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
第七卷目錄
身體部彙考二
甯一玉析骨分經〈頭 腦 腮門 額 眉 面 頞 鼻 口 脣 目
系 眥 顴 腮 頷 頤 耳 頰 膺 胸 乳 脘 臍 腹 衝 頸 項 背
脊 膂 胂 腰 缺盆 肩 腋 脅 肋 臑 肘 腕 手背 手掌 魚際 指
甲 臀 髀 股 伏兔 膝 膕 胻 輔骨 腨 踝 跗 足心 足指 牙 齒
齦 舌 咽 喉 厭 肺 心 心包絡 肝 膽 脾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腎
膀胱 陰莖 睪丸 陰囊 衝脈 陰中 陰戶 皮膚 肌肉 血脈 筋 骨 精
氣 津 液 血 脈〉
本草綱目〈乳汁釋名 乳汁氣味 乳汁主治 發明 人血集解 人血氣味
人血主治 人血發明 人精集解 人精氣味 人精主治 人汗集解 人汗氣味 人
氣主治 發明 人魄集解 人魄主治 陰毛主治 人骨釋名 人骨主治 人骨發明
人胞釋名 人胞修治 人胞氣味 人胞主治 人胞發明 胞衣水修治 胞衣水氣
味 胞衣水主治 初生臍帶釋名 臍帶主治 人勢釋名 人勢主治 人肉主治 人
肉發明 木乃伊集解 人乳附方 人血附方 人精附方 人毛附方 人骨附方〉
圖書編〈人身關要統會 經絡考 發明耳聞鼻臭 榮衛相生 榮衛相隨 天地
人物氣候相應 氣血流轉分晝夜 周身血氣晝夜循環歌〉
身體部總論
管子〈水地篇〉
韓詩外傳〈人身陰陽變化〉
宋司馬光迃書〈官失〉
圖書編〈總論人身陰陽合體 形氣總論 人身神氣總說 氣血總論 相火論
水火互根 人身陰陽氣血精神魂魄總說 人身同天地敘 人身心總敘 人身總論〉
人事典第七卷
身體部彙考二
编辑《甯一玉析骨分經》
编辑
《頭》
编辑
頭為精明之府。頂屬督脈。頂之兩旁。屬足太陽膀胱 經。頭角屬足少陽膽經。
《腦》
编辑
巔下為腦,腦為髓之海,中屬督脈,兩旁屬足太陽膀 胱經。
《囟門》
编辑
在髮際上。上屬督脈。
《額》
编辑
額顱在鼻根上。上屬足太陽膀胱經。下屬足陽明胃 經。
《眉》
编辑
屬足太陽膀胱經。
《面》
编辑
面目鼻並屬足陽明胃經。面頰至目銳眥。屬手太陽 小腸經。面頰至下縫中。屬足陽明胃經。
《頞》
编辑
頞,鼻莖也。屬足陽明胃經。
《鼻》
编辑
鼻為肺竅,鼻孔屬手陽明大腸經。
《口》
编辑
口為脾竅。
《脣》
编辑
脣為飛門。脣內上下。並屬足厥陰肝經。脣外上屬手 陽明大腸經。下屬足陽明胃經。
《目》
编辑
目為肝竅,上下胞屬脾,紅眥屬心,綠睛屬肝,白睛屬 肺,瞳神屬腎。
《系》
编辑
目內深處目系,屬足厥陰肝經。
《眥》
编辑
大角為內眥,屬足太陽膀胱經。小角為銳眥,屬手太 陽小腸經。
《顴》
编辑
顴骨,在鼻兩傍,屬手太陽小腸經。
《腮》
编辑
顴下為腮,屬足陽明胃經。
《頷》
编辑
腮下為頷,屬足陽明胃經。
《頤》
编辑
頷下為頤,屬足陽明胃經。
《耳》
编辑
耳為腎竅,巔至耳上角,屬足太陽膀胱經。「耳後入耳 中,出上角」,屬手少陽三焦經。「耳後入耳中」,出目前,至 目銳眥,屬足少陽膽經。
《頰》
编辑
耳下曲處為頰。屬手陽明大腸經。
《膺》
编辑
「胸上兩旁高處為膺。」屬足陽明胃經。
《胸》
编辑
兩乳間為胸,屬任脈
《乳》
编辑
屬足陽明。少干:足少陽。
《脘》
编辑
上中下三脘屬任脈。
《臍》
编辑
屬任脈兩旁,屬足少陰腎經。
《腹》
编辑
臍上下為腹中。屬任脈。兩旁屬足少陰腎經,小腹屬 足厥陰肝經。
《衝》
编辑
衝,氣衝也,屬足陽明胃經。
《頸》
编辑
頭、頸骨
《項》
编辑
頸外,皮肉也。中屬督脈。督之兩旁,屬足太陽膀胱經。 膀之側,屬手少陽三焦經。三焦之前,屬手太陽小腸 經;小腸之內,屬手陽明大腸經;大腸之內,屬足少陽 膽經。膽之內,屬足陽明胃經;胃之中,屬任脈。
《背》
编辑
胸中之府屬足太陽膀胱經。
《脊》
编辑
椎骨為脊,屬督脈。
《膂》
编辑
脊兩旁為膂。屬足太陽膀胱經。
《胂》
编辑
膂內為胂,夾脊肉也。屬足太陽膀胱經。
《腰》
编辑
腰為腎府。尻上橫骨為腰中,屬督脈。兩旁屬足太陽 膀胱經。
《缺盆》
编辑
膺上橫骨為巨骨。巨骨陷中為缺盆。前屬足陽明胃 經。後屬手陽明大腸經。側屬手太陽小腸經。
《肩》
编辑
《肩顒》。〈肩端兩骨間〉屬手陽明大腸經。《肩解》。屬手太陽小腸 經。《肩交》。屬手少陽三焦經。《肩膊》。〈肩後之下〉屬足太陽膀胱 經。
《腋》
编辑
肩下曲處為腋。前。屬手太陰肺經。中屬手少陰心經。
《脅》
编辑
腋下為脅。前屬足厥陰肝經,後屬足少陽膽經。
《肋》
编辑
脅下為季肋。即軟肋也。腹結上下屬足太陰脾經。章 門上下屬足厥陰肝經。京門上下屬足少陽膽經。
《臑》
编辑
對腋為臑。臑內中行,屬手厥陰心胞絡;前屬手太陰 肺經,後屬手少陰心經。臑外中行屬手少陽三焦經; 前屬手陽明大腸經,後屬手太陽小腸經。
《肘》
编辑
臑盡處為肘。肘中屬手太陰肺經。外廉屬手陽明大 腸經。內廉屬手少陰心經。肘內側屬手太陽小腸經。 肘中屬手厥陰心包絡。臂外屬手少陽三焦經。
《腕》
编辑
臂骨盡處為腕。腕後屬手太陰肺經。腕外側屬手太 陽經。腕外屬手少陽三焦經。
《手背》
编辑
屬手少陽三焦經。
《手掌》
编辑
屬手厥陰心胞絡。
《魚際》
编辑
屬手太陰肺經。
《指》
编辑
手大指內側屬手太陰肺經。食指外側屬手陽明大 腸經。中指內側屬手厥陰心胞絡。無名指外側屬手 少陽三焦經。小指內側屬手少陰心經。外屬手太陽 小腸經。
《甲》
编辑
十指甲為筋之餘。
《臀》
编辑
尻上橫骨為腰,挾腰髖骨兩旁為機,機後為臀。屬足 太陽膀胱經。
《髀》
编辑
股外為髀。髀外後廉屬足太陽膀胱經。髀關屬足陽 明胃經。髀陽屬足少陽膽經。
《股》
编辑
髀內為股。股內屬足厥陰肝經。前廉屬足太陰脾經。 後廉屬足少陰腎經。
《伏兔》
编辑
髀前膝上起肉。屬足陽明胃經。
《膝》
编辑
膝臏中屬足陽明胃經。膝內前廉屬足太陰脾經。
===足少陰腎經。前廉屬足厥陰肝經。
《胻》
编辑
胻,脛骨也。外廉屬足陽明胃經。內廉屬足太陰脾經。
《輔骨》
编辑
胻外為輔,屬足太陽膀胱經。
《腨》
编辑
腨,腓腸也。中屬足太陽膀胱經,內屬足厥陰肝經。
《踝》
编辑
內外踝骨也。內踝前廉屬足太陰脾經。太陰之前,屬 足厥陰肝經,太陰之後,屬足少陰腎經。外踝前廉屬 足少陽膽經,後廉屬足太陽膀胱經。
《跗》
编辑
跗,足面也。跗中屬足陽明胃經。內屬足厥陰肝經。跗 外屬足少陽膽經。
《足心》
编辑
屬足少陰腎經。
《足指》
编辑
足大指聚毛屬足厥陰肝經,內側屬足太陰脾經。中 指外側屬足陽明胃經。小指外側屬足太陽膀胱經。 小指下屬足少陰腎經。小指次指之間屬足少陽膽 經。
《牙》
编辑
齒後大者,為牙骨之餘。
《齒》
编辑
齒為戶門。口前小者為齒。腎之表。
《齦》
编辑
齦,牙床骨也。上屬足陽明胃經,下屬手陽明大腸經。
《舌》
编辑
舌為心竅,舌胎屬心,舌根屬脾,舌下屬腎。
《咽》
编辑
後喉為咽喉。主納水谷。通於六府。
《喉》
编辑
喉,肺之脘也。前喉為喉嚨。通於五臟。主氣出入。前屬 足陽明胃經。後屬足厥陰肝經。
《厭》
编辑
厭會厭也。為吸門。聲音所由出。
《肺》
编辑
