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524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五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五百二十四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五百二十五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五百二十四卷目錄

 醫部醫術名流列傳一

  上古

  僦貸季      岐伯

  雷公       俞跗

  少俞       巫彭

  桐君       伯高氏

  馬師皇      鬼臾區

  苗父       巫妨

  陶唐氏

  巫咸

  商

  伊尹

  周

  巫彭       醫緩

  醫和       醫竘

  范蠡       盧氏矯氏 俞氏

  長桑君      扁鵲

  子陽       子豹

  子容子明 陽儀 子越 子游

  鳳綱       文摯

  沈羲

  秦

  安期生      崔文子

  漢

  公孫光楊中倩 陽慶

  淳于意      秦信

  宋邑       高期王禹

  馮信       杜信

  唐安       蘇耽

  劉安       王遂

  樓護       元俗

  李少君      安丘望之

  涪翁程高

藝術典第五百二十四卷

醫部醫術名流列傳一 编辑

上古 编辑

僦貸季 编辑

按:《素問》岐伯曰:色脈者,上帝之所貴也,先師之所傳 也。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 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變化相移,以觀其妙,以 知其要,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色以應日,脈以應月, 常求其要,則其要也。夫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此 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所以遠死而近生,生道 以長,命曰《聖王》。

按《路史》:「神農命僦貸季理色脈,對察和齊,摩踵訰告, 以利天下,而人得以繕其生。」僦貸季,岐伯祖之師 也。天師岐伯對黃帝云:「我於僦貸季理色脈,已二世 矣。」

按《古今醫統》:「僦貸季,黃帝時人,岐伯師也。岐伯相為 問答,著為《內經》云。」

岐伯 编辑

按古《三墳》,皇曰:「岐伯、天師,爾司日月星辰陰陽曆數, 爾正爾考,無有差貸。」疑作忒先時者殺,不及時者殺,爾 惟戒哉!

按《靈樞經》「黃帝問於岐伯曰:余子萬民,養百姓而收 其租稅。余哀其不給,而屬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藥, 無用砭石,欲以微鍼通其經脈,調其血氣,榮其逆順, 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必明為之法。令終而不滅, 久而不絕,易用難忘,為之經紀。異其章,別其表裏,為 之終始。令各有形,先立鍼經,願聞其情。」岐伯答曰:「臣 請推而次之,令有綱紀,始於一,終於九焉。」

按皇甫謐《甲乙經序》:「黃帝咨訪岐伯、伯高、少俞之徒, 內考五臟六腑,外綜經絡血氣色候,參之天地,驗之 人物,本之性命,窮神極變,而鍼道生焉。」

按《帝王世紀》。「岐伯,黃帝臣也。帝使伯嘗味草木,典主 醫病,經方《本草》《素問》之書咸出焉。」

按《通志三皇紀》。帝察五運六氣。乃著岐伯之問。是為 《內經》。或言《內經》後人所作。而本於黃帝。

按《外紀》:「帝以人之生也,負陰而抱陽,食味而被色,寒 暑盪之於外,喜怒攻之於內,夭昏凶札,君民代有,乃 上窮下際,察五氣,立五運,洞性命,紀陰陽,咨於岐伯 而作《內經》。復命俞跗、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脈,巫彭、 桐君處方餌,而人得以盡年。」釋義五氣,謂五行之氣,即 所謂濕、涼、寒、燥、溫也。五運,謂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 丁、壬木,戊、癸火也。

按《路史》:「黃帝極咨於岐雷,而《內經》作,謹候其時,著之 玉版,以藏靈蘭之室,演倉穀,推賊曹,命俞跗。岐伯、雷 公,察明堂,究息脈,謹候其時,則可萬全。」《道基經》云倉穀者,名之穀仙,行之不休,可長久。王莽篡位,種五 粱禾於殿中,各順色置其方面,云:此黃帝穀仙之術。 《黃帝元辰經》云:血忌陰陽精氣之辰,天上中節之位, 亦名天之賊曹,尤忌鍼灸。《素問》云:謹候其時,氣乃與 期,能合色脈,可以萬全矣。帝使岐伯嘗味百藥,主與 醫病,故《家語》云:黃帝嘗味草木。

按《內經序》,「岐伯為黃帝之臣,帝師之問醫,著為《素問》 《靈樞》,總為《內經》十八卷。」唐太僕王冰次註,為醫之祖 書,脈理、病機、治法,鍼經運氣,靡不詳盡,真天生聖人 以贊化育之書也。今行世。

雷公 编辑

按《素問》,黃帝坐明堂,召雷公而問之曰:「子知醫之道 乎?」雷公對曰:「誦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別,別而未能明, 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以治侯王。願得受樹 天之度,四時陰陽合之別,星辰與日月光,以彰經術, 後世益明,上通神農,著至教,疑於二皇。帝曰:『善。無失 之。此皆陰陽表裏,上下雌雄相輸應也。而道上知天 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常久,以教眾庶,亦不疑 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雷公曰:「請受道諷 誦用解。」帝曰:「汝受術誦書,若能覽觀雜學,及於比類, 通合道理,子務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為世所怨。」 雷公曰:「臣請誦《脈經》上下篇,甚眾多矣,則無比類,猶 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黃帝曰:「嗚呼遠哉,閔閔 乎,若視深淵,若迎浮雲。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 其際。聖人之術,為萬民式,論裁志意,必有法則,循經 守數,按循醫事,為萬民副。故事有五過四德,汝知之 乎?」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聞五過 與四德,比類形名,虛引其經,心無以對。」黃帝在明堂, 雷公請曰:「臣受業傳之行,教以經論,從容形法,陰陽 刺灸,湯藥所資,行治有賢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 悲哀喜怒,燥濕寒暑,陰陽婦女,請問其所以然者,卑 賤富貴,人之形體所從,群下通使,臨事以適道術,謹 聞命矣。」請問有毚,愚仆漏之,問不在經者,欲問其狀。 帝曰:「大矣。」

按《靈樞經》「雷公問於黃帝曰:『細子得受業,通於《九鍼》 六十篇,旦暮勤服之,近者編絕,久者簡垢,然尚諷誦 弗置,未盡解於意矣。外揣言渾束為一,未知所謂也。 夫大則無外,小則無內,大小無極,高下無度,束之奈 何?士之才力,或有厚薄,智慮褊淺,不能博大深奧,自 強於學,若細子細子,恐其散於後世,絕於子孫,敢問 約之奈何』?」黃帝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禁,坐私 傳之也,割臂歃血之盟也,子若欲得之,何不齋乎?」雷 公再拜而起曰:「請聞命於是矣。」乃齋宿三日而請曰: 「敢問今日正陽,細子願以受盟。」黃帝乃與俱入齋堂, 割臂歃血。黃帝親祝曰:「今日正陽,歃血傳方,敢有背 此言者,反受其殃。」雷公再拜曰:「細子受之。」黃帝乃左 握其手,右授之《書》曰:「慎之慎之!吾為子言之。凡刺之 理,經脈為始,營其所行,知其度量,內刺五臟,外刺六 腑,審察衛氣,為百病母,調其虛實,虛實乃止,寫其血 絡,血盡不殆矣。」雷公曰:「此皆細子之所以通,未知其 所約也。」黃帝曰:「夫約方者,猶約囊也。囊滿而弗約,則 輸泄方成,弗約則神與弗俱。」《雷公》曰:「願為下材者,弗 滿而約之。」《黃帝》曰:「未滿而知約之以為工,不可以為 天下師。」

