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部三十一 太平御览
卷六十七.地部三十二
地部三十三 

《广雅》曰:沼,池也。

《说文》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

《诗》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又曰:王在灵沼,于牣鱼跃。沼,池也。牣,满也。《笺》云:灵沼之水,鱼盈满其中,皆飞跃,言亦得其所也。

《韩诗外传》曰:齐景公出弋昭华之池。

《传》曰:齐伐楚,楚子使屈完对曰:“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齐虽众,无所用之。”

《史记封禅书》曰:秦始皇游海上,祠名山大川及八神仙人羡门之属。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池名,临南郊山。

汉书》曰:昆明池,汉武帝元狩三年所穿也。初,汉欲求身毒国,为昆明池夷所闭,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名曰滇河。汉将伐昆明以通身毒,使谪卒伐棘上林,象滇河作昆明池以习水战,池周回四十里。汉武帝平昆明,以其地为益州郡。其滇水原深广,末反浅狭有似倒流,故曰滇河。潘岳《关中记》曰:昆明池,汉武帝习水战也。中有灵沼神池,云尧时理水讫,停船此池,盖尧时已有污池,汉代因而深广耳。曹毗《志怪》云:汉武凿昆明池深极悉。是灰墨,无复土,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试问西域胡帝。”以朔不知难以校问,至后汉明帝时,外国道人入来洛阳,时有忆东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胡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馀。乃知朔言者是。

又曰:昭帝元始元年春三月,黄鹄下建昌宫太液池。

又曰:宣帝诏曰:池篽未御幸者,苏林曰:折竹以绳绵连若禁篽,使人不得往来也。假与贫民,郡国宫馆勿复修治。

又曰:宣帝神爵元年诏曰:“金芝生于涵德殿铜池中。”

《魏志》曰:太祖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

《晋书》曰:山简优游卒岁,惟酒是耽,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时有童儿歌曰:“山公出何许?往至高阳池。日夕倒载归,酩酊无所知。时时能骑马,倒著白接离。举鞭向葛疆,何如幷州儿。”疆家在幷州,简爱将也。

又曰:荀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失之甚怏怏。或有贺之者,勖曰:“夺我凤凰池,诸君何贺我耶?”

《后魏书》曰:文明皇太后冯氏与高祖幸灵泉池,宴群臣,太后忻然歌,高祖亦和歌,歌者九十人。

《唐书》曰:蒋镇为谏议大夫,时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上言,河中盐池生瑞盐,实土德之上瑞。上以秋霖稍多,水潦为患,不宜生瑞,命镇驰驲检行之。镇奏与滉同,仍上表贺,请宣付史馆,幷请置神祠,锡其号宝应灵庆池。

又曰:文宗用郑注言,即命左右神策军差人淘曲江、昆明二池,仍许公卿士大夫之家于江头立亭馆,以时追赏。

《遁甲开山图》荣氏解曰:降北有阳石山,中有神龙池,黄帝时,遣云阳先生养龙于此,帝王历代养龙之处,国有水旱不时,祀池请雨。

《晋宫阁名》曰:灵芝池,广长百五十步,深二丈,有连楼飞观,四出阁道、钓台,中有鸣鹤舟、指南舟。

袁山松《宜都记》曰:佷山县东六十里有山名下鱼城,四面绝崖,惟两道可上,皆峻崄,山上周回可二十里,有林池水,民田种于山上。昔永嘉乱,土人登此避贼,贼守之,经年食尽,取池鱼掷下与之,示不穷,贼遂退散,因名此为下鱼城。

《辛氏三秦记》曰:昆明池通白鹿源,人钓鱼,纶绝而去,梦于汉武,求去其钩。明日戏于池,见大鱼衔钩,帝去其钩而放之。间三日,帝复游池滨,得明珠一双。武帝曰:“岂昔鱼之报也?”

