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政院日记/仁祖/五年/十一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11月1日 编辑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只昼讲。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府前启,请还收李佑给牒之命事。答曰,不允。新启,注书辛应望,以槐院新进之人,去邠之日,不为扈从,还授本职,已有物议,受由往来南方,亦多贻弊之事,请命罢职。答曰,递差。

○院前启,请还收李佑给牒之命事。答曰,不允。以上朝报

○昼讲入侍,知事李廷龟,参赞官郑经世,特进官张维,参赞官李景宪,检讨官吴端,假注书郑复吉,记事官郑百亨、全克恒。讲《中庸》,自何为而作也,至新安朱熹序。

○副校理沈之源再度呈辞。入启。加给由。以上经筵日记

○备边司启曰,伏见江原监司吴䎘状启,以李仁居讨捕事,发兵守令及捕捉日时,与傍县道里远近参商,则果如状启内事意,别无查处之事,敢启。传曰,知道。《忠勋府誊录》

11月2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安时贤。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只朝讲。

○昼讲时,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崔𬀪之罪,固重矣,故前已言其罪之重尔,但昏昧所致,非故犯之事,其情可恕,古人有言曰,眚灾肆赦,此亦肆赦之意也。

○府前启,请注书辛应望罢职事。答曰,既已递差,不必罢职。

○院新启,乱初,都监所储米布,散给于士大夫及下辈之愿受者,待事定后,以为收用之地矣。至于今日,殆无还上者,请令该曹,一一抄出,刻期征纳。答曰,依为之。终始不纳者,法府纠检,可也。

○领议政申钦箚子大槪,春初南下时,前注书辛应望,启请带去辞缘事。入启。答曰,观卿箚辞,台谏论启,殊甚无谓矣。以上朝报

○朝讲。入侍,领事吴允谦,知事李贵,特进官李曙,大司宪郑光绩,特进官金自点,参赞官李如璜,侍讲官尹墀,司谏郑弘溟,侍读官权涛,假注书安时贤,记事官全克恒、郑维城。讲《中庸》,自中者不偏不倚,至亦此意也。经筵日记

○朝讲时,特进官金自点所启,知彀官,若有数三人,则可以转次教炼军兵,而训炼都监,只送一员,故炼习之际,常患不足,数三员,使之给料送于本厅,以便教炼,何如?上曰,知彀官,则使训炼都监,加送一人。《训局誊录》

○夜五更,流星出角星下,入巽方天际,状如钵,尾长五六尺许,赤光照地。已上《春坊日记》

11月3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孙必大。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政院启曰,明日常参、经筵,取禀。传曰,昼讲为之。

○自昧爽至辰时,有雾气。巳时至未时,日晕,晕上有戴色,内赤外青。申时,日晕两珥。

○礼曹启曰,即见安景深、成俊耉状启,天朝之事,与张魁所给小纸,如出一口,似无可疑,但大臣皆以为,毛督衙门既不举哀,以待拨报文书云。前日既已下谕于平安监司、接伴使,得其的报后举哀为当云,何以为之?传曰,依启。

○禁府,尹命之元情公事,判付,除刑推,查核议处。以上朝报

○副修撰吴端,以身病辞职上疏。入启。递差。经筵日记

11月4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只昼讲。

○辰巳时,日晕两珥,晕上有冠,冠上有戴色,皆内赤外青,有白气,指北方,长十馀丈。午时,日晕。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府前启,请辛应望罢职事。答曰,人所共知之事,犹且失实论启,其他隐微之罪,则推此可知也。既以此事,几尽见递,而今又如此论之,殊甚不当,更勿渎扰。

○平安监司书目,铁山所报内,都督差官金成选等,率百馀名,前往义州事。以上朝报

○昼讲入侍,知事金尚容,特进官尹旸,参赞官郑经世、金寿贤,侍读官李行远,假注书安时贤,记事官全克恒、郑维城。讲《中庸》,自道也者,至以终此章之义。

○谢恩,修撰赵䌹。

○副校理沈之源三度呈辞。入启。递差。以上经筵日记

11月5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尹绛。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

○执义权涛,掌令金声发、金南重,刑曹正郞徐佑申,同经筵朴东善,开城经历崔有渊,军资正韩禹臣,应教严惺,注书尹绛,辅德赵邦直,弼善金地粹,奉教郑百亨,直讲权潗、沈之源。

