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全三国文卷八
 
乌程严可均校辑
1815年5月8日
卷九
↑ 返回《全三国文

文帝

编辑

典论

编辑
谨案︰《隋志》儒家︰“《典论》五卷,魏文帝撰。”《》、《新唐志》同。《本纪》︰“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所勒成𡍮百篇,明帝时刊石。”详《搜神记》。又《齐王芳纪》注︰“臣松之昔从征西至洛阳,见《典论》石在太学者尚存。”《御览》五百八十九引戴延之《西征记》︰“《典论》六碑,今四存二败。”《隋志》小学类有《一字石经典论》一卷。唐时石本亡,至宋而写本亦亡。世所习见,仅裴注之帝《自叙》,及《文选》之《论文》而已。亡友沈阳孙冯翼字凤卿,尝有辑本,罜漏甚多,又如采《北堂书钞》十五“洽和万国”,以《典略》当《典论》,若斯之类,槪应删剟。今覆捡各书,写出数十百事,有篇名者十三,聚其复重,会其离散,依《意林》次第之,定著一卷。其遗文坠句无所系属者,附于后。嘉庆二十年太岁在乙亥三月晦。

篇名缺

编辑

尧崩,舜避尧子于南河之南;舜崩,禹避舜子于阳城;禹崩,益避禹子于箕山之阴。《意林》下有“事见《史记》”四字,疑是后人校语。

如彼登山,乃勤以求高;如彼浮川,乃勤以求远。惟心弗勤,时亦靡克。《意林》。

应玚云︰“人生固有人官本作“仁”。心。”荅云︰“在亲曰孝,施物曰仁。仁者有事之实名,非无事之虚称。善者道之母,群行之主。”《意林》。

奸谗

编辑

佞邪秽政,爱恶败俗。国有此二事,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序首二十一字从《意林》加。何进灭于吴匡、张璋,袁绍亡于审配、郭图,刘表昏于蔡瑁、张允。孔子曰︰“佞人殆。”信矣!古事已列于载籍,聊复论此数子,以为后之监诫,作《奸谗》。

中平之初,大将军何进、弟车骑苗,并开府。近士吴匡、张璋,各以异端有宠于进,而苗恶其为人。匡、璋毁苗而称进,进闻而嘉之,以为一于己。后灵帝崩,进为宦者韩悝等所害。匡、璋忌苗,遂劫进之众,杀苗于北阙,而何氏灭矣。昔郑昭公杀于渠弥,鲁隐公死于羽父,苗也能无及此乎!夫忠臣之事主也,尊其父以重其子,奉其兄以敬其弟,故曰爱其人者,及其屋乌,况乎骨肉之闲哉!而进独何嘉焉?

袁绍之子谭,长而慧,《三国志‧袁绍传》注作“惠”。古书皆以“惠”为“慧”字。尚少而美。绍妻爱尚,数称其才,绍亦雅奇其貌,欲以为后,未显而绍死。别驾审配、护军逢纪,宿以骄侈,不为谭所善,于是外顺绍妻,内虑私害,矫绍之遗命,奉尚为嗣。颍川郭图、辛评,与配、纪有隙,惧有后患,相与依谭,盛陈嫡长之义,激以绌降之辱,劝其为乱,而谭亦素有意焉,与尚亲振干戈,欲相屠裂。王师承天人之符应,以席卷乎河朔,遂走尚枭谭,禽配馘图。二子既灭,臣无馀。句有脱文。绍遇因运,得收英雄之谋,假士民之力,东苞巨海之实,西举全晋之地,南阻白渠黄河,北有劲弓胡马,地方二千里,众数十万,可谓威矣。当此之时,无敌于天下,视霸王易于覆手,而不能抑遏愚妻,显别嫡庶,婉恋私爱,宠子以貌。其后败绩丧师,身以疾死,邪臣饰奸,二子相屠,坟土未干,而宗庙为墟,其误至矣。

