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沙先生文集/卷二十一

卷二十 蘆沙先生文集
卷二十一
作者:奇正鎭
1883年
卷二十二

光州文廟重修記

编辑

古者有學斯有官。以至外州縣皆然。國朝原典所載敎授訓導。卽其職也。然學官所專掌。導迪一事。若齋舍之修造。稍廩之經紀。猶不能無待於守土之官。况風勵作成。丕變一方之趨句。使敎養之意。得以下究。又豈學官之力所能獨辦哉。自續典行。而敎授訓導廢不復置。於是學官之職。專歸於守土。此土人才士習。有不古若者。無所歸咎。亦曰艱哉。厥職之艱。知之者蓋或鮮矣。其號留意者。一年一二旬。會萃境中秀士三五十人。試以功令文字。等第其高下而已。下此者乃或經年。不接學子一人面目。其於誘掖激勸漸磨成就。何如也。學校之於養士具也。養士之於學校實也。其實旣弛。則其具不期頹而自頹。亦其勢也。上之五年甲寅。南陽洪侯在應。來牧光州。旣上衙。以禮謁聖。見聖廟年久欹側。壁楣內外。皆竪添柱。猶懼不支。卽大惶恐退曰。齋舍壞漏。守土者有責焉。况文廟乎。旣而迫凍月。未及施役。明年二月將釋菜。先期報上司得請。祝畢。卽移安董工。至五月。工役告訖。殿貌仍舊制。材木或取隣境。瓦礎之外皆用新。而戶不加斂。民不告勞。州人大小士庶。莫不胥歡悅。一辭言曰我侯之功。幸州奇正鎭曰。侯之坐席未煖。留心學校。大役卒完。不以煩民。厥功信有如輿誦者。侯之所以自期則曷嘗以此爲吾事已了哉。向所謂風勵作成丕變一方之趨向者。庶幾於侯見之。蓋士以通經學古爲本業。而文藝其末事也。學以識公私辨義利爲門路。而科第是外物也。侯能使州之人士。知文藝之外有可願。科第之外有可求。則其於牖士。庶幾不墜其職矣。蜀與潮州僻鄕也。一經文翁,昌黎。便以儒風稱。今光之爲州。有先賢遺風。鍾英產材。甲於湖南。轉移之機。方諸他郡。難易蓋不侔矣。吾將拱手竢之。侯之始爲潭陽。政淸而民服其敎。光於潭隣邑也。是以自潭移光。信在言前云。光之斯文朴泰休,金炫三,李周鉉。將記賢侯之功。而族大父商協氏以多士之意。命文於正鎭。不辭則僭越。辭則獲罪。懇避數三。卒不能終辭。後之人尙有以攷焉。

考巖書院重修記

编辑

書院表裏學校。上自朝家。下至在野儒賢。無不極意扶㨁。已事可考也。然無正官無常數。事目不載於六典。其始刱也。皆自儒林。縣官劃費者。不常有焉。旣建之後。率勵作成。仰山長洞主。俎豆錢穀。有司存焉。若是而止耳。故樹立而不堙廢。其難常倍蓰於學校。其或一瓦縫璺裂。一柱礎傾墊。工役之大。類非月朔常支費所能濟。則儒生之爲有司者。聚首憂畏。莫能下手。必以告於搢紳有司。搢紳有司若可以致力矣。而方困於朱墨。又黜陟聲名之所不關由。苟非篤好斯文有素。禮愛存羊。而力優割鷄。則豈能盡底擔荷。視院事如官事哉。雖以本院爲大老先生享右之地。而亦坐此未有修改之擧者有年矣。積而至於正堂以下正門以內。無一完屋焉。永曆四庚子。莘田趙侯徹永。爲潭陽都護。旣而移牧光州。以士望所屬。首尾四年。常有司本院。祗謁之餘。旣周視咨嗟。斷然以爲己任。親爲之經畫。財用擇儒生之能幹者任之。不踰歲。已新其壁立樓。先其急也。次年。修東西齋。爲講肄齊宿地也。又明年。及於正堂。爲久遠圖也。又院之四方堧地崖谷出沒。舊皆不屬書院。修造之餘。皆旋旋取價歸屬。兼置水田三四頃。以豐院儲。紋席籩豆諸具。無不新備。凡此皆儒生意望之曾所未到者也。於是欹者摧者漫漶者滲漏者。無不各復舊觀。陞降禮儀。燁然有光。多士相與言曰。院宇之殘缺未甚。雖有趙侯。人必不見其功。若過今日。雖有趙侯。又難乎爲功。今趙侯之來。不先後於機會。以舊爲新。欲成而成。使一路士林有所依歸。此豈非天之所以默相斯文者歟。有起而言者曰。老先生之道。與東方流峙相始終。夫人而知誦習焉。夫人而知尊慕焉。然而行不著習不察。日用而不知者皆是也。今日趙侯之意。豈欲其院貌改觀。享祀無忒而已哉。蓋靈臺辟廱。儒之粗也。禮樂名節。儒之實也。若但樂其風雨攸除。鳥鼠攸去。而曰吾事已了則末矣。諸生斂衽曰。是不可不之書也。以命幸州奇正鎭。

兼稼亭重建記

编辑

兼稼亭在鰲山邑治館宇之東。近故邑侯全州李公之所刱也。趾平岡而面撫長疇。每農月。農者畢出。太守登亭。則歡愉艱難。若躳親焉。此亭之所以名也。侯在邑有惠政。侯去五十年。邑人父老往往誦其爲惠侯。而問其所以惠。亦莫有能言其詳者。及讀侯鰲山時擬進一疏。大要言務本重稼之意。趨事勸功之俗。而其中一段語。傡述起亭命名。狎野近民。非出於燕息之計。卽此以觀。侯之政可知矣。此殆邑人之所以誦其惠而莫能詳者歟。凡有受氣含靈以來。非衣食則生養不遂。非耕稼則衣食不出。故斯民之趨事勸功。以遂其生養。蓋天性然也。有不敎而知。有不督而能者矣。患在牧民者不達其道。妄有作爲以擾之。若是者。如治絲而急抽之。棼必多矣。其始也。蓋亦希覬一切之功效。而不料其將擾也。及其害隨利生。弊逐功興。則民始擾矣。於是衣食之源奪。樂生之念喪。遊末繁。姦僞滋。而民不可爲矣。故今日有赫赫之聲者。明日之灾也。乃侯之所以爲治異乎是。順民之性。不自我擾之而已。因土之俗。不自我奪之而已。薰然有愛人利物之心。而樂與斯民相從於常事本業之中。未嘗別立一事以求愛人利物之功也。古之循吏傳。無可書之事。其是之謂歟。屋不陶瓦。有時而圮。今侯。侯從孫也。披家乘採民情。因其故礎而重新之。蓋將修侯之舊政。以惠侯之餘民。亦可謂能世其家矣。侯諱某。今侯諱秉禮。記其事者。土民奇正鎭。

