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172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七十二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一百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七十二卷目錄

 志道部名賢列傳三

  明一

  范祖幹      葉儀何壽朋

  謝應芳      梁寅

  趙汸       陳謨

  曹端       閻禹錫

  劉觀       婁諒

  夏尚樸      周蕙

  薛敬之      周瑛

  潘府       邵寶

  楊廉       賀欽

  林光       丁璣

  李承箕      周桂

  顧問       顧闕

  胡湛明      蔡仕儲

  楊希淳      周琦

  徐問       崔銑

  何瑭       張邦奇

  魏校       陳茂烈

  汪循       范淶

學行典第一百七十二卷

志道部名賢列傳三

编辑

明一

编辑

范祖幹

编辑

按《明外史范祖幹傳》:「祖幹字景光,金華人。從同邑許 謙游,得其指要。其學以誠意為主,而嚴以慎獨持守 之功,引誘學者,惟恐不入於善。四方士大夫嘗詢其 安否,為斯文重輕。歲戊戌十二月,太祖親下婺州,與 葉儀並召祖幹持大學以進。太祖問『治道何先,對曰: 『不出是書』。太祖令剖陳其意,祖幹謂帝王之道,自修』」 身齊家以至治國平天下,必上下四旁均齊方正,使 萬物各得其所,而後可以言治。太祖曰:「聖人之道,所 以為萬世法。吾自起兵以來,號令賞罰,一有不平,何 以服眾?夫武定禍亂,文致太平,悉是道也。」深加禮貌, 命二人為諮議。祖幹以親老辭歸。李文忠守嚴州,特 加敬禮,恆稱之為師。祖幹事親孝,父母皆八十餘而 終。家貧不能葬,鄉里共為營辦,悲哀三年如一日。有 司以聞,命表其所居曰「純孝坊」,學者稱為「純孝先生。」

葉儀何壽朋

编辑

按《明外史葉儀傳》:「儀字景翰,金華人。受業於許謙。謙 誨之曰:『學者必以五性人倫為本,以開明心術,變化 氣質為先』。儀朝夕惕厲,研究奧旨。已而授徒講學,士 爭趨之。其語學者曰:『聖賢言行,盡於六經《四書》,其微 詞奧義,則近代先儒之說備矣。由其言以求其心,涵 泳從容,久自得之,不可先立己意,而妄有是非也』。」太 祖克婺州,召見,授為諮議,以老病辭。已而知府王宗 顯聘儀及宋濂為《五經》師。不久亦辭歸。隱居養親。所 著有《南陽雜槁》,吳沈稱其理明識精,一介不苟,安貧 樂道,守死不變。門人何壽朋,字德齡,亦金華人。窮經 守志,不妄干人。洪武初,舉孝廉,以二親俱老辭。父歿, 舍所居宅,易地以葬。學者因其自號,稱曰「歸全先生。」

謝應芳

编辑

按《明外史謝應芳傳》:「應芳,字子蘭,武進人也。自幼篤 志好學,潛心性理,以道義名節自勵。元至正初,知時 不可為,隱白鶴溪上,搆小室,額曰『龜巢,因以為號。授 徒講學,安貧樂道。郡辟教鄉校,子弟先質後文,諸生 皆循循雅飭。疾異端惑世,嘗輯聖賢格言、古今明鑒, 為《辨惑編》。有舉為三衢書院山長者,不就。及天下兵』」 起,避地吳中,吳人爭延致為弟子師。久之,江南底定, 始來歸,年逾七十矣。徙居芳茂山,一室蕭蕭,晏如也。 有司徵修《郡志》,強起赴之。年益高,學行益劭。達官縉 紳過郡者,必訪於其廬。應芳布衣韋帶,與之抗禮。議 論必關世教,切民隱,而導善之志不衰,德望隱然重 於東南。為文典正雅麗,詩亦溫柔蘊藉,而所自得者, 理學為深,《辨惑編》,曹端所篤好也。卒,年九十七。

梁寅

编辑

按《明外史梁寅傳》:「寅字孟敬,新喻人。世業農,家貧,自 力於學,淹貫五經百氏。累舉不第,遂棄去,辟集慶路 儒學訓導。居二歲,以親老辭歸。明年,天下兵起,遂隱 居教授。太祖定四方,徵天下名儒,修述禮樂,寅就徵 已六十餘矣。時以禮律制度分為三局,寅在禮局中, 討論精審,諸儒皆推服。書成,賜金幣。將授官,以老病」 辭,還結廬石門山,四方多士從學,稱為「梁五經」,又稱 石門先生。鄰邑子初入官,詣寅請教,寅曰:「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其人問天德王道之要,寅微笑曰:「言忠 信,行篤敬,天德也。不傷財,不害民,王道也。」其人退曰: 「梁子所言平平耳。」後以不檢敗,語人曰:「吾不敢再見 石門先生。」寅卒,年八十二。

趙汸

编辑

按《明外史趙汸傳》:「汸字子常,休寧人。生而姿稟卓絕, 初就外傅,讀朱子《四書》,多所疑難,乃盡取朱子書讀 之。聞九江黃澤有學行,往從之游。澤之學,以精思自 悟為主,其教人引而不發。汸一再登門,乃得六經疑 義千餘條以歸。已,復往留二歲,得口授六十四卦大 義,與學《春秋》之要。後復從臨川虞集遊,獲聞吳澄之」 學,乃築東山精舍,讀書著述其中,雞初鳴輒起,澄心 默坐。由是造詣精深,諸經無不通貫,而尤邃於《春秋》。 初以聞於黃澤者為《春秋師說》三卷,復廣之為《春秋 集傳》十五卷。因《禮記經解》有「屬辭比事,春秋教」之語, 乃復著《春秋屬辭》八篇。又以為學《春秋》者,必考《左傳》 事實為先。杜預、陳傅良有得於此,而各有所蔽。乃復 著《左氏補註》十卷。當是時,天下兵起,汸轉側干戈閒, 顛沛流離,而進修之功不懈,志益虔。明太祖既定天 下,詔修《元史》,徵汸預其事,書成辭歸。未幾卒,年五十 有一。學者稱「東山先生。」

