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 (四部叢刊本)/卷第三十二

卷第三十一 法苑珠林 卷第三十二
唐 釋道世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萬曆刊本
卷第三十三

法苑珠林巻第三十二

   唐上都西明寺沙門釋道世玄惲撰

奬導篇第十五

 述意部

夫貴賤靡恒貧富無定譬水火㪅王寒暑𨔛來故見

有財富室溫衣豐食足不勞營覓自然而至復見有

貧苦饑弊役力馳求晨起夜寐形骸爲之沮悴心情

爲之勞擾縱有所獲百方𢿱失終日願於富饒而富

饒未嘗暫有以此苦故所以勸奬令其惠施力厲修

福若復有人衣裘服玩鮮華香潔春秋氣序寒温冷

暖四時變改隨須無闕而復見有尺布不完文帛殘

弊垢穢塵墨臭膩朽爛炎暑不識絺綌冰雪不知繒

纊乃至形骸不蔽男女露襍非唯可恥實亦奇苦若

見此苦豈可不逺所以勸奬令其修福應施衣服及

以室宇豈不見衆人皆有而我獨無是故應須勇猛

修習若復有人食則甘味並薦珍羞備舉連机重案

滿牀亘席芳脂馚馥馨香具列而復有脫粟之飯不

充䔧藿之羮常乏鹽梅早自兩無魚菜久已雙闕乃

至幷日而飡糜粥相係襍以水果加以艸菜萎黄困

苶自濟無方若見此苦豈可不逺所以勸奬令其修

福應施飲食及以水漿豈可衆人皆足而我獨困是

故應須勇猛修習若復有人榮位通顯乘肥衣輕適

意自在行則天人瞻仰住則鬼神敬貴而復見有卑

鄙猥賤人所不齒生不知其生死不知其死塗炭溝

渠之側坐卧糞壤之中雖有叱咄之聲反致捶撲之

苦非唯神鬼不敬乃亦狗犬加毒若見此苦豈可不

逺所以勸奬令其修福應滅憍慢奉行謙敬豈可他

人常貴而我恒賤是故應當勇猛修習若復有人形

貌端整言音風吐常存廣利仁慈博愛語不傷物而

復有人而狀矬醜所言險暴唯知自利不計念彼彼

忍辱故所以致勝多瞋恚故所以招惡若見此苦豈

可不逺所以勸奬令其修福應滅瞋恚奉行忍辱豈

可以令衆人恒處勝地而我永隔淨緣是故應須勇

猛修習若復有人意力强幹素少病疾常堪行道無

有障礙而復有人羸瘵多患氣力弊苶動輒增困眠

坐不安見有此等惡實宜捨逺所以勸奬令其修福

應施醫藥隨時賑救豈可衆人常無疾頓而我永嬰

沉滯是故應須勇猛修習凡是如此之事實最應勸

若不相勸則學者不勤也

 引證部

如湼槃經云居家如牢獄妻子如枷鎻財物如重檐

親戚如寃家而能一日一夜受持清禁六時行道兼

年常三長月恒六齋菜蔬節味檢歛身口意不馳外

專崇出俗髙慕佛法俯仰無𧇾坐卧無失夜係明相

晝思淨法㴱敬沙門悲心利俗若能如是雖居在家

可得度苦故經云佛法欲盡白衣䕶法修善上生天

上如空中雪墮比丘違於戒律墮陷惡道如雨從天

落當知於苦修福其福最大於福作罪其罪不輕是

以從苦入樂未知樂中之樂從樂入苦方知苦中之

苦斯言可驗幸願省之又法句經偈云

  熱無過婬  毒無過怒  苦無過身

  樂無過滅

佛說偈已告諸比丘往昔久逺無數世時有五通比

丘名精進力在山中樹下閑寂求道時有四禽獸依

附左右常得安𨼆一者鴿二者烏三者毒虵四者鹿

是四禽獸者晝行求食暮則還宿四禽獸一夜自相

問言世間之苦何者為重烏言饑渴最苦飢渴之時

身羸目冥神識不寧投身羅網不顧鋒刃我等喪身

莫不由之以此言之飢渴為苦鴿言婬欲最苦色欲

熾盛無所顧念失身滅命莫不由之毒虵言瞋恚最

苦毒意一起不避親疎亦能殺人復亦自殺鹿言驚

怖最苦我在林野心恒怵惕畏懼獵師及諸犲狼髣

髴有聲奔投坑岸母子相捐肝膽掉悸以此言之驚

怖為苦比丘聞之即答之曰汝等所論是其末耳不

究苦本天下之苦無過有身身為苦器憂畏無量吾

以是故捨俗學道滅意斷想不貪四大欲斷苦源志

