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旅轩先生文集
卷四
作者:张显光
1642年
卷五

与郑君燮

编辑

别来半月。怀已作郁。想閴居岩斋。学况珍佳。彼此魂梦。岂间相追。同处之日。缘有区区笔砚之役。不得开晤成稳。别后追忆。殊觉耿耿作恨。贤左右忠信之质有馀。而涵养问学之功未积。是以。性情之发。多不中节。而应接之间。或不适宜。此不可不归咎于炼做不著实。伏愿加意也。此岂但贤兄之所患哉。鄙人亦坐此患。故略知其然矣。拙踪返寓之后。日就卜居之傍。以剪荆裁松为事。前日所事之事。以居处不宜。又未有相助之友。不得卒业。可叹。且以是月晦间。往省仁星间先垅。其还当在开月中旬后。双辔远访之约。可以此时能果否。挈累之往。时未之决焉。当看此后势。而相报知也。

相遇而留。至两旬馀。日不为不久。我有瘇患。君燮困于痁魔。汝燮以吾两人之疾见挠。三人皆可谓有患。曾不知同处之乐。别来追想。黯怅倍常。即日未审汝燮困行。其终不免。而君燮苦证。不为加减耶。某来路幸免他艰。瘇处亦无别伤。岂非佥念笃至使然也。数日后挈家累。姑还善山。以为过冬之计耳。若或贼变起于冬内。则必当百计谋聚一处。以同终始也。只祝善为调摄。要以安身体平心气。为第一留意之地也。每窃念之。汝燮醇厚之质。君燮笃实之志。求之古人。亦不易得。顾我庸才晩学。曾乏强辅。晩得吾两契。深蒙信爱。既笃且勤。庶几自此夹辅同进。所以相望于桑楡之境者。自不浅矣。而但惜其君燮苦被疾恙之缠困。又此遭时艰屯。虽有大有为之志者。不得不为挠于所值。以见阻碍于进步地头。宁不大可愤哉。虽然。所患者。皆是自外至者尔。君子犹患夫在我者之不尽其力。不以自外至者。为加损于性分也。更须执心愈确。厉操益坚。在急迫之时而益自从容。值艰虞之日而益自贞固。岂非相爱之望乎。其惟恕亮。此言皆布情露悃之辞。若以俗人闻之。则其能不为所讥笑乎。更望照心。

窃验之。人情所苦者。思人不见。待人不至。其最也。有一于是。在所不堪。况二苦焉兼之乎。相爱而不能同处。其思之苦。则势固然也。至或其间有相访之约。而又缘有障碍。不能如其约焉。则彼此每致相待之苦者例有之。以此益知人间事。其始约也。固不可轻。既约也。又不可违者。是吾侪所当致意也。某前月之往。计于心者久矣。既面约之。又简以申之。其在人事。必无相违之理。而乃复有虑外之魔障。自前月中旬后。右足内踝生毒瘇。治又失宜。至二十馀日。然后浓溃。抵今瘇根作穴。疮口烂痛。虽能始步门庭。远动则难矣。缘此又违其期。佥兄必相远度而恕宥。想老姊之望。日苦一日。念之愈不忍也。大槩鄙人所以计是行者。拜见老姊。又当见诸君子。又当召集知旧。稳讨于友兰斋中。又当携数三同志。寻晦斋书院。因访其林溪古迹。又当偕辔。游观东海之洋。则一行中所自期者。诚多且侈矣。岂鄙人平生分薄。加之以乱离中厄运未尽消过。故数个好事。亦非贱分所当得便。致此魔梗者也。贱疾如右。冬内能往。似不可必也。又审时势前头之变。或不可测。如复有奔流之势。一女息在焉。尤不便于所往。欲得人成配。则住与行。事或便焉。此事必须以冬内图之。缘此或不得有他出入。若然则左右其未可来此暂相同处耶。但冬亦馀日无多。虽得相聚。恐不能如意也。闻贵马死失云。其马于乱离之日。其济人之功几何。而且既与之同艰难矣。闻其死。岂无矜念。况又左右无代步。想远近出入必艰。欲以在此驴马中一牵。致于此便。而来便既持牛。以兼牵为难。故未果送耳。送来粮物及鱼。当用之于是月之荐。敬领之也。古人之奉亲祭先。必待仁人之粟。吾兄之赐。非其粟乎。弘甥已赴醴郡。近日当来此相见。仍奉老亲。之其任所云矣。就中极有未安者。左右每于简面。加以不称之称。前既累陈其不敢当之意。而尚未蒙许改。深怪其不相信也。左右以鄙人姑自为逊辞而辞之者。非其情也耶。若然则是不相知也。何其使人为罪益重。为耻益深也。某晩生偏荒。质且鲁钝。弃半世于习俗之中。晩自觉悟。又遭乱离。而荒失志业。今虽拾得残篇烂简于灰烬之馀。而白首纷如。终未有自得之地。常自以不得逢先知先觉之人。获闻其万一。为平生痛叹。况敢受人之称我以年德俱迈之号耶。但得与有质有志如左左者。倘相同处。其为开发切磨之益。则彼此岂无其效。而各缘拘掣。恒抱其相思相待之苦焉。良可叹也。噫。吾人事业。际天地极宇宙。其为竆大也如何。而其本则此心而已。日月愈迈。充拓无期。常自浩叹。柰何。古人所谓老大徒伤悲者。此也。前日见始读必经。未知所得如何也。谨复。