陳謨

编辑

按《吉安府志》:「陳謨,字一德,泰和人。學者稱海桑先生。 洪武初,徵至京師,賜坐議禮。學士宋濂、待制王禕請 留為國子師,以式國人。引疾辭歸,家居教授,屢應聘 為江浙考試官,所拔士往往知名。自幼能詩文,初習 《周易》,後兼通《詩》《書》《三禮》諸傳,旁及子史百家,涉流探 源,辯析純駁,犁然歸於至當。雖不願仕,而於當世之」 務一一籌諸胸中,有扣如響。嘗謂學必敦本,莫加於 性,莫重於倫,莫先於變化氣質。若禮樂、刑政、錢穀、甲 兵、度數之詳,皆所當講。一時經生學士靡然從之。惰 者作,拘者暢,塞者通。天下之士皆曰:「大江之西有大 儒焉,海桑先生是也。」事親至孝,晨昏定省之禮,甘旨 滫瀡之奉,終身不懈。其於弟,友愛尤篤於鄉黨,所著 有《海桑集》諸書。

曹端

编辑

按《明外史曹端傳》:「端字正夫,澠池人也。自幼不妄言 動,師事宜陽馬子才、太原彭宗古,遠有端緒。舉永樂 六年鄉試。明年,以會試副榜授山西霍州學正。善訓 誘,諸生翕然從化,上官不敢以屬吏臨之。居九年,喪 父,五味不入口,寢苫枕塊,廬墓六年。服闋,調蒲州學 正。考績至京,蒲人、霍人交章請復任,以霍人奏先至」, 得允。宣德九年正月卒於官,年五十九。州人為罷市 巷哭。端造詣篤寔,教人務躬行,日事著述,坐下著足 處,兩甎皆穿。事父母,愉色養志。父雅好佛,端為陳說 聖賢之道,作《夜行燭》一編,其言:「佛氏以空為性,非天 命之性,人受之中。老氏以虛為道,非率性之道,共由 之路。」父久之亦信從其言。初,得江左謝應芳《辨惑編》, 篤好之,故於輪迴禍福、巫覡風水時日之說,確然不 為所惑。嘗上書縣令,請毀淫祠,令即以屬端,端為毀 百餘,惟存夏禹、雷公兩廟,歲時祈報,則設社穀壇行 之。為學官時,同僚肅拜梓潼神,端以為諂。其人曰:「斯 文宗主也。」端曰:「梓潼主斯文孔子,更主何事?」門人有 赴關壯繆社會者,端正色折其非。諸生有喪,則命知 禮者相。有欲用浮屠者,語之曰:「浮屠之教,拯其父母 出地獄,是不以親為君子,而為積惡有罪之小人也。 其待親不亦薄乎!」霍州樵者拾金釵還之主者,眾以 為異,樵曰:「第不欲愧曹博士耳。」州人高文質往觀劇, 中道而返,曰:「此行豈可使曹先生知之?」其教化入人 如此。端之歿也,貧不能歸柩,遂葬於霍。二子堬、堔,亦 廬父墓。尋相繼卒,葬端墓旁。正統中,僉事張敬建祠 澠池,其後有黃編修者謁祠,詢端墓,嘆曰:「曹先生一 代醇儒,豈可令魂魄客異鄉哉!」為捐貲返葬故里。端 所著有《四書詳說》《太極圖》《通書》《西銘釋文》《孝經述解》 《儒家宗統》《譜家規輯》《存疑錄》諸書。學者稱「月川先生。」 明世北方理學,實自端倡之。後廷臣屢請從祀文廟, 不果行。

閻禹錫

编辑

按《明外史閻禹錫傳》:「禹錫,字子與,洛陽人。父端,舉河 南鄉試第一,為教諭卒。禹錫方九歲,哭父幾滅。性長, 博涉群書,領正統元年鄉薦,試禮部不第,除昌黎訓 導。以母喪歸,廬墓三年,哀動鄉人。事聞,詔以孝行旌 其閭。聞河津薛瑄講濂洛之學,遂罷公車往受業。久 之,將歸,瑄送至里門,告之曰:『為學之要,居敬窮理而 已』。」禹錫歸,得其大指,益務力行。天順初,大學士李賢 薦為國子學正。既至,請嚴監規以塞奔競,復武學以 講備禦。帝皆從之。尋陞監丞,以峻卻請謁,忤貴幸,左 遷徽州府經歷。諸生伏闕乞留,不允。又再遷至南京 國子監丞,掌京衛武學。四為同考官,超拜監察御史, 督畿內學政。周子《太極圖》《通書》,為士子講解,一時多 士皆知嚮學。成化十二年無疾而逝,年五十一

劉觀

编辑

按《明外史劉觀傳》:「觀字崇觀,吉水人。正統四年成進 士。方年少,忽引疾告歸。尋丁內艱,服除,終不出,杜門 讀書,求聖賢之學。四方來問道者,坐席常不給。縣令 劉成為築書院於虎丘山,名曰『養中,四壁皆書先儒 語錄,又大書誠明敬義四箴,以示學者。平居飯脫粟, 服澣布,翛然自得。每日端坐一室,毋懈容。或勸之仕』」, 不應。又作勤、儉、恭、恕四箴,以教其家。取呂氏《鄉約》表 著之,以教其鄉。冠、婚、喪祭,悉如朱子《家禮》。族有孤嫠 不能自存者,周之,使全其節。歿於所居之臥廬。學者 稱臥廬先生。或請著述,曰:「朱子及吳文正之言,尊信 之足矣,復何言!」吳與弼,其鄰郡人也,極推重之。

