揅经室集 (四部丛刊本)/二集卷第二

二集卷第一 揅经室集 二集卷第二
清 阮元撰 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
二集卷第三

揅经室二集卷二

  雷塘阮氏墓图记

雷塘在扬州宋宝祐废城之北汉谓之雷波亦谓之

雷陂六朝后称雷塘有上中下三塘之分中塘最大

长亘东南形如连阜筑其缺处可潴水千畞今惟田

中一㵎宽数丈出其㢲方缺处而巳雷塘水源从西

北甘泉山来行十馀里入秦九女㵎又十馀里入上

雷塘中雷塘又五六里入下东塘由槐子河入运河

别有炀帝沟水出上雷塘之后由中塘之北而东至

辰方交于中雷塘之水其迤南之㢲方即元 祖昭

勇将军墓所向也元 考光禄公墓在 祖墓之昭

为子午兼壬丙向刻立阡表阡中灰隔深八尺围四

丈墓铭在灰隔中墓中不藏寸金片玉今以弟八世

光禄公墓起算由墓向西北为酉辛闲线长一丈五

尺为 叔祖恺闻公墓由墓向西北为酉辛闲线长

四丈为 祖昭勇将军墓为坤申闲线十六丈为

高祖妣蒋太淑人墓为 曾祖光禄大夫宗尹公曁

曾祖妣周太夫人墓为 叔曾祖发庵公之配秦太

安人墓为亥线十八丈为 庶祖妣吉夫人墓二十

一丈为 二伯父庶吉士方训公曁配江安人墓为

四伯父长殇端四公墓为寅线六丈五尺为四世

祖武德将军尊光公墓为辰㢲闲线十九丈五尺乃

至神道碑下为坤线一百二十丈乃至墓道石坊及

墓庐阮公楼下为辰线二百三十四丈为雷塘出水

之㢲方炀帝沟今俗名杨家㵎在炀帝墓南一里许

此雷塘阮氏墓之大略也别为图以明之呜呼佳城

何常惟德是依耳 祖父以德居此子孙不以积善

行德永保之是不孝矣书此刻于神道碑阴子姓读

者其敬澟之

  北湖公道桥阮氏墓图记

扬州府西北三十里之大仪镇地势甚高其脉自其

西南横山来至大仪特起复东北行二十里至黄子

湖漘为九龙冈即今公道桥镇也本名僧度桥官名僧道桥桥镇

距府城四十五里出府城北门北行过上雷塘桥方

家巷雨膏桥一名火烧桥避风庵渡湖始达于桥镇镇居

民千馀家有关帝司徒诸庙明未予三世祖奉轩公

四世祖妣厉太恭人挈四子避高杰兵乱自城逃止

于此因聚族居之去镇西南二里许有小桥曰陈家

桥大仪以南甘泉山以北之水东汇于𮎰湖北流经

桥南绕镇而东而北为黄子湖矣陈家桥之北百步

内之平冈即予三世祖四世祖妣高祖孚循公墓所

在也予妻江夫人旧殡雷塘嘉庆二年奉光禄公命

卜葬于四世祖妣墓之西北向西兼南以予视之其

所谓乐哉瑕𨚑者乎阮氏宗祠及楼则在镇市之南

面临湖水西望墓田近在目前也因记雷塘墓遂幷

图记之

  今甘泉县官册地名曰公道桥而旧时之写者呼者则或曰僧道侨僧度桥孙大桥以余论之

  以僧度桥为近是此地乾隆乙巳大旱水涸湖底多古石当是宋时物宋时桥梁等工毎用度

  僧牒银为之苏州度侩桥即其遗制此桥不及苏州之高但其用度侩牒银造之谅亦相同特

  无碑记可考耳附记于此

  雷塘阡表

嘉庆十年冬十有二月乙酉葬我 显考湘圃府君

于扬州城北中雷塘 祖墓之侧 显妣林太夫人

先以乾隆四十六年卒葬于此遂祔焉既乞铭刻纳

墓中越既祥子元乃表于墓曰我 府君于雍正十

二年二月二十六日生于 祖考琢庵府君湖北官

署三岁随之湖南七岁 祖考有征苗之捷受降止

杀全活甚多凯旋之日旌旗蔽山 府君忆及恒言

之 祖考复任广东命 府君归奉大母 周太夫

人于扬州 府君年二十六娶 显妣林夫人明年

丁 祖考丧曁 周太夫人丧致哀毁礼无不举

显妣主阃内不令释道与丧事曰非礼也 府君年

三十一生元时家益中落 府君耿介守贫暮行蹴

地得金数镒坐待𤫽者问而归之以奉 大母且遭

丧未就试及是补国学生读书治左氏春秋为古文

辞生长行闲耐骑马善射熟复司马公资治通鉴于

成败治乱战阵谋略多辨论举以教元尝教元射曰

此儒者事亦吾家学也 显妣生于雍正十三年

月四日考讳廷和癸酉江都县举人官福建大田县

知县 显妣通书史明古今大谊逮事 祖姑尽孝

养举止必衷于礼法于归次年丁重丧乃减食指遣

仆妇自翦指爪亲澣濯元七八岁口吃读孟子孟施

舍守气章不上口塾师莫能为力 显妣曰尔姑从

我缓缓读已而乃成诵复手写白居易诸诗授元读

之教以四声属对之法元于是能作诗及为成童于

亲师取友谨言慎行之道诲尤切 府君壮岁游楚

乾隆五十六年元官詹事在 南书房行走就养

京师元官山东学政浙江学政浙江巡抚皆迎养嘉

庆五年夏安南伪总兵盗船及闽盗凤尾等船勾结

数千人窥浙之松门元会水陆兵于台州御击之

府君在杭州冒暑视铸大礟工济军前之用时时寄

示机宜元得所受六月廿二日大风雨盗船荡覆元

乘风撃之𫉬其馀盗及安南伪总兵伪爵侯 府君

教也杭州创建普济堂冬赈粥贡院士子万舍皆甃

石版若兹事亦 府君教也 府君教元练兵省刑

毋讳灾嘉庆五年六年金华诸曁等县灾九年十年

浙西灾 府君教元请振恤以体

皇上爱民之心前后凡蒙