新春将至。何以奉祝。区区者所愿。孝友天性。岁以益笃。使人无间。能如闵子之行。则同志之幸。如何哉。然此事虽出于天分。其所以讲明之者。则学问而已。果能讲明乎此。而有以默会其理。用滋益其天分之本然。则其用之广。可胜言哉。先圣所谓尧舜之道孝悌而已者。此也。吁。在今世。非尊左右昆季。何以有此祝哉。此乃因贤昆季左右之能事。复勖推扩于广及之用者耳。

相思日切。不得不待之苦矣。而犹虑贵寓中诸儿迭痛者。终为染患。以致吾左右远出之魔障。玆见伻书。果如所虑。深叹郁怀之久不能开也。第认积善阳明。阴鬼所畏。染势不炽。已向熄靖。此所大慰者也。某实荷勤念。获全庸拙。但晩暮之境。虽似有乍觉悟者。旧习缠绕。未有以忮脱。每自独省。歉疚转甚。益叹强辅之乏。少不得以相振发也。虽有如吾贤兄之苦意向上。同处之日恒少。柰何柰何。晦间之枉。深所忻企。惟以夏务方剧。必不免带奴之难闲。玆不敢望其必临也。馀悉别纸。只祝万重。不宣谨复。

别纸示谕。固始学者之通患。此由用功未熟。学不见成故然耳。夫其用功之方。矫治之法。则实具于孔曾思孟之训。而宋之诸先生。又发明推示之既备矣。其在心经附注中者。益是亲切。贤兄不以其法而自试之耶。大抵此事。不可以一岁月间而望其效也。又非乍作乍辍。若存若亡者之所能为也。必其读书以竆其理。力行以进其德者。无时不用其功。无地或懈其念。日以积之。乃尽其月。月以积之。乃尽其岁。岁以积之。必尽吾生。然后先贤所谓豁然贯通之境。充实光大之域。果此心此身之所可至到。而前圣后贤。诚不我欺尔。如其不然。而姑息用功。灭裂为学。看过一册子。有或窥想其髣髴。则便自以为吾已有所见矣。用意一岁月。暂或认取其气象则便自以为吾已有所得矣。其所谓有见者果能的确。而所谓有得者果能常久耶。此浅陋者所尝躬验。故敢以告之。若吾贤兄。则资质之美。志意之笃。固非某比也。然而讲明之功。既未积焉。充养之力。又未深焉。故气质之当变化者。犹未有变化也。俗习之所渐染者。犹未尽脱去也。此所以不免有来谕之患者耳。贤兄之所笃行者。人固难及之。贤兄之所已明者。亦非不高矣。然此而止焉者。非区区所望于贤兄也。此某所以每用奉劝之者。姑徐不急底人事。要取幽静之处。杜门读书。积以岁月如上所云者。诚以为贤兄爱其资质之美也。爱其志尚之高也。夫固易去者岁月。难成者学问。不自勉于当有为之时节。虽伤悲于老大。何益哉。且夫自愤于不能脱去旧病。自叹于不能追及古人。而有以痛其愆尤悔吝之积者。乃是此心之好消息。而振奋勇革之大机会也。然但自愤叹之而已。痛伤之而已。则又无以去其可愤可痛者耳。若觉某病之不去。即用力于去其病之方。又觉某事之差失。即用力于改其失之道。今日改一事之失。明日治一病之存。改之而至于无可改。治之而至于无可治。然后所愤者日去。所痛者月消。终至于无可愤无可痛者矣。若不从事于自力自治之地。而只将愆尤悔吝之事。横著心上。系滞胸中。日夜煎郁。寤寐伤愤。则果成心恙。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不但无益于进就而已也。营造之役。只虑其不计时势。且或妨于本业。故初敢言之。今既垂成。则又何追叹焉。书院复立事。虽以凡士所当尽心。况左右其为分义。又非他人比也。何言可辞之哉。但冒寒监董。殚虑办集之际。身心所伤。则不可谓必无矣。奉虑焉者。又岂浅哉。且抚安仆隶之事。亦无非道理所在。某于左右。事同一家。既详其家势。又察于左右统御之。道或失其宜。故前书果累及之耳。大槩忠义之性。虽曰愚夫同得。又岂可一一望之于仆隶之徒乎。为家长者。只当不失其大纲。毋察其小过。而虽或横逆者间作。亦不可专责其在下。而顾吾所以御之者。无乃失其道乎。以是自省。