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乾象典/第069卷

曆象彙編 乾象典 第六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六十九卷
曆象彙編 乾象典 第七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乾象典

 第六十九卷目錄

 風部紀事二

 風部雜錄

 風部外編

乾象典第六十九卷

風部紀事二 编辑

《杜陽雜編》:處士元藏幾,自言是後魏清河孝王之孫, 隋煬帝時官奉信郎,大業元年為過海使判官,遇風 浪船壞,黑霧四合,同濟者皆不救,而藏幾獨為破木 所載,殆經半月,忽達於洲島間。洲人曰:「此方滄浪洲, 去中國數萬里。」乃出菖蒲酒、桃花酒飲之而神氣清 爽焉。其洲方千里,人多不死,淹駐既久,忽思中國,洲 人遂製「凌風舸」以送之。激水如箭,不旬日即達於東 萊。問其國,乃皇唐也;詢年號,則貞元也;訪鄉里,則榛 蕪也;追子孫,皆疏屬也。自隋大業元年至貞元末,殆 二百年矣。

《貞觀政要》,侯君集平高昌之後,太宗欲以其地為郡 縣。褚遂良曰:「高昌塗路,沙磧千里,冬風冰冽,夏風如 焚,行人遇之多死。」

《報應記》:唐白仁哲,龍朔中為虢州朱陽尉,差運米遼 東,過海遇風,四望昏黑,仁哲憂懼,急念金剛經,得三 百遍。忽如夢寐,見一梵僧謂曰:「汝念真經,故來救汝。」 須臾風定,八十餘人俱濟。

《浙江通志》:唐法禮,俗姓包,少出家,同侶過揚子江遇 風,一舟人皆懼,法禮立於船前,張眉曰:「江神何不收 風止浪。」俄而風息,眾得濟岸。

《朝野僉載》:「彭博通者,河間人也。身長八尺。曾遊瓜埠 江有急風張帆,博通捉尾纜挽之不進。」

《羯鼓錄》:明皇製《秋風高》一曲,每至秋空迥徹,纖翳不 起,即奏之,必清風徐來,庭葉隨下。

《開元天寶遺事》:交阯國進犀一株,以金盤置於殿中, 暖風襲人,使者曰:「此辟寒犀也。」

《五王宮中》,各於庭中豎長竿,掛五色旌於竿頭,旌之 四垂,綴以小金鈴,有聲。即使侍從者視旌之所向,可 以知四方之風候也。

岐王宮中於竹林內懸碎玉片子,每夜聞玉片子相 觸之聲,即知有風,號為「占風鐸。」

《集靈記》:「開元九年,江寧縣瓦棺寺閣西南久傾,因風 自正。」

《玉海》:開元二十五年十月庚申,宰臣祭南北郊,有瑞 氣縈壇,祥風拂地。太史奏:「王者德至於天,則祥風起。」 《博異志》:「『開元中,瑯琊王昌齡自吳抵京國,舟行至馬 當山,屬風便,而舟人云:貴賤至此,皆合謁廟,以祈風 水之安』。昌齡不能駐,亦先有禱神之備,見舟人言,乃 命使齎酒脯紙馬獻於大王。兼有一量草履子,上大」 王夫人,而以一首詩令使者至彼而禱之。詩曰:「青驄 一疋崑崙牽,奉上大王不取錢。直為猛風波裏驟,莫 怪昌齡不下船。」讀畢而過。

李華《潤州鶴林寺徑山大師碑》:「天寶中,揚州僧希元 密請至廣陵,便風馳帆,白光引櫂,楚人相慶,佛日渡 江。」

《舊唐書》:「肅宗在平涼,未知所適,會朔方留後杜鴻漸 奉牋迎上。又河西行軍司馬裴冕勸治兵於靈武,以 圖進取。上發平涼,至豐寧南,見黃河天塹之固,欲整 軍渡北以保豐寧。忽大風飛沙,跬步之間,不辨人物。 及回軍趨靈武,風沙頓止,天地廓清。」

《杜陽雜編》:「李輔國家藏珍玩,皆非人世所識。夏則於 堂中設迎涼之草,其色類碧,而榦似枯竹,葉細如杉, 雖若乾枯,未嘗彫落。盛暑束之窗户間,而涼風自至。 元和八年,大軫國貢神錦衾」、碧麥云。「神錦衾,水蠶絲 所織。其國以五色彩石甃池塘,採大柘葉,飼蠶於池 中。始生如蚊睫,游泳於其間,及老可五六寸。池中有」 挺荷,雖驚風疾吹,不能傾動,大者可闊三四尺。而蠶 經十五月即跳入荷中以成繭,形如斗,自然五色,國 人繰之以織神錦。碧麥大於中華之麥粒,表裏皆碧, 香氣如粳米,食之體輕,久則可以御風。

《零陵總記》:「李牟秋夜吹笛於瓜州,舟楫甚隘。初發調, 群動皆息,及數奏,微風颯然而至。」

《鳳池篇》:盧攜夢人贈句曰:「若問登庸日,庭椿不染風。」 初不解其言。後攜拜相,庭下古椿一株,雖狂風驟雨, 不濕不搖。

《杜陽雜編》:「武宗皇帝會昌元年,夫餘國貢松風石,方 一丈,瑩徹如玉。其中有樹,形若古松,偃蓋,颯颯焉而 涼飆生於其間。至盛夏,上令置於殿內,稍秋風颼颼, 即令撤去。」

《本事詩》:李相紳鎮淮南,張郎中又新罷江南郡,素與李搆隙,事在《別錄》。時於荊溪遇風,漂沒二子,悲慼之 中,復懼李之讎己,投長牋自首謝,李深憫之。

群居解頤。杭州參軍獨孤守忠領租船赴都,半夜,急 追集船人,更無他語。乃云:「逆風必不得張帆。」眾大哂 焉。

《浙江通志》:錢武肅王左右無非名士。有葉簡者,善占 筮,武肅當衙,忽一日非常旋風南來,遶案而轉,召葉 簡問之曰:「此淮帥楊渥已薨,當早遣弔祭使去耳。」王 曰:「生辰使方去,豈可便申弔祭?」簡曰:「此必然之理,速 發使往。若問如何得知,但云貴國動靜,當道皆預知 之。」王從而遣之,生辰使先一日到,楊渥已薨,次日弔 祭使至。由是楊氏左右皆大驚服。

《九國志》:徐溫常自迎鑾還,至百家灣,暴風起,舟人相 顧失色。溫乃袒裼以帛繫璟首,顧謂妾御曰:「吾善游, 倘溺,不暇相救,幸保此子。」言訖,風浪暫息。

《遼史王鼎傳》:鼎宰縣時,憩於庭,俄有暴風舉臥榻空 中,鼎無懼色,但覺枕榻俱高,乃曰:「吾中朝端士,邪無 干正,可徐置之。」須臾,榻復故處,風遂止。

《行營雜錄》:太祖潛耀日,常與一道士遊關河,無定姓 名,自曰混沌,或又曰「真無。」每劇飲爛醉,且善歌,能引 其㬋於杳眇間作清微聲,時或一二句隨天風飄下。 惟太祖聞之曰:「金猴虎頭,四真龍得其位。」至醒詰之, 則曰:「醉夢豈足憑耶?」至膺圖受禪之日,乃庚申正月 初四也。

《宋史耿全斌傳》:「全斌,冀州信都人。父顥,懷順軍校。全 斌少豐偉,顥攜謁陳摶,摶謂有藩侯相。顥戍西蜀,全 斌往省,乘舟泝江,夜大風失纜,漂七十里。至曙,風未 止,舟忽泊岸,人頗異之。」

《夢溪筆談》:「曹翰圍江州三年,城將陷,太宗嘉其盡節 於所事,遣使諭翰,城下日拒命之人盡赦之。使人至 獨木渡,大風數日不可濟,及風定而濟,則翰已屠江 州無遺類,適一日矣。」

《宋史程德元傳》:德元拜翰林使。太平興國二年,陳洪 進來朝,命德元迎勞之。船艦渡淮,暴風起,眾恐,皆請 勿進。德元曰:「吾將君命,豈避險!」以酒祝而行,風浪遽 止。

