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圖志/卷072
卷七十一 ◄ | 海國圖志 卷七十二 |
► 卷七十三 |
表二〈(原本無,今補)〉
编辑中國西洋曆法異同表
编辑敘曰:西域曆法傳中國者,唐有〈九執曆〉,元有〈萬年曆〉,〈回回曆〉。〈九執〉即天竺曆法也。天竺以望後一日,至次月望為一月,故有白半月,黑半月之名。今西夷歐羅巴洲,及彌利堅州,各國曆法,則與天竺異,而與回回曆略同。皆以中國冬至後十日,為元旦。蓋取太陽過宮最卑,行最疾之日,為贏縮起算之端。與中國冬至,太陽在赤道最南之日者殊科。然太陽之有南北,寒暑所由生也,耕斂所由節也,是為欽若授時之本,必當顯然布告,非若贏縮之事,特臺官逐日推算,以定二十四氣七十二候,及晦朔弦望交食之時刻,百姓則可日用而不知也。且最卑有行分,約六十年行一度,即差一日,其始年在中國冬至前二十日,約計道光五十年後,即在冬至後十一日,再積三千餘年,以中國春分日為元旦矣。萬年而後,元旦將在炎夏矣。中國與歐羅巴,同在赤道以北,中國以太陽在赤道最南,晝極短夜極長之日為冬至。冬日太陽在赤道南則斜照中國,故恒寒。夏日太陽在赤道北則正照中國,故恒暑。以此節耕斂頒,政事奚不可行。於歐羅巴,乃不以寒暑為歲時,不與物候民,事相關應何哉。或謂中土,居國也,囿於一方,獨成其是,西夷行國也,日航大海,繞地一周,舟行日日千餘里,無庸候風,三日可更裘葛,今日至一地,而省民耕,明日至一地,即省民斂,不必以寒暑為歲時。此沉溺西法曲徇之論。夫西農各耕本國,不隨市舶為遷移,西商遄鶩重溟,何預耕斂之省視。豈有人君,頒曆不據本國之時令,而任無定之舟航。國朝曾取其人供職欽天監,考製儀器而不用其曆法,蓋知其與民事無涉也。今華夷通市,正朔相通,姑表其異同,以便稽覽,其法足三百六十有五日為一年。每四年於三月內閏一日,其各月內大小日數,則正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各三十有一日。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各三十日。惟二月止二十有八日。
今表兩年為例如左:
中國曆 | 西夷曆 |
---|---|
道光十八年戊戌 | 〈(西夷千八百三十八年)〉 |
正月小建甲寅 〈(西夷正月曰「然收阿厘」)〉 | |
初一日 | 〈(西夷正月二十六日)〉 |
初六日 | 〈(西夷正月三十一日)〉 |
十一日 | 〈(西夷二月初五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二月十五日)〉 |
二月大建乙卯 〈(西夷二月曰「飛普阿厘」)〉 | |
初一日 | 〈(西夷二月二十四日)〉 |
初五日 | 〈(西夷二月二十八日,月盡)〉 |
十二日 | 〈(西夷三月初六日)〉 |
二十二日 | 〈(西夷三月十六日)〉 |
三月小建丙辰 〈(西夷三月曰「嗎治」)〉 | |
初一日 | 〈(西夷三月二十六日)〉 |
初六日 | 〈(西夷三月三十一日,月盡)〉 |
十一日 | 〈(西夷四月初五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四月十五日)〉 |
四月大建丁巳 〈(西夷四月曰「族悖厘爾」)〉 | |
己巳初一日 | 〈(西夷四月二十四日)〉 |
初七日 | 〈(西夷四月三十日,月盡)〉 |
十一日 | 〈(西夷五月初四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五月十四日)〉 |
閏四月小 | |
初一日 | 〈(西夷五月二十四日)〉 |
初八日 | 〈(西夷五月三十一日,月盡)〉 |
十一日 | 〈(西夷六月初三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六月十三日)〉 |
五月小建戊午 〈(西夷五月曰「咩」)〉 | |
初一日 | 〈(西夷六月二十二日)〉 |
初九日 | 〈(西夷六月二十日,月盡)〉 |