肺為五臟華蓋,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諸臟清濁之 氣,故曰:「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心》
编辑
心居肺下鬲上,如未開蓮花,中有七孔,以通天真之 氣,神之宇也,故曰「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包絡》
编辑
心包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與心肺相連。
《肝》
编辑
肝左三葉,右四葉,其治在左,其藏在右,肋居腎之上, 宣發陽和之氣,魄之官也。故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 出焉。」
《膽》
编辑
膽為清淨之府,在肝之短葉間,包精汁三合,故曰:「膽 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脾》
编辑
脾廣三寸,長五寸,掩於太倉,意之舍也。
《胃》
编辑
胃為水谷之海,大一尺五寸,紆曲屈申,長二尺六寸, 為賁門。故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小腸》
编辑
受盛之府,長三丈二尺,左回疊積十六曲。胃之下口, 小腸上口也,為幽門,在臍上二寸,水谷於是入焉。復 下一寸,為水分穴。小腸下口也,為闌門,至是而沁別 清濁,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腸。故曰:「小腸者,受盛之 官,化物出焉。」
《大腸》
编辑
大腸為傳泄行道之府,長二丈一尺,廣四寸,當臍右 迴十六曲。故曰:「大腸者,傳道之府,變化出焉。」
《肛門》
编辑
魄門也,穢濁所自出。其系上貫于心,下通于腎。心腎 水火相感而精氣溢洩,乃化血收精之系也。
《腎》
编辑
有二腎:左為腎屬水,右為命門屬相火,當臍兩旁入 脊膂,與臍平直。故曰:「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膀胱》
编辑
乃津液之府。縱廣九寸。居腎之前。大腸之側。小腸之 下。乃膀胱際也。水液由此滲入之。故曰。膀胱者州都 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陰莖》
编辑
屬足厥陰肝經。
《睪丸》
编辑
「外腎」也。屬足厥陰肝經。
===《衝脈》
编辑
衝為血海,又為《十二經》之海。
《陰中》
编辑
即「陰戶」之中。屬足厥陰肝經。
《陰戶》
编辑
即陰門之口。屬足厥陰肝經。
《皮膚》
编辑
實為皮。浮為膚,衛氣之分也,屬肺。
《肌肉》
编辑
白為肌,赤為肉,營血之分也,屬脾。
《血脈》
编辑
屬心。
《筋》
编辑
屬肝。
《骨》
编辑
屬腎。
《精》
编辑
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
《氣》
编辑
上焦開發,宣五谷味薰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 謂「氣。」
《津》
编辑
腠理發洩汗出。是謂「津。」
《液》
编辑
谷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申,洩澤,補益腦髓,皮 膚澤潤於津,是謂「液。」
《血》
编辑
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 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 故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
《脈》
编辑
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
宗氣行於經脈中。其脈流布諸經。而營氣從之以行。 無所避逆。謂之脈。
《本草綱目》
编辑
《乳汁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乳者化之謂,故字從孚,化省文也。方家隱 其名,謂之仙人酒、生人血、白朱砂,種種名色。蓋乳乃 陰血所化,生於脾胃,攝於衝任,未受孕則下為月水, 既受孕則留而養胎,已產則赤變為白,上為乳汁,此 造物元微自然之妙也邪術家乃以童女矯揉取乳, 及造反經為乳諸說,巧立名謂,以弄貪愚,此皆妖人 所為,王法所誅,君子當斥之可也。凡入藥,並取首生 男兒無病婦人之乳,白而稠者佳。若色黃赤,清而腥 穢如涎者,並不可用。有孕之乳,謂之「忌嬭。」小兒飲之, 吐瀉成疳鬾之病,最為有毒也。
《乳汁氣味》
编辑
甘、鹹,平,無毒。大明曰:「涼。」
《乳汁主治》
编辑
《別錄》曰:「補五臟,令人肥白悅澤,療目赤痛多淚,解獨 肝、牛肉毒,合濃豉汗服之,神效。」蘇恭曰:「和雀屎,去目 中弩肉。」大明曰:「益氣,治瘦悴,悅皮膚,潤毛髮,點眼止 淚。」
《發明》
编辑
陶弘景曰:「漢張蒼年老無齒,妻妾百數,常服人乳,故 年百歲餘,身肥如瓠。」《寇宗奭》曰:「人乳汁治目之功多, 何也?人心生血,肝藏血,脾受血則能視,蓋水入於經, 其血乃成。」又曰:「上則為乳汁,下則為月水,故知乳汁 則血也。用以點眼,豈不相宜?血為陰,故性冷臟寒。人 如乳餅酥酪之類,不可多食。雖曰牛羊乳,然亦不出」 乎陰陽之造化耳。老人患口瘡不能食,但飲人熱乳 甚良。李時珍曰:「人乳無定性,其人和平,飲食沖淡,其 乳必平。其人暴躁,飲酒食辛,或有火病,其乳必熱。凡 服乳須熱飲,若曬曝為粉,入藥尤佳。」《南史》載宋何尚 之積年勞病,飲婦人乳而瘥。又言穰城老人年二百 四十歲,惟飲曾孫婦乳也。按:白飛霞《醫通》云:「服人乳, 大能益心氣,補腦髓,止消渴,治風火證」,養老猶宜。每 用一吸,即以紙塞鼻孔,按脣貼齒而漱,乳與口津相 和,然後以鼻內使氣由明堂入腦,方可徐徐嚥下。如 此五七吸為一度,不漱而吸,何異飲酪止于腸胃而 已。
《人血集解》
编辑
李時珍曰:「血,猶水也。水穀入於中焦,沁別薰蒸,化其 精微,上注於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中焦受汁,變化 而赤,行於隧道,以奉生身,是之謂血,命曰營氣。血之 與氣,異名同類。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行於陰,衛行 於陽,氣主煦之,血主濡之,血體屬水,以火為用。故曰: 『氣者血之帥也。氣升則升,氣降則降,氣熱則行,氣寒』」 則凝,火活則紅,火死則黑。邪犯陽經則上逆,邪犯陰經則下流。蓋人身之血,皆生於脾,攝於心,藏於肝,布 於肺,而施化於腎也。仙家煉之,化為白汁,陰盡陽純 也。《萇弘》死忠,血化為碧。人血入土,年久為燐,皆精靈 之極也。
《人血氣味》