按《古今醫統》:「雷公為黃帝臣,姓雷名」善醫,有《至教 論》《藥性炮製》二冊行世。

俞跗 编辑

按《史記扁鵲傳》:「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 醴灑鑱石」,撟引案杭,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臟之 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 胃,漱滌五臟,練精易形。

按《說苑》中「古之為毉者曰俞柎。」俞柎之為毉也。搦腦 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復為生人,故曰 俞柎。

按《韓詩外傳》:「踰跗之為醫也。」木為腦,芷草為軀。吹 竅定腦,死者復生。

少俞 编辑

按《古今醫統》。「少俞,黃帝臣,俞跗弟也。醫術多與其兄 同。」

巫彭 编辑

按《路史》:「黃帝命巫彭桐君處方盄餌,湔澣刺治,而人 得以盡年。」胃瘧以下五十九刺,詳《素問·制瘧》及《黃 帝中誥》。

桐君 编辑

按陶弘景《本草序》:「桐君有《採藥錄》,說其花葉形色。《藥 對》四卷,論其佐使相須。」

按《古今醫統》:「少師桐君為黃帝臣,識草木金石性味, 定三品藥物,以為君臣佐使。撰《藥性》四卷,及《採藥錄》, 紀其花葉形色,論其相須相反,及立方處治寒熱之 宜,至今傳之不泯。」

按《歷代醫方考》:「《採藥對》《採藥別錄》,桐君所著
考證

伯高氏 编辑

按《古今醫統》:「伯高氏,黃帝臣,未詳其姓。佐帝論《脈經》, 窮究義理,附《素問》中。」

馬師皇 编辑

按《古今醫統》:「馬師皇,黃帝時醫也,善識馬形氣生死, 治之即愈。有龍下,向之垂耳張口,師皇曰:『此龍有病, 我能醫之』。乃鍼其脣及口中,以甘草湯飲之而愈。又 數有龍出其陂,師造而治之,一旦為龍負之而去,莫 知所之。」

鬼臾區 编辑

按王冰《素問註》:「鬼臾區十世祖,當神農之世,說《太始 天元玉冊》。」今按文有十二篇。

按《古今醫統》:「鬼臾區,黃帝臣,未詳其姓,佐帝發明五 行,詳論《脈經》,有問對《難經》,究盡義理,以為經論,民到 於今賴之。」

苗父 编辑

按《說苑》上:「古之為毉者曰苗父。苗父之為醫也,以管 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輿 而來者,皆平復如」按韓詩外傳苗父作弟父

按《古今醫統》:「苗父上古神醫,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巫妨 编辑

按:《千金方》中古有巫妨者,立《小兒顱䪿經》,以占夭壽, 判疾病死生。世相傳授,始有小兒方焉。按巢氏巫妨作巫方

陶唐氏 编辑

巫咸 编辑

按《世本》:「巫咸,堯帝時臣,以鴻術為堯之醫,能祝延人 之福,愈人之病。祝樹樹枯,祝鳥鳥墜。」

编辑

伊尹 编辑

按皇甫謐《甲乙經序》:「伊尹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 以為湯液。」

按《通鑑》:「伊尹佐湯伐桀,放太甲於桐宮,閔生民之疾 苦,作湯液本草,明寒熱溫涼之性,酸苦辛甘醎淡之 味,輕清重濁,陰陽升降,走十二經絡,表裏之宜。」今醫 言藥性,皆祖伊尹,著有《湯液本草》,今行世。

编辑

巫彭 编辑

按《古今醫統》:巫彭初作《周醫官》,謂「人惟五糓五藥養 其病,五聲五色視其生,觀之以九竅之變,參之以五 臟之動,遂用五毒攻之,以藥療之。」

醫緩 编辑

按《左傳》: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搏膺而踊曰:「殺余孫 不義,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公懼,入於 室,又壞戶。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公曰:「何如?」曰:「不 食新矣。」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 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 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 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 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六月丙午,晉侯欲 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召桑田巫,示而殺之。將食, 張如廁,陷而卒。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及日中,負 晉侯出諸廁,遂以為殉。

按《搜神記》:昔晉侯有疾漸重,無能治者。晉與秦國親 姻之故,聞秦有良醫,發使往請,秦王乃命緩速赴晉 醫緩將至晉國,晉君夜夢二鬼相謂曰:「秦使醫緩來, 我等何?」「若往必當有殺,若去亦獲其死,二途何適?」 一鬼答曰:「此事何憂乎?我等二人,但居膏之上,肓之 下,若我何?」一鬼又問:「何者為膏肓,而免此難?」答曰:「心 上為膏,心下為肓,此處針灸不能及,湯藥不能至。」二 鬼相喜,各居其處。旬日醫至,察其容,候其脈,良久嘆 曰:「此病不可療也,其疾在膏肓,藥餌不可及,針灸不 能至。」晉侯聞之嗟曰:「此良醫也。今古罕有。」遂與百金。 令還本國。晉侯不逾十日而薨矣。

醫和 编辑

按《左傳》:晉侯有疾,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 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 良臣將死,天命不祐。」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節之。先 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 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於是有煩手淫聲,慆 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物亦如之,至於煩,乃 舍也已,無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 心也。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 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 過則為菑。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 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 蠱之疾。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出,告趙孟。趙孟 曰:「誰當良臣?」對曰:「主是謂矣。主相晉國,於今八年,晉 國無亂,諸侯無闕,可謂良矣。和聞之,國之大臣,榮其 寵祿,任其大節,有菑禍興而無改焉,必受其咎。今君 至於淫以生疾,將不能圖恤社稷,禍孰大焉!主不能 禦,是吾以云也。」趙孟曰:「何謂蠱?」對曰:「淫溺惑亂之所生也。於文,皿蟲為蠱」,榖之飛亦為蠱。在《周易》,女惑男, 風落山,謂之蠱。皆同物也。趙孟曰:「良醫也。」厚其禮而 歸之。

