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谷先生集/卷三
书
编辑上潜窝李先生书戊午
编辑伏惟万里云山。迥阻东西。数年以来。未曾一度上书以候起居。其于吉㐫忧乐。且皆阙然无庆吊之礼。小子不敏之罪。无地容逃。盖缘穷乡僻处。归便未易得。虽或凭人获闻消息之传。而莫能详。区区向慕之诚。与日月俱深。有时祗自东望。以舒下情耳。即今朱明代序。炎风煽日。伏未审岭徼瘴海。軆履珍啬否。瞻企之思。尤切于中。克善伏承昔日指导之教。谨奉将所付简子。为之先容。得游于朴洗马赵修撰两先生门下者。既已久矣。第克善本以愚鲁之质。学焉而无所取裁。悠悠泛泛之际。虗抛光阴。于文于行。皆无见短长之效。而一依旧时伎俩。惟其未免为乡人。终负乐育之恩。是惧焉。修撰公方闲居于新昌野庄。而洗马公以今年湖右饥甚。竟不免流离之患。又于畿内南阳地侨居。其间困顿酸楚。不可胜喩。吾党之不遇。岂天使之然乎。只是长叹而已。克善适到京师。敬修一札。嘱诸李秀才硕基。奉呈于左右执事。所欲仰陈者。亦岂止此。自不敢载之于书耳。惟伏冀此后阁候益万安。
答闵仁甫祺寿书
编辑曩者辱惠书。勉以朋友之道。词气勤勤恳恳。若有意于仆者。是比数仆于人而收之。为赐甚大。为幸实多。仆虽愚陋无知识。自不能无感激于怀也。口咏心唯。知足下乐善好义。有古人风也。书辞宜答。会迫于归宁。阙然不报。以涉旬月重到此地。且经数日。而事随日生。卒卒无须臾之暇得纾所蕴。今始略陈固陋。愿足下无怪我久无言也。夫圣人之叙五伦。朋友何与焉。人之受气有昏明。闻道有先后。其于亲父子。义君臣。正夫妇。和长幼。必资之朋友。以益其所不足。然后乃能尽其天分。故君子之于朋友。必有箴䂓切磨之事。忠告善道之任。非为燕安而已也。自道之衰。人情浅薄。缔交于世者。目为朋友而亡其义。拍肩执袂。欢狎为亲。与或以事同。或以年同。或同其里闬。或同其技艺。或取于闘鸡走马之场。或结于赌博酒徒之中。去其圭角而游戯争驰逐。未闻有道义相合。礼让相交者。如或有之。群聚而笑之。反以为非。故苟非上智大贒之资。虽有慕善向道之心。而终未免于徇俗情安旧习之弊。入芝兰之室。游鲍鱼之肆。在所居而移化者。理固然也。呜呼。仆好古而生晩。窃慕颜子希舜之志。而穷乡僻地。无赖于良朋友辅佐之益。俛眉尘埃。郁郁委薄俗者。二十有三年矣。时自发愤感慨。欲效一行之善。而不自知其形于辞色。则交游必曰。慎无异众。尊长亦曰。姑可从俗。凡知识之中。相厚如兄弟者。亦岂无也。而未尝有知仆之心志与仆之行事者也。今者何幸见知于足下也。以余之所以交足下者。足下亦以交余从游才半年。洞肺肝相照。正足下所谓襟期暗合者也。仆既与足下为友。则朴先生赵先生。吾与足下。所共师事者也。得贤师而学焉。从良友而讲焉。沉潜乎义理。优游乎道德。则何古人之不可及哉。但世情悠悠。好是非人。吾与足下。将亦难乎免矣。然是非在人。惟当尽在我者而已。其在人者。奚足恤哉。吾辈相交。既以古人自期。而其所以交之者。少有违于古人之道。则非所以尽在我者也。来书有慕回路二子之语。则今所期宜莫如颜子。仆窃以为且可先学子路。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欲闻其过而不以喜之。则人谁肯乐告而无隐也。故程夫子曰。子路亦百世之师也。岂不以是也耶。噫。今人闻过则非但不喜也。又从而怒之。吾所䂓之者在是。冀足下不惮烦。见一小过。必以相告。吾亦有以报足下。不敢虗也。不敢怠也。
答权思诚𫍰书丁卯
编辑世乱之馀。星雨分飞。方以末由相聚讲说。为限大矣。向因尊兄执御入城。幸蒙左顾于旅邸。乍对德范。慰豁良多。第缘稠人广坐。未得展讨心曲。遽尔复作阔别。怅望后尘。梦如电如。区区顿觉倍簁。继奉兄留书。跽读以还。仰悉眷眷之意。正符鄙衷。为之咄咄不容已也。箴戒之诲。尤荷深爱。非兄直谅。愚何从而警益耶。但兄引而不发。昧陋不能领悟其指之是惜耳。顾念克善。一陷尘臼。未即梦脱。俛仰干没。今且四年。怠荒于学业。渐渍于俗习。终亦为斗筲细物之归。则将自救不给。何暇有所取舍与夺于人乎。于斯未信。则不肯从仕。已有古人绳尺。固知服膺是当。而初来所以不免一出。抑亦有意在焉。到今思惟。职名纵能荣于身。俸禄不足仁其亲。而耳目所睹记。日殊前昔。乃欲归侍亲傍菽水为欢。昨移病呈告。以国家礼葬迫近。为提调所斥。郁郁不可耐。毕竟必遂是愿。自此家居干蛊之外。或可以开卷读古人书。而深恨无良友之助尔。别纸见论。仰钦吾兄穷格之笃也。克善既非从事于斯者。只是愚妄之料以为此是有国之大议论。而人人异说。久未有停当之举措。虽在新学小生。皆可得以辨析是非。以要其归宿之地。故当时僭为之说也。今则国礼已定其制。使其为制也。能得十分恰好底道理。则无容更议。设或未免一毫有未尽者。成事不可说也。又况近于下讪上者乎。玆戒于心。准拟不复开喙。何敢率尔破戒。以为无益之谈也。且兄有图而无文。图又令人颇不可晓。行当常目在之。以究其趣矣。试以愚之所惑于高明者。粗复其槩焉。兄必欲将诸家说。分作各㨾图子。则当以沙溪方叔说。各为二图。以潜冶,完城及愚说。合为一而为三图。可也。今于潜冶,完城及愚说。强欲歧而别之。至于四图五图之多焉。窃为怪之。兄所谓依愚说作图者是。而依潜冶完城者失其本指。则兄岂其错认也。抑恐愚见不逮耶。切欲更将诸本。仔细看过一周。而姑未之遑耳。