恩赈二百数十万口 府君自出俸银一万四千两

以助赈曰此我数年来俭积之廉俸今用以救饥民

得用之之道矣我阮氏聚族于府城北四十里之公

道桥族姓繁未有 祖祠 府君独出俸钱建祠置

祭田合族春秋祀焉祠侧设塾延师教子弟使之读

书知学又于府城文选楼后街建阮氏家庙遵

大清会典一品官制庙五间两庑三门以少牢祀高

曾祖祢四室及东西祔曰受

封赠于朝为正一品犹若庶人祭于寝可乎兹所立

庙为古礼亦

国制也 府君性正直刚毅仁厚忠诚生平不为欺

人之语不为刻核之事与 显妣相敬如宾 显妣

治家事不动声色皆就理故 府君出游无内顾忧

族戚中有学识者闻 显妣论事理叹曰真女中丈

夫且世之丈夫犹不及也 显妣性嗜图籍亦爱山

林蚤岁从父之官福建揽西湖严濑仙霞岭诸胜常

常言之乾隆辛丑八月二日以暑疾卒于扬州 府

君于嘉庆十年闰六月十五日以湿𤍠之疾卒于杭

州巡抚署中以元官

封儒林郞翰林院庶吉士累

封资政大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郞加一级荣禄大

夫戸部左侍郞加一级光禄大夫戸部左侍郞加三

级 显妣初

赠安人累

赠夫人一品夫人呜呼吾 显考𫎇 祖考清白之

业秉孝慈之德兼文武之材弢光积善以贻于元之

身且 考妣惟生元一人抚之育之教之勖之凡元

之学有所进识有所明少僃

国家任使者皆数十年义方之训劬劳罔极之恩也

兹以合葬刻石于阡以表我 二亲之德爰出家牒

乞翰林前辈奉贤陈先生廷庆书石并塡讳书先世

男元表

湘圃公讳承信字得中 曾祖讳枢良

赠昭勇将军 配蒋淑人

赠淑人 祖讳时衡

封奉政大夫

赠昭勇将军累

赠荣禄大夫光禄大夫戸部左侍郞 配周太夫人

封宜人太淑人

赠夫人一品夫人 父讳玉堂康熙乙未进士三等

侍卫

赏戴花翎湖北抚标湖南九谿河南卫辉参将广东

钦州游撃议叙头等军功

诰授昭勇将军累

赠资政大夫荣禄大夫光禄大夫戸部左侍郞 配

汪夫人继 配江夫人

赠封淑人累

赠夫人一品夫人 湘圃公江夫人出 湘圃公生

子一孙四曰常生曰福曰祜曰孔厚

         奉贤陈廷庆书石塡讳

  雷塘阮公楼石刻𧰼记

扬州城北中雷塘即隋之大雷汉书所谓雷波也其

地势自甘泉山来两水夹地而行数十里会于塘之

东南元

四世祖武德将军尊光公明天启闲实始葬于此

六世祖曾祖考光禄赠君宗尹公

七世祖考昭勇将军琢庵公

八世考光禄封君湘圃公皆以昭穆附葬焉墓西南

半里许有墓庐庐北有楼三楹高二丈许东望松楸

碑石皆在目前每当霜草风木寒雪夜月噭然以号

曷可言巳楼中绘四世𧰼刻于石焦君循书扁质言

之曰阮公楼庶几

先世灵神栖降于此顾视子孙丙舍无恙罔所恫也

爰记此命子常生书石之后俾子姓世守葺新之九

世孙元敬记十世孙常生福祜孔厚侍

  扬州阮氏家庙碑

嘉庆九年岁星次甲子元抚浙五年矣 父呼元于

庭语元曰元汝知古礼乎知今制乎孝经谓守其宗

庙为卿大夫之孝礼君子营官室宗庙为先居室为

后故古卿大夫士皆有庙以祭其先祖此古礼也我

大清会典载品官皆有家庙一二三品官庙五间两

室阶五级两庑三门以朝服少牢俎豆铏爵祀高曾

祖祢四世祧者以昭穆藏于夹室此今制也我 显

考琢庵府君以武功贵雍正十三年

恩赠封 祖 父皆昭勇将军 妣皆淑人吾教汝

学汝贵嘉庆四年

恩赠封 曾祖 祖父皆光禄大夫 妣皆一品夫

人今吾家惟北湖公道桥有族祠在城无家庙非礼

制也卿大夫受禄于朝

恩及先世至正一品崇矣乃犹(⿱艹石)庶人祭于寝可乎

今年

帝考岳牧之绩

帝曰汝元有守有为清俭持躬敕部臣加一级汝奉

职无微劳

恩至重褒至荣曷克称此顾俭于躬勿俭于乃 先

祖其遵会典立阮氏家庙吾将敬奉祀事元拜受命

曰唯迺卜地于扬州府旧城文选楼北兴仁街鸠工

庀材越九月庙成奉 高 曾 祖 祢四室木主

及祔位主入庙祭田祭器祭服咸僃以成礼制以致

孝敬树碑于外东阶与文𨕖泉东西相直铭曰

阮氏偃姓肇受商周晋宋之闲著望陈留唐宋乃南

临江分流元末江右武功以显明徙豪杰江淮运转

大河阮氏族姓乃衍明季徭频脱籍于扬崇祯之终

迁于北乡我

朝𨕖材甲科腾骧匪曰甲科实有隐德历世仁厚节

俭正直内僃宿卫在

帝之侧出将楚兵南征有苗十战皆捷受降于郊碑

题缓带家藏佩刀

帝锡四世阶如孙秩作庙扬州得祀四室非敢后也

有待今日 祖德荫后后嗣奉 先隆厥栋梁洁我

豆笾子子孙孙𠈃之万年万年永𠈃作善降祥报

国之恩衍家之庆文武孝慈世系繁昌

  扬州隋文𨕖楼记

扬州旧城文𨕖楼文楼巷考古者以为即曹宪故宅

嘉清图志所称文𨕖巷者也宋王𧰼之舆地纪胜于

扬州载文𨕖楼注引旧图经云文𨕖巷即其处也炀

帝尝幸焉元案新旧唐书曹宪江都人仕隋为秘书

学士聚徒教授凡数百人公卿多从之游于小学尢

䆳自汉杜林卫宏以后古文亡绝至宪复兴炀帝令

