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07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七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七卷目錄

 天目山部彙考

  圖

  考

 天目山部總論

  杭州府志東天目山說 西天目山說

 天目山部藝文一

  遊天目山錄        明唐樞

  東目記略         馮夢禎

  西目記略          前人

  天目山記         王晉亨

  天目山賦          盧柟

 天目山部藝文二

  天目山新婦石      唐白居易

  天目山          釋靈一

  天目山雷神宅       宋蘇軾

  天目山          趙文昌

  左轄吳公禱雨天目山有感  錢思復

  天目山觀瀑布      明馮夢禎

  天目山對雪         彭輅

  九日望天目         袁煒

  登天目絕頂        陶望齡

  天目山詠         袁宏道

 天目山部紀事

 天目山部雜錄

 天目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一百七卷

天目山部彙考 编辑

輿地志之天目山

「天目山」:在今浙江杭州府臨安縣城西五十里,高三 千九百丈,周圍八百里,亙杭、宣、湖、徽四州界。

天目山圖

天目山圖

编辑

按:《輿地志》:「天目山上有兩湖,謂左右目,故名天目也。 山極高峻,上多美石,木多茶。」

按《始興記》:於潛縣北有天目山,山上眾木,其美非常, 因名「翔鳳林。」

按《水經漸江水注》:「浙江水又北逕新城縣,桐谿注之。 水出吳興郡於潛縣北天目山,山極高峻,崖嶺竦疊, 西臨絕澗。山上有霜木,皆是數百年樹,謂之翔鳳林。 東面有瀑布下注數畝深沼,名曰蛟龍池。池水南流 逕縣西,為縣之西谿。」

按《元和郡國志》,天目山上有數百樹,名曰翔鳳樹。 按《洞天福地記》第三十四洞天,「天目山周迴二百里, 名太微元蓋之天,在杭州餘杭縣。」

按:《太平御覽江東諸山考雜道書》云。「天目山左高于 地千五百丈。右高于地七千丈。縱廣三千里。上有淵, 中有魚,可食。無毒蟲。」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臨安府。天目山在臨安縣西五 十里。有兩峰。峰頂各一池。左右相對。名曰天目。有洞 府三十六所。」

又在安吉州南七十五里,上有兩池,故名。《遯齋閑覽》 云:「昔有登此山者,遇暑雨,見雲霧皆在山腰,雷似嬰 兒聲。」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考》:「江南名山天目山,在臨安 府於潛縣北六十里,有兩峰,峰頂各一池,左右相對, 曰天目。郭璞云:天目山前兩乳長,龍飛鳳舞到錢塘。」 按《圖書編》,天目山考,天目之山,雄視兩浙,高可三千 八百丈,橫亙八百餘里,故《洞元集》為第三十四洞天云。隆慶歲癸未三月,自餘杭起行,行七十里,日暮,始 宿大坂。厥明,行三十里,至滿嶺。南北兩山皆盤旋曲 折,似漸入佳境矣。再行三里許,山之北石骨林立,中 忽開一洞,曾有道人經過。問之,樵人曰:「此洞高若干 許?」答以「高六尺有奇。」道人以手杖度之,果符其數,當 有金銀二物,以厭其勝。覽之數日,果得二山:一名金 嶅塢,一名銀山。總督軍門立碑,嚴禁搜挖,有可稽者。 申刻,始駐雙清莊。入浮玉禪林,瞻梁昭明太子遺像, 以昭明曾讀書于此,偶目疾痛甚,洗而復明,故以「雙 清」名莊也。出僧道,其源委甚悉。次早,西行入山。初至 仰止山亭,以「倚翠」,亭旁有巨石,高而且方,石名「倚翠」, 因以名亭也。三至如斯亭,泉橫澗道衝出,勢不可屬, 作石梁以渡之,曰半「山橋。」左有響水巖,泉石從右奔 注,側耳聽之,其琤琤之聲,若自石中出者。傳言巖石 虛空,以故聲音如響,理不可曉。再上有觀音石,平正 如砥。自牛眠亭少折而上,見古杉一株,大可九圍,其 枝皆下向復昂,勢如虯龍,殊為可玩。遂至真際亭。兩 山夾道,流泉瀑布之勝,且謂此亭扼一山之吭,澗泉 從此下注雙清約十里有奇,中有一道,分流左右,不 知所入,遂入高峰塔院。高峰者,寺之開山祖師,有定 性子,題其居曰「真空洞飛雲閣」,皆倚獅子巖而立。內 有高峰肉身,以缸覆之,塗以灰,葬于獅子口中,其形 唇掀而上昂,毫髮不爽。頃之,僧乃出高麗銅缽盂,撫 摩久之,制極精巧。啟視窗外,則臨崖千丈不測,中有 一石直起,為象鼻峰,獨立獅座之表,亦山中一佳境 也。入山初尚雨霽,少頃雲霧沉霾,不辨咫尺,風急復 霽,遂命肩輿北上而東。路南有玉柱峰,形方而微黑, 僅有縐紋可數不及雁蕩遠甚。北有一石,突出而平, 曰「望江臺」,久不經人跡,草樹已森然矣。至普同塔院, 又見一大樹,減前一圍,特「中分二榦直起,尤為奇絕。 坐中峰塔院,出高麗所製袈裟,長計一丈有五,復下 藏雲塔、悟道亭。」又東入斷崖塔院,當門有一樹,其高 大不減普同。又東往正殿,入幻住庵。又南望立玉亭, 乃中峰修真處也。于山麓特伸一股,其地甚平,計一 畝許。其崖深幾萬丈,下瞷無底,殊不可措足。東西奇 峰,千仞壁立,亭則誅茅為之,且覆以三松。一松獨偃 臥其上,亭隱然若匿。予側身俯首而出,仰視俯臨,令 人心悸目眩。深邃、幽寂、奇麗六者兼之。古稱蓬萊仙 島,真為不忝,此天目第一奇絕處也。東坡《表忠觀碑》 所謂「龍飛鳳舞」,鳳舞即此山之麓,而龍飛則山之枕 中峰塔北者。時陰風怒號,凜冽如冬,從者皆以兩手 附耳。古稱「山深六月寒」,信哉昔日!中峰迷昧不通,自 誓獨立,七日不悟,當墜崖而死。越七日,明心見性,因 名其亭以立玉。後中峰乃東入幻住庵,遂轉西南,下 坐著衣亭,亭前山茶、海棠,僅爾半殘,氣候寒煖,遂與 下界頓異。若此亭之上有望雲庵,惟一老僧坐石補 衲,少頃入真空洞一飯,飯畢暫臥僧房。未幾,家人報 予曰:「天霽甚,已非初入山景象矣。」促予起。起坐洞中, 南望新城、嚴州以及桐廬、富陽群山,近者尚有形可 指,再遠者望之則如藍玉萬片,又再遠者則淡雲一 抹,竟不知其為山也。雖使王維執筆,能寫此變態虛 空色相耶?僧聽泉,復語予以北有張公洞,昔張真人 曾煉丹于此,同僧掃石以坐,視之則石之突出而帡 幪者,計二十丈,軒豁可愛。西有石壁四五丈,橫鎖洞 口,泉皆石中流出,名曰石骨。水如梅雨,絲絲而下,較 之他水,氣味甘重迥絕又一小洞天也。天色愈霽,日 始升。僧云:「如此晴霽,十不及見二三,即轉為雲霧」,導 予直登山頂最高處,復從斷崖塔後進,歷二臺,陟其 頂,恍若置身青雲之上。旁有石如鐵板狀,似斷崖而 屬,俗傳乃仙人所鋸者。中有一石獨聳,上薄雲漢。坐 而凝目視之,則東之臨安、北之孝豐、安吉、東之金陵、 北之寧國諸山,歷歷如指掌。而前之所見,南山愈小 愈下,又悉如蟻封矣。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西天目山,在於潛山東北,有主 峰,高出天半者,為翔鳳林。其外則平地突起一石,周 迴十餘丈,高百丈,為玉柱峰。又有象鼻、香爐三峰,以 形似得名。其西峰之頂,俗名西尖,有採芝巖,昔劚藥 山中者,見巖上芝草一本五色,因接長竿採之,遂沒。 後數日,左右復出二本,皆翠色,至今隱見不常。上有」 千丈巖、龍穴、石城、石門、張公舍、石巷、石屋、石倉、石版、 石柱、新媍石、雷神宅諸靈勝,徐伍登仙修煉之所。 天目山又在湖州府孝豐縣,高三萬六千丈,廣八百 里,有三十六洞天、十二龍潭。其東峰從臨安入,西峰 從當縣入,深阻難登。相傳「春秋時有披裘翁隱此,嘗 出採薪,遇延陵季子,見道旁遺金,季子」命取之,瞋目 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莊,語言之埜也?吾五 月披裘而採薪,豈取金者哉?」季子謝之。問以姓名,不 告而去。