《湘州记》曰:湘南县有架山,下有小池常涸竭,民斋戒往请,自然而满,事讫还干。

雷次宗《豫章记》曰:去洪井六七里有风雨池,山峤水出,激著树木,星散远洒,如风雨焉。

《襄阳记》曰:岘山南有习郁大鱼池,依范蠡养鱼法,当中筑一钓台。将亡,敕其儿曰:“必葬我近鱼池。”山季伦每临此,辄大醉而归。

《临川记》曰:崇仁县有盐池,按《陈书》,司空黄法 ,字仲昭,崇仁县巴山人也。侯景乱,法 于乡里聚徒以助高祖有功,薨,墓在崇仁县巴山乡。故老相传,法 有奇术,常欲变置咸池于家山之下,幅员六十馀亩,至今水味独咸于他水,而湛然清洁,禽畜不敢触之。

《西京杂记》曰:梁孝王好宫室苑囿之乐,作曜华之宫,筑兔园,园中有灵山,山安肤寸石。又有雁池,池中鹤洲凫渚,奇果异树,瑰禽怪兽毕备,王日与宫人及宾客弋钓其中。

又曰:积草池中有珊瑚树,高一丈二尺,一云三柯上四百六十二条,是南越国王赵他所进,号为烽火树,至夜光景照焉。

《述征记》曰:广阳门北有魏明帝流杯池。

《穆天子传》曰:天子西征于玄池,天子三日休于玄池之上,天子乃树之竹,种竹池边。是曰竹林。

又曰: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上,西王母为天子谣。

《三辅故事》曰:汉武帝作昆明池,武帝崩后,于池中养鱼以给诸陵祠,馀付长安市。池有二石人,如牵牛织女像。

又曰:未央宫西有食池,池中有台,王莽死于是也。

《广州先贤传》曰:丁密,字靖公,苍梧人,遭父艰,哭泣三年,飞凫一双游密庐旁小池。

《郡国志》曰:晋州临汾县臭水池,下畜不饮,一名翻镬池,即煮眉间赤头处,镬翻因成池。今水上犹有脂润。

又曰:成都郡,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张仪筑城以象咸阳,沃野千里,号曰陆海,有万岁池,是筑城取土处。

又曰:合浦海曲出珠,号曰珠池,又有夷人号越它邑,多采甲香为业。

《吕氏春秋》曰: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

《淮南子》曰:阴气极则下至黄泉,故不可凿池穿井。

《世说》曰:晋明帝欲作池台,元帝不许之。时明帝为太子,养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晓便成,即今谓太子池是也。

又曰:太原王国宝治宅,因浚池,忽见一物如酒杓形,长四尺许,飞去。

《水经注》曰: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即是,水西流谓之马池。

又曰:蔡州西,即蔡伦故宅傍有蔡子池。伦汉黄门郎,顺帝之世,始捣故鱼网为纸,用代简素,自其始也。

又曰:滇池中有神马,家马交之,则生骏驹,日行五百里。

《顾子》曰:与子华游于东池,子华曰:“水有四德,池为一焉:沭浴群生,流泽万世,仁也;扬清激浊,荡涤尘秽,义也;弱而难胜,勇也;导江疏河,变盈流谦,智也。”顾子曰:“我得汝于池上矣。”

《方舆记》曰:兴元府南郑县天池山上,有池方二十里,冬夏不竭,久饮之可愈痼疾,故号天池。

又曰:梅福池,一名风雨池,梅福种莲池。福叹曰:“生为我酷,身为桎梏,形为我辱,智为我毒。”于是弃南昌县尉,去妻子,入洪崖山得道为神仙,代代有人见,或在玉笥山逢之。今西山有梅君坛,南昌开元观有梅君堂焉。

又曰:明月池在兴道县西北,中有一台,云是汉高所营,《水经注》云:“形如偃月,故号明月池。”

又曰:七女池,昔有人无男而养七女,父亡,七女负土葬父,取土之处,今成一池,号曰七女池。今池边又有七女冢。

《尚书大传》曰:吕尚钓于磻溪,得鱼,腹中有玉璜。

《春秋说题辞》曰:溪者,隐也,深虚绕山令得博也。宋均注曰:无水曰谷,有水曰溪。

《尔雅》曰:水注川曰溪。

《桓彝别传》曰:彝字茂伦。明帝世,彝与当时英彦名德庾亮、温峤、羊曼等共集清溪池上,郭璞预焉,乃援笔属诗以白四贤幷自序。

《武昌记》曰:樊山东有山溪,夏时凛凛,恒有寒气,故谓之寒溪。

王韶之《始兴记》曰:连水下流有斟溪,一日十溢十竭。

盛弘之《荆州记》曰:郦县北五十里有菊溪,源出石涧,山有甘菊,村人食此水多寿。

又曰:零陵郡西有九渡溪,山兽从数十里往饮之,经越他水皆不饮,傍有半石坑,上石形极方峭,名为仙人楼。

又曰:桂阳郡横溪,溪水甚深,冬夏不干,俗谓之贪泉也。郡西南五十里有万岁山,有石窟出锺乳,山上悉生灵寿木,下有一溪,名为千秋水,其傍有居民,即号万岁村。

《管子》曰:桓公北征北孤竹回,未至卑耳之溪,援弓而射,未敢发,谓左右曰:“见前人乎?”对曰:“不见”。公曰:“寡人见人长尺而人物具焉。”管仲曰:“臣闻霸王之君兴,则登山神见。”公拜曰:“仲父之圣若此。”

《俗说》曰:郗僧施青溪中泠舟,一曲处辄作一篇诗。谢益寿见诗叹曰:“青溪中曲,复何可穷?”