六花亭記

编辑

六花亭在雪山之陽。山之處士鄭公先生之所構也。飮落於雪中。適與山名符故名。始先生自東岳來遊。愛其石峯之𡺚崒。登高以望。四勢之環翠。飮泉而甘。卽曰是宜送吾老。遂挈家而就之。宅於山趾而亭其中腰。相距五里而近。自亭之成。非有故不下山。拋沃衍之利而食确犖之土。捨驢馬之安而躳屝屩之勞。卻魚菽之奉而味薑芋之淡。謝過從之樂而入空虛之地。其始也。人或疑其乖。先生不辨。及其久也。世皆以爲癖。先生不辭。十年如一日。後生奇正鎭曰。乖固不知先生者。而癖亦非所以論先生也。蓋嘗聞之。君子能運物而不運於物。是故君子之居。雖委巷不爲陋。城市不爲湫。屋漏不爲隱。疏堂不爲華。若謂先生之樂。必在於枕山藉石。冥搜孤𨓏。則是豈運物而不運於物者歟。正鎭嘗入公之亭矣。其簷宇取便於眺望。花木不苟亂而止。儲書無多。經史畧干。蓄物無長。琴有無絃各一。有遺美者矣。見先生之訓迪諸孫矣。亹亹乎其欲向善也。惓惓乎其欲通經學古也。而循循乎其無助長欲速之意。蓋物化有漸。明年之花。結蓓蕾於今年。推先生之心。蓋將立乎昭曠之原。與造物者爲徒。然則巖壑之勝。雲物之奇。四序之相禪於前。特其應跡之一事。何足爲有無於先生之胷襟哉。第有一說。欲其子之齊語者。必引而置之莊嶽之間。結架山泉。安知不有取於蒙養之象乎。凡受先生庭誨者。盍亦知勉。先生之孫其一。正鎭壻也。故請書此以諗焉。

松陰記

编辑

潛叟有三從弟曰稺受。一日以其友安君伯承之意。紹介于叟而爲徵其松陰記。叟卽反以問焉曰。伯承之松。稺受見之乎。曰見之矣。長短奚若。曰可坐而捫頂矣。然則其陰能幾許。曰以爲荷葉差大。以爲車輪又不足。以陰晴爲有無。而不以冬夏爲濃淡。惟月斜風動時最凌亂。而置一榻傍無餘地。有友人至則夾而坐。席間可容行盃矣。此伯承手種乎。曰然。叟曰是松也不能自有。待伯承而有。所吐之陰。又不足以庇伯承之七尺。何伯承之好之癖。至以自號。又求以文之也。稺受默然。潛叟亦沈吟良久曰。伯承近讀何書矣。曰讀易矣。叟逌然笑曰。此卦畫之說也。夫易自兩儀始生。轉加一倍。積而爲爻者。且四百變而爲卦者踰四千。其用之廣。至於定吉凶成亹亹。而善觀者却於一動一靜之間觀之。故曰見根撥而知花者。知花之上也。見蓓蕾而知花者。知花之下也。今伯承之松。根而幹。幹而枝。雖不能大庇。亦旣成陰於庭階。則固已近於蓓蕾矣。然則伯承之知此松。厥惟久矣。豈今日事哉。若必待蔽虧雲日蔭庇千人而後知之。則是花之離披者也。亦晩乎其爲知矣。伯承豈爲是也。夫士之隱處約行。惠澤不加於人者。與今日伯承之松無以異也。然而大庇生民之本。已定於此。吾聞伯承竆經篤行。志尙不苟。蓋其所自期者。不在於閒草木也。苟能不爲風霜所變。益茂其根。益達其枝。則人將待子之陰以避暍焉。吾且拭目以觀之。辛丑歲暮書。

鄭氏溪堂重修記

编辑

南方之山。名於圖經者有數。槩乎飣餖以爲富。刻鏤以爲奇。其不露聲色。巍然鉅人長德。瑞石不能讓光昌。同和數十百里。裙帶其四外烟火。鍾毓出他方遠甚。顧山之情翳於近。故址瑞石而居者。或反不知有瑞石焉。惟鄭氏溪堂。入據其襟虛。以未及山而支出曰萬壽山者。爲背山爲賓。賓來介率威儀。莫有逃主人之眼者。靑山入門非虛語。溪從萬壽來。淸泠可漱。逐流落花。可俯而拾。試沿行繞堂。穿竹樹百餘步。秀色之染人益濃。方酬應不暇。而瑞石之水。已自東及南會之。演迤泓渟矣。四外得其藩屛。此得窔奧。故環山而求之寢處遊戲唯諾一山者。惟溪堂爲然。堂之未築也。相國文淸先生。已嘗屨及焉。其詩曰。萬壽名山路。秋風病客來。大學士畸翁先生始架之爲堂。中爲他人有。至進士公贖之。堂復歸鄭氏。進士公亦曰溪堂處士。以居號也。重修者處士玄孫海觀氏。址舊而材瓦新。海觀氏以余之忝中表也。忘其淺。求所以記之者。余復焉曰。有先人弊廬。子孫肯構之。職耳不足言。公家祿慶未艾。張老所頌。斯干所禱。公所自有。不待言。左右瞻眺。雲霞興蔚。嵐翠異狀。晨夕變態。登斯堂者目擊焉。不必言。雖然爲準備異日山中故事。請有賀語三首。爲山水賀。繼賀主人翁。終以自賀可乎。凡山水與人遇。非人幸。乃山水幸。何哉。山水以人名。不能名人也。溪堂雖好山水。深山遠海好山水不遇者何限。苟得大君子一顧眄。亦奇遇也。今鄭氏兩先生於此。始則杖屨。終焉堂室。使林巒增光百世。所以爲山水賀也。抑又思之。人與山水。豈皆覬名者耶。惟其德而已矣。坡翁詩曰。呼吸湖光飮山淥。傭奴販夫皆冰玉。湖山之能冰玉人下至傭販。則士君子又可知矣。以此言之。人有資於山水。而山水無所資於人。今公受前人靑氈。不出戶庭。擅丘壑之勝。養兒孫課僮僕。皆于山光水綠之中。醞釀助發。豈可淺之爲量哉。此所以賀主人翁也。如余病抱膏肓。迹懸匏瓜。雖結戀名山。志願未伸。間歲托先人丘壠於瑞石之阿。距溪堂洞門十里而近。幸得以省掃之暇。時時入公之堂。收拾公之所厭飫棄擲者。以自滌其塵埃。亦晩暮大願也。是又可不自賀歟。主人翁曰。以此爲記足矣。