按《浙江通志·山川考》:「天目山,在杭州府臨安縣城西 五十里,高三千九百丈,周迴八百里,有三十六洞,為 仙靈所居。每歲秋至之日,風雨晦冥,俗云山神與江神會。淳祐八年,禱雨有應,安撫趙與𥲅奏請封龍王 為靈祐公,賜廟額曰惠澤。山有東西二目,東在臨安, 西在於潛。東目則崔嵬峻巀,有重岡疊嶂之奇。西目」 則起伏飛揚,有龍翔鳳翥之勢,分青挾翠,以萃止于 錢塘。「萬山林立,環拱其下,若臣服之狀,豈非一郡之 主山乎?」《東目》奇麗,雖少亞于西目,然其峰之奇者,如 天仙峰、將軍峰、寶珠峰;水之奇者,如瀑布泉、洗眼池、 白龍池;古跡之存者,如分經臺、黑驢菴、昭明菴;林巒 澗壑之秀者,如垂虹嶺、平溪。皆超絕常區,等于仙境 焉。

「西天目山」在杭州府於潛縣城北四十五里。

天目山又在湖州府安吉州「孝豐縣城南六十五里, 與杭州府接界。高三萬六千丈,周迴八百里,上有三 十六洞天頂有二泉如目,大旱不竭,泉味甚美。東南 瀑布下注十里,蛟龍時出沒,成十二潭,旱禱雨輒應。 山間有田畝池塘可耕,為方上人所居。」

按《杭州府志山川攷》:「東天目山在臨安縣西五十里, 昔有道宮在天目東峰,曰黃石室,故址尚存。相傳有 大鐘墮於水。」

大山在縣北五十里。天目山東北峰也。勢峭拔,高二 千六百丈,周三百五十里。昔倪氏居此,故亦呼「倪嶺。」 南溪在縣西天目山,發源四十五里,至縣東入餘杭 縣界二十八里,共七十里。今建「竹林長橋。」

西天目山在於潛縣西北四十五里。按《大藏洞淵集》, 乃第三十四洞天也。山有二,東目高二千丈,西目高 二千五百丈,周迴一百里,名太微元蓋洞天。《太平寰 宇記》:「山高三千九百丈,廣五百五十里。水因山曲折, 東西巨源,若兩目然,故曰天目。」東出臨安,流一百五 十里為苕溪,西趨於潛為紫溪,合桐廬之水以匯于 浙江,《水經》於潛山,極高峻,東西瀑布下注成沼,名蛟 龍池。池水入西溪,合於浙江。道士唐子霞謂天目山 又名浮玉山,上有兩池,謂左右目,連亙四州,杭、宣、湖、 嚴也。周迴三十里,上有養生之藥,蓍草芫花,皆名著 仙經。山有銘勒龍池東,銘曰:「列岳霞表,群峰霧裏,翠 滴煙巒。」名不可記。