《水经注》曰:磻溪,即太公钓所也,石壁深高,幽泉邃密,林障秀阻,亦人罕交。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也;水次石平,即太公垂钓之处也。其水清冷神异,北流注于渭。

又曰:长阳溪源右穴中有神鱼,大者二尺,小者一尺,居民钓鱼,先陈所须多少,拜而请之,拜讫投钓,得鱼过数者,水辄波涌,暴风卒起,树木摧折。水侧生异花,路人欲摘是者皆当先请,不得辄取。

又曰:白马溪水出宜阳山,有大石,厥状似马,故溪涧以物色受名也。

又曰:向城有水二源,俱北流合为一川,名天浆溪。

又曰:闽中有徐登者,女子化为丈夫,与东阳赵昞幷善,越方时遭兵乱,相遇于溪,各矜其所能,登先禁溪水为不流,昞次禁枯柳为生荑,二人相视而笑。登年长,昞师事之。后登身故,昞东入章安,百姓未知,昞升茅屋,搘鼎而爨,主人惊怪,昞笑而不应,屋亦不损。又尝临水求渡,船人不许,昞乃张盖坐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济。于是,百姓神服,从者如归。

又曰:山阴县西南四十里有二溪,东溪广一丈九尺,冬暖夏冷;西溪广三丈五尺,冬冷夏暖,二溪北出行三里,至徐村合成一溪,广五丈馀,而温凉不杂,盖《山经》所谓苕水也。

又曰:朐䏰县有龟溪,出灵龟,咸熙元年,献龟于相府,言出此溪也。

《郡国志》曰:豫州吴房县,吴王阖闾之弟夫概王朝楚,楚封之于堂溪。

又曰:王昭君,秭归人也,有香溪,即昭君游处。

又曰:资阳县有环溪百丈池,所谓溪流如环,池深百丈也。

又曰:陵阳山在石𥓏县北三里,按《舆地志》,陵阳令窦子明于溪侧钓鱼,一日钓得白龙,子明怜而放之,后数年又钓得一白鱼,割其腹,中乃有书,教子明烧炼食饵之术,三年后白龙来迎子明,遂得上升。其溪环绕山足,今有仙坛,醮祭不绝。

《信州图经》曰:师溪水,源出黄孽山北面,在弋阳县东南一百十里,昔有隐士胡超居此,众人师之,故名师溪。

《越绝书》曰:薛烛对越王曰:“若耶之溪而出铜也,古欧冶子铸剑之所。”故《战国策》云:“涸若耶以取铜,破堇山而出锡。”

又《郡国志》曰:欧冶子铸剑处,下有孤潭,深而清,有孤石耸出,潭上有大栎树,谢客儿与弟惠连作诗句,屡屡刻于树上。

《吴兴记》曰:前溪在县南,东流入太湖,谓之风渚,夹溪悉生箭箬,后溪在市北,东出馀不亭,晋车骑将军沈充作前溪歌曲,传者以为指此溪也。

裴氏《广州记》曰:百管溪,周回丈馀,水极沸涌,如猛火煎油声。

《临海图经》曰:铜溪,在县西北五十里,其水黄色,状似铜,故号铜溪也。

孙兴公《天台山赋》云:过灵溪而一濯是也。

《善歌录》曰:武溪水,源出武山,东南流注于沅,故为歌曰:“武溪深复深,飞鸟不能渡,游兽不能临。”

又曰:下潦上雾,看飞鸟堕水中,即此也。

《周易略例》曰:隆墀永叹,远壑必盈。

《礼记》曰:大蜡之祭,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

《山海经》曰:东海之水有大壑。

《列子》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实惟无底之谷,曰归塘。

《庄子》曰:夫壑之为物,注焉而不满,取焉而不竭。

又曰: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

《孟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

 地部三十一 ↑返回顶部 地部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