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 东史纲目
第四
作者:安鼎福
1760年
第五

起己酉新罗真德女主三年。高句丽王臧八年。百济王义慈九年。尽乙巳新罗景德王二十四年。凡百十七年。

己酉新罗真德女主三年。高句丽王臧八年。百济王义慈九年。春正月。新罗冠服。始从华制。○夏四月。唐罢辽东之役。

先是。房玄龄临殁。上表谏东征曰。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而坐烦中国。内为前代雪耻。外为新罗报雠。岂非所存者小。所损者大乎。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焚凌波之船。罢应募之众。帝不从。至是。帝崩遗诏罢之。由是丽人。得以少舒。而盖苏文㐫骄日甚。王臧庸暗。竟至于亡。

秋八月。百济侵新罗。新罗将金庾信。大破百济兵于道萨城。斩其将殷相。

百济。遣左将殷相。帅精兵七千。攻陷石吐等七城。今未详。金庾信。及将军陈春天存,竹旨等出御。分三军为五道击之。互相胜负。经旬不解。庾信进屯道萨城下。有水鸟飞过。将士以为不祥。庾信曰。此不足怪。今日必有百济人来谍。汝等佯不知。乃使徇于军中曰。坚壁不动。明日。待援军决战。谍者闻之。归报殷相。殷相等疑惧。于是。庾信奋击大破。虏将军正仲。斩殷相及将士十人。军卒八千九百八十级。获马万匹。兵械不可胜记。佐平正福。与众一千降。庾信皆纵之。

冬十一月。百济雷无冰。

庚戌新罗真德女主四年。高句丽王臧九年。百济王义慈十年。夏四月。新罗以真骨在位者。执牙笏。○六月。新罗告捷于唐。

遣金春秋法敏使唐。主自制太平颂。织锦为文以献之。诗曰。大唐开洪业。巍巍皇猷昌。止戈戎衣定。修文继百王。统天崇雨施。理物軆含章。深仁谐日月。抚运护时康。幡旗何赫赫。钲鼓何锽锽。外夷违命者。剪覆被天殃。淳风凝幽显。遐迩竞呈祥。四时和玉烛。七曜巡万方。维岳降宰辅。维帝任忠良。五三成一德。照我唐家皇。拜法敏为太府卿以还。

新罗始行唐年号。

先是。新罗自法兴王以后。始称年号至是始行唐号。金氏曰。三代改正朔。后世称年号。皆所以大一统。新百姓之视听也。是故苟非乘时并起。两立而争天下。与夫奸䧺乘间。而作觊觎神器。则不可私行年号。新罗一意事中国。而法兴自称年号。惑矣。厥后袭谬已久。至是奉行唐号。可谓过而能改矣。

秋高句丽饥。

辛亥新罗真德女主五年。高句丽王臧十年。百济王义慈十一年。春正月朔。新罗始行贺正。

女君。御朝元殿。受百官正贺。贺正之礼始此。

二月。新罗置执事部中侍。

新罗初有禀主掌机密。至是改为执事部。置中侍一人。以波珍飡竹旨为之。与上大等。为执政宰相。

新罗始置博士助教。

新罗遣金仁问。入唐宿卫。

仁问字仁寿。春秋第二子。博览群书。兼涉庄老浮屠之说。善隶书。工射御。晓音律。识量宏远。官波珍飡。至是入唐。帝谓涉海。来朝。忠诚可尚。特授左领军卫将军。仍留宿卫。时年二十四。

百济遣使。入朝于唐。

帝玺书谕王曰。新罗使金法敏奏言。高句丽百济竞侵。大城重镇。幷为百济所并。疆宇日蹙。乞诏百济令归侵城。若不奉诏。即自打取。但得故地请交和。朕以其言顺。不可不许。王所兼新罗城。并宜还之。新罗所获百济俘。亦遣还然后。解患释纷。韬戈偃革。百姓获息肩之愿。三藩无战争之路。王若不从。朕依法敏所请。与王决战。亦令高句丽。不许相救。高句丽若不承命。即令契丹诸藩。度辽深入抄掠。王可深思朕言。无贻后悔。济王不肯从命。

新罗。置仓部及左理方府。

仓部旧属禀主。至是分置。又置左理方府。掌律令。

壬子新罗真德女主六年。高句丽王臧十一年。百济王义慈十二年。春正月。新罗,高句丽,百济。幷遣使入朝于唐。

癸丑新罗真德女主七年。高句丽王臧十二年。百济王义慈十三年。春。百济大旱。○秋八月。百济与倭通好。○冬十一月。新罗遣使入朝于唐。献金緫布。○是岁。唐诏倭。令援新罗。

倭王孝德。遣使入贡于唐。时新罗。为丽济所暴。帝赐玺书。令出兵援新罗。未几。孝德死。通考补。

甲寅新罗真德女主八年。太宗武烈王元年。高句丽王臧十三年。百济王义慈十四年。春三月。新罗女主胜曼薨。国人推真智王孙金春秋。为王。

国人。谓始祖赫居世。至真德二十八王。谓之圣骨。自武烈至永王。按永王疑敬顺王。谓之真骨。主薨谥真德。葬沙梁部。群臣欲立伊飡阏川。阏川固让曰。老父无德可称。今之德望。莫如春秋公。可谓济世英杰。遂奉为王。春秋三让而后即位。是为太宗武烈王。父伊飡龙春。母金氏天明夫人。真平王之女。妃金氏文明夫人。角飡舒玄之女也。

唐遣使新罗。册赠女主。

帝闻新罗主薨。举哀于永光门。使太常丞张文收。持节吊祭。赠开府仪同三司。赐彩段二百。

夏四月。新罗王追尊其父龙春。为文兴王。母金氏。为文贞太后。○有神见于高句丽。

神降于高句丽马岭山。谓人曰汝国君臣。奢侈无度。亡无日矣。

五月。新罗制理方府格。

命理方府,令良首等。详酌律令。号理方府格。凡六十馀条。颁示国内。

新罗改军主为揔管。○唐遣使册新罗王。

唐遣使持节备礼。册命为开府仪同三司新罗王。新罗遣使谢恩。

新罗赐国原人任强首粟。

强首。中原京沙梁人奈麻昔谛之子。初其母梦见人有角者。有娠及生头后有高骨。父以示相者。相者曰吾闻伏羲虎形。女娲蛇身。神农牛头。皋陶马口。自古圣贤。其相有异。今儿首角而黡。夫面黡无好。头黡无恶。此必英物乎。遂名牛头。及壮知读书晓义理。父欲试其志。问曰学佛乎。学儒乎。对曰佛。世外教也。愿学儒。遂就师。读孝经,曲礼,尔雅,文选。所得逾高。是时唐册诏有难解处。牛头能解之。王惊喜。问其姓名。对曰。臣本任那加良人按中原今忠州古任那国也牛头也。王曰。见卿头骨。可称强首。使制谢表。文工而意尽。王益奇之。称任生。不名。强首不治生产。家贫。王命岁赐新城租一百石。强首尝娶冶家女。父母将以礼改娶。强首不可。父怒曰儿有时名。以微者为偶。不亦耻乎。强首曰。尝闻古人之言。糟糠之妻。不下堂。贫且贱。非所耻也。

冬十月。契丹败高句丽。于新城。

丽将安固。与靺鞨击契丹。松漠都督李窟哥御之。大败丽军于新城。

乙卯新罗太宗二年。高句丽王臧十四年。百济王义慈十五年。春正月。新罗以金刚为上大等。文忠为中侍。○高句丽,百济,与靺鞨连兵侵新罗。新罗遣使告急于唐。

是时。唐虽罢辽东之役。意未尝忘高句丽也。新罗累世诚心内附。常欲藉大国兵力。以报二国。至是丽济。与靺鞨连兵侵新罗。取三十三城。罗王遣使入唐告急。且求援。三国兵祸复始于此。

二月。百济作望海亭。

亭在王宫南。又修太子宫。皆穷极侈丽。济王幼有孝悌之行。时称海东曾子。及壮䧺勇有胆决。至是骄奢黩武。国人失望。

唐遣程名振,苏定方。击高句丽。

营州都督程名振。与中郞将苏定方渡辽。丽人见其兵小。渡贵湍水在辽地今未详逆战。名振等。奋击大破之。焚其外郭及村落而归。

三月。新罗立子法敏为太子。授诸子爵。

王妃金氏名文姬。庾信之妹也。初妃娣宝姬。梦登西兄山顶。坐旋流遍国内。觉与妃言。妃戯曰愿买兄梦。因与锦裙为直。后春秋与庾信蹴踘。庾信故践春秋衣纽落之。请往其家缀之。因置酒唤宝姬来缀。宝姬辞曰。岂可以细事。轻近贵公子乎。妃乃进缀。妃以淡妆轻服。光艶照人。春秋悦之。仍请婚。及即位。册为王妃。是为文明王后。生六男。长子法敏为太子。仁问入唐宿卫。文王为伊飡。老且为海飡。智镜,恺元皆为伊飡。庶子仁泰为角飡。皆知,车得,马得。幷授官。女又五人。法敏。姿表英特。聦明多智略。

秋九月。新罗将。金庾信。攻百济刀比川城。克之。

时百济群臣。奢淫。不恤国事。民㤪神怒。灾异屡见。庾信告王曰。百济无道。此诚吊伐之时也。先是。级飡租未押。为夫山县令。今未详。被虏百济。为佐平任子家奴。从事恪勤。任子信任不疑。纵其出入。未押。逃归。庾信。知其可用。谓曰吾闻任子专济政。思与图事而难其人。子盍往语之。未押许之。复还百济。从容语任子以庾信意曰两国存亡。未可知。若彼亡子依我。此亡我依子。任子默然。间数月。使归报庾信。于是庾信幷呑之谋愈急。遂攻刀比城今未详克之。

新罗侵百济。百济袭击大败之。斩其将金歆运。

歆运。奈勿王八世孙。少游花郞文努之门。闻人死节事。必慨然流涕。同门僧转密曰。此人赴敌。必不还也。后为王婿。王愤丽济侵轶。遂出师以歆运为郞幢大监。歆运受命即行。屯百济阳山下。阳山县。在今沃川县南五十九里。本新罗助比川。欲攻助比川城。即阳山县。济人。乘夜来袭。罗军惊骇。因急击飞矢雨集。歆运横马握槊。以待敌。大舍诠知曰。今贼起暗中。公虽死。人无识者。况公新罗贵骨。王之半子。若死贼手。百济之所夸詑。我所深耻也。歆运曰。大丈夫既以身许国。人知与否。非所恤也。岂可求名。拔釰手挥进。杀数人而死。于是大监秽破。小监狄得。皆战死。步骑幢主宝用那闻歆运死曰。彼贵骨势荣。犹不爱死。况余生无益而死无损乎。遂赴敌死。王闻之伤痛。赠歆运,秽破一吉飡。宝用那狄得大奈麻。时人。作阳山歌以悲之。是役也。有骤徒者。沙梁人奈麻聚福之子也。兄弟三人。长夫果。仲骤徒。季逼宲。骤徒常出家。名道玉。语其徒曰吾闻为僧者。上则精术业以复性。次则起道用以益他。我形虽桑门。而无一善可取。不如从军以报国。脱法衣着戎服。改名骤徒。谓驰。骤为徒也。乃诣兵部。请属三千幢。及是突阵力闘而死之。权氏曰。孔子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实行师之要道也。不量众寡。不审形势。而枉死贼手则何益于事哉。杀吾身而可以克敌。死之可也。生吾身而祗以辱国。死之可也。无是二者。则岂可轻吾身。以快贼心乎。歆运之死。岂非烈于志而短于谋乎。与其死而无救于败。曷若不死而图效于后日哉。然视畏死而偸生者。则有间矣。崔氏曰。新罗之俗。尚忠信崇节义。临战则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盖其人心世道之淳厖。有以致之也。非丽济所能及。其君如有躬行心得而倡之者。则变鲁至道。其在于此。而惜乎新罗之治。止于新罗而已也。

冬十月。新罗以金庾信尚王女。

丙辰新罗太宗三年。高句丽王臧十五年。百济王义慈十六年。春三月。百济杀谏臣佐平成忠。

初。济王日与宫人耽乐。佐平成忠。极谏。王怒囚之。由是无敢言者。忠在狱中不食。临死上书曰。忠臣死不忘君。愿一言而死。臣观察时变。必有兵革。凡用兵。必审择其地。处上流以延敌。然后可以保全。敌兵若来。使陆路不过沉岘。一名炭岘。在今扶馀县东十四里。水不入伎伐浦。一名白马江。在今扶馀县西五里。据险御之可也。王不省。遂死狱中。权氏曰。自古以来。从谏者兴。拒谏者亡。义慈之于成忠。不惟谏而不听。敢系狱杀之。以快其心。其致身俘国灭。非不幸也。

夏五月。高句丽王都雨铁。○新罗王子金仁问。还自唐。以仁问为押督州揔管。筑獐山城。

以设险录功。授食邑三百户。

秋七月。新罗遣子文王。入朝于唐。○冬十二月。高句丽遣使入贺于唐。

贺册皇太子。

丁巳新罗太宗四年。高句丽王臧十六年。百济王义慈十七年。春正月。百济王。以庶子四十一人。皆为佐平。赐食邑。○新罗置大日任典。

掌六部。其官有大都司,小都司,都事等官。

夏四月。百济大旱。○秋七月。新罗地燃。

吐含山地燃三年而灭。又北岩崩碎为米。味如陈仓米。

戊午新罗太宗五年。高句丽王臧十七年。百济王义慈十八年。春正月。新罗文忠。兑。以文王为中侍。○三月。新罗置阿瑟罗州都督。

王。以阿瑟罗地连靺鞨。罢京置州。为都督以镇之。即河西停也。又以悉直为北镇。

夏六月。唐程名振,薛仁贵。击高句丽破之。

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中郞将薛仁贵。将兵击高句丽赤烽镇在辽地。今未详。拔之。斩首四百馀级。丽大将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名振。以契丹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五百级。

己未新罗太宗六年。高句丽王臧十八年。百济王义慈十九年。春二月。百济有狐入王宫。

时有众狐入王宫。一白狐坐上佐平书案。太子宫。有雌鸡与雀交。宫中槐树鸣如人哭。夜有鬼哭宫南路。怪异不绝。

夏。百济侵新罗。新罗乞师于唐。

百济侵独山,桐岑二城。今皆未详。罗王。愤丽,济之侵轶。将大举先伐百济。遣使乞师于唐。帝许之。

秋八月。以真珠为兵部令。○九月。高句丽有九虎入都城。○冬十一月。高句丽将温沙门。与薛仁贵。战于横山。败绩。按盛京志曰。薛仁贵破温沙门于横山。及战石城。有善射者多杀官军。仁贵单骑突击。贼弓矢俱废。遂生擒之。○新罗置司正府。掌纠弹。

庚申新罗太宗七年。高句丽王臧十九年。百济王义慈二十年。春正月。新罗金刚卒。以金庾信为上大等。○二月。百济王都井水及泗泚河赤如血。

时百济多怪。西海滨群鱼死。民食不能尽。虾蟆数万集树上。都市人。相惊走若有捕逐者。僵仆死百计。亡失财物无筭。又有玄云如龙闘空中。有犬如野鹿。至泗泚岸。向王宫而吠。王都群犬聚路。或哭或吠。有鬼入王宫大呼百济亡百济亡。即入地。王使人掘三尺得一龟。背有文曰。百济同月轮。新罗如月新。有巫解曰。轮者满也。满则亏。新者未满也。未满则渐盈。王杀之。或曰同月轮。盛也。如月新。微也。意者国家盛而新罗微乎。王喜。

三月。唐遣苏定方,金仁问等。率水陆兵伐百济。敕新罗王。为之声援。

时。金仁问。乞师在唐。帝问道路险夷。仁问应对甚悉。帝悦。决意出兵。以苏定方为神丘道大揔管。仁问副之。帅刘伯英。厐孝恭,冯士贵等。水陆兵十二万二千七百十一人。船一千九百只。以伐百济。以新罗王为嵎夷道行军揔管。将其众。与之合势。按三国史地志。李𪟝平百济于熊津都督府。属县有嵎夷。神丘等名。盖唐出军时。设此名号。而平定之后。因置之也。

夏六月。新罗王出屯南川停。遣太子法敏及金庾信。会唐兵于德勿岛。

罗王与金庾信等。领兵出次南川停。闻苏定方等。引兵自莱州济海。舳舻千里。军于德勿岛。在今仁川府西海中。遣太子法敏。大将军金庾信,将军真珠,天存等。领兵舰百艘。会定方。定方喜。期以七月十日与王会。直捣义慈都城。法敏归言定方军势甚盛。王喜。又遣法敏。与庾信及将军品日,钦春。帅精兵五万应之。进次金堗城。今尚州白华山。