玉柱峰,在天目中峰塔西南,平地突起一石,周迴十 餘丈,高百丈。上有古木蒼藤,人不能登。

象鼻峰,在天目,形如象鼻,與獅巖對。

香爐峰,在天目,形如香爐,故名。

楊嶺在縣治北三十里,高一百二十丈。北抵天目眉 山,西北達寧國驛路。

長春塢在縣北四十里天目山西。

響水巖:在縣治北四十五里。天目重峰內,但聞其中 水聲泠泠不絕,竟難覓其支流也。

紫薇巖:在縣治北四十五里天目西麓,俗呼為「紫莫 巖。」石皆玲瓏,奇狀不一。

翠微巖在天目倚翠亭後。

芝草巖,在天目西尖之西。昔採藥者見上有芝草一 本,五色備具,接長竿採之,色遂沒。後數日,左右復出 二本,皆翠色,遂不敢採,至今隱現不常,時有遇者,因 以名巖。

觀音巖在天目山半路旁,突起一石,高大各百餘丈, 供觀音像於上。

千丈巖,在天目獅巖前。自上觀之,莫測其底。以「千丈」 名,不可以千丈限也。

斷隴在天目西尖之西南。

「《龍》穴」,在天目,其大逾寸,穴外迴環之狀,徑二寸許,若 有物盤旋而成,欲雨則雲氣先出,故名。

石城在天目西尖之西南岸高數丈,南北五十餘丈, 其外可履,內深邃不可入。《玉桃古記》云:「昔獵人阻雨 於石城外林間,有白桃一顆,摘入手如冰,忽又變紅, 其熱如湯,遂采木葉包之,藏於布囊,下山捫之猶存, 及至家,止存木葉。」

石門在天目半峰嶺,東西各一,高者二十餘丈,小者 百尺。自張公舍眺之,兩扉對峙,一山之絕致也。 石屋在天目,去張公舍不遠,常有陰雲怪風,生於白 晝,俗謂徐伍仙修煉之所。

「石倉」在天目西尖之西坎,眾山鱗疊,宛若倉廩。 「石柱」:在天目西尖絕頂,一長一丈,一長二丈,堅削平 直,宛如斲成,擊之其聲清越。

石鼓在天目西嶺外塢南下磴「道盤折,狀如鼓形,周 迴百餘丈,擊之如鼓聲。」

石版在天目西尖之上,長短大小不可數計,皆平淨 如砥,有全解至地者,有解未盡者。今鋸痕線道猶存, 其解至半者,用大石砧架定,信非人力所能及。有好 事者欲取下,輒有風雨蛇虺之變,至今人莫敢動。 「石菴」在天目西尖之頂,最為高峻,上覆巨石一片,非 大力不能舉。

石巷在天目,與張公舍相去二百餘步。四圍聳拔,石 罅一徑,深三十餘丈,藤木交蔭,森然可畏。

新婦石一名望夫石,在天目西峰半山之中,面東昂立,高五丈,天然人形,與東目新郎石相對。有白樂天 詩:「堂堂不語望夫君,四畔無居石作鄰。蟬鬢不梳千 載髻,蛾眉常掃萬年春。雪為鉛粉憑風傅,霞作胭脂 仗日勻。莫道巖前無寶鏡,月明依舊照夫人。」

《響版石》在天目龍湫之外,東順坂溪中。長二丈餘,闊 丈餘,浮於水面,擊之其聲清越。

望江石在天目雲封菴右隴。軒然特立,高約百餘丈, 下銳上豐,梯乃可登。望浙江如帶海門,日上紅光耀 目。

鐘樓石在天目山半。高數丈,望之翠黛,四敞如樓。 圍棋石在天目西尖之北,圓廣各數尺,平坦滑潤,不 生苔蘚,古稱有仙人對弈於此。

雷神宅,在天目西尖半山,西方菴右。每大雷電,但聞 雲中作嬰兒聲。有蘇軾詩:「已外浮名更外身,區區雷 雨若為神。山頭只作嬰兒語,無限人間失著人。」 張公舍,在天目山南,峭壁間,闊五丈,高二百餘丈,即 漢天師隱室。旁有張公小舍,相去半里,一名天師外 室。登者捫蘿而入,可坐數人。

徐仙姑菴,在天目西尖之北,與深坑相鄰,形若道家 輪藏。中有石柱至地,四面環望,垂石如榻,可設臥云。 許邁宮,在天目西尖下,乃修真邃宇也,址尚存。 仙壇在天目雲封菴北,相去十餘丈,即許真君禮斗 之所。

《仙樂》在天目西峰絕頂,人蹟罕到。隱者常于風清月 白之夜,聞雲外笙簫聲。每陰霾欲舒,久晴欲雨,夜輒 聞空中絲竹聲,至旦,或在峰尖,或響巖谷,鄉民樵者 每聽以為候。

山池:

「仙池」,俱在天目西尖絕頂上。久旱不乾,久雨不溢。每 歲旱禱雨,皆請池水虔禱即雨,雨即送還池水。「天目」 之名,正謂此也。

龍池。有上池、中池、下池,俱在天目東北。峰下有溪,曰 大徑口。小徑口有潭,形如仰箕,曰「箕潭。」中有巨石,潭 水注入上池。在山東垂崖下,高五十仞,上有平地數 丈,名拜斗壇。石壁如門,峭立對峙,以限水之出。巨川 汎濫,則激而反趨於寧川,故山前無水患。崖間有石 如獅,下瞰潭水,登者據石拔蘿而視,毛髮慘慄。水入 中池,又在垂崖之下,噴瀉如雷,飛濺崖壁,下池接焉。 池週迴三十餘丈,紺碧深邃,幽沉莫測,三面皆駢石 環繞,南流入大溪,至紫溪七十二灘。巖下有滴乳,人 採以療病。宋時每旱潦,輒遣使用鱉請禱,投之池中, 泝流而上。既而下沉,如有物掣之者,少頃復浮而出。 池上有格思亭,今廢。下為石倉潭,澄泓可鑑。又為浮 溪水,潭泉迸出石澗,潭水順流西溪由至道宮西至 昭慶廟前,為「弄珠池」也。

洗眼池,在天目雙清莊太子庵,乃昭明洗眼處。 按《湖州府志山川考》:「天目山在孝豐縣西南六十五 里,與杭州接界,出壽藤,可作杖。」《遯齋閑覽》云:「登天目 山,見雲氣出山腰間,雷音似嬰兒聲。」

