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罗岩涛
2018年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本作品收錄於《邓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4月25日在邓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五年来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过去五年,是邓州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邓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十二五”成效明显,“十三五”开局良好。

过去五年,是邓州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市被纳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行政管理体制由省直管试点到省全面直管,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整体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381.3亿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长9.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1亿元,是2011年的2.1倍,年均增长17.8%;公共财政支出64.5亿元,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长17.7%;固定资产投资326.3亿元,是2011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7亿元,是2011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54元,是2011年的1.5倍,年均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12797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6.6亿元,是2011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5%;各项贷款余额166.4亿元,是2011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5%。

过去五年,是邓州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五年来,三次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经济提速增效。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6.2%,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着力构建以凯达专用汽车整车生产为龙头,以沃尔福涡轮增压器、星光轿车车锁等零部件生产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发展势头良好。纺织服装产业突出品牌设计与研发引领,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强与中原工学院、中国网库、棉花棉纱期货交易平台等合作,建立邓州纺织服装B2B单品平台,举办中国•穰东服装产业博览会,持续延链补链,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产业集聚区区办套合、部门入驻等全面落实,建成区1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7家,投融资平台、孵化平台和国家棉花及纺织服装产品监督检验中心、省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等服务平台建成启用,培育了雪阳牌彩棉纱、雪中妮牌服装、凯达牌汽车等一批知名品牌,雪阳商标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产业集聚区被评为省一星级产业集聚区、新型工业化示范集聚区、对外开放先进产业集聚区和知名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第三产业快速推进。三产占比37.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6%。着力构建区域性大物流格局,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加快焦枝铁路集装箱物流基地、万里物流园等项目建设,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快速发展,物流业区域辐射力明显提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积极编制福胜寺等景区保护建设规划,全面推进花洲书院、编外雷锋团展览馆、邓国春秋园建设,扎实推进杏山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带动力。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引进郑州银行、洛阳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入驻我市,农信社成功改制为农商银行,全市金融、类金融机构发展到41家,多层次机构并存、功能互补的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商务中心区建设稳步推进,广亿•万商城等项目建设即将完工。苏宁云商、中国网库等9家电商平台顺利入驻,电商应用企业600多家,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百县千亿”工程互联网创新发展孵化基地。农业发展步伐加快。2016年,粮食总产23.4亿斤,较2011年增长9%。持续实施引丹灌区续建改造、百万亩土地整理等项目,完成170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任务,流转土地100万亩,农业生产能力、综合效益明显提升。统筹农业结构调整,编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涉水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发展规模奶牛场45家,农业产业化集群年销售额近40亿元,牧—沼—菌(菜)农牧结合、种养一体循环发展模式逐步推开,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过去五年,是邓州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的五年。五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7亿元,全面提升城乡综合发展能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构建。立足建设丹江口库区大交通格局,持续加大交通路网建设投入,新建改建县乡、通村、干线公路1039公里,改造危桥46座;开通城市公交线路11条,邓州至南阳等3条一级公路及邓内高速建成通车,邓鄂高速、蒙华铁路、郑万高铁建设进展顺利,南阳至渠首高速公路、邓桐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展开,通用机场项目有序推进,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能源保障进一步增强。五年来,先后投资11.6亿元,新建改扩建一批输变电工程,更换55万户低压智能电表。城乡天然气管网、城市供热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66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纳入省“十三五”规划。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通信网络系统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城乡4G网络和自然村光纤入户全覆盖,宽带用户渗透率100%。信息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基本建成了政务互动公开和网上办事平台。

过去五年,是邓州城乡面貌显著改变的五年。五年来,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城镇化率较2011年提高8.5个百分点。规划引领成效明显。编制了城乡总体规划、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和14项专项规划、25个乡镇总体规划,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进一步增强。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区划调整、区乡套合有序推进,两座大桥横跨湍河,三纵五横主干道路及配套工程全面完工,学校、医院、文化场馆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实验区雏形业已显现。加大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改建48条城区道路、87座城区公厕、35座垃圾中转站、两座自来水厂、两座污水处理厂,配套改造自来水管网190公里、污水管网180公里,城区全部通上丹江水;新建城区游园42个,配套道路绿化12条,城区新增绿地267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1.2平方米,较2011年提高40%,宜居水平明显提升。生态水城建设速度加快,邓西湖、明珠湖、湍河、小草河等水系连通工程和内外城河治理工程扎实推进。团结中路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启动,新团结中路建成通车。乡村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改建集镇街道86条1625公里、自来水管网2420公里、污水管网1160公里,先后创建3个国家重点镇、15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以上文明村镇,申报3个省级卫生乡镇。启动13个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积极推进移民后续发展,全力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及配套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以“六城联创”为载体,全面推进示范街创建、“五小”行业整治、强弱电入地和亮化、绿化、净化工程建设,持续加强公路沿线等重点部位管理,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三违”管控持续加压,城乡发展秩序进一步好转。

