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取善集/卷二

目錄 道德真經取善集
◀上一卷 道德真經取善集卷之二 下一卷▶

道德真經取善集卷之二

宋饒陽居士李霖集

上善若水章第八

编辑

上善若水。

蘇子由曰:天一生水,蓋道運而為善,猶氣運而生水也,故曰上善若水。

水蘊三能之近道,七善之利物。上善之人如之上善者,道之所謂善也,非天下皆知善之為善也。善者道之繼,水為五行首,離道未遠,其性最近道,蓋離道則善名立矣。上善若水,物理自然。

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纂微曰:此三能之近道也。水性滋潤,利澤萬物,故曰善利,此一能也。方圓任器,壅決隨人,故曰不爭,此二能也。眾人惡卑,水性趍下,此三能也。夫水利物則其仁廣大,不爭則其德謙光,處惡則其量忍垢,舉水性之三能,唯至人之一貫,德行如斯,去道不遠,故曰近爾。

居善地,

馬巨濟曰:善以處下為居,水以就下為地,在善得水之地,故曰:居,善地。

水之所居,善為地利。善人所居,化及鄉黨。

心善淵,

御註:測之而益深,窮之而益遠。馬巨濟曰:善以安靜為心,水以深靜為淵,在善則得水之淵,故曰:心,善淵。

曹道沖曰:淵者水之止。雖有風波,莫能動其深靜。至人之心,亦猶此也。

王元澤曰:深靜而平,內明外晦。用心深靜,反流全一。

與善仁,

御註:兼愛無私,施而無擇。

蘇子由曰:利澤萬物,施而不求,其報善仁也。

馬巨濟曰:善以濟物為與,水以利物為仁,在善則得水之仁,故曰:與,善仁。

水之所與,無有不潤利萬物,以生成者也。上善之人,亦如水之所與,博施於民,惠及羣生,利益有情,不求其報,故曰:與,善仁。

言善信

御註:避礙而通諸海,行險而不失其信。

陸佃曰:履千險而不失其信,遇萬折而不失其東,是謂言善信。

政善治,

御註:汙者潔之,險者夷之,順物之理,無容心焉,故無不治。

唐明皇曰:從政善治,亦如水之洗滌穢物,令其清淨。

王弼曰:為政之善,無穢無偏,如水之治,至清至平。

劉仲平曰:然水之為物,未嘗有言政也,而曰:言,善信。政,善治。何也方此因論善人若水,故以言政及於善仁也。

事善能,

御註:因地而為曲直,隨器而為方圓,趣變無常而常可以為平,無能者若是乎。

蘇子由曰:遇物賦形而不留於一,善能也。水之所事,趣變無常,唯變所適,方圓隨器,而不逆物,故事無不能也。上善之人,亦如水之因人任物,隨順世間而無逆物之心,故曰:事,善能。

動善時。

御註:陽釋之而泮,陰凝之而冰,次諸東方則東流,次諸西方則西流,動而不括,宜在隨時而已。

纂微曰:至人所居,善執謙下,順物自然,化及鄉黨,如水在地,善就卑下,滋潤羣物,故曰:居,善地,此一善也。至人之心,善保虛靜,洞鑒幽微,湛然通徹,如水淵澄,波流九變,不失明時,故曰:心,善淵,此二善也。至人施與,善行仁慈,惠及天下,不懷親愛,如水膏潤,善能升降,無不霑濟,故曰:與;善仁,此三善也。至人之言。善守誠信,不與物期,自然符契,如水影物,妍醜無差,流滿輒移,行險不失,故曰:言,善信,此四善也。至人從政,善治於民,正容悟物,物自順從,如水清平,善定高下,滌蕩羣物,使無塵穢,故曰:政,善治,此五善也。至人臨事,善能任物,隨器授職,不失其村,如水柔性,善事方圓,能隨形器,無用不成,故曰:事,善能,此六善也。至人動靜,善觀其時,出處應機,能全其道,如水之動,善隨一變,冬凝夏液,不差其節,故曰:動,善時,此七善也。