《清異錄》:呂圜貧,深秋大風,鄰人朱錄事富而輕圜,後 疊小紙擲圜前云:「呂圜,洛師人也,身寒而德備。一日, 吼天氏作孽,獨示威於圜。」

《夢溪筆談》:「李士衡為館職使高麗,一武人為副。高麗 禮幣贈遺之物,士衡皆不關意,一切委於副使。時船 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縑帛藉船底,然後實己 物,以避濕漏。至海中遇大風,船欲傾覆,舟人大恐,請 盡棄所載,不爾,船重必難免。副使倉惶,悉取船中之 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揀擇約投。及半,風息船定,既而」 點檢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無所失。 《宋史袁抗傳》:「抗字立之,提點廣南東路刑獄。浙東叛 卒鄂鄰鈔閩越,轉南海,與廣州兵逆戰海中,值大風, 有告鄰溺死者,抗獨曰:『是日風勢趣占城,鄰未必死。 後果得鄰於占城』。」

《歸田錄》: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 都料匠預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 人怪而問之,浩曰:「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 不百年當正也。」其用心之精蓋如此。

《名山記》:萬安橋未建,舊設海渡,渡人每遇颶風大作 或水怪為祟,沈舟被溺而死者無算。宋大中間,某年 月日,濟渡者滿載。至中流,風作,舟將覆,忽聞空中有 聲云:「蔡學士在急,宜拯之。」已而風浪少息,舟人皆免 於溺。既渡,舟人細詢同渡者之姓,一舟皆無,止有一 婦之夫,乃蔡姓也。時婦方娠,已數月矣。舟人心異之, 往而白其母。其母感眾人之言,亦以為異:「吾今懷娠, 若生子,官果學士,必造輿梁,以免病渡之苦也。」後生 子,即忠定公襄,以狀元及第。後出守泉州,追憶前日 得免覆舟之難,促公創建此橋。

《文錄》關子東一日寓辟雍,朔風大作,因得句云:「夜長 何時旦,苦寒不成寐。」以問先生,云:「夜長對『苦寒,詩律 雖不到,對亦似不穩』。」先生云:「正要如此,一似藥中要 存性也。」

《師友談紀》:蘇仲豫言:蔣穎叔之為江淮發運也,其才 智有餘,人莫能欺,漕運絡繹。蔣,吳人,暗知風水,嘗於 所居公署前立一旗曰「占風旗」,使人日候之,置籍焉。 令諸漕綱日程亦各紀風之便逆。蓋雷雨、雪雹、霧露 等或有不均,風則天下皆一。每有運至,取其日程曆 以合之,責其稽緩者。綱吏畏服。蔣之去,占風旗廢矣。 《齊東野語》:理宗初郊,行事之次,適天雷電以風,黃壇 燈燭皆滅無餘,百執事顛沛離次。已而風雨少止,惟 一陪祠官,雖朝衣被雨淋漓,而儼然不動。理宗甚異 之,亟遣近侍問姓名,則趙涯也。時為京局官,未幾除 監察御史。

拊掌錄王榮老嘗官於觀州,罷官渡江七日,風作不

得濟。父老曰:「公篋中蓄奇物,此江神極靈,當獻之得
考證
濟。」榮老顧無所有,有玉麈尾,即以獻之,不可;又以端

石硯獻之,不可;又以宣尼虎帳獻之,亦不驗。夜臥念 曰:「有黃魯直草書扇《題韋應物詩》云:『獨憐幽草澗邊 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 自橫。即取視,𢠳恍之間曰:「我猶不識,彼寧識之乎?」持 以獻之,香火未收,天水相照,如兩鏡對展。南風徐來 帆,一飽而濟。吾意江神必元祐遷客,鬼為之,不然,亦 何嗜之深也。書此可發一笑。

《癸辛雜識》:吳山僧淨端,道解深妙,所謂「端獅子」者,章 申公極愛之。乞食四方,登舟旋問何風,風所向即從 之,所至人皆樂施。

《元史闊里吉思傳》:宗王也不干叛,率精騎千餘,晝夜 兼行,旬日追及之。時方暑,將戰,北風大起,左右請待, 闊里吉思曰:「當暑得風,天贊我也。」策馬赴戰,騎士隨 之,大殺其眾,也不干以數騎遁去。

《憲宗本紀》:帝嘗攻欽察部,其酋八赤蠻逃於海島。帝 聞亟進師,至其地,適大風刮海水去,其淺可渡。帝喜 曰:「此天開道與我也。」遂進屠其眾,擒八赤蠻。

《史弼傳》:「弼進定遠大將軍。鄂州平,進軍而東,至大孤 山,風大作,伯顏命弼禱於大孤山神,風立止。」

《輟耕錄》:「至治癸亥十月六日甲子,先一夕,因晉邸入 繼大統,告祭太廟之頃,陰風北來,殿上燈燭皆滅,良 久方息。蓋攝祭官鐵失、也先帖木兒、赤斤帖木兒等, 皆弒君之元惡也。時全思誠以國子生充齋郎,目擊 之。此無他,必祖宗威靈在上,不使奸臣賊子得以有 事於太廟而明示嚴譴之耳。彼徒罪無所逃,至於身」 誅族赤而後已。吁。可畏哉。

《元史廉惠山海牙傳》:廉惠山海牙,字公亮,布魯海牙 之孫,希憲之從子也。父阿魯渾海牙,廣德路達魯花 赤。惠山海牙幼孤,言及父輒泣下。獨養母而家日不 給,垢衣糲食不以為恥。母喪,哀毁踰禮,負喪渡江而 風濤作,舟人以神龍忌屍為言,即仰天大呼曰:「吾將 祔母於先人,神奈何扼我也。」風遂止。

《元氏掖庭記》:大內有迎涼之所曰「清林閣」,四面植喬 松修竹,南風徐來,林葉自鳴,遠勝絲竹。旁立二亭,東 名「松聲」,西名「竹風。」

《瑯嬛記》:石尤風者,傳聞為石氏女,嫁為尤郎婦,情好 甚篤,為商遠行,妻阻之不從,尤出不歸,妻憶之病亡。 臨亡長歎曰:「吾恨不能阻其行,以至於此。今凡有商 旅遠行,吾當作大風,為天下婦人阻之。」自後商旅發 船,值打頭逆風,則曰:「此石尤風也。」遂止不行。婦人以 夫姓為名,故曰石尤。由此觀之,古時仍有尤姓也。近 有一榜人,自言有奇術,恆曰:「人能與我百錢,吾能返 此風。」人有與之,風果止。後人云乃密書「我為石娘,喚 尤郎歸也,須放我舟行」十四字,沈水中。

《江西通志》:「九江府東女兒港東曰金沙洲。明太祖與 陳友諒戰鄱湖時,艤舟洲下。友諒術士,能嘯風揚沙, 風忽轉為明,用友諒軍,眼眯,明師殲之洲上。」

劉基《遊松風閣記》:「松風閣在金雞峰下活水源上,予 往來止閣上凡十餘日,因得備悉其變態。蓋閣後之 峰,獨高於群峰,而松又在峰頂,仰視如幢葆臨頭上。 當日正中,時有風拂其枝,如龍鳳翔舞䙰。」蜿蜒轇 轕,徘徊影落簷瓦間。金碧相組繡。觀之者目為之明。 有聲如吹《塤箎》如過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鐵馬馳 驟劎槊相磨戞忽又作蟲鳴切切,乍大乍小若遠若 近,莫可名狀。聽之者耳為之聰。

《耳譚》,景泰二年,王威寧越廷試時,疾風吹其卷起,失 之,因乞他卷成文,奏上。登第後,琉球國得其卷,遣使 入奏。

王陽明先生《年譜》:「正德十四年六月,奉敕勘處福建 叛軍。十五日至豐城,聞寧王宸濠反,遂返吉安。值南 風,舟弗能前,乃焚香拜泣,告天曰:『天若哀憫生靈,許 我匡扶社稷,願即返。風若無意,斯民守仁無望矣』。」須 臾,風漸止,北帆盡起。濠遣兵追先生,先生潛入漁舟, 得脫。

呂柟《晉游雜記》:龍門在秦晉之間,萬山之會,久懷游 覽而未獲。乃四月之初,實齋王子仙自安邑至河津, 明日,谷泉子自萬泉至。又明日,柟自解州猗氏至。又 明日,內濱子自鄆城至。是日雨甚,諸公曰:「如來日霽, 天貺佳期矣。」來日果霽。於是至清澗,風大作,從者曰: 「俗傳食豕肉詣禹廟必風。」予未諾,然以懾寒,入福聖 寺,加衣,風滋甚,衝風往神前村,至山麓,乃緣棧道步 屧而升。既謁禹像,風益焚,輪起,撼松柏,騰沙礫,上蔀 天日,下掩河汾,若蛟鳴虎嘯,若禹役使群怪,持雷斧, 秉神斤,以闢龍門時也。然實齋席,設無豕肉酒。行移 時,食且舉,風息食,有饅頭飣其餡者,豕又不風,不知 俗傳者何也。土人曰:「此地日有潮風」,蓋大河流雨,山 中嵐氣薄,觸空洞即颼颯無所于散,此或其真云。 《揚州府志》:「通州狼山在揚子江東北。明正德七年,流 賊劉七等遇風舟破,奔山崖,匿佛殿後。總兵官劉暉 率兵攻之,不得入,欲舉火,風不利,乃南向跪禱於江神,轉風焚殿,遂殲之。」