按《臨安縣志》《輿地考》:天目山在縣西五十里,即浮玉 山。《大藏經》謂「宇內三十四洞天,名太微元蓋之天。」《太 平寰宇記》:水緣山曲折,東西巨源若兩目,故曰天目。 梁昭明太子分經此山,目瞽洗於泉,明一目。後歷西 山,又以泉洗之,目悉開,故莊曰雙清山,曰天目。西目 屬於潛,東目屬臨安。東目山麓有昭明庵,去望天橋 數百步,昭明始參禪處,遺像儼然。再上,有勝概亭、鐘 磬堂,湮沒已久,猶時聞鐘磬聲。有龍王祠,宋淳祐間, 禱雨立應,賜額「靈祐公廟。」稍上,則有馬公亭。邑令馬 俶芳建,有且止亭、將軍峰,削壁數十仞。上一里,有碎 玉坡,碎石堆,散日耀之,作蒼碧色。又上,則觀瀑亭、瀑 布泉,高倚斷崖,下臨絕澗。泉自白龍池瀉下,望之如 匹練,名曰東崖瀑布。有垂虹橋,橋駕兩峰,泉自峰頂 瀉下,如白虹倒飲,亙天入澗,名曰「西嶺垂虹。」由石梯 而上,古木森羅,中開數畝,建昭明禪寺。後燬,邑令黃 鼎象創新之。寺有千佛閣,銅佛千尊。其後寺災而閣 無礙,亦靈異矣。轉西則定觀臺、洗眼池,泉出石竅,洌 而甘。有庵以昭明洗眼,故名。「迴光。」上有悟道松,頂平 圓如蓋,昔異人葛稚川所棲處也。去迴光菴里餘,竹 木叢茂,白雲時護。有棲雲殿,亦名「白雲窩」,供磁大士 一尊。轉上有分經臺,即昭明分《金剛經》處。臺上有萬 年松三,一為雷火所摧,二俱枯立。臺旁有葛稚川煉 丹池,水深不滿尺,大旱不涸。臺後緣崖攀蘿而登,可 十數里,為大仙峰,則天目絕頂也。頂甚平衍,纍石數 十處,名仙緣石,時罩雲霧,又名雲霧山。度嶺而下,自 千佛閣轉東,有黑驢庵。宋乾道中,希都禪師養一黑 驢,甚馴,出入與俱。師病驢,募緣供之,為虎所噬。師檄 召虎群至,噬驢者伏罪,師叱曰:「死者已矣,後毋再犯。」 至今臨安有虎患,此山獨無。又有平溪庵。白龍池,即 徑山白龍讓地於欽禪師避居此池者也。下有洞,兩 旁石室,可容百餘人。中有龍池,云是天之一目,深不 可測,常作雲雨,旱禱輒應。池上有飛橋,四面皆危壁懸橋,往返似飛度者。下有玉澗泉,流出瀑布,名曰「玉 澗飛橋。」池外有寶珠峰,圓淨秀媚,環視青林,黃葉,綴 丹點碧,如金珠燦然。舊築夜光臺,今廢。又有浮玉池, 相傳昔有玉浮出故山亦名「浮玉」云。

按《於潛縣志·山川攷》:「西天目山在縣北四十五里,與 東目對峙,高二千五百丈,延袤五百五十里,周二千 里,縹緲萬仞,高出天半。翔鳳林其絕高頂也。朢日朝 升如赤霞,每雲氣鬱蒸,群山盡失,一望如海雲稍散, 諸峰漸見,尖頂如萍浮海中。或驟雨至,雷電交作,惟 聞雲中如嬰兒聲,奇麗甲一郡,為神仙窟宅。」

按《孝豐縣志山川攷》:「天目山在縣治西南五十里,高 三萬六千丈,廣八百里,是為三十四洞天。上有兩峰, 峰頂各一池,若左右目,故名。東北一峰翔起,為翔鳳 林。又有玉柱峰、香爐峰、象鼻峰、西方庵、立玉亭。西尖 有採芝巖、千丈巖、中峰斷崖、張公洞、龍穴、石門、石巷、 石屋、石圍屏、金雞石、眠牛石、十二龍潭、雷神宅。又有 『望海樓』」、「梁昭明讀書臺。」

廣苕山,在縣南二十里,為天目之陰,苕水所出。 師高山勢接天目,如端人正士,儼然卓立,略無依倚。 冬月積雪,春夏猶凝。

芙蓉山在縣南十五里。為南天目,下有淨竹寺。 靈巖山,一名靈峰,古稱北天目。群峰巍然端坐者,為 大雄峰。大雄之東,嵬巖傑峙,俯臨萬竹者,為百丈峰。 大雄之西,峭壁千仞,有若天門者,為獨立峰,一名海 日幢。獨立峰前五峰行列於寺之西,並似青芙蓉者, 為五蓮峰。在寺東南,迴顧梵剎者,為二乳峰。兩壁峭 立,為神舟峽,俗名靈巖。豁然於大雄、百丈兩峰間,行 時逢逢有聲,震動巖谷者,為天鼓坪。修竹巨石,可行 可坐者,為碧玉坪,與碧玉坪相對。從大雄峰而發如 青蓮葉者,為映碧坪。其北大石三座,如圓漪三點,不 縱不橫,不並不別。前可結小茅者,為祕藏巖。又有龍 樹泉,舊名龍泉,祈雨最靈,載《一統志》。在大雄、百丈兩 峰中有歡喜泉,出百丈之東,冬夏不絕,飲之甘美。有 安養泉,出大雄之西,味尤醇美。有澡月池,在碧玉坪 西麓,積龍樹泉所成也。有譚經石,一名神丹石,可坐 二十餘人。有跏趺石,在大雄峰之麓。又有萬竹塢,一 名上房塢,有攝香居、千梅塢。金僊洞,舊名仙洞,載《一 統志》。又華巖洞,在二乳峰左,其上為「靈巖寺」,宋時為 「百福寺。」

大會山在天目鄉。

按《富陽縣志·名勝考》:「桐嶺在縣北三十五里開化村, 通餘杭縣宋都鳳凰山,發脈于天目山桐嶺為過峽 處,嶺南支龍環抱開化,里人文為一邑之盛。嶺東山 巔有仙洞,深可里許,玲瓏邃窈,未可方物。幽暗處不 見日月,必炷火而遊,攀藤捫石,高處略可數十丈,低 處或俯首而過。崖石層疊,光潤如雪,有石幢、石幡、石」 繖、石碁枰諸物。內有潮池,與潮汐相應,多有古遊人 題詠。歲久水積若層冰然,隱隱莫辨。南宋時,設千戶 守禦,有石碑留題,今廢。相傳宋末,土人石氏兄弟立 鄉寨保安隘,並死國難,今皆為土神云。嘉靖時,薛綱 屯兵桐嶺拒倭,即斯地也。

