晩羲集/卷九
杂著二十四首
编辑戒子说
编辑人不能孝于亲。而莫不欲其子之孝于己。汝毋曰夫子未出于正而勉之哉。白华者。孝子之诗也。先儒以为孝子之洁白。白者精白其心志。洁者修洁其名行之谓也。无污而志。无玷尔行。无贻父母之忧。则古人养志之孝。亦不过是也。其行己也恭。出言也慎。处事也义。接物也和。与人也忠而信。则于为人乎何有。苟或行己不恭则悖慢应之。出言不信则谤议随之。处事不义则祸悔继之。接物而少和气。与人而不忠信则人以为骄傲人也。无实人也。有一于此。已不得为全人。而况望其父母之令名乎。吾观世人。或以谄逊。或以敏给。或以权数。或使气御人。或奸而似忠。彼哉彼哉。虽曰能事。而吾不之信也。见善则服。闻义则从。勿交险人。勿黩货利。勿乱女色。酒肆茶坊慎勿入。饮食宴集慎无赴。博奕杂剧。所以废业。不可留心。方伎杂书。所以害正。不可着力。乡曲议论。不必参涉。世俗浇讹。不必播传。凡人过恶。不可扬言。凡此数者。遵而勿失。汝不至为谬人矣。然心志不洁。则昧于事义而行随而污。汝毋忘白华之义而勉于孝哉。
示儿
编辑不能修一分子职。奄失怙恃。是余平生切骨之恨。而由汝反哺之诚。干蛊之力。至今在世。所愧为父。且人有恒言。长病无孝。而沈绵屡岁。不见惰容。神天阴骘。当有食报之日。商瞿生子之晩。勿以为嫌也。
清心说
编辑余尝入京留旅邸。时方季夏。出则埃壒涨路。哤聒哄耳。入患湫隘如炎火中人。思欲奋飞于冰天雪海之间。乃离旧馆入泮村。借一废屋。檐楹漏雨。蜗行四壁。乃净扫铺一榻。昼则瞑目趺坐。夜则开户纳凉。数日后。觉身如不在京尘。随意梦酣。忽到海上。与钓者坐百丈渔矶。前临大洋。溔漭无际。波涛涨天。汹涌澎湃。高栀劲橹。因风披靡于芦苇之渚。沙禽水鸟。乱落飞翻。顾后则林峦畏隹。万木振荡。体甚寒栗。因觉而坐。自是不复有热闹中意。盖因热愿凉。想之极而致此也。虐炎畏日。未尝改也。车驰马奔。未尝无也。九街喧嚣。未尝少间。而吾身独凉者。清心之效。亦可少忽哉。
谕诸宗文
编辑惟我南土子姓之蔓延。俱以东瀛乙那之苗裔。分派百代。纵或亲䟽之不同。奠系一门。宁忘休戚之与共。慎终追远。大宗小宗之尚矣勿论。继绝存亡。族孙旁孙之举皆联属。窃念我先祖学圃公。名节著于己卯。道学菀而未申。立朝四年。昼接勤启沃之念。神武半夜。宵人腾萋菲之谗。祸色滔天。其奈覆盆之戴日。伸暴无地。竟至叫阖而排云。挂冠南归。姓名联编于党籍。倚斗北望。致泽孤负于君民。倍恸苍梧之暮云。遽惊丹葵之晞露。然而重泉九地。尚结自靖之馀怀。百子千孙。徒切显扬之至愿。肆于二三年前日。偕我五十州上言。甄山人之旧迹不埋。幸赖颜鲁公之歌咏。段太尉之逸事可考。亦有柳仪曹之名章。上彻云旒之听。其令庙堂之禀处。中滞天官之府。云俟朝廷之公言。盖自三公六卿之门莫不怀刺。以至五风十寒之际无敢或遑。殆若卯酉之朝参。可想曳裾之困苦。粤明端午之月建。获承恩纶之涣宣。吏判兼两馆之文衡。貤赠之所罕有也。经筵曁五卫之都摠。瞻聆者莫不竦然。虽云陞秩之莫加。尚叹节惠之有憾。复因前疏而申请。以为后图之非难。那知天意之杳茫。以致春曹之淹止。益知人力之未及。又见秋发之添华。再度琅函之进呈。洊承玉音之克允。事至此境。吾门之宿愿已酬。谥议他辰。泉路之增光可卜。於乎三百载幽郁之恨。抑亦有待于今朝。爰及千万代来仍之繁。莫不承藉乎先荫。虽然行赍居送。不免漏卮之易空。岁久年深。屡经垂橐之冗费。户说也家谕也。遍及儿孙之颛蒙。墓田焉位土焉。以偿子母之倍息。罄甁之叹滋甚。绵力殆难支吾。末弩之势既竆。何言可以答彼。凡我宗族。莫非分形之馀。念厥祖先。孰无同庆之喜。居南住北。纵异贫富之赀。破东补西。自有裒益之道。夫以寻常邻里之旧。尚多任恤之方。其在尺寸铢两之间。须体窘急之状。毋论某州某派。勿为秦瘠上汎忽之言。至如孰少孰多。可知齐力中疏戚之分。兄兄弟弟之急难有道。倘副鸰原首尾之救。子子孙孙之承继无竆。永保蝉联簪组之庆。故玆轮示。想宜鉴茹。