正德七年,朝鮮人遇風,飄至通州如皋,訊之,乃其國 主試官,作詩云:「白浪滔滔上接空,布帆十幅不禁風。 此身若葬江魚腹,萬里孤臣一夢中。」

顧璘《遊衡嶽記》:嘉靖丁酉十有一月,謁南嶽訖事,乘 筍輿至絕頂,宿上封寺。勁風終夜,震撼户牖。僧云:「四 時長然,雖盛夏亦擁衾,當晝無汗。」豈所謂罡風者乎? 其高可想。

《金陵冬遊記略》:「嘉靖己亥十月二十二日,入報恩寺 西方丈。二十三日早,余與南山同登寶塔,至九層上。 是日大風,塔窗中不能開目,余乃蔽窗暝坐久之,從 四窗各開半户,盤辟竊視,終不能盡。有頃,風稍定,余 從塔窗扶攔楯周視之,北指石城,南控雨花,東望鍾 靈,西臨天塹,頗盡金陵全勢。」

《古奇器錄》:「王元寶家有一皮扇子,製作甚質。每暑月 燕客,即以此扇置於坐前,使新水灑之,則颯然風生, 巡酒之間,客有寒色,遂命撤去。」

《野老漫錄》:「崇禎庚辰三月既望,大風揚沙,京營大將 旗吹墮永清縣。」

風部雜錄 编辑

《易經乾卦文言》:「風從虎。」大全程子曰:虎行處則風自生, 《小畜象》曰:風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本義風有氣 而無質,能畜而不能久,故為《小畜》之象。

《蠱》《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程傳山下有風, 風遇山而回、則物皆散亂,故為「有事」之象。君子觀有 事之象,以振濟於民、養育其德也。大全《隆山》李氏曰:「山 下有風,則風落山之謂。山木摧落,蠱敗之象。」

《觀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程傳「風行 地上,周及庶物」,為「由歷周覽」之象。

《恆象》曰: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大全胡氏曰:「雷風雖 變,而有不變者存。體風雷之變者,為我之不變者,善 體雷風者也。」

《家人象》曰:「風自火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大全朱 子曰:謂如一爐火,必有氣衝上去,便是風自火出。 《姤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程傳「風行地上」, 與「天下有風」,皆為周遍庶物之象。而行於地上,遍觸 萬物則為「觀」,經歷觀省之象也;行於天下,周遍四方 則為「姤」;施發命令之象也。

《巽。象》曰:「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大全丘氏曰:「《巽》為風, 而風所以發揚天之號令,風隨風而不逆,此重《巽》之 象也。在上之君子,體隨風之巽出而發號施令,凡事 申復詳審,一再命之,然後見之行事,則四方風動,順 而易入。《申命》者,所以致其戒於行事之先,行事者所 以踐其言於申命之後。」

《渙》。《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程傳風行水 上,有渙散之象。先王觀是象,救天下之。「散」,至於享 帝立廟也。係人心,合離散之道,無大於此。

《中孚象》曰:澤上有風,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程傳水體 虛,故風能入之;人心虛,故物能感之。風之動乎澤,猶 物之感乎中,故為《中孚》之象。

《說卦傳》:「雷風相薄。」大全吳氏曰:震東北,巽西南。雷從地 而起,風自天而行,互相衝激也。

風以散之。大全蔡氏曰:「動則物萌,散則物具,二者言生 物之功也。」

撓萬物者,莫疾乎風。

《書經》君陳:「爾其戒哉!爾惟風,下民惟草。」

《詩經邶風·綠衣》篇:「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淒,寒風也。 朱註《絺綌》而遇寒風,猶己過時而見棄也。

《北風》篇:「北風其涼。」朱註北風,寒涼之風也。涼,寒氣也。 北風其喈。朱註喈,疾聲也。

《檜風·匪風》篇:「匪風發兮。」《發發》飄風。朱註發飄揚貌。 匪風飄兮。朱註回風謂之飄。

《鄭風風雨》篇:「風雨淒淒。」《淒淒》,寒涼之意。

風雨瀟瀟。《瀟瀟》,暴疾貌。

風雨如晦。晦,昏也。

《豳風·七月》篇:「一之日觱發。」一之日,周正月觱發風 寒也。

《鴟鴞》篇:「風雨所漂搖。」

《小雅何人斯篇》:「彼何人斯,其為飄風。胡不自北?胡不 自南。」言其「往來之疾,若飄風然」,自北自南,則與我 不相值也。

《小雅·蓼莪》篇:「飄風發發。」朱註《發發》,疾貌。

飄風《弗弗》,朱註弗弗,猶發發也
考證
《小雅四月》篇:冬日烈烈,飄風發發。

《大雅·卷阿》篇:「飄風自南。」

《桑柔》篇:「如彼溯風,亦孔之僾。」朱註溯,嚮,僾,唈也。君子視 王之亂如溯風之人,唈而不能息也。

《大風》有隧,有空大谷。朱註大風之行有隧,蓋多出於空 谷之中,以興下文君子小人所行亦各有道耳。 《禮記曲禮》:「前有塵埃,則載鳴鳶。」「鳶知風」,「塵埃」,風所 為也。

《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八風」,八方之風也;律,謂十 二月之律也。樂音象八風,其樂得其度,故八風十二 月,律應八節而至,不為姦慝也。

《左傳》:「夫冰以風壯而以風出。」冰因風寒而堅,順春 風而散用。

《易乾鑿度》:「巽為風門,亦為地户。聖人曰:『乾坤成器』」,風 行天地,運動,由風氣成也。上陽下陽,順體入也,能入 萬物,成萬物,扶天地,生散萬物。風以性者,聖人居天 地之間,性稟陰陽之道,風為性體,因風正,聖人性焉。 《萬形經》曰:二陽一陰,無形道也。風之發泄,由地出處, 故曰地户。户者牖户,通天地之元氣,天地不通,萬物 「不蕃。」

☴古「風」字,今《巽卦》。風散萬物,天地氣脈不通,由風行 之,風無所不入。

《禮》「稽命徵,出號令,合民心,則祥風至。」

樂動聲,儀風氣,禮樂之使,萬物之首也。物非風不能 熟也。風順則歲美,風暴則歲惡。

《三墳》書氣,「墳風氣動。」

《形墳》《風形氣》。

風經調暢祥和,天之喜氣也。折傷奔厲,天之怒氣也。 《素問》寒、暑、燥、濕、風、火,為陰陽之六氣。

《山海經·中山經》:「依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犬,虎爪有 甲,其名曰獜,善駚。」食者不風。不畏天風。軲音枯駚軲音 鞅奮

《管子四時篇》:「東方曰星,其時曰春,其氣曰風,風生木 與骨。」

《關尹子二柱》篇:「氣之所自出者,如搖箑得風,彼未搖 時,非風之氣。」

《五鑑》篇:「鬼或以風為身。」

《七釜篇》:「知道無氣,能運有氣者,可以召風雨。」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 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 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 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 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 也,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其遠而無所至極耶?其視下 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負大舟也 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 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背負青天 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 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 待哉?」

《齊物論》:「南郭子綦隱几而坐,仰天而噓,嗒焉似喪其 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 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几者,非昔之隱几者 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 之乎?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 夫』?子游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號,而獨不聞之翏翏乎?山林 之畏佳,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 似臼,似洼者,似污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 宎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隨者唱喁,令風則小和,飄風 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 刁乎?子游曰: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 問天籟?」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已也。」

《天運》篇:「風起北方,一西一東,有上彷徨。孰噓吸是,孰 披拂是?」

《秋水篇》:夔憐蚿,蚿憐蛇,蛇憐風。蛇謂風曰:「予動吾脊 脅而行,則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 于南海,而似無有,何也?」風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 而入于南海也。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 眾小不勝為大勝也。為大勝者,惟聖人能之。」

《國語》:「火見而清風戒寒。」

《呂子風師》曰:「飛廉。」

《古諺》:「月麗于箕,風揚沙。」

慳:值風,澀值雨。

《史記·龜策傳》「四曰:八風龜。」

《淮南子原道訓》:「春風至則甘雨降,生育萬物,羽者嫗 伏,毛者孕育,草木榮華,鳥獸卵胎,莫見其為者,而功既成矣。秋風下霜,倒生挫傷,鷹鵰搏鷙,昆蟲蟄藏,草 木注根,魚鱉湊淵,莫見其為者,滅而無形。」