兄言先王不可以移此庙。故立彼庙。大院不可以移彼庙。故立此庙而遂为二庙矣。所谓二庙者。非如三庙五庙之云也。必谓宗庙有二也。盖既立祢庙于此。而复有祢于彼。既有祖庙于彼。而又立祖庙于此者。乃可谓之二庙也。若高曾祖祢。各具其位。则虽代各异庙。而不为二矣。亦只是一庙而已。一周垣之内。依古制为异宫之庙。有何大不可乎。然而今既以同堂异室为制。故兄得以执言者此也。此于愚说已论及之。兄其不致详否。今欲别为说。则其说长。不可立谈矣。大槩愚意。只见得古今天下。莫为大于父子之亲。故先以本源为重。则其末流虽或有未稳当者。而可以重则重。可以轻则轻。可以经则经。可以权则权。而能处置得好也。若先于末流。见少有未稳当者。而便欲并其本源以为移易也。则父子大伦。或有时而可轻矣。如何如何。愚与兄所以不同者。正在此处也。兄又谓兄虽斥沙溪。而此说犹落沙溪窠臼。而摆脱不得也。沙溪老先生。为一代礼家宗匠。克善亦尝求其书而信其说矣。何尝有意于斥之哉。但其论今日之礼。直欲以宣祖为祢。则终不敢不疑焉。凡为听讼之官。断一事。蔽一囚。尚必待公案有可据者。然后乃敢无疑矣。变易父子。是何等大事。而不复待公案有无。而便可决乎。此事于古。既无明文。而只因僖闵之事。以为之证。若与皇朝。议兴献王时。满庭诸臣与张𤥼,桂萼等抗论之辞。不啻百千万言。亦引僖,闵以为话头。而未曾有一人敢以嘉靖皇帝。嗣为武宗之子。必欲上继孝宗。以为父子也。故𤥼萼等。得以容口。当时搢绅及天下诸君子。岂无一人明于礼者哉。而胡无一言半辞请以武宗为祢者乎。然则兄弟为父子之说。自有父子以来。未尝有于中朝者。而独创于吾东国初卞季良之论。而莫之能行也。祖孙为父子之说。自有父子以来。未尝有于中朝者。而独创于今日沙溪之论。而亦莫之能行也。虽欲尊而信之。其可得乎。若别庙之议。潜冶既仿古制及魏晋原庙之例。据以为证。而又于仪礼既曰。受国于祖者。为其父斩衰云云。则其谓未立为君者。为父矣。其为未立为君之父者。丧三年矣。生事之以父子。死葬之以父子。则其祭之必自主。万不疑也。但欠其昭著明文。以垂教于后世也。愚尝举似。赵浦渚曰。仪礼所谓有废疾未立。或早卒者。则其庙祭也。宜如何。浦渚曰。已问诸沙溪曰。此则当别立庙。浦渚岂是谬妄传言者哉。然则别庙不特潜冶说也。乃是沙溪说也。愚于是。兼取而信之。其所以摆脱不得者。宜矣。夫沙溪所以不许今日之别庙者。特以大院君未为适子之当立。不可以丧三年之故也。沙溪之论。犹在于本源上。而兄之疑。乃反在于末流者。何也。望兄更加猛省。如有可以破开愚惑者。勿惜因风见寄。幸甚。
与原平君元子建斗杓书癸酉
编辑昨造门屏。获承高论。积阻之馀。令人醒快。第终日客稠。有蕴莫展。口嗫嚅而退逡巡。归来寓舍。通永夕以迄于今朝。耿𪸥之怀。不能忘也。其以所闻于乡中之说。凂告者。无乃是耶。何座上之常塡满耶。向与咸陵令公。曁伯瞻稳叙。乃知诸公所以望于克善者。出于千万意虑之外。自闻斯言。大恐惧。大惭恧。食不甘其味。寝不安其席。而悚然仄然。无地自容也。克善平生迂拙。自度天地间一无用物。而何幸得以不见弃于师友从游之后。粗闻緖馀。用以自慰而自喜。以为苟有过失。可赖箴警之诲。苟有厄患。可蒙拯济之力。庸讵知反被诸公不谅之甚。遂欲以纰缪倒置。千不似万不似。无小益有大害之举。将加之克善之身。而莫肯毫毛惜也。凡克善之心肠事势。诸公既或知之矣。今日之人情俗态。诸公亦或察之矣。而过奖滥推。至于如是。不识毕竟打成。何个㨾子。究其归。徒饷之以祸而已。爱欲其生。恶欲其死。情也。今乃曰心乎爱矣。而推而纳之罟获槛阱之中。则岂非大可怪而深可憾者乎。诸公之意。不欲以无道必当世。则宜乎念不暇及此。而不独人能为机辟之祸也。举措乖理。抑又恐获罪于天而无所逃也。况乎诸公不能导克善。使之安其位利其禄守其分。而颠倒之狼狈之。恐惧乎惭恧乎。深引远走。屏迹于竆山邃谷之间。而不敢复出。则虽无天与人之祸。而自不免垫溺于穷饿水火矣。诸公其将快于心乎。苟是之快。信乎命之竆也。夫悯其穷饿而将死也。则汲汲焉为之禄其身者。固国家待士之道。而君子好善之心也。若既已禄其身矣。而又复蹙迫之。使不得自容。则非所闻于圣贒之训也。伏愿令公。特加矜恤。勿惮烦。勿置嫌。曲为周旋。转通于铨相阁下。俾除一小邑。则克善虽愚贱。凡三百六十州之为宰者。岂能尽忠于克善之右哉。更乞商量。无任恳祝。纵为铨相计也。慎无效叶公之好龙。以取讥笑于四方后世。幸甚幸甚。
与边威如虎吉书
编辑春寒且紧。不审比日起居如何。因风似闻。兄以膝下病患。尝到仁川。只今想已旋轸。所患能无药否。克善幸粗遣免。向来却被一种浮议所动。惴惴焉栗栗焉。若将陨于渊谷而不知所出。觊吾兄有以相恤。或能周旋于天官卿之左右。得使浮议自尔烟消而云灭也。敢以苦言悲恳。费了千般口颊。必欲吾兄详听而特察之也。后数日。兄见谓曰。天官卿门下。宾客胶扰。无间可以容喙。退而以小纸录去。用请差迟。天官卿。亦以小纸示复曰。正合吾意。须待面讨。当时克善便甚惊骇。殊失所望。仰诘吾兄以差迟二字之义。兄曰。岂可遽尔备陈曲折。姑且缓之。要待他日面讨。克善以为信然也。今闻外间浮议。因此又长一格。遂举吾兄连累而倂罪之。是实吾兄自速其尤。而为克善助众怒也。其然岂其然乎。将信将疑。可怪可叹。请为兄诵其所闻。兄之抵天官卿小纸曰。姜伯久之职。当次于赵克善。请差迟数月。若果尔。兄其不思之甚也。伯久非我也。我非伯久也。