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东史纲目

作者:安鼎福
1760年
第一

东国历代传授之图

编辑

 

檀君箕子传世之图附卫氏

编辑

 

卫氏朝鲜卫满汉惠戊申逐箕准僭号传世阙孙右渠汉武癸酉亡入汉历年八十六年

四郡汉武帝癸酉灭卫氏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属中国

二郡后罢真番郡倂临屯于乐浪与玄菟为二郡○后公孙渊分乐浪南界为带方郡至晋愍癸酉乐浪等地复属东国凡四百二十一年而复

辰韩详地理考

弁韩仝上

仝上

仝上

沃沮仝上

按右诸国传世历年都无可考今阙之

新罗三姓传世之图起汉宣甲子亡于后唐潞王乙未传世五十五王历年九百九十二年○女主及篡逆者墨名而阴刻朴氏十世昔氏八世之下幷同金氏三十七世

编辑

 

崔氏曰。始祖之生。异于常人。是盖天命。匪人为也。当此时。蕞尔三韩。各保一隅。徒事干戈。互相侵伐。无君臣名位之分。始祖年方幼冲。为国人推戴。其宽厚。足以有容。其䧺伟。足以济民。建邦设都。筑城郭营宫室。劝督农桑。不伐邻丧。使民敬让。至于夜户不扃。倭人感德而不犯。卞韩举国而来降。乐浪服其有道。沃沮称为圣人。享国六十年之间。家给人足。民不见兵。以基一千年之业。其殆天授乎。南解。遗命朴昔二姓。以年长而立。新罗氏三姓相传。实兆于此。儒理从父乱命。卒传之昔氏。非贻谋燕翼之道也。脱解。以南解之婿。不当立而立。又惑鸡林金樻之说。养阏智为子。使新罗重器。卒归之金氏。惜也。然其终也。不传于子。而传于儒理之子。视后世贪天之位。欲传己子而推刃同气者。何其贤也。婆娑。节俭爱民。劝农桑问高年。廉察州郡。屏黜尸素。谨天灾恤民隐。年谷屡登。可谓守成之良主也。秪摩逸圣。守而不失。阿达罗。粗保厥位。及薨无子。国人又立昔氏之后。伐休。能占天时。又知人邪正。奈解。睦邻恤民。助贲。临事明断。沾解。不能强国。㥘于海冦。使大臣见杀。辱国甚矣。味邹。金阏智之裔。继朴昔之后。得有大宝。新罗易姓。今已三矣。其授受。虽未尽得宜。然王能留意政刑。访民疾苦。务农桑省经费。有人君之德。金氏之兴。其兆于此乎。儒礼基临。皆昔氏之后。儒礼之委任重臣。基临之威信邻敌。犹足可称。讫解。忘父之雠。听婚岛夷。终受侵辱。昔氏之祀。于斯绝矣。奈勿。亦金氏也。能以武略自守。实圣。尝质高句丽。挟撼于前王。欲杀其子而后快于心。其及也宜矣。讷秪纂立。新罗氏三姓相让之风。至是扫地。慈悲。救患御冦。炤智。谦恭自守。然而晩年鱼服。得免豫且之祸幸矣。智证。锐意啚理。定国号称王。洗累朝因循之陋。颁丧制禁殉葬。有足多者。法兴。始崇佛教。信之既笃。奉之愈谨。唱为裔戎之邪说。聋瞽斯民。为新罗基祸之主。又不知春秋大一统之义。僭行年号。越礼犯分甚矣。真兴。佞佛尤甚。创兴龙黄龙二寺。铸成丈六金身。浚民膏血。且屈千乘之尊。为桑门之行。方袍圆顶。以终其身。遂使佛刹。半于闾阎。齐民尽为缁褐。流祸无穷。真智。享年不永。真平。享国虽长而继嗣不定。卒以神器。付之女儿之手。善德真德。皆以阴居尊。牝鸡司晨。邦家扤捏。天厌秽德。太宗挺生。以不世出之资。奋大有为之志。倚任良佐。言听计从。至诚事大。衣冠文物。幷从唐制。崇奖节义。激励将士。仗天朝之威灵。雪百济世雠。䧺视高句丽。如囊中之物。将取而有之。享年不永。功业不究。惜哉。文武。以英明之资。承先人之烈。请唐兵。灭高丽。始一三韩。克成前志。何功烈之盛也。奈何纳高句丽叛众。据百济古地。得罪于唐。几不自保乎。神文孝昭圣德。仅能守成。孝成。惑佛滋甚。景德。纳忠谏定州号。优于孝成。惠恭。荒于声色。身且不保。宣德。躬行不道。元圣。与闻于故。昭圣。短祚。哀庄。昏弱。宪德篡弑。祸乱相仍。兴德。不惑左道。遇灾知惧。犹可称者。僖康。得不以正。竟为金明所害。盖自神文以降。朴散淳漓。乱贼接踵。其祸蔓延。至是极矣。神武。能知讨贼复雠之义。义旗一挥而元恶授首。拨乱反正。人心痛快。罗之国势。几危而复振。文圣宪安景文宪康之时。中外宁谧。民物阜成。盛极而衰。理固然也。定康昏暗。复以大器。付之女弟。其家法所由来远矣。真圣淫恣。浮于唐瞾。斲丧邦基。新罗氏之亡。于玆决矣。自是群盗猬起。弓裔叛北原。甄萱据完山。生民涂炭。彊宇日蹙。孝恭昏弱。特寄生之君耳。神德景明景哀。又以朴氏之远裔。当叔季之衰。仅能相继。国事日非。为之何哉。况当景哀之时。甄贼跋扈。侵逼郊畿。犹且荒淫游佚。晏然自肆。鲍石之乐方酣。而萱兵奄至。君臣被戮。宫闱见辱。言之可谓于邑。敬顺。亦以金氏之后。为萱所立。天命已去。人心已离。以区区一州之地。生聚啚存。固亦难矣。然不能效死。一朝甘为降虏。宗社丘墟。呜呼惜哉。

驾洛国今金海○起汉光武建武壬寅亡于梁武壬子传世十君历年四百九十一年○驾洛后改号金官

编辑

 

按首露兄弟六人分长首露为驾洛今金海馀称五伽倻皆文献无征略记大伽倻今高灵于下馀幷阙之

大伽倻国今高灵○起汉光武壬寅亡于陈文壬午传世十六君历年五百三十一年

编辑

 

高句丽传世之图起汉宣甲申亡于唐高宗戊辰传世二十八王历年七百五年

编辑

 