天目山部總論 编辑

《杭州府志》

東天目山說 编辑

夫《東天目》者,名著圖經,聲聞寰宇,標奇境內,雄鎮郡 城,誠群山之泰岱也。故予敘郡治諸山,往往自東及 西,由南及北,自近及遠,惟此山去縣治稍遠。予特揭 而書諸首者,蓋獨加表異以自別,于諸山別起例以 隆之也。山有東西二目,東在臨安縣,西在於潛縣。東 目則崔嵬峻𡽱,有重岡疊嶂之奇。西目則起伏飛揚, 有龍翔鳳翥之勢,分青挾翠,以萃止於錢塘。萬山林 立環拱,莫不若臣服之狀,豈非一郡之主山乎?東目 奇麗,雖稍亞于西目,然其峰之奇者,如大仙峰、將軍 峰、寶珠峰;水之奇者,如瀑布泉、洗眼池、白龍池;古蹟 之存者,如分經臺、黑驢菴、昭明菴;林巒澗壑之秀者, 如垂虹嶺、如平溪。皆超絕常區,等于仙境。而舊志漫 循脫簡,略而不錄,誠可嘆息。予因旁詢幽討,筆其梗 概於天目之下,以備遺逸。其諸峰巒泉壑,各以類見 於後,從凡例也。此山靈秀,并異草奇花皆略見于西 目,在《於潛志》中云。

西天目山說 编辑

西天目山,奇麗秀絕,甲於郡中。其峰巒之詭異如獅 象,金猊石磴之玲瓏若神斧鬼工,是誠名勝之奧區, 神仙之窟宅也。東北有主峰高出天半者,曰「翔鳳林。」 其外則玉柱峰、象鼻峰、香爐峰。巖則獅子巖、響水巖、 紫薇巖、翠微巖、芝草巖、觀音巖、千丈巖。石則石城、石 門、石屋、石倉、石鼓、石柱、石板、石菴、石巷、新婦石、望江 石、鐘樓石、圍棋石。古蹟則雷神宅、張公舍、徐仙姑菴許邁宮、仙壇、仙藥,種種不一。其池則山池、仙池、龍池、 洗眼池,皆屬天目之勝,探奇討異者,雖窮日不能遍 焉。

天目山部藝文一 编辑

《遊天目山錄        明》·唐樞

章村,南至長潭,入山𡵚,兩壁插霄,蜿蜒夾出,𡵚開只 數步。中淜一澗,跨歷亂石,古木蒼崖,泠泠湲湲盈耳。 商角時有《青獼,改木》跳石,蓋非人間景。亟曲轉約七、 八里,閱十二險。潭每開石窩高四、五丈,巨石墉列,飛 泉噴落如沸。下會一泓,淵然瀦瀉,復出長潭。陟步南 陟,過高湖庵,轉盼諸峻峰,岣嶁在下。茲山為東南大 宗。西自黃山來,南支結錢塘;北由長興、宜興、溧陽,正 結建康,東腰落一脈至湖州,乃度錢求嶺、分平嶺,予 謂其受承當代為不乏。諸山波涌峰遊,拱揖飛蹴,鳥 道數里,懸壑側臨,不容聯趾。歷中溪灘,數尖峰攢合, 一阿巉石,繡林匝罨。轉大洋灣,北望石峻壁懸,列小 石峰千百如筍茁。入爛湖蕩,長塢邃幽,奇花異草,名 藥不能辨記。有簳子米狀,𥣬麥可充飢。蕩南界於潛, 東達臨安,度井坳嶺,長歷彌封岡,巨石數百,皆片裂 直上,為西天目山。山頂銳石嶙峋,開一池,大旱不竭。 西繞而降,為仙殿基,今為金仙庵,許旌陽禮斗之所。 予謂其禮奚禮精神,禮之行出石門,僅容一體,山頸 一徑,繞五里至大佛殿山,十數峰環合,殿坐山頂正 脈,殿西衍地為斷崖塔院,杉大五圍,右「悟道亭。」轉西 南「中峰塔院」,杉大五圍,一本二榦,皆起石峰矗矗。右 巨石峻立,高十數丈,或七八丈,一石可眺。錢塘江,南 繞而下高峰塔院,長崖谽谺,中斂而上下覆突,前臨 千丈壑,右飛泉一落如珠簾。東獅子口,高峰居之。複 閣四層,長列數楹,其所自名「舫室死關」,自下視之,如 螺鬟淨結。西張公洞,張道陵與高峰試法屈服,乃居 右守。僧出中峰銅缽一,高麗所製,不擊常自鳴,又漆 缽四,予謂此斷高中精神之所。歷殿東,幻住庵,東歷 二峰、東塢庵諸峰下,迴崖陡峭,崖上小石峰百千如 林,自幻住而降。立玉亭,險崖突出空中四望,峰巒秀 簇,泉聲隱隱在耳。乃下山,歷百步,磴著衣亭、真際亭, 杉大六圍。又「臥牛」、「觀音」、半山東塢腳、阮家,凡七亭。至 山腳雙清莊,昭明太子駐所。度珠藤嶺、九鎖塢、門嶺, 為臨安界。又度葫蘆嶺、石塢嶺,為餘杭,遂出山。

東目記略         馮夢禎 编辑

飛橋與臨流亭相對向坐亭上,見素練蜿蜒而出者, 即過飛橋溪流也。歸且至平溪,見子晉、季象坐大石 上,欲詭言飛橋之勝,而為申甫所露。過所題奇木石 處,語二君:「飛橋當遠讓此,然非親到,終不斷疑,安得 向上事如到飛橋時耶?」小憩平溪,僧進茗飲,返黑驢 源,上人具供麪甚佳。返昭明寺。日正中,季象云:「兩天 目西以石勝,東以泉勝,惟溫之雁蕩兼泉石之勝。」余 曰:「君至雁蕩否?」曰:「未嘗至,以圖知之。」余曰:「非雁蕩也。 然泉勝一語,足以盡東目矣。」東目泉自絕頂而下,至 小仙峰分為二,其左出者,匯為上下龍池、白龍池、玉 劍泉而渡飛橋;其右出者,為瀑布,經垂虹橋至臨流 亭之下,兩泉合而匯為蛟龍池。右短左長,勝俱在左。 遊人至東,目即大仙峰,罕有登者,況香爐、龍池諸勝 乎?大仙無甚奇,但登山不至頂,如謁客但至廳堂。至 於二八靡麗,百物珍怪,必在深宮曲房,非窮搜不能 披睹。如麤醜奴婢,階前屋後物,何足比數,而傖父眼 中遂為奇特。此如入石家廁,而曰「誤入卿內」,良可笑 也。