师服解
编辑生三事一。君父皆有服。而师则心丧三年。心丧云者。若亲丧而无服也。苟能于师之丧而感慕哀恸。若亲之真切。则虽不服。庸何伤乎。丧之哀。主乎心。心之哀。形于服。服者。特节文乎丧之哀也。先王之制礼也。诏于师。天子犹北面。且释奠于先师。亲袒割牲于更老之座。既尽隆师之道。下至术序党庠家墪之间。严师弟子之分。尊师故道行。严师故教笃。教之笃而道之行。则安有学于师而不敬其师乎。又岂不思其教导之本而兴哀于师之丧乎。是以心丧而虽无服。三年之制固自若也。且异于君亲者。非血气之亲。而礼有斟损故也。然师道之丧久矣。今之师弟子云者。挟一册受一句读。便谓之师。不闻其学之精粗。见闻之详略。其师之也易。故其去之也亦轻。月更其师。岁更其业。师道安得以尊。道不尊则安得以严。既不尊严则生且不见敬。又安能尽哀于无服之丧乎。遇师之丧。一赴哭幸矣。其能不忘于三年之久乎。然则安在其心丧也。忠孝之性。犹乌玄鹭白也。不待乎服。而有衰麻之等。哭擗之数。葬祭之仪。然后为人子者。愈得以尽其哀。世之人安得人人而孝乎。因其服。而诚孝之心亦可以油然矣。非为本无是心。心之所发。或因物焉。墟墓则兴哀。宗庙则起敬。岂非哀敬之感。因物而发者乎。然则师之丧亦宜有服矣。有服则人必择师而不轻去而就之也。不轻去就而专一于贤师。则学可成矣。曰与古礼不同。奈何。曰古今师道不一。其隆替故也。非敢贰之也。乃所以推阐三年之制。而遂行其心丧也。然则服之当如何。曰。此亦非刱也。礼注王肃曰。以吊服加麻。虽不纯于凶。是亦服也。黄勉斋服朱子。王鲁斋服何北山。鲁斋之丧。金仁山亦服之。或吊服加麻。如深衣用冠绖。或加绖于白巾。如缌麻小带用细苎布。今可以通行之矣。除之当如何。曰。有葬而除之。有三月而除之。先儒固如是矣。然则服之未几。亦安在乎丧三年之义乎。曰。余之意。以为今人既不能丧于心。故使行其三月之服。由此而遂三年心丧之礼也。服既为之加身。则其思之也哀之也。推之于日月悠久之后不忘也。岂若恬然即吉。未尝服之人哉。噫。三王四代惟其师。师道之重。固为治世之首务也。乡无善俗。士少成材。日趋于下者。何莫非师教之不明耶。愚以贱劣。诚知罪言。然慨然乎时之师弟子。只有名而不知有恩义故云云。且有服之者。则有不知而妄讥非礼者。故欲使为常行之通礼也。
历说
编辑治历所以明时。而使民知稼穑之候也。然纨袴子弟。或有食实而不知稃壳者。此其家岂无历而然耶。竆村峡氓。不见历而糓不秕。然则虽无历。可也。
读孙李文
编辑余少读古文。于唐知有韩,柳二大家。本之六经。参之两汉。而幻胎于孟氏七篇。盖以学问。文之以作者之体。铺置结构。不相冒袭。如昔日之断烟残霞。不施于今者。韩也。柳则长于政理。而亦尽雄浑森邃。险怪悲惋之思。信乎雄倡雌和。建帜于文垣也。况永柳诸作。为山川之名画。而今观孙,李之文。或敷陈事实。衍纡不迫。使人玩味而不厌。或激峻其锋芒。斩秃其句法。减字而就奇。去陈而为新。有龙章虎皮之文。方之。李得韩之一格而尽其妙。孙具柳之体制而工未及焉者也。然李有意性命而好读中庸。孙有吏史之才。而不独文章之可称也。
谕学文
编辑天下之书。不啻汗牛。而为学者。不可以浩穰而不遍也。六经所以齐其本也。百家所以广其见也。然以眇然一个心。具收并蓄。不亦难哉。此佛家所谓芥子纳须弥也。然则必有要道。不使之随得随失。然后可以为学。故曰收放心。又曰温故而知新。
鱼菜说
编辑余客居海上。地近鱼蟹之产。见富人日具数三味。盖津津如也。贫不能自给。盘中索然。乃种韭数十本。带雨而鉏。随取供之。其瀹者为汤。葅者为脍。杂然前进。奄成十八味。顾不愈富家之数三味乎。因命之曰鱼菜。