何可援以为例。而据以为证乎。兄谓伯久所为之职。其如参下积仕之官。仕满必迁者。而伯久先满而先迁。克善将次满而次迁矣乎。此不待外人之讥笑辐凑于四面。而自足为大可笑者也。差遅数月之语。尤为无据。兄谓数月已后之克善。将非数月已前之克善乎。克善今日。亦一克善也。数月之后。亦一克善也。只观克善之为人如何。情势如何。事势如何。时势如何而已。吾未知数月之后。愚者之气质。便可以变化也。而情势得以有异于今日也。事势得以有别于今日也。时势得以有改于今日也乎。况其辞意。有涉于兄与天官卿。私尝相议而相约者然。何其错料之至于此极乎。兄既欲差遅数月。则兄固知今日克善之为人。与夫情势事势时势之有不可者也。天官卿亦曰。正合吾意。则是天官卿。亦知今日克善之为人。与夫事势时势之有不可者也。然则此不独克善之自知已审矣。兄与天官卿之知之。亦不可谓不加审也。而犹所云若是。宜乎浮议之指点。而嗤鄙之臆料而诮骂之也。此岂非自速其尤者耶。惜乎此事。不但吾兄做错也。天官卿先已大做错也。愚恐多口之厄。天官卿不可得以独免也。盖天官卿不曾目余容貌。耳余音声。而遽将贱者姓名。达于天听者。是必轻信好余者之虗誉也。圣人曰。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不是圣人不自如此察人。而只教人如此察人也。其自察人也固如此。圣人且尔如此。况下圣人一等以下者。而不自察人。徒欲信人。人之好恶者而为己之好恶。则几何其不做错也。昔既错矣。今岂容再错为天官卿之计。所当历试克善于莅民莅事之地。久其日月。考其成绩。苟有毫发。俾补于邦国。则天官卿昔日之举。庶不至于大错谬。而在克善。亦可以少愧于心矣。苟无毫发之可效。则又宜显然斥退。以使不肖无能之身。不敢一日慕虗名而叨天职。然后上可以不为终诬圣明。而下可为过不惮改之君子矣。今也不然。处克善以使优于克善者处之而不为益。劣于克善者处之而不为损之地。而一味深信好余者之虗誉。而不自省察焉。则其违于圣训也远矣。偾事之患。乌可无也。苟念及此。则浮议之纷纭。私计之不便。有不须𫌨缕。而是非之理。已大彰明较著矣。岂以天官卿之明。而不念及此者乎。吾兄盍为陈之。谚曰结之者当解之。滋浮议者兄也。息浮议之责。兄须任之可也。方当入直司中。不以面而以书。昨见家亲寄书来。苦道岁换以来匮乏之状。而切有所期望焉。为人子者。宜如何而为心也耶。惟吾兄谅之。
与朴跃起由渊,闵景明光熽书。
编辑亢旱溽暑。佥静况如何。不审起兄禫事。何日行之。大始还于蓝浦耶。不即奉慰为恨。克善十年废弃之馀。遽得南中饶邑。骑从塡咽街巷。迎请一起。里中妇孺争贺。可谓荣矣。方伯令公。济拔人之德至矣。此中衔感如何。道义之交。光彩如何。克善量能度分。志已先定。而但念在前。久叨春宫。宿卫之官。今当有丧。犬马之情。自不能已。拟欲上去肃谢。仍哭殡宫。然后即呈吏曹告病而归。犹恐既出。则或有难处之患。且闻赵先生。亦尝为克善请之于天官卿。自陈量能度分之意于赵先生。仍问其谢恩与否。则先生大费辞说。力论不可不出之义。且曰既谢而遽即归来。踪迹大异。恐招人言。克善因此遂停京行。亲宾四面来责曰。汝初非遗逸之士。闻有拜职之命。未尝不赴。今遽不谢君恩。久居陪从之列。又阙赴临之礼。是岂臣子分义所安。不恤妻子之饥饿。辞官弃禄。洁则洁矣。将有不屑就索高贾等讥诮可畏。曷若出而谢恩。因便图递。使人勿讶。以免多口之为可乎。此亦有道理否。人之出处进退。有如饥饱之自知。不待人言。而朋友讲习。亦是一事。聊此及之。佥须一言如何。
上浦渚赵先生书三首
编辑伏惟旱炎亢极。执御者京城往复万重。大庭调候快得佳健否。伏慕区区不敢少弛。克善千万意望之外。朝廷以贱名姓。首拟于淳昌郡。遂蒙天点。尚有知觉。宁不感戴圣恩。第窃念古之仕者。本非为己。自度能济人利物与否。而为之去就。虽或有家贫亲老而为之禄仕者。亦不可专不量己而冒居尸位。其奚有为妻孥之奉。所识竆乏者之得我而为之之道欤。且仕而有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致祸。克善之无能。前试于亲存之日。已自见败。而幸而免耳。况感风树之后。敢以父母遗軆。复置之忧辱之途哉。克善虽愚不明。自知则审矣。读圣贒书。无分寸之得。尝见程子论士之不事王候。分作四段事。而有量能度分。安于不求知者之说。窃谓先获我心。而或自形诸文字间矣。我既有此心。我之出处。便如此断定。有何可疑。惟是克善前日。久叨春宫宿卫之官。犬马之情。不能自已。拟欲自力得人马。冀及輤车出城之辰。哭送于郊外。少展寸诚之际。适有是命。方且行矣。闻命而止。有似未安于心。既至而肃谢。恐或有难处之患。是用闷虑。罔知攸措。盖未敢知微官不赴临。不是未安。或肃谢之后。可得解还之便耶。伏愿先生。俯谅小子之情悃。据理酌中以教之。幸甚。谨遣儿息。敢此仰禀。
再书