则亦岂非进德之地乎。金寿之还。贱寓无紧使唤。而贵所多事务。故只欲通彼此而一之耳。无乃过疑之耶。来示既切。姑令留供樵牧也。且某既自亏功于曩昔。未有实得于今日。其何能有发于左右也。只荷相信之太过。相爱之最笃。其在区区之义。不可曰我不能焉。而不以所闻者。仰悉于左右。故辄此有叩必应。承问即复。非敢曰益之也。聊自尽吾诚焉耳。自顾肤浅。进益无期。虽乍有见。其见不的。或似粗得。随得旋失。今日不别前日。今年只似去年。须发已白。岁月无及。每自慨叹而已。且顾四十年。浪费光阴。驰骋觅索者。即今思之。皆非实地。窃思从今。立脚。实做真功。庶不复虚过方来之岁月。而傍无强辅。其何以有济。每叹阅人已多。未见有同志而共事者。以此思贤兄益切。而不得同处于此时。以蒙相助之益。此岂非区区者不幸哉。庸陋衰病者。不足言。切为贤兄惜之也。来书不言所读之书。殊为无聊。以宁静宽和。为养心持身之本。而又必察于义理之精。以谦恭忠信。为待人接物之道。而又不失正直之守。此从前奉祝于贤兄者也。未知记念否。顷者相遇相从。非不多日。而未值宁静之地。不做从容之晤。别后意思。益令人怅惘。迨极耿耿。玆又蒙远伻相问。极感厚义。且审奉丧主。侍老姊俱底迪顺。尤所慰谢。又荷念及贱寓难备时荐之需。办寄种种。此政仁人之赐。用以为荐。岂不自惬于心哉。第念当此村家剧务之日。至于远贸海产而输致之。此固未安。而况所遗不止于荐需哉。朋友相资。古人所笃。此义何敢辞焉。但须称其有而资之。量其力而济之。要以相尽其心而已。然后与之者不伤于惠。而受之者得保其耻也。若徒执其资之之诚。而不度其资之之道。强其力之所不能。而以必济为心。非其财之所得有。而以必施为意。则受之者固伤于义。而施之者亦不害于理耶。此鄙人于前日。每以君子爱人以德之说。奉告于左右者也。且鄙性懒弱。公性刚坚。懒弱者每受屈于人。刚坚者必能伸于人。故鄙人之于厚惠。虽尝辞之。而每不获焉。左右之于鄙人。必终其惠。而不自止焉。至使伤惠之咎。每归于左右。丧耻之耻。常积于鄙人。伤惠犹是咎之轻者也。丧耻岂非耻之深者乎。而况朋友之所相资者。岂衣食之谓乎。所谓切偲也。忠告也。辅仁也。丽泽也者。乃非相资之大道乎。若或有饥饿不能自存。寒冻无以自保者。则情固不得不相恤。势固不得不相救。然只使之不至于饥饿冻寒而已。可也。如或过此。而必使之饱煖充足。然后已焉。则其所以资之者。反以害之也。其所以爱之者。反以陷之也。惟其所当相勉者。固竆守道之义。所当相辅者。进学成德之业耳。此非吾侪之所当勖者乎。此义也。吾朋友中所不可不讲。而且迫于今日鄙躬之所自耻者。不得不缕缕焉。履则留之。但恐履朋友所赐之履。其于一举足之间。或动于非礼之地。则忝负我良友者大矣。此以豫戒焉。雌牛则途还。已不能农。有牛何用。且马又生雏。驴尚未死。三兽之牧。一僮难堪。若加一牛。只以病一寓耳。望须善饲之。他日相从于寂寞之滨。以耕以骑。则无不可矣。且审来示。有悔往前之过失。百体解弛。顿无兴味。至欲弃人世超物外。则是左右徒有能悔之心。而不知改过之道。人非圣智。谁能无过。过而能悔。即当图所以改之者。乃终至于无过之道也。若但熬熬煎煎。徒伤恨于既往之失。而不有以修积将来之善。则必成心恙。心恙一成。则举手措足。左颠右错。将不胜其悔。而终未能得蹈夫无过之地耳。可不哀哉。可不惧哉。凡所以动而多失于应接之间者。功之积于静者未能平实。学之得于心者不能充大故也。愿加意于进学蓄德之功。则此患自尔当去矣。此鄙人之己病。而窃得其治病之方。故敢悉贱见于左右焉。此月之内。固进省老姊。兼慰丧主。仍叙左右者。前计也。而前月间。又不能无出入。一身多在动躁之中。未完之精神。或有受伤处。故复思一两月。静摄心气。玆不免强停。当俟夏末即行是计耳。