思说
编辑无思无虑。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此圣人之心。天理混全。不杂于人欲之私。故触处洞然。如鉴之物来则炤。如衡之称物则平。大可以经纶天下者。或办于一言动之间。此岂待思而后然也。吾观世俗之所谓思者。辄曰。思则审。不思则罔。然顾其本心。非利伊欲。心既牿丧乎义理。则仕进者干没而已。儒名者眩鬻而已。甚者。鄙夫贱子。苟利于己。虽挤人于擭阱。亦不恤也。今日获一蝇头。明日长一毫末。前后营求。左右跳踉。谄笑于豪富之家。纠紧于市童之邻。负亲知如路人。好词讼如饮食。以昼继夜。所思伊何。方且以为得计。不知所思。正所以贼吾身而戕天性也。况愎于忠告之言哉。然则有思不如无思。而先正其心而后。思可以无邪。况圣人不思而得乎。吾谁从。从无思也。
固竆解
编辑古人有言。文章竆则工。吾以是知竆之甚者。文之益工也。然尝念扬子云家无十金而为执戟郞。韩昌黎急于刍米而为博士。陈后山箧无副衣而亦晩霑祠禄。是犹竆而有资也。若余者。未尝为执戟而家无十金。未尝为博士而急于刍米。未尝有祠禄而箧无副衣。吾之竆。有深于子云,昌黎,后山也。然则文章之工。不亦愈于子云,昌黎,后山者耶。
爱恶说
编辑西施可毁。嫫母可誉。世之所以爱恶人者。非其实也。有人于此。一善一不善。则善者可爱。不善者可恶。彼之有善不善之实。而吾从以爱恶之。是为天理之公。而不爽乎爱恶之真心也。今或不然。已向其利者。不善。爱而誉之。于己不合者。善亦恶而毁之。至于甚者。朋聚喙吻。倡和其议论。而善者必挤之。不善者必吹嘘之。宜乎小人之得志于众。而君子何所自容乎。惟如是。故民俗日以降。世道日以丧。如有尚论者。则慎勿以世之所以爱恶者观人哉。
三反说
编辑卞城阳谓郗公有三反。余每思之则性本柔懦。而好人之有气节。已不廉洁。而恶人之多贪欲。自以为安于义命。而未能忘功名之念。是余之过也。然知其过而不改。则不独古人之三反。而余则有四反也。噫。体中相反。犹可櫽括而必求其反之。与世相反则吾无如之何矣。
禘祫辨
编辑或问曰。人道莫重于报本。此祭之所由起。而丧止于三年。追远继孝。惟祭为近之。然先儒以禘为大祭。请问禘之说。余答之曰。问则善矣。禘之义深矣。何可索言。经传犹有考据焉。天子之礼。祭止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也。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也。大夫与士。三庙一庙而已。然则七庙以上。祭不举焉。先王以为未尽也。推极诚意。而至于本始之所由生。禘之所以制也。其礼则祭太祖所自出。而以太祖配之。享于太庙。曰。然则始于何时。曰。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是礼也始于此耶。曰。凡祭者必有主。太祖之所自出。初不在于七庙之位。则抑临时设主耶。抑七庿之外。别有庙耶。曰。经无明文。然韩文公禘祫议曰。献祖之主。藏于夹室。则岂非有主乎。朱子以为当居初室。设主而藏于太庙之初室。应是正礼也。献祖即唐之所禘。故以是推之也。曰。每年四时。宗庙皆有祭焉。禘独在于何时。曰。五年一禘。而王制注䟽。以象五期之闰云。若四时每祭则与七庙无异也。礼出于情。而以代之远近。为疏数之节。当疏而数。反为不敬也。曰。禘之义。推极乎所自出焉。若以周人之禘喾而祖文王推之。则其间鞠陶公刘列祖之位。远于文王。近于帝喾。而下不在七庙之享。上又不禘。何也。岂报本推极之道乎。曰不然。祭之法。去庙而祧。去祧而坛。去坛而𫮃。去𫮃而祷。不祷则曰鬼。虽百世皆祭。