刘表长子曰琦,表始爱之,称其类己。久之,为少子琮纳后妻蔡氏之侄。至蔡氏有宠,其弟蔡瑁、表甥张允,并幸于表,惮琦之长,欲图毁之。而琮日睦于蔡氏,允、瑁为之先后。琮之有善,虽小必闻;有过,虽大必蔽。蔡氏称美于内,瑁、允叹德于外,表日然之,而琦益疏矣,出为江夏太守,监兵于外。瑁、允阴司其过阙,随而毁之,美无显而不掩,阙无微而不露。于是表忿怒之色日发,诮让之书日至,而琮坚为嗣矣。故曰︰“容刀生于身疏,积爱出于近习。”岂谓是邪?昔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君臣则然,父子亦犹是乎!后表疾病,琦归省疾。琦素慈孝,瑁、允恐其见表,父子相感,更有托后之意,谓曰︰“将军命君抚临江夏,为国东藩,其任至重。今释众而来,必见谴怒,伤亲之欢心,“心”字依《三国志‧刘表传》注加。以增其疾,非孝敬也。”遂遏于户外,使不得见,琦流涕而去,士民闻而伤焉。虽易牙、杜宫、竖牛虚器,何以加此?琦岂忘晨凫北犬之献乎!隔户牖而不达,何言千里之中山?嗟乎!父子之闲,何至是也?表卒,琮竟嗣立,以矦与琦,琦怒投印,伪辞奔丧,内有讨瑁、允之意。会王师已临其郊,琮举州请罪,琦遂奔于江南。

昔伊戾、费忌,以无宠而作谗;江充、焚礼,焚礼当考。以负罪而造蛊。高、斯之诈也贪权,躬、宠之罔也欲贵。皆近取乎骨肉之闲,以成其凶逆。悲夫!匡、璋、配、图、瑁、允之徒,固未足多怪。以后监前,无不烹葅夷灭,为百世戮试。旧校云︰“试”恐当作“诋”。然犹昧于一往者,奸利之心笃也。其谁离父子,隔昆弟,成奸于朝,制事于须臾,皆缘厓隙以措意、托气,应以发事,挟宜愠之成画,投必忿之常心。势如憞怒,应若发机,虽在圣智,不能自免,况乎中材之人?若夫爰盎之谏淮南,田叔之救梁孝,杜邺之绐二王,安国之和两主,仓唐之称《诗》,史丹之引过,周昌犯色以廷争,叔孙切谏以陈诫,三老抗疏以理冤,千秋托灵以寤主,彼数公者,或显德于前朝,或扬声于上世,或累迁而登相,或受金于帝室。其言既酬,福亦随之,斯可谓善处骨肉之闲矣。《群书治要》。

篇名缺

编辑

桓、灵之际,阉寺专命于上,布衣横议于下;干禄者殚货以奉贵,要名者倾身以事势;位成乎私门,名定乎横巷。由是户异议,人殊论;论无常检,事无定价;长爱恶,兴朋党。《意林》。

篇名缺

编辑

夫阴阳交,万物成;君臣交,邦国治;士庶交,德行光。同忧乐,共富贵,而友道僃矣。《易》曰︰“上下交而其志同。”由是观之,交乃人伦之本务,王道之大义,非特士友之志也。《初学记》十八引《魏文帝集论》,疑即《典论》之误。

夷吾侈而鲍叔廉,此其志不同也;张竦洁而陈遵污,此其行不齐也。《意林》。

篇名缺

编辑

主与民有三求,求其为《道藏》本作“谓”,依官本改。下放此。己劳,求其为己死,求其为己生。《意林》。

篇名缺

编辑

法者主之柄,吏者民之命。法欲𥳑而明,吏欲公而平。《意林》。

内诫

编辑

三代之亡,由乎妇人,故《诗》刺艳妻,《治要》作“女”,依《意林》改。《书》诫哲妇,《意林》作“晨妇”。斯已著在篇籍矣。近事之若此者众,或在布衣细人,其失不足以败政乱俗。至于二袁,过窃声名,一世豪士,而术以之失,绍以之灭,斯有国者所宜慎也。是以录之,庶以为诫于后,作《内诫》。