○备忘记,前执义韩必远,为执义时,构成虚事,陷人不义,事甚可骇矣,罢职不叙。

○政院启曰,韩必远,以辛应望事,既已见递,自上又下罢职不叙之命。初不知大臣启请率去之由,有此论启,则其情可恕,请还收成命。传曰,知道。只罢其职。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院新启,海南县监李时敏,为人徒泛滥,居官纵恣,托以丧需,横敛无艺,请命罢职。答曰,风闻不必尽实,此时守令,不可轻递,勿烦,可也。以上朝报

○朝讲,特进官金自点所启,所管御营厅,公事不备,旗麾等物,无看守之人,专藉于摠戎厅库直。且御营军兵,其数甚多,文移之际,必有书吏,然后方可举行,而本厅只有一名,故不及周旋,亦借于摠戎厅,而使唤事,多苟简矣。且旗麾等所备之物,本厅无出处,故木同借于摠戎厅,而亦不足。至于军兵试才,必有赏格,然后可以劝奖,而亦无出处,以致激励之举,请匠人价布题给。且知鼓官,若有数三人,则可以轮次教炼军兵,而训炼都监,只送一员,故炼习之际,常患不足,数三员使之给料,送于本厅,军需所用匠人价布,令备局,量宜题给。上曰,库直则摠戎厅库直兼察,可也。知鼓官,使训炼都监加送一人,书吏则姑徐,使令则二名令兵曹定给。《御营厅誊录》

11月6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礼曹,贞淑翁主卒逝,自当日,至七日,停朝市。启。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府新启,前执义韩必远,以辛应望事发论,当初大臣之启请带去,□□去乡,苍皇之日,人人不及闻知,则势固然矣。必远之启,初出于误认,罪之以构成,则不亦冤甚?请还收罢职之命。答曰,顷日论启之事,设或无意于构陷,论事失实,亦不可无罪,勿烦,可也。

○院前启,请海南县监李时敏罢职事。答曰,依启。以上朝报

○御营厅启曰,今年应立御营军中,限几名召集事,别单禀上。答曰,知道。减其立番朔数,分二运立番,似为便当,议处,传教矣。新抄之军,未查者尚多,前头所查,未能预料。前后所分之数,虽不相均,大槪元军中,今年当番六百名,及降倭二十五名,新抄军中,如京畿、江原道,即今到京拣择者为后运,新抄军中,三南在本道拣择,及帖文募得者,抚军司所募者,在阵上举米人等为先运,召集宜当,而朔数则徐观边上事情,临时分限,亦或便当,而不敢擅便,伏候上裁。答曰,依启。《御营厅誊录》

○政院启曰,原州牧使洪靌,今已承召入来,令该曹禀旨定夺,何如?传曰,依启。《忠勋府誊录》

11月7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大殿诞日。

○政院、玉堂、二品以上问安。答曰,知道。

○都督接伴使书目,都督所送小纸,天启皇帝八月二十三日崩逝,崇祯新皇帝二十四日御极的报事。平安监司书目,铁山报内,都督差官崔士元,率军兵二十三名,鸭绿江越边,伏兵排设进去事。

○回答官朴兰英书目,本月初一日渡江事。以上朝报

○吏曹启曰,传教矣。自前勘勋,大臣、元勋命招为之,而本曹别无干预之事,敢启。传曰,知道。《忠勋府誊录》

11月8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礼曹启曰,即见接伴使南以恭状启,皇上崩逝之奇的实,今日举哀之意,敢启。传曰,知道。

○大殿举哀,三严巳正。

○巳时,上举哀于崇政殿,百官,以乌纱帽、白团领、黑角带,举哀于殿庭。

○礼曹启曰,《五礼仪》,第四日成服时,殿下、世子俱衰服,百官则四品以上服衰,五品以下仍服白袍,三日而除,依此举行,何如?传曰,知道。

○礼曹,自今日至成服日,停朝市。启。

○庆尚监司书目,兴海郡守李宜溪,身死事。

○接伴使书目,走回人王之桥所言贼情,奴贼九月二十九日,西犯天朝,合冰后欲东抢,深入取粮,由北道而还云云事。以上朝报

11月9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礼曹,世子嘉礼纳征吉日,今月二十日改付标。启。

○吏曹,毛都督问安使尹䌹。启。以上朝报

11月10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明日大殿成服殿坐,正时辰初。以上朝报

11月11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辰时,上御崇政殿,行成服礼。百官四品以上服衰,五品以下仍服白袍行礼。

○备边司启曰,赴京使臣,将相望入往,而海路之行,异于旱路,陈慰使、进香使兼差一员,入送,何如?传曰,依启。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都督问安使尹䌹,出去。