婁諒

编辑

按《明外史婁諒傳》:「諒字克貞,上饒人。少有志絕學,嘗 求師於四方,以為舉子業不足。事聞吳舉弼在臨川, 乃往從之。一日與弼治地,召諒往視,云:『學者須親細 務』。諒素豪邁,由此折節,雖掃除之事,必身親之。景泰 四年舉於鄉。天順末,選為成都訓導。尋告歸,閉門著 書,成《日錄》四十卷,《三禮訂訛》四十卷。謂《周禮》皆天子」 之禮,為《國禮》;《儀禮》皆公卿大夫士庶人之禮,為《家禮》; 以《禮記》為二經之傳,分附各篇,如《冠禮》附《冠儀》之類。 不可附各篇者,各附一經之後;不可附一經者,總附 二經之後。其為諸儒附會者,以程子論黜之。著《春秋 本意》十二篇,不採三傳事實,言是非必待三傳而後 明,是《春秋》為棄書矣。其學以收放心為居敬之門,以 「何思何慮、勿忘勿助」為《居敬要旨》。然其時胡居仁頗 譏其近陸子,後羅欽順亦謂其似禪學云。子忱,字誠 善,傳父學,不下樓者十年,從學者甚眾。忱女為寧王 宸濠妃,有賢聲,嘗勸王毋反,王不聽,卒反。諒子姓皆 捕繫,遺文遂散軼矣。

夏尚樸

编辑

按《明外史婁諒傳》:「諒門人夏尚樸,字敦夫,廣信永豐 人。正德初,會試赴京,見劉瑾亂政,慨然歎曰:『時事如 此,尚可干進乎』?不試而歸。六年成進士,受南京禮部 主事。歲饑,條上救荒數事。再遷惠州知府,投劾歸。嘉 靖初,起山東提學副使,擢南京太僕少卿,與魏校、湛 若水輩日相講習。言官劾大學士桂萼,語連尚樸,吏」 部尚書方獻夫白其無私,尋引疾歸。早年師諒傳主 敬之學,常言「纔提起便是天理,纔放下便是人欲。」魏 校亟稱之。所著有《中庸語錄》《東巖文集》。王守仁少時, 亦常受業於諒。

周蕙

编辑

按《明外史周蕙傳》:「蕙字廷芳,秦州人。為臨洮衛卒,戍 蘭州。年二十,聽人講《大學》首章,惕然感動,遂讀書。州 人段堅,薛瑄門人也,時方講學於里,蕙往聽之,與辨 析,堅大服,誨以聖學,蕙乃研究五經。又從學安邑李 昶,昶亦瑄門人也。由舉人官清水教諭。學使者歎其 賢,薦昶代己,命未下而卒。蕙從之久,學益邃。恭順侯」 吳瑾鎮陝西,欲聘為子師,固辭不赴。或問之,蕙曰:「吾 軍士也,召役則可。若以為師,師豈可召哉?」瑾躬送二 子於其家,蕙始納贄焉。後還居秦州之小泉。幅巾深 衣,動必由禮。州人多化之,稱為小泉先生。以父久遊 江南不返,渡揚子江求父,舟覆溺死。

薛敬之

编辑

按《明外史周蕙傳》:「『蕙門人薛敬之,字顯思,渭南人。五 歲好讀書,不逐群兒戲。長從蕙游,雞鳴候闢,輒灑掃 設座,跪而請教。嘗語人曰:周先生躬行孝弟,學近伊 洛,吾以為師。陝州陳雲達忠信狷介,事必持敬,吾以 為友』。憲宗初,以歲貢生入國學,與同舍陳獻章並有 盛名。會父母相繼歿,號哭徒行,大雪中遂成足疾。母」 嗜韭,終身不食韭。成化末,遷應州知州,課績為天下 第一。弘治九年遷金華同知。居二年,致仕,卒年七十 四。所著有《道學基統》《洙泗言學錄》,《爾雅便音》《思庵野 錄》諸書。

周瑛

编辑

按《明外史周瑛傳》:「瑛字梁石,莆田人。登成化五年進 士,知廣德州,以善政聞,賜敕旌異。遷南京禮部郎中, 出為撫州知府,調知鎮遠,秩滿,省親歸。弘治初,吏部 尚書王恕起瑛四川參政,久之,進右布政使,咸有善 績,尤勵清節。給事御史交章薦,大臣亦多知瑛,而瑛 以母喪歸,服除,遂引年乞致仕。孝宗嘉之,詔進一階。」 正德中卒,年八十七。瑛始與陳獻章友。獻章之學主 於靜,瑛不然之,謂:「學當以居敬為主,敬則心存,然後 可以窮理。自《六經》之奧以及天地萬物之廣,皆不可 不窮。積累既多,則能通貫,而於道之一本亦自得之 矣。所謂求諸萬殊,而後一本可得也。」學者稱翠渠先 生。子大謨,登進士,未仕,卒。