百济王会群臣。始议御敌之策。

王闻二国兵至。始惧。会群臣问战守之宜。佐平义直曰。唐兵不习水舰。远涉溟海。因其下陆士气未平。急击之。可以得志。罗人恃大国之援。故有轻我之心。若见唐兵失利。必疑惧不敢进。故知先与唐兵决战。可也。达卛常永曰。不然。唐兵远来。意欲速战。其锋不可当也。罗人尝屡败于我。今望我兵势不得不惧。宜塞唐人之路。以老其师。先使偏师击罗军。挫其锐气。然后伺便而合战。则可得以全军。而保国矣。王犹豫不决。时佐平兴首尝得罪。流窜古马弥知县。今长兴遂宁县。王遣人问之。对曰唐兵既众。师律严明。况与新罗为猗角。若对阵于原野。胜败未可知。伎伐浦,沉岘。国之要路。一夫单枪。万人莫当。宜简勇士守之。使唐兵不得入伎伐浦。罗人不得过炭岘。大王重闭固守待其粮尽卒疲然后奋击破之必矣。议者皆曰。兴首久在缧绁之中。㤪君而不忧国。其言不可信也。莫若使唐兵入浦。沿流而下。不得方舟。罗军升炭岘。由径而行。不得并马。当此之时。纵兵击之。譬如笼禽网鱼。蔑不获矣。王深然之。吴氏曰。自古国家成败。不在兵之众寡与国之强弱。只在人谋之臧否而已。济臣如成忠,兴首二人之言。若合符契。使义慈君臣。早用其谋。虽以唐罗大兵。岂遽能灭之哉。乃反虐杀之摈黜之。虽有阶伯之义烈。奈受命于失险之后。何是知国之将亡。非无谋臣。而患在不用。后之人君。宜鉴于玆。

秋七月。高句丽平壤河水血色三日。○金庾信等。进军黄山。在今连山县东五里。百济遣将军阶伯拒之。

庾信等。进军黄山原。百济闻唐罗兵。已过沉岘。伎伐浦。遣将军阶伯。帅死士五千拒之。阶伯曰。以一国偏师。当二国之兵。存亡未可知。或必为妻子累。与其生辱。不如死快。遂尽杀之。崔氏曰。百济之亡。愚夫皆知。阶伯为将。自分必死。恐妻累见污。皆先杀之。及兵败不屈死之。其杀妻子。虽或过中。不可以此而訾之。权近论。阶伯一则曰不道。二则曰狂悖残忍。何哉。昔宋朱厓之变。陆秀夫,刘鼎孙。皆先沉家属于海。继之以死。其忠义至今皎如白日。论人。当论志节。成败利钝。非所计也。阶伯。知国必亡。不爱其身。况爱其妻累乎。不爱其妻累。况背其君父乎。百济之亡。无一忠义。独阶伯。执节不二。此古人所谓国亡与亡者也。按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全人之道也。为人臣而失身于敌。则非人也。为人妻而污身于敌。则非人也。是以当不幸之际。人之望于妻子者。欲其为贞妇孝子。妻子之望于所天者。欲其为贤人贞士。是皆以人道相望也。违于此则禽兽。而已当阶伯出师之时。国有必亡之势。身有必死之心。若国亡身死。而妻子为敌俘虏。污秽而驱使之。曰是某人之妻某人之子云尔。则其辱身名而违人道大矣。初不若一死之得宜也。熊鱼取舍。正在此时。岂可未忍于一缕之欲存。而受无穷之污辱哉。阳村权近。讥诋不已。是徒知不死之为全其身。不知其死之得宜者。能全其身也。权氏又以是举。为先丧士气。不战屈人。是又不然。夫为将之道。忘其家忘其身。而后可以得士卒之死心。若有一毫自全之心。则军心解弛。各有图生恋妻子之意。其为丧士气也大矣。权氏不惟不识阶伯。亦不识兵也。噫观阶伯黄山之役。受命于危急之时。以区区五千之众。当十万方张之敌。而举措不错。意气安闲。据险设营智也临战誓众信也四战克之勇也擒官昌而不杀仁也。再擒而杀之。复还其尸。义也。众寡不敌。终能一死。忠也。三国之际。忠臣义士必多其人。而以其见于史传者言之。当以阶伯为第一。阳村为一世儒宗。而其言如此。恐后人以为信然。故玆不敢以不辨。

百济将军阶伯。与新罗兵。战于黄山死之。

阶伯至黄山。先据设三营。将战誓众曰。昔句践以五千人。破吴七十万众。今日宜各奋励以报国恩。人皆感泣鏖战。无不一当千。金庾信等分军三道迎之。四战不利。士卒力竭。新罗将军钦春。谓其子盘屈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见危致命。忠孝两全。盘屈乃入阵。力战死之。左将军品日之子官昌。仪表都雅。少为花郞。善骑射。时年十六。品日谓曰。尔虽年幼。有志气。今能为三军标的乎。对曰唯。介马单枪。径赴济军被擒。阶伯爱其少且勇。不忍加害。叹曰。新罗多奇士。不可轻也。乃纵还。官昌语其父曰。入敌不能斩将。深所恨也。掬水飮之。复突阵。力闘。阶伯擒斩之。系首马鞍。送于品日。于是罗军感激。鼓噪进击。皆有死志。济兵大败。阶伯死之。虏百济佐平忠常。常永等二十馀人。新罗赠盘屈,官昌级飡。赠赙甚厚。以礼葬之。新罗之法。战死人皆厚葬。而爵赏之。赉及一族。国人慕效。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有古战国之风矣。权氏曰。品日使未冠之童。单骑再往。是欲其子之必死而忍之也。不可以训后世矣。

唐及新罗兵。进围泗泚城。百济王义慈。走熊津城。王子泰自立为王。

苏定方,金仁问等。济伎伐浦。海岸泥泞。布柳席以出师。百济合兵。出熊津口御之。定方出左涯。乘高而阵。与济军战。大破之。金庾信至唐营。定方以后期。将斩庾信督军金文颖。庾信扬言曰。大将军不见黄山之役。以后期为罪。吾不能无罪而受辱。必先与唐兵决战。然后破百济。乃杖钺军门。怒发如竖。腰间宝釰。自跃出鞘。定方右将蕫宝亮。摄足言曰。新罗兵将有变。定方乃释文颖。忽有鸟回翔于定方营上。使人卜之曰。必伤元帅。定方惧。欲引兵以止。庾信曰。应天顺人。伐至不仁。何不祥之有。百济王子。使佐平觉伽。移书唐将。哀乞退兵。且致饔饩。定方却之。新罗军乘潮。舳橹含尾。鼓噪而进。定方进步骑。直趋都城。百济悉众拒之。死者又万计。唐兵乘胜薄城。百济王。知不免叹曰。悔不用成忠之言。以至于此。与太子孝按义慈四年立子隆为太子此云太子孝未详。卛左右。夜遁北保熊津。王宫诸姬。走大王浦岩石上堕死。后人名其岩为落花。在今扶馀县北一里。次子泰自立为王。卛众固守。

唐兵拔泗泚城。百济王义慈。自熊津来降。

太子之子文思谓王子隆曰。王与太子在而叔自王。唐兵虽解。我辈安得全。隆遂与文思及佐平,千福等。缒城出降。民皆从之。新罗太子法敏。受其降。唐兵乘势攀堞。立唐旗帜。泰窘急开门请命。于是。王与太子孝及熊津方领军等。诣定方降。都泗泚凡百二十三年而降。崔氏曰。义慈之为太子。以孝友称。及即位。虑囚原罪。粗有可观。但暗于大軆。无深谋大略。不知新罗唇齿之势。兴干戈。谋欲呑噬。席累胜之威。骄气遽溢。视新罗为囊中物。违帝诏结高丽。绝朝贡之路。犹且淫𨠯贪虐。诛绝忠谏。天怒于上。屡出灾异。丁宁谴告而犹不省悟。晏然自肆。不能保炭岘,白马之险。唐兵一至。社稷丘墟。悲夫。许氏曰百济自温祚。以强战立国。专务富国强兵。虽享国长久。传六七百年。特强暴之国。世无遗风善俗。国君以强战杀死者四矣。亦可谓有国者之戒哉。

新罗王会苏定方于泗泚城。遣使告捷于唐。

王自南川进次突城。今未详。闻百济降。自今突至泗泚。遣弟监天福。露布于唐。置酒劳将士。王与定方坐堂上。坐义慈于堂下。使行酒。百济群臣。莫不呜咽流涕。是日。王捕斩黔日,毛尺二人。尝于大耶之役。同谋陷城者也。定方谓庾信曰。吾受命便宜从事。今欲以百济地。分为公等食邑。庾信曰大将军。以天兵来伐不道。雪小国之雠。寡君与一国臣民。方喜忭之不暇。敢私受自利乎。

九月。唐分百济地为五都督府。敕刘仁愿。留镇泗泚城。执降王义慈以归。

定方。既灭百济。营于泗泚口。阴谋新罗。王知之。召群臣问策。有臣多美者曰。令我民诈为百济人。若欲为贼者。唐必击之。因与之战。可以得志。庾信请从其言。王曰唐军为我灭敌。而反与之战耶。庾信曰犬畏其主。而主踏其脚则咬。岂可遇难而不自救乎。唐人谍知有备。乃止百济盛时。都城民户十五万二千三百。其国有五部,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至是析置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按北史。百济五城。东方曰得安城。本名德近支今恩津县。马韩疑今益山。东明。金涟未详。各统州县。擢其渠长。为都督,刺史,县令以理之。命郞将刘仁愿。将兵一万。留镇泗泚城。新罗王亦遣王子仁泰及沙飡日源,级飡吉那。以兵七千副之。定方。以义慈及其子孝,泰,隆,演等及从者大臣将士八十八人。百姓万二千八百七人。自泗泚乘船还唐。金仁问及沙飡儒敦。大奈麻中知等从行。定方还。以义慈等见帝。帝御则天门受俘。责而宥之。谓定方曰。何不因伐新罗。对曰其君仁而爱民。其臣忠而事君。下之事上。如子弟之卫父兄。国虽小。不可谋也。

唐。以王文度。为熊津都督。寻卒。

唐。以文度为都督。抚百济馀众。新罗王闻之。至三年山城。文度传诏。忽疾作暴卒。从者摄位卒事。

冬十月。新罗王班师。帅诸军。攻百济诸城未下者。破之。

百济虽亡。而馀众聚据南岑,贞岘即真岘。今镇岑。,任存城古城。在今大兴县西十三里。聚众大豆尸。原岳今皆未详抄掠唐人至泗泚。刘仁愿。击走之。济兵退上泗泚南岭。竖四五栅屯聚伺隙。于是。百济遗众应者二十馀城。王帅太子及诸军。攻尔礼城今未详取之。置官守。于是。诸城震惧皆降。又攻泗泚南岭栅。斩一千五百级。行渡鸡滩。攻王兴寺岑城。七日乃克。斩首七百。

十一月。高句丽陷新罗七重城。守将疋夫死之。

疋夫。沙梁人阿飡尊㙜之子。初新罗王。以丽羯相比侵夺。求忠勇才堪绥御者。以疋夫为七重城下县令。至是丽人闻新罗灭百济。乘间来围城。疋夫战守二旬。士卒力闘。丽将知不可拔。欲还。大奈麻比歃。与丽人通。告以城内食尽。丽人复围。疋夫诇知之。斩比歃首。投城外。令军中曰。忠臣义士。死且不屈。城之存亡。在此一战。奋击一呼病者皆起然士卒饥疲不可复振丽人乘风纵火攻城益急。疋夫与上千本宿谋支美齐等。向贼对射。飞矢雨集。血流至踵。乃仆而死。王闻之。哭甚恸。赠级飡。

新罗。以金庾信为大角干。

王至自百济。论功封赠有差。百济降人。幷量才任用。佐平忠常。常永。达卛自简。恩卛武守,仁守等。幷授美爵。以庾信为大角干。班在十七位上。大角干之名始此。

故百济王义慈。卒于唐。

帝赠金紫光禄大夫卫尉卿。许旧臣赴临。诏葬孙皓,陈叔宝墓侧。并竖碑。授其子隆司农卿。

唐遣契苾何力,苏定方等。分道伐高句丽。

百济既灭。帝欲遂灭高句丽。于是。以契苾何力出𬇙江道。苏定方辽东道。刘伯英平壤道。幷为行军大揔管。程名振为镂方道揔。管分道来伐高句丽。又募河南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千馀人。诣平壤镂方行营。以萧嗣业为扶馀道揔管。卛回纥等诸部兵。诣平壤。

辛酉新罗太宗八年文武王元年。高句丽王臧二十年。百济王豊元年。春正月。百济宗室福信。立故王子豊于周留城进围熊津。

豊。尝质于倭。武王从子福信。起兵。与浮屠道琛。据周留城。今未详。迎豊立之西北部。皆应。引兵围刘仁愿。又于府城侧近四处。作城围守。使不得出入。

二月。新罗遣兵救熊津。不克而还。

百济人。攻泗泚城。新罗王。命伊飡品日为大幢将军。文王,良图副之。文忠为上州将军。真王副之。义服为下州将军。武歘旭川为南川大监。文品为誓幢将军。义光为郞幢将军。往救之。品日先至豆良尹城今定山南。相营地济人。望军阵不整。急出击之。罗军惊溃。大军继至。屯古沙比城今未详外。进攻豆良尹城一月有六日。不克。班师还至宾骨壤。今未详。猝遇济军战败。兵械辎重。失亡殆尽。惟文忠,义光。破济军于角山。今未详。入其屯堡。斩获二千馀级。王闻军败大惊。遣将军金纯,千存,竹旨救援。至加尸兮津。今未详。闻军退乃还。王以诸将败绩。论罚有差。

百济将黑齿常之。起兵应福信。

常之。百济西部人。长七尺。骁毅有谋略。官至达卛。兼风达今未详郡将。苏定方灭百济时。常之以前部降。定方囚王义慈纵兵大掠常之惧遁收合亡散旬月间归附者三万馀人。定方攻之不利。常之遂复二百馀城。与别部沙咜相如。各据险。诸城多归之。至是以兵应福信。

三月。唐刘仁轨及新罗兵。救熊津。击百济破之。福信退保任存城。

时郞将刘仁轨坐罪。白衣从军。诏起为检校带方州刺史。带方州。见地理考。统王文度众。便道发新罗兵以救刘仁愿。仁轨喜曰。天将富贵此翁矣。请唐历及庙讳而行曰。吾欲扫平东夷。颁正朔于海表。仁轨御军严整。与新罗兵转闘而前。福信等。立两栅于熊津口拒之。仁轨与罗兵合击之。济军奔入栅。争桥堕死者。万馀人。福信等。乃解围退保任存城。新罗以粮尽引还。又以府城困乏。复运粮供给。熊津赖以全活。

百济将福信。邀击新罗救兵败之。

时道琛。自称领军将军。福信。称霜岑将军。招集遗民。其势益张。使告仁轨曰。闻大唐与新罗。约尽歼百济人。以国畀新罗。与其死。岂若战亡。仁轨遣使作书。俱陈祸福。道琛等。置其使于外馆。嫚报曰。使人官卑。我是一国大将。不合相参。不答书还之。唐遣兵一千攻百济。尽被杀仁轨以众少。与仁愿合军休士。上表请合新罗兵攻之。新罗王。遣其将金钦。将兵救仁轨等。至古泗。往围周留城。福信知兵少。邀击败之。钦自葛岭今未详遁还。新罗兵不敢复出。诸将尽降福信。福信乘胜。复围府城。熊津道断。塩豉乏绝。新罗募健儿。偸道送塩。济其困乏。时福信杀道琛。幷其众。豊不能制。但主祭而已。福信。以仁愿孤城无援。遣使慰之曰。大使何时西还。当遣相送。辞甚倨傲。

夏四月。唐遣任雅相等。分道伐高句丽。

唐。复以雅相为𬇙江道。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揔管。与萧嗣业及诸胡兵凡三十五军。水陆分道并进。帝欲自将大军继之。蔚州刺史李君球言。高句丽小国。何至倾中国事之有。如高句丽既灭。必发兵以守。小发则威不振。多发则人不安。是天下疲于转戍。臣谓征之未如勿征。灭之未如勿灭。亦会武后表谏。乃诏班师。

五月。高句丽,靺鞨。共侵新罗北汉山城。

高句丽。谓新罗锐兵。皆在百济。内虚可𢭏。遣恼音信。与靺鞨将生偕。水陆并进。合军攻述川城不克。移攻北汉。丽军营其西。靺鞨屯其东。列炮车。飞石所撞。陴屋辄坏。城主大舍冬陁川。掷蒺藜于城外。使不得行。又破安养寺廪廥。随城坏处。为楼橹结絙网。悬牛马皮与锦衣。内设弩炮以守。时城内男女只有二千八百人。激励死守凡二十馀日。粮尽力疲。至诚告天。忽有大星落于丽营。又有震雷之变。恼音信疑惧。解围以去。王擢冬陁川为大奈麻。时新罗外应唐师。内略济地。又以馀力备御丽鞨。皆金庾信之力也。庾信尝夜立门外。忽有人从西来。庾信知为丽谍。问曰尔国有何事。谍者不敢对。庾信曰。但以实告无畏也。吾王上不违天。下不失人。百姓乐业。听尔归告。尔国。遂纵还之。丽人闻之曰。新罗虽小。金庾信为相。不可轻也。