果軒記

编辑

凡物有根。又植之得所。則常永長久。其生成也不禦。夫木未有不始於毫芒者。而至於連抱百丈。其根深也。其或連抱百丈。一朝顚覆而不救者。其根先瘁也。人之欲善也根於天。又有聲名榮利以督之於外。宜乎日滋月益。善不可勝用。然人之大患。善常不足。不善常有餘。是曷故焉。噫聲名榮利。其善根之蟊賊乎。著一衣。不要自家煖。要人道著好衣。喫一飯。不要自家飽。要人道喫好飯。人不道好時。衣飯可廢乎。尙幸衣飯外物也。以人道好之餘。兼可取飽煖。善在內。心一差。善何有。是以聲名榮利日熾。善日亡。人不知其爲蟊賊也。而反欲於玆植根焉。求其生成也。不亦難乎。善如登爲是。夫然則善奚根而可。亦求諸內而已矣。方其衆善之未萌芽也而徹底深固。不待植而與生俱生者。孰有先於愛親一念乎。善烏乎不在。愛也者善之最先者也。愛烏乎不在。愛親也者愛之最先者也。人根於親。善根於愛親。固其所也。兩家各有子焉。孩提豈有不愛親者。方其黃小也。已有少衰者矣。及其童丱也。已有不顧者矣。苟有一人進退周旋愼齊。不敢疾行先長者。則是必內愛之不衰者也。是以人之欲善其身者。致愛於親而已。致愛於親。而凡所以愛親之枝者。自不容於不謹矣。不善安從生。古人以孝爲百行之源。又曰本立而道生。此之謂也。嗚呼。父母雖沒。身不亡愛。亦不亡爲善。則令名及於父母。此而不果。則非愛其親者也。閔稺敎晩友也。自失其先人儀形。獨有槩於戴記之一言。以果爲軒。庸寓常目。余嘉其作善之有根柢。請以此書其扁之左方。

荷葉亭記

编辑

亭六稜。以象類求之。則薝蔔也。不取。取荷葉者。象外意也。夫象起於方圓。方圓之變爲曲直尖側。句互丫串。委瑣雜糅。甚至工畫不能寫其狀。蒼史不能製其名。是之積爲人間。世人以一身處於其間。欲離象而獨立則象不可離。欲與象俱𨓏則萬有相攘。於是憂患之塗闢。是非之門開。埋頭易出腳難。求筏於無涯之津。非有象外意。何以哉。今夫亭前有塘。塘一象也。塘中有荷。荷一象也。荷上有珠。珠一象也。荷不離塘而不囿於塘。珠不離荷而不囿於荷。人之處世若是則亦幾矣。然猶以爲未焉者。彼亦適有所宜。易地則乖矣。若所謂象外意。夫焉擇地哉。此意詩人有見之者。其言曰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聖門言志之日。有見之者。其言曰莫春者。春服旣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雖然徒見不濟事。在乎養之。養之之道。千萬人中。常知有己之語。最不煩而易曉。其接續生成。鷄抱卵之喩盡之。養之而成。則雖以薝蔔爲荷葉可也。吾可無時而不荷珠矣。是亭也羽用築之。而成於鳴魯登科之年。吾奇之一里兩科。世之所榮。吾之榮之。亦與世同。顧念憂患之塗。是非之門。出身者尤甚焉。緣境順應。不可不勉其本領。故請名其亭曰荷葉。而蕪辭隨之。以表余惓惓。兼以自諷焉。

三島旌閭重修記

编辑

興陽爲縣穿南海。如一幅帛。所爭脊連內地。靡是島也。捨陸舟行又百餘里。有爲屬島于縣者曰三島。島有近故烈婦南氏閭。正廟丙午所旌。沈樂洙以縣宰記之。其畧曰烈婦良家女。嫁時年未二十。島民漁採。其本業也。嫁未滿四朔。同夫漁採。遇風舟覆。舟人惟善游者得出。烈婦乘木旣登岸。見夫未出。方隨浪頭出沒。卽還入水救之。力盡俱渰。拯其屍。猶抱持其夫。握固不可解。敍事旣引陸丞相負帝事以稱揚之。其天旌始末。記文不載。蓋事在當時。塗人耳目。無待於記也。島人相傳殉節初。州縣採報京曹。事久寢。丙午有旱灾。自上訪求幽隱。始有成命。其言亦足徵信云。夫姓名金大善。亦良家。以兄子爲後。曰德河。德河有孫瀏。能讀書赴擧。知義方承襲源。流蓋不可誣。瀏以今年重修綽楔。踵門請記其事。吾雖不文。知瀏則久。不忍辭。噫。三島何地也。漁採何業也。民有秉彝本乎天性。觀於此而知之。抑正倫理篤恩義。四百年風化。外薄于海而然耶。過此閭而不咨嗟感激。其亦可謂忍人也夫。