按《國語》:平公有疾,秦景公使醫龢視之。出曰:「疾不可 為也,是謂遠男而近女,惑以生蠱;非鬼非食,惑以喪 志。良臣不生,天命不祐,若君不死,必失諸侯。」趙文子 聞之,曰:「武從二三子以佐君,為諸侯盟主,於今八年 矣。內無苛慝,諸侯不二。子胡曰:『良臣不生,天命不祐』? 對曰:『自今之謂。和聞之曰:『直不輔曲,明不規闇,榣木 不生危,松柏不生埤。吾子不能諫惑,使至於生疾,又 不自退而寵其政,八年之謂多矣,何以能久』』?」文子曰: 「醫及國家乎?」對曰:「上醫醫國,其次醫人,固醫官也。」文 子曰:「子稱蠱何實生之?」對曰:「蠱之慝,糓之飛,實生之。 物莫伏於蠱,莫嘉於糓。糓興蠱伏而章明者也。故食 糓者,晝選男德,以象糓明,宵靜女德,以伏蠱慝。今君 一之,是不饗糓而食蠱也,是不昭糓明而皿蠱也。夫 文蟲皿為蠱,吾是以云。」文子曰:「君其幾何?」對曰:「若諸 侯服,不過三年;不服,不過十年。過是,晉之殃也。」是歲, 趙文子卒,諸侯叛晉。十年,平公薨。

按《通志》列傳,或曰「緩」即和也,音訛耳。

醫竘 编辑

按《尸子》:醫竘,未詳其姓,春秋時人,秦良醫。有張子求 療背疾,謂之曰:「非吾背,任君治之。」竘醫之即愈。必有 所委,然後能有所任也。

范蠡 编辑

按《古今醫統》:「范蠡,春秋時越王句踐之臣,佐越王滅 吳,遂退身遨遊五湖,有服餌之法,可以度世。并授孔 安國等,皆成地仙,數百歲面如童顏。醫藥濟人不取 利,所居處不二年致富,棄其所積,遷徙別居,逾年而 富,人咸稱為陶朱公。問聚財之法,惟曰『種五穀,蓄五 牸而已』。」

盧氏矯氏 俞氏 编辑

按《列子力命篇》:「楊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疾,七日大 漸。其子環而泣之請醫。季梁謂楊朱曰:『吾子不肖如 此之甚,汝奚不為我歌以曉之』。」楊朱歌曰:「天其勿識, 人胡能覺?匪祐自天,弗孽由人。我乎汝乎,其弗知乎? 醫乎巫乎,其知之乎?其子弗曉。終謁三醫,一曰矯氏, 二曰俞氏,三曰盧氏,診其所疾。矯氏謂季梁曰:『汝寒 溫不節,虛實失度,病由饑飽色欲,精慮煩散,非天非 鬼,雖漸可攻也』。」季梁曰:「眾醫也,亟屏之。」俞氏曰:「女始 則胎氣不足,乳湩有餘,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 來漸矣,勿可已也。」季梁曰:「良醫也,且食之。」盧氏曰:「汝 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稟生受形,既有制之 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藥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醫也。」 重貺遣之。俄而季梁之疾自瘳。

長桑君 编辑

按《史記扁鵲傳》:扁鵲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 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 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間與語曰:「『我有禁方,年 老欲傳與公,公毋泄』。扁鵲曰:『敬諾』。」乃出其懷中藥予 扁鵲,飲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取其 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 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 結。特以「診脈」為名耳。

扁鵲 编辑

按《戰國策》: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 使耳不聽,目不明。」君以告左右,扁鵲怒而投其石曰: 「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 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按《史記》本傳:「扁鵲者,勃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 之。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出入十餘年,乃呼扁 鵲私坐,閒與語曰:『我有禁方,年老欲傳與公,公毋泄』。 扁鵲曰:『敬諾』。」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飲是以上池之 水,三十日當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 然不見,殆非人也。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 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 為醫或在齊,或在趙,在趙者名扁鵲。當晉昭公時,諸 大夫強而公族弱,趙簡子為大夫,專國事。簡子疾五 日不知人,大夫皆懼,於是召扁鵲,扁鵲入視病,出,董 安于問扁鵲,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 如此,七日而寤。寤之日,告公孫支與子輿曰:「我之帝 所甚樂,吾所以久者,適有所學也。」帝告我:「晉國且大 亂,五世不安。其後將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 國男女無別。」公孫支書而藏之,秦策於是出。夫獻公 之亂,文公之霸,而襄公敗秦師於殽而歸縱淫,此子 之所聞。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間,間必有 言也。」居二日半,簡子寤語諸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 與百神遊於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 聲動心。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之,中熊,熊死。有羆來,我又射之,中羆,羆死。帝甚喜,賜我二笥,皆有副。吾 見兒在帝側,帝屬我一翟犬,曰:『及而子之壯也,以賜 之。帝』」告「我晉國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將大敗周人 於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董安于受言書而藏之, 以《扁鵲言》告簡子,簡子賜扁鵲田四萬畝。其後扁鵲 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問中庶子喜方者 曰:「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於眾事?」中庶子曰:「太子病, 血氣不時交錯而不得泄,暴發於外,則為」中害。精神 不能止邪氣,邪氣畜積而不得泄,是以陽緩而陰急, 故暴。「而死。《扁鵲》曰:『其死何如時』?」曰:「雞鳴至今。」曰:「收 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齊勃海秦越人也, 家在於鄭,未嘗得望精光侍謁於前也。聞太子不幸 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無誕之乎?何以言 太子可生也?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 液醴灑鑱石,撟引案杭,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臟 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 腸胃,漱滌五臟,練精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 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孩嬰之兒 終日,扁鵲仰天嘆曰:「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 郄視文。越人之為方也,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 病之所在,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 病應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眾,不可曲止也。子 以吾言為不誠,試入診,太子當聞其耳鳴而鼻張,循 其兩股以至於陰,當尚溫也。」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 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乃以扁鵲言入報虢君。虢 君聞之大驚,出見扁鵲於中闕,曰:「竊聞高義之日久 矣,然未嘗得拜謁於前也。先生過小國,幸而舉之,偏 國寡臣幸甚。有先生則活,無先生則棄捐填溝壑,長 終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噓唏服臆,魂精泄橫,流涕長 潸。忽忽承悲不能自止,容貌變更。《扁鵲》曰:若太子 病,所謂尸蹶者也。夫以陽入陰中,動胃繵緣中經維 絡,別下於三焦膀胱。是以陽脈下遂,陰脈上爭,會氣 閉而不通,陰上而陽內行,下內鼓而不起,上外絕而 不為使,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絕陽之 色已廢,脈亂,故形靜如死狀,太子未死也。夫以陽入 陰,支蘭藏者生,以陰入陽支蘭藏者死。凡此數事,皆 五臟蹶中之時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扁鵲乃 使弟子子陽厲鍼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 蘇,乃使子豹為五方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 熨兩脅下。太子起坐,更適陰陽,但服湯二旬而復故。 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扁鵲曰:「越人非能生 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扁鵲》過齊,齊 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 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 以不疾者為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 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 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間,不治將深。」桓侯不 應。《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 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 之所及也;在血脈,鍼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 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 以無請也。」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 去,桓侯遂死。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早從事,則 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 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 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并藏氣 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 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扁鵲名聞天下, 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雒陽,聞周人愛老 人,即為耳目痹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 兒醫,隨俗為變。秦太醫令李「自知伎不如扁鵲也」, 使人刺殺之。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