存泥洹是故知身為大苦本故書云大患莫若於身

 生信部

如𨙻先比丘問佛經云時有彌蘭王問羅漢𨙻先比

丘言人在世間作惡至百歲臨欲死時念佛死後生

天我不信是語復言殺一生死即入泥犂中我亦不

信是也𨙻先比丘問王如人持小石置在水上石浮

耶沒耶王言其石沒也𨙻先言如令持百枚大石置

在船上其船沒不王言不沒𨙻先言船中百枚大石

因船故不得沒人雖有大惡一時念佛用是不入泥

犂便生天上何不信耶其小石沒者如人作惡不知

佛經死後便入泥犂何不信耶王言善哉善哉𨙻先

比丘言如兩人俱死一人生第七梵天一人生罽賔

國此二人逺近雖異死則一時俱到如有一雙飛鳥

一於髙樹上止一於卑樹上止兩鳥一時俱飛其影

俱到地耳𨙻先比丘言如愚人作惡得殃大智人作

惡得殃小譬如燒鐵在地一人知為燒鐵一人不知

兩人俱取然不知者手爛大知者小作惡亦爾愚者

不能自悔故其殃得大智者作惡知不當為日自悔

過故其殃少耳又四品學經云凡俗之人或有不如

畜生畜生或勝於人所以者何人作罪不止死入地

獄罪畢始為餓鬼鬼罪畢轉為畜生畜生罪畢乃

還為人以畜生中畢罪便得為人是故當作善奉三

尊之教長離三惡道受天人福後長解脫又四十二

章經云佛言天下有五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

判命不死難得覩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又襍譬喻經

有十八事於世甚難一值佛世難二正使值佛得為

人難三正使成人在中國生難四正使在中國生種

姓家難五正使在種姓家四支六情完具難六正使

四支六情完具得財産難七正使得財産值善知識

難八正使得善知識具智慧難九正使得智慧具善

心難十正使得善心能布施難十一正使能布施欲

得賢善有徳人難十二正使得賢善值有徳人往至

其所難十三正使至其所得宜適難十四正使得宜

適得受聽說難十五正使聽說得正解智慧難十六

正使得解能受㴱經難十七正使能受㴱經得如說

修行難十八正使能受㴱經得如說修行得證聖果

難是為十八事難

 業因部

佛說太子刷護經云阿闍世王太子名為刷䕶白佛

言菩薩何因緣得顔貌端正何因緣不入女人腹於

蓮華中化生何因緣故能知宿命之事佛告太子由

能忍辱故即為姝好不婬泆故即能化生人生七日

便知宿命無數世事復何因緣身有三十二相復何

因緣有八十種好復何因縁見佛身者視之無猒佛

告太子本為菩薩好喜布施種種襍物與諸佛菩薩

及師父母人民索用故得三十二相當有慈心哀念

十方蠕動之𩔖如視赤子皆欲度脫故得八十種好

見怨如視父母等心無異故視佛無猒復何因緣知

㴱經慧及陁羅尼行復何因縁知三昧定意得安𨼆

復何因縁佛所說善其有聞者皆喜信受佛告太子

菩薩喜書寫經卷信受諷誦學問是故知㴱經智慧

及得陁羅尼行復常專心意用是故得三昧安𨼆所

說至誠是故所語人皆信向聞者歡喜復何因緣不

生惡處復何因緣得生天上復何因縁不貪愛欲佛

告太子菩薩世世信佛法僧用是故不生八惡處由

持戒不缺是故生天由知經法本空是故不貪欲復

何因縁菩薩身口心行所念皆淨復何因緣魔不得

便復何因縁不敢誹𧩂三寳佛告太子菩薩喜愛三

寳是故得淨精勤不懈是故魔不得便所皆至誠是

故衆人不敢誹𧩂三寶復何因緣菩薩得好髙聲如

梵天聲復何因緣有八種音復何因緣知衆人念皆

悉能報佛告太子菩薩世世至誠不欺是故得好髙

聲如梵天聲由世世不惡口是故得八種音由世世

不兩舌不妄語是故衆人所念悉皆能報復何因縁

得夀命長復何因縁身得無病復何因縁家室和順

不令别離佛告太子由不殺生是故為人夀命得長

由不持刀杖擊人是故後生為人無病由是鬬和解

令喜是故後生為人不得别離復何因縁得財不離