过去五年,是邓州民生保障明显改善的五年。五年来,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222.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5%,和谐邓州建设取得新成就。脱贫攻坚强力推进。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坚持精准识别,健全帮扶机制,探索推进“公司+基地+贫困户”“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等产业帮扶模式,整合交通、农业、水利、教育等项目资金集中向贫困村投放,多方联动精准施策,先后实现46个贫困村31548人稳定脱贫。教育事业优先发展。五年来,先后投资15.3亿元,实施“维改”“薄改”等项目800多个,新建改扩建城区学校17所,新增学位2.3万个,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职业教育持续加强,邓州护士、邓州幼师、邓州驾驶、邓州数控成为职教特色品牌,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有序推进。连续补进教师2244人,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增强。先后投资10亿元,新建改扩建市中心医院、中医院、人民医院和19个乡镇卫生院、267个村卫生室,新增床位2000张。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签约服务等改革深入推进,与北京复兴、武汉亚心等医院合作持续加强,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建成仲景展览馆,成功举办仲景经方运用国际论坛暨仲景传人师承大典活动。二孩政策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体事业繁荣昌盛。新建改扩建24个乡镇文化站、29个文体广场、349个体育健身工程,楚长城遗址等被命名为省“文物保护单位”,邓州籍运动员李露荣获巴西残奥会金牌,成功举办全国农运会象棋比赛、全国全地形车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等国家级赛事。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垃圾、污水治理,全面实施蓝天、碧水、乡村清洁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水源地生态保护、空气质量等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持续加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农合、医疗保险参保率全面提升,城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养老、助残等工作力度加大。五年来,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742套,改造农村危房16200座,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9143户(次),解决60.8万群众和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忧乐”精神、雷锋精神等得到广泛传承、大力弘扬,创建成为省文明城市,编外雷锋团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平安建设成效明显。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实行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创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法,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全省基层综合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持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食品药品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社会整体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过去五年,是邓州发展活力大幅增强的五年。五年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创新催生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后劲。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放管服”、权责清单、行政审批等关键环节改革,建立权责清单3916项,推进政府职能不断转变,行政效率明显提高。不动产登记、商事制度改革、“营改增”等26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教育、医药卫生等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成立交通、水利等8大投融资平台,组建国控运营集团公司,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基本形成。探索推进孟楼镇土地流转--整理--再流转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推行“四化双评”,用“互联网+”思维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便民服务创新,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和治理水平。开放协作力度加大。深入开展专业招商、主导产业招商,先后引进沃尔福汽车涡轮增压器、上海同捷新能源汽车、中慈新动力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与北京西城区对口协作持续深化,干部交流、教育卫生人才培训等工作进展顺利,名优特产品进京展销成效明显。与丹江口库区周边县市协作互动、融入发展力度加大,建立豫鄂陕三省五市联席会议制度,丹江口库区大交通等规划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多项规划已纳入国家、省专项规划。

过去五年,是邓州行政效能全面提升的五年。五年来,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及时向市政协通报工作,先后办理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326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979件,办复率100%,满意率96%以上。广泛听取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意见,努力拓展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渠道。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执行力、服务力、公信力显著提升。全面加强政府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政府依法履职能力不断提高。积极清退超标办公用房,规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三公”经费大幅下降。不断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财政监管,全面提升行政效率,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人事、统计、档案、气象、质监、物价、残疾人、地方志、侨务外事、民族宗教、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

各位代表!五年来,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付出了艰辛和汗水,收获了成功和喜悦。可以说,这五年,是邓州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其厚重、极为珍贵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汇集全市人民的力量,奋发图强、奋力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不断谱写着邓州跨越发展的新篇章,持续创造着邓州快速崛起的新辉煌。五年来,我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全国学前教育先进县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第二批电信服务试点市等;被确定为省公交优先、水生态文明城市、宽带中原、普通干线公路建养管一体化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百城提质等试点市、示范市。

