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沙先生文集/卷二十二

卷二十一 蘆沙先生文集
卷二十二
作者:奇正鎭
1883年
卷二十三

心谷齋記

编辑

心谷在極樂湖之隈。其山彎曲。墩阜象隷書心字故名。至近古處士李翁。始闢其奧區而爲之齋。左右泉石。天設也。池塘樹竹。兼人功也。制度敞而不侈。儉而不陋。齋旣成。不別擇佳名。曰心谷足矣。奇正鎭曰。山形之隷文也。剖判之偶然者。而存存者有取焉。一朝轉而谷焉。則人可生聚作業於其中矣。又進而齋焉。則可以圖書琴歌起居食息而不離矣。昔之偶然者。乃今若有不偶者。恨吾衰且病。無由步屧登降山與齋之間。以躡前人晦養之芳躅。濯斯泉而盤桓是石。以瀉胷中之幽鬱也。陰城朴致敏吾黨士也。邇年擇仁居晩湖。晩湖之於心谷。異閈而接籬也。嘗爲余道其里間多善俗。人多善士。致敏之來。又有里中二三少年從行。其一處士之孫也。大抵逡廵無浮華態。非長者流風。焉有此。吾固已心識之。一日致敏以書來言谷之所以谷。齋之所以齋。且曰厥初錫名于谷。必隱君子也。而姓氏不傳。齋若無文。齋之處士翁。安知不復爲谷之隱君子乎。是以願有述也。吾向致敏答。翁旣以此齋自淑其身。推其餘以淑其後人。及其鄰里人將爭誦之。何竢余言。雖然君有命。吾敢辭。處士翁諱顯文。璿潢餘派。孝寧其祖云。

止巢記

编辑

屋不自言爲巢。命之者主人吳翁。巢不自言爲知止。命之者翁之比閭知己洪翁。以止上有知。爲近於畫蛇之足。勸翁刪其知存其止者。翁之晩契奇正鎭。蓋自構木世降。棟宇取壯。亭榭樓臺。何限美名。而鷦林一枝。吾愛吾巢。稱物微而托意遠。吾於吳翁見之。黃鳥丘隅。知其所止。聖訓昭垂。人可不如。擧筆存規。友道珍重。吾於洪翁見之。兩字扁額。妄生存削。措大亦有說乎。曰有矣。知其所止。以人觀鳥云爾。以鳥自觀。果自以爲知乎。鳶不自知其飛。魚不自知其躍。鳥之于止。亦若是焉已矣。翁方以鳥言自巢其屋。而遽以人言加於其上。吾懼其埋沒天機。巢居子以爲若何。巢在方丈山北。吾聞方丈。古者逐波去來。若水上之鷗。六鰲戴之而後止。子之巢趾。意者其有奰屭老脚。閱百秋而不霜者歟。吾將以子之歲寒一節卜之也。

立齋記

编辑

方立齋公巾屨几案此齋也。決疑難抱疾苦者。四方來焉。素不義者趑趄憚入。齋之爲齋。在公顔貌語默。無以額爲。况記乎。公下世三十年。嗣子鳳鎭空其齋。移居數帿地。鳳鎭之出後子亮衍。懼夫先蹟之將泯也。謀諸埴。欲陶瓦代茨以壽之。約束旣定。先刻故玉流居士李三晩所染立齋二大字懸於楣。以記事之文屬其族父正鎭。正鎭於公從父兄子也。平生偏蒙愛憐若親子。與之談往籍話心內事如交友。器待奬詡之又過分。恩之深義之重。凡係立齋公遺蹟事。豈敢以老廢文墨自解。嘗觀崔簡易作兩賢傳筆歌。其首句曰公未三十立。公指吾叔祖服齋公。聖人明言三十而立。今曰未三十立。不以誇乎。噫不然也。聖人賢人其立自應有分數。規模綱領完實。不受事物侵亂。不與時俗俯仰。未有不如此而可以爲賢者。固亦非必待三十之年也。公之卓然自立。蓋得之天姿。吾謂未三十立。公實庶幾焉。吾門父行二公天姿高。其一進士諱在麟。其二則公。進士公如良玉。不可緇涅。公如貞簳。不可挫折。所稟各異。而皆衰世不可再遇。濟之以學問。精透妙解。惟公爲然。其於立志立心之云。蓋嘗有內自許于心者。旣而是齋適以三十之年成。此錫名本末也。其址里人口傳朴貞惠公守良舊基。而無信蹟可據。吾家下鄕以後十世墳墓。多在後山內外。從祖謹齋公。自福興撤僑歸。始買山而營築焉。地勢高燥。以佛臺諸峯爲外朝。有眺望之勝。噫。肯堂肯構。桑梓恭敬。亮衍之意。固令人興感。而立齋公所立者何事。願夙夜講守勿墜然後。立齋公庶幾曰余有後。不棄基哉。

日新堂記

编辑

極樂之涯晩湖之谷。枕平岡挾籬落。有堂曰日新。顧名思義。其非尋常燕處偃息之所也決矣。谷舊無烟火。肇基者三姓。兩朴氏陰城也順天也。李氏全州也。歲丁亥。三姓之秀朴公浩彥,朴公柔鉉,李公顯文。相與謀曰。吾三家卜宅于玆。豈欲耕斯鑿斯而止耶。蓋欲子孫相爲蓬麻。遊於詩書藝文之場。興於忠信敦讓之風耳。結廬且百年。肄業之所。未有建焉。先父兄曷嘗一日而忘諸懷耶。力未遑也。今苟完苟聚如此。不可以後。乃各出財若干而經營之。面勢旣正。工役不遲。堗廈凉榭。守僕之宇。以及師長之餼廩粗具。於是草茅成徑。講讀生課三十年于玆矣。顧新進歲益增。而堂宇不加闊。僉議病焉。朴君性厚,海鳳。李君完宗。以曩時三丈人之胤子若猶子。謀廓而大之。鳩財諏工。歷月有成。日新舊額也。間架新制也。軒敞一變。川陸改色。飮落之日。一辭言曰。堂室之有記蹟古也。今因此重修之日。盍並記始刱之蹟。俾不墜於來許也。乃以朴君性愚紹介於余而謁文焉。余雖昏廢筆硯。山泉養正。固所樂聞。况三家協心。兩世濟美。言皆可書。遂敍次其顚末如右。因又念吾於升堂僉幼學。忝有一日之長。不可以面疎爲解。而不寄一語相警。噫。諸生家父兄拮据蓄租。爲此室堂。諸生知之乎。蓋以爲人之道。望之於子弟也。爲人之道。小大二學。其路徑也。雖然學焉而不知其要。則汎而無成。小學節目。愛親爲第一句。大學規模。立志爲最初事。苟使幼學之士擧足出言。無忘愛親之心。則誦詩讀書以往。不及人不爲憂矣。舜何予何。先有一定之志。則格物竆理以往。無所爲而不成矣。二事苟曰我不能。是根本先撥。枝葉必不能自茂。雖聖賢與居。不知所以爲諸生計也。光名鄕也。賢碩隨踵。或進而有爲。或退而自守。工夫皆從這裏來。天之降才。非豐古而嗇今。諸生勉乎哉。

