又東與

 廣成澤水合水出狼臯山北澤中安帝永初元年

 廣成遊獵地假與貧民元初二年鄧太后臨朝鄧騭

 兄弟輔政世士以為文徳可興武功宜廢寢蒐狩之

 禮息戰陣之法于時馬融以文武之道聖賢不墜五

 材之用無或可廢作廣成頌云大漢之初基也揆厥

 靈囿案近刻訛作圃營于南郊右矕三塗左枕嵩嶽面據衡

 隂背箕王屋浸以波溠演以滎洛金山石林殷起乎

 其中神泉側出丹水涅池怪石浮磬燿焜于其陂桓

 帝延熹元年校獵廣成遂幸函谷闗其水自澤東南

 流逕温泉南與温泉水合温水數源揚波于川左泉

 上華宇連䕃茨甍交拒案近刻訛作池方塘石沼案近刻脫方塘二字

 錯落其間頤道者多歸之其水東南流注廣成澤水

 澤水又東南入于汝水汝水又東得魯公水口水上

 承陽人城東魯公陂城古梁之陽人聚也秦滅東周

 徙其君于此陂水東南流合于澗水水出北山案北近刻

 訛作南流注之又亂流注于汝水汝水之右有霍陽

 聚汝水逕其北東合霍陽山水水出南山杜預曰河

 南梁縣有霍山者也其水東北流逕霍陽聚東世謂

 之華浮城非也春秋左傳哀公四年楚侵梁及霍服

 䖍曰梁霍周南鄙也建武二年世祖遣征虜將軍祭

 遵攻蠻中山賊張滿時厭新柏華餘賊合攻得霍陽

 聚即此霍陽山水又逕梁城西按春秋周小邑也于

 戰國為南梁矣故經云汝水逕其縣北俗謂之治城

 非也以北有注城故也今置治城縣治霍陽山水又

 東北流注于汝水汝水又左合三里水水北出梁縣

 西北而東南流逕其縣故城西故𢠸狐聚也地理志

 云秦滅西周徙其君于此因乃縣之杜預曰河南縣

 西南有梁城即是縣也水又東南逕注城南司馬彪

 曰河南梁縣有注城史記魏文侯三十二年敗秦于

 注者也又與一水合水發注城東坂下東南流注三

 里水三里水又亂流入于汝汝水又東逕成安縣故

 城北按地理志潁川郡有成安縣侯國也史記建元

 以來功臣侯者年表曰漢武帝元朔五年校尉韓千

 秋擊南越死封其子韓延年為成安侯即此邑矣世

 謂之白泉城非也俗謬耳汝水又東為周公渡藉承

 休之徽號而有周公之嘉稱也汝水又東黄水注之

 水出梁山東南逕周承休縣故城東為承休水縣故

 子南國也漢武帝元鼎四年幸洛陽巡省豫州觀于

 周室邈而無祀詢問耆老乃得孽子嘉封為周子南

 君以奉周祀按汲冢古文謂衛將軍文子為子南彌

 牟其後有子南勁紀年勁朝于魏案近刻訛作衛後惠成王

 如衛命子南為侯秦并六國衛最後滅疑嘉是衛後

 故氏子南而稱君也初元五年為周承休邑地理志

 曰侯國也元帝置元始二年更曰鄭公王莽之嘉美

 也案美近刻訛作荑故汝渡有周公之名蓋藉邑以納稱世

 謂之黄城案世近刻訛作也水曰黄水皆非也其水又東南

 逕白茅臺東又南逕梁瞿鄉西世謂之期城非也按

 後漢書案近刻脫後字世祖自潁川往梁瞿鄉馮魴先詣行

 所即是邑也水積為陂世謂之黄陂東轉逕其城南

 東流右合汝水

又東南過潁川郟縣南案近刻脫過字

 汝水又東與張磨泉合水發北阜春夏水盛則南注

 汝水汝水又東分為西長湖湖水南北五十餘步東

 西三百步汝水又東扈澗水北出大劉山南逕木蓼

 堆東案木近刻訛作水郟城西南流入于汝汝水又右迆為

 湖湖水南北八九十歩東西四五百步俗謂之東長

 湖湖水下入汝古養水也水出魯陽縣北將孤山北

 長岡下數泉俱發東歴永仁三堆南又東逕沙川世

 謂之沙水歴山符壘北又東逕沙亭南故養隂里也

 司馬彪郡國志曰襄城有養隂里京相璠曰在襄城

 郟縣西南養水名也俗以是水為沙水故亦名之為