编辑
鹹平有毒。
《人血主治》
编辑
陳藏器曰:「羸病人皮肉乾枯,身上麩片起。又狂犬咬, 寒熱欲發者,並刺血熱飲之。」
《人血發明》
编辑
李時珍曰:「肉乾麩起,燥病也,不可卒潤也。飲人血以 潤之,人之血可勝刺乎?」夫潤燥治狂犬之藥亦夥矣, 奚俟於此耶?始作方者,不仁甚矣,其無後乎?虐兵殘 賊,亦有以酒飲人血者,此乃天戮之民,必有其報,不 必責也。諸方用血,惟不悖於理者收附於下。
《人精集解》
编辑
李時珍曰:「營氣之粹,化而為精,聚於命門。命門者,精 血之府也。男子二八而精滿,一升六合,養而充之,可 得三升;損而喪之,不及一升。謂精為䘒者,精非血不 化也;謂精為寶者,精非氣不養也。故血盛則精長,氣 聚則精盈。邪術家蠱惑愚人,取童女交媾,飲女精液; 或以己精和其天癸,吞嚥服食,呼為鉛汞,以為祕方。」 放恣貪淫,甘食穢滓,促其天年。愚之甚矣,又將誰 尤?按鮑景翔云:「神為氣主,神動則氣隨。氣為水母,氣 聚則水生。故人之一身,貪心動則津生,哀心動則淚 生,愧心動則汗生,慾心動則精生。」
《人精氣味》
编辑
甘溫。
《人精主治》
编辑
陶弘景曰:「和鷹屎滅瘢。」李時珍曰:「塗金瘡血出。湯火 瘡。」
《人汗集解》
编辑
李時珍曰:汗出于心。在內則為血。在外則為汗。故曰: 「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
《人汗氣味》
编辑
鹹有毒。
李時珍曰:「飲食食之,令人生疔毒。」
《人氣主治》
编辑
李時珍曰:「下元虛冷日,令童男女以時隔衣進氣臍 中,甚良。凡人身體骨節痺痛,令人更互呵熨,久久經 絡通透。又鼻衄金瘡,噓之能令血斷。」
《發明》
编辑
李時珍曰:「醫家所謂元氣相火,仙家所謂元陽真火, 一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老 人虛人與二七以前少陰同寢,藉其薰蒸,最為有益。 杜甫詩云:『暖老須燕玉』」,正此意也。但不可行淫,以喪 寶促生耳。近時術家,令童女以氣進入鼻竅、臍中、精 門,以通三田,謂之接補,此亦小法,不得其道者,反以 致疾。按:謝承《續漢書》云:「大醫史循宿禁中寒疝病發, 求火不得,眾人以口更噓其背,至旦遂愈。」劉敬叔《異 苑》云:「孫家奚奴治虎傷蛇噬垂死者,以氣禁之,皆安。」 又葛洪《抱朴子》云:「人在氣中,氣在人中,天地萬物,無 不須氣以生。善行氣者,內以養身,外以卻惡。然行之 有法,從子至巳為生氣之時,從午至」亥,為死氣之時。 常以生氣時鼻中引氣,入多出少,閉而數之,從九九、 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止,乃微吐之,勿令耳聞,習之 既熟,增至千數,此為胎息。或春食東方青氣,夏食南 方赤氣,秋食西方白氣,冬食北方黑氣,四季食中央 黃氣,亦大有效。故善行氣者,可以避饑渴,可以延年 命,可以行水上,可以「居水中,可以治百病,可以入瘟 疫。以氣噓水,則水逆流,噓火,則火遙滅,噓沸湯,則手 可探物,噓金瘡,則血即自止,噓兵刃,則刺不能入,噓 箭矢,則矢反自射,噓犬,則不吠,噓虎狼,則伏退,噓蛇 蜂,則不動。」吳越有禁咒行氣之法,遇有大疫,可與同 床,不相傳染。遇有精魅,或聞聲,或現形,擲石放火,以 氣禁之,皆自絕。或毒蛇所傷,噓之即愈。若在百里之 外,遙以我手噓咒,男左女右,亦可即安。夫氣出於無 形,用之其效至此,而況絕穀延年乎?時珍按:此即吾 內養浩然靈氣也。符篆家取祖氣即此,但彼徒皆氣 餒,庸人依倣,安得驗哉。
《人魄集解》
编辑
李時珍曰:「此是縊死人,其下有物如麩炭,即時掘取 便得,稍遲則深入矣。不掘則必有再縊之禍。蓋人受 陰陽二氣,合成形體。魂魄聚則生,散則死;死則魂升 於天,魄降於地。魄屬陰,其精沉淪入地,化為此物。亦 猶星隕為石,虎死目光墜地,化為白石,人血入地,為 燐為碧之意也。」
《人魄主治》
编辑
李時珍曰:「鎮心,安神魄,定驚怖顛狂。磨水服之。」
《陰毛主治》
编辑
陳藏器曰:「男子陰毛,主蛇咬。以口含二十條嚥汁,令毒不入腹。《千金方》云:『橫生逆產,用夫陰毛二七莖燒 研,豬膏和丸大豆大,吞之』。」李時珍曰:「婦人陰毛,主五 淋及陰陽易病。」
《人骨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許慎云:骨者,肉之核也。《靈樞經》云:「腎主骨。」 有《骨度篇》,論骨之大小、長短、廣狹甚詳,見本書。
《人骨主治》
编辑
陳藏器曰:「骨病、接骨、臁瘡,並取焚棄者。」
《人骨發明》
编辑
李時珍曰:「古人以掩暴骨為仁德,每獲陰報,而方伎 之流,心乎利欲,乃收人骨為葯餌,仁術固如此乎?且 犬不食犬骨,而人食人骨可乎?父之白骨,惟親生子, 刺血瀝之,即滲入。」又:《酉陽雜俎》云:「荊州一人損脛,張 七政飲以葯酒,破肉去骨一片,塗膏而愈。二年復痛, 張曰:『所取骨寒也』。」尋之尚在床下,以湯洗綿裹收之, 其痛遂止。氣之相感如此。孰謂枯骨無知乎。仁者當 悟矣。
《人胞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人胞包人如衣,故曰胞衣。方家諱之,別立 諸名焉。《丹書》云:「天地之先,陰陽之祖,乾坤之橐籥,鉛 汞之匡廓,胚胎將兆,九九數足,我則乘而載之」,故謂 之河車。其色有紅、有綠、有紫,以紫者為良。
《人胞修治》
编辑
吳球曰:紫河車,古方不分男女,近世男用男,女用女。 一云男病用女,女病用男。初生者為佳,次則健壯無 病婦人者亦可取得。以清米泔擺浮,竹器盛,於長流 水中洗去筋膜,再以乳香酒洗過,篾籠盛之,烘乾研 末。亦有瓦焙研者,酒煮擣爛者,甑蒸擣曬者,以蒸者 為佳。董炳云:「今人皆酒煮火焙,及去筋膜」,大誤矣。火 焙水煮,其子多不育,惟蒸擣和葯最良。筋膜乃初結 真氣,不可剔去也。
《人胞氣味》
编辑
甘鹹溫無毒。
《人胞主治》
编辑
陳藏器曰:「血氣羸瘦,婦人勞損,䵟,面皮黑,腹內諸病 漸瘦者,治淨,以五味和之如䭔。」𩛩法與食之。勿令婦 知。吳球曰:「治男女一切虛損勞極。癲癇失志恍惚。安 心養血。益氣補精。」
《人胞發明》
编辑
朱震亨曰:「紫河車治虛勞,當以骨蒸葯佐之。氣虛加 補氣葯,血虛加補血葯,以側柏葉、烏葯葉,俱酒灑,九 蒸九曝,用之為丸,大能補益,名補腎丸。」李時珍曰:「人 胞雖載於陳氏本草,昔人用者猶少,近因丹溪朱氏 言其功,遂為時用。而括蒼吳球始創大造丸一方,尤 為世行。其方藥味平補,雖無人胞,亦可服餌。其說詳」 見本方下。按《隋書》云:琉球國婦人產乳,必食子衣。張 師正《倦游錄》云:「八桂獠人產男,以五味煎調胞衣會 親啖之。」此則諸獸生子,自食其衣之意,非人類也。崔 行功《小兒方》云:「凡胎衣宜藏於天德月德吉方,深埋 緊築,令兒長壽。若為豬狗食,令兒顛狂。蟲蟻食,令兒 瘡癬。鳥鵲食,令兒惡死。棄于火中,令兒瘡爛。近於社 廟污水、井竈街巷,皆有所禁。」按此亦銅山西崩、洛鐘 東應,自然之理也。今復以之蒸煮炮炙,和藥擣餌,雖 曰以人補人,取其同類;然以人食人,獨不犯崔氏之 禁乎?其異於琉球獠人者,亦幾希矣!
