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經濟學說

馬克思的經濟學說
作者:李大釗
1922年2月21日
原載於1922年2月21至23日《晨報》,署名:李大釗

今天是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第一次公開講演。兄弟得乘這個機會來把馬克思的經濟學說大概講講,實在非常榮幸。

馬克思的學說很深奥,我固然不能說了解她,我並且不敢說對於她有什麼研究,不過乘這機會,同各位談談。

大家現在對於馬克思的經濟學說都很想研究,但是真正能够研究她的很少。不但真正研究她的很少,甚至於關於他的著述,僅僅只看過一遍的,這樣的人也不能找出。现在已經有個北大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有了這會,想必可以引起大家研究馬克思學說的興味。倘若各位能於讀書之餘去研究馬克思的學說,使中國將來能够產出幾位真正能够了解馬克思學說的,真正能够在中國放點光彩的,這實在是我最大的希望。

馬克思的經濟學說很深奥。根據我所知的,提出他學說中的兩大原理:

第一,在現代資本主義的經濟組織之下,資本家把勞動的結果怎麼劫去;

第二,现代經濟組織之趨势。

在從前,大多数的人根據統計學立論,提出生產的三要素:資本,土地,勞動。既然如此,那麼,說到分配,一定也是三方面。於是資本家利用這樣好聽的理論,實質上從勞動者的手中劫去所得。我们且看,地主得着“利潤”,勞工得着“工銀”,外面看起來,像好很公平似的。其實,“資本家得了勞動結果,勞動者僅僅得了他們勞動結果的一部分”!好,從馬克思起,揭破了“此中秘密”,他詳詳細細地講這“剩餘勞動——剩餘價值”。

價值是什麼?“價值就是勞動的分量”。譬如兩件东西,說他們倆的原素相等,意思就是說他們倆的勞動分量相等。例如八時間的工作,便等於八時間的勞動分量。 “勞動量與勞動力不同”。例如多少煤的生產等於多少勞動量,而在生產此煤時所需之力,則為勞動力。又如工作十點,須有能够工作十點之力,而此十點工作則為勞動分量。

物品的價值是什麼?物品的價值就是勞動分量,被資本家劫去的便是這個。例如工人工作,一天十點鐘,十點鐘的工作等於十點鐘的勞動分量,資本家僅僅從這勞動分量中拿出一部分給工人,維持他们的勞動力,其餘都歸自己所得。我且再拿機器作個比方:可以使我们更明白一點。比方:我們去問一個工程师,一副機器得多少錢維持他的生命,倘若說,要十吨煤維持他的生命,這個意思就是要拿十噸煤去維持他的勞力;除掉拿這十噸煤(煤之價值由於勞動分量)去維持他的勞力外,他所生產的都被資本家得着。這正如勞動者作十點鐘的工,除拿五點的工作維持他們的生命外,其餘五點的工作,都被資本家劫去一樣。這被劫去的五點工作,便是剩餘勞動,便是剩餘價值,便是資本家要想劫奪的東西!——以上所講,即爲“馬克思剩餘價值說”。

在這資本家靠着資本主義的組織情形之下,勞動者僅僅得着一部分,而資本家則劫去剩餘價值,這層已經說過。现在且講剩餘價值之來原。

馬克思把資本分成兩種:可變資本,不變資本。不變資本,只能保存其原價,可變資本,除此之外,還可另生價值。Adam Smith稱不變資本爲固定資本,可變資本爲流動資本。馬克思同Adam Smith的分類差不多完全相同。其不同者,馬克思所說的不變,不是資本的形狀不變,乃是他的價值不變,Adam Smith所說的不變,乃是形狀不變,如機器。至其所謂流動資本者,包含着兩部分。他把她包含進去的這一部分,就是形體雖變,而僅能保持其原有價值者。馬克思把這部分歸並在不變資本内,此爲馬克思与Adam Smith分類不同之點。據馬克思的意见,這不變資本,在生產程序中,或者不如可變資本之重要。可變資本,除維持勞力外,更能發生新的價值。新的價值之發生,完全靠着可變資本。拿什麼去維持勞力?資本家這樣:從勞動分量内拿出一部分給工人,去維持他們的勞力。於是勞動的結果,全被資本家劫奪。資本家又利用這生產須靠資本的理論,可變不變的混狀,拿他們的障眼法,暗中把勞動所得的結果完全掠奪。我們知道,資本家總是說,生產須靠他們的資本。但是資本又是什麼?資本,她是勞动的結果!因爲社會上有了私產制度,於是他們也擁有資本。他們有了資本,於是也有機會去劫奪勞動的結果。資本這個東西,在馬克思看来,並不如何重要,最可靠的只是勞動者的勞力,因爲他能產生新的價值。

