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萬一百十五 永樂大典
卷之一萬一百十六
卷之一萬一百三十五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百十六二紙

樞宻都副承㫖文獻通考五代有承㫖。副承㫖。以諸衛將軍充。魏仁浦為樞宻副承㫖。周祖問屯兵

之數。及將校名氏。令取簿參視之。仁浦曰。臣悉能記之。遂口占以對。無一差誤。宋太平興國中。以楊守一充都承㫖。都承㫖自守一始也。是時都承

㫖。副承㫖。多用士人。直宗後。稍稍遂用吏人。歐陽脩建言請復舊制。不克行。熈寧二年。始以東上閣門。使李評為樞宻都承㫖。李綬為之副。不用院

吏而更用士人。自評始也。續會要。初評受命。文潞公為樞使。以舊制見不為禮。評訴於上。命檢故事不獲。乃詔都承㫖。副承㫖。見樞宻使副。並如閣

門使禮。熈寧五年。以尚書比部員外郎。集賢校理。同修起居注。曾孝寬為起居舍人。充史館修撰。兼都承㫖。先是或用士人。亦止於右職中選用。文

館兼領自孝寬始也。元豐三年。用張誠一為客省使都承㫖。自是都承復用武臣。元祐中。復以文臣帶待制充都承㫖。哲宗職官志。至崇寧以後。則

專用武臣矣。四朝志。都承㫖。紹興二年。權禮部侍郎趙子畫充徽猷閣待制。宻院都承㫖。自改官制後。除文臣自子畫始。中興系年録。建炎四年。髙宗在。會。

稽。以武臣辛宗道為都承㫖。頗用事。紹興元年十二月。辛宗道既免。乃詔依元祐職。制置都承㫖一員。並差兩制為之。然但聞一二人而已。淳熈中。

王𣏣乆用事。孝宗。惡焉。遂復用士人。宋會要五代樞宻有承㫖。以諸衛將軍充。國朝。始有樞宻都承㫖副承㫖又别置諸房副承㫖也。宋史百官志。

副都承㫖。掌承宣㫖命。通領院務。若便殿侍立閲試禁衛兵校。則隨。事敷奏。承所得㫖。以授有司蕃國入見亦如之。檢察主事以下功過。及遷補之

事。都承㫖。舊用院吏遞遷。熈寧三年。始以東上閣門使李評為之又以皇城使李綬為之副更用士人自評綬始是月詔都承㫖見樞宻使副如閣

門使禮。五年。以同脩起居注曾孝寬兼都承㫖參用儒臣自孝寬始元豐四年客省使張誠一為都承㫖復用武臣自誠一始元祐初。復以文臣為

都承㫖其後以待制充元符三年王師約為都承㫖左司諫陳瓘言神考以文臣為都承㫖其副則參求外戚武臣之可用者今師約未歷邊任擢

置樞屬據文臣之位甚非神考設官之意至崇寧以後專用武臣建。炎四年髙宗在會稽以武臣辛道宗為都承㫖頗用事紹興元年道宗既免。乃

詔依元祐職。制都承㫖。以兩制為之。如未曾任侍從之人即依權侍郎法。又或加學士待制修撰貼職。乾道初再用武臣自張讒始淳熈九年。都承

㫖復用士人自蕭燧始。副都承㫖文武通除。 樞宻副承㫖一員。帶御器械四員。承㫖選横行充。與從官都承㫖同侍殿中。分傳宻㫖為武臣之清

要。御帶分直禁庭内宿直舍。在崇政殿門内。職居嚴䆳。多任國戚及内侍兩省押班亦兼領或有邊功優異。間除外官。就領兵職於三路。為武臣之

榮遇也。元豐改官制後常用武臣張承一為承㫖。自後都承㫖間用武臣云。宋胡寅斐然集郭執中樞宻都承㫖制朕以世讎未復。軍政是脩。既

任大臣分典内樞之地。乃選良士入參宥宻之聯。俾幾務之。與聞。實嘉謀之有賴。乆虛厥位。必惟其人。具官某。氣果而才通。識明而論辨。蚤周旋於

塞上。更事已多。晚諮議於軍中。臨機輙應。挺忠誠而自竭。當勤勩而罔辭其次對於西清以近承於中㫖。尚詢黄髮。勿云旅力之愆。益罄丹心。思佐

戎衣之烈。鄭獬鄖溪集樞宻承㫖左監門衛將軍任承睿可樞宻都承㫖制朕舉天下之機事統之西府。而諸曹就列。必有屬。長以奉乎㫖命。以

汝持身莅職。稱為廉敏。殆歷三朝。至于耆艾閲其勞舊。宜有以序遷褒寵之澤。爾其祗服無怠。可汪藻浮溪集樞宻院主事王露可兵房副承㫖制

爾以材能。服勞樞省。考其閥閲。當以次遷。徃懋厥官。無忘報稱。曾文清公文集范純禮復天章閣待制樞宻都承㫖制 樞宻之地。選用士人。宣

納宻命。自神考始。肆子纂服。收㧞端良。寘諸左右。盖遵先志。具官范純禮。夷陽有守。篤實無華。恂恂自持。言行相顧。失職兹乆。秉心不移。起分州符。

未厭輿議。其還延閣侍從之邃。來賛右府訏謨之微。副予諮求。竚爾忠益。著齋微垣類藁試尚書户部侍郎兼總領湖廣江西京西財賦湖北京西

軍馬錢粮岳珂特授寳謨閣直學士樞宻都承㫖制 粤惟言語侍。從之臣。乆勞于外。欲備錢榖甲兵之問。式遄其歸。肆庸嚴直於窮班。而使親承

於宻命。用頒明綍。庸示殊恩。具官某。學慱而該。詞麗以則。蓬逢惟柞。蔚其祖幹之枝。裳裳者華。湑矣孫芸之葉。自世選爾勞而昭奬皆官修其業以

靖恭。江淮財賦之淵。作十三載。荆楚衿喉之地。餉百萬師。刃𣸯於批大郤之餘。器别。於遇盤根之際。擢以邃清之秘職。位諸宣納之要司。召不俟駕

而行。趣承東注。賢不待次而舉。嗣聴登崇 樞宻院檢詳諸房公事。兼權右司郎中趙崇賀。特授軍器監兼樞宻副都承㫖 子方注意於内修外

攘。故内以宥地之務為先。外以武庫之備為急。必惟其人。乃共二事。爾為帝宗駒廉而不劌明而不察。用使為東西府掾彌綸省務科瑣邊條。動適

機宜。號稱周宻肆庸命典戎監。導㫖樞庭。爾其討軍實而申儆之。以輔子修攘之政。徃祗譽命。益務蠲烝周麟之陵集陳正同除敷文閣待制樞宻

院都承㫖 右府本兵之地。惟長貳總秉諸事。為朕腹心。若時屬僚寄委咸重。奉承宻命。必用從臣。闕而不除。十數年于兹矣。朕今得世濟之彦㧞

其才而用之。具官某。直亮多聞得於家學。持論據正。亦克似之。賜環來歸既陟汝于禁路。兼寓幾省。罔不惟職業之思。朕方櫜弓戢戈。以常德立武

事。如爾明睿。允宜在廷。内閣陞華。鴻樞禀務。併以授汝。徃其欽哉。劉後村集陳鑄除秘閤修撰樞宻副都承㫖制 自改官制以來。導㫖官不必備

顧今甲兵之問。猶至廟堂。科𤨏日不睱給然則都副並置。亦集思廣益之義爾明而恕。故論主正平。介而通故事無凝滯。歷仕東西二府與聞軍國

大議。親宻於州。平㓜宰彌綸之義弘矣索虜𡸁盡。侵疆來歸朕欲及閑睱之時講修攘之政爾雖已列九卿。其以論撰亞太尉掾盖時惟侍立可咨

訪。邊機惟同堂合席可籌度也方將引爾自近繼有殊擢可洪文安公集右武大夫成州團練使廖虞弼除樞宻副都承㫖制 樞庭分屬。副承宻

命武著之髙選也。朕未嘗輕以授人。曠位不除。盖十餘年。今始得之。具官某氣略自將濟之以敏。四臨逺郡。習知邊𤨏。而安靖之政。達於朕聴。兹命

爾入侍殿陛。與聞幾微。徃惟兢毖。以稱所蒙許應龍東澗集趙以夫除直煥章閣樞宻副都承㫖 右府本兵之地。事機貴宻。宣納之任。要在得人。

以爾才周世用。望重宗英。使節州麾。所至可紀。郎省卿寺。無施不宜。况荐更宰掾之司。尤善賛廟謨之運。陞華邃閣。導㫖樞庭。益究逺猶。以需顯用

周南仲山房集太府卿樞宻副都承㫖制朕惟右府之屬。莫如宻命之親。以次對而賛訏謨。亶惟舊制。用列卿而為副介。未有前聞。屬圖又以雋

功。固難拘於常比。爾才能鮮儷。慷慨自將。護漕日畿。已登最課。尹民天府。綽有能聲。偉兵畧之深知。方軍書之旁午。爰躋榮於農扈。俾禀務於幾廷。

夫帝王之道出於萬全。毫釐之差。謬以千里。其協承於幾急。必審當於事情服我優恩。嗣有明陟元豐懷遇集四方館使康州刺史曹誦。可依前官

充樞宻副都承㫖制 勑。陟降軒墀。奉承宻命。屬在幾政。實維親臣。具官某。夙以材能。致于休顯。試之服采。蔚有聲稱。顧疇厥宜。無易兹選。惟純惟

毖。時則汝嘉。可慕容彦蓬摛文堂集四方館。使榮州刺史樞宻副都承㫖朱孝孫。可正任防禦使依。前樞宻都承㫖勑。朕明發不寐。有懷哲宗。推

原同氣之㤙。申錫外家之寵。具官某操修端静。識慮詳明欽成之親。爾為近屬。宜加進擢。俾領使華。正兵防之顯名。仍樞管之舊職與承宻命。秩峻

地親。惟時褒榮徃其祗服可 賈德明任承睿可都承㫖制 勑具官某等樞宥之府。所承禀而宣行者皆禁宻之命。必求謹厚之材。乃可備於陪

屬以爾等有恪愿之資。加肅給之敏麗名機務實唯勞舊。按其資歷擢揔綱領。勉思勤盡。尚副褒寵蘇魏公集樞宻院兵房主事李景先可吏房副

承㫖勑 具官某宥宻之嚴。地均公府丞史之任。職專吏門雖曰次遷。尤為遴擇。以爾首公勤辨。在事謹廉嘉積乆於勤勞。當進聯於曹務。益宜欽

慎思對恩榮。可蔡端明集張繼渥承㫖 勑。某人。蚤以材敏。屬麗樞庭積延歲月之勞。益敦夙夜之恪。進承㫖命。特示寵榮。祗荷恩遷。愈罄誠志劉

元城盡言藁謝寳文閣待制樞宻都承㫖表 臣某言。伏奉告命。授臣寳文閣待制樞宻都承㫖 仍改賜章服者。參斗極之要聯。加奎文之秘職。

仍紆命服。入侍彤墀。并荷恩榮。靡容遜避。臣某中謝。切以鴻樞設屬。奉宻㫖以致嚴明主慎微。擇士人而竝用。兼綜疆陲之務。與聞帷幄之謀。宜得

時髦。共經常武。伏念臣。禀資固陋。涉世迂踈。親逢景運之興。獲躡衆賢之後。讎書麟閣。初蒙二聖之知。掌諫鸞臺。旋玷七人之列。誓殫愚直。罔䘏怨

仇。慙無補衮之功。俄有負薪之疾。方圖致位復俾代言。擢躋清切之班。是為殊渥。自視某蕪之學。安可冒居。力丐真祠。幸蒙俞㫖。豈謂歷時之未乆。

遽聆誤寵之荐加。既累貢於忱辭。敢再叨於成命。已裁奏牘。必踐前言。忽被制函。易寘樞莞。雖需章之叠上。終渙汗之莫回。黽勉奉承。啓居媿畏。伏

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兼收片善固任群材。怜臣昔困沉疴而今則已瘳。发詧臣昔避詞掖而今則難受。未踰旬浹。繼忝詔除。臣敢不益勵操修。慎思

