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書治要 (四部叢刊本)/卷第四十九
羣書治要 卷第四十九 唐 魏徵 等奉敕編 景上海涵芬樓藏日本尾張刊本
|
羣書治要卷第四十九
秘書監鉅鹿男臣魏徵等奉 勅撰
傅子 傅玄
治國有二柄一曰賞二曰罰賞者政之大德也
罰者政之大威也人所以畏天地者以其能生
而殺之也爲治審持二柄能使殺生不妄則其
威德與天地並矣信順者天地之正道也詐逆
者天地之邪路也民之所好莫甚於生所惡莫
甚於死善治民者開其正道因所好而賞之則
民樂其德也塞其邪路因所惡而罰之則民畏
其威矣善賞者賞一善而天下之善皆勸善罰
者罰一惡而天下之惡皆懼者何賞公而罰不
貳也有善雖疏賤必賞有惡雖貴近必誅可不
謂公而不貳乎若賞一無功則天下飾詐矣罰
一無罪則天下懷疑矣是以明德愼賞而不肯
輕之明德愼罰而不肯忽之夫威德者相須而
濟者也故獨任威刑而無德惠則民不樂生獨
任德惠而無威刑則民不畏死民不樂生不可
得而敎也民不畏死不可得而制也有國立政
能使其民可敎可制者其唯威德足以相濟者
乎
賢者聖人所與共治天下者也故先王以擧賢
爲急擧賢之本莫大正身而壹其聽身不正聽
不壹則賢者不至雖至不爲之用矣古之明君
簡天下之良財擧天下之賢人豈家至而戶閱
之乎開至公之路秉至平之心執大𧰼而致之
亦云誠而巳矣夫任誠天地可感而況於人乎
傅說巖下之築夫也高宗引而相之呂尚屠釣
之賤老也文武尊而宗之陳平項氏之亡臣也
高祖以爲腹心四君不以小疵忘大德三臣不
以疏賤而自疑其建帝王之業不亦宜乎文王
內擧周公且天下不以爲私其子外擧太公望
天下稱其公周公誅弟而典刑立桓公任讎而
齊國治苟其無私他人之與骨肉其於誅賞豈
二法哉唯至公然後可以擧賢也夏禹有言知
人則哲惟帝其難之因斯以談君莫賢於高祖
臣莫奇於韓信高祖在巴漢困矣韓信去楚而
亡窮矣夫以高祖之明困而思士信之奇材窮
而願進其相遭也宜萬里響應不移景而相取
矣然信歸漢歷時而不見知非徒不見知而巳
又將案法而誅之向不遇滕公則身不免於戮
死不値蕭何則終不離於亡命幸而得存固水
濵之餓夫市中之怯子又安得市人可驅而立
乎天下之功也哉蕭何一言而不世之交合定
傾之功立豈蕭何知人之明絕於高祖而韓信
求進之意曲於蕭何乎尊卑之勢異而高下之
處殊也高祖勢尊而處高故思進者難蕭何勢
卑而處下故自納者易然則居尊高之位者其
接人之道固難而在卑下之地者其相知之道
固易矣昔人知居上取士之難故虛心而下聽
知在下相接之易故因人以致人舜之擧咎陶
難得咎陶致天下之士易湯之擧伊尹難得伊
尹致天下之士易故擧一人而聽之者王道也
擧二人而聽之者覇道也擧三人而聽之者僅
存之道也聽一人何以王也任明而致信也聽
二人何以覇也任術而設疑也聽三人何以僅
存也從二而求一也明主任人之道專致人之
道博任人道專故邪不得間致人之道博故下
無所壅任人之道不專則讒說起而異心生致
人之道不博則殊塗塞而良材屈使舜未得咎
陶湯未得伊尹而不求賢則上下不交而大業
廢矣旣得咎陶旣得伊尹而又人人自用是代
大匠斲也君臣易位勞神之道也今之人或抵
掌而言稱古多賢患世無人退不自三省而坐
誣一世豈不甚耶夫聖人者不世而出者也賢
能之士何世無之何以知其然舜興而五臣顯
武王興而九賢進齊桓之覇管仲爲之謀秦孝
之強商君佐之以法欲王則王佐至欲覇則覇
臣出欲富國強兵則富國強兵之人往求無不
得唱無不和是以天下之不乏賢也顧求與不
求耳何憂天下之無人乎
夫裁徑尺之帛刋方寸之木不任左右必求良
工者裁帛刋木非左右之所能故也徑尺之帛
