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148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四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一百四十八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一百四十九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一百四十八卷目录

 僧部列传二十四

  隋九

  元镜       智揆

  僧范       宝安

  宝岩       明驭

  道生       法性

  辩寂       静凝

  法楷       智能

  昙良       道嵩

  智嶷       道颜

  净辩       普济

  普安       大志

  慧恭       法泰

  法行       法通

  法喜       钦师

  行坚       法智

  王梵志      智琰

  真观

神异典第一百四十八卷

僧部列传二十四

编辑

隋九

编辑

元镜

编辑

按《续高僧传》:“元镜,赵州人。立志清贞,不干流俗。《四分 一律》,文义精通。不乐阐扬,恒寻异部,激发违顺,品章 废立,有神彩焉。住空观寺,闲散优游,无为僧也。仁寿 二年,奉敕置塔本州无际寺,建基址。日寻放赤光,变 转不常,或如形像,乍似楼阙。又出白光,时吐大小,巡 绕瓶侧。四月四日,又放光明,紫绿相间,三度乃止。又” 于光内见佛像形长二尺馀,坐莲花座,并有菩萨卫 侍严仪。从卯至酉,方始歇灭。当此之时,有目皆睹,镜 还空观。复学禅宗,居止东院,合集同侣,多行头陀,遂 终其寺也。

智揆

编辑

按《续高僧传》:“智揆,冀州人。爱慕涅槃,净持戒行,不重 荣渥,知足无求。住弘济寺,闭门习业。僧众服其智德, 敬而宗之。每处胜筵,推其名实,而揆弗之顾也。退屏 自修,若无闻见。仁寿之岁,弘塔四方。有敕召揆,送舍 利于魏州开觉寺。初届治所,遂放大光,紫白相宣,五 色递发。有尼智旷,冷疰积年,因礼发愿,乃见赤光遍” 室,便吐恶物,其患即除。有患重者,闻斯嘉庆,伏枕发 愿,亦蒙光昭平复如本。方来塔所,其例众伙,不复具 书。又杨大眼者,先患两目,瞑无所见,牵来至轝,乞愿 求恩,即见舍利如本明净,斯例复众。四月八日下塔 既讫,西北云彩雨华,塔上纷霏如雪,色似黄金,寺院 皆遍。道俗收取,状如金华。感一黑狗,莫知由来,直入 道场,周旋行道。每日午后,与饼不食,与水便饮,至解 斋时,与粥方食。寺内群犬,非常禁恶,一见此狗,低头 畏敬,不敢斜视。塔所树碑,厚三尺半,忽发光彩,状如 琉璃映物,对视分明悉见。又见象六牙,并现石碑内。 至五月末来,于其碑中七变相状,或为佛像,圣僧双 树,众瑞非一,并以事闻。揆晚后迹终南。居闲禅寂。登 陟岩薮。往而不返。

僧范

编辑

按《续高僧传》:“僧范,冀州人。学大小乘,静务心业,追思 禅念,倾屈尽礼,所获定要,倍于同侣。住胜光寺,以慧 解见推。及帝建塔,下敕征召,送舍利于本州觉观寺。 每至日没,常放光明,黄赤交焰,变化非一。沙门僧辩 患耳四年,闻声如壁,一睹舍利,两耳洞开,有逾恒日。 州民苏法会左足挛跛,十有馀年,委杖自扶,来礼乞” 愿寻得除瘥,放杖而归。范目睹灵验,神道若斯,信知 经教非徒虚诞,但由诚节未著,故致有差。后归本寺, 还遵前辙。未详其卒。

宝安

编辑

按《续高僧传》:“宝安,兖州人。安贫习学,见者敬之。初依 慧远,听涉《涅槃》,博究宗领。周灭齐亡,南投陈国。大隋 一统,还归乡壤。行次瀍洛,又从远焉。因仍故业,弥见 深隐。开皇七年,慕义入关,住净影寺。当远盛日,法轮 之下,听众将千,讲会制约,一付安掌。于时远方辐凑, 名望者多,难用辑谐,故在斯任。安随机喻接,匡救有” 仪,虽具惩治,而无衔怨,各怀敬叹,登自称焉。讲《十地 涅槃》,纯熟时匠,性存摄嘿,不好扬演,有问酬对,辩泻 泉流。仁寿二年,奉敕置塔于营州梵幢寺,即黄龙城也。旧有十七级浮图,权在其内安置舍利。当夜半上 并放白光,状如云雾。初唯一丈,渐大满院,明彻朗然, 良久乃灭。前后三度,相类并同。旧有石龟,形状极大, 欲作函用,引致极难。匠石规模,斲截成函,三分去二。 安自思念,石大函小,何由卒成,惧日𠎝期,内怀忧灼。 比晓看之,其石称函,自然分析,不劳镌琢,宛尔成就。 函虽神造,计应大重,薄用拖曳,轻迅若驰,不劳至寺。 便依期限,深庆情愿。晚还京寺,不测其终。

宝岩

编辑

按《续高僧传》:“宝岩,幽州人,标意十地,次综《毗昙》,末究 成实,故于宗部,涉猎繁焉。户牖元文,疏条本干,时传 富博,而性殊省事,不乐谈说,苦祈敷散,精理载扬。住 京下仁觉寺,守道自娱,无事交厚。仁寿下敕,召送舍 利于本州弘业寺”,即元魏孝文之所造也。旧号光林。 依峰带涧,面势高敞。多挟征异,事遵清肃,故使行僻 “之徒,必致惊悚,由斯此众,滥迹希过。自开皇将末,舍 利到前,山恒倾摇,未曾休止,及安塔竟,山动自息。”又 仁寿初岁,天降剃刀三十三枚,用甚铦利,而形制殊 别,今僧常用以剃剪也。又初造石函,明如水镜,文同 码碯,光似琉璃,内外照彻,紫焰光起,函外生纹如菩 萨像,及众仙、禽兽、师子、林树,杂相非一。四月三日夜。 放大光明照天地。有目皆见。岩事了还。不测其卒。