有許多人講,勞工既然是神聖,資本也是神聖的。不錯,可以這樣說。但是要曉得,資本是勞動的結果,資本神聖是因勞動神聖而來。所以這神聖應該屬於勞動者,而不應該屬於資本家。——說到這裡,資本家的秘密,我們又可從馬克思的學說中把她揭破。

我們不妨再說一說資本家取利的方法。資本家取利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增加勞動的時間,一是减少勞動的工銀。增加勞動的時間,便是增加剩餘勞動、剩餘價值。例如勞動者一天作八點鐘的工,只要三點的工作即足維持他的生命,則剩餘勞動、剩餘價值爲五點。倘若要作十二點,則剩餘勞動、剩餘價值爲九點。剩餘勞動、剩餘價值越多,資本家的利潤就越大。所以資本家極力的增加勞動時間。一方面,資本家想極力的增加時間,可是一方面,勞動者想極力的减少時間。在英國,勞動者有九時運動;在世界,勞動者有八時運動。八時運動,现在多已成功,近來又有六時的運動。六時運動,爲資本家產業家所倡出,因爲他們覺得六時工作於他們更有利。在現在機器時代,機器工作可以日夜不息,人去工作總有疲倦的時候;拿精神疲倦的人去作工,結果生產减少;生產减少,這是於資本家大不利的。所以資本家把晝夜分爲四段,教勞動者换班工作。每人只作六點鐘的工,自然精神很好;精神好,自然生產多;生產多,自然於資本家有利;於資本家有利的事,他们自然愿意作了。

資本家利在增加勞動時間,勞動者利在减少勞動時間,這層已經說過。但是資本家還有一個法子,是於他們有利的。什麼法子?减少工銀,减少勞動者生活費。他們利用婦女兒童,雇他們來作工,給他們很低廉的工銀。有許多國家為保護婦女兒童的健康,定了一種工廠法,限制工作。但是資本家依然雇用婦女兒童,騙取他們的剩餘勞動。從此,更可證明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說,揭破了資本主義下之秘密。

根據馬克思的學說,一方面資本家騙取剩餘勞動,一方面却又有一種新趨勢。什麼新趨势?“資本集中”。資本集中於少數人的手中,於是資本家獲利更厚,而小產業因此凋敝倒閉者亦復不少。從前在小產業中可以作事的人,既然受了大資本家的壓迫,漸漸不能自存,於是小資本家亦不得不去勞動,而變爲“無產階級者”。大都市發生的大產業一天多一天,失業的“無產階級者”也一天多一天,於是千千萬萬的“無產階級者”齊集資本家之下,而形成社會上的两大階級:

“有產階級

無產階級”。

我們知道,從前的勞動者很少集合的機會。自經資本集中,大產業發生之後,於是勞動者得着集合的機會。他們集合的地點,便是資本家的大工廠,他們有了“階級自覺”,大家聯絡起來,和資本家作戰,和資本家競爭。——這樣,發達的資本家他们自己却產生了可以致其死命的敵人——無產階級。這也是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了。

馬克思唯物史觀講,在資本主義發達中,產生了一种新勢力。這種新勢力,就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之發生,恰如雞子在卵殼裡發生一樣。“社會主義”之想打破資本主義的制度,亦恰如雞子之想打破卵殼一樣。卵殼打破,才能產生一個新生命;卵殼打破,才能產生一個新局面。在這卵殼尚未打破的時期,是一種進化現狀。到雞子已經發生成熟的時期,便非打破這殼不可。“社會主義”也是如此。到了已經發生成熟的時期,便非打破這資本主義的制度不可。打破卵殼,是革命的現象;打破這資本主義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現象。有些人,願意進化而不願意革命;“但是我們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們更大的途程”。雞子在卵殼里,長了眼睛,長了頭,長了毛,既然非打破這殼不可,那麼,“社會主義”到了他羽毛豐滿的時候,自然也非打破資本主義不可。雞子打破他的卵殼,“社會主義”去打破資本主義,這都是“革命”。——“革命是不可避免的”。

