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頤齋遺稿
卷七
作者:黃胤錫
卷八

编辑

與安持平致宅辛巳 编辑

春間胤輝過訪。娓娓數日。若承執事儀範。喜幸尙何忘。居亡何又聞行臺迤洛水而南。卽此東望殆千里而近矣。每念旅食東華。靴笏鞅掌。有不堪者。乃今出領海馹。歷覽名勝。綾冊餘暇。又有吟詠之趣。浮世軒軺。應不博此。顧以忝齒子姪之誼。豈不早書以賀。奈無便何哉。忽拜抵家親書。恭審體度增福。尤爲之獻忭。惟是松楸邈渺。華鄂迢遼。二胤來侍。而輝則又歸。想不能不以爲懷也。肰而軸中律絶。出自機杼。不費鑢鐋。眞情老氣。溢於辭外。豈江山所助耶。若侄等雖幸依侍。而家親晩暮。占解溫理小學。伊吾日夕。往往添病。重有自己冗故。因以懶癖。舊業荒廢甚矣。雖欲趨陪几案。得備顧望之對。庶幾有得。而末由也已。

答安持平致宅庚寅 编辑

前書纔去。下復俄至。雖一室承誨。何以異此。矧又伏審炎澇。氣體候萬康。胤輝父子侍旁無他。區區幸慰。不容言喩。乃若下問辱說。雖是未徹之章。而旣已流播一世。姪誠聾僻。亦豈全肰不聞。葢下鄕以前傳者。只言以爲來歷不明。此必頃年因先旁親古碑追正譜誤而肰。吾東大家如李淸江故事。豈不肰乎。不意遂爲外間口實。以故歸告老親病弟。相視一哂而已。及夫還仕。又復得諸一人則又以爲挾術拔身。此乃湖南風習。姪於是又不覺大呵也。念平日庭訓師敎。不越乎經禮。顧餘力易範。而時時出入又止律歷二家。謂是二十年來所箚性理大全書中一二之闕。庶可並與東賢之未遑而擧之耳。自餘參同醫藥太乙奇門六壬風水相人談命諸家者流。不獨聰明有所不周。精力有所不足。亦恐因之喪志。甚或未曾經眼者有之。此則執事所已俯悉。乃一朝受詬何哉。雖肰此非其時臺官及其居停主人本意所在。實有暗中主張。正在於大嶺以外一潛夫。彼賴塲屋密交。嘗占槐錄翰圈。而終爲一二公議所斥。原其地累。人孰不知。且姪於彼。面目不曾相識。姪顧何怨。彼亦何待姪一言而尤累乎。獨姪前歲在義盈。不能善媚一僚。僚卽彼密交之一也。謂姪不肯長番。公肰飛語。欲假手辱姪。彼旣日夜切齒於姪。所嘗識一重宰意其公議之所出。而節次移怒。重以信誣。居肰至有此事。則世道人心。寧不可怕。姪乃羈縻未歸。若以章之未徹爲諉者肰。未知世之君子將謂姪何。姪之一出。只爲親養。是則必有知者。肰於夙昔自視。不亦愧乎。至於前後承褒。復有委折。厥初只以輪對官隨衆入侍耳。忽蒙聖上記昨年節製居魁冤屈時事。而三大臣又以今年文獻助役者縷達。就中領相公尤力。其所過奬。莫非令人慚悚不敢當者。而重有深於易學四字。上亦惜未入編緝啓下之列。而因擧備考一段象緯文字皇明大統淸人時憲二曆沿革之故。姪旣自揣屢辭。終不可得。則乃據張廷玉明史仰對。而玉音嘉賞。一則有曰淹博。一則有曰質實。徐又詢及命名胤錫之義。而復以承旨所啓先世文學行誼之傳。老親別薦淸擬之實。至再三下敎曰。有是父宜有是子。遂敎曰樂哉。今日又手寫姓名。誦之志之。顧大臣敎之曰當爲卿等不忘。他日又敎編輯堂郞曰予晩始得人。爾等亦知黃胤錫乎。自是葢垂褒累日。而畢竟勤政親臨則特賜召對。下詢國初宮闕名號處所。以至都城今古事跡。姪終言高麗已置南京于此。而東南北三界與今城界無異。惟西之歧峯今稱鞍嶺者。舊在界內。視今城界差廣大耳。上下敎曰鞍嶺爲都城窺峯。南京之包入界內。必爲此也。又詢大臣。以爲予聞黃胤錫聲音洪亮。必其爲人碩大。夫以姪家于南今五世矣。一朝異數。將何圖報。况領相公初無半日從容。不知何自聞之。姪誠驚惑。無以一謝其門耳。抑易之爲學一也。何大臣謂以經術而爲君父告之。彼誣以雜術而向臺官嗾之耶。一榮一辱。無亦命耶。執事願試回敎之也。秋候邇止。幷乞加護。以慰遠誠。

與韓進士致明丈書甲午 编辑

胤錫等再拜白。一自奉違。忽焉三茲。區區戀德。靡日不爾。葢嘗竊惟當世先友諸爺。巋肰者無幾。其有以累葉同袍。申之文章聲氣之好則尤落落鮮覯。惟座下於胤錫。四世實壎且箎。但不姓同爾。每念先人晩年有敎。以爲祖考朋友四公。叔考已記之矣。若夫仍祖子孫同志而同歸者。只某甫爲肰。此指座下言也。雖胤錫等不肖無狀。無以仰體遺訓。而比修遺藁。得座下唱酬之作。四十年舊跡。尙顯顯紙墨。嗚呼。人子之心。安得不血涕。况如惠輓。重有戚戚者乎。所恨苫蟄以來。偏慈之寧日恒少。以書以面。俱不獲起居如願耳。卽於意外自石邨遞中伏承下慰。驚感慟忸。不容已者。因審春和。靜中氣體候景禧。滿幅心畫。又仰夫秉燭不衰之盛德。不知天公何故憒憒偏禍於先人耶。抑昨年座下之失第。已足觖望。而先人之受天褒無一命。不幸與之同病矣。肰今聖壽彌隆。八方咸囿優老。而座下之福履康健如此。自天申休。行可卜矣。引領馳賀。當復如何。慕羡之至。第切潛傷而已。胤錫等頑忍不死。禫吉纔畢。倘早晏作東中行。敢不一造床下請敎耶。千萬不備。

答安丈鳳胤戊戌 编辑

奉誨忽已隔歲。區區馳義。不翅飢渴。乃在鄕得因金士謙徑承惠書副本。入京遇金司藝。始獲正本。其出已三旬有奇矣。滿幅條縷。信乎筆端之舌。諷誦無斁。孰謂距以七百里而遙哉。至若所示委折。頃非不詳。玆復何溷。第惟國典儒訓。先輩或容取捨於其間。而要之擇其可據而審其可從爾。今此祠院影堂逐項申禁之嚴。則但知自先朝著于典而已。未聞有一二大儒議其如何而著于訓者。則遺臣後學之道。與其訓無可據。而苟於私之爲病。曷若典有可據而畏夫公之爲愈乎。且以近世諸老先生已事徵之。雖古禮遺文之甚明。而有不能無疑於時義。則必令白于朝取裁。此又拳拳乎禮律並行之微意也。故竊僭謂義理所同。朱宋復起。庶幾不易斯言。而奈之何一朝饗之於無於典無於訓之地乎。由是言之。待朱宋能以義理者。愚未見其非敬也。待朱宋或歉義理者。愚未見其必誠也。肰則執事所被仇視之詬胄䥴之誣。亦自起自滅。不滿一粲者耳。彼而施之。何快之有。此而受之。何慍之有。間者李君烈氏馥遠從子上舍以錫來傳令胤欲以是鳴冤於靈光倅沈令。有鎭。不果而去。其末也善矣。其始也過矣。意者執事於此或微有芥滯。而旋不留痕跡。雖以已賜之一札。當亦不外於所悔不尤盛哉。辛酉禁令之作。胤錫雖在穉昧。尙記先叔祖龜巖祠亦列其中。鄕士有欲退計年月者。先人不可曰叔父而在。必不是許。竟以亟撤爲甘。後對高門湖巖令公。致宅。談及理病祠受毁。輒太息久之。及聞林應敎象德繼室亦不肯瞞朝令而存夫祠則曰。安氏固法門。一婦人能復爾耶。葢遺音猶在耳如昨。而理病祠事適又蒙提。私心掁觸。良已慟矣。尾擧儀禮疏說。向來亦豈不揣夫不安。而朱子旣不以勉齋之編入爲非。宋子又不以玄相之質問爲斥。故自執事以至諸公。隨處奉商。不一而足。而百爾思之。終未悟其可安。爰待兒輩心制之畢。乃克醮女。斯又餘敎所及。得寡過者。早晩賦歸。切乞毋惜鍼砭。不俾無狀或爲小人之歸。則雖此極陋。又安敢徒事唯諾而不知耻乎。歲行盡。拜床未涯。伏惟爲道保重。以慰士友之瞻仰。因又亟火此紙。不令漏聽者驚怪則亦榮矣。