職業。涓埃自效。少逃尸禄之譏。本末不渝。期盡立朝之節。臣無任。鄭剛中北山集謝除寳文閣直學士樞宻都承㫖表乆玷清曹。宜招大戾。邃移

要地。仍冠華資。識睿奬之優隆。撫微躬而震越。中謝竊以國有二柄。古列鴻樞。事分五房。均承上制。爰自熈寧而後。始參用於士人。故兹承㫖之員。

或旁兼於史館。誠以斗極執化元之本機廷為宥宻之親。拱侍天墀。躬聆帝訓。宜求洵直。克用禀承。而况西清寳棟之崇。實仁廟宸章所秘。服是邃

嚴之職並為儒雅之流。兼以授人誰宜蒙者。伏念臣性資愚下。學藝淺荒。觸事多艱。漸覺桑榆之向慕。戴恩甚重。常如山嶽之在巓。念從召用而來。

誤被𧷬知之寵超騰省户。擢副臺端觀秘書者頃嘗一年。奉典禮者。今亦踰歲。率無善狀。可穆師言。荐拜鴻私惟知感涕。此盖伏遇皇帝陛下。照臨

如日。覆冒法天獨運乾剛。揔六師而並用大修機政。開二府以兼收。圖回不世之功盡革累年之弊兹所選任。宜先俊良夫何庸𤨏之才。亦在訪咨

之數臣不周旋體國。恪檢持身雖懼踈愚。無補樞機之宻。誓磨頑頓少酬造化之功臣無任 辭免寳文閣直學士樞宻都承㫖箚子 五月八日准

尚書省箚子。三箚同奉聖㫖。除臣寳文閣直學士樞宻都承㫖聞命震驚。罔知所措。臣切以侍郎分曹治事其選髙矣而宻承上㫖者其職為尤重。階官

辨秩為等品已貴矣而陞華内閣者其資為甚崇兼以付之則朝廷委用之意。盖自可見而臣禀資駑下賦性愚蒙怙恃已無雖有一意事君之願而筋

力向暮實懷十駕難及之憂冐昧以居愆尤將至伏望聖慈收還成命。别付時望。外穆師言下安愚。分臣無任皇恐激切懇祈之至謹録奏聞伏候勑㫖

劉元城盡言藁論范育除樞宻都承㫖不當狀 右臣竊聞朝廷。除范育為樞宻都承㫖按育昨知河中嘗有缺行。嬖人預事干撓刑政子弟失教閨門

不肅。醜聲顯著流聞道路。君臣之間不可言者使育實負過人之才義難終廢。猶當抑之散地。更加歲月磨去瑕垢漸次任用或為公議所容。今育之學

術智能無以異衆而前日之惡播在僉言比方外除已玷卿列曾未席暖擢寘宥宻臣恐修潔之士。耻與比肩流蕩之徒無所懲戒甚非所以稱陛下旌

别淑慝長育人材之意伏望聖慈深賜省察罷育新命以允公議。辭寳文閣待制樞宻都承㫖狀右臣今月初六日凖閣門告報伏蒙聖恩除臣寳

文閣待制樞宻都承㫖。仍賜紫金魚袋者荐膺嘉惠尤切震驚伏念臣近被寵靈進直西掖方兹避免未奉俞音重忝詔除陞華延閣。俾承宻㫖仍賜服

章恩數便蕃職事清近願臣愚陋。何以克堪伏望聖慈。洞察由衷之言特輟行已之命。庶安私分。不累公朝 再辭樞宻都承㫖狀 右臣近嘗具奏。乞

寢恩命。准尚書省箚子奉聖㫖不許辭死者才徵任重。私分難安效薄食浮公言可畏。實欲量能而受職。非敢苟異以沽名兼臣有男。與同知樞宻院韓

公忠彦之女。頃從㓜稚。嘗約婚姻。雖未行聘問之儀恐亦涉妨嫌之迹輙傾至懇。再瀆天聦。願收渙汗之恩。𡸁許循墻之避 回謝除樞宻都承㫖啓

右某啓近奉誤恩俾承宻㫖辭不獲免。受以為漸。敢圖雅眷之隆。逺辱華牋之貺。褒稱溢美期待過情。感愧兼深名言曷諭。董霜傑先生集代謝辛承㫖

啓吳門假道。嘗奉殷懃之歡。臨汝分符獲伸故舊之。好。未修誠於記室。先惠問於征途。不敏懷漸拜嘉知感恭惟某官才兼文武。世有勳勞。每暗合於

孫吳。蚤得聲於梁楚。當敵示縱擒之妙。籌筭無遺。賦詩有競病之工。風流可尚。行復雲中之守。益擄堂上之竒。願惟無似之蹤。尚冀包荒之賜。即諧良

覿。預慰渴懷。劉公是先生集永興到任謝宋承㫖啓 右某啓肅將命書。臨署吏牘。藐是空踈之質。寄以會繁之區方地數千。連城累百。内修民社

之政。外揔兵戎之機僶俛事為經營分表。力非其任。智不迨心。此盖某官。雅懷并容。餘。論推假不遺三益之素。使就一麾之安。願恐非才。終無云補

冀因德輝之及。猶有朞月之成方。阻披瞻。曷勝銘向元陳剛中詩承㫖樂山唐公八月十二日。宴于其第以詩奉呈 聖代開皇極。恩波雨露沾。篤

生嵩嶽佐。載叶渭川占。社稷千齡會。衣冠五福兼。朱弦新律吕。黄石舊韜鈐。德望三朝眷。儀刑四海瞻。摛詞追賈馬。勵學探羲炎。宇宙歸青眼。風雲

奮紫髯。議如唐陸贄。詩似晉陶潜。踐履剛而毅。精神智以恬。一區楊子宅。萬軸鄴侯籖。山色秋凝壁。煙光畫捲簾。金鑾辭秉燭。玉鉉待調𥂁。大匠規

模逺。宗工號令嚴。王臣躬蹇蹇。君子德謙謙。此日鳴朝鳳。清秋近夜蟾。瑶簪環杖偻。寳墨出緗縑。北海賔長滿。東山妓未厭。車聲闐綉户。花影舞朱

檐。樂幸追靈運憂當後仲淹。願施經濟其。天下待針砭承㫖野莊董公。殊勛清節。孚聞之縉紳。紀以八詩 盟府旂常榮世勳。一門忠孝氣凌雲。

衣冠盛事誰堪比。漢後元間萬石君。 鐵馬長驅棧路髙。捷旗飛渡大江濤漢。南煙柳蓬婆雪。猶識團花舊戰袍。扈從破大理雲南己未飛渡。為先

鋒。首奏捷功。手分恩露活惸嫠。春滿棠隂犬有𣯛。二十年間如昨日。兒童猶誦衛州碑。為衛州總管有惠政。郡人刻石誦德。正色鴛行第一人。危言

耿耿聳朝紳。忠州不負平生學。曾為皇家去佞臣。盧世榮將改法。公正色折之。語遂塞黑豸冠峨柏署隂。誰知偃月蓄機深。九重堯舜明如日。獨照

生來鐵石心 鄭公已拜大司農。倏捧詞林詔墨濃。自是玉皇香案吏。仙班合領六鰲峯不負朝廷七十年。樓臺無地榻蕭然。清名當與温公並。

只欠河南二頃田 萬卷青燈味道腴苦心欲探魯鄒餘。朝。回立馬天衢上。又典春衣買異書宋蔡耕浩歌集念奴嬌詞寄仙巖辛承㫖 碧梧轉

影。正露冷天髙。凉生襟䄂。此夕清輝誰信道。夜色居然如畫。玉斧重脩。寳奩初啓。萬里寒光透。將軍髙會。翠鬟爭勸樽酒 遥想地近仙丘。碧山髙

處。引手攀星斗。醉囑姮娥。惟但願月與佳人長乆。羅覆銀鞍。雨抛金甲。羸得詩千首。掀髯一笑。此懷人解知否。殿前承㫖

蘇易簡翰林志舊官名殿前承㫖。武臣下列之稱。及蘇。易簡拜學士承㫖。太宗以稱混雜。改殿前承㫖為三班借職。南廊承

馬明叟實賔録伍代江南林仁肇。建陽人。兄仁翰為福州王延羲内兒。謂之南廊承㫖。臨濟宗㫖