潘府

编辑

按《明外史潘府傳》:「『府字孔修,上虞人。成化末舉進士。 值憲宗崩,孝宗踐阼,甫二十日,禮官請衰服御西角 門視事。明日,釋衰易素,翼善冠,墨衣腰絰。帝不許,命俟二十七日後行之。至百日,帝以大行未葬,麻衣衰 絰如故。府見帝可與有為,因上疏請行三年喪,略言 子為父,臣為君,皆斬衰三年,仁之至義之盡也。漢文 帝遺詔短喪,止欲便天下臣民,景帝遂自行之,使千 古綱常,一墜不振。晉武欲行而不能,魏孝文行之而 不盡。宋孝宗銳志復古,易月之外,猶執通喪,然不能 推之於下,未足為聖王達孝也。先帝奄棄四海,臣庶 銜哀。陛下惻怛由衷,麻衣視朝,百日未改。望排群議, 斷自聖心,執喪三年,一如三代舊制』。詔禮官參考載 籍,使喪不廢禮,朝不廢政,勒為彝典,傳之子孫,豈不 偉哉!」疏入,衰絰待罪。詔輔臣會禮官詳議,並持成制, 寢不行。謁選,得長樂知縣。縣多浮屠宮,府取為書院, 聚士講學,教民行《朱子家禮》。行郊野,勞問疾苦,田夫 野老咸謂府親。已就求筆札,府輒欣然與之。遷南京 兵部主事,陳軍民利病七事。父喪,服闋,補刑部。值旱 蝗星變,北寇深入。孔廟災,疏請內修外攘,以謹天戒。 又上《救時十要》,以便養乞南。改南京兵部武選員外 郎。尚書馬文升知其賢,超拜廣東提學副使。雲南晝 晦七日,楚婦人鬚長三寸,上《弭災三術》。以母老乞休, 不待命輒歸。已而吏部尚書楊一清及巡按御史吳 華屢薦其學行,終不起。嘉靖改元,言官交薦,起太僕 少卿,改太常,致仕。既歸,屏南山,布衣蔬食,惟以發明 經傳為事。時王守仁講學其鄉,相去不百里,頗有異 同。嘗曰:「居官之本有三:薄奉養,廉之本也;遠聲色,勤 之本也;去讒佞,明之本也。」又曰:「薦賢當惟恐後,論功 當惟恐先。」年七十三卒。故事,四品止予祭。《世宗》重其 孝行,特詔予葬。

邵寶

编辑

按《明外史邵寶傳》:「寶字國賢,無錫人。年十九,學於江 浦莊昶,昶深許之。成化二十年,舉進士,授許州知州。 月朔會諸生於學宮,講明義利公私之辨。正穎考叔 祠墓,改魏文帝廟以祠漢愍帝,不稱獻而稱愍,從昭 烈所諡也。巫言龍骨出地中為禍福,寶取骨毀於庭, 杖巫而遣之。躬課農桑,倣朱子社倉,立積散法,行計」 《口澆田法》,以備凶荒。弘治七年入為戶部員外郎。歷 本部郎中。遷江西提學副使。釋菜周元公祠。修白鹿 書院學舍,處學者。其教以致知力行為本。江西俗好 陰陽家言,有數十年不葬父母者。寶下令,士不葬親 者,不得與試。於是相率舉葬,以千計。寧王宸濠索詩 文,峻卻之。後宸濠敗,有司校勘,獨無寶跡。遷浙江按 察使,再遷右布政使。與鎮守太監勘處州銀礦。寶曰: 「費多獲少,勞民傷財,慮生他變。」卒奏寢其事。進湖廣 布政使。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劉瑾擅 政,寶至京,絕不與通。瑾怒。漕帥平江伯陳熊欲使寶 劾之,遣校尉數輩要寶左順門,危言恐之曰:「行逮汝。」 張綵、曹元自內出,語寶曰:「君第劾平江,無後患矣。」寶 曰:「平江功臣後,督漕未久,無大過,不知所劾。」二人默 然出。越三日,給事中劾熊,併及寶,勒致仕去。瑾誅,起 巡撫貴州。尋遷戶部右侍郎,進左侍郎。命兼左僉都 御史,處置糧運。及會勘通州城濠歸,奏稱旨。尋疏請 終養歸,御史唐鳳儀、葉忠請用之留都便養,乃拜南 京禮部尚書,再疏辭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後以母老 懇辭。帝許之,命有司以禮存問。久之卒。贈太子太保, 諡文莊。寶三歲而孤,事母過氏至孝。甫十歲,母疾,為 文告天,願減己算,延母年。及終養歸,得疾,左手不仁, 猶朝夕侍親側不懈。學以洛、閩為的。嘗曰:「吾願為真 士大夫,不願為假道。」學舉南畿,受知於李東陽。為詩 文典重和雅,以東陽為宗。至於原本經術,粹然一出 於正,則其所自得也。博綜群籍,有得則書之,簡取程 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義,名之曰「日格子。」所 著《學史簡端》二條,巡撫吳廷舉上於朝。外《定性書說》 《漕政舉要》諸集若干卷,學者稱二泉先生。

楊廉

编辑

按《明外史楊廉傳》:「廉字方震,豐城人。父崇,永州知府, 受業吳與弼門人胡九韶。廉承家學,早以文行稱。舉 成化末年進士,改庶吉上。弘治二年,授南京戶科給 事中。明年,京師地震,劾用事大臣。五年,以災異上六 事:一、經筵停罷時宜,日令講官更直待問。二、召用言 事遷謫官,不當限臺諫及登極以後。三,治兩浙、三吳」 水患,停額外織造,四,召林下恬退諸臣,五,刪法司條 例,六災異。策免大臣。末言:「遇大政宜召大臣面議,給 事御史入駮正。」帝頗納之。吏部尚書王恕被讒,廉請 斥讒邪,無為所惑。母喪,服闋,起任。刑科請祀薛瑄,取 《讀書錄》貯國學。明年三月,有詔以下旬御經筵。廉言: 「故事,經筵一月三舉。苟以月終起,以月初罷,則進講 有幾。且經筵啟而後日講繼之。今遲一日之經筵,即 輟一旬之日講也。」報聞。以父老欲便養,復改南京兵 科。中貴李廣死,得廷臣通賄籍,言官劾賄者。帝欲究 而中止。廉率同官力爭,竟不納。已,請申明祀典,謂宋 儒周、程、張、朱從祀之位,宜居漢、唐諸儒上。闕里廟當 更立木主。《大成》本樂名,不合諡法,皆不果行。遷南京光祿少卿。正德初,就改太僕,歷順天府尹。時京軍數 出,車費動數千金,廉請大興遞運所餘銀供之。奏免 夏稅萬五千石。慮州縣巧取民財,置歲辦簿,吏無能 為奸,奏升昌平為州,轄密雲、順義、懷柔三縣。乾清宮 災,極陳時政缺失,疏留中。明年擢南京禮部右侍郎。 帝將南巡,上言:「巡狩之典,惟唐、虞可行。自夏以後,太 康有距河之厄,昭王有膠舟之變,秦王召博浪之擊, 隋煬起突厥之謀。《祖訓》謂帝王居處,常懷警備,內宮 及帶刀人員不可太遠。如元英宗夜遇害,惟左右太 遠致然,況可微服輕騎,馳驅於萬里哉?」不報。帝駐南 京,命百官戎服朝見,廉不可。乞用常儀,更「請謁見太 廟。」俱報許。世宗嗣位,就遷尚書。廉與羅欽順善,為居 敬窮理之學,文必根《六經》,自禮樂、錢穀至星曆算數, 具識其本末。學者稱月湖先生。嘗以帝王之道莫切 於大學,自為給事,即上言進講宜先《大學衍義》。至是 首進《大學衍義節略》,帝優詔答之。疏論《大禮》,引程頤、 朱熹言為證。且言:「今異議者率祖歐陽修,然修於『考』 之一字,雖欲加之於濮王,未忍絕之於仁宗。今乃欲 絕之於孝廟,此又修所不忍言者。」報聞,八疏乞休。至 嘉靖二年,賜敕馳驛,給夫廩如制。家居二年卒,年七 十四。贈太子少保,諡文恪。