古之有国有家者,无不患贵臣擅朝,宠妻专室。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愚,入朝见嫉。夫宠幸之欲专爱擅权,其来尚矣。然莫不恭慎于明世,而恣睢于闲旧校云︰“闲”疑“暗”。时者,度主以行志也。故龙阳临钓而泣,以塞美人之路;郑袖伪隆其爱,以残魏女之貌。司隶冯方女,国色也,世乱避地扬州。袁术登城,见而悦之,遂纳焉,甚爱幸之。诸妇害其宠,绐言︰“将军以“以”字依《御览》三百八十一加。贵人有志节,但见时《治要》作“当时”,依《御览》改。宜数涕泣,“宜数”二字依《意林》改。示忧愁也。若如此,“也若如此”四字依《意林》加。必长见敬重。”冯氏女以为然,后每“每”字依《意林》加。见术,辄垂涕。《意林》作“泣”。术果以为有心志,益哀《意林》作“宠”。之。诸妇因是共绞杀,“杀”字依《意林》加。悬之于厕梁,《治要》作“悬之庙梁”。《意林》作“悬之于厕”。《御览》作“悬之厕”,今依改。言其哀怨自杀。“其哀怨”三字依《意林》加。术诚以为不得志而死,厚加殡敛。袁绍妻刘氏甚妒忌。绍死,僵尸未殡,宠妾五人,妻尽杀之。以为死者有知,当复见绍于地下。“于地下”三字依《三国‧袁绍传》注加。乃髡头墨面,以毁其形,追妒亡魂,戮及死人。恶妇之为,一至是哉!其少子尚,又为尽杀死者之家,嫔旧校云︰“嫔”疑“𡡾”。说恶母。蔑死先父,行暴逆,忘大义,灭其宜矣。绍听顺妻意,欲以尚为嗣,又不时决定。身死而二子争国,举宗涂地,社稷为墟。上定冀州屯邺,舍绍之第。余亲涉其庭,登其堂,游其阁,寝其房。栋宇未堕,陛除自若,忽然而他姓处之。绍虽蔽乎,亦由恶妇。《治要》。

上洛都尉王琰,获高干,以功封矦。其妻哭于室,《意林》、《御览》作“内”。以为琰富贵,将更娶妾媵,而夺己爱故也。《三国志‧袁绍传》注、《后汉‧袁绍传》注、《意林》、《蓺文类聚》三十五、《御览》四百八十七。

酒诲

编辑

酒以成礼,过则败德,而流俗芳沈,作《酒诲》。《北堂书钞》未改本一百四十八。孝灵之末,朝政堕废,群官百司,并湎于酒,贵戚尢甚,斗酒至千钱。中常侍张让子奉为太医令,与人饮酒,辄掣引衣裳,发露形体,以为戏乐。将罢,又乱其舄履,使小大差踦,无不颠倒僵仆,踒跌手足,因随而笑之。《北堂书钞》一百四十八、《御览》二百二十九、又四百九十七、又六百九十七、又八百四十五。

雒阳令郭珍,居财一作“家有”。巨亿。每暑夏召客,侍婢数十,盛装饰,被罗縠,袒裸其中,使之进酒。《御览》四百七十二、又八百四十五。

荆州牧刘表,跨有南土,子弟骄贵,并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胜,《御览》作“升”,下同。中雅受六胜,季雅受五胜。又设大鍼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劖刺之,验其醉醒,是酷于赵敬矦以筒酒灌人也。大驾都许,使光禄大夫刘松北镇袁绍军,与绍子弟日共宴饮。松尝以盛夏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二方化之,故南荆有三雅之爵,河朔有避暑之饮。《意林》、《初学记》三、《御览》四百九十七、又七百六十、又八百三十。