傳洪覺範曰。汾陽昭禪師示衆曰。先聖云。一句語須具三玄。一玄中須具三要。阿那箇是三玄三要底句。快會取。好各自思量。還得穗。當也未。古德

已前行脚聞一箇因縁未明中間直下飲食無味睡卧不安火急决擇豈將為小事。所以大覺老人為一大事因縁出現於世想計他從上來行脚

不為𨔼山玩水看。州府奢華片衣。口食皆為聖心未通。所以驅馳行脚决擇深奥傳唱敷揚博問先知親近髙德盖為續佛心燈紹隆祖代。興崇聖

種接引後機自利利他不忘先迹如今還有商量者麽有即出來大家商量僧問如何是接初機底句答曰汝是行脚僧又問如何是辨衲僧底句

答曰西方日出卯又問如何是正令行底句答曰千里持來呈舊面。又問如何是立乾坤底句答曰。北俱盧州長粳米食者無嗔亦無喜。師曰。只將

此四轉語。驗天下衲僧。纔見汝出來。驗得了也。僧問如何是學人著力處。答曰。嘉州打大像。問如何是學人轉身處。答曰。陝府灌鐵牛。問如何是學

人親切處。答曰。西河弄師子。師曰。若人會此三句。已辨三玄。更有三要語。在切須薦取。不是等閑與大衆頌。出曰。三玄三要事難分。得意忘言道。易

親。一句明明詼萬象。重陽九日菊花新。還會麽。恁麽會得。不是性躁。衲僧作麽生會好。又舉三玄語曰。汝還會三玄底時節麽。直須會取古人意㫖

然後自心明去。便得通變自在。受用無窮。喚作自受用身。佛不從他教便識得自家活計。所以南泉曰。王老師。十八上解作活計。僧便問古人十八

上解作活計。未審作箇什麽活計。答曰。兩隻水牯牛。雙角無欄捲。復云若要於此明得去直須得三玄㫖趣。始得受用無礙。自家慶快。以暢平生。大

丈夫漢。莫教自孤。觸事不通。彼無利濟。與汝一切頌。出曰第一玄。法界廣無邊。森羅及萬衆。總在鏡中圓。第二玄。釋尊問阿難多聞。隨事答應。器量

方圓。第三玄。直出古皇前。四句百非外。閭氏問豐千。師乃曰者箇是三玄底頌。作麽生是三玄底㫖趣。直教决擇分明。莫只與麽望空裏妄解。道我

曾親近和尚來。與我說了脫空漫語。誑嚇他人。喫鐵棒有曰。莫言不道。又因採菊謂衆曰金華布地。玉蕊承天。杲日當空乾坤朗耀。雲騰致雨露結

為霜。不傷物義道將一句來。還有道德底麽若道不得。眼中有屑。直須出却始得所以風穴云。若立一塵。家國盛。野老顰蹙。不立一塵家國喪亡。野

老安貼於此明得闍梨無分全是老僧於此不明。老僧即是闍黎。闍黎與老僧亦能悟却天下人。亦能瞎却天下人。要知老僧與闍黎。麽拊其膝曰

者裏是闍黎。者裏是老僧。且問諸上座。老僧與闍黎是同是别。若道是同去。上座自上座。老僧自老僧。若道是别去。又道老僧即是闍黎。若能於此

明得去一句中有三玄三要賔主歷然平生事辦參尋事畢所以永嘉曰。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又曰臨濟兩堂首座一日相見齊下

喝。僧臨濟還有賔主也無。答曰。賔主歷然。師作偈曰。兩堂首座總作家。其中道理有分拏。賔主歷然明似鏡。宗師。為點眼中花。無盡居士謂余曰。汾

陽臨濟。五世之嫡孫。天下學者宗仰。觀其提綱渠渠。唯。論三玄三要。今其法泒。皆以謂三玄三要。一期建立之語。無益於道。但於諸法不生異見。一

切平常。即是祖意。其說是否。余曰。居士聞其說。曉然了解。寧復疑汾陽提綱乎。曰吾固疑而未决也。余曰。此其三玄三要之所以說也。所言一句中

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玄有要者。一切衆生。熱惱海中。清凉寂滅法幢也。此幢之建。譬如塗毒之皷。撾之則聞者皆死。唯逺聞者後死。若不。横死

者。雖聞不死。臨濟無恙時。興化三聖。保壽定上座輩。聞而死者。今百餘年。猶有悟其㫖者。即後死者也。而諸法泒謂無益於道者。即不。横死者也。祖

宗門風。壁立萬仞。而子孫畏之。喜行平。易坦塗。此所謂法道陵夷也。譬如衣冠稱孔孟弟子。而毁易繫辭。三尺童子笑之。臨濟但曰。一句中具三玄。

一玄中具三要。有玄有要而已。初未嘗目為句中玄。意中玄。體中玄也。古塔主者悮認玄沙三句為三玄。故但分三玄而遺落三要叢林安之不以

為非。為可太息玄沙曰。眞常流注為平等法。但是以言遣言。以理逐理。謂之明前不明後。盖分證法身。之量未有出格之句。死在句下。若知出格之

量。則不被心魔所使。入到手中。便轉換落落地言通大道不坐平常之見此第一句也。古謂之句中玄。回機轉位。生殺自在縱奪隨宜出生入死。廣

利一切。逈脫色欲愛見之境此第二句也古謂之意中玄。明隂洞陽廓周沙界。一真體性大用現前應化無方全用全不用全生全不生。方便喚作

慈定之門此第三句也古謂之體中玄浮山逺公亦曰意中玄。非意識之意。古不足道。逺亦迷倒。余不可以不辨無盡頷之又曰吾頃見謝師直稱

吳僧簡程者。有大知見。親見慈明盖是真點胷楊岐道吾之流。亞接人多舉汾陽十智同眞願遂聞其說余曰十智同真與三玄三要同一關捩汾

陽曰。夫說法者須具十智同真若不具十智同真邪正不辨緇素不分不能與人天為眼目决斷是非如鳥飛空而折翼如箭射的而斷弦。弦斷故

射的不中。翼折故空不可飛弦壯翼牢空的俱徹作麽生是十智同真與諸上座點出。一同一質二同大事三總同參四同真智五同遍普。六同具

足。七同得失。八同生殺九同音吼。十同得入又云與什麽人同得入。與誰同音吼。作麽生是同生殺什麽物同得失阿那箇同具足是什麽同徧普

何人同真智。孰能總同參那箇同大事何物同一質有點得出底麽點得出者不吝慈悲。點不出者未有參學眼在切須辨取要識是非面目見在

今此法門叢林怕怖。不欲聞其名。何以言之諸方但。愛平實見解。執之不移唯欲傳授不信有悟借使汾陽復生親為剖析亦似為非昔何難夜經

行聞童子誦佛偈曰若人生百歲不善。水潦鶴。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阿難就教之曰不善諸佛機。非水潦鶴也童子歸白其師。師笑曰。何難老