仲秋一别。阻至入冬。为思固已苦矣。获承远书。赐以专伻。乃蒙铭记贱讳之辰。腆惠各种奠需。区区感激。乌得不深。某顷于秋夕后。即往仁同。移窆姊女。仍留连彼处。以俟清旆或见聚。以成同游伽倻之约矣。竟不遂望。来还是寓。今数日耳。老姊会见之切。前既面恳。浑寓之望。方且日极。而来示乃复以开春为退期。又不知来春复有何障也。三姊皆衰老。若不及此时变之小间。为之一聚。则后期难保其必成。以此自切区区之情也。而玆又成此差池。无乃贤左右之于此一事。独少其为人谋之忠耶。此亦某与贤兄。实有兄弟之义。故敢以此归恨于左右耳。是旬之九日。乃长姊生辰。今欲以奉致相聚之愿。复以仰烦。而惧左右之以为劳窘焉。玆不敢请矣。新寓之卜。姑已粗得其寂旷之地。而今秋殆未及结茅。又虑时事之难定。姑欲过是冬于仁同之松村。既葺治所寄之舍。当以此二十日间。求船挈眷。顺流赴彼耳。耦耕之教。诚所乐闻。亦何望其必入手乎。且龙奴之逃。不胜虑甚。此奴而又逃。左右之有失于御家之道。今可以益验矣。失奴事虽小。失德事不其大乎。每以此言。窃贡相爱之忱而不见信。盖亦相爱者之所深愧也。切愿留念焉。且闻临皋院宇之移卜。既定于吉地。不胜喜贺。此郡中诸丈诸益尚贤卫道之诚耳。岂疏远贱末者所得与其盛举者哉。若其区区慰悦之私。则乃自为之不浅矣。第闻左右为其移排有司云。然否。近见徐行甫。言及左右而曰。其或为乡校书院中有司等事。最为进学之妨云。此诚爱左右之言也。今不须历言其所妨。而左右当自认其为害之深矣。未知见察否。且近日读得何书。变得何病也。承数日来快活之示。不胜慰豁。更愿克继其功。毋失此个好意思。至祷至祷。伏惟心照。谨复。