淵齋記

编辑

淵乎。衆皆湍瀨。奚示人渟滀爲。衆皆揭厲。奚敎人戰兢爲。汲也者與渴謀者也。其無盈縮奚。攪也者與溷謀者也。其無滓穢奚。奚雲霄羽毛遇之。而纖芥必形。奚黿鼉魚鱉藏之。而不見痕跡。一物而衆善備。莫淵若也。不大聲以色。特其一事耳。宋華玉自病言之不訒。而求藥於淵。無乃淵淵其淵。意實有在。姑爲是退托歟。惟願宏中以立其體。內明以達其用。積之旣厚。雷聲未嘗不自淵默出。華玉勉乎。

休齋記

编辑

休者何。韓伯休也。齋之有取於伯休何。取伯休之口不二價以自戒也。伯休有藥裹。與市人貿易。故價可不二。主人無是也。雖欲取曷取。雖欲戒曷戒。主人曰不然。凡藥生於有病。有病而無藥。未之聞也。天與我以四百四病。吾之藥亦多矣。言其最近而易曉者。則吾病飢而以穀爲藥。病寒而以絲爲藥。病勞苦而以枕席爲藥。言其遠而大者。則丹田蕪沒。神舍蒙塵。病於我孰大焉。吾以一部論語爲藥。一家鄰里。苟有與我同病。吾不憚爲之貿遷而調治焉。若是則吾之房室雖陋。安知非藥裹。軒闥雖狹。安知非藥肆。但恐吾之言必信。不逮伯休耳。蘆山子曰。旨哉主人之言。行必積而後成。願子勉旃自愛。抑吾聞之。主人曾受信字符於其先人。口雖不能向人輒言。心內以爲大擔負。今日名齋之意。蓋其一端云。己巳重陽翌日。

金谷書齋記

编辑

秋旅子家南海上。年且老。會面不能數數爾。然每逢南來人。必問其起居動靜。一日有傳者曰。子方困於土木。不遑餘事。余曰旅苟眞矣。天地間。自有不犯手無限好逆旅。奚土木矣。客亦啞然而笑。竟不詳言屋子何屋也。其後逢秋旅之族人聖則。聖則之叔父乃良氏。始聞所不聞焉。屋據金谷里上游。里則靈光金氏世居也。爲延賓友會宗族。童蒙蛾述。不可以無處所也。買山而經始焉。蓋其事不輕而重。非自謀一身偃息比也。雖以秋旅子之身世兩忘。不憚屈首而董役。有以哉。屋旣成。凉軒燠室。足以收攬遙山。竹樹蔥蒨。不待植而足。落之日。里人改觀。得未曾有。齋不可無名也。西曰觀善。東曰修睦。仁義各以其方也。合而扁其前面曰觀善修睦之齋。斯皆乃良命之。而諸宗以爲允可者也。乃良之言曰。義孰爲大。賢賢爲大。仁孰爲先。親親爲先。觀善修睦。仁義行矣。仁義行而人道立矣。蓋嘗慕仰而未之能行者。願與諸宗勉之。噫。自世敎衰。民不興行。父兄之所勸於門後生者。不過巧文麗辭。沽寵取姸。今乃良於齋成之初。留意本實如此。異日天冠山北。有修身正家。卓然不與俗尙俱往者。必出於金氏無疑也。雖有喙三尺。敢贅一辭。若其形諸文墨。使入斯齋者顧名思義。則朋友與有責焉。是以不能以老醜辭。

東塢記

编辑

西家東。卽東家西。繇是言之。天下終無定東乎。曰否。先立吾身。以吾七尺。嚮明而立。擧其左手曰東。此最東之準的也。雖然東亦有不由吾者。吾所居之國。於吾曷嘗爲左手。而見中州人東之。吾亦受以爲東國。士弘所居之塢。於士弘曷嘗爲左手。而見一邑人東之。士弘亦受以爲東塢。噫。立吾身以求東者。千萬人常知有己之義。受人言而爲東者。舍己從人之意。吾知士弘免矣。若其泉石之窈窕。雲林之瀟灑。吾未之因焉。不能懸想而爲之說。

東溪記

编辑

東溪在鳴陽縣西。溪上有翁。故翁之號曰東溪。年間翁出官參禮。參禮之溪。亦來自東。翁之爲東溪翁自若。而東溪懷戀主之悵。於是遙向參禮之溪。若有致怨焉曰。奪我翁者非若耶。參禮之溪若有答焉曰。今我翁也。汝何有焉。岸上有荷鍤者解之曰。物無常居。居無常主。今夫溪決諸東方而爲東溪。一朝決諸西方則不復東溪矣。然則溪之東西在吾鍤耳。夫人獨無鍤焉者乎。一朝翁棄參禮。就西南北溪上。開大衙門。則參禮之溪。亦柰翁何。溪亦不能自保。何况溪上之翁。東溪勿悲。參禮之溪勿喜。二溪猶不能息爭。質諸翁。翁曰。二溪之爭滯。滯固非知我者。鍤夫之解恝。恝於知我亦遠矣。翁之胷中。有物有我。則翁自翁溪自溪。東溪自號。本是贅矣。若物我兩空。則翁歟溪歟。安知翁之不爲溪。溪之不爲翁也。人與溪殊類而猶然。况溪與溪同類也。東溪安知不爲參禮之溪。參禮之溪安知不爲東溪。非但二溪。雖西南北之溪亦然。孰得孰失。孰悲孰喜。雖然吾老矣。行當拂衣歸臥舊曰東溪。於是二溪之爭始息。鍤夫亦曠然若有失也。翁奇正鎭晩友也。以傑豪之氣。白首殘郵。揆以常情。思歸之意。必日夜如溪水滔滔。故設爲物我兩空之說。以廣其意。蓋相愛之無已也。