《俶真訓》:「夫貴賤之於身也,猶條風之時麗也。」疾風 㪍木,而不能拔毛髮。 《天文訓》:「天之偏氣,怒者為風。」虎嘯而谷風至 墬《形訓》。天一地二人三。三三而九。二九十八。八主風, 風主蟲,蟲故八月而化。崑崙虛,北門開,以納不周 之風。「《八門》之風」,是節寒暑。

《時則訓》「天子服八風水。」取銅槃中露水服之。《八方 覽冥訓》,「東風至而酒湛溢。」「今夫赤螭青虯之遊冀 州也,步不出頃畝之區」,而蛇輕之。若乃至於「元雲 之素朝。陰陽交爭。降扶風。雜凍雨。扶搖而登之。」威動 天地。聲振海內。

《主術訓》:「循流而下易以至,背風而馳易以遠。」

繆稱訓《鵲巢》,「知風之所起。」「歲多風,則鵲作巢《卑》。」 堯之治天下也,離叛者寡而聽從者眾,若風之遇簫, 忽然感之,各以清濁應矣。簫,籟也。

《齊俗訓》俔之見風也,無須臾之間定矣。俔音遺,候 風者也,世所謂「五兩。」

《道應訓》:「飄風暴雨,日中不須臾。」

《說林訓》:「人不見龍之飛舉而能高者,風雨奉之。」 《人間訓》:「夫鵲先識歲之多風也,去高木而巢扶枝。」 「緣高木而望四方也」,雖愉樂哉,然而疾風至,未嘗不 恐也。

《修務訓》「禹沐浴,霪雨櫛扶風。」《鴈順風》以愛氣力, 泰族訓天。設日月,列星辰,調陰陽,張四時。日以暴之, 夜以息之,風以乾之,雨露以濡之。「風之至也」,莫見 其象,而木已動矣。故天之且風,草木未動而鳥已 翔矣。螣蛇,雄鳴於上風,雌鳴於下風,而化成形。 董仲舒《雨雹對》:「太平之世,風不鳴條,開甲散萌而已。」 《十洲記》:「炎州在南海中,上有風生獸,似豹,青色,狀如 貍。以鐵椎鍛其頭,數十下乃死。張其口向風,須臾復 活。」

《易》飛候:「春冬乾王不,周風用事,人君當興邊兵,治城 郭,行刑斷獄,繕宮殿。」

何以知聖人隱也?風清明,其來長久,不動搖物,此有 龍德在下也。

《說苑》:「魚乘水,鳥乘風,草木乘於時。」

天地之氣合以生風,日至則日行其風,以生十二律。 揚子「震風凌雨」,然後知夏屋之為帡幪也。

《洞冥記》:「裂葉風,八月風也。」

《論衡感虛篇》:「『傳書言:武王伐紂,渡孟津,陽侯之波逆 流而擊,疾風晦冥,人馬不見。於是武王左操黃鉞,右 執白旄,瞋目而麾之曰:『余在,天下誰敢害吾意者』?於 是風霽波罷』。此言虛也。武王渡孟津時,士眾喜樂,前 歌後舞,天人同應,人喜天怒,非實宜也。前歌後舞,未 必其實,麾風而止,迹近為虛。夫風者,氣也,論者以為」 天地之號令也。武王誅紂是乎,天當安靜以祐之;如 誅紂非乎?而天風者,怒也。武王不奉天令,求索己過, 瞋目言曰:「余在,天下誰敢害吾?」意者,重天怒,增己之 惡也。風何肯止?父母怒,子不改過,瞋目大言,父母肯 貫之乎?如風天所為,禍氣自然,是亦無知,不為瞋目 麾之故止。夫風猶雨也,使武王瞋目以旄麾雨而止 之乎?武王不能止雨,則亦不能止風。或時武王適麾 之,風偶自止。世褒武王之德,則謂武王能止風矣。 《三輔黃圖》:「長安靈臺有銅烏千里,風至,此烏乃動。」 《風俗通》楚辭說後飛廉,使奔屬。飛廉,風伯也。謹按《周 禮》以柳燎祭風師。風師者,箕星也。箕主簸揚,能致風 氣。《易》:巽為長女也,長者伯,故曰「風伯。」鼓之以雷霆,潤 之以風雨,養成萬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報功也。戌 之神為風伯,故以丙戌日祀於西北,火勝金,為木相 也。

五月,有《落梅風》,江淮以「信」為風。

風或清明,來久長,不搖樹木枝葉,離地二三丈者,此 有龍德在其下。風或清明,不及地二三尺者,此君子 之風。

《魏志管輅傳》龍者陽精,而居於淵,故能興雲。虎者 陰精,而居於山,故能運風。

《博雅釋訓》:「颯颯。」飋飋飂飂,飉飉瀏瀏,風也。 《晉書禮志》:「車駕出,相風在前,刻烏於竿上,名曰相風。」 《禽經》:「風禽翔則風。」風禽,鳶類,越人謂之「風伯」,飛翔 則天大風。

郭璞《江賦》:「江豚海豨。」豚亦作㹠,江豬也。將風則踴 覘五兩之動靜。覘,候風也。楚人謂之五兩。凡候風, 以雞羽重八兩,建五丈旗,取羽繫其巔。 《抱樸子·外篇》:「衝飆傾山,而不能效力於拔毫。」「衝飆 焚輪」,原火所增熾也,螢燭值之而反滅。

《古今注》:「秦始皇有馬,名曰追風。」

《湘中記》:「零陵山有石燕,遇風雨則飛,止還為石。」 《交州記》:「風母出九德縣,似猿,見人若慚,屈頸打死,得 風還活《廣志》:「南海瓊州有草名知風,土人視其節以占一歲 之風候,每一節則一風,無節則無風。」

《九江志》:「虛谷東英巨山巖內有石人坐盤石上。體上 塵穢則生風,濕潤則致雨,晴日便舉體鮮潔,朗然玉 淨。」

《三秦記》:「太白山,不知高幾許,俗云武功太白去天三 百,山下軍行不得鳴鼓角,鳴鼓角則疾風暴雨兼至 也。」

《物理論》:「風者,陰陽亂氣激發而起者也,猶人之內氣, 因喜怒哀樂激越而發也。故春氣溫,其風溫以和,喜 風也。夏氣盛,其風熛以怒,怒風也。秋氣勁,其風清以 冥,清風也。冬氣實,其風慘以烈,固風也。此四正之風 也。又有四維之風:東南融風,其道以長也;西南清明, 百物備成也。西北不周,物潛藏也。東北明庶,庶物出」, 幽人明也。此八風者,方土異氣,徐疾不同,和平則順, 違逆則凶,非有使之者也。氣積自然,怒則飛沙揚礫, 發屋拔樹,喜則不搖枝動草,順物布氣,天性自然之 體也。

《世說》「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謝太傅》云:「小時在殿廷,會見王丞相,便覺清風來拂 人。」

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歎曰:「肅肅如松 下風,高而徐引。」

《劉尹》云:「清風朗月,輒思元度。」

《扶南》蔗一丈三節,見日即消,見風即折。

《丹陽記》:「江寧烈洲內有小水,堪泊船,商客多停以避 烈風,故以名焉。」

《禽獸決錄》:「禽獸巢居知風,穴居知雨。」

《文心雕龍》:《尚書大傳》有「別風淮雨」,《帝王世紀》云「列風 淫雨」,「別」「列」「『淮」「淫』,字似潛移」,「淫」「列」義當而不奇,「淮」「別」理 乖而新異。

劉勰《新論從化篇》:「人之從君,如草之從風。草之戴風, 風騖東則東靡,風騖西則西靡,是隨風之東西也。」 《魏書西域傳》:「且末國北有流沙數百里,夏日有熱風, 為行旅之患。風之所至,唯老駝豫知之,即鳴而聚立, 埋其口鼻於沙中。人每以為候,亦即將氈擁蔽鼻口。 其風迅駛,斯須過盡。若不防者,必至危斃。」

《水經注》:「高平縣西十里有獨阜,阜上有風伯壇,故世 俗呼此阜為風堆。」

錫縣有《錫義山》,方圓百里,山高谷深,多生薇蘅草。其 草有風不偃,無風獨搖。

泉陵縣石燕山,有石紺而狀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 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風相薄,則石燕群飛,頡頏如 真燕矣。羅君章云:「今燕不必復飛也。」

