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春耕生产

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春耕生产
河北霸县罗卜营大队党支部
1970年3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报

毛主席在一九五七年就指出:“我们要求把辩证法逐步推广,要求大家逐步地学会使用辩证法这个科学方法。”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带着当前春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哲学,用哲学,推动春耕生产一浪高一浪地发展。

坚持革命统帅生产

编辑

我们大队土地沙碱,水源缺乏,生产条件不好。但是,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艰苦奋斗,变困难为胜利,连续五年获得农业大丰收,平均亩产五百二十多斤。

在一片大好形势下,有的同志把革命与生产对立起来,或者是只抓生产,忽视抓革命;或者是只抓革命,不注意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怎么摆好革命和生产的关系?我们组织大队、生产队干部连续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围绕着革命如何统帅生产的问题,开展了大讨论,联系实际,认真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去年,第一生产队由于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狠抓革命,猛促生产,结果粮食比一九六八年增产百分之二十;第二生产队只抓革命,忽视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结果粮食减产,也影响了革命。总结了经验教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抓革命、促生产是辩证的统一,绝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革命与生产的关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在春耕生产中也是如此。因此,一定要坚持以革命统帅生产,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搞好人的思想革命化;要狠抓阶级斗争,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才能搞好春耕生产。但是革命统帅生产,不是以革命来代替生产中的具体工作。生产任务完成不好,也就必然会影响革命。因此,必须有全局观点,用革命带动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

从坏处着想 向好处努力

编辑

春耕生产开始后,第一生产队的个别干部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说什么:“今年生产是脚面深水——平趟”,过高地估计了冬季的准备工作,看不见当前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谁要是只看见光明一面,不看见困难一面,谁就会不能很好地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毛主席的光辉思想擦亮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认识到,必须用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当前春耕生产的情况,既看到光明的一面,又看到困难的一面,既要注意有利条件,又要注意不利条件,积极主动地向困难作斗争,才能掌握主动权。

今年,我们大队革命和生产形势确实大好。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空前提高,思想革命化的程度不断增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大发扬;再加上机械化的发展,劳动力的增加,今年春耕生产确有许多有利条件。但是,还应看到,要夺取农业新丰收,还有各种困难。例如,为争取粮食高产再高产,实行科学种田,农活任务将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同时这里常常春旱秋涝,需要预防各种灾害。因此,在指导春耕生产时,必须从坏处着想,往好处努力,从当地实际出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多方设想,多种准备,发动群众预防和战胜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根据这种精神,我们重新修订了生产计划,使农业增产更有保证。

站在运动的前面 遇事同群众商量

编辑

春耕生产高潮起来后,我们大队的干部,大多数同志走在运动的前面,积极、热情地带领广大群众抓革命、促生产;但也有少数同志落在群众的后面,顾虑重重,不敢大胆领导。

“领导一定要走在运动的前面,不要落在它的后面。”我们通过反复学习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明确认识到:是不是敢于大胆领导春耕生产,这里有着无产阶级的“公”字和资产阶级的“私”字的尖锐斗争。为什么多数干部能走在运动前面,勇于挑重担,积极大胆地把生产工作抓起来,成为群众的带头人呢?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能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头脑里装着一个无产阶级的“公”字。为什么有一些干部落后于群众,顾虑重重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学的不好,思想上还有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的余毒,资产阶级的“私”字还束缚着手脚。党支部具体分析了领导班子的思想以后,认真组织干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增强继续革命的自觉性。

领导站在运动的前头,是当先生,还是首先当学生?这是我们在指挥春耕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前一段,有一个干部指挥多,实干少,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少,犯了主观片面的错误。我们吸取了这个教训,组织大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坚持群众路线的教导,增强了群众观点,摆正了群众是主人,干部是勤务员的关系。党支部在领导春耕中,坚决按照毛主席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教导,遇事同群众商量,当群众的学生,向他们学习。最近春播中,牲畜、劳力都非常紧张。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及时召开了贫下中农“诸葛亮会”,请广大贫下中农出主意,想办法。群众说:“这点困难算个啥?为革命种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没有牲口人送粪,白天没空夜间干。”我们集中了群众的意见,运用了群众的经验,结果春播任务又快又好地完成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