揅經室集 (四部叢刊本)/二集卷第二

二集卷第一 揅經室集 二集卷第二
清 阮元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二集卷第三

揅經室二集卷二

  雷塘阮氏墓圖記

雷塘在揚州宋寶祐廢城之北漢謂之雷波亦謂之

雷陂六朝後稱雷塘有上中下三塘之分中塘最大

長亘東南形如連阜築其缺處可瀦水千畞今惟田

中一㵎寛數丈出其㢲方缺處而巳雷塘水源從西

北甘泉山來行十餘里入秦九女㵎又十餘里入上

雷塘中雷塘又五六里入下東塘由槐子河入運河

別有煬帝溝水出上雷塘之後由中塘之北而東至

辰方交於中雷塘之水其迤南之㢲方卽元 祖昭

勇將軍墓所向也元 考光祿公墓在 祖墓之昭

爲子午兼壬丙向刻立阡表阡中灰隔㴱八尺圍四

丈墓銘在灰隔中墓中不藏寸金片玉今以弟八世

光祿公墓起算由墓向西北爲酉辛閒線長一丈五

尺爲 叔祖愷聞公墓由墓向西北爲酉辛閒線長

四丈爲 祖昭勇將軍墓爲坤申閒線十六丈爲

高祖妣蔣太淑人墓爲 曾祖光祿大夫宗尹公曁

曾祖妣周太夫人墓爲 叔曾祖發庵公之配秦太

安人墓爲亥線十八丈爲 庶祖妣吉夫人墓二十

一丈爲 二伯父庶吉士方訓公曁配江安人墓爲

四伯父長殤端四公墓爲寅線六丈五尺爲四世

祖武德將軍尊光公墓爲辰㢲閒線十九丈五尺乃

至神道碑下爲坤線一百二十丈乃至墓道石坊及

墓廬阮公樓下爲辰線二百三十四丈爲雷塘出水

之㢲方煬帝溝今俗名楊家㵎在煬帝墓南一里許

此雷塘阮氏墓之大略也別爲圖以明之嗚呼佳城

何常惟德是依耳 祖父以德居此子孫不以積善

行德永保之是不孝矣書此刻於神道碑陰子姓讀

者其敬澟之

  北湖公道橋阮氏墓圖記

揚州府西北三十里之大儀鎭地勢甚高其脈自其

西南橫山來至大儀特起復東北行二十里至黃子

湖漘爲九龍岡卽今公道橋鎭也本名僧度橋官名僧道橋橋鎭

距府城四十五里出府城北門北行過上雷塘橋方

家巷雨膏橋一名火燒橋避風菴渡湖始達於橋鎭鎭居

民千餘家有關帝司徒諸廟明未予三世祖奉軒公

四世祖妣厲太恭人挈四子避高傑兵亂自城逃止

於此因聚族居之去鎭西南二里許有小橋曰陳家

橋大儀以南甘泉山以北之水東滙於𮎰湖北流經

橋南繞鎭而東而北爲黃子湖矣陳家橋之北百步

內之平岡卽予三世祖四世祖妣高祖孚循公墓所

在也予妻江夫人舊殯雷塘嘉慶二年奉光祿公命

卜葬於四世祖妣墓之西北向西兼南以予視之其

所謂樂哉瑕𨚑者乎阮氏宗祠及樓則在鎭市之南

面臨湖水西望墓田近在目前也因記雷塘墓遂幷

圖記之

  今甘泉縣官冊地名曰公道橋而舊時之寫者呼者則或曰僧道僑僧度橋孫大橋以余論之

  以僧度橋爲近是此地乾隆乙巳大旱水涸湖底多古石當是宋時物宋時橋梁等工毎用度

  僧牒銀爲之蘇州度儈橋卽其遺制此橋不及蘇州之高但其用度儈牒銀造之諒亦相同特

  無碑記可考耳附記於此

  雷塘阡表

嘉慶十年冬十有二月乙酉葬我 顯考湘圃府君

於揚州城北中雷塘 祖墓之側 顯妣林太夫人

先以乾隆四十六年卒葬於此遂祔焉旣乞銘刻納

墓中越旣祥子元乃表於墓曰我 府君於雍正十

二年二月二十六日生於 祖考琢菴府君湖北官

署三歳隨之湖南七歲 祖考有徵苗之捷受降止

殺全活甚多凱旋之日旌旗蔽山 府君憶及恆言

之 祖考復任廣東命 府君歸奉大母 周太夫

人於揚州 府君年二十六娶 顯妣林夫人明年

丁 祖考喪曁 周太夫人喪致哀毀禮無不舉

顯妣主閫內不令釋道與喪事曰非禮也 府君年

三十一生元時家益中落 府君耿介守貧暮行蹴

地得金數鎰坐待𤫽者問而歸之以奉 大母且遭

喪未就試及是補國學生讀書治左氏春秋爲古文

辭生長行閒耐騎馬善射熟復司馬公資治通鑑於

成敗治亂戰陣謀略多辨論舉以敎元嘗敎元射曰

此儒者事亦吾家學也 顯妣生於雍正十三年

月四日考諱廷和癸酉江都縣舉人官福建大田縣

知縣 顯妣通書史明古今大誼逮事 祖姑盡孝

養舉止必衷於禮法於歸次年丁重喪乃減食指遣

僕婦自翦指爪親澣濯元七八歳口吃讀孟子孟施

舍守氣章不上口塾師莫能爲力 顯妣曰爾姑從

我緩緩讀已而乃成誦復手寫白居易諸詩授元讀

之敎以四聲屬對之法元於是能作詩及爲成童於

親師取友謹言愼行之道誨尤切 府君壯歳游楚

乾隆五十六年元官詹事在 南書房行走就養

京師元官山東學政浙江學政浙江巡撫皆迎養嘉

慶五年夏安南僞總兵盜船及閩盜鳳尾等船勾結

數千人闚浙之松門元會水陸兵於台州禦擊之

府君在杭州冒暑眎鑄大礟工濟軍前之用時時寄

示機宜元得所受六月廿二日大風雨盜船蕩覆元

乗風撃之𫉬其餘盜及安南僞總兵僞爵侯 府君

敎也杭州剏建普濟堂冬賑粥貢院士子萬舍皆甃

石版若茲事亦 府君敎也 府君敎元練兵省刑

毋諱災嘉慶五年六年金華諸曁等縣災九年十年