答安丈鳳胤戊申 编辑

堯時會在巳午間。今則未及。此誠出語類。而本文今則之則。正作漸字。葢語類多是記者之誤。此則無誤。其意甚明。邵子本法。第一世首甲子年。第二世首甲午年。二世而六十年一周。性理大全經世指要圖堯入巳會第三百五十七世。葢堯元甲辰則入其第三百五十六世。而二十一年甲子。正入于第三百五十七世之首。此以甲子爲重也。肰則甲子以後五十二年及舜六十一年與禹七年。共一百二十年成四世。而禹八年甲子。始入午會第一世之首。自此甲子下距今戊申積四千〇〇五年。內减宋慶元庚申朱子末年以後五百八十八年則餘三千四百一十七年○又置四千〇〇五年內减明天啓甲子張谿谷之世以後一百六十四年則餘三千八百四十一年○大抵自午會第一世以後。無論年數多少。取次積年。無非以漸向未之時。則朱子之說信矣。惟谿谷所云巳會未二百四十年者。當改云一百四十年者何也。上文一百二十年。幷堯甲子以前二十年。則三百四十年故也。以指要圖爲正。周天經緯里數之說。此本出爾雅釋天註疏。而上自書緯考靈耀。下至王魯齋造化論無不同者。如朱子天問註亦肰。葢古者四游八尺表之說也。有曰周天圍一百〇七萬一千里。徑三十五萬七千里。古圓徑一圍三之率。一度二千九百三十二里一千四百六十一分里之三百四十八。古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地徑三萬里。以其半徑一萬五千里。减於天半徑一十七萬八千五百里。則自地上面及下底。各距天頂一十六萬三千五百里矣。其曰八萬四千里者。乃是悟眞訣及魯齋論別爲一家者之說。與爾雅各出。今不當強合。肰無論彼此。俱系漢儒古曆疎而不密。自萬曆年間大西洋利氏新曆出後。天地經緯之說。信而有驗。未知曾或詳之否乎。日徑王畿之說。亦出漢儒。而魯齋之論因之。肰今以利氏說考之無驗。葢利氏云地徑一萬四千三百十八里有奇。日徑大於地一百六十五倍有奇。則其徑圍里數可知。凡八尺之表。分測日景。大約南北距千里則景差一寸。非其盈縮實率也。又如月食以日徑爲十分。而南北行千里差一分。此亦大約。意者古云月徑千里之說。或亦千里一寸及千里一分者之類。而日徑實不翅幾千萬里耳。今當以日大於地爲正。肰月中微翳。又非地掩。乃其本體。與地體相類。地體圓而有凹凸。故月體亦有凹凸。其受日光也。凸處最明。凹處猶不甚明。如有翳焉。惟其値望對日而食也。爲地影所翳。不能受日光而食。此又中西及東各曆易諸名家定論所載爾。

與鄭長城景淳乙酉 编辑

日者何幸造門。庶了金山宿債。况乃許之從頌。慰以飮食。月高燈灺。和氣排雪。及其娓娓良燕。不知畔牢之爲愁。則辭璜文黼而本之乎三禮。識鑑論衡而參之乎大易。回念二十年所閱薦紳。非一二矣。若執事瑞人神士。不可以梯接者。創覯自今。殆不偶爾。譬之南越王黃屋左纛。沾沾自喜。一朝送欵於漢廷。視胤錫自失何異哉。惜乎。精神短乏。不能極力振拔。言語拙訥。不能究意揚扢。天明拜退。只黯肰而已。伏惟卽辰。靜居體度增釐。胤錫方向家庭。路過金友益休。此友有文有行。在桐鄕北境者。見胤錫觸寒患嗽。挽令三四日調理。玆始踰大嶺北上。竊計成處士遺文。旣係執事所願覩。而坐此賤疾。恐未及期周章矣。蹶起以思。愆約是懼。留書討邑遞奉告如此。乞賜開恕。展至二十日。得蒙耑指惠存則幸幸甚甚。千萬不備。

與鄭長城景淳乙酉 编辑

日者草草奉書。想已關覽也。雪寒猶烈。伏惟靜中起居珍重。馳義之至。有不容喩。胤錫歸依膝下。得幸粗康。而嗽證未快。苦悶奈何。成處士遺文果得準請。玆不敢坐待盛使。輒走人呈上。乞令廣募書乎。分卷錄出。趁新正初旬。則區區無狀。庶免本孫之譙也。因念古人所謂文章知己之遇。在胤錫雖非所與擬。而執事過加拂拭。旣擧全集三冊示之矣。竊觀意下若將引而進之於中原鞭弭之後塵。况乃索敝賦有命在焉。使胤錫墨守不出。不思聽望音麾。則豈平日慕悅之心哉。獨恨手鈍紙乏。無以遍質。僅將記一守分堂記賦一感秋賦古詩一雙鳳篇獻之座下。倘蒙不惜評誨。可勝榮感。異時汰亂藁有得。卽嫫母露現渾身應未晩也。千萬不備。

答鄭長城景淳丙戌 编辑

發春有日。政爾馳義。卽承寵存。敬審尊體介福。仰賀不能已也。惟是江潭三月。家國尙迢肰。覽時觀物。得無感乎。若胤錫區區雖幸老人粗康。而業退齒邁。殊可懼也。向來所獻。只希一粲而已。非敢僥倖翺翔於談藝耳。乃蒙許其自重者肰。豈草野倨傲。未免露相歟。誠若是則猶未爲中道。何不砭之而以奬哉。成易知已錄出。原本謹領之矣。夫沈淪而不蘄知者。今古何恨。三復來敎。實爲之愾歎。矧此人此書。世不省有無久矣。一朝得執事將有以表章。則逝而有知。亦足無憾。顧胤錫何人。一言公誦。遽簉於分功耶。雖與有榮。旋切恧焉。

與鄭長城景淳丙戌 编辑

秋雨生凉。體中何居。令郞侍學增吉。胤錫自經出肅。暍疾遂發。所營諸具。又從而關心耳。同僚旣先赴直。則只當南歸侍。歲杪徑造陵下。以爲番遞。而俄接僚書。聞丁閣將有修改之役。而胤錫又且受香下去告由矣。回念千里非近。流光可惜。而奔走風埃。恐成虛生之人。昔朴評事蘭爲高門湖陰公所薦。及其困悴曰令公誑我。執御豈不誑我哉。大約不出三數日當啓行。不暇更圖從容矣。所乞贐章。無論詩文。倘蒙一揮。申以令季氏心畫。則越絶山川。從此生顔。而無狀之身亦或有以警發如何。易學圖解首卷。幷望惠送。餘不備。