五年的艰辛努力,五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好成绩,也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好经验。第一,必须更新观念谋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总抓手,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围绕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明晰定位,拉高标杆,不断更新发展理念,有效应对复杂局势,抢抓时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第二,必须务实苦干快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深入一线抓突破,围绕重点抓大事,紧紧扭住主导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务实苦干,奋力拼搏,强力攻坚,推动整体工作顺利开展。第三,必须改革创新促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实施加快发展的新方法、新路子,使全市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动力。第四,必须依靠人民抓发展。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注重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上上下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统筹的工作方法,只要我们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团结人民、依靠人民,凝聚民心、汇集民智,邓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

各位代表!五年的奋斗历程,印证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与英明决策,记载了市政府的创新奋进与团结拼搏,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聪明才智与辛勤汗水,饱含了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无私奉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驻邓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邓州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过去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发展速度不快,质量效益不高,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项目不多,工业主导地位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全省、全国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差距较大;三是改革推进力度不大,重点领域改革成效不够明显,制约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比较突出;四是行政效率不高,发展环境不优,信访稳定任务重、压力大,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回避、不懈怠,一定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寻求新突破。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构想

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全面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赋予我们新使命,新机遇、新挑战激发我们新热情。今后五年,我们将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全力抢抓国家推动经济增长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原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的重大机遇,审时度势,科学运作,全面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各位代表!根据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建设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南阳副中心城市、省直管县市发展排头兵的奋斗目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打造“三个高地”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城镇引领统筹发展,突出调优结构提质增效,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后劲,突出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突出民生保障和谐稳定,努力夯实基础,强力实施突破,奋力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未来五年,我市经济发展年均增速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多数经济指标将实现翻番,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将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届时的邓州,经济实力将更加雄厚、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生态环境将更加优良、人民生活将更加富裕、民主政治将更加进步、邓州大地将更加和谐!

各位代表!宏伟的发展蓝图、艰巨的发展任务,需要我们在未来五年里“撸起袖子加油干”,着重从四个方面努力实现新发展。

第一,以加快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为目标,着力在体制改革、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实施中心城区发展带动战略,在加快中心城区发展的基础上,以城带乡、协同发展,增强新型城镇化的平衡性。强化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提升产业集聚区发展质量,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和商务中心区建设,建成生态宜居水美邓州,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突破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突破6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基本建成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真正成为体制改革的先行者、统筹城乡的示范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第二,以调优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为目标,着力在推动经济加快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实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形成一批创新型、科技型领军企业、骨干企业,实现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链条完善、集聚发展,大交通、大物流、大旅游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农业规模化、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结构更优,发展质量更高,发展速度更快,综合实力更强。

第三,以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更加幸福为目标,着力在构建和谐邓州上实现新突破。实施共享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及文化广电等重大项目建设,基本建成丹江口库区教育、医疗、文化新高地。实施全民社保工程,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全省人民一道奔小康。

第四,以加快绿色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蓝天碧水为目标,着力在加快生态邓州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实施绿色发展引领战略,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建成生态水城和湍河国家湿地公园、水系连通等一批重点工程,创建生态文明乡村,打造中原水生态安全屏障。实施扩绿行动计划,整体保护山水林田生命共同体,使污染排放持续下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让邓州天更蓝、地更绿、土更净、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各位代表!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有全市人民的齐心协力、奋勇拼搏,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未来五年,邓州的发展蓝图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三、2017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务实重干,以更加明晰的思路、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推动邓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在全面构建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上迈出坚实步伐。

2017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围绕全年发展目标,今年,我们将突出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突出工业主导作用,全面提升市域经济支撑力。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战略性举措,牢固树立工业强市理念,紧紧围绕园区强大、产业强盛、企业强劲“三强”发展目标,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提质增效。

1.全力做强产业平台。坚持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产业集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大引擎,实现产业集聚区工业产值3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税收2亿元、新增就业5000人的发展目标,争创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加快平台机制建设。深化产业集聚区区办套合管理机制,落实国土、规划等部门派驻机构相应管理权限,提升产业集聚区筹措资金、收储土地、引资引智等方面的自我发展能力,建立健全资金平台、研发平台、用工平台和决策管理平台,积极推进集聚区转型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成产业集聚区规划审批,全面完成丹江大道、北京大道南段等遗留工程建设任务,启动三贤南路南延、产业集聚区社区和供气、供热项目建设,完善配套水、电、通讯等工程,提升集聚区公共服务能力。