礼之行不得者也。是以禘止于一而推极之义存焉。曰。然则五年大禘。以太祖配之而祭于太庙。则三昭三穆。亦不与于是耶。曰否。禘亦谓之禘祫。假如七庙之制。太祖则不迁。馀皆一易世一迁。而所迁之主。毁庙之主。班祔于所当之庙。〈若所迁昭则祔昭。穆则祔穆庙。〉亲尽后迁主于太庙之夹室。而至于大禘则祫享。〈五年之禘〉此之谓禘祫也。曰。然则禘之序位当如何。曰。太祖之祖则居东向之位。太祖以下则昭向于南。穆向于北。南北相向。而南为阳明。北为幽深。昭穆之称。昉于此祭也。曰。禘之为名何义。而禘亦谓之间祀。亦谓之追享。亦谓之肆献祼。又曰大祭。何也。曰。禘者。本殷人夏祭之名也。夏祭之时物未成。故依时次第而祭之。禘之为言。次也。不知何时专为大禘之名。而虞夏固亦禘焉。则所由来久矣。且自始祖太祖至于毁庙。无不次列则或以是而谓之禘耶。非四时之常祭。故谓之间祀。以其远及于祖之所出。故谓之追享。以其犹事生之享礼。故曰肆献祼。统谓之大祭。以其礼之最大者也。噫。豺獭亦知报本。则人情之至切。莫如奉先。然近则笃于孝。远则忽于忘。自父祖以上至于高曾。则服尽故亲尽。亲尽故情尽。情尽故忘之。固其势也。朱子曰。祭其始祖。已自阔远。难尽感格之道。今又推其始祖之所自出而祀之。苟非察理之精微。诚意之极至。不能与于此。无容更议。而夫子尝曰。明乎郊祀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视诸掌乎。圣人之礼。精神心术之所寓。仁理义节之竆到者禘也。岂不盛哉。曰。然则是礼也止于天子而已乎。报本之礼。靡不庸极。则诸侯卿大夫。独不有禘乎。曰尊卑者分也。隆杀者礼也。分之所在。礼随而节之。三家之舞佾彻雍。此不免圣人之诛也。然诸侯亦得祫祭。而大夫有干祫。此非礼杀而义同者耶。客乃唯唯而言曰。礼学之便于苟简久矣。子盍亦记而置之。
五花判
编辑梓园居士。治其庭除。拓其方池。种花五四本。盖水陆早晩咸备焉。每当花开。辄起嗅香。一夕忽被恼而归。因以就寝。梦五花神各抱花笺讼牒。若求余判。判其优劣。余因以丹笔书之牍背曰。天香国色。类聚群分。各禀造化之精英。安有高下之可论。然屈大夫作赋。独誉椒兰之馨。陶先生开迳。必爱松竹之节。好恶由人。妍媸自别。惟尔擅名洛阳之园。富贵见慕于众。托根广陵之衙。宰相表称于人。葆寒香于风霜。物之秀者。寄净植于淤泥。吾何间然。然惟其见天地心。开百花首。冬春兼早晩之候。红白俱浓淡之趣。况山中得高士之名。鼎里含调元之具。余谓梅公合先花谱。四神乃抱牒而出。面色或黄或赤。赧然而去。已而梦觉。月落参横。夜向曙矣。
堪舆说
编辑堪舆者。地理之谓也。今其言曰。人之葬其亲。虽吉人不得地则凶。凶人得其地则吉。吉凶祸福。一委于此。苟如是则与天道之福善祸淫者戾矣。尝谓天地一道也。天施地生。犹人之父母。父之所爱。母则恶之。母之所恶。父则爱之。宁有是理乎。可爱者而福之。可恶者而祸之。天地之道未尝异也。其欲使不循天理而求合于地理者。岂近于常理乎。若曰善则得吉地。不善则得凶地可也。而必欲驱一世之人。以吉凶祸福全靠于地理。则是乃反天常而蛊人心者也。况地理其可曰可知者耶。
灯笼锦辨
编辑灯笼锦。特一玩好耳。唐子方以为文潞公以此赂得相。岂近于情耶。潞公贤而属望于人久矣。当时大臣。如韩,范,杜,富及公数人而已。使子方荐可相者。亦不舍潞公。潞公岂以此媒进耶。人之所以贤者进取。廉赐受义。得君行道。以正不以枉。若赂而得相。何足为潞公。何以为大臣耶。大臣之进也。天子之所倚重。百官军民之所具瞻。使潞公外贤内佞。百官军民。其肯曰大臣也哉。百官军民虽不知。以仁宗之明。其不鄙其人而相之哉。或曰。潞公则固贒矣。仁宗岂以一事之失。弃天下之大臣乎。必不以一眚掩其平生之善也。