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传辑录纂注 (四库全书本)
书传辑录纂注 |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二
书传辑录纂注 书类
提要
〈臣〉等谨案书传辑录纂注六卷元董鼎撰鼎字季亨鄱阳人朱子之学授于黄干鼎族兄梦程尝从干游鼎又从梦程闻绪论故自序谓得朱子之再传是编虽以蔡沈集传为宗而集传之后续以朱子语录及他书所载朱子语谓之辑录又采诸说之相发明者附列于末谓之纂注自序称集传既为朱子所订定则与自著无异又称荟稡成朱子之一经则仍以朱子为主也考蔡沈书集传序惟称二典三谟尝经先生点定故陈栎作书集传纂疏惟虞书首标朱子而夏书以下则不然其凡例曰首卷有朱子订定四字不忘本也自二卷起去四字纪实也吴澄作是书序亦称朱子订定蔡传仅至百官若帝之初而止此书大禹谟正月朔旦条下鼎并附注其说是鼎于此书源委本自分明其称集传为朱子所订定未免假借然澄序又称集传自周书洪范以后寖觉疏脱师说甚明而不用者有焉疑其著述未竟而人为增补或草稿初成而未及修改所举金縢召诰洛诰诸条皆显相舛异又称鼎作是书有同有异俱有所禆如解西伯戡黎则从吴棫解多士则从陈栎解金縢则兼存郑孔二义不以蔡传之从郑为然云云然则鼎于集传盖不免有所未惬恐人以源出朱子为疑故特引朱子之说补其阙失其举集传归之朱子犹曰以朱翼朱则不以异蔡为嫌耳非其考之不审也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书传辑录纂注序
庆元己未冬先生文公令沈作书集传明年先生殁又十年始克成编緫若千万言呜呼书岂易言哉二帝三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皆载此书而浅见薄识岂足以尽发蕴奥且生于数千载之下而欲讲明于数千载之前亦已难矣然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固可得而言矣何者精一执中尧舜禹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极商汤周武相传之心法也曰徳曰仁曰敬曰诚言虽殊而理则一无非所以明此心之妙也至于言天则严其心之所自出言民则谨其心之所由施礼乐教化心之发也典章文物心之著也家齐国治而天下平心之推也心之徳其盛矣乎二帝三王存此心者也夏桀商受亡此心者也太甲成王困而存此心者也存则治亡则乱治乱之分顾其心之存不存如何耳后世人主有志于二帝三王之治不可不求其道有志于二帝三王之道不可不求其心求心之要舍是书何以哉沈自受读以来沈潜其义参考众说融会贯通迺敢折衷微辞奥旨多述旧闻二典三谟先生盖尝是正手泽尚新呜呼惜哉〈先生改本已附文集中其间亦有经承先生口授指画而未及尽改者今悉更定见本篇〉集传本先生所命故凡引用师说不复识别四代之书分为六卷文以时异治以道同圣人之心见于书犹化工之妙著于物非精深不能识也是传也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心虽未必能造其微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书因是训诂亦可得其指意之大略矣嘉定己巳三月既望武夷蔡沈序