昏矣。當以我語為是於今學者之前語三玄十智㫖趣何以異此。於是無盡嗟諮曰然其㫖趣豈無方便余作偈曰。十智同眞面目全。於中一智是

根源。若人欲見汾陽老。孹破三玄作兩邊。又問四種寶主。亦臨濟建立法門乎。余日三世如來。諸代祖師鍜出。凡聖惰見之鑪鎚。非止臨濟用之。如

龍山本見馬祖。洞山价禪師初遊方。與宻師伯者偕行。經長沙龍山之下。見溪流菜葉。价回瞻峯巒深秀。謂宻曰箇中必有隱者。乃並溪而進十許。

里。有老僧癯甚以手加額。呼曰。此間無路。汝輩何自而至。价曰。無路且置菴主自何而入。曰。我不曾。雲水。价曰。菴主住山幾許時。曰。春秋不涉。价曰。

菴主先住耶。此山先住耶。曰。不知。价曰。為什麽不知。曰。我不曾人天來。价曰得何道理。便氽住山。曰。我見泥牛鬬入海。直至而今無消息。价即班宻

之。下而拜之問如何是主中賔。曰。青山覆白雲。又問如何是主中主。曰。長年不出户。又問主賔相去幾何。曰。長江水上波。又問賔主相見有何言說

曰。青風拂白月。价再拜求衣止。老僧笑曰。三間茆屋從來住。一道神光萬境閑。莫作是非來辨我。浮生穿鑿不相關。於是自焚其庵。深入層峯。其後

价住山。問僧何者是汝主人公。對曰。現祗對者。价仰而諮嗟曰。此所謂馬後驢前事。奈何認以為自己乎。佛法平沉。此其兆也。客中主尚未明。况主

中主哉。僧曰。如何是主中主。价曰。汝自道者。曰道得。即是客中主。如何是主中主。价良乆曰。不辭向汝道。相續也大難。余觀龍山老僧之意。如蕭何

之識韓信。豈有法哉。而价公之論。如霍光之立朝。進止亦有律度嗚呼。後生之不見古人之大全也必矣。价亦置主中主于胸中可疑也。余嘗至臨

川。與來世英𨔼相好。俄上藍長老者至上藍謂世英曰。覺範聞工詩耳。禪則其師猶錯。矧弟子耶。世英笑曰。師能勘驗之乎。上藍曰諾居一日。同𣸯

踈山。飯于逆旅。上藍以手畫按謂余曰。經軸之上。必題八字是何義。余亦畫圓。相。横一畫曰是此義也。上藍愕然余為作偈曰以字不成八不是。法

身睡著無遮閉衲僧對面不知名。百衆人前呼不起。上藍歸。舉似世英。世英拊手曰。孰謂詩僧亦能識字義乎。因同看汾陽作犢牛偈曰。有頭無角

實堪嗟。百劫難逃者作家。凡聖不能明得盡。現前相兒有些些。余謂世英曰。此偈又余字義之訓詁也。世英問余華嚴經曰。毗目仙人執善財手。即

時善財自。見其身。住十佛刹微塵數世界中。到十佛刹微。塵數諸佛所。見被佛刹。及其衆。會諸佛。相好。種種莊嚴。乃至或經百千億。不可說。佛刹微

塵數劫乃至。時彼僊人放善財童子手。即時自。見其身。還在本處。此一叚義。何以明之。余曰皆象也。方執其手。即入觀法之時。見自他不隔於毫端。

始終不移於當念。及其放手。即是出定之時。永明曰。是知不動本位逺近之刹。歷然一念靡移。延促之時宛氽。世尊善以蓮為譬而世莫有知者。余

特知之。夫。蓮方開華時。中已有子。子中已有藌。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三世一時也。其子分布。又會屬馬。相續不斷。十方不隔也。又問法華經曰世尊

於一切衆前現大神力。出廣長舌。相。上至梵世。極難和會。而解者曰。佛音深妙。觸處皆聞。超越聖凡。則其舌廣長髙出梵世此說如何。余曰。此殆所。

謂隨語生解非如來世尊之意。溈山曰。凡聖情盡。體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而學者不能深味此語。苟認意度而已。譬如衆肓摸象。隨其所得。

為是故象偏為尾為蹄為要為牙。而金象隠矣般若經曰。無二無二分無别無斷故者眞常也非凝然一物。卓然不變壞之真常也。舌相之至梵世。

其可以情求㢤唐僧玄奘至西竺見戒賢論師賢時已一百六歲衆所宗向。號正法藏。奘修敬訖。賢使坐問從何來。對曰從支那國來欲學瑜伽等

論。於是賢流涕呼弟子覺賢。指以謂曰。我前所夢何如。弟子謂奘曰。和尚三年前得疾危甚。如人以刀劃其腹。欲不食而死。夜夢男子身金色。曰。

汝勿自厭其身。汝昔作貴近。多害物命。當自悔責。自盡何益。有支那國僧來此學法。已在塗矣。三年當至。以法惠彼。彼復流通。汝罪自滅。我曼殊室

利也。故來曉汝耳。和尚疾損已。三年而闍黎果至。前夢有徵也。余涉世多艱。盖其夙障。聞曼殊室利之言。以法惠人。則罪自滅。故有撰述佛祖㫖訣

之意。欲以惠人而自滅因僧風障耳非有他求也。黄梅意㫖宗門統要六祖能大師。因僧問黄梅意㫖什麽人。得歸云。

會佛法人得憎云。和尚還得不。師云。我不得僧云。和尚為什麽不得。師云。我不會佛法。 汾陽昭代云。方知宻㫖難傳。 翠岩芝云便得即云頭。不

會得即三首。作麽生便有出身之路。徑山杲云還見祖師麽若也不見。径山與你指出蕉芭蕉芭有葉無丫。忽然一陣狂風起恰似東京大相國

寺裏。三十六院東廊下壁角頭王和尚破袈裟畢竟如何歸堂吃茶。罔測其㫖頌古聯珠東京惟白佛國禪師。熈寧

初至南師法席殆二年歸歸圓寂。然入師室問師道而師以平生三轉語示天下學徒得叨于左右近數見印行語録者其間或拈或頌岡測其㫖

噫。去世未三十年謬妄者傳習若此。良可傷㢤因而成頌知歸者可同味焉海印信曰主賔相見展家風問答分明箭拄鋒伸手問君如佛手。鐵

關金鎖萬千重徧叅知識扣玄微偶爾相逢話道竒我脚伸為驢脚問。平生見處又生疑。 莫怪相逢不相識宗師碩是辨來端。鄉關風月俱論

盡。却問生縁道却難 湛堂凖曰我手何似佛手天上人間希有。直饒緫不恁麽也似枷上著杻我脚何似驢脚。奉為衲憎拈却昔年有病未痊。如

今又遭毒藥。若問生縁真。俗氣生縁斷處堕無為二塗不涉如何也八十婆婆學畫眉普融平曰。我手佛手。十八十九。雲散月圓痴人夜走 我脚

驢脚放過一着龐老苽離青平木杓。 人人生縁北律南禪道吾舞笏。華亭撑般。 玄關將多意氣。手不執寸鐵。兵不用一騎八蠻與四夷。太平皆

坐致困卧桑隂春日斜騰騰不識今何世。 上方益曰。我手何以佛手。從來。有衫無袖。有時閑向人前。不覺露出雙肘。 我脚何似驢脚。寒來須要

襪著。莫教踏著泥水。和鞋一時失却。 人人有箇生縁。何須盡要梁原。若問老僧生處。荔枝香滿南園。 南堂興曰。我手何似佛手。爐鞴鉗錘鐵箒。

曾烹紫磨金軀。光射七星牛斗。 我脚何似驢脚。白刃紅旗閃爍。坐斷百戰場中。妙鬬六韜三畧。人人有箇生縁。視聴俯仰折旋項戴寰中之勑。

遵從閫外威權。 圓悟勤曰。我手何似佛手。隨問拈花折柳。忽然摸着蛇頭。未免遭他一口。 我脚何似驢脚。趙州石橋畧彴。匆若築起皮毬。崩倒

三山五岳。 人人有箇生縁。蹲身無地鑽研。若也眼皮迸綻。慮他桶底别穿龍門逺曰。佛手驢脚生縁。黄龍元無此語。直饒恁麽知之。我儂未敢

輕許。奉報四海禪人。第一不得錯舉。 佛心才曰。佛手驢脚生縁。落處便是乾坤。重重無限樓閣彈指入者無門。 驢脚生縁佛手。打透上頭關棙。

脫却泥水布棍。直下心空及第。 生縁佛手驢脚。為君一體拈却。坦然坐致太平。猛將謾誇謀畧。道塲如曰。扣關豈是丈夫兒。驢脚生縁問阿誰。

佛手展開無處用。太平基業各豐滋。 白楊順曰。我手何似佛手。天上南辰北斗。我脚何似驢脚。徃事都來忘却。人人盡有生縁。箇箇足方頂圓。大

愚灘頭立處。孤月影射深灣。會不得。見還難。一曲漁歌下逺灘。正堂辨曰。我手何似佛手。黄龍鼻下無口。當時所見顢預。至今百拙千醜。 我脚

何似驢脚。文殊親見無着。好箇玻璃茶盞。不要當面諱却。 人人有箇生縁。從來罪過彌天。不是牽犁拽杷。便是鼎鑊油煎。 張無垢曰。我手何似

佛手。天下衲憎無口。縱饒撩起便行。也是鬼窟裏走。諱不得。我佛何似驢脚。又被𥻿膠粘着。反身直上夔率。天。已自連他老鼠藥。吐不得。 人人

有箇生縁。鐵圍山下幾千年。三灾燒到四禪天者漢猶自在傍邊殺得工夫石菴玿曰。我手何似佛手。堪笑紫湖養狗撞着焦尾大蟲性命輸他

一口。 我脚何似驢脚。擬議知君大错。進前欲飲醍醐。已是遭他毒藥。人人盡有生縁。且非夷狄中原。鎮府出大蘿蔔。趙州親見南泉。 佛手驢

脚生縁。生縁驢脚佛手。李公醉倒街頭。元是張公喫酒。黄龍山裏老婆禪恰似河陽新婦醜。 伊庵權曰。我手何似佛手。二八恰恰十九。年尾筭到

年頭家内一錢無有。 我脚何似驢脚。踏着趙州略彴。驚得迦葉皺眉。文殊却打無着。人人有箇生縁。男子氣宇衝天若是爭田競地我即喚死

如眠 佛手驢脚生縁。浩浩叢林盛傳直饒一穿穿却來免十萬八千。雪庵瑾曰。我手何似佛手。合掌面南看北斗免推明月上千峯引得寒山

開笑口。我脚何似驢脚忽走歸家日落自古長安如鏡平無端醉倒黄番綽。 人人有箇生縁。且非東土與西天。撃珊瑚樹枝枝好撒水銀珠顆

顆圓。 佛手驢脚生縁南海波斯泛鐵般精金美玉團堆賣畢竟何曾直一錢 横川珙曰佛手驢脚容易見最難道處是生縁黄梅不是周家子

七歲傳永便會禪。永明妙㫖頌古聯珠杭州慧日永明延壽知覺禪師嗣國師僧問如何是永明妙㫖師曰更添

香。著曰。謝師指示。師曰。且喜没交涉。僧禮拜。師示偈曰。欲識永明㫖。門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 象潭泳曰。門前湖水鏡容開。對面和