烈婦宋氏旌閭記

编辑

烈婦宋氏以大行王丙午十一月初八日捨命。粤三日。初檢獄情旣白。待營符四十六日。始棺斂。再明年。罪人畢得。乃葬。大司寇金公箕晩。因讞獄啓宋氏之烈當旌。依允下該曹。未及覆啓。大行王棄臣庶。上嗣位明年庚戌。成命始下。嗚呼。首尾五年矣。其夫朴重洪。又丐文於祭酒洪公直弼。以銘竁表章。公私無遺憾。綽楔告成。病廢生奇正鎭取其家錄前後文牒。節約以記之曰。宋氏礪山世家。以忠剛公侃爲遠祖。年二十。嫁朴重洪爲再室。朴系出珍原。文康公竹川先生光前其顯祖也。其在家。已有異操。抄錄女史言動。以自鏡攷。及歸朴氏。內外皆法拂。甚有閨閤之譽。有崔再臣兄弟者。以郡吏退居重洪坊。圖坊任。連郡中爲猾十餘年。民飽侵剝。丙午。復踵前圖任。一坊大噪。重洪迫於衆議。出力禁崔之坊任。諸崔憾之次骨。顧無隙可逞久之。再臣病死。乃潛謀乘機肆毒。重洪殊不知也。方宿于內室。夜過半。忽聞闥外有嘯黨聲。手已及門扇。意謂強盜。無應變策。正彷徨。門扇已中折。扃鐍不解而開。黑影中鐵椎刀棒亂閃矣。宋氏始省賊鋒萃于其夫。急以身遮障。替受椎鋒。又接其來刃而奪之。相抗者幾一餉時。柰身隻。賊手腳多。重洪旣傷撲流血悶絶。而宋氏亦臂脅交拉。體無完膚矣。賊見重洪悶絶。急奔舁再臣屍來。宋氏以其隙得喚人。負重洪移入傍近溫堗。摩噓冀生活。不言一身痛楚。日旣晏。重洪開眼有回甦勢。乃痛哭語重洪曰。百年古家。一朝敗亡。婦人之義。不當自惜殘命。丈夫與婦人不同。尙有前頭事。收拾餘魂。勿自摧殘。辭止慘悽。若告訣然。重洪泫然出淚而已。左右慮其將致命。而乳呱滿前。猶意致命之不能遽也。俄而尋之則已自縊於廟門矣。前室子懿鉉方童蒙。自外塾赴難。披髮告官。兇徒已趕走先告。三檢官。長興府使趙侯然明,樂安郡守閔侯重憲,綾州牧使李侯玄五。其報巡使牒。有曰貞介之性。忿憤弸中。頃刻自裁。視死如歸。有曰寧一死之無知。遂一縷之自裁。平日閨範可以推知。其在樹人紀勵世道之道。合有綽楔之典。有曰爲夫一死。何其烈烈。安知遐鄕。有此姱節。此可見義烈之孚人。不謀同辭云。廵察李公時在其回題。最爲人傳誦悲涕。文多不能錄。李公交歸。獄事中弛。懿鉉蹕路鳴冤。卒得大貞。天道焉可誣哉。重洪居寶城。與正鎭居不邇。又初不知重洪。然是年事盈耳如昨日。變初爭傳。寶之一士人家。爲吏黨肆凶。闔門橫死。莫不酸鼻。繼而聞士人賴其妻翼蔽。絶而復甦。擲鴻毛者。獨其妻也。酸鼻者復爲豎髮。最後始聞士人卽重洪。而婦人處義之嚴且明。有如是者。今得其家錄。又聞棺斂日。體無滓穢。如初自縊時。每獄報有喜。必於重洪及家人夢中。輒先期告之。噫。烈婦其眞不死矣。人之貞剛。不可磨泐。一至此耶。天乎旣稟之以絶異之貞。而乃畀之以阨凶以摧折之何耶。摧折於一朝者。乃所以伸於百世。則裁培之理。其在斯歟。

烈婦柳氏旌閭記

编辑

柳氏父系瑞寧。進士東煥。承旨匡天。爲父若祖諱。丁卯生。十六。嫁爲蔚山金膺休妻。膺休風彩秀異。其登庠也。時丁亥代理。爲賜梨園樂以寵之。鄕邦榮焉。粤三年膺休歿。先初朞一朔。柳氏捐生下殉。後八年及上聞。有旌閭之命。乃上之五年己亥也。夫人自在父家。著閨範。及歸金氏。媚于舅姑。夫嬰痼疾經年。浸以危劇。夫人每露禱嘗藥。殫誠力冀得回天。而竟不救。夫人惟一女無男。自以三從義盡。晝哭之哀。非有以駭於常度。而神意所湊。將非久爲未亡在世者。家人曉其然。婢侍不離側。凡所以慰藉防備者。靡不用極。夫人外內皆饒益。綺縠芻豢。生習然也。自遭閔凶。髮不櫛。衣不易。夏不啓扉。冬不近煖。有人所不堪者。而處之若固然者。若是朞年。防備少解。而厥舅進士公亦篤疾。屢濱危殆。夫人忍死時月者。蓋有待也。一日舅入言吾疾今則間歇。夫人垂頭無語。舅旣出。傍側乍曠。夫人已自經矣。傍有手縫裏衣上下具。欲以斂也。三遺書。家及父家各一。己出一。家言九日合窆及繼後事。父家自陳薄命不孝及鞠養己出事。女言就鞠外氏以及成人之禮。縷悉而不亂。噫。辦命固人一大事。而夫人能從容以就盡。篤義而不忘恩。其尤難矣。果以是日窆。嗣續亦將有托云。旌表成命。四月十七日。宗伯金公履載,承旨金公景善進士公諱邦默。河西之裔。綽楔成。膺休之弟景休。俾正鎭記其畧。

龍湖亭記

编辑

龍湖亭在長興西界。崔生奎文所築。爲其父年老而墳行。憩息無所也。俯瞰湖水。故以湖名名其亭。生之父諱榮澤。以朗州右族。流寓是縣。縣人稱其孝自幼少時已然。及親沒已久。而思慕不少衰。生兄弟相與謀曰。㬥風暑雨天行也。必不爲吾親墳行而輟。則有子二人。獨不知所以芘其親乎。於是捐貲鳩材。負石畚土而亭始成。蓋自宅徂墳之半路也。奇正鎭曰。世之言孝者。稱冰鯉雪筍。以爲感天之證。然而此聖門所未言。雖不可謂必無此理。亦不當專以此論孝。要之證之於天。不如證之於人。卜之鄰伍鄕黨。不如卜之妻子閨門。昔賢以妻子夢寐。自卜其所學之淺深。蓋人之眞情。多在隱微。夫孝亦卜之妻子之心悅誠服。而其孝可決矣。今崔氏之亭。作此以息老者固孝矣。而微公之眞情素孚。安能使孝子有此亭也哉。然則崔公其眞孝矣乎。聖門之孝。言曾閔。曾子以養志歸全之孝。爲萬世法。而至曾元曾申。已不免口體之養姑息之愛。以此言之。崔氏之能世其孝。又可貴也。余雖不能登崔氏之亭。接崔氏之面。人之有善。樂聞而樂道之。先民所程。遂書此以爲龍湖亭之記。