每见示谕。能有进迈不已之教。虽以衰病之汉。亦觉有自砺处耳。为慰岂可言形。然一以烦挠为嫌。而必欲断人事。专吾静。则其所以以此自必者。又是病痛所生处也。只望随时省己。随地养德。虽有事而不为事所挠。则此心之静。恒自若尔。盖天地间。无时非道。无事非理。要常顺以应之者。为吾事也。然此病。鄙人亦自有之。而不能医者耳。既自悯焉。故敢以报于贤兄也。

答吴山书院

编辑

寄在异境。不得与于佥执事之间者。已为吾院中之罪人。罚宜及之。而反蒙福酒之遗。感愧交幷。佥眷不敢仰辞。获与邻友共酌一醉。第无言可酬。只祝佥史钦想清风之馀。各自淬砺。以兴密迩之思。又谋齐力一心。重建古院之制而已。

答张斯举光翰○二

编辑

得书殊慰阻恋。第认有下部刺痛之患。不为无虑。须能慎于难慎之地。以俟其病根之自去也。且悉欲就旧基。旧基亦非相远也。固亦不可终弃其地。又乃节已往。已有终归之本矣。我何得以挽止哉。然今所聚寓之地。既名之以族闾。其所以族名其闾者。意则深矣。而今若各散于欲归之地。而斯举往黄桑。乃度往明山。庆遇往宗基。则所谓族闾者空矣。族闾之老则我也。其老者既自无状。又颇不肖。未有以安其族类。故同寓者不得其所焉。思各散处也。此责谁可任乎。非其中有牛马之齿者当之乎。深愧深愧。既然则何以责召福之仲顺不来聚。岐村之士顺不来聚。磻渚之正甫不来聚。况又责夫乃贞乃亮之不来耶。欲言之。其言甚长。殊不以寸纸可悉。只俟相见而悉之也。门中迎婿。一时皆举。而不能相助。甚愧且恨。文举议定佳郞。深喜。垅山之樵。至斫百馀条云。痛甚。方思所以处之也。幸须佥共留念如何。有知之人能谨之。则无知者。自当畏戢。而不能见有于党中。未死之前。先垅为秃山。是谁咎哉。实惟不肖者之罪也。自痛而已。姑此以复。惠来酒鱼药鸟药胆。感感。鸟已灸吃。胆亦近当试服也。

承得迓新平安书。人间万福。莫最平安二字。为贺此外何加。所谓平安者。心平身平家平族平也。心与身与家与族。既得其平。则安在其中矣。只愿更求其所以平者。反诸身而笃之。在我者既笃其亲爱敦睦之本。在彼者虽或有不犹之境。我自无愧。我心常平。其孰有挠吾之平哉。此老夫之深望也。如见仲顺。亦以吾言告之。须相与讲得平之一字也。伏念吾先世。当初一身之时。其宁有分彼分此者乎。此即平之本也。枝分而有不平。致各身各家之不安焉。呜呼。是谁咎哉。愿与之思其本之本平也。不胜闾虚之愤。敢此漫及。

答南山族闾

编辑

僮还。承受各书而奉悉矣。大槩举闾平保。此可慰也。但昨者闻过行仁同路者。见境上聚人集丁。曳致巨材。问之则书堂之役云。不知某村之人。输不及时。须犯农急之日而始为之也。然节既晩矣。则且当置而停之。以待农歇。亦何不可。而至乃输督不已。致此未安之见闻也。每为诸君面谕之。又简戒之者。非再非三。我亦非以速成为乐也。故恐欲速生扰。致令当初好举措。毕竟为聚怨贻讥之地也。而诸君不相察焉。乃有此扰。未安未安。诸君以为此时何等时也。所谓时者。非但谓农时也。诸君其不知人情耶。不知世变耶。不知时势耶。所谓人情世变者。非止谓一乡一邑。举四方皆然也。诸君不晓吾意。此不是小虑也。愿相议。即停其役。以待时也。今以此意为札。亦通于行初。但不及通之于正甫。须即相通议停。幸甚。敢此委恳。