浙西災 府君敎元請振䘏以體

皇上愛民之心前後凡蒙

恩賑二百數十萬口 府君自出俸銀一萬四千兩

以助賑曰此我數年來儉積之廉俸今用以捄饑民

得用之之道矣我阮氏聚族於府城北四十里之公

道橋族姓繁未有 祖祠 府君獨出俸錢建祠置

祭田合族春秋祀焉祠側設塾延師敎子弟使之讀

書知學又於府城文選樓後街建阮氏家廟遵

大淸會典一品官制廟五間兩廡三門以少牢祀高

曾祖禰四室及東西祔曰受

封贈於朝爲正一品猶若庶人祭於寢可乎茲所立

廟爲古禮亦

國制也 府君性正直剛毅仁厚忠誠生平不爲欺

人之語不爲刻覈之事與 顯妣相敬如賓 顯妣

治家事不動聲色皆就理故 府君出遊無內顧憂

族戚中有學識者聞 顯妣論事理歎曰眞女中丈

夫且世之丈夫猶不及也 顯妣性嗜圖籍亦愛山

林蚤歲從父之官福建攬西湖嚴瀨仙霞嶺諸勝常

常言之乾隆辛丑八月二日以暑疾卒於揚州 府

君於嘉慶十年閏六月十五日以濕𤍠之疾卒於杭

州巡撫署中以元官

封儒林郞翰林院庶吉士累

封資政大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郞加一級榮祿大

夫戸部左侍郞加一級光祿大夫戸部左侍郞加三

級 顯妣初

贈安人累

贈夫人一品夫人嗚呼吾 顯考𫎇 祖考淸白之

業秉孝慈之德兼文武之材弢光積善以貽於元之

身且 考妣惟生元一人撫之育之敎之勖之凡元

之學有所進識有所明少僃

國家任使者皆數十年義方之訓劬勞罔極之恩也

茲以合葬刻石於阡以表我 二親之德爰出家牒

乞翰林前輩奉賢陳先生廷慶書石並塡諱書先世

男元表

湘圃公諱承信字得中 曾祖諱樞良

贈昭勇將軍 配蔣淑人

贈淑人 祖諱時衡

封奉政大夫

贈昭勇將軍累

贈榮祿大夫光祿大夫戸部左侍郞 配周太夫人

封宜人太淑人

贈夫人一品夫人 父諱玉堂康熙乙未進士三等

侍衛

賞戴花翎湖北撫標湖南九谿河南衛輝參將廣東

欽州遊撃議敘頭等軍功

誥授昭勇將軍累

贈資政大夫榮祿大夫光祿大夫戸部左侍郞 配

汪夫人繼 配江夫人

贈封淑人累

贈夫人一品夫人 湘圃公江夫人出 湘圃公生

子一孫四曰常生曰福曰祜曰孔厚

         奉賢陳廷慶書石塡諱

  雷塘阮公樓石刻𧰼記

揚州城北中雷塘卽隋之大雷漢書所謂雷波也其

地勢自甘泉山來兩水夾地而行數十里會於塘之

東南元

四世祖武德將軍尊光公明天啟閒實始葬於此

六世祖曾祖考光祿贈君宗尹公

七世祖考昭勇將軍琢庵公

八世考光祿封君湘圃公皆以昭穆附葬焉墓西南

半里許有墓廬廬北有樓三楹高二丈許東望松楸

碑石皆在目前每當霜草風木寒雪夜月噭然以號

曷可言巳樓中繪四世𧰼刻於石焦君循書扁質言

之曰阮公樓庶幾

先世靈神棲降於此顧視子孫丙舍無恙罔所恫也

爰記此命子常生書石之後俾子姓世守葺新之九

世孫元敬記十世孫常生福祜孔厚侍

  揚州阮氏家廟碑

嘉慶九年歲星次甲子元撫浙五年矣 父呼元於

庭語元曰元汝知古禮乎知今制乎孝經謂守其宗

廟爲卿大夫之孝禮君子營官室宗廟爲先居室爲

後故古卿大夫士皆有廟以祭其先祖此古禮也我

大淸會典載品官皆有家廟一二三品官廟五間兩

室階五級兩廡三門以朝服少牢俎豆鉶爵祀高曾

祖禰四世祧者以昭穆藏於夾室此今制也我 顯

考琢庵府君以武功貴雍正十三年

恩贈封 祖 父皆昭勇將軍 妣皆淑人吾敎汝

學汝貴嘉慶四年

恩贈封 曾祖 祖父皆光祿大夫 妣皆一品夫

人今吾家惟北湖公道橋有族祠在城無家廟非禮

制也卿大夫受祿於朝

恩及先世至正一品崇矣乃猶(⿱艹石)庶人祭於寢可乎

今年

帝考岳牧之績

帝曰汝元有守有爲淸儉持躬敕部臣加一級汝奉

職無微勞

恩至重褒至榮曷克稱此顧儉於躬勿儉於乃 先

祖其遵會典立阮氏家廟吾將敬奉祀事元拜受命

曰唯迺卜地於揚州府舊城文選樓北興仁街鳩工

庀材越九月廟成奉 高 曾 祖 禰四室木主

及祔位主入廟祭田祭器祭服咸僃以成禮制以致

孝敬樹碑於外東階與文𨕖泉東西相直銘曰

阮氏偃姓肇受商周晉宋之閒著望陳留唐宋乃南

臨江分流元末江右武功以顯明徙豪傑江淮運轉

大河阮氏族姓乃衍明季徭頻脫籍於揚崇禎之終

遷於北鄕我

朝𨕖材甲科騰驤匪曰甲科實有隱德厯世仁厚節

儉正直內僃宿衛在

帝之側出將楚兵南征有苗十戰皆㨗受降於郊碑

題緩帶家藏佩刀

帝錫四世階如孫秩作廟揚州得祀四室非敢後也

有待今日 祖德蔭後後嗣奉 先隆厥棟梁潔我

豆籩子子孫孫𠈃之萬年萬年永𠈃作善降祥報

國之恩衍家之慶文武孝慈世系繁昌

  揚州隋文𨕖樓記

揚州舊城文𨕖樓文樓巷攷古者以爲卽曹憲故宅

嘉淸圖志所稱文𨕖巷者也宋王𧰼之輿地紀勝於

揚州載文𨕖樓注引舊圖經雲文𨕖巷卽其處也煬

帝嘗幸焉元案新舊唐書曹憲江都人仕隋爲祕書