《胞衣水修治》
编辑
陳藏器曰:「此乃衣埋地下,七八年化為水,澄徹如冰。 南方人以甘草、升麻和諸藥,缾盛埋之。三五年後掘 出,取為藥也。」
《胞衣水氣味》
编辑
辛涼無毒。
《胞衣水主治》
编辑
陳藏器曰:「小兒丹毒,諸熱毒,發寒熱不歇,狂言妄語, 頭上無辜髮豎,虛痞等証,天行熱病,飲之立效。」李時 珍曰:「反胃久病,飲一鍾當有蟲出。」
《初生臍帶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胎在母腹,臍連於胞,胎息隨母,胎出母腹。 臍帶既剪,一點真元,屬之命門、丹田,臍乾自落,如瓜 脫蔕。故臍者人之命蔕也。以其當心腎之中,前直神 闕,後直命門,故謂之臍。臍之為言齊也。」
《臍帶主治》
编辑
陳藏器曰:「燒末飲服,止瘧。」李時珍曰:「解胎毒傅臍瘡。」
《人勢釋名》
编辑
李時珍曰:「人陰莖,非葯物也。」陶九成《輟耕錄》載「杭州 沈生犯姦事露,引刀自割,其勢流血,經月不合。或令 尋所割勢,擣粉酒服,不數日而愈。」觀此,則下蠶室者, 不可不知此法也。故附於此云。
《人勢主治》
编辑
李時珍曰:「下蠶室創口不合。」
《人肉主治》
编辑
《人肉發明》
编辑
李時珍曰:「張杲《醫說》言:唐開元中,閩人陳藏器著《本 草拾遺》,載人肉療羸瘵,閭閻有病此者,多割股。」案陳 氏之先,已有割股割肝者矣,而歸咎陳氏,所以罪其 筆之於書,而不立言以破惑也。本草可輕言哉!嗚呼!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父母雖病篤,豈肯欲 子孫殘傷其支體,而自食其骨肉乎?此愚民之見也。 按何孟春《餘冬錄》云:江伯兒母病,割脅肉以進,不愈, 禱於神,欲殺子以謝神,母愈,遂殺其三歲子。事聞,太 祖皇帝怒其絕倫滅理,杖而配之。下禮部議曰:「子之 事親,有病則拜托良醫,至于呼天禱神,此懇切至情 不容已者。若臥冰割股,事屬後世,乃愚昧之徒,一時 激發,務為詭異,以驚世駭俗,希求旌」表,規避徭役。割 股不已,至于割肝;割肝不已,至于殺子。違道傷生,莫 此為甚。自今遇此,不在旌表之例。嗚呼!聖人立教,高 出千古,偉哉如此!又陶九成《輟耕錄》載古今亂兵食 人肉,謂之「想肉」,或謂之「兩腳羊。」此乃盜賊之無人性 者,不足誅矣。
《木乃伊集解》
编辑
李時珍曰:按:陶九成《輟耕錄》云:「天方國有人年七、八 十歲,願捨身濟眾者,絕不飲食,惟澡身啖蜜,經月便 溺皆蜜。既死,國人殮以石棺,仍滿用蜜浸之,鑴年月 于棺瘞之。俟百年後起封,則成蜜劑。遇人折傷肢體, 服少許立愈。雖彼中亦不多得,亦謂之蜜人。」陶氏所 載如此,不知果有否?姑附卷末,以俟博識。
《人乳附方》
编辑
《服乳歌》: 仙家酒,「仙家酒,兩箇壺盧盛一斗。五行釀 出真醍醐,不離人間處處有。丹田若是乾涸時,嚥下 重樓潤枯朽。清晨能飲一升餘,返老還童天地久, 虛損勞瘵。」德生丹:用無病婦人乳三酒杯,將磁碟曬 極熱,置乳於中,次入麝香末少許,木香末二分,調勻 服後飲濃茶一酒盞,即陽敗,次日服接命丹。接命丹 用乳三酒杯,如前曬,碟盛人乳并人胞末一具調服, 服畢面膝俱赤,如醉思睡,只以白粥少少養之。〈集簡方〉 虛損風疾「接命丹」治男婦氣血衰弱,痰火上升,虛損 之證。又治中風不語,左癱右瘓,手足疼痛,動履不便, 飲食少進諸證。用人乳二杯,香甜白者為佳,以好梨 汁一杯和勻,銀石器內頓滾滾每日五更一服。能消 痰補虛,生血延壽。此乃以人補人,其妙無佳。〈攝生眾妙方〉 中風不語,舌根強硬:「三年陳醬五合,人乳汁五合,相 和研,以生布絞汁,隨時少少與服,良久當語。」〈聖惠方〉 卒不得語,人乳半合,美酒半升,和服。〈范汪方〉
《失音不語》:「人孔竹瀝各二升,溫服。」〈摘元方〉
月經不通,日飲人乳三合。〈千金方〉
眼熱赤腫:人乳半合,古銅錢十文,銅器中磨令變色, 稀稠成煎,瓶收,日點數次。或以乳浸黃連,蒸熱洗之。 〈聖惠方〉
初生不尿人乳四合,蔥白一寸,煎滾,分作四服,即利。 〈劉涓子鬼遺方〉
初生吐乳:人乳二合,蘧篨篾少許,鹽二粟大,同煎沸, 入牛黃米許與服。〈劉涓子鬼遺方〉
癰膿不出,人乳汁和麪傅之。比曉膿盡出,不可近手。 〈千金方〉
臁脛生瘡:人乳、桐油等分和勻,鵝翎掃塗,神效。〈摘元方〉 噉蛇牛毒牛噉蛇者,毛髮向後,其肉殺人。但飲人乳 汁一升即愈。〈金匱要略〉
中牛馬毒,人乳飲之良。〈千金方〉
百蟲入耳:人乳滴之即出。〈聖惠方〉
《人血附方》
编辑
吐血不止,就用吐出血塊,炒黑為末,每服三分,以麥 門冬湯調服。蓋血不歸元,則積而上逆,以血導血歸 元則止矣。〈吳球諸証辨疑〉
衄血不止:《聖濟總錄》:用白紙一張,接衄血令滿,於燈 上燒灰,作一服,新汲水下,勿令病人知儒門事,親 就用本衄血紙撚蘸點眼內,左點右,右點左,此法大 妙。
金瘡內漏:取瘡中所出血,以水和服之。〈千金方〉 產乳血暈:取釅醋和產婦血如棗大服之。〈聖惠方〉 小兒赤疵,針父腳中,取血貼之即落。〈千金方〉
小兒疣目:以針決其四邊,取患瘡膿汁傅之,忌水三 日,即潰落也。〈千金方〉
《人精附方》
编辑
面上黶子:人精和鷹屎白塗之,數日愈。〈千金方〉 身面粉瘤:「人精一合,青竹筒盛,於火上燒,以器承取 汁,密封器中,數上塗之,取效止。」〈肘后方〉
瘰𤻤腫毒:女精汁頻頻塗之。 湯火傷灼令不痛,易愈無痕。《肘後》用人精鷹屎白,日 日塗之。《千金》用女人精汁,頻頻塗之。
《人毛附方》
编辑
《陰陽易病》:病後交接,卵腫或縮入腹,絞痛欲死:取婦 人陰毛燒灰飲服,仍以洗陰水飲之。〈聖惠總錄〉牛脹欲死,婦人陰毛草裹與食,即愈。〈外臺祕要〉
《人骨附方》
编辑
《代杖》燒過人骨為末,空心酒服三錢,受杖不腫不作 瘡,久服皮膚亦厚也。〈醫林集要〉
接骨燒過童子骨一兩,乳香二錢,喜紅絹一方燒灰 為末,熱酒調服,先以桐木片札定,立效。〈醫林集要〉 臁瘡,「燒過人骨碎者,為末摻之。」〈壽域神方〉 折傷死。童子骨煆過香瓜子仁炒乾為末。好酒下。止 痛極速。〈扶壽精方〉
《圖書編》
编辑
《人身關要統會》