按《列子·湯問篇》: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 求治。扁鵲治之,既同愈,謂公扈、齊嬰曰:「汝曩之所疾, 自外而干腑臟者,固藥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與 體偕長,今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願先聞其驗。」扁鵲 謂公扈曰:「汝志彊而氣弱,故足於謀而寡於斷;齊嬰 志弱而氣強,故少於慮而傷於專。若換汝之心,則均 於善矣。」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 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二人辭歸。於是公扈反 齊嬰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識。齊嬰亦反公扈之 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識。二室因相與訟,求辨於扁 鵲。扁鵲辨其所由,訟乃已。

按《說苑》:扁鵲過趙,趙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 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 者應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鵲曰:「入言鄭醫秦 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為醫者 曰苗父。苗父之為醫也,以管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 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輿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子 之方能如此乎?」扁鵲曰:「不能。」又曰:「吾聞中古之為醫 者曰《俞柎》。俞柎之為醫也,搦腦髓朿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復為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 乎?」扁鵲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窺 天,以錐刺地,所窺者甚大,所見者甚少,鈞若子之方, 豈足以變駭童子哉?」扁鵲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 蛟頭,掩目而別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謂尸蹶者也。」以 為不然,入診之,太子股陰當溫,耳中焦焦如有嘯者 聲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報趙王,趙王跣而趨出 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則糞土之 息,得蒙天履地而長為人矣;先生不有之,則先犬馬 填溝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鵲遂為診之,先造軒 光之竈,八成之湯,砥鍼礪石,取三陽五輸,子容擣藥, 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矯摩,太子遂得 復生。天下聞之,皆曰:扁鵲能生死人。鵲辭曰:「予非能 生死人也,特使夫當生者活耳。」夫死者猶不可藥而 生也,悲夫!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詩》曰:「多將熇熇, 不可救藥」,甚之之辭也。

子陽 编辑

按《古今醫統》:「子陽,扁鵲弟子。虢太子死,扁鵲使子陽 用厲鍼砭石以取三陽五會,有間,太子遂甦。」

子豹 编辑

按《古今醫統》:「子豹,扁鵲弟子。虢太子疾死,鵲使子豹 為五分之熨,八減之劑,和煮之,以熨兩脅下,遂能起 坐。」

子容子明 陽儀 子越 子游 编辑

按《說苑》:趙太子暴病而死,扁鵲為診,先造軒光之竈, 八成之湯,砥鍼礪石,取三陽五輸,子容擣藥,子明吹 耳,陽儀反神,子越反形,子游矯摩,太子遂得復生。 按《韓詩外傳》:「扁鵲過虢侯,世子暴病而死,扁鵲入砥 鍼礪石,取三陽五輸,為先軒之竈,八拭之湯,子同藥, 子明灸陽,子游按摩,子儀反神,子越扶形,於是世子 復」生。

鳳綱 编辑

按《神仙傳》:「鳳綱者,戰國時漁陽人。常採百草花水漬 之,瓮盛泥封,自正月始,迄九月末。又取瓮埋之百日, 煎九火,卒死者以藥納口中,皆立活。綱常服此藥,至 數百歲不老,後入地肺山中仙去。」

文摰 编辑

按《呂氏春秋》:齊閔王疾,使人之宋迎文摯。文摯診王 疾,謂太子曰:非怒則王疾不可治,怒王則文摯死。太 子曰:「『苟已王疾,臣與母以死爭之,願先生勿患也』。文 摯曰:『諾』。」與太子期而往。不當者三,齊王固已怒矣。文 摯至,不解履,登牀履王衣問疾。王怒,不與言,文摯因 出陋辭以重怒王,王吐而起,遂乃疾已。王不悅,果以 鼎生烹文摰。太子與母合,爭之不得。「夫忠於平世易, 忠於濁世難也。」

按《古今醫統》:「文摯,戰國時宋之良臣,洞明醫道,兼能 異術。龍叔子有疾,文摯令背明而立,從後視之曰:『吾 見子之心,方寸之地虛矣』。治之遂愈。」

沈羲 编辑

按《神仙傳》:「沈羲者,吳郡人,學道於蜀中,能消災治病, 救濟百姓,功德感天,天神識之。一日羲與妻賈共載, 逢白鹿車、青龍車、白虎車各一乘,從者皆數十騎,朱 衣仗劍,問羲曰:『君是沈羲否』?羲愕然。騎人曰:『君有功 於民,心不忘道,自少小以來,履行無過,壽命不長,年 壽將盡,黃老今遣仙官來迎,侍郎薄延之乘白鹿車』」 是也;度世君司馬生,乘青龍車是也;迎使者徐福,乘 白虎車是也。須臾,三仙以白玉簡、青玉介、丹玉字授 羲,遂載羲昇天。道間人皆見。斯須大霧,霧解,失其所 在,但見羲車牛在田食苗。羲家恐是邪鬼,將藏山谷 間,乃分求不得。後四百餘年,忽還鄉里,推求得數世。 孫懷喜曰:「聞先人說,家有先人,仙去」久不歸也。留數 十日,說上天時事。老君令玉女持金案玉杯來賜曰: 「此是神丹,飲者不死。夫妻各一杯,壽萬歲。」後將棗二 枚,大如雞子,脯五寸遺羲曰:「可暫還人間,治百姓疾 病。如欲上來,書此符懸之竿杪,吾當迎汝。」乃以一符 及《仙方》一首賜羲,羲奄忽如寐,已在地上也。

编辑

安期生 编辑

按《列仙傳》:安期生,瑯邪人,嘗賣藥東海,海濱人皆言 千歲。秦始皇東遊,請見,與居凡三日夜,賜金璧萬數, 出阜鄉亭,皆置而去,乃留書與玉舄一雙為報,曰:「後 千歲求我於蓬萊山下。」始皇遣使入海求仙藥,未至 蓬萊山,風阻而還。

按《高士傳》:安期生受學河上丈人,老而不仕,時人謂 之千歲公。及秦敗,安期生與其友蒯通交往,項羽欲 封之,卒不肯受。

崔文子 编辑

按《列仙傳》:「崔文子,泰山人,世好黃老,自言三百歲賣 藥都市,後作黃散赤丸,民間疫氣死者萬計。凡經,文 子與散飲之即活。後至蜀中賣藥,蜀人望之如神仙

考證

编辑

公孫光楊中倩 编辑

按《史記淳于意傳》:「菑川唐里公孫光,善為古傳方,意 往謁之,得見事之,受方化陰陽及傳語法,意悉受書 之。意欲盡受他精方,公孫光曰:『吾方盡矣,不為愛公 所。吾身已衰,無所復事之,是吾年少所受妙方也。悉 與公,毋以教人』。意曰:『得見事侍公前,悉得禁方,幸甚』。 意死,不敢妄傳人。居有間,公孫光閒處,意深論方,見 言百世,為之精也。」光喜曰:「公必為國工。吾有所善者, 皆疏同產處臨菑,善為方,吾不若。其方甚奇,非世之 所聞也。吾年中時嘗欲受其方,楊中倩不肯,曰:『若非 其人,胥與。公往見之,當知公喜方也』。」其人亦老矣,其 家給富,時者未往。會慶子男殷來獻馬,因光奏馬王 所意,以故得與殷善。光又屬意於殷曰:「意好數,公必 謹遇之,其人聖儒。」即為書以意屬陽慶,以故知慶;意 事慶謹,以故愛意。