崔氏曰。始祖以英䧺之资。见忌于金蛙。诸子逃难。至卒本。披草莱建邦国。未遑制作。然威德日盛。归附亦众。降松壤斥靺鞨。取荇人灭沃沮。䧺据一方。虎视三韩。何成功之易也。琉璃。以遗腹在他国。其承袭难矣。幸而得嗣。降鲜卑灭梁貊。辟国浸广。然愤小罪而诛二臣。恶好勇而杀太子。是可叹也太武。英明䧺武。拔怪由于微贱。委豆智以军国。仇都以贪鄙被斥。㪍素以智能见褒。征盖马灭乐浪。扶馀奔窜而自避。句茶畏威而来降。恢拓土宇。国势愈昌。独惜乎信夫人之谗。有子如好童之贤。而尚不自明以至于死。迹其行事。其晋献之流乎。闵中方丧。宴乐游畋。享年不永。慕本。暴戾不仁。戕杀谏臣。其得善终难矣。太祖。享国九十馀年。耄荒倦勤。付托失人。祸及忠臣爱子。虽有辟土强国之功。何足道哉。次大。以宠弟。窥伺大器。积有年纪。及嗣位。尚不悛心。恣行诛杀。天道好还。其及宜矣。新大。逃难出亡。国人归心。推戴立之。宜先明答夫弑逆之罪。以伸大义也。而德其援立之功。反宠任之。故国川。以英明之资。奋有为之志。诛权奸访遗逸。聘巴素于草泽。擢为国相。推诚委任。又赏举者。诚衰世未有之盛举。然后嗣不定。死肉未冷。于妃淫濊。浊乱房闼。山上。烝于妃得国。渎乱天伦。所可道也。言之丑也。东川。天性宽仁。有人君之量。奈何愎忠臣之谏。侵犯上国。骤胜辄骄。及其一败。窜身狼狈。几于亡国乎。中川。虽无德可称而能辨宠姬之诬。杀之不疑。何其断也。西川。御肃慎拔擅卢。诸部震慑。晩年猜忌。推刃同气。烽上。䦧狠尤甚。杀叔及弟。愎谏自恣。峻宇雕墙。民困虐政。卒及于祸。美川。早遁荒野。备尝艰险。宜有德慧术智矣。而无德可称。徒以侵犯上国为事。故国原。值慕容之变。奔败鼠窜。母妻见虏。父尸亦发。城郭宫室。焚荡殆尽。旄倪珍宝。输掠无遗。几不保社稷。至于屈膝称臣。纳质修贡。是宜卧薪尝胆之时也。顾乃忘我仇雠。噬我唇齿。构衅百济。血染敌锋惜哉。小兽林立大学教子弟。似可与有为。而惑于异端邪说。邀秦僧创佛宇。奉之弥谨。为东韩佞佛之始主。故国壤。侵强邻扰中国。干戈糜烂。犹且事佛求福。福未获而遽夭。惑哉。广开土。䧺伟有奇才。能战胜攻取。长寿。享年愈长。国富兵强。文咨安藏安原。皆中材庸王。阳原。武略不竞。国步日蹙。平原。遇旱而惧。停无用之费。捐不急之务。劝农桑赈贫乏。有足多者。婴阳。初即位。有志安民。然不知畏天事大之义。党靺鞨侵上国。隋文帝。命将来讨。举国震恐。宜效顺悔罪之不暇。方且伐新罗侵百济。喜兵乐祸。复致炀帝讨罪之举。百万之众。渡辽碣涉萨水。𢭏巢覆穴。不朝则夕。不有文德之应变。玄感之内叛。则国之存亡。未可知也。荣留。昏愚暗弱。贼臣苏文。有今将之心而不能辨之于早。驯致坚冰之祸。欲以弱制强。几又不察。祸不旋踵。宝藏。为苏文所立。权移于下。政不己出。国皆苏文之国。民皆苏文之民。专权自姿。穷凶极恶。违帝诏囚王人。罪逆贯盈。唐宗赫怒。亲将六师讨之。虽驻跸之役。不得志而还。高丽国势。亦岌岌乎殆哉。是虽苏文之罪恶。而亦宝藏不君之为也。厥后太宗之憾不释。频年命将出讨。将欲再举。此正君臣协力啚存之时也。而主昏于上。臣虐于下。奢侈无度。国事日非。苏文诸子。自相鱼肉。至于诉中国为乡导。虽以高宗中材之主。遣一老将。一举灭之。如摧枯拉朽。高氏七百年之宗社。一朝丘墟。悲夫。

夫馀国在辽东北边外

编辑

 

渤海国辽界全地。及倂东北诸夷。○起于唐玄宗癸丑。亡于后唐庄宗丙戌。传世史阙。历年二百一十四年。

编辑

 

百济传世之图

编辑

 

崔氏曰。始祖乃以东明之胤。为太子所忌。惧不见容。此一节误见考异。逃难奔窜。间关崎岖。至河南。建邦设都。虽万事草创。而尚能严兵固守。御乐浪靺鞨。呑马韩而灭之。又能抗高句丽。敌新罗。成鼎足之势。以基七百之业。非豪杰之主能然乎。多娄。作稻田赈穷民。优礼大臣。有人君之度。然构衅新罗。争一小城。数十年之间。兵革不息。己娄。修好新罗。得交邻之义。盖娄。虽史称恭顺。纳叛臣而失邻和。诬小民而乱其妻。何足道哉。肖古仇首。历年虽长。无事可称。古尔。喜游畋。未免禽荒之失。然赈贫乏复租调。定官制锢赃吏。交修邻好。是足多者。责稽汾西。以千乘之尊。不自慎重。或死于敌兵。或殒于贼手。悲夫。比流。久在民间。知民疾苦。作其即位。赈穷赒乏。史称宽慈爱人庶矣。而四十一年之间。灾变屡见。饥馑荐至。民不聊生。何哉。契王。在位才二年。但比流。代汾西而立。其终也。传汾西之子契王。契王代比流。而立其终也。传比流之子近肖古。尚有逊让之风。近肖古。与高句丽失和。至杀其主。挑㤪速祸。世为仇敌。两国之间。干戈烂熳而不已。近仇首。在位十年。粗保其国。枕流。始信佛法。迎胡僧创寺度僧。欲以邀福。逾年而薨。佛不足信明矣。辰斯。喜土木甘游畋。侈宫室池沼。以畜珍奇。玩物丧志。田于狗原。或旬或月。卒死行宫。惜哉。阿莘。穷兵黩武。殆无虗岁。民困兵革。多奔敌国。轻质国本于岛夷。几不得嗣。腆支。久质于外。王薨国有内乱。返而得国。何其幸也。久尔辛。传之毗有。毗有传之盖卤。盖卤。骄奢昏暗。请上国欲伐强邻。信。敌间。亲昵戯玩。大兴功役。惟宫室台榭。是崇是餙。至于烝土筑城。缘河树堰。伐石作椁。人力尽悴。仓廪告匮。尚不知堕于敌国之术。国势鱼烂而敌兵奄至。噬脐无及。身死人手。尚谁咎哉。传曰。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盖卤之谓矣。文周嗣緖。正卧薪尝胆之秋。而优游不断。受制强臣。身且不保。三斤。以童稚之年。能命将讨贼。复君父之雠。快神人之愤。是可称也。而享年不长。惜哉。东城。当国㐫歉。民饥不救。起临流阁。极其壮丽。游衍自恣。闭宫门拒谏臣。荒于游畋。久而不返。为贼臣所害。武宁。诛芍加。得讨贼之义。然失子民之道。不能劳来安集。为敌国欧民。前史称仁慈宽厚。何耶。圣王初立。能断大事。国人称圣。逮至末年。与新罗谋伐高句丽。不得其志。背旧好发忿兵。遂死锋镝。真所谓一朝之忿。忘其身者也。威德。虽无德政。享国愈久。惠王。即位二年而薨。法王继緖。崇信佛教。禁屠杀放鹰鹞。焚渔猎之具。创寺度僧。盖欲延祚也。而逾年乃薨。多见其惑也。武王。恃强骄骜。侵掠新罗。殆无宁岁。干戈迭侵。流尸蔽野。唐皇诏谕戢兵。外虽陈谢而内实不然。晩年穿宫南池。起望海楼。游泗泚河。盘乐怠傲。惟日不足。国之不亡幸矣。义慈之为太子也。事亲以孝。与兄弟以友。及其即位。虑囚原罪。其为政粗足可观。但其暗于大体。无深谋远略。不知新罗唇齿之势。妄兴干戈。谋欲呑噬。今年夺一城。明年夺一城。席累胜之威。骄气遽溢。视新罗为囊中之物。欲取之心。嚣然未已。违帝诏无释纷之心。结高丽绝朝贡之路。犹且淫𨠯耽乐。杜绝忠谏。天怒于上。屡出灾异。丁宁谴告而犹不省悟。晏然自肆。不能保炭岘白江之险。唐兵一至而社稷丘墟。扶馀氏不祀忽诸。悲夫。

高丽传世之图起后梁末帝戊寅。亡于大明太祖壬申。传世三十四王。历年四百七十五年。

编辑

 