编辑
陰陽: 血為陰,氣為陽;腰已上屬陽,腰已下屬陰。背 為陽,腹為陰。臟為陰,腑為陽;表為陽,裏為陰。四肢外 側為陽,四肢內側為陰是也。
表裏: 表為陽,皮毛湊理經絡是也;裏為陰,腸腑骨 髓咽喉二便是也。
《榮衛》: 血為榮,氣為衛。
《三焦》: 胸為上焦。氣之源也;鬲為中焦。血之源也;腹 為下焦。水之源也。
《五臟 屬陰》。臟者藏也。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 金。腎屬水是也。
六腑 屬陽:腑者府也。膽屬土,又屬金。小腸屬少陽 火。大腸屬陽明金。三焦屬少陽火。膀胱屬太陽水。 《十二經》 手三陰、足三陰、手三陽、足三陽。
《奇經》八脈: 任脈上自人中,當咽直下神闕至陰,為 陰之奇脈;督脈自人中已上,當眉心,貫頂直至脊中, 至尾閭,為陽之奇脈。衝脈自內出於包,上循脊中至 咽喉,會任脈三脈並起而異行,帶脈周圍於季脅之 下,腰之上如圍帶之回環;陽蹻起足之外,跟踝直上 入風池。陰蹻起足之內跟,循腹直上咽喉。陽維起足 太陽經。則出踝旁金門穴。陰維發足少陰經,別行陰 脈築賓郗是也。
十二官: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 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 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 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 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者,不得相失也。
此乃一身之根本關節,百病總不外此。
《經絡考》
编辑
肝經之正,別跗上,上至毛際,合於少陽,與別俱行。 《絡》之別曰蠡溝,去內踝五寸,走少陽。別者,經脛,上睪, 結於莖。膽經之正,繞髀入毛際,合於厥陰,別入季脅 間,循胸裏,屬膽,散之,上肝,貫心,以上挾咽,出頤頷中, 散於面,繫目,合少陽於外眥。〈或以諸陰別者為正〉絡之別曰光 明,去踝五寸,別走厥陰,下絡足跗。《心經》之正,別入於 淵液兩肋之間,屬於心,上走喉嚨,出於面,合目內《眥 絡》之別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別而上行,循經入於心 中,繫舌本,屬目系。小腸經之正,指地,別於肩鮮,入腋 走《心繫絡》之別曰支正,上腕五寸,內注少陰。別者 上走肘,絡肩髃。《脾經》之正,上至髀,合於陽明,與別俱 行,上結於咽,貫舌中。絡之別曰公孫,去本節之後 一寸,別走陽明,其別者,入絡腸胃。大絡曰大包,出淵 液下三寸,布胸脅胃經之正,上至髀,入于腹裏,屬胃, 散之脾,上通於心,上循咽,出於口上額。《還繫》目系 絡之別曰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別者,循脛骨外 廉,上絡頭頂,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三焦經》之正,指 天別於巔,入缺盆,下走三焦,散於胸中。《絡》之別曰內 關,去腕二寸,出於兩肋之間,循經以上,繫於心包,絡 心系。〈一云外繞臂注胸中〉《心包絡經》之正,手心主之別,下淵腋 三寸,入胸中,別屬三焦,出循喉嚨,出耳後,合少陽完 骨之下絡之別同前三焦曰內關。肺經之正,別入 淵腋少陰之前,入走肺,散之太陽,上出缺盆,循喉 嚨,復合陽明絡之別,曰列缺,起於腕上分間,並太 陰之經,直入掌中,散入魚際。《大腸經》之正,從手循膺 乳,別於肩髃,入柱骨,下走大腸,屬肺,上循喉嚨,出缺 盆;《絡》之別曰偏歷,去腕三寸,別入太陰。別者,循臂 乘肩髃,上曲頰偏齒。別者,入耳。《腎經》之正,至膕中,別 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顧,出屬帶脈;直者,繫舌 本,復出於項,合於太陽;《絡》之別曰大鍾,當踝後繞 跟,別走太陽。別者,并經上走於心包,下外貫腰脊。《膀 胱經》之正,別入於胸中,其一道,一尻五寸,別入于肛, 屬於膀胱,散之腎,循膂當心入散;直者,從膂上出于 項,復屬太陽。絡之別曰飛揚,走踝七寸,別走少陰。 經有十二,絡有十五。餘三絡者,是何等絡也?然:有陽 絡,有陰絡,有脾之大絡。陽絡者,陽蹻之絡也;陰絡者, 陰蹻之絡也。故絡有十五焉。
徑而直者為經,支而橫者為絡。
經行氣,故見色常應於時;絡主血,故受邪則變而不 一。然經之常色,如心赤、肺白、肝青、腎黑、脾黃,陰絡之絕應其經,陽絡之色變無常,隨四時而行也。寒則凝 沍則青黑,熱則燥澤則黃赤,此皆常色。若病則五色 具見寒熱,故云「經行氣而絡主血」,其色常變不同也。
《發明耳聞鼻臭》
编辑
《經》言:「肝主色,心主臭,脾主味,肺主聲,腎主液。」鼻者,肺 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腎之候而反聞聲。其意何也? 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於巳,巳者南方火,火者心,心 主臭,故令鼻知臭。腎者,北方水也,水生於申,申者西 方金,金者肺,肺主聲,故令耳聞聲。
五臟藏於中者難知,九竅通於外者易見。即其通於 外,以察其藏於中者,亦易易也。況口之於味,目之於 色,耳之於聲,鼻之於臭,喉舌之於聲音,尤有易知者 在乎。故「肺氣通於鼻,肝氣通於目,脾氣通於口,心氣 通於舌,腎氣通於耳,三焦氣通於喉」,五臟九竅,合外 內之道也。苟心不在焉,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 「不知其味」,果知此義,而握其養德養生之樞焉,則一 以貫之,何病之有?