新罗。移押督州于大耶。今陜川。

以阿飡宗贞为都督。

六月。新罗大官寺井水为血。

又金马郡。地流血广五步。

新罗王春秋薨。太子法敏即位。

新罗之制。王日饭米三斗䧺雉九首。自灭百济。除昼膳。时和岁豊。布一疋直租三十石或五十石。民谓圣代。王炼兵养武。任贤使能。以启三韩。一统之运。及薨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谥武烈。葬永敬寺北。在今庆州府西岳里。太子法敏即位。是为文武王。妃金氏波珍飡善品之女。是为慈仪王后。

秋八月。唐苏定方。大破高句丽军。于𬇙江。夺马邑山。遂围平壤。马邑。一统志。在平壤西南而今未详。○新罗王会唐兵。伐高句丽。

金仁问,儒敦等。还自唐传诏曰。朕既灭百济。除尔国患。今高句丽负固。与濊貊同恶。朕欲同伐。以歼垂亡之虏。王虽在忧服。重违帝敕。以金庾信为大将军。真珠,钦突为大幢将军。天存,竹旨,天品为贵幢揔管。品日,忠常,义服为上州揔管。真钦,众臣,自简为下州揔管。军官,薮世,高纯为南川州揔管。述实,达官,文颖为首若州揔管。文训,真纯为河西州揔管。真福为誓幢揔管。义光为郞幢揔管。慰知为罽衿大监。王自领二十三揔管以行。

九月。新罗王次熊岘。攻拔百济瓮山城。城将死之。

时唐含资道揔管刘德敏。奉敕令。新罗王供运平壤军粮。时熊津都督府。亦遣使告急。王谓德敏曰。若先给平壤。则恐熊津道断。留镇汉兵。必入贼手。当先救之。遂与德敏行至饴谷停。今未详。有告者曰。百济残贼。据瓮山城。今未详。王先遣人谕之。城将不从。王进次熊岘停。今未详。集诸军誓之。进军围之。金庾信使人语城将曰。而国不龚致大国之讨。顺命者赏。不顺者戮。独守孤城。欲何为乎。若早降。富贵可期也。答曰城虽小。兵食俱足。士卒义勇。宁为战死。誓不生降。庾信笑曰。困兽犹闘。此之谓也。乃挥旗鸣鼓攻之。先烧大栅。斩杀数千人。王亲自督战。士皆殊死战。凡三日而城陷。获其将杀之。品日。又攻雨述城。斩一千级。百济达卛助服,恩卛波加等与众降。王以二人为级飡。授助服古陁耶郡太守。兼赐田宅衣物。王令诸军。于熊津筑城。开通道路。按为臣子而不事二君。国亡欲图恢复。皆臣子之职分也。瓮山城将。当君降国灭之后。固守孤城。以抗唐罗之兵。其答金庾信辞曰。城虽小。士卒义勇。宁为战死誓不生降。其忠勇大矣。惜乎。史失其名。及其城陷之后。庾信当以礼致之。如不可而誓以自死。则当成其节而敛其尸表其墓。使其妻子得安其业。庶可为仁者之师。而庾信怒而杀之。亦何以劝为人臣者乎。

唐契苾何力。破高句丽军于鸭绿江而还。

盖苏文。使其子男生。以精兵数万。守鸭绿江。诸军不得渡。契苾何力至。值冰合。鼓噪而进。丽军溃。何力追杀数十里。死者三万人馀众降。男生堇以身免。会有诏班师。

冬十月。新罗王还都。

先是。王遣大监文泉。见苏定方。定方报曰。我受命讨贼。涉海万里。徘徊逾月。王兵不至。粮又不继。何也。王与群臣议。皆以深入为难。庾信曰。臣受重寄。死不辞难。今日是老臣尽节之日。当赴敌。以副苏将军意。王喜曰出彊之后。赏罚专之可也。至是王闻唐吊祭使至。以兵付庾信而还。庾信等休兵待后命。

十二月。新罗运粮给熊津。

时。刘德敏。督输平壤军粮。王曰。今熊津粮尽。先运熊津。恐违敕旨。若送平壤。亦恐熊津绝粮。乃差遣老弱。运送熊津。精兵。拟向平壤。熊津为百济所逼。新罗前后所给种粮数万斛。南运熊津。北供平壤。又留镇汉兵衣褐。皆资于新罗。新罗百姓。疲于供给。食草根。犹自不足。

壬戌新罗文武王二年。高句丽王臧二十一年。百济王豊二年。春正月。唐使至新罗吊祭。册嗣王。

初。帝闻王讣。举哀于洛城门。遣使吊祭。册王为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赐杂彩五百段。

新罗以文训为中侍。○高句丽盖苏文。败唐兵于蛇水。

初。唐沃沮道揔管厐孝恭。卛岭南水卒军于蛇水上。今未详。盖苏文逆击之。孝恭大败死。举军皆没。其子十三人皆死。

新罗遣金庾信。运粮于平壤行营。

王命庾信与仁问,良图,真服等九将军及留镇刘仁愿。率兵数万。以车二千馀辆。载米四千石。租二万二千馀石。赴平壤。至枫树。村冰滑道险。车不得行。幷载以牛马。五日而渡七重河。人皆惧涉。不敢先登。庾信先济。诸军继之。入丽境。虑敌人要路。遂从险道以行。至蒜壤。人马困乏。庾信誓诸将曰。丽济二国为我世雠。今所以冒死赴难者。欲藉大国之力灭二国。以雪雠耻。誓心告天。以祈阴助。诸公宜协力。以一当百为心。免为敌擒。皆曰诺。乃鼓行而前。贵幢弟监星川军师述川等。遇敌于梨岘。击杀之。二月朔。庾信等至獐塞。獐塞县今遂安郡。距平壤三万六千步。是日风雪沍寒。人马多冻死。庾信露肩执策。冒险前驱。众皆出死力度险。时丽军纵横。道不得通。庾信以唐军饥窘。募人得步骑监裂起与壮士仇近等十五人。先赴唐营。丽人望之不能遮阏。定方得书大喜。庾信以仁问,良图等。善汉语。遣唐营馈军粮。赠定方以银,细布,头发,牛黄等物。

二月。苏定方解平壤围而还。

定方。以食尽兵疲。又遇大雪。求还不得。至是得粮便还。前后之行。皆无大功而退。定方之还也。画犊鸾二物送新罗。人无解者。僧元晓曰。是必速还。谓画犊画鸾二切也。已而果然。

金庾信等。还遇高句丽。追兵于瓠泸河。大破之。

定方还。良图等。以兵八百人。泛海而还。庾信亦还。丽人伏兵要之。庾信以鼓系牛腰。桴系牛尾。使挥击有声。又积柴燃之。使烟火不绝。示若屯宿。夜半潜行。至䕯河。一名瓠泸丽人望见而追之。庾信与金仁问。回军对战。万弩俱发。诸幢将士分击败之。斩首一万。虏小兄阿达兮等五千馀人。得兵械数万。师还。王喜。遣使劳之。论功有差。庾信言于王曰。裂起,仇近。天下勇士也。臣便宜授级飡。然未副功。愿加沙飡。王曰。不已过乎。庾信对曰。爵禄所以授功。何过之有。王从之。

新罗灵妙寺灾。○唐𬇙江道大揔管任雅相。卒于军。○耽罗降新罗。

初高乙那十五世孙高厚。高清兄弟三人。渡海至时。客星见南方。太史奏异国人来朝。已而厚等来。王嘉之。称厚曰星主。以其来动星象也。爱清如己子。称厚曰王子。又号其季曰都内。各赐宝盖衣带。遣之。尝属百济。故以佐平为官号。至是国君佐平徒冬音律一作津来降。为属国。

三月。新罗大赦。赐酺于国。

以平百济也。

秋七月。新罗王遣弟仁问。入朝于唐。○唐熊津都督刘仁愿,带方州刺史刘仁轨,大破百济兵于熊津东。

初。仁愿等。屯熊津城。帝与敕书。以平壤军回。一城不可独固。宜拔就新罗。若金法敏。藉卿留镇。宜且停。彼若其不愿。即宜泛海还也。将士咸欲西归。仁轨曰。人臣徇公家之利。有死无二。岂得先念其私。主上欲灭高丽。故先诛百济。留兵守之。制其心腹。虽馀冦充斥。而守备甚严。宜励兵秣马。击其不意。理无不克。既捷之后。士卒心安。然后分兵据险。开张形势。飞表以闻。更求益兵。朝廷知其有成。必命将出师。声援才接。凶丑自歼。非直不弃成功。实亦永清海表。今平壤之军既还。熊津又拔。则百济馀烬。不日更兴。高丽逋冦。何时可灭。且今以一城之地。居敌中央。苟或动足。即为擒掳。纵入新罗。亦为羁客。脱不如意。悔不可追。况福信凶悖残虐。君臣猜离。行相屠戮。正宜坚守观变。乘便取之。不可动也。众从之。至是。仁愿等。知百济无备。忽出兵击破于熊津之东。拔支罗城及尹城。大山,沙井等栅。杀获甚众。分兵守之。福信等。以真岘城。临江高险当冲要。加兵守之。仁轨伺其稍懈。引新罗兵。薄城攀堞而上。比明入据其城。斩杀八百人。遂通新罗饟道。资治通鉴补。新罗又遣钦纯等十九将。攻拔内斯只城。

刘仁愿奏请益兵。诏孙仁师。发兵赴之。

仁愿既破百济。奏请益兵。诏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揔管。发淄,青,莱海兵七千人。至德勿岛。往赴熊津。

百济王杀福信。

福信既专权。与王浸相猜忌。诈称疾。卧于窟室。欲俟王问疾而害之。王知之。帅亲信。袭杀福信。

百济遣使高句丽及倭。乞师。

百济虽收。合馀众。自相保聚。而唐兵新罗。日出钞略。唐又益兵。而大臣内叛。众心疑惧。无以自振。于是遣使二国乞师。以拒唐兵。

八月。新罗杀其揔管真珠。真钦。夷其族。

大幢揔管真珠,南川州揔管真钦。称病闲放。不恤国事。遂诛之。幷夷其族。按人臣之义。敬勤为大。当昼夜匪懈。以事一人。岂可偸闲不事事。旷废官。务哉。二人诚有罪矣。然不过废黜以警。有位而已。今既诛之。又夷其族不其滥乎。新罗此时。可谓盛际而刑政如此。又无匡救者。何也。

癸亥新罗文武王三年。高句丽王臧二十二年。百济王豊三年。○是岁百济亡共二国。春正月。新罗作长仓于南山新城。筑富山城。在今庆州府西三十二里。○二月。新罗攻百济。拔四城。

新罗遣将军钦纯,天存等。攻取百济居列城。按地志。以晋州为百济居列城,又以居昌为居列城,似非其地。疑别有他城也。斩七百馀级。又攻居勿,沙平今洪州新平县居勿今未详二城。降之。攻德安城。斩千馀级。

夏四月。唐以新罗。为鸡林州大都督府。使王领之。○五月。震新罗灵妙寺门。○秋九月。唐刘仁轨,孙仁师。及新罗王。攻破百济及倭救兵于白江。拔周留城。百济王豊。奔高句丽。百济亡。

仁师来与仁愿合。士气大振。新罗王。帅金庾信等二十八将。来会为前锋。诸将。以加林城水陆之冲。欲先攻之。仁轨曰。兵法避实击虚。加林险固。攻则伤士。守则旷日。周留城。百济巢穴。若克之。诸城自下。于是仁师,仁愿及新罗王。从陆进。仁轨与别将杜爽及扶馀隆。帅舟师及粮船。自熊津江进入白江相会。同趣周留城。遇倭兵于白江口。百济精骑。布列岸上。罗军力战。四合皆克。焚其船四百艘。烟焰灼天。海水为赤。乘胜进击岸上军破之。豆陵,尹城,周留等城。皆震慑迎降。豊脱身走高句丽。获其宝釰。王子忠胜,忠志等。帅其众与倭人。降新罗。王谓倭人曰。我与尔国隔海。讲和骋问。未尝交构。何今日至此耶。我不忍杀汝。归语尔王。遂纵之。分兵击诸城降之。百济凡三十二王。六百八十一年而亡。金氏曰。新罗自以小昊金天氏之后。姓金氏。见新罗国子博士薛因宣撰金庾信碑。高句丽亦以高辛氏之后。姓高氏。见晋书。古史曰。百济与高句丽同出扶馀。又云。秦汉乱离之时。中国人多窜海东云。则三国祖先。岂其古圣人之苗裔耶。何其享国之长也。至于百济之季。所行多非道。世仇新罗。与丽连和侵轶。非所谓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天子再诏平其㤪。阳从阴违。以获罪于大国。其亡宜矣。

冬十一月。百济将军遅受信。据任存城。拒新罗。

百济破亡。诸城皆降。而独遅受信。据任存城。地险城固。粮储又多。罗人攻之三旬不下。

百济将黑齿常之。降唐攻拔任存城。守将遅受信。奔高句丽。

百济亡而常之。犹据险不降。帝遣使招谕。常之与沙吒相如。诣仁轨降。仁轨以赤心待之。俾取任存城自效。资以粮仗。孙仁师曰。野心难信。若授甲济粟。是资冦也。仁轨曰。观二人。忠而有谋。但乡者所托非人。今正感激立效之时。不用疑也。遂分兵授之。攻拔任存城。受信弃妻子。奔高句丽。馀党悉平。常之入唐。从征伐有功。官至燕然道大揔管。武后时。竟被诬系狱死。常之御下有恩。所乘马为士所棰。或请罪之。答曰何遽以私马。鞭官兵乎。前后赏赐。分麾下无留赀。及死人。皆哀其枉。

唐敕刘仁轨。留镇百济。召刘仁愿还。

时。百济兵火之馀。比屋凋残。僵尸满野。仁轨始命瘗骸骨籍户口。理村聚署官长。通道涂立桥梁。补堤堰复陂塘。课耕桑赈贫乏。养孤老立唐社稷。颁正朔及庙讳。民皆安业。然后修屯田。储糗粮。训士卒。以图高句丽。刘仁轨故城。在今南原府治。井田遗基在。

新罗给留镇唐军衣裳。

甲子新罗文武王四年。高句丽王臧二十三年。春正月。新罗赐金庾信几杖。

百济既平。庾信自以功名已成。年又衰迈请老。不允赐几杖。大臣之乞致仕赐几杖。始此。

新罗。令妇人服华制。

新罗之初。衣服之制。不可考。至法兴王。始定六部人服色。尊卑之制。犹是夷俗。真德时。太宗入唐。请袭唐仪。以夷易华。至是。又易妇人之服。自此衣冠。同于中国。金氏曰。我太祖受命。多因罗旧。至今朝廷士女之衣裳。盖亦春秋请来之遗制欤。臣奉使上国。一行衣冠。与宋人无异又宋使刘逵吴拭来聘在馆宴次见乡妆倡女阔袖衣。色丝带,大裙。叹曰此皆三代之服。不意尚行于此。知今之妇人礼服。盖亦唐之旧欤。按三国史车服志。新罗之制自真骨大等及真骨女六头品及六头品女五头品及五头品女四头品及四头品女。平人及平人女。皆有等品。男有幞头。表衣。内衣。半臂。袴,腰带。靴靴。带。袜。履。女有表衣。内衣。半臂袴。裱,褙裆,短衣,表裳,䙅襻,内裳,带,袜,履,梳,钗,冠。冠则五头品至平人女无。其车骑之餙及屋舍之制。随品不同。

二月。新罗置诸陵守户各二十。○唐遣刘仁愿。代戍熊津。以扶馀隆。为熊津都尉。遣还国。

仁轨上言。戍兵单露。自非更加厚劳。恐师众疲劳。立效无日。帝令仁愿将兵渡海。以代旧镇之兵。仍教仁轨还。仁轨谓仁愿曰。国家悬军海外。欲以经略高丽。其事非易。今将卒一时代归。夷人新服。众心未安。必将生变。不如且留旧兵。渐具资粮。节级遣还。军将且留镇抚。未可还也。仁愿曰。将兵在外。宜有谮谤。岂敢擅有所为。仁轨曰。人臣苟利于国。知无不为。岂恤其私。乃上表陈便宜。自请留镇海东。从之。仍以扶馀隆。为熊津都尉。俾还其国。招辑馀众。令与新罗释憾。资治通鉴参补。