龍谷安公旌閭記

编辑

游夏孟氏父子問孝。聖人告之不同辭。非告不同。其所宜聞有不同焉爾。以此知孝非特一孝而可。人不尊師擇友講學取善。以矯偏補不逮。而曰吾能養親者殆。而故曰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近時湖南有篤行君子。曰竹山安公諱鳳胤。蚤師陶菴李文正先生。服膺老彌篤。而宗族州里翕然稱其孝。無異辭。庶幾眞能知人以事親者。公歿三十有五年。先生曾孫李公光文爲方伯。李公雅聞公學行。又徵道儒言。摭其孝上聞。粤五年壬辰。表閭命乃降。綽楔旣具。公之從姪孫。嘗及公謦欬者若而人。撫舊涕洟。將揭公事行之畧于板。用詔來許。命正鎭文之。謹按其狀。曰安氏本順興人。以高麗大儒文成公諱裕爲遠祖。有諱元衡官麗至侍中。爲竹城始封之祖。諱魯生始入我朝。官至判書。安氏自此復名家。至諱忠達文科正郞。始居湖南之咸平縣。是爲公八世祖。曾祖諱汝止承文正字。祖諱晩沃。考諱致亮生員。妣南陽洪氏。進士橒之女。公以肅宗乙未生。有天資。自幼沉靜。不妄言動。授之讀。又聰穎。甫踰十歲。已成公車業。十八九。連以賦義策。闡增式鄕試。家方以進取期公。而迺公志尙所趍。古人義理之學也。生員公從其好。從師遠遊不禁。歲戊午。乃贄見李先生于寒泉書社。先生一見器之。顧在座生徒曰。此少年眞實。有儒者本色。又每稱其安詳精明。足用爲學。歸省臨別。囑以連續來往。其惓惓於公如此。公旣得依歸。益自信。早絶科累。專意讀書躳行。秉燭夜讀。至老不倦。而著力多在四子。蓋先生之敎。以四子爲根基也。尤邃於禮。人有質問。援引詳贍而辨析明正。壁書先生左右二銘。以寓常目。近裏務實。不求人知。而及其見面盎背。見者心服。則所養之深。有不可揜者。勉子弟以儒素之業。與後進言。必依孝悌。引歸義理之學。此又推先生之敎。以敎人者也。先生喪。爲加麻之服。哀慟如天屬。己亥。公年六十五矣。有先生遺文校正之役。公千里赴同門招。躳三年勞。選掄義例。多出于公。惟講說未了而歸。又以同門敦迫。在家顓其事。一年而役訖。於是公之所以仰酬師門者。亦可以有辭於來世矣。其於事親有至性。親癠不能食。輒對案涕泣。嘗藥嘗糞。靡不用極。其養大抵以養志爲本。而甘旨之供。不以貧窶而或闕。執喪哀戚過禮。啜粥終制。隆耋思慕不衰。喪餘晨參行禮。無勉強。春曹啓辭。其實蹟也。正鎭曰。公之事親若此。其於孝可謂備矣。孔子曰。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今公能求賢師學道。以敬其身。以無傷其本。此又孝之大者。向所謂知人以事親者蓋如此。是非其所以大悅人心。克享天褒者歟。安氏諸長老曰然。正鎭以沉痾。久閣楮毫。不足以塵穢遺徽。顧安氏之請益力。遂敢序次其語以還之。公字仲毛。龍谷其號也。所著有泉上摳衣錄,詩文若干卷云。

風詠樓重建記

编辑

大行王十三年丁未。灆溪書院之風詠樓燬。粤三年己酉。始克重建。上庠生鄭煥弼。一蠧先生裔孫。致多士之意。命其友生奇正鎭記之。正鎭踧踖不敢卽泚筆。先問樓所以命名之由。煥弼曰。蓋聞聖人之於道。未嘗爲一隅語。且言其一二。則如山水言仁智之樂。崇卑狀知禮之德。堂室况造道之域者。皆是也。推斯義也。曾氏之沂上風詠。與顔子之巷居如愚。規模氣像。雖有不同。而學者不可廢一而不講也明矣。是院之有居敬集義齋者。蓋將追曾孟之旨。以事體用之學。是所謂學顔子之所學。而張而不弛。文武不能。發舒精神。休養性情。又烏可無一段事乎。此樓之所以創於後。而命名之不得不然者也。正鎭作而對曰。不亦善夫。其名之也。此固鄙生之所願聞。學子之登斯樓入斯齋者。卽齋樓之扁而體認之。亦可以不迷於所從矣。正鎭又何辭以贊。第念風詠之旨。與鳶飛魚躍。同活潑潑地。豈可但以張弛言乎哉。此事只問天姿學力。曾氏惟天姿高。能不由階級而優見大意。無曾氏之天姿。而慕曾氏之風詠。非學力何以哉。惟守之久而後居之安。居之安而後資之深。資之深而後左右逢其原。於是乎舍瑟之對。在吾方寸間矣。所守之地。豈有他哉。不過所謂敬與義而已。一蠧先生淵源實學。雖非後生之所蠡測。集諸先生之尙論而想像之。蓋所謂不動而敬。不言而信者。其深厚篤實何如也。及味孤舟下江數句。則隱然有風浴氣像。此豈懸慕企望而得之哉。守之久而自至耳。正鎭衰遲痼廢。雖不獲進於藏修之列。願與諸君子相勉焉。院有正宇。以享先生。而桐溪,介菴二先生配侑焉。有別祠。㵢溪,松灘二先生享之。頭流白巖。灆溪渭水。皆眺望山水之可記者云。