西目記略          前人 编辑

初五,早發雙清,迎溪流覓路而上,怪石如星如雲,以 千萬數碁置溪中。歷五亭,至千丈巖,禮高峰塔。初過 第二亭,見一石立響水中,舊名響水巖,水激石下如 沸,題曰谷雲第三亭。踰小橋,曰半山橋,古柏下,仰望 石壁奇峭,意頗飛動。僧指云:「此即立玉亭。」後為西方 庵,在東目時,申甫云:「西目奇甚,類吳山紫陽面目而」 巨,至此嘆賞,以為知言。後大石曰眠牛石,相傳高峰 過此,聞牛鳴而住,故云。然牛鳴自佳,何云眠牛也?與 眠牛相望,一石蹲立如怒蛙,苔衣遍身,其半面尤異, 題曰「半面雲。」越一亭,尋石磴而下,即獅子巖也。迤東 一二百步,見石筍凌空倚立,曰玉柱峰。上有矮松甚 古,山民取石耳常至其上,可以眺江。又進之稍北,為 中峰塔院,殿甚壯麗,有《經》一載燬於火,今重建而塔 尚未飾。祖師石像甚古,有大杉四圍。又東為斷厓塔 院。又東為師子寺,有經閣及殿。殿亦十年前重建,像 設甚研麗。又東為幻住庵。中峰住處,皆以幻名,占地

雖勝,而屋舍甚陋。稍南亂石如筍,離立絕壑,大類馬
考證
鬣。因題之曰「馬鬣」雲,即中峰三年立禪處。舊為立玉

亭,今廢。右畔有僧屋數椽,一入啜茶。自此至西方庵, 一徑如髮,下臨無際,斷處綴以木,甚險甚奇。四面俱 奇峰峭壁,敻絕人境。後一峰卓起者,題曰「險絕。」前一 峰玲瓏俯瞰者題曰「懸崖撒手。」乃從龍門取路而返。 龍門者,兩山對合,中通一痕可走。自立玉亭至龍門, 怪石如籜、如獸、如劍戟者林林千指,奇松如畫者無 筭。既至千丈巖,初月娟娟,已宿巖際。粥後,從諸君子 至第五亭觀之,所向背月行百餘武,乃知其誤。歸而 倚檻西望,月尚未落也。初六日,至重雲菴,著衣亭,亭 結構甚古,如新沐不受一塵。而北三里,見大石卓立 如屏,橫亙十餘丈,復有斜石支之,中斷而不仆,真奇 觀也。再上二三里,即為絕頂,雲氣如煙如霧,聚為一 抹,英英在下。其上石筍成林,或立或臥,或斜瞰欲飛, 不可名狀。而世俗以意強名之,或雅或鄙,得一漏十, 無足取也。曰「石庵」者,一石橫蓋,可容一二人,相傳為 仙人住處。自此取西道而下數十步,見石片片如鋸 出者無筭,俗傳以為仙人所鋸。登頂所見石屏、石板 最奇。自峰右至仙殿,純土無石,路甚陡滑,且無奇跡。 從大路東,稍有亂石而頑,行四五里,俱「無樹」,走烈 日中,再踰嶺,遙見山圍叢樹如簇,即昨所歷諸勝處, 不啻如渴人得飲。蓋西峰最奇為千丈巖、西方庵、玉 立亭,競爽爭妍,周遭不盈數里。其左右兩腋如椎朴 野人入市,舉止羞澀,不足觀矣。

天目山記        明王晉亨 编辑

天目,西浙一鉅鎮也。豐邑自湖干一十五里宿高湖 庵,二十里達仙殿基,在天目之肩,石孤峭入雲際,俯 視萬山,如螺髻目,至此一空。南下五里為中峰塔,前 有悟道庵。南玉柱峰,狀類棗核,高三十餘丈,鐵牙松 偃綴其上。循此里許至開山塔,一名張公洞,高峰祖 師有龕在焉。龕含獅子,巖內巨缸藏遺蛻,覆石臺上。 凡遊人瞻禮畢,手摩拂一過,缸故潤膩,可鑑鬚眉。前 臨千丈巖、飛雲樓,樓立巖之厂,憑窗俯瞰,石壁千仞。 南象鼻峰,左則真際亭,右為湧泉庵。此山形勝第一, 開中峰斷崖兩祖師之先。迤𨓦而東,為「東幻住」,規模 弘敞。殿前榲杉六七章,枝葉蓬鬆,鼉龍蟠卷。南一小 山挺立,形似蓮花,四面巉削,登眺者扳藤蘿始得達。 中有西方庵,居蓮瓣中,四圍石筍笏立門外左偏石 壁如屏,立玉亭,與東山相對。山多松竹,群猨常攀躍 於上。此開山以東之大略也。開山之西為活埋庵,高 峰習靜,此地高麗。瀋王來參曰:「師顧活埋於此乎?」因 名庵。前香爐峰,後磐陀石,其石扣之有聲,類木魚。更 西為斷崖,祖師捨身「處,崖深千餘丈,師捨身其下無 傷,仍端坐念佛而已。」殿右望江臺,登之可望錢塘江。 此開山以西之大略也。開山之北為大佛殿,巍峨雄 壯,為一山巨剎。東北為空觀處,其地平曠坦衍,縱覽 無礙,故名「空觀。」緣石級而上,五里至巔周望。遠而括 蒼、天台、四明諸峰,暨黃山、桐柏與夫海門、招寶諸境, 咸隱隱雲霞間。巔圍石屏十二幅,天鑿神鑱類人工, 然每幅高五丈許,闊二丈許,石色斑駁,莓苔。又石池 畝許,寒泉清澈似鏡,冬夏不涸如目,天目所由名也。 然此乃西天目,距東二十里有高山與此山齊,山頂 亦有池,謂之東天目,東目究不及西目之奇。開山以 北,約略如此。開山之南為振衣亭,古杉翠柏環繞亭 外,人坐其中,蒼色飛來,衣衽皆綠。亭下為半山橋,橋 畔眠牛石,石形蹲蟠,伏地似眠牛。下十里許為雙清 莊,莊在山之麓矣,有大池澄泓朗淨。梁昭明讀書於 此,目昏翳,掬池水洗之,雙眸頓清,故名雙清。開山以 南,約略如此。大凡登此山者,自北而上四十里,自南 而上不越十里,蓋名藍精剎,奇峭秀拔之勝,俱在山 之胸腋。自北者由肩而下,自南者由足而上。其最異 者莫如海雲。時或細煙一縷,從石罅中出,雲氣如練, 須臾遍大地如湧銀濤;下視群峰,如筍迸出,高者露 濤中。蓬、瀛三島在几案間。夏月雨從山腰而下,山上 仍白日無纖蘙,聞巖下雷聲,似嬰兒啼。茶時僧焙雲 芽,香氣撲鼻。是皆山中雅事,并記之。