答鄭忠州景淳戊子 编辑

卽奉手札。敬審寒令。朱墨之暇。起居增福。區區忭幸。良慰傃仰之懷。况乃滿幅見憐。無非先獲。雖使胤錫自道其羇旅拘縶之苦。猶未可以若是之纖悉。苟盛意所存。不以身設處。又安能也。胤錫一別庭闈。居肰七朔。雖時時得書。而欲歸未歸。只增嗚邑。今方大擬趁來月請覲。而未知得遂否也。每念令胤丰秀該洽。重有趨過之敎。目下所占。已足令人屈膝。而書末誘掖二字。何其過情至此。謂胤錫所爲時文有可取乎。則十年窮途。拙鈍可知。鑑裁所存。世自有其人矣。若謂無狀亦嘗有聞於父師。而經禮性理之遺。猶可幾也。則是又願學而未之能者。以彼以此。執事所取者何在。胤錫誠愧且恐。不知所以爲對。玆輒反復請敎。乞自今勿施不敢當之禮。庶容他日進身於宇下。如何如何。惠來三種。亦感眷誼之周至。惟乾二十。其半見逸。非獨汝美之可惜。而美貽之委草爲尤惜也。千萬不備。

與鄭洪州景淳己亥 编辑

自執御南下。已經一度奉書。想或入覽矣。居肰閱歲。春又向晩。伏惟衙暇。令候萬祉。區區馳仰。有非恒日比也。胤錫客秋覲老慈以來。而東部十二朔。忽橫遷爲令於長陵。孤根弱植。安所不可。而今年母齡恰八十矣。出西城百里。伻札亦闊。每一念之。潸焉以涕。豈不欲亟亟棄官。而臘政所差僚員尹休文限滿關促猶不至。獨直九十日。愁與病相仍。又有咫尺染癘之虞。顧無以乞暇。又無以圖遞。哀哉哀哉。不亦命乎。因念胤錫無狀。爲座下拂擢久矣。則先人之所深感。一世之所共誦。而年邁以往。學彌退而識彌荒。曾未一日少酬知奬之盛。肰目下至願。惟在一斗邑榮老母。相與頌夫仁人君子之卒惠耳。乃其伉拙畸窮。前進無策。畢竟自歸於置散之地。昔朴評事蘭爲高門湖陰公所薦。及其老且困。常面言令公誑我。今未敢遽以一誑字奉聽。而其言外之悲。猶有可以自喩。則執事俯燭。當亦爲之戚肰而無已。况頃母書有云使汝有餘望則耐苦無歸可矣。不肰待僚至。决歸可矣。試以奉質於知汝愛汝之前也。嗟乎。瞝一世而知我之深愛我之甚者。非令公而誰哉。爰自令胤轉達一幅。以禀去留二字。進之惟命。退之亦惟命而已。竊有一事可承一粲者。其始到齋。輒次韻歸去來辭。以自寓夫戚戚之憂嚻嚻之樂。而尙爾馽絓。未成歸人。回視拙藁。可愧多矣。况乎光陰易逝。五月初旬。百五十日之限。行且不遠。縱令限滿。亦復何爲。旣愧而慟。久益靡薄。謹以胎紙錄上。幸無以一時元亮備人間者見斥則小人之受賜大矣。千萬承誨未易期。伏惟加衛增護。以慰下誠。

與徐判書命膺丙戌 编辑

聖人有言。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夫於士焉而友仁足矣。猶且加進云爾。豈不以義理無窮。資益須博。譬之金玉之質而追琢而彌章乎。彼其一有得。輒沾沾自喜。不知不足則亦愚而已。今胤錫馬牛齒三十八矣。幼而過庭。比親有道。庶幾因之管窺。肰竊悼夫生長東南。不及遍游英俊。而又重以疾病。遂塌颯未奮。葢自百氏溯而歸諸六經。覺渺瀰也。若日用常行。尤有不容忽者。顧初志莫之少酬。則天生男子。其意何居。將終身窒極。無所於展捉耶。抑猶可爲而非夫盡一代偉觀未可也。間嘗獲之輿誦。惟明公弘而毅。淡而不厭。自小官時已隱肰重望矣。及臨大事發大議。天地爲之軒輊。日月與之光耀。矧一家天倫。參立而迭承乎。噫國家之元氣有賴。朝廷之淸流有恃。歷選挽近。誠罕擬矣。而餘力發諸游藝。殆亦動爲世準。乃切切謙虛。雖以韋布疎賤。猶在降屈。詩不云乎。民之秉彜。好是懿德。明公之謂也。亦旣覯止。我心則降。胤錫之謂也。葢當辭老父而來。有所受不忘。適明公居閒有月。胤錫玆始得閒矣。倘復自外。不蹐門求敎則拘儒耳曲士耳。獨於聖言何哉。謹修容屛氣。先之以書。以候將命進退。所冀一望德暉之盛。有以薰耳目濯肺膓。而麤率者潛革。固陋者稍化。卽天下鴻纖幽顯之論。亦或取次受賜也。伏惟俯垂許焉。毋曰夫夫也。不紹以介則幸甚。

與徐判書命膺丙戌 编辑

春秒何幸覿德。少慰靑冥黃卷之想。而及夫三候有期則台座猶在試圍矣。歸思火急。撥馬而南。比者竊聞有千里行。登白山絶頂。觀北極高四十餘度。以夙昔經緯之志。當一大快。矧彼時庚熱。又遄於恩宥乎。秋氣稍凉。伏惟江榭翛肰。味腴有趣。雖驅馳以返。而台體益復純釐不。胤錫意外得被一命。旣經出謝。又將窺禹穴於越中耳。顧以暍疾迫於行程。不暇蹐門而求敎。永念慕仰之至。寧不悵肰。謹奉狀敬伸起居而已。千萬不備。乞賜台鑑。

與金敎官正禮履安庚辰 编辑

前歲獲奉良晤。每覺淸風拂衣。南來索居。無由致身珠玉之側。卽巾衍摩挲朝暮遇之者。惟心期可保語耳。天氣已寒。伏惟侍學增吉。聞有爲養之仕。家貧歲惡。此固難免。不知可供滫𤅵否。向來安峽喪事。極用驚悼之至。竊想同堂之愛。不間同氣。今雖經時。似猶無以抑情也。年紀汩沒侍癠。舊學全荒。每念丈席勤誨。恐遂辜負。區區皇仄。豈容言喩。因記請業之日。先生盛意許令博求南中人明於葬法者。有以覸夫將行上梅之襄禮。故歸卽求之。得一人焉。陳生光顯羅州北境平里面九淵村人也。年雖不踰四十。而諸法無不通曉。驗諸墳墓。心眼俱明。此處鄰里以至他人。葢多稱詡。使其早游京洛。其名豈下於近世南中羅天一,韓重會輩哉。抑其人拙直恭謹。雖在僻鄕。亦自可親者。亟欲奉禀丈席而嚴不敢焉。玆以私布案右。如不以鄙言爲悖。則作書本州牧伯。使之津遣。易與事也。如何如何。餘因副學令公謫中便。草草奉候。

與金報恩履安戊子 编辑

承信有月。伏惟辰下侍履支安。區區傃仰。愈久愈深。一自丈席嚴旨以來。私心亦懔惕未已。豈不一進叙慰。而天寒身病。又拘掣多端。永念情禮掃地盡矣。近逢令從太僕。約於冬至圖差東陵。夤緣蹐門。未知果遂此計否也。抑有私懇。賤息今年十七。不能不敎作科詩。而渠以老親之命。切願得左右少日所製以爲模範。此在左右固是涕沫之餘耳。想發一粲。肰念淵泉二先生殘膏剩馥。亦嘗嘉惠一世。流傳之廣。無慮幾百來篇。雖其安身立命非右於此。而多術之敎。猶可因以見之。幸望無惜。擧其可選者寄示如何。外此不宣。