 沙城非也又城處水之陽而以隂為稱更用惑焉但

 流襍閒居裂溉互移致令川渠異容津途改狀故物

 望疑焉又右會堇溝水水出沛公壘西六十許步蓋

 漢祖入闗往征是由故地擅斯目矣其水東北注養

 水養水又東北入東長湖亂流注汝水也案近刻脫流字

 水又逕郟縣故城南春秋昭公十九年楚令尹子瑕

 之所城也滶水注之水出魯陽縣之將孤山東南流

 許慎云水出南陽魯陽案南陽近刻脫陽字入父城從水敖聲

 呂忱字林亦言在魯陽滶水東入父城縣與桓水會

 案桓近刻作柏水出魯陽北山水有二源竒導于賈復城合

 為一瀆逕賈復城北復南擊郾所築也俗語訛謬謂

 之寡婦城水曰寡婦水此瀆案此近刻訛作北水有窮通故

 有枯渠之稱焉其水東北流至父城縣北右注滶水

 亂流又東北至郟入汝汝水又東南左合藍水水出

 陽翟縣重嶺山東南流逕紀氏城西有層臺案層近刻訛作

 謂之紀氏臺案謂近刻訛作記脫之字續漢書曰世祖車駕西

 征盜賊羣起郟令馮魴為賊延裒所攻力屈上詣紀

 氏羣賊自降即是處在郟城東北十餘里其水又東

 南流逕黄阜東而南入汝水汝水又東南流與白溝

 水合案近刻與上衍又字水出夏亭城西案水出下近刻衍亭城西而南逕六字

 又南逕龍城西城西北即摩陂也縱廣可十五里魏

 青龍元年有龍見于郟之摩陂眀帝幸陂觀龍于是

 改摩陂曰龍陂其城曰龍城其水又南入于汝水汝

 水又東南與龍山水會水出龍山龍溪北流際父城

 縣故城東昔楚平王大城城父以居太子建故杜預

 曰即襄城之父城縣也案原本訛作即襄城之城父縣也近刻又脫縣字左傳集

 解今本亦誤考楚之城父邑漢置縣改曰父城屬潁川郡晉屬襄城郡晉譙郡有城父縣漢屬沛郡是襄

 城郡漢晉皆不稱城父也今改正馮異據之以降世祖用報巾車之

 恩也其水又東北流與二水合俱出龍山北流注之

 又東北入于汝水汝水又東南逕襄城縣故城南王

 𨼆晉書地道記曰楚靈王築劉向說苑曰襄城君始

 封之日服翠衣帶玉佩徙倚于流水之上即是水也

 楚大夫莊辛所說處後乃縣之呂后元年立孝惠後

 宮子義為侯國王莽更名相成也黄帝嘗遇牧童于

 其野故嵇叔夜讚曰竒矣難測襄城小童倦遊六合

 來憩兹邦也其城南對汜城周襄王出鄭居汜即是

 此城也春秋襄公二十六年楚伐鄭渉汜而歸杜預

 曰渉汝水于汜城下也晉襄城郡治京相璠曰周襄

 王居之故曰襄城也今置關于其下汝水又東南流

 逕西不羮城南春秋左傳昭公十二年楚靈王曰昔

 諸侯逺我而畏晉今我大城陳蔡不羮賦皆千乗諸

 侯其畏我乎東觀漢記曰車騎馬防以前參藥勤勞

 省闥増封侯國襄城羮亭千二百五十户即此亭也

 汝水又東南逕繁丘城南而東南出也

又東南過定陵縣北

 湛水出犨縣北魚齒山西北東南流厯魚齒山下為

 湛浦方五十餘步春秋襄公十六年晉伐楚報楊梁

 之役楚公子格及晉師戰于湛阪楚師敗績遂侵方

 城之外今水北悉枕翼山阜于父城東南湛水之北

 山有長阪蓋即湛水以名阪故有湛阪之名也湛水

 又東南逕蒲城北京相璠曰昆陽縣北有蒲城蒲城

 北有湛水者是也湛水又東案湛近刻訛作漢于汝水九曲

 北東入汝杜預亦以是水為湛水矣周禮荆州其浸

 潁湛鄭𤣥云未聞蓋偶有不照也今考地則不乖其

 土言水則有符經文矣汝水又東南逕定陵縣故城

 北漢成帝元延三年封侍中衛尉淳于長為侯國王

 莽更之曰定城矣案近刻脫曰字東觀漢記曰光武擊王莽

 二公還到汝水上于涯以手飲水澡頰塵垢謂傅俊

 曰今日疲倦諸君寧憊也即是水也水右則滍水左