學士聚徒敎授凡數百人公卿多從之遊於小學尢

䆳自漢杜林衛宏以後古文亡絶至憲復興煬帝令

與諸儒譔桂苑珠樷規正文字又注博雅貞觀中以

宏文館學士召不至卽家拜朝散大夫卒年百五歲

憲始以梁昭明文選授諸生而同郡魏模公孫羅江

都李善相繼傳授於是其學大興羅官沛王府參軍

事無錫丞模武后時爲左拾遺模子景倩官度支郞

及曹君門人句容處士許淹皆世傳其學善見子邕

傳又李邕傳雲江都人父善有雅行淹貫古今不能

屬辭人號書簏官太子內府錄事參軍顯慶中累擢

崇賢館直學士轉蘭臺郞兼沛王侍讀爲文𨕖注敷

析淵洽表上之賜賚頗渥除潞王記室參軍爲涇城

令坐與賀蘭敏之善流姚州遇赦還居汴鄭閒講授

諸生四遠至傳其業號文𨕖學善又嘗命子邕北海

太守贈祕書監補益文𨕖注與善書竝行又藝文志

載曹憲爾雅音義二卷博雅十卷文字指歸四卷桂

苑珠樷一百卷李善注文𨕖六十卷文𨕖辨惑十卷

公孫羅注文𨕖六十卷又音義十卷曹憲文𨕖音義

幾卷元謂古人古文小學與詞賦同源共流漢之相

如子雲無不㴱通古文雅訓至隋時曹憲在江淮閒

其道大明馬揚之學傳於文𨕖故曹憲旣精雅訓又

精𨕖學傳於一郡公孫羅等皆有𨕖注至李善集其

成然則曹魏公孫之注半存李善注中矣憲於貞觀

中年百五歲度生於梁大同時爾時揚州稱楊一益

二最殷盛文𨕖巷當是曹氏故居卽今舊城旌忠寺

文𨕖樓西北之街也今樓中但奉昭明栗主元以爲

昭明不在揚州揚州𨕖樓因曹氏得名當祀曹憲主

以魏模公孫羅李善魏景倩李邕許淹配之唐書於

李善稱江夏人而李邕傳則曰江都人葢江夏乃李

氏郡望唐韻載李氏有江夏望大唐新語亦稱江夏

李善李白詩亦稱江夏李邕是善邕實江都人爲曹

魏諸君同郡也唐人屬文尙精𨕖學五代後乃廢棄

之昭明𨕖例以沈思翰藻爲主經史子三者皆所不

𨕖唐宋古文以經史子三者爲本然則韓昌𥠖諸人

之所取乃昭明之所不𨕖其例已明著於文𨕖序者

也桂苑珠樷久亾佚閒見引於他書其書諒有部居

爲小學訓詁之淵海故隋唐閒人注書引據便而博

元幼時卽爲文𨕖學旣而爲經籍纂詁二百十二卷

猶此志也此元曩日之所考也嘉慶九年元旣奉

先大夫命遵

國制立阮氏家廟廟在文𨕖樓文𨕖巷之閒廟西餘

地 先大夫諭構西塾以爲子姓齋宿飮餕之所元

因請爲樓五楹題曰隋文𨕖樓樓之上奉曹君及魏

君公孫君李君許君七栗主樓之下爲西塾經營方

始 先大夫慟捐館舍元於十年冬哀敬肎構之越

旣祥書此以示子孫俾知 先大夫存古蹟祀鄕賢

展廟祀之盛心也元謹記

  揚州文樓巷墨莊考

揚州文樓巷墨莊者宋劉斁武賢滁三世之所居也

劉式者李唐新喻人生五子其第四子立德立德生

斁斁生武賢武賢生滁滁生靖之淸之式字叔度開

寶中隨李氏入宋官工部員外郞判三司磨勘司贈

太保禮部尙書妻陳夫人旣寡以遺書敎諸子曰先

大夫秉行淸潔有書數千卷以遺後是墨莊也安事

畞隴諸子怠於學者則爲之不食由是諸子皆以學

爲郞官孫廿五人世稱墨莊夫人此宋初墨莊之在

江西者也立德官祕書監贈太尉斁官太中大夫厯

守淮揚池睦溫始遷居於揚州文樓巷武賢官承議

郎知盱眙縣生滁於全椒滁字全因兩監潭州南嶽

廟以通直郞致仕武賢沒妻李氏當建炎時識揚州

將亂與滁避地江西故兵戈不能害之滁妻趙氏賢

而文夫婦手寫經以課子靖之子和官贑州敎授淸

之子澄判鄂州與朱子羅願相友善滁請徐兢吳說

各以所善篆楷書墨莊字此墨莊之在北宋及南宋

初而羅願鄂州集所謂太中以來居揚州文樓巷者

也外此則集賢公是先生敞舍人公非先生攽皆立

德仲兄之子居撫之金谿其八世孫與吳草廬虞道

園相友善滁爲武賢第四子其第三子沂亦奉母命

由揚州避地豫章之新吳沂生蕭羅願代陳臯爲蕭

傳岳鄂王紹興六年曾爲新喻劉氏寫墨莊二字此

墨莊之在南宋江西者也海陵胡安定先生載陳墨

莊夫人事入賢惠錄此在揚州之事也朱子墨莊五

詠一曰墨莊二曰冽軒三曰靜春堂四曰玩易齋五

曰君子亭明楊廉和朱子五詠詩序曰劉氏靜春與

集賢舍人各自爲派葢靜春堂爲劉斁專派斁與敞

攽爲從兄弟故其孫曾淸之等皆以靜春自稱金谿

公是先生等派不襲靜春之名然則靜春等堂軒五

名亦皆宜在揚州矣元居揚州文樓巷文𨕖樓側時

方纂揚州圖經檢舊志但知有文樓巷不知巷有墨

莊事乃旁考宋史朱子羅鄂州劉公是吳草廬虞道

園等集及江西地誌朱高安墨莊石刻跋而述之如

此夫劉氏自南唐入宋以至元明代有聞人皆讀書

爲義理之學所交遊者則有歐陽永叔曾子固胡安

定朱子羅鄂州吳草廬虞道園諸人故其家世言行

官階多見於諸集以忠厚大其族以文學啟其後而

又世有賢母敎子亢宗墨之爲物貫金石而不朽莊

云乎哉

  揚州北湖小志序

元但通籍儀徵而已實揚州郡城北湖人也元家在

北湖九龍岡族姊夫焦里堂孝廉家在黃玨橋相隔

一湖幼同學往來湖中者屢矣嘉慶丙寅丁卯間奉

諱家居亦常至北湖孝廉出北湖小志稾示余余讀