相好亭重修記

编辑

君子創業垂統。未嘗不欲後世繼。其情不以家國殊也。然善繼者不恒有。豈繼述難於創垂歟。抑由於創垂者或未深厚而然歟。相好亭。故察訪趙公所築也。年代雖遠。因亭名而㴑公意。自盡其天倫之愛而已。曷嘗爲蘄子孫繼述哉。然子孫承襲堂構。服再盡而愛不衰。講好修睦。皆可以爲他家法。於是趙氏遂以惇睦名。此又何以致焉。要之創垂未必善繼。而善繼必創垂之深厚者也。觀於趙氏善繼。而察訪公之篤於天倫。可想像矣。公玉川人。諱智崘。筮仕年紀。家版不載。蓋英陵盛際云耳。旣而謝官祿。亭于昇平之富有縣。有山水眺望之勝。日與兄弟四人。湛樂於其中。是必簪組之榮。不足換對牀之約。景物之富。皆所以助吹篪之歡。前人之述備矣。中經兵燹屢矣。是亭不燼。今之重修者。趙大雅在璣氏。翌年秋。牆垣圮于大水。其再從弟在完氏續修之。役以告訖。登斯亭者。知重修之役。不徒修其棟宇楹桷。實以修其惇睦家風則幾矣。來請文者。趙君敏奎也。

聽湖亭記

编辑

水湍流激射而後有聲。湖其瀦者也。瀦則無聲。聽湖主人。聽於無聲。不亦異乎。有解之者曰。子知湖之無聲。而不知其聲有時而宏於湍流激射者也。洞庭亦湖也。而韓子詩曰。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方是時也。果無聲乎否。余應之曰。子之言辯則辯矣。而恐非主人之意也。萬動起於靜。靜者動之母也。動者靜之子也。有見乎此。則湖之靜也。聲未嘗息也。存乎人也。則其喜怒哀樂之未發乎。君子不以其寂然不動而弛其莊敬。聽湖主人。無乃聞其風而竊慕焉。寓言於聽湖歟。若必待大波之軒然。則爲聽已晩矣。况波之起也不恒。人之聽也無時。以無時御不恒。吾知其鑿枘之不相投也。主人之意。定不然矣。請書此以爲聽湖亭之記。

李氏池亭記

编辑

停流爲池。面池起亭。此幽賞之一事。然苟無德行聞望以先後之。則亭雖高池雖深。當時無所仰。後世無所芘。若是者。有亭猶無亭也。若慶州李氏池亭。其可謂有亭矣乎。謹按李氏家乘。池亭先生諱允恭。其八世祖高麗文忠公益齋先生。自後簪組相承。有忠孝之傳。先生以弘治己酉生。自幼好讀書。手不釋卷。而其學以誠正踐履爲本。不屑於進取。中廟初。安貞愍瑭長銓曹。啓請擧遺逸。授健元陵參奉。不就職。一時名德多所遊好。而俛仰尤密。每春秋設白髮會。多唱和詩篇。亭在月山東塢。距先廬牛鳴而近。溪山秀麗。有眺望之勝。池於是亭於是。日夕嘯咏其間。其翫心高明。結情幽遠。世莫得以測也。享年八十三而卒。鄕人擧祭社之禮。躋配益齋祠宇云。竊嘗求古遯世之士。迹雖同歸。其情則殊。以公家傳。追跡平生。其沒身隱晦。蓋所謂內重而忘外輕。得深而見誘小者。賢宰之出南門。又適同時而默契。則同心之利。其臭如蘭者似之。不求人知而聲聞自達。至於身後之景慕不衰。則庶幾乎未施信而民信者。盛矣哉。亭之中燬。蓋壬丁之燹也。子孫守其遺址。未有能重建者。十代孫敬燁氏。倡議經始。門力不贍。則出私錢數萬以足之。又有族人啓榮,燦榮,圭正。以幹其事。一甃一礎。皆想像遺迹而依倣之。所未知者。棟宇之軒輊。比舊奚若耳。於是山益秀水益淸。舊砌紫薇根。蔚然抽新芽。若待時而樂成者。噫。君子之澤。未免五世而斬。微公所立之深厚。曷能使此亭復起於十世之後。微賢孫追遠之孝。又孰能使十世遠祖之徽蹟復明於世哉。是皆言足聽聞。是以雖不獲登斯亭。樂爲之書。

晦亭記

编辑

方吾之不見謙吾也。矇然不知頭流山陰。有閔高士謙吾。此一晦也。謙吾一日以一驢一僮。偉然過我門。使我一夜讀十年書。於是晦者明矣。謙吾旣去。一年而二年。二年而三年。又矇然不知謙吾作何調度。兼亦不知謙吾之不忘我。能如吾之不忘謙吾否。此又一晦也。今日讀謙吾書。知謙吾無恙。又知向者一年二年。二年三年。皆肝膈上光陰。於是晦者明矣。第恨謙吾所居之亭。其面勢若何。結構若何。洞之深淺若何。山之高低若何。孤山一幅。世無工畫者。雖復著意想像。終是晦夜摸影。若得芒鞋布襪。一朝東遊。與主人翁把酒臨風。可以破此一晦。而老且病。末由也。於是知世間萬事。一晦一明。有相禪者。亦有終不能相禪者。請問謙吾坐此亭上。讀天下之書。觀天下之物。其晦明之相禪者幾何。終不能相禪者幾何。抑良將眼前無堅壁。有不晦。晦則必明。不似蹩𰸷者坐在一半黑窣窣地耶。謙吾苟有哉生明一著。無忘此老友則幸矣。聞謙吾之亭以晦爲扁。故請書此以爲之記。

孝子李公旌閭記

编辑

有九歲喪慈氏。以哀毁聞於鄕鄰者。近故孝子雅泉李公諱天遠字汝泰。其人也。後喪居廬墓側。哭處成坎。有虎衛蛇馴。蟲不灾松。壁槁茅活之靈感。奇公師鶴。鄰鄕行士也。詩以美之。自此遠近皆聞其孝。其養親也。志體之養。竭盡誠敬。親疾病。嘗糞露禱。一如古孝子之爲。尤謹於禮。平生喜讀孝經,家禮。必深體而力行之。晩年著家訓一部及訓子戒。其言惓惓以人倫爲重。無非格論云。正鎭謹按彝性在人。惟孝得之最先。若雅泉公。可謂不墜先得之彝性。而其輔以學問。所行合於聖人無違之旨。則尤世所罕也。公永川世家。自麗朝名德相承。閥閱之詳。及公動止語默。有梅山洪公所著墓誌。綽楔成命。下於當宁己未。贈童蒙敎官。是歲十二月。匠役告訖。