與金永同履安乙未 编辑

省禮言。昨年金上舍士謙之行。適邂逅班荊。未暇奉候。及其歸尙幸得聞安字耳。不意近者乃奉令從氏黃州宅幽音之流傳則尤驚怛不能已。恭惟同堂之愛。亦旣隆矣。悲悼奈何。襄期已過。孟夏方暄。服履何似。令咸仁瑞甫病餘。其或繼醮。而罹此心制耶。並爲之馳念不已。先生遺藁之役。方至何許界頭。高明亦非少日。門下又多散處。修葺一事。恐不可緩。且如年譜與夫遺眞編改諸節。又昨秋來時過筆洞始知。固知一行極草草可愧。而四方之人。今方於子乎觀。幸試速完淨藁。使耳目增聳如何。胤錫等慈齡七十六矣。從此不敢復擬遠游。安得一者面慰。兼叙許多積懷耶。北望憂想。實不一二。謹奉狀。

與金西原履安辛丑 编辑

前秋辱復。受自金士謙徽陵直中便。伸紙領誨。不覺相望六百里之遠。况其尾示毋蹈前轍還一笑耳八字。指意尤仰。觀玩惠好之盛。每一披誦。其何敢忘。旋聞出守西原則誠幸先先生杖屨所經。得試家學。而若區區拙弱徑遞。雖無足道。肰令蹲仍迄今則不亦時一還往。而事已大謬。鄰比無由。此不能無恨耳。不審元正。政暇起居候萬安。螟胤健勤。可有前頭之望否。胤錫五十加三。衰亦太甚。而偏慈八十二。尙喜康寧。晨昏之隙。庶其溫理舊業。惟不辜函席之是企而已。家弟胄錫及二兒一漢七漢輩。其所交與錣策。又豈外是。而十年三喪。重以八朔斗邑之餘害。公私催徵。靡日不爾。古人云吟詩未了。催租吏廝炒敗意。於詩猶肰。矧其進乎此者耶。乃若世間得失。不惟自量之已審。亦知時勢之無奈。則君平之棄世。逸少之誓墓。其又何病之有。所恨平日不善媚人。觸處生疣。骯髒倨傲。老而無悛。向使一交於瑣姻膴仕甲第駔儈之流。則海邑差使濫稅與否之嘖。何爲於山邑輸稅無毫髮自膩之地乎。頃歲固有人敢向先先生門下謂胤錫浮沈。而自省無是。旣已奉訴於祭文矣。惟其欺人欺天。僭竊五命。而前後官敎。皆繫坐而得之。十目所視。焉可誣也。思之及此。益無望於更起。執事愛我。其知我乎。

與金持平履安甲辰 编辑

比因長城金參奉士謙所報。始聞執事有抄選之命。旣又聞有傳諭申召之擧。永惟先先生齎志未試。其自是庶乎回念桂坊托契。天若不偶。則士友之相期。世道之攸托。亦豈一二淺鮮。而若其難進之義。則視先生在世。有加而無减。區區過慮。竊不勝憂愛之至。士謙旣以爲肰。而胤錫亦不曰不肰耳。

與金贊善履安丙午 编辑

河西金先生文廟追亨之論。實係先先生所拳拳者。亦門下一念繼述之地。而前此再擧。一未登聞。此固士林之憾。而公議不死。今又再發。方跋涉六百里。第喉院果無阻搪否。太學果無沮潰否。區區愚見。切冀門下有以左右之。竟有以厎成。則士林之慶。宜如何哉。其爲本孫若而人。聞亦從行。當進拜門下。有所禀裁。而以公議言之則以本孫干涉一二。亦甚未安。故胤錫不揆僭率。敢玆容喙於胎錄中。倘蒙不鄙曲施。則亦胤錫等私榮也。

答金贊善履安丙午 编辑

春氣晩始向舒。伏惟江居味道氣度增衛。向來因長城金友直賢京寓回便。得奉二月初二下答。仰悉已許院長。又以疏事凡百。申托于新寧令從侄。則區區窮巷爲斯文一念。庶其幸矣。繼又忽聞疏未及徹。而徑有河西先生致祭錄後之命。而宗孫直休在京承除。則尤大奇者。未知斯擧特出自宸衷否。或安洞從台諸公有以乘機贊成否。且如顯廟壬寅賜額祭文。已稱先正臣三字。則此必尤庵文谷諸大賢所共上下商定。而今審所降筵說及御製祭文先期流布者。則不曰先正臣。而曰故儒臣。不曰金文正。而曰金學士。使此老只堪儒臣學士之稱。則近世諸先生謂宜從享之說。不其反歸於推隆之過。而前頭靳享之漸。似已可以一圭表而測日晷之微差者。未知閣臣喉院或旋有繳還而潤色者乎。愚慮如此。願聞座下回敎。抑此疏論。在先朝末年再發而不得上。今若一不允徑罷。則彼沮之者。必匿笑斯議根本之地。故玆輒書勸疏儒及本孫左右者。一疏再疏。期準請乃已。座下於此。想與之脗合矣。抑前日在京。聞有一種外論。以此追享位次。不堪躐在舊享之上者。肰德同論世。世同論齒。已有明儒李之藻文廟位次圖說。載唐本泮宮禮樂書可攷。而肅廟壬戌又有龜山,豫章,延平,勉齋四賢追享及胡文定,張南軒,眞西山,蔡九峯四賢位次改正。典故。昭肰。要皆本乎尤庵,文谷之所裁定者矣。日月不刊。金石不泐。千秋萬世。誰敢間肰。竊想座下亦旣一一默量而密運。以待允批之降矣。而年老則或忘。地遠則難面。不敢不供愚聞如此耳。興陽朴上舍燦玟卽故友上舍燦瑛泂玉之弟也。新恩南歸。袖出其從兄上舍燦璿全州書及泂玉遺藁二冊。而座下文字亦有別幅偕至者。泂玉有靈。其必感泣。渠弟亦欲因索拙語。故姑留而未成耳。大抵此等文字雖小。亦繫勸奬存歿。而座下多郤而不受。於朴君曾祖遺事。亦不肯焉。第令歸質於胤錫。胤錫亦未有可稽。不得不還之。肰斯在胤錫則無大關繫。在座下則恐孤一世渴仰。座下試一思之。座下目前亦已以不再出自矢。則座下手分世界中所可以是是非非紀綱一世者。非筆端紙上而何哉。願且回心。有求無惜。惟其實是表。惟其疑是愼。則士林當以爲大幸矣。如何如何。千萬不宣。

與金贊善履安丙午 编辑

邦慶遽災。延頸無所。凡在臣民。哀隕靡極。况門下情事。尤有異於人者乎。泮人歸自楊州。聞赴哭班。而老來氣貌淸健。望之儼肰。此可竊想靜養神勞而肰矣。炎風正苦。不審一向增衛否。令胤劬業有進否。胤錫衰白已甚。此行何益。而只以甲辰禫月之樂簿。今年去月之牲簿。再蒙副點。寧闕一謝。家弟所強。不得不遠來。而自量初非久計。惟日俟南中人馬可得而順歸者。第以得暇爲難。如竟不易。則一日三告病。亦宜在所不已。夫古人貧仕吏隱之義。豈無聞者。亦見其不可不爾。而壯洞嘐嘐台丈責以未安二字。江湖鳧鴈。何與於多少耶。抑區區至願。惟在一進。庶七八年德容令音。幸或重獲密邇。而變服多苟。直茅纏紙裹者耳。以此趑趄。因淹直中。過公制將出。而天氣逐日增熱。病軀亦多可愼。先以一奴走書。庸㬥二十餘日無聞問之逋傲。而來時家弟胄錫書。幷以爲呈爾。金參奉士謙愈久思之。愈令人愴涕。春間河西先生致祭錄後之榮。惜不令見之也。今儒疏請享者。乃反閱累月莫達。自安洞從氏台以外曾無發一口者。而一種浮說又或有謂請享之不宜。則向來下答有沮之懼。實仰先見之明矣。近遇疏儒及二孫來言。或將散歸。或將留待公除。未知斯二者孰可。幸試回敎之也。當此上下悲遑。計無所出。茲敢尾禀。夫以先先生老門生。欲成三席平日大議論者。不亦肰乎。未知盛意如何。