而韙之孝廉學識精博著作等身此書數卷足覘史

才夫以北湖周囘百里中水地古蹟忠孝節義文學

武事悉載於是是地出靈秀特藉孝廉之筆以傳斯

地之事也使各郡縣數十里中皆有一人載筆以志

其事則郡縣之志不勞而成矣亟索其稾栞於板以

貽鄕人觀覽以待長官採摘焉

  淮安大河阮氏世系記

予族自明季由淮遷揚皆始祖諱巖所產也歲壬申

予奉

命總督淮揚駐淮安府從阮唐山少司㓂葵生家取

其山陽族譜攷之因記其畧曰始祖諱武德字再二

世爲江西臨江府淸江縣人居十九都時稱棗兒村

阮家元末以武功顯明鼎定徙豪傑實江南遂𨽻鷹

揚衞旣改大河衞墓在今澗河南岸三里塘之南洪

武十六年武德產敬敬妻孫氏產嵩正統十三年

妻馬氏產連成化十一年連妻瞿氏產鑒鑒號月窻

老人始讀書爲諸生正德元年鑒妻陳氏產淳淳多

隱德練鄕兵備倭以所儲粟餉軍妻袁氏妾方氏嘉

靖十二年淳生嘉林嘉林字仲立號鳳居嘉靖辛酉

舉人隆慶戊辰會試副榜第一官湖廣益陽縣知縣

舉天下第一淸官行取御史年七十二葬七里塘之

原嘉林妻裴氏產世勲爲淮安族所自出嘉靖三十

五年裴氏產世美爲次子世美妻盧氏生子三大福

泰福仝福萬厯天啟間徭役繁興民不堪命衞所之

中官盡欄牛吏同冠虎遂㩦家南徙脫衞籍此山陽

族譜之大畧也余家揚州舊譜諱巖公於明萬厯中

由淮安遷揚州似相合矣惟是諱字不合惄焉傷心

安敢於世系所從來傅會臆斷之耶然淮安大河阮

氏之世系實不可不知故書此闕疑以示後人

 再淮阮氏皆裴孺人出淮譜舊記雲裴孺人贛榆

 縣人光祿卿裴公天祐之女隆慶初元鳳居公偕

 計入都至山東某縣負襆被宿逆旅中少頃遇褐

 父頒白者叩公名氏色甚駭略詢家世姻族急索

 制舉藝觀之遂奔去公亦不置意比夜則市中人

 語喧豗車馬馳驟聲聒耳不能眠第聞曰新巡方

 至矣厥明公將戒途有騎而至者持刺邀公去方

 誰何間已挾之而騁及堂皇則疇昔所遇者盛服

 拱立以竢延就賓館極燕衎之盛居數日郡邑有

 司頻煩將命而至議館甥焉蓋裴公以繡衣巡按

 山東偶宿神廟中夢觀天榜其第一人爲阮某裴

 時有愛女及笄擇壻無當意者得是夢輒心動微

 行時潛物色之忽於逆旅得公以爲天作之合也

 公承命殊不自得再三辭不獲命遂於行臺結褵

 焉明歲戰南宮已在魁選主者以策語觸時忌改

 置副榜第一旋注銓籍授官非公所樂也裴孺人

 歸後舅姑安其養益陽惠政亦多裨助吾宗生齒

 不繁至鳳居公始昌越數十年小宗又復衰落今

 之聚族於淮奉蘋藻而衍箕裘者皆裴孺人所出

 也嗚呼神廡一夢豈偶然哉孺人卒於萬厯庚子

 年年五十三封孺人

  林淸泉公傳

公諱廷岳字詢四號淸泉姓林氏晉愍帝時黃門侍

郞穎從元帝渡江入閩四十六世顯當明天啟因倭

變遷江南鳳陽之桐城鎭復遷揚州府甘泉縣陳家

集自顯至公復九世公爲得齋公之季子梅谿公之

弟公天性淳正忠厚篤於孝弟里閭戚黨皆稱敬之

得齋公年六十有四病公籲於天以身代刲臂肉祕

以入藥病遂愈後二十年得齋公再病再刲之病亟

不能食藥而卒今臂瘢纍纍然奉母王太夫人亦竭

力致壽九十公以梅谿公服官遂不求仕以養親爲

巳職梅谿公淸宦有貸尙有未償者公或代償之集

諸子及梅谿公諸孫焚其書劵曰吾受伯兄敎昔代

償者今忍言乎諸從孫皆拜泣各出錢以奉甘旨公

受之曰使爾等心安亦一道也公幼篤學治周易著

詩古文詞精於醫尤善治目賴不失明者千百人爲

閩越齊魯之游以山水自娛善鼓琴善弈習鎗槊性

嗜茶於屋內壁閒置茶竈泉必自瀹薪必自𬋖具各

種茗葉壺盞烹而奉客有玉川之風公生平無惡念

無俗情無不可對人之事卒於嘉慶八年十二月四

日年八十一太學生

敕封承德郞子三長蘇門公衍聖公府辟佐府事乃

爲其掾次稼門禹門孫念曾曾孫纘祖

論曰縣舉孝廉方正一人嘉慶元年

恩詔也大吏以名不易稱難其𨕖而靳之夫大吏之

有封蔭亦

恩詔也未聞有以祖德不立子不才而辭者何獨於

民之賢者而靳之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

有賢士若公者或所謂孝廉方正者乎元梅谿公外

孫也知公㴱無虛詞無溢美也

  節孝林母傳

節孝高夢輝之女年十九歸揚州甘泉梅谿林公爲

側室林公元外祖父也以舉人𨕖授大田縣知縣外

曾大父母年老畏遠涉留外大母兪夫人奉養公𦲷

大田無以襄內政乃以節孝隨節孝綜理諸內事能

代公勞公潔已愛民官齋蕭然無兼味節孝曲體公

意儉以律身勤以率衆邑人翕然稱之越三年外曾

大父病終於家公性至孝哀甚毀疾遂不起時嫡出

四子皆在揚州節孝甫生庶子名閩慟不欲生親黨

之在閩者以扶櫬撫孤勸乃強食粥及扶櫬杭海由

乍浦抵家元外大母兪夫人亦前卒一歲之中遭三

喪外曾大母日在涕淚中節孝茹哀侍奉能得老人

心戚族嘆美以爲難元舅氏四人年皆長名閩者又

夭折節孝傷之大舅氏以次子跂曾爲閩後所以慰

節孝也諸舅氏皆館於外復相繼卒所遺孤皆幼節