止軒記

编辑

有安而止者。於卦艮也有。有所待而止者。於卦需也有。爲物所畜而止者。於卦大小畜也。翁之止。三者何居。願聞之。惟名及利。翁嘗求之。未老而止。曾思易大傳。翁嘗讀之。老而不止。止不止並行。而軒必曰止。其心蓋曰止吾止也。不止亦吾止也。以不止爲止。此翁之止。所以異於人歟。白首相逢。無以爲贈。請以此爲相思之資。

金孺人旌閭重修記

编辑

婦人夫死。自稱曰未亡人。古何嘗必以致命爲烈哉。然而喪夫又無子。自以三從義絶。寧以身下從如古。孺人金氏。亦人理迫切十分盡頭。而朝褒之所降也。謹按孺人籍金海。縣監汝孝。出身德秀。爲大父及父。年未笄。禮度已成。許嫁爲儒生申夢權妻。申氏高靈名族。鄕俗昏禮未備。先合巹。未于歸者。比比焉。旣而與夫一時患疹。病中聞夫殞命。卽絶不食。夫家舁來。諭以夫之掩竁。不可不見。自此強飮歠延生。旣經祥。絶粒而殞。蓋是時歸訣在父家也。臨命堅封衣籠糚奩。俾待立後之子。囑父母以斂用麻衣。父母不忍。以彩衣斂。父母夜夢索麻衣。焚於柩前。烟而不臭。亦異矣。蓋致命之志內決於心久矣。然擧措于徐。無劻擾倉卒態。其性度可知云。旣圽四年而旌。時我英宗御極之三十年甲戌。厥後有綽楔崩漏之灾。再重修而値今上庚申。尸其役者。傍孫絢求。以其族人濟模紹介于幸州奇正鎭。俾書其事。

魯孝子旌閭記

编辑

蓋聞之。孝子不以身行殆。雖然事變之來無竆矣。萬曆間。孝子咸平魯公詡捕魚入海。猝爲風濤所渰。則是孝子所遇之不幸也。可哀也已。竊計當時近古。州里必有公議。一辭追言其孝。復戶不止。至蒙旌閭。必其素行孚于人也。今不可一一追攷。就以其文狀之幸傳者言之。貧而甘毳無闕一事也。庶母而奉養同於父二事也。血指灌病。得親候四十年康寧三事也。大麥猶靑。撫麥穗悲泣四事也。噫盡此乎。旌閭成命。崇禎九年。子孫漂泊。綽楔厄於野火。粤百有餘年。始卽其故處而重新之。於是祖德不泯矣。天褒不墜矣。孝子亦可謂有孝孫矣。魯氏僉位以記事之役屬余。

淨土寺記

编辑

淨土寺在白巖山水交會地。牧隱翁樓記。有數句活畫。曰寺在二水閒。曰水之源東近而西遠等語是也。初入山者。暗誦牧隱翁語。步步足與口謀。則不知不覺。可到寺門。雖然此舊淨土也。孰知色化爲空。已在幾年前。摩尼寶刹。乃飛過西澗乎。今欲爲新淨土。效牧翁嚬。指遊士路。則若何而可。不過曰寺居洞裏高平。一水繞左而前乎。水是牧翁所言二水之一。其一安在。曰昔者左右夾也。言二水允矣。今日繞而前也。見其一。不見其二也。山外病叟曰。余嘗眼過寺籍。今又身到伽藍。無覺儼。無舊淨土。無印正。無新淨土。新舊淨土。面勢之孰勝。雲物之孰多。世有多少具眼者。不欲自我指定。若乃儼之爲淨土也。踵有作有。正之爲淨土也。化無爲有。彼囊鉢而有餘。此化緣而常渴。正之難。易於儼。辦事沙彌優知之。不必爲你讚歎。正也方以寮舍之未成爲己憂。叟悶其勞而解之曰。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方其儼也。豈知其後有正也。及其正也。安知其後復無儼乎。第竢之。抑有一焉。你非二十年前石窟牢坐的頭陀乎。報佛恩此爲大。今日佛事莊嚴次之。待你一口吸盡西江水來。吾且爲你逌然一笑也。山外病叟無名子記。

雲峯縣鄕校重修記

编辑

頭流山之有雲峯。如太行之有上黨。大山將興。磅礴鬱結而爲也。中州人善命名。以其不與下界爲黨。而曰上黨則雲峯可知矣。是故其地高寒。常後春而先秋。民俗愿樸茂實。類其磅礴。又湖嶺二巨省之脊也。湖嶺有事則此其衝要。聖祖荒山之捷。海寇授首。自此國人皆聞其用武之地。右文敎五百年。迄未大顯者儒學耳。論者或以此小之。余曰不然。人事與天地之氣常流通。此土之始以用武顯者。意者高寒先秋之應。泰氣晩到。藹藹吉士。安知不出於玆鄕乎。未聞不耕穫。不菑畬者。願雲峯多士相與勉之。鄕校設邑後。凡三遷而得邑南五里三山後麓鷹峯之下。年久修葺亦屢矣。至今年癸亥而大新焉。問其役。齋室及內外門樓。無不改觀也。問其費。邑宰捐廩。章甫齊力也。問其設役早晩。始於二月而竣於三月晦間也。噫。學校興。是守令七事之一。而能擧其職者或鮮矣。邑侯能之。貧士生涯。塞向墐戶。或不能及時。而齊力於校宮焉。皆可書也。又聞荒山之役。鄭圃隱先生嘗屨及玆土。而仍俎豆焉。院宇重修之役。亦以是年成。事又有不偶然者。儒風一新。不負地靈。或者自今伊始。是以樂爲之書。來徵文者。斯文吳相鳳,相任甫。李友致五以流寓士書介焉。邑侯金姓。永斗其名。慶州世家云。