與金贊善履安庚戌 编辑

考巖講事之勖。良感不鄙。而儒生之朅來彼中者。擧多以文而不以實。皮旣不存。毛亦焉傅。况胤錫今六十有二矣。左瞖右蹇。重以頭齒之長痛。無復出門外一步之望。而病弟胄錫亦經冬幾殊而僅活。雖家塾邨童之問字者。方無以酬應爾。自歎奈何。石院講會。聞猶益勤。信乎親炙之近而作興之多也。

與金判書鍾秀乙巳 编辑

昨昨歲伏承下答狀。敬審其時夭慘之慟。外至之尤。種種不勝仰念。惟大夫人氣體康寧。是爲遙幸之至。而昨春禫後一網癘患。又爲凶荒餘毒。窮居苟活。無暇討便起居。居肰忽復新春矣。伏惟侍下台候益復崇深。所後孫果是何親。年又幾歲。姿性又可堪文獻丕托否。頃聞遇長城一士人。談及胤錫。輒娓娓三日夜無已。不知江湖畎畝中衰病賤物。何以見念於當世學士大夫。如台座山斗之重者乎。誠感且愧。無以爲喩。胤錫今已五十有七矣。永感愾廓。所相依爲慰者。惟一弟胄錫二兒一漢七漢。日夕講說經史。旁及六藝。庶可一再展眉。而又與妹壻長城金參奉益休士謙或面或書。爲晩年朱呂之契矣。此友積毁於二艱。加傷於獨夭。又有中間人理之難處。雖以理遣。而病自沈痼。乃今月一日。壽止四十九而逝。一孫八歲。二女未歸。朋友門徒加麻者數十人。而胤錫又將以水樓金先生五大字。表其銘㫌。以效前輩故事。未知台鑑以爲何居。其一弟履休早學乃兄。人所期待。方守喪。將以三月葬于親墓下。台座聞之。想必爲之嗟惜而無已。故胤錫討邑邸便書以告訃。哀哉哀哉。此友百美所具。旣經旣禮。旣孝旣友。不可以一節名之。而家世遐士。無以㫌贈。邦國禁令。無以俎豆。則銘㫌五字。又烏可已乎。而一種議論。乃以爲不宜。伏乞回敎有以裁示也。昔歲下敎敎學者先以六藝者。極實且確。而窮鄕苦鮮此等文字。如數理精蘊曆象考成前後編及律呂正義。總名爲律曆淵源者。或有可令轉購者。則因北風惠德音如何。窃聞貴宗金大谷錫文氏居抱川。官通川倅。其學深于易。著易學圖解二十五圖五六卷。發前未發。殆伯仲康節。而花潭以下所不論也。其蓍策新法。又力去京郭之陋。大爲芝邨三淵諸賢所服。而所用蓍不以假蓍。而用北道海中所生龍鞭草。亦名龍鬚木者。百莖爲一部。試驗如神。于其書可徵也。但此物在湖南窮居者。實不易得。曾聞北人說則求之咸興以北。無海無之。價亦不重。倘蒙下念。博求而分惠之。則不惟在此可以資夫觀玩。亦台座晩喜易之一大助也。

與金判書鍾秀丙午 编辑

天不祚東。震鬯靡主。臣民普慟。曷有其極。因念胤錫記府之候起居亦已有年矣。長夏敲赩。伏惟侍暇台體淸練增衛。胤錫白首永感。一出誰孝。而只以甲辰禫月樂簿之除。今年四月牲署之授。俱出副點。其見天心。不可不一謝而歸。故六百里力疾以來。居無幾而國有小喪。上下悲遑。不敢遽爾請暇。葢以退溪先生當明廟大喪。因山之未竣。而以宗伯經去者推之。一小官引歸。寧遽無說。而相愛之議。猶且挽執。至或勸以待閏秋乃南。未知此義如何。願試有以回敎之也。早晩南歸。如得順便。庶幾一謁。而茲先委伻奉書。以達慕往。伏惟台察。書且發而適遇金參奉直休。則爲言台座有爲胤錫所求北海龍鞭草一百策者。方在書庋。驚幸之極。如得尺蔡。幷乞命侍者出付。俾資江湖進退之觀玩。則又何幸如之。無以仰報。偶記舊譔自警箴一篇以呈。伏惟一粲而摘示之。

與金判書鍾秀丙午 编辑

禮葬徒月。普慟何極。秋氣向深。伏惟侍下台體候增衛。區區戀德。不比恒品。初秋赴官。出於長霖。促敎之際。不克迂進門屛。以成南歸一拜之宿願。行望日長山色。第切瞻傃。此來遇令宗鍾俊生自淸州歷訪者。承聞談及無狀。尤用榮幸而已。胤錫牲署之出。只爲一謝而去爾。不意國恤不果暇歸。居肰五十餘日。乃得此斗邑薄俸。無以領擧家奉先廟。雖二兒番至相守。而其爲羈宦則一耳。况民貧歲惡。滿目愁閔。寧甘投印。而回念肅拜時文章淳實之褒。下直日擬議桂坊之敎。則九頓千涕。惟欲死報。不敢不低佪眷繫。奈何奈何。顧平生拙於吏治。如錢糓甲兵。非不以略講。而終知其非急於古靈諭俗之方。此所以隱憂如灼。又安能亟戢奸猾。大擧賑濟乎。葢以濂溪大賢初猶不見知於淸獻。今世豈乏淸獻。而所乏者濂溪也。肰亦安知無一人願學濂溪者。而爲淸獻之所終禮也乎。夫惟獲乎上肰後方可有所猷爲。而順親信朋。猶非中人以下所盡分者。重可愧已。向來龍策之惠。謹已將一作二。依大谷易解。分作百策者一。五十策者亦一。早晩觀玩之資。孰大於是。時繙箱簏。如獲尺蔡。珍戢不自已也。千萬不備。如有下勉敎語。何慰如之。

答趙仁叔鎭宅己卯 编辑

完城解攜。尙今黯黯。人來忽承千里訊字。忙手開讀。如對鸞停。幸慰不可量也。矧惟侍旁起處增重。同氣之戚。果能排遣。末歸對親懿。情話袞袞。則少一之恨。固知難耐。使其任情而已。卽無以上慰矣。此在高明想不至如是耳。所囑三大字。畢境入眼。方方正正。旣嚴且重。如山如嶽。氣象可觀。未知尺餘弱腕。安所得千匀筆力也。高誼遠遺。深感不忘。謹當模勒標揭。誇示野老。而存其眞本。以爲久遠圖矣。胤錫長夏呻佔。聊用消日。外此何足言。只須早晏面討。