孝偕諸嫡子婦操作敎諸孫力學書聲與紡聲恆相

和如是者十餘年諸孫乃屹然有成立者嘉慶七年

族黨共列其行請於

朝得旌表節孝建坊於門嘉慶十九年卒年七十有

七元母林太夫人感庶母之孝節也事之甚恭且禮

法性情若契而合元幼隨先妣住外家嬰病節孝助

先妣撫元者備至故知其行爲傳焉

  李晴山喬書酉二先生合傳

李先生諱道南字景山號晴山先世由丹徒遷江都

富於貲父敬修光祿寺典簿和而介疏於持籌好施

與家遂貧母早卒無子先生與兄雷皆側室胡氏出

先生旣孤胡太孺人以女紅撫之讀或勸理舊業太

孺人曰吾將以貧勵子學不願使從富家子遊先生

旣補儒學生員以學行高於時所居草屋數間冬衣

葛行者夜分猶聞讀書聲學使者重之有寒氣逼人

之歎學官吳銳李安溪高弟子嘗偕客過其廬講學

逾時太孺人解敝衣穴屋後席壁屬鄰媼質錢市⿱股皿 -- 盤

飱享之遇斷炊輒貰市餅以爲食先生屬文必以微

言發經義恥爲華靡常曰文以勵行若視爲科第之

階末矣故試屢不中式貧益甚然雖餒臥不𡚶受一

錢乾隆已卯省試以第八人貢於禮部辛卯會試中

式第二榜初發總裁同考官知先生名願早見且招

致之先生不往旣

殿試

賜同進士出身始謁座師是以名益重總裁莊方畊

閣學士以柬獨招先生往論學術相契愈深謂先生

曰子之學問人品予知之矣顧甚貧何以歸予將命

同人贐子先生固辭旣而車馬至先生館舍致贐者

甚衆先生知其意槪謝之閣學士聞而歎曰介至此

乎先生例𨕖知縣不赴𨕖設敎鄕里生徒數百人雖

宿儒皆執贄受業嘗主泰州通州淮安書院講席先

生穎敏過人而操行剛正以古名儒自勵對策剴切

詳盡事母孝事兄悌所著有四書集說十二卷太孺

人將卒執先生手曰還是讀書先生以是語名其堂

太孺人鍼黹數十年遺斷鍼盈篋先生每撫之泣海

內通人名士爲詠其事先生錄爲斷鍼吟一卷兄雷

亦善屬文旣沒先生輯兄文及先生文爲同懷寸草

錄四卷乾隆五十二年卒於家年七十有六子二本

善元善

喬先生諱椿齡字書酉甘泉人性穎悟勤學通諸經

義涉獵百家子史尤深於易揲蓍屢有驗善屬文以

漢魏爲法補儒學生員試輒高等而未嘗食廩餼省

試亦不中式先生性剛直廉介跬步必以禮交遊皆

擇正士友有過相規無隱一時倜儻之士見先生皆

深自斂抑居陋室甚貧枕席皆書苟非義雖周之不

受體羸多病不婚娶元幼受業於先生乾隆癸丑

督學山東迎先生冬十一月相見於曲阜衡量孔顔

曾孟四氏子弟之文謁

至聖林廟觀禮器先生欣然躊躇若滿志焉明年春

至登州道病返至靑州卒於試院年四十三野有古

木元伐之爲先生棺歸葬揚州

論曰吾年九歲從喬先生學年十七從李先生學兩

先生爲吾鄕特立獨行之儒而吾皆師之吾所幸也

兩先生績學砥行深自韜隱而元竊高位厚祿過於

師吾所愧也嗚呼吾幼年見許於兩先生使先生今

尙在許吾𫆀抑責吾𫆀是以每念先生深自省也

  胡西棽先生墓誌銘

先生姓胡諱曰廷森字衡之號西棽先世唐宣歙節

度使常侍學之後十五世當元時祖大中籍饒州官

休寕遂遷焉高祖學龍遷江都父濤齡國學生先生

身長體腴事父孝年逾三十猶引過受杖侍母疾雪

夜長跽呼天疾爲痊幼讀書試未第乃以文學佐大

吏幕府之奏章通達治體所繕奏皆稱

旨兩江總督薩公載等交聘延致之先生兼精刑律

年五十無子或曰掌刑者艱於嗣先生曰吾儒生欲

活人無尺寸權正欲佐人於刑中求嗣也故其治刑

也以仁輔義有合於歐公求生不得之恉所全實多

卒舉丈夫子遂杜門𨚫聘謝外交與里中秦序堂沈

旣堂諸先生爲湖山遊杖履吟詠有香山之風元初

任巡撫時先生至杭爲擘畫一切元以政事切問之

悉其情逾月兵刑漕賦事略定先生曰可矣乃返揚

嘉慶元年

恩詔縣舉孝廉方正一人里中搢紳皆以先生應舉

具牘達之官矣而史胥憗之先生曰搢紳勿與史胥

言言則不廉不正矣以是卒未達大府嘉慶八年

生卒於家年八十有五先生工詩善於言情其佳處

極似放翁著西棽詩草一卷授職州吏目配李安人

子德生職州同知側室劉安人出冬十一月葬揚州

西門外老人橋之右元㓜時以韻語受知於先生先

生授元以文𨕖之學導元從李晴山先生遊先生於

元外祖林公爲執友公子婦林氏元母之姪也元入

覲返過揚州哭先生乃爲銘曰

先生之行在孝與慈先生之學在書與詩先生之才

經濟匡時弢晦恬退世莫之知知之深者非元伊誰

丸丸宰木岡道具宜爰伐樂石載此銘詞

  劉端臨先生墓表

劉先生諱台拱字端臨其先世由江南蘇州遷揚州

寶應六世祖永澄萬厯辛丑進士與高忠憲顧端文

劉忠端諸公講學東林曾祖中從康熙戊子舉人石

埭縣敎諭祖家昇甲午副貢父世謩貢生靖江縣訓

導靖江君五子先生居長先生幼不好戲六歲母朱

安人歿哀毀如成人旣而事繼母鍾安人亦盡孝入

家塾終日端坐未嘗離席獨處一室亦必以正九歲

作顏子贊十歲心慕理學甞於其居設宋五子位朝

夕禮之出入里閈目不旁睞時有小朱子之目年十

五從同里王君雒師學及見王子中朱止泉兩先生