賀欽

编辑

按《明外史賀欽傳》:「欽字克恭,義州衛人。少好學,讀《近 思錄》有悟。成化二年,以進士授戶科給事中,已而師 事獻章。既歸,肖其像事之。弘治改元,用閣臣薦,起為 陝西參議。檄未至而母死,乃上疏懇辭,具陳四事:一、 資真儒以講聖學,謂今日要務,莫先經筵,當博訪真 儒,以資啟沃。二、薦賢才以輔治道。檢討陳獻章學術 醇正,稱為大賢,宜以非常之禮起之。或俾參大政,或 任經筵,以養君德。三遵祖制,以處內官。內官職掌,載 在《祖訓》,不過備灑掃,司啟閉而已。近如王振、曹吉祥、 汪直等,或參預機宜,干政令,招權納寵,邀功啟釁。甚 至引左道,進淫巧,以蕩上心。誤國殃民,莫此為甚。宜 慎飭將來,內不使干預政事,外不使鎮守地方,掌握 兵權,四興禮樂,以化天下。陛下紹基之初,舉行朱子 喪葬之禮,而頹敗之俗因仍不改。乞申明正禮,革去 教坊俗樂,以廣治化。」疏凡數萬言。奏入,報聞。正德四 年,太監劉瑾括遼東田,東人震恐。而義州守又貪橫, 民變聚眾劫掠,顧相戒曰:「毋驚賀黃門。」欽聞之,急諭 禍福,以身任之,亂遂定。欽學不務博涉,專讀《四書》《六 經》《小學》,期於反身踐實。謂「為學不必求之高遠,在主 敬以收放心而已。」隱居醫無閭山下,別號「醫閭。」卒,年 七十四。

林光

编辑

按《名山藏》《儒林記》:「林光,字緝熙,成化中領鄉薦,任襄 府左長史。初不即仕,誅茅攬山,杜門而求朱考亭之 學。陳獻章與語,終日乾乾收拾此理而已矣。此理包 羅上下,貫徹終始,都無分別,都無盡藏,會此者天地 我立,萬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曾點浴沂風雩,正在 勿忘勿助之間。光恍然有得書獻章語,以貽賀欽。」

丁璣

编辑

按《名山藏儒林記》:「丁璣,字玉夫,鎮江人。少而凝靜,慨 然有求道之志。年二十二成進士,授中書舍人。陳獻 章至京師,璣日接其講論,久而歎服,益自刻勵。成化 二十年除夜,星殞。其明年元日,星晝殞有聲。璣應詔 上封事,極論治道本末,時政得失,反覆數千言。大要 以正心為根本,教東宮,振紀綱,正風俗,慎用人,重名」 器,蘇民困,理財用,飭兵備,為急務。後判廣信,廣信有 人以私隙誣鄰民為盜,斷其舌而污辱其妻女,鄰斃 獄中。璣宿驛舍,夢若聲冤者,詰旦,果得訴者,一訊而 服。同官有坐事,璣為曲處。同官乞為改印易牒,璣不 從,曰:「某平生惟辦此一片心事,君果誰欺耶?」以父喪 去,即家授興國知州,旋丁母喪。既闋,倪岳為吏部尚 書,復即家起為南儀制郎中,尋遷廣東按察提學副 使。璣德器充完,涵養深粹,信古任道,崇正闢邪。居喪 悉遵古禮,哀毀骨立。伯叔不分財,而身無完衣。子女 踰期,無力可嫁娶。其為政以風化為先,教人以身心 為本。四方從學,屨滿戶外。歲餘,入京補官。山水暴漲, 在舟中度不免衣冠端坐,與其一家十一人俱死,僅 遺一子。時論惜之。林俊曰:「璣于聖學,已造疆畛,天假 之年,吳澄、許衡不足多也。桑樞蓬戶,環堵蕭然,絃歌 屢空,不知于古人何如耳。」