明驭

编辑

按《续高僧传》:“明驭,瀛州人。初学《涅槃》,后习《摄论》,推寻 理源,究括疑滞。晚游邺下,谘访未闻,隐义重元,皆所 披览。开皇八年,来仪帝里,更就迁师,询求摄论。意量 弘广,容姿都雅。人有勃怒,初不改容,众服其忍力也。 住无漏寺,讲诵为业。仁寿中年,敕请送舍利于济州 崇梵寺。寺基带危峰,多饶异树。山众盘屈,修竹蒙。天” 实佳地。克日将下,寺有育王瑞像,乃放三道神光遍 于体上,金石榴色朗晃夺睛。经一食顷,乃遂渐歇。又 闻磬声摇曳,长远寺东岩上唱《善哉》声,清畅彻心,追 寻莫委。又舍利函上光高三尺,状如华树,本送舍利, 函上分为二粒,出琉璃瓶,相随而转,并放光明。有黄 白云从西南来,声如雨相流,音乐声“正当塔上,凝住 不动。复见二华从云中出,或时上下大鸟群飞,回旋 塔上。又于云中现仙人头,其数无量。”于此之时,莘州 城人见诸仙人从空东来,向于魏州。驭当斯运,欣庆 嘉瑞,说不可尽。民皆舍物,积之如山,并用构塔。沙门 五人,生逢奇瑞,舍戒为奴,供养三宝。因勒铭纪献。后 昇遐,造禅定寺,召而处之。遂终世矣。

道生

编辑

按《续高僧传》:“道生,蒲州人,延统是其师也。名父之子, 系迹厥师。虽雅尚未齐,而思力方远,仁正致怀,声色 无染,受持戒护,耽咏文言,四分一律,薄霑声教,讲诲 时扬,器法难拟。住兴善寺,卓卓标异,目不斜盼,威仪 安帖,众敬惮之。仁寿二年,敕召送舍利于楚州。初停 公馆,感一野鹿直入城门,防人牵来,诣舍利所,自然” 屈拜,驯善安隐。生曰:“尔为舍利,可上升阶。必若他缘, 随意而去。”鹿闻此语,遂即升阶,出入帐前,往还无难, 乃为说归戒。鹿乃顿头香案,如有听受。因以缯帛系 之,即舐人手,夜卧轝边,或往生房,经停两宿,自然退 出,还归荒野。及当下日,白鹤两双飞旋塔上,覆讫方 逝。生睹斯瑞,与诸僚属具表以闻,并铭斯事,在于塔 所。既还京室,不测所终。

法性

编辑

按《续高僧传》:“法性,兖州人。少习禅学,精厉行道。少欲 头陀,孤游海曲,时复入俗。形骸所资,终潜林阜,沉隐 为任。开皇十四年,文帝东巡,搜访岩穴,因召入京,住 胜光寺。仁寿之年,敕召送舍利于本州普乐寺。初营 外函,得一青石,钻磨始了。将欲蓥饰,变成玛瑙,五色 相杂,文彩分明。函内斑駮,杂生白玉,凝润光净。函之” 内外,光如水镜,洞照无障。当入函时,正当基上,白鸟 一双,翱翔缓飞,绕塔而转。塔西柰树枝叶,并变为真 金色。及文帝既崩,置大禅定,延住供养。遂卒于寺,八 十馀矣。

辩寂

编辑

按《续高僧传》,“辩寂,徐州人。少以慧学播名,放浪人世, 游讲为业。末在齐都,专攻大论及阿毗昙心。未越周 年,粗得通解。会武平末岁,国破道亡,南适江阴,复师 三论。神气所属,镜其新理。开皇更始,复近旧乡,桑梓 乃存。友朋殂落,西入京室,复寻昔论龙树之风。复由 光远、仁寿置塔,敕召送于本州流沟寺。及初达也,舍” 利塔所忽见异光,照寺北岭,及于南山,朗同朝日。又 于石佛山内采石为函,磨饰才了,彩纹间发,彪炳光 现。山海禽兽仙人等像,备出其中。虽复图取,十不呈 一。晚综前业,演散京华,福利所兼,俱充寺府,不测其 终。

静凝

编辑

按《续高僧传》:“静凝,汴州人。迁禅师之门人也。早年听 受,深闲邪正,经律,十地,是所询求。后师摄论,备尝幽隐。常乐正观,掩关思择。缘来便讲,唱吼如雷。事竟退 静,状如愚叟。世间之务,略不在言。人不知者,谓之庸 劣。同住久处,方知有道。兼以行不涉疑,口无庆吊,块 然卓坐,似不能言。开皇六年,随迁入雍,住兴善寺。仁” 寿二年,下敕送舍利于杞州。初至,频放白光,状如皎 月,流转通照。及下塔日,白鸟空中旋绕基上。瘗讫远 逝。更有馀相,凝为藏隐,示出一二,知大圣之通瑞也。 馀则隐之不书。及至京师,又被责。及方便解免,不久 而终世矣。