盤託出來。可是永明多剩語。酒濃初不在多杯。頓明厥㫖頌古聯珠雲居齊和尚法燈會中為知藏。一日歸。謂師曰。

有人問我西來意。答他曰不東不西。藏主作麽生會。師對曰。不東不西。燈曰。與麽會又争得。曰。道齊只恁麽。未審和尚尊意如何。燈曰。他家自有兒

孫在。師頓明厥㫖。有頌曰。接物利生絶妙。外生終是不肖。他家自有兒孫。將來用得恰好。 大洪恩曰。他家自有兒孫在。父祖田園都不愛。平生活

計刹那中。東頭買得西頭賣。 本覺一曰。人問西來祖師意。燈公對道不東西。他家自有兒孫在。多是隨言却自迷。歸根得

頌古聯珠靈雲因僧問如何是歸根得㫖。師曰。早是忘却。不憶塵世。投子青曰。家破人亡何所依。無心無緒話求歸。十年忘却來時路。暫

憶此時緫不知。古尊宿語録僧問趙州。如何是歸根得㫖。州云。答你即乖。一異齊㫖永嘉集一異齊㫖。解惑同源。人

法俱空。故號菩蕯。詳本集。覺即迷㫖五燈會元玄沙備禪師曰。動便失宗。覺即迷㫖。詳禪師。頓悟

法㫖心賦頓悟法空之㫖。詳門字漸頓經㫖大悲心呪行法實此之十法雖是智者像代宣揚。而

並是漸頓諸經之㫖。以離此十更無脩證之法審得本㫖梁髙僧傳支婁迦讖所出諸經皆審得本㫖了不加飾可

謂善宣法要弘道之士也。詳本傳飙馳聖㫖唐顧誠傳飙馳聖㫖雲降紫衣。詳本傳悟境

觀㫖佛祖統紀介然法師鄞人。受業福泉之延壽明智居南湖從其學。遂悟境觀之㫖執騣知宗

法苑珠林說聴篇感應縁隋京師延興寺釋曇延。於夜夢有人被白服乘於白馬。騣尾拂地而導授經㫖延手執馬騣與之請論寤後惟

曰。此必馬鳴菩薩授我義端執騣知其宗㫖。底事可觀耳

六微㫖大論素問篇名黄帝問曰。嗚呼逺哉。天之道也。如迎浮雲。若視深淵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

極王𣲙註深淵净瀅而澄澈故視之可測其深淺浮雲飄泊而合散。故迎之莫詣其邊涯。言蒼天之象。如淵可視乎鱗介運化之道。猶雲莫測其去

留。六氣深㣲。其於運化當如是喻矣 林億新校正云。詳此文與疏五過論重夫子數言謹奉天道。余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願夫子

溢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乆而不絶。天之道可得聞乎。運化生成之道也歧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帝曰。

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六六之節。經已啓問。天師未敷其㫖。故重問之歧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上下。謂司天地之氣二也。餘左右四氣

在歲之左右也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隂治之。厥隂之右。少隂治之。少隂之右。太隂治之。太隂之右。少陽治之。此

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之也。標。末也。聖人南面而立。以閲氣之至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移光。謂日移光。

定位。謂面南觀氣。正立。立觀歲數氣之至。則氣可待之也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隂。少陽南方火。故上見火氣治之。與厥隂合。故中見厥隂也

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隂。陽明西方金。故上燥氣治之。與大隂合。故燥氣之下。中見太隂也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隂。大陽北方水故上

寒氣治之。與少隂合。故寒氣之下中見少隂也。新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云大陽所至為寒。生中為温。與此義同厥隂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

陽。厥隂東方木。故上風氣治之。與少陽合。故風氣之下中見少陽也。少隂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少隂東南方君火。故上熱氣治之。與大陽合。故

熱氣之下中見大陽也。新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云。少隂所至為熱生中為寒。與此義同太隂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大隂西南方土。故上

濕氣治之。與陽明合。故濕氣之下。中見陽明也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本。謂元氣也。氣别為王則文言著矣。新校正云。詳

注云。文言注矣疑誤本標不同。氣應異象。本者應之元。標者病之始。病生形。用求之標。方施其用求之本。標本不同求之中。見法萬全 新校正云。

按至真要大論云。六氣標本不同。氣有從本者。有從標本者。有不從標本者。少陽大隂從本。少隂大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隂不從標本。從乎中。故從

本者化生於本。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為化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過。何也皆謂天之六氣也。初之氣。起於立春

前十至日。餘二三四五終氣次至而分治。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歧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未至而至。來氣有餘也。時至而氣至

和平之應。此為平歲也。假令甲子歲氣有餘。於癸亥歲未當至之期。先期而至也。乙丑歲氣不足。於甲子歲當至之期。後時而至也。故曰來氣不及。

來氣有餘也。言初氣之至期如此。歲氣有餘。六氣之至皆先期。歲氣不及。六氣之至皆後時。先時後至。後時先至。各差十三日而應也。 新校正云。

按金匱要畧云。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大過。冬至之後得甲子。夜半。少陽起少隂之時。陽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

温和。此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為至而不至。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為至而不去。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時。此為至而大

過。此亦論氣應之一端也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何如。言大過不及。歲當至晚至早之時應也歧伯曰。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生則病。當期

為應。愆時為否。天地之氣生化不息。無止礙也。不應有而有。應有而不有是造化之氣失常。失常則氣變。變常。則氣血紛撓而為病也。天地變而失

常。則萬物皆病帝曰善。請言其。應。歧伯曰。物生其應也。氣脉其應也。物之生榮有常時。脉之至有常期。有餘歲星。不及歲晚。皆依時至也帝曰善。願

聞地理之應六節氣位何如。歧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日出謂之顯明。則卯地氣分。春也。自春分後六十日有

竒。斗建卯正至于已。正君火位也。自斗建已正未之中。三之氣分相火治之。所謂少陽也。君火之位。所謂少隂熱之分也。天度至此。暄淑大行。居熱

之分不行炎暑。君之德也。少陽居之為僣逆。大熱早行。疫癘廼生。陽明居之為温涼不時。大陽居之為寒雨。間熱。厥隂居之為風濕雨生羽蟲。少隂

居之為天下疪疫。以其得位。君令宣行故也。大隂居之為時雨。火有二位。故以君火為六氣之始也。相火則夏至日前後各三十日也。少陽之分。火

之位矣。天度至此炎熱大行。少陽居之為熱暴。至草萎河乾。炎亢濕化晚布陽明居之為涼氣間發。大陽居之為寒氣。間至。熱爭氷雹。厥隂居之為

風熱大行。雨生羽蟲。少隂居之為大暑炎亢。大隂居之為雲雨雷電。退。謂南面視之在位之右也。一步。凡六十日又八十七刻半。餘氣同法復行一

步。土氣治之。雨之分也。即秋分前六十日而有竒。斗建未正至酉之中。四之氣也。天度至此。雲雨大行。濕蒸乃作。少陽居之為炎熱沸騰。雲雨雷電。

陽明居之為清雨霧露。大陽居之為寒雨害物厥隂居之為暴風雨摧拉雨生倮蟲。少隂居之為寒熱氣反用。山澤浮雲。暴雨溽蒸。大隂居之為大

雨霪霪。霪音淫復行一步。金氣治之。燥之分也。即秋分後六千日而有竒。自斗建酉正至亥之中。五之氣也天度至此。萬物皆燥。少陽居之為温清

更正。萬物乃榮。陽明居之為大凉燥疾。大陽居之為早寒。厥隂居之為凉風大行。雨生介蟲。少隂居之為秋濕。熱病時行。大隂居之為時雨沈隂復

行一步。水氣治之。寒之分也。即冬至日前後各三十日。自斗建亥至丑之中。六之氣也。天度至此。寒氣大行。少陽居之為冬温。蟄蟲不藏。流水不氷。

陽明居之為燥寒勁切。大陽居之為大寒凝冽。厥隂居之為寒風飄揚。雨生鱗蟲。少隂居之為蛰蟲出見。流水不氷。大隂居之為凝隂寒雪。地氣濕

也復行一步。木氣治之。風之分也。即春分前六十日而有竒也。自斗建丑正至卯之中。初之氣也。天度至此。風氣乃行。天地神明號令之始也。天之

使也。少陽居之為温疫至。陽明居之為清風。霧露朦昧。大陽居之為寒風切列。霜雪水氷。厥隂居之為大風發榮。雨生毛蟲。少隂居之為熱風傷人。

時氣流行。大隂居之為風雨凝隂不散。復行一步。君火治之。熱之分也。復春分始也。自斗建卯正至巳之中。二之氣也。凡此六位終統一年。六六三

百六十日六八四百八十刻。六七四十二刻。其餘半刻分而為三。約終三百六十五度也。餘竒細分。率之可也相火之下。水氣承之。熱盛水承。條蔓

柔弱。凑潤衍溢。水象可見。 新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云。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則水承之義可見。又云。少陽所至為摽風燔燎霜凝。亦下