李承箕

编辑

按名山藏《儒林記》:「李承箕,字世卿,為諸生,已厭科舉 之學矣。所司迫蹙,不得已就試。成化中,與其兄承芳 同占湖藩鄉書。久之,承芳登進士,授官大理,承箕獨 不肯會試。從白沙受學于陳獻章,涉江浮海,水陸萬 里,往見者四。獻章與之登臨弔古,賦詩染翰,投壺飲 酒,終不及為學之方。久之,辭歸,獻章送之文曰:『天地 間耳目所聞見,古今上下載籍所存,吾無不與世卿 語矣。所未語者,此心通塞往來之機,生生化化之妙待世卿深思而自得之也』。」承箕為人凌邁高遠,讀書 山中,故超然有混濁寰宇之意。及歸自白沙,日坐一 室,洗滌身心,不以著述自見。曰:「近世箋註繁蕪,郢書 燕說,鼎沸,絲棼思一划去之不得,而」更推波助瀾乎? 久之,承芳謝歸大理,相與日聚黃公臺,更唱迭酬,伯 仲間自相師友。學者稱承芳曰東嶠先生,承箕曰「大 厓先生。年五十餘,無疾終。」 按《武昌府志》:「李承箕,字世卿,號大崖。幼有大志,不喜 舉子業,好古文辭,非禮不敢言動,人奉為道學先生。 成化時,與兄承芳同登賢書,每上公車,定以元」旦,不 忍以令節違親。己酉除夕,兄弟侍親榻,至中夜,母嘆 曰:「今夕有二子在,明夕當何如?」先生聞之即泣下,不 忍去,勸兄就駕,己以奉親為安,隨棄科名,自是不復 言仕進。讀書大崖之峰,因號大崖。博綜墳典,倡明理 學。徒步入東粵,訪白沙先生者三。不事生產,家徒壁 立。家人告不足,適兄對坐,二人相視曰:「吾道非耶?」後 遂以理學名天下。里人建二賢祠以祀之。

周桂

编辑

按名山藏《儒林記》:「周桂字廷芳,秦州人。為臨洮衛軍 士,戌蘭州。年二十,聽人講《大學》首章,奮然感動,聞段 可久集諸儒論學,時往聽焉。可久勖以聖賢可學而 至,教示方途,遂究通五經,篤信力行,存省真純,發言 不妄,見者稱曰濂、洛、關、閩君子也。諸儒初猶與坐講, 既尊為畏友,遂為遠邇所宗,西安李錦、薛敬之咸信」 重之。恭順侯吳瑾鎮陝,是為本軍總兵。延桂訓子,累 請不赴;曰:「本軍見役,死不敢避。若欲訓子,禮無往教。」 始令子就學。後移居于州之小泉,深衣幅巾,動必以 禮;成紀之人,薰化其德,而可久時時過訪之。時論廷 芳之于可久,始若張橫渠之于范仲淹,後若朱紫陽 之于蔡元定也。迨老,以父雲游四方,訪求不遇,卒逆 旅舍,而遺風餘韻猶在隴西閒。

顧問

编辑

按《黃州府志》:「顧問,字子承。幼與群兒戲,嘗獨積瓦礫, 陳盤盂,雍容揖讓。及成進士,授壽昌知縣,擢御史。疏 劾中貴,謫來安令。累官福建參議。以內艱歸,與弟闕 同廬墓側三年。父卒,復廬墓。起補徐州兵備,陞八閩 參政,九疏乞歸,兄弟同隱。築崇政書院,與四方賢士 往來講學,號曰巖先生。」

顧闕

编辑

按《黃州府志》:「顧闕,字子良,號桂巖。幼志高遠,舉鄉試, 不忍離親。父強之成進士,除刑部主事,累官福建按 察司副使。會與兄弟同官,并致仕,囊橐蕭然,布袍革 舄者四十五年。治《六經》,尤精《詩》《易》。所著有諸議、諸說, 而其要以社學社倉為王道首務云。」

胡湛明

编辑

按《廣德州志》:「胡湛明,字空如。幼穎異,性至孝,父母有 疾,衣不解帶,色養備至,家庭穆如也。後棄舉子業,肆 力於濂、洛、關、閩之學,得其要領,集生徒講學于南門 法震庵。是時稱理學者,推湛明焉。」

蔡仕儲

编辑

按《廣東通志》:「蔡仕儲,字鍾秀,瓊山人。質粹行純,博通 群籍。年十八,為人傳經,即碩師耆儒皆北面焉。有河 汾之風,郡邑以周其貧,不受,高雷之士越海從之者 甚眾。領鄉薦,遊太學,嘗發道心人心之旨,及義利之 辨,祭酒湛若水深服之,參政林士元稱為明道先覺。 後竟不仕。」

楊希淳

编辑

按《江寧府志》:「楊希淳,字道南,上元人。母將誕之夕,夢 笙籟滿耳,有羽蓋霓幢,擁一仙官入室,遂生焉。幼岐 嶷,日誦千言,為古文詞,下筆立就。年十四,督學胡象 岡試《孔子惜繁纓論》,詞辯川湧,意為宿學,及見其幼, 更異之,遣就海虞錢有威學,因得師唐中丞順之,皆 忘年敬禮之。館於梁溪華學士家,嘗贈金百兩,弗受。」 比歸,潛置其書囊中。道南登舟,檢書見之,卒回舟,力 卻而去,由是名益著。與同里李逢暘輩相切劘,動以 聖賢自待,不肯諧俗。耿天臺督學南來,聞其名,首試 以《學莫先乎立志論》,大加稱賞,因相與講明聖學。一 夕忽大悟曰:「道在是矣。」由是與人論學,圓明透徹,直 指心要。素以方嚴稱,至是益和粹,人以方程伯淳云。 以補貢至京師歸,踰年忽病,自知期至,為書別知交, 談笑而逝,年四十二。嘗自為《墓志》,謂:「人死當有銘,我 固無求者,死後乃有求耶?」

周琦

编辑

按《廣西通志》:「周琦,字廷璽,馬平人。成化辛丑進士。邃 于問學,嘗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軻,道之準 的也。周、程、張、朱,道之羽鏃也。不審視其羽鏃,安求準 的?著《東溪日談》十八卷。又著《儒正篇》,論薛河東之學 為心印濂洛,神合洙泗。蓋學于河南閻禹錫,其所傳 有自來矣。成化間,獞賊猖獗,琦時為南京戶部員外」, 上疏指陳,多中時弊,時論韙之。同郡有簡弼者,登弘 治鄉舉,通判肇慶。起居語默,俱中程度,亦以道學稱