法楷

编辑

按《续高僧传》:“法楷,青州人。十五出家,依相京贤统而 为弟子。师习《涅槃》,通解文义。及受具后,专攻《四分》,云 晖雨匠,振纲齐都。备经寒暑,伏面谘禀,皆赐其深奥, 无所孑遗。及齐法俱亡,南避淮表寿山之阳,隋开律 教。开皇首岁,大辟法门,还返曹州,欲终山水。将趣海 岸,而道俗邀留,不许东骛。楷性虚静,更于城北三里” 左丘山营造一寺,名曰“法元。”高显平博,下临城邑。遥 望发心,皆来受法。未为安而能迁。古人所尚,久在尘 厌。不无流转,便入关壤,观化京都。住扬化寺,复扬戒 律。仁寿置塔。奉敕送舍利于曹州。楷以初基有由,欲 报斯地,表请树塔,还置法元。上帝不违,任从所请。初 达曹部,置轝州治,广现神瑞,备如别纪,但学未经远, 难得遍知,故略编之,想未繁挠。日别异见,具如后述。 于三月十四日中时,见佛半身面白如玉,舍利轝前 佛顶之上黄赤光起。二十九日夜降甘露味甜如蜜, 见于赤光遍于城上,须臾流照达于塔所。四月五日 舍利上涌,白色鲜明。其日申时,帐上北面忽见光影, 中有白云气中生树,状如青桐,下有青色师子,面西 而蹲。六日卯时,复有光影,见云气内有三莲花,两厢 双树,下有佛像,楼阁树林重沓而出,上有立菩萨像。 辰时,又见金色光明,出没渐大。巳时,复见重阁,阁上 有树,叶如贝多,傍立圣僧。午时,复见双树之形,下列 七佛。申时,双树又见一佛,二菩萨像,三华承足。又见 天人擎华在空,黄师子等。亥时,帐后见千佛形,舍利 室内出黄白光。四月七日,又见双树黄雀一头,以及 光云、师子等像。辰时,又见金翅鸟身,飞龙,树林、宝盖 等像,傍现二菩萨及黄师子。巳时,又见宝幢树林下 有菩萨,黄衣居士,白色师子,蹲踞石上,又有云气,树 林、楼阁菩萨。午时,又见白色云气,宝幢树林,青色师 子。申时又现双树繁茂,须臾变为宫殿、楼阁、佛座、华 台,其色黄白。亥时云起西北,雨润三寸,云上六天一 时见身。四月八日将欲下塔,平旦之时,天雨白华,飞 飏不下。卯时又见诸天宝盖树侧菩萨及黄师子。辰 时又见大盖两重,众宝庄严,下坐菩萨及白师子,踞 在石上。帐上又见光影云“气,气中金光,乍大乍小。下 有莲花,时开时合。又雨天花,大者在空,面阔尺馀,小 者堕地,状如桃华。”巳时帐后见三诸天、三师子,及莲 华水池。午时将下,又见双树并立菩萨,舍利忽分以 为五粒,流转光耀。四月九日填平已后,帐后板上光 影之内,叠石纹生。又见大树,青衣沙门执炉而立,又 感奇香,郁烈人鼻,楷具列闻,帝大悦,令图经之,以流 海内。自仁寿创塔,前后百馀,感征最优,勿高于楷。后 以常业终于本寺。

智能

编辑

按《续高僧传》:“智能姓李氏,怀州河内人。希意远尘,束 怀律教,收听令誉,风被河右。开皇之始,观道渭阴,随 奉资行住转轮寺。仁寿置塔,奉敕召送于青州胜福 寺中。处约悬峰,山参天际,风树交结,回瞰千里,古名 岩势之道场也。元魏末时,创开此额。初置基日,疏山 凿地,入土三尺,获古石函,长可八尺,深六尺许,表里” 平滑,殆非人运。所谓“至感冥通,有祈斯应矣。”及下舍 利,大放光明,挺溢山宇,道俗俱见。乃至出没流转,变 状叵论。能晚还寺,更崇定业。林泉栖托,不预僧伦。逃 名永逝,莫测终卒。

昙良

编辑

按《续高僧传》:“昙良姓粟,潞州人。十六出家,专寻经典。 及长成德,以大论传名,兼讲小经,接叙时俗,亟发归 信,为众贤之赏。入京游听,住真寂寺。文帝下敕,召送 舍利于亳州开寂寺。将欲起塔,先造石函。地非山乡, 周访难得。良曰:‘待觅得石,期至函成。但发胜心,何缘 不济?乃要心祈请,愿赐哀给。忽于州境获石三丈,底’” 厢及盖,各是异县,运来合之,宛是一物。众嘉异之,具 闻台省。良性乐异迹,周览观之。亳州西部穀阳城中, 有老君宅,今为祠庙。庭前有古柏三十馀株,碑文薛 道衡制。庙东百馀步老君母宅,亦有庙舍。次西十里 有苦城,即传所云“李聃苦县人斯处”是也。还归本寺, 专诚忏礼,食息已外,常在佛前。唐初卒世八十馀矣。

道嵩

编辑

按《续高僧传》:“道嵩姓刘,瀛州河间人。十三出家,游听 洛下,访讯明哲,终日恓惶,衣服麤单,全不涉意。值慧 远法师讲诸经论,陶染积时,遂寝幽极。随入京,为慕义学士,同侣推崇,道心人也。仁寿置塔,敕召送舍利 于苏州。将至,井吼出声,二日乃止。造基掘地,得古砖 函,内有银合,获舍利一粒,置水瓯内,旋绕呈祥,同藏” 大塔。嵩还京室,住总化寺。餐味涅槃,依行忏悔,身戒 心慧,悉戴奉之。一钵三衣,盈长不畜。遵经圣行,息世 讥嫌。遂卒于世。

智嶷

编辑

按《续高僧传》:“智嶷姓康,本康居王裔也。国难东归,魏 封于襄阳,因累居之,十馀世矣。七岁初学,寻文究竟, 无师自悟,敬重佛宗。虽昼拥俗缘,令依学侣,而夜私 诵《法华》,竟文纯熟,二亲初不知也。十三拜辞,即蒙剃 落,更谘大部,情用弥著。二十有四,方受具足。携帙洛 滨,依承慧远,传业十地及以《涅槃》,皆可敷导。后入关” 中,住静法寺。仁寿置塔,敕召送舍利于瓜州崇敬寺。 初达定基,黄龙出现于州侧大池,牙角身尾,合境通 瞩,具表上闻。嶷住寺多年,常思定慧,非夫要事,不出 户庭,故往参候,罕睹其面。末以年事高迈,励业弥崇, 寺任众务,并悉推谢。唐初卒也,年七十馀矣。