天目山賦          盧柟 编辑

吳王夫差畋於具區之野,王孫彌庸驂乘,大夫申叔 儀御王,望見天目之,觀,《巀嶭》。嵣崚嶒雲橈,茀鬱輪 囷,薄乎中霄。王命彌庸視之,對曰:「茲所謂《靈祲》也。」王 曰:「靈祲何如?」彌庸曰:「昔禹封九山,含精蓄雲,觸石吐 氣,湠漫龍鱗,蜿兮獨上,剡兮陁崺,紛紛紜紜,莫知所 以。爾乃滋草木,旅禽獸,㚇僪怪填珍媾,駢田隱爚,萬 物萌薈,疇昔之見,無迺近是。」於時申叔儀進曰:「大王 察彌庸所稱纖懱,參離巨體。」戾,可謂㪺造化之渣 滓,而瞢於盛德之符契者矣。且《維揚》之澳,「碩人焱起, 翩兮若威鳳耀苞,彩翔秋旻,矯兮若游龍凌倒,景昇 河津」兮如日,渥兮如雲,變化無方,孰者為鄰。伯啟 毓於奇石,傅說騎乎箕尾。茲山所以發精於哲耄作 鎮於江汜。若夫《摭草菹》之見頰舌之談。臣雖鄙陋, 荒所不敢聞也。王曰:「願為寡人賦之。」叔儀曰:「唯唯惟吳后嚳茲敻壤兮,《嬃女》繁其岑隈。竦」陗之。嶽 兮《遼》,乎卭崍。陟翠微以媻姍兮,徑造天之崛岉。 踞虎豹而綿渺兮,紽眾山之蔚㠥。《礹嶠》之踉蹡 兮,峘矍矍而掩襲。馺沇沇以轥轢兮,巨石嶄嶄之獝。 南嶼屼嶁,橫山嶢嶢。靈巖玉華,鬱嵂崒岪《嵾嵯》波。 撣援獠獿嵒洞嶰澮穵豁𧮯豂谽谺沕霩劫牾佹。 傾崎《崟𥨍》。「磷礧」脽礐,《䠥躠》。《矎隤》靡橫,遌蹠 盭彳。亍拉拕雎,洟蹲鴟。噦霍山下,還眺層巒。何煙 煙雲霞濛澒,崝嵤天霄。㵧寂。靉澹。乘風瀟 捎。如獸擾冋若禽翱。目不轉睞。豔彩四暢。滲淫䙰 褷。莫能形狀。瀑布傍涌離潭瀸,龍湫荻浦,靈溪磢 踖,淈乎混流汜濫蹻。「蹶崎」石《觸唐》。潏乎湓怒洶 泂澎。《犺齧》。《壒漺》《澇解》。橫流紛霈。潼 沫高厲。皤如白馬偃絀。羽葢《盌僤》《咈喟》汩汩。去瀬憑 陵。壑碓投《雷磕》。硞潾隱砯轟訇湱滮滮泧泧潗 㵫。鏏枝。《蹇》產。𤃳漂駚淼茫,遠輸《紆餘》東逝,永 辭天墟。漭沆潒瀁,安節長浮。渨。瀹,瀦為後湖。於 是水蟲怪錯,暴於洲渚。黿鼉蟾,諸鱖鰻。鯉鮫人,淵 客呀呷齟齬。魂魂鱗鱗,踏遝傍仵。珍木敷榮,璘豳叢 生。琅玕翠蒨,珊瑚赩呈。偃仰岐盼,中搖目精。灌林蔥 薉,葩華掩會。糾枝龓房。《㯕砢》礧。仳離蕤骫。風流晻 藹,隨波澹沲。婀娜芔芾浥彩,翠霞吸精。沆瀣纖柯嚶 吟。颼瀏慷慨。「冤隕」抑或象笙籟。尋變馳險,八風肺 沛。憑虛聽響,使人心憒麛。《貜父》,狖蜼,猓然。貙獌,魋 豰,獑胡。蝯獜齗坐嘯裂眥互。驚「透護略冪,歷半 散超巉巖。」陭《岸捷》蒙,茸懸絕澗。群獪狡健,燦兮若 浮雲,曾不可稱算。周覽堂密,隒隩瀰陁。芳草靡施,秋 蘭蘼蕪。唐蒙留夷,鳶尾胡繩楚蘅。江離谸谸,絢絢茻 茻。萋萋肸蠁,闇薆芬馥。《披鷦》。群遊蹶揚,躽翼瞵 視,嘲咋毰毸藻臆,鷸子鵹黃,鸕諸鶗鴂戴鵀石鳥鸒 斯,鶬鴰,翬散陸離,戲游山岊。若夫琛希之賂,金礦涵 朴,雲精爥光,瓊枝昭華,璇英白珩藍田,縹碧赤瑕,流 黃㟪碨,山谷衍溢陂「碕岸不枯林藪。」輝潤滋液瀜。 㵝光彩燐熅。於是乎「嶽靈擁畤。川后聯蜷。」百神焱。 儇儇燀燀,太乙薦,鴻祇御。蜚廉翔,蚩尤騖。靡蜺。旌駝 翠輅。飆旋電掣,陽噓陰冱。煜奕偨傂,萃於豐,處瞗秀。 奇,亶,生顯老。瓌琦偉,長雙顴日表。方曈星爛,鮐姿 雲裊。宏懿儼雅,俶儻要藐。佪翔於道德之林,獵弋乎 神明之囿。覽觀九族之有亡,與閭閻之變態。錫羨餘, 恤不逮。繕橋梁,虞婚配,裕後昆,揚昭代。金紫璧耀,冠 蓋雲屯。擬跡萬石,越彩八閩,然後肆志乎遊覽。履巍 巍,涉漫漫。坐穹石,揮五絃。舞白鶴,泣元猿。曳綠邛之 杖,踐赤玉之舄,浩浩乎《葛天氏》之唱,偓佺負局,羨門、 安期,或命石髓,或翳紫芝,相徉於洪崖之涯。洪河清, 昌光鬱,麒麟遊,鳳凰至,蓂莢生,黃龍戲。泰華砥崿,衡 霍增𩔁,風雪交通,鼓舞忭會,信壯乎天目之大,享靈 長於億萬歲。