编辑顷缘思谷使。伏奉下赐书曁持敬图及说。即者迷儿归。敬承辱复书。辨论辞旨。明白切至。迷感之胸。足以开悟。儿子又能口道书外微意。因风又悉望外此举。实由于先生有以周旋其间也。然则先生之至意。克善敢有不承。第念孔子欲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是开有不承孔子之意。而孔子有似不识㓒雕开者。子乃不怒而反说何耶。苟其心或有一毫未安。则不害为其不自信也。夫乐富贵而厌贫贱。天下人之同情。克善岂独无是心。积衰之馀。荣耀门阑。幸亦大矣。惟其赋性偏介。量能安分。拙于进取。昔在亲在之日。犹且郁郁不能自抑。每求止休者。是先生之所知也。况今亲没之后。得以自由。而无复抑志者乎。既欲量能而安分。则前日之败。宜可惩也。日后之辱。宜可虑也。下谕所谓恐招人言。正言公所谓不屑之疑。矫激之议。诚有是虑者。而克善之本心。则有不然者。丁丑之初。街谈巷议。或多以出处为言者。克善乍自思量。便见得仕者可无失节失身之累也。为之言曰。当今惟贒者愚者。可以出而仕矣。闻者怪之。克善答曰。贤者有才能可以转祸为福。转乱为治。愚者不自量己。惟求衣食而已。或谓然则君当奈何。克善笑而应曰。谓我为贒。人所不许。谓我为愚。我自为耻。当时此言。出于戯谈。而至今思之。终未见其悖理也。胡文定朱晦庵。分明出身于高宗之世。朱子著董琦墓志曰。天下平治。士无功名。才否一区之死无声。昔人尝恨之。传又有天下无害菑。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及时平则才伏。世乱则奇用之语。此诚贤而有才能者。立功扬名之秋也。若为贫禄仕者。潜于下位。以免饥饿者。则我国无有抱关击柝宫观奉祠等之职。若守令临民之官。恐非如抱关奉祀之比也。不可无补于时。无益于人。而冒居矣。当此民竆财尽之际。克善能使之富庶于期月之间乎。克善之有是心也。故数年以前。尝作斋居记文一通。以见其志。写在妻兄崔生所。今倩崔生呈进。幸或下览。则可以察克善之心。断无他意也。何必为不知者之哓哓。而易其操哉。然为先生丁宁申戒。欲复改图。而中夜以思。悼本志之变化。不觉涕泗自零。是诚何心哉。古人所谓随遇而安者。想必安于其心而后。能安其迹。宁有其心不安。而强为之者哉。未敢知先生以为何如。持敬图。郑进士。既肯缮写。而近有臂疾少缓云耳。写式当依下教告之。
三书
编辑伏承先生再赐覆书两幅。以克善偏介之性之故。手勤诲谕。至于三度。汗慑悚仄。无以自容。人之仕止。如寒煖饥饱。惟所自知。而克善亲不在矣。此身可得以自由。然克善所父视者。先生在焉。克善行而何事不取决于先生者乎。父子主恩。父之所命。或涉非义。则子可以不从。师生主义。所讲者道义。所勉者道义。道义所在。安有不从。然又事师之道。有疑于心。辄问不讳。有闻未达。不厌竆问。今之劝克善仕者。皆以克善竆饿死为惧。虽先生所言。大要亦不出此。克善今日之穷饿。诚已甚矣。死且迫矣。死生之于人。亦大矣。然士之出处。义非一端。其中心有所自信。则去食存信。舍生取义。义也。若但为穷饿而仕。而不复计义。则亦利之而已矣。朱子尝语朋友间曰。孟子一生。忍穷受饿。费尽心力。只破得枉尺直寻四字。今日诸贒苦心劳力。费尽言语。只成就枉尺直寻四字。克善平生读圣贒书。所学何事。毕竟不免于枉尺直寻之归。则学虽多。奚以为。当今天下。或以出处之义为难言者。有欲不仕者。人必谓之不屑就。不屑就者。宜莫如伯夷之清。而孟子谓之君子不由此。不必深究其义。且如孔子之平日。论守死善道之道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今之仕者。以戎服从事。其不可谓之安且治则明矣。孔子所谓不入不居。其教人为洁身计耶。保身地耶。圣师所言。必有其义。为贫之仕。虽与行道之仕不同。然在我全无转危为安。回乱为治之才。而只求饱煖而已。则义利之间。舜跖之分。当如何。克善之区区不自量其庸下。必欲以义制事而耻于苟安者。克善何所受之矣。实惟先生之导之耳。于此而为下一转语。开破明快。则克善不惟不敢违之不暇。其出而供职之际。自可以安吾心矣。伏惟先生裁察焉。
答地主赵进阳书己丑
编辑昨日。伏遣儿子奉书。以谢下执事辱枉之勤。未达而城主先赐问札。见示以邸报。感荷至意。无以容谢。适值宾朋多至。且看邸报未毕。不即修上复书。终宵罪恨。迷儿归传城主举校理兄书中语。反复开谕。至责以不仕无义。闻来不胜瞿然之至。克善岂是荷篑者流。以不仕为高者乎。本来是名涂中人。不敢知校理兄所以见责者。以何辞为旨乎。固知司业为一庶官。异于台阁軆面。然今之辞职者。不独台官为然。心所未安。则无不辞者。搂指在前。当是职者。尽是硕德鸿儒。我为何人。敢踵其武。而不以为嫌乎。况当是职者。何尝不辞乎。顷者数公之所以先谢后䟽者。国有大丧之故也。克善则虽系外官。既以官守而当丧。又自知其不可堪。则盍先䟽辞乎。使克善今日受一职而不辞。明日受一职而不辞曰。此非台官。不可辞云尔。则好官则我自为之。其于君子难进之义何如也。廉耻之道何如哉。克善上无老亲。身亦无大段疾病。惟先生命是服是膺。朝夕于门下。而服勤致死者。诚所愿也。倘无害于进退廉耻之道。而不招人讥笑。则克善何惮。而尚此趑趄其足乎。区区之心。恐或有累于我先生之大德。此所以不敢唐突冒进者也。今见政目。安公邦俊以大耋重望之人。郁为荐首。而除工曹正郞。在克善则郞署之职。亦云叨矣。苟以此等职见授。则即当乐趍之不暇。何敢顷刻遅留乎。城主亦不谅此意。反见责以不仕无义。岂不异乎。敢此布之。幸冀有以教之。
答尹汝任商举吉甫宣举书