復何因縁不為劫盜復何因緣得處尊高佛告太子

由不貪人財是故富樂喜施不慳是故不亡財物心

不嫉妬是故生得尊髙復何因緣得天眼洞視復何

因緣得天耳徹聽復何因縁知世間生死之事佛告

太子由好意然燈供於佛前是故得天眼洞視由喜

持妓樂於佛寺前是故得天耳徹聽由喜定意是故

知世間死生之變復何因縁得飛行四禪復何因縁

知前世無數劫來之事復何因緣得三佛身便般湼

槃佛告太子由喜施車馬船等與三寶人用是故得

飛行四禪足由常專念諸佛三昧善行教人是故得

念前世無數劫事由菩薩得阿唯越致道是故能斷

死生之根得佛道已便般湼槃頌曰

  茫茫荒宇  蠢蠢迷昉  居苦謂樂

  靡勤靡奬  不遵厥理  空傳妄想

  外順情塵  内乖心朗  慈誘返迷

  扣誠發爽  靈通吐矅  冥資妙響

  歸心正覺  津悟福賞  撫之有會

  功超由曩

感應縁略引三驗

晉竺長舒

宋邢懷明

宋王叔達

晉竺長舒者其先西域人也世有資貨為富人竺居

晉元康中内徙洛陽長舒奉法精至尤好誦觀世音

經其後鄰比失火長舒家悉艸屋又正下風自計火

已逼近致復出物所全無幾乃勑家人不得輦物亦

無灌救者唯至心誦經有頃火燒其鄰屋與長舒隔

籬而風忽自迴火亦際屋而止于時咸以為靈里中

有輕險少年四五人共毁笑之云風偶自轉此復何

神伺時燥夕當𤑔其屋能令不然者可也其後天甚

旱燥風起亦駃少年輩宻共束炬擲其屋上三擲三

滅乃大驚懼各𧺆還家明晨相率詣長舒自說昨事

稽顙辭謝長舒答曰我了無神政誦念觀世音當是

威靈所祐諸君但當洗心信向耳自是鄰里鄉黨咸

敬異焉

宋邢懷明河間人宋大將軍參軍嘗隨南郡太守朱

循之北伐俱見陷没於是伺候間隟俱得遁歸夜行

晝伏已經三日猶懼追捕乃遣人前覘虜候既數日

不還一夕將雨隂闇所遣人將曉忽至至乃驚曰向

遙見火光甚明故來投之𨙻得至而反闇循等怪愕

懷明先奉法自征後頭上恒戴觀世音經轉讀不廢

爾夕亦正暗誦咸疑是經神力於是常共祈心遂以

得免居于京師元嘉十七年有沙門詣懷明云貧道

見此巷中及君家殊有血氣宜移避之語畢便去懷

明追而目之出門便沒意甚惡之經二旬鄰人張景

秀傷父及殺父妾懷明以為血氣之徵庶得無事時

與劉斌劉敬文比門連接同在一巷其年並以劉湛

之黨同被誅夷云

宋王球字叔達太原人也為涪陵太守以元嘉九年

於郡失守繫在刑獄著一重鎻釘鍱堅固球先精進

既在囹圄用心尤至獄中百餘人並多饑餓球每食

皆分施之日自持齋至心念觀世音夜夢昇高座見

一沙門以一卷經與之題云光明安行品幷諸菩薩

名球得而披讀㤀第一菩薩名第二觀世音第三大

勢至又見一車輪沙門曰此五道輪也既覺鎻皆斷

脫球心知神力彌増專到因自釘治其鎻經三日而

被原宥右此三驗出冥祥記

說聽篇第十六之一

 述意部

夫師資義重慧學為勝修以義方多聞為善故馬鳴

搙將絕之網龍樹與大小之辯慧𨅊照然清論英出

信可該領名數藻雪奮疑然學而不說尼父所憂於

義不了釋尊所誡故經曰法之供養勝諸供養故外

書云善人是不善人之師不善人是善人之資受說

無違則理超情俯如說聽乖宗則尠難通㑹是以一

象既虧則六爻斯墜一言有失則累劫受殃故知傳

法不易受聽極難良由去聖日久微言漸昧而一說

一受固亦難行恐名利關心垢情難淨也

 引證部

如中論偈云

  真法及說者 聽者難得故 如是則生死

  非有邊無邊

又十地論云由説聽二人不稱法故各有兩過一不

平說過二佛不隨喜過故大集經偈云

  若諸衆生無法器  如來於彼修捨心

  設大方便待時節  為令彼得真解脫

大莊嚴論偈云

  隨聞而得覺 未聞慎勿毁 無量餘未聞

  謗者成癡業

寳性論偈云

  愚癡及我慢 樂行於小法 謗法及法師