陽慶 编辑

按《史記淳于意傳》:「意喜醫師,臨菑元里公乘陽慶。慶 年七十餘,意得見事之,謂意曰:『盡去而方書非是也。 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 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精。我家給富,心愛 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 敢望也』』。」意即避席再拜謁,受其脈書上下經、五色診、 《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受讀 解驗之。慶家富善醫,不肯為人治病,以故不聞。慶告 意曰:「慎毋令我子孫知若學我方也。」慶子男殷,意與 善。

淳于意 编辑

按《史記》本傳:「太倉公者,齊太倉長臨菑人也,姓淳于 氏,名意。少而喜醫方術。高后八年,更受師同郡元里 公乘陽慶。慶年七十餘,無子,使意盡去其故方,更悉 以禁方予之。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死 生,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甚精。受之三年,為人治病, 決死生,多驗。然左右行遊諸侯,不以家為家,或不為」 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文帝四年中人上書言意以 刑罪當傳,西之長安,意有五女隨而泣。意怒罵曰:「生 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於是少女緹縈傷父之言, 乃隨父西上書曰:「妾父為吏,齊中稱其廉平,今坐法 當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復生,而刑者不可復續,雖欲 改過自新,其道莫由,終不可得。妾願入身為官婢,以 贖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書聞,上悲其意,此歲中 亦除肉刑法。意家居,詔召問所為治病,死生驗者幾 何人?主名為誰?詔問故太倉長臣意方伎所長,及所 能治病者,有其書無有?皆安受學?受學幾何歲?嘗有 所驗?何縣里人也?何病?醫藥已,其病之狀皆何如?具 悉而對。臣意對曰:「自意少時,喜醫藥,醫藥方試之,多 不驗者。至高后八年,得見師臨菑元里公乘陽慶。慶 年七十餘,意得見事之,謂意曰:『盡去而方書非是也。 慶有古先道遺傳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 生死,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書甚精。我家給富,心愛 公,欲盡以我禁方書悉教公』。」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 所敢望也。」臣意即避席再拜謁,受其脈書《上下經》《五 色診》《奇咳術》,揆度陰陽,《外變藥論》《石神》,接《陰陽禁書》, 受讀解驗之,可一年所,明歲即驗之有驗,然尚未精 也。要事之三年所,即嘗已為人治,診病決死生,有驗 精良。今慶已死十年所,臣意年盡三年,年三十九歲 也。齊侍御史成自言病頭痛,臣意診其脈,告曰:「君之 病惡,不可言也。」即出,獨告。成弟昌曰:「此病疽也,內發 於腸胃之間,後五日當癰腫,後八日嘔膿死。」成之病, 得之飲酒,且內成,即如期死。所以知成之病者,臣意 切其脈,得肝氣,肝氣濁而靜,此內關之病也。《脈法》曰: 脈長而弦,不得代四時者,其病主在於肝和,即經主 病也。代則絡脈有過經主「病和者,其病得之筋髓裏; 其代絕而脈賁者,病得之酒且內。」所以知其後五日 而癰腫,八日嘔膿死者,切其脈時,少陽初代,代者經 病,病去過人,人則去,絡脈主病,當其時,少陽初關一 分,故中熱而膿未發也,及五分,則至少陽之界,及八 日則嘔膿死,故上二分而膿發,至界而癰腫盡泄而 死。熱上則熏陽明,爛流絡,流絡動則脈結發,脈結發 則爛解,故絡交。熱氣已上行至頭而動,故頭痛。齊王 中子諸嬰兒小子病,召臣意診切其脈,告曰:「氣鬲病, 病使人煩懣,食不下,時嘔沬。病得之少憂,數忔食飲。」 臣意即為之作下氣湯以飲之。一日氣下,二日能食, 三日即病愈。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診其脈,心氣也。濁 躁而經也。此絡陽病也。脈法曰:「脈來數病去。難而不 一者。病主在心。」周身熱脈盛者為重陽。重陽者。心 主,故煩懣食不下則絡脈有過,絡脈有過則血上出, 血上出者死。此悲心所生也,病得之憂也。齊郎中令 循病,眾醫皆以為蹶人,中而刺之。臣意診之曰:「湧疝 也,令人不得前後溲。」循曰:「不得前後溲三日矣。」臣意 飲以火齊湯,一飲得前溲,再飲大溲,三飲而疾愈。病得之內,所以知循病者,切其脈時,左口氣急,脈無,五 臟氣。右口脈大而數,數者中下熱而湧,左為下,右為 上,皆無五臟應,故曰湧疝中熱故溺赤也。齊中御府 長信病臣意,入診其脈,告曰:「熱病氣也,然暑汗,脈少 衰不死。」曰:「此病得之當浴流水而寒甚,已則熱。」信曰: 「唯然。」往冬時,為王使於楚,至莒縣陽周水,而莒橋梁 頗壞。信則車轅,未欲渡也,馬驚即墮信身入水中 幾死。吏即來救信,出之水中,衣盡濡,有間而身寒,已 熱如火,至今不可以見寒。臣意即為之液湯火齊逐 熱,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即使服藥,出入二 十日,身無病者。所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脈時并陰脈。 法曰:熱病,陰陽交者死,切之不交并陰。并陰者脈順 清而愈,其熱雖未盡,猶活也。腎氣有時間濁,在太陰 脈口而希,是水氣也。腎固主水,故以此知之。失治一 時,即轉為寒熱。齊王太后病,召臣意入診脈,曰:「風癉 客脬,難於大小溲,溺赤。」臣意飲以火齊湯,一飲即前 後溲,再飲病已,溺如故。病得之流汗出滫。滫者,去衣 而汗晞也。所以知齊王太后病者,臣意診其脈,切其 太陰之口,濕然,風氣也。《脈法》曰:「沈之而大堅,浮之而 大緊者,病主在腎。腎切之而相反也。脈大而躁,大者 膀胱氣也,躁者中有熱而溺赤。」齊章武里曹山跗病, 臣意診其脈,曰:「肺消癉也」,加以寒熱,即告其人曰:「死 不治,適其共養,此不當醫。」治法曰:「後三日而當狂妄 起行欲走,後五日死。」即如期死。山跗病,得之盛怒而 以接內。所以知山跗之病者,臣意切其脈,肺氣熱也。 《脈法》曰:「不平不鼓、形弊。」此五藏高之遠數,以經病也, 故切之時不平而代。不平者,血不居其處;代者,時參 擊並至,乍躁乍大也。此兩絡脈絕,故死不治。所以加 寒熱者,言其人尸奪,尸奪者形弊,形弊者,不當關灸 鑱石及飲毒藥也。臣意未往診。時齊太醫先診山跗 病,灸其足少陽脈口而飲之半夏丸,病者即泄注腹 中虛。又灸其少陰脈,是壞肝剛絕深如是重損病者 氣,以故加寒熱,所以後三日而當狂者,肝一絡連屬 結絕乳下陽明,故絡絕開陽明脈,陽明脈傷,即當狂 走。後五日死者,肝與心相去五分,故曰「五日盡,盡即 死」矣。齊中尉潘滿如病,少腹痛,臣意診其脈,曰:「遺積 瘕也。」臣意即謂齊太僕臣饒、內史臣繇曰:「中尉不復 自止於內,則三十日死,後二十餘日溲血死。病得之 酒且內。」所以知潘滿如病者,臣意切其脈,深小弱,其 卒然合合也,是脾氣也。右脈口氣至緊小,見瘕氣也。 以次相乘,故三十日死。三陰俱搏者如法,不俱搏者, 決在急期。一搏一代者近也。故其三陰搏,溲血如前 止。陽虛侯相趙章病,召臣意,眾醫皆以為寒中。臣意 診其脈曰:「迵風。」迵風者,飲食下嗌而輒出不留。法曰 五日死,而後十日乃死,病得之酒。所以知趙章之病 者,臣意切其脈,脈來滑,是內風氣也。飲食下嗌而輒 出不留者,法五日死。皆為前分界法,後十日乃死。所 以過期者,其人嗜粥,故中藏實,中藏實,故過期。師言 曰:「安糓者過期,不安糓者不及期。」濟北王病,召臣意 診其脈,曰:「風蹶胸滿。」即為藥酒,盡三石,病已。得之汗 出伏地。所以知濟北王病者,臣意切其脈時,風氣也, 心脈濁,病法過入其陽,陽氣盡而陰氣入,陰氣入張, 則寒氣上而熱氣下,故胸滿。汗出伏地者,切其脈,氣 陰,陰氣者,病必入中,出及瀺水也。齊北宮司空命婦 出於病,眾醫皆以為風入中,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陽 脈。臣意診其脈,曰:「病氣疝,客於膀胱,難於前後溲而 溺赤。病見寒氣則遺溺,使人腹腫。」出於病,得之欲溺 不得,因以接內。所以知出於病者,切其脈大而實,其 來難,是蹶陰之動也。脈來難者,疝氣之客於膀胱也。 腹之所以腫者,言蹶陰之絡結小腹也。蹶陰有過則 脈結動,動則腹腫。臣意即灸其足蹶陰之脈,左右各 一所,即不遺溺而溲清,小腹痛止,即更為火齊湯以 飲之,三日而疝氣散即愈。故濟北王阿母自言足熱 而懣,臣意告曰:「熱蹶也。」則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無 出血,病旋已。病得之飲酒大醉。濟北王召意診脈,諸 女子侍者至,女子豎,豎無病。臣意告永巷長曰:「豎傷 脾,不可勞,法當春嘔血死。」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豎 何能?」王曰:「是好為方,多伎能,為所是,案法新。往年市 之民所四百七十萬,曹偶四人。」王曰:「得毋有病乎?」臣 意對曰:「豎病重,在死法中。」王召視之,其顏色不變,以 為不然,不賣諸侯所。至春,豎奉劍從王之廁。王去豎 後,王令人召之,即仆於廁,嘔血死。病得之流汗,流汗 者同法。病內重,毛髮而色澤,脈不衰,此亦關內之病 也。齊中大夫病齲齒,臣意灸其左太陽明脈,即為苦 參湯,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風,及臥開口, 食而不嗽。菑川王美人懷子而不乳,來召臣意。臣意 往,飲以莨碭藥一撮,以酒飲之,旋乳。臣意復診其脈, 而脈躁,躁者有餘病。即飲以消石一齊,出血,血如豆 比五六枚。齊丞相舍人奴從朝入宮,臣意見之食閨 門外,望其色有病氣。臣意即告宦者平平好為脈,學