《集靈記》:「宮亭湖神能分風擘流。」曹毘詩云:「分風為二, 擘流成兩。」

《唐國史補》:南海人言:海風四面而至,名曰颶風。颶風 將至,則多虹霓,名曰「颶母。然三五十年始一見 江浦船泝流而上,常待東北風,謂之信風。七八月有 上信風,三月有鳥信風,五月有麥信風。」

《續酉陽雜俎》:「鷂子兩翅,各有俊名,左名捺風,右名掠 草。」

《雲仙雜記》:魏博田承嗣,簽治文案如流水,吏人私相 謂曰:「世罕有此旋風筆。」

虞松《方春》以謂「握月擔風,且留後日;吞花臥酒,不可 過時。」

《番禺雜記》:「鱟背有骨如扇,乘風而行,名鱟帆。」

《圖經》:「海道之險,曰癡風,曰黑風。」癡風之作,連日怒號 不已,四方莫辨,黑風則天色晦冥,不分晝夜。

《瑣碎錄》:「魚逆水而上,鳥向風而立,取其鱗羽之順也。 有微風不知所從來,但觀鳥之所向。」

《步里客談》:古人多用「轉蓬」,竟不知何物。外祖林公使 遼,見蓬花枝葉相屬,團欒在地,遇風即轉。問之,云:「轉 蓬也。」

《擊壤集,觀物吟》:水風涼,火風熱,土風和,石風冽。 《埤雅》:天地之氣噓而成雲,噫而成風。雲陽而出於陰, 風陰而出於陽。《爾雅》曰:「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 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泰風。凱風言其情,谷風 言其自,涼風言其德,泰風言其交。」《詩》曰:「大風有隧,有 空大谷。」言大谷者,大風之自也,故曰:谷風言其自。《易》 曰:「巽為風。巽,東南也。」今風更生於西,則與兌之氣交 矣,故曰「泰風。」言其交谷風之厚者,涼風薄也。故谷風 以刺俗薄朋友,夫婦離絕。《詩》曰:「習習谷風,以陰以雨。」 又曰:「習習谷風,維山崔嵬。無草不死,無木不萎。」言谷 風之於天,不能皆雨也,亦或以陰;其於地也,又不能 皆生也,亦有萎死者。然則人事豈可以責其全哉!又 曰:「凱風自南,吹彼棘心。」凱,樂也。憂釋而為樂,怒釋而 為凱。南風謂之凱風,則天地之怒氣於是釋焉故也。 《詩》曰:「北風其涼,雨雪其雱,北風其喈,雨雪其霏。風以 譬威,雪以譬虐。雱蓋言聚,霏葢言散。涼者其刻也,喈 者其和也。」自今觀之,雪勢布散,無所不加,其意或未艾也,則風候更和。故是詩風以其喈,雪以其霏,為後 喈喈,聲和也,氣和則聲和矣。《詩》曰:「終風且暴,終風且 霾」,卒曰「曀曀其陰,虺虺其雷」,日出而風為暴,風而雨 土為霾,陰而風為曀。霾,下也;曀,上也。此言州吁之暴, 逮於上下如風暴矣;又增以霾,如風霾矣;又增以曀, 如風曀矣;又增以雷,明有加也。《傳》曰:「積風成雷。」其此 之謂乎!《爾雅》曰:「焚輪謂之頹,扶搖謂之猋。」郭璞以為 頹,暴風從上下也。猋,暴風從下上也。按《詩傳》云:「頹風 之焚輪者,風薄相扶而上也。」則與璞之意異矣。蓋風 之銳而上者為猋,風之旋而上者為頹。《莊子》曰:「摶扶 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扶搖即猋是也,羊角即頹是 也。今羊角轉旋而上,如焰焚輪之象也。《谷風》一章曰 「維風及雨」,二章曰「維風及頹。」雨者,朋友相與致其道 以下達之况也。頹者,朋友相與致其道以上達之况 也。《蓼莪》初曰:「南山烈烈,飄風發發。」卒曰:「南山律律。」飄 風弗弗回風,謂之飄風,荀子所謂「輕利僄遫,卒如飄 風」者也。發發,暴也。弗弗,亂也。烈烈以言幽王不惠,律 律以言幽王不平。《詩》曰:「匪風發兮,匪車偈兮。」說曰:「匪 風發兮」,是非有道之風也。發發者匪車偈兮,是非有 道之車也。偈偈者,風生於火,故物或以風化,亦或以 火。西方之鹽,以風化也;東方之鹽,以火化也。《易》曰:「風 自火出。」《家人》取其化自內出之象。《詩序》曰:《關睢》,風之 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水生雨,雨更以成水; 火生風,風更以成火。《爾雅》曰:「風與火為庉。」以此故也。 《風經》曰:「調暢祥和,天之喜氣也;折揚奔厲,天之怒氣 也。風者,氣也,得怒之氣則暴,得喜之氣則和,得金之 氣則涼,得木之氣則溫,得火之氣則炎,得水之氣則 烈。」《列子》曰:「當春而叩商絃以召南呂,涼風忽至,草木 成實,及秋而叩角絃以激夾鍾,溫風徐回,草木發榮。」 命官而總四絃,則景風翔,慶雲浮,甘露降,醴泉涌。《爾 雅》曰:四時和為通正,謂之景風。景風者,天地中和之 氣也。《淮南子》曰:「東風至而酒湛溢,造化」權輿以為東 方之氣風也。故凍非東風不能解,湛非東風不能溢。 《風俗通》曰:「猛風曰颲,涼風曰瀏,微風曰飆,小風曰颼。」 《夢溪筆談》:解州鹽澤之南,秋夏間多大風,謂之「鹽南 風」,其勢發屋拔木,幾欲動地。然東與南皆不過中條, 西不過席張鋪,北不過鳴條,縱廣止於數十里之間, 解鹽不得,此風不冰。蓋大滷之氣相感,莫知其然也。 又汝南亦多大風,雖不及鹽南之厲,然亦甚於他處, 不知緣何如此?或云自城北風穴山中出。今所謂風 穴者,已夷矣,而汝南自若,可知非由穴也。方諺云:「汝 州風,許州蔥。」其來素矣。

江湖間唯畏大風,冬月風作有漸,船行可以為備。唯 盛夏風起於顧盼間,往往罹難。曾聞江國賈人有一 術可免此患。大凡夏月風景,須作於午後。欲行船者, 五鼓初起,視星月明潔,四際至地皆無雲氣,便可行, 至於巳時即止。如此無復與暴風遇矣。國子博士李 元規云:「平生游江湖,未嘗遇風,用此術。」

東坡《志林》:貴公子雪中飲醉,臨檻向風,曰:「爽哉!」左右 有泣下者,公子驚問之,曰:「吾父昔日以爽亡。」楚襄王 登臺,有風颯然而至,王曰:「快哉,此風寡人與庶人共 之者耶?」宋玉譏之:「此獨大王之風,庶人安得而共之?」 不知者以為詔也,知之者以為諷也。唐文宗詩曰:「人 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柳公權續之曰:「薰風自南來, 殿閣生微涼。」惜乎宋玉不在旁也。

《岳陽風土記》:「岳州北瀕江州郡,氣候尤熱。夏月南風, 則鬱蒸特甚。蓋湖南千里無山,多得日色,故少陰涼 之氣也。」

《後山叢談》:諺曰:「行得春風有夏雨。」蓋春之風數,為夏 之雨數,大小緩急亦如之。

《彥周詩話》:「杜牧之作《赤壁》詩云:『折戟沉沙鐵未消,自 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意謂赤壁不能縱火,為曹公奪二喬,置之銅雀臺上 也。孫氏霸業,繫此一戰,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 只恐捉了二喬。可見措大不識好惡。

《蠡海集》:「春之風自下而升上,夏之風橫行於空中,即 紙鳶以觀之,春則能起,交夏則不能起矣。秋之風自 上而降下,木葉因之而隕落。冬之風著土而行,是以 吼地而生寒也。」

雲為陽用,故龍騰則雲起;風為陰用,故虎嘯則風生。 或以雲為陰,風為陽者,謂其體也。蓋雲乃陰之體,升 而為陽之用;風乃陽之體,散而為陰之用。是以雲起 也,石必滋,風行也,土必燥。