编辑日蒙左顾。今辱手翰。感幸良深。第横逆之患。兄虽不以介怀。在我不胜颜厚。咄叹奈何。别纸示谕。以兄高明之见。既谘明师。又质良友。而犹必欲借视听于聋𥌒。是虽不耻下问之盛心。而窃恐谦德之太过也。前既妄发。以速讥议。其敢再乎。然弟之于兄不敢自外。又复妄发。可谓不知量也。窃意世有孔子。则颜,曾,冉,闵之论。有未足为据。而圣人既远。叔孙通,郑康成,荀勗,魏徵之制。亦皆为后世之模范。况在大成之朱子乎。诗,书,四子,通鉴纲目。数千年间。诸说之纷纭多歧者。幷皆折衷于朱子。而信从其说矣。君臣服议所以牖后学者。词旨明白。反复丁宁。而今之不从者。慎独斋必有其说。以兄之笃信。何乃多惑。倘曰。原初䟽意。未尝不主朱子。而该曹谬入己见。一切以禫后为断云云。而犹欲守该曹公事而不变也。则设使该曹自五礼仪卒哭后。许婚之节而引之。移于练后或祥后。皆可守而不变耶。礼贵得中。中必有一定之则。独此一节。在练后在祥后在禫后。皆得为中耶。是则必不然也。然则该曹之所定。知其为过中。而犹可守而不变者。慎独斋之意。必在于礼宜从厚之论也。慎独斋今世礼乐之宗主也。畴敢多言。由是言之。禫后变服。则有异于白衣冠之时之说。为无据也。权经之说。古有明训。经之所不及处。宜有以变通之。而变而不悖于经。然后方可谓之权。兄家事势。果若在所变通则通之。而得合于朱子之议。其不悖经。则非所疑也。但兄家事势。有不可以守经者。外人何得以知之。兄何不以是更质于师门乎。名登白简之说。仲初之言。固闻之矣。然以愚料之。安有是理。今之所讲。惟求其合理与否而已。浮议之是非。不必言也。兄其谓何。妄言至此。怵然悚然。
答赵仲初复阳书
编辑执御者向有展墓之行。不及闻知。不果造拜。洎承辱惠书。且详迷儿口道之辞。歉叹馀。感慰何极。尊嫂权厝。今已过了。追想仲氏疚怀。若恫在己。示谕行状改定事。克善何敢承当。自古状行之词。多出于子弟门人之手者。盖必亲炙。然后得以审视熟察而详记之也。然善言德行。古难其人。况如克善者乎。兄既以精深之思。浩大之文。用心微密。竭诚写出。可谓尽美矣。孝思无竆。犹恐未尽。而克善又拈出其间一二可疑处以告之。兄以谦德。反欲令克善。就加改定。克善之愚憃。果能改定兄所撰之文乎。使弟为世叔犹之可也。使为子羽子产。必不敢也。至论全軆总言处。更下一转语。克善既奉诺。试敢草上。而荒芜不可用如此。惭䩄无已。
代人上地主韩履谦书乙卯
编辑人之生也。非教不知。非师友。无以教。而师友之聚。学校之所由建也。故古之欲教育天下之人材者。先立师友。欲立师友者。先建学校。学校建而人才成矣。恭惟我国家既置馆学。网罗一国之英才。而犹恐失一乡之英才。则州县各有校。州县各有校矣。而犹恐失十室之英才。则书院书堂。得以有于乡里者也。圣人崇学设教之意。猗欤盛矣。顾念我县。亦自有校。而比年以来。存名亡实。祇足为瓮牖绳枢之辈。逃避闲丁之薮而已。又无书院书堂之建于境上。虽有英才出乎人者。苟非生知之姿。无以资于师友。而传其道解其惑也。夫如是而世皆称湖右无人材焉。岂生乎湖右者。独啬乎聦睿之性哉。惟其教道之不立。师学之不明而然。且曰。无人材焉者。是奚异于不种不耘。而临其田曰。苗不莠者耶。窃惟明府。抱不世之才。负舆士之望。軆国家崇学之意。叹湖右无人材之语。下车之初。首有志于书堂。爰相地之宜而建之。目于道路者。咸指而言曰。书堂此地。曾未有者也。呜呼。曾未有于昔者。今既建于斯矣。安知曾未有于昔之英才。今不可辈出于斯乎。是以一邦之人。靡然向风兴起于斯学。而四境之有耳目者。皆将负笈担囊而来趍矣。明府之所以长育人材之道。诚已至矣。儒化之成。岂独文翁之讲堂。流美于蜀乎。今工既讫功。堂宇高辟。学徒群聚而游焉。缁流会居而守焉。是不但此邦之幸而已也。抑亦斯文之幸也。国家之幸也深矣。第恐圣上思明府之贤不置。一朝以恩召之而不见借。则自玆以往。兴学育材。又得如明府者。诚不可易望也。如或不克其终而编军籍者来于斯。征物用者来于斯。遂使士颓其业。僧受其苦。而书堂之毁。且有日矣。乌胜惜哉。伏愿明府察此将来之弊。而闲之于未至之时。严立条约于时。而致无废坠于后。则明府之所以庇庥此邦者。愈久愈远。而鲰生等未死之前。将无可报恩之路矣。惟明府谅察之如何。
答朴行远由近书壬戌
编辑克善不幸。去冬初。三岁子颇慧秀。而无端致死。此惟人情所不堪者。又于冬末。独有一弟年十九。奄然而夭。此则骨肉之痛。天理固所不能容忍者也。其于悲悼伤痛。为如何哉。尝闻天道至公。善者福之。淫者祸之。克善自家世以来。未尝为恶。惟克善不能为善耳。死者亦何尝有不善也。而未见有馀庆之及乎后嗣。而反获殃祸若是之酷。若谓天道有所不公。则是怨天也不可也。谓天之好恶与人异也。则至理昭著。有不可诬者。抑谓人之生。偶然自生。偶然自死。而不管之天也。则是不成说也。吾将何以为怀耶。虽此怀之茫茫无所聊赖。而竟无由问。只增哽塞而已。国宝死。吾兄亦尝亲自经过里来。惟吾兄。可以知克善之心矣。其如国宝之死。人人所共痛惜。而独天不惜之。此所以不能无惑乎天者也。邹圣极选于天下之事。以论人之三乐。而首言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盖人之所乐乎心者。莫此之大也。克善早岁丧母。每于俱存之乐。向人钦羡。而窃自沉痛而流涕者。不日月矣。然以无故之故。既不能得其乐之全者。而犹幸得其半也。今既如此。又与其半而幷失之矣。此则虽圣人所不能乐者也。夫人情不乐则悲。克善安得不为之长恸而无已也。嗟呼。上有偏亲。老境伤怀之甚。而克善无有可以悦亲之心者。得以开慰。又未能供具甘旨。以适养老口。克善之心事。至此恶得自宁也。克善平日已自谓无意于名利矣。到今又觉顿然忘之矣。自将跧伏草芦。以安天分也。但恨家务多剧。未能负笈游于大先生门下矣。前秋别兄之后。阙然无一字相报者。诚以克善长在忧愁中。未遑修人事而然也。今承远赐辱问。俱悉新年侍奉佳胜。感愧交至。即因妇家奴来。子必传示兄书。而来奴旋即归去。忙遽未能仔细。适又纸乏用短牍。玆阙候状于先生座下。伏愿吾兄趍庭之对。仰达此意如何。且有疑礼问目。曾因子必呈上。想未及登彻下执事之手矣。