書遂篤志程朱之學十六補縣學生二十一中式舉

人試禮部大興朱文正公時以翰林分校得先生經

義用古注識爲積學之士亟呈薦已中式矣以次藝

偶疵被放文正惜之終其身是時

朝廷開四庫館海內方聞綴學之士雲集先生所交

遊自大興朱學士筠歙程編修晉芳外休寕戴庶常

震餘姚邵學士晉𣹢同郡任御史大椿王給事念孫

並爲昆弟交稽經攷古旦夕講論先生齒最少毎發

一議諸老先生莫不折服先生之學自天文律呂六

書九數聲韻等事靡不貫洽諸經中於三禮尢精研

之不爲虛詞穿鑿故能發先儒所未發當世儒者撰

書多采其說乾隆五十年授丹徒縣訓導先生勤於

職月必攷課其敎以敦行立品爲先而能以身示之

嘗謂校官不常接士子則術業無由聞知故諸生以

時進見者必以廉恥氣節爲敦勉暇則誦習古訓親

爲講畫境內饑大吏以賬事委先生先生嘅然曰校

官無事可自効於國此我職也乃親厯窮巷俾胥吏

無侵刻一邑感之生平無嗜好唯聚書數萬卷及金

石文字而已韲鹽淡泊晏如也先生愼於接物尤廉

於取交遊如段茂堂王懷祖汪容甫諸先生尢莫逆

朱學士曰劉君大賢也豈獨學問過人邵學士曰予

遊京師交友中淵通靜遠造次必儒者端臨一人而

已汪容甫曰吾心折劉君者劉君欲吾養德性而無

騁乎血氣此吾所以服也靖江君疾先生辭官歸日

侍湯藥晝夜不倦及靖江君鍾安人相繼卒先生水

漿不入口出就外寢蔬食五年之久靑浦王侍郞昶

以爲有曾閔之孝歲時祭祀齋戒哭泣戚戚者數日

居家敎諸弟雖嚴然怡怡和悅人皆歎羨之宗族有

孤不能讀書及困苦不能自振者皆賙給之先生

德盛禮恭人有所長必誘掖之使進若有短則絕口

不言但勸勉之使自媿悔終身無疾言遽色故其爲

校官也上官待以殊禮至於頑夫驕子對之無不抑

然自下體素羸疊遭大故益衰弱嘉慶十年五月廿

二日以疾卒距生於乾隆十六年閏五月初二日年

五十有五娶山陽曹氏無子妾夏氏生子二源岷源

嶓源岷早卒女三長適余長子常生二品廕生次字

溧陽史氏殤幼許字同邑增貢生朱聯奎子仕祿所

著文集及論語駢枝荀子補注漢學拾遺儀禮補注

經傳小記惟稿多零落厪輯成七卷淮南子定本諸

書亦未卒業先生葬於寶應某某之原同鄕儒者皆

欲列事實請祀鄕賢祠元與先生友學最深且爲姻

家乃紀其學行揭於阡

  浙儒許君積卿

許君名宗彥字積卿又字周生浙江德淸人明史儒

林傳許孚遠之後曾祖鎭康熙壬辰翰林院編修江

西南昌府知府祖家駒乾隆丁卯舉人西安學敎諭

父祖京已丑進士內閣中書廣東布政使母胡氏君

生有異質九歲能讀經史善屬文時中書君主劉文

正公家文正公見君甚器之靑浦王公昶愛其才作

卿字說載春融堂集君十歲卽不從師經史文章

皆自習之乾隆丙午舉於鄕嘉慶已未成進士授兵

部車駕司主事是科得人最盛朱文正公曰經學則

有張惠言等小學則有王引之等詞章則有吳鼒等

兼之者宗彥乎君性孝友偶以禮部試離親左右卽

泣不忍別隨父任先意承志曲盡孝力事兄事女兄

皆悌愛肫摰雖性情和平神理澄淡然見者皆肅然

敬之嘗訓諸子曰讀書人第一須使此心光明正大

澄淸如止水無𢇁毫苟且私曲不可對人處故名所

居曰鑑止水齋君自入兵部後兩月卽以親老引病

歸丁母憂復丁父憂旣免喪猶欒欒然惡衣疏食恬

淡無宦情遂不復仕居杭州杜門以讀書爲事君於

學無所不通探賾索隱識力卓然發千年儒者所未

發是爲通儒所著有鑑止水齋文集十二卷詩八卷

集多說經之文其學說能持漢宋儒者之平其辭曰

學者何子曰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又曰十室之邑必

有忠信如吾者焉不如吾之好學也子路言何必讀

書然後爲學是聖門本以讀書爲學雅言詩書執禮

學之事也所以學者何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

知之者次也又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

者也又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

次也是則學也者所以求之也知者何子曰不知命

無以爲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

也又自言五十而知天命始於知言知禮終於知天

命知之事也所謂下學而上達者詩書執禮則下學

也知天命則上達也後之儒者研窮心性而忽略庸

近是知有上達而不知由於下學必且虛無惝怳而

無所歸考證訓詁名物不務高遠是知有下學不知

有上達其究𤨏屑散亂無所統紀聖賢之學不若是

矣夫詩以治性情治性情者明德之學也書以達政

事達政事者新民之學也禮以範視聽言動克已復

禮者止至善之學也禮者止也思無邪則心正矣允