唐刘仁愿。以新罗金仁问及百济扶馀隆。盟于熊津。○三月。百济馀众据泗泚城。熊津兵击破之。○新罗遣人熊津府。学唐乐。

新罗乐。只有俗乐。时。唐军留镇熊津。中国声音器物。多随而来。王遣星川丘日等二十八人于府城。学之。东方华风。自此益振矣。

秋七月。新罗及熊津兵。攻高句丽突沙城。灭之。○八月。新罗地震。

坏民屋。南方尤甚。

新罗禁民施佛寺。

罗俗信佛。争以货财土田。施寺院。至是禁之。崔氏曰。法兴以来。奉佛弥勒塔庙之盛。过于梁魏。今有是禁。其肯从之乎。人君欲民从化。莫若躬行以导之也。

乙丑新罗文武王五年。高句丽王臧二十四年。春二月。新罗文训致仕。以真福为中侍。○新罗伊飡文王卒。

以王子礼葬之。唐皇帝遣使来吊。兼进赠紫衣,腰带,彩绫罗绢等物。

唐册封新罗金庾信平壤郡开国公。

授奉常正卿。食邑二千户。

秋八月。唐刘仁愿。以新罗王及扶馀隆。盟于熊津之就利山。

先是。百济平。唐敕新罗与百济相盟。新罗以百济奸诈百端。反复不恒。今虽相盟。后恐有噬脐之患。不从。至是。又降敕责不盟誓。遂于熊津之就利山。在今公州北六里。筑坛刑白马以盟。先祀神祗及川谷之神。而后歃血共盟。誓辞曰。往百济先王。罔顾逆顺。不敦邻好。不睦亲姻。与高句丽倭。侵削新罗。略无宁岁。天子悯一物之失所。怜百姓之无辜。频命行人。谕以和会。负险恃遐。侮慢天经。皇赫斯怒。一戎大定。固可潴宫污泽。作戒来裔。拔本塞源。垂训后昆。然怀柔伐叛。前王之令典。兴亡继绝。往哲之通䂓。故立前太子隆。为熊津都督。守其祭祀。保其桑梓。依倚新罗。长为与国。结好除㤪。各承诏命。永为藩服。右威卫将军鲁城县公刘仁愿。亲临厥盟。寔宣成旨。约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刑牲歃血。共敦终始。分灾恤患。恩若兄弟。祗奉纶音。不敢失坠。有贰其德。侵犯边陲。神明监之。百殃是降。子孙不育。社稷无守。禋祀磨灭。罔有遗馀。故作金书铁券。藏之宗庙。子孙万代。无敢违犯。神之听之。是飨是福。仁轨之辞也。歃讫埋牲币于坛之壬地。藏其书于新罗庙中。通考参补。

刘仁轨及扶馀隆。还唐。

时。罗济既盟。仁轨领罗,济,耽罗,倭国使者。浮海西还。会祀泰山。隆畏新罗之逼。不敢留。寻亦归唐。

高句丽遣太子福男。入唐贺祠泰山。○新罗立子政明。为太子。○新罗定绢布疋度。

旧以十寻为一疋。改以长七步广二尺为一疋。

丙寅新罗文武王六年。高句丽王臧二十五年。春正月。新罗王遣弟仁问。入唐贺封禅。

帝。加授仁问右骁卫大将军。食邑四百户。

二月。新罗京都地震。○夏四月。新罗灵妙寺灾。大赦。○新罗遣奈麻汉林,三光。入唐宿卫。

汉林天存之子。三光庾信之子。王既平百济。欲请兵灭高句丽。故遣之以图请兵。帝授三光左武卫中部将。

五月。高句丽泉盖苏文死。子男生。自为莫离支。

盖苏文。秉国二十四年。外抗上国。傍侵邻邦。内胁君上。气焰㐫炽。至是死。长子男生。代为莫离支。初男生以父任为先人。迁中衷小兄。犹唐谒者。又为中衷大兄。知国政故。凡辞令皆主之。进中衷位头大兄。遂代其父为莫离支。兼三军大将军加大莫离支。崔氏曰。王安石对神宗之问曰。太宗之不克高丽。以苏文非常人也。金富轼亦谓才士。是盖不知春秋诛讨之义。故其发于议论如是。

高句丽泉男建。逐其兄男生。自为莫离支。男生奔据国内城。以城降于唐。唐遣将伐高句丽。

男生初知国政。出巡诸部。使其弟男建,男产。留知后事。或谓二弟曰。男生恶君等之逼。意欲除之。不如先为计。二弟初未信。又有告男生者曰。二弟恐还夺其权。欲拒兄。男生潜遣人平壤伺之。二弟遂掩得之。矫王命召男生。男生惧不敢归。男建杀男生子献忠。自为莫离支。发兵攻男生。男生走保国内城。结契丹,靺鞨。遣子献诚于唐。求内附。帝拜献诚右武卫将军。赐乘舆马,瑞锦,宝刀而送之。以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安抚大使救之。使献诚为乡导。又以厐同善。为营州都督。高侃为行军揔管。同伐高句丽。厐同善进兵大破丽军。与男生合。帝授男生特进辽东大都督兼平壤州行军大揔管持节按抚大使玄菟郡公。男生举哥勿,南苏,仓岩等城。入附。

冬十二月。唐遣李𪟝郝处俊。伐高句丽。

以𪟝为辽东道大揔管。处俊副之。与契苾何力,厐同善幷力。水陆诸军。并受𪟝处分。河北州租赋。悉诣辽东。给军用。

高句丽大臣渊净土叛。降新罗。

净土。盖苏文之弟也。男生既叛。国内携离。净土卛其从官二十四人,城十二,户七百六十,口三千五百四十三。投新罗。王给衣食家宅。安置王都及州府。遣卒镇守其城。后净土入唐不归。

丁卯新罗文武王七年。高句丽王臧二十六年。秋七月。新罗大酺三日。○唐。征兵新罗。伐高句丽。

帝敕以王弟智镜,恺元。为将军。赴辽东之役。又敕送日原。为云麾将军。王命于宫庭。帝又命刘仁愿及王弟仁泰。从卑列道。按文武王答薛仁贵书云。卑列城。本是新罗。高丽打得三十馀年。此恐是比列州。今安边。又征新罗兵。从多谷,海谷二道。并未详。以会平壤。按通考。以刘仁愿。为卑列道。金待问为多谷道揔管。

八月。新罗遣金庾信等三十将军。将兵击高句丽。九月。诸军至汉城。○李𪟝。攻高句丽。新城拔之。进降十六城。冬十月。𪟝引兵还。

𪟝初渡辽。谓诸将曰。新城高句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馀城未易取也。遂攻之。城人师夫仇等。缚城主开门降。使契苾何力守之。𪟝引兵进击十六城。皆下之。厐同善,高侃。尚在新城。泉男建。遣兵袭其营。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击破之。侃进至金山。与丽军战败之。乘胜逐北。薛仁贵引兵横击之。杀丽军五万馀人。拔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泉男生军合。积利道在辽地揔管郭待封。以水军。别道趋平壤。𪟝遣别将冯师本。载粮仗而资之。师本船破失期。待封军中饥窘。欲作书与𪟝。恐为他所得。知其虗实。乃作离合诗以与𪟝。𪟝怒曰军事方急。何以诗为。必斩之行军管记元万顷。为释其义。𪟝更遣粮仗。万顷作檄文曰。不知守鸭绿之险。泉男建报曰。谨闻命矣。即移兵据鸭绿津。唐兵不得渡。帝闻之。流万顷于岭南。郝处俊。在安市城下。丽兵三万掩至。军中大骇。处俊据胡床。方食干糒。简精锐击破之。冬十月。𪟝还归。

新罗王至汉城州。十一月。卛诸军至獐塞。闻李𪟝归。乃还。

先是。李𪟝至平壤城二百里。遣尔同兮尔同兮县属一善郡今未详村主大奈麻江深。卛契丹骑兵八千馀人。历阿珍含城今安峡县。含一作押。至汉城。时。王在汉城。遣细作觇候。唐兵未到平壤。王遂攻七重城。开通道路。城垂拔。深至言不须打城。宜早赴平壤。王从之至獐塞。闻𪟝归乃还。

十二月。新罗史训卒。○唐赐新罗王大将军旌节。敕刘仁愿会王伐高句丽。○新罗置右理方府。

戊辰新罗文武王八年。高句丽王臧二十七年。○是岁。高句丽亡。春正月。唐复遣李𪟝等。伐高句丽。使金仁问。征兵新罗。二月。李𪟝拔扶馀城。破其救兵于薛贺水。

薛仁贵既破高丽军于金山。盛京志。今宁海县西南百二十七里。有黄金山是也。乘胜将三千人。将破扶馀城。诸将以其兵少止之。仁贵曰兵不在多。顾用之何如耳。遂为前锋以进。与高句丽战。大破之。杀获万馀人。遂拔扶馀城。扶馀川中四十馀城。皆望风请服。侍御史贾忠言。奉使自辽东还。帝问军中事。对曰必克。昔先帝东征未克。高丽未有衅也。谚曰军无媒中道回。今男生兄弟䦧狠。为我乡导。虏之情伪。我尽知之。将忠士力。故曰必克。且高丽秘记曰。不及九百年。当有八十大将灭之。高氏自汉有国。今九百年。𪟝年八十矣。虏仍荐饥。人相掠卖。地尽裂。狼狐入城。蚡田鼠也穴于门。人心危骇。是行不再举矣。男建以兵五万。救扶馀城。𪟝破之薛贺水上。水在辽地。今未详。斩首五千级。俘口三万。进拔大行城。今未详。

三月。新罗置比列忽州。

以波珍飧龙文为揔管。

夏四月。彗星见于天船。

彗见昴毕间。唐许敬宗。言于帝曰。彗见东北。高句丽将灭之兆也。

六月。新罗王帅三十八揔管。会唐兵于平壤。

唐右相辽东道副大揔管刘仁轨。与宿卫金三光。到党项津。宣敕而还。王以金庾信为大幢大揔管。金仁问,钦纯,天存,文忠,真福,智镜,良图,钦突为大幢揔管。陈纯,竹旨为京停。品日,文训,天品,为贵幢。仁泰为卑列道军官。都儒,龙长为汉城州。崇信,文颖,福世为卑列。宣光,长顺,纯长为河西州。宜福,天光为誓幢。日原兴元为罽衿幢等揔管。出兵二十万。诸军发行。仁问,天存,都儒等。领一善州等七郡及汉城州兵。赴唐营。王殿后而发。以庾信病风留京。以钦纯,仁问为将。钦纯告王曰。若庾信不行。恐有后悔。王曰。卿等。皆国之宝。若偕行。万一蹉跌。其如国何。若留庾信。隐然为国长城。吾无忧矣。钦纯,庾信之弟。仁问,庾信之甥。语庾信曰。吾等皆不材。今从大王。就不测之地。愿闻指诲。庾信曰夫将者。国之干城。君之爪牙。决胜负于矢石之间。必上得天道。下得地理。中得人心。然后乃可成功。今我国以忠信而存。百济以傲慢而亡。高句丽以骄满而殆。今日以我之直。击彼之曲。何忧不克。况仗明天子之威。伐至不仁哉。仁问等。往遇李𪟝。进军于婴留山下。金氏曰。山在平壤北二十里。

高句丽大谷郡。今平山府。降于刘仁愿。○秋七月。新罗王次汉城州。遣文颖等。败高句丽兵于蛇川。今未详。○八月。唐刘仁愿。坐逗遛流姚州。○九月。唐兵及新罗兵。大会于平壤城拔之。唐执高句丽王臧以归。高句丽亡。唐以薛仁贵。留镇平壤。

𪟝既克大行城。诸道军。皆会进至鸭绿栅。高句丽距战。𪟝败之。追奔二百馀里。拔辱夷城。疑今平安道地。未详。诸城降者相继。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𪟝军继之。诸揔管兵俱会。时新罗军为前锋。遂与唐军合。围平壤城月馀。高句丽王。遣泉男产。帅首领九十八人。竖白幡。诣𪟝降。𪟝以礼接之。男建犹固守。频遣兵出战皆败。男建以军事。委浮图信诚与小将乌沙,饶苗等。密遣谍约内应。后五日启阖。𪟝更取新罗骁骑五百人。先入城。𪟝纵兵鼓噪焚城。男建窘急。自刺不绝。金仁问等。执王使跪于𪟝前。数其罪。王再拝。𪟝又礼答之。遂执臧及子福男,德男。大臣男建。幷扶馀豊等二十馀万众还唐。以薛仁贵。留镇平壤。都长安城凡八十三年而亡。高句丽亡。凡二十八王。共七百五年。金氏曰。玄菟,乐浪。本箕子朝鲜之地。有仁贤之化。及高句丽。自秦汉之后。介在中国东北隅。其比邻。皆天子有司。乱世则英䧺特起。僭窃名位者也。可谓居多惧之地。而无谦巽之意。侵其封埸而雠之。入其郡县以居之。是故兵连祸结。略无宁岁。及其东迁。值隋唐之一统。而犹拒诏命。屡致问罪之使。虽或设奇。以陷大军。终于王降国灭而后止。然观始末。当其上下。和众庶睦。虽大国不能取之。及其不义于国。不仁于民。以兴众㤪。则崩溃而不自振。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左氏曰。国之兴也。视民如伤。亡也。以民为土芥。有美哉斯言。然则凡有国者。纵暴吏之驱迫。强宗之聚敛。以失人心。虽欲理而不乱。存而不亡。又何异强酒而恶醉者乎。崔氏曰。文皇以神武定天下。安市之役。几于丧师。高宗中材之主。能灭高句丽。窃谓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文皇之时。苏文虽㐫暴。国无大衅。安市城主。亦非常人。此所以不得志也。及高宗。男生兄弟交构。上国动天下之兵以讨。而新罗助顺以有名之师。加垂亡之国。虽欲不亡得乎。许氏曰。周礼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其下辽东,玄菟郡。句丽朱蒙氏邑卒本扶馀。在玄菟之域。䧺健杰傲。抚有诸部诸傍国。弱者兼之。乱者灭之。拓地千馀里。传三十君。七百馀年。可谓盛矣。其俗杂肃慎,鲜卑,靺鞨。引弓强战。以攻伐兴。以攻伐亡。然其壤界。接于禹贡冀州中国之地。而实箕子之国。其民质实。有大国之遗风。

新罗以金庾信。为太大舒发翰。诸将论赏有差。

罗王。闻平壤破。欲往会。出次肹次壤。今未详。闻唐兵已回。乃还至汉城。谓群臣曰。昔百济王明禯。谋侵我国。庾信之祖武。力逆击之。俘王及大臣四人。其父舒玄。为良州揔管。屡挫百济。使不得犯境。金庾信承祖考之业。为社稷之臣。出将入相。功绩茂焉。今欲赏以殊礼。于是置太大舒发翰授之。位大角干上。食邑五百户。赐舆杖。上殿不趋。授金仁问大角干。食邑五百户。将士论功。生者进爵赐粟。死者赠位。蛇川之战。沙飡求律。就桥下涉水出。与敌闘大胜。以无军令。自入危道。功虽第一而不录。愤恨欲自经。傍人救之得免。

新罗王。还次褥突驿。今未详国原仕臣龙长享王。

时乐作。奈麻紧周子能晏。年十五岁。呈加耶之舞。容仪端丽。王召前抚背。赐币颇厚。

冬十月。唐授高臧官。流故百济王豊于岭南。

初。李𪟝破高句丽。新罗军每先登。𪟝忌之。乃云新罗前失军期。亦须讨定。又卑列城。本属新罗。为丽所取者三十馀年。至是新罗取而置官守娖。𪟝又取还丽。及还唐。又言新罗无功。新罗将士闻之。无不愤㤪。𪟝以丽俘献之。帝命先以臧等。献昭陵。具军容奏凯歌。入京献太庙。帝受俘于含元殿。以臧政非己出。赦为司正太常伯员外同正。后迁工部尚书。以泉男产。为司宰少卿。僧信诚。为银青光禄大夫。泉男生为右卫大将军卞国公。男建流黔中。扶馀豊流岭南。男生淳厚有礼。奏对辨敏。善射御。其初至。伏斧锧待罪。人以此称之。年四十六卒。子献诚武后时为右卫大将军。后出金币。择善射者五人。中者以赐。献诚为第一。献诚让曰。臣非华人。恐唐官以射为耻。后嘉纳。后为来俊臣所构杀。后知其冤赠职改葬。

十一月。新罗王还自汉城。献俘于太庙。

十一月五日。王以丽俘七千入京。六日。卛文武臣僚。朝谒先祖庙告曰。祗承先志。与大唐同举义兵。问罪于百济高句丽。元凶伏罪。国步泰静。玆敢控告。十八日赉死事者帛有差。

新罗汉城都督朴都儒。谋反伏诛。

时。百济人。于盟会处。移封易标。侵取田地。又云唐修理船艘。外托征倭。实攻新罗。百姓闻之。惊惧不安。都儒同谋合计。偸取兵器。袭取一州。事觉伏诛。

十二月。灵妙寺灾。

己巳新罗文武王九年春正月。以僧信惠。为政官大书省。○二月。大赦。

王既定三韩。下教布告中外曰。往者。国家间于两国。北伐西侵。暂无宁岁。战士暴骨。积于原野。先王入朝请兵。本欲平定两国。雪屡代之深耻。全百姓之残命。百济虽平。高丽未灭。寡人承业。终成先志。今两敌既平。四隅静泰。临阵立功者。幷已酬赏。战士幽魂。追以冥资。但囹圄无辜。未蒙新泽。可赦国内犯五逆死罪已下。悉皆放出。百姓贫寒。取他谷米者。待年熟只还其母。不熟者。子母俱免。