○明日□□举临出宫,三严辰初。

○夜自一更至四更,月晕。以上朝报

○侍讲院启曰,司书沈东龟,闻外四寸妹丧,将为出去,下番,无替直之员,以上番推移,姑降入直,何如?传曰,依启。已上《春坊日记》

11月12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五更,流星出器府星下,入坤方天际,状如钵,尾长一二尺许,色黄白。

○府新启,昨日成服举动时,东西班列稀疏。分明老病人外,请并命推考。答曰,依启。

○江华留守书目,唐船一只十七名,到泊唜岛事。

○明日举临出宫,三严辰初。以上朝报

○举临后,大殿、东宫,玉堂问安。

○副提学郑经世初度呈辞。入启。给由。经筵日记

11月13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明日除服举动,三严五更三点。以上朝报

○举临后,大殿、东宫,玉堂问安。

○副提学郑经世再度呈辞。入启。加给由。以上经筵日记

○夜五更,流星出器府星下,入坤方天际,状如钵,尾长一二尺许,色黄白。已上《春坊日记》

11月14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五更,上行除服礼。

○大妃殿诞日。

○政院、玉堂、二品以上问安。答曰,知道。

○吏曹启曰,登极使,例以时任议政差送,而天启初年,始以二品借衔差送,今则何以为之?敢禀。传曰,依近例为之。

○吏曹又启曰,义谷,自二百九十九石,四品官,自一百六十石至一百九十九石,五品,自百石至百五十九石,六品官,自七十石至九十九石,直长,自四十石至六十九石,奉事、别坐,自十五石至三十九石,参奉除授,何如?敢启。传曰,依所启施行。

○明日冬至望阙礼出宫,三严五更三点。以上朝报

○除服后,大殿、东宫,玉堂问安。经筵日记

○义禁府启曰,判下矣。崔精一、尹连生、陈戒奉三贼,以谋反大逆,依律处断,宣传官持标信下去,眼同行刑。崔大衡、洪迎等,用次律减死边远定配,启下行移,相考差使员差定,咸镜道初面官,安边府交付后,受到付启,闻亿、见梦、还多勿、沙里禄、孙玉守、奉孙、允奉、宫巾、唜男等九名,论以胁从,并为分拣事,下谕,何如?传曰,依启。《禁府誊录》

11月15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中宗大王忌辰。

○五更,上行望阙礼。

○政院、玉堂、二品以上问安。答曰,知道。

○明日,王世子,率百官,大妃殿诞日陈贺,出宫,辰初。

○平安监司书目,义州报内,鸭绿江合冰事,成川府使安景深,本月十二日身死事。以上朝报

○御营厅启曰,本厅把摠徐佑申,今差刑曹正郞。当此冬月待变之日,将兵之官,不可频数递易。请除本司仕上直,俾专操炼侍卫等事,宜当,敢启。答曰,使之兼察,可也。《御营厅誊录》

11月16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未时,日晕,日上有冠,色内赤外青。

○巳时,王世子,率百官,陈贺于大妃殿。

○有政。

○登极使权昐,副使闵圣徽,书状官金声发,进香兼陈慰使韩汝溭,书状官金尚宾,大司宪朴东善,执义赵邦直,掌令权潗,持平任絖,成川府使李崇元,碧潼郡守申溢,利城县监柳舶,兴海郡守卞三近,司仆内乘辛宗述,海南县监具义俊,同知赵公瑾,礼曹佐郞林得说,司谏严惺,司书郑弘溟,司艺金南重,直讲宋时吉、李省身,校理权涛,知事郑光绩。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礼曹启曰,自前,世子冠礼、册封、嘉礼后,有设科取人之规。今此嘉礼后,亦设科取人,为当,敢启。传曰,依启。以上朝报

○副提学郑经世三度呈辞。入启。加给由。经筵日记

11月17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姜翯。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下雪。

○传曰,召对为之。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以上朝报

○召对。入侍,参赞官尹知敬,侍读官李行远,检讨官闵应亨,假注书姜翯,记事官全克恒、郑维城。讲《中庸》,自仲尼曰君子中庸,至右第三章。经筵日记

11月18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安时贤。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传曰,召对为之。

○夜四更,月晕。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终日阴雾暄暖。以上朝报

○召对入侍,参赞官金蓍国,侍讲官尹墀,检讨官闵应亨,假注书安时贤,记事官全克恒、郑维城。讲《中庸》,自子曰道之不行也,至右第六章。

○谢恩,校理权涛。以上经筵日记

11月19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一更,黑气一道,起自北方,直指艮方,长十馀丈,广尺许,良久乃灭。自三更至五更,月晕。