一松齋記

编辑

植物大抵以多爲盛。積李崇桃。連堤柳滿江蓮是也。藉曰綺麗結陣。風流作隊。不有一山叢桂。千竿脩竹乎。彼貞勁者。亦不專以少爲貴也。其惟松乎。宜特不宜叢者。其惟松乎。此意惟淵明知之。故其詩曰冬嶺秀孤松。其賦曰撫孤松而盤桓。噫。可與知者道。難爲不知者言也。鳴陽之南鳳凰之洞。有軒曰一松。吾友金子矩居之。其松子矩先大人三山翁手植。湖之南其山宜松。對眼蒼翠非他木。苟欲移栽。不患無松。而必一根而止者。蓋與淵明之意。異世相符。然而及翁之世。其身未尋丈也。皮未鱗甲也。枝未虬龍也。蔭未偃盖也。裕後之意。默寓於其間而已。子矩老而後。松之標格始成。可以軒也。古人有植三槐遺子孫者。吾未知其與三山翁孰多。而非子矩深傳乃爺之心。亦不能以此爲軒也。樂爲諸朋友誦言之。於是乎書。

持齋記

编辑

士自就外傅來。課日伊吾。非史則經。及其長也。或能背誦羣經。然卒然問曰子於何經何語。得下手處云爾。則茫然若臨滄海失津筏。罔知所以置對。鄭周伯之以持爲齋。吾聞之。蓋深有味焉。持字惡乎來。非從鄒孟夫子來乎。請試㴑其源而言之。萬世治心之法。舜禹十六言後。孔聖操則存一句。最簡括。然而節度之說。未之及也。曷言節度。治心旣不可一息閒。亦不可一息忙。忙則緊。閒則慢。緊慢皆心之病也。草木之得造化以生長也。犯些閒。生意不接續。犯些忙。生意必走失。不閒不忙之間。有道存焉。此之謂節度。孟子喫緊爲人。其言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又約之爲一句。曰持其志。蓋持在緊慢之間。言持志則節度在其中矣。羣經浩浩。一持銘心。周伯乎周伯乎。其不失滄海之津筏乎。吾雖不見周伯。聞其志行稔矣。蓋未嘗皦皦以爲白。而亦未嘗汶汶以爲濁。此持志之效驗也。老矣。雖不見其學之成。願寄聲以相勖焉。

聞一亭記

编辑

湖之南。其尘山鄕也。瑞石特拔萃。蓋有瑞石。則雖謂湖南不復有山可也。膝下名亭非一處。纔得瑞石一面。便以勝論。得面之最全而眞者。其李氏新亭乎。具眼者自可辨之。李氏國姓。祖至德大君。州曰潭里。曰長田。其世居也。張公藝之忍字百餘。其家法也。長老勤禮。少年力業。鬱然有方興氣象。顧其志學以上。日益衆。里塾不足以容。則相與相址於里之東南塢而亭焉。望之突兀。卽之也坦。繚以平岡。一疊勝似一疊。古松數十挺。取次環立。若先亭而等候者焉。其址石也。溪流日夜來澹淡之。有若淘洗亭根。使埃塵不起者。一屋架之爲九。室其中區。而軒其八外。李氏諸公曰。苟完矣。亭旣落未名。余歸自省墳路而登焉。諸賢請余所以命是亭者。余曰。是亭也於山見一瑞石。命以見一斯可矣。雖然未若聞一也。何者。原夫李氏立亭之意。非直爲登臨眺望計。蓋曰同人于宗。不若同人于野。將以斯亭。延賓友親勝己。以益聞所不聞也。然則其聞不一。曷言聞一。曰一者數之始。亦數之終也。一一而積之。始於一者。可以終於一矣。抑吾聞之。士之爲文。十下從一。故注疏家以聞一知十爲士。吾謂斯語於釋雖襯。於義未長。知十於聞一。非顔子不能。若必待顔子而士。則士之名。爲虛設矣。吾意聞一而不止焉。便可謂之士矣。諸賢請以是記諸楣。吾於李氏。始友一人焉。曰稺固。嘗屨及其里。遂漸次與諸李相識。是時未有亭也。旣而稺固棄我逝。而李氏之好不衰。歲己未。稺固之胤子最善登庠。與舊榜龜善。一里二上庠。亦僻鄕所罕。再明年亭興。亭雖不興於稺固之手。而吾之入此亭。不爲生面客。稺固之由。因並記其始末。以寓存沒之感云。

逍遙亭重修記

编辑

山近海而麗。水受羣川委輸而紺。在在無不然。南方瀯山一帶獨勝。瀯山之畔。地多爽塏。烟火相望。而草洞最殷。洞之南。有咸豐李氏故亭。世傳李氏先祖節度公所築。旣亭而燬者再。廢不復修。亦百來年。李氏諸長老。慨先蹟之堙沒。悼勝地之丘墟。鳩材董工。卽故址之稍南而新之。扁以舊額。卽上之卽位二年乙丑二月也。李秀龍憲以僉長老之命。屬其記於正鎭。正鎭謹按逍遙字所本。若檀弓若南華。皆自適而無營爲虞度之謂。使賢材逍遙於外。在朝廷未爲福。其或功成年暮。逍遙於太平。在士大夫。可謂至願。節度公身値祖宗盛際。雲蒸龍驤。戈船下瀨。杖鉞者三四。則非朝廷之使公逍遙也決矣。其野服葛巾。替輕裘緩帶。酣飫山光水色之中者。乃達人之高尙。豈可與淺丈夫道哉。其不食之報。猶能使濟濟雲仍。堂構於數百載之後。其足人聽聞。非但江山之勝而已。正鎭也衰廢筆硯。竊念此洞是吾先祖錦江府君一時菟裘。叔祖高峯先生遺蹟。亦在此亭未燬時。興感者存。不能終默云。

李孝子旌閭小記

编辑

綽楔旣成。孝子遺胤在啓。問記於江上病夫。江上病夫曰。春曹啓辭及道査文籍俱在。可歸刻楣端。實行自著。無俟余文爲也。第有宜表章者。其家有孝子入竁時挽章。無慮數百首。松梅亭老人首題。松梅亭。安參奉壽祿號也。居相近遊最久。其言必不誣。於此一篇。足見孝子所蘊深厚。非特一孝成名者。又聞其預知觀化之期。喪具躬自厝處無漏。斯亦異矣。古有眞人。孝子豈其流亞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