书传辑录纂注序
生民之类必帝王而后治帝王之道必圣贤而后行考之古可见已黄虞远矣苍姬讫矣三代以降有帝王而民不治者圣贤未遇也孔孟继作有圣贤而道不行者帝王不用也噫虞夏殷周之盛非适然也人事之所致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圣非独善也人心之所同也高风遐躅岂遂不可追而及之哉孟子言必称尧舜孔子知百世可继周言岂苛乎哉事岂虚乎哉盖于百篇之书的然有见而云尔也然则是书也惟圣贤能尽之惟帝王能行之顾其学圣贤之学而事帝王之事者何如耳焚灭之而秦亡表章之而汉兴往者可鉴矣惜夫安国之传不无可疑而颕达之䟽惟详制度二帝三王群圣人之用心独决于一夫之见管窥天而蠡测海岂足以得其蕴奥哉至宋诸儒数十家而后其说渐备又得文公朱子有以折其衷而悉合于古虽集传之功未竟而委之门人九峯蔡氏既尝亲订定之则犹其自著也鼎生也晚于道未闻赖族兄介轩梦程亲受学于勉斋黄氏槃涧董氏故再传而鼎获私淑焉释经绪论多出朱子迺取订定集传为之宗而搜辑语录于其次又増纂诸家之注有相发明者并间缀鄙见于其末庶几会粹以成朱子之一经可无参稽互考之劳而有统宗会元之要则亦不无小补矣第顾翻阅传注盈溢充斥众宝瞀遗珠弃玉或所不能免也惟于君心王政人才民生之所系诸儒之论可堪警䇿者摭抉不遗阙者补之以备临政愿治之观览固不徒为经生学士设也噫人皆可为尧舜涂人可以为禹而况聪明首出受天之命奄有四海有能致之资居得致之势而又有可致之权可以千古圣贤自期可以四代帝王自许而顾乃谦让未遑也哉是书若遇虽书之幸实天下万世生民之大幸也至大戊申十二月己未鄱阳董鼎序
书传辑录纂注纲领
朱子说书
古史之体可见者书春秋而已春秋编年通纪以见事之先后书则每事别记以具事之首尾意者当时史官既以编年纪事至于事之大者则又采合而别记之若二典所记上下百有馀年而武成金縢诸篇其所纪理或更岁月或历数年其间岂无异事盖必已具于编年之史而今不复见矣〈通鉴纪事本末后序〉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说个当然之理恐人不晓又笔之于书自书契以来二典三谟伊尹武王箕子周公孔孟都只如此可谓尽矣只就文字间求之句句皆是做得一分便是一分工夫非茫然不可测也但恐人自不子细求索之耳须是量圣人之言是说个什么要将何用若只读过便休何必读〈书说〉
尚书初读甚难似见于己不相干后来熟读见尧舜禹汤文武之事皆切于己〈书说〉
某尝患尚书难读后来先将文义分晓者读之聱牙者且未读如二典三谟等篇义理明白句句是实理尧之所以为君舜之所以为臣皋陶稷契伊傅軰所言所行最好绸缪玩味体贴向自家身上求其味自别〈谟〉
先生问可学近读何书曰读尚书先生曰尚书如何看曰须要考历代之变先生曰世变难看唐虞三代事浩大阔远何处测度不若求圣人之心如尧则考其所以治民舜则考其所以事君且如汤誓汤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熟读岂不见汤之心大抵尚书有不必解者有须著意解者有略须解者有不可解者如仲虺之诰大甲诸篇只是熟读义理分明何俟于解如洪范则须著意解如典谟诸篇稍雅奥亦须略解若如盘诰诸篇已难解而康诰之属则已不可解矣〈可学〉
