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部十六 太平御覽
卷三十二.時序部十七
時序部十八 

七月十五日

编辑

《荊楚歲時記》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營盆供諸寺。按《盂蘭盆經》云:有七葉功德,幷幡花歌鼓果食送之,蓋由此也。

又曰:《盂蘭盆經》曰:目連見其亡母生餓鬼中,即鉢盛飯往餉其母,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馳還白佛。佛言爾母罪重,非爾一人奈何,當須十方僧衆威神之力,至七月十五日,當爲七代父母危難中者,具百味五果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佛敕衆僧皆爲施主咒願七代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是時目連白佛未來世佛弟子行孝順者,亦應奉盂蘭盆供養。佛言大善。故後代人因此廣爲華飾,乃至刻木割竹,飴蠟彩鏤繒,模花葉之形,極工妙之巧。

《道經》:七月十五日中元之節,地官校閱,搜選衆人,分別善惡;諸天聖衆,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簿錄。餓鬼囚徒,一時俱集。以其日作玄都大齋,獻于玉京,及采諸花果,世間所有奇异之物,玩弄服飾,幡幢寶蓋,莊嚴供養之具,精膳飲食,百味芬芳,獻諸衆聖,及與道士。于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高咏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一俱飽滿,免于衆苦,得還人中。若非如斯,難可拔贖。

《唐書》曰:代宗七月望日,于內道場造盂蘭盆,飾以金翠,所費百萬。又設高祖已下七聖神座,備幡節龍傘衣裳之制。各書尊號于幡上以識之。舁出內庭,陳于寺觀。是日排儀仗,百僚序立于光順門以俟之。幡花鼓舞,迎呼道路,歲以爲常,而識者嗤其不典。

唐楊盈川《盂蘭盆賦》曰:渾元告秋,羲和奏曉。太陰望兮圓魄皎,閶闔開兮凉風裊。四海澄兮百川皛,陰陽肅兮天地窅。掃離宮,清重閣,設皇邸,張翠幕。鸞飛鳳翔,睒暘倏爍,雲舒霞布,翕赫曶霍。陳法供,飾盂蘭。壯神功之妙物,何造化之多端。青蓮吐而非夏,赬果搖而不寒。銅鐵鉛錫,璆琳琅玕。映以甘泉之玉樹,冠以承露之金盤。憲章三極,儀刑萬類。上寥廓兮法天,下安身兮象地。殫怪力,窮神异。少君王子,掣曳兮若來;玉女瑤姬,翩仙兮不至。鳴鷫鸘與鸑鷟,舞鶤鶏與翡翠。毒龍怒兮赫然,狂象奔兮沉醉。怖魍魎,潜魑魅。離婁明目,不足見其精微;匠石洗心,不足征其奧秘。繽繽紛紛,氤氤氳氳,五色成文,若榮光休氣,發彩于重雲;蒨蒨粲粲,煥煥爛爛,三觀壯麗,若合璧連珠,耿曜于長漢。夫其遠也,天臺嵥起,繞之以赤霞;夫其近也,削城孤峙,覆之以蓮華。晃兮瑤台之帝室,赩兮金闕之仙家。其高也上諸天于大梵,其廣也遍法界于常沙。上可以薦元符于七廟,下可以納群動于三車。

九月九日

编辑

《續齊諧記》曰: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之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鶏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以代矣。」今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因此也。

《晋書》曰:孟嘉爲桓溫參軍,既和而正,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游龍山,僚屬畢集,風吹嘉帽落不覺,如厠。孫盛時在坐,溫授紙筆命嘲之,著嘉坐處,嘉歸見之,笑而請紙即答,了不容思。言速成。

《續晋陽秋》曰:陶潜九月九日無酒,宅邊東籬下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未幾,望見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醉而後歸。

又曰:寧康三年九月九日,上嘗講《孝經》,謝安侍坐,陸納幷卞耽執讀,謝石袁宏幷執經,車胤王溫摘句。

《南齊書》曰:高祖以九月九日登高,飈館在孫陵寺岡,世呼爲九日台。在縣北三里一百步,當孫陵岡曲街也。

又曰:南齊以九月九日馬射,或說秋金氣講習武事,象漢立秋之禮。

又曰:宋武帝爲宋公,在彭城,九月九日出登項羽戲馬台,至今相承,以爲故事。

《荊楚歲時記》曰:九月九日,四民幷藉野飲宴。杜公瞻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漢世來未改,今北人亦重此節,近代多宴設于台榭。

《風土記》曰:九月九日,律中無射而數九,俗于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當此日折茱萸房以插頭,言辟惡氣而禦初寒。

《西京雜記》曰: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蓋相傳自古,莫知其由。

《豫章記》曰:龍沙在郡北帶江,沙甚潔白,高峻而陂,有龍形,俗爲九日登高處。

又曰:郡北龍沙,九月九日所游宴處,其俗皆然也。案南陽酈縣有菊水,民居其側者壽幷百二三十歲。漢時劉寬、袁隗嘗臨此郡,月致三十斛水以自供。

《續搜神記》曰:有一書生居吳,自稱胡博士,以經傳教授,假借諸書經傳,涉載忽不復見,後九日人相與登山游觀,但聞講誦聲,尋覓有一空冢,入數步,群狸羅坐。見人迸走,惟有一狸獨不能去,是常假書者。