竹坡書屋記

编辑

竹坡之山。於瑞石懷抱中兒孫也。然坐竹坡書屋者。不知有瑞石焉。豈惟瑞石也。右肘之下。緣溪而茅茨者。有百其戶。而一入是堂。烟火之色。鷄犬之閙若掃焉。其幽夐窈窕。卽此而可想像矣。石不巉巖而苔蘚長靑。溪不喧豗而冬夏不竭。眞藏修之異境也。余嘗謂湖南名勝之區。當以俛仰亭爲甲。數年省墳之路。經過此堂。以行期之忙甚。不能登階凭欄。盤桓三周于階庭而後去。旣去而復顧。旣久而不忘。每內語于心曰。此地之勝。可與俛仰亭爲對手。旣復以此言于士友。則或以爲過。噫。此可與具眼者道也。地之勝。爽朗一奇也。窈窕亦一奇也。何必左右袒於斯乎。文氏之立書屋於此蓋久。中世都事鳳岐讀書於此。而以明經出身。中廢者。有年都事君之從孫在洙。始鳩財而拮据。至其子龍鉉。始克成屋。其族人箕鉉始終同心云。吾謂龍鉉山出於瑞石而不見瑞石。意者耕鑿堯天。不知帝力之態歟。咫尺閭閻。纖塵不及。意者不離下學而可以上達之像歟。苟使讀書於此堂者。酣飫於此而有得焉。則地靈人傑。有時相符。若能文章。拾科第特淺事耳。何足爲君願。於是乎書。

光霽亭重建記

编辑

光霽。故上庠梅堂楊公諱墩亭號也。謹按其遺事。公蚤有俊聲。時値蔑貞。隱淪以終。故事業無耀人者。然其堂以梅。其亭以光霽。則雅尙不苟。可驗其一端矣。至使秋江高士賀榮叔以取端。河西大賢想餘音於隔世。則不賢而能之乎。抑又聞亭旣墟。而其傍有村。出洞而交路。其上有店。至今皆以光霽亭爲名。夫以一人之棲遯。能變其地名。嚴陵瀨之外。未聞焉。非賢有德者。不能也。歲辛未。公之後孫。重建於坊內甘隱山下。距舊墟十里而近。亭旣成。或有以地改名仍。事出舊貫之外。古墟林壑。不肯讓我以名則若之何。正鎭初亦聽瑩於此。思之不然矣。原此亭之得名。地歟人歟。若以其地則濂翁故宅。先有光風霽月亭。此地不應更有此亭矣。今有一人苟能留心於圖書未盡之言意。不論某地。不妨是光霽主人。曩也公旣主人於此亭矣。托衣履於甘隱三百餘年。亭之徙以從之。誰云不可。實之所在。名必從之。讓不讓奚論。河西舊題咏。旣有新板。安用他文字爲。但其重建顚末。不可無記云爾。

申氏書堂記

编辑

蘆下子於竹谷諸秀。首先得文雲甫。後幾年。始得申周卿。是以雲甫之書堂。蓋嘗一入焉而爲之記。今雖不能記其記文辭意云何。若其景致之窈窕。未嘗不往來於心目之間。申氏之有堂。初未嘗聞知。况可登之乎。登之猶不能。况可文之乎。庚午五月。宇萬自榮掃行歸。告其祖曰。雲甫同村申氏有堂。其景致之美。不減雲甫之堂。蘆下子傾耳旣罷。爲之悵然者久之。曷爲哉。今有雙璞同在一山。一朝采玉者入焉。采其一。昧其一而去。則於璞雖無所損。豈不爲千古之遺恨乎。惟馬亦然。惟人亦然。千古之恨多矣。吾非采玉者則已。申亭之景物。久爲所昧之璞矣。吾雖筋骨緩弱。尙擬墳行。一過而登瀉。以追贖前日之遺珠。又以此文爲先路焉。

林孝子旌閭記

编辑

林君粲孝。其本貫密陽。國初降鄕。十五世爲淳昌人。君生胥吏家。得年僅二十。生而以孝聞。身後至蒙旌閭贈敎官。世所稀也。最其行蹟。則其喪天也。年未成童。而能斷指垂血於疾亟。竟不救則哀戚動人。窀穸在十五里。日一哀省。三年如一日。孰以此敎誨君者。非性然乎。孰無此性。君爲能不失耳。吾欲表而出之。以告世之爲小學童子者。君之沒。一子始得纔三歲。旣長。於夾笥中見坊報文書。始知其亡父有至行。問於母得其詳。欲自鳴於朝。執筆者欲以冰鯉幕雀。亂其實蹟。始得不聽曰。欲顯親而先誣親可乎。竟以實蹟蒙褒。君之不包羞於九原。始得是賴。可謂孝子有孝子。吾又欲繼君而尾附焉。以愧世之顯親而不由其道者。曰時暘。曰啓震。曰宗立。曰永祿。君四世諱也。

岐山精舍記

编辑

岐山精舍。李君翼瑞居第也或有難之者曰。古人所云精舍。雖不獲身登目擊。執其名稱而想像之。如身登焉。其處所必山幽水僻。其制度必短簷明牕。其什物非硏朱一床。則烹茶一鑪。隔絶喧卑。便宜藏修而後可名。今翼瑞旣居室於此。且與村閭相接。凡養鷄種黍。運水搬柴。採花摘實。村家百事。闕一不可爲生。又有徵租索錢。計銖論兩。日相漸染。強名其屋曰精舍。不亦虛乎。江上老人曰。此非翼瑞自名。名之者我也。居。請爲子解之。蓋使我泛論。子之言。皆我之意也。李生吾嘗一入其居矣。閭閻背後一區。草屋架其半。以爲凉榭燠室。繞以疎竹。柴扉不設。此貧士居第例如此。無足怪者。及周顧庭除。四面閴然無一事。絶無生產作業氣味。雖老頭陀參禪石窟門前。無以異此。適値生不在。不能入其室而徑歸。然庭除如此。室中事又可卜矣。是以心異之。其後余避暑于石屛山齋。生挾書從之。攻苦食淡數朔。不見有流注想。若生者眞堪讀書根基。惜其前此不能專心問學。年四十。不以讀書聞也。於是始信曩時所見於其庭除者。非大脫空。乃區處有方。就熱閙世界。辦得淸凉一傘。奇哉奇哉。古人不云乎。仙鄕不離房。此一屋子。村民居之則爲村舍。翼瑞居之則爲精舍。子何見之滯也。難者亦無辭焉。吾衰甚。無以再入君之居。留此以代空谷之跫音可也。