道颜

编辑

按《续高僧传》:“道颜姓李氏,定州人。初学远公《涅槃》十 地,领牒枢纽,最所殷赡。频仍讲授,门学联尘,道启东 川,开悟不少。后入京辇还,住净影寺。当远盛世,居宗 绍业。仁寿中年,置塔赤县。下敕征召,送舍利于桂州。 初入州境,有鸟数千,齐飞行列,来迎轝上,从野入城, 良久方散。及下安处,感五色云叆叇垂布,屯聚基上, 馀便廓清,日曜天地。后返京邑,常遵上业。唐运惟新, 宇内尚梗,崇树斋讲,相循净影。”因疾而卒,春秋七十 馀,即武德五年矣。临终清漱,手执香炉,若有所见,奄 然而逝。自颜之处世也,衣服粗素,不妄朋从。行必以 时,情避嫌隙。言必详审,深惟物忤。又兼济禽畜,慈育 在心,微经恼顿,便即垂泣,不忽童稚,不行楚叱,纵有 轻陵,事同风拂。顾诸属曰:“不久去也,何烦累人。”故于 《无常》得其旨矣。

净辩

编辑

按《续高僧传》:“净辩姓韦,齐州人。少涉儒门,备闻丘索, 孔、墨、庄、老,是所询谋。忽厌浮假,屏迹出家,经律具尝, 薄通幽极。后缠名教,避世山林,受习禅门,息缘静处。 开皇隆法,入住京师,依止远公,住净影寺,更学定境。 又从迁尚,又摄大乘,积岁研求,遂终此业。曾与故友 因事相乖,彼加言谤,辩终不雪。及委曲问答,曰:‘吾思 其初结交也,情欣若弦,岂以后离’”,复陈其失,时以此 高之。后敕召送舍利于衡州岳寺,本号大明,即陈宣 帝为思禅师所立也。行达江陵,风浪重阻,三日停浦, 波犹未静。又迫严程,忧惶无计。乃一心念佛,冲波直 去。即蒙风止,安流沿下。既入湘水,溯流极难。又依前 念,举帆利涉,不盈半月,便达衡州。及至岳寺,附水不 堪巡行。山亭平正可构,正当寺南而有伏石。辩乃执 炉发愿,“必堪起塔,愿降祥感。”便见岳顶白云,从上而 下,广可一疋,长四十里。至所塔基,三转旋回,久久自 歇。又感异香,形如削沉,收获数斤,气烟倍世。道俗称 庆,因即构成。初,此山僧𫖮禅师者,《通鉴》僧也,曾有一 粒舍利,欲建大塔,在寺十年,都无异相。及今送至,乃 扬瑞迹。黄白大小,聚散不定。当下之日,衡山县治显 明寺塔放大光明,遍照城邑,道俗同见。古老传云:“此 寺立来三百馀年,但有善事,必放光明。经今三度,将 非帝主弘福,思与众同,感见之来,诚有由矣。”辩欣斯 瑞迹,集前后见闻之事为《感应传》,一部十卷。后兴禅 定,复请住之。大业末年。终于此世。

普济

编辑

按《续高僧传》:“普济,雍州北山互人。初出家,依止圆禅 师仪轨行法,独处林野,不宿人世,跏坐修禅,至于没 齿。栖迟荒险,不避豺虎。虽游浪物表,而手不释卷。常 读《华严》,依而结业。自佛法沦废,便投太白诸山,行不 裹粮,依时啖草,咀嚼咽饮,都不为患。愿像教一兴,舍 身供养,修普贤行,生贤首国。开皇之始,大阐法门,思” 愿既满,即事捐舍,引众集于岩谷之西崖,广发弘誓, 自投而殒。方远填赴,充于岩谷,为建白塔于高峰焉。 近贞观初,有山居沙门普济者,立操标勇,贞专自固, 恒游名山,习诵经典,《大品》《法华》遍所通利。其所造集, 多诵两经,仍随文句,时重解释,声气所及,周于一里, 故使数万众中,无不闻者。以武德十“八年西入关壤, 时经邑落,还居林静。贞观度僧时,以济无贯,擢预公 籍,住京师光明寺。众聚山结,乐闻经旨,济弊斯諠扰, 遗名逃隐,不测所之。有说。今在终南,幽岩独坐,傍饶 山果,须者负还,重更追寻,便失来径。余曾同聚,自悦 斯人。衣则百结相连,钵则才充受用,汲灌瓦瓶,麻绳 系颈,坐则藉草,胁无”著地。骁悍果敢,睡盖莫欺。节约 俭退,利贼潜迹。言论所指,知足为先;谈授正义,如行 为最。所以一坐说法,施积如山,曾无顾涉,任委监护。 乃重惟曰:“城邑所属,五欲为根,余力既微,无宜自陷。” 遂逃遁矣