崔氏曰。太祖。以武神英䧺之资。怀济世安民之略。天与人归。遂即大位。揽结豪杰。开拓边疆。威德广被。遐迩归心。贼萱屈膝而来朝。金溥束手而纳土。平罗定济。以一三韩。何功烈之盛也。虽干戈草创。未遑制作而规模则宏远矣。惠定。相继守緖。光宗。聦明听断。始可与有为。而猜愎日深。邪佞得志。诛夷骨肉。屠害将相。众心离解。斲丧邦本。虽有文雅之美。不足称也。景宗初政。鉴前王之失。焚谗书雪冤狱。遽厌万机。沉溺声色。享年不永。成宗。励精兢惕。立宗社耕籍田。设学校励贤才。崇尚节义。矜恤民隐。制作日新。可谓守成之良主。穆宗昏弱。上不能防闲其母。下不能威制凶奸。酿成萧墙之祸。藩臣乘衅而动。称兵向阙。乘舆奔窜。终不自保。然于大渐之际。付托得人。神器不摇。是足可称。显宗。久劳于外。备尝险艰。作其即位。厌乱思治。偃武修文。任良将制勍敌。封疆无事。中外乂安。虽谓之中兴可也。德靖。遵而勿失。文宗。恭俭宽仁。任贤能惜名器。爱民恤刑。信赏必罚。国富家给。民安物阜。东倭北貊。献琛扣关。时号治平。独其佛宇之侈。侔于萧梁。塔庙之盛。拟诸新罗。斯为盛德之累。顺宣及献。享年不长。肃宗。由藩邸绍大统。维持巩固。睿宗。宵旰忧勤。锐意啚治。敦尚儒雅。讲劘治道。兴学育才。养老恤孤。其为治有足可观。但志存恢拓。构衅强虏。封域多事。至如好词藻喜慢游。流连玩愒。颇伤国君之体。仁宗。亲经李拓之难。可以少省矣。而堕于贼髡之手。屡幸西都。构成逆谋。其得免柏人之祸幸矣。所可称者。慈仁恭俭而已。毅宗。骄奢汰侈。盘乐怠忽。惑声色嗜词赋。狎昵群小。踈弃忠直。词臣献佞。痈疽内结于心腹。武士积愤。锋刃潜伏于肘腋。凶夫叛将。奋臂一呼。衣冠缙绅。薙狝殆尽。身且不保。自是麤悍老兵。相继专权。终高丽之世。不可复振。明宗庸暗。为仲夫所立。忠献所废。其立其废。皆在贼臣。加以爱溺床笫。德惭闺门。何足取哉。神煕及康。受制权奸。徒拥虗器。而煕宗轻虑浅谋。欲制凶贼。反见放黜。悲夫。高宗。外为强敌所逼。内为权臣所胁。跋前疐后。动必掣肘。弃宗庙捐城郭。寓居海岛。操纵进退。不出于强贼则必出于权臣。真所谓寄生之君耳。然循默端拱。以正自处。享国垂五十年。岂非丽运未穷。天之眷顾未怠而默有所相欤。胡元威制天下。元宗。亲朝款附。得结姻好。摧伏权奸。宜可以少舒国患。而反见侵扰。国家亦多故矣。烈宣肃惠。相继尚主。凭仗甥舅之亲。在元日多。在国日少。自置东省。政教号令。皆出于元。群不逞之徒。因缘盘结。往复猜谗。子诉其父。臣诉其君。子立则父废。父立则子废。啚新君者吠旧主。背本国者喜生事。无复有君臣父子之分。夷考其行。忠烈忠肃之骄溢荒怠。莫能相尚。忠宣忠惠之淫纵秽亵。渎乱天常。吐藩之流。揭阳之窜。皆自取也。尚谁咎哉。忠穆短祚。忠定不终。恭愍初虽有令闻性本猜戾踈忌世族向用寒士。贼旽用事。拥蔽聦明。鲁国薨逝。心志尤惑。喜怒不中。赏罚无章。信用谗邪。诛戮将相。设子弟卫。污秽宫掖。假伪姓为己子。促灭宗祀。其及也宜矣。遂使禑昌父子。盗窃神器十五六年。人徒知高丽之亡。亡于恭让。而不知已亡于恭愍矣。恭让。为将相推戴。得承大统。虽励精兢业。犹惧不能啚存。而知识浅短。暗于治軆。刑政日紊。国步斯蹙。天命已绝。人心已离。历数竟归于真主。斯实天也。非人也。

  

  

  

  

  

  

  

  

官职沿革图

编辑

三师三公沿革

编辑
三国 未闻
高丽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始置年代未考。
文宗 三师三公各一人。正一品。
忠烈王
恭愍王 五年复十一年又罢。丽代三师,三公无其人则阙。后不为实职。或为赠官。或为加官。或为检校之职。

宰相政府沿革

编辑
新罗 大辅左辅国初有之。主军国事。后未闻上大等初以波珍飡,伊飡等职秉政。法兴王十八年置。此称上相。执书省中侍省本名禀主。无官名。真德王五年置此。次有典大等,大舍,舍知。景德王改为侍中,侍郞,郞中,员外郞。○亦有检校尚书,左仆射,上柱国,知元凤省事之名。盖宰相之职。而今无考。
高句丽 大辅国初有。后未闻。相加夷属称相。皆称相加。左辅右辅掌国政。后合置国相。莫离支犹吏兵部尚书之职。又有大莫离支。
百济 左辅右辅国初有。掌军国事。后未闻。上佐平犹大冢宰六佐平内臣佐平掌宣纳内头佐平掌库藏内法佐平掌礼仪卫士佐平掌宿卫朝廷佐平掌刑狱兵官佐平掌外兵马事○及其末义慈王。以庶子四十一人。皆为佐平。赐食邑。官制紊矣。
弓裔泰封 广评省犹中书省○官有治奈,徐事,外书。内奉省犹尚书省
高丽初 内仪省掌百揆有令,侍郞,舍人等官。亦称内史。○按太祖时。有内议舍人。光宗时。有内议令。景宗时。有内史令内议内史之名。其来已久。○崔彦㧑为平章事。则平章之名亦久。○景宗时。有左右执政。亦宰相之名。至成宗。官制始定。 广评省官。侍中治奈,侍郞徐事,郞中,员外郞外书,史。 内奉省官。令,卿,监,郞中,员外郞,史。后废。 三司掌钱糓。太祖改弓裔调位府。置此。丽初。以金傅为政丞。政丞之名始此。而此为尊宠之官。非任事之职也。
成宗 内史门下省上仝。元年改有内史令。 门下侍中 内史侍郞平章事门下侍郞平章事 政堂文学 御事都省元年改。合广评内奉省。十四年改称尚书都省。 上仝显宗五年。因武臣之请罢。置都正司。十四年复置。 中枢院掌出纳宿卫军机之政。十年置。显宗罢。置中㙜省。寻复之。有院使副使左右丞宣亦称日直左右副丞宣
文宗 中书门下省十五年改有中书令。 上仝 门下侍郞平章事中书侍郞平章事又于中书门下。各置平章事。 参知政事穆宗时已有之 知门下省事 尚书都省仍旧。有尚书令左右仆射知省事左右司郞中左右丞左右司员外郞都事 上仝定制判事宰臣兼使知司事副使判官 上仝献宗九年。改枢密院。判院使院使知院事同知院事副使签书院事直学士知奏事左右承宣副承宣堂后官又有执奏
忠烈王 佥仪府元年倂尚书省置。后改都佥议使司。置令寻罢。令称领都佥仪。 左右佥议中赞。忠宣改府为政丞省。置政丞一人。忠惠复改中赞。寻为左右政丞。 佥议侍郞赞成事。佥议赞成事。忠宣罢。寻复之。改称中护。复仍旧。 佥议参理忠宣改评理。忠肃十七年复参理。 参文学事十六年复旧名。忠宣罢复之。 知佥议府事忠宣罢 元年。倂于中书门下为佥议府。忠宣置左右仆射于佥议府。又置郞中以下官于佥议府别厅。寻罢之。 上仝置左右使 密直司元年改。又置执奏。二年。改承宣为承旨。忠宣改光政院。又改置都承旨。承旨,副承旨,计议官。寻复称密直司官。有使。知事。同知事。副使。知申事。左右承旨。副承旨。寻罢司。又复之。加置判事。二年升秩。与佥议府。同称两府。改承旨为代言。忠宣又别置资政院。寻罢之。
恭愍王 门下府十八年改。五年同文宗。十一年同忠烈。至是。改置领门下。禑。改判门下。 三年改侍中。寻改左右政丞。五年改门下侍中守侍中。十一年改佥议左右政丞。明年改佥议左右侍中。十八年改门下左右侍中。昌又改侍中守侍中。 五年同文宗。九年称平章政事。十一年同忠烈。十八年加门下。 五年同文宗。十一年改佥议评理。十八年改参知门下府事。又改门下评理。 五年复置知门下。十一年同忠烈又改知门下府事。 尚书省五年革三司复置此。同文宗。唯不置知省事。十一年罢省。复置三司。 五年罢为尚书省十一年复置加置左右尹班在副使上十八年改副使为少尹禑置领事 上仝五年改枢密院。官同文宗制。十一年同忠烈。
丽氏立制。宰相之职。不过省五枢七。庶司百僚。各供其职。及其弊也。省宰增至七八。事元以来。事多仓卒。佥议密直会议评议司商议之名又起。与国政者甚多。于是。六府为虚设。百司涣散无统。而不复修举矣。商议者。禑初权臣当国。政以贿成。人多官少。难以应副。于是。省府宰枢。皆置商议官。如曰赞成事商议。曰密直使商议是也。宰相至于六七十员。名器滥而国政坏矣。
都评议使司入本朝。为议政府。
丽初。称都兵马使。掌军国重事。文宗定制。置判事以侍中平章参政政堂知门下。为之。使。以六枢密及职事三品以上为之副使六人。正四品以上卿监侍郞为之。判官六人。少卿以下为之录事八人。吏属。有记事。记官。书者。筭士。忠烈王五年。改是名。凡有大事。使以上。会议国制。门下掌典理。三司掌钱谷。密直掌军旅。而三府皆会。故有合坐之名。旧时因事置罢。自事元后。常置专揔众职。至丽末。权位益重。○或称为式目都监。旧有六色掌。昌时。改吏礼户刑兵工六房录事。恭让王二年。加置经历司。经历都事。统六房。皆以文臣为之。
门下府
郞属。见谏官条。○掾属。有主事,令史,书令史,注宝,待诏,书艺,试书艺,记官,书手,直省,电吏,门仆等任。忠宣。加置照磨,译史,通史,知印,奏差等任。
尚书省三司掾属。幷有主事,令史,书令史,记官,筭士。省有直省。司有重监。计史。
密直司掾属。有别驾主事,试别驾,令史,记官,通引等任。