2.强力壮大主导产业。坚持把培强主导产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更加聚焦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两大主导产业发展,通过实施主导产业发展年度行动计划等举措,着力培育两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以互联网+汽车后市场服务为载体,以凯达、同捷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为龙头,以沃尔福涡轮增压器、星光轿车车锁、中慈新动力电池等零部件制造为重点,积极引进配套企业,快速壮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品牌设计为引领,以壮大规模、集聚发展为目标,以补齐化纤纺、混纺、印染等产业链条为重点,持续深化院校合作,积极推进互联网+融合发展、棉花棉纱期货交易平台、穰东服装产业园建设,持续举办中国•穰东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同时,积极推进技术装备先进、集群化特征明显的高成长性制造业发展。

3.聚力扶强骨干企业。坚持把扶强骨干企业作为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对现有骨干企业逐一排查摸底,分类制订提升计划,通过结构调整、技改扩规、转型升级、上市培育等方式,集中培强一批骨干企业。有针对性地引导凯达新能源专用汽车、圣新源服饰、沃尔福涡轮增压器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壮大企业规模,引进配套企业,提升发展能力,迅速做大做强;支持天衡制药、雪阳集团等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实施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创新发展;鼓励申港纺织、永泰棉纺等同行业或关联度强的企业之间进行战略合作,壮大发展实力,提升发展效益。

4.凝力组织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支撑点,建立项目建设台账,明确时间进度,具体责任到人,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加快投产项目生产进度。对沃尔福涡轮增压器等建成投产项目,跟踪问效,加强服务,确保达产稳产。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对同捷新能源汽车、圣新源二期等已开工项目,倒排工期,加快推进,确保年底前建成投产。加快签约项目开工进度。对中慈新动力电池、信众汽车制动等已签约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协调服务,尽快开工建设。加快在谈项目落地进度。对正在洽谈的项目,紧盯不放,牢牢抓住,力争早日签约、落地建设。加快“僵尸项目”清理进度。对圈而不建或不能履行合同要求的项目,尽快拿出解决方案,清理出产业集聚区。

5.着力提升产业素质。坚持把提升产业素质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助推器,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企业家培训中心、企业家论坛,深入开展全方位、多类别、深层次的企业人才培训和骨干技术比武、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努力造就一批有胆识、有见识、有学识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技术骨干人才。切实加快创新带动步伐。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新培育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推动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全面提升现有产品质量和档次,着力培育一批知名产品、知名企业、知名产业,以产业育品牌,以品牌壮产业。争创国家、省级品牌3个以上,研发新产品25个以上。不断强化企业服务。完善企业首席服务员派驻制度,加强企业运行监测,帮助企业积极做好产销、用工、银企、产学研对接。全力去库存,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减少产品库存。大力去杠杆,协调金融机构不压贷、不抽贷、不断贷,降低企业负债水平,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着力降成本,认真落实“绿色通道”“一费制”等优惠政策,推动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直接交易,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二)突出农业基础作用,全面提升“三农”工作内生力。坚持把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性举措,紧紧围绕农业产业规模化、特色农业绿色化、农产品品牌化“三化”发展目标,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生态高效。

1.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升粮食产能。持续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抓好涉农资金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完成孟楼、林扒、彭桥15万亩高标准粮田、2万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加强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加快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持续实施骨干河道渠道水系连通、水系治理和拦河蓄水工程,增加蓄水面积,加快水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引丹灌区末级渠系配套,及早启动湍北灌区建设,不断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启动小流域治理、中小水库除险加固等23个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提升粮食核心主产区地位。

2.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优化农业结构。调优种植业结构,突出抓好优质小麦、花生、饲草、林果、中药材种植。围绕水资源综合利用,新建水塘、开挖垛田,大力发展涉水农业,争取水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调优养殖业结构,提升肉牛、生猪品质,扩大奶牛、水产养殖规模,奶牛存栏突破3万头,水产养殖达到5万亩。调优产品结构,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作为主攻方向,补齐绿色生态短板,改变传统农业大水大肥生产方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认证,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10个以上,努力实现农产品品牌化,争创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县市。