普安

编辑

按《续高僧传》:“普安姓郭氏,京兆泾阳人。少年依圆禅 师出家,苦节头陀,捐削世务。而性在和忍,不喜怨酷。 或代执劳役,受诸勤苦,情甘如荠,恐其事尽。晚从蔼 法师通明三藏,常业《华严》,读诵禅思,唯为标拟。周氏 灭法,栖隐于终南山之楩,梓谷西坡,深林自庇。廓居 世表,洁操泉石,连踪禽鱼。又引静渊法师同止林野, 披释幽奥,资承元理。加以遵修苦行,亡身为物。或露 形草莽,施诸蚊䖟,流血被身,初无怀惮。或委卧乱尸, 用施豺虎,望存生舍,以祈本志。而虎豹虽来,皆嗅而 不食。常怀介介,不副情愿,孤践兽踪,冀逢食啖。”于时 天地既闭,像教斯蒙,国令严重,不许逃难。京邑名德 三十馀僧,避地终南,投骸未委。安乃总召,详集州渚, 其心幽密,安处自居显露,身行乞索,不惧严诛,故得 衣食俱丰,修业无废。乱世智士,安其在与时,有重募, 捉获一僧,赏物十段。有人应募来欲执安,即慰谕曰: “观卿贫煎,当欲相给。”为设食已,俱共入京。帝语此人 曰:“我国法急,不许道人民间。你复助急,不许道人山 中。若尔,遣他,何处得活?宜放入山,不须检校。”又周臣 柳白泽者,奉敕傍山搜括逃僧,有党告云:“此楩梓谷 内有普安道人。”因遣追取,即与俱至。泽语党曰:“我不 得见,宜即放还。”于是释然,复归所止。前后遭难,曾无 私隐,皆见解免,例如此也。时蔼法师避难在义谷杜 映世家掘窑藏之。安被放还,因过礼觐,蔼曰:“安公明 解佛法,颇未宽多,而神志绝伦,不避强御,盖难及也。” 安曰:“今蒙免难,乃唯《华严》力耳。凡所祈诚,莫不斯赖。” 因请蔼还山,亲自经理,四远承风,投造非一。蔼乃与 安更开其所住。隋文创历,佛教大兴,广募遗僧,依旧 安置。时楩梓一谷,三十馀僧应诏出家,并住官寺。唯 安欣兹重复,以为名驰,依本山居,守素林壑。时行村 聚,惠益生灵,终寝烟霞,不接浮俗。末有一人,于子午 虎林两谷合涧之侧,凿龛结庵,延而住之。初止龛日, 上有大石,正当其上,恐落掘出,逐峻崩下。安自念曰: “愿移馀处,莫碎龛窟。”石遂依言,迸避馀所。大众共怪, 安曰:“《华严》力也,未足异之。”又龛东石壁涧左有索陀 者,川乡巨害,纵横非一,阴嫉安德,恒思诛殄。与伴三 人,持弓挟刃,攘臂挽弓,将欲放箭。箭不离弦,手张不 息,努眼舌噤。立住经宿,声相通震,远近云会。乡人稽 首,归诚请救。安曰:“素了不知,岂非《华严》力也?若欲除 免,但令忏悔。”如语教之,方蒙解脱。又龛西魏村张晖 者,夙兴恶念,以盗为业。夜往安所,私取佛油,瓮受五 升,背负而出。既至院门,迷昏失性,若有所缚,不能动 转。眷属乡村,同来为谢。安曰:“余不知盖《华严》力乎?”语 令忏悔,扶取油瓮,如语得脱。又龛南张卿者,来盗安 钱,袖中持去。既达家内,写而不出,口噤无言。即寻归 忏,复道而返。有程郭村程晖和者,颇怀信向,恒来安 所,听受法要。因患身死,已经两宿,缠尸于地,伺欲棺 殓。安时先往鄠县,返还在道,行达西南之德行寺,东 去晖村五里,遥唤:“程晖和何为不见迎耶?”连唤不已。 田人告曰:“和久死矣,无由迎也。”安曰:“斯乃浪语,吾不 信也。”寻至其村,厉声大唤,和遂动身旁观,乃割所缠 绳令断。安入其庭,又大唤之。和即屈起,匍匐就安。令 屏除棺器,覆一筥笭,以当佛座,令和绕旋,寻复如故。 更寿二十许岁。后遇重病,来投乞救。安曰:“放尔游荡, 非吾知也。”便遂命终。时安风声摇逸,道俗崇向,皆来 请谒,兴建福会,多有通感。昆明池北白村老母者,病 卧床枕,失音,百日,指㧑男女思见安形,会其母意,请 来至宅。病母既见,不觉下迎,言问起居,奄同常日,病 遂得差。于时声名更振,村聚齐集,各率音乐,巡家告 令欲设大斋。大方村中田遗生者,家徒壁立,而有四 女,妻著敝布齐膝而已,四女赤露迥无条线。大女名 华严,年已二十,唯有粗布二尺拟充布施,安引村众 次至其门,愍斯贫苦遂度不入。大女思念:“由我贫煎, 不及福会,今又不修,当来倍此”,周遍求物,閴尔无从。 仰面悲号。遂见屋甍一把,乱𢇲用塞明孔,挽取抖请帮助识别此字。 得谷十馀挼以成米,并将前布,拟用随喜。身既无衣, 待至夜暗,匍匐而行,趣斋供所,以前施物,遥掷众中 十馀粒米,别奉炊饭。因发愿曰:“女人穷业久,自种得 竭,贫行施,用希来报。辄以十馀黄米,投饭甑中。必若 至诚贫业尽者,当愿所炊之饭,变成黄色。如无所感, 命也奈何!”作此誓已,掩泪而返。于是甑中五石米饭, 并成黄色。大众惊嗟,未知所以。周寻缘构,乃云:“田遗 生女之愿力也。”斋会齐率,获粟十斛,寻用济之。安办 法衣,仍度华严,送入京寺。尔后声名重振,弘悟难述。 安居处虽隐,每行慈救。年常二社,血祀者多,周行救 赎,劝修法义,不杀生邑,其数不少。尝于龛侧村中,缚 猪三头,将加烹宰,安闻往赎。社人恐不得杀增长,索 钱十千。安曰:“贫道见有三千,已加本价十倍,可以相 与。”众各不同,更相忿竞。忽有小儿羊皮裹腹,来至社 会,助安赎猪。既见争竞,因从乞酒,行饮行舞,焜煌旋 转,合社多少,眼并失明。须臾自隐,不知所在。安即引刀,自割䏶肉,曰:“此彼俱肉耳。猪食粪秽,尔尚啖之,况 人食米,理是贵也。”社人闻见,一时同放。猪既得脱,绕 安三匝,以鼻喙触,若有爱敬,故使郊之。南西五十里 内,鸡猪绝嗣,乃至于今。其感发慈善,皆此类也。性多 诚信,乐读《华岩》,一钵三衣,累纪弥励。开皇八年,频敕 入京,为皇储门师长公主营建静法,复延住寺名。虽 帝宇,常寝岩阿。以大业五年十一月五日终于静法 禅院,春秋八十。遗骸于终南起塔,在至相寺之侧矣。