承之水氣也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寒甚物堅。水冰流涸。土象斯見。承下明矣。 新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云。大陽所至為寒雪冰雹白埃。則土氣

承之之義也土位之下。風氣承之。疾風之後。時雨乃零。是則濕為風吹。化而為雨 新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云。大隂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則

土位之下。風氣承之而為雨也。又云。大隂所至為雷霆驟注烈風。則風承之義也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風動氣清。萬物皆燥。金承木下。其象昭然

新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云。厥隂所至為風生。終為肅。則金承之義可見。又云。厥隂所至為飄怒。大涼亦金承之義金位之下。火氣承之。鍜金生

熱則火流。金乘火之上。理無妄也 新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云。陽明所至為散落温。則火乘之義也君火之下。隂精承之。君火之位大熱不行。

盖為隂精制承其下也。諸以所勝之氣乘於下者。皆拆其標盛。此天地造化之大體爾。 新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云。少隂所至為熱生。中為寒

則隂承之義可知。又云少隂所至為大暄寒。亦其義也。又按六元正紀云。水發而雹雪。土發而飄驟。木發而毁折。金發而清明。火發而曛昧。何氣使

然。曰。氣有多少。發有微甚。微者當其氣。甚者兼其下徵其下氣而見可知也。所謂徵其下者。即此六承氣也帝曰何也。歧伯曰。亢則害。承迺制。制生

則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艽。過極也。物惡其極帝曰。盛衰何如。歧伯曰。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邪則變甚。正則微。帝曰。何謂當位。歧伯

曰。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非大過。非不及。是謂平運主歲也。平歲之氣。物生脉應皆必合期。無

先後也。 新校正云。詳木運臨卯。丁卯歲也。火運臨午。戊午歲也。土運臨四季。甲辰甲戌己丑己未歲也。金運臨酉。乙酉歲也。水運子。丙子歲也。内

戊午己丑。己未乙酉。又為太一天符。帝曰。非位何如。歧伯曰。歲不與會也不與本辰相逢會也帝曰。土運之歲。上見太隂。大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隂

少隂少陽皆火氣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隂。水運之歲。上見太陽。柰何。歧伯曰。天之與會也。天氣與運氣相逢會也。新校正云。詳

土運之歲上見大隂。己丑乙未也。火運之歲上見少陽。戊寅戊申也。上見少隂。戊子戊午也。金運之歲上見陽明。乙卯乙酉也。木運之歲上見厥隂。

丁己丁亥也。水運之歲上見大陽。丙辰丙戌也。内己酉己未戊午乙酉又為大一天符。按六元正紀大論云。大過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

亦三。戊子戊午。大微上臨少隂。戊寅戊申。大徵上臨。少陽。丙辰丙戌。大羽上臨大陽。如是者三。丁己丁亥少角上臨厥隂。乙卯乙酉。少啇上臨陽明。

己丑己未。少宫上臨大隂。如是者三。臨者大過不及。皆曰天符也故天元而曰天符。天符歲會何如。歧伯曰。太一天符之會也。是謂三合一者天會

二者歲會。三者運會也。天元紀大論曰。三合為治。此之謂也。新校正云。按大一天符之詳。具天元紀大論注中帝曰。其貴賤何如。歧伯曰。天符為

執法。嵗位為行令。太一天符為貴人。執法猶相輔。行令猶方伯。貴人猶君主帝曰。邪之中也柰何。歧伯曰。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執法官人之绳准

自為邪僻。故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方伯無執法之權故無速害病。但執持而已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義無凌犯。故病則暴而死帝曰。

位之易也何如。歧伯曰。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逆則其病近其害速。順則其病逺其害微。所謂二火也。相火居君火。是臣位居君位故。逆也。君火

居相火。是君位居臣位。君臨臣位。故順也。逺謂里逺。近謂里近也帝曰。善。願聞其步何如。歧伯曰。所謂步者。六十度而有竒。竒謂八十七刻又十分

刻之五也故二十四步。積盈百刻而成日也。此言天度之餘也。夫言周天之度者。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也。二十四步。正四歲也。四分度之一

二十五刻也。四歲氣成積已盈百刻。故成一日。度。一日也帝曰。六氣。應五行之變何如。歧伯曰。位有終始。氣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異也。位地位

也。氣。天氣也。氣與位互有差移。故氣之初天用事。氣之中地主之。地主則氣流于地。天用。則氣騰于天。初與中皆分天步而率刻爾。初中各三十日。

餘四十三刻四分刻之三也帝曰。求之柰何。歧伯曰。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子甲相合命曰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子甲相合。命曰歲立。則甲

子歲也。謹侯冰刻早晏。則六歲悉可與期爾帝曰。願聞其歲六氣始終早晏何如。歧伯曰。明乎哉問也。甲子之歲。初之氣。天數始於水下一刻。常起

於平明寅初一刻。良中之南也。新校正云。按戌辰。壬申。丙子。庚辰。甲申。戊子。壬辰。丙甲庚子。甲辰。戊申。壬子。丙辰。庚申。歲同此。所謂辰申子歲氣

會同。隂陽法以是為三合終於八十七刻半。子正之中。夜之半也。外十二刻半入二氣之初。諸餘刻同入也二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子中之左

也終於七十五刻。戌之後四刻也。外二十五刻入次三氣之初率三之氣。始於七十六刻。亥初之一刻。終於六十二刻半。酉正之中也。外三十七刻

半差入後四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酉中之北終於五十刻。未後之四刻也。外五十刻差入後五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申初之一刻終於三十七

刻半。午正之中。晝之半也。外六十二刻半差入後六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午中之南終於二十五刻。辰正之後四刻。外七十五刻差入後所謂

初六。天之數也。天地之數。二十四氣乃大會而同。故命此曰初六。天數也乙丑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二十六刻。己初之一刻。 新校正云。接已己癸

酉。丁丑。辛巳。乙酉。己丑。癸巳。丁酉。辛丑。乙己。㔾酉。癸丑。丁巳。辛酉。歲周。所謂己酉丑歲氣會同也終於一十二刻半。卯正之中二之氣。始於一十二

刻六分。卯中之南終於水下百刻。丑後之四刻三之氣。始於一刻。又寅初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子正之中四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子中正

東終於七十五刻。戌後之四刻五之氣。始於七十六刻。亥初之一刻終於六十二刻半。酉正之中六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酉中之北終於五十

刻。未後之四刻所謂六二。天之數也。一六為初六。二六為六二。名次也丙寅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五十一刻。申初之一刻。 新校正云。按庚午。甲戌。

戊寅。壬午。丙戌。庚寅。甲午。戊戌。壬寅。丙午。庚戌。甲寅。戊午。壬戌歲同。此所謂寅午戌歲氣會同終於三十七刻半。午正之中二之氣。始於三十七刻

六分。午中之酉終於二十五刻。辰後之四刻三之氣。始於二十六刻。已初之一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卯正之中四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卯中之

南終於水下百刻。丑後之四刻五之氣。始於一刻。寅初之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子正之中六之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子中之左終於七十五刻。

戌後之四刻所謂六三。天之數也。丁卯歲。初之氣。天數始於七十六刻。亥初之一刻。新校正云。按辛未。乙亥。己卯。癸未。丁亥。辛卯。乙未。己亥。癸卯。

丁未。辛亥。己卯。己未。癸亥歲同。此所謂卯未亥歲氣會同終於六十二刻半。酉正之中二之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酉中之北終於五十刻。未後之

四刻三之氣。始於五十一刻。申初之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午正之中四之氣。始於三十七刻六分。午中之酉終於二十五刻。辰後之四刻五之氣。

始於二十六刻。㔾初之一刻終於一十二刻半。卯正之中六之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卯中之南終於水下百刻。丑後之四刻所謂六四。天之數也。

次戊辰歲。初之氣。復始於一刻。常如是無已。周而復始。始自甲子年。終於癸亥歲。常以四歲為一卜周。一十五周為一大周。以辰命歲。則氣可與期

帝曰。願聞其歲候何如。歧伯曰。悉乎哉問也。日行一周。大氣始於一刻。甲子歲也日行再周。天氣始於二十六刻。乙丑歲也日行三周。天氣始於五

十一刻。丙寅歲也日行四周。天氣始於七十六刻。丁卯歲也日行五周。天氣復始於一刻。戊辰歲也。餘五十五歲。循環周而復始也所謂一紀也。法

以四年為一紀。循環不已。餘三歲一會同。故有三合也是故寅午戌歲氣會同。卯未亥歲氣會同。辰申子歲氣會同。乙酉丑歲氣會同。終而復始隂

陽法以是為三合者縁其氣會周也。不尔則各在一方。義無由合帝曰。願聞其用也。歧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氣交。本謂

天六氣。寒。暑。燥。濕。風。火。也。三隂三陽由是生化。故云本。所謂六元者也。位。謂金。木。火。土。水。君火。也。天地之氣上下相交。人之所處也帝曰。何謂氣交。

歧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自天之下。地之上。則二氣交合之分也。人居地上。故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是以化生變易皆在氣交之中故

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天樞。當齊之兩傍也。所謂身半矣。伸臂指天則天樞正當身

之半也。三分析之。上分應天。下分應地。中分應氣交。天地之氣交合之際。所遇寒暑燥濕風火勝復之變之化。故人氣從之。萬物生化。悉由而合散

也帝曰。何謂初中。歧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竒。中氣同法。竒。謂三十日余四十二刻。又四十分刻之三十也。初中相合。則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也。