《榮衛相生》
编辑
「血氣者,二五之精也。」始於有形付受之先,以至於有 生長養之後,五內百骸,周流不息,如日月之經天,潮 汐之運海,同此樞機,運行無停,而不少緩也。
血生之謂榮,氣守之謂衛。榮性好靜,衛性好動,動則 情隨。
言陰血之性,隨氣之情,則體氣之道致也。
靜則情順。
言陽氣之性,順血之情,則成血之功效也。
「順則血生,隨則氣守,血生則內固,氣守則外旺」,故血 向心生,氣從肺主,血榮氣衛,各得相生之道。人身榮 衛,即天地之乾坤。乾坤者,施天地之德也;榮衛者,施 血氣之德也。由是尊卑有位,動靜有常,合造化於一 機,而無差矣。
人身之血氣,常相隨而不相離也,一或窒滯,百病生 焉。然氣陽血陰,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氣有一息 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凡善治病者,若病在於 血,必當調其氣,猶可以道達之。故曰「病在血而調氣 多順,病在氣而理血多阻也。」所以血為滎,氣為衛,榮 虛則不知痛癢,衛虛則不能運動,而養氣為尤要焉。
《榮衛相隨》
编辑
滎氣之行,常與衛氣相隨,不然,《經》言「人受氣於穀,穀 入於胃,乃傳與五臟六腑,皆受於氣。」其清者為榮,濁 者為衛,榮行脈中,衛行脈外,營周不息,五十而復大 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故知榮衛相隨也。榮者,水穀 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
「灑陳」 ,猶云「分布。」
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衛者,水穀之悍氣也。 其氣慓疾滑利,不能入於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 之間,熏於盲膜,散於胸腹,逆其氣則病,從其氣則愈。 《內經》曰:「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 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 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論氣血者,須」 詳察之。
《天地人物氣候相應》
编辑
「經十二,絡十五,凡二十七,氣血相貫,無有休息。故一 歲陰陽升降,會於立春;一日陰陽曉昏,會於寅時。榮 衛循環,上應天之度數,下應地之分野。」天有宿度,地 有經水,人有經脈。宿謂二十八宿,度謂天之三百六 十五度也。經水者,謂海水、清水、渭水、湖水、沔水、江水、 淮、漯水、河水、漳水、濟水也。以其內外經脈,故名之曰 「經水」焉。經脈者,謂手足三陰三陽之脈,所以然者,以 內外參合,人氣應之,故言及也。內足陽明,外合海水; 內足大腸,外合清水;內足少陰,外合汝水;內手陽明, 外合江水;內手太陽,外合淮水;內手少陽,外合漯水; 內手太陰,外合河水;內手心主,外合漳水;內手少陰, 外合濟水。內外輸應,氣衛於外,以充「皮膚,血榮於中 以營經絡,周一體而無間,應漏水百刻而不違,一日 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乃平人之常也。察於陰陽決 死生,雖經絡流注,如環之無端,豈能逃於脈之三部 耶?至於草木昆蟲,盡皆得氣之先,所以雖乾枯陳朽, 亦可以調臟腑而治疾病,其氣同也。」觀人身氣血,與 天地氣候相應如此,則人與天地萬物本同一體,不 信然哉?
《氣血流轉分晝夜》
编辑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太陽一日行一度。」從房至胃十 四宿為陽,主晝,正人身血氣行陽二十五度也。從昴 至氐十四宿為陰,主夜,正人身血氣行陰二十五度 也。蓋人身經絡,共長一十六丈。手三陽之脈,從手至 頭,長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陰之脈,從手至胸中,長 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 三陽之脈,從足至頭,長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陰 之脈,從足至胸中,長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足五六 三尺,合三丈九尺。人兩足蹻脈,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脈任脈, 各長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脈長 一十六丈二尺也。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 呼吸定息脈六寸,十息脈行六尺,百息脈行六丈,二 百七十息脈行一十六丈二尺,氣血周身一度也,漏 水下二刻焉。至明日寅時,周身五十度,脈行八百一 十丈,該一萬三千五百息,漏水下百刻焉,日行一十 八舍也。」其始從中焦注手太陰陽明,陽明注足陽明 太陰,太陰注手少陰太陽,太陽注足太陽少陰,少陰 注手厥陰少陽,少陽注足少陽厥陰,厥陰循環注手 太陰,周而復始,循環無端。氣主呴之,血主嚅之,脈在 其中為之樞紐也。「春秋分晝夜兩停,脈行五十度,合 乎正數也。若冬至之後,晝四十刻,夜六十刻,陰多陽 少,氣血凝澀,而脈道遲,止行四十度也。夏至之後,晝 六十刻,夜四十刻,陽多陰少,氣血滑利,而脈道疾,反 行六十度也。若天氣暴熱,脈行亦疾;天氣暴寒,脈行 亦遲。故人不能調養,以順造化之氣,則病生而脈變 矣。」
《周身血氣晝夜循環歌》
编辑
「人身血氣無暫息,動靜周流在呼吸。呼行三寸吸亦 然,一息定行六寸的。二百七十息數來,脈行一十六 丈二尺,積此周身一度過,補瀉分明知滑澀。試問一 時息幾多,千百二十五無一。脈行六十七丈五,四度 周身尚餘刻,更將餘刻為君明。四十五息二丈七,晝 夜循環息幾何?」一萬三千兼五百,脈行八百一十丈, 「度,行五十週身畢。此是平人脈氣歌,遲冷數熱為難 測。」
身體部總論
编辑《管子》。
《水地篇》
编辑
玉之所貴者,人主藏以為寶,剖以為符瑞,九德出焉。 人,水也,男女精氣合而水流形。三月如咀,咀者何?曰 「五味。」「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鹹主肺,辛主腎,苦主 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後生肉,脾生膈,肺生骨,腎生 腦,肝生革,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後發為九竅。脾發為 鼻,肝發為目,腎發為耳,肺發為竅。五月而成,十月而」 生,生而目視,耳聽心慮。目之所以視,非特山陵之見 也,察於荒忽;耳之所聽,非特雷鼓之聞也,察於淑湫; 心之所慮,非特知於麤麤也,察於微眇。故修要之精, 是以水集於玉,而九德出焉;凝蹇而為人,而九竅五 慮出焉,此乃其精也。
韓詩外傳
编辑《人身陰陽變化》
编辑
「天地有合,則生氣有精矣;陰陽消息,則變化有時矣。 時得則治,時失則亂。故人生而不具者,五目無見,不 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施化。三月微的,而後能見, 七月而生齒,而後能食;期年髑就,而後能行;三年腦 合,而後能言,十六精通,而後能施化。陰陽相反,陰以 陽變,陽以陰變。故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齠齒,十六而」 精化小通。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齒,十四而精化小 通。是故陽以陰變,陰以陽變,故不肖者精化始具,而 生氣感動,觸情縱欲,反施化,是以年壽亟夭,而性不 長也。《詩》曰:「乃如之人兮,懷婚姻也。」大無信也,不知命 也。賢者不然,精氣闐溢而後傷時,不可過也。不見道 端,乃陳情欲,以歌道義。《詩》曰:「靜女其姝,俟我乎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 曷云能來?」急時辭也。是故稱之日月也。
宋司馬光迃書===《官失》===
编辑
迂叟曰世之人不以耳視而目食者鮮矣聞者駭曰 何謂也迂叟曰衣冠所以為容觀也稱體斯美矣世 人捨其所稱聞人所尚而慕之豈非以耳視者乎飲 食之物所以為味也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而刻 鏤之朱綠之以為盤案之玩豈非以目食者乎
《圖書編》:
编辑《總論人身陰陽合體》
编辑
吾人之生,原陰陽兩端,合體而成。其一則父母精氣, 妙凝有質,所謂「精氣為物」者也。其一則宿世靈魂,知 識變化,所謂「游魂為變」者也。精氣之質,涵靈魂而能 運動,是則吾人之身也,顯現易見而屬之於陽。游魂 之靈,依精氣而露知識,是則吾人之心也,晦藏難見, 而屬之於陰。交媾之時,一齊俱到,胎完十月,出生世 間,其赤子之初,則陽盛而陰微,心思雖不無,而專以 形用也。故常欣笑而若陽和,亦常開爽而同朝日,又 常活潑而類輕風,此陽之一端,見於有生之後者然 也。及年少長,則陰盛而陽微,雖形體如故,而運用則 專心思矣。故愁慼而欣笑漸減,迷蒙而開爽益稀,滯 泥而活潑非舊,此陰之一端,見於有生之後者然也。 人能以吾之形體而妙用其心知簡淡而詳明,流動 而中適,則接應在於現前,感通得諸當下,生也而可 望以入聖,歿也而可望以還虛,其人將與造化為徒焉已矣。若人以己之心思而展轉於軀殼,想度而遲 疑,曉了而虛泛,則理每從於見得,幾多涉於力為,生 也而難望以入聖,歿「也而難冀以還虛,其人將與凡 塵為徒焉已矣。」或曰:「如君之論,是以身為陽而在所 先,以心為陰而在所後,乃古聖賢,則謂身止是形,心 乃是神,形不可與神並,況可以先之乎?」曰:「子惡知所 謂神哉?夫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亦超萬物而 為言者也。陰之與陽,是曰兩端,兩端即兩物也。精氣 載心」而為身,是身也固心也,固耳目口鼻四肢百骸 而具備焉者也;靈知宰身而為心,是心也亦身也,亦 耳目口鼻四肢百骸而具備焉者也。精氣之身,顯於 晝之所為;心知之身,形於夜之所夢。然夢中之身,即 日中之身,但以屬陰,故其氣弱,其象微,雖弱且微,而 較之日中之舉止,毫髮則無殊也。日中之身,即夢中 之身,但以屬陽,故其氣健,其體充,雖健且充,而較之 夢中舉止,毫髮亦無殊也。是分之固陰陽互異,合之 則一神所為,所以屬陰者則曰陰神,屬陽者則曰陽 神。是神也者,渾融乎陰陽之內,交際乎身心之間,而 充溢瀰漫乎宇宙乾坤之外,所謂無在而無不在者 也。惟聖人與之合德,故身不徒身,而心以靈乎其身, 心不徒心,而身以妙乎其心,是謂陰陽不測,而為聖 不可知之神人矣。或者憬然悟曰:「孔夫子之從心所 欲不踰矩,孟夫子之存心養性以事天」,是誠陰陽合 德,而神之乎其為心也哉!亦神之乎其為身也哉!
《形氣總論》
编辑
夫人之有生也,稟天地之陰陽,假父母之精血,交感 凝結,以為胞胎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始自襁褓,以 至髫齔,迨其成童,與夫壯年,豈易然哉!故「一月之孕, 有白露之稱;二月之胚,有桃花之譬。及其三月,先生 右臂則為男,陰包陽也;先生左臂則為女,陽包陰也。 其次腎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以生其勝己者。 腎屬水,故五臟由是為陰。其次心生小腸,小腸生大 腸,大腸生膽,膽生胃,胃生膀胱,膀胱生三焦,以生其 己勝者。小腸屬火,六腑由是為陽。其次三焦生八脈, 八脈生十二經,十二經生十二絡,十二絡生一百八 十系絡,系絡生一百八十纏絡,纏絡生三萬四千孫 絡,孫絡生三百六十五骨節,骨節生」三百六十五大 穴,大穴生八萬四千毛竅,則耳目口鼻四肢百骸之 身皆僃矣。所謂「四月形象具,五月筋骨成,六月毛髮 生」,正謂此也。至七月則遊其魂而能動左手,八月遊 其魄而能動右手,九月三轉身,十月滿足,母子分解。 其中有過月生者,心生貴子;不足日月生者,必生貧 薄之人。誕生之後,有「變蒸之熱,長其精神,壯其骨髓, 生其意智。三十二日一變蒸,生腎氣焉;六十四日二 變蒸,生膀胱之氣焉;腎與膀胱屬水,其數一也;九十 六日三變蒸,生心氣焉;一百二十八日四變蒸,生小 腸之氣焉;心與小腸屬火,其數二也;一百六十日五 變蒸,生肝氣焉;一百九十二日六變蒸,生膽氣焉;肝 與膽屬水,其數三也。二百二十四日七變蒸,生肺氣 焉;二百五十六日八變蒸,生大腸之氣焉。肺與大腸 屬金,其數四也。二百八十八日九變蒸,生脾氣焉;三 百二十日十變蒸,生胃氣焉。脾與胃屬土,其數五也。 變蒸已畢,一期歲焉,齒生髮長,神智有異於前也。」八 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大,天癸至,精氣溢 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均平,筋骨堅強,故真 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髮 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頒白。七八肝氣 衰,筋不能動,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 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墮身重,行步不 正而無子。故曰:「齒者骨之餘也,髮者血之餘也,爪者 筋之餘也,神者氣之餘也。」吁!人身之難得也如此哉! 方其幼也,有如水面之泡,草頭之露,氣血未定,易寒 易熱,腸胃綿脆,易饑易飽,為母者調攝不得其宜,必 不能免乎吐瀉驚疳之病矣。及其長也,嗜欲既開,不 能修養,是以六氣迭侵於其外,七情交戰於其中,百 憂累其心,萬事勞其形。一蝸之氣,安能無病焉?小兒 之瘡疹,大人之傷寒,尤其甚也。是故聖人不治已病 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 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兵,不亦晚乎?
