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郡部四 太平御覽
卷一百五十九.州郡部五 河南道中
州郡部六 

虢州

编辑

《十道志》曰:虢州,弘農郡。《禹貢》豫州之域,春秋爲虢地。七國時秦、韓之境。秦幷天下,爲三川郡。漢元鼎中,置弘農郡。

左傳·僖二年》曰:晋荀息以屈産之乘,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以伐虢。

應劭《漢官儀》云:弘,大也,所以廣大農業也。

《漢志》曰:武帝置弘農縣于秦故函谷關山嶺下。

戴延之《西征記》曰:函者,道形如函也。孫卿子曰:「秦有松柏之塞」是也。

《帝王世紀》曰:虢有三焉。周興,封虢仲于西虢,此其地也。封虢叔于東虢,即成皋是也。今陝郡平陸縣是北虢。

漢書》曰:楊僕爲樓船將軍,耻爲關外人,于是徙關新安,割秦河南、南陽二郡之西境,于故函谷關置弘農郡。

《漢書·郊祀志》曰:黃帝以首山之銅鑄鼎于荊山之下,後名其地爲鼎湖。今胡城縣也。

《郡國縣道記》曰:盧氏,西虢之別也。

《遁甲開山圖》曰:盧氏山宜五穀,可以避水灾,因山以名縣。

汝州

编辑

《十道志》曰:汝州,臨汝郡。《禹貢》豫州之域,春秋時爲周王畿及鄭、楚之地。

《十三州志》曰:戰國時,梁屬魏。秦置三十六郡,屬三川郡。漢爲河南郡之梁縣也。

《左傳·昭二十九年傳》曰: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能飲食之。夏後嘉之,賜氏曰禦龍。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後。夏後饗之,而使求之。懼而遷于魯縣。即魯山縣也。

又曰:楚白公之亂,葉公率國人攻白公,白公奔山縊死,葉公遂邑焉。即今葉縣也。

《家語》曰:葉公好龍,窗壁背畫龍形,真龍爲降,葉公見而喪魄。

漢書》曰:漢王至成皋,轅生說漢王曰:「漢、楚相拒滎陽數歲,漢常困。願君王出武關,項王必引南走,王深壁,令滎陽、成皋且休息。使韓信等輯河北,地連燕齊,君王乃復走滎陽。如此,則楚所備者多,漢得休息。」王從其計,出兵宛、葉間。

左傳》曰:邘、晋、應、韓,武之穆也。注曰:應城,在襄城城父縣西南。

韓詩外傳》曰:周成王與弟戲,以桐葉爲圭:「以封汝。」周公曰:「天子無戲言。」王應時而封曰應侯。今應城是也。

鄭州

编辑

《十道志》曰:鄭州,滎陽郡。《禹貢》豫州之境。秦兼天下,爲三川郡。

《帝王世紀》曰:黃帝都于有熊,今新鄭是也。

《漢志》曰:新鄭,本高辛氏火正祝融之墟。

《國語》曰:鄭桓公爲司徒,問于史伯曰:「王室多故,餘懼及焉,何以逃死?」史伯對曰:「王室將卑,戎翟必昌,不可逼也。當成周者,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隋、唐;北有衛、燕、翟、鮮虞、路、泉、徐、蒲;鮮虞、姬姓。路、泉、徐、蒲、皆赤翟,隗,姓也。西有虞、虢、晋、隗、霍、楊、魏、芮;八國,姬姓也。東有齊、魯、曹、宋、滕、鄒、莒;是非王之父子母弟甥舅也,皆則蠻夷戎狄之人也。非親作頑,不可入也。其濟、洛、河、潁之間乎!言此四水之間可逃。是其子男之國,虢、鄶爲大,虢,東虢,仲之後,鄶,姬姓。虢叔恃勢,鄶仲恃險,皆有淫侈怠慢之心,加之以貪冒。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孥與賄焉,不敢不許。孥,妻子,賄,財也。周亂而是,驕而貪,必將背君,君若以成周之衆,奉辭伐罪,無不克矣。克二邑,鄔、弊、補、丹、依、柔、曆、華,君之土也。言克虢鄶,此八邑可得。若前華後河,右洛左濟,主芣、騩而食溱、洧,芣,驪山名,主爲神主也。修典刑以守之,可以少固。」王說,乃東孥與賄虢、鄶,受之十邑,皆有寄也。後桓公之子武公竟取十邑之地而居之,今河南新鄭是十邑,謂前八邑及虢,鄶。

《韓詩外傳》曰:鄭國俗以二月桃花下水時會于溱、洧之上,以自祓除也。故《詩》曰:「溱與洧方渙渙兮。」

漢書》曰:漢王數困滎陽、成皋間,計欲捐成皋以東,屯鞏、洛以距楚。酈食其曰:「夫敖倉,天下轉輸久矣,臣聞其下藏粟甚多,楚人拔滎陽,不能堅守敖倉,此天所以資漢。願足下急進兵攻滎陽,據敖倉之粟,即天下知所歸矣。」