答趙仁叔鎭宅己丑 编辑

卽拜惠復。敬審侍學之安吉。可敵一晤。第此區區處義。豈高明於朝報。猶未詳察而肰耶。葢初頭則非全一道停擧。而家弟名旣在錄。自在於付籤爲民之數。及其因泮長疏事。更加一層。則又二南都停。而家弟亦在其中。乃兄雖以一命之故。姑被分揀。幸免逐送。而晏肰入塲。終愧古人。况海儒伏闕又如許。所謂蔭官。亦安知不入於終逐耶。已以此意一邊馳禀家庭。又一邊請敎大府。高明亦詳思回敎。因以外議申示如何。前江泛月。固是奇事。而鎖直不易脫。倘得脫又必受差祭官。惟俟得閒而已。

與趙仁叔鎭宅癸巳 编辑

胤錫等稽顙言。夏秋之交。獲奉大庭下賜三忠志一冊。申以盛問。敎及父師。一字一涕。區區哀幸。豈勝云喩。日月無幾。陽且復亨。伏惟侍暇靜修。益增吉慶。嘗聞父師之訓。每言天下古今義理大處。遠當主晦翁。近當主尤老。肰則士大夫出處語默。一大成法。惟朱書在耳。苟一念及。雖不中不遠。目下象占。雖非苫蟄可與。而如高明自幼相愛之至。又不敢不以是告。早晩用我之需。不在茲乎。胤錫等一縷苟延。生亦何爲。親喪尙在淺土。慈候多至危境。而七旬大旱之餘。又無飦粥可繼。漆室之憂。葢不止沿海十餘邑。可惻耳。至若父書之讀。猶屬自己。裒錄服膺。烏得已者。自惟喪威以來。斗覺向衰。鬢華瞳昏。將智而耄及。以此益恨前日之頹浪。如幸抄編有成。敢不一質於大庭與夫座下哉。明年二月禫吉應訖。天若不終呵罰。許令更修情禮於渼杜之間。則對高明破涕亦有期矣。奈何奈何。

與趙仁叔鎭宅甲午 编辑

胤錫等白。自有冬書。久未承復。意金戚光遇或以病滯。乃今月卄二日始因京邸。得奉客臘二日回敎。雖其經歲始到。傳者可訶。而忙手披讀。辭旨縷羅。若千里一席。信乎書不可已者。况審方住湖上。日從容經史。爲樂可知。雖大庭入城出自嚴旨。亦有閔於溫凊之或曠。而天下古今。不如意者常多。善哉高存之有言曰山木不幸當大國之郊。人生不幸處適意之境。又曰人生安得事事如意。惟不如意事來不爲所累。其權在我。可事事如意也。嗚呼。存之之言如此。此其所以終得力而掩言也歟。胤錫於此深所愛者。高明亦無以非出朱子而遽輕視之。因而有以加勉則前頭出處行藏之間。將無夷無險。隨遇快活。無復摧抑之可虞矣。肰其要恐亦無他。惟及今大讀晦尤諸書。上下沿洄。參以觀玩之妙。則事事如意。眞在是爾。所敎時措之宜。又孰外而求之。我先人晩年嘗言大易中庸非二致。葢知時識勢。窮則變變則通。以究乎君子時中之道者。初無一毫殊歸之可言。是須地位最高以上。方可容議其間。肰其分量所及。各有可以受用。又不得以非大聖大賢自畫也。如高明妙年英才。入承庭訓。出奉渼敎者。尙奚欲以中人以下自處。而至發於下示耶。記昔叨陪渼上也。先師亦言人固貴乎謙退。肰只事事謙退。不復有所擔當而邁往則過矣。每見士友詢及作何工夫。例多謙語。徐而察之。未必不由實無可以告人者。故不能飾辭欺人。其不欺是矣。若無實可告則豈不可憂。此先聖所以有取於狂狷耳。先師此言。固爲胤錫施藥。而世之君子亦宜留諸意焉。高明其謂如何。抑高明以晦尤旣邈。而時無責善者爲慨。只此一念可與爲善。肰自我求之。人必輔之。一藝一能。猶有肰者。况其進於此者乎。天地之道。感應而已。感之應之。其理亦一誠爾。高明試以誠存心而感之。而終無應之者則豈理哉。其必不肰已矣。如胤錫四十年頑頓疎鹵之質。無足議者。倘自今愈往愈久。得以窃覸高明之至誠。則安知不一唐突於忠告之列乎。肰高明至誠所存。先須可驗於爲胤錫責善。而非平日唯諾之所循。則雖相望之遠。莫往莫來。而書以相警。不亦恕之一端哉。夫肰後胤錫之愚。方或可以冐陳一得而忘其僭矣。葢朱子所謂喬木衡茅之分。自古已相懸絶故爾。高明其更思之。時因邸遞。毋金玉爾音。豈非賤交之幸哉。乃若入城之便。雖有所敎。在胤錫今日。自渼上一操文以外。又只一候大庭。與高明决別耳。尙何他途之有行。偏慈已老。薄庄方歉。回念疇昔。靡日不自知罪。惟祈高明他日得處試學之地。尊主庇民。家國俱光。則雖田間華髮。當亦與榮而有誇矣。其或有事南下。肯訪否乎。易象範疇之案。輪鐘霹桐之架。中有一邨翁朅來於西山東里禿驢之背者則胤錫是已。高明之不以忘。尤大賜也。千萬便遽不宣。

慰趙仁叔鎭宅乙未 编辑

胤錫等痛哭再拜言。前秋拜大庭之日。尙幸神儀康旺。將或再承諄懇。豈意天降殄瘁。先文丈府君奄捐舘舍。公私傷痛。有不容喩。葢如胤錫無狀者流。先人之故。得簉門墻。受知之深。起死之盛。今十有八年。葢未始一息忘也。又况先師旣逝。世道百變。靡一賢不詬以邪。靡一忠不誣以逆。則其能中流砥柱。任先師期待之遺意者。亦惟大庭而已。雖胤錫輩蒙騃不足以有無。而百歲瞻仰。如斗在天。精誠所發。不以山川間之。嗟呼失怙以來。區區此心。豈非可質鬼神哉。而一朝竟至於此。薄福之痛。視凡民尤切。訃報之聞自本倅又晩。不知疾患果革於何證。臯復果在於何所。藥而未及躬奉。琀而未及躬助。甚至只聞七月而已。其日則隱約十六七間云爾。嗚呼窮塗。此何人哉。北望驚怛。不能自已。伏惟孝心純至。思慕號絶。何可堪居。日月流邁。遽逾旬朔。哀慟奈何。罔極奈何。想哀侍平日亦非甚健。不審自罹荼毒。氣力何似。伏乞強加𩜾粥。務從中制。上以奉慰慈闈。下以相寬穉季。無使聖人滅性之戒。身自犯之。則千里相愛之願也。胤錫等依侍八耋母氏。幸無他故。而夏間哭十一歲女殤。申之種種冗憂。目下一網可怕。又無過於紅疹。俯念壯年子女。如在冰尾。用是不敢徑行。姑因李友永苾。憑付先慰狀禮。其於悲愧。又無任鄙誠。肰九月葬期。看看不遠。窃料楊根必有虛左規畫之地。所未易承悉者日子耳。如有順便。倘遞示不。胤錫等行不行。非待於日子。而近處士友自有願聞者矣。如何如何。嗚呼。操文一哭。尙可少泄此慟耶。