与诸儒撰桂苑珠樷规正文字又注博雅贞观中以

宏文馆学士召不至即家拜朝散大夫卒年百五岁

宪始以梁昭明文选授诸生而同郡魏模公孙罗江

都李善相继传授于是其学大兴罗官沛王府参军

事无锡丞模武后时为左拾遗模子景倩官度支郞

及曹君门人句容处士许淹皆世传其学善见子邕

传又李邕传云江都人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

属辞人号书簏官太子内府录事参军显庆中累擢

崇贤馆直学士转兰台郞兼沛王侍读为文𨕖注敷

析渊洽表上之赐赉颇渥除潞王记室参军为泾城

令坐与贺兰敏之善流姚州遇赦还居汴郑闲讲授

诸生四远至传其业号文𨕖学善又尝命子邕北海

太守赠秘书监补益文𨕖注与善书并行又艺文志

载曹宪尔雅音义二卷博雅十卷文字指归四卷桂

苑珠樷一百卷李善注文𨕖六十卷文𨕖辨惑十卷

公孙罗注文𨕖六十卷又音义十卷曹宪文𨕖音义

几卷元谓古人古文小学与词赋同源共流汉之相

如子云无不深通古文雅训至隋时曹宪在江淮闲

其道大明马扬之学传于文𨕖故曹宪既精雅训又

精𨕖学传于一郡公孙罗等皆有𨕖注至李善集其

成然则曹魏公孙之注半存李善注中矣宪于贞观

中年百五岁度生于梁大同时尔时扬州称杨一益

二最殷盛文𨕖巷当是曹氏故居即今旧城旌忠寺

文𨕖楼西北之街也今楼中但奉昭明栗主元以为

昭明不在扬州扬州𨕖楼因曹氏得名当祀曹宪主

以魏模公孙罗李善魏景倩李邕许淹配之唐书于

李善称江夏人而李邕传则曰江都人盖江夏乃李

氏郡望唐韵载李氏有江夏望大唐新语亦称江夏

李善李白诗亦称江夏李邕是善邕实江都人为曹

魏诸君同郡也唐人属文尚精𨕖学五代后乃废弃

之昭明𨕖例以沈思翰藻为主经史子三者皆所不

𨕖唐宋古文以经史子三者为本然则韩昌𥠖诸人

之所取乃昭明之所不𨕖其例已明著于文𨕖序者

也桂苑珠樷久亡佚闲见引于他书其书谅有部居

为小学训诂之渊海故隋唐闲人注书引据便而博

元幼时即为文𨕖学既而为经籍纂诂二百十二卷

犹此志也此元曩日之所考也嘉庆九年元既奉

先大夫命遵

国制立阮氏家庙庙在文𨕖楼文𨕖巷之闲庙西馀

地 先大夫谕构西塾以为子姓斋宿饮馂之所元

因请为楼五楹题曰隋文𨕖楼楼之上奉曹君及魏

君公孙君李君许君七栗主楼之下为西塾经营方

始 先大夫恸捐馆舍元于十年冬哀敬肯构之越

既祥书此以示子孙俾知 先大夫存古迹祀乡贤

展庙祀之盛心也元谨记

  扬州文楼巷墨庄考

扬州文楼巷墨庄者宋刘斁武贤滁三世之所居也

刘式者李唐新喻人生五子其第四子立德立德生

斁斁生武贤武贤生滁滁生靖之清之式字叔度开

宝中随李氏入宋官工部员外郞判三司磨勘司赠

太保礼部尚书妻陈夫人既寡以遗书教诸子曰先

大夫秉行清洁有书数千卷以遗后是墨庄也安事

畞陇诸子怠于学者则为之不食由是诸子皆以学

为郞官孙廿五人世称墨庄夫人此宋初墨庄之在

江西者也立德官秘书监赠太尉斁官太中大夫历

守淮扬池睦温始迁居于扬州文楼巷武贤官承议

郎知盱眙县生滁于全椒滁字全因两监潭州南岳

庙以通直郞致仕武贤没妻李氏当建炎时识扬州

将乱与滁避地江西故兵戈不能害之滁妻赵氏贤

而文夫妇手写经以课子靖之子和官赣州教授清

之子澄判鄂州与朱子罗愿相友善滁请徐兢吴说

各以所善篆楷书墨庄字此墨庄之在北宋及南宋

初而罗愿鄂州集所谓太中以来居扬州文楼巷者

也外此则集贤公是先生敞舍人公非先生攽皆立

德仲兄之子居抚之金谿其八世孙与吴草庐虞道

园相友善滁为武贤第四子其第三子沂亦奉母命

由扬州避地豫章之新吴沂生萧罗愿代陈皋为萧

传岳鄂王绍兴六年曾为新喻刘氏写墨庄二字此

墨庄之在南宋江西者也海陵胡安定先生载陈墨

庄夫人事入贤惠录此在扬州之事也朱子墨庄五

咏一曰墨庄二曰冽轩三曰静春堂四曰玩易斋五

曰君子亭明杨廉和朱子五咏诗序曰刘氏静春与

集贤舍人各自为派盖静春堂为刘斁专派斁与敞

攽为从兄弟故其孙曾清之等皆以静春自称金谿

公是先生等派不袭静春之名然则静春等堂轩五

名亦皆宜在扬州矣元居扬州文楼巷文𨕖楼侧时

方纂扬州图经检旧志但知有文楼巷不知巷有墨

庄事乃旁考宋史朱子罗鄂州刘公是吴草庐虞道

园等集及江西地志朱高安墨庄石刻跋而述之如

此夫刘氏自南唐入宋以至元明代有闻人皆读书

为义理之学所交游者则有欧阳永叔曾子固胡安

定朱子罗鄂州吴草庐虞道园诸人故其家世言行

官阶多见于诸集以忠厚大其族以文学启其后而

又世有贤母教子亢宗墨之为物贯金石而不朽庄

云乎哉

  扬州北湖小志序

元但通籍仪征而已实扬州郡城北湖人也元家在

北湖九龙冈族姊夫焦里堂孝廉家在黄玨桥相隔

一湖幼同学往来湖中者屡矣嘉庆丙寅丁卯间奉

讳家居亦常至北湖孝廉出北湖小志稿示余余读

而韪之孝廉学识精博著作等身此书数卷足觇史