 入焉左則百尺溝出矣溝水夾岸層崇亦謂之為百

 尺堤也自定陵城北通潁水于襄城縣潁盛則南播

 汝泆則北注溝之東有澄潭號曰龍淵在汝北四里

 許南北百步東西二百步水至清深常不耗竭案常近刻

 訛作佳饒魚筍湖溢則東注漷水矣汝水又東南昆

 水注之水出魯陽縣唐山東南流逕昆陽縣故城西

 更始元年王莽徵天下能為兵法者案近刻脫者字選練武

 衛招募猛士旌旗輜重千里不絶又驅諸獷獸虎豹

 犀象之屬以助威武自秦漢出師之盛未嘗有也世

 祖以數千兵徼之陽闗諸將見尋邑兵盛反走入昆

 陽世祖乃使成國上公王鳳廷尉大將軍王常畱守

 夜與十三騎出城南門收兵于郾尋邑圍城數十重

 雲車十餘丈瞰臨城中案近刻脫中字積弩亂發矢下如雨

 城中人負户而汲王鳳請降不許世祖帥營部俱進

 頻破之乗勝以敢死三千人徑衝尋邑兵敗其中堅

 于是水之上遂殺王尋城中亦鼓譟而出中外合勢

 震呼動天地會大雷風屋瓦皆飛莽兵大潰昆水又

 屈逕其城南世祖建武中封侍中傅俊為侯國故後

 漢郡國志有昆陽縣蓋藉水以氏縣也昆水又東逕

 定陵城南又東注汝水汝水又東南逕竒𬱃城西北

 今南潁川郡治也濆水出焉世亦謂之大㶏水爾雅

 曰河有雍汝有濆然則濆者汝别也故其下夾水之

 邑猶流汝陽之名是或濆㶏之聲相近矣亦或下合

 㶏潁兼統厥稱耳案近刻作矣

又東南過郾縣北

 汝水逕竒𬱃城西東南流其城衿帶兩水側背雙流

 汝水又東南流逕郾縣故城北故魏下邑也史記楚

 昭陽伐魏取郾是也汝水又東得醴水口案近刻訛作口水

 水出南陽雉縣案近刻訛作山亦云導源雉衡山即山海經

 云衡山也郭景純以為南岳非也馬融廣成頌曰面

 據衡隂指謂是山在雉縣界故世謂之雉衡山依山

 海經不言有水案此下近刻衍焉字然醴水東流歴唐山下即

 髙鳳所𨼆之山也醴水又東南與臯水合水發臯山

 郭景純言或作章山案近刻脫言字東流注于醴水醴水又

 東南逕唐城北南入城而西流出城城蓋因山以即

 稱矣醴水又屈而東南流逕葉縣故城北春秋昭公

 十五年許遷于葉者也楚盛周衰控霸南土欲爭强

 中國多築列城于北方以逼華夏故號此城為萬城

 或作方字案字近刻訛作城此四字亦注中之小注唐勒奏土論曰我是

 楚也案此語有舛誤世霸南土自越以至葉垂𢎞境萬里故

 號曰萬城也余按春秋屈完之在召陵對齊侯曰楚

 國方城以為城杜預曰方城山名也在葉南未詳孰

 是楚惠王以封諸梁子髙案近刻脫髙字號曰葉公城即子

 髙之故邑也葉公好龍神龍下之河東王喬之為葉

 令也每月望常自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

 顯宗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

 飛來于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乃詔尚方

 診視則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每當朝時葉門

 下鼓不擊自鳴聞于京師後天下玉棺于堂前吏民

 推排終不搖動喬曰天帝獨欲召我耶乃沐浴服飾

 寢其中蓋便立覆㝛昔葬于城東土自成墳其夕縣

 中牛皆流汗喘乏而人無知者百姓爲立廟號葉君

 祠牧守每班録皆先謁拜之吏民祈禱無不如應若