答临皋书院

编辑

积阻瞻恋之极。忽奉佥赐盛帖。仰认贵院之新庙已成。奉安之祭。已卜吉日。区区亦不胜喜贺。第惟委遣秀才。有所下询。此岂昏陋所得知也。只以贱踪。亦尝出入院门。佥既远与之相议。顾虽庸鄙。岂敢自外于佥眷之下哉。但示问无目。不知所谓周旋节次者。以何曲折为可疑欤。姑据李秀才之言而料之。位版乱后未造。今因此奉安画像。而造设位版。自当为一时之事。似不须别其祭也。未知佥意以为如何。告文之述。又岂拙手能之。然既承佥命。欲略草以禀。而又未知当初移安之际。既告以其由耶。曾既告其由焉。今则只当述其新庙已成。新版已造。奉以安之之意而已。曾如未告其由。则今当略陈其意。此非隔地径思而可了其首末。故不敢草禀。惟在佥尊详其终始。而顺述用之耳。只祝式礼惟仪。文教益祥。

获奉惠书。就认佥履雅福。感慰俱切。某老痾转加。昏愦而已。示问影子摹写。临事似须致告。而其仪则略依五礼仪告事由节目。何如。摹时。必须院儒常在其所。舒卷必谨。不可付诸工人。以致䙝慢。摹后则即当奉藏。不须再告。

答鼎山书院院长书

编辑

来友权君潫。与之旧也。相见岂胜稣到。因奉尊惠盛书。仰认尊履家食佳裕。瞻慰无已。贵乡书院定祀事。即承垂示。仍悉此友之详言。不暇他议。先贺盛举之时兴也。其间论议之异同曲折。岂瞢识昏陋所可得以知者哉。此友历质于两所而来。已有定闻。某不须赘论。第以谬问幷及。不敢无报。略以浅见奉告。此友渠还。想亦一经听焉。大槩学宫尊崇之事。一惟先贤道德之为尚耳。道德尊隆。有如退溪先生。则后学尊奉之义。岂拘于地界之彼此哉。且闻贵院当初议祀之日。先生既尝前后往复。有所论定云。此先生之于贵乡。有大教焉。非尤宗仰之亲切者乎。宗祀之定。既得大贤。则其馀数君子或配享。或别祠以乡贤。各惟其义之所安尔。不知高见及佥议如何。

答姓弟文举凤翰

编辑

连见生员。连承情简。足当一番晤开。感幸如何。况此慎字演说。辞意幷重。当留阅之馀。属之契中。以为传守各省之地。果能姓中诸人。佩服此说。其一字足全一姓。足传百世。岂不与古人忍字之守同其功哉。深感深感。老躬以闾间骚扰。不稳于摄疾。出卧江斋。恨不得同席。过昼同枕。经宵驰想而已。惟冀慎保是冬。春开即相遇耶。

与卢甥丰基

编辑

新春之祝。惟是老亲康宁之庆而已。此外不问他事。迩来君之政声。数入于僻居之耳。僻居之慰。此外复何事可以加乎。然舒放之中。必常有收束之意。然后当防末梢之患。其如严家政肃衙门廉内入等事。不可不尤致意焉。此皆君之能事。不须烦道再三。而至此反复不已者。所望于君者。非寻常例也。姑此以告。

老亲之行。作于寒节险程。固为之虑焉。审姑停之。似计之得矣。但同处之乐。当近而还远。此不能无怅悬也。只愿公私凡百。更加慎勤也。且今则在府已久。事务已皆成緖。则不须致挠心神。更宜于居官之中。须有进学之功程。应务之际。须有拔俗之意趣。不但办备书册。而又须读而味之。不但读而味之。而又要体而行之。能有涵养时节焉。能有省察地头焉。凡所以发于心行于身施于事者。一一揆诸义理。而无所乖焉。则岂非老拙之望哉。世之人。方在困苦中。无不有检收谨慎之意。及夫宦业稍成。资藉渐饶。则必有自多自大自足之心。不肻屈己于厉志上进之事。皆是也。岂不可哀哉。若既委之于下流。无复望则已矣。如君美质。恐或毕竟不能成就而止焉。则不为可惜之深耶。且君今已入晩境。顾观一生所过者多矣。身外之物。凡百何关。切须加意。向进于真事业者。此其时也。惩我庸颓。到老徒慨。故为君言及而略布之。此相爱相重之悃祷。须留意谅察也。