才夫以北湖周回百里中水地古迹忠孝节义文学

武事悉载于是是地出灵秀特藉孝廉之笔以传斯

地之事也使各郡县数十里中皆有一人载笔以志

其事则郡县之志不劳而成矣亟索其稿栞于板以

贻乡人观览以待长官采摘焉

  淮安大河阮氏世系记

予族自明季由淮迁扬皆始祖讳岩所产也岁壬申

予奉

命总督淮扬驻淮安府从阮唐山少司寇葵生家取

其山阳族谱考之因记其略曰始祖讳武德字再二

世为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人居十九都时称枣儿村

阮家元末以武功显明鼎定徙豪杰实江南遂隶鹰

扬卫既改大河卫墓在今涧河南岸三里塘之南洪

武十六年武德产敬敬妻孙氏产嵩正统十三年

妻马氏产连成化十一年连妻瞿氏产鉴鉴号月窗

老人始读书为诸生正德元年鉴妻陈氏产淳淳多

隐德练乡兵备倭以所储粟饷军妻袁氏妾方氏嘉

靖十二年淳生嘉林嘉林字仲立号凤居嘉靖辛酉

举人隆庆戊辰会试副榜第一官湖广益阳县知县

举天下第一清官行取御史年七十二葬七里塘之

原嘉林妻裴氏产世勲为淮安族所自出嘉靖三十

五年裴氏产世美为次子世美妻卢氏生子三大福

泰福仝福万历天启间徭役繁兴民不堪命卫所之

中官尽栏牛吏同冠虎遂携家南徙脱卫籍此山阳

族谱之大略也余家扬州旧谱讳岩公于明万历中

由淮安迁扬州似相合矣惟是讳字不合惄焉伤心

安敢于世系所从来傅会臆断之耶然淮安大河阮

氏之世系实不可不知故书此阙疑以示后人

 再淮阮氏皆裴孺人出淮谱旧记云裴孺人赣榆

 县人光禄卿裴公天祐之女隆庆初元凤居公偕

 计入都至山东某县负襆被宿逆旅中少顷遇褐

 父颁白者叩公名氏色甚骇略询家世姻族急索

 制举艺观之遂奔去公亦不置意比夜则市中人

 语喧豗车马驰骤声聒耳不能眠第闻曰新巡方

 至矣厥明公将戒途有骑而至者持刺邀公去方

 谁何间已挟之而骋及堂皇则畴昔所遇者盛服

 拱立以俟延就宾馆极燕衎之盛居数日郡邑有

 司频烦将命而至议馆甥焉盖裴公以绣衣巡按

 山东偶宿神庙中梦观天榜其第一人为阮某裴

 时有爱女及笄择婿无当意者得是梦辄心动微

 行时潜物色之忽于逆旅得公以为天作之合也

 公承命殊不自得再三辞不获命遂于行台结褵

 焉明岁战南宫已在魁选主者以策语触时忌改

 置副榜第一旋注铨籍授官非公所乐也裴孺人

 归后舅姑安其养益阳惠政亦多裨助吾宗生齿

 不繁至凤居公始昌越数十年小宗又复衰落今

 之聚族于淮奉𬞟藻而衍箕裘者皆裴孺人所出

 也呜呼神庑一梦岂偶然哉孺人卒于万历庚子

 年年五十三封孺人

  林清泉公传

公讳廷岳字询四号清泉姓林氏晋愍帝时黄门侍

郞颖从元帝渡江入闽四十六世显当明天启因倭

变迁江南凤阳之桐城镇复迁扬州府甘泉县陈家

集自显至公复九世公为得斋公之季子梅谿公之

弟公天性淳正忠厚笃于孝弟里闾戚党皆称敬之

得斋公年六十有四病公吁于天以身代刲臂肉秘

以入药病遂愈后二十年得斋公再病再刲之病亟

不能食药而卒今臂瘢累累然奉母王太夫人亦竭

力致寿九十公以梅谿公服官遂不求仕以养亲为

巳职梅谿公清宦有贷尚有未偿者公或代偿之集

诸子及梅谿公诸孙焚其书劵曰吾受伯兄教昔代

偿者今忍言乎诸从孙皆拜泣各出钱以奉甘旨公

受之曰使尔等心安亦一道也公幼笃学治周易著

诗古文词精于医尤善治目赖不失明者千百人为

闽越齐鲁之游以山水自娱善鼓琴善弈习枪槊性

嗜茶于屋内壁闲置茶灶泉必自瀹薪必自𬋖具各

种茗叶壶盏烹而奉客有玉川之风公生平无恶念

无俗情无不可对人之事卒于嘉庆八年十二月四

日年八十一太学生

敕封承德郞子三长苏门公衍圣公府辟佐府事乃

为其掾次稼门禹门孙念曾曾孙缵祖

论曰县举孝廉方正一人嘉庆元年

恩诏也大吏以名不易称难其𨕖而靳之夫大吏之

有封荫亦

恩诏也未闻有以祖德不立子不才而辞者何独于

民之贤者而靳之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

有贤士若公者或所谓孝廉方正者乎元梅谿公外

孙也知公深无虚词无溢美也

  节孝林母传

节孝高梦辉之女年十九归扬州甘泉梅谿林公为

侧室林公元外祖父也以举人𨕖授大田县知县外

曾大父母年老畏远涉留外大母兪夫人奉养公𦲷

大田无以襄内政乃以节孝随节孝综理诸内事能

代公劳公洁已爱民官斋萧然无兼味节孝曲体公

意俭以律身勤以率众邑人翕然称之越三年外曾

大父病终于家公性至孝哀甚毁疾遂不起时嫡出

四子皆在扬州节孝甫生庶子名闽恸不欲生亲党

之在闽者以扶榇抚孤劝乃强食粥及扶榇杭海由

乍浦抵家元外大母兪夫人亦前卒一岁之中遭三

丧外曾大母日在涕泪中节孝茹哀侍奉能得老人

心戚族叹美以为难元舅氏四人年皆长名闽者又

夭折节孝伤之大舅氏以次子跂曾为闽后所以慰