十一日 | 〈(西夷七月初二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七月十二日)〉 |
六月大建己未 〈(西夷六月曰「潤」)〉 | |
初一日 | 〈(西夷七月二十一日)〉 |
十一日 | 〈(西夷七月三十一日,月盡)〉 |
二十一日 | 〈(西夷八月初十日)〉 |
七月大建庚申 〈(西夷七月曰「如來」)〉 | |
初一日 | 〈(西夷八月二十日)〉 |
十一日 | 〈(西夷八月三十日)〉 |
十二日 | 〈(西夷八月三十一日,月盡)〉 |
二十一日 | 〈(西夷九月初九日)〉 |
八月小建辛酉 〈(西夷八月曰「阿兀士」)〉 | |
初一日 | 〈(西夷九月十九日)〉 |
十一日 | 〈(西夷九月二十九日)〉 |
十二日 | 〈(西夷九月三十日,月盡)〉 |
二十一日 | 〈(西夷十月初九日)〉 |
九月大建壬戌 〈(西夷九月曰「涉點麻」)〉 | |
初一日 | 〈(西夷十月十八日)〉 |
十一日 | 〈(西夷十月二十八日)〉 |
十四日 | 〈(西夷十月三十一日,月盡)〉 |
二十一日 | 〈(西夷十一月初七日)〉 |
十月大建癸亥 〈(西夷十月曰「多屋麻」)〉 | |
初一日 | 〈(西夷十一月十七日)〉 |
十一日 | 〈(西夷十一月二十七日)〉 |
十四日 | 〈(西夷十一月三十日,月盡)〉 |
二十一日 | 〈(西夷十二月初七日)〉 |
十一月小建丙子 〈(是月初六日甲辰未刻冬至,西夷十一月曰「如民麻」)〉 | |
初一日 | 〈(西夷十二月十七日)〉 |
十一日 | 〈(西夷十二月二十七日)〉 |
十五日 | 〈(西夷十二月三十日,歲終)〉 |
十六日 | 〈(西夷一千八百三十九年正月初一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正月初六日)〉 |
十二月大建乙丑 〈(西夷十二月曰「厘森曆」)〉 | |
初一日 | 〈(西夷正月十五日)〉 |
十一日 | 〈(西夷正月二十五日)〉 |
十七日 | 〈(西夷正月三十一日,月盡)〉 |
二十一日 | 〈(西夷二月初四日)〉 |
道光十九年己亥 | 〈(西夷千八百三十九年)〉 |
正月小建丙寅 | |
初一日 | 〈(西夷二月十四日)〉 |
十一日 | 〈(西夷二月二十四日)〉 |
十五日 | 〈(西夷二月二十八日,月盡)〉 |
二十一日 | 〈(西夷三月初六日)〉 |
二月大建丁卯 | |
初一日 | 〈(西夷三月十五日)〉 |
十一日 | 〈(西夷三月二十五日)〉 |
十七日 | 〈(西夷三月三十一日,月盡)〉 |
二十一日 | 〈(西夷四月初四日)〉 |
三月小建戊辰 | |
初一日 | 〈(西夷四月十四日)〉 |
十一日 | 〈(西夷四月二十四日)〉 |
十七日 | 〈(西夷四月三十一日,月盡)〉 |
二十一日 | 〈(西夷五月初四日)〉 |
四月小建 | |
初一日 | 〈(西夷五月十三日)〉 |
十一日 | 〈(西夷五月二十三日)〉 |
十九日 | 〈(西夷五月三十一日,月盡)〉 |
二十一日 | 〈(西夷六月初二日)〉 |
五月大建庚午 | |
初一日 | 〈(西夷六月十一日)〉 |
十一日 | 〈(西夷六月二十一日)〉 |
二十日 | 〈(西夷六月三十日,月盡)〉 |
二十一日 | 〈(西夷七月初一日)〉 |
六月小建辛未 | |
初一日 | 〈(西夷七月十一日)〉 |
十一日 | 〈(西夷七月二十一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七月三十一日,月盡)〉 |
七月大建壬申 | |
初一日 | 〈(西夷八月初九日)〉 |
十一日 | 〈(西夷八月十九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八月二十九日)〉 |
二十三日 | 〈(西夷八月三十一日,月盡)〉 |
八月小建癸酉 | |
初一日 | 〈(西夷九月初八日)〉 |
十一日 | 〈(西夷九月十八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九月二十八日)〉 |