是大不然。仁宗以钓饵识安石之奸。终其世不大用。一食钓饵非大过也。或出于不审。而断然不用。事虽至微。可探心术之隐。且割爱于王德。用之女口。以宫妾不知名而相富弼。若使干名于姬侍而可以徼宠。则潞公非富弼之比。而仁宗之明暗。岂非两截人耶。然则灯笼锦。谁献之贵妃。而以子方之直。巧造横诬之辞。加贤以恶名耶。曰。献贵妃固有之。而潞公不知也。子方亦知潞公之不知也。然则潞公岂在家不知。而潞公夫人亦不尝服训于夫子乎。噫。潞公诚长者。长者之于闺阁妇人之事。或有䟽略不问。而况一物之微。何以知其出入耶。妇人之性。固爱玩好。贵妃之心。谓与己相类。而致殷勤于君之爱妃。此亦大臣家爱君之诚。而不以是媒夫子之进也。然则子方不能深知。而妄论不足为直臣乎。曰。古之良吏。有以私酤破贵戚大臣门户者。大臣岂使门内私榷耶。良吏则直以风闻。姑正其失而已。不必深究其细也。且子方之意。非不知潞公之贤。而且因风闻之一事。使大臣为国受恶。而风厉朝廷之奸细也。于潞公尚不容。况其他乎。以是潞公亦不辨。谓介之言中臣之病。又从后荐进之。呜乎。潞公诚长者。
采药说
编辑朱子曰。病久证坏。非一药可制。余方年衰。百祟交攻。尚赖刀圭。时有涊霍之效。然需材既多。困于债负。乃约与金郑数人。入山求材。近地所产。若菖蒲之开心。山药之益肾。化痰如茯苓。健脾如白术。而沙参,吉更之类。间间有之。当归或有如马尾者。最属医家之良品。然披榛棘而寻苗脉。踵岩罅而锄根柢。功亦勤矣。然上下林麓。俯仰烟霞。君逸臣劳。有可以开发性灵。长松韵风。如闻半岭之啸。涧溜清澈。欲洗箕翁之耳。洒然如沉痾之袪身者。遂欲灭景于此焉。噫。读先王之书。竆百家之变。白首龙钟。与世相违。其将使世人称之曰。晩羲子乐游名山。采药不返云尔。
儒释辨释氏。见处只是要得。亦用不行则本性自见。
编辑祖述尧舜。宗师仲尼。儒教大行。经正无邪。异端之说如杨,墨,申,韩。今不复论。然佛氏之尚存乎世者。岂不以近理乱真。而而学者攻其名而不究其实乎。出家背亲。易服逃赋。得罪于名教者。虽童孺莫不知其非。而盍观乎心术之微。学术之舛。辨别其毫厘千里者也。圣人本天。释氏本心。初不见天理。而只将一个心为主。所以顿悟之说。正反于下学上达之工也。又况离人而言天。四端五常。性所固有。而指理为障。阴阳人物。理所可明者。只付幻化。所以亦用之说。正反于体立用行之道也。此其非仿佛乎是非之间。而人或见诬者耶。彼之止观。犹吾所谓克己。彼之参请。亦吾所谓致知。而名以止观则非圣门四勿之工也。称以参请则非大学格物之本也。习静收敛。若以直内。而竟阙方外之验。因果报应。有如福善祸淫。而亦非安于义命也。一静不动而何事可做。修道妄希。亦非邪念耶。且夫舍生之论。似若忘情于世。而欧阳公所谓畏死之甚者也。有生有死。谓有轮回。而以不生不灭之理。可免轮回之苦。此特利己之私。过于思念。而说出许多计较。自陷于没知觉而不返也。他若二名三幡六度万行之教。究观其书。皆可觑得。而何尝仿佛乎吾儒之所谓道者乎。
二友说
编辑平生可悦者。吾有二人。悦卿居朗州。士悦居绫州。交之有早暮。地之有远近。而不见则思。见则辄怡然而笑。相与促膝。不忍相舍。盖同然也。悦卿长不满七尺。其气槩轩昂磊落。若遇会心。则评古今道文章。有足尚者。士悦端直寡言。而胸中泾渭。明于义利之辨。才调亦相上下。故与之莫逆。然非杯酒然诺之好也。相与问学而知之者也。易曰。丽泽兑。朋友以。讲习。兑者悦也。余之二友。不亦近乎。秋杪卧病。士悦历访。悦卿有剥啄之期。故有感而云。
四友说
编辑元次山曰。乡无君子。以云山为友。里无君子。以松竹为友。座无君子。以琴酒为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云山有安重简默之象。松竹有刚毅操守之节。琴酒有清和宽敏之意。是其为德。遂谓之君子可也。可不与之为友耶。然友不独友其德。而求益于我者也。愚请益一于三。而以古今书籍。为直谅多闻之友焉。何如。