3.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培强产业集群。树立大农业理念,突出种养加一体、农工商结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启动十林、张村、文渠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抓好奶牛、生猪、特色果蔬、中药材等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推广孟楼镇土地流转--整理--再流转发展模式,加快农村土地集中流转、规模化经营。重点扶持、着力催生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全力打造农村承载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的发展平台。培强黄志牧业、渠首缘、孚牛牧业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4.以强化支撑为基础,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土地要素支撑。建立农业农村用地保障机制,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方式集约节约用地,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通过入股、转包、互换、托管等形式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更加注重科技支撑。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着力在良种选育、高产栽培、高效节水、新型肥料、循环农业等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加快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推动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健全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技术与生产零距离对接。更加注重人才支撑。加强农村“双创”,加快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出台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青年农民工、退役军人返乡创业,着力形成人才回流可喜局面。

(三)突出服务业促进作用,全面提升区域竞争新实力。坚持把服务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性举措,紧紧围绕高成长性服务业提效、传统服务业提质、新兴服务业提速“三提”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功能提升,更加注重业态融合。

1.加快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全面加快服务业发展平台建设。加快商务中心区机制体制创新和基础设施配套,启动商务中心区村庄迁并,全面完成土地收储,着力提升园区项目运作、管理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广亿•万商城项目建设,确保5月底之前建成运营。加大引资引智力度,引进落地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编制完成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建成焦枝铁路集装箱物流基地、万里物流园等重点项目,争取启动农资供销中心建设。推进互联网+智慧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共享水平。围绕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深加工,建成黄志牧业万吨冷库,推进冷链物流产业做大做强。以电子商务催生快递物流业发展,积极构建丹江口库区大物流格局。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业。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尽快推进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发展。加快邓国春秋园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前项目二期主体完工。全面推进福胜寺保护建设,提升驰诚汽车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水平,加快驰诚驾校上市步伐。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组织开展以ATV大赛为主的多形式汽车、摩托车运动比赛,做大做强汽车文化旅游业。围绕水产养殖、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宣传,快速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

2.大力改造传统服务业。推动住宿餐饮业上档升级。引导住宿餐饮业加快发展,组织、包装、培育一批知名餐饮住宿品牌,提升住宿餐饮业发展规模、质量、档次和品位。推进城乡风味小吃、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上档升级,规划建设一批特色街区,打造邓州传统服务业名片。加快中医药文化产业发展。以建设“中医药振兴发展示范市”为目标,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加快中药材种植研究。全面整理仲景经方,制定入方常用中药质量标准和仲景国医堂建设标准,持续举办仲景经方运用国际论坛暨仲景传人师承大典活动,打响仲景健康养生品牌。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存量商品房去化力度,稳定房地产市场。全面推行房票安置,提高货币化安置比率。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将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纳入保障范围,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大力打造楼宇经济,鼓励符合条件的商业用房改造为都市工业地产、创客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园等,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3.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深化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与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强与苏宁云商、中国网库等电商平台合作,进一步健全三级网络服务体系。加快跨境电子贸易发展,推动特色农产品、纺织服装产品走出国门。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产业。围绕“驾培”、“护理”、“数控”、“幼教”等职教品牌优势,推动职业教育与健康、养生、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多渠道加快教育培训业发展,以人才优势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做优。

(四)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城乡发展承载力。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支撑性举措,紧紧围绕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三高”发展目标,全面实施城市建设提质工程,更加注重城乡统筹,更加注重生态宜居。

1.高标准完善城乡规划。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层次齐全、体系完善、结构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彰显规划的统筹功能。进一步充实完善城乡总体规划,完成城市消防等6项专规编制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等13项专规审批工作,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全面加强城市设计,重点做好河湖周边、主干道路沿线和交通枢纽等关键区段的设计工作。建立重大规划专家评审制度,提升规划水平,严格规划全程管控,坚决维护规划的刚性、权威性。