方寸之木薄物也非良工不能裁之況帝王之
佐經國之任可不審擇其人乎故搆大厦者先
擇匠然後簡材治國家者先擇佐然後定民大
匠搆屋必大材爲棟梁小材爲榱橑苟有所中
尺寸之木無弃也非獨屋有棟梁國家亦然大
德爲宰相此國之棟梁也審其棟梁則經國之
本立矣經國之本立則庶官無曠而天工時叙
矣
天下之害莫甚於女餝上之人不節其耳目之
欲殫生民之巧以極天下之變一首之飾盈千
金之價婢妾之服兼四海之珍縱欲者無窮用
力者有盡用有盡之力逞無窮之欲此漢靈之
所以失其民也上欲無節衆下肆情淫奓並興
而百姓受其殃毒矣甞見漢末一筆之柙雕以
黃金飾以和璧綴以隨珠發以翠羽此筆非文
犀之植必𧰼齒之管豐狐之柱秋兔之翰用之
者必被珠繡之衣踐雕玉之履由是推之其極
靡不至矣然公大夫刻石爲碑鐫石爲虎碑
虎崇僞陳於三衢妨功喪德異端並起衆邪之
亂正若此豈不哀哉夫經國立功之道有二一
曰息欲二曰明制欲息制明而天下定矣
夫商賈者所以伸盈虛而𫉬天地之利通有無
而壹四海之財其人可甚賤而其業不可廢蓋
衆利之所充而積僞之所生不可不審察也古
者民樸而化淳上少欲而下尠僞衣足以暖身
食足以充口器足以給用居足以避風雨養以
大道而民樂其生敦以大質而下無逸心日中
爲市民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化淳也曁周世
殷盛承變極文而重爲之防國有定制下供常
事役賦有恆而業不廢君臣相與一體上下譬
之形影官恕民忠而恩侔父子上不徵非常之
物下不供非常之求君不索無用之寶民不鬻
無用之貨自公侯至于皂隷僕妾尊卑殊禮貴
賤異等萬機運於上百事動於下而六合晏如
者分數定也夫神農正其綱先之以無欲而咸
安其道周綜其目壹之以中典而民不越法及
秦亂四民而廢常賤競逐末利而弃本業苟合
壹切之風起矣於是士樹姦於朝賈窮僞於市
臣挾邪以內其君子懷利以詐其父一人唱欲
而億兆和上逞無厭之欲下充無極之求都有
專市之賈邑有傾世之商商賈富乎公室農夫
伏於隴畆而墮溝壑上愈增無常之好以徵下
下窮死而不知所歸哀夫且末流濫溢而本源
竭纖靡盈市而穀帛罄其勢然也古言非典義
學士不以經心事非田桑農夫不以亂業器非
時用工人不以措手物非世資商賈不以適市
士思其訓農思其務工思其用賈思其常是以
上用足而下不匱故壹野不如壹市壹市不如
壹朝壹朝不如一用一用不如上息欲上息欲
而下反眞矣不息欲於上而欲於下之安靜此
猶縱火焚林而索原野之不彫瘁難矣故明君
止欲而寬下急商而緩農貴本而賤末朝無蔽
賢之臣市無專利之賈國無擅山澤之民一臣
蔽賢則上下之道壅商賈專利則四方之資困
民擅山澤則兼并之路開兼并之路開而上以
無常役下賦一物非民所生而請於商賈則民
財暴賤民財暴賤而非常暴貴非常暴貴則本
竭而末盈末盈本竭而國富民安未之有矣
昔者聖人之崇仁也將以興天下之利也利或
不興須仁以濟天下有不得其所若已推而委
之於溝壑然夫仁者蓋推己以及人也故己所
不欲無施於人推己所欲以及天下推己心孝
於父母以及天下則天下之爲人子者不失其
事親之道矣推己心有樂於妻子以及天下則
天下之爲人父者不失其室家之歡矣推己之
不忍於飢寒以及天下之心含生無凍餧之憂
矣此三者非難見之理非難行之事唯不內推
其心以恕乎人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哉古之
仁人推所好以訓天下而民莫不尚德推所惡
以誡天下而民莫不知耻孔子曰仁遠乎哉我
欲仁斯仁至矣此之謂也若子方惠及於老馬
西巴不而放麑皆仁之端也推而廣之可以
及乎遠矣
蓋天地著信而四時不悖日月著信而昬明有