與趙察訪鎭宅甲辰 编辑

今秋忽又已高。耿耿白首之戀。庸有旣乎。升沈榮悴姑亡論。第惟侍下湛樂。近作何狀。或云殘臘應出六。未前無可以內遷耶。喬木之義。自異衡茅。馬曹之閑。寧博鳳池。但令及此小官時。大讀朱子書。日用義理。浸灌胷次。則天生男子之意。會有一度展施。况高山九曲。相望不遠。永念先大庭弦歌遺澤。在少日足目者。又豈無所觸發於自勵耶。季氏令胤學課何居。從令亦自矢白雲志業不。胤胄等春仲禫吉。愾廓極矣。十年四喪。三歲荐荒。雖幸不塡溝壑。而髮宣而脫。眼眵而昏。鼎器已頹。鉛汞何就。每父子兄弟悄肰一室。經史有暇則北望悠悠。不敢忘三十年師友之重爾。胤已老矣。高明亦駸駸非少。不念朱子所引白詩行年三十九歲暮日斜時者乎。浮世之運無窮。徂年之變多感。此今昔所以同此懷也。肰愚於知時識勢學易之方。尤纏綿未已。左右亦須沿朱溯易而有契焉。則不吝垂告。爲賜不益大乎。

與趙佐郞鎭宅丙午 编辑

天氣已熱。不審比來侍暇學履珍毖。胤錫七年自廢。萬念都冷。永感之身。白首之年。安得不乃爾。不意前月八日散政。忽以典牲主簿副擬受點。如甲辰禫月樂簿時事。則家弟以爲再度記有。不可不一謝而歸。日夜慫惥。言亦有理。故十九辭廟。卄五入京。卄七出肅。今月初吉。始直本署。署在崇禮之外木覔之西。而有觀茁軒可臨犧牧。有不垢亭。所惜蓮萎。至若龍山鷺梁淸江白沙與夫黔果諸山烟雲吐滅之狀。又足以自怡自慰。而惟是山禽之籠。野獸之阱。反令人鬱鬱無悰。方且謀乞暇吏部。以成過限順遞。而此亦未易。將閱時月。待秋風飜袂。不知當世檢擬之地。其意何居。身旣至此。只得日從容床頭一部易樂而忘憂而已。倘高明或面或書。有以解此積襞則幸矣。而不敢望也。

答趙仁叔鎭宅丙午 编辑

昨日雨訪。更覺故人情重。只以欠一贐章爲恨耳。肰言與文。在古本非二途。亦復何傷之有。玆早又承傳存。幸審夜來安字。其又何慰如之。此行自蒙天語。益增去國遲遲之懷。不獨天更雨江更漲故耳。况念高明從昆季。如玉其儀。恒隱約在側。歸到山縣夜。耿耿何忘。人生離合。如七緯無定。昔之合。俄而離。則今之離。亦後之合。此不足介念。而歲寒晩節。正吾輩所當彌勵。時遇北風。幸復有以警之也。

與趙正言鎭宅丙午 编辑

近聞一種議論。流行京外。以此邑名之全字。與我親諱相嫌。不當安心不辭也。胤錫當初亦非不知此爲俗嫌。而窃思世宗朝大臣柳觀之子授黃海觀察使。以犯父名求免。則特敎改父名觀爲寬。是則寬與觀非不相嫌。而不諱嫌名。古道如此。故聖祖因之耳。則區區於此。亦可引而無辭耳。未知高論又有可以開示當否。

與趙修撰鎭宅丁未 编辑

近遇去者。付奉起居。托泰仁金典籍光遇甫以呈。想登覽也。忽此大雪候中。伏惟仕學幷溫凊寶衛。令從令公令季令胤乙乙均安否。聞有八路邑誌奉敎編纂之役。其果否乎。如非謊報則興德本縣卷上鄙家先世事蹟。宜在不刪。此朱先生所請于李太史。願其先韋齋立傳之故例也。倘蒙不彼回許則便當亟錄以告耳。胤錫比來固熄念門外。而老眼先霿。其左一眸尤不能視。兼以右腳腳氣。自念平昔五十年古學文字。橫在肚裏。隨以亂藁者。有未及繕成全本。而天遽病之。以朱先生眼腳之病。農巖所輓林滄老曾有病眼相寬似朱子者。不亦前後一恨哉。從今以往。惟杜戶弄孫。歌詠太平。以待執事位益升遇益隆。駸駸肰尊主庇民之會而已。其試思之。時惠德音。則目雖昏耳尙聰。當令兒輩倩呼以謝。庶吾輩三十年情好之不絶也。

與趙修撰鎭宅戊申 编辑

春末奉候。値執御先已北行。只承令胤代答。原幅想入遞矣。窃計雨露霜雪。莫非天造。而未知十六日長程。果緣何事所祟。遠莫之詳。徒益忉忉。第白山滄海。目下足以淸暑。未知安時處順。能讀書自遣。引服齋重峯二老遺跡。時一放懷否乎。顧京闕迢遙。堂闈渺邈。南望散步。安得不戚戚。胤錫五十年讀朱書。不能傳其心法。而乃傳其左瞽腳氣之病。良可一笑。今右目亦漸以昏矣。尋常書字。令兒輩呼代已久。玆於座下必手自強筆。庶有以二千里如見老醜爾。

與趙進士裕叔鎭寬甲申 编辑

伏惟仲冬。侍暇學履萬相。記二水東樓。猥蒙先賁。一夜促膝。談到天人。殆所謂勝讀十年書者。恭厚之儀。超邃之識。何令人不忘至此哉。胤錫於此。益信名德淵源之有自。而尊叔父丈盛奬之猶略也。顧以其時左右方候槎行。區區難問。有未暇於舒究。而逮從者陪行而入城。則胤錫又無幾南下矣。自惟亡狀。生長東南。旣僻且陋。無以窺承家學之緖。中歲發憤。雖嘗獲親有道。而就質多曠。猶是昔日吳下耳。若使胤錫日從容於案下。庶幾觀益。有以得其萬一。則上可以不忝父師之訓誡。旁可以不缺朋友之期望。而天生男子之意。或由是少酬矣。光陰不住。馬牛齒漸邁。而疾病又從而乘之。其所相妨。又非僻且陋而已。蚤夜以思。豈不蹷肰。方擬明春再遊師友之間。而夤緣請規於高明。則胤錫平日之愿。於是畢矣。幸卒敎之。

與趙進士鎭寬庚寅 编辑

長霖乍褰。卽此侍學增重。胤錫歸侍二十六七日。乃復西來。而染氣未淨。又哭弟婦。惟以親候康寧爲幸耳。所敎本國星野文字一紙錄來寄上。大率倣中原星野方位。而又據三統曆宿度。洪武乙亥石本今在雲觀者。雖其眞的驗否。有未可知。亦恐非輓近所出。請一一勘示。早晩當乘隙一進。

與趙裕叔鎭寬丙午 编辑

年來不獲奉德音久矣。雖時時令從氏遞報起居之安。而猶不若一面之爲快。居恒伊鬱。若隔靑冥。頃令從氏示以還住斗西則已幸矣。繼又聞往來稱道。以爲家食之久。識學宏深。噫此白雲大業也。彼自外至者。曷足云云。天氣已熱。伏惟令候閒毖。淡味眞腴否。誠願進進無已。以慰遠近。胤錫白首永感。七年自廢。行墨全荒。筋骨已舒。而忽有連年副點之擧。方以牲簿入京。赴直于本署。葢其意只爲一謝而歸。故裝中一部易大文而已。非欲久計。秋風乍動則便萬方求暇。去不復復。未知天公終竟許否。因念令公蚤已有負。老且無勌。雖或不見一試。亦豈甘爲獨善。卽目下所經心者。願試開列。使此迷方。得一醒肰。則尤區區之望爾。