节孝也诸舅氏皆馆于外复相继卒所遗孤皆幼节

孝偕诸嫡子妇操作教诸孙力学书声与纺声恒相

和如是者十馀年诸孙乃屹然有成立者嘉庆七年

族党共列其行请于

朝得旌表节孝建坊于门嘉庆十九年卒年七十有

七元母林太夫人感庶母之孝节也事之甚恭且礼

法性情若契而合元幼随先妣住外家婴病节孝助

先妣抚元者备至故知其行为传焉

  李晴山乔书酉二先生合传

李先生讳道南字景山号晴山先世由丹徒迁江都

富于赀父敬修光禄寺典簿和而介疏于持筹好施

与家遂贫母早卒无子先生与兄雷皆侧室胡氏出

先生既孤胡太孺人以女红抚之读或劝理旧业太

孺人曰吾将以贫励子学不愿使从富家子游先生

既补儒学生员以学行高于时所居草屋数间冬衣

葛行者夜分犹闻读书声学使者重之有寒气逼人

之叹学官吴锐李安溪高弟子尝偕客过其庐讲学

逾时太孺人解敝衣穴屋后席壁属邻媪质钱市⿱股皿 -- 盘

飧享之遇断炊辄贳市饼以为食先生属文必以微

言发经义耻为华靡常曰文以励行若视为科第之

阶末矣故试屡不中式贫益甚然虽馁卧不𡚶受一

钱乾隆已卯省试以第八人贡于礼部辛卯会试中

式第二榜初发总裁同考官知先生名愿早见且招

致之先生不往既

殿试

赐同进士出身始谒座师是以名益重总裁庄方畊

阁学士以柬独招先生往论学术相契愈深谓先生

曰子之学问人品予知之矣顾甚贫何以归予将命

同人赆子先生固辞既而车马至先生馆舍致赆者

甚众先生知其意槪谢之阁学士闻而叹曰介至此

乎先生例𨕖知县不赴𨕖设教乡里生徒数百人虽

宿儒皆执贽受业尝主泰州通州淮安书院讲席先

生颖敏过人而操行刚正以古名儒自励对策剀切

详尽事母孝事兄悌所著有四书集说十二卷太孺

人将卒执先生手曰还是读书先生以是语名其堂

太孺人鍼黹数十年遗断鍼盈箧先生每抚之泣海

内通人名士为咏其事先生录为断鍼吟一卷兄雷

亦善属文既没先生辑兄文及先生文为同怀寸草

录四卷乾隆五十二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六子二本

善元善

乔先生讳椿龄字书酉甘泉人性颖悟勤学通诸经

义涉猎百家子史尤深于易揲蓍屡有验善属文以

汉魏为法补儒学生员试辄高等而未尝食廪饩省

试亦不中式先生性刚直廉介跬步必以礼交游皆

择正士友有过相规无隐一时倜傥之士见先生皆

深自敛抑居陋室甚贫枕席皆书苟非义虽周之不

受体羸多病不婚娶元幼受业于先生乾隆癸丑

督学山东迎先生冬十一月相见于曲阜衡量孔颜

曾孟四氏子弟之文谒

至圣林庙观礼器先生欣然踌躇若满志焉明年春

至登州道病返至青州卒于试院年四十三野有古

木元伐之为先生棺归葬扬州

论曰吾年九岁从乔先生学年十七从李先生学两

先生为吾乡特立独行之儒而吾皆师之吾所幸也

两先生绩学砥行深自韬隐而元窃高位厚禄过于

师吾所愧也呜呼吾幼年见许于两先生使先生今

尚在许吾𫆀抑责吾𫆀是以每念先生深自省也

  胡西棽先生墓志铭

先生姓胡讳曰廷森字衡之号西棽先世唐宣歙节

度使常侍学之后十五世当元时祖大中籍饶州官

休寕遂迁焉高祖学龙迁江都父涛龄国学生先生

身长体腴事父孝年逾三十犹引过受杖侍母疾雪

夜长跽呼天疾为痊幼读书试未第乃以文学佐大

吏幕府之奏章通达治体所缮奏皆称

旨两江总督萨公载等交聘延致之先生兼精刑律

年五十无子或曰掌刑者艰于嗣先生曰吾儒生欲

活人无尺寸权正欲佐人于刑中求嗣也故其治刑

也以仁辅义有合于欧公求生不得之恉所全实多

卒举丈夫子遂杜门𨚫聘谢外交与里中秦序堂沈

既堂诸先生为湖山游杖履吟咏有香山之风元初

任巡抚时先生至杭为擘画一切元以政事切问之

悉其情逾月兵刑漕赋事略定先生曰可矣乃返扬

嘉庆元年

恩诏县举孝廉方正一人里中搢绅皆以先生应举

具牍达之官矣而史胥憗之先生曰搢绅勿与史胥

言言则不廉不正矣以是卒未达大府嘉庆八年

生卒于家年八十有五先生工诗善于言情其佳处

极似放翁著西棽诗草一卷授职州吏目配李安人

子德生职州同知侧室刘安人出冬十一月葬扬州

西门外老人桥之右元㓜时以韵语受知于先生先

生授元以文𨕖之学导元从李晴山先生游先生于

元外祖林公为执友公子妇林氏元母之侄也元入

觐返过扬州哭先生乃为铭曰

先生之行在孝与慈先生之学在书与诗先生之才

经济匡时弢晦恬退世莫之知知之深者非元伊谁

丸丸宰木冈道具宜爰伐乐石载此铭词

  刘端临先生墓表

刘先生讳台拱字端临其先世由江南苏州迁扬州

宝应六世祖永澄万历辛丑进士与高忠宪顾端文

刘忠端诸公讲学东林曾祖中从康熙戊子举人石

埭县教谕祖家昇甲午副贡父世謩贡生靖江县训

导靖江君五子先生居长先生幼不好戏六岁母朱

安人殁哀毁如成人既而事继母锺安人亦尽孝入

家塾终日端坐未尝离席独处一室亦必以正九岁

作颜子赞十岁心慕理学尝于其居设宋五子位朝

