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She”字譯法之商榷

英文「She」字譯法之商榷
作者:錢玄同 周作人
1919年2月2日
本作品收錄於《新青年/卷6

英文『SHE』字譯法之商榷 编辑

啓明兄:

你譯小說,於第三身的女性人稱代名詞寫作「他」;我想這究竟不甚好,還是讀作「他」一個字的音呢,還是讀作「他女」兩個字的音呢?我現在想出三種辦法,寫在下面請你指教:

(甲)照日文譯「彼女」的辦法,竟寫作「他女」二字。陽性者,則單稱一「他」字。

(乙)照半農的意思,造一個新字。但半農所要造的「她」字;我以為不甚好;因為這字右半的「也」字,要作「他」字用,若使許叔重解此字之形,當云,「從女,從他省,他亦聲」。我想照此意思,不如造一個「𡛥」字;「他」字古寫作「它」,從「它」即是從「他」,若解其形,當云,「從女從它——它古他字——它亦聲」。如此則「他」字和「女」字的意思都完全了。

(丙)簡直實行我們平日的主張:中國字不夠,就拿別國的字來補;不必別造新字,老實就寫一個 She 字。——寫到這裡,忽想起中國的「他」字,包括陰、陽、中三性;現在把陰性分出了,則「他」字所函之義,已較從前為狹;而陽性與中性用同一個字,也不太好。既如此,何妨竟全用 He、she、it 三字呢?若不用英文而用 Esperanto 的 li、ŝi、 ĝi 三字,則更好。

這三種辦法,叫我自己來批評:則第一種不甚妥當;因為日本的「彼女」意思是「那個女人」,所以於文義上沒有毛病,我們若寫「他女」二字,則有些「不詞」。第二種辦法,可以用得。但每次要特鑄許多「𡛥」字,在事實上或者有點困難,也未可知。還有一層:我們對於漢字既認為不甚適用之物,則添造新字,好像覺得有些無謂。第三種辦法,在我覺得是毫無不可。照你平日的持論,大概也可以贊成。這種辦法,有人以為恐怕人家看了不懂。我以為這層可以不必顧慮。你譯的那些小說,原是給青年學生們看的,不是給「粗識之無」的人和所謂的「灶婢廝養」看的。今後正當求學的學生,斷斷沒有不認得外國字的,所以老實用了外國字一定無礙。若是給「粗識之無」的人和所謂「灶婢廝養」看的書,自然不能十分道地;遇到這種地方,或如你現在的辦法,寫作「他」可也;或如普通的譯法,he she 改作「男」「女」,亦可也。這是我對於我自己的主張的批評。你的意見究竟怎樣?請你答覆

弟錢玄同 一九一九,二,八


回覆 编辑

玄同兄:

你問「他」這一個字怎麼讀法,我的意思是讀作「他」字,「女」只是個符號。我譯《改革》這篇小說時,曾經說明,贊成半農那個「她」字,因為怕排印為難,所以改成這樣;就是「從女從他他亦聲」;又照小局面的印刷局排印「騖」字作「族(下從鳥)」的辦法,將「女」字偏在一旁。我寫這樣一個怪字,一面要求翻譯上的適用,一面又要顧印刷局的便利;一面又教中國人看了,嘴裡念着「他」,心裡想着「女」字,合成一個第三身的女性人稱代名詞:是一個不得已的辦法。我自己對於這一字的不滿,便只在他是眼的文字,不是耳的文字;倘若讀音而不看字;便不能了解,實是缺點;至於字形上的不三不四,尚在其次。這是我對於「他」字的說明,若對於你所說的三種辦法,我的意見是這樣:

(甲)照上文所說,「他」這名稱,不能適用,非但有些不詞,實際上背了用代名詞的本意了。中國舊書中也有「生」「女」的稱呼;但那是名詞,不能作代名詞。倘若名詞可以兼代名詞,我們要代名詞何用呢?(因此想起日本的「彼女」也不甚妥當。)

(乙)我既然將「她」字分開,寫作「他」用了,如用本字,自然沒有不贊成的道理。你說造「𡛥」字,文字學上的理由更為充足,我也極贊成。但這仍是眼的文字,還有點不足;所以非將他定一個與「他」字不同的聲音纔好。你前天當面和我說的,他讀作ta,「𡛥」讀作to,也是一種辦法。我又想到古文中有一個「伊」字,現在除了伊尹、孫洪伊等人名以外,用處很少,在方言裡卻尚有許多留遺的聲音。我們何妨就將這「伊」定作第三身女性代名詞,既不必叫印刷局新鑄,聲音與「他」字又有分別,似乎一舉兩得。不知你以為如何?

(丙)中國字不夠,就拏別國字來補,原是正當辦法。但連代名詞都不夠,那可真太難了。我極望中國採用Esperanto,一面對於注音字母及國語改良,也頗熱心。正如你所說,「新屋未曾造成以前,居此舊屋之人,自不得不將舊屋東補西修,以蔽風雨」。修補舊屋之時,如開一個天窗,缺一塊玻璃,自然不得不拏他國別國的東西來用;倘若連灶的塼,還要求諸海外,便未免太費手腳。我們何妨親自動手,練一堆爛泥,燒幾塊四斤塼,聊以應用呢?我以為要教他們認識 li、ŝi、 ĝi 等字,須連上下文一起獨;至於單用的時候,——就是用在漢語中間時,——便用第二條所說的新字。我本反對「金」旁一個「甲」字那宗字,卻單獨贊成「女」旁一個「它」或「也」字的代名詞,(用「伊」字更好):因為讀到「鉀」字的人可以認得Kalium;至於代名詞,則不只翻譯上要用,便在「灶婢廝養」平常談話寫信看書報時,也是必不可少的。我的贊成新造怪字,更望以「伊」字代用,便因為這個緣故。至於補入中國文中的別國文字,應該用那一種纔好,那是別一種問題,現在不及議論了。我的意見總不贊成用那一國的國語,所以將she字借用一節,可以作罷了。

總之我對於這個代名詞問題,毫無一定成見;那一個方法好,我便遵行。但現在尚無決定的辦法,我還暫且用我的舊方法,寫那二字一音的字。

周作人二月十三日


回覆 编辑

啓明兄:

復信敬悉。

特造「𡛥」或「她」字而讀作「他」之古音如「拖」,現在想想,這個方法究竟不太好。因為:(一)我們一面主張限制舊漢字,一面又來添造新漢字,終覺得有些不對。(二)從舊字裡造出新字,這新字又要讀舊字的古音,矯揉造作得太利害了。(三)非添鑄字模不可,恐怕印刷局又要來打麻煩。要免去這三層,則用「伊」字最好。我且用個舊例來比方:如「考」「老」 「壽」三字,意義全同,又是聲韻,於古為轉注字。(轉注用章太炎師說)但後來卻分作三種用法,如「先考」不能說「先老」,「老人」不能說稱「考人」,「做壽」不能說「做老」或「做考」;若呼「老頭子」曰「壽頭」,開店的「老板」曰「壽板」,這更是要挨嘴巴的了。意義相同而施用各異,久而久之,竟至彼此決不可通用者,就是荀子所謂的「約定俗成謂之宜」的道理。我們行文用定「他」字代男性,「伊」字代女性,等到漸漸成了習慣,也覺得彼此不可通用了。所以我很贊成用「伊」字的辦法。

玄同二月十四日


 來信與答覆部份有分別的版權許可。


来信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9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8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答复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67年逝世,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作者终身加50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包括两岸四地、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


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国本地版权期限更长,但对外国外地作品应用较短期限规则的国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韩国、新西兰),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