问尚书难读盖无许大心胸他书亦须大心胸方读得如何程子只说尚书曰他书却有次第且如大学自格物致知以至平天下有多少节次尚书只合下便大如尧典自克明俊徳以亲九族至黎民于变时雍展开是大小大分命四时成岁便见心中包一个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㡳天方见得恁地若不得一个大㡳心胸如何了得〈僴〉
学者须是有业次且如读尧舜典历象日月星辰律度量衡五乐五礼之类禹贡山川洪范九畴须一一理会令透今人只做得西汉以下工夫无人就尧舜三代源头处理会来又曰且如做举业亦湏苦心理会文字方可决科若不苦心去求不成业次终不济事〈格言〉
二典三谟其言奥雅学者未遽晓会后面盘诰等篇又难看且如商书中伊尹告太甲五篇说得极切〈伊训太甲三篇咸有一徳〉其所以治心修身处虽为人主言然初无贵贱之别冝取细读极好〈时举〉
尚书前五篇大槩易晓后如甘誓𦙍征伊训太甲咸有一徳说命此皆易晓亦好此是孔氏壁中所蔵之书又曰看尚书渐渐觉得晓不得便是有长进若从头尾解得便是乱道高宗肜日是最不可晓者西伯戡黎是稍稍不可晓者太甲大故乱道故伊尹之言紧切高宗稍稍聪明故说命之言细腻又曰读尚书有一个法半截晓得半截晓不得晓得㡳看晓不得㡳且阙之不可强通强通则穿凿
语徳粹云尚书亦有难看者昨日尝语子上滕请问先生复言大略如昨日之说又云如微子洛诰等篇读至此且认微子与父师少师哀商之沦丧已将如何其他皆然若其文义知他当时言语如何自有不能晓矣〈可学〉
问书当如何㸔先生曰且看易晓处其他不可晓者不要强说纵说得出恐未必是当时本意近时解书者甚众往往皆是穿凿如吕伯恭亦未免此也〈时举〉
尚书中盘庚五诰之类实是难晓若要添减字硬说将去尽得然只是穿凿终恐无益耳〈谟〉
问某读书至盘庚及五诰诸篇其疑不可数举若以诸家之说勉强解去亦说得行但恐当时指意未必如此耳如此等处只得姑存之如何先生曰漳州所刻四经书序有通说〈荅潘子善 通说散见孔序以待能者下传中及今案汉儒云云一段〉
周公不知其人如何其言聱牙难考如书中周公之言便难读如立政君奭之篇是也最好者惟无逸一书中闲用字亦有诪张为幻之语至若周官蔡仲等篇却是官様文字必出于当时有司润色之文非纯周公语也〈卓〉
陈安卿问书何缘无宣王书先生曰是当时偶然不曾载得〈义刚〉
尚书只是虚心平气阙其所疑随力量看教浃洽便自有得力处不须预为计较必求赫赫之功也近亦整顿诸家说仿伯恭诗说作一书但鄙性褊狭不能兼容曲徇恐又不免少纷纭耳〈荅潘文叔〉
道夫请先生点尚书以幸后学先生曰某今无工夫道夫曰先生于书既无解若更不点则句读不分后人承舛听讹卒不足以见帝王之渊懿曰公岂可如此说焉知后来无人道夫再三请之先生曰书亦难点如大诰语句甚长今人却都碎读了所以晓不得某尝欲作书说竟不曾成如制度之属祇以疏文为本若其他未稳处更与挑剔令分明便得〈道夫〉
诸经皆以注疏为主书则兼取刘敞王安石苏轼程頣杨时晁说之叶梦得吴棫薛季宣吕祖谦〈学校贡举私议〉
尚书顷尝读之苦其难而不能竟也注疏程张之外苏氏说亦有可观但终是不纯粹林少颕说召诰以前亦详备闻新安有吴才老禆传颇有发明却未曾见试并考之诸家虽或浅近要亦不无小补但在详择之耳不可以篇帙浩汗而遽惮其烦也〈荅或人书〉
林书尽有好处但自洛诰以后非他所解〈祖道〉
因论书解必大曰旧闻一士人说注疏外当看苏氏陈氏解先生曰介甫解亦不可不看书中不可晓处先儒既如此解且只得从他说但一段训诂说得通至别段便说不通不知如何〈必大〉