  則為諸佛呵 外現威儀相 不識如來教

  謗法及法師 則為諸佛呵

今見初學黑白㓜童發足守迷於文義中生知足想

自恃陵他轉加輕侮故地持論云隨文取義有五種

過一無正信二退勇猛三誑衆生四輕法五𧩂法能

說之人尚垢自心況所聽之人能生信乎若淨心說

法縱是生死變為涅槃若染心說法縱是湼槃變為

生死又湼槃經云大乘為甘露亦名為毒藥能消即

為甘不消即成毒如人置毒乳中則能殺人故寶性

論偈云

  無知無善識 惡友損正行 蜘蛛落乳中

  是乳則為毒

又十輪經云如刹利栴陁羅等見有依我法中出家

若聲聞辟支佛乃至大乗說法法師誹𧩂罵辱欺誑

正法而作畱難惱亂法師以是因緣墮阿鼻地獄若

見依我法中而出家者於此人所數數瞋恚罵辱我

所說法不肯信受破壞塔寺僧坊堂舍殺害比丘先

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滅盡命欲終時支節皆疼如

火焚燒其人舌根如被繫縳於多日中口不能語命

終之後墮阿鼻地獄

 儀式部

如三千威儀云上髙座讀經有五事一當先禮佛二

當禮經法上座三當先一足躡阿僧提上正住坐四

當還向上座五先手安座乃却坐已坐有五事一當

正法衣安坐二犍椎聲絕當先讚偈唄三當隨因緣

讀四若有不可意人不得於座上瞋恚五若有持物

施者當排下著前又問經有五事一當如法下牀問

二不得共坐問三有解不得直當問四不得持意念

外因緣五說解頭面著地作禮反向出戶又十住毗

婆沙論云法師處師子座有四種法何等為四一者

欲昇髙座先應恭敬禮拜大衆然後昇座二者衆有

女人應觀不淨三者威儀視瞻有大人相敷演法音

顔色和悅人皆信受不說外道經書心無怯畏四者

於惡言問難當行忍辱復有四法一於諸衆生作饒

益想二於諸衆生不生我想三於諸文字不生法想

四願諸衆生從我聞法於阿耨菩提而不退轉復有

四法一不自輕身二不輕聽者三不輕所說四不為

利養又文殊師利問經云文殊師利白佛言四衆於

何時中不得作聲或身口木石及諸餘聲佛告文殊

師利於六時中不得作聲禮佛時聽法時衆和合時

乞食時正食時大小便時何故是時不得作聲佛告

文殊於是時中有諸天來彼諸天等常清淨心無染

心空心隨波羅密心觀佛法心以彼聲故令心不定

以不定故悉皆還去以諸天去故諸惡鬼來作不饒

益不安隱事彼入於此生諸諂患人民饑餓更相侵

犯是故文殊應寂靜禮佛佛說祇夜云

  不作身口聲 木石餘音聲 寂靜禮佛者

  如來所讚歎

又佛本行經云佛告諸比丘從今日制諸弟子不得

請於諸根闇鈍及以缺漏戒不具者而說其法從今

以後若請說法應請妙行具足之人於諸衆内勝行

成就多解修多羅及解毗尼解摩登伽人應選擇文

字分明具足辯才者說法是等比丘從下座次第差

遣為衆說法若一乏者更請第二第二疲乏應請第

三第三疲乏應請第四第四疲乏應請第五乃至若

干堪說法者次第應請為衆說法爾時衆人見彼法

師辯才具足能演說法即持香華而𢿱其上時諸比

丘不受其法而生猒離何以故以佛斷故出家之人

不得將持塗香末香及諸香鬘時諸人輩聞見此事

毁呰說言是等比丘如是供養尚不堪受況復勝者

時諸比丘以如是事具往白佛爾時佛告諸比丘言

汝諸比丘若有諸白衣檀越以歡喜心以吉祥故持

種種香華塗香末香及諸華鬘𢿱法師上者應當受

之是白衣諸檀越等遂將種種資財寶物及袈裟等

供養法師是諸比丘恐懼慙愧不受彼物世諸人輩

毁呰談說是輩沙門諸釋子等若干輕物尚不堪受

況復勝者爾時諸比丘聞是事已具往白佛爾時佛

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若有俗人持諸財物及袈裟

等奉施法師為歡喜故我許捨施若有須者聽其受

取若不須者我許送還時諸比丘取經中要略義味