以各餘四十分刻之三十。故云中氣何法也帝曰。初中何也。歧伯曰。所以分天地也。以是知氣髙下生人病生之也帝曰。願卒聞之。歧伯曰。初者。地

氣也。中者。天氣也。氣之初天用事。天用事。則地氣上騰於大虛之内。氣之中地氣主之。地氣主。則天氣下降於有質之中帝曰。其升降何如。歧伯曰。

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謂上升。降。謂下降。升極則降。降極則升。升降不已。故彰天地之更用也帝曰。願聞其用。何如。歧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謂

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氣之初地氣升。氣之中天氣降。升已而降。以下彰天氣之下流。降已而升。以上表地氣之上應。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交

合。泰之象也。易曰。天地交泰。是以天地之氣升降。常以三十日半。下上下上不已。故萬物生化無有休息。而各得其所也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

上升。氣騰于天。故髙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氣有勝復。故變主也。新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云。天地盈虛何如。曰。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

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其中而常先也。惡所不勝。歸所和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故上升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多少而差其分。微

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帝曰善。寒濕相遘。燥熱相臨。風火相值。其有間乎。歧伯曰。氣有勝復。勝復之作。有德有化。

有用有變變則邪氣居之。夫撫掌成聲。沃火生沸物之交合。象出其間萬類交合亦由是矣。天地交合。則八風皷柝。六氣交馳於其間。故氣不能正

者。反成邪氣帝曰。何謂邪乎。邪者。不正之目也。天地勝復。則寒暑燥濕風火六氣互為邪也歧伯曰。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

成敗之所由也。天。氣之有生化也。不見其形不知其情。莫測其所起。莫究其所止。而萬物自生自化。近成無極。是謂天和見其象彰其動。震烈剛暴。

飄泊驟卒。拉堅摧殘。摺拆皷憟。是謂邪氣。故物之生也静而化成。其毁也躁而變革。是以生從於化。極由乎變。變化不息。則成敗之由常在。生有瀝

分者。言有終始尔 新校正云。按天元紀大論云。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故氣有徃復。用有遲速。四者之有而化而變。風之來也。天地易位寒暑

移方。水火易處。當動用時。氣之遲速徃復故不常在。雖不可究識意端。然微甚之用。而為化為變。風所由來也。人氣不勝。因而感之。故病生焉。風匪

求勝於人也帝曰。遲速徃復風所由生。而化而變。故因盛衰之變耳。成敗𠋣伏遊乎中。何也。夫𠋣伏者。禍福之萌也。有禍者。福之所𠋣也。有福者。禍

之所伏也。由是故禍福互為𠋣伏。物盛則表。樂極則表。是福之極故為福所𠋣。否極之泰。木濟之濟。是揭之極。故為福所伏。然吉凶成敗。目撃道存。

不可以終。自然之理。故無尤也歧伯曰。成敗𠋣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動静之理。氣有常運。其微也為物之化。其甚也為物之變。化沬於物。

故物得之以生。變行於物。故物得之以死。由是成敗𠋣伏。生於動之微甚遲逺尔。豈惟氣獨有是哉。人在氣中。養生之道。進退之用。當皆然也 新

校正云。按至真要大論云。隂陽之氣。清静則生化治。動則苛疾起。此之謂也帝曰。有期乎。歧伯曰。不生不化。靜之期也。人之斯可晃者二也。天地之

期不可見也。夫二可見者。一曰生之終也。其二曰。變易與土同体。然後捨小生化。歸於大化。以死後猶化變未已。故可見者二也。天地終極。人壽有

分長短不相及。故人見之者鮮矣帝曰。不生化乎。言亦有不生不化者乎。歧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苊。出入。謂喘息也。升降。謂

化氣也夫。毛羽保鱗介及飛走歧行皆生氣根於身中。以神為動靜之主。故曰神機也。然金玉土石鎔珽草木。皆生氣根於外。假氣以成立主待。故

曰氣立也。五常政大論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于外者命曰氣立。氣正則化絶。此之謂也。故無是四者。則神機與氣立者生死皆絶

新校正云。按易云。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周禮大宗伯。有天産地産。大司徙云。動物植物即此神機氣立之謂也。蚑。音祁故非出入。則無

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夫自東自西。自南自北者。假出入息以為化主。固物以全質者隂陽升降之氣以作生源。若非此道。

則無能致是生者也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包藏生氣者。皆謂生化之器。觸物然矣。夫竅横者。皆有出入去來之氣竅竪者。皆有隂陽升降之氣。

徃復於中。何以明之。則壁窻户牗兩面伺之。皆承來氣。衡撃於人。是則出入氣也。夫陽升則井寒。隂升則水唆。以物投井。及葉墜空中。翩翩不疾。皆

升氣所礙也虛管溉滿捻上戇之水固不泄。為無升氣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頓溉不入為氣不出而不能入水。由是觀。之。升無所不降。降無所不

升。無出則不入。無入則不出。未群品之中皆出入升降。不失常守而云非。化者。未之有也。有失無失。有情無情。去出入。已升降。而云存者。未之有也。

故曰。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器。謂天地及諸身也。宇。謂屋宇也。以其身形包藏府藏。受納神靈。與天地同。故

皆名器也。諸身者。小生化之器宇。大虛者。廣生化之器宇也。生化之器自有小大。無不散也。夫小大器皆生有涯分散有逺近者也故無不出入。無

不升降。真生。假立。形器者無不有此二也化有小大。期有近逺。近者不見逺。謂逺者無涯。逺者無常見。近而嘆有其涯矣。既近達不同期。合散殊時

節。即有無交競。異見常乖。及至分散之時。則近逺同歸於一變四者。之有。而貴常守。四者。謂出入升降也。有出入升降則為常守。有出無入。有入無

出。有升無降。有降無升。則非生之氣也。若非胎息道成。居常而生。則未之有屏出入息。泯升降氣而能存其生化者。故貴常守反常則灾害至矣。出

入升降。生化之元主。故不可無之。反常之道。則神去其室。生化微絶。非災害而何哉故曰。無形無患。此之謂也。夫喜於遂。恱於色。畏於難。懼於禍。外。

惡風寒暑濕。内繁飢飽愛欲。皆以形無所隱。故常嬰患。累於人間也。若便想慕滋蔓。嗜欲無厭。外附權門。内豊情僞。則動以牢綱。坐招燔焫。欲思釋

縳。其可得乎。是以身為。患階尔。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此之謂也。夫。身與形與大虛釋然消散。復未知生化之氣。

為有而聚耶。為無而滅乎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言人有游隂陽。免生化而不生不化。無始無終。同大虛自然者乎歧伯曰。悉乎哉問也。與道合同。

惟真人也。眞人之身隱。見莫測。出入天地内外。順道至真以生。其為小也入於無。間。其為大也過虛空界。不與道如一。其孰能尔乎。帝曰善。

微㫖抱朴子余聞歸同契合者。則不言而信著。途殊别務者。雖忠告。而見疑。夫。尋常咫尺之近理。人聞取舍之細事。沉浮過於金羽。皂白

分於粉墨。而抱惑之士猶多不辨焉。豈况說之以世道之外。示之以至微之㫖。大而笑之。其來乆矣。豈獨今哉。夫明之所及。雖玄隂幽夜之地。毫釐

芒髮之物。不以為難焉。苟所不逮者。雖日月麗天之昭灼。嵩岱千雲之峻峭。猶不能察焉。黄老玄聖深識獨見。開秘文於名山。受仙經於神人。蹶埃

塵以遺累。洨大遐以髙躋。金石不能與之齊堅。龜鶴不足與之等壽。念有志於將來。愍信者之無文。𡸁以方法。炳然著明。小脩則小得。大為則大驗。

引可以難老矣知草本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矣學道之不成就由乎偏枯之若此也淺見之家偶知一事便言已足而不識真者雖得善方

猶更求無已以消工棄日而所施用意無一定此皆兩有所失者也或本注戇鈍所知殊尚淺近便强入名山履冒毒螫屢被中傷耻復求還或為

虎狠所食或為魎魎所殺或餓而無絶榖之方寒而無自温之法死於崖谷不亦愚哉夫務學不如擇師師所聞素狹又情不盡以教之因告云為

道不在多也夫為道不在多自為已有金丹至要可不用餘耳然此事知之者甚希寧可虛待不必以之大事而不脩。交之小術乎。譬猶作家云不

事用他物者蓋謂有金銀珠玉在乎掌幄懷抱之中。足以供累世之費者耳苟其無此。何可不廣播百榖多儲菓蔬乎。是以斷榖。辟兵。猒劾鬼魅。禁

禦百毒。治救衆疾。入山則使猛獸不犯涉水則令蛟龍不害。經瘟疫不畏遇急難則隱形。此皆小事而不可不知。况過此者。何可不聞乎。或曰。敢問

欲脩長生之道何所禁忌。抱朴子曰。禁忌之至急。在不傷不損而已按易内戒。及赤松子經。及河圖記命符皆云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

以奪其筭筭减則人貧耗疾病屢逢憂患。筭盡則人死。諸應奪筭者有數百事。不可具論。又言身中有三尸。三尸之為物雖無形而實魄靈鬼神之

屬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常作鬼自放縱游行。饗人祭酹。是以每到庚申之日。輙上天白司命。道人所為過失。又月晦之夜。竈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

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筭。筭者。三日也。或作一日吾亦未能審此事之有無也。然天道邈逺。鬼神難明。趙簡子。秦穆王。皆親受金策於上帝。