○有政。

○司谏郑弘溟,持平沈之源、林堜,司成严惺,礼曹正郞任絖,刑曹佐郞金孝诚,原州牧使李廷臣,直讲李景义。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禁府启曰,忠清监司状启,今此李安直、张晩,当在蒙放中,不敢擅便,上裁,何如?传曰,依所启施行。

○明日纳征殿坐,三严巳正。以上朝报

11月20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四更,月晕,月入太微垣。

○巳时,上殿坐于崇政殿,行世子嘉礼纳征礼。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明日告期殿坐,三严巳正。

○礼曹,嘉礼后设科,咸聚京师,分三所,各取二百人,初场论、赋具篇,中场策问一道,讲经,四书中抽栍,三经自愿一书。启。

○禁府,前县令李唯宗元情,刑推得情启。传曰,允。前县监李行议启判付,分拣放送。

○传曰,明日告期,权停例为之。以上朝报

11月21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自三更至五更,月晕。

○世子嘉礼告期,巳时。以权停例为之。

○接伴使书目,差官金承忠,骇散官兵崔文焕等查报事,上京事。

○平安监司书目,姜、朴两女率去毛差官毛永盈等,已为乘船入去,开谕不得事。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副护军洪靌上疏大槪,请还收录勋之命事。入启。

○禁府,赴西军领将,罗州出身金大福,军人处收布行赂罪,当日锺楼前路行刑枭示。启。以上朝报

○副提学郑经世,身病出仕。经筵日记

○行护军洪靌上疏,伏以,蝼蚁微臣,当圣上反正之初,冒占嵬科,骤跻顶玉之列,宠荣已极,涯分已溢。常怀糜粉,报答洪造,而滥叨州牧之任,徒积瘝旷之诮。不意玆者,因小丑讨平之举,至下录勋之命,使臣乘驲上来,臣诚惶恧,措身无地。臣窃伏惟念,凶逆之变,猝起于邻境,则身为主镇之官,发兵剿灭,是不过臣子职分内事。而实赖于国家之威灵,有何可纪之功乎?姑以近例言之,则如李梦鹤、李适两凶贼征讨之功,无愧汗青,合置盟府,今玆仁居之变,不过穷峡中一鬼火耳。扑灭何难,擒捕何功?无功滥赏,臣实知愧。臣虽欲贪荣苟冒,窃恐朝家赏功之典,从此益轻也。伏愿圣明天地父母,俯谅微臣恳迫之情,亟收成命,以安愚分,国家幸甚,微臣幸甚。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昧死以闻。批答见下《忠勋府誊录》

11月22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任有后。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巳时,日晕。申时,日有两珥。夜五更,下雪。

○传曰,召对为之。

○有政。

○大司谏金尚宪,舍人郑弘溟,持平李景义,右参赞李睟光,说书郑百亨,承旨李民宬,副校理沈之源,司谏尹墀。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院新启,贡案用甲辰详定,其所蠲省甚多,而列邑或有因旧案上纳者,请令该曹,明查贡案,俾无彼此滥伪之弊。兵曹除番布,渐至滥觞,阙军,直为征布,请自今以后,一切禁断。答曰,依启。以上朝报

○召对。入侍,参赞官李景宪,侍读官李行远,检讨官闵应亨,假注书任有后,记事官金汝钰、全克恒。讲《中庸》,自子曰人皆曰予知,至以起下章经筵日记

○义禁府启曰,崔精一、尹连生、陈戒奉等三贼,以谋反大逆,用极律,当为破家潴泽,缘坐、籍没,而第未及承服取招,本府遽为启禀,揆以法例,似为未安,议大臣处置,何如?答曰,知道。依前例,诛止其身,可也。《禁府誊录》

11月23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传曰,召对为之。

○都督差官接伴官李景贤,西下。

○答副护军洪靌疏曰,省疏具悉。今番逆变之凶惨,古所罕有,尔登时进兵,不日讨灭,功莫大焉。予甚嘉叹。有功必酬,国之常事,尔其安心勿辞。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以上朝报