《晋書》曰:阮籍嘗登廣武,見劉、項戰處,嘆曰:「時無英主,使竪子成名。」其地在滎陽。

《地道記》曰:陽武、滎陽有博浪沙,張良爲韓擊秦始皇處。

宋州

编辑

《十道記》曰:宋州,睢陽郡,理宋城縣。虞舜十二州爲豫州之境。周爲青州之域,武王封微子之邑。後爲齊、楚、魏所滅,三分其地,魏得其梁、陳留,齊得濟陰、東平,楚得沛梁,即今州地。

《禮記》曰:武王克殷,下車而封殷之後于宋。

《禹貢》曰:導菏澤,被孟猪。孟瀦澤在今虞城縣,明都澤是。

《博物志》曰:宋北至泗水,南迄睢渦,有孟猪之澤,碭山之基。

《元和郡國志》曰:秦幷天下,改爲碭郡。後改爲梁國,漢文帝封子武爲梁王。自漢至晋爲梁國,屬豫州。宋改爲梁郡。隋于睢陽置宋州。

《唐書》曰:天寶末,祿山亂兩河,郡縣多所陷沒。張巡、許遠守睢陽,賊將尹子奇幷力攻圍,逾年不下,城中食盡,竟爲賊所陷,巡等抗詞不撓,遂被害。

《陳留風俗傳》曰:宋之地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仁,好稼穡,惡衣食以致蓄藏。

史記》曰:梁孝王築東苑三百里,是曰免園。又爲復道,自宮屬諸平臺三十餘里。

《圖經》曰:梁王有修竹園,園中竹木,天下之選,集諸方游士,各爲賦,故館有鄒枚之號。又有雁鶩池,周回四里,亦梁王所鑿。又有清冷池,有釣台,謂之清冷台。

《漢志》曰:寧陵屬陳留。莽曰康善。孟康曰,故葛伯國,今葛鄉是也。

漢書》曰:梁孝王武,以孝文十二年徙梁,梁爲大國,居天下膏腴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陽,四十餘城,多大縣。于是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餘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爲復道,自宮連屬于平臺四十餘里。

曹州

编辑

《十道志》曰:曹州,濟陰郡,置在濟陰縣。《禹貢》豫州之域。周爲曹國地,後屬宋,七國時屬齊。漢爲濟陰郡,地在濟水之南,故以爲名。《曹詩》曰:「薈兮蔚兮,南山朝躋。」曹南山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曰:晋侯圍曹,門焉,多死。曹人尸諸城上,晋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移舍于墓」。言將發冢。曹人凶懼。因其凶也而攻之,入曹。而分曹、衛之田以賜宋人。晋侯有疾,曹伯之竪侯犬需貨筮史,曰:「以曹爲解。齊桓公爲會而封异姓。今君爲會而滅同姓。曹叔振鐸,文之昭也;先君唐叔,武之穆也。且合諸侯而滅兄弟,非禮也。」公說,復曹伯。

《尚書》曰:夏師敗績,遂伐三,俘厥寶玉。孔曰:三,國名,今定陶。

《水經》曰:菏水,俗謂之五丈溝,東經定陶。

漢書》曰:高祖五年春二月甲午,即皇帝位于定陶,汜水之陽。

《左傳》曰:衛孫蒯田于隧,飲馬于重丘,重丘人毀瓶,因詬之。重丘,今乘氏縣。

亳州

编辑

《十道志》曰:亳州,譙郡,置在譙縣。《禹貢》豫州之域。春秋時陳國之譙邑。六國時屬楚。秦爲碭郡地。漢爲譙縣,屬沛郡。

《左傳》曰:楚成得臣帥師伐陳,遂取焦夷。杜注:焦,今譙國。

史記》曰:周武王封神農之後于譙國。

《漢書·地理志》曰:王莽以譙爲延成亭。

《魏志》曰:後漢熹平五年,黃龍見譙。太史令單揚以爲其國當有王者興,不及五十年,亦當復見。及文帝即位,果如其言。以先人舊都立爲譙國,與長安、許昌、鄴、洛陽號爲五都。

《元和郡縣志》曰:後魏立南兗州,周武改爲亳州。

《魏略》曰:太祖于譙東五十里澤中築起精舍,讀書,射獵,閉絕賓客,即謂之譙東。

史記》曰:老子,苦縣人也。苦縣,即今真源縣。

單州

编辑

《五代史》曰:單州,本單父縣,梁爲輝州,後唐同光二年復舊,隸宋州。周廣順中,割隸曹州。

史記》曰:慮不齊,字子賤,爲單父宰,反命于孔子,曰:「國有賢者,賢不齊者五人,教不齊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齊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則庶幾矣。」