慮善以動,動惟厥時,亦如水之春泮冬凝矣。

夫惟不爭,故無尤。

蘇子由曰:有善而不免於人非者,以其爭也。水唯不爭,故兼七善而無尤。

此章言水之為物,利益羣品,柔弱不爭,常處卑下,故兼三能總七善而無尤,非上善之人其孰能似之。

持而盈之章第九

编辑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呂吉甫曰:力持而滿之,未必富者也。持所以防溢,而盈之則重溢也。如欲勿溢,則如勿盈。

持,執持也。盈,滿也。已,止也。執持所以防溢,而又盈之,勢必傾危,故不如早上。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溫公曰:揣知物情,銳求進入,必將失之。

呂吉甫曰:情度而入之,求必貴者也。揣所以慮失而銳之,則重失也。如欲勿失,則如勿銳。

揣者巧於度情,銳者利於入物。揣度銳利,進取榮名,雖得之,必失之,故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舒王曰:堂者虛而受物者也。金玉滿之則是盈矣。故不能守。

馬巨濟曰:堂奧足以藏金玉而守之者也。其害在滿,苟非天殃,必有人禍。

此明盈難久持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持而盈之,則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矣。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御註:金玉富貴,非性命之理也。外物之不可恃而有者也。寶金玉者累於物。累於物能勿失乎,故莫之能守。富貴而驕,則害於德。害於德者能免於患乎,故自遺其咎。聖人不拘一世之利,以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為己處顯。夫豈金玉以為寶,富貴之足累乎。故至富國財并焉,至貴國爵并焉,其貴無敵,其富無倫,而道不渝。

河上公曰:富當賑貧,貴當憐賤,而反自驕恣,必被禍患也。

舒王曰:富貴不期驕而驕自至,所以遺咎患也。

此明銳不可揣也。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揣而銳之,則富貴驕生,以咎自與。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蘇子由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四時之運,功成者去,天地尚然,而況於人乎。

利人曰功,聞譽施身曰名。功譬富貴之實也,名譬富貴之華也。功及於人而成就,名施於身而稱遂。退身避位,永無禍患,是乃天之常道也。此章戒富不可滿,貴不可食。夫持滿不如早止,揣銳勢又挫衂。金玉滿而難守,富貴驕而遺咎,功成而不處,名遂而不尸,知損為益,乃符天道。

載營魄章第十

编辑

載營魄,

王元澤曰:魄,陰物形之主也。神之為物,廣大通達,而不自了者,神常載於魄,故神反拘於形體,此廣者所以狹,通者所以滯也。欲學此道者,當先廓其志氣,勿累於形體,使神常載魄而不載於魄,則可以抱一而體神矣。

馬巨濟曰:人之生諸陽為魂,諸陰為魄,藏於肝肺之間,精與神相依以生,而並精出入者魄也,隨神往來者魂也。

此篇言載營魄,營即魂是也。

《內觀經》曰:動以營身謂之魂。魂主經營動作,為一身之運,為魂則並精出入,主化成變而已。今百骸九竅,具吾形者魄之屬也。使非魂以營之,則與行尸何以異乎。魄不可以無魂,猶月不可以無日。魄待魂而成營,月待日而生光,此言魂之用而曰營,言魄之體而曰魄也。載謂以形載也。

舊說皆謂營為魂,唯元澤御解說營為止也。一說載者,形載魂魄也。一說神載魄也。

抱一能無離乎?

舒王曰:一者精也。魂魄既具則精生,精生則神從之。

王元澤曰:一者精之數,而不言精,而言一者守一,則精不搖矣。

馬巨濟曰:營魄者異事在于抱一而已。道生一,一生水,水生精,精者一之物也。抱一則與精合,脫一則與精離矣。精至而氣全,氣全而神全,神全所以制魂魄為上士矣。精者,天地萬物所由以生成也。