浩歌亭重建記

编辑

歌而冠以浩。必非尋常永言。古之刱此語者誰氏。其諸蘊抱不偶之士。無以泄其輪囷。托於此以自寬歟。若邵堯夫異於是。著手脚於天根月窟。風駕霆鞭。偶不偶非所論也。然猶曰吟哦不足。遂及浩歌。乃知三十六宮。又自有浩歌一門。至我東雪江翁。始扁以爲亭。我不敢知。翁之浩歌。不偶之感歟。抑傳心堯夫歟。就攷其世。則翁之科第。不爲不久。而浮沉外除。不能自安於朝廷。末乃權倖鴟張。賢士鴻罹。介石自貞。解紱南歸。則不偶亦甚矣。而及讀其長歌一篇。則山水應接。魚鳥同樂。不見怨尤不平之意。發露於詞句。依然安樂窩中氣味。憂世之憂。樂天之樂。並行而不相悖。君子之心。固如是歟。翁之遺文雖散失。而太極吟以下百絶句猶傳。蓋其咀嚼淫泆。不離於聖賢大訓名理肯綮。其接人也以是。訓子也以是。本領旣固。宜所得之深也。未幾有壬丁之燹。亭之鞠草數百年。四山雲白。九江水殷。先生之風。與之俱長。何以亭爲。重建者。雲仍追遠之心也。始役於某月。落於某月。時崇禎四辛未。面勢仍舊。獨其不茅而瓦。爲經遠之慮。不得不爾。述以文。非少能手。而必使奇正鎭塵穢者。爲其居相近也。

醉石亭記

编辑

緇衣曷云好賢。以其敝予改爲也。於他人賢者猶然。賢祖嘉遯遺躅。而可任其泯沒乎。此金氏醉石亭之所以重建也。金氏光山大族。中世有爲松沙監務者。牟陽於松沙鄰邑也。牟陽之有金自此始。明宣間。有光陵參奉諱麒瑞及其胤子蘆溪處士諱景熹。以隱德連世著稱於鄕。亭曰醉石。蘆溪公所構也。年久而墟。獨其欹石一面。刻醉石亭者。猶舊樣耳。子孫撫摩咨嗟。經紀有年。辛未春。亭始落焉。金氏不以余耄昏。來謀所以記之者。余謹復曰。賢者所樂。蓋難言也。昔人之言。亦有然而未盡然者。如曰醉翁之意不在酒固然。曰在乎山水之間則未必然。繼曰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則大然中有大不然。其實樂非但不在酒。亦不在山水。山水之樂亦寓耳。酒是寓之寓也。以此言之。蘆溪公之醉一寓也。石一寓也。亭又一寓也。過了幾重寓而有亭屹然。今金氏之所重建是也。若其所寓之實。蘆溪公已捲而去矣。吾未知重建者何人也。吾所爲金氏願者。勿謂吾亭已成。更謀所以進乎此者。則其於似述之道庶幾乎。請以是爲記。

崔孝子旌閭記

编辑

正宗大王十八年甲寅七月十六日。傳曰。孝烈抄啓。每歲首。禮曹就議於政府。分等區別。啓聞卽應行之式。而朝筵聞禮判言。積置者已六年。而前禮判閔鍾顯所抄。甚爲精簡。使之因其已書之別單啓下矣。當此憫旱之時。此亦揚善發幽之一端。旌復食物。令廟堂申勅京外。卽爲擧行事。於是孝子崔公天奎之閭始旌。公字士直。和順人。中世移金山。爲金山望族。後又徙居南原。三忠八孝。三俎豆四烈婦。其家聲也。幼有異質。事親養志。其姿稟也。母病危亟。幾至臯復。禱天血泣數日回陽。其天感也。晨昏省掃。有虎衛鬼燐童篲之異。其孚物也。閔公當時名卿。正廟褒其所抄精簡。噫。公之實行。於斯驗矣。第恨後承螟繼零替。命旌後六十九年壬戌。從孫某某等。始謀伐石以記之。幸州奇正鎭聞而嘉之。草其辭如右云。閏八月十三日謹記。

觀水亭重修記

编辑

形色於兩間恒久者。孰如流峙。流峙之間。著一亭榭浮菌耳。可朝暮有無也。余於宋氏觀水亭惑焉。繼而有悟焉。何哉。亭本宋氏先祖知止堂先生退老所築。記文傳世。亦先生筆。吾雖不獲登斯亭。以吾有曠慕於先生也。嘗一路過其洞而爲之躕躇顧瞻焉。亭前之水。卽記文所言泓渟演迤。擬之江漢之深廣者。而以今觀之。線流斷續。殆韓公所謂蝦蟆跳過。雀兒浴者。不足留高人之雅賞。紙墨容有浮實。而不應逕庭若此。是必匯爲一泓。當時有之。而四百年來。沙堆水伏。今歸烏有矣。水上之亭。乃獨古貌巋然。欄檻之間。隱若有鉅人長德。支頤而凝睇者。於是乎恒久者化而浮菌。浮菌反恒久矣。物理固若是耶。問之野人。曰亭之墟而復立者一。今行且重修焉則再矣。噫。天地自有最恒久者。非流峙之謂也。詩不云乎。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此眞恒久者也。昔人之正身潔行。爲百世師。修此者也。後人之高山景行。百世若合符節。同此者也。登斯亭者。勿以亭觀亭。以德觀亭。則亭之恒久。固不足怪。而亭前之水。又奚足爲有無哉。爰初命名之義。非後生所敢臆斷。而原記文中。以觀瀾知本,觀淸洗心兩句結梢。知本之云。是由來古訓。洗心之語。是自家得處。主意蓋在下句也。願俟知言者質焉。堂構裔孫一心。而煥疇,致獻甫置力爲多。重修一周年。楣記有闕。琪錫,漢榮。以其門父兄之意諗于余。