從馬克思學說理論方面講,雖然有人說,資本、土地、勞力爲生產的三要素,但馬克思則以爲一切生產都從勞力,都是勞動結果。資本、土地都是從勞力生的,都是勞動結果。如水,如煤,他們都没有什麼價值。水一定要從海裡搬到這地,才有價值;煤一定要從礦裡搬到這地,才有價值。怎麼去搬?靠勞力。所以一切價值都靠勞力,變地變形而生產之。在從前,雖然一切生產都靠勞力,但分配起来,純由資本家作主——我們簡直可以說,“從前没有分配”。

再從事實方面講,在資本主義下,才發生“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發生,便要去推翻資本主義。這可以說,“資本家自己,產生了致其死命的東西”。

與資本家相對的便是勞動階級。勞動階級,當然是處於不平的地位。到現在他們有了覺悟,有了“階級自覺”,去集合全世界的勞動階級,成一“全世界勞動階級的經濟組織”。

有人說,中國勞動階級没有經濟的組織,不能同世界的勞動階級聯合。但我想,這不盡然。因爲中國現在,已經受了外國資本家的影響,華工又散在全世界,不能說中國的勞動階級不重要。——不過有一點可惜,就是我們東方勞動者,沒有“階級自覺”,常常拿很低廉的工銀替人做工。因為這個原故,各國勞動者很不高興,美國已經排斥黃色人種,法國也把華工漸漸底送回。在俄國的華工,現在倒還沒遣送回國。我們想想,世界各國,勞動者與資本家都有一種对對壘了的趨勢。一些小產業受資本家壓迫而變成無產的,他們却有集合的地點,他們却找得着資本家的門同他們對抗。但是中國的勞動者,情形就不相同,他們既没有集合的地點,更找不着資本家的門,同他们對抗!國内的小工業,因受外國資本家經濟勢力的壓迫,漸就凋敝,無以爲生。他們這種受他國資本家間接壓迫的影響,比各國無產階級者受他們資本家直接壓迫的影響還要厲害。以至於流離失所,散而之四方,不曉得什麼地方可去工作,可去集合。國内是這種情形,有這麼多的無產階級,我們再從全世界着想,還能說中國勞動者與社會無關嗎?倘若還說與社會無關,恐怕不甚合理吧!

“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呵!你们联合起来吧!”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已經說過。現在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他們都有了覺悟,有了“國際組織”。他們為什麼要有國際的組織?因爲資本家想壓制勞工,極力的增加時間、减少工银,勞工反對這種辦法,遂以“同盟罷工”爲武器起而與之抗;倘若他們没有“國際組織”,資本家便可利用這點去雇用别國的工人,這樣,“同盟罷工”就會失敗。譬如日本工人罷工,華工就可過去破壞,這便是因爲無產階級没有“國際組織”。

“無產階級的國際組織”,不是没有。有“第一國際大會”,“第二國際大會”,“第三國際大會”。“第一國際大會”到普法戰後消滅了。“第二國際大會”,很有馬克思的精神,但是歐戰一起,裡頭的會員大多數棄其主義而從事於戰事,名雖存而實亡。“第三國際大會”,曾在莫斯科開會,很能承繼“第一國際大會”,而有世界革命(World Revolution)的精神,比較的還算進步一點。

近幾年来,勞動界的勢力漸漸地大起來。英國共產黨已經受了“第三國際大會”的命令,而加入國内的勞動黨。世界的勞動者,現在差不多漸漸地都聯合起來。他們的勢力一天鞏固一天,革命的時期也一天逼近一天。這完全是受馬克思經濟學說的影響。在中國,有現在的這種情形,也不能不說這是馬克思的影響。

馬克思的大著作是《資本論》。第一集在他生時刊行,二三兩集是恩格爾替他刊行。我們要去研究馬克思的經濟學說,只僅僅地讀過一遍就不容易。有一個德國人講,“一個人,倘若他不到五十歲,要說他能研究馬克思的學說,這一定是騙子”。而以我要說我對於馬克思學說有了什麼研究,當然不能。不過稍微知道一點,乘這第一次講演的機會,來與諸君談談。希望諸君聽過這次講演馬克思學說大體之後,能够引起點興趣,去研究他的學說,將來把研究的結果發表出來,指導社會,這是我最盼望的。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7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