答李判官茂伯润雨

编辑

前夏尊行发程之日。某适在先世垅所。迫于过时之祭。未及奉拜于路畔。既抱深怅。南北渺然。常驰遥想而已。忽荷塞外之翰。远寄于料望之外。披阅慰释。岂止平日例札之相感者哉。就认馆舍闲静。书册可伴。因公巡历。纵观融结。既自以酬四方之志为慰焉。则其随遇而安。处困而亨。有以增益于动忍之馀。预可卜矣。岂非所以差强知旧之意者哉。第审塞气作戾。厉染遍地。虽恺悌之德。必有神明之相。慎毖自卫之方。亦岂可忽乎。切祝千万珍摄。开春归省之计。果如来示。奉接奇胜之闻。当不在此时耶。区区衰败之状。可相认而知。不须奉喩。

答郑亦颜四勿○二

编辑

寻常中。每念我左右有好资质。常与此中诸友。称道之不已。玆荷惠喩。珍重满幅。皆慷慨之意。此岂凡人所可及者哉。如果有志。不须远求末世难得之师友。只有一部论语。乃大圣设教作人之模范。惟左右能从事于是书。而能味乎世人所不能味之至味。则鄙人所以请字以亦颜者。果非表德之例谓也。但未知赐加意否。

逢别以来。耿耿一心向左左。自不敢忘焉。忽承惠纸。辞意典重。若相有不相弃者。实惟区区之慰也。吾人恒患在不能立其志耳。志苟一立。何大业之不可做。何远程之不可至哉。大槩好才质易得。而向实学最难。切愿左右之能自奋勇。毋坐俗儒之恒患。则岂非相知者之喜慰哉。两燮日与之相同。如能协助共炼。则彼此之益。为如何也。冬中一枉之示。铭跂以俟耳。谨祝珍重。

答金孝征

编辑

今见贵胤秀才。兼承珍札。如获晤叙清仪。慰感如何。某昔疾虽似减歇。耄败既甚。昼夜委席。莫自收拾。遣示碣文。姑谨留矣。须俟病间。欲睹先大人行迹耳。若志文。岂荒甚精尽者所得措手哉。难副孝望。预切悚恨。乡贤诸墓。皆行展谒。岂非斯文之慰哉。乡约事。留念既已过半。然事机莫重。不可委诸府儒。必须明立科条。谕以不可不从之意。又须亟出都副二长。使之担当举行。不是为要耶。若两贤不预院享事。贱料亦尝以为不可知者也。然本府先辈。未必无当时所见。不敢轻议。当俟后日晤详。

夏间县斋作别。竟为迥阻之苦。迨今追想。岂胜倍怅。即承惠询。如接雅眷。慰感如何。某昔疾似不如昔。而衰败之势。日觉转甚。一生事业。已无可为矣。别纸之谕。亦用别纸。略陈耄意。伏望恕鉴。大槩贻阻已旷。愿晤之事。自非一二。而距远不易。悬想而已。且审下教中言及先志。悚甚悚甚。此非自外之致。实缘盛望之副。固不可率尔焉。前来碣文册子。迨未奉还者。殊有意也。而即今思之。则精散神耗之人。不可有言于人事上。敢出耄言。不免妄失之诮。此尤耄人之深戒。今亦不敢轻诺。其有以恕谅耶。示谕耄疏。即欲誊写以呈。而便忙未果。良恨。疏中果有移别庙近太庙一款者。非以别庙为当然之举也。其不可追崇之义。则乃是天地古今之常经也。而当初虽有举国之争。终不得回天。本朝既上崇号。仍设别庙。至于奏请皇朝。则皇朝随许之。谬命方到。在今之势。则已定之崇号。不可还降。已设之别庙。不可还撤。而自上又以为未足焉。方拟祔太庙入祢室。则此又失礼中之十分地头。故耄料以为所定别庙之仪。则今不可复论其非礼。而今日所望者。只是主上之失。不归于十分地头。故假设就近之语。以宽主上之至情者也。而闻有时论之呶呶。柰何柰何。此非笔头所悉。只待早晩晤罢耳。

答新溪书院诸生别纸

编辑

获审前后曲折。则既与前所闻于彼边者殊异。在今贱料。岂的其应变之宜哉。第思之。三邑士林之举。似非吾党从容商确之为焉。彼中岂无觉悟者哉。贵乡处置。只合待彼再思。而从容应之。无乃为宜乎。彼或执其前见。一向作梗。则其或有不获已之别举措耶。佥须守常分以待如何。耄料如此。故敢以此意。说与两君耳。