诸部尚书沿革

编辑
新罗 位和府真平王置。景德王。改司位府。掌选举。即吏部也。○官有衿荷臣改令。上堂改卿。大舍改主簿。史。 兵部法兴王置。掌兵马军政。○官有令。大监改侍郞。弟监改大舍。又改郞中。弩舍知改司兵。 仓部旧兼于禀主。真德分置。即户部也。○官有令,卿改侍郞。大舍改郞中。租舍知改司仓。 左右理方部左真德置。右文武王置。掌律令。即刑部也。○官有令,卿,佐改评事,大舍。○孝昭王。改议方府。 礼部真平王置。○官有令,卿。大舍改主簿。舍知改司礼。 例作府景德王改修例府。犹工部也。○官有令,卿。大舍改主簿。舍知改司例。
高句丽 未闻
百济 古尔王置六佐评。分理庶政。见宰相条亦六部之义也。
弓裔 兵部大龙部即仓部寿春部即礼部义刑㙜即刑部水坛即工部
高丽初 选官官有御事。侍郞。郞中。员外郞。下并同。 兵部有令,卿。郞中改兵官。 仓部官上仝○改民官 义刑㙜官上仝○改刑官 礼官 工官 司绩
成宗十四年改官制 尚书吏部 尚书兵部 尚书户部 尚书刑部 尚书礼部 尚书工部 尚书考功 尚书都官
文宗定制 吏部官有尚书,侍郞,郞中,员外郞。下并同。 兵部 户部 刑部 礼部 工部 考功只置郞中员外郞 都官官同考工
忠烈王元年改 典理司幷吏礼部。官改判书。揔郞,正郞,佐郞。下并同。 军簿司 版图司 典法司 并于典理 上仝官称正郞,佐郞。 上仝官称正郞,佐郞。
忠宣王 铨曹 兵曹 民曹后改民部。复称版啚司。 刑曹后改谳部。复称典法司。 仪曹后并于选部 工曹后罢。 并于铨曹 上仝官称郞中,员外郞。后并于谳部。寻复之。称正郞,佐郞。
恭愍王五年改 吏部官名同文宗下仝。十一年改典理司。官名仝忠烈下仝。十八年改选部。官名同忠宣后改下仝。二十一年同十一年制下仝。 兵部十一年改军簿司。十八年改揔部。 户部十一年改版啚司。十八年改民部。 刑部十一年改典法司。十八年改理部。 礼部十一年改礼仪司。十八年改礼部。 工部十一年改典工司。十八年改工部。 考功司十一年称正佐郞。十八年改直散郞。后称正佐郞。 都官十一年加置揔郞。又称正佐郞。十八年革揔郞官。称同考功。
恭让王元年改 吏曹 兵曹 户曹 刑曹 礼曹 工曹
吏曹掌文选勋封。兵曹掌武选军务仪卫邮驿。属库曹。户曹掌户口贡赋钱粮。属司度金曹仓曹。刑曹掌法律词讼详谳。礼曹掌礼仪祭享朝会交聘学校科举。属祠曹。工曹掌山泽工匠。营造属虞曹水曹。考功掌考核官吏功过。都官掌奴婢簿籍决讼。诸曹掾属。有主事令史书令史记官。考功户曹。加计史筭士。刑同。又加杖首。都官又加计筭。礼加篆书书者。工加计史。

宪㙜沿革

编辑
三国 新罗司正府大宗王置。掌纠弹。○景德王改肃正㙜。官有令卿佐评事。文武王置外司正百三十三。州二人郡一人。○景德王置内司正典。改建平省。官有议决贞察。
高句丽内评外评等官。盖宪职也。
高丽初 司宪㙜掌论执时政。正风俗。
成宗十四年改 御史㙜官大夫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显宗五年。武臣罢置金吾㙜。明年复之名司宪㙜。置大夫中丞杂端侍御司宪殿中侍御司宪监察司宪。十四年复称御史㙜。
文宗定制 上同判事大夫知事中丞杂端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掾属。录事令史书令史计史知班记官筭士记事所由等任。
忠烈王元年改 监察司提宪侍丞侍史监察史
忠宣王受禅 司宪府大夫中丞内侍史殿中内侍史监察内侍史注簿○寻改监察司及即位。复称司宪府大司宪执义掌令持平纠正。后复改监察司。以大司宪为大夫。
恭愍王五年 御史㙜同文宗制。十一年改称监察司。又称执义掌令持平纠正。十八年复称司宪府。置大司宪知事。革执义。兼知事侍史杂端。二十一年革知事。复称执义掌令持平。

谏官沿革历代谏官皆门下郞属号郞舍

编辑
三国 高丽文宗定制
未闻新罗司正之职兼谏官见宪官条|左右散骑常侍自穆宗时已有之。又改左右常侍。忠宣恭愍屡改官制。或加散骑。或只称常侍。沿革无常。
直门下太祖时直省官。疑是忠宣罢。恭愍置直都佥议。又称直门下。
谏议大夫穆宗时已有左右谏议大夫。睿宗改司议。忠宣恭愍称谏议称司议。沿革无常。
给事中又称中使。穆宗时已有之。忠宣改给事中后罢。恭愍称中事后又罢。
中书舍人太祖十三年置内议舍人。成宗改内史。忠宣改都佥议舍人。恭愍又称中书舍人。寻改内书舍人。后改门下舍人。
起居注起居郞起居舍人
左右补阙穆宗时已有之。睿宗改司谏又改补谏。忠宣改献纳。恭愍称司谏。又称献纳。无常。
左右拾遗穆宗时已有之。睿宗改正言。忠宣改思补。恭愍又称正言。
门下录事穆宗时已有之。忠烈恭愍称都佥录事。称门下录事。无常。
中书注书穆宗时有内史主书。忠烈恭愍称都佥议注书。门下注书。无常。

史官沿革

编辑
三国 新罗真兴时居㓒夫。高句丽婴阳时大学博士李文真。百济近肖古时博士高兴。皆修史。则三国盖皆有史官。而名称未闻。
高丽初 史馆掌记时政监修国史。修国史。同修国史。侍中以下至二品。兼修撰官。翰林院三品以下兼。又有直史馆四人。后称直馆。至忠宣。并于文翰署。为艺文春秋馆。吏属。书艺四人。记官一人。
忠肃王十二年改 春秋馆分艺文春秋为二馆。春秋馆掌史草。官修撰注簿检阅后改供奉。又有领馆事监馆事首相为之。知事同知事二品以上为之。充修撰官。充编修官。兼编修官三品以下为之。
恭愍王五年改 史馆十一年复称春秋馆。初置编修官检阅直馆。后称供奉修撰检阅。
旧时。艺文春秋馆。选文行士八人。任史翰之职。二馆分。而史翰歧而为二。供奉以下四人。不能备记。恭让元年。史官崔蠲上书。请以史翰八人。同其职任。各修史草二本。秩满当迁。一纳于官。一藏于家。以备后考。兼官充修撰官以下。各据闻见。录为史草。悉送史馆。又本馆直牒。京外大小衙门凡所施为。一一报馆。以凭记录从之。○架阁库。掌藏啚籍。恭愍王置丞注簿。按本朝政府。有架阁录事。主受教及大臣收议军国紧关文书。成庙以后废之。架阁。宋官也。掌两府典。故盖史馆之类也。

学官沿革

编辑
三国 新罗神文王二年。置国学。景德王置诸业博士,助教。寻改大学监。官有卿改司业,博士,助教,大舍改主簿。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立大学有国子博士。百济近肖古王置博士。掌书记。罗时。又有孔子庙堂大舍录事之官。今无考。
高丽成宗 国子监司业博士助教大学四门各置博士助教又置经学博士于十二牧
文宗 上同提举同提举管勾判事皆兼职。官有祭酒司业丞博士四门博士学正学录学谕直学书学博士筭学博士睿宗改判事大司成。吏属书史记官。
忠烈王元年 国学祭酒为典酒司业为司艺忠宣王改成均监复祭酒司业。加置明经博士学谕。后改监称馆置祭酒乐正改司艺改直讲成均博士谆诱博士进德博士。又置学正学录等官置大司成。
恭愍王五年 国子监大司成,祭酒,司业,直讲。国子大学四门。各有博士,学正,学录,直学,学谕。明经。有博士,学谕。书学筭学。皆有博士。律学。有博士,助教。十一年复称成均馆。司业为司艺。四门。改谆诱博士。十八年改祭酒为司成恭让王三年各道府牧。置教授。四年罢。寻复之。