荆公不解洛诰但云其闲煞有不可强通处今姑择其可晓者释之今人多说荆公穿凿他却有此处后来人解书则又却须要尽解〈广〉
元祐说命无逸讲义及晁以道葛子平程泰之吴仁杰数书先附去可便参订序次当以注疏为先疏节其要者以后只以时世为先后可也西山间有发明经旨处固当附本文之下其统论即附篇末也记得其数条理会点句及正多方多士两篇可并考之〈荅李时可〉
必大问尚书欲裒诸家说观之如何先生历举王苏程陈林少颖李叔易十馀家解讫却云便将众说看未得且读正文见个意思了方可如此将众说㸔书中易晓处直易晓其不可晓处且阙之如盘庚之类非特不可晓便晓了亦要何用如周诰诸篇周公不过说周所以合代商之意是他当时说话其间多有不可解者亦且观其大意所在而已〈必大〉
或问诸家书解谁者最好莫是东坡书为上否曰然又问但若失之简曰亦有只消如此解者〈广〉
东坡书解却好他看得文势好〈学蒙〉
向在鹅湖见伯恭欲解书云且自后面解起今解至洛诰有印本是也其文甚闹热某尝问伯恭书有难通处否伯恭初云亦无甚难通处数日问却云果有难通处今只是强解将去耳〈道夫〉
后数年再会于衢伯恭始谓余曰书之文诚有不可解者甚悔前日之不能阙所疑也予惟伯恭所以告予者虽其徒亦未必知因具论之使读者知求伯恭晚所欲阙者而阙之庶几得其所以书矣〈书东莱书说后〉
先生尝观书说语门人曰伯恭直是说得书好但周诰中有解说不通处只须阙疑某亦不敢强解伯恭却一向解去故微有尖巧之病也是伯恭天资高处却是太高所以不肯阙疑〈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李文禀白书解且乞放缓愿早成礼书以幸万世先生曰书解甚易只等蔡仲默来便了礼书大段未也〈淳〉
书说未有分付处因思向日喻及尚书文义贯通犹是第二义直须见得二帝三王之心而通其所可通母强通其所难通即此数语便已参到七八分千万便拨置此来议定纲领早与下手为佳诸说此间亦有之但苏氏伤于简林氏伤于繁王氏伤于凿吕氏伤于巧然其门尽有好处如制度之属祗以疏文为本若其间有未稳处更与挑剔令分明耳〈与蔡仲默帖〉
书传辑录纂注凡例
一案久轩蔡氏〈抗〉淳祐经进本录朱子与蔡仲默帖及语录数段在前今各类入纲领辑录内以便观览
一是书以朱子为主故凡语录诸书应有与书经相关者靡不搜辑仿辑略例名曰辑录附蔡传之次或有与蔡传不合及先后说自相同异处亦不敢遗庶几可备参考其甚异者则略之
一朱子语录诸书有总论一经及杂举诸篇难以分附各处者别为纲领一卷置之帙首亦读是书者所宜先知
一增纂诸家传注或推蔡氏所本或发其所未尽或补其所不及大约以经文为序训诂居先释经义者次之疏传义及释音又次之已说处末名曰纂注以附于辑录之后
一增纂诸家之说或节取其要语其有文势未融贯处与夫辞旨未条畅处仿集注例颇加櫽括并用其意足之
一辑录纂注中多折衷归一者其或同异并存与姑备一说处善读者详择焉
一经文音释大槩如陆氏释文其有与古注异处读蔡传可知亦有间见蔡传及辑录纂注中今只于传内除文理旁音不可求者案诸家字书反切附注焉
一诸本蔡传脱误字句今依二程氏本补正凡五十馀处
书传辑录引用诸书
语类
文集
四书集注章句或问
诗集传
通书解
楚辞集注
周氏〈僴〉录师说
杨氏〈与立〉集语略
黄氏〈士毅〉集书说
汤氏〈巾〉 集书说
叶氏〈士龙〉集紫阳格言