与徐乐斋

编辑

每于就访之日。即蒙情爱笃至。欲慰旷阻之怀。则必设一场觞咏之事。赐开心款。此固相好之常情。第缘贱行有忙势。曾不得少留轩屏之下以发蕴。而积疑有所未质。郁怀有所未摅。别后便觉惘怅如失。玆数夜来。益不胜耿耿。某路间。少有迟滞之故。今朝始抵松村耳。便思两日船上之话。初非所约。而遂成胜会。此诚此时不易之聚合也。然偶尔而成。既过则泯然其迹可也。向者诸友要以为胜迹。至欲属之金秀才汝谨。各成一录。颁诸在船之人。此无乃为造物翁所忌。而且致吾侪乍小追悔底机系耶。敢此委伻奉喩也。然所惧者。烦䙝之迹耳。如其要相记取。以为后日相念之资者。则又不可已也。吕圣遇之序文及尊兄出字押一章。可以见寄耶。切仰。

方欲奉致新正之贺。无便未果。忽承专人赐问。仰认德履超胜。深慰。且审巡相将过高轩。兼欲致见贱状。此岂庸分所宜得者哉。感悚不已。某亦慕悦相公之德义。其有素矣。岂不以获接清范。一听英论。为自幸哉。第以贱躬数日来。苦患寒疾。方以杜户出汗为事。玆未得以仰副珍重之招。伏枕驰思。殊觉未安也。闻窗下寒梅。方欲圻玉。贱疾若愈。即当就访是计。

答屏山士友别纸

编辑

丰岳旧斋。乃先圣王所留念也。而屏山。乃丰岳之移卜。则今之屏山。即古之丰岳也。丰山一县。百世不忘之思。当在于是矣。西厓实唱导其绍述之义。则其功又不可忘焉。况西厓德行。又可为世范乎。县儒之必欲致诚。宜矣。然此固一县诸友之志也。而似不可不通定于一州公论也。未知已通而咸可之乎。时势早晩。亦不可不参酌为之也。敢因谬询。仰布浅料。

答川谷书院别纸

编辑

浅料亦以为凡书院之作。皆出于乡儒邑士之自为。而非有所禀达于朝家者也。朝廷之赐额。亦皆就其已成而章美之。乃所以劝奖其尚贤自修之意耳。非所以作为国学。拘之以朝家之法者也。不然则凡重修之举。置长之式。享祀之仪。其得以儒生士子而擅之乎。当初崇祀之贤。既不禀定于朝廷。则随后配从之入。亦不必关禀。然后为之也。但一时之议。或出于常道之外。而有所不可得以测度者。则安知朝廷之上。亦有如新安城主之意同焉乎。今乃援举事体。以为执言之旨。或因此而有意外之谴。不可谓必无也。况吾新安。自经村妖之变以来。至今在革降停废之中。而为指目之地。则雪上加霜之虑。尤不可不谨焉。且以既入还出为言。则其在尊崇之义。已不为未安乎。然此鄙料也。不是过虑者乎。伏愿佥加商量如何。如是则复将此事势。飞通于道内。姑停而待时。其或可乎。

答申晋甫

编辑

数日前。已闻贤侍被赴京之命。玆奉来书。其传果尔矣。凡人一小出入。莫非数焉。况万里之行乎。想吾左右。知守坚定。有何丝毫之动哉。仍料得忠信素积。必赖神相之休。岂可以虑外之艰为虑哉。第未认发行之前。或可归辞于家庙耶。若尔则须图奉别是计。因便示及。幸甚。

㒒顷往善寓。患痢留摄。昨暮还江斋。因邑人之自京来者。幷受惠书及儿书。就悉国恤后凡息。其中有自上慎终极诚之语。益不胜慰感区区之至。正郞参在执事之中。夙夜勤苦。遥可想矣。敢愿公退之际。倍加自摄。寔望寔望。仆耄败虽甚。义难顽伏不动。切拟往伸私痛于阙下。而运身极艰。其得遂计。不可必也。适有府下人之往。敢此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