《中華古今注》:「伺風烏,夏禹所作也。禁中置之,以為恆 式。」

《江表志》:宋齊丘為儒日,修啟投姚洞天,略云:「城上之 嗚嗚曉角吹入愁腸;樹頭之颯颯秋風結成離緒。」時 有識者云:「當須殍亡。」後果如其言。

《桂海虞衡志》:「風貍狀似黃猨,食蜘蛛,晝則拳曲如蝟, 遇風則飛行空中。其溺及乳汁治大風疾,奇效。 廣東南海有颶風,西路稍北州縣悉無之。獨桂林多風,秋冬大甚,拔木飛瓦,晝夜不息。俗傳朝作一日止, 暮七日,夜半則彌旬,去海猶千餘里,非颶也。土人自 不知其說。」余試論之,桂林地勢,視長沙、番禺在千丈 之上,高而多風,理固然也。

《演繁露》:三月花開時,風名花信風。初而泛觀,則似謂 此風來報花之消息耳。按《呂氏春秋》曰:「春之得風,風 不信則其花不成。」乃知花信風者,風應花期,其來有 信也。

《伊洛淵源錄》:程子曰:「『少從周茂叔遊,吟風弄月以歸, 有吾與點也』之意。」

朱光庭見程明道於汝州,語人曰:「在春風中坐了一 月。」

《芥隱筆記》:東坡《泗州塔》詩:「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 風來者怨。」蓋用劉夢得「同蓺于陸,其時在澤,伊穜之 喜,乃稑之厄」;「同舟於江,其時在風,沿者之吉,泝者之 凶」意。

《緯略養性經》曰:「治身之道,春避青風,夏避赤風,秋避 白風,冬避黑風。」孫思邈論衛生,以為人當避暗風、箭 風者,蓋此之謂也。

《癸辛雜識別集》:近聞亭皋蕩户云:「每歲夏月,南風少 則好藕曬荷葉遇雨,所著處皆成黑點,藏荷葉則須 密室,見風則蛀損,不堪用矣。」

《齊東野語》:唐文宗詩曰:「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柳 公權續云:「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或者惜其不能 因詩以諷,雖坡公亦以為有美而無箴,故續之曰:「一 為居所移,苦樂永相忘。願言均此施,清陰分四方。」余 謂柳句正所以諷也。蓋薰風之來,惟殿閣穆清高爽 之地始知其涼,而征夫耕叟方奔馳作勞,低垂喘汗 於黃塵赤日之中,雖有此風,安知所謂涼哉。此與宋 玉對「楚王曰此謂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而共之」者 同意。

《王氏談錄》:公言:「管輅云:『天欲雨,樹上已有少女風』。」今 俗多云「急風翻葉見白者是。」

《陳輔之詩話》:「范文正《淮上遇風》云:『一櫂危於葉,旁觀 欲損神。他年在平地,無忽險中人』。雖弄翰戲語,卒然 而作,濟險加澤之心,未嘗忘也。」

學齋《呫嗶》:東坡《泗州僧伽塔詩》:「耕田欲雨刈欲晴,去 得順風來者怨。」此乃檃括劉禹錫《何卜賦》中語。「同涉 于川,其時在風;沿之者吉,泝之者凶;同蓺于野,其時 在澤。惟種之利,乃穋之厄。」坡以一聯十四字,而包盡 劉禹錫四對三十二字之義,蓋奪胎換骨之妙。至如 前《赤壁賦》尾段一節,自「惟江上之清風」至「不知東方 之既白」,只是用李白「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 倒非人推。」一聯十六字,演成七十九字,字愈奇妙也。 吳下《田家志》「風吹月建」,主米陡貴。

風吹鶴,神口米長千錢斗。纔逢癸巳上天堂,己酉還 歸東北方。乙卯正東纔五日,庚申巽上六朝藏。離位 丙寅坤辛未,直西之日正當彊。壬午乾宮戊子坎,對 衝其位定相妨。

《雞林類事方言》:「風曰孛纜。」

《感應類從志》,「《積灰》知風。」

《物類相感志》:世說「人嘯則風生如溽。」暑月夜坐無風, 引聲而嘯,樹杪草際飄然驗矣。

《席上腐談》:邵康節曰:飛之類喜風而敏于飛上。 牛順物,乘順風而行則順。馬健物,愬逆風而行則健。 《詞品》:俗謂風曰孟婆。蔣捷詞云:「春雨如絲,繡出花枝 紅裊。怎禁他孟婆合皁。」江南七八月間有大風,甚於 舶䑲,野人相傳,以為孟婆發怒。按,北齊李騊駼聘陳, 問陸士秀:「江南有孟婆,是何神也。」士秀曰:「《山海經》云: 『帝之二女遊於江中,出入必以風雨自隨,以帝女,故 曰孟婆』。」猶《郊祀志》以地神為泰媼。此言雖鄙俚,亦有 自來矣。

《田間書》「火非風不然,風撲火則息。」

《湧幢小品》:「吳中五六月間,梅雨既過,必有大風,連數 日,土人謂之舶䑲風,云是舶商請於海神得之。凡舶 遇此風,日行數千里,雖猛而不為害。四明、錢塘商至 夏中畢集者,此風致之也。」

《丹鉛總錄》:諺語云:「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冬至後, 寒風吹籬落,有聲如觱篥也。合于《莊子》「萬竅怒號」之 說,而可以為豳風一之日觱發之解也。

郎士元《留盧秦卿》詩云:「知有前期在,難分此夜中。無 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石尤風,打頭逆風也,行舟遇 之則不行。此意謂行舟遇逆風則住,故人置酒而以 前期為辭,是「故人酒不及石尤風」矣。語意甚工。近人 吳中刻唐詩,不解石尤為何語,遂改作「古淳風」,可笑 又可恨也。

古人殿閣簷稜間有風琴風箏,皆因風動成音,自諧 宮商。元微之詩:「鳥啄風箏碎珠玉。」高駢有《夜聽風箏》 詩云:「夜靜絃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 纔堪聽,又被風吹別調中。」僧齊己有《風琴引》:「按吳絲 調楚竹高托天風拂為曲,一一宮商在素空,鸞鳴鳳語翹梧桐。夜深天碧松風多,孤窗寒夢驚流波。愁魂 傍枕不肯去,翻疑住處鄰湘娥。金風聲盡薰風發,冷 泛虛堂韻難歇。常恐聽多耳漸煩,清音不絕知音絕。」 王半山有《風琴》詩云:「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 行營。如何清世容高枕,翻作幽窗枕上聲。」此乃簷下 鐵馬也。今名紙鳶,曰風箏,亦非也。

趙汝愚詩:「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常送海濤來。」朱文 公愛之,遂書「天風海濤」字於石。今人不知為趙公詩。 《汲古叢語》:風不離空,故搖空而得風;水不離地,故掘 地而出水。然形動而風隨者,則因有以顯無;氣噓而 成水者,則自無而生有。

《宛委餘編:風神》曰:「孟婆對颶母可也。」又風母如猿,打 殺,遇風即活。雷公如豬,冬月蟄地中,掘得之。二物皆 可食,作對甚切,其形亦相似也。

《御龍子集》:「風之行於宇內也,一氣之動盪而無所鼓 發耶?八方之來,各以其候,而非各為隧道也,一氣耳, 止則無,動則有。無為陰,有為陽。陽之西流曰谷風,北 流曰凱風,周旋流曰飄風,猛流曰暴風,急流曰烈風, 而有異耶?」

《滇行紀略》:滇地無日無風,春尤顛狂。凡風皆西南風, 若東南風即媒雨。

滇中多風,至大理,風嘗寂寂。蓋滇風常自西北城,正 當點蒼,西障風為所捍耳。

《田家雜占》:「八月中氣前後起西北風,謂之霜降信。 立冬前後起西北風,謂之立冬信。」

《田家五行》,春牛占歲事,頭白主春多風。

《群碎錄》:杜荀鶴詩云:「百歲有涯頭上雪,萬般無染耳 邊風。」

書蕉:俗以開花風為花鞲扇,潤花雨為花沐浴,至花 老風雨斷送,葢花刑耳。 《五雜俎》:京師諺曰:「天無時不風,地無處不塵,物無所 不有,人無所不為。」

《書肆說鈴》「花信風與寒食雨前後稍異,寒食雨自冬 至起至清明前一日,合七氣,得三箇月,零十五日。花 信風自小寒起至穀雨,合八氣,得四箇月,每氣管十 五日,每五日一候,計八氣,分得二十四候,每候以一 花之風信應之。」