2.大力度加快城乡建设。全面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统筹地上地下建设,提升宜业宜居水平,增强中心城区吸纳力、带动力、辐射力。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区划调整、区乡套合等机制体制建设,不断增强实验区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启动体育中心、两座湍河大桥等16个新建项目,加快市民广场、市委党校等项目建设,全面打通实验区41条主次干道,加快实验区内村庄拆迁、社区建设,建成“四馆一中心”等6个在建项目,全面掀起实验区建设高潮。积极推进城区建设提质工程。全面实施“城市双修”,高标准启动古城河、古城墙修补工作,努力打造展示邓州悠久历史、彰显邓州深厚底蕴的邓州古城风貌。全面启动体育场、火车站区域改造,大力推进团结中路棚户区改造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全面完成12条跨年度道路建设,升级改造交通路等4条道路,打通穰城南路等一批断头路,提升改造背街小巷73条。新开通公交线路3条,建成一批地上地下停车场和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提升城区交通通行能力。完成城区三水厂建设,新建改建城区自来水管网100公里、污水管网70公里、燃气管网24.3公里、热力管网27.5公里,完成湍滨南路等3条道路强弱电入地工程,启动一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地下通道和海绵城市试点工程,全部关停城区自备井。深入开展单位、庭院绿化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实行拆墙透绿,新建游园14个。持续加强城区重点部位亮化建设,切实提升城区亮化水平。积极推进城区生态水系建设。全面完成邓西湖、明珠湖、璞玉湖、礓石河、楚河、小草河、运粮河、湍河二期水系连通工程及生态廊道建设,实施内外城河截污分流,启动湍北水库建设,实现城区水系互连互通、人水和谐,初步形成绿地、林地、湿地“三地”融合水城风貌。全面加快集镇建设。突出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注重产业支撑、管理规范,重点围绕集镇道路、管网配套、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每年完成2—3项建设任务,逐步改变集镇面貌,持续提升集镇承载力。深入推进穰东、构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管理权限,着力构建镇级小城市。推动桑庄、陶营融入铁路站区规划建设,加快汲滩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提升赵集、孟楼、林扒、张村等集镇建设档次,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性中心集镇,研究谋划特色小镇建设。按照城市组团发展理念,推动城区周边乡镇创出特色和优势,实现组团发展。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健全完善新农村规划,分类推进,逐步实施。配套完善中心村基础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人口向中心村聚集。完成孟楼、都司等7个乡镇美丽乡村建设任务,统筹推进20个集体经济扶持试点村建设。按照完善入住、转型发展要求,妥善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遗留问题。

3.全方位加强城乡管理。树立“人民城市”管理理念,推动“六城联创”向街道、社区延伸,创新联创机制,提升联创水平,做好省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创建成为省生态市、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大力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实行城乡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创建一批省级文明村镇、卫生乡镇、生态乡镇。全面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建成智慧城管平台,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构建大城管格局。深化环卫、园林、自来水、污水等市场化、专业化改革,构建城市管理新机制。扎实推进示范街创建工程,严管城区交通秩序。加快城区专业市场建设,规范城区经营秩序。严厉打击城乡非法占地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坚决查处一批、拆除一批,持续加压、严防反弹,全面完成“三违”建筑拆除任务,全部暂停未启动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进一步规范城乡建设秩序。

4.多渠道加快城镇化进程。更加注重提高户籍城镇化率,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发展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乡镇、农村延伸,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加大农民进城购房和外来务工人员购房补贴力度,切实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全力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通过多种渠道转移农民就业,不断减少农民数量,持续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五)突出民生改善保障作用,全面提升和谐社会构建力。坚持把民生保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性举措,紧紧围绕构建“共享型”社会保障、“普惠型”社会事业、“和谐型”平安邓州“三型”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更加注重民生至上。

1.强力推进脱贫攻坚。运用“四化双评”网络平台,健全完善脱贫攻坚动态监管体系,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网格化管理。严明扶贫工作纪律,夯实目标责任,加强队伍建设,规范资金管理,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奖惩,确保扶贫政策全面落实。严格对标“六个精准”,全面落实“六个一”举措,确保实现“三个零差错”“三个明显提高”。统筹实施产业帮扶,因村施策,项目到户,努力打造乡镇扶贫基地和村级扶贫车间,推动产业帮扶全面开展。整合部门项目,集中投放使用,不断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行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标准“两线合一”,加强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建立健全脱贫扶持长效机制,从退出人口动态监测、产业帮持、教育引导等方面持续加力,坚决防止退出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现象发生。

2.全力加强社会保障。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和扩面征缴行动,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维护干部职工休假权益。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和特殊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全面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城镇新增就业9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配套完善现有保障住房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加快乡镇周转房建设,完成1299套棚户区改造任务。持续实施移民村“强村富民”战略,全面提高移民村生产生活条件。