夕礼之出入里闬目不旁睐时有小朱子之目年十

五从同里王君雒师学及见王子中朱止泉两先生

书遂笃志程朱之学十六补县学生二十一中式举

人试礼部大兴朱文正公时以翰林分校得先生经

义用古注识为积学之士亟呈荐已中式矣以次艺

偶疵被放文正惜之终其身是时

朝廷开四库馆海内方闻缀学之士云集先生所交

游自大兴朱学士筠歙程编修晋芳外休寕戴庶常

震馀姚邵学士晋𣹢同郡任御史大椿王给事念孙

并为昆弟交稽经考古旦夕讲论先生齿最少毎发

一议诸老先生莫不折服先生之学自天文律吕六

书九数声韵等事靡不贯洽诸经中于三礼尢精研

之不为虚词穿凿故能发先儒所未发当世儒者撰

书多采其说乾隆五十年授丹徒县训导先生勤于

职月必考课其教以敦行立品为先而能以身示之

尝谓校官不常接士子则术业无由闻知故诸生以

时进见者必以廉耻气节为敦勉暇则诵习古训亲

为讲画境内饥大吏以账事委先生先生嘅然曰校

官无事可自效于国此我职也乃亲历穷巷俾胥吏

无侵刻一邑感之生平无嗜好唯聚书数万卷及金

石文字而已韲盐淡泊晏如也先生慎于接物尤廉

于取交游如段茂堂王怀祖汪容甫诸先生尢莫逆

朱学士曰刘君大贤也岂独学问过人邵学士曰予

游京师交友中渊通静远造次必儒者端临一人而

已汪容甫曰吾心折刘君者刘君欲吾养德性而无

骋乎血气此吾所以服也靖江君疾先生辞官归日

侍汤药昼夜不倦及靖江君锺安人相继卒先生水

浆不入口出就外寝蔬食五年之久青浦王侍郞昶

以为有曾闵之孝岁时祭祀斋戒哭泣戚戚者数日

居家教诸弟虽严然怡怡和悦人皆叹羡之宗族有

孤不能读书及困苦不能自振者皆赒给之先生

德盛礼恭人有所长必诱掖之使进若有短则绝口

不言但劝勉之使自愧悔终身无疾言遽色故其为

校官也上官待以殊礼至于顽夫骄子对之无不抑

然自下体素羸叠遭大故益衰弱嘉庆十年五月廿

二日以疾卒距生于乾隆十六年闰五月初二日年

五十有五娶山阳曹氏无子妾夏氏生子二源岷源

嶓源岷早卒女三长适余长子常生二品荫生次字

溧阳史氏殇幼许字同邑增贡生朱联奎子仕禄所

著文集及论语骈枝荀子补注汉学拾遗仪礼补注

经传小记惟稿多零落厪辑成七卷淮南子定本诸

书亦未卒业先生葬于宝应某某之原同乡儒者皆

欲列事实请祀乡贤祠元与先生友学最深且为姻

家乃纪其学行揭于阡

  浙儒许君积卿

许君名宗彦字积卿又字周生浙江德清人明史儒

林传许孚远之后曾祖镇康熙壬辰翰林院编修江

西南昌府知府祖家驹乾隆丁卯举人西安学教谕

父祖京已丑进士内阁中书广东布政使母胡氏君

生有异质九岁能读经史善属文时中书君主刘文

正公家文正公见君甚器之青浦王公昶爱其才作

卿字说载春融堂集君十岁即不从师经史文章

皆自习之乾隆丙午举于乡嘉庆已未成进士授兵

部车驾司主事是科得人最盛朱文正公曰经学则

有张惠言等小学则有王引之等词章则有吴鼒等

兼之者宗彦乎君性孝友偶以礼部试离亲左右即

泣不忍别随父任先意承志曲尽孝力事兄事女兄

皆悌爱肫摰虽性情和平神理澄淡然见者皆肃然

敬之尝训诸子曰读书人第一须使此心光明正大

澄清如止水无𢇁毫苟且私曲不可对人处故名所

居曰鉴止水斋君自入兵部后两月即以亲老引病

归丁母忧复丁父忧既免丧犹栾栾然恶衣疏食恬

淡无宦情遂不复仕居杭州杜门以读书为事君于

学无所不通探赜索隐识力卓然发千年儒者所未

发是为通儒所著有鉴止水斋文集十二卷诗八卷

集多说经之文其学说能持汉宋儒者之平其辞曰

学者何子曰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又曰十室之邑必

有忠信如吾者焉不如吾之好学也子路言何必读

书然后为学是圣门本以读书为学雅言诗书执礼

学之事也所以学者何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

知之者次也又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

者也又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

次也是则学也者所以求之也知者何子曰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

也又自言五十而知天命始于知言知礼终于知天

命知之事也所谓下学而上达者诗书执礼则下学

也知天命则上达也后之儒者研穷心性而忽略庸

近是知有上达而不知由于下学必且虚无惝恍而

无所归考证训诂名物不务高远是知有下学不知

有上达其究琐屑散乱无所统纪圣贤之学不若是

矣夫诗以治性情治性情者明德之学也书以达政

事达政事者新民之学也礼以范视听言动克已复

礼者止至善之学也礼者止也思无邪则心正矣允

执其中则天下平矣动容周旋中礼则盛德之至矣