论郤俭等事

编辑

夫生之必死,成之必败,天地所不能变,圣贤所不能免。然而惑者望乘风云,与螭龙共驾,适不死之国。国即丹谿,其人浮游列缺,翺翔倒景,饥餐琼蕊,渴饮飞泉。然死者相袭,丘垄相望,逝者莫反,潜者莫形,足以觉也。《文选》郭景纯《游仙诗》注、张孟阳《七哀诗》注。

然人形性,同于庶类,劳则早毙,逸则晚死。《意林》。

湻于意诊赵章,谓其命在五日,后至七日乃死。章嗜粥,内脏充实,故得延日也。《北堂书钞》未删改本一百四十四。

颍川郤俭能辟谷,饵伏苓。甘陵甘始亦善行气,老有少容。庐江左慈知补导之术。并为军吏。初,俭之至,巿伏苓价暴数倍。议郎安平李覃学其辟谷,餐伏苓,饮水中寒《华佗传》注,“寒”字在“水中”上,今依《博物志》乙转。泄利,殆至陨命。后始来,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军谋祭酒弘农董芬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左慈到,又竞受其补导之术,至寺人严峻,往从问受。阉竖真无事于斯术也,人之逐声,乃至于是。光和中,北海王和平亦好道术,自以当仙。济南孙邕少事之,从至京师。会和平病死,邕因葬之东陶,有书百馀卷,药数囊,悉以送之。后弟子夏荣言其尸解。邕至今恨不取其宝书仙药。刘向惑于《鸿宝》之说,君游眩于子政之言,古今愚谬,岂唯一人哉!《三国志‧华佗传》注、连江叶氏本《傅物志》七、今本五。

陈思王此当是后人所改,论内称文帝为太子,则其时植为临菑矦也。《辩道论》云︰“世有方士,吾王悉招至之。甘陵有甘始,庐江有左慈,阳城有郤俭。始能行气,俭善辟谷,悉号三百岁人。自王与太子,及余之兄弟,咸以为调笑,不全信之。然尝试郤俭辟谷百日,犹与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夫人不食七日则死,而俭乃能如是!左慈修房中之术,差可以终命,然非有志至精,莫能行也。甘始老而少容,自诸术士咸共归之。王使郤孟节主领诸人。”连江叶氏本《博物志》七、今本五。 案︰《三国志‧华佗传》注、《蓺文类聚》七十八、《辨正论》、《广宏明集》并载此论,合录之,得千二百数十字,尚有佚脱。《典论》未必全载,故但据《博物志》录之。

一说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馀养性法,即可放用。大略云︰“体欲尝少劳,无过虚;食去肥浓,节酸咸;灭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施写,秋冬闭藏。”详别篇。武帝行之有效。《博物志》同上。王仲统云︰此有脱落,据《博物志》,下文是东阿王及仲长统也。“甘始、左元放、东郭延年行容成御妇人法,并为丞相所录问,行其术,亦得其验。降就道士刘景受云母九子丸方,年三百岁,莫知所在。武帝恒御此药,亦云有验。刘德治淮南王狱,得枕中《鸿宝苑秘书》,及子向,咸共奇之,信黄白之术可成,谓神仙之道可致,卒亦无验,乃以罹罪也。刘根不觉饥渴,或谓能忍盈虚。王仲都当盛夏之月,十炉火炙之不热;当严冬之时,裸之不而不寒;桓君山以为性耐寒暑。君山以无仙道,好奇者为之,前者已述焉。”《博物志》同上。

《博物志》又云︰“魏王所集方士名︰ 上党王真、 陇西封君达、 甘陵甘始、 鲁女生、 谯国华他字元化、 东郭延年、 唐霅、 冷寿光、 河南卜式、 张貂、 蓟子训、 汝南费长房、 鲜奴辜、 魏国军吏河南赵圣师、 阳城郤俭字孟节、 庐江左慈字元放。 右十六人。魏文帝、东阿王、仲长统所说,皆能断谷不食,分形隐没,出入不由门户。左慈能变形,幻人视听,厌刻鬼魅,皆此类也。《周礼》所谓‘怪民’,《王制》称‘挟左道者’也。”