○召对入侍,参赞官郑经世、尹知敬,检讨官闵应亨,假注书任有后,记事官金汝钰、全克恒。讲《中庸》,自子路问强,至馀见第二十章。经筵日记

○传曰,明日大臣、元勋命招,勘勋为之。《忠勋府誊录》

11月24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传曰,大臣、元勋命招,勘勋。

○宾厅勘勋,封入勘勋,一等洪靌,二等李擢男、元克咸,三等辛庆英、李胤男。

○礼曹,世子嘉礼后,别试,初试来戊辰年二月初四日,讲经同月二十一日,殿试同月二十八日,放榜三月初九日推择。启。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府新启,礼宾别坐金㙉,为人悖戾,多行不义,夺人田庄,图奸其寡妾,请削去仕版。答曰,罢职。

○平安监司及副元帅书目,辽东侦探人赵岩所告内,奴贼方治兵秣马,似为西犯云云事。

○初更,传曰,完丰府院君李曙、绫城君具宏引见,引见后,承旨以下并命宣酝。以上朝报

○宾厅大臣启曰,臣等以勘勋事,承命诣阙,而洪靌,欲与李擢男同谋磨勘云。李擢男招来同参之意,敢启,答曰,依启。

○大臣又启曰,勘勋单子封入矣,变初,有告变儒生,此人,于李擢男往原州之时,直来京城进告。故洪靌等,不得查勘云,何以为之?敢禀。答曰,知道。议处。

○回启曰,陈克一之进告,虽在李擢男知机奔往原州之后,而其能自拔于逆薮,直上京师,上变于状启未到之前,则其为国效诚,有足多者。酬赏之典,固不可无,而考之前例,则有以告变,得参勋籍者,亦有报以除职者,唯在上裁。答曰,知道。六品实职除授,录于原从一等,似当。以上《忠勋府誊录》

11月25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政院启曰,已为勘勋,依前例大提学命招,勋号制之,何如?传曰,依启。

○勋号落点,输忠奋义决策清乱昭武。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府前启,请礼宾别坐金㙉削去仕版事。新启,顷者佥知宋英望,乞归其乡,铁原府使李义传,求解其职,皆是猥滥之疏,而政院蒙然入启,请色承旨推考。答曰,并依启。以上朝报

○谢恩,副校理沈之源。

○校理权涛初度呈辞。入启。给由。经筵日记

○完丰君李曙启曰,新番,将上来矣。似当有顾恤之事,以工匠价布,雇立百馀名,使新番军士,得其欢心,宜当矣。上曰,兵布价布绝无云矣。曙曰,工匠价布收捧者三十馀同。以此,一二番雇立极苦处三四十名,则庶慰新军之望也。上曰,此事,上年欲行,而因乱停寝矣。若干处,欲为雇立之意,曾已言之,使该曹更为量处。

○兵曹启曰,引见时因李曙所启,雇立事,传教矣。义禁府、典狱、典涓司、内三厅,汲水为极苦之处,而一朔雇立之价三同有零。本曹所储匠人价布,虽甚些少,亦足为数朔雇立之资,而曾因备局启辞,上项匠人价布,不许本曹擅用,今不敢任意处置。上裁,何如?传曰,知道。此等苦处,为先雇立,使军士辈,知雇立之意。《兵曹誊录》

11月26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夜二更,艮方、巽方,有气如火光。

○有政。

○大司谏李圣求,校理李省身,温阳郡守沈昶,清道郡守郑𪰙。丰宁君洪靌超资宪,鳌山君李擢男超嘉善,前司果辛庆英、李胤男超通政,元克咸超承训,以上功臣加资。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以上朝报

○兵曹启曰,新籍一番军士,本月二十五日都摠府堂上一同点考,则骑兵,元数一千八百七十七户内,公頉一百六十七户,逃亡绝户三户,都目后阙点二户,实入一千七百五户。忠顺,元数八十名内,公頉十二名,阙点一名,实入六十八名。忠赞,三十九名内,公頉五名,实入三十四名。定虏卫,九十户内,公頉五户,实入八十五户。甲士,二十五户内,公頉一户,实入二十四户。吹螺赤,二十二户内,公頉四户,实入十八户。其中老残只四十五名,馀皆丁壮可用之军,系是新籍军士,故敢启。传曰,知道。《兵曹誊录》

○吏曹,录勋都监堂上洪靌。《忠勋府誊录》

11月27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尹知敬。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有政。

○持平李坰,正言吴端,良材察访池德海,直讲李景义,典籍李命雄,工曹佐郞林垍。

○问慰使尹䌹书目,海中冰澌蔽塞,万无得达之理,何以为之事?