上潜冶朴先生书
编辑克善一身。苦多忧患。今又遭外姑丧。悲悼伤痛。何可堪胜。伏承闵生来。传辱赐书。备审季夏。軆履万安。伏慰。婚礼当依下谕辞旨。与彼家。更商议伏计。前上别纸。拜礼一条。尤所难决。而克善于家礼书。未曾受读。每遇事。只能逐条考见而已。故言多阙失。如初问期,九月。复寝节。只考于反哭条。而不考于大敛条者是也。今见祔祭初献条。有曰。亡者于宗子。为卑幼。则宗子不拜之文。则父兄不拜于子弟。盖已明矣。但兄弟异于父子。故人得有兄为士。而弟为大夫。则不相拜未安之说。如何如何。今外姑丧。亦多有疑问之礼。而丧才成服。事甚苍黄。当俟后便仰质耳。且伏蒙垂诲。谓勿以忧患累心。奉读以还。不胜感幸。克善敢不欲服膺。第克善不幸丧患苦是重叠。今妇家素竆窘。有一哀子在。而外舅方远戍。其于襄葬诸事。克善身且无暇日矣。窃叹何既。馀伏祈秋来起居益珍迪。
上浦渚赵先生书
编辑伏惟首夏未热。从政軆履益佳健。自远离凾丈。未蒙诲谕。私切伥伥之叹。而区区向往之诚。有不自已也。惟其小子之不敏。不能奉一书仰达于僦舍之侧。以候起居。伏增悔恨而已。旋闻世道易辙。日月改明。圣王作于上。群贤举于下。至有拔自荒瘴之裔。升之青云之衢。而以先生道德之高明。为斯世循道而出也。欣抃竦踊。殊不自胜者。岂独小子而然也。深山穷谷父老妇孺。咸鼓舞相庆交贺以为此生何幸。太平文物。将得以身亲见之哉。惟以先生不世之才。而尚窘步于郞署之是恨焉。是亦万口之一谈。非小子之所敢私也。又闻之人。元帅有欲辟为幕佐之意。其果然乎。吾东方礼义之邦。沦于染污秽陋之域者。垂十有六年。三纲既已堕矣。九法既已斁矣。生民嗷嗷。焚溺于水火之中矣。一朝天命新于旧邦。先王之典礼。复续于已绝。扫苛除暴。正名定分。诛奸贼于宇宙。雪冤枉于幽明。而朝野翕然望治。今日之兴王业。诚易于反掌矣。如施设更张之道。济危救难之初。固有所未暇及焉者。其处大事。决大谋。正为当今之急务者。须在量宜酌中而审处之。无使有毫厘差也。以君相之贒圣。岂容有过举欤。然而道路流言。刑戮任用变革之际。多有不协物议云者。伏未知信然否。京乡隔远。所居深僻。不能见朝报。彼道路之言。盖不足详而信也。虽或详而信之者。亦不足以载论于尺牍矣。大都杀一不辜而得天下。圣人不为。而为宗社讨贼。义有大于杀也。则又乌得而不戮人也。然而程子曰。古之圣王。所以能化奸恶为善良。绥仇敌为臣子者。由弗之绝也。苟无含弘之道。而与己异者。一皆弃绝之。不几于弃天下以雠君子乎。故圣人无弃物。王者重绝人。今其首奸死者多矣。其胁从之党。亦何必尽置之罪。然后为快也。用人必皆量才受任。而无敢拘私谬举者耶。今举义功臣居大位者。苟或有恃功擅权之意。则是其举义自图富贵也。非为宗社耳。至于年少儒生。出入禁闼。主张议论。自谓有大功而无所顾忌。人主亦为其有大功而宽假之。则其渐必至于病至治。不可长也。凡此辈宁速录勋。爵之以府院。崇秩以荣其身。以偿其劳。以不得使预于朝政。可也。变革前日虐民之事。以解倒悬之怨。实聚结人心之要术也。御史巡过。蠲减甚少。海运使复已下来。催征田税。刑杖尚如向时之酷。县邑承风加贡。税收米,三手粮,扶助木,官用大同米等物。督纳甚急。吏胥相望。无异前日。贡税则虽尧舜复起。必取于民。而乃可足用也。若加税则可减也。海运使之名。亦出于废朝之末。自祖宗朝。只设判官一员。而未闻有不济其任者。及革判官。以使为名。则民皆曰是将虐我也。今者仍带使名。而号令犹踵前习。则愚民之惑。亦宜矣。盖朝政得失。无与于布衣之士。布衣之士。无敢言朝政得失。固义也。街谈巷言颇纷纭。有此浮议。而恐左右未有以闻知也。故小子不敢自外。略陈一二。而亦不敢悉也。先生尝以斯道自任。而得遇今日。则伏想先生于僚友间。皆已熟讲。而经济之策。将必有所出矣。李掌令公。自岭徼。已能赴朝。而左右得与相会耶。小子于公。有师生之义。而积年远别。情甚郁陶。切欲迎候于道。而家贫农剧。驺仆资粮未备。未之遂意。将一到京师以慰之。若到得。可以兼候于门下矣。适姊家使来言。相室行次。留俟一二日当发。故敢修此书。附寄伏呈耳。
上潜冶朴先生书辛未
编辑克善前疑为师心丧期年。是由古制三年。而降一等也。礼有降服。重于正服之说。欲引而效之。终期不饮酒。不食肉。不御内。以示异于凡期之丧。伏承下诲。服三年则有三年之例。服期年则有期年之例。为期之丧。而不酒肉御。以终月数。无其例而可乎。克善归而考之。丧大记曰。期终丧不食肉。不饮酒。父在为母为妻。又曰。期居庐。终丧不御于内者。父在为母为妻。以此观之。期终丧不酒肉御者。为妻之例有。可据也。且凡言心丧者。自无饮酒食肉而为之之例。窃意虽使又降之为九月。或五月三月。必尽其月数。不饮不食。乃可谓之心丧也。若以三项事。未终丧。一切不为。既终丧。顿然行之之为未安也。则以葬前后为节。而又分三项事。先后渐次行之。如何。敢此申禀。〈朔望。设位行哭。亦未知如何。〉