徐問

编辑

按《武進縣志》:「徐問,字用中,弘治壬戌成進士,除廣平 府教官,遷刑部主事,歷郎中。值權倖縱橫,屹不為動, 出知登州,調臨江,擒獲大盜數百人,增築頹堤七十 餘所。遷長蘆轉運使。時論以其除為左遷,人多不樂, 問欣然受命。居數月,轉廣西參政,累遷貴州巡撫。貴 州俗獷悍,喜相毒噬。問建貴陽書院,祀濂洛、關閩諸」 賢,集多士訓誨之,群獠漸知禮讓。以擒獨山土酋蒙 鉞功,賜璽書褒勉,陞兵部侍郎。自謂「於道雖勤勤注 念,猶未有渙然冰釋處。」因請告歸,棲遲芳茂山下,杜 門掃軌幾十年。起南京禮部侍郎,尋遷南京戶部尚 書。不數月,乞歸。所著有《山堂萃稿》《讀書劄記》。卒,諡莊 裕。學者稱為「養齋先生。」

崔銑

编辑

按《明外史崔銑傳》:「銑字子鍾,安陽人。父陞,官參政。銑 舉弘治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預修《孝宗實 錄》。與同官見太監劉瑾,獨長揖不拜,由是忤瑾指。書 成,出為南京吏部主事。瑾敗,召復故官,充經筵講官, 進侍讀。引疾歸,作後渠書屋讀書,講學其中。世宗即 位,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嘉靖三年,集議大禮,久不決。」 大學士蔣冕、尚書江俊俱以執議去位,其他擯斥杖 戍者相望,而張璁、桂萼等驟貴顯用事。銑上疏求去, 且劾璁、萼等曰:「臣究觀議者,其文則歐陽修之唾餘, 其情則承望意旨,求勝無已。悍者危法以激怒,柔者 甘言以動聽。非有元功碩德,而遽以官賞之,得毋使 僥倖之徒接踵至與?臣聞天子得四海歡心以事其 親,未聞僅得一二人之心者也。賞之適自章其私昵 而已。夫守道為忠,忠則逆旨。希旨為邪,邪則畔道。今 忠者日疏,而邪者日富。一邪亂邦,況可使富哉!」帝覽 之不悅,令銑致仕。閱十五年,用薦起少詹事兼侍讀 學士,擢南京禮部右侍郎。未幾疾作,復致仕。卒。贈禮 部尚書,諡文敏。銑少輕俊,好飲酒,盡數斗不亂。中歲 自厲於學,言動皆有則。嘗曰:「學在治心,功在慎獨。」又 曰:「孟子所謂良知良能者,心之用也。愛親敬長,性之 本也。若去良能而獨挈良知,是霸儒也。」又嘗作《政議》 十篇。其序曰:「三代而上,井田封建,其民固,故道易行。 三代而下,阡陌郡縣,其民散,故道難成。況沿而下趨, 至今」日乎。然人心弗異也。異乎主之者而已。凡篇中 所論說。悉倣此意。

何瑭

编辑

按《明外史何瑭傳》:「瑭字粹夫,武陟人。年七歲,見家有 佛像,抗言請去之。十九,讀許衡、薛瑄遺書,輒欣然忘 寢食。弘治十五年,成進士,選庶吉士。閣試《克己復禮 為仁論》,有曰:『仁者人也。禮則人之元氣,而己則見侵 於風寒暑濕者也。人能無為邪氣所勝,則元氣復,元 氣復而其人成矣』。」識者謂與伊川顏子所好何學論 相同。劉瑾竊政,一日贈翰林院扇,有入而拜見者,瑭 時官修撰,獨長揖。瑾怒,不以贈。受贈者復拜謝,瑭正 色曰:「何僕僕也。」瑾大怒,詰其姓名,瑭直前應曰:「修撰 何。」瑭知必不為瑾所容,乃累疏致仕。後瑾誅,復官,以 經筵觸忌諱,謫開州同知。修黃陵岡隄成,晉東昌府 同知,乞歸。嘉靖初,起山西提學副使,以父憂不赴。服 闋,起提學浙江。敦本尚實,士氣丕變。未幾,晉南京太 常少卿,與湛若水等修明古太學之法,學者翕然宗 之。歷工、戶、禮三部侍郎,晉南京右都御史,未幾,致仕。 是時,王守仁以道學名於時,瑭獨默如。嘗言:「陸九淵、 楊簡之學,流入禪宗,充塞仁義。後學未得游、夏十一, 而議論即過顏、曾,此吾道大害也。」里居十餘年,教子 姓以孝弟忠信,一介必嚴。兩執親喪,皆哀毀。後諡「文 定。」所著《陰陽律呂》《儒學管見》《柏齋集》二十卷,皆行於 世。

張邦奇

编辑

按《明外史張邦奇傳》:「邦奇,字常甫,鄞人。年十五,作《易 解》及釋《國語》。登弘治末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出 為湖廣提學副使。下教曰:『學不孔、顏,行不曾、閔。雖文 如雄、褒,吾且斥之』。在任三四年,諸生競勸。時世宗方 為興世子,獻皇遣就試,乃特設兩案,己居西而使世 子居南。文成,送入學。世宗由此知邦奇。嘉靖初,提學」 四川,以親老乞歸。久之,桂萼掌銓去,留天下提學官, 起邦奇福建。未幾,選外僚入坊局,改右庶子,遷南京 祭酒。以身為教,學規整肅。就遷吏部侍郎。丁外艱歸。 帝嘗奉太后謁天壽諸陵,語及擇相。太后曰:「先皇嘗 言,提學張邦奇器識,他日可為宰相。其人安在?」帝憬 然曰:「尚未用也。」服闋,即召為吏部右侍郎,掌部事。推 轂善類,人不可干以私。銓部升除,多受教政府。邦奇 獨否,大學士李時銜之。郭鄖家人犯法,舁重賄請寬, 邦奇不從。帝欲即受邦奇《尚書》,為兩人沮止。尋改掌 翰林院事,充日講官,加太子賓客,改掌詹事府。九載 考績,晉禮部尚書。以母老欲便養,乃改南京吏部。復 改兵部,參贊機務。帝猶念邦奇,時與嚴嵩語及之。嵩 曰:「邦奇性至孝,母老不樂北來。」帝信其言,遂不召。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一。贈太子太保,諡文定。邦奇之學 以程、朱為宗。與王守仁友善,而語每不合。躬修力踐, 跬步必謹。晝之所為,夕必書於冊。性篤孝,以養親故, 屢起輒退其母後邦奇卒,壽至百歲。邦奇事寡嫂如 事母。所著《學庸傳》《五經說》及文集,粹然一出於正叔 父時徹少邦奇,二十歲,受業於邦奇。仕至南京兵部 尚書。有文名。