而為他說不依次第於時比丘慚愧恐怖慮違經律

具以白佛於時佛告諸比丘言我許隨便於諸經中

擇取要義安比文句為人說法但取中義莫壞經本

又佛本行經云時諸比丘集一堂内有二比丘演說

法是故相妨即造二堂二堂之内各别說法猶故相

妨此堂之内將引比丘往詣彼堂彼堂之處有諸比

丘迭相誘接令詣此堂往來交襍遂乃亂衆人或去

來法事斷絕或有比丘於此法門不喜聞說時諸比

丘具以白佛佛告諸比丘自今已去不得一堂二人

說法亦復不得二堂相近使聲相接以相妨礙亦復

不得彼詣此衆此詣彼衆亦復不得憎惡法門不喜

聞說若憎惡者須如法治之又四分律亦不許同一堂内二法師說法髙座

相近並坐而說歌詠聲說雙聲合唄並皆不許餘律亦不許法師髙座受白衣散華華若著身即須振却

又善見律云若法師為人說法女人聽者以扇遮面

慎勿露齒笑若有笑者驅出何以故三藐三佛陁憐

愍衆生金口所說汝等應生慚愧心而聽何以笑之

驅出

 違法部

如佛藏經云佛言舍利弗當來比丘好讀外經當說

法時莊校文辭令衆歡樂惡魔爾時助惑衆人障礙

善法若有貪著音聲語言巧飾文辭若復有人好讀

外道經者魔皆迷惑令心不安𨼆是諸人等為魔所

惑覆障慧眼㴱貪利養看諸外書猶如羣盲為誑所

欺皆使令墮㴱坑而死復次舍利弗不淨說法者不

知如來隨冝意𧼈自不善解而為人說是人現世得

五過失何等為五一說法時心懷怖畏恐人難我二

内懷憂怖而外為他說三是凡夫無有真智四所說

不淨但有言辭五言無次第處處抄撮是故在衆心

懷恐怖如是凡夫無有智慧心無決定但求名聞疑

悔在心而為人說是故舍利弗身未證法而在髙座

身自不知而教人者法墮地獄又増一阿含經云爾

時世尊告諸比丘當知有此四鳥云何為四一或有

鳥聲好而形醜謂拘翅羅鳥是也二或有鳥形好而

聲醜謂鷙鳥是也三或有鳥聲醜形亦醜謂土梟是

也四或有鳥聲好形亦好謂孔雀鳥是也世間亦有

四人當共觀知云何為四一或有比丘顏貌端正威

儀成就然不能有所諷誦諸法初中後善是謂此人

形好聲不好二或有人聲好而形醜出入行來威儀

不成而好廣說精進持戒初中後善義理㴱䆳是謂

此人聲好而形醜三或有人聲醜形亦醜謂有人犯

戒不精進復不多聞所聞便失是謂此人聲醜形亦

醜四或有人聲好形亦好謂比丘顔貌端正威儀具

足然復精進修行善法多聞不忘初中後善善能諷

誦是謂此人聲好形亦好也又増一阿含經云爾時

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種雲云何為四一或有雲雷而

不雨二或有雲雨而不雷三或有雲亦雨亦雷四或

有雲不雨不雷是四種雲而像世間四種人一云何

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髙聲誦習十二部經諷誦

不失其義然不廣與人說法是謂雷而不雨二云何

雨而不雷或有比丘顔貌端正威儀皆具然不多聞

髙聲誦習十二部經復從他受亦不㤀失好與善知

識相隨亦好與他人說法是謂雨而不雷三云何不

雨不雷或有人顔色不端威儀不具不修善法亦不

多聞復不與他人說法是謂此人不雨不雷四云何

亦雨亦雷或有人顔色端正威儀皆具好喜學問亦

好與他說法勸進他人令便承受是謂此人亦雨亦

 簡衆部

夫法師昇座先須禮敬三寶自淨其心觀時擇人具

慈悲意救生利物然後為說故報恩經云聽者坐說

者立不應為說若聽者求說者過不應為説若聽者

依人不依法依字不依義依不了義經不依了義經

依識不依智並不應為說何以故是人不能恭敬諸

佛菩薩清淨法故若說尊重於法聽法之人亦生宗

敬至心聽受不生輕慢是名清淨説故阿含經偈云

  聽者端心如渴飲  一心入於語義中

  聞法踊躍心悲喜  如是之人可為說