上潜冶朴先生书
编辑前日叨陪凾丈论礼。伏承明诲。以为妻丧未禫。可以再娶。乃引朱子君臣服议为证。又以家礼大功未葬。亦不可主婚。谓但不可主昏而已。身虽有大功之丧而未葬。可以娶妇也。克善愚懵。当时不能对以曾子之唯。后来反又滋甚公孙之惑。樊须未达。不容遂已。子贡善问。直穷到底。敢不殚思。以求是正。窃念朱子服议所谓。中大夫太中大夫云云者。非谓自娶妻。盖以主婚而言也。世宁有官至中大夫太中大夫而后。始娶妻之理乎。设或有之。千百人中一人耳。岂可以是为天下后世格例之当然者乎。是知必以其主婚言之也。其娶者。自是无服。似与再娶者之为自娶。自不同也。且张子所谓礼云者。乃礼记杂记之经文曰。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娶妇。己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娶妻。下殇之小功。则不可。䟽曰。末服之将除也。下言父小功之末。则上文大功之末。是据己身而言。下殇之小功。自期服而降。以本服重。故不可冠娶也。盖以经文重言大功之末。小功之末云云。故张子疑其有衍文。而有父大功之末。则是己小功之末也。而己之子缌麻之末也。故可以冠娶也。盖冠娶者。固已无服矣之说矣。是或不能无错简而不可为准也。若己虽小功以下。则经文自明白。虽小功。必须卒哭后。可以冠娶。则况大功未葬乎。然则古礼必须大功之服将除。及小功既卒哭。乃可冠娶也。朱子述家礼。特书曰。身及主昏者。无期以上丧云云者。是序文所谓因其大軆之不可变者。而少加损益于其间者也。然而既曰。大功未葬。亦不可主昏。是古者小功未卒哭。不为冠娶之意也。言不可以主昏。则其不可以自娶妻也明矣。试以家礼上文参考之。以文理言之。则身及主昏者。先言身。后言主昏者。是身为重而主昏为轻也。以事理言之。则身是自身。履行其礼。主者。是主之而已。是身履为重。主之为轻也。举其轻者。而言其不可。则重者包在其中矣。主昏者是父。大功未葬。是己小功未葬也。是与礼记己虽小功之文。自相合无可疑者。苟以姑姊妹既嫁者之丧。父子同服大功。而父惟不可以主昏。己可以成昏。则不但与礼记所谓下殇之小功。自期服而降。不可冠娶者。大有迳庭。家礼书中。自相矛盾者多矣。父为主婚。则姑姊妹之丧。父是大功未葬。自不可主昏也。父非宗子。不自主昏。则本条曰。凡主昏。如冠礼主人之法。而冠礼条曰。必继高祖之宗子主之。有故则命其次宗子云云。而其上文曰。必父母无期以上丧。始可行之。大功未葬。亦不可行。若曰。主人则其为主人者。未必是冠者之父母也。必曰父母。则是为冠者之父母。而未必得为主人也。然则父母既不得为主人者。而亦必无期以上。或大功未葬之丧者。乃可以冠其子也。岂可以父有大功未葬之丧。而得以娶妇乎。冠礼昏礼二条之文。互相发明。参考乃备。有如此者。如曰同是大功未葬之丧也。而在冠者之父母。则不可行。在昏者之父母。则可行也。则其所以可不可者。有何义耶。以小子之管窥。冠昏二礼中。昏为尤重也。岂有可行于昏礼。而不可行于冠礼之理乎。况主昏者。是族人之为宗子者。则固有有故命次宗之说矣。如父为宗子主昏。而遭伯叔父之期丧。则于己为从祖之小功。过五月。既已无服矣。而不可娶妇也。今若以其父不自主婚之故。而当姑姊妹未葬之日。乃欲娶妇。则果何如哉。姑姊妹是果何等亲耶。丧礼大敛章曰。大功已下异居者。既殡而归居。宿于外。三月而复寝。三月。即葬前也。已娶者。三月之前。尚不敢入于妻室。况未娶者。必于三月之内。可以娶妇乎。成服章曰。期九月。蔬食水饮。不食菜果。反哭章曰。期九月之丧。不饮酒食肉。不与宴乐。九月之丧未葬。所以饮食居处之节。盖何如也。而可以娶妇乎。不待旁引他书。而家礼中自相矛盾者。既如此。朱子于此。岂失照管乎。凡看文字。当看上下文义之如何。不可全泥文字。苟以主婚二字。遂谓可以自娶妻也。则大敛章。有大功以下云云之语。遂泥著以下二字。缌小功。亦必三月而后复寝乎。盖意在于既殡而归。故下以下二字。而连说三月复寝。以见重者当如是。而轻者可略也。盖举其轻者。则重者不举。而可见主昏之说。是已只举重者。则轻者在所略也。复寝之说。是已如是看去。不审如何。且礼言小功之末。大功之末。而期不言。盖期之丧。重不可以言末也。凡期之丧。莫重于祖父母之丧。而犹不似妻丧之为有禫也。故礼记。多以父在母丧之期。并言之。以见凡期之丧。莫与为重也。而禫者。丧之馀也。犹未即吉也。凡期之丧。则及期而既许改吉服矣。然犹尽其月。不服金珠锦绣红紫云。则虽凡期之丧。既吉之后。犹未尽其月。则窃恐不可便行冠娶也。其服禫而不改吉服者。岂不与既吉。而未尽其月者。相类也乎。愚懵之见。固滞若是。反复思惟。不自领悟。伏愿勿为凡陋之为可弃。狂僭之为可罪。而痛快明卞。以开迷惑之胸。
上潜冶朴先生书