安氏溪堂記

编辑

宅于山之趾。其齋宜在山腰。不如是。不能靜僻也。齋之立曷爲哉。爲子孫肄業地。肄業未幾。喬遷他鄕。亦人事之或不能免者。山趾之短牆殘草。已屬他人。巋然一齋。又不能隨人同遷。則爲子孫者。何以處此。置之守直。庇其風雨。勤灑掃。防其鼠牙雀角。子孫故鄕之路。徘徊焉休息焉。則雖風樹蔚莪之餘。其裕後式糓之念。炯炯於楹戶間。奚但桑梓之起敬而已。况數世墳塋。多在瞻望之地。或三里而遙。或五里而近。宜安君之眷戀於此齋也。安君名貞晦。從我遊有年。其弟貞泰,貞植起齋者。其先人諱曰昌鎣。故土縣曰光陽。新居府曰南原。齋之山曰梧山。齋前有溪。作瀑佳甚云。貞晦別求齋名。余曰。千般佳名。不如存舊。可仍其舊號曰安氏溪堂。

東山亭記

编辑

東山亭。善山金氏賢祖菟裘也。年間重建焉。帶方韻士韓信之爲之詩若序。信之老而筆不老。凡亭之故實。以至四圍拱揖之偉麗。冬夏昏明之異候。蒐括無遺。旋又策驢百五十里。詫其友人奇正鎭曰。心曠神怡。寵辱俱忘。吾嘗聞其語矣。未見其樓也。乃今始見之。不知身之在巴陵萬里外也。所恨獨賞近饕。竊欲雙手拱獻於長者。以供一餉開眼。而畫中景非生綃一幅。終非雙手所可搬運也。若之何。吾素知信之眼光不草草。聽未旣。不覺歆艶動情。徐謂信之。公欲引我一出淸溪洞門耶。吾朽而臭矣。遊賞已歸先天。多謝公不棄老物。信之曰。非敢然也。得長者一語。留之壁間。此與長者親臨何異。是之蘄耳。余啞然笑曰。吾初謂子將以江山豁余。乃欲以我塵穢江山耶。世間自有一副風流好事。不如是。豈云韓信之也。雖然公亦沒商量矣。東山亭四面八方。公之序已占據。使我步磨驢之迹則吾不爲也。捨此而爲言。則所謂白戰不許持寸鐵。柰亭何。信之曰否否。今日一場談話。後此何人道得。謄之紙面。以爲東山亭之記足矣。

蘆洞朴氏新亭記

编辑

走少也一過蘆洞。見其山不甚高而蒼然以圍。谷不甚長而窈然以曲。桑麻黍稌。具體而微。林木之間。籬落隱映。庶幾其間。有澗阿陸之碩人乎。而惜乎未之見也。今年。因蘆虎二洞新亭對起。始聞金朴兩姓先德爲詳。雖古今不同時。足驗向也庶幾遇者爲不妄。金亭不揆耄昏。先已泚筆。今朴氏重有請焉。辭之則疑有薄厚。謹按其家乘。朴氏先居長城。入高敞亦數世。有諱奇琥公始居蘆洞。公素著文行。嘗募兵糧。赴丙子義旅。旣不遂矣。則托玆山以肥隱。始至之初。占不食一堆。手植一梓。不幾年。枝葉茂密。有賓客至。則輒曰吾有凉亭一區。盍往觀乎。後先至樹陰下。班荊而坐。陶然相樂。盡日而歸。未論他事。只此一段興味。非有古隱士風度不能。勿剪之戒。傳至六世孫壽邦。加封植焉。凡爲梓者四十餘根。盛夏陰濃。日光不透。又以自然石。剜爲十九路。置之其間。蓋欲與遠近朋友。樂祖先之遺陰也。又二世而新亭起焉。來告者朴君宗九也。余告朴君。人情日遠則忘。君家桑梓之敬。數百年而不替。至於立亭以壽其傳。追遠之厚。非君家伊誰。雖然吾竊有爲君憂焉。君之先世。非不知世間有塗墍茨瓦。而必樹陰之取。非不知有紋楸。而必石面之刻。非不知有簟席。而必班荊之安。無乃願迴橧巢之風。同醉汙抔之飮。相忘於鶉鷇之世也歟。今樹陰之下。疊以茨瓦。少焉棋必紋楸。坐必簟席。或以爲遁天離眞。非其先祖相傳心法則若之何。宗九瞿然曰。然則吾之起亭。非歟。余反而解之曰。無傷也。君不見經文之有註疏歟。經文甚簡。而註疏不得不繁。蓋以今人之語。解古人之意。其勢應爾。君之先祖所行。譬則經文也。君家今日之所建立。譬則註疏也。其意若曰前人之植木。卽今人所謂塗墍茨瓦也。前人之石局。卽今人所謂紋楸也。前人之班荊。卽今人所謂簟席也。彼此相形而前人之德益彰。登此亭而不知此者。卽周公所言昔之人無聞知者。何足道何足道。請書此以爲之記。

李氏追遠齋記

编辑

李氏貫光山。仍居焉。以簪纓閥閱。望于湖南蓋舊。中葉以降。寖以衰歇。然不衰者文行也。居府西之黃溪里者。尤爲州閭推服。無乃灑掃堂之餘敎。有未泯者歟。謹按李氏家乘。灑掃堂諱運鴻。以厥考參議公之命。受業于高峯奇先生之門。龍蛇之亂。倡義聚穀。以餉天兵。竟禍于賊刃。志業未得卒究。留待後人。其心炯炯可識。追遠齋在里之前山。卽灑掃公曾祖縣令公墓下也。縣令公諱世武。臨官有去後思。齋爲墓祀齊潔。因以爲冬夏子孫肄業之所。經紀非一日。庚午春。始克有成。扁題旣具。李君寬瑞及其族人淵宇周相來謀記以傳後。余重其題目良久。始問寬瑞曰。縣令公之於子幾世矣。曰十二世矣。十二世則固遠矣。必冠之以追者。豈不以遠不與忘期而忘至。病其忘。將藥之以追歟。寬瑞曰然。祖先之於子孫一身也。氣血相貫。噓吸相通。及其一世又一世。至於遠而忘焉。况墓下有齋。齋上有額。不啻外爾。欲以此藥其忘。不亦志勤而事左歟。寬瑞瞿然曰。若是則柰何。蓋嘗聞之。祖先莫遠於始祖之所自出。而聖人爲之禘以追之。蓋有是理故有是誠也。是故朱子以理無不明誠無不格。釋知禘之說。今要明理存誠。盍亦反之於身。以求灑掃公之素志歟。若是而後。追遠不爲虛言矣。寬瑞曰。請歸與族人勉之。寬瑞十年久要也。於其請。不能以老昏辭。