学士沿革附诸馆殿学士

编辑
三国 新罗详文司圣德王置。又圣德王改通文博士。景德王改翰林后置学士。○崔致远为侍读兼翰林学士知瑞书书或作石院事。崔彦㧑为瑞书院学士。惠恭王朝。金弼奚为翰林郞。又有元凤省待诏,记室郞,瑞书郞,兴文监,太子侍书,学士之官。高句丽有太学博士百济亦有博士
弓裔 元凤省即翰林仍罗制崔凝为裔翰林郞
高丽初 上仝后改学士院。有翰林学士。国初。崔凝为知元凤省事。崔彦㧑为元凤省大学士翰林令。崔知梦又为供奉官。
成宗 学士院显宗改翰林院以崇文馆。为弘文馆置学士。
文宗定制 翰林院判事兼学士承旨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直院知制诰。兼○诰后改教诸殿大学士学士。幷定品秩。○又有同文馆使副使。皆兼官。睿宗时。已有长乐殿文德殿延英殿学士。○十一年。置清䜩阁。寻改宝文阁。置学士直学士直阁。又置校勘。朝夕讲论经史。又置提举管勾等官。以中枢内臣兼之。仁宗。改文德延英殿为修文集贤殿。
忠烈王 文翰署改翰林院。为文翰署。改宝文阁。为宝文署。宝文为书筵之始。至此徒有其名。恭让三年改书筵为经筵。有领事知事。
忠宣王 艺文春秋馆王初受禅。命直史馆。直文翰更直本署。罢政房本署。主选法。寻改词林院。掌出纳。改学士为司学。加置待制。复以宝文署。倂于同文馆。又置弘文馆,右文馆,进贤馆。再即位。倂文翰史馆。为艺文春秋馆。置大词伯词伯直词伯应教供奉幷兼官。又置修撰注簿检阅。三年。改词伯为提学。○右文进贤二馆幷置大提学提学直提学。
忠肃王十二年 艺文馆分艺文春秋为二。置修撰,注簿,检阅。后改供奉元年。沈暠置宝文阁大提学,提学,直提学。
恭愍王五年 翰林院置学士承旨待制供奉检阅直院。加置大学士二人。宝文阁提学。皆称学士。革提学。加置待制。罢进贤古文两馆置修文集贤二殿学士十一年。复以翰林。为艺文馆。改学士为提学。宝文阁官号。皆称提学。革待制。置直阁。复置两馆。革二殿。十八年。提学例改学士。宝文阁革直阁。置应教复置二殿。革两馆。二十一年。复称学士为提学。复置两馆。
恭让王元年 复幷为艺文春秋馆

诸司沿革

编辑
新罗 引道典景德王改礼成典 乘府真平六年置景德王改司驭府令卿大舍主簿舍知司史。 领客府本名倭典真平十三年改领客府景德王改司宾府 司农卿唐书新罗官侍中司农卿大府卿 调府真平王六年置景德王改大府令卿大舍主簿舍知司库 物藏典 工匠府神文王二年置 黑铠监改武卫监 司天博士漏刻典圣德王置景德置天文漏刻博士供奉卜师 医学博士神文王置药典改保命司供奉医师○孝昭元年置医学 船府真平王五年置有大监弟监景德改利济府掌舟楫
弓裔 禁书省 飞龙省 奉宾部 纳货府 物藏省 南厢坛 史㙜掌译语
丽初 内书省掌经籍 内军掌仪物器械 大驭府 礼宾省 光宗时有评农书史 内泉府 上仝光宗改宝泉后改少府监掌工技宝藏。 未闻 太卜监太史局 都航司有令卿后无闻
成宗 秘书省 卫尉寺光宗称掌卫部又司卫寺至是改 未闻 改客省后复旧名 有主农卿 未闻 少府监 未闻 上仝显宗改太卜为司天㙜
穆宗 上仝 阁门掌朝仪 太常掌祭祀赠谥 殿中省掌族谱 上仝 未闻 礼宾省 司农后废 未闻 上仝 将作监掌营缮 军器监掌造兵器 司天㙜太史局 太医监
文宗 上仝又置御书院置官 上仝 太常府 殿中寺 上仝 大仆寺掌舆马厩牧 上仝 未闻 大府寺掌财货 上仝 上仝 司宰寺掌鱼梁川泽 上仝 上仝睿宗改㙜为监 上仝
忠烈王 上仝 通礼门 上仝 宗正寺 上仝 上仝 上仝 未闻 上仝 上仝 上仝 上仝 上仝 观候署寻复旧 上仝 通文馆二年始置令诸学官年未四十者习汉语后改司译院
忠宣王 改省为监后降为典校署寻升署为寺○恭愍互称秘书监典校寺 改阁门复改称中门后改通礼门○恭愍互称阁门通礼门 改奉常寺又称典仪寺○恭愍互称太常寺典仪寺 宗簿寺恭愍互称宗正宗簿寺 罢倂于吏部忠惠复置恭让罢倂于重房 司仆寺恭愍互称大仆司仆寺 改典客寺恭愍称礼宾寺互称典客寺 典农司掌粢盛改储积仓恭愍复置典农寺 改外府寺又改内府寺复改司为寺○恭愍互称大府监内府寺 改内府监后罢倂于缮工司忠惠复置少府寺○恭愍称少府监又寺○恭愍革之置军资寺掌军需 改缮工监后称司又改寺○恭愍互称将作缮工 改司津监又都津司复称旧名○恭愍称司宰监改寺 罢倂于民部恭愍复置称寺 书云观倂太史局恭愍互称司天监书云观 司医署后改典医寺○恭愍互称太医监典医寺 都府署掌兵船恭让罢置司水署又改寺
官属官制。文宗大备。后代沿革皆因其制。各司皆有判事。至忠宣或有置领
事者。次卿或监或尹或正或令。次少卿少监少尹副正副令。皆出入三四五
品互置不常。次丞注簿或直长录事。或置或不置。沿革无定不能尽录。
典校寺又有郞校书郞正字校勘。或著作郞秘书郞。
通礼门初有阁门使副使祗候。又有引进使副使通事舍人或判官。
典仪寺初有司仪斋郞。忠宣改司仪为大祝斋郞为奉礼郞。
宗簿寺内给事。后改注簿。
右各司。例置官外别置者。若司天典医等杂职。不能尽述。
吏属各司。例多置主事书史令史书令史记官等任。而典校有书秇
书手。通礼有承旨听头。典仪有记者书事。宗簿有筭士。礼宾
筭士承旨孔目都衙。内府有计史筭士。少府有监史筭士。缮工有监作
筭士。司宰有筭士。军器有监史筭士。

诸小各司

编辑
新罗改号皆景德王所定
编辑

京城周作典圣德王置改修城府○官令卿主簿赏赐典属仓部改司勋监○官正佐主书典邑署改典京府○官卿监大中小司邑音声署改大乐监○官卿主簿彩典改典彩署○官监主书史左右司禄官文武王置○官监主书史典祀署圣德王置○官监大舍史市典东市典智证王置西市南市典孝昭王置○官监大舍书生史六部少监典监郞幢史律令典博士锦典改织锦房铁𨱎典改筑冶房漆典改餙器房毛典改聚毳房皮典改鞄人房皮打典改䩵工房磨典改梓人房麻典改织纺局○干史肉典改尚膳局○干二人绮典改别锦房○母八人朝霞房掌织细○母二十三人席典改奉座局○干史杨典改司篚局○干史瓦器局改陶登局○干史村徒典文武王置掌村中之政○干一宫翁一大尺一史二烟舍典圣德王置○看翁一人疑掌行旅陵色典录事参军冰库典大舍史廪典改天禄司药典改保命司祭典舍知史崇文㙜郞史从舍知狱典大舍史从舍知行军典大舍史从舍知针房女子十六○右名义可知者

大道署真平王置属礼部○一称内道监。疑崇佛之官。大日任典后合典京府○官有大都司小都司都事大舍都事舍知都谒舍知都引舍知都事稽知都谒稽知等名内省真平王置改殿中省○官有私臣改令又有卿监大舍舍知少年监典改钧天省○大舍史秽宫改珍阁省○官稚省宫翁御龙省哀庄王置○官有私臣改奉御卿监洗宅改中事省○大舍从舍知○右名义未详者