《集异記》曰:明皇天寶十三年重陽日,獵于沙苑,雲間有孤鶴回翔焉,上親禦弧矢,一發而中,其鶴則帶箭徐墜,將及地丈許,欻然矯翰西南而游,萬衆極目,良久乃滅。益州城距郭十五里有明月觀焉,依山臨水,松桂深寂,道流非修習精愨者,莫得而居。觀之東廊第一院尤爲幽絕,每有自稱青城道士徐佐卿者,風局清古,一歲率三四至,觀之耆舊,因虛其院之正堂以俟其來,而佐卿至則栖焉。或三五日,或旬朔言歸青城,甚爲道流之所傾仰。一日忽自外至,神爽不怡,謂院中人曰,吾行山中,偶爲飛矢所加,尋已無恙矣,然此箭非人間所有,吾留之于壁上,後年箭主到此,即宜付之,慎無墜失。仍援毫記壁云:留箭之時則十三載九月九日也。玄宗避狄幸蜀,暇日命駕行游,偶至斯觀,樂其佳境,因遍幸道室,既入此堂,忽睹挂箭,則命侍臣取而玩之,蓋禦箭也。上深异之,因詢觀之道士,皆以實對,即是佐卿所題,乃前歲沙苑縱畋之日也。佐卿蓋中箭孤鶴耳。究其題處,沙苑翻飛,日集于斯歟?上大奇之,因收其箭而寶焉。自後蜀人亦無有逢佐卿者。

《襄陽記》曰:望楚山有三名,一名馬鞍山,一名灾山。宋元嘉中,武陵王駿爲刺史,屢登之。鄙其舊名,望郢山因改爲望楚山。後遂龍飛。是孝武所望之處,時人號爲鳳嶺。高處有三磴,即劉弘、山簡九日宴賞之所也。

《姑熟記》曰:縣南十里有九井山,殷仲文九日從桓公九井賦詩,即此山是也。

《臨海記》曰:郡北四十里有湖山,山形平正,可容數百人坐。民俗極重九日,每菊酒之辰,宴會于此山者,常至三四百人。登之見邑屋悉委,江海分明。

《壽陽記》曰:州有義門社,有數百人,每至九日,于明義樓街作樂,以受施以供令。

《齊人月令》曰:重陽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迥,爲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還。

《太清諸草木方》曰:九月九日,采菊花與茯苓松柏脂丸服之,令人不老。

《盧公範》曰:凡重陽日,上五色糕,菊花枝,茱萸樹。飲菊花酒,佩茱萸囊,令人長壽也。

魏文帝《九日與鍾繇書》曰:歲往月來,忽復九月,爲陽數而日月幷應,俗嘉其名,以爲宜于長久,故以享宴高會。是月律中無射,言群木庶草,有射地而生于芳菊,紛于獨秀。非夫含乾坤之純和,體芬芳之淑氣,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將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輔體延年,莫斯之貴,謹奉一束,以助彭祖之術。

宋謝瞻《九月從宋公戲馬台詩》曰:風至授寒服,霜降休百工。巢幕無留燕,遵渚有歸鴻。輕霞冠秋日,迅商薄清穹。聖心眷嘉節,鳴鑾戾行宮。四延沾芳醴,中堂起絲桐。扶光迫西泛,餘歡宴有窮。

又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送孔令詩》曰:季秋邊朔苦,旅雁違霜雪。凄凄陽卉腓,皎皎寒潭潔。良辰感聖心,雲旗興暮節。鳴笳戾朱宮,蘭卮獻時哲。歸客逐海隅,脫冠謝朝列。河流有急瀾,浮驂無緩轍。

梁庾肩吾《九日侍宴詩》曰:轍迹光周頌,巡游盛夏功。鈎陳萬騎轉,閶闔九門通。秋輝逐行漏,朔氣繞相風。獻壽重陽節,回鑾上苑中。疏山開輦道,間樹出離宮。玉醴吹花菊,銀床落井桐。飲羽山西射,浮雲冀北驄。塵非飛金垺滿,葉破柳條空。

又劉苞《九日侍宴樂游苑詩》曰:上郡良家子,幽幷游俠兒。立乘爭飲羽,側騎競紛馳。明珂飾華眊,金袍映玉羈。膳羞殫海陸,和齊視秋宜。雲飛雅琴奏,風起洞簫吹。曲終高宴罷,景落樹陰移。微薄承嘉惠,飲德良不資。取效績無紀,感恩心自知。

後周王褒《九日從駕詩》曰:黃山獵地廣,青門官路長。律改三秋節,氣應九鍾霜。射馬垂雙帶,豐貂佩兩璜。苑寒梨樹紫,山秋菊葉黃。華露霏霏冷,輕飈颯颯傷。終慚屬車對,空假侍中郎。

隋江總《衡州九日詩》曰:秋日正凄凄,茅茨復蕭瑟,姬人薦秋醞,幼子問殘疾。園菊抱黃華,庭榴剖珠實。聊以著書情,暫遣他鄉日。

又《九日至微山亭詩》曰: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時序部十六 ↑返回頂部 時序部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