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投资20亿元,新建改建县乡通村干线公路771公里、公交场站4座、标准化道班12个,改造危桥43座。服务好蒙华铁路、郑万高铁、邓鄂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启动南阳至渠首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邓桐高速、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南阳城际铁路西延至邓州等项目,争取郑州至邓州列车直达项目,做强交通区位优势。加快电力、通信设施建设,投资4亿元,高标准升级改造农村电网;投资3.5亿元,持续提升城乡用户宽带接入速率。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41所、城区学校5所,努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建成一高中扩建工程、解放商城学校,启动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教育园区、北京路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振华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发展,7月底之前建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专科设置工作。持续强化教育管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加快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启动市人民医院、第三人民医院新院建设,完成市妇幼保健院新院主体建设工程。加大医疗卫生开放合作力度,持续引进人才、引进平台、引进管理。加快特色专科培育、“智慧医院”建设,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完成村级卫生室达标建设,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乡村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认真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争将花洲书院成功申报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启动自助图书系统建设,新建3个标准化书店经营网点,积极推进全民阅读。加快文体设施建设,建成湍河景观带休闲健身链,谋划建设千亩市民乐园,打造十分钟休闲健身圈。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推进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大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更优的政策推进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激活创新动力。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聘请专家,借用外脑,建立机制,加快发展。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强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严格执行“三禁”、“六控”措施,压实责任,确保大气污染防治达标。全面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水质达标、饮用水安全、黑臭水体治理三项重点,落实“河长制”,全面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国家储备林、湍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完成植树造林5万亩,增强林业生态保护功能。

4.努力创建平安邓州。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夯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做好重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全面开展“明厨亮灶”示范店、示范街、示范校园建设,防范饮食安全风险。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及时消除各类不安定因素,努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制信访。严格网络舆情管控,严防各类群体性事件发生。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六)突出开放招商拉动作用,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坚持把开放招商和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性举措,紧紧围绕向上争取、向外招商、向内激活“三向”发展目标,更加注重投资拉动,更加注重开放带动。

1.大力向上争取。坚持近、中、远期结合,在建、上报、争取、谋划、储备同步,紧盯省“5818”项目和纳入省“十三五”规划的465个重大项目,围绕丹江口库区大旅游、大交通、大物流项目,瞄准国家、省重点领域和省“十三五”规划中期调整,持续做好项目谋划、可研等前期工作,实现项目滚动接续发展。加大政策性项目争取力度,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分包机制,制定台账,严格督查,每月现场办公一次,每季集中开工一批,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全年引进政策性项目资金55亿元,力争达到60亿元,把政策性项目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借政策资金促进经济增长。

2.积极向外招商。突出招商专业化建设,健全招商专业队伍,完善招商优惠政策,提高招商引资成效。围绕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商务中心区等平台,实施重点部位招商;围绕主导产业、结构调整、规模经营、外资外贸龙头企业引进等任务,实现关键环节招商;围绕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实行重点区域招商。同时,开展资本招商,以资本、资源换投资、换发展,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着力从引入向输出转变,并瞄准市域经济需求,着力从招商向选商转变,力争全年引进超亿元项目20家以上、招商引资130亿元以上,借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增长。

3.坚持向内激活。坚持对内与对外并重,“向内挖潜”与“向外引进”并行,全力激活民间投资。全面落实国家、省鼓励民间投资的支持政策,在财税优惠、金融支持、土地供给等方面一视同仁,聚焦棚改、水改等能够向民间资本放开的领域,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积极构建千军万马共创业、千家万户创大业的生动局面,激活一批内资,新上一批项目,力争全年激活民间资金50亿元以上,借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七)突出改革创新驱动作用,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源动力。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性举措,紧紧围绕经济领域、民生领域、社会领域“三域”改革目标,更加注重破解难题,更加注重催生动力。

1.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强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国控运营集团公司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机制,提升投融资平台独立运作、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投融资平台类金融服务功能。大力推进PPP等模式,健全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加快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零基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大力推进综合治税工作,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稳妥推进商贸系统改革。推进盐业管理体制改革,盘活纺织品、饮食服务等公司国有存量资产,推动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探索推进农业用水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水票制改革,实行水资源市场化交易;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全面做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大力推进资产、资源向资本转变,解决好农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

2.深化民生领域改革。社会保障方面,深化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改革完善工伤、失业保险制度,解除企业和劳动者后顾之忧。以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为契机,积极推进“五险合一”。公益事业方面,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完善以市为主、分级管理的教育发展新机制;深化学区制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管理和考评机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签约服务等改革,深入开展送诊下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加快卫生计生融合发展,稳定计划生育队伍。稳步推进文艺院团改革,激发院团发展新活力。