常王者體信而萬國以安諸侯秉信而境內以
和君子履信而厥身以立古之聖君賢佐將化
世美俗去信須臾而能安上治民者未之有也
夫𧰼天則地履信思順以壹天下此王者之信
也據法持正行以不貳此諸侯之信也言出乎
口結乎心守以不移以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
講信修義而人道定矣若君不信以御臣臣不
信以奉君父不信以敎子子不信以事父夫不
信以遇婦婦不信以承夫則君臣相疑於朝父
子相疑於家夫婦相疑於室矣小大混然而懷
姧心上下紛然而競相欺人倫於是亡矣夫信
由上而結者也故君以信訓其臣則臣以信忠
其君父以信誨其子則子以信孝其父夫以信
先其婦則婦以信順其夫上秉常以化下下服
常而應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夫爲人上竭
至誠開信以待下則懷信者歡然而樂進不信
者赧然而回意矣老子不云乎信不足焉有不
信也故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斯不
信況本無信者乎先王欲下之信也故示之以
欵誠而民莫欺其上申之以禮敎而民篤於義
矣夫以上接下而以不信隨之是亦日夜見災
也周幽以詭烽滅國齊襄以𤓰時致殺非其顯
乎故禍莫大於無信無信則不知所親不知所
親則左右書己之所疑況天下乎信者亦疑不
信亦疑則忠誠者喪心而結舌懷姦者飾邪以
自納此無信之禍也
傅子曰能以禮敎興天下者其知大本之所立
乎夫大本者與天地並存與人道俱設雖蔽天
地不可以質文損益變也大本有三一曰君臣
以立國二曰父子以定家室三曰夫婦以别
內外三本者立則天下正三本不立則天下不
可得而正天下不可得而正則有國有家者亟
亡而立人之道廢矣禮之大本存乎三者可不
謂之近乎用之而蔽天地可不謂之遠乎由近
以知遠推己以況人此禮之情也
商君始殘禮樂至乎始皇遂滅其制賊九族破
五敎獨任其威刑酷暴之政內去禮義之敎外
無列國之輔日縱桀紂之淫樂君臣競留意於
刑書雖荷㦸百萬石城造天威凌滄海胡越不
動身死未收姦謀內發而太子巳死於外矣胡
亥不覺二年而滅曾無盡忠效節之臣以救其
難豈非敬義不立和愛先亡之禍也哉禮義者
先王之藩衛也秦廢禮義是去其藩衛也夫齎
不訾之寶獨宿於野其爲危敗甚於累卵方之
於秦猶有泰山之安易曰上慢下暴盜思代之
其秦之謂與
立善防惡謂之禮禁非立是謂之法法者所以
正不法也明書禁令曰法誅殺威罰曰刑治世
之民從善者多上立德而下服其化故先禮而
後刑也亂世之民從善者少上不能以德化之
故先刑而後禮也周書曰小乃不可不殺乃有
大罪非終乃惟眚烖然則心惡者雖小必誅意
善過誤雖大必赦此先王所以立刑法之本也
禮法殊塗而同歸賞刑遞用而相濟矣是故聖
帝明王惟刑之恤惟敬五刑以成三德若乃暴
君昬主刑殘法酷作五虐之刑設炮烙之辟而
天下之民無所措其手足矣故聖人傷之乃建
三典殊其輕重以定厥中司㓂行刑君爲之不
擧樂哀矜之心至也八辟議其故而宥之仁愛
之情篤也柔愿之主聞先王之有哀矜仁愛議
獄緩死也則妄輕其刑而赦元惡刑妄輕則威
政墮而法易犯元惡赦則姦人興而善人困剛
猛之主聞先王之以五刑糺萬民舜誅四凶而
天下服也於是峻法酷刑以侮天下罪連三族
戮及善民無辜而死者過半矣下民怨而思叛
諸侯乘其弊而起萬乘之主死於人手者失其
道也齊秦之君所以威制天下而或不能自保
其身何也法峻而敎不設也末儒見峻法之生
叛則去法而純仁偏法見弱法之失政則去仁
而法刑此法所以世輕世重而恆失其中也
爵祿者國柄之本而貴富之所由不可以不重
也然則爵非德不授祿非功不與二敎旣立則