按新罗官职。但有其名。不书所掌。后人莫得以知焉。此外诸宫寺之设官。及他琐琐名称。虽多皆不可晓。故阙之。

高丽
编辑

太庙署改陵园署官掌守卫宗庙诸陵署掌守护山陵良酝署改司酝署官掌供酒醴尚食局改司膳署官掌供膳羞尚药局改奉医署掌和御药尚衣局改掌服署掌供御衣尚舍局改司设署掌供铺设尚乘局改奉车署掌内厩中尚署改供造署掌御用器玩京市署掌句检市廛大官署改膳官署掌祀宴馔掌冶署营造局掌镕冶都校署杂作局掌工作大乐署改典乐署掌声署供驿署掌诸道驿程内园署掌诸园苑典厩署掌饲杂畜掌牲署掌犠牲都染署掌色染杂织署掌织纴司仪署掌赞礼守宫署掌供帐幕典狱署大理寺掌狱囚大仓署大盈署豊储仓掌供上米廪○本右仓广兴仓掌百官禄○本左仓料物库掌御廪○本备用司内库义盈库长兴库本大府上库常满库本大府下库资瞻司本济用司内房库本义成仓德泉库常积仓自长兴库以下。皆忠宣所置。是后。忠惠置宝兴库。恭愍置典廨库惠济库宝源解典库。恭让置济用库。皆置官领之。莫非后王黩货自私者也。大清观主藏纛五部延庆宫提举司掖庭局

官属。右各小司。文宗定制。皆置令,丞,尚食。以下六局。皆置奉御,直长。豊储以下诸仓库。皆置使,副使。或加丞或直长或注簿。五部。初置使,副使,录事后改令。掖庭局。内侍伯,内谒者,内殿崇班,东西头供奉,侍禁殿直,内班从事之任。

珍阁省丽初有之。有令卿。白书省丽初有之。有卿郞中孔目。○右未详何官。

宫僚沿革附妃主王子府属

编辑
三国 新罗景德王置东宫官衙上大舍次大舍御龙省洗宅给帐典等属高句丽未闻百济未闻
弓裔 东宫记室朴儒为之
丽初 太子师傅太祖以崔彦㧑为之太子太傅崔凝卒赠是爵显宗置师保司仪郞司直通事舍人丞注簿录事
文宗定制 太师,太傅,太保,小师,少傅,少保,宾客,庶子谕德,侍读,侍讲学士,赞善,中舍人,中允,洗马,典内文学,司议郞,侍读事。○选三品官。至七品官子孙。为东宫侍卫及给使。詹事府。知事,詹事,少詹事,丞,司直,注簿,录事,家令仆,内直郞,宫门郞。卛更寺。事,令,士。○药藏郞,丞。○左右司御卛府卛,副卛。○左右监门。○左右清道卛府卛,副卛。○左右内卛府卛,副卛。○又有侍卫上大将军。
睿宗 罢詹事府仁宗复又置春坊通事舍人。后又罢詹事等官。忠烈复又置赞德庶尹。
忠宣王 立世子府谘议翊善直讲丞司直记室参军
恭让王 置知书筵改左右师同知书筵改宾客侍学改辅德弼善文学司经立春坊院掌东宫事知院事卫卛武官谘议洗马
附妃主立府文宗置詹事注簿录事。忠烈加丞旨谕行首牵龙。恭愍改詹事。为左右尹。又置舍人。或司禁。王子府典签录事。忠宣改置翊善伴读等官。妃父及尚主者。置典签录事。

内职沿革

编辑

三国称夫人

高丽初。未有定制。后妃以下。以某院某宫夫人为号。

显宗时。有尚宫尚寝尚食尚针之职。又有贵妃淑妃等号。

靖宗以后。或称院主院妃。或称宫主。外命妇公主大长公主正一品。

文宗定制。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并正一品。国大夫人正三品。郡大夫人。

忠宣改宫主为翁主。忠宣以后。婢妓亦封翁主宅主尊卑无等。郡君正四品。县君正六品。

宗职沿革

编辑

三国新罗,高句丽,百济。拜达可为安国君。邹安为让国君。则亦有封君矣。

高丽初。宗亲称院君大君。

显宗以后。封公侯下者。为元尹正尹。或兼尚书中书令。或带太尉司徒司空。

忠宣。定大君院君诸君元尹正尹。

恭愍。复置公侯。寻复忠宣之制。

附异姓封君
编辑

高丽初。用公侯伯子男之号。○忠宣。定诸君元尹正尹。○恭愍。改称公侯伯。后复改府院君诸君。

武职沿革

编辑
三国 新罗知内外兵马事逸圣王拜䧺宣○大将军助贲王拜于老○左右军主伐休王时○左右将军慈悲王时○侍卫府真平王四十六年。有将军大监弟监队头等官。又有项卒。真德王时置。队大监少监。各领马兵步兵。幢真兴王五年。置军幢。内外主兵者。皆以幢名。若大幢贵幢。军师幢主步骑幢主。是也。又以衿五色相别。有绿紫黄白赤等衿幢。高句丽有将军号有大模达比卫将军末客郞中郞将百济有左将必有右将
弓裔 精骑大监
高丽太祖 大将军马军将军兵禁官有郞中史徇军部将军又置令卿郞中支天军大将军补天军大将军祐天军大将军天武军大将军捍天军大将军右五军见于讨百济时二年置六卫六卫合四十二领左右卫神虎卫兴威卫金吾卫千牛卫监门卫
穆宗 五年。置六卫职员。每卫。上将军大将军每领将军中郞将郞将别将散员五尉队正。○六卫。各有长史录事。后。置鹰扬龙虎二军。凡三领。班在六卫上。官号同。○二军。称近仗军将军。称亲从将军。军政揔于鹰扬。后。又设重房。使军卫上大将军。皆会焉。毅明以来。武臣用事。重房权重。竟至于亡。○六卫外。又有都府。外仪仗府。坚锐府。置中郞将。郞将。别将等任。○又有御牵。龙御。供鹤班。
忠宣王 改龙虎为虎贲。又改亲御军。寻复旧。改金吾为备巡。恭愍置忠勇四卫。各置将军以下。

阃帅沿革

编辑
三国
编辑

新罗

军主智证王五年。外州置。以异斯父为之。

揔管太宗王元年。改军主为揔管。

都督文武王置所夫里州。以真王为都督。孝昭王又改揔管。元圣又改九州各置。

新罗。以军营为停。亦称誓。

宣德王置𬇙江镇。有头上大监弟监等官。

大使张保皋。为清海大使。军使张保皋。为感义军使。

平东将军。金阳镇海将军张保皋为之又有右卫将军节度使之名。

高句丽

大人国有五部。各有大人。皆贵人之族。

音鹿五部大城。皆置比都督。

高丽
编辑

东南道招讨使。知牙州军事。太祖命金行涛。

征西征南等大将军太祖命庾黔弼。

大都督府太祖以天安为之。睿宗以咸州为之。

节度使见监司条○防御使见牧守条

兵马使成宗八年。置于东北两界。有知事副使判事。则宰相在京遥领。○后因乱。各道皆置之。发遣者。则有制置处置执捉加发等号。

行营兵马使旧制。宰臣按边出征。称大番兵马。文宗改之。

元帅睿宗。征女真。以尹瓘吴延宠为上元帅副元帅。是后。受钺者多称元帅。或兵马使。○丽末倭患以后。分遣诸道元帅副元帅。助战元帅,督察元帅,海道元帅。又有都巡问使,诸兵马使。兵政多门。竟以无功。

都统使恭愍。各道置。指挥使临乱则分遣各道。○部夫使同。都巡问使恭愍改称都节制使。元帅为节制使。万户事元以后。合浦全罗等地。置镇军镇边等万户。恭愍亦以西京安州泥城义州地。置之。防护使因乱置之。亦有别监。

监司沿革

编辑
三国
编辑

新罗都督见阃帅又有安抚诸军事

高句丽傉萨。见阃帅处闾近支诸城置之。比刺史称道使。又有参佐。

百济方领王都外分东西南北中五方。方有领一人。以达卛为之佐。方有十郡郡将三人。以德卛为之郡将。犹唐刺史。

高丽
编辑

节度使专制方面。国初称之。按察使显宗改都部署文宗改按察使睿宗复按廉使忠宣王改三南加副使都观察黜陟使昌。以按廉秩卑。以大臣为之。改号。按廉使恭让王复○转运使国初。各道置。显宗罢。监仓使两界有之劝农使忠烈王。使按廉兼。○察访使仁宗高宗遣之。巡问州郡。○安抚使显宗置诸道。寻罢。○睿宗分遣诸道。名同而事异。亦名巡抚后有安慰察理等名。宣谕使廉问使恭让置京畿左右道○计黜使点户口则分遣之○王旨使用别监明宗置。