營,止也。魄,陰也。形之主麗於形而有所止,故言營魄載者,以神載魄也。若無神以載之,則滯於幽陰,形散神離,下與萬物俱化。神常載魄而不載於魄,則鍊陽神消陰魄身化為仙也。其事在乎抱一而不離一者精也。抱一則精與神合而不離,則以精集神,以神使形,以形存神,三者混而為一,則道全。欲學此道者,當存精為本。莊子曰:不離於精謂之神人,此教人養精也。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纂微曰:言人欲學專氣政柔之術,當如嬰兒純和乎。若能如嬰兒之純和,即是得專氣致柔之術也。

精全則神王,神王則能帥氣,神專其氣而喜怒哀樂不為神之所使,以致柔和也。專者有而擅其權之謂,柔者和而不暴之謂。氣致柔和,當如嬰兌之心也。欲慮不萌,意專志一,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此教人養氣也。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馬巨濟曰:此章以全精全氣全神為學道之根,故無離以言養精,如嬰兒以言養氣,無疵以言養神也。

玄覽者,心也。滌者,洗心也。除者,刳心也。洗之而無不靜,刳之而無不虛,心之虛靜,無一疵之可睹。莊子曰:純粹而不雜靜,一而不變,此教人養神也。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河上公曰:治身者愛氣則身全。治國者愛民則國安。治身者呼吸精氣無令耳聞。治國者布德施惠無令下知。

此申抱一之義也。《內丹經》云:聖人以身為國,以心為君,以精氣為民,民安國霸。精者身之本,愛嗇精氣則身治也。愛精之道,抱一為本,乃自然之道,夫何為哉。故曰能無為乎。今鍊精之士,或以雜術為務,以般運為功,多有作為,故又戒以無為。莊子曰:唯無為幾存。諸解皆說外,唯河上公內外兩說之。以上文考之,就身說者於經以順。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王元澤曰:至人無心於作精神,出入皆應而不唱。

此申專氣之義也。恐鍊氣之士有使氣之強,故又戒以守雌,雌者致柔也。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御註:聰明聖智,守之以愚。

此申無疵之義也。鍊神之士,純素而不雜,通徹而無礙,當不用知見守之以愚,故又戒之以無知也。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御註:聖人存神知化,與道同體,則配神明育萬物,無不可者。生之以遂其性,畜之以極其養。無愛利之心焉,故生而不有。無矜伐之行焉,故為而不恃,無刻制之巧焉,故長而不宰。若是者其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故曰是謂玄德。

此章以全精全氣全神為學道之根,三者混而為二,乃道之全也。

三十輻章第十一

编辑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御註:有無一致,利用出入,是謂至神。有無異相,在有為體,在無為用,陰陽之運,萬物之理也。車之用在運,器之用在盛,室之用在虛。妙用出於至無,變化藏於不累,如鑑無象,因物顯照,至人用心,每解乎此。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鍾會曰:舉上三事,明有無相資俱不可廢。故有之以為利,利在於體。無之以為用,用在於空。故體為外,利資空用以得成。空為內,用籍體利以得就。但利用相藉,咸不可亡也。無賴有為利,有藉無為用,二法相假。

車惠弼曰:修身者,必須以有資空以空導有,有無資導心不偏溺,故成人之利用。

此章明有無一致,利用相資,舉三事以明大道。夫輪轂為車,埏埴為器,戶牖為室。此有也,人賴以為利。轂中空虛,輪得轉行。器中空虛,物得盛受。室中空虛,人得居處。此無也,人賴以為用。有為實利,必以無為用。無乃妙,用必以有為體。有無相待,亦猶形神相須而不可偏廢也。形以神為主,神以形為居,形神合同更相生成。世之昧者,鍊神者蔽於無,養形者溺於有,是二者胥失也。殊不知此章取三物為喻,以明有無之相生。欲學道者,依此修持,則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矣。

五色章第十二

编辑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御註:縱耳目之欲屬於聲色,雖具耳目之形而不自見自聞,與盲聾也奚異。

五味令人口爽,

王元澤曰:人生而靜,因物有遷。耳目本自希夷,而聲色在前真從妄喪。口之於味,亦復如此。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呂吉甫曰:萬物無足以撓之者,心之所以靜而聖也。逐乎外則罔念而發狂矣。事奚不然,馳騁田獵尤為甚。