松陰齋記

编辑

山北曰陰。家於松鶴山之北地。其齋曰松陰。固其所也。雖然山之北。卽極樂湖之陽。曷不曰湖陽耶。主人之意。我知之。主人年恰六十。於初中晩晩矣。乃其心則不欲隨凡草木。零落於歲晏。植物之保晩節者。莫如松也。故因山名以表其中也歟。松惟生理接續不息。故能保晩節。人能戰兢臨履一念匪懈而後。晩節可保。主人勉乎哉。陶公賦四時。今之學語童子。類能誦其詞。然八十翁翁。鮮能知歸重在於嶺上孤松。吾懼入主人之齋者。如讀陶詞。不知陶意。於是乎書。若其江山景物。菟裘源委。必有能文者。老筆不暇及也。主人爲誰。中原朴應之也。

晩悔堂記

编辑

易有吉凶悔吝。所謂悔者處吉凶之間。與吝比肩。今有筮者分掛揲扐旣畢。得一爻焉。其占曰有悔。必隱憂動於眉間。爲其不能純吉也。雖然君子之懲忿窒慾。遷善改過。非悔不得。經曰自怨自乂。曰內自訟。皆悔之註脚也。異哉。悔之不宜於筮而利於行也。雖然有不悔。悔之貴早。悔或晩。失時而無及矣。故晩悔之云。有似立在百尺竿頭。有一跌不可挽回氣像。亦曰殆哉。鳴陽縣之西山水之區。有堂曰晩悔。鄭友而見居之。而見之言曰。此堂之構。非我也先人也。其名以晩悔。亦非我也先人也。構未及落而先人下世。獨其名堂之意炯炯。與棟宇相終始。不肖餘生。欲言先哽塞矣。蓋新造居第。必欲擇令名以鎭其楣者。此常情也。先人不此之爲。必晩悔云者。豈徒撝謙於一身哉。蓋欲子孫之居此堂者。旣知所悔。又戒其晩。以不遠復爲三字符也。不肖非不知此。而不能瞿瞿却顧。其悔又將晩而無及。一世而子。二世而孫。則浸遠浸忘。其知悔亦未可必。又何早晩之云。願公謄諸文字。使先人裕後之苦心不墜於地也。正鎭謹復曰。傳授心法。自古聖人有之。今晩悔之扁。公家心法在此。爲子孫者。若能屢省而亟反之。善不可勝用矣。然法不自法。待人而行。君能爲傳法之人。則子孫獨無其人乎。君不出身而求之可也。辛未暮春。蘆下老人記。

孝子雲窩鄭公旌閭記

编辑

聖上臨御七年庚午九月。全羅道儒生趙喆浩等。駕前上言請故孝子贈童蒙敎官鄭弘規加奬旌閭事。禮曹覆啓允下。綽楔成命始下。謹按上言辭意。其一曰七歲失怙。其母決意下從。卽號泣絶粒。欲先母致命。誠意懇到。卒回母心。其一曰稍長。以母命從師百里外。勤苦不輟。遂成鉅儒。讀書之暇。輒以漁樵供養。甘旨未嘗乏絶。其一曰遭喪。廬墓盡哀。禮制一遵文公家禮。省掃寒暑不懈。忌辰哀慟。無異袒括。其一曰著雲窩警筆三十六編。爲一世矜式。噫。以毁齒之年。能絶粒以救母命。其至性固有過人者。聖人不云乎。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迹公平生。蓋庶幾乎此。其孝可謂盛矣。孝理之下。宜乎不一奬而遽止也。然揆以蔀淺之見。公之爲公。全體在警筆一書乎。何者。警筆之書。爲綱者五。爲目者三十六。凡一身之動靜語默盡之矣。蓋所謂一擧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者。子孫讀是書。則可以淑一家。鄕黨讀是書。則可以善一鄕。詩所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非是之謂歟。請書此以爲旌閭之記。雲窩。公之自號云。

瑞巖記

编辑

曾年。瑞巖主人。以其屋後巋然而雙踞。名瑞巖者。不鄙徵余文。文未成而余已老。竊念物之難老者。莫如巖石。所賴石無情耳。苟有情也。必爲老物代愧曰。昔之蒼蒼者。今何皤皤耶。昔之了了者。今何昏昏耶。渠方爲我愧。而我乃爲渠文。殆近於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者。是以舊未下手。抑又思之。主人衰亦無以小異於我。而引彼難老之石自號。而無愧色何也。吾聞古之人有修身善道。確然不燼。形衰而神愈旺。身去而名愈長者。意者主人其人歟。少焉柔者化剛。剛者化柔。巖石之堅不足恃。則吾未知難老者。人歟巖歟。若是則瑞巖當愧主人。主人何愧於瑞巖。恃此而文。雖以老物文瑞巖。未爲過也。惺惺否三字。儒門初無此語。至瑞巖老禪始發之。而遂爲儒門不可破之眞詮。今儒門亦有瑞巖老。儻有抽關一話頭。勿俾老禪專美於古則尤幸矣。

永慕堂金公旌閭記

编辑

凡三綱之旌。榜之居宅門楣者正也。村居大抵蓽戶蓬門。不得已而別爲雙楣之屋。以容綽楔者。正之一變也。雙楣摧落。又不得已而揭之院享之講齋者再變也。院享旣停。又不得已而起雙楣之屋者三變也。雖然三變近乎正矣。謹按故孝子金公諱質字文素。弘治正德間人。系出安東。左議政上洛伯翼元公士衡六世孫也。嘗以母命一赴試圍。成南省不復擧。尹參判鳳朝狀其行。其畧曰。生而溫潔端粹。孝愛天至。纔至踰齔。奉養父母已如禮。母病疽。吮之。又露禱獲其應。先喪父。毁瘠踰節。負土營壙。不資丁夫。廬其下。饋獻手具。有山鼠斃甔。飛雉入廚之異。日飮淡糜。夜處冷地而不言病。父老嗟異。荐遭承重服。哀慕如一日。及母憂。年已四十八。或以傷生爲戒。答曰因毁沒身。獨非命歟。怙恃已失。生亦何依。願勿復言。一日大雪丈餘。環墓若干地獨無一點。旣除服。別構一室以居。曰君子有終身之喪。親沒之謂也。今吾秖當追慕不忘於嗜好居處間矣。金河西額其堂曰永慕。疾革。謂門人申參奉命義曰。吾不能事君。又無兄弟。惟一擧足一出言。不敢忘父母。全其體而歸者吾事也。嘉靖丙午。旌閭命下。天朝又命采聞我國行誼。閔公聖徽爲道伯。首擧公以奏。於是公之孝。達於天下。萬曆癸丑。道巖祠起。卽永慕堂遺址也。右皆行狀中語。而有所刪畧。不能有所增也。遺文有自戒六條。詩有竹院題詠及送柳眉巖二首。旌閭榜之揭於講齋。不知的在何年。雙楣重建。當宁己巳云。不可無記也。金氏以命正鎭。壬申首夏記。