唐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以薛仁贵。为都护。

高句丽全盛时。都城户二十一万五百八。及乱离流亡。国内五部百七十六城。只有六十九万馀户。至是。李𪟝与泉男生。分为新城辽城哥勿卫乐舍利居素越喜去旦建安九州都督府。南苏盖牟代罗仓岩磨米积利黎山延津木底安市诸北识利拂涅拜汉等四十二州百县。置都护府平壤以统之。擢丽人有功者。都督刺史县令。与华人参理。以薛仁贵。揔兵二万镇之。遣使新罗。玺书宣慰。兼赐金帛。亦赐金庾信书褒奖之。加金仁问爵。仍留宿卫。后丽人多离畔。乃移三万八千户于江淮之南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之地。留其贫弱者。使守安东。

故高句丽王子安胜。卛众来降。○夏四月。遣使入谢于唐。唐拘之。

时帝怒王擅取百济城池人民。王遣角干金钦纯及波珍飡金良图谢罪。帝许钦纯还。囚良图。

五月。遣使献磁石于唐。

唐僧法安。来传帝命求磁石。遣级飡祗珍山等如唐献二箱。

冬。唐征弩师。

帝闻新罗弩射千步。遣使征其师。沙飡仇珍川。赴朝造弩。射不过三十步。帝问其故。对曰材不良。若取材本国则可也。帝遣使求材改造。射至六十步。帝诘之。对曰臣亦不知其所以然。殆木过海。为湿气所侵欤。帝疑其不尽技。劫以罪。终不效能。

颁马阹。音区。因山谷遮禽兽以养者。为阹。

凡一百七十四所。金庾信以下。各有差。

庚午十年春正月。使臣金良图。卒于唐狱。

良图六使入唐。至是。竟死唐狱。人皆怜之。良图。能文章。奉佛甚勤。二女花宝莲宝。幷舍身为兴轮寺婢。时佛教兴行。贵戚子女。多舍身为僧尼而人不为怪。

三月。靺鞨。冦北边。

始王藉唐兵威。灭二国。遂欲尽有其地。分兵经略。至是。遣沙飡薛乌儒。与高句丽太大兄延武。卛精兵二万。渡鸭绿江。靺鞨。先至皆敦壤未详待之。进兵击克之。斩获多。唐兵继至。我兵退保白城。

夏六月。故高句丽大兄釰牟岑。起兵。立其君之子安胜于汉城。遣使来附。

丽水临城未详人大兄釰牟岑。欲图兴复。收合残民。自穷牟城。未详。至𬇙江南。杀官人及僧法安等。向新罗。行至西海史冶岛。今仁川史也岛。见安胜。迎致汉城为君。遣小兄多式等。哀告曰。兴灭继绝。天下之公义也。我先王。失道见灭。今臣等得国贵族。奉以为君。愿作藩屏。惟大国是望。

唐遣高侃李谨行。击安胜。安胜杀釰牟岑。来奔。

按人臣之义。莫尚于忠。忠莫尚于兴复故国。若百济之瓮山城将及遅受信。高句丽之釰牟岑。可谓忠矣。三国之际。惟干戈是尚。功利是趍而彼数子者。欲以区区忠忠义。图复于国亡之后而不恤其身。虽事之不成。抑可为后世人臣之劝而礼义之根于人心。亦可见矣。高句丽之亡。专由于权臣擅命。非尽其君之罪也。牟岑。当隐忍远虑。纠合忠义。诉于督府。诉于天子。告以兴灭继绝。伐叛舍服之义。效申胥之哭秦。冀郑伯之存许。幸而得请则有大国之援而国能再造矣。终不得请而后。相机图之。唯尽吾节而已。起兵之初。先杀唐官。与大邦为雠而谄附雠国。可谓不知所择矣。故高侃一出而自相屠杀。不保首领。哀哉。

秋七月。王遣诸将。袭取百济八十馀城。

初。唐平百济。复立其后。与新罗连和而置熊津都督府主之。时。百济馀烬。多附唐兵。欲复旧地。王多取济地。疑其残众反复。及丽人叛。王即欲发兵。先报熊津云。高丽既反。不可不伐。罗济既是帝臣。理须同讨。请遣官人来此。共相计会。督府。乃遣百济司马弥军。觇虚实。且云发兵后恐彼此相疑。宜令两处官人。互相交质。王遣大阿飡金儒敦及府城百济主薄首弥长贵等。向府平论交质事。百济虽许交质。城中因集兵马。夜即来打。王知其谋。留弥军不送。分遣诸将攻百济。品日文忠等。取六十三城。徙其人于内地。天存竹旨等。取七城。斩首二千。军官文颖等。取十二城。斩狄救兵七千级。获战马兵械甚多。

八月。王册安胜。为高句丽王。

王遣沙飡金须弥山。册安胜曰公之太祖。积德立功。子孙相继。开地千里。年将八百。至于建产兄弟。祸起萧墙。衅成骨肉。家国破亡。公避难山野。投身邻国。迹同晋文。事等卫侯。先王正嗣。惟公而已。主其祭祀。非公而谁。册公为高句丽王。公宜抚集遗民。绍兴旧緖。永为邻国。敬哉。

九月。遣使入唐。不达而还。

入唐使金钦纯还。将画界地案图。披检百济旧地。揔令割还。王具录事状。奏闻以为黄河未带。太山未砺。三四年间。一与一夺。新罗百姓。皆失本望。罗济深雠。今见百济自立一国。百年已后。子孙必见呑灭。新罗既是国家之州。不可分为两国。愿为一家。长无后患。被风漂不达而还。

十二月。京都地震。○中侍智镜免。○倭。更号日本。

倭。数遣使朝唐。稍习夏音。至其主天武。恶倭名。更号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名。为倭所幷。故冒其号。通考及倭史补。

辛未十一年春正月。以礼元为中侍。○幢主夫果。与百济战于熊津。死之。

夫果。骤徒之兄。

靺鞨。冦舌口城。今未详。○夏六月。将军竹旨等。大破唐兵于石城。

王闻唐兵。来救百济。遣大阿飧真功等。守瓮浦。未详。遣将军竹旨等。践百济加林城今林川郡田禾。遂与唐兵战于石城。斩首五千三百级。获百济将军二人。唐果毅六人。

秋七月。唐揔管薛仁贵。以书责王。王报之。

仁贵遣僧琳润寄书。略曰王清风万里。大海三千。机心稍动。穷武边城。去由也之片言。失侯生之一诺。兄为逆首。弟作忠臣。指仁问也。远分花萼之阴。空照相思之月。兴言至此。良增叹咏。先王开府。西畏百济。北警高丽。远涉阳侯。顿颡天门。文皇帝哀纳矜收。频遇殊死。契同鱼水。坚于金石。一朝大举。水陆交锋。亲行吊恤。既而山海异形。日月回薄。圣人下武。王亦承家。洗兵刷马。咸遵先志。数十年外。中国疲劳。以苍岛之地。起黄图之兵。今强冦已清。雠人丧国。王当膺心膂。中外相辅。贻谋燕翼。岂不休哉。今王侮暴天地。侵欺邻好。卛户征兵。连年举斧。孀姬挽粟。稚子屯田。守无所支。进不能拒。大小不侔。逆顺乖叙。违君之命不忠。背父之心非孝。一身二名。何以自宁。听纵横之说。烦耳目之神。先君盛业。奉以异图。岂为智也。又高丽安胜。自怀去就之疑。匪堪襟带之重。仁贵矜其伤弓之羽。未忍加兵。恃为外援。斯何谬也。爰命下臣。来观由委。王不能行人相闻。牛酒犒师。遂便隐甲藏兵。蚑行喘息。潜生自噬之锋。而无相持之气。高将军之汉骑。李谨行之蕃兵。吴楚棹歌。幽幷恶少。四面云合。方舟而下。依险筑戍。辟地耕田。此王之膏肓也。王若具论所由。明陈彼此。仁贵录状闻奏。呜呼。昔为忠义。今乃逆臣。恨始吉而终㐫。㤪本同而末异。王归流谦之义。存顺迪之心。血食依时。茅苴不易。占休纳祐。王之策也。今遣王所部僧琳润。赍书伫布一二。王报书。历陈曩时忠勤。又曰一万汉兵。四年衣食新罗。皮骨虽生汉地。血肉俱是新罗。国家恩泽。虽复无涯。新罗效忠。亦足矜悯。新罗前失贵臣之志。贵臣指李𪟝。后被百济之谗。似是之谗。日经圣听。不贰之忠。曾无一达。来书专以我为叛逆。惕然惊惧。略陈冤枉。国家不降一介之使。垂问元由。即遣数万之众。倾覆巢穴。呜呼。两国未定。蒙指纵之驱驰。野兽今尽。见烹宰之侵逼。贼残百济。反蒙雍齿之赏。殉汉新罗。已见丁公之诛。太阳虽不回光。葵藿犹怀向日。请审商量。具状申奏。

置所夫里州。今扶馀。以阿飡真王。为都督。

九月。唐高侃。破高句丽馀众于安市城。引兵至平壤。

侃。破高句丽叛兵于安市。又败之于泉山。与李谨行。卛蕃汉兵四万。到平壤。

冬十月。级飡当干。陷唐漕船。

凡七十馀艘。捉郞将钳耳大侯士卒百馀人。其沦没者。不可胜数。

壬申十二年春正月。遣将攻百济古省城克之。城疑在古省津上。即泗泚河也。在今扶馀县北扶苏山下。攻加林城不克。○秋八月。高侃。破高句丽馀众于白水城。王遣兵救之。大败。大监阿珍含。死之。

时高侃兵一万。李谨行兵三万。在平壤。作八营留屯。攻韩始马邑城今皆未详克之。进兵距白水城今未详五百步作营。王遣将军义福春长等。救高句丽。逆战斩数千级。侃等退。追至石门之野。唐兵与靺鞨。乘其未阵击之。我兵败绩。大阿飡晓川。一吉飡安那含等死。被掳者二千人。诸将出芜荑岭。未详。唐兵追及之居列州。大监阿珍含。年已七十。与其子横戟突阵而死。金庾信子元述。为裨将。欲战死。其佐淡凌。止之曰。丈夫非死之难。处死之为难。若死而无救于败。孰若生而图后效乎。元述曰。吾闻男儿不苟生。且生何以见吾父。便欲策马赴之。淡凌鞚之。遂不死。随败军潜还。庾信曰。元述不唯辱王命。亦负家训。可斩也。王曰元述裨将。不可独施重刑。乃赦之。元述惭惧。不敢见父。遁于田野。

筑汉山州昼长山城。周四千三百六十步。○今南汉。○九月。彗星七出北方。○遣使奉表。请罪于唐。

初。百济诉唐。请兵侵伐。王以事急。不获申奏。出兵击之。由是获罪。遂遣原川等。送还兵船被掳将士郞将钳耳大侯熊津督府司马弥军等百七十人。上表乞罪曰。臣某死罪言。百济告引天兵。灭臣雪耻。臣㥘破灭。自欲求存。枉被㐫逆之名。遂入难赦之罪。生为逆命之臣。死为背恩之鬼。谨状奏闻。伏愿小垂神听。臣前代以来。朝贡不绝。近为百济。再职贡。遂使圣朝。命将讨罪。南山之竹。不足书臣之罪。褒斜之林。未足作臣之械。潴池宗社。屠裂臣身。事听敕裁。甘心受戮。臣轝榇在侧。泥首未干。泣血待朝。伏听刑名。敢陈所怀。不胜伏釰之志。谨遣原川等。拜表谢罪。伏听敕旨。兼进贡银三万三千五百分。铜三万三千分。针四百枚。牛黄百二十分。金百二十分。四十综布六疋。三十综布六十疋。

以百济民为白衿誓幢。置五州誓。

五州。即菁州完山汉山牛首河西州也。各州置誓。

癸酉十三年春正月。有星陨于黄龙寺。○以任强首。为沙飡。

王曰强首能以文辞。致意于中国。及丽济二邦平定。虽曰武功。亦有文辞之助。强首之功。岂可忽也。授是职。加岁俸租二百石。

二月。增筑西兄山城。在今庆州府西七里。今称仙𣑯山。○夏闰五月。唐将李谨行。破高句丽馀众于瓠泸河西。今麻田澄波渡下流。有瓠芦河。其南即古七重城。

俘获数千人。馀皆来奔。谨行妻刘氏。留伐奴城。高丽引靺鞨攻之。刘氏擐甲帅众守城。久之兵退。帝封燕国夫人。

六月。虎入大宫庭。○秋七月。太大舒发翰金庾信。卒。

先是。大星。陨黄龙寺在城中间。王忧之。庾信曰。厄在老臣。非国家之灾也。王请勿忧。王曰若此则寡人之忧益甚。乃命有司祈禳。至是。庾信疾剧。王临问曰。寡人之有卿。如鱼有水。脱有不讳。其如社稷何。对曰。臣愚不肖。幸明上用之不疑。任之不贰。故得竭心力。成尺寸之功。今三韩为一家。百姓无二心。虽未至太平。亦可谓少康。臣观自古继軆之君。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屡世功绩。一朝隳废。甚可惧也。伏愿殿下。知成功之不易。念守成之亦难。亲君子远小人。使朝廷和于上。民物安于下。则臣死且无憾。王感泣。及卒。年七十九。赠赙彩帛千疋。租二千石。给鼓吹百人。出葬金山原。在今庆州府西岳里。命有司。立碑纪功。妻智炤夫人。太宗第三女也。生子五人。曰三光伊飡。曰元述苏判。曰元贞海干。曰长耳。曰元望。皆大阿飡。庶子军胜阿飡。及庾信卒。元述求见母。母曰。妇人有三从之义。今宜从子。尔既不得为子于先君。吾焉得为尔母乎。遂不见。元述恸哭曰。为淡凌所误。乃至此。遂入太伯山。后唐兵来攻买苏川城。未详。元述欲雪前耻。力战有功。以不容于父母。不仕终其身。金氏曰。书曰任贤勿贰。去邪勿疑。观新罗之待庾信。亲近而无间。委任而不贰。谋行言听。不使怨乎。不以庾信得以行其志。能以功名终焉。虽以乙支文德之智略。张保皋之义勇。微中国之书。泯没无闻。若庾信则乡人称颂。至今不已。至于蒭童牧竖。亦能知之则其为人。必有以异于人矣。崔氏曰。当三国鼎峙之时。互相侵伐。呑噬无虚日。人心厌乱。天生武烈。弘济苍生。庾信应期而生。遭遇之奇。有同鱼水。以忠愤之心。济英伟之略。能成统一之功。位兼将相。身佩安危者。二十馀年。屹然为国家之长城。所谓有其才。得其君得其时而成其功者乎。况临绝之言。得大臣告君之軆。其备历艰危。鞠躬尽瘁。功名忠节。终始两全。如庾信者。亦罕其俦矣。呜呼贤哉。

阿飡大吐。谋叛伏珠。

谋付唐。事泄伏诛。妻子充贱。

以天光为中侍。○九月。遣将镇西海。

遣大阿飡彻川。领兵船百艘镇之。

唐兵。与靺鞨契丹来侵。遣兵九战皆克之。

斩二千级。唐兵。溺瓠泸王逢二河。死者不可胜计。王逢县今高阳德阳县。

修筑诸城。

增筑沙热山城。今清风郡。及国城古薍长城。今忠州。北兄山城。在庆州安康县东二十一里今称兄山。召文城。今义城县。耳山城。首若州走壤城。疑今春川西界地。达含郡主岑城。居烈州万兴寺山城。歃良州骨争岘城。

冬。唐攻高句丽。牛岑城降之。今牛峯县。○始置外司正。

凡三十三。州二人。郡一人。

授百济降人职。

其位次。视本国官衔。大奈麻本达卛。奈麻本恩卛。大舍本德卛。舍知本捍卛。幢本奈卛。大乌本将德。外官贵干本达卛。选干本恩卛。上干本德卛。干本捍卛。一伐本奈卛。一尺本将德。

复置百济戍兵。

初。太宗王。灭百济罢戍兵。至是。百济馀众。反叛不已。王复置戍兵。

甲戌十四年。春正月。用新历。

新罗自国初。虽用历而法不传。至是。奈麻德福。入唐宿卫。学历术而还。用其法。

唐。诏削王爵。遣刘仁轨李谨行等。将兵来伐。

时。王既纳高句丽叛众。又据百济故地。帝大怒。时。王弟仁问。为右骁卫员外大将军。在京师。立为王。策鸡林州大都督。使归国。仁问恳辞不得。以仁轨为鸡林道大揔管。谨行副之。