答趙廣州鎭寬丙午 编辑

國服尙復何言。一雨猶未大霔。遠惟江榭淸暇。香一穗易一部。令候何居。胤錫妄行至此。反成籠阱。世有高士。必以爲主簿爲笑。肰以六百里遠人。得之亦榮。又安能獨自高哉。用是自慰。惟回翔時月。乃可綽綽肰討便去爾。向來裝中易大文。偶爾無隱而已。非敢自夸而邀下問也。乃承許以白本。而繼之以五題不鄙者。夫白本之云。朱子本以諸儒穿傅之可病而爲此說。庶其求歸乎潔靜精微之舊耳。世道日喪。乃或立異朱說。求多朱說。公肰倚閣一邊。而不知駸駸侮聖賢之可戒。則其於白本二字。安知無一二藉口者乎。惟盛意則不肰。願忠非佞。因疑而有進。此區區所以樂聞而無已也。肰自草土匈荒。齒髮衰甚以來。無論心力如何。卽眼視亦旣全霿。雖家居左右書史之日。猶未免借二兒檢助。况玆芻牧塲中。初無一兩卷在旁。而猝被辱詢如搜挾至嚴之會。老措大茫肰無以對策。此何狀哉。高明誠乘此而困之矣。肰欲默而息乎。則又非麗澤講習。彼此相益之義。姑且強顔伸紙。逐一開答。如幸引而批誨。使一疵無漏。則其又何喜如之。周易折中有別本可借否。殊所望者。昔所受萬年曆珍藏久矣。忽爲一姦人所窃。窮詰去處。云在羅州。烏可必尋。貴庋或更有此。卒惠尤幸。

問。元亨利貞。乃易中第一義。文王之彖辭。孔子之四德。指意固不同。肰以四德言之。其於天道爲四序。於人事爲五常。葢分天人而言也。語四序者必擧春秋。語五常者必擧仁義。是以文言所稱始亨也性情也。乃以元亨爲一類。利貞爲一類。濂翁所謂性之通復。亦此意也。春與仁陽也。秋與義陰也。四德也者。只是陰陽兩端而已。以彖辭言之。元亨者天道也。應之以利貞者人事也。此合天人而言也。天道屬乎陽。人事屬乎陰。亦只是陰陽兩端而已。天人之際。離合言之。雖似不同。未始不潛契。而晦翁每稱兩聖之言各不相通何也。

乾彖經傳。以天人離合言之。信乎俱不越陰陽兩端而已。盛見亦精矣。今試未說及此。只據句讀直解則其經以爲元亨利貞者。卽大通而利在正固也。此以屯蒙以下六十二卦例之可見。其傳以爲元亨利貞者。卽元也亨也利也貞也。此以乾坤二卦及文言例之可見。由前之說。二句相連。由後之說。四段相析。二聖之文。各有所主。安可以不相通而疑之。晦翁恐亦如是看而已。

問孔子贊乾之大曰剛健中正。乾之剛健固也。胡肰而中。胡肰而正也。本義以一氣流行當之。一氣流行。何與於中正也。乾旣中且正矣。至九三九四又曰剛而不中。或稱中或稱不中何也。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葢一乾卦而七者具焉。所以爲大也。亦以其對柔對順對偏對斜對雜對駁對粗者而言之耳。姑以本義一氣流行四字推之。則其于剛而剛。于健而健。惟時惟位。必停必當。而莫不各有天肰自有之節度者。非夫中與正乎。肰此以全卦論。若以六爻論。又自有以陽居陽。剛而不中者。所以其言之不得不異也。

問易之衆卦。惟旣濟六位皆當。吉孰大焉。而彖辭曰初吉終亂。終亂也者。與蠱之壞極而元亨。其義正相反。聖人之鑑遠也。肰考之於爻辭。外三爻雖有戒懼之意。未見其甚亂。彖傳又曰終止則亂。葢云旣濟非亂。止則亂也。止不止。在乎人事。卦中何嘗有止之之象耶。天下之生久矣。亂則治治則亂。雖是天道之自肰。未始不由於人事。則聖人所以持盈保泰之術。其揆一也。而此則三聖之旨。淺深不同何也。

天下之患。恒生於所忽。則旣濟之世。可無戒乎。旣曰初吉。繼以終亂。葢言其始則治。其極必亂。所謂終止之止。無乃極字之義耶。今自內三爻趨外三爻。可見遞次有戒之意。肰聖人所以持盈保泰之道。宜亦各有因時處義之異。或淺或深。庸何疑哉。

問說卦卦序。先言乎伏羲。次文王。又次至乎神也者。章說後天。復言先天。擧六子。不及二老何也。若謂之二老包其中。則上章之中。已歷陳之矣。若謂之二天不相合。則一節之內。旣錯擧之矣。聖人必有深意。而本義旣云未詳。誠非後學之所測。肰存而不論。又非朱子以俟之意。未知先儒說亦有及此者耶。

自邵子以來。始有二天之辨。就說卦以第三第四爲先天。以第五第六爲後天。則學易者於是始不爲古註疏纏繳。而各得歸宿之門矣。肰第三第四同一先天。而兩兩對待。以外卦序已自相錯。甚至或以象或以名之亦異。則第五第六後天之中。何恠乎二老之或擧或否。而其尾之復應先天乎。葢二老者。六子之本。而所謂帝者。以天之主宰而言。則所謂神也者。亦只以理之乘氣无方无體而言。豈非天之妙用而爲六子萬化之所自生者乎。肰則六子萬化之中。而二老所以无爲默運之實。居可見矣。雖不擧二老。而六子已在于所包。何必別言二老。肰後天之所以如是者。又由先天之爲其體耳。故末復回應先天。而其猶不言二老。則亦定位君藏之義爾。况聖人之文。如風行水上。出沒變化。不可端倪。或有蹊徑可測。或無蹊徑可測。本義所謂未詳者。良以是也。肰凡言未詳者。多是疑以傳疑。未必眞箇無說之可言。攷之當可見也。

問卦爻之數。出於蓍。邵子曰蓍四十八。八別之爻也。玉齋亦云蓍有六十四象。象卦數也。肰則卦爻上亦有萬一千五百二十之畫。蓍策中又有三百八十有四之數歟。卦之生出也。陰陽數均。蓍之初變也。陽三而陰一。卦則加倍而成。蓍則四倍而變。其爲數參差。而卒與之同歸何哉。

蓍與卦相爲體用。而卦之中又自有先天爲體後天爲用之說焉。蓍之中亦自有四十八爲體四十九爲用之說焉。葢卦則先天之對待。後天之流行。有異也。蓍則四十八之均敵。二老各八。二少各二十四。故八卦各八。共六十四象。近世有謂先天者。四十九之參差。老陽十二。老陰四。少陽二十。少陰二十八。故乾震离兌各十二。坎艮巽坤各四。亦共六十四象。近世有謂後天者。有異也。西山之祖邵子。玉齋之宗朱子。詎無以哉。肰體用相須。固可以互通。而必欲求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由策轉畫者於卦畫之上。幷求三百八十四由畫轉策者於蓍策之中。則雖或容有可得。而不亦鑿乎。至如卦之初生而陰陽數均者。向所謂對待也。蓍之初變而陽三陰一者。向所謂參差也。對待則一奇一耦相遇而交。故卦必一倍而成。參差則三少一多相會而通。故蓍必四倍而變耳。且以七政擬之。其盈縮加减。差以十百。而及其進退初末之極。則無加無减。而定數恒數。恰恰相齊。是其理與卦蓍何別哉。

與鄭兪如東愈己丑 编辑

日蒙左顧。榮感實多。自非故大家下士餘韻。卽無狀安所得此。奈薄擾失從容。窃想同此悵肰。一雨驟快。敢問靜學增重。胤錫尙爾滯直。本病且作。回念庭闈。有不堪者。惟精蘊一書。爲自貴案。愛玩差可忘疲。而理數微妙。辭說牽聯。葢目下所存。旣非全帙。得委迷源。勢固有之。須是參攷而後或可幾也。今將先討句股三角與來此割圓者對商。庶解三十年餘疑。幸乞依敎惠借如何。此視經禮本業。誠有間矣。不猶愈於科學棊譜而已者乎。嗜炙所同。當亦一笑噴飯耳。早晩脫直。敢不趨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