薇窩移建記

编辑

鷄鳴孜孜爲善。何能遽舜。而其爲舜之徒則優矣。首陽以爲山。薇以爲窩。何能遽伯夷。而其爲伯夷之徒則決矣。吾於是知崇禎處士鄭公之賢也。窩之始楣也。尹圃菴鄭松崖諸名勝。以一時知己。各爲之記。讀之嗚嗚。有千載不平之餘憤。及至公家慈明龍臣氏。替厥爺而爲記。則反若有與本旨差異者何耶。此山此窩。公豈樂而居之哉。依薄靡所。托於此以自寬。乃爺苦心。令子豈有不知。迺鋪張景物。有若擇勝而處之。吾蓋反覆細思而得其說焉。公之微意。蓋以爲旣不能伸此義於一世。以楣上空文。竊托於墨胎氏之徒。亦足羞也。賢父微意。令子知之。故以崇禎後戊戌一句存其實。以許多烟波糚點沒其迹。俾知我者知之而不知我者不知也。其意尤可悲也。總而言之。處士雖無薇窩可也。當時與公同義者。於朝於野。不爲無人。山何嘗皆首陽。窩何嘗皆薇窩耶。在處士公後承。薇窩宜乎重建。經不云乎肯堂肯構。嗣守之難。朱先生蓋嘗三致意於聚星亭。處士公後承勉乎哉。或以柱礎以下。非窩本址爲慊者。苟伯夷也。所登皆首陽。况相望二里所非遼也。鄭君在弼。俾蘆沙老人奇正鎭記之。時癸酉端陽也。

敬梓堂記

编辑

記有之。天下有道。行有枝葉。天下無道。言有枝葉。擧天下而言若是。反之一家一身。奚不若是。若敬梓堂主人李君德一。殆所謂行有枝葉者耶。淳化下槽。吾生長村。而在德一則世居也。德一庚降之歲。吾撥歸本土。湯餠之客。羊酒之鄰。吾不參焉。然以吾有墳墓之行也。無年不入其村。每入必過其門。見其髫齔至于丱角。見其勝冠至于老蒼。吾之知德一。可謂稔矣。然其宗族稱孝。鄕黨稱弟。晩而後益信。信乎醇醪之飮無輕醉。今年又縮衣節食。買田於畿縣。以圖遠世墳墓。歲一芬苾。於是乎德一之孝。國人知之。其屋邊舊有雙梓。蔭可百步。霜雪竽籟。不一而足。吾幼稚時。嚴家庭敎誡。雖不敢輕易出籬。於心竊愛之。一年一再度。携同伴遊其下。如昨日事。乃今始聞其爲德一高王考手植。噫。桑梓之敬。恒人通情。以德一之孝。不遠此而卜築。豈無意也。堂旣成。鄕鄰諸名勝僉曰。敬梓宜爲扁。亦可謂道得人意中事哉。惜其雙梓之一。蟻穴引火。今不存矣。德一又植兩根於傍近。梓之老少雖不同。歷數之。爲梓者三云。昔者三槐王氏植槐于庭。而兆異日之顯達。吾不欲以此爲德一祝。但使德一子孫。皆能行有枝葉。如三梓焉。則李氏三梓。未知與三槐孰賢也。癸酉陽月上澣。

扶溪精舍記

编辑

杜陵不唾靑城。吾於安義三洞亦云。三洞見之乎。曰搜勝一洞。蓋嘗瞥過焉。而其二其三則未之目也。見亦未遍。而遽以方之靑城。不以輕乎。曰道之無形。而亦有見知聞知。聞知未必讓於見知也。山水乃較著者。見其一而槩其三。何不可之有。且吾聞之。水土之雅俗不同。而所產之物亦異。故鍾乳丹砂。知其來自靈山。物產猶然。况人物乎。吾見田君贊明。而益知三洞山之秀水之白也。贊明吾前後三見焉。見輒刮目。其言曰。富貴在吾身。而世人求之於外惑也。只此一言。其所存之不負名山。可見矣。贊明有兄。聞其所存。與贊明難兄弟。吾於三洞泉石。猶以所見者。槩其所不見。今於贊明之兄。亦欲以贊明槩之。扶溪精舍。其兄弟所築也。三洞旣勝。而扶溪又選勝於三洞。聞來吾心亦凉。恨吾崦嵫頹景。無由登臨舒嘯以散幽鬱。雖然使吾筆墨登於精舍。則去吾身登一間耳。遂強拭昏翳而記之如此。

徐孝子旌閭記

编辑

上之七年庚午。全羅道儒生李炳柱等。以南原故士人徐有敬及其子漢輔孝行事。上言入啓。令道臣詳探博採以聞。道臣覆啓。卽日命下依允。父子皆贈敎官旌閭如法。於是徐氏之孝。國人聳傳。其覆啓略曰。徐有敬銘巖湜之七世孫也。以忠孝故家。世趾其美。事親殫竭誠力。志體之養。令譽彰聞。其子漢輔承襲不匱。其親有積歲難名之疾。祈天願代。嘗糞驗證。靡不用極。其遭喪也。攀擗哭踊。皆過禮。廬墓三年。是父是子。尙未蒙褒。極爲嗟歎云云。道臣徐公相鼎也。大抵自冰鯉幕雀以來。世之言孝者。必靈感是先。竊詳覆啓辭意。惟日用人事是述。以此知徐氏兩世之孝。自盡其誠力而已。上言儒生。信其如此。覆啓道臣。信其如此。豈不誠賢乎哉。及乎兩世天褒。一日並降。則至誠感天。其在斯乎。正鎭槁木朽株。文字非其任也。而重崔君錫俊之請。塵穢如右。