良士不敢以賤德受貴爵勞臣不敢以微功受
重祿況無德無功而敢虛干爵祿之制乎然則
先王之用爵祿不可謂輕矣夫爵者位之級而
祿者官之實也級有等而稱其位實足利而周
其官此立爵祿之分也爵祿之分定必明選其
人而重用之德貴功多者受重爵大位厚祿尊
官德淺功寡者受輕爵小位薄祿卑官厚足以
衒宗黨薄足以代其耕居官奉職者坐而食於
人旣食於人不敢以私利經心旣受祿於官而
或營私利則公法繩之於上而顯議廢之於下
是以仁讓之敎存廉耻之化行貪鄙之路塞嗜
欲之情滅百官各敬其職大臣論道於朝公議
日興而私利日廢矣明君必順善制而後致治
非善制之能獨治也必須良佐有以行之也故
治其民而不省其事則事繁而職亂知省其職
而不知節其吏厚其祿也則天下力旣竭而上
猶未供薄其祿也則吏競背公義營私利此敎
之所以必廢而不行也凡欲爲治者無不欲其
吏之淸也不知所以致淸而求其淸此猶滑其
源而望其流之㓗也知所以致淸則雖擧盜跖
不敢爲非不知所以致淸則雖擧夷叔必犯其
制矣夫授夷叔以事而薄其祿近不足以濟其
身遠不足以及室家父母餓於前妻子餧於後
不營則骨肉之道虧營之則奉公之制犯骨肉
之道虧則怨毒之心生怨毒之心生則仁義之
理衰矣使夷叔有父母存無以致養必不採薇
於首陽顧公制而守死矣由此言之吏祿不重
則夷叔必犯矣夫弃家門委身於公朝榮不足
以庇宗人祿不足以濟家室骨肉怨於內交黨
離於外仁孝之道虧名譽之利損能守志而不
移者鮮矣主不詳察聞其怨興於內而交離於
外薄其名必時黜其身矣家困而身黜不移之
士不顧私門之怨不憚遠近之謫死而後巳不
改其行上不見信於君下不見明於俗遂委死
溝壑而莫之能知也豈不悲夫天下知爲淸之
若此則改行而從俗矣淸者化而爲濁善者變
而陷於非若此而能以致治者未之聞也
昔先王之興役賦所以安上濟下盡利用之宜
是故隨時質文不過其節計民豐約而平均之
使力足以供事財足以周用乃立壹定之制以
爲常典甸都有常分諸侯有常職焉萬國致其
貢器用殊其物上不興非常之賦下不進非常
之貢上下同心以奉常敎民雖輸力致財而莫
怨其上者所務公而制有常也戰國之際弃德
任威競相吞代而天下之民困矣秦并海內遂
滅先王之制行其暴政內造阿房之宮繼以驪
山之役外築長城之限重以百越之戍賦過太
半傾天下之財不足以盈其欲役及閭左竭天
下之力不足以周其事於是蓄怨積憤同聲而
起陳渉項梁之疇奮劍大呼而天下之民響應
以從之驪山之基未閉而敵國巳收其圖籍矣
昔者東野畢御盡其馬之力而顏回知其必敗
況御天下而可盡人之力也哉夫用人之力歲
不過三日者謂治平無事之世故周之典制載
焉若黃帝之時外有赤帝蚩尤之難內設舟車
門衛甲兵之備六興大役再行天誅居無安處
卽天下之民亦不得不勞也勞而不怨用之至
平也禹鑿龍門闢伊闕築九山滌百川過門不
入薄飮食卑宮室以率先天下天下樂盡其力
而不敢辭勞者儉而有節所趣公也故世有事
卽役煩而賦重世無事卽役簡而賦輕役簡賦
輕則奉上之禮宜崇國家之制宜備此周公所
以定六典也役煩賦重卽上宜損制以恤其下
事宜從省以致其用此黃帝夏禹之所以成其
功也後之爲政思黃帝之至平夏禹之積儉周
制之有常隨時益損而息耗之庶幾雖勞而不
怨矣
虎至猛也可畏而服鹿至麤也可敎而使木至
勁也可柔而屈石至堅也可消而用況人含五
常之性有善可因有惡可改者乎人之所重莫
重乎身貴敎之道行士有伏節成義死而不顧
者矣此先王因善敎義因義而立禮者也因善
敎義故義成而敎行因義立禮故禮設而義通
若夫商韓孫吳知人性之貪得樂進而不知兼
濟其善於是束之以法要之以功使下唯力是
恃唯爭是務恃力務爭至有探湯赴火而忘其
身者好利之心獨用也人懷好利之心則善端