天目山部藝文二 编辑

《天目山新婦石      》唐白居易

堂堂不語望夫君,四畔無居石作鄰。蟬鬢不梳千載 髻,蛾眉常掃萬年春。雪為鉛粉憑風傅,霞作胭脂仗 日勻。莫道巖前無寶鏡,月明依舊照夫人。

天目山          釋靈一 编辑

昨夜雲生天井東,春來一雨一回風。林花並逐溪流 下,欲上龍池道不通。

天目山雷神宅       宋蘇軾 编辑

身外浮名名外身,區區雷雨若為神。山頭只作嬰兒 看,無限人間失著人。

天目山          趙文昌 编辑

「天目山前分兩乳,一脈西來纏右股。㴑流疑是武陵 源,入山絕似盤之阻。椒巒隱隱入霄漢,從此去天纔 尺五。飛泉匯作千丈潭,下有蛟龍潛水府。玉芝瑤草 淨如拭,不見塵寰一抔土。三神山遠未易到,洞天只 在溪之滸。道人宴坐凝不動,一榻雲煙幾寒暑。乍逢 佳客喜盈頰,上山下山若飛虎。龜腹燕頷好顏色,鳧」 舄御風輕步武。蘋蘩蘊藻盈傾筐,砧几腥羶不登俎。 嬴劉顛蹶問不知,那識人間有簪組。嗟予碌碌退不 勇,竊食大官無寸補。回頭四十九年非,白髮手搔不 可數。山禽喚我歸去來,口未及言心已許。長安冠蓋 多豪傑,誰肯論交到爾汝。

左轄吳公禱雨天目山有感  錢思復 编辑

乾坤亢旱兵塵後,廊廟憂深畎畝間。千里西成望甘 澤,百靈前道謁名山。清秋雲雨蛟龍窟,白日雷霆虎 豹關。俄頃神功迴造化,作霖未許老臣閑

天目山觀瀑布      明馮夢禎 编辑

仙源不可見,懸水鳴日夕。隱隱何轟轟,直下數百尺。 天地豈有物,潺湲何時息。此聲非水生,非從石間出。 水石兩無功,豈是虛空力。如聲色已然,觀出安可得。 欣然二三子,宴坐談祕密。山僧送酒來,且共開涓滴。

天目山對雪         彭輅 编辑

煙林帶長岫,雲暝雪爭飛。倚樹浮瑤蕊,看山失翠微。 冰堅龍欲臥,谷遠鳥常飢。石壁孤僧在,寒光上衲衣。

九日望天目         袁煒 编辑

訪勝來天目,秋高桂子芬。落霞追去雁,古木掛斜曛。 謾有東山興,寧從「康樂群。山靈應笑我,六載始相聞。」

登天目絕頂        陶望齡 编辑

方春理遊策,到山已初夏。夤緣二十里,仄徑不容馬。 舉趾高於肩,垂頭下於踝。踞響曳喉吻,喘息盡如啞。 辛勤上絕頂,欲去那可舍。一步一惜別,倒坐籃輿下。

天目山詠         袁宏道 编辑

「高攀天目西,衣上雲霧結。」獨立響水巖,一聽一回澈。 萬壑競雄流,豈與廬山別。松生玉柱峰,根迸石紋裂。 夜色閒虛堂,朝暉亂雲闕。露出萬峰尖,重重青點雪。

天目山部紀事 编辑

《高士傳》:春秋時有被裘公者,吳人也,隱於天目山。嘗 出採薪,遇延陵季子出遊,見道旁有遺金,季子命取 之。公投鐮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自居之高而視人 之卑,儀貌之莊而語言之埜也?吾五月被裘而採薪, 豈取金者哉?」季子謝之,問其姓名,不告而去。

《孝豐縣志》:「明夏義甫,鄣南人。少以孝行稱,博學好古。 值元末兵亂,築室天目,杜門隱居者四十餘年,與張 羽、劉佐、周倬、沈貫諸君子相為師友,每有所得,輒為 吟嘯。又善繪,今有《天目山房圖》藏於家,蓋其得意筆 也。」

天目山部雜錄 编辑

《古杭雜記》:晉郭璞錢塘天目山詩云:「天目山前兩乳 長,龍飛鳳舞到錢塘。海門一點巽峰起,五百年間出 帝王。」及高宗中興建邦,天目乃主山。至度宗甲戌山 崩,京城騷動,時有建遷蹕之議者,未幾宋鼎遂移。有 人作詩云:「天目山前水囓磯,天心地脈露危機。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遷岐說果非。」按七言絕句晉時尚無此引郭璞詩意為

後世讖緯家附會

《孝豐縣志》:「孝豐山脈自徽箬嶺來,作天目。自天目西 南行,逶迤曲折,歷數十里而結為縣址。其水則源於 天目之陰,流為廣、苕諸派,環邑城而東入於霅,瀦於 具區,以朝宗焉。境內饒奇峰異石,清流激湍,蓋吳興 一名勝也。」

天目山部外編 编辑

《方輿勝覽》:「天目山有徐五仙,張道陵飛昇。」

《杭州府志》:「徐仙之妹,於天目山徐仙姑菴成道,沖雲 而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