執其中則天下平矣動容周旋中禮則盛德之至矣

然則大學之道亦豈有外於詩書執禮歟始乎爲士

終乎爲聖人此學所以爲大也其周廟祧考世室考

敘能發韋元成劉歆鄭康成王肅所未能明其辭曰

唐虞廟制書缺有間夏五殷六緯書未可據周禮雖

殘缺遺說猶存五廟二祧略可考見五者一祖四親

服止五廟亦止五先王制禮有節仁孝無窮於親盡

之祖限於禮不得不毀而又不忍遽毀故五廟外建

二祧使親盡者遷焉行享嘗之禮由遷而毀去事有

漸而仁人孝子之心亦庶乎可已故五廟禮之正二

祧仁之至此周人宗廟之大法也若夫聖人御世功

德廣遠天下後世蒙其德澤則必有崇祀以爲大報

故有祖宗之祭周公營洛建明堂大合諸侯祀於太

室所以顯明文武之功德於天下此周人祖宗之鉅

典也義則親親與尊尊各殊地則廟祧與明堂又別

自漢承秦後因陋就𥳑禮之大者未暇講明迭毀之

議元帝時乃發其端而合祖宗於宗廟之中則在當

世無知其非者上自詔書下至臣僚建議皆以祖宗

爲不毀之廟夫周人以后稷爲太祖而復祖文王者

后稷宗廟之祖文王明堂之祖故不嫌二祖漢以高

帝爲太祖孝文孝武爲世宗則止一祖將以高帝準

周稷則祖宗之典仍有宗而無祖合並之誤顯矣論

者乃據漢制以揣周制祖宗之禮不明廟祧之數亦

輾轉不合後人不求致誤之由但以五廟七廟依文

發難夫五廟二祧禮有正文不容增減王制曾子問

通稱七廟非必遂具異義執此相攻是知二五而不

知十也五七之數旣歧幷牽合廟祧爲一夫祧爲遷

廟必非與寢廟同制若祧猶是廟何爲別立此名循

其通稱㤀其殊義親親之殺追遠之意胥失之矣至

乃列世室於昭穆㤀其爲明堂之名藏遷主於二祧

非太廟合祭之旨循誦舊說私心未安輒伸管穴爲

五廟二祧攷以明周人宗廟之法爲文武世室攷以

明周人祖宗之典凡舊說之不合者頗致辯焉其他

如日行諸解辦王寅旭戴震之誤禮論治論諸篇稽

古證今通達政體文雖不多然皆獨具神識未經人

道有補於聖賢經義者始著於篇異乎俗儒之連篇

累牘卑庸無裨於世者君以嘉慶二十三年十二月

二十二日卒於杭州年五十有一妻梁氏子六兆奎

延寀延澤延敬延凱延㲄女子子三延錦適元之子

福元與君丙午同舉於鄕巳未會試元副朱文正公

爲君座主又以子女爲姻家學術行誼相契最深故

爲傳焉

  安徽巡撫裴山錢公傳

公姓錢諱楷浙江嘉興人生少器宇凝重伯曾祖文

端公見之曰子其爲我宗之範乎遂字宗範後又字

裴山先世本何氏始祖貴四於明初坐事戍黔屬其

子裕於錢翁遂從其姓四傳至薇嘉靖朝官禮科給

事中以星變陳言請斥方士削職後  贈太常寺

卿事載明史又四傳至  贈光祿大夫綸光爲公

高祖子長卽文端公次峯廩貢生候𨕖訓導爲公曾

祖以居父喪哀毀卒  旌表節孝任太夫人撫八

歳孤子汝鼎以文端公蔭監生需次州同知爲公祖

生子濬爲公考亦以居父喪哀毀卒是時公八歲妣

程太夫人上事姑下育孤貧不繼薪米質(⿰釒義)-- 釵珥盡乃

鬻屋賃廡以居親授公讀大風雪夜紡聲書聲申旦

相答也三世皆以公貴  贈資政大夫公幼秉母

敎勤學不倦年十二補縣學生乾隆四十二年𨕖貢

入成均充 四庫館謄錄四十五年應  召試列

二等四十八年癸卯順天鄕試舉人 四庫書成議

敘知縣不謁𨕖五十四年已酉 恩科禮部會試第

一 殿試二甲進士第一𨕖庶吉士習 國書明年

散館改主事軍機處行走補戸部福建司公性本明

敏銳志精勤入直常早散直常遲承   旨𢰅擬

無不曲當軍機大臣所傳述者以故軍機多倚重之

六十年乙卯充會試同考官京察一等   記名

升江南司員外郞祖妣屠太夫人卒以承重憂歸服

除供職嘉慶三年戊午充四川鄕試正考官得士廖

宗驌等秋   命提督廣西學政泗城鎭安二府

極邊例令赴南寕就提學試遠者行二千餘里士勞

而費重公奏請歲科連考以惠貧士得   旨允

行粵士便之五年升禮部祠祭司郎中仍畱學政任

任滿復   命仍直軍機逾二年調刑部安徽司

郞中截取繁缺知府引   見   記名

 賞四品頂戴九年京察一等   記名以四五

品京堂用十一年補太常寺少卿十二年升光祿寺

卿   命偕侍郞吳公璥按事河南十三年又

  命偕侍郎文公孚按事山西公遇事鎭靜而決

獄尢不敢忽不輕用刑囚或不輸實跪之庭連日夜

危坐鞫之卒得其情歴數省皆然是年閏五月授河

南布政使 陛辭   上諭以寛嚴相濟勤愼辦

事勿效近時習尙因   詢家世公備對陳敘母

敎伏地感泣   上爲動容曰此賢母也於是太

夫人時偁   優諭以勵公焉旣到官每昧爽起

謁巡撫白事還接見屬吏退坐小室治文書𥿄窻布

簾無器玩之設食惟一殽雖一𥿄一薪不取給州縣

官核各州縣虧欠銀九十餘萬兩量爲限制令分季

解司官民無擾累兼護河南巡撫署河東河道總督

河南食河東鹽者三十二州縣自嘉慶十一年山西

鹽歸地丁者復歸商運限試三年至限滿而河南鹽

價日增山西巡撫初公彭齡以河東鹽價隨時低昻

請無庸定價公奏河南民苦鹽價之增特待三年滿

