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美国总统咨文
评美国总统咨文 《人民日报》评论员 1972年1月30日 |
|
美国总统尼克松最近向国会提出了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和《预算咨文》。尽管尼克松在咨文中说了一大堆玩弄词藻的空话,但他仍然无法掩盖美帝国主义危机重重、日益没落的处境。同时,这两个咨文表明,美帝国主义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还要继续进行挣扎,对内加强反动统治,对外坚持侵略扩张,企图扭转其内外交困的局面。
尼克松在咨文中不得不承认,“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哀叹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一直在慢慢地恶化”,美国有“日益加剧的衰弱现象”,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工人罢工成了“最令人烦恼的经济问题”,美国统治集团内部也存在着“真正的意见分歧”。尼克松说要“认真地应付”这些“挑战”,但却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两个咨文,反映了形势的发展越来越不利于美帝国主义。
尼克松在咨文中把美国描绘成为世界上的“公正力量”、“进步力量”、“和平力量”,再一次吹嘘他要“建立一代的和平”。但是,咨文本身就揭穿了这些动听的言词。人们从这两个咨文中、特别是从咨文所宣布的对外政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统治集团不甘心于它的失败,仍然坚持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第一,咨文提出了一个庞大的扩军计划。美国下一财政年度的直接军事开支比上一年度增加七十八亿美元,达到七百八十三亿美元。尼克松声称美国必须“保持足够的战略核威慑力量”,强调要发展美国“在海上的力量”,并加强“一般任务部队”。他说,美国所以要加紧扩军备战,是为了对付亚洲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紧急情况”,同时也因为“不能忽视别人”正在“大大扩大他们自己的武器计划”。这表明,美帝国主义要继续镇压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并加紧同另一个超级大国进行军备竞赛,争夺世界霸权。
第二,咨文宣称美国要“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自卫的能力”。这就是说,要继续武装各国反动派,在印度支那大搞“越南化”、“老挝化”、“柬埔寨化”,在远东加紧复活日本军国主义作为它的侵略工具,在中东继续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霸占巴勒斯坦和侵略阿拉伯国家。一句话,就是由美国出钱出枪,让各国反动派出人,继续推行“用亚洲人打亚洲人”、“用非洲人打非洲人”的“尼克松主义”。
第三,咨文强调美国要“忠实履行”它的“一切条约义务”。大家知道,美帝国主义为了向全世界扩张,搞了一系列的侵略性条约。所谓“忠实履行”这些条约的“义务”,就是要继续侵犯别国的主权,霸占别国的领土,保持对许多地方的控制,扶植被人民唾弃的一小撮反动派,与各国人民为敌。
第四,咨文还声称,美国“将随时随地采取行动来保卫我们的利益,如果这种利益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受到威胁的话”。这是典型的超级大国的侵略逻辑。所谓“保卫”美国的“利益”,显然是为美国可以随时随地对其他国家进行干涉和侵略制造借口。
尼克松在咨文中说,美国在越南“得到许多教训”,但是,他又说美国既不能做得“过多”,也不能做得“过少”,如果美国“现在退出它的全部或大部国际责任”,这将是“犯了危险的错误”。多么奇怪!立即结束这一场不得人心的、绝望的侵略战争,怎么会是错误呢?可见,美国政府并没有从侵越战争的失败中得到真正的教训。即使尼克松认为做得既不“过多”也不“过少”,美国只要坚持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的战争,都必将遭到更加惨重的失败。
美帝国主义在加紧对外扩张的同时,必然要加紧进攻本国人民。尼克松在咨文中声称,美国人民不管喜欢不喜欢,都要接受庞大的赤字预算这剂“烈性药”。他还诬蔑一切罢工斗争是“不负责任”的,要美国人民遵守“纪律”。这就清楚地说明,美国政府要加强对美国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来维护它在国内的反动统治。
美帝国主义面临的内外矛盾,是不可克服的。尼克松在咨文中提出的一套办法,不过是自欺欺人。美帝国主义的急剧衰落,是同它对外疯狂地进行侵略扩张分不开的。美国政府既然要继续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就必然遭到世界各国人民更猛烈的反对,使美国国内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进一步尖锐化。尼克松政府为了加紧扩军备战,缓和经济危机,搞了一个战后赤字最大的预算(收入二千二百零八亿美元,支出二千四百六十三亿美元,赤字二百五十五亿美元),其结果只能加深美国的财政危机,加剧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尼克松开出许多骗人的空头支票和发出一些要制止罢工之类的威吓,都不能阻止美国革命群众运动的继续发展。美国政府实行向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转嫁经济危机的“新经济政策”,鼓吹“更加有效地进行竞争”,结果只能继续扩大美国同它的“盟国”之间的矛盾,促进其他国家联合抗美的趋势。所有这一切,必将使美帝国主义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美国总统的咨文说,美国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不过,这个转折点绝不是美国统治集团所幻想的“新纪元”的开始,而是美国人民新觉醒的到来。今天,美国国内,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全世界人民的反美斗争正在不可阻挡地向前发展。美帝国主义的进一步衰败和没落是不可避免的。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内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