有土地之明徵。山川。草木。井竈。洿池。猶皆有精氣。及人身中。况天地為物之至大者。於理當有精神。有神則宜賞善而罰惡。但其體大而綱疏。不必

機發而響應耳。然覧諸道戒無不云。欲求長生者。必欲積善立功。慈心於物。恕已及人。仁逮昆蟲。樂人之吉。愍人之苦。賙人之急。救人之窮。手不傷

生。口不勸禍。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責。不自譽。不嫉妒勝已。不佞謟隂賊。如此乃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

若乃憎善。好殺。口是心非。背向異辭。反戾真正。靈害其下。欺罔其上。叛其所事。受恩不感。弄法受賂。縱曲枉直。廢公為私。刑加無辜。破人之家。收人

之寳。害人之身。取人之位。侵克賢者。誅戮降。伏。謗訕仙聖。傷殘道士。彈射飛鳥。刳胎破卯。春夏燎獵。駡詈神靈。教人為惡。蔽人之善。危人自安。佻人

自功。壞人佳事。奪人所愛。離人骨肉。辱人求勝。取人長錢。還人短陌。决放水火。以術害人。迫脅尪弱。以惡易好。强取强求。擄掠致富。不公不平。淫佚

然而淺見之徒區區所守。甘於茶蓼而不識𥹋蜜。酣於醨酪而不賞醇醪。知。好生而不知有養生之道。知畏死而不信有不死之法。知飲食過度之

速疾病。而不能節肥甘於其口也。知極情恣欲之致枯殞。而不知割懷於所欲也。余雖言神仙之可得。安能令其信乎。或人難曰。子體無參午達理

竒毛通骨。年非安期彭祖多歷之壽。目不接見神仙。耳獨不聞異說。何以知長生之可獲。養性之有徵哉。若覺玄妙於心得。運逸鑒於獨見。所未敢許

也。夫衣無蔽膚之貌。資無謀夕之儲。而髙談陶朱之術。自同猗頓之策。取譏論者其理必也。抱痼疾而言精和鵲之𠆸。屢奔北而稱究孫吳之筭。人

不信者以無效也。余答曰。夫。寸鮹泛迹濫水之中。則謂天下無四海之廣也。芒蝎宛轉果核之内。則謂八極之界盡於兹也。雖告之以無涯之浩汗。

語之以宇宙之恢闊。以為空言。必不肯信也。若令吾眼有方瞳。耳長出頂。亦將控飛龍而駕慶雲。凌流電而造倒景。子又將安得而詰我。設令見我。

又將呼為天神地祗異類之人。豈為我為學之所致哉。姑聊以先覺挽引同志。豈强令吾子之徒皆信之哉。若令家户有仙人。屬目比肩。吾子雖蔽。

亦將不疑。但彼人之道成。則蹈青霄而游紫極。自非通靈。莫之見聞。吾子必為無耳。世人信其臆斷。仗其短見。自非所度。事無差錯。習乎所致。怪乎。

所希。提耳指掌。終於不悟。其來尚矣。豈獨今哉。或曰屢承嘉談。足以不疑於有仙矣。但更自嫌於不能為耳。敢問更有要道。可得單行者否。抱朴子

曰。凢學道。當階淺以涉深。由難以及易。志誠堅果。無所不濟。疑則無功。非一事也。夫。根荄不洞地。而求柯條干雲。淵源不泓窈。而求湯流萬里者。未

之有也。是故非積善隂德。不足以感神明。非誠心欵契。不足以結師友。非功勞不足以論大試。又未遇而求要道。未可得也。九舟金液。最是仙主。然

事大費重。不可卒辨也。寳精愛炁。最其急也。并將服小藥以延年命。學近術以辟邪惡。乃可漸階精微矣。或曰。方術蘩多。誠難精備。除置金丹。其餘

可修。何者為善。抱朴子曰。若未得其至要之大者。則其小者不可不廣知也。盖藉衆術之共成長生也。大而諭之。猶世主治國焉。文武禮律。無一不

可也。小而諭之。猶工匠之為車焉。轅輞軸轄。莫或應虧也。所為術者。内修形神。使延年愈疾。外攘邪惡。使禍害不干。比之琴瑟。不可以子弦求五音

也。方之甲冑。不可以一箚待鋒刃也。何者五音合用不可闕。而鋒刃所集不可少也。凡養生者。欲令多聞而體要。博見而善擇。偏修一事。不足必賴

也。又患好生之徒各仗其所長。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之術可以度世矣。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則曰唯導

傾斜。凌孤暴寡。拾遺取施。欺紿誑詐。好說人私。持人短長牽天援地。詋詛求直假借不還換貸不償求欲無已。憎拒忠信。不順上命不敬所師。笑人

作善。敗人苗稼損人器物。以窮人用。以不清潔飲飼他人。輕秤小斗。狹幅短度。以僞雜真。采取奸利。誘人取物。越井跨竈。晦歌朔哭。凡有一事。輙是

一罪。隨事輕重司命奪其筭紀。筭盡則死。但有惡心而無惡迹者奪筭。若惡事而損於人者。若筭紀未盡而自死者皆殃子孫也。諸横奪人財物者。

或計其妻子家口以當填之。以至死喪但不即至耳。其惡行若不足以煞其家人者。乆乆終遭水火劫盗。及行求遺器物若遇綿延疾病。自營醫藥

烹牲祭祀所用之費。要當令足。以盡其所取之直也。故道家言。枉煞人者。是以兵刀而更相煞。其取非義之財。不避怨恨。譬若以漏脯救飢。鴆酒解

渴。非不暫飽。而死亦及之矣。其有曾行諸惡事。後自改悔者。若曾枉煞人則當思救濟應死之人以解之。若妄取人財物。則當思。施與貧困以解之。

若以罪加人則當思薦達賢人以解之。皆一倍於所為則可。便受吉利。轉禍為福之道也。能盡不犯之。則必延年益壽。學道速成也。夫天髙而聽卑

物無不鑒。行善不怠。必得吉報。羊公積德布施。詣乎皓首。乃受天墜之金。蔡順至孝。感神應之。郭巨煞子為親。而獲鐵券之重賜。然善難為惡事易

作。而愚人復以項橐伯牛輩。謂天地之不能辯臧否。而不知彼有外名者。未必有内行。有陽譽者。不能解隂罪。若以薺菱之生死。而疑隂陽之大

氣。亦不足以致逺也。盖上士所以宻勿而僅免。凡庸所以不得其欲矣。或曰。道德未成。又未得絶跡名山而世不同古。盗賊甚多。將何以却朝夕之

患。防無妄之灾乎。抱朴子曰。常以執日。取六癸上土。以和柏葉薰草以泥門户。方一尺。則盗賊不來。亦可取市南門土。及歲破土。月建土合。和為人。

以著朱鳥地。亦𡑅盗也。有急則入生地而止。無患也。天下有生地。一州有生地。一郡有生地。一縣有生地。一鄉有生地。一里有生地。一宅有生地。一

房有生地或曰。一房有生地。不亦逼乎。抱朴子曰。經云。大急之極。隱於車軾。如此一車之中亦有生地。亦有死地况一房乎。或曰。竊聞求生之道。當

知二山。不讅此山。為何所在。願𡸁告悟。以祛其惑。抱朴子曰。有之。非華霍也。非嵩岱也夫太元之山難知易求。不天不地。不沉不浮。絶險緬邈。崔嵬

崎嶇。和氣絪緼神意並遊玉井泓邃。灌溉匪休。百二十官。曹府相由。離坎列位。玄芝萬殊。絳樹特生其寳皆殊。金玉嵯峨醴泉出隅。還年之士。挹其

清流。子能修之。松喬可儔此一山也。長谷之山。杳杳巍巍玄氣飄飄。玉液霏霏。金池紫房在乎其隈愚人妄徃至皆死歸有道之士登之不衰採服

黄精。以致天飛。此二山也。皆古賢之所秘子精思之。或曰。願聞眞人守身煉形之術。抱朴子曰。深哉問也。夫始青之下月與日。兩半同昇合或一出

彼玉池入金室。大如彈丸黄如橘。中有嘉味甘如蜜。子能得之謹勿失既徃不追身將滅純白之氣至㣲宻昇于幽關三曲折。中丹煌煌獨無疋立

之命門形不卒淵乎妙矣難致詰。此先師之口訣。知之者。不畏萬鬼五兵也。或曰。聞房中之事能盡其道者可單行致神仙并可以移灾解罪轉禍

為福。居官髙遷商賈倍利。信乎。抱朴子曰此皆巫書妖妄過差之言由於好事增加潤色。至令失實或亦姧僞造作虛妄以欺誑世人藏隱端緒以

求奉事招集弟子以規世利耳夫隂陽之術髙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其理自有極安能致神仙及却禍致福乎人不可以隂陽不交坐致

疾患。若乃縱情恣欲不能節宣則伐。年命善其術者則能却走馬以補腦還隂丹以充腸。采玉液於金池。引三五於華梁令人老有美色終其所禀之

天年。而俗人聞黄帝以千二百女昇天便謂黄帝單以此事致長生而不知黄帝於荆山之下鼎湖之上飛九丹成乃乘龍登天也黄帝自可有千

二百女耳。而非單行之所由也凢服藥千種三牲之養而不知房中之術亦無所益也。是以古人恐人輕恣情性故美為之說亦不可盡信也。玄素

喻之水火。煞人而又生人。在於能用與不能耳。大都其要法。御女多多益善。如不知其道而用之。一兩人足以速死爾。彭祖之法最其要者。其他經

多煩勞難行。而其為益不必如其書。人少有能為之者。口訣亦有數千言耳。不知之者。雖服百藥。猶不能得長生也。






永樂大典卷之一萬一百十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