《呂氏春秋》曰: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

許州

编辑

《十道志》曰:許州,許昌郡。《禹貢》豫州之域。周爲許國。

《左傳》曰:許,太岳之胤也。

《說文》曰:許,炎帝之後也,武王伐紂時封之。

《漢志》曰:潁川許縣,舊許國也。

《魏略》曰:後漢建安元年,太祖迎獻帝都于許,即此邑也。魏文帝即位,改許昌縣焉。

《左傳》曰:鄭伯清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礻方易許田。今有魯故城在長社縣。

《後漢書》曰:宋寵爲潁川太守,問功曹鄭凱曰:「聞貴郡山川多産奇秀,前賢往哲,可得聞乎?」凱對曰:「鄙郡禀嵩高之靈,中岳之精,是以聖賢龍蟠,俊乂鳳集。昔許由、巢父耻受堯禪,洗耳河濱,重道輕帝,邈世高蹈。樊仲父者,志潔心遐,耻山河之功,賤天下之重,抗節參云。公儀、許由俱出陽城。留侯張良,奇謀輔世,玄算入微,濟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于城父。胡元安,體曾參之至行,履樂正之純業,喪親泣血,骨立形存,精神通于神明,雉兔集于左右,出潁陽。彪義山,英姿秀偉,逸才挺出,究孔之房奧,存文武于將墜,出于昆陽。杜伯夷,經學著于師門,政事熙于國朝;清身不苟,有於陵之操;損己存公,有公儀之節,出定陵。」

又曰:獻帝建安元年,遷都許。

《魏略》曰:黃初五年,文帝東征,留郭后于永始台。霖雨百餘日,城樓多壞,有司請移,後曰:「昔楚昭王出游,貞薑留漸台,江水至,使者迎而無符,不出,卒沒。今帝在遠,未有急,奈何移也。」

又《景福殿賦》曰:鎮以崇台,實曰永始。台在許昌縣。

《魏志》曰: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也。董卓之亂,彧謂父老曰:「潁川四戰之地,天下有變,當爲兵沖,宜亟去,無久留。」鄉人多懷土猶豫,會冀州牧韓馥迎彧,獨將宗室至冀州。後董卓遣李傕等出關東,所過虜掠,至潁川,鄉人留者多見殺略。

陳州

编辑

《十道志》曰:陳州,淮陽郡,置在宛丘縣。

《元和郡國圖志》曰:《禹貢》豫州之域,本太昊之墟。周武王封嬀滿于陳,春秋時楚滅之。秦滅楚,屬潁川郡。漢高分置淮陽國,後漢改爲陳國。

《毛詩·陳風》曰:坎其擊鼓,宛丘之下。

又曰: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注水經》曰:東門池,水至清而不耗,不生諸草。

《爾雅》曰:陳有宛丘。又曰:丘上有丘,爲宛丘。

漢書》曰:高帝十一年,立子友爲淮陽王,罷潁川郡以益之。

《七賢傳》曰:漢武出淮陽,到監鄉。帝問陳翼曰:「此名爲何?」翼曰:「監鄉。」上曰:「何欺乎?」翼曰:「臣言不欺。若不欺,佩刀當生白毛;若欺,則無毛。」視之,刃果有毛。監鄉在盧江縣。

潁州

编辑

《十道志》曰:潁州,汝陰郡,置在汝陰縣。

《元和郡縣圖》曰:《禹貢》豫州之域。春秋鬍子國,楚滅之。秦幷天下,爲潁川郡。在漢則州汝南郡之汝陰縣也。魏、晋于此置汝陰郡。後魏改置潁州。

史記》曰:蒙恬伐楚寢丘。今汝陰縣有寢丘故城在焉。

《呂氏春秋》曰:楚孫叔敖戒其子曰:「我死,王必封汝,無受利地。荊楚之間有寢丘,其地爲不利,可長有也。」其子從之。楚封功臣二葉而滅,唯寢丘不奪。一名沈丘。

蔡州

编辑

《十道志》曰:蔡州,汝陽郡。《禹貢》豫州也。

《圖經》曰:春秋時爲沈、蔡二國之地,後爲楚、魏二國之境。秦兼天下,以其地爲三川。漢爲汝南郡。《地形志》曰:「謂之懸瓠城,亦名懸壺城。」又《水經》曰:「汝水周城,形如懸瓠,故取名焉。」

史記》曰:周武王克殷,封叔度于蔡。挾武庚作亂,周公殺管叔而放蔡叔,與車七乘。子胡改行率德。周公聞之,舉胡以爲魯卿士,故魯國治。復封胡于蔡,是爲蔡仲。

《輿地志》曰:新蔡縣,蔡平侯自上蔡徙都之,故曰新蔡。

《漢志》曰:汝南郡,高帝置。王莽曰汝汾。

又曰:鮦陽,屬汝南郡,在銅水之陽也。鮦音「紂」。

又曰:吳房,本房子國也。楚靈王遷房于楚。吳王闔閭弟夫概奔楚,楚封于此,爲堂溪氏。以封吳故曰吳房。

史記》:蘇秦說韓王曰:「韓之劍戟出堂溪。」

又曰:李斯,上蔡人也。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要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子曰:「吾欲與客復牽黃犬出上蔡東門逐狡兔,可得乎?」

《後漢書》曰:許劭,字子將,汝南平輿人也。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稱平輿淵有二龍焉。平輿故城今蔡州汝陽縣,東北有二龍鄉月且里。

 州郡部四 ↑返回頂部 州郡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