《敬君詩話》:郎士元《留盧秦卿》詩云:「知有前期在,難分 此夜中。無將故人酒,不及石尤風。」楊用修曰:「打頭,逆 風也。陳晦伯引古樂府宋武帝《丁都護歌》云:『願作石 尤風,四面斷行旅』。似非打頭風也。」然則晦伯者,將以 為四面風耶?而風固無四面俱起者。愚謂合兩詩而 釋之,蓋狂風怒起,不惟逆風難以行舟,即使順風,亦 未免折檣裂帆矣。是郎士元詩,非必打頭風也。又烈 風括地,雖起一面,而四面行旅,亦自卻步。是《丁都護 歌》,亦非必謂四面風也。總之,惟曰大風則可耳。 《三餘贅筆》:書云:「馬牛其風,《左氏傳》云:『風馬牛不相及』。 蓋牛順物乘風而行則順,馬健物逆風而行則健。」 《嚴州府志》:「桐廬縣七里灘與嚴陵瀨相接。諺」云:「有風 七里,無風七十里。」蓋舟行艱於牽挽,惟視風以為遲 速。

《福建通志》「土番識」颱草:此草生而無節,則週年無颱。 一節則颱一次、二節二次,多節多次,無不驗者。

風部外編 编辑

《三墳書》: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風而生,故風姓。

《山海經海外北經》:「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 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

《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殺稼,而民無 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 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凶水之上,繳大 風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 庭,擒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括地圖》:「奇肱氏能為飛車,從風遠行。湯時,西風吹奇 肱車至于豫州,湯破其車,不以示民。十年,西風至,乃 復使作車遣歸,去玉門四萬里。」

《拾遺記》:「穆王巡行天下,馭黃金碧玉之車,傍氣乘風, 起朝陽之岳,自明及晦,窮㝢縣之表。」 《起世經》:「諸比丘,云何世間壞已復成?諸比丘!彼三摩 耶,無量久遠不可計時,起大重雲,乃至遍覆梵天世 界。如是覆已,注大洪雨,其雨滴麤如車輪,或有如杵, 經歷多年,百千萬年,而彼水聚漸漸增長,乃至梵天 世界為畔,其水」遍滿。然彼水聚有四風輪之所住持。 何等為四?所謂:一者、住,二者、安住,三者、不墮,四者、牢 主。時彼水聚雨斷已後,還自退下無量百千萬踰闍 那。當於爾時,四方一時有大風起,其風名為「阿那毘 羅」,吹彼水聚,波濤沸湧,攪亂不住,於中自然生出泡 沫。然其泡沫為彼阿那毘羅大風之所吹擲,從上安 「置,作諸宮殿,微妙可愛七寶間成,所謂金銀、瑠璃、玻 璃、赤真珠、硨磲、碼瑙等寶。諸比丘!此因緣故,梵身諸 天,有斯宮殿,諸牆壁等世間出生。」諸比丘!如是作已時彼水聚,即便退下無量百千萬踰闍那,略說如前。 四風起,名曰阿那毘羅大風,吹擲沸沫,即成宮殿,名 「魔身天。垣牆住處,如梵身天,無有異也,唯有寶色,精 妙差降,上下少殊。如是,造作他化自在諸天宮殿、化 樂諸天宮殿牆壁。其次造作刪兜率陀諸天宮殿,其 次夜摩諸天宮殿,如是出身具足,悉如梵身諸天次 第而說。諸比丘!時彼水聚復漸退下,無量百千萬踰 闍那,縮而減少。如是停住彼水聚中,周帀四方,自然 起沫,浮水而住,厚六十八百千由旬,廣闊無量。譬若 泉池及以濼中,普遍四方,有於漂沫覆水之上,彌羅 而住。如是如是,諸比丘!彼水聚中,普四方面,泡沫上 住,厚六十八百千由旬,廣闊無量,亦復如是。諸比丘! 時彼阿那毘羅大風吹彼水沫,即便造作彼須彌留 大山王身。」次作城郭,雜色可愛,四寶所成,所謂金、銀、 瑠璃、「玻璃等諸妙寶。諸比丘!此因緣故,世間便有彼 須彌留山王出生。」如是,諸比丘!又於彼時,毘羅大風 吹彼水沫,於須彌留山王上分四方,化作一切山峰, 其峰各高七百由旬,雜色微妙,七寶合成,乃至硨磲 碼瑙等寶。以是因緣,世間出生諸山峰岫。彼風如是 次第,又吹其水上沫,為三十三諸天眾等,造作宮殿。 其次復於須彌留山東南西北半腹中間,四萬二千 踰闍那處,為彼四大天王造作諸宮殿住,城壁垣牆, 雜色七寶,可愛端嚴。如是訖已,爾時彼風又吹水沫, 於須彌留山王半腹,四萬二千踰闍那中,為月天子 造作大城宮殿處所,雜色七寶,成就莊嚴。如是作已, 風復聚沫,為日天子造作「七日,諸天宮殿,城郭樓櫓, 七寶雜色,種種莊嚴,以是因緣,世間有斯七日宮殿, 安置住持。又諸比丘!彼風次吹,其水聚沫,於須彌留 大山王所,造作三處,城郭莊嚴,雜色七寶,乃至硨磲 碼瑙等寶。如是城聚,世間出生。諸比丘!時彼阿那毘 羅大風,次吹水沫,於海水上,高萬由旬,為於虛空諸 夜叉輩,造作玻璃宮殿城郭。諸比丘!此因緣故,世間 便有虛空夜叉,宮殿城壁如是出生。諸比丘!時彼阿 那毘羅大風,次吹水沫,於須彌留大山王邊,東西南 北,各各去山一千由旬,在大海下,造作四面阿修羅 城,雜色七寶,微妙可愛,乃至世間有此四面阿修羅 城,如是出生。復次,阿那毘羅大風,吹彼水沫,於須彌 留大山王外,擲置彼處,造作一山,名曰佉提羅迦。其 山高廣各有四萬二千由旬,雜色七寶,莊嚴成就,微 妙可觀。諸比丘!此因緣故,世間便有佉提羅迦山,如 是出生。復次阿那毘羅大風,吹彼水沫,於佉提羅迦 山外,擲置彼處,造作一山,名曰伊沙陀羅。其山高廣 各有二萬一千由旬,雜色可愛」,七寶所成,乃至硨磲、 碼瑙等寶。諸比丘!此因緣故,世間便有伊沙陀羅山, 如是出生。復次,阿那毘羅大風,吹彼水沫,擲置伊沙 陀羅山外,於彼造作一山而住,名曰由乾陀羅。其山 高廣一萬二千由旬,雜色可愛,乃至為彼硨磲、碼瑙 七寶所成。諸比丘!此因緣故,世間便有由乾陀羅山 王出生。如是次「第作善現山,高廣正等六千由旬;次 復造作馬片頭山,高廣正等三千由旬;次復造作尼 民陀羅山,高廣一千二百由旬;次復造作毘那耶迦 山,高廣正等六百由旬;次復造作彼輪圓山,高廣正 等三百由旬;雜色可愛,所謂金銀瑠璃、玻璃及赤真 珠、硨磲碼瑙等諸七寶之所成就,廣說如上佉提羅」 迦造作無異。「諸比丘!此因緣故,世間有斯輪圓山出。 復次,阿那毘羅大風,吹彼水沫,散擲置於輪圓山外, 各四面住,作四大洲,及八萬小洲,並諸餘大山,如是 展轉,造作成就。諸比丘!此因緣故,世間便有斯四大 洲,並及八萬小洲,諸大山等,次第出現。復次,阿那毘 羅大風,吹彼水沫,擲四大洲及八萬」小洲,須彌留山 王並餘諸大山之外,安置住立,名曰「大輪圓山」,高廣 正等六百八十萬由旬,牢固真實,金剛所成,難可破 壞。諸比丘!是因緣故,大輪圓山世間出現。復次,阿那 毘羅大風,吹掘大地漸漸深入,即於其處,置大水聚, 湛然而住。諸比丘!此因緣故,世間之中,便有大海,如 是出生。

《華嚴經華藏世界品》「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 佛子,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有須彌山微塵數風輪所 持,其最下風輪名平等柱,能持其上一切寶燄,熾然 莊嚴。次上風輪名:『出生種種寶莊嚴,能持其上淨光 照耀摩尼王幢。次上風輪名:寶威德,能持其上一切 寶鈴。次上風輪名:平等燄,能持其上日光明相摩尼』』」 王輪。次上風輪,名:「種種普莊嚴」,能持其上光明輪華。 次上風輪,名:「普清淨」,能持其上一切華燄師子座。次 上風輪,名:「聲遍十方,能持其上一切珠玉幢。」次上風 輪,名:「一切寶光明,能持其上一切摩尼王樹華。」次上 風輪,名:「速疾普持」,能持其上一切香摩尼須彌雲。次 上風輪,名:「種種宮殿遊行,能持其上」一切寶色香臺 雲:「諸佛子!彼須彌山微塵數風輪,最上者,名殊勝威 光藏,能持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此香水海有大蓮 華,名種種光明蕊香幢華藏莊嚴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淨堅固,金剛輪山周帀圍繞,地海眾樹 各有區別。」