大志

编辑

按《续高僧传》,“大志姓顾氏,会稽山阴人。发蒙出家,师 事天台智者𫖮禅师。𫖮睹其形神洒落,高放物表,因 名为大志。禅诵为业,苦节自专,四方名匠,无远必造。 而言气清穆,仪相贞严,故见者眄睐,知非凡器。开皇 十年,来游庐岳,住峰顶寺,不隶公名,不预僧伍。诵《法 华经》,索然闲雅。绝能清啭,使诸听者忘疲。后于莲华” 山甘露峰南,建静观道场,头陀为业。介尔一身,不避 虓虎。闻有恶兽,辄往投之,皆避而不啖。山粒本绝,终 日忘餐,或以饼果继命而已。外睹不堪其恼,而志安 之,容色如故。经于七载,禅业无断。晚住此山福林寺。 会大业屏除,流徙隐逸,慨法陵迟,一至于此。乃变服 毁形,头擐孝绖,粗布为衣,在佛堂中高声恸哭,三日 三夕,初不断绝。寺僧慰喻志曰:“余叹恶业乃如此耶? 要尽此形骸,伸明正教耳。”遂往东都上表曰:“愿陛下 兴显三宝,当然一臂于嵩岳,用报国恩。”帝许之,敕设 大斋,七众通集。志不食三日,登大棚上,烧铁赫然,用 烙其臂,并令焦黑。以刀截断,肉裂骨现。又烙其骨令 焦黑。已,布裹蜡灌,下火然之,光耀岩岫。于时大众见 其行苦,皆痛心贵髓,不安其足。而志虽加烧烙,词色 不变,言笑如初。时诵法句,或叹佛德,为众说法,声声 不绝。臂烧既尽,如先下棚。七日入定,跏坐而卒,时年 四十有三。初志出家,至终,结操松竹,冬夏一服。无御 缣纩,布艾粗素,自此为常。形极鲜白,唇如丹画,裙垂 半胫,足蹑蒲𪨗,言气爽朗,调逸风云。人或不识,怪所 从来者,便捋眉告曰:“余九江庐山福林寺小道人大 志耳。”又善属文藻,编词明切,撰《愿誓文》七十馀纸,意 在共诸众生为善知识也。僧为强御,难奉信者,有见 此誓,无不掩泪。今庐山峰顶,每至暮年,诸僧宿集一 夜,读其遗誓,用晓道俗合众皆酸结矣。

慧恭

编辑

按《续高僧传》:“慧恭者,益州成都人也。俗姓周氏。周未 废佛法之时,与同寺惠远结契勤学。远直诣长安听 采,恭长往荆扬访道,远于京师听得《阿毗昙论》《迦延 拘舍地持》《成实》《毗婆沙》《摄大乘》,并皆精熟。还益州讲 授,卓尔绝群,道俗钦重,䞋施盈积。恭后从江左来还, 二人相遇欣欢共叙离别三十馀年,同宿数夜,语说” 言谈,远如泉涌,恭竟无所道。远问恭曰:“离别多时,今 得相见,庆此欢会,伊何可论。但觉仁者无所说,将不 得无所得耶?”恭对曰:“为性暗劣,都无所解。”远曰:“大无 所解,可不诵一部经乎?”恭答曰:“惟诵得《观世音经》一 卷。”远厉色曰:“《观世音经》,小儿童子皆能诵之,何烦汝 许大人乎?且仁者童子出家,与远立誓,望证道果。岂 复三十馀年,惟诵一卷经,如指许大?是非暗钝懒惰 所为?请与断交,愿法师早去,无增远之烦恼也。”恭曰: “经卷虽小,佛口所说,尊敬者得无量福,轻慢者得无 量罪。仰愿暂息瞋心,当为法师诵一遍。”即与长别。远 大笑曰:“《观世音经》是《法华经》,《普门品》,远已讲之,数过 百遍,如何殆欲闹人耳乎?”恭曰:“‘《外书》云:人能弘道,非 道弘人’。但至心听佛语,岂得以人弃法。”乃于庭前结 坛,坛中安高座,绕坛数匝,顶礼升高座。远不得已,于 檐下据胡床坐。听恭始发声唱经题,异香氤氲,遍满 房宇。及入文,天上作乐,雨四种华,乐则嘹亮振空,华 则雰霏满地。经讫下座,自为解座梵。梵讫,华乐方歇。 惠远接足顶礼,泪下交流,谢曰:“惠远臰秽死尸,敢行 天日之下,乞暂留赐见教诲。”恭曰:“非恭所能,诸佛力 耳。”即日拂衣长揖,沿流而去。尔后访问,竟不知其所 之,其寺久已湮灭。