二十三日 | 〈(西夷九月三十日,月盡)〉 |
九月大建甲戌 | |
初一日 | 〈(西夷十月初七日)〉 |
十一日 | 〈(西夷十月十七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十月二十七日)〉 |
二十五日 | 〈(西夷十月三十一日,月盡)〉 |
十月大建乙亥 | |
初一日 | 〈(西夷十一月初六日)〉 |
十一日 | 〈(西夷十一月十六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十一月二十六日)〉 |
二十五日 | 〈(西夷十一月三十日,月盡)〉 |
十一月大建丙子 〈(是月十七日己酉戌刻冬至)〉 | |
初一日 | 〈(西夷十二月初六日)〉 |
十一日 | 〈(西夷十二月十六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十二月二十六日)〉 |
二十六日 | 〈(西夷十二月三十一日,歲終)〉 |
二十七日 | 〈(西夷一千八百四十年正月初一日)〉 |
十二月小建 | |
初一日 | 〈(西夷正月初五日)〉 |
十一日 | 〈(西夷正月十五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正月二十五日)〉 |
二十七日 | 〈(西夷正月三十一日,月盡)〉 |
道光二十年庚子 | 〈(西夷一千八百四十年二月逢閏一月)〉 |
正月大建戊寅 | |
初一日 | 〈(西夷二月初三日)〉 |
十一日 | 〈(西夷二月十三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二月二十三日)〉 |
二十七日 | 〈(西夷二月二十九日,月盡,係有閏之年故多一日)〉 |
二月小建己卯 | |
初一日 | 〈(西夷三月初四日)〉 |
十一日 | 〈(西夷三月十四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三月二十四日)〉 |
二十八日 | 〈(西夷三月三十一日,月盡)〉 |
三月大建庚辰 | |
初一日 | 〈(西夷四月初二日)〉 |
十一日 | 〈(西夷四月十二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四月二十二日)〉 |
二十九日 | 〈(西夷四月三十日,月盡)〉 |
四月小建辛巳 | |
初一日 | 〈(西夷五月初二日)〉 |
十一日 | 〈(西夷五月十二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五月二十二日)〉 |
五月小建壬午 | |
初一日 | 〈(西夷五月三十一日,月盡)〉 |
十一日 | 〈(西夷六月初十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六月二十日)〉 |
六月大建癸未 | |
初一日 | 〈(西夷六月二十九日)〉 |
初二日 | 〈(西夷六月三十日,月盡)〉 |
十一日 | 〈(西夷七月初九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七月十九日)〉 |
七月小建甲申 | |
初一日 | 〈(西夷七月二十九日)〉 |
初三日 | 〈(西夷七月三十一日,月盡)〉 |
十一日 | 〈(西夷八月初八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八月十八日)〉 |
八月大建乙酉 | |
初一日 | 〈(西夷八月二十七日)〉 |
初五日 | 〈(西夷八月三十一日,月盡)〉 |
十一日 | 〈(西夷九月初六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九月十六日)〉 |
九月小建丙戌 | |
初一日 | 〈(西夷九月二十六日)〉 |
初五日 | 〈(西夷九月三十日,月盡)〉 |
十五日 | 〈(西夷十月初六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十月十六日)〉 |