臣意所。臣意即示之。舍人奴病,告之曰:「此傷脾氣也
考證
當至春,鬲塞不通,不能食飲。法至夏泄血死。」宦者平

即往告相曰:「君之舍人奴有病,病重,死期有日。」相君 曰:「鄉何以知之?」曰:「君朝時入宮,君之舍人奴盡食閨 門外。」平與倉公立即示平曰:「病如是者死。」相即召舍 人奴而謂之曰:「公奴有病不?」舍人曰:「奴無病,身無痛 者。至春果病,至四」月泄血死。所以知奴病者,脾氣周 乘五臟,傷部而交,故傷脾之色也。望之殺然黃,察之 如死青之茲。眾醫不知,以為大蠱,不知傷脾,所以至 春死。病者,胃氣黃,黃者土氣也,土不勝木,故至春死。 所以至夏死者,《脈法》曰:「病重而脈順清者,曰內關。」內 關之病,人不知其所痛,心急然無苦,若加以一病死, 中春一愈,順及一時。其所以四月死者,診其人時愈 順。愈順者,人尚肥也。奴之病,得之流汗數出,灸於火 而以出見大風也。菑川王病,召臣意診脈,曰:「蹶上為 重,頭痛身熱,使人煩懣。」臣意即以寒水拊其頭,刺足 陽明脈,左右各三所,病旋已。病得之沐髮未乾而臥, 診如前,所以蹶,頭熱至肩。齊王黃姬兄黃長卿家有 酒,召客,召臣意。諸客坐,未上食,臣意望見王后弟宋 建,告曰:「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脅痛,不可俛仰,又不 得小溲。不亟治,病即入濡腎。及其未舍五藏,急治之, 病方今客腎濡,此所謂腎痹也。」宋建曰:「然,建故有要 脊痛。往四五日,天雨,黃氏諸倩見建家京下方石,即 弄之,建亦欲效之,效之」不能起,即復置之,暮要脊痛, 不得溺,至今不愈。建病得之好持重,所以知建病者, 臣意見其色太陽,色乾腎部上及界要以下者,枯四 分所,故以往四五日,知其發也。臣意即為柔湯使服 之,十八日所而病愈。濟北王侍者韓女,病要背痛寒 熱,眾醫皆以為寒熱也。臣意診脈曰:「內寒,月事不下 也。」即竄以藥,旋下,病已。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 所以知韓女之病者,診其脈時,切之腎脈也,嗇而不 屬。嗇而不屬者,其來難堅,故曰月事不下。肝脈弦,出 左口,故曰欲男子不可得也。臨菑汜里女子薄吾病 甚,眾醫皆以為寒熱篤,當死不治。臣意診其脈,曰:「蟯 瘕。」蟯瘕為病,腹大,上膚黃麤,循之戚戚然。臣意飲以 芫華一撮,即出蟯可數升,病已,三十日如故。病蟯得 之於寒濕,寒濕氣宛篤不發,化為蟲。臣意所以知寒 薄吾病者,切其脈,循其尺,其尺索刺麤,而毛美奉髮, 是蟲氣也。其色澤者,中藏無邪氣。及重病。齊淳于司 馬病,臣意切其脈,告曰:「當病迵風。」迵風之狀,飲食下, 嗌輒後之,病得之飽食而疾走。淳于司馬曰:「我之王 家食馬肝,食飽甚,見酒來即走去,驅疾至舍,即泄數 十出。」臣意告曰:「為火齊米汁飲之,七八日而當愈。」時 醫秦信在旁,臣意去,信謂左右閣都尉曰:「意以淳于 司馬病為何?」曰:「以為迵風,可治。」信即笑曰:「是不知也。 淳于司馬病,法當後九日死。」即後九日不死,其家復 召臣意。臣意往問之,盡如意診。臣即為三火齊米汁 使服之,七八日病已。所以知之者,診其脈時,切之盡 如法,其病順,故不死。齊中郎破石病,臣意診其脈,告 曰:「肺傷不治,當後十日丁亥溲血死」,即後十一日溲 血而死。破石之病,得之墮馬僵石上。所以知破石之 病者,切其脈,得肺陰氣,其來散,數道至而不一也。色 又乘之,所以知其墮馬者,切之得番陰脈,番陰脈入 虛裏,乘肺脈,肺脈散者,固色變也。乘之所以不中期 死者,師言曰:「病者安糓即過期,不安糓則不及期。其 人嗜黍,黍主肺,故過期所以溲血者,診脈法曰:『病 養陰處者順死,喜養陽處者逆死』。」其人喜自靜不躁, 又久安坐,伏几而寐,故血下泄。齊王侍醫,遂病,自練 五石服之。臣意往過之,遂謂意曰:「不肖有病,幸診遂 也。」臣意即診之,告曰:「公病《中熱。論》曰:『中熱不溲者,不 可服五石。石之為藥,精悍,公服之,不得數溲。亟勿服, 色將發癰』。」遂曰:「《扁鵲》曰:陰石以治陰病,陽石以治陽 病。夫藥石者,有陰陽水火之齊。故中熱即為陰石,柔 齊治之;中寒即為陽石,剛齊治之。」臣意曰:「公所論遠 矣。扁鵲雖言若是,然必審診,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 合色脈,表裏有餘不足,順逆之法,參其人動靜,與息 相應,乃可以論。《論》曰:『陽疾處內,陰形應外者,不加悍 藥及鑱石。夫悍藥入中,則邪氣辟矣,而宛氣愈深。《診 法》曰:『二陰應外,一陽接內者,不可以剛藥。剛藥入則 動陽,陰病益衰,陽病益著,邪氣流行為重,困於俞忿, 發為疽』』。」意告之,後百餘日,果為疽發乳上,入缺盆死。 此謂論之大體也,必有經記。拙工有一,不習文理,陰 陽失矣。