 有違犯亦立能爲祟帝乃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無

 復聲焉或云即古仙人王喬也是以干氏書之于神

 化醴水又逕其城東與燒車水合水西出苦菜山東

 流側葉城南而下注醴水醴水又東逕葉公廟北廟

 前有沈子高諸梁碑案沈近刻訛作公舊秦漢之世廟道有

 雙闕几筵黄巾之亂殘毁穨闕魏太和景初中令長

 脩飾舊宇後長汝南陳晞以正始元年立碑碑字破

 落遺文殆存事見其碑醴水又東與葉西陂水會縣

 南有方城山屈完所謂楚國方城以為城者也山有

 湧泉北流畜之以為陂陂塘方二里案陂近刻作故陂水散

 流又東逕葉城南而東北注醴水醴水又東注葉陂

 陂東西十里南北七里二陂竝諸梁之所堨也陂水

 又東逕潕陽縣故城北又東逕定陵城南東與芹溝

 水合其水導源葉縣東逕潕陽城北又東逕定陵縣


 南又東南流注醴其水逕流昆醴之間纏絡四縣之


 中疑即呂忱所謂峴水也案峴近刻作涀今于定陵更無别


 水惟是水可當之醴水東逕郾縣故城南左入汝山

 海經曰醴水東流注于涀水也汝水又東南流逕鄧

 城西春秋左傳桓公二年蔡侯鄭伯會于鄧者也汝


 水又東南流潕水注之


又東南過汝南上蔡縣西

 汝南郡楚之别也漢高祖四年置王莽改郡曰汝汾

 縣故蔡國周武王克殷封其弟叔度于蔡世本曰上

 蔡也九江有下蔡故稱上竹書紀年曰魏章率師及

 鄭師伐楚取上蔡者也永初元年案永初近刻訛作建安安帝

 封鄧騭為侯國汝水又東逕懸瓠城北王智深云汝

 南太守周矜起義于懸瓠者是矣今豫州刺史汝南

 郡治城之西北汝水枝别左出西北流又屈西東轉

 又西南會汝形若垂瓠耆彦云城北名馬灣案馬近刻訛作

 中有地數頃上有栗園栗小殊不竝固安之實也

 然歳貢三百石以充天府水渚即栗州也樹木高茂

 望若屯雲積氣矣林中有栗堂射埻甚閒敞牧宰及

 英彦多所遊薄其城上西北隅高祖以太和中幸懸

 瓠平南王肅起髙臺于小城建層樓于隅阿下際水

 湄降眺栗渚案近刻脫眺字左右列榭四周參差競跱竒爲

 佳觀也

又東南過平輿縣南

 溱水出浮石嶺北青衣山亦謂之青衣水也東南逕

 朗陵縣故城西應劭曰西南有朗陵山縣以氏焉世

 祖建武中封城門校尉臧宮爲侯國也溱水又南屈

 逕其縣南又東北逕北宜春縣故城北王莽更名之

 為宣孱也豫章有宜春故加北矣元初三年案元初近刻訛

 作永安帝封后父侍中閻暢為侯國溱水又東北逕

 馬香城北又東北入汝汝水又東南逕平輿縣南安

 成縣故城北王莽更名至成也漢武帝元光六年

 長沙定王子劉蒼為侯國矣汝水又東南陂水注之

 案近刻脫此二字又陂訛作汶水首受慎水于慎陽縣故城南陂陂

 水兩分一水自陂北遶慎陽城四周城塹案周近刻作固

 川荀淑遇縣人黄叔度于逆旅與語移日曰子吾師

 表也范奕論曰案奕近刻訛作曄黄憲言論風旨無所傳聞

 然士君子見之者靡不服深逺去疵吝將以道周性

 全無得而稱乎塹水又自瀆東北流注北陂案北近刻訛作

 一水自陂東北流積爲鮦陂案鮦近刻訛作同陂水又東

 北又結而為陂世謂之窖陂陂水上承慎陽縣北陂

 東北流積而為土陂陂水又東為窖陂陂水又東南

 流注壁陂陂水又東北為太陂陂水又東入汝汝水

 又東南逕平陵亭北又東南逕陽遂鄉北汝水又東

 逕櫟亭北案櫟近刻訛作樂春秋之棘櫟也杜預曰汝隂新

 蔡縣東北有櫟亭今城在新蔡故城西北城北半淪

 水汝水又東南逕新蔡縣故城南昔管蔡間王室放