○差官接伴官李景贤,入来。

○禁府,李惟宗刑问一次,裵斗云刑问三十一次,不服加刑得情。启。传曰,允。

○两司合启,请还收崔𬀪减死之命事。答曰,不允。

○院新启,今此逆贼剿捕之功,由于洪靌等一二人之尽心。右营将外,他两营将,则贼魁就捕时,皆未及到,请更为勘定,右营将外,勿录正勋。靖社、振武两功臣原从勘勋时,各司典仆冒录者,不可殚举。请令录勋都监,无踵前习,痛禁奸伪之弊。答曰,议勋时,大臣与元勋,参酌厥功,已为勘定,今难更改,勿烦,他事依启。以上朝报

○校理权涛再度呈辞。入启。加给由。经筵日记

○兵曹启曰,新籍已行,积年逃故,邻族之弊,一时蠲涤。此正与民更始之日,而京上番诸色军士,阙番价布未纳者尚多。今若依例往督,则邻族被侵之患,犹未尽除,所得甚寡,而贻弊甚多。今十一月以前,阙布退立,一切荡涤,而外方兵水营及各浦军士阙布退立等事,亦为一体荡涤,则施惠之大,无过于此。此意移文各道施行,宜当,敢启。传曰,依启。《兵曹誊录》

○御营厅启曰,今月二十五日,提调臣李曙,夜对时,御营军中,择其壮士,或铁椎、偃月刀、鞭棍等,短兵,技艺教炼事,亲承传教矣。退与大将金自点相议,方为抄择教习矣,偃月、鞭棍等技,必有教师然后,可以为之。训炼都监能才教师六名,除省记移属,限军兵罢去间,使之相替教训之意,敢启。答曰,允。《御营厅誊录》

○谏院启曰,今此逆贼剿捕之功,由于洪靌等一二人之尽心,而右营将之前进捕贼者,则犹可预录,至于其他营将,则贼魁就捕时,皆未及到,有何犄角搏战之功,而俱参正勋乎?带砺之盟,是何等事,而少涉猥滥,则勋籍不重,恐非功懋懋赏之道。祖宗朝或有一二人录勋之时,其慎赏重勋之意,可为后世法也。请命更为勘定,右营将外,两营将勿录正勋,以重名器。靖社、振武两功臣原从勘勋时,各司典仆等,图免本役,或有行赂下吏而得之者,或有给价于诸色匠人而买得者,或称以匠人奉足,画员随从而冒称者。如此等类,不可殚举,勋藉重事,岂宜如是?各司之残弊无形,实由于此。既往之失,虽不可救,而来者犹可及止。请令都监,毋踵前习,痛禁奸伪之弊。批答见上朝报所誊《忠勋府誊录》

11月28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日出时,赤气一道,直立日上,长丈馀,广尺许,良久乃灭。辰时,有雾气。巳时,日晕。夜一更,东南方,有气如火光。以上内下日记

○兵曹启曰,本曹启辞,沔川骑兵二户逃亡,请罪事。

○传曰,依事目施行事,传教矣。去十月二十日,因军籍厅启辞,今此新籍每户,俱充三丁,户首虽或有故,一户两保,必无皆有事故之理。一名阙到,官吏科罪之意,曾为下谕,而别无分轻重拟律之事。且考辛丑年启下事目,诸色军士,逃亡称頉。各官大邑则十名以上,小邑则五名以上,守令罢职云,而此则军籍前事目,似不可援以为例,伏惟上裁。传曰,罢职,可也。《兵曹誊录》

○训炼都监启曰,提调臣李曙夜对时,御营军中,择其壮士,或铁椎、偃月、鞭棍等短兵,技艺教炼事,亲承传教矣。退与大将臣金自点相议,方欲抄择教习矣。偃月、鞭棍等技,必有教师然后,可以为之,训炼都监能才教师六名,除省记,移属限军兵罢去间,使之相替训教之意,敢启。传曰,依启,依数,定送。《训局誊录》

11月29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辰时,有雾气。巳时,日晕。以上内下日记

11月30日 编辑

都承旨金寿贤。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注书。假注书。事变假注书。

○上在庆德宫。停常参、经筵。

○明日魂宫亲祭举动,三严三更二点。

○副元帅书目,安州、义州等处,疠疫大炽,相当药物下送事。

○平安监司书目,嘉山郡驰报内,毛差官李千摠,率家丁七十馀名,称以上京出来事。

○毛差官及通事,江原道逃军唐人查还事,出去。以上朝报

○谢恩,校理李省身。经筵日记郞厅李镇仪校。郞厅南鹤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