黄氏〈大昌〉王氏〈迂〉集武夷经说
董氏〈梦程〉理纂大尔雅通释
董氏〈琮〉尚书无义
陈氏〈大猷〉尚书集传
真氏〈徳秀〉读书记
叶氏〈绍翁〉四朝闻见录
名儒传道精语
辑录所载朱子门人姓氏
李氏〈方子 果斋正叔 昭武〉
陈氏〈淳 北溪安卿 临漳〉
廖氏〈徳明 槎溪子晦 延平〉
董氏〈铢 槃涧叔重 番昜〉
王氏〈过 拙斋幼观 番昜〉
范氏〈念徳伯崇〉
杨氏〈道夫仲思〉
童氏〈伯羽蜚卿〉
吴氏〈雉和仲〉
刘氏〈砥用之 并建安〉
李氏〈闳祖守约〉
何氏〈镐叔京 并昭武〉
林氏〈学𫎇正卿〉
林氏〈夔孙子武 并三山〉
黄氏〈士毅子洪〉
郑氏〈可学子上〉
方氏〈士繇伯谟 并莆田〉
杨氏〈至至之 温陵〉
郑氏〈南升文振 潮阳〉
叶氏〈贺孙味道〉
沈氏〈涧庄仲〉
周氏〈僴伯庄〉
徐氏〈㝢居父 并永嘉〉
潘氏〈时举子善 天台〉
潘氏〈履孙坦翁 金华〉
辅氏〈广汉卿 嘉兴〉
窦氏〈从周文卿〉
林氏〈砺用之〉
汤氏〈泳敬叔 并镇江〉
郭氏〈友仁徳元 淮安〉
余氏〈大雅公晦〉
陈氏〈文蔚才卿 并广信〉
滕氏〈璘徳粹 新安〉
孙氏〈自修敬夫 宣城〉
包氏〈显道 盱江〉
黄氏〈义刚毅然〉
甘氏〈节吉父〉
吴氏〈琮仲方 并临川〉
黄氏〈子耕 豫章〉
张氏〈洽元徳〉
吴氏〈必大伯丰 并临江〉
杨氏〈长孺伯子 庐陵〉
胡氏〈泳伯量〉
吕氏〈焘徳昭〉
周氏〈谟舜弼 并南康〉
万氏〈人杰正淳 兴国〉
李氏〈儒用仲秉 岳阳〉
龚氏〈盖卿梦锡 衡阳〉
蔡氏〈㦛行父〉
林氏〈赐闻一〉
黄氏〈卓先之〉
符氏〈叙舜功〉
曾氏〈祖道〉
李氏〈处谦〉
陈氏〈仲蔚〉
胡氏〈叔器〉
李氏〈庚〉
朱氏〈任道〉
纂注引用诸书
尔雅
周礼
家语
老子
春秋左氏传
国语
公羊传
榖梁传
诗疏
礼记
史记
汉书
南史
地志
说文
释文
玉篇
广韵
纂注引用诸家姓氏
孔氏〈安国子国〉 古注
孔氏〈颖逹仲逹〉 注疏
伏生〈胜〉 五行传
贾氏〈𧨏〉
刘氏〈向子政〉
夏侯氏〈胜长公〉
孔氏〈光子夏〉
氏〈雄 子云〉 法言
马氏〈融 季长〉 训解
郑氏〈玄 康成〉 训解
高堂氏〈隆升平〉
贾氏〈逵梁道〉
王氏〈弼 辅嗣〉 易解
王氏〈肃 元雍〉 训解
皇甫氏〈谧士安〉
顾氏
颜氏〈师古籀〉 史注
李氏〈白 太白〉 文集
柳氏〈宗元子厚〉 文集
刘氏〈禹锡梦得〉 文集
胡氏〈旦〉 解说
顾氏〈临子敦〉
欧阳氏〈修 永叔〉 泰誓论
刘氏〈敞 原父〉 经说
陆氏〈佃农师〉
范氏〈纯仁尧夫〉 杂著
王氏〈安石介甫〉 全解
苏氏〈洵 老泉明允〉 洪范论
苏氏〈轼 子瞻〉 全解
苏氏〈辙 子由〉 经论
沈氏〈括 存中〉 文集笔谈
孙氏〈觉 莘老〉 全解
家氏〈复礼〉 经说
叶氏〈少蕴 石林〉 全解
陈氏〈鹏飞少南〉 全解
王氏〈日休 龙舒〉 全解
蔡氏〈元度〉 全解
张氏〈九成 横浦子韶〉 全解
张氏〈纲 彦政〉 全解
宋氏〈远孙 静吉仲山〉 语录
王氏〈十朋 梅溪龟龄〉 全解
林氏〈之奇少颕〉 全解
陈氏〈𫝊良 止斋君举〉 书抄
夏氏〈僎 柯山元肃〉 全解
薛氏〈肇明〉 全解
张氏〈庭坚才叔〉 经义
胡氏〈伸〉 解义
上官氏〈公裕〉 解说
张氏〈沂〉 经说
张氏〈景 晦叔〉 书说
李氏
李氏〈樗 迂仲〉 诗解
潘氏〈衡〉 书说
高氏〈闶〉 经说
彭氏〈汝砺器资〉