然则大学之道亦岂有外于诗书执礼欤始乎为士

终乎为圣人此学所以为大也其周庙祧考世室考

叙能发韦元成刘歆郑康成王肃所未能明其辞曰

唐虞庙制书缺有间夏五殷六纬书未可据周礼虽

残缺遗说犹存五庙二祧略可考见五者一祖四亲

服止五庙亦止五先王制礼有节仁孝无穷于亲尽

之祖限于礼不得不毁而又不忍遽毁故五庙外建

二祧使亲尽者迁焉行享尝之礼由迁而毁去事有

渐而仁人孝子之心亦庶乎可已故五庙礼之正二

祧仁之至此周人宗庙之大法也若夫圣人御世功

德广远天下后世蒙其德泽则必有崇祀以为大报

故有祖宗之祭周公营洛建明堂大合诸侯祀于太

室所以显明文武之功德于天下此周人祖宗之钜

典也义则亲亲与尊尊各殊地则庙祧与明堂又别

自汉承秦后因陋就𥳑礼之大者未暇讲明迭毁之

议元帝时乃发其端而合祖宗于宗庙之中则在当

世无知其非者上自诏书下至臣僚建议皆以祖宗

为不毁之庙夫周人以后稷为太祖而复祖文王者

后稷宗庙之祖文王明堂之祖故不嫌二祖汉以高

帝为太祖孝文孝武为世宗则止一祖将以高帝准

周稷则祖宗之典仍有宗而无祖合并之误显矣论

者乃据汉制以揣周制祖宗之礼不明庙祧之数亦

辗转不合后人不求致误之由但以五庙七庙依文

发难夫五庙二祧礼有正文不容增减王制曾子问

通称七庙非必遂具异义执此相攻是知二五而不

知十也五七之数既歧幷牵合庙祧为一夫祧为迁

庙必非与寝庙同制若祧犹是庙何为别立此名循

其通称㤀其殊义亲亲之杀追远之意胥失之矣至

乃列世室于昭穆㤀其为明堂之名藏迁主于二祧

非太庙合祭之旨循诵旧说私心未安辄伸管穴为

五庙二祧考以明周人宗庙之法为文武世室考以

明周人祖宗之典凡旧说之不合者颇致辩焉其他

如日行诸解办王寅旭戴震之误礼论治论诸篇稽

古证今通达政体文虽不多然皆独具神识未经人

道有补于圣贤经义者始著于篇异乎俗儒之连篇

累牍卑庸无裨于世者君以嘉庆二十三年十二月

二十二日卒于杭州年五十有一妻梁氏子六兆奎

延采延泽延敬延凯延㲄女子子三延锦适元之子

福元与君丙午同举于乡巳未会试元副朱文正公

为君座主又以子女为姻家学术行谊相契最深故

为传焉

  安徽巡抚裴山钱公传

公姓钱讳楷浙江嘉兴人生少器宇凝重伯曾祖文

端公见之曰子其为我宗之范乎遂字宗范后又字

裴山先世本何氏始祖贵四于明初坐事戍黔属其

子裕于钱翁遂从其姓四传至薇嘉靖朝官礼科给

事中以星变陈言请斥方士削职后  赠太常寺

卿事载明史又四传至  赠光禄大夫纶光为公

高祖子长即文端公次峯廪贡生候𨕖训导为公曾

祖以居父丧哀毁卒  旌表节孝任太夫人抚八

岁孤子汝鼎以文端公荫监生需次州同知为公祖

生子濬为公考亦以居父丧哀毁卒是时公八岁妣

程太夫人上事姑下育孤贫不继薪米质(⿰钅义)-- 钗珥尽乃

鬻屋赁庑以居亲授公读大风雪夜纺声书声申旦

相答也三世皆以公贵  赠资政大夫公幼秉母

教勤学不倦年十二补县学生乾隆四十二年𨕖贡

入成均充 四库馆誊录四十五年应  召试列

二等四十八年癸卯顺天乡试举人 四库书成议

叙知县不谒𨕖五十四年已酉 恩科礼部会试第

一 殿试二甲进士第一𨕖庶吉士习 国书明年

散馆改主事军机处行走补戸部福建司公性本明

敏锐志精勤入直常早散直常迟承   旨𢰅拟

无不曲当军机大臣所传述者以故军机多倚重之

六十年乙卯充会试同考官京察一等   记名

升江南司员外郞祖妣屠太夫人卒以承重忧归服

除供职嘉庆三年戊午充四川乡试正考官得士廖

宗骕等秋   命提督广西学政泗城镇安二府

极边例令赴南寕就提学试远者行二千馀里士劳

而费重公奏请岁科连考以惠贫士得   旨允

行粤士便之五年升礼部祠祭司郎中仍留学政任

任满复   命仍直军机逾二年调刑部安徽司

郞中截取繁缺知府引   见   记名

 赏四品顶戴九年京察一等   记名以四五

品京堂用十一年补太常寺少卿十二年升光禄寺

卿   命偕侍郞吴公璥按事河南十三年又

  命偕侍郎文公孚按事山西公遇事镇静而决

狱尢不敢忽不轻用刑囚或不输实跪之庭连日夜

危坐鞫之卒得其情历数省皆然是年闰五月授河

南布政使 陛辞   上谕以宽严相济勤慎办

事勿效近时习尚因   询家世公备对陈叙母

教伏地感泣   上为动容曰此贤母也于是太

夫人时偁   优谕以励公焉既到官每昧爽起

谒巡抚白事还接见属吏退坐小室治文书𥿄窗布

帘无器玩之设食惟一殽虽一𥿄一薪不取给州县

官核各州县亏欠银九十馀万两量为限制令分季

解司官民无扰累兼护河南巡抚署河东河道总督

河南食河东盐者三十二州县自嘉庆十一年山西

盐归地丁者复归商运限试三年至限满而河南盐

价日增山西巡抚初公彭龄以河东盐价随时低昻

请无庸定价公奏河南民苦盐价之增特待三年满

限减价食贱今(⿱艹石)不定价恐奸商借词增长讦讼滋