编辑前日愚不自量。敢以己意妄论昏礼。伏蒙不鄙辱赐镌诲。引谕之际。特怜克善昏惑之甚。反复晓告。深切著明。有曰。来示所论。皆理义也。非文义也。理义则非后学所可知也。又曰。由不惑而至于知天命。则朱子制礼。冠昏不同。所以然之故。可知矣。又曰。游,夏学未知天。故不能赞一辞。去游,夏亦远。而不泥文字。自入己意。则岂不失礼乎。感激之馀。怵惕惶恐。不自觉其发竖而汗浃也。克善昏惑既甚。虽或有不能涣然冰释者。而便当服膺敬信。以待他日学进而自悟也。何敢更有所妄生议论乎。虽然。详读赐谕。其于文义上。又有未能领悟者。姑就此文义上。敢复申禀。恭俟指教耳。赐谕曰。年至四十五十而丧妻。则身行昏娶者。不可胜数。有若以朱子服议之说为主再娶而言之者然。窃恐未然。世之四五十而再娶者。揔合而言之。则其多固不可胜数也。然亦十未二三。而昏礼之变者也。年少而娶者。举天下之人皆是。而古今之常礼也。朱子服议。所以诏告天下人也。何必舍天下通行之常礼。而专论十未二三之变礼也。赐谕又曰。婚姻者。专指当身而言也。非指主婚者而言也。若然则朱子何故于家礼婚姻。必以两家主人为言。又有宗子已孤而自昏云云等语。详自昏二字。则可知凡谓婚姻者。非指当身也。又按诗我行其野之篇曰。婚姻之故。朱子释之曰。婿之父。妇之父。相谓曰婚姻。节南山之篇曰。琐琐姻亚。释之曰。婿之父曰姻。据此则婚姻二字字义固如此。盖未敢知先生何自而谓婚姻为指当身耶。赐谕又曰。举轻者。而重者可见者。又无之理也。今按礼说。朱子题不养出母议。后曰。礼不著嫁母之服。而律令有之。或者疑其不同。以予考之。礼于嫁母。虽不言亲而独言继。又著出母之服焉。皆举轻以明重。而见亲母之嫁者。尤不可以无服。与律令之意。初不殊也。又于为父后者。但言出母之无服。而不及嫁母。是亦举轻以别重。而见嫁母之犹应有服也。据此则礼固有举轻以见重之道也。先生乃谓其无之理。然则朱子之说。非欤。伏望更赐剖析。
上浦渚赵先生书庚辰
编辑克善自遭闵㐫。不敢违次。不得面承诲晤。倏已一年有半。区区向往之诚。曷有其极。即辰首冬乍寒。伏惟莱衣动止天相万福。因人有闻。先生近著三经说。以惠后学。意者。天所以使先生。卷而藏之于荒野者。其在斯欤。著书。立言以俟后世君子。古之圣贒。固有乐乎此也。恨无由早得一本。洗心伏读。而昭然发蒙也。克善不孝罪大。祸延于亲。养既困于竆空。寿不究于高年。而奄忽至此。音容邈然。永隔终天。痛苦割裂。莫可以存。顽命苟活。自安眠食。正宜见绝于仁人孝子之听闻。所不敢强颜开口。与论于仁孝之緖馀也。第在平昔。窃尝窥见先儒文集中。碣表志铭等作。或有为门生弟子辈。叙其先人行述。而寒士名姓。得以齿录于名公大人之间者。私心慕悦之。以为士之修于家。而不遇于世者。既不为史氏之所采。则得此以传后。亦足幸矣。当此号慕之际。仍自念先人穷老死蓬荜之下。而才美不外见。然其家居之行。或不无可以对人言者。而克善又何幸得以身。出入于大贤君子之门墙矣。则克善独非人子欤。显亲之心。何独不如古之人哉。至情所激。顾不自量。谨撰先人行状一通。敢以乞铭于左右。以求效其恳恳。先生将赐之铭。是克善不孤平昔之志。而少赎今日不孝之罪。其恩轻重大小。宜不可以容声矣。且念先人。亦尝辱一顾之惠于宾客之后。则以夫子之盛德至仁。必加省录。而庶不至于深却之矣。死万一能有知。将有以自慰于土中矣。千万至祝。千万至祝。盖凡古人之为此请者。不远千里之路也。不嫌其服之㐫也。而躬奔走造谒。哭拜以请礼也。克善非敢有惮于此而不为也。惟馈奠之奉。不可以阙也。而所可恃者。夫子之视克善犹子也。亲爱之至也。克善何敢必执貌恭之小礼。然后动得夫子之听许也哉。玆敢东向再拜。奉书以告。所撰行状。录在异卷。伏冀垂察而哀怜之。燕闲之暇。特赐一言。以幸吾父子于幽明。不胜大愿。情迫哀切。言不知裁。谨奉䟽不次。谨䟽。
与朴跃起书
编辑仲秋联枕之话。迨极依幸。厥后音尘便断。不审即日初寒。侍奉起居如何。仰慕之至。克善苟活顽命。祇奉几筵。而贱息年大之故。有一二人家。通以媒妁之言。倘可成也。当遵大先生昔日之教。使宗子为主也。第家计无形。只营朝夕。尚难为谋。况若行婚礼。岂无所费而成礼也。然两家意合。则不可以贫为辞。是可闷也。奴人适往新昌。而族弟要得肉价。玆令进告仆夫。前去鄙小册子所谓师友讲礼往复书者。搜付切仰。兄尝见谓中庸素夷狄行乎夷狄之说。谓如我国之人。既生于东裔。冠服制度。当从国俗云云者。兄岂不以君子之义至高也。夷狄之俗至陋也。君子不当有行乎夷狄之事也。思得此新奇之说者耶。克善当时。只举中庸小注中所引苏武之事。苏武自不是儒者。不足为证而罢。比更思之。如兄所讲。则所谓素夷狄者。必须生乎夷狄者。然后当之。然则不但此一句也。上下三句。素富贵素贫贱素患难者。莫不然也。与下文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者。语意不相通畅。如何如何。详观无入而不自得六字。则虽以一人之身。或富贵。或贫贱。或夷狄。或患难。而皆可安于所遇而行之也。小注中。又引孔子欲居九夷之辞。孔子虽不果居夷。使无居夷之理。则必不欲之。又不言之也。既欲之而又言之。则是有居夷之道也。孔子居夷。则必须用夏变夷也。然其始居之也。其君长欲见之。则当如何。夷国之君。虽不知礼义。其待圣人。必以宾师之位处之。不敢待以凡臣庶之礼也。然所谓宾师云者。自其国之君之极其尊敬而言也。若在我视其国君之道。亦须极其尊敬也。故孟子于齐梁之君。自称曰臣。入见曰朝。以此施之夷狄之君长。安在其卑鄙之也。且孔子之欲居。自欲居之也。得已而已也。若宋儒当其在朝之日。君命使乎金国。则人臣无辞难之义。当奈何。若不免奉使而往。则岂不纳拜于金国乎。君子于此。必有以处之矣。愿更商量见教。幸甚。伯氏及闵兄。不暇别幅奉问。幸并以此书视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