齊王故為陽虛侯,時病甚,眾醫皆以為蹶。臣 意診脈,以為痹,根在右脅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氣 不能食。臣意即以火齊粥且飲六日,氣下,即令更服 丸藥,出入六日病已。病得之內診之時,不能識其經 解,大識其病所在。臣意常診安陽武都里成開方,開 方自言以為不病,臣意謂之病苦沓風,三歲四支不 能自用,使人瘖,瘖即死。今聞其四支不能用,瘖而未 死也。病得之數飲酒,以見大風氣。所以知《成開方》病 者,診之,其脈法奇咳言曰「藏氣相反者死。」切之,得腎 反肺。法曰三歲死也。安陵阪里公乘項處病。臣意診脈曰:「牡疝。」牡疝在鬲下,上連肺。病得之內。臣意謂之: 「慎毋為勞力事,為勞力事則必嘔血死。」處後蹴踘要 蹶,寒,汗出多,即嘔血。臣意復診之,曰:「當旦日日夕死。」 即死。病得之內。所以知項處病者,切其脈,得番陽。番 陽入虛裏,「處旦日死。一番一絡者,牡疝也。」臣意曰:「他 所診期死生及所治,已病眾多,久頗忘之,不能盡識, 不敢以對問。臣意所診治病,病名多同而診異,或死 或不死,何也?」對曰:「病名多相類,不可知,故古聖人為 之《脈法》,以起度量,立規矩,縣權衡,案繩墨,調陰陽,別 人之脈各名之,與天地相應,參合於人,故乃別」百病 以異之。有數者皆異之,無數者同之。然脈法不可勝 驗,診疾人以度異之,乃可別同名,命病主在所居。今 臣意所診者,皆有診籍,所以別之者,臣意所受師方 適成,師死,以故表籍所診,期決死生,觀所失所得者 合脈法,以故至今知之。問臣意曰:「所期病,決死生,或 不應期,何故?」對曰:「此皆飲食喜怒不節,或不當飲藥, 或不當針灸,以故不中期死也。問臣意,意方能知病 死生,論藥用所宜。諸侯王大臣有嘗問意者不?及文 王病時,不求意診治,何故?」對曰:「趙王、膠西王、濟南王、 吳王皆使人來召臣意,臣意不敢往。文王病時,臣意 家貧,欲為人治病,誠恐吏以除拘臣意也,故移名數, 左右不脩家生」,出行游國中,問善為方數者,事之久 矣。見事數師,悉受其要事,盡其方書意及解論之。身 居陽虛侯國,因事侯侯入朝,臣意從之長安,以故得 診安陵項處等病也。問臣意知文王所以得病不起 之狀。臣意對曰:「不見文王病,然竊聞文王病喘頭痛, 目不明。臣意心論之,以為非病也。以為肥而蓄精,身 體不得搖。骨肉不相任。」故喘。不當醫治。《脈法》曰。年二 十脈氣當趨年三十當疾步年四十當安坐年五十 當安臥年六十已上氣當大董文王年未滿二十,方 脈氣之趨也而徐之,不應天道四時,後聞醫灸之即 篤,此論病之過也。臣意論之,以為神氣爭而邪氣入, 非年少所能復之也,以故死。所謂氣者,當調飲食,擇 晏日,車步廣志,以適筋骨肉血脈,以瀉氣。故年二十 是謂易。法不當砭灸,砭灸至氣逐。問臣意:「師慶安 受之?聞於齊諸侯不?」對曰:「不知慶所師受。慶家富,善 為醫,不肯為人治病,故未名世。」慶又告臣意曰:「慎毋 令我子孫知,若學我方也。」問臣意:「師慶何見於意而 愛?」意欲悉教意方。對曰:「臣意不聞師慶為方善也。意 所以知慶者,意少時好諸方事,臣意試其方,皆多驗 精良。臣意」聞菑川唐里公孫光善為古傳方,臣意即 往謁之,得見事之,受方化陰陽及傳語法,臣意悉受 書之。臣意欲盡受他精方,公孫光曰:「吾方盡矣,不為 愛公所,吾身已衰,無所復事之,是吾年少所受妙方 也,悉與公,毋以教人。」臣意曰:「得見事侍公前,悉得禁 方,幸甚。」意死,不敢妄傳人。居有閒,公孫光閒處,「臣意 深論,方見言百世為之精也。」師光喜曰:「公必為國工。 吾有所善者,皆疏同產,處臨菑善為方,吾不若其方 甚奇,非世之所聞也。吾年中時,嘗欲受其方,楊中倩 不肯,曰:『若非其人也,胥與公往見之,當知公喜方也』。」 其人亦老矣,其家給富,時者未往。會慶子男殷來獻 馬,因師光奏馬王所意,以故得與殷善。光又屬意於 殷曰:「意好數,公必謹遇之,其人聖儒。」即為書,以意屬 陽慶,以故知慶臣意,事慶謹,以故愛意也。問臣意曰: 「吏民嘗有事學《意方》,及畢盡得意方不?何縣里人?」對 曰:臨菑人宋邑,邑學臣意,教以五診。歲餘,濟北王遣 太醫高期、王禹學臣意,教以經脈高下,及奇絡結,當 論俞所居,及氣「當上下出入邪逆順,以宜鑱石,定砭 灸處。」歲餘,菑川王時遣太倉馬長馮信正方臣意,教 以案法逆順,論藥法,定五味,及和齊湯法。高永侯家 杜信喜脈,來學臣意,教以上下經脈五診。二歲餘,臨 菑召里唐安來,學臣意,教以五診上下經脈,奇咳,四 時應陰陽重未成,除為齊王侍醫,問臣意診病決死 生,能全無失乎?臣意對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脈,乃 治之。敗逆者不可治,其順者乃治之。心不精,脈所期, 死生視可治時時失之,臣意不能全也。」