《人身神氣總說》
编辑
天地定位,人物萬殊,其主宰流行,總只在神與氣也。 粵自伏羲,俯仰近遠,洞見此理,初畫一奇一偶,名曰 陰陽,奇偶各三名曰乾坤,乾坤再索名曰坎離八卦 陰陽初交,名曰《姤復》。孰知皆神氣之名象哉?何也?天 載聲氣俱無,天命於穆不已。此乃人生而靜已上,不 可得而名,不可得而象,故謂之「先天」,謂之「元神」元氣 者,此也。然天地開闢,即有陰陽之別。者,陰陽之純。 者陰陽之中。陰陽交會之初,陽即神也,陰即 氣也,天地人物,咸得陰陽神氣以有成也。人之成形 成性,生幼壯老,知能言動,神氣全則生,神氣離則死 矣。是故神宰乎心,氣充乎身,非神自神,氣自氣也。神即氣之靈,氣即神之衛,一而二,二而一,與生俱生者 也。但有生以後,神隨氣以飛揚,凡靈明識知之運於 思慮者,皆識神用事,盡為耳目口體所役使,而神非 元神矣。故氣隨神以奔軼。凡氤氳充溢於四體者,皆 血氣運旋,咸徇聲色名利以經營,而氣亦非元氣焉。 旦晝牿亡幾盡,形雖存而實亡矣。抑豈欲氣神之雙 修乎?《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養 神即養氣也。曰:「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 人相近也者幾希。」又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 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之間。其為 氣也,配義與道。養氣非所以養其神乎?有志身心性 命者,真能因《姤復》之初交,使坎離之既濟,而復乎乾 坤之易簡。俾神一定則氣不妄動,氣太和則神愈清 明。乾知坤作,心正身修,乾統天,坤順承天,「《易》簡理得、 成位乎中」,豈不為天地間之完人哉。
《氣血總論》
编辑
「人受天地之氣以生。天之陽氣為氣,地之陰氣為血, 故氣常有餘,血常不足。」何以言之?天地為萬物父母。 天,大也,為陽而運於地之外;地居天之中,為陰,天之 大氣舉之。日,實也,亦屬陽,而運於月之外。月,缺也,屬 陰,稟日之光以為光者也。「人身之陰氣,其消長視月 之盈缺。故人之生也,男子十六歲而精通,女子十四」 歲而經行,是有形之後,猶有待於乳哺水穀以養,陰 氣始成,而可與陽氣為配,以能成人而為人之父母。 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後嫁娶,可見陰氣之難於成, 而古人之善於攝養也。《禮記》注曰:「惟五十然後養」,陰 者有以加。《內經》曰:「年至四十,陰氣自半而起居衰矣。」 又曰:「男子六十四歲而精絕,女子四」十九歲而經斷。 夫以陰陽之成,止供給得三十年之視聽言動,已先 虧矣。人之情慾無涯,此難成易虧之陰氣,若何而可 以縱欲也?《經》曰:「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 故陽道實,陰道虛。」非吾之過論也。或曰:「仰觀俯察乎 天地日月,既若是之不同,何寒暑溫涼之見於四時 者,又如此之相等而無降殺也。」曰:「動極復靜,靜極復 動,猶人之噓吸也。寒者吸之極,氣之沉也。熱者噓之 極,氣之浮也。溫者噓之微,氣之升也。涼者吸之微,氣 之降也。一噓一吸,所乘之機,有以使之,宜其相等而 無降殺。」此以流行之用而言,前以大小虛實言者,蓋 其對待之體也。或曰:「『遠取諸天地日月,近取諸男女 之身』。曰有餘,曰不足,吾知之矣。人在氣交之中,令欲 順陰陽之理,而為攝養之法,如何則可?」曰:「主閉藏者, 腎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臟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屬於 心,心,君也,為物所感,則易於動,心動則相火翕然而 隨,雖不交會,亦暗流而滲漏矣。所以聖賢只是教人 收心養性,其旨深矣。」
《相火論》
编辑
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陽動而變陰,靜而合而生 水火木金土,各一其性。惟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曰 相火,天火也。火內陰而外陽,主乎動者也。故凡動皆 屬火。以名而言,形氣相生,配於五行,故謂之君。以位 而言,生而虛無,守位稟命,因其動而可見,故謂之相。 天主生物,故恆於動。人有此生,亦恆於動。其所以恆 於動者,皆相火之為也。見於天者,出於龍雷,則木之 氣;出於海,則水之氣也。具於人者,寄於肝腎二部。肝 屬木而腎屬水也。膽者肝之腑。膀胱者腎之腑;心包 絡者,腎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腎之分,皆陰 而下者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天之火雖出於木,而皆本乎地,故雷非伏,龍非蟄,海 非附於地,則不能鳴,不能飛,不能波也。鳴也飛也波 也,動而為火者也。肝腎之陰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 也。或曰:相火天人之所同何東垣以為元氣之賊。又 曰: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然則如之何而可 以使無勝負也?曰:「周子曰:『神發知矣,五性感物而萬 事出』」,是有知之後,五者之性,為物所感,不能不動。謂 之動者,即《內經》五火也。相火易起五性,厥陽之火,相 煽則妄動矣。火起於妄,變化莫測,無時不有,煎熬真 陰,陰虛則病,陰絕則死。君火之氣,經以暑與溫言之; 相火之氣,經以火言之。蓋表其暴悍酷烈,有甚於君 火者也。故曰:「相火者,元氣之賊。」周子又曰:「聖人定之 以中」正仁義而主靜,朱子曰:「必使道心常為一身之 主,而人心每聽命焉。」此善處乎火者。人心聽命於道 心,而又能主之以靜。彼五火之動皆中節,相火惟有 補助造化,以為生生不息之運用耳,何賊之有?
《水火互根》
编辑
「水火之氣,一燥一濕,水濕極而生木,火燥極而生金。 人物始生,亦精與氣聚而為之耳。精濕而氣燥,精沉 而氣浮,故精為貌而氣為聲。精之盛者濕之極,故為 木為肝為視,氣之盛者燥之極,故為金為肺,為聽。」《大 扺》,「貌與視屬精,故精衰而目暗;言與聽屬氣,故氣塞 而耳聾。」陰陽交合之初,水火有互根之妙,善養德養 身者,常使其相交而不相離焉,斯已矣
《人身陰陽氣血精神魂魄總說》
编辑
天地間一氣而已矣。一氣屈伸升降而為陰陽,知天 地陰陽不相離,斯可以論人身之造化矣。彼陽氣本 在上也,冬至一陽生於地,而陽起於陰,《坤》之復也;陰 氣本在下也,夏至一陰生於天,而陰起於陽,《乾》之《姤》 也。人孰不云「水陰而火陽」也?然天一生,水本陽也,乃 成於地,六而屬陰,是水本天,其成則地,故生於上而 性必潤下者,自上而下行也。地二生火,本陰也,乃成 於天,七而屬陽,是火本乎地,其成則天,故生於下而 性必炎上者,自下而上行也。日,陽魂也,其體則陰麗 乎陽而為離,故《易卦》火在天上即日也;月,陰魄也,其 體則陽陷於陰而成坎,《易卦》水在地中,實一陽在五 陰中也。所以乾下坤上,則天地交而為泰,反是則為 否;坎上離下,則水火交而既濟,反是則不交為未濟。 觀天地日月水火,莫非陰陽之氣,而吾人效法乾坤, 效此法此焉耳。《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程子謂:「陰陽 亦是形而下者,元來只此便是道,道豈遠人哉?」所以 陰陽之氣,交相摩蕩,生生不測,萬化從此出焉。故人 之生也,負陰抱陽,一身之中,氣血、精神魂魄,渾然畢 具。《禮運》言「人者,陰陽之交,鬼神之會」是也。凡氣也、魂 也、神也,皆陽之屬也;精也、血也、魄也,皆陰之屬也。統 一身之骨肉肌體,謂之血;統一身之呼吸溫煖,謂之 氣。然血之始生,由氣而化,而血之流貫滋養,亦由氣 而行,故總為陰陽之氣也。《易》謂「天地絪縕,萬物化醇。」 絪縕化醇,非魂之原歟?男女搆精,萬物化生。搆精化 生,非魄之始歟?子產謂:人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 此自受形之初言也。《易》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此自 人生以後言也。《書》曰:「帝乃徂落。」徂言魂之升,落言魄 之降也。孔子曰:「神也者,氣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 又曰:「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是謂之鬼。骨肉斃於下,陰 為野土,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悽愴,百物之精 神之著也。」此自人死以後言也。蓋自父母將受胎之 先,已有絪縕化醇者,為託魂之原。故父母孕胎之際, 斯有搆精化生者,為成魄之本。是人在胞中,精氣結 成胚胎,既已成魄,而漸能活動,即謂之魂。及形既生 矣,精氣為物,凡人一身之骨骸皆是也。神發知矣,「遊 魂為變」,凡一身之思為皆是也。雖曰魂陽魄陰,魂動 魄靜,魂主經營,魄主納受,而人皆賴魄為之主持。彼 二氏或指魂為覺明,或指魄為胎光,以為生人之本。 其實陰陽各有靈,魂魄自相守也。蓋魂為陽之靈,即 知來之神;魄為陰之靈,即藏往之智。故人有善記,有 善悟,有神智俱全者,此也。