纷请   敕令山西抚臣按乾隆间旧价酌定限

制违者罪之庶于不定之中仍示裁抑之意十四年

十二月擢广西巡抚十五年二月抵任广西多客民

依山为寮诱土民为盗事发遁去土民独罹重法公

谓弭盗莫善于保甲乃酌行旧章令客戸一体编列

设巡船哨卡严密侦察委官给以资斧易服至各要

险访缉悬重赏为劝于是获逸盗甚众弊群吏先操

守后才能顾尝谓人才难得应劾者不少恕而时存

爱惜造就之意其才识未充者随事教朂若师弟子

然重刻陈文恭公从政遗规以为僚属法凡所设施

必陈奏   上嘉勉焉十二月调湖北巡抚十六

年二月抵任会   上巡幸五台公请  陛见

至山西   命阅士子所献诗赋册扈   跸

还至正定   召对十六次   赐赉无算四

月还武昌有   旨来京以侍郞用㝷   谕

兼程来京供职补戸部右侍郞兼管钱法堂事务时

南阳盗王胯子等所过劫掠襄阳毗连南阳公饬地

方文武豫防之总督马公慧裕奏请少留巡抚张公

映汉至湖北公乃交印公在任两月途中奏湖北利

弊四事曰漕米之运荆州满营兵食者宜就近地拨

定沿江洲地宜悉立契坍卸报豁以杜争端提督署

宜移驻襄阳府淮盐价昻川盐潞盐价皆贱宜减淮

盐价以杜私贩奉   旨命湖广总督等议奏行

至孝感奉   旨署河南巡抚并   谕严捕

王胯子等王胯子者山东人与裕州民常幅等乘饥

掠人银米党七十馀人已获五十二人而山东亦获

王胯子解河南公讯治据实奏奉   上谕钱楷

奏恩长于南阳匪徒一案前后具奏情节与原报不

甚相符办理亦觉过当等语所见非是钱楷著调补

工部左侍郞仍交部察议旋   命巡抚安徽兼

提督衘例戴花翎离汴之日百姓老幼遮道送公谕

以循分安业有泣下者八月抵安庆时砀山李家楼

河决宿州当其冲灵璧界宿亦被灾泗州当下游涨

不能泄患尢甚公乘小舟行巨浸中以察水势携饼

饵饲灾民支席为庐凡二千馀所俾民栖止先给一

月之食前署河南巡抚时于孟津诸县灾饬各属吏

勘明灾戸数后具奏得即发帑兹亦如之奉

旨发银凡四十馀万两公复率僚属捐养廉为倡绅

士继之或平粜或赈粥司事者无克减冒漏诸弊所

奏正赈加赈日期及分别被灾轻重蠲缓钱粮皆荷

   允行   上复以黄河漫口应如何设法

䟽导俾顺流入湖为询公复奏宿州灵璧泗州境内

惟濉河为减黄总路然不能容全河之水李家楼夺

溜至七八分横流四溢高出平地旧河虽深通亦无

益其入湖处未尝不顺恐洪湖尚不能容今漫口未

筑水势未减各境旧河皆在釜底固无从䟽导且亦

穷于㝷探   批答韪之明年春决口合积水渐

退民得安宅如公所云歙县人张良璧采生毙婴女

多人守令前鞫未明御史入告   命公鞫之良

璧年七十馀恃无证阳聋瞆不服公昼夜亲讯几二

十日太夫人命祷于城隍神翌日情尽吐无隐若有

使之者蒙城人张万仓子以父死非罪入京诉𡨚

  上命公鞫之原谳张山杜魁等为盗山叔父万

仓以拒捕死山魁等皆获服为盗赃证备具赃止袍

一裘一布二疋而裘故非实公委曲于典裘劵册内

察得其情与证则皆平民或尝为窃者实非盗立释

之其平反活人多类此安徽颍亳寿凤等处俗悍多

讼莠民传邪教习拳勇以胁众(⿱艹石)无为斋龙华会显

圣义和拳等公悉禽治毎决囚终日不乐食为之减

视学广西病疡后体稍劳辄作使山西在途背生痈

气益耗历官数省釐治烦剧心力日衰已复得胃疾

渐以不起嘉庆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卒于官舍年五

十三遗疏八   上谕安徽巡抚钱楷前在军机

章京上行走多年供职勤慎自简任封圻历更数省

办理地方公务均能安静妥协兹因病溘逝伊本系

孤子孀母程氏年逾七旬其嗣子仅止十岁深为可

悯著加恩照巡抚例赏给恤典该部察例具奏所有

任内一切处分悉予开复钦此㝷复   谕祭

  特赐全葬银公奋自孤苦力学敦行每念

 殊眷不恤劳瘁儤直机密笔不辍书退直读史赋

诗不自暇逸莅外职益勤案牍每吉旦焚香吿天愿

赐丰岁若将降咎于民者愿降咎于某身祈晴祈雨

雪皆应所至有秋生平无疾言据色跬步不失矩矱

款曲喻人不欲立崖岸意或不同但陈巳见不轻斥

人非行不效益自克服官二十馀年不亲家事家事

则程太夫人自治之曰不使儿分心误 国事也事

程太夫人至孝迎养官署慕(⿱艹石)孺子所著有绿天书

舍诗草六卷善书兼工篆隶又能绘事盖公五世祖

鹤庵公瑞征善画松石而高祖妣陈太夫人南楼老

人工写生兼善山水故公画有家法恭绘   御

制诗意及五台山图写文殊师利所说经以进皆蒙

   𧇖赏配陶夫人侧室吴氏梁氏皆无子以同

祖弟棫之子承志为后女一德容梁氏出公卒后太

夫人命字元之子祜太夫人卒于公卒后四年元与

公未第时即相友善复以同榜成进士登堂拜母知

母教及宦迹甚详于公殁后属姻家故为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