十月大建丁亥 | |
初一日 | 〈(西夷十月二十五日)〉 |
初七日 | 〈(西夷十月三十一日,月盡)〉 |
十一日 | 〈(西夷十一月初四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十一月十四日)〉 |
十一月大建戊子 〈(是月二十九日乙卯辰刻冬至)〉 | |
初一日 | 〈(西夷十一月二十四日)〉 |
初七日 | 〈(西夷十一月三十日,月盡)〉 |
十一日 | 〈(西夷十二月初四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十二月十四日)〉 |
十二月大建己丑 | |
初一日 | 〈(西夷十二月二十四日)〉 |
初八日 | 〈(西夷十二月三十一日,歲終)〉 |
初九日 | 〈(西夷一千八百四十一年正月初一日)〉 |
十一日 | 〈(西夷正月初三日)〉 |
二十一日 | 〈(西夷正月十三日)〉 |
三十日 | 〈(西夷正月二十二日)〉 |
烏程陳傑曰:《西法》云,足三百六十五日為一年,四年閏一日,恐亦言其略耳,蓋如其言推之,每年歲實適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中國漢賈逵四分法也。西洋有太史第谷,定為三百六十五日二四二一八七五。用此數推之,每一百二十八年,閏三十一日則差一日矣。四年閏一日,則一百二十八年,應閏三十二日。又最卑有行分,不及六十年,即行一度,又應閏一日最卑之行。古小今大,約略計之。一百二十八年,當閏兩日,以此懸揣西法,當以百二十八年,而閏三十三日。一千八百四十年,應閏四百七十四日。乃以三百六十五日,與一千八百四十年相乘,得六十七萬一千六百日,加四百七十四日,得六十七萬二千零七十四日。是自英國奉耶穌教之年之元旦日起,至其第一千八百四十一年之元旦前一日,止之日數也。其第一千八百四十一年之元旦前一日,為我中國道光二十年庚子十二月初八日甲子日,以中國歷朝歲實遞有增減,約略計之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年前冬至日,上距漢平帝元始元年年前冬至日,得六十七萬二千零五十日,兩數相減,餘二十四日,再減去十二月初八日,係在冬至後九日餘十五日,是奉耶穌教之年之元旦日,在漢平帝元始元年年前冬至之前僅十五日耳。惟中國於太陽最卑,至元郭守敬始發之,尚未知有行分。至明季,始知有行分。我朝康熙乾隆年間,兩改其行,漢晉唐宋實不可考。則當兩漢之末,哀平之年,或在冬至前二十餘日,亦未可知。梅文鼎據康熙戊辰瞻禮單算,得耶穌降生,在哀帝庚申年冬至前二十餘日,竊疑是日為奉耶穌教始年之元旦日,非耶穌天主降生之日也。又曰哀帝元壽二年,庚申十一月之冬至,距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年前之冬至,六百一十七年。再距宋太祖建隆元年,庚申年前之冬至,又三百四十二年。再距元世祖至元年七年庚辰年前之冬至,又三百二十年。再距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年前之冬至,八十八年。再距順治元年甲申年前之冬至,二百七十六年。再距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年前之冬至,一百九十七年。通計自漢哀帝元壽二年庚申十一月冬至起,至道光二十年庚子十一月二十九日乙卯冬至日止,凡一千八百四十年。約計六十七萬二千零五十日。以現行歲差,及今道光二十一年前冬至日冬至時,在箕初度五十六分計之,漢哀帝元壽二年庚申十一月冬至日,在斗十八度。又今最卑過冬至十度十分,漢哀平之交應在冬至前二十度三十分,英夷當於冬至前二十一日除歲。
附:《天竺回回曆法考》