二月。凿池造山于宫中。

王于宫内。穿池积石为山。象巫山十二峯。种花卉。养珍禽。其西。即临海殿。池。今称雁鸭池。在庆州天柱寺北。

秋七月。大风毁黄龙寺佛殿。○九月。改封安胜。为报德王。报德城。在今益山郡西一里。○阿飡薛秀真。进六阵兵法。按今不传。可惜。○置外位官。

以六徒真骨。出居五京诸州。别称官名。其位视京位。岳干视一吉飡。述干视沙飡。高干视级飡。贵干视大奈麻。选干一作撰干视奈麻。上干视大舍。干视舍知。一伐视吉次。彼日视小乌。阿尺视先沮知。

乙亥十五年春正月。初作铜印。颁百司及州郡。○二月。唐刘仁轨还。李谨行。来屯买肖城。

时。刘仁轨败我师于七重城。又使靺鞨。浮海略南境。斩获甚众。仁轨引还。诏以李谨行为安东镇大使。卛兵二十万。屯买肖城。买肖即买省郡。今杨州。以经略之。谨行。三战皆克。

王。复遣使谢罪于唐。诏复王爵。

王遣使谢罪。前后相属。兼献方物。帝赦之。复王官爵。金仁问。行至中路。还入唐。改封临海郡公。然王多取百济地。遂抵高句丽南境为州郡。闻唐兵与靺鞨来侵。出九军待之。

秋九月。唐薛仁贵。攻泉城败绩。李谨行。兵败引还。

仁贵。以宿卫学生金风训之父真珠。在本国诛死。引为向导。来攻泉城。将军文训等。逆战斩千四百级。取兵船四十艘。仁贵解退走。得战马一千匹。击李谨行于买肖城走之。得战马三万三百八十匹。兵仗称是。

遣使入朝于唐。○筑关城。

缘安北河今未详也设关城。又筑铁关城。铁岭亦称铁关。

靺鞨冦阿达城。城主素那死之。

素那。白城郡今安城郡蛇山今稷山县镇山人。父沈那。膂力过人。蛇山地与百济相错。相攻无虚月。沈那每战。所向无坚阵。济人称为飞将曰。沈那尚生。莫近白城。素那䧺豪有父风。在阿达城御北鄙。至是。太守汉宣。令民以某日齐出种麻。靺鞨谍认之。至其日。潜师猝入城剽掠。老幼狼狈。不知所为。素那。奋刃大呼曰。尔等。知新罗有沈那之子素那乎。固不爱死以图生。欲闘者来。愤怒突贼。贼不敢迫。但向素那射之。素那亦自射。自辰至酉。矢集身上如猬毛。遂死。王闻之流涕曰。素那父子。可谓世济忠义。赠匝飡。素那尝娶加林郡女子为妻。及赴官。以阿达城邻敌境。留其妻在家而行。及死。人吊其妻。妻哭对曰。吾夫尝曰丈夫固当死于王事。岂可卧席死家人手乎。今如其志矣。

唐兵。与靺鞨。来伐。

唐兵与靺鞨来围七重城。小守儒冬等死之。靺鞨又围赤木城今淮阳府岚谷县灭之。县令脱起拒之。力竭而死。唐兵。又围石岘城今未详拔之。县令仙伯悉毛等。力战死之。既而我兵。与唐兵大小十八战。皆克之。斩首六千四十七级。得战马二百匹。

丙子十六年春二月。创浮石寺。

僧义相请也。寺。在今顺兴太白山。

唐。移安东熊津二府于辽地。

唐。以高句丽馀众反叛。移安东都护府于辽东故城。熊津隔在一隅。百济遗民。处处保聚。新罗又出钞掠。故移熊津都督府于建安故城。先是华人任东官者。悉罢之。百济户先徙于徐兖等州者。皆置于建安。

秋七月。彗星见。

出北河积水间。长六七许步。

唐兵。攻道临城。县令居尸知死之。高句丽道临废县。在今通川郡南三十里。○作壤宫。一曰新宫。○冬十一月。沙飡施得。大破薛仁贵于伎伐浦。

薛仁贵。自平壤。乘舟至所夫里州。施得。领兵船。与仁贵。战于伎伐浦败绩。又进大小二十二战克之。斩首四千馀级。后帝愤新罗不恭。将发兵来讨。侍中张文瓘。舆疾入谏云。新罗虽云不恭。未尝犯边。若又东征。臣恐公私俱弊。乃止。

丁丑十七年春二月。唐封高臧。为朝鲜王。扶馀隆。为带方王。各遣还国。隆。寻卒。

初。唐欲复丽济故境。使李谨行薛仁贵等。连岁经略。不能支。至是以工部尚书高臧。为辽东州都督。封朝鲜王。遣归辽东。安辑馀众。丽民先在诸州者。皆遣与臧俱归。又以司农卿扶馀隆。为熊津都督。封带方王。亦遣归。安辑百济馀众。仍移安东都护府于新城。以统之。时。百济荒残。隆畏新罗。竟不敢还故地。命隆寄寓高句丽。隆寻卒。扶馀氏遂绝。

置左司禄官。○作永昌宫。

戊寅十八年春正月。置船府令。

旧以兵部大监弟监。掌舟楫。至是别置。

置北原小京。以大阿飡吴起守之。○三月。以春长为中侍。○夏四月。以阿飡天训。为武珍州都督。

己卯十九年春正月。春长免。以天存为中侍。○二月。遣使略耽罗。○重修宫阙。

王既平二方。留意土木。颇极壮丽。后。王又欲新京城。问僧义相。对曰虽在茅屋。行正道则福业长。不然虽劳人作城无益。乃止。崔氏曰晋武。平吴而怠。隋文。平陈而骄。文武统一。皆太宗恢拓之略。庾信赞助之功。既一之后。侈心遽萌。纳丽叛众。据济故地。敢拒天兵。背德犯顺。为大邦雠。坐见贬削。可耻之甚。然无悔谢之色。益长骄傲之念。宫室园囿禽鸟花卉。玩物丧志。迷而不复。终无燕翼之谋。自此以后。乱贼相寻。罗业日衰。盖未尽其始云。

夏四月。荧惑守羽林。○秋八月。角干天存卒。○创东宫。○始定内外门号。○四天王寺成。旧址。在今庆州狼山南麓。

庚辰二十年春二月。以金军官。为上大等。○三月。以报德王安胜。尚王妹。○置金官小京。○立脱解王祠于吐含山。在今庆州府东三十里。

辛巳二十一年神文王元年春正月朔。日无光如夜。○遣将。取高句丽泉井郡。

遣沙飡武仙。卛精兵三千。取泉井郡。改称井泉。今德源府。因以兵。戍比列忽。

置右司禄官。○夏五月。地震。○六月。天狗坠坤方。○秋七月。王薨。遗诏火葬。太子政明。即位。

诏略曰寡人。运属纷纭。时当争战。西征北讨。克定封彊。伐叛招携。聿宁遐迩。上慰宗祧之遗愿。下报父子之宿冤。恩赏遍于存亡。䟽爵均于内外。铸兵戈为农器。驱黎元于仁寿。可谓无愧于幽明。无负于士人。自犯风霜。遂成痼疾。奄归大夜。何有恨焉。宗庙之主。不可暂空。太子即于柩前。嗣立王位。且山谷迁贸。人代推移。吴王北山之坟。讵见金凫之彩。魏王西陵之望。惟闻铜雀之名。昔日万机之英。终成一封之土。樵牧歌其上。狐兔穴其傍。徒费资财。贻讥简牍。空劳人力。莫济幽魂。静而思之。伤痛无已。如此之类。非所乐焉。属纩之后十日。便于库门外庭。依西国之式。以火烧葬。服轻重自有常科。丧制度务从俭约。其边城镇遏。及州县课税。于事非要者。并宜量废。律令格式。有不便者。即便改张。布告远近。令知此意。主者施行。王在位二十一年。混一后十三年。谥曰文武。太子政明即位。是为神文王。母慈义王后。

烧文武王柩于东海上。

王平时。常谓僧知义曰。倭冦常侵。朕死。当葬于东海中大岩上。愿为护国大龙。至是。从遗教。俗传王化为龙。乃指其石为大王石。权氏曰。葬者。藏也。臣子之于君父殁必以礼葬之者。由其有不忍之心也。火葬出于佛氏。其说。以焚炙禽兽。犹以为罪。极言报应之惨。至于人死则必欲焚之。其视至亲。不如禽兽。逆理悖常甚矣。新罗群臣。从其乱命而不知为非。至于后王。既烧其柩。又散骨东海。邪说之惑人。可胜叹哉。

唐。遣使册王。仍袭先王官爵。○立妃金氏。

苏判钦突之女。

八月。以真福为上大等。○苏判金钦突等。谋叛伏诛。王妃金氏废。

钦突。与波珍飡兴元。大阿飡直功等。谋叛。事觉伏诛。王下教曰。钦突等。位非才进。职实恩升。作威作福。欺凌上下。招纳㐫邪。交结近竖。克日定期。欲行乱逆。恶积罪盈。所谋发露。追集兵众。欲除枭獍。或逃窜山谷。或归降阙庭。寻枝究叶。并已诛夷。今既妖徒廓清。所集兵马。宜速放归。布告四方。又曰兵部令伊飡金军官。与贼交涉。知其逆事。曾不告言。既无忧国之心。更绝徇公之志。何以重居宰辅。滥浊宪章。军官及嫡子一人。可令自尽。王妃无嗣。亦坐父出宫。

创感恩寺。

为文武王。创于东海边。

唐。流高臧于邛州。

臧。至辽东。谋复古地。潜与靺鞨通。召还徙邛州。散徙其人于河南陇右诸州。贫者留安东。高丽旧城。多没于新罗。馀众。散入靺鞨及突厥。高氏遂绝。通考补。

壬午神文王二年夏五月。作万波息笛。

海官朴夙清。奏东海中小山。有一竹。昼分为二。夜合为一。王使人取之为笛。藏于月城天尊库。言吹此笛则兵退病愈旱雨雨晴风定波平。号万波息笛。称为国宝。按天地之道。唯诚而已。诚者实也。寓于物为实理。藏诸用为实事。明其实理而无它岐之惑。行为实事而无虗假之习。此君子之道。所以贵格致诚正之学也。新罗之际。儒教不明。邪说横流。耳目濡染。放诞成习。或有一人。造为浮妄之言。则群起而和之。以至一国靡然。以为实若有是事者然。若真平王天赐玉带。及神文王万波息笛之类是也。朴夙清。以幺麽海官。做出诞妄之语。至于奏闻。王当核其虚实。罪以妖言之律。以解国人之惑可也。不唯不罪。又从而信其说。取以为笛。称为国宝曰。若吹此笛则兵退病愈旱雨雨晴风定波平。其上下之相蒙。甚矣。其为计。不过欲惊动一世之人心而愚惑之也。假使吹之而兵不退。病不愈。旱不雨。雨不晴。风不定。波不平。则其将孰信之耶。其为谋亦拙矣。是以先王之道。诚之为贵。

六月。始立国学。

新罗用人之术。只有花郞选用之法。而无学校之制。真德时。始有博士助教之官。无国学之名。至是。始置国学。

置工匠府。○故高句丽王臧。卒于唐邛州。

唐。赠臧卫尉卿。诏以其尸至京师。葬颉利墓左。树碑通考补。

癸未三年春二月。以顺知为中侍。○夏五月。立金氏为夫人。

一吉飡金歆运之女。是为神穆王后。先遣伊飡文颖波珍飡三光。定期。又遣大阿飡智常。纳采。币帛十五舆。米酒油蜜酱豉脯酰百三十五轝。租百五十车。复遣文颖恺元。册金氏为夫人。其日。命波珍飡太常孙文。阿飡坐耶吉叔等。各卛其妻。与沙梁二部妇人。各三十人迎之。左右侍从甚盛。至王宫北门。下车入内。

冬十月。征报德王安胜。为苏判。赐姓金氏。○彗星出五车。○以高句丽民。为黄衿誓幢。以靺鞨民。为黑衿誓幢。○筑松岳牛岑二郡城。

甲申四年冬十月。流星纵横彻夜。○十一月。金马渚叛。遣兵讨平之。

安胜既还朝。赐第留京不还。族子将军大文。一云悉伏。据金马渚谋叛。事发伏诛。馀众。杀官吏。据报德城以叛。王命将讨平之。徙其人于国南州郡。以其地为金马郡。是役也。贵幢弟监逼实。即骤徒之弟也。临行。语其妻曰。二兄既死王事。名垂不朽。吾何苟存乎。今日与尔死别。及战独出。击斩数十人而死。步骑监金令胤。盘屈之子也。生长世家。素以名节自许。以誓幢步骑监出战。语人曰此行当立命。以报宗族。及至椵岑城南七里。大文结阵待之。或告曰今贼出万死。以争一日之命。语曰穷冦勿追。宜待疲击之。诸将皆然之。令胤曰。临阵无勇。礼经所诫。有进无退。士卒常分。丈夫临事自决。何必雷同。遂赴敌格闘死。王闻二人之死。凄恸流涕。赠赙有加。崔氏曰。节义。天下之大防。所以扶天常植人纪。有关于世教甚大。至如临敌鏖战。徇国捐躯者则其节义。有以激志士忠臣之意气。亦可谓杀身成仁矣。新罗。自丽济构兵以来。其俗。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死于王事者。自贵山以下数十馀人。百济之亡。只有阶伯。高丽之亡。无一死节者。丽济之节义。颓坏如是。安能敌新罗哉。然罗自中叶以后。乱贼接迹。贼萱之来。公卿大夫。唯恐后降。金傅之降。不屈者。唯王子一人。国安得不亡哉。

是岁。唐武氏曌篡唐。国号周。

乙酉五年春。始置九州五京。

初。文武王。虽定二国。而方内多事。未遑经画。至是。罢下州。复置完山州。分居列州置菁州。始备九州。其在本国境内置三州。王城东北唐恩浦路曰沙伐州。王城南曰歃良州。西曰菁州。其在百济界。置三州。故王城北熊津口曰熊川州。西南曰完山州。次南曰武珍州。高句丽。尽属于唐。但得其南界置三州。从西第一曰汉山州。次东曰首若州。又次东曰河西州。即阿瑟罗州。复置西原南原二京。于是。五京始备。北原属首若州。中原属汉山州。金官属歃良州。西原属熊川州。南原属完山州。择形胜都会之地而置之。韩氏百谦曰。立国定都之时。规模不可以不大。形势不可以不审。新罗统合之初。唐兵撤还之后。即移都土中。控制四裔则句丽旧彊。可以收拾而辽沈夫馀之地。为我版籍矣。罗之君臣。因人成事。志意易满。偸安一隅。举西北一半之地。等弃弊屣。契丹女真。䧺强于境外。终罗之世。迄于王氏七百馀年。封疆之内。荆棘未除。无一日少安。可胜叹哉。

丙戌六年春正月。以大庄为中侍。○二月。置州郡于百济旧地。

置石山马山狐山沙平四县。以泗泚州发罗州。皆为郡。石山。今石城。马山。今韩山。狐山。今礼山。沙平。今洪州之新平县。发罗今罗州。

三月。遣使入朝于唐。

王遣使入朝。奏请礼典及词章。武后令有司。写吉㐫要礼。幷于文馆词林。采其词涉规戒者。勒成五十卷。赐之。

置例于作府。○以报德城民。为赤碧二衿誓幢。○授高句丽降人职。

量本国官品授之。一吉飡本主簿。沙飡本大相。级飡本位头大兄从太相。奈麻本小相狄相。大舍本小兄。舍知本诸兄。吉次本先人。乌知本自位。

唐武曌。以高宝元。为朝鲜王。扶馀敬。为百济王。

宝元。臧之孙。敬。义慈之孙。百济旧地。已入新罗。敬虗受封爵而不敢行。

丁亥七年夏四月。祷于祖庙。

王即位以来。灾异屡见。叛贼继起。是年二月。元子生。是日。阴昧大雷电。王遣大臣。致祭于祖庙。以祈阴佑。按三国史王祭文。有曰。谨言太祖真智文兴太宗文武大王云则新罗此时。已有四亲。与太祖五庙之制。太祖。其指朴祖欤。至惠恭王十二年。始以金味邹。为始祖。于是而朴昔之祀。忽诸。

五月。赐文武官田有差。按此东方职田之始。东方古初田赋之制无传。而平壤有箕子田。殷制也。舆地胜览。庆州有井田遗址。南原府。亦有刘仁轨井田遗迹而史皆不传。惜哉。新罗神文王。赐文武官田有差则有职田矣。昭圣王。置学生禄田则有公田矣。圣德王。给百姓丁田。景德王时。给孝子向德口分田若干则民皆受田而其制赋未详。丽济尤无所征。而句丽赏功或给田则有公田矣北史高句丽税布五疋谷五石游人则三年一税。十人共细布一疋。租户一石。次七斗下五斗。百济赋税。以布绢丝麻及米等。量岁豊俭。差等输之。合以观之则三国之际。田制赋税亦略可见矣。