太康畎洛表而五子咸怨。哀公好田獵而詩人所刺。外作禽荒,田獵無度,迷於正性,非狂而何。

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御註:貴難得之貨,則至於次性命之情,而饕富貴,何行之能守,故令人行妨。仲虺之稱湯曰:不殖貨利。孔子謂子貢曰:賜不受命而貨殖焉。貨之妨行如此。

夫明月之寶,夜光之璧,適足以賈害。孟子曰: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

鍾會曰:真氣內實,故曰為腹。嗜欲外除,故曰不為目。五音令人耳聾,故聖人為腹不為目,諸相例也。

為腹者守精神而真氣內實。不為目者去六情目不妄視。

故去彼取此。

河上公曰:去彼目之妄視,取此腹之養神。

目主外視,腹主內容。聖人實其腹,不為耳目所役,故去彼外視之目,取此能容之腹。夫聖人清淨六根,於此獨言不為目者,蓋言目則其餘可知也。此章言五塵之害性,當忘物以全真,聖人之去取,●可見矣。

寵辱章第十三

编辑

寵辱若驚。

舒王曰:寵之所以為辱者,以其若驚也。

馬巨濟曰:寵者辱之本,以係乎得失故也。以見寵於人,則其驚彌甚,是寵之猶辱之也。寵者榮寵也。心榮見寵,即驚其神,此寵之所以為辱也。

貴大患若身。

御註:寵者在下,貴者在上,居寵而以為榮,則辱矣。處貴而以為累,則患莫大焉。貴者尊貴也。心有所貴,其患大矣。譬若人身動輒自累。

何謂寵辱?寵為下。

御註:貪夫名慕夫祿,知進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喪,受寵於人,則為下之道。

問何故寵之為辱,受寵於人為下之道,既受寵於人,則與奪之權在人之手。若以得失累其心,豈不惑哉。子文三仕三巳,無喜慍之色者,豈有辱乎。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溫公曰:為士者以道德為上,爵祿為下。上榮也,下辱也。眾人乃寵其辱,操之則栗,合之則悲。

得之本有,失之本無,烏能有驚。若以得失之際,有若驚之心,是以辱也。柳下惠為士師三黜而不去,正考父三命循墻而走,則異於此。

何謂貴大患若身?

御註:據利勢,擅賞罰,作福威,天·下畏之如神明,尊之如上帝,可謂貴矣。聖人則不以貴自累,故能長守貴而無息,譬如人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於大通,則無入而不自得也。世之人以物易性,故累物而不能忘勢。以形累心,故喪心而不能忘形。其患大矣。

王元澤曰:貴者在物之上,而有國有家之而不能忘,則為患大矣。譬人有身珍而累之,則寒暑疾痛萬緒皆何,豈非大患乎。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河上公曰:吾所以有大患者,正吾有身。有身則憂其動勞,念其飢寒,觸情縱欲,則遇禍患。

身為患者,以吾執有其身,為患大矣。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蔡子晃曰:無身者,謂不以身為身,●乎造化物我俱忘患,何能及非是滅壞其身,喚作無身。

無身者,非謂滅壞其身為無身也。蓋雖有身而不執,有其身有之以無有耳。若孔子之母,我子綦之喪我是也。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御註:天下大器,非道莫運。天下神器,非道莫守。聖人體道,故在宥天下,天下樂推而不厭。其次,則知貴其身而不自賤,以役於物者,若可寄而已。知愛其身而不自賊,以困於物者,若可託而已。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土直以治天下。世俗之君子迺危身棄生以殉物,豈不悲夫。

王弼曰:無物以易其身,故曰貴也。無物以損其身,故曰愛也。如此乃可以寄託天下也。不以寵辱榮患,損易其身,然後乃可以天下付之也。

貴者不辱其身,愛者不危其身,如此乃可寄託天下也。若子州支父、王子搜之徒是也。二人者,豈榮其寵累其貴乎。此章言辱自寵生,忘寵則無辱。身為息本,忘身則無患。既忘寵貴之累,則絕驚患之憂,然後貴愛其身,可以寄託天下。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