编辑俞正燮曰,釋迦文佛之生也,以中土二月既望,為角宿直日數至鬼宿直日,當中土三月八日,即佛生日。若以曆法言之,則當日春分後二十三日佛生也。佛本行集經,上記兜率品,俯降王宮品並雲取鬼宿日,然後入於母胎,迦葉三兄弟品雲,此沙門鬼宿日生。今鬼宿明,不為餘星所逼,其龍門決勝,此旁出之言,並可為確征。佛國月日,與中土不同,以宿直日,真佛日也。若樹下誕生品雲,春初二月八日,鬼宿合時生過去現在因果經云,二月八日生,四月七日降魔。瑞應經云,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時生。其佛羅安國,渤泥國,或以為六月十五日佛生,佛西土人,安得以中憲論月日哉。佛說灌佛經,四月八日以期灌佛,摩訶漆頭經,佛告天下人民,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生,為春夏之際。殃罪悉畢,萬物發生,毒氣未形,不寒不熱,時氣和適,以今為佛生日。又漢末交州牟子博《理惑論》佛四月八日生,孟夏之月仲呂之時。此並中土之妄言,或《宏明集》所附益也。《佛所行讚》則云三月八日生,元李翀《日聞錄》云元初杭城,每歲三月八日迎佛,或新至番僧,猶有所受。唐元奘《西域記》佛國云,菩薩誕靈,以舍佉月後半八日。藍摩國剃髮,窣堵波云,佛以吠舍佉月後半八日出家。摩揭陀國菩提樹,東北人云,佛以吠舍佉月後半八日生,成等正覺,此並三月八日之明征。惟加毗羅代窣堵國云,菩薩降神母胎,當此中土五月十五日,諸部則以此月二十三日夜降母胎,當此五日八日,此並指其入胎之時,非出胎時。佛國上座部云,菩薩誕靈吠舍佉月後半十五日,此則一以為佛生三月十五日,小有不同。《晉法顯傳》云,舍衛城,年年常以建卯月八日行像。于闐國,四月一日至十四日行像。《西域記》又云屈支以秋分行像。是西土作佛事月日,無有言佛以巳月八日生者。長阿舍經,阿闍世王,二月八日沸星出時佛生,二月八日沸星出時出家,二月八日沸星出時成道,八月八日沸星出時取般涅槃。無垢施菩薩分別應辨經音義云。依諸經言,佛以鬼宿日生,成道出家,皆用二月八日。鬼宿合時,依日藏分經用二月九日曙,以夜分屬九日。故《遼史·禮志》云二月八日,為悉達太子生辰。《金史·海陵紀》云正隆元年十一月癸巳,禁二月八日迎佛,其致誤有由。經云二月後半八日者,佛國以中國望後一日至中國次月望為彼土一月。開元占經,有九執法,唐僧瞿云悉達治唐憲,以明慶二年二月一日起算〈(《唐志》云開元二年誤)〉。其本術則云,白博叉二月春分朔,於是曜躔婁以起算,然則春分本中法。二月中鬼宿,當春分起算,角直之二十三日,合白黑博叉〈(言月自望至望白半月黑半月)〉則鬼直為後半八日〈(謂黑博叉之第八日)〉。節氣中氣不能齊則當朔望範之。取一歲之第一鬼宿日就西法以春分言,由中法二月十六日起,角直數之,則《西域記》所稱佛國吠舍佉月後半八日生者,於諸說中為獨合。佛本行經,佛苦行六年,二月十六日善生村主二女作糜,至二十三日供佛,十五日為一半,則二十三日是後半八日也。分別應辨音義言二月八日者,在西土一月之後半,當屬西土之二月。而譯者以中土二月當之,名差半月,實差一月。是說也,吾思之十年,讀開元占經而始知之。〈(源案:俞氏考佛生年甚舛,而考佛生日則是,故分別存之。)〉
附:《明史·回回曆論》
编辑回回曆法,西域默狄納國王馬哈麻所作。其地北極高二十四度半,經度偏西一百零七度,約在雲南西八千八百餘里。其曆元用隋開皇己未,即其建國之年也。洪武初得其書於元都,十五年秋,太祖謂西域推測天象最精,其五星緯度,又中國所無,命翰林李翀、吳伯宗,同回回大師馬沙亦黑等譯其書。其法不用閏月,以三百六十五日為一歲,歲十二宮,宮有閏日,凡百二十八年而宮閏三十一日,以三百五十四日為一周。周十二月。月有閏日,凡三十年月閏十一日。曆千九百四十一年宮月日辰再會,此其立法之大概也。按西域曆術見於史者,在唐有〈九執曆〉,元有劄馬魯丁之〈萬年曆〉。〈九執曆〉最疏,〈萬年曆〉行之未久。惟〈回回曆〉設科隸欽天監,與大統參用,二百七十餘年。雖幹交食之有無深淺時有出入,然勝於〈九執〉、〈萬年〉遠矣。但其書多脫誤,蓋其人之隸籍臺官者,類以土盤布算,仍用其本國之書。而明之習其術者,如唐順之、陳壞、袁黃輩之所論著,又自成一家言。以故翻譯之本,不行於世,其缺殘宜也。今為博訪專門之裔,考究其原書,以補其脫落,正其訛舛,為回回曆法著於篇。〈(案:「默狄納」即「默德那」之音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