以百济馀民。为青衿誓幢。

戊子八年春正月。大庄卒。以元师为中侍。

己丑九年春正月。罢内外官禄邑。

旧制。内外官。皆有禄邑。收其税。无颁禄之规。至是。罢禄邑。逐年赐租有差。以为恒式。按今西南。称稻为罗禄。

秋。筑西原京城。○王。欲移都达句伐。不果。今大丘府。○王幸新村。设酺奏乐。

庚寅十年春二月。元师免。以仙元为中侍。○冬十月。置转也山郡。今南海县。○置三边守幢。

一汉山边。二牛首边。三河西边。皆于边邑。置守幢。

辛卯十一年春三月。立子理洪。为王太子。○筑南原京城。

壬辰十二年孝昭王元年春竹枯。○唐武曌。遣使。敕改武烈王庙号。不从。

敕曰汝国先王金春秋。庙号太宗。与文皇帝同号。尤为僭越。宜改称。王与群臣议。对曰先王春秋。颇有贤德。一统三韩。功业不为不多。及其薨逝。一国哀慕。追尊之号。不觉相犯。今闻敕教。不胜恐惧。愿以此上闻。使还。更无别敕。

擢薛聦高秩。

聦字聦智。父元晓。奈麻谈捺之子。尝为沙门。既已反本。自号小性居士。娶瑶石宫寡夫人生聦。聦生而明锐。既长博学。能以方言。解九经。训导后生。学者宗之。又善属文。王尝燕居。引聦谓曰。今宿雨初歇。薰风微凉。高谈善谑。可以舒郁。子有异闻。为我陈之。对曰臣闻花王之始来也。植之香闱。护以翠幕。当三春而发艶。凌百花而独出。于是。艶艶之灵。夭夭之英。莫不奔走上谒。忽有一佳人。名曰蔷薇。朱颜玉齿。鲜装靓服。伶俜而来。绰约而前曰。妾闻王之令德。愿荐枕于香帷。王其容我乎。又有一丈夫之名曰白头翁。布衣韦带。戴白持杖。龙钟而步。伛偻而来曰。仆在京城之外。居大道之傍。窃谓左右供给。膏梁虽足。巾衍储藏。须有良药。故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不识王亦有意乎。王曰丈夫之言。亦有道理。而佳人难得。将如之何。丈夫曰凡为君者。莫不亲近老成而兴。昵比夭艶而亡。然而夭艶易合。老成难亲。是以。夏姬亡陈。西施灭吴。孟轲不遇。而终身。冯唐郞潜而皓首。自古如此。吾其奈何。王谢曰。吾过矣。于是王愀然作色曰。子之言。讽谕深切。请书之以为戒。遂擢聦高秩。官至翰林。

秋七月。王薨。太子理弘即位。

王在位十三年。谥曰神文。太子立。是为孝昭王。母神穆王后金氏。

葬神文王于狼山东。○唐武曌。遣使吊祭。册嗣王。

册为新罗王。辅国大将军。行左豹韬尉大将军。鸡林州都督。

改理方府为议方府。○初置医学博士。

初置医学。教授学生。以本草甲乙经素问针脉经明堂经难经。为之业。

八月。以元宣为中侍。○沙飡任强首卒。

王礼葬之。赠赙甚厚。家人无所私。皆归佛事。其妻乏食。欲还乡里。王闻之。赐租百石。妻辞曰妾贱者也。衣食从夫。受国恩多矣。今纵未亡。岂敢望再厚赐乎。遂不受而归。新罗古记曰。文章则强首帝文守真良图风训骨香而帝文已下。事逸不传云。

癸巳孝昭王二年。创望德寺。

为唐祈福也。六年而成。三国遗事补。

甲午三年春正月。以文颖为上大等。○夏四月。宗室金仁问。卒于唐。

仁问不敢还国留唐。官至辅国大将军上柱国临海郡开国公左羽林将军。至是卒。年六十六。武后赠襚加等。命大医令陆元景。送柩。王赠太大角干。命窆京西原。仁问。七入唐宿卫。凡二十二年。

冬。筑松岳牛岑二城。

乙未四年。以建子月为正。

自三国以来。遵用华制。至是私改。以子月为岁首。

以恺元为上大等。○冬十月。京都地震。○置西南二市。

丙申五年春正月。以幢元为中侍。○夏四月。国西旱。

丁酉六年秋七月。完山州。进嘉禾。○九月。宴群臣于临海殿。○是岁。契丹。杀其酋孙万荣。降唐。

戊戌七年春二月。京都地震大风。○幢元免。以顺元为中侍。○以伊飡軆元。为首若州揔管。文武王。改牛头州。为首若州。○三月。日本遣使来聘。王引见于崇礼殿。○夏六月。震黄龙寺塔。○是岁。唐武曌。更封高宝元忠诚国王。

改朝鲜王高宝元。称忠诚国王。使统安东旧部。时。旧部流散。竟不能行。先是。狄仁杰请废安东。复高姓。为君长。不纳。

己亥八年春二月。有星孛于东。○遣使入朝于唐。○秋七月。东海水赤。

东海水赤如血。凡五日。又海水闘声。闻王都。

兵库鼓角自鸣。○是岁。唐武曌。以高德武。为安东都督。

德武。臧之孙也。后稍自国。至宪宗元和十三年。遣使入唐。献其乐工。其后史不可详。按高句丽之地。尽为渤海大氏所并。高氏虽欲复国。宜无可据之地。岂非若定安铁利之属。自卛部落。保守一隅。附于渤海而或通上国耶。

庚子九年春正月。复以寅月为正。○夏五月。伊飡庆永。谋叛伏诛。顺元免。○是岁。唐武曌。击契丹馀党平之。靺鞨大祚荣。遁去。

初。契丹之乱。有乞乞仲象者。与高句丽别种。靺鞨粟末部落乞四比羽。及高句丽馀种。东走渡辽水。保太白山。今白头山。东沮奥娄河。在今宁古塔界。树壁自固。武后。封比羽为许国公。仲象为震国公。赦其罪。比羽不受命。诏李楷固击斩之。时仲象已死。其子祚荣。骁勇善骑射。引残众遁去。楷固。穷蹑度天门岭。祚荣引高句丽靺鞨兵拒之。楷固败还。

靺鞨酋大祚荣。遣使来附。

时。契丹。附突厥。唐兵。道绝不克讨。祚荣。即并比羽之众。恃荒远。乃建国。自号震国王。欲凭邻援。遣使来附。授以第五品大阿飡之秩。

辛丑十年春二月。彗星入月。○夏五月。灵岩郡太守诸逸有罪。杖流海岛。

以其背公营私也。杖一百入岛。

壬寅十一年圣德王元年秋七月。王薨。弟隆基即位。

王在位十一年。寿十六。谥曰孝昭。隆基王之母弟也。王无嗣故立。是为圣德王。

葬孝昭王于望德寺东。在今庆州府东芬南里。○唐武曌。遣使吊祭。册嗣王。

武后。闻孝昭薨。举哀辍朝二日。遣使吊慰。册王为新罗王。仍袭兄将军都督之号。

九月。大赦。赠文武官爵一级。复州郡租税一年。○以元训为中侍。

癸卯圣德王二年春正月。遣使入朝于唐。

遣阿飡金思让朝唐。及还。献最胜王经。是后连岁朝献不绝。或一年二三次。

秋七月。灵庙寺灾。○京都大水。○元训免。以元文为中侍。○日本。遣使来聘。

甲辰三年夏五月。立妃金氏。

乘府令苏判元泰之女。是为成贞王后。一云严贞。

以金大问。为汉山州揔管。

大问。本以贵族。能文章。述传记若干卷。其高僧传,花郞世记,乐本,汉山记。传于世。今不传。

乙巳四年春正月。元文卒。以信贞为中侍。○秋八月。飨老。○九月。禁杀生。○冬十月。国东饥。遣使赈恤。○是岁。唐复号。

丙午五年春正月。以仁品为上大等。○三月。众星西流。○秋饥。○信贞免。以文良为中侍。○冬。大赦。

丁未六年春正月。赈饥民。

时。民多饿莩。给粟人日三升。至七月。而罢。谷凡三十馀万石。

二月。给民谷种有差。○大赦。

戊申七年春二月。地震。○夏四月。大赦。

时。年谷不登。灾异屡见。辄行赦宥。殆无虚岁。

己酉八年夏五月。旱。○秋八月。赦。

庚戌九年春正月。天狗坠。○地震。○赦。按圣人制刑。非所以剥民也。将以惩奸慝。而肃政纲也。虞书所称肆赦者。眚灾而已。曷尝及于怙终耶。是以古昔明王。无不慎赦。盖滥赦。则善人不安。而奸民无所惩矣。今王。若以灾异为惧。当反躬修省以答天心。若以年饥为虑。当节用爱民。轻徭薄赋而刑狱之滥滞者亦当踈决无冤尔。不问情之故误。罪之当否。一切施以旷荡之典则其为长奸养贼。大矣。抑何以感召和气也哉。

辛亥十年夏五月。禁屠杀。○冬十月。王巡国南州郡。○文良卒。○十一月。王制百官箴。示群臣。

壬子十一年春三月。以魏文为中侍。○王改名兴光。唐书作金志诚。

唐玄宗立。遣使敕改王名。以犯帝讳也。

夏四月。幸温水。○秋八月。封故太大角干金庾信妻金氏为夫人。

时。金氏落发为尼。王曰今中外人安。高枕无忧。太大角干之赐也。寡人未忘于心。思欲报之。命岁赐金氏南城租千石。

癸丑十二年春二月。置典祀署。属礼部。○冬十月。唐加册王为骠骑将军特进行左卫大将军。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鸡林州刺史。上柱国乐浪郡公。新罗王。

魏文致仕。○唐。以靺鞨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时。祚荣渐强。遣使交突厥。地方二千里。户十馀万。颇知书契。尽得扶馀沃沮朝鲜海北诸国地。直营州东北千里。南与新罗。以泥河一名泥川。今未详。按新罗慈悲王十一年。征阿瑟罗人。筑城泥河。阿瑟罗。今江陵。炤智王三年。高句丽进军弥秩。贼败。追破之泥河西。弥秩今兴海。又十八年。句丽攻新罗牛山城。将军实竹。出击泥河上破之。牛山城。疑牛头。今春川。新罗北界。止井泉郡。今德源。疑是德源近处水。为界。东穷海。西契丹。筑城郭以居。高丽逋残。稍归之。中宗时。遣子入侍。至是。拜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之号。专称渤海。通考参补。

甲寅十三年春正月。以孝贞为中侍。○二月。置通文博士。

即详文司改号也。专掌词命。

遣王子守忠。入唐宿卫。

自金仁问卒后。不复宿卫。至是又遣之。帝赐宅及帛。又赐宴朝堂。宠之。

夏旱疫。○冬十月。遣使入朝于唐。

自文武王得罪于高宗。使命往来。恩礼渐替。及玄宗即位。复加优礼。本国亦诚心内附。一岁朝贺。或至三四。是岁二月。遣级飡朴裕。入唐贺正。赐朝散大夫员外奉御还之。十月。我使入觐。帝赐宴于内殿。敕宰臣及四品以上清官预焉。

故高句丽莫离支高文简。降唐。

初。文简奔突厥。为突厥十姓默啜之子婿。至是卛众降唐。制以河南地处之。资治通鉴补。

乙卯十四年夏六月。大旱。

王召河西州龙鸣岳居士理晓。祈雨于林泉寺池上。雨浃旬。

冬十二月。立子重庆。为王太子。

丙辰十五年春正月。流星犯月。月无光。○三月。废王妃金氏。

王后出宫。赐彩五百匹。田二百结。租一万石。宅一区。使居之。

大风。毁崇礼殿。○夏六月。旱。

又召理晓。祈祷。

丁巳十六年春二月。置筭学博士。○三月。创新宫。○夏四月。地震。○六月。太子重庆卒。○命置先圣画像于大学。

朝唐使大监守忠还。献文宣王十哲七十二弟子画像。有是命。

戊午十七年春正月。孝贞免。以思恭为中侍。○二月。王巡抚国西。○三月。地震。○夏六月。震黄龙寺塔。○置漏刻典。○冬十月。天狗坠。○置烟舍典。按此疑掌行旅官。

己未十八年春。渤海王大祚荣卒。

谥高王。子武艺立。改年仁安。斥大土宇。东北诸夷畏服。

庚申十九年春正月。地震。○仁品卒。以裵赋为上大等。○三月。立妃金氏。

伊飡顺元之女。是为照德王后。

夏四月。大水。○五月。命有司埋骸骨。○六月。册王妃金氏。为王后。

新罗后妃之制。初称夫人。后称妃。至是。始称为后。

秋。思恭免。以文林为中侍。○命修黄龙寺塔。○遣兵伐日本西鄙。倭史补○按海东记。倭女君元正之六年庚申。新罗来伐西鄙。

辛酉二十年秋七月。筑北京。

征阿瑟罗道丁夫二千。筑之。

壬戌二十一年春正月。文林卒。以宣宗为中侍。○二月。京都地震。○秋八月。始给民丁田。按民有丁田。始此。○冬筑毛伐郡城。在今庆州府东四十五里。景德王。改称临关。

遮日本贼路。周六千七百九十馀步。役夫三万九千馀人。角干元真监筑。新罗时。倭冦频至。置军营于海阿。今清河县。凿三海子以防之。

癸亥二十二年春三月。遣使贡女于唐。

美女二人。一名抱贞。奈麻天承之女。一名贞菀。大舍忠训之女。王备礼遣之。又进果下马,牛黄,人参,美髢,朝霞䌷,鱼牙䌷,镂鹰铃,海豹皮,金银等物。表曰臣乡居海曲。地处遐陬。元无泉客之珍。本乏宝人之货。敢将方产之物。尘渎天官。驽蹇之才。滓秽龙厩。帝以为女皆王姑姊妹。违亲属。别乡国。朕不忍留。厚赐还之。○

地震。

甲子二十三年春。立子承庆。为王太子。○二月。遣使入朝于唐。

时。北方皆为夷靺所并。王遣使涉海朝唐。按此时。𬇙北之地。尽为渤海所并。故涉海贡唐。事大益勤。帝嘉其诚款。降诏褒美。赐锦袍金带。及彩素二千疋。

冬十二月。王后金氏薨。

谥照德。

乙丑二十四年夏四月。宣宗免。以允忠为中侍。○冬十月。地震。

丙寅二十五年。是岁。唐以渤海大门艺。为左骁卫将军。

初。黑水靺鞨朝唐。唐建黑水州。置长史。渤海王武艺曰黑水。与唐通而不吾告。是必谋我。乃遣弟门艺。击黑水。门艺曰黑水请吏而我击之。是倍唐也。与唐产㤪。我且亡。昔高句丽盛时。战士三十万。可谓䧺强。唐兵一临。扫地尽矣。我众比丽三之一。王将违之。无奈不可乎。武艺不听。强遣之。门艺至境上。复以书力谏。武艺。遣其从兄大壹夏代之。召欲杀之。门艺惧。弃众奔唐。诏拜左骁卫将军。武艺。使使请诛之。诏处安西。报曰门艺穷来归我。谊不可杀。已投恶地。使鸿胪小卿李道邃。谕旨。武艺知之。上表曰大国。当示人以信。岂得为此欺诳。帝以道邃漏泄。左迁。暂遣门艺岭南。以报之。

丁卯二十六年冬十二月。修永昌宫。

戊辰二十七年秋七月。遣弟嗣宗。入唐宿卫。

时。入唐使臣。皆受唐官。而还。至是。王弟嗣宗。入唐献方物。兼请子弟入国学。诏许之。授嗣宗果毅。仍留宿卫。

己巳二十八年。裵赋请老。许之。以恩恭为上大等。

庚午二十九年春二月。遣宗室志满。入朝于唐。

授志满太仆卿。赐绢一百疋。紫袍锦带。仍留宿卫。

辛未三十年春二月。遣使入朝于唐。

帝授使臣金志良太仆小卿员外置。赐帛六十疋。降诏曰卿。时称仁义之乡。世著勋贤之业。文章礼乐。阐君子之风。纳款输忠。效勤王之节。固藩维之镇卫。谅忠义之仪表。岂殊方悍俗。可同年而语耶。又曰俟卿觏止。允副所怀。今使至。知婴疾苦。不遂抵命。言念阔远。用增忧劳。今赐绫彩五百疋。帛二千五百疋。宜即领取。先是。帝令王入朝。王称疾。遣使入奏。故诏书及之。

夏四月。飨老。○日本冦边。

日本兵船三百艘。越海来袭东边。遣将出兵。大破之。

壬申三十一年冬十二月。以恩恭,贞宗,允忠,思仁。各为将军。○置京城周作典。掌修城郭。

癸酉三十二年秋七月。遣将军金允中。助唐伐渤海。

渤海王武艺。遣大将张文休。冦登州。杀刺史韦俊。帝大怒。命内史高品何行成。大仆郞金思兰。发兵过海攻讨。遣思兰。授王正太尉。持节充宁海军大使鸡林州大都督。使发兵击渤海南鄙。为唐掎角。帝又曰闻旧将金庾信孙允中之贤。可为将遣之。仍赐允中金帛。于是。王命允中等四将。卛兵会唐军伐渤海。会。大雪丈馀。山路阻隘。士卒死者过半。无功而还。时。帝遣大门艺。诣幽州发兵。以讨武艺。密遣刺客。杀之不果。帝命河东。搜贼党尽杀之。思兰。本王族。先因入朝。恭谨有礼。因留宿卫。及是还。