《如來出現品》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告如來、性起、妙 德等諸菩薩大眾言:「佛子!此處不可思議,所謂如來、 應、正等覺,以無量法而得出現。何以故?非以一緣,非 以一事,如來出現而得成就,以十無量百千阿僧袛 事而得成就。佛子!譬如三千大千世界,非以一緣,非 以一事而得成就,以無量緣、無量事方乃得成。所謂: 『典布大雲,降霪大雨,四種風輪相續為依』。」其四者何? 一名:能持,能持大水故;二名:能消,能消大水故;三名: 建立,建立一切諸處所故;四名:莊嚴,莊嚴分布咸善 巧故。如是皆由眾生共業及諸菩薩善根所起,令於 其中一切眾生各隨所宜而得受用。佛子!如是等無 量因緣乃成三千大千世界,法性如「是,無有生者、無 有作者,無有知者、無有成者,然彼世界而得成就。如 來出現亦復如是,非以一緣,非以一事而得成就,以 無量因緣、無量事相乃得成就,所謂曾於過去佛所 聽聞受持大法雲雨,因此能起如來四種大智風輪。 何等為四?一者、《念持不忘陀羅尼大智風輪》,能持一 切如來大法雲雨故;二者、出生止觀大智風輪,能消 竭一切煩惱故;三者、善巧迴向大智風輪,能成就一 切善根故;四者、出生離垢差別莊嚴大智風輪,令過 去所化一切眾生善根清淨,成就如來無漏善根力 故。如來如是成等正覺,法性如是無生無作而得成 就,是為如來、應、正等覺出現第一相,菩薩摩訶薩應 如是」知。

《列子殷湯篇》: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鄭師文聞之,棄 家從師襄遊,柱指鉤絃,三年不成章。師襄曰:「子可以 歸矣。」無幾何復見師襄,師襄曰:「子之琴何如?」師文曰: 「得之矣,請嘗試之。」於是當春而叩商絃以召南呂,涼 風忽至,草木成實,及秋而叩角絃以激夾鍾,溫風徐 回,草木發榮。

《述異記》:「列禦寇,鄭人,御風而行,常以立春日歸乎八 方,立秋日遊于風穴,是風至草木皆生,去則草木皆 落,謂之離合風。」

《莊子》藐:姑射之山有神人焉,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列子黃帝篇》: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 乘風而歸。尹生聞之,從列子居,數月不省舍。因間請 蘄其術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懟而請辭,列子又不 命。尹生退數月,意不已,又往從之。列子曰:「汝何去來 之頻?」尹生曰:「曩章戴有請於子,子不我告,固有憾於 子。今復脫然,是以又來。」列子曰:「曩!吾以汝為達,今汝 之鄙至此乎?姬將告汝所學於夫子者矣。自吾之事 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 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五年之後,心庚念是非,口 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顏而笑。七年之後,從心之所 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夫」子始一引吾 並席而坐。九年之後,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 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 知夫子之為我師,若人之為我友,內外進矣。而後眼 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心凝形釋,骨肉都融, 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斡殼,竟 不知風乘我耶?我乘風「乎?今汝居先生之門,曾未浹 時,而懟憾者再三。汝之片體,將氣所不受,汝之一節, 將地所不載。履虛乘風,其可幾乎?」尹生甚怍,屏息長 久,不敢復言。

說寶孫權據江東,曹操伐之,進兵赤壁,勝負未分。權 大將周瑜問計于諸葛亮,亮曰:「用火攻可以破之。」瑜 曰:「恨無東南風耳。」亮曰:「可建星壇一所,為都督,借風 數日,即可破曹矣。」瑜大喜,令人于南屏山下築臺三 層,插二十八宿旗色,按六十四卦,用一百一十人侍 立左右,禹步踏罡,三上三下而去。至其夜,東南風起, 瑜部將黃蓋詐降,順風放火,燒盡北船,曹操狼狽奔 還,江南安堵,皆亮之功也。

《神仙傳》:葛元行遇神廟,乘車不下,須臾有大風逐元, 塵埃漲天,元大怒曰:「小邪敢爾!」即舉手指風,風便止。 《拾遺記》:瀛洲時有香風泠然而起,張袖受之,則歷紀 不歇。

崑山有「四面風」,又有「祛塵風」,若衣服塵汙,風至吹衣 則淨。

賈氏《說林》:沈休文雨夜齋中獨坐,風開竹扉,有一女 子攜絡絲具,入門便坐。風飄細雨如絲,女隨風引絡, 絡繹不斷,斷時亦就口續之,若真絲焉。燭未及跋,得 數兩,起贈沈曰:「此謂冰絲,贈君造」以為冰紈。忽不見。 後織成紈,鮮潔明淨,不異于冰製扇。當夏日,甫攜在 手,不搖而自涼。

《幽怪錄》:蕭至忠為晉州刺史,欲獵,有樵者於霍山見 一長人,俄有虎兕鹿豕狐兔雜駢而至,長人曰:「余元 冥使者,奉北帝命,蕭君畋汝輩,若干合鷹死,若干合 箭死。」老麋屈膝求救,使者曰:「東谷嚴四善謀,試為求 計。」群獸從行,樵者覘之,至深巖,有茅屋,黃冠一人,老麋哀請,黃冠曰:「若令滕六降雪,巽二起風,即蕭使君」 不復出矣。《咋滕六》喪偶,得美女納之,雪立降矣。巽二 好飲酒,得醇醪賄之,則風立生。有二狐,自稱能取之, 群獸散去。翊日未明,風雪暴至,竟日乃罷。蕭使君果 不出。

《摭遺》:王勃年十三,侍父宦遊江左。九月八日,舟次馬 當山,遇老叟曰:「子非王勃乎?來日重九,南昌都督命 客作滕王閣序,子有清才,盍往賦之。」勃曰:「此去七百 餘里,今已九月八日,夫復何言?」叟曰:「吾助清風。」一夕, 勃登舟,翌日昧爽抵南昌。

《博異志》:唐天寶中,處士崔元徽,春夜忽有青衣引女 子曰:楊氏陶氏李氏小女石氏,名醋醋。與元徽相見, 云欲到封十八姨處。坐未定,封家姨至,崔命酒,諸女 各歌以送之。姨輕佻,翻酒汙醋醋衣,醋醋怒,拂衣去。 諸女送姨而別。明夜又來,醋醋曰:「諸女伴皆住苑中, 為惡風所撓,求芘于姨。今失其意,難以取力,乞處士 歲旦作一朱旛,圖日月星辰之文,立於苑東,則免矣。 今歲旦已過,請至二月二十一日五更立之。」崔如其 言,果大風而苑花不動。後諸女裹桃李花數斗,勸崔 服之可卻老。蓋楊桃李花之精,醋醋則石榴也。 《畿輔通志》:唐李球寶曆二年遊五臺山,有風穴,遊人 稍喧呼,及投物,即大風震發,揭屋拔木,登山者相戒 不敢犯。球戲投巨石於中,良久聲方絕,果奔風迅發, 有一木如桂隨風出。球力扳其木,欲墜入穴中。移時 至穴底,見一人形如獅子而人語。引球入洞中。見二 道士,問球所修之道,球無以對。道士責引者曰:「至道 之要,當授習道之人。汝何妄引凡庸入耶?速引去。」以 一杯水令飲,謂之曰:「汝雖凡流,得踐真境,將亦有少 道分。惜素不習道,不可語修行之要耳。但去,苟有希 生之心,出世之志,可復來也。飲此神漿,亦延年壽矣。」 球飲水拜謝訖,引者至洞側,示以別路:「此有北巖之 境,可得速還人間。」解藥三丸,貫槁枝之末與之,謂之 曰:「汝見異物,以藥指之不為害,食之可以無病。」球行 洞中,黑處,藥有光如火,數有巨蛇張口向球,以藥指 之,伏不敢動。出洞門,古樹半朽,洞欲堙塞,球摧壞土 朽樹,久之方得出。乃銳志修道,與其子入王屋山。 《葆化錄》:「貞明中,有漁者於太湖上見一船子,光彩射 人,內有道士三人飲酒,各長鬚,眉目生於額上,見漁 者俱舉袖掩面,其舟無人撐,隨風行甚疾,望洞庭」而 去。

《雲笈七籤》:太微天帝君曰:「九天真人呼風為浮金房 在明霞之上,九户在瓊闕之內。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