没矣中國所以常制四夷者禮義之敎行也失
其所以敎則同乎夷狄矣其所以同則同乎禽
獸矣不唯同乎禽獸亂將甚焉何者禽獸保其
性然者也人以智役力者也智役力而無敎節
是智巧日用而相殘無極也相殘無極亂孰大
焉不濟其善而唯力是恃其不大亂幾稀耳人
之性避害從利故利出於禮讓卽修禮讓利出
於力爭則任力爭修禮讓則上安下順而無侵
奪任力爭則父子幾乎相危而況於悠悠者乎
上好德則下修行上好言則下飾辯修行則仁
義興焉飾辯則大僞起焉此必然之徵也德者
難成而難見者也言者易撰而易悅者也先王
知言之易而悅之者衆故不尚焉不尊賢尚德
擧善以敎而以一言之悅取人則天下之弃德
飾辯以要其上者不尠矣何者德難爲而言易
飾也夫貪榮重利常人之性也上之所好榮利
存焉故上好之下必趣之趣之不巳雖死不避
也先王知人有好善尚德之性而又貪榮而重
利故貴其所尚而抑其所貪貴其所尚故禮讓
興抑其所貪故廉耻存夫榮利者可抑而不可
絕也故明爲顯名高位豐祿厚賞使天下希而
慕之不修行崇德則不得此名不居此位不食
此祿不𫉬此賞此先王立敎之大體也夫德修
之難不積其實不成其名夫言撰之易合所悅
而大用修之不久所悅無常故君子不貴也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後身正身正而
後左右正左右正而後朝廷正朝廷正而後國
家正國家正而後天下正故天下不正修之國
家國家不正修之朝廷朝廷不正修之左右左
右不正修之身身不正修之心所修彌近而所
濟彌遠禹湯罪巳其興也勃焉正心之謂也心
者神明之主萬理之統動而不失正天地可感
而況於人乎況於萬物乎夫有正心必有正德
以正德臨民猶樹表望影不令而行大雅云儀
形文王萬作孚此之謂也有邪心必有枉行
以枉行臨民猶樹曲表而望其影之若乃身
坐廊廟之內意馳雲夢之野臨朝宰事情繫曲
房之娯心與體離情與志乖形神且不相保孰
左右之能正乎哉忠正仁理存乎心則萬品不
失其倫矣禮度儀法存乎體則遠邇內外咸知
所𧰼矣古之大君子修身治人先正其心自得
而已矣能自得則無不得矣苟自失則無不失
矣無不得者治天下有餘故否則保身居正終
年不失其和達則兼善天下物無不得其所無
不失者營妻子不足故否則是己非人而禍逮
乎其身達則縱情用物而殃及乎天下昔者有
虞氏彈五絃之琴而天下樂其和者自得也秦
始皇築長城之塞以爲固禍機發於左右者自
失也夫推心以及人而四海𫎇其佑則文王其
人也不推心慮用天下則左右不可保亡秦是
也秦之虣君目玩傾城之色天下男女怨曠而
不肯恤也耳淫亡國之聲天下小大哀怨而不
知撫也意盈四海之外口窮天下之味宮室造
天而起萬國爲之癄瘁猶未足以逞其欲唯不
推心以況人故視用人如用草芥使用人如用
己惡有不得其性者乎古之達治者知心爲萬
事主動而無節則亂故先正其心其心正於內
而後動靜不妄以率先天下而後天下履正而
咸保其性也斯遠乎哉求之心而巳矣
夫能通天下之志者莫大乎至公能行至公者
莫要乎無忌心唯至公故近者安焉遠者歸焉
枉取正而天下信之唯無忌心故進者自盡
而退不懷疑其道泰然浸潤之譖不敢干也虞
書曰闢四門則天下之人輻湊其庭矣明四目
則天下之人樂爲之視矣達四聰則天下之人
樂爲之聽矣江海所以能爲百谷王者以其不
逆之也苟有所逆衆流之不至者多矣衆流不
至者多則無以成其深矣夫有公心必有公道
有公道必有公制丹朱商均子也不肖堯舜黜
之管叔蔡叔弟也爲惡周公誅之苟不善雖子
弟不赦則於天下無所私矣鯀亂政舜殛之禹
聖明擧用之戮其父而授其子則於天下無所
忌矣石厚子也石碏誅之冀缺讎也晉侯擧之
是之謂公道未在人上天下皆樂爲之用無遠
無近苟所懷得達死命可致也唯患衆流異源