按《瑯嬛記》:倉公夢遊蓬萊山,見宮室崔嵬,金碧璀璨, 光輝射目,忽一童子以杯水進,倉公飲畢,五內寒徹, 仰首見殿榜曰「上池仙館」,始知所飲乃上池水也,由 是神於診脈。

秦信 编辑

按《古今醫統》:「秦信,不知何郡人,少敏有量,好經方、本 草及黃帝扁鵲之書,為當代良醫」,令

宋邑 编辑

按《古今醫統》:「宋邑臨淄人,至性愛人,酷尚醫術,就齊 太倉公淳于意學《五診脈論》之術,為當世良醫。」

高期王禹 编辑

按《太平御覽》:「高期、王禹仕濟北王,為太醫。王遣就倉 公淳于意學經脈高下及奇絡結,當論俞所居,及氣 當上下出入,邪正逆順,以宜鑱石,定砭灸之法,歲餘 亦頗通之按《古今醫統》:「高期、王禹,仕濟北王,太醫令王以期、禹 術未精,令就淳于意學經脈及奇絡結,俞穴所在,定 鑱石刺灸之法,歲餘盡通,以此知名。」

馮信 编辑

按《太平御覽》:「馮信,臨淄人,為淄川王太倉馬長,好醫。 淄川王令就淳于意學方,意教以案法逆順,論藥法, 定五味,及和劑湯法。信受之,擅名漢世。」

杜信 编辑

按《太平御覽》:「杜信高永侯家丞,自知身病,乃專治學 醫,倉公甚憐之,教以上下經脈五診之法。」

唐安 编辑

按《太平御覽》:「唐安,臨淄召里人也。性好醫,學於倉公 淳于意,意教以五診上下經脈,奇咳四時應陰陽之 法。除為齊王侍醫。」

蘇耽 编辑

按《列仙傳》:蘇耽,桂陽人也。漢文帝時得道,人稱蘇仙 公。早喪所怙,鄉里以仁孝著聞。宅在郡城東北,距縣 治百餘里。公與母共食,母曰:「無鮓。」公即輟筯,起身取 錢而去。須臾以鮓至,母曰:「何所得來?」公曰:「縣市。」母曰: 「去縣道往返百餘里,頃刻而至,汝欺我也。」公曰:「買鮓 時見舅氏,約明日至。」次日,舅果至。一日雲間,儀衛降 宅,公語母曰:「某受命仙籙,當違色養。」母曰:「我何存活?」 公以兩盤留母,需飲食扣小盤,需錢帛扣大盤,所需 皆立至。又語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橘樹,患 疫者與井水一升,橘葉一枚,飲之立愈。」後果然,求水 葉者遠至千里,應手而愈。

劉安 编辑

按《漢書》本傳:「淮南王安,為人好書鼓琴,招致賓客方 術之士數千人,作為《內書》二十一篇,《外書》甚眾。又有 《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術亦二十餘萬言。安入朝 獻所作《內篇》,每宴見,談說方技賦頌,昏暮然後罷。」 按《古今醫統》:「《淮南子》:劉安資性天成,窮格事物之極, 博覽群書,善醫藥。謂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毒。王安 道」謂《淮南子》多寓言,夫豈不信?

王遂 编辑

按《古今醫統》:「王遂,不知何郡人,習經方,工於治療,學 業精博,為齊王侍御醫。」

樓護 编辑

按《漢書》本傳:「樓護,字君卿,齊人,父世醫也。護少隨父 為醫長安,出入貴戚家,護誦《醫經》、本草、方術數十萬 言,長者咸愛重之,共謂曰:『以君卿之材,何不宦學乎』? 由是辭其父學經傳以薦為廣漢太守。」

元俗 编辑

按《古今醫統》:「元俗,河間人,餌巴豆,賣藥都市。河間王 病瘕,服元俗藥,下蛇數十餘頭而愈。王見元俗於日 中無影,以女配之,元俗夜逃去,隱於常山下。」

李少君 编辑

按《神仙傳》:「李少君與議郎董仲舒相親,見仲舒宿有 痼疾,體枯氣少,少君乃與以成藥二劑,并有用戊己 之草,后土胎黃,良獸沉肪,先義之根,百草華釀,亥月 上旬,合煎銅鼎中,童男沐浴潔淨,調其湯火,合成如 雞子,三劑齒落更生,服盡五劑,命不復傾。」

安丘望之 编辑

按《高士傳》:「安丘望之者,京兆長陵人也。少治《老子經》, 恬靜不求進宦,號曰安丘丈人。成帝聞,欲見之,望之 辭不肯見,上以其道德深重,常宗師焉。望之不以見 敬為高,愈日損,退為巫醫,於民間著《老子章句》,故老 氏有安丘之學。扶風耿況、王汲等皆師事之,從受《老 子》,終身不仕,道家宗焉。」

涪翁程高 编辑

按《太平御覽》:「廣漢人郭玉,見有老父,不知何出,常漁 釣於涪水,因號涪翁。乞食人間,見有疾者,時下鍼石, 輒應時而見效,乃著《鍼經診脈法》傳於代。弟子程高 尋求積年,翁乃授之,高亦隱跡不仕。玉少師事高,學 方診六徵之技,陰陽不測之術。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