无弦琴解
编辑琴之为琴。以弦而有声也。有琴此有弦。有弦此有声。而无声而曰弦。无弦而曰琴。不几于诞乎。噫。夫孰知无声之声。无弦之弦也。音之起。心也。乐之出。虚也。心与虚相契。而此琴之所由而生乎。以心之虚。受万物之备。则凡有形有声皆吾琴也。何必弦于木而谓之琴乎。吾尝闻先生坐栗里弹是琴。客有寻声而来者。辄曰。天目之山峨峨。斜川之水洋洋。琴在是矣。
崔子岘字说
编辑诗不云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夫子赞之曰。诗之好仁如此。勉焉孶孶。日有几及。此是君子进道之阶也。然则进而不已。如登泰山之至绝顶。道之极处。乃可言也。然山之最高曰崱屴。最峻曰嶻𡾦。缘而上曰崖。过而停曰峡。脊者曰冈。梯者曰嶝。而非可以一蹴而至于极处也。子思子曰。升高必自卑。司马公曰。措足平稳之地则不跌。噫。泰山之高千仞。跛牂牧其上者。峭堑之势异也。吾党之志道者。盍亦以堑升高而得平稳处。以为小歇也。进锐者退速。欲速者不达。固非凌躐者可戒乎。友人有崔君。既名以世泰。请字于余。余曰。子之学。所以期待者非不高且远也。而积功累仁。已至半涂。必也优游涵养。毋求功于时月之暂。而后。可以语道之极处也。故请字之曰子岘。岘者。岭路之稍平处也。如欲进而不已。则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大衍推策
编辑易大传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凡蓍䇲揲扐。扐至九番。乃得六爻之一。盖上下六爻。扐下卦三三九。上卦三三九。然后成全卦。二九为十八。故曰十有八变而成卦。一奇之策。凡三十六。一耦之策。二十四。八卦之策。合为七百二十。以加倍四营则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此当万物之数也。而干震坎艮。乾策一百八。其馀阳卦之策。皆八十四。坤巽离兑。坤策七十二。其馀阴卦之策。皆九十六。上经。上干下干二百十六。下坤上坤百四十四。屯百六十八。蒙百六十八。需百九十二。讼百九十二。师百五十六。比百五十六。小畜二百四。履二百四。泰百八十。否百八十。同人二百四。大有二百四。谦百五十六。豫百五十六。随百八十。蛊百八十。临百六十八。观百六十八。噬嗑百八十。贲百八十。剥百五十六。复百五十六。无妄百九十二。大畜百九十二。颐百六十八。大过百九十二。重坎百六十八。离百九十二。下经。咸百八十。恒百八十。遁百九十二。大壮百九十二。晋百六十八。明夷百六十八。家人百九十二。睽百九十二。蹇百六十八。解百六十八。损百八十。夬二百四。姤二百四。萃百六十八。升百六十八。困百八十。井百八十。革百九十二。鼎百九十二。重震百六十八。重艮百六十八。渐百八十。归妹百八十。丰百八十。旅百八十。重巽百九十二。重兑百九十二。涣百八十。节百八十。中孚百九十二。小过百六十八。既济百八十。未济百八十二。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以小成。引以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衍数。非精意推之则不可得。而累日筭之。尽六十四卦。未知不差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