魏校

编辑

按《明外史魏校傳》:「校字子才,崑山人。其先本姓李,居 蘇州葑門之莊渠,因自號莊渠。弘治十八年,成進士, 歷南京刑部郎中。守陵太監劉瑯藉劉瑾勢張甚,或 自判狀送法司,莫敢抗者,校直行己意,無所徇。改兵 部郎中,移疾歸。嘉靖初,起為廣東提學副使,悉廢諸 佛寺,斥其產。過曹溪,焚大鑒衣,取缽碎之,曰:『無使惑 後人』。」丁憂,服闋,補江西兵備副使,累遷國子祭酒、太 常卿,尋致仕。校私淑胡居仁主敬之學,而貫通諸儒 之說,擇執尢精。嘗與余祐論性,略曰:「天地者,陰陽五 行之本體也,故理無不具。人物之性皆出於天地,然 而人得其全,物得其偏。」又曰:「古聖賢論性有二:其一, 性與情對言,此是性之本義,直指此」理而言。其一性 與習對言,但取生字為義,非性之所以得名,蓋曰天 所生為性,人所為曰習耳。先儒因「性相近」一語,遂謂 性兼氣質而言,不知人性上下不可添一物,纔著氣 質,便不得謂之性矣。荀子論性惡,揚子論性善惡混, 韓子論性有三品,眾言淆亂,必折之聖。若謂「夫子性 相近」一言,正論性之所以得名,則前後說皆不謬於 聖人,而孟子「道性善」,反為一偏之論矣。孟子見之分 明,故言之直捷,但未言性為何物,故荀、揚、韓諸儒得 以其說亂之。伊川一言以斷之曰:「性即理也。」則諸說 皆不攻自破矣。所著有《大學指歸》《六書精蘊》。卒諡恭 簡。

陳茂烈

编辑

按《明外史陳茂烈傳》:「茂烈字時周,莆田人。年十八,作 《省克錄》。謂顏之克己,曾之日省學之法也。弘治八年, 舉進士,奉使廣東,受業陳獻章之門。獻章語以主靜 之學,退而與張詡論難,作《靜思錄》。授吉安府推官,考 績過淮,寒無絮衣,凍幾殆。入為監察御史,袍服朴陋, 乘一疲馬,人望而敬之。以母老終養,供母之外,不辦」 一帷。治畦汲水,身自操作。太守聞其勞,進二卒助之, 三日遣之還。吏部以其貧,錄以晉江教諭,不受。又奏 給月米。上書言:「臣素貧,食本儉薄,故臣母自安於臣 之家,而臣亦得以自逭其貧,非有及人之廉、盡己之 孝也。古人行傭負米,皆以為親。臣之貧尚未至是,而 臣母鞠臣艱苦。今年八十有六,來日無多。臣欲自盡 心力,尚恐不及上煩官帑,心竊未安。」奏上不允。母卒, 茂烈亦卒。茂烈為諸生時,韓文問莆田人物於林俊, 俊曰:「從吾謂彭時也。」又問曰:「時周。」且曰:「與時周語,沈 痾頓去。」其為時所重如此。

汪循

编辑

按《休寧縣志》:「汪循,字進之,鵬源人。天性剛正,自信以 聖賢為必可學,窮五經之理即體諸身,觀史則法其 善行。嘗從莊定山遊,凡天下士有德望者,均禮為師 友。獨與王伯安論學,諄諄反覆,謂不能無疑者,四足 為妄詆朱子之戒。蓋其學以涵養踐履為主,立身行 道,生死不移者也。登弘治丙辰進士,宰永嘉,行呂氏」 《鄉約》,毀淫祠幾盡。創鹿城書院,祀宋之理學先哲,凡 忠節皆表章之。為政惟誠心愛民,上人之所嗜好,面 責備者不一置念。以故三年不得考滿,四年無薦書。 及入覲,擬疏《興利除害》十一事,未上,以憂歸,上司始 知其賢。服闋,補玉田令,旬日遷判順天。正德初,應求 言詔陳時務十策,朝議推之。值逆瑾亂政,復草《裁減 中官疏》,語甚懇切。未上,乞歸養為石巖小隱。日夕奉 母,安貧樂道,家居十餘年,未嘗一謁郡縣。凡為文,務 關世教,折衷古今人物,不輕許可。後學從遊者,隨其 資質所近而誘進之。其後瑾誅,僉推起用。部檄至撫 按,有司促迫上道,交章申薦,竟辭疾不起。學者稱為 「仁峰先生。」

范淶

编辑

按《休寧縣志》:「范淶,字源易,林塘人。進士,授南城知縣。 行取為南刑部主事,歷南戶部郎中,出守南昌,累遷 浙江按察使,轉右藩,再轉福建。左藩素持清節,不乏 擔當,歷任中外,孤介寡合,翩翩自成一家。雅尚理學, 在南昌疏薦鄧元錫、章潢、劉元卿三士,乞賜登擢,上 可其奏。嘗作《休寧理學先賢傳》於宋,取程文簡大昌」、 吳文肅敬、程勿齋若庸,於元取陳定宇櫟、倪道川士 毅,於明取朱楓林升、趙東山汸、范雲溪準、汪仁峰循 共九人。論者稱其綜核嚴正。所著有《范子哤言》《晞陽 文集》及《朱子語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