 蔡叔而遷之其子胡能率徳易行周公舉之為卿士

 以見于王王命之以蔡申呂地也案申近刻作中以奉叔度

 祀是為蔡仲矣宋忠曰故名其地為新蔡王莽所謂

 新遷者也世祖建武二十八年案近刻訛作元年封吳國為

 侯國汝南先賢傳曰新蔡鄭敬字次都為郡功曹都

 尉髙懿㕔事前有槐樹白露類甘露者懿問掾屬皆

 言是甘露敬獨曰眀府政未能致甘露但樹汁耳懿

 不恱託疾而去汝水又東南左會澺水水上承汝水

 别流于竒頟城東東南流為練溝逕召陵縣西案召近刻

 東南流注至上蔡西岡北為黄陵陂陂水東流

 刻脫水字于上蔡岡東為蔡塘又東逕平輿縣故城南為

 澺水縣舊沈國也有沈亭春秋定公四年蔡滅沈以

 沈子嘉歸後楚以為縣案近刻脫楚字史記曰秦將李信攻

 平輿敗之者也建武三十年世祖封銚統為候國本

 汝南郡治昔費長房為市吏見王壺公懸壺郡市長

 房從之因而自逺同入此壺𨼆淪仙路骨謝懐靈無

 會而返雖能役使鬼神而終同物化城南里餘有神

 廟世謂之張明府祠水旱之不節則禱之廟前有圭

 碑文字紊碎不可復尋碑側有小石函按桂陽先賢

 畫讚臨武張熹字季智為平輿令時天大旱案近刻訛作天

 下大熹躬禱雩未獲嘉應案近刻脫躬字嘉字又此句之下衍熹字乃積

 薪自焚案薪近刻作柴主簿侯崇案近刻脫侯字小吏張化從熹焚

 焉火既燎天靈感應即澍雨此熹自焚處也澺水又

 東南左迆為葛陂陂方數十里水物含靈多所苞育

 昔費長房投杖于陂而龍變所在也又劾東海君于

 是陂矣陂水東出為鮦水俗謂之三丈陂亦曰三嚴

 水水逕鮦陽縣故城南應劭曰縣在鮦水之陽漢明

 帝永平中封衛尉隂興子慶為侯國也案興近刻訛作與

 有葛陵城建武十五年更封安成侯銚丹為侯國

 刻訛作更名封經侯銚丹為侯國城之東北有楚武王冢民謂之楚

 王琴案近刻訛作瑟下衍城字城北祝社里下土中得銅鼎銘云

 楚武王是知武王隧也鮦陂東注為富水案鮦近刻訛作銅

 水積之處謂之陂塘津渠交絡枝布川隰矣澺水自

 葛陂東南逕新蔡縣故城東而東南流注于汝汝水

 又東南逕下桑里左迆為横塘陂又東北為青陂者

 也案青近刻訛作清下同汝水又東南逕壺丘城北故陳地

 刻訛作也春秋左傳文公九年楚侵陳克壼丘以其服于

 晉是也汝水又東與青陂合水上承慎水于慎陽縣

 之上慎陂右溝北注馬城陂陂西有黄丘亭陂水又

 東逕新息亭北案又近刻訛作於又東為綢陂陂水又東逕

 新息縣結為牆陂陂水又東逕遂鄉東南而為壁陂

 又東為青陂陂東對大呂亭春秋外傳曰當成周時

 南有荆蠻申呂姜姓矣蔡平侯始封也西南有小呂

 亭故此稱大也側陂南有青陂廟廟前有陂案近刻訛作阪

 漢靈帝建寧三年新蔡長河南緱氏李言上請脩復

 青陂司徒臣訓尚書臣襲奏可洛陽宮于青陂東塘

 南樹碑案于字近刻在洛陽宮上碑稱青陂在縣坤地源起桐柏

 淮川别流入于潺湲逕新息牆陂案近刻訛作陂朱謀㙔云宋本作阪

 今考阪亦陂之訛衍入襃信界灌溉五百餘頃陂水又東分

 爲二水一水南入淮一水東南逕白亭北又東逕吳

 城南史記楚惠王二年子西召太子建之子勝于吳

 勝入居之故曰吳城也又東北屈逕壺丘東而北流

 注于汝水世謂之薄溪水汝水又東逕襃信縣故城


 北而東注矣

又東至原鹿縣

 汝水又東南逕縣故城西杜預釋地曰汝隂有原鹿


 縣也


南入于淮

 所謂汝口側水有汝口戍淮汝之交會也



水經注卷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