擢拜金允中大阿飡。

王以允中。庾信嫡孙。宠遇之。王亲属颇嫉妒。王尝登月城。与从官。置酒为乐。召允中与焉。左右曰今宗室戚里。岂无可人而独召踈远之臣乎。王曰今寡人与卿等。共享太平。庾信之功也。若遐弃之。非善善及子孙之义也。召与俱欢。赐绝影山马一匹。

冬十月。遣使入谢于唐。

初。帝赐王白鹦鹉雌䧺各一只。及紫罗绣袍。金银钿器物。瑞文锦五色罗彩。共三百馀段。遣王侄志廉。备方物。上表陈谢。略曰伏睹琼文。跪披玉匣。含九霄之雨露。带五彩之鹓鸾。辩慧灵禽。素苍两妙。罗锦彩章。金银宝钿。见之者烂目。闻之者惊心。效微似尘。恩重如岳。

甲戌三十三年春正月。王教百官。入北门进言。○入唐宿卫金忠信。还。

忠信在唐。为左领军卫员外将军。及志廉入代。东还。上表曰臣今合还。令臣执节本国。讨除靺鞨。有事续奏。夫除恶务本。布宪惟新。出师义贵乎三捷。纵敌患贻于数代。伏望陛下。因臣还国。以副使假臣。尽将天旨。再宣殊裔。岂惟斯怒益振。固亦武夫作气。必倾其巢穴。静此荒隅。遂夷臣之小诚。为国家之大利。复乘沧海。献捷丹闱。臣所望也。帝许焉。

夏四月。遣使贺正于唐。

遣大臣金端竭丹。入唐贺正。帝宴见于内殿。授卫尉少卿。赐绯襕袍平漫银带及绢布六十疋。又授志廉鸿胪少卿员外。

乙亥三十四年春正月。荧惑犯月。○二月。贺正副使金荣卒于唐。

帝赠光禄少卿。

唐敕赐𬇙江南地。

高句丽之亡。地皆入唐而新罗只得其南境。渤海渐强。中国不能疆理。至是。贺正使金义忠还。敕赐𬇙江以南地。

丙子三十五年夏六月。遣使入谢于唐。

谢赐𬇙南地也。

冬十月。朝唐使金相卒于道。○遣伊飡允忠等。审平壤牛头二州地势。

丁丑三十六年孝成王元年春二月。王薨。太子承庆即位。

王在位三十六年。谥曰圣德。太子立。是为孝成王。母照德王后金氏。

葬圣德王于移车寺南。在今庆州府东都只谷里。○三月。以贞宗为上大等。义忠为中侍。○夏五月。地震。○冬十二月。遣使入朝于唐。

戊寅孝成王二年春二月。唐遣使吊祭。册嗣王及王妃朴氏。

帝闻王薨。悼惜久之。遣左赞善大夫邢璹。来吊祭。赠太子太保。且册王开府仪同三司新罗王。又册妃朴氏。璹将发。帝制诗序。太子已下百僚。赋诗以送。帝谓曰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国。以卿醇儒故遣之。宜演经义。使知大国儒教之盛。又以国人善碁。诏参军杨季膺为副。国之高奕。皆出其下。璹以道德经献王。及归。赐黄金三十两。布五十疋。人参一百斤。权氏曰。璹之来也帝称为醇儒。宜演经义。使知大国儒教之盛。而璹之所献。乃道德经也。帝又使善奕者副之。何如晋崇老氏。又以奕棋废事为高致。遂使神州陆沉。今玄宗复蹈其辙。其能免天宝之乱乎。

夏四月。白虹贯日。○所夫里郡河水。变血。○创奉德寺。

为圣德王创之。新罗奉佛甚隆。其所创四天王,奉圣,感恩,奉德,奉恩,灵庙,永兴七寺。皆置成典设官僚。崇奉之典。无与为比。

己卯三年春正月。义忠卒。以信忠为中侍。

王在潜邸。与信忠围碁柏树下。谓曰它日我不忘汝。汝亦不改贞操。所有负者。有如此树。及即位。录功而遗信忠。信忠作歌。贴于柏树。树忽枯。王审之得歌。惊曰几忘乎角弓。召赐爵。柏乃苏。

三月。立妃金氏。

名惠明。伊飡贞宗之女也。林氏象德曰。上年唐册王妃朴氏。今又立金氏为妃。四年三月。唐又册夫人金氏为妃。岂立二妃耶。抑朴氏或卒或废之而史阙之耶。

夏五月。立弟宪英。为王太子。

宪英。王之母弟也。王无嗣。故立为太子。

庚辰四年春三月。唐遣使。册夫人金氏为王妃。○秋八月。波珍飡永宗。谋叛伏诛。

永宗女。入后宫。王绝爱之。王妃妒欲杀之。与族人谋。永宗怨妃。宗党遂叛。

辛巳五年夏四月。命大臣思仁等。阅弩兵。

壬午六年景德王元年春二月。地震。○夏五月。王薨。太子宪英即位。

王在位六年。谥曰孝成。太子立。是为景德王。

烧孝成柩于法流寺。散骨东海。

从遗命也。

立妃金氏。寻废之。

伊飡顺贞之女也。是为三毛夫人。

冬十月。日本使至不纳。

癸未景德王二年春三月。唐遣使吊祭。册嗣王。

帝遣赞善大夫魏曜来吊。制略曰大贤风教。条理尤明。中夏轨仪。衣冠素袭。代为纯臣。屡效忠节。册袭兄爵新罗王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兼充指节宁海军使。幷赐御注孝经一部。帝自圣德以来至王。屡赐八分御札以宠之。其诏书有曰。殆比卿于鲁卫。岂复同于蕃服。恩礼之厚。非诸国可比。

夏四月。立妃金氏。

舒弗邯义忠之女。是为满月夫人。

秋八月。地震。○冬十二月。遣王弟贺正于唐。

授左清道卛府员外长史。赐绿袍银带。放还。

甲申三年春正月。以惟正为中侍。○冬。妖星出中天。

大如五斗器。浃旬乃灭。

乙酉四年春正月。以金思仁为上大等。○夏四月。京都雹。

大如鸡子。

五月。旱。○惟正免。以大正为中侍。○秋七月。置内司正典。

丙戌五年夏四月。大酺。○度僧百五十人。

丁亥六年春正月。改中侍为侍中。○立国学。置诸博士,教授之官。

教授之法。以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氏传文选。分而为之业。博士若助教一人。或以礼易论语孝经。或以春秋左氏毛诗论语孝经。或以尚书论语孝经文选教授之。筭学博士。若助教一人。以缀经三开九章六章教授之。凡学生位。自大舍已下至无位。年自十五至三十皆充之。限九年。若朴鲁不化者。罢之。若才器可成而未熟者。虽逾九年。许在学。位至大奈麻奈麻而后。出学。时。各州亦置助教。以韩恕意。为熊川州助教。权氏曰周之文武。建学设教。始于定都之初。新罗有国三十代。至神文王。始置国学。至此始置诸博士。其时强首薛聦。以九经训后学。其季有崔孤云。精敏好学。同辈盛称其文章。新罗在三国时。文献可称。然当初立国。政令制度。不本文教。后虽慕华。仅有一二之可观。呜呼亦晩矣。

三月。震真平王陵。○冬。饥疫。遣使安抚十道。

戊子七年春正月。天狗坠。○秋八月。初置贞察官。

属内史正典。主纠正百官。

太后。移居永明新宫。○遣阿飡贞节等。检察北边。○始置大谷城等十四郡县。大谷即今平山府。

己丑八年春三月。置天文漏刻博士。

庚寅九年春正月。大正免。以朝良为侍中。○二月。置御龙省奉御。

辛卯十年。

壬辰十一年秋八月。置东宫衙官。

癸巳十二年秋八月。日本遣使来聘。

使者礼慢。王不见。

甲午十三年夏四月。雹。

大如鸡子。

五月。立圣德王碑。○六月乙丑朔。日食。不尽如钩。○秋八月。旱蝗。○铸黄龙寺锺。

长一丈三寸。厚九寸。重四十九万七千五百八十一斤。施主。王妃三毛夫人。明年。又铸芬皇寺药师铜像。重三万六千七百斤。

朝良。免。

乙未十四年春。㫌孝子向德门。

向德。熊川州板积乡人也。父善天。有行义。向德亦以孝称。时年荒疫疠。父母饥病滨死。向德。日夜不解衣。尽诚安慰。无以为养。割髀肉食之。母发痈。又吮之。即愈。王闻而嘉之。赐租三百斛。宅一区口分田若干。命有司立石纪事。后人号其地云孝家里。在今公州府东十里。金氏曰宋祁云。善乎。韩愈之论曰。父母疾。烹药饵。以是为孝。未闻毁支体者也。苟不伤义。圣贤先众以为之。不幸而死则毁伤灭绝之罪有归矣。安可㫌其门而表异之。虽然委巷之陋。非有学术礼义之资。能忘其身以及其亲。出于诚心。亦足称者则若向德者。亦可书者乎。

望德寺塔。动。

寺为唐创。有两塔相对。高十三层。忽震动开阖。如欲倾倒者数日。人谓安禄山叛乱之应。

秋七月。赦赈穷民。○以金耆为侍中。

丙申十五年春二月。上大等金思仁。上䟽论时政得失。

以比年灾异屡见。故上䟽。王嘉纳之。

遣使奔问于蜀。

王问安禄山畔。玄宗奔蜀。遣使如唐。溯江至成都。帝嘉其至诚。亲制十韵诗赐之。诗曰。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玉帛遍天下。梯航归上都。偭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使去传风教。人来习传謩。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诚矣天其监。贤哉德不孤。拥旄同作牧。厚贶比生蒭。益重青青者。风霜恒不渝。○宋宣和中。高丽使臣金富仪。将所刻本。入汴京。示学士李邴。邴以闻。帝因宣示两府及诸学士。传宣曰所上诗。真明皇手书。嘉叹不已。崔氏曰新罗去西蜀。不知几千万里。而能遣使朝之。其使。亦能间关道里得达。其主诚至于感动帝意。赐诗崇奖。可谓得使之軆矣。梁太清中。百济使至梁。见城阙残毁。号泣于端门外。见者莫不㴆泪。今倂二事观之。中国谓诗书礼义之邦者。盖有由矣。惜乎。二使之名。俱不见也。

冬十月辛巳朔。日食既。

丁酉十六年春正月。思仁免。以信忠为上大等。○三月。除内外官月俸。复赐禄邑。○秋七月。重修永昌宫。○冬十二月。改九州郡县名。

王以郡县名号鄙野。杂以方言。无所分别。于是。皆改以嘉名。以沙伐州为尚州。今同。领州一郡十县三十。歃良州为良州。一云梁州。今梁山郡。领州一小京一郡十二县三十四。菁州为唐州。今晋州府。领州一郡十一县二十七。汉山州为汉州。今京城。领州一小京一郡二十七县四十六。首若州为朔州。今春川府。领州一小京一郡十一县二十七。河西州为溟州。今江陵府。领州一郡九县二十五。熊川州为熊州。今公州府。领州一小京一郡十三县二十九。完山州为全州。今同。领州一小京一郡十县三十一。武珍州为武州。今光州府。领州一郡十四县四十四。凡州九。小京五。郡百十七。县二百九十三。所谓乡部曲等杂所。不可胜纪。国三面际海。东北至井泉郡。今德原府。筑炭项关门以为界。西北至唐岳县。今中和府。新罗地理之广袤。于斯盛矣。

戊戌十七年春正月。金耆卒。以廉相为侍中。○二月。内外官请暇。满六十日者。解官。○夏四月。置律令博士。○置医官内供奉。

选精究医术者。充之医师。无定数。又置卜师。

秋七月。震佛寺十六所。

崔氏曰。自佛入中国以来。邪说充塞。坏人心术。其祸甚于洪水猛兽之害。惨于夷狄篡弑之变。故天之警告丁宁切至。如元魏萧梁。酷信佛法。而在魏则永宁浮屠灾。在梁则同泰浮屠灾。尚不知惧。祸败随之。朱子于纲目。特书屡书。垂戒万世。今新罗之溺佛。比二国尤甚。至使塔庙。比其闾阎。塔有九层。像有丈六。其君。有僧其身而尼其妃。有火其尸而海其骨者。其心。自以为有福田利益之饶。彼乌知天之震焉凭怒。以督教之乎。观于灵庙则其灾也四。于黄龙则风毁佛殿一。震九层塔二。其他佛寺之震。史不绝书。至是又震十六所。比事以观。虽严父之教子。莫如是切也。彼昏不知。安其危而利其灾。随震辄修。憯罔知戒。自是乱臣贼子。无世无之。而危亡随之。无父无君之教。祸人国家。如是其惨矣。后之溺佛之主。盍亦少悟焉。

己亥十八年春正月。改官号。

改调府为太府。京城周作典为修城府。乘府为司驭府。司正府为肃正台。例作府为修例府。船府为利济府。领客府为司宾府。位和府为司位府。赏赐署为司勋监。典邑署为典京府。国学为大学。音声署为大乐监。大日任典合于典京府。工匠府为典祀署。彩典为典彩署。新宫为典设馆。京都驿为都亭驿。内省为殿中省。内司正典为建平省。黑铠监为卫武监。引道典为礼成典。秽宫典为珍阁省。廪典为天禄司。药典为保命司。麻典为织纺局。肉典为尚膳局。杨典为司篚局。瓦器典为陶登局。绮典为别锦房。锦典为织锦房。铁𨱎典为筑冶房。漆典为餙器房。毛典为聚毳房。皮典为鞄人房。皮打典为䩵工房。磨典为榟人房。席典为奉座局。机槪典为机盘局。其馀官司。多改旧号。又以执事部典大等兵部大监会部卿。为侍郞。执事大舍兵部弟监仓部大舍。为郞中。执事舍知。为员外郞。执事史为执事郞。以调府京城典礼部乘府例作府船府领客府左右议方府司正府位和府大学监大道署永昌宫等大舍。为主簿。赏赐署音声署典祀署工匠府彩典等大舍。为主书。司正府议方府等佐为评事。三市大舍。为主事。三市书生。为司直。改礼部舍知为司礼。调府舍知。为司库。领客舍知。为司议。乘府舍知。为司牧。船府舍知。为司舟。例作舍知。为司例。兵部弩舍知。为司兵。仓部租舍知。为司仓。又改赏赐大道等署大正。为正。大学卿。为司业。大乐卿。为司乐。内省私臣。为殿中令。天文博士。为司天博士。通文博士。为翰林学士。按新罗官制。大抵名义多不可晓。后来烦冗。一事一物必有官而主之。员吏太多。殆不可纪。职官志曰。其官衔见于传记。而未详设官之始。及位之高下者。曰葛文王检校尚书左仆射上柱国知元凤省事兴文监卿太子侍书学士元凤省待诏记室郞瑞书郞孔子庙堂大舍录事参军右卫将军功德司节度使安抚诸军事州都令丞佐上舍人下舍人中事省南边第一之官。类是也。

三月。彗星见。至秋乃灭。

庚子十九年春二月。起月净春阳二桥于蚊川。在庆州西五里。○夏四月。廉相免。以金邕为侍中。○秋七月。立子干运。为王太子。

辛丑二十年春正月朔。有虹贯日。○夏四月。彗星见。

壬寅二十一年夏五月。筑五谷等六城。

筑五谷,今瑞兴县鸺岩,今凤山郡汉城獐塞,今遂安郡池城德谷等六城。各置太守。以固北边。

是岁。唐册渤海王钦茂。

先是武艺卒。谥武王。子钦茂立。改元大兴。天宝末。徙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讫帝世朝献者。三十九。至是。册为检校太尉渤海国王。

癸卯二十二年秋八月。桃李华。○信忠金邕。免。

甲辰二十三年春正月。以万宗为上大等。良相为侍中。○三月。有星孛于东南。○冬十二月。流星无数。

乙巳二十四年惠恭王元年夏四月。地震。○六月。流星犯心。王薨。太子干运即位。太后金氏摄政。

初。有大奈麻李纯者。尝有宠于王。后弃官为僧。为王创断俗寺居之。后闻王好乐。诣宫门谏曰。昔桀纣荒于酒色。淫乐不止。由是。政事凌遅。国家败灭。覆辙在前。后车宜戒。伏望大王。改过自新。以永国寿。王感叹。为之停乐。便引正室。闻说道妙。以及理世之方。数日乃止。至是薨。在位二十四年。谥曰景德。太子立。是为惠恭王。母满月夫人金氏。王即位时年八岁。太后摄政。

葬景德王于毛祗寺西岑。○王视学。

命博士。讲尚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