自叙

编辑

初平之元,董卓杀主《御览》九十三作“弑帝”,五百九十二作“弑主”。鸩后,荡覆王室。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山东牧守,咸以《春秋》之义,“卫人讨州吁于濮”,言人人皆得讨贼。于是大兴义兵,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而山东大者连郡国,中者婴城邑,小者聚阡陌,以还相吞倂。会黄巾盛于海、岱,山寇暴于幷、冀,乘胜转攻,席卷而南,乡邑望烟而奔,城郭睹尘而溃,百姓死亡,暴骨如莽。

余时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知《御览》作“能”。骑射矣。以时之多难,“难”字依《御览》九十三加。故每征,余常从。建安初,上南征荆州,至宛,张绣降,旬日而反,亡兄孝廉子修、从兄安民遇害。时余年十岁,乘马得脱。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旅之闲,是以少好弓马,于今不衰;逐禽辄十里,驰射常《蓺文类聚》七十四作“出”,《御览》七百四十六无“驰”字,作“射常出”。百步,日多体健,《御览》九十三作“日夕体倦”。心每不厌。建安十年,始定冀州,濊、貃《北堂书钞》十作“貉”。貊贡良弓,燕、代献名马。时岁之暮春,句芒司节,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子丹猎于邺西,终日手获麞鹿九,雉兔三十。《御览》五百九十二有“馀”字。

后军南征,次曲蠡,尚书令荀彧奉使犒军,见余。谈论之末,彧言︰“闻君善左右射,此实难能。”余言︰“执事未睹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彧喜笑曰︰“乃尔!”余曰︰“埒有常径,的有常所,虽每发辄中,非至妙也。若夫“夫”字依《御览》九十三加。驰平原,赴丰草,要《御览》七百四十六作“逐”。狡兽,截轻禽,使弓不虚弯,所中必洞,斯则妙矣。”《御览》七百四十六作“斯乃妙尔”。时军祭酒张京在坐,顾彧拊手曰︰“善!”

余又《初学记》九作“幼”,当误。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闲,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之《御览》五百九十三有“甚”字。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初学记》有“酒”字。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芋蔗,《蓺文类聚》八十七作“干蔗”,《御览》七百十、又九百七十四作“甘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左右大笑。展意不平,求更为之。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鄛,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湻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

夫事不可自谓己长。余少晓持复,自谓无对,俗名双㦸为坐铁室,镶楯为蔽木户。后从陈国袁敏学,以单攻复,每为若神,对家不知所出,先日若逢敏于狭路,直决耳!余于他戏弄之事少所喜,唯弹棋略尽其巧,少为之赋。昔京师先工有马合乡矦、东方安世、张公子,常恨不得与彼数子者对。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文纪》注作“每每”,今依《御览》九十三、五百九十二删一“每”字。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僃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所著书、论、诗、赋,凡六十篇。至若智而能愚,勇而能怯,仁以接物,恕以及下,以付后之良史。“所著”下三十四字依《御览》九十三加。《三国志‧魏文纪》注。

太子

编辑

余蒙隆宠,忝当上嗣,忧惶踧踖。上书自陈,欲繁辞博称,则父子之闲不文也;欲略言直说,则喜惧之心不达也。里语曰︰“汝无自誉,观汝作家书。”言其难也。《意林‧太子篇》序。