法泰

编辑

按《续高僧传》:“法泰,眉州隆山县人也。俗姓吕氏。初为 道士,十馀年中间忽自悟回心正觉,因即剃除。始诵 《法华经》,寻即通利。乃精勤写得《法华经》一部,数有灵 瑞。欲将向益州装潢,令一人担负一头,以笼盛钱二 千束缚经置钱上,一头是衣服,担行至地,名筰桥,桥 忽断,泰在后负担人俱坠水中。人浮得出,担没不见。” 泰于岸上捶胸号哭曰:“钱衣岂非闲事,何忍溺经?”即 高声唱言:“如能为漉得者,赏钱两贯。”时有一人闻之, 脱衣入水,没求之。数度出入,得钱与衣,襆而不得经。 泰转悲泣,巡岸上,下望小洲上有一襆,命人取之,乃 是经也。草木擎之,宛无湿处。泰不胜欢喜,即以三千 钱偿所漉人曰:“法师悲号,剧丧父母,故为急觅,非是 贪钱。弟子虽庸夫,亦知福报,请以此钱充庄严之直。” 言讫遁去。更欲与言,去已远矣。泰至成都装潢,以檀香为轴,表带及袠,并函将还本寺,别处安置。夜夜有 异香,泰勤诵持,一夜一遍。时彪法师彼寺讲,夜欲看 读,恒嫌泰闹乱其心。欲自往请,令稍下声。乃见泰前 大有人,众皆胡跪合掌,彪退流汗,即移所住。泰年八 十而终。

法行

编辑

按《续高僧传》,法行者不知何人,即论法师之神足也。 论本住玉泉,炀帝隆重,行性素不伦,言多卓异。或居 山谷,时入市廛。每往清溪,路由覆船顶,见泉流茂木, 乃顾曰:“十年之后,当有大福慧人,营构伽蓝。”及智者 来仪,果成先告。又尝往当阳城,执竹弓射之。后有山 贼围城,如所前相。然每出异言,云梁休咎。宣帝恶之, 令追将戮,随使至焉,抗不前曰:“吾偿命于此地。”寻有 使至,随致命尽。遂斩之,而无有血。临终说诸要偈,辞 理切附,不可具载,皆述业报,不可逃避。及戮讫,逡巡 间尸灵遂失。仆射萧瑀行至四望山,因禅师所为宣 帝忏曰:“先人杀圣人罪者,礼悔之馀,愿为及也。”《传》曰: “以为后梁缵历,势不超挺,孤守一城”,傍被御卫,有何 荣荷,随妄造愆,故斩圣人,望延厚祚。所谓“前望失于 后途”,不久追入,流离关壤,无辜之责,诚不可欺。

法通

编辑

按《续高僧传》:法通姓关,京兆鄠人也。少出家,极羸弱, 随风偃仆,不任罗绮。由是同侣颇轻之,通辄流泪。一 朝对观音像慷慨曰:“通闻菩萨圣鉴,所愿克从,乞垂 提诱,免斯轻侮。”因斯诵《观音经》,昼夜不舍。后岁馀,归 本生觐母。旦食讫,假寐于庭树下。少间,口中涎沫流 液,向有三升。母以为物忤,遽呼觉,问:“何事如此?”通曰: “向见有人遗三驴驮筋,通啖,始一驴娘呼遂觉,馀二 失之,自尔觉身力雄勇,肌肤坚”请帮助识别此字。密,举大木石,不以 为重。寺有僧戡者,膂力之最。通窃取袈裟,安在柱下。 戡初不见,谓是神鬼所为。通笑,为举柱抽取。戡大骇 服。有大石臼,重五百馀斤,通于南山负来供僧用,今 见在。贮水施禽鸟。隋高祖重之。有西番贡一人云:“大 壮在北门,试相扑,无得者。”帝颇恧之,云“大隋国无有 健者。”召通来,令相扑,通曰:“何处出家人为此事?必知 气力,把手即知。”便唤彼来,通任其把捉。其人努力把 捉,通都不以为怀。至通后捉,总揽两手急搦,一时血 出外渍,彼即蟠卧在地乞命。通放之曰:“我不敢杀捉, 恐尔手碎去。”于是大伏,举朝称庆。京邑弄力者闻而 造之,通为把豆麦便碎倒,曳车牛却行,当时壮士命 为天力士也。炀帝末,避乱隐南山,乃负一具硙并犊 子,大神通也。未几,丁母忧,出山归葬,事了返山。虽力 兼百夫,未曾忤物,精诚节约,时辈推之。以武德初卒, 春秋五十六。

法喜

编辑

按《宋高僧传》:“法喜,南海人也。形容寝陋,短弱迂疏,可 年四十许。岭表耆老咸言儿童时见识之,颜貌如今 无异,蛮蜑间相传云已三百岁矣。亦自言旧识庐山 慧远法师,说晋宋朝事,历历如信宿前耳。平素时悄 然,见人必语,语必含深意,吉凶之征,有如影响。人亦 不欲与喜相见,惧直言灾恶,忤逆意也。”陈朝马静为 广州刺史,方上任喜直入州,上厅事,画地作马头形, 以示其子而去。静本扶风名族,雄勇多武略,不闲事 体。及临州也,每出行部,从甲士数万,旌旗剑戟,若虹 霓映乎霜雪,言以此可用威边徼,其奢僭过度,王者 之不若。被人诬告谋反,静惧,即遣妻子百馀人入朝, 示无图变。陈主犹惑,遣临汝侯观其形势,曰:必有反 状,便可行戮,实无逆谋,直往代之。临汝利其财产,至 州不验是非,静恃心无异,束手诣临汝,便叱左右擒 而斩之。此画地之明效矣。喜之先见,皆同此类。炀帝 闻之,追来扬州。未久,宫内树一堂新成,喜匆㖄升堂 观览,俄惊走下阶,唱言几压杀。其日夜阑大雨,堂崩, 毙者数人。其后又于宫内环走,言索羊头。帝闻恶之, 责以狂言,敕请帮助识别此字。著一室。数日,三卫于市见喜坦率游 行。还奏敕所司覆验禁闭之处,门锁如故。守当者云: “喜见在室内。”于是开户,见袈裟覆一藂白骨,其锁贯 项骨不脱。帝甚惊怪,敕遣长史王恒疾往验之,袈裟 覆白骨,骨皆钩锁相连,铁锁縻其项骨。帝闻愕然称 叹,尢增信重,敕令勿轻摇荡,曰:“圣者神变无方。”至暮, 喜还在室,或言或笑,守门复奏,帝令脱锁,纵其所适。 有于一日,赴数家斋食,或时饮酒啖肉,都无拘忌。俄 而有疾,常所卧床,自撤荐席衬箦而欹寝。令人于下 铺炭甚炽。数日而终,半身焦烂。葬于香山寺侧。后四 年,南海郡奏“喜见还在郡”,敕遣开棺,空无所有矣。