然又有精神云者,豈魂魄 之外,別有一種精與神乎?而亦有不可混者。觀醫家 謂「心藏神,腎藏精,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而總名之 為神,其源亦自上古,傳之至今,非臆說也。嘗以此反 求諸身,而默識天地之造化矣。是故心為離火,而神 發於上,腎為坎水,而精沉於下;兌金為水母,而精魄 即金水渾涵,清明內瑩,而水其金之液乎。少陰金生 太陰水,故腎水旺則耳目聰明,而魄強者,精為之也。 苟精竭則魄虧而形斃矣。震木為火母,而神魂即木 火通融,輝光外照,而火其木之焰乎?少陽木生太陽 火,故離火靜則血液充足,而魂安者,神為之也。苟神 勞則魂虧而氣散矣。正醫家所謂子能令母虛,子能 令母實之義也。抑豈神魂精魄,兩不相關耶?蓋即耳 目之睹計聰明,可見魄為魂之藏,而精中固有神也。 即思慮之透悟明覺,可見魂為魄之著,而神中自有 精也。試觀肺雖陰而統夫氣,右腎乃火所自起,非水 中之火歟?肝雖陽而統夫血,心中真液生焉,非火中 之水歟?《易》曰:「水火不相射。」即此亦可以默會。惟忿懲 則火降,慾窒則水升,而洗心退藏於密,聖人喫緊教 人,斯其至矣。是故精之神謂之魂,神之精謂之魄。魂 非神魂不足以御精,魄非精魄不足以凝神。精神魂 魄合則生,精神魂魄離則死。生則神為主而陽以統 夫陰,死則鬼為主而陰以攝夫陽。此生死鬼神之大 較也。奈何人之生也,營營逐逐,祇求聲色臭味之慾, 以為耳目口體之娛,役神以養其骨骸,驅魂以奉其 血肉,縱使羅百物之精,以強伯有之魂,其形雖生,已 為未死之鬼矣。人盡人道,豈有他哉?矢志竭才,養吾 浩然之氣,全吾圓虛不測之神,自有與天地日月鬼 神合者矣。所以聖人神魂全而精魄化,故堯舜知他 幾千年,其心至今在眾人精魄盛而神魂亡,醉夢生 死,與草木同腐朽死之日,民無得稱焉者,豈獨齊景 公為然哉?噫是神也,運精氣而精氣不能為之囿,寓 魂魄而魂魄不能為之拘,周流於天地人物,浩然莫 測其端,出入於有無生死,杳然莫窺其際,要之各在 當人之身也。《邵子》謂天之神棲於日,又謂日入地中, 搆精之象也。人之神雖棲於目,然將寐在脾,熟寐在 腎,將寤在肝,正寤在心,果能搆會精神於形氣之交, 則天地交而水火既濟,非難事矣。雖然神無二也,但 求神於精氣魂魄之間,終不免認心之精神以為聖, 而危微亦可以無辨矣。《易》曰:「神無方也。」又曰:「陰陽不測之謂神」,於此「神而明之,則存乎其人。」
《人身同天地敘》
编辑
「七尺之軀,何可與天地論小大?百年之身,何可與天 地論修短?」況此身特軀殼耳,於此身之骨骸、臟腑、經 絡、血脈,縱能精究而深研之,不過醫之小道也,何必 一一準諸天地哉?吁!此皆自小其身者也。惟自小其 身,故經營七尺之內,與螻蟻同嗜慾;醉夢百年之間, 與蜉蝣共旦暮。可哀孰甚也!不知天地非大,人身非 小也,萬古非長,百年非短也,所以上下同流者,自有 在也。蓋陰陽五行,在天地人一也。觀一歲十二月,一 日十二時,人身之呼吸,與天地通者,果何物乎?《孟子》 謂「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自此身之外, 更何命可立?何心性可存而養也?彼世之愚不肖者 無論巳,間有賢哲之士,計其生平,慮非不周,知非不 溥,言非不詳,行非不銳,日夕殫精耗神,遊魂夢景,獨 於此身漫不加之意焉。其於本末內外,輕重緩急,且 莫之辨,又安望其贊化育、參天地,浩然塞兩間,炯然 照百代哉?試覽此編,人身與天地相同,果強合之,抑 亦造化自然也。懲七年之病者,必求三年之艾,當毋 忽於此云。
《人身心總敘》
编辑
人之所以為人者,形與性而已矣。天地之塞吾其體, 天地之帥吾其性,形性豈二之哉?孔子曰:「仁者人也。」 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所以《大學》一言以蔽之曰:一是 皆以修身為本,則是身也。本之為心意知,而非有也; 達之家國天下,而非無也;具之為骨骸臟腑,而非顯 也;宰之為精神魂魄,而非隱也;呼吸與天地相通,氣 脈與寒暑晝夜相運旋,所以謂「人身小天地」,而知修 身為本,即知之至也。孔門無踰顏、曾,顏之四勿,曾之 三,省舍視聽、言動、容貌詞氣,性安在哉?信乎,養德養 身非二事,良醫良相非二道。奈何人人具此七尺之 軀,卑之則為眾欲所攻,高之又以四大為幻,欲通天 下國家為一身,而於一身之骨骸血脈且莫之辨,一 身之寒暑燥濕且莫之調攝也,又烏在其為不朽,而 與天地參乎?
《人身總論》
编辑
學問之道,崇德安身,其要也。然氣和則身安,神存則 德邃,似乎二之矣。孰知氣充乎體,賴神以宰之,養其 氣,正以存其神,而身之安也,其德之所由崇乎?但先 儒謂「人以外物奉身,事事要好,只自家一個身與心, 卻不要好。」以愚觀之,豈特不要好而已哉?凡人於身 外之物,莫不知之詳,處之當,自以為智,自以為能也。 及反諸一身,其精神血氣骨骸脈理,茫然莫之省焉, 尚可以為智且能乎?夫人生長壽,止百年耳。百年之 外,骨骸且莫之保也,況外物乎?胡為乎百年之中,晝 焉憧憧於營為,夜焉擾擾於夢寐,身心不獲一息自 安,而形神兩脫不自覺也。試肯反而思之,寧不自哀 乎哉?蓋人身之造化,即天地之造化也。天地之大,不 外陰陽五行焉耳。而人之為人,亦同此陰陽,同此五 行也。果能安身以崇德,則人與天地,可並立而為三 矣。試自人之形體言之,外而四肢百骸,內而五臟六 腑,豈判然不相關乎?「心火,腎水,肝木,肺金,脾土,此人 身之五行也。故五藏雖在內也,然肺養皮毛,心養血 脈,脾養肌肉,肝養筋膜,腎養骨髓,內外本相貫也」,亦 非五行各一其屬而不相涉也。肺主聲也,入心為言, 入肝為呼,入脾為歌,入腎為呻吟,自入則為泣矣;肝 主色也,入肺為白,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腎為黑,自 入則為青矣。心主臭也,入肝為臊臭,入肺為腥臭,入 脾為香臭,入腎為腐臭,自入為焦臭矣;脾主味也,入 心為「苦,入肝為酸,入肺為辛,入腎為鹹,自入則為甘 矣;腎主液」也,「入心為汗,入肝為淚,入肺為涕,入脾為 涎,自入則為唾」矣。惟其自相貫通,是以內外自無間 隔。「肝竅于目而辨五色,肺竅于鼻而別五香,心竅于 舌而知五味,脾竅於口而納五穀,腎竅於耳而通五 聲。故一歲之間,肝主春而其脈弦,象甲乙」木也;心主 夏而其脈鉤,象丙丁火也;肺主秋而其脈毛,象庚辛 金也;腎主冬而其脈石,象壬癸水也。脾雖旺於長夏, 而主乎四季,弦鉤毛石,一以脾胃為本,象戊己土也。 五行相生,循環無端,在天時為十二月,在地支為十 二位,在人身為十二經,曾何間乎?非特一歲為然,即 一晝夜日經二十八宿,周天三百六十五度,而人身 經脈與之相運旋而不停焉。如子注膽,丑注肝,寅注 肺,卯注大腸,辰注胃,已注脾,午注心,未注小腸,申注 膀胱,酉注腎,戌注心包,亥注三焦,周而復始,候脈者, 候此而已。一歲春以肝為主,一日子以膽為主。天地 人身,一氣周流,合此為平,太過則數,不及則遲。惟人 身違天地「之沖和,而百病生焉者,又豈特一日為然, 呼吸何其速也?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呼為陽而 應乎天,吸為陰而應乎地」,一呼一吸,與天地陰陽相 貫徹也。是故五行相生相剋,要不出乎陰陽二者而
已。自頂至踵,凡骨節皮毛,臟腑經絡,其所以相流通者,不過精津涕唾血液,而其所以運行之者,非氣乎?彼以氣血分陰陽者,謂氣為衛,衛行脈外;血為營,營 行脈中。「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和則脈 平,氣血亂則脈病;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是 亦不知脈與氣血一也。不然,任督二脈,為一身陰陽 之海,元氣之會,雖欲二之,不可得也。又有以魂魄分 陰陽者,氣之呼吸為魂,耳目精明為魄,魄主納受,魂 主經營,故魄屬陰,魂屬陽也。然精氣為物,游魂為變, 亦自有不可得而離者,離之則非人矣。或又以「臟為 神氣所藏,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 精與志」,而謂之「七神」者,然神豈有七乎?蓋人心之神, 乘氣機以出入,雖曰神統於心,氣統於腎,其實神臧 氣中,猶天氣下降於地;氣載乎神,猶地道順承乎天。 故乾統天,坤順承天。乾坤合,斯萬物由之以化生,神 氣合,斯萬化由之以運用。而《坤》道無成,以代有終,則 又總歸之《乾》也。氣載乎神,而人身非神以為之主乎? 所以謂五行一陰陽,陰陽一太極,夫固三才合一之 道。韓持國問精住氣住神住之說,明道總歸之求於 心者,此也。故曰:「養德」養生非二事,而安身正所以崇 其德也。否則神不足以宰氣,喜怒哀樂失其節而戕 於中,寒暑燥濕失其調而攻於外,五色適以害吾目, 五聲適以害吾耳,五香五味適以害吾口與鼻,而百 凡思慮適以亂吾之心矣。心亂則神疲,神昏則氣衰, 精血枯竭,神氣兩離,形且不能保矣,「又何德之足云?」 即是觀之,人之元神完具,而和氣沖融於一身,常與 陰陽五行相為貫徹,則天地合德,殆有不以生死為 存亡者矣。非謂德盛則人可長生不死也,神本生生 不息,即朝聞道可以夕死,即三不朽而「太上以德」之 謂也。嗚呼!世之人孰不欲其身之安,使百病不相侵 乎?然未有不致中和「以養其德而能安其身者。有志 之士,孰不欲其德之修,使百行之皆全乎?然未有不 能燮理陰陽以養其身而能修其德者。」信乎養德、養 生、安身、崇德非二事也,但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 者為大人,志學者其明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