剑铭《文选‧七命》注引《典略》曰︰“太子丕《剑铭》曰︰‘流采色佀采虹。’盖《剑铭》是篇名。言剑可以槪刀,言太子丕者,蒙下文增加。

编辑

昔者周、鲁宝赤刀孟劳,雍狐之戟,屈卢之矛,孤父之戈;楚、越太阿、纯钩,徐氏匕首。凡斯皆上世名器。君子虽有文事,必有武僃矣!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选兹良金,命彼国工,精而炼之,至于百辟。其始成也,五色充𬬻,《书钞》、《御览》如此,《初学记》作“跃𬬻”。巨橐自鼓。灵物髣髴,飞鸟翔舞。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宝,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匕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露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柎。工非欧冶子,金非昆吾,亦一时之良也。铭曰︰惟建安廿有四载《书钞》未改本如此,下又作“廿四年”,《初学记》、《御览》作“二十四年”,转写变其词耳。二月甲午,《书钞》如此,《蓺文类聚》作“壬午”,《御览》作“丙午”。推是年二月癸未朔,壬子晦日食,无壬午也。甲午十二日,丙午廿四日。魏太子㔻《蓺文类聚》、《文选》注、《初学记》、《御览》皆作“丕”,《书钞》作“卒”,知旧本作“㔻”,隶“丕”字也。造百辟宝剑三︰当有“其一”字。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五两,淬以清漳,厉以礛本注音“监”。䃴, 本注音“诸”。礛䃴,青石也。饰以文玉,表以通犀,光佀流星,名曰飞景;其二名流采,色佀采虹,长四尺二寸,重一斤十有四两。《华锋铭》缺。

魏太子㔻造百辟宝刀三︰其一长四尺三寸六分,重三斤六两,文佀灵龟,名曰灵宝;其二采佀丹霞,名曰含章,长四尺三寸三分,重三疑作“二”。斤十两;其三锋佀霜,《书钞》未改本如此,当有脱字。《蓺文类聚》作“铿佀崩霜”,《文选》注作“坚而佀霜”,《御览》作“鉴佀崩霜”,“崩”疑“明”之误。刀身剑铗,名曰素质,长四尺三寸,重二斤九两。

魏太子造百辟匕首二︰其一理佀坚冰,名曰清刚;其二曜佀朝日,名曰扬文。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寸,状如龙文,名曰龙鳞。《北堂书钞》未攺本一百二十二引九条、一百二十三引六条,《蓺文类聚》六十引六条,《文选‧七命》注引三条,《初学记》十引一条、二十二引二条,《六帖》二引一条、十三引二条,《御览》三百四十三引二条、三百四十六引一条,合订成篇。 案︰《书钞》、《蓺文类聚》、《御览》引魏文帝《露陌刀铭》曰︰“于铄良刀,胡炼亶时。譬诸麟角,靡所任兹。不逢不若,永世宝持。利用卫身,以威弗治。”不云《典论》,故置弗录。

论文

编辑

“夫”字依《蓺文类聚》五十三加。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闲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僃善。是以各以所长,相“相”字依《蓺文类聚》加。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毙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蓺文类聚》作“人”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𫘧于千里,《三国志‧王粲传》注作“咸自以骋骐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乃本作“而”,依《蓺文类聚》改。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三国志‧王粲传》注作“时有逸气,然非粲匹也”,《蓺文类聚》与《粲传》同,无“非”字。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陈琳、阮瑀“陈”字、“阮”字,依《蓺文类聚》加。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玚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王粲传》注、《蓺文类聚》无“以”字,“乎”作“于”。杂以嘲戏,及其时有“时有”二字依《蓺文类聚》加。所善,杨、班《王粲传》注有“之”字。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僃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蓺文类聚》作“所”。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文选》。

或问︰屈原、相如之赋孰愈?曰︰优游案衍,屈原之尚也;穷侈极妙,相如之长也。然原据托譬喻,其意周旋,绰有馀度矣。长卿、子云,意未能及已。《北堂书钞》一百。

余观贾谊《过秦论》,发周、秦之得失,通古今之制义,洽以三代之风,润以圣人之化,斯可谓作者矣!《御览》五百九十五。

李尢字伯宗,《后汉》本传作“伯仁”。少有文章。贾逵荐尢有相如、扬雄之风,拜兰台令史,与刘珍等共撰《汉记》。《北堂书钞》六十二。

议郎马融,以永兴中《后汉》本传作“元初二年”。帝猎广成,融从。是时北州遭水潦蝗虫,融撰《上林颂》以讽。《蓺文类聚》一百。 此三条疑当在前半,《文选》删落者尚多也。