钦师

编辑

按《宋高僧传》,“钦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大业中至广平, 形神乖谬,造次难知,发语不常。既往爰中,见灵通寺 树砖浮图五级,欲务高敞,工作淆杂。钦望而笑,谓寺 众曰:‘造此奚为’?众曰:‘功德佛事,须用壮观,法师何怪 问耶’?”笑曰:“造烽火楼也。”当时缁伍互相非之曰:“风狂 辈言,何可取?”至九年,塔尚未成。贼寇四起,州官警严于浮图上置候望烽火,方信钦言不妄矣。在所耆旧, 亦不知钦从何而来,止宿之处,亦无踪迹,然则时时 变身在豕彘之牢,即随㹠狶群队童子马世达等数 人,睹钦始变之时,乃停留伺察,意更观其复人形也。 后果忽复形,却于看人之后大叫曰:“你辈欲何所观 耶?”群人惊愕,合掌拜之。其变无常,皆若此也。及“天下 丧乱”,亦失钦声迹矣。

行坚

编辑

按《宋高僧传》,行坚者,未知何许人也。常修禅观,节操 惟严。偶事东游,路出泰山,日之夕矣,入岳庙谋之。度 宵令曰:“此无别舍,唯神廊庑下可以然而来寄宿者, 必罹暴死之殃,吾师筹之。”坚曰:“无苦。”不得已从之,为 藉槁于庑下。坚端坐诵经,可一更,闻屋中环珮之声。 须臾神出,衣冠甚伟,部从焜煌,向坚合掌。坚曰:“闻宿 此者多死,岂檀越害之耶?”神曰:“遇死者特至,闻弟子 声而自死焉,非杀之也。愿师无虑。”坚固延坐,谈说如 食顷间。因问之曰:“世传泰山治鬼,宁有之邪?”神曰:“弟 子薄福有之,岂欲见先亡乎?”坚曰:“有两同学僧已死, 愿见之。”神问其名,曰:“一人已生人间,一人在狱受对。 不可唤来,师就可见也。”坚闻甚悦,因起出不远而至 一处,见狱火光焰甚炽,使者引坚入墙院中,遥见一 人在火中号呼不能言语,形变不可复识,而血肉焦 臭,令人伤心。坚不忍历观,愍然求出。俄而在庙庑下, 复与神坐如故,问曰:“欲救同学,有得理邪?”神曰:“可能 为写《法华经》,必应得免。”既而将曙,神辞僧入堂。旦而 庙令视坚不死,怪异之。坚去,急报前愿。经写装毕,赍 而就庙宿。神出如初,欢喜礼拜,慰问来意,以事告之。 神曰:“弟子知已,师为写经,始书题目,彼已脱免,今生 人间也。然此处不洁,不宜安经,愿师还送入寺中。”言 讫天晓,辞决而去,则大业年中也。坚居处不恒,莫知 终所。

法智

编辑

按《宋高僧传》:法智者,不详何许人也。髫年离俗,应法 升坛,松直凌空,玉坚绝污,凡百讲肆,靡不留神。晚岁 以迳直之门,莫如念佛,每谓人曰:“我闻经言,犯一吉 罗,历一中劫,入于地狱,可信。又闻经说一称阿弥陀 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则未之信。”人难云:“何故生 大邪见,俱是佛言,急须念佛,久则三昧现前。”乃于国 清寺兜率台上,昼夜精勤念佛。忽预辞道俗,云“生西 方去,令亲识为吾设斋终日”,于中夜无疾而化。时有 金色光明来迎,照数百里。江上船中谓言天晓,迟久 方明。始知智之往生矣。

王梵志

编辑

按《桂苑丛谈》:“王梵志,卫州黎阳人也。黎阳城东十五 里有王德祖者,当隋之时,家有林檎树,生瘿大如斗。 经三年其瘿朽烂。德祖见之,乃撤其皮,遂见一孩儿 抱胎而出,因收养之。至七岁能语,问曰:‘谁人育我’?及 问姓名,德祖具以实告。因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 志。我家长育,可姓王也’。”作诗讽人,甚有义旨,盖菩萨 示化也。

智琰

编辑

按《宣城县志》:“隋僧智琰,扶风人,稽亭妙显寺僧。初祝 发京师,陈宣帝征入。会开皇十年,由宣州召对,居仁 寿院。帝及妃王并执弟子礼,乞还。敕赐钱五千贯,绢 二千疋,落脂米二百斛,一切经大藏玉石象十五躯, 鹊尾炉四十九只。遣大将军杨荣护行,监立伽蓝,度 其徒七人,斋田二顷,仍岁赍香药存问。”及讣奏,辍朝 三日,以国师仪葬寺侧,世称“扶风禅师。”

真观

编辑

按《浙江通志》:隋真观,钱塘范氏子。掌有仙人字,舌紫 罗纹。居灵隐石室,授天台禅观。时人语曰:“钱塘有真 观,当天下一半。”开皇间,众建南天竺寺,请居焉。尝讲 《法华心要》,皋亭神舍祠为殿。刺史刘景安请讲《海龙 王经》,骤雨沛然。征辟皆以疾辞。大业中,自标葬地示 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