又五分律云除其貪心不自輕心不輕大衆心慈心

喜心利益心不動心立此等心乃至宣說一四句偈

令前人如實解者長夜安樂利益無量又湼槃經云

若有受持讀誦書寫宣說非時非國不請而說輕心

輕他自歎隨處而說反滅佛法乃至令無量人死墮

地獄則是衆生惡知識也又十誦律云有五種人問

法皆不應為說一試問二無疑問三不為悔所犯故

問四不受語故問五語難故問並不得答若前人實

有好心不具前意為欲生善滅惡者法師隨機方便

好心為說若自解未明或於法有疑者則不得為說

恐令前人有錯傳之失彼此得罪又百喻經及毗曇

論問答有四一有決定答譬如人問一切有生皆死

此是決定答二問死者必有生是應分别答愛盡者

無生有愛者必有生是名分别答三有問人為最勝

不此應反問言汝問三惡道為問諸天若問三惡道

人實為最勝若問於諸天人必為不如如是等義名

反問答四若問十四難若問世界及衆生有邊無邊

有始終無始終如是等義名置答論問若論諸外道

愚癡自以為智不閑四論唯作一分别論又優婆塞

戒經云佛言如法住者能自他利不如法住者則不

得名自利利他如法住者有八智何等為八一法智

二義智三時智四知足智五自他智六衆智七根智

八上下智是人具足如是八智凡有所說具十六事

一時說二至心說三次第說四和合說五隨義說六

喜樂說七隨意說八不輕衆說九不訶衆說十如法

說十一自他利說十二不散亂說十三合義說十四

真正說十五說已不生憍慢十六說已不求來世報

如是之人能從他聽從他聽時具十六事一時聽二

樂聽三至心聽四恭敬聽五不求過聽六不為論議

聽七不為勝聽八聽時不輕說者九聽時不輕於法

十聽時終不自輕十一聽時逺離五葢十二聽時為

受持讀誦十三聽時為除五欲十四聽時為具信心

十五聽時為調衆生十六聽時為斷闇根善男子具

八智者能說能聽如是之人能自他利不具足者則

不得名自利利他復次能說法者復有二種一者清

淨二者不清淨不清淨者復有五事一為利故說二

為報而說三為勝他說四為十報説五疑說清淨說

者復有五事一先施食然後為說二為増長三寶故

說三斷自他煩惱故說四為分别邪正故說五為聽

者得最勝故說善男子不淨說法者名曰垢穢名為

賣法亦名汙辱亦名錯說亦名失意清淨說者翻前

即是又法句喻經云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雖誦千章  句義不正  不如一要

  聞可滅意  雖誦千言  不義何益

  不如一義  聞行可度  雖多誦經

  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  行可得道

又大法炬陁羅尼經云若受法人欲行呪法令不斷

者彼諸法師欲說法時歛容端坐先誦呪曰

怛他 陁迦𨙻 阿迦勇迦𨙻 迦𨙻迦 𨙻𨙻迦

 迦迦𨙻迦 阿迦迦𨙻迦 迦𨙻阿迦𨙻 迦𨙻

阿迦𨙻 迦迦𨙻婆鼻煞帝 夜他婆鼻煞帝 夜

他伽伽𨙻多他婆鼻煞帝 多他摩迦舍𨙻迦舍𨙻

迦𨙻 迦迦舍

法師爾時眷屬圍遶即得成此加護方便令彼法師

心不動亂說法不斷滅除欲執令諸羅刹女等所有

聽衆不為留難法師所須不為障礙

法苑珠林巻第三十二

校譌

 第一紙十一行文南藏作文

音釋

 藿虚郭切荳名烏賄切鄙也昨禾切短也側界切病也奴叶切疲

 怵惕怵丑律切惕他的切怵惕憂懼也所滑乳兖切蟲動貌

 切擾動也分兩去㦸切舋也房鳩𨅊直列切跡也女角切柱

 子皓杜結切便互也支義切鳥之勇者曰鷙丁叶切打也俗作挕

 嘉善居士袁黄施貲刻此法苑珠林第三十二卷呉江此丘明覺對 眞

 州趙之昻書 金陵沈一科刻萬曆辛卯秋淸涼山妙德庵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