3.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强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大“放”的力度,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不断健全“管”的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有效提升“服”的水平,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认真实施乡镇“一落实三服务两保障”。强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行政机构管理层级,加快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发展实验区、商务中心区机制体制建设,积极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四化双评”建设。下沉“四化双评”管理体系,把行政审批类、服务类、查询类事项全部纳入“四化双评”服务平台,健全完善全方位的基础治理、便民服务平台。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建成信用信息平台,健全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完成社会整体信用体系框架建设,着力在政务诚信、社会诚信、商务诚信、司法公信四个方面实现显著改善和提升。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神圣的使命,不容我们丝毫懈怠;宏伟的蓝图,激励我们奋发进取。新的一年,我们将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成“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新型政府。

(一)不忘初心,恪守为民之志,全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实际行动确保上级政策和市委决策落地生根。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千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解难题”活动,矢志不渝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把政策向民生聚焦,把服务向民生覆盖,把资源向民生倾斜,带着深厚感情和强烈责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循法而行,把握施政之要,全力构建法治型政府

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严格落实政府议事规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确保行政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完善建议提案办理机制,不断提高落实率和满意率。深化政务公开,畅通政府与公众互动渠道,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担当履责,大兴实干之风,全力构建效能型政府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不断改进会风文风,全面转变工作作风,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工作、促落实。坚持正向激励、反向倒逼,加大监督监察和民主评议力度,严肃问责追责,严惩懒政、怠政、庸政和为官不为等行为,推动政务服务提速增效。全面推进“容错”机制,鼓励创新,激发干劲,立足岗位,敢于担当,最大限度调动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激情,让实干精神蔚然成风。

(四)严字当头,践行清廉之道,全力构建廉洁型政府

严格规范政府系统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持之以恒纠正“四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公私分明、秉公用权,勤廉自律、以上率下,带动政风民风彻底转变。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补齐制度短板,抓早抓小,严查严处,正风肃纪。严格财政支出、国有资产交易等领域监管,缩减“三公经费”开支,把更多资金用在惠民生、促发展上。

各位代表!站在邓州崛起的崭新起点上,面对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并依靠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务实重干,为全面建成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中国网库B2B单品平台:由中国网库集团打造、基于行业细分、以某种单品为切口并延伸至整个产业链、开展企业对企业间业务往来的网上交易平台。

“百县千亿”工程: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腾计划”内容之一,该工程旨在三年内投入10亿元基金,推动100个核心区县打造100个核心地标性产业带,每个产业带预计将带动10亿元增量经济,进而推动产业信息化与县域经济加速融合、快速发展。

团结中路棚户区改造:范围东起文化路,西至三贤路,北至新规划团结路北150米、局部扩展至仲景路,南至南阁路南50米,改造面积949.65亩,改造内容包含福胜寺修复、历史街区保护、道路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建设等。

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权责清单:政府及其部门在对公共权力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依法界定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职责与权限,然后将职权目录、实施主体、相关法律依据、具体办理流程等以清单方式进行列举和图解,并公之于众接受监督。

三权分置: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农户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分离,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

四化双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群众信息化、为民服务全程化、服务效能公开化,基层党组织评星晋级、党员评星争优。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张牌: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三个高地: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

汽车后市场: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

房票安置:房票是征收人给予被征收人购买安置房屋的资金凭证。房票安置是指被征收人使用房票购买商品住宅来解决安置住房的安置方式。

楼宇经济: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

跨境电子贸易: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务活动。

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通常以城市为单位进行部署、建设,由数据中心、驻车站点、驻车电子防盗锁、自行车(含随车锁具、车辆电子标签)及相应的通讯、监控设备组成。

海绵城市: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一基本”即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两牵动”即住房和就学牵动,“三保障”即社会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

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六个一”举措:对问题一村一村查找,对档卡一户一户校准,对帮扶一项一项抓实,对资金一笔一笔审核,对政策一条一条落地,对责任一级一级到人。

三个零差错:贫困户识别零差错,贫困户退出零差错,扶贫资金使用零差错。

三个明显提高:精准度明显提高,认同度明显提高,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禁:秸秆禁烧,散煤禁燃,烟花爆竹禁放。

六控:控煤,控车,控油,控尘,控污,控烧。

明厨亮灶:即透明厨房或视频厨房,让消费者可直观看到菜品的切配烹饪、冷食类和生食类食品加工、餐饮器具消毒等。同时,食物的加工烹饪间(区)、专间、专用操作区域、清洗消毒间(区)等也公开展示。

PPP: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五险合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项保险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基数、统一征缴、统一稽核。

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一落实三服务两保障:落实好各级惠农政策;服务好农业生产,服务好基层基础建设,服务好城镇化;保障做好精准扶贫,保障做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信访稳定工作。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