淸濁不同愛惡相攻而親疏黨别上之人或有
所好所好之流獨進而所不好之流退矣通者
一而塞者萬則公道廢而利道行矣於是天下
之志塞而不通欲自納者因左右而達則權移
左右而上勢分矣昧於利者知趣左右之必通
必變業以求進矣昧利者變業而黨成正士守
志而日否則雖見者盈庭而上之所開實寡外
倦於人而內寡間此自閉之道也故先王之敎
進賢者爲上賞蔽賢者爲上戮順禮者進逆法
者誅設誹謗之木容狂狷之人任公而去私內
恕而無忌是之謂公制也公道行則天下之志
通公制立則私曲之情塞矣
凡有血氣苟不相順皆有爭心隱而難分微而
害深者莫甚於言矣君人者將和衆定民而殊
其善惡以通天下之志者也聞言不可不審也
聞言未審而以定善惡則是非有錯而飾辯巧
言之流起矣故聽言不如觀事觀事不如觀行
聽言必審其本觀事必挍其實觀行必考其迹
參三者而詳之近少失矣問曰漢之官制皆用
秦法秦不二世而滅漢二十餘世而後亡者何
也答曰其制則同用之則異秦任私而有忌心
法峻而惡聞其失任私者怨有忌心則天下疑
法峻則民不順之惡聞其失則過不上聞此秦
之所以不二世而滅也漢初入秦約法三章論
功定賞先封所憎約法三章公而簡也先封所
憎無忌也雖網漏吞舟而百姓安之者能通天
下之志得其略也世尚簡尊儒貴學政雖有失
能容臣簡則不苟寛則衆歸之尊儒貴學則
民篤於義能容臣則上之失不害於下而民
之所患上聞矣自非聖人焉無失失而能改則
所失少矣心以爲是故言行由之其或不是不
自知也先王患人之不自知其失而處尊者天
下之命在焉順之則生逆之則死順而無節則
諂諛進逆而畏死則道屈明主患諛己者衆
而無由聞失也故開敢諫之路納逆己之言苟
所言出於忠誠雖事不盡是猶歡然之所通
言之塗引而致之非爲名也以爲言不聞則
己之耳目塞耳目塞於內諛者順之於外此三
季所以至亡而不自知也周昌比高祖於桀紂
而高祖託以愛子周亞夫申軍令而太宗爲之
不驅朱雲折檻辛慶忌叩頭流血斯乃寬簡之
風漢所以歷年四百也
天下之福莫大於無欲天下之禍莫大於不知
足無欲則無求無求者所以成其儉也不知足
則物莫能盈其欲矣莫能盈其欲則雖有天下
所求無巳所欲無極矣海內之物不益萬民之
力有盡縱無巳之求以滅不益之物逞無極之
欲而役有盡之力此殷士所以倒戈於牧野秦
民所以不期而周叛曲論之好奢而不足者豈
非天下之大禍耶
民富則安貧則危明主之治也分其業而壹其
事業分則不相亂事壹則各盡其力而不相亂
則民必安矣重親民之吏而不數遷重則樂其
職不數遷則志不流於他官樂其職而志不流
於他官則盡心恤其下盡心以恤其下則民必
安矣附法以寛民者賞尅法以要名者誅寬民
者賞則法不虧於下尅民者誅而名不亂於上
則民必安矣量時而置官則吏省而民供吏省
則精精則當才而不遺力民則供順供順則思
義而不背上上愛其下下樂其上則民必安矣
篤鄕閭之敎則民存知相恤而亡知相救存相
恤而亡相救則鄰居相恃懷土而無遷志鄰居
相恃懷土無遷志則民必安矣度時宜而立制
量民力以役賦役賦有常上無橫求則事事有
儲而并兼之隙塞事有儲并兼之隙塞則民必
安矣圖遠必驗之近興事必度之民知稼穡之
艱難重用其民如保赤子則民必安矣職業無
分事務不壹職荒事廢相督不巳若是者民危
親民之吏不重有資者無勞而數遷競營私以
害公飾虛以求進仕宦如寄視用其民如用路
人若是者民危以法寬民者不賞尅民爲能者
必進下力盡矣而用之不巳若是者民危吏多
而民不能供上下不相樂若是者民危鄕閭無
敎存不相恤而亡不相救若是者民危不度時
而立制不量民而役賦無常橫求相仍弱窮迫
不堪其命若是者民危視遠而忘近興事不度
於民不知稼穡艱難而轉用之如是者民危安
民而上危民危而上安者未之有也虞書曰安