论太宗

编辑

文帝慈孝,宽仁弘厚,躬修玄默,以俭率下,奉生送终,事从约省,美声塞于宇宙,仁风畼于四海。《御览》八十八。

文帝思《书钞》作“急”。贤甚于饥渴,用人速于顺流。《北堂书钞》十一、《御览》八十八。

《三国‧魏文纪》注引王沈《魏书》曰︰“文学诸儒,或以为孝文虽贤,其于聪明,通达国体,不如贾谊。帝著《太宗论》曰︰‘昔有苗不宾,重华舞以干戚;尉佗称帝,孝文抚以恩德。吴王不朝,锡之几杖,以抚其意,而天下赖安;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若贾谊之才敏,筹画国政,特贤臣之器,管、晏之姿,岂若孝文大人之量哉?’”

论孝武

编辑

孝武帝承累世之遗业,遇中国之殷阜,府库馀金钱,仓廪畜腐粟,因此有意乎《御览》作“平”。灭匈奴而廓清边境矣。故即位之初,从王恢之画,设马邑之谋,自元光以迄征和四五十载之闲,征匈奴四十馀举。盛馀,逾广汉,绝梓岭,封狼居胥,禅姑幕,梁北河,观兵瀚海,刈单于之旗,剿阏氏之首,探符离之窟,埽五王之庭,纳休屠、昆邪之附,获祭天金人之宝,斩名王以千数,馘酋虏以万计。既穷追其散亡,又摧破其积聚,虏不暇于救死扶伤,疲困于孕重堕殒。元封初,躬秉《蓺文类聚》、《御览》皆作“孰”,依《北堂书钞》十三改。武节,告以天子自将,惧以两越之诛,彼时号为威震匈奴矣。《蓺文类聚》十二、《御览》八十八。

论周成汉昭

编辑

或有方周成王于汉昭帝者。余以为周氏体圣考之淑气,禀贤妣之胎教,周、邵为保傅,吕尚为太师,故咳笑必含仁义之声,观听必觌礼义之容。弘践祚之义,隆太平之化。礼乐兴于上,颂声作于下。时成王年二十二,享国三十年,世永治长,德与年丰。夫孝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体不承圣,化不胎育。保失仁义之德,佐无隆平之治,所谓生深宫中长妇手矣,德与体并,智与性成。孝昭之崩,年二十有一,承衰毙之世,牧雕落之民,臣无淑圣之智,身有短折之期,欲高隆周,岂不谬哉?《御览》四百四十七。

《蓺文类聚》十二引魏文帝《周成汉昭论》曰︰“或方周成王于汉昭,佥高成而下昭。余以为周成王体上圣之休气,禀贤妣之贻诲,周、召为保傅,吕尚为太师,口能言则行人称辞,足能履则相者导仪,目厌威容之美,耳饱仁义之声,所谓沈渍玄流,而沐浴清风者矣。犹有咎悔︰聆二叔之𧩂,使周公东迁,皇天赫怒,显明厥咎,犹启诸《金縢》,稽诸国史,然后乃悟。不亮周公之圣德,而信《金縢》之教言,岂不暗哉?夫孝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养惟盖主,相则桀、光,体不承圣,化不胎育。保无仁孝之质,佐无隆平之治。所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然而德与性成,行与体幷,年在二七,早智夙达。发燕书之诈,亮霍光之诚,岂将有启《金縢》信国史而后乃寤哉?使夫昭、成均年而立,易世而化,贸臣而治,换乐而歌,则汉不独少,周不独多也。案︰此即《典论》也。《御览》删改,持论顿殊。但《类聚》不引《典论》,做附录之。