限減價食賤今(⿱艹石)不定價恐奸商藉詞增長訐訟滋

紛請   勅令山西撫臣按乾隆間舊價酌定限

制違者罪之庶於不定之中仍示裁抑之意十四年

十二月擢廣西巡撫十五年二月抵任廣西多客民

依山爲寮誘土民爲盜事發遁去土民獨罹重法公

謂弭盜莫善於保甲乃酌行舊章令客戸一體編列

設巡船哨卡嚴密偵察委官給以資斧易服至各要

險訪緝懸重賞爲勸於是獲逸盜甚衆弊羣吏先操

守後才能顧嘗謂人才難得應劾者不少恕而時存

愛惜造就之意其才識未充者隨事敎朂若師弟子

然重刻陳文恭公從政遺規以爲僚屬法凡所設施

必陳奏   上嘉勉焉十二月調湖北巡撫十六

年二月抵任會   上巡幸五臺公請  陛見

至山西   命閱士子所獻詩賦冊扈   蹕

還至正定   召對十六次   賜賚無算四

月還武昌有   旨來京以侍郞用㝷   諭

兼程來京供職補戸部右侍郞兼管錢法堂事務時

南陽盜王胯子等所過刦掠襄陽毗連南陽公飭地

方文武豫防之總督馬公慧裕奏請少留巡撫張公

映漢至湖北公乃交印公在任兩月途中奏湖北利

弊四事曰漕米之運荊州滿營兵食者宜就近地撥

定沿江洲地宜悉立契坍卸報豁以杜爭端提督署

宜移駐襄陽府淮鹽價昻川鹽潞鹽價皆賤宜減淮

鹽價以杜私販奉   旨命湖廣總督等議奏行

至孝感奉   旨署河南巡撫並   諭嚴捕

王胯子等王胯子者山東人與裕州民常幅等乘饑

掠人銀米黨七十餘人已獲五十二人而山東亦獲

王胯子解河南公訊治據實奏奉   上諭錢楷

奏恩長於南陽匪徒一案前後具奏情節與原報不

甚相符辦理亦覺過當等語所見非是錢楷著調補

工部左侍郞仍交部察議旋   命巡撫安徽兼

提督衘例戴花翎離汴之日百姓老幼遮道送公諭

以循分安業有泣下者八月抵安慶時碭山李家樓

河決宿州當其衝靈璧界宿亦被災泗州當下游漲

不能洩患尢甚公乘小舟行巨浸中以察水𫝑攜餅

餌飼災民支席爲廬凡二千餘所俾民棲止先給一

月之食前署河南巡撫時於孟津諸縣災飭各屬吏

勘明災戸數後具奏得卽發帑茲亦如之奉

旨發銀凡四十餘萬兩公復率僚屬捐養廉爲倡紳

士繼之或平糶或賑粥司事者無剋減冐漏諸弊所

奏正賑加賑日期及分別被災輕重蠲緩錢糧皆荷

   允行   上復以黃河漫口應如何設法

䟽導俾順流入湖爲詢公復奏宿州靈璧泗州境內

惟濉河爲減黃總路然不能容全河之水李家樓奪

溜至七八分橫流四溢高出平地舊河雖深通亦無

益其入湖處未嘗不順恐洪湖尙不能容今漫口未

築水𫝑未減各境舊河皆在釜底固無從䟽導且亦

窮於㝷探   批答韙之明年春決口合積水漸

退民得安宅如公所云歙縣人張良璧採生斃嬰女

多人守令前鞫未明御史入告   命公鞫之良

璧年七十餘恃無證陽聾瞶不服公晝夜親訊幾二

十日太夫人命禱於城隍神翌日情盡吐無隱若有

使之者蒙城人張萬倉子以父死非罪入京訴𡨚

  上命公鞫之原讞張山杜魁等爲盜山叔父萬

倉以拒捕死山魁等皆獲服爲盜贜證備具贜止袍

一裘一布二疋而裘故非實公委曲於典裘劵冊內

察得其情與證則皆平民或嘗爲竊者實非盜立釋

之其平反活人多𩔖此安徽潁亳壽鳳等處俗悍多

訟莠民傳邪敎習拳勇以脅衆(⿱艹石)無爲齋龍華會顯

聖義和拳等公悉禽治毎決囚終日不樂食爲之減

視學廣西病瘍後體稍勞輒作使山西在途背生癰

氣益耗歴官數省釐治煩劇心力日衰已復得胃疾

漸以不起嘉慶十七年八月十七日卒於官舍年五

十三遺疏八   上諭安徽巡撫錢楷前在軍機

章京上行走多年供職勤愼自簡任封圻厯更數省

辦理地方公務均能安靜妥協茲因病溘逝伊本係

孤子孀母程氏年逾七旬其嗣子僅止十歲深爲可

憫著加恩照巡撫例賞給䘏典該部察例具奏所有

任內一切處分悉予開復欽此㝷復   諭祭

  特賜全葬銀公奮自孤苦力學敦行每念

 殊眷不恤勞瘁儤直機密筆不輟書退直讀史賦

詩不自暇逸蒞外職益勤案牘每吉旦焚香吿天願

賜豐歳若將降咎於民者願降咎於某身祈晴祈雨

雪皆應所至有秋生平無疾言據色跬步不失矩矱

欵曲喻人不欲立崖岸意或不同但陳巳見不輕斥

人非行不效益自克服官二十餘年不親家事家事

則程太夫人自治之曰不使兒分心誤 國事也事

程太夫人至孝迎養官署慕(⿱艹石)孺子所著有綠天書

舍詩草六卷善書兼工篆𨽻又能繪事葢公五世祖

鶴庵公瑞徵善畫松石而高祖妣陳太夫人南樓老

人工寫生兼善山水故公畫有家法恭繪   御

製詩意及五臺山圖寫文殊師利所說經以進皆蒙

   𧇖賞配陶夫人側室吳氏梁氏皆無子以同

祖弟棫之子承志爲後女一德容梁氏出公卒後太

夫人命字元之子祜太夫人卒於公卒後四年元與

公未第時卽相友善復以同榜成進士登堂拜母知

母敎及宦跡甚詳於公歿後屬姻家故爲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