民則惠黎民懷之其爲治之要乎今之刺史古
之牧伯也今之郡縣古之諸侯也州總其統郡
擧其綱縣理其目各職守不得相干治之經也
夫彈枉正邪糺其不法擊一以警百者刺史之
職也比物挍成考定能否均其勞逸同其得失
有大不可而後擧之者太守之職也親民授業
平理百事猛以威吏寬以容民者令長之職也
然則令長者最親民之吏百姓之命也國以民
爲本親民之吏不可以不留意也
傅子曰利天下者天下亦利害天下者天下亦
害之利則利害則害無有幽深隱微無不報也
仁人在位常爲天下所歸者無他也善爲天下
興利而巳矣
劉子問政傅子曰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
公道亡則禮敎無所立禮敎無所立則刑賞不
用情刑賞不用情而下從之者未之有也夫去
私者所以立公道也唯公然後可正天下傅子
曰善爲政者天地不能害也而況於人乎堯水
湯旱而人無菜色猶太平也不亦美乎晉饑矣
懈而爲秦越禽人且害之而況於天地乎
傅子曰秦始皇之無道豈不甚哉視殺人如殺
狗狗仁人用之猶有節始皇之殺人觸情
而巳其不以道如是而李斯又深刑峻法隨其
指而妄殺人秦不二世而滅李斯無遺類以不
道遇人人亦以不道報之人讎之天絕之行無
道未有不亡者也或曰漢太宗除肉刑可謂仁
乎傅子曰匹夫之仁非王天下之仁也夫王天
下者大有濟者也非小不之謂也先王之制
殺人者死故生者懼傷人者殘其體故終身懲
所刑者寡而所濟者衆故天下稱仁焉今不
殘人之體而殺之旣不類傷人刑輕是失其
所以懲也失其所以懲則易傷人人易相傷亂
之漸也猶有不人心故曰匹夫之仁也
傅子曰古之賢君樂聞其過故言得至以補
其闕古之忠臣不敢隱君之過故有過者知所
以改其戒不改以死繼之不亦至乎
傅子曰至哉季文子之事君也使惡人不得行
其境內況在其君之側乎推公心而行道有
臣若此其君稀陷乎不義矣
傅子曰正道之不行常佞人亂之也故桀信其
佞臣推役侈以殺其正臣關龍逢而夏以亡紂
信其佞臣惡來以割其正臣王子比干之心而
殷以亡曰惑佞之不可用如此何惑者之不息
也傅子曰佞人善養人私欲也故多私欲者悅
之唯聖人無私欲賢者能去私欲也有見人之
私欲必以正道矯之者正人之徒也違正而從
之者佞人之徒也自察其心斯知佞正之分矣
或問佞孰爲大傅子曰行足以服俗辨足以惑
衆言必稱乎仁義隱其惡心而不可卒見伺主
之欲微合之得其志敢以非道陷善人稱之有
術飾之有利非聖人不能别此大佞也其次心
不欲爲仁義言亦必稱之行無大可非動不違
乎俗合主所欲而不敢正也有害之者然後陷
之最下佞者行不顧乎天下唯求主心使文巧
辭自利而巳顯然害善行之不怍若四凶可謂
大佞者也若安昌侯張禹可謂次佞也若趙高
石顯可謂最下佞者也大佞形隱爲害深下佞
形露爲害淺形露猶不别之可謂至闇也巳
治人之謂治正己之謂正人不能自治故設法
以一之身不正雖有明法卽民或不從故必正
己以先之也然卽明法者所以齊衆也正己者
所以率人也夫法設而民從之者得所故也法
獨設而無主卽不行有主而不一則勢分一則
順分則爭此自然之理也
天地至神不能同道而生萬物聖人至明不能
一撿而治百姓故以異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
物制宜者聖人之治也旣得其道雖有詭常之
變相害之物不傷乎治體矣水火之性相滅也
善用之者陳釡鼎乎其間爨之煑之而能兩盡
其用不相害也五味以調百品以成天下之物
爲火水者多矣若施釡鼎乎其間則何憂乎相
害何患乎不盡其用也
羣書治要卷第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