丽制。有事必置使。随事立名。事已即罢。殆不尽记。若軆察軆复检察使等。是也。

牧守沿革

编辑
三国
编辑

新罗州主,郡主脱解王置○南史。新罗邑在内曰啄评。外曰邑勒。有六啄评五十二邑勒。○按六啄评。疑六部也。

州都督见阃帅仕臣五京置。一云大尹一云仕大等。贰称少尹。

郡太守县小守一云制守县令镇头各镇有之。犹防御使。

城主将兵守御者之称。三国同。又有将军。村主罗制。乡部曲。置长村。置大监弟监。掌一村之政。成宗改村长村正。

外司正见宪官○外位官文武王。五京诸州。置六徒。真骨出居之。其位。视京位。岳干视一吉飡述干视沙飡高干视级飡贵干视大奈麻选干视奈麻上干视大舍视舍知一伐视吉次彼日视小乌阿尺视先沮知

高句丽唐书其州县六十郡县有宰太守

百济郡将见监司南史。邑曰担鲁。国有二十二担鲁。以子弟宗族分据之。

高丽
编辑

留守成宗东西京置。文宗南京置。仁宗改西京留守使。忠烈王三京改府置尹。

团练使都团练使刺使成宗制为州府之职。穆宗罢之。

大都护府国初。西京置。文宗置使副使。睿宗改牧。旧制。补外者幷带京官。恭愍罢之。

成宗置十二牧。后罢牧置节度使。显宗又改八牧。忠宣王。或以宰相为使。

中都护府文宗。定使副使。

防御镇文宗。定使副使。

知州事知郡事

诸县文宗。定令尉。睿宗诸小县置监务。高宗罢尉。恭愍王。改令监务。为安集别监。禑复旧。

诸镇文宗。定将副将。

馆驿使新罗炤智王。置驿。后置京都驿。改号都亭驿。官有大舍史。○丽初。称诸道巡官。显宗改今名。恭让王改驿丞。

句当成宗置于鸭绿渡。后诸津渡皆置。

事审官国初。以金傅掌庆州事审官。使知本州事。诸功臣效之。各为本州事审官。后。各州郡皆置使本邑举望。忠肃王罢之。民大悦。

藩司牧守属官兵马使判官录事留守判官睿宗改少尹置司录参军掌书记法曹等官○忠烈王改三京为府置尹判官司录

大都护府判官。睿宗改通判。司录。掌书记法曹。中都护上仝防御使判官。法曹。文学。医师。

知州郡同防御使

中官沿革附内侍院

编辑
三国 未考
高丽 国初以后。但备宫闱之任。不得拜参官。
毅宗 自此。尊宠䆠者。事元以来。权倾一世矣。 内侍院丽时。成众选官之法。曰内侍院。曰茶房。曰司栯。曰司衣。曰司彜。备宿卫近侍之任。名臣硕辅多从内侍中出。其选甚荣。后来冗滥避军役者。争相充补。至丽末犹存。与中官名同而实异。
恭愍王 设。内詹事内常侍内侍监等官。后置。内侍府有判事同判事知事佥事。以上幷设检校官。同知事同佥事左右丞直副丞直司谒谒者宫闱丞奚官令给事通事。自正二品至从九品受官者。凡百二十一人。禑罢。恭让王复。

勋爵沿革附加爵赠谥

编辑
三国 勋爵无闻。或有封君者。若高句丽安国君之流。是也。罗丽。皆有加爵赠职之例。赠谥无考。金庾信。赠兴武大王。别例也。
高丽 勋二堦上柱国柱国爵五等公侯伯子男
文宗定制 上柱国正二品。柱国从二品。国公食邑三千户正二品。郡公食邑二千户从二品。县侯食邑一千户。县伯七百户。开国子五百户并正五品。县男三百户从五品。
忠烈王 勋爵幷废
恭愍王 复五等爵。又废。丽制。赐功臣号。自四字有至十字者。

文武散堦沿革

编辑
新罗 太大角干一云太大舒发翰。文武王置此。以赏金庾信。位。在大角干上。大角干一云大舒发翰。太宗王置此赏金庾信居十七位之上。一位伊伐飡一云伊罚干。或干伐飡或角干或角餐或舒发翰或舒弗邯。○角干。古号酒多。二位伊尺飡一云伊飡三位匝飡一云匝判。或苏判。四位波珍飡一云海干。或破弥干。五位大阿飡已上唯真骨受六位阿飡一云阿尺干或阿餐○自重阿飡至四重七位一吉飡一云乙吉干八位沙飡或萨飡或沙咄干九位级伐飡或级飡或及伏干十位大奈麻或奈末○自重大奈麻至九重十一位奈麻或奈末○自重奈麻至七重十二位大舍或韩舍十三位舍知或小舍十四位吉士或稽知或吉次十五位大乌或大乌知十六位小乌或小乌知十七位造位或先沮知外位见牧守
高句丽本史阙 后汉书。其官九等曰。相加对卢沛者古邹大加掌宾客如鸿胪主簿优日使者皂衣先人南史。亦同尊卑有等级其置官。有对卢则不置沛者。有沛者则不置对卢。北史其官十二等分掌内外事曰大对卢太大兄大兄小兄竟侯奢乌拙太大使者大使者小使者褥奢医属仙人其大对卢则以强弱相凌夺。不由王署。○隋书言宫十二等曰。太大兄次大兄次小兄次对卢次竟侯奢。馀上同。新唐书言其官十二级曰大对卢一云吐捽揔知国事郁折主啚簿者太大使者皂衣头大兄所谓。皂衣者先人也。秉国政三岁一易。善职则否。凡代日有不服则相攻。王为闭宫。守胜者听为之。○通考。吐捽下。有太大兄至皂衣头大兄以上五官。掌机密谋政事。征发兵马。选授官爵。大使者大兄上位使者诸兄小使者过节先人古邹大加通考。大兄下有收位使者。诸兄上有小兄。过节下有不过节。无小使者凡十五等。新罗平高句丽。量本国官品。授丽人。主簿授一吉飡大相授沙飡位头大兄从大相授级飡小相狄相授奈麻小兄授大舍诸兄授舍知先人授吉决自位授乌知
百济古尔王置十六品 一品六佐平见宰相北史五人二品达卛北史三十人三品恩卛北史云。恩卛以下官。无常员。各有部司。分掌众务。四品德卛五品捍卛六品奈卛北史。已上冠饰。银花。○服紫七品将德紫带八品施德皂带九品固德赤带十品季德青带十一品对德十二品文督右黄带服绯十三品武督十四品佐军十五品振威十六品克虞右白带服青新罗平百济。量本国官品。授济人。京官达卛授大奈麻恩卛授奈麻德卛授大舍捍卛授幢知奈卛授幢将德授大乌外官达卛授贵干恩卛授选干德卛授上干捍卛授干奈卛授一伐将德授一尺
高丽初 官堦不分文武曰大舒发韩舒发韩夷粲苏判波珍粲韩粲阏粲一吉粲级粲右新罗之制大宰相重副台司勋辅佐相注书令光禄丞奉朝判奉进位佐真使右泰封之制参用二制寻用为大匡正匡大丞佐丞大相之号又有元甫正甫元尹佐尹正朝正位甫尹军尹中尹之号
成宗 文官改大匡为开府仪同三司正匡为特进大丞为兴禄大夫大相为金紫兴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为银青兴禄大夫武散堦凡二十九从一品骠骑大将军正二品辅国从二品镇国正三品冠军从三品云麾○右皆称大将军正四上中武下将武从四上宣威下明威正五上定远下宁远从五上游骑下游击正六上耀武右皆称将军○耀武副尉从六上振威下振武自从六以下上皆称校尉下皆称副尉正七上致果下致果从七上翊威下翊麾正八上宣折下宣折从八上御侮下御侮正九上仁勇下仁勇从九上陪戎下陪戎
文宗 文散堦二十九从一开府仪同三司正二特进从二金紫光禄大夫正三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光禄大夫正四上正议下通议从四上大中下中大夫正五上中散下朝议从五上朝请下朝散正六上朝议郞下承议郞此下称郞从六上奉议下通直正七上朝请下宣德从七上宣议下朝散正八上给事下征事从八上承奉下承务正九上儒林下登仕从九上文林下将仕
忠烈王 金紫光禄改为匡靖银青光禄改为中奉其馀拟上国者皆改之忠宣王改忠烈二十四年从一崇禄大夫正二兴禄大夫从二正奉大夫正三正议大夫从三通议正四大中从四中大夫正五品以下上下幷从文宗旧制后有荣列正献朝显大夫之堦
忠宣王 又改一品始置正正一三重大匡又加壁上三韩之号又去从一重大匡正二匡靖大夫○改上大匡下正匡从二通宪大夫○改上匡靖下奉翊正三上正顺下奉顺改同从三上中正下中显改同正四奉常从四奉善正五通直郞○自此为郞从五初五品以下无从后改○朝奉正六承奉从六宣德正七从事此下无从八品征事九品通事忠宣凡三改初二十七堦再十五堦终十九堦
恭愍王 正一上开府仪同三司改壁上三韩三重大匡又改特进辅国三重大匡○下仪同三司改三重大匡又改特进三重大匡从一上金紫光禄大夫改重大匡改三重大匡○下金紫崇禄大夫改无又改重大匡正二上银青光禄改匡靖又改光禄○下银青荣禄改无又改崇禄从二上光禄改奉翊又改荣禄○下荣禄改无又改资德正三上正议改正顺又改正议○下通议改奉顺又改通议从三上太中改中正又改太中○下中大夫改中显又改中正正四中散改奉常○又改上中散下中议从四朝散改奉善○又改上朝散下朝列正五朝议郞此下称郞改通直此下幷同初制从五朝奉改同正六朝请改承奉从六宣德改同七品修职改从事此下无从八品承事改征事九品登仕改通仕恭愍王三改初二十一堦再十八堦终二十三堦