终制

编辑

黄初三年冬十月,表首阳山东为寿陵,作《终制》。

礼,国君即位为椑,存不忘亡也。昔尧葬谷林,通树之;禹葬会稽,农不易亩。故葬于山林,则合乎山林。封树之制,非上古也,吾无取焉。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礼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黩也,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季孙以玙璠敛,孔子历级而救之,譬之暴骸中原。宋公厚葬,君子谓华元、乐莒不臣,以为弃君于恶。汉文帝之不发,霸陵无求也;光武之堀,原陵封树也。霸陵之完,功在释之;原陵之堀,罪在明帝。是释之忠以利君,明帝爱以害亲也。忠臣孝子,宜思仲尼、丘明、释之之言,览华元、乐莒、明帝之戒,存于所以安君定亲,使魂灵万载无危,斯则贤圣之忠孝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堀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堀,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文选》注作“体”。骨幷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桑、霍为我戒”,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贵人以下,不随王之国者,有终没皆葬㵎西,前又以表其处矣。盖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延陵葬子,远在嬴、博。魂而有灵,无不之也,一㵎之闲,不足为远。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三国志‧魏文帝纪》。 案︰陈寿但出篇名,不言《典论》。据《文选‧七哀诗》注引《典论》曰︰“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堀,至乃烧取玉匣金缕,体骨幷尽。”知《终制》是《典论》之一篇也。

诸物相佀乱者案︰《博物志》言魏文帝所记,而上文多引《典论》,明此亦《典论》也。

编辑

武夫怪石佀美玉,蛇床乱蘼无,荠苨乱人参,杜衡乱细辛,雄黄佀石留。黄鳊鱼相乱,以有大小相异。敌休乱门冬,百步佀门冬,房葵佀狼毒。钩吻菫与荇华相佀,拔楔与卑解相佀,一名狗脊。菊有二种,苗花如一,唯味小异,苦者不中食。野葛食之杀人,家葛种之,三年不收,后旅生,亦不可食。连江叶氏本《博物志》七。

以下篇名皆缺

编辑

天下无切玉之刀,火浣之布。抱朴子内篇‧论仙》云︰“魏文帝穷览洽闻,自呼于物,无所不经。谓天下无切玉之刀,火浣之布。及著《典论》,尝据言此事。”

火性酷烈,无含生之气。搜神记》十三︰“汉世,西域旧献火浣布,中闲久绝。至魏初,时人疑其无有。文帝以为火性酷烈,无含生之气,著之《典论》,明其不然之事,绝智者之听。及明帝立,诏三公曰︰‘先帝昔著《典论》,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庙门之外及太学,与石经并以永示来世。’至青龙三年二月,西域献火浣布袈裟,于是刊灭此论。”

火尚能铄石销金,何为不烧其布?《法苑珠林》四十七。

苏林。《三国‧王粲传》注引《魏略》曰︰“林字孝友,文帝作《典论》所称苏林者也。”

逾长城之阻,登单于之台。《北堂书钞》十三。 案︰上文先引《典论》云︰“孝武征匈奴,埽五王之庭。”又云︰“刈单于之旗,探符离之窟。”今皆在《论孝武篇》,此复云云,未知同篇与否,故附于末。

结绳而治。《北堂书钞》九十七。

北海郑玄,学之渊府。《北堂书钞》九十七。

君子谨乎约己,弘乎接物。文选》陆士龙《大将军䜩会诗》注、任彦昇《王文宪集序》注。

欲得二女充僃六宫,佐宣阴阳,聿修古义。《文选》范蔚宗《后汉皇后传论》注。

汝南许劭与族兄靖俱避地江东,保吴郡,争论于太守许贡坐,至于手足相及。《御览》四百九十六。

赐进士出身二品衔广东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兼管驿传事务黄冈王毓藻校刊

《全三国文》卷八终

  ↑返回顶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