挹翠亭重修記

编辑

光山古稱士族淵海。梧峙又光之名村也。自吾不省事時。已熟耳知其爲其某姓世居之地。中歲移親塋於石底。來往路次。始得經過而因擊焉。籬落竹樹。點綴斷續。宛然昔日所聞也。意者其間有故家遺俗可聽聞者。而籬內衣冠皆生面。末由接一席而細論也。今於李金三四年少。惠然肯來。得挹翠亭舊蹟而讀之。向所云故家遺俗。其在斯歟。謹按亭之始刱。在萬曆以前。河西金先生嘗登臨焉。挹翠之名。先生所命云。據李司成原序。亭本梧峙鄕約之閣。非一姓之私。李氏之望於洞。其來蓋久。故爰初倡率興立。李氏之力居多。先賢遺躅。亦因尋訪。李氏亂後重刱。而述以文者。司成亦李氏。今年重修。又出司成兄弟之孫。金少年以同約家子孫。與之同心。想其檻欄重新。洞壑增光。第念亭者外也文也。約者實也本也。今梧峙諸君。旣重新其外且文者矣。亦能重新其本且實者否。法不自行。待人而行。公法猶然。况私約乎。諸君早夜孜孜。常以約之因我。而不行爲憂。則其於重新舊約。亦無難矣。旣以告於諸君。又書以爲之記。

漸巖記

编辑

楚山老人南君原浩。斑衣弄雛之暇。有所與遊處二友。其一多聞友。蠧魚齧食之餘。數十殘編是也。其一忘形友。席地蒼然。隆背而起。其大不可轉。以苔蘚爲皮毛。以雨雪爲浴盥。原其初。非由積漸而成也。以人情忖度強名之曰漸巖者是也。晩又獲一人焉。之人也腹貯千載興亡。不如書之詳。忘却世間聲色臭味。不如石之恝。君謬擧而側之二友之間。無乃君之於若人。氣味有相近者歟。雖然多聞忘形二友。近者在君枕席。遠者在君戶庭。朝夕雖欲相離。不可得也。所謂晩友一人。相望三舍。隔以蘆山之嵯峨。且其人年大於君而又多病。非君惠然肯來。不可得見。君旣老。又上奉篤老。遊方非時。奈此友何。是以情契之親熟在彼。思戀之積疊在此。一日君送其家督來曰。吾老兄漸巖太寂寞。願有以文之。吾雖惛眊。君有命。敢推辭。但有所惑焉。書與石爲君雙友。吾所知也。君之於吾有晩契。書與石亦應知之。今也受君之命。述君之友。而擧其一漏其一。則書也或將疑君之爲朱穆,劉孝標。若之何。噫不然也。君雖友乎書。而書非君之私友也。與天下後世皆可友之。若石之友。君所獨也。君不能強君之子。君之子不能傳之於君。今日石友是記而不言書。蓋欲以書竢天下後世與之共友也。庸何傷。君之辱與病夫友。今而後眞知之。蓋求友於聲色臭味之外。以吾爲有情之石也已矣。病夫爲誰。奇其姓。正鎭其名。壬申初春記。

可隱堂記

编辑

可不可。惡乎齊。有遷於時者。仕止久速之無可不可是也。有移於見者。可取可予之可以無是也。有轉於人者。魯男子之不可。學柳下惠之可是也。今日之堂以隱。而隱曰可者。果於是三者。察之精而有以自信耶。抑以川名之偶然。寓吾盤旋之意而已耶。吾不見可隱主人。固不可得以知。不可得以知。則亦不可得以言。然吾見其館甥徐君可人也。如見主人焉。遂書此以寄聲焉。

吳氏永慕齋記

编辑

墟墓未施哀而民哀。况先世丘壠。或生居死藏。子孫登降躑躅。其有不思慕者乎。是以士夫家墓下齋室。以永慕爲額者比比也。若錦城吳氏伏龍之齋。則又有可稱道者。吳氏自襄平公以來。世著忠勩。四世而至誠齋公。韎韋出身。以藐然末官。値玄黃翻覆之日。秉義之烈烈。非但一時羈靮之勞。而晩節植立。不渝素心。有幽伏龍。菟裘而牛眠也。上山拜墳。下山入齋室。遺孫其有思乎。春秋霜露之感。衆人所同。風泉滄桑之悲。吳氏尤切。永慕乎永慕乎。此吳氏之慕也。齋室之起。已數十年而未有記也。吳君容圭致其亡親之命。以累不佞。不佞不能以老耄辭。

莪蒿齋記

编辑

孝子不獲終養。而莪蒿之篇作。伊蔚伊蒿之辭。流恨千古。若吾忘年友禹君乃範之養則異乎此矣。乃範失怙雖早。承歡偏慈。今五十年。慈氏花甲七旬。動息康寧。無疆之慶可期。乃範又幸不拔身於科目。無鞅掌靡及之賢勞。名又不隷於征戍之籍。無荷戈霜露之患。五十年所事。惟執爨供菽水。撫摩疾癢而已。向晩受天之餉。不可謂不厚。况又壽宅豫占。松楸蔚然。年間又作一區屋於山趾。以爲百歲後侍奉之地。可謂能終養矣。而新構齋扁。猶有取於蓼莪若有未盡之餘憾何耶。此乃範之所以爲乃範也。養之道。無有竆盡。姑言其淺末。則世俗所謂能養是也。究言之則一出言一擧足而不敢忘。直至於體其受而歸全然後。方可謂善養矣。到此則乃範容有未盡。安敢以所已行者自足。而不以所未了者自期乎。乃範於是乎賢矣。雖然乃範之存心近實。秋毫皆慈敎也。慈夫人鄭氏貫海州。早聞內則女史之旨。律身以禮而誨子以義方。人亦孰不欲敎子。而夫人之敎。惻怛動人。遠外傳聞。猶不覺涔涔欲淚下。設使乃範畢生孺慕。於養志盡乎否耶。此乃範之所以自憾也歟。正鎭年犯九耋。朝暮人。乃範之向後成就。固不可目擊。而不能無歆艶期待之意。於是乎書。

積翠亭記

编辑

淵明詩賦。皆言孤松。蓋松貴於特也。東國西歸李先生亭榜曰積翠。無乃與淵明所取不同耶。曰彼一時。此一時也。淵明相知之深。稱顔延之。亦甘心爲劉宋之臣。孤松之云。非徒格然。亦紀實也。西歸異於是矣。塤唱篪和。伯仲同義。不出戶庭。而翠已積矣。况是時東方義理之明。非晉末之比。雪裏蒼髯。朝野不爲無人。西歸蓋欲以此亭。延攬遠近後凋之色。共保晩節也。積翠之榜。不亦宜乎。今之重建者。先生後孫前節度承淵。節度以書來曰。亭之墟而復立者再。前乎此則王父壯菴公。今則不肖。可無記事以示後孫乎。正鎭昏耄非其任。但其積翠本意。竊有槩於心。不得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