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童蒙止觀
全書始 下一卷▶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結之初門,觀是斷惑之正要;止則愛養心識之善資,觀則策發神解之妙術;止是禪定之勝因,觀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

故《法華經》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當知此之二法,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若偏修習,即墮邪倒。故《經》云:「若偏修禪定福德,不學智慧,名之曰愚;偏學智慧,不修禪定福德,名之曰狂。」狂、愚之過,雖小不同,邪見輪轉,蓋無差別。若不均等,此則行乖圓備,何能疾登極果?

故《經》云:「聲聞之人多定力故,不見佛性;十住菩薩智慧力多,雖見佛性而不明了;諸佛如來定慧力等,是故了了見於佛性。」以此推之,止、觀豈非泥洹大果之要門,行人修行之勝路,眾德圓滿之指歸,無上極果之正體也。

若如是知者,止觀法門實非淺。故欲接引始學之流輩,開蒙冥而進道,說易行難,豈可廣論深妙。今略明十意,以示初心行人,登正道之階梯,入泥洹之等級。尋者當愧為行之難成,毋鄙斯文之淺近也。若心稱言旨於一眴間,則智難斷量,神解莫測。若虛構文言,情乖所說,空延歲月,取證無由,事等貧人數他財寶,於己何益哉!

  1. 具緣第一
  2. 訶欲第二
  3. 棄蓋第三
  4. 調和第四
  5. 方便第五
  6. 正修第六
  7. 善發第七
  8. 覺魔第八
  9. 治病第九
  10. 證果第十

今略舉此十意,以明修止觀者,此是初心學坐之急要。若能善取其意而修習之,可安心免難,發定生解,證於無漏之聖果也。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