高丽诸司都监各色

编辑

都评议使司见宰相式目都监文宗定掌邦国重事使宰相兼三军都揔制府见恭让三年揔中外军事巡军万户府即诏狱又掌捕盗尚瑞司即政房或称知印房或称箚子房他官兼印符郞掌王府印信旧称玺符郞印信司即承旨房掌出纳兼官迎送都监会议都监员额无数以练事者为迎送会议幷文宗定典牧司此下亦皆文宗所定四面都监删定都监八关宝勾覆院内庄宅都斋库都祭库内弓箭库仓库都监行廊都监幞头店聚仙店庆仙店书籍店恭让三年罢四年置书籍院掌铸字给田都监祭器都监卤簿都监都塩院东西大悲院济危宝光宗置惠民局睿宗置掌药局东西材场此下又文宗定管弦坊街衢所光军司定宗置征袍都监宣宗定掌军士衣服养贤库睿宗置属国子宫阙都监光宗始置救济都监睿宗始置忠穆王置赈济都监禑置赈济色礼仪详定所睿宗置额号都监仁宗置平斗量都监明宗置别例祈恩都监明宗置山川裨补都监此下神宗置输养帐都监五家都监教定都监崔忠献擅权置此掌百事金俊改称教定别监戎器都监高宗置下同救急都监净事色忠宣王改斋醮都监行从都监此下元宗置田民辨正都监战舰兵粮都监伐日本时钿凾造成都监以皇后欲藏经求之也房库监传别监掌田地公案奴婢贱籍济州逃漏人物推刷色此下忠烈王置铺马箚子色寡妇处女推考别监时武人专国撰定名号鄙拙多类此农务都监燃灯都监人物推考都监诸领府完护都监经史教授都监选军鹰坊内乘忠穆王罢之以土田奴婢还本拶理辨违都监此下忠肃王置改除弊事目所为此号火者据执田民推考都监盘缠都监入朝时置吏学都监忠惠王置整治都监此下忠穆王置掌诸道量田孩儿都监求福都监为支应楡店寺置弘福都监此下恭愍王置兴福都监典宝都监崇福都监礼仪推正都监推刷色刷卷都监征公债者兴王都监仁宗时已有此名习射都监禁杀都监禄转捧上色刑人推正都监理学都监供办都监掌正陵都揔都监点坊里军火桶都监禑置下同折给都监掌均田里推征色掌征逋欠武艺都监点牛色为进献置别酒色别鞍色十学此下恭让王置汉文都监世子朝见色三苏造成都监明宗置诸宫殿官文宗定诸陵直诸真殿直诸馆直诸坛直诸神庙直诸牧监直诸窑直诸亭院直

按丽制。省府各司外有别称。如有军国诸事。必别设一衙门掌之。本司便同虗设。事已即罢。或有传久永置者。名号多端。今录之。以著当时官制之冗繁。

乡职沿革

编辑
三国 未考
高丽初 一品三重大匡重大匡二品大匡正匡三品大丞佐丞四品大相元甫五品正甫六品元尹佐尹七品正朝正位八品甫尹九品军尹中尹与朝官相应○丽祖。以掌民者称户长。统兵者称将校。此乡吏之始。
成宗 兵部为司兵仓部为司仓堂大等为户长大等为副户长郞中为户正员外郞为副户正执事为史兵部卿为兵正筵上为副兵正维乃为兵史仓部卿为仓正 丽制。郡邑首吏曰户长。穆宗定年满七十则属安逸不任事。每岁初。朝谒于京曰正朝户长。
显宗 户长副户长兵正副兵正仓正副仓正兵仓史公须食禄史客舍史药店史司狱史
文宗诸州县吏 初职后坛史二转兵仓史三转州府郡县史四转副兵仓正五转副户正六转户正七转仓正八转副户长九转户长

僧官沿革

编辑
新罗新罗尊崇异教。宠以官爵。今著于末。
编辑

国统一云寺主。真兴王。始以惠亮为之。

都唯那娘真兴王置

大书省真兴王。以安藏为之。文武王。以信惠为之。

阿尼大都唯那真德置

少年书省元圣王置

州统九州各置一人

郡统十八郡各置一人

高丽丽氏代罗一袭旧迹尊宠缁髡无比
编辑

国师太祖以后。必以高僧二人。尊为国师王师。国师最尊。至丽末犹然。

王师

僧统

古初官号别录

编辑

朝鲜大夫有大夫礼博士卫满为之卫氏相将军

三韩臣智邑借通考云。马韩其国各有帅。大者名臣智。次邑借。辰韩同。险侧樊秽杀奚辰韩。小邑各有渠帅。大者名臣智。次险侧以下名。魏卛善邑君归义侯中郞将都尉伯长马韩官也○按。中郞将都尉。皆秦官。益信韩人之为秦人。邑长。

侯邑君三老东沃沮同

'三国'新罗官号散见于上

高句丽官号略见于上掌牲大主簿,九使者,中畏大夫,评者,驸马都尉,长史,司马参军,相加,大加。国初。国相称相加。大官称大加。凡官名皆有加字。如马中羊狗加之类。古邹加通考云。掌宾客以太大使者为之。国子博士,舍人,通事,典书客。右皆以小兄以上为之武官。有大模达。以头大兄以上为之末客。比中郞将。大兄以上为。其次领千人以下有差。按句丽官爵。最无征。以本纪考之。诸部各有沛者,于台,小兄,大使者,皂衣等官。朝官亦然。盖其职掌。与中朝官为表里。使之管摄。若左右中畏大夫之类。即中朝之官。而不与于外部矣。

弓裔官散见上又有植货府掌裁植障缮府掌修城珠淘府掌造器又有正匡元辅大相,元尹,佐尹,正朝甫尹,军尹,中尹等号。

百济官号略见于上恩卛以下。官无常员。各有部司。分掌众务。

内官前内部谷内部内𢈴北史作掠部外𢈴部马部刀部功德部药部木部法部后宫部

外官司军部司徒部司空部司冦部点口部外舍部绸部日官部市部右见于北史。其义多未详。○冠军将军,驸马都尉,弗俟侯,长史,龙骧将军,带方太守。右见于本纪又有官名北门头。

古今职官之异

编辑

大监新罗武官尊爵。今又以二品以上文武官。通称为大监。

别监高丽时。因事置官。多称别监。颇贵显者为之。今则掖属有别监。又州县之佐。以乡员为之。亦称别监。人家苍头亦称之。

新罗时。相呼尊贵之称。今多卑贱之呼。治园圃者谓之园头干。海民鱼采者谓之捕鲊干之类。是也。

中枢府高丽枢密院也。今为西班军职。虗衔无实差者。

承旨高丽属枢密院。今别设承政院置之。

注书高丽属门下省。今属承政院。

谏官高丽。以门下郞属。为谏官称郞舍。今别设司谏院。

仪宾府,敦宁府高丽。公主及妃父。各开府置属于家。今别立府设官。为王朝职。

六曹高丽称六部。其官称尚书,侍郞,郞中,员外郞。事元以后。自中书以下省号官名。拟上国者。皆革之。今从丽之改制而各曹参判参议则旧无其称。

万户忠烈以后。置万户为尊贵之职。今边将有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