刘氏〈一止 苕溪行简〉 经说
冯氏〈时可当可〉 易说
唐氏〈圣任〉 全解
张氏〈震 真父〉 小传
姜氏〈如晦 月溪弥明〉 小传
程氏〈大昌〉 禹贡论
史氏〈仲午正父〉 书说
刘氏〈𤈴 横舟子有〉 讲业
史氏〈渐 鸿渐〉 书说
邹氏〈补之〉 书说
李氏〈子材 谦斋子 眉山〉 全解
陈氏〈经 三山〉 全解
陈氏〈梅叟 永嘉〉 书说
郑氏〈景望永嘉〉
郑氏 〈永嘉〉
陈氏〈宾〉 经说
张氏〈文蔚〉 经说
袁氏〈默 思正〉 全解
侯氏〈甫〉 经说
葛氏〈兴仁〉
成氏〈申之 眉山〉 集四百家解
吴氏〈棫 才老 新安〉 禆传
马氏〈子严 古洲建安〉
陈氏〈大猷 更斋〉 集传
吴氏〈泳 鹤林〉
萧氏〈滋〉
任氏〈渊〉
朱氏〈方大〉
施氏
徐氏
杨氏
孙氏
曾氏
周子〈惇頣 濂溪茂成〉 通书
程子〈颐 伊川正叔〉 经说遗书
张子〈载 横渠子厚〉 正蒙理窟
邵氏〈雍 康节尧夫〉 经世书语录
司马氏〈光 冻水君实〉文集
杨氏〈时 龟山中立〉
朱氏〈震 汉上子发〉 易解
范氏〈祖禹 太史淳父〉 讲义解说
吕氏〈大临 芸阁与叔〉 经解语录
张氏〈行成 观物文饶〉 经说
刘氏〈安世 元城器之 大名〉 语录
胡氏〈安国 文定公康侯 建 安〉 春秋传
胡氏〈宏 五峯仁仲〉 皇王大纪
张氏〈栻 南轩敬夫 广汉〉 文集语孟解
吕氏〈祖谦 东莱伯恭 金华〉 书说
杨氏〈万里 诚斋廷秀 庐陵〉 易传
王氏〈炎 双溪晦叔 新安〉 全解
李氏〈舜臣 隆山子思 四川〉 小传
蔡氏〈元定 西山季通 建安〉 洪范解
黄氏〈干 勉斋直卿 三山〉 书说
董氏〈梦程 介轩九万 番昜〉 杂著
董氏〈琮 复斋玉振 番昜〉 集义
邹氏〈近仁 归轩鲁卿 番昜〉 禹贡集说
真氏〈徳秀 西山景元 浦城〉 读书记
魏氏〈了翁 鹤山华父 临卭〉 师友雅言
沈氏〈贵瑶 毅斋诚叔 番昜〉 杂著
余氏〈九成 三峯凤仪 建安〉 书说
程氏〈实之 士华 番昜〉 荅柴中行问
程氏〈若庸 徽庵达原 新安〉 讲义
滕氏 〈和叔 新安〉 尚书大意
许氏〈月卿 山屋太空 新安〉 杂说
马氏〈廷鸾 碧梧翔仲 番昜〉 蔡传会编
李氏〈谨思 养吾明通 番昜〉 经论
方氏〈回 虚谷万里 紫阳〉 文集
齐氏〈梦龙 节初觉翁 番昜〉 杂著
李氏〈次僧 凤林〉 洪范精义
章氏 〈约斋〉 禹贡告成书
郑氏〈元珤 彦珍 合沙〉 禹治水谱
金氏〈履祥 仁山吉父 金华〉 尚书表注
吴氏〈𪷁 草庐伯清 临川〉 尚书纂言
熊氏〈禾 退斋去非 武夷〉 书说
胡氏〈一桂 双湖庭芳 新安〉 书说
王氏〈希旦 葵初愈明 番昜〉 书说
许氏〈谦 白云益之 东阳〉 尚书丛说
陈氏〈栎 定宇夀翁 新安〉 书解折衷
余氏〈芑舒 息斋徳新 番昜〉 读蔡传疑
程氏〈直方 前村道大 新安〉 蔡传辨正
程氏〈葆舒 虚縁 番昜〉 蔡传订误
陈氏〈师凯 庐山〉 蔡传旁通
陈氏〈普 惧斋尚徳 三山〉 闰讲
吴氏〈亨夀 新安〉 闰讲
金氏〈燧 番场〉 闰讲星说
余氏〈钥 实翁修水〉 历象管窥
牟氏〈应龙 成父 陵阳〉 九经音考
王氏〈道 溵水〉 书传音释
邹氏〈季友 普昭 番昜〉 书传音释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