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第204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二百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二百四卷
博物汇编 神异典 第二百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第二百四卷目录

 尼部列传一

  晋

  净检               安令首

  智贤               妙相

  康明感              昙备附昙罗

  惠湛               僧基

  竺道馨              道容

  令宗               支妙音

  道仪

  宋

  慧果附慧意 慧铠       法盛

  慧玉               道瑗

  道寿               元藻

  慧琼               普照

  慧木               法胜

  僧端附普敬 普要       光静

  善妙               僧果

  静称               法相

  业首附净哀 宝英 法林 昙夤 法辨附道照

  道综               慧濬

  宝贤               法净

  惠曜

神异典第二百四卷

尼部列传一

编辑

净检

编辑

按《比丘尼传》:“洛阳竹林寺尼净检,本姓种,名令仪,彭 城人。父诞,武威太守。检少好学,早寡,家贫,常为贵游 子女教授琴书,闻法信乐,莫由谘禀。后沙门法始,经 道通达。晋建兴中,于宫城西门立寺,检乃造之。始为 设法,检因大悟,念及强壮,以求法利,从始借经,遂达 旨趣。他日谓始曰:‘经中云:‘比丘、比丘尼愿见济渡’。始’” 曰:“西域有男女二众,此土其法未具。”检曰:“既云比丘, 比丘尼宁有异法?”始曰:“外国人云尼有五百戒,便应 是异,当为问和上。”和上云:“尼戒大同细异,不得其法, 必不得授。尼有十戒,得从大僧受,但无和上尼,无所 依止耳。”检即剃落,从和上受十戒。同其志者二十四 人,于宫城西门共立竹林寺,未有尼“师,共谘净检过 于成德和上者,西域沙门智山也。住罽宾国,宽和有 智思,雅习禅诵。晋永嘉末,来达中夏,分卫自资,语必 弘道。时信浅薄,莫知祈禀。建武元年,西返罽宾。后竺 佛图澄还,述其德业,皆追恨焉。检蓄徒养众,清雅有 节,说法教化,如风靡草。晋咸康中,沙门僧建于月支 国得僧祗尼羯磨及”戒本,兴平元年二月八日于洛 阳译出。外国沙门昙摩羯多为立戒坛。晋沙门释道 场以《戒因缘经》为难,云“其法不成”,因浮舟于泗,检等 四人同坛,止从大僧以受具戒。晋土比丘尼亦检为 始也。当其羯磨之日,殊香芬馥,阖众同闻,莫不欣叹, 加其敬仰,善修戒行,志学不休,信施虽多,随得随散。 常自后己,每先于人。到咸康末,忽复闻前香,并见赤 气。有一女人手把五色花,自空而下,检见欣然,因语 众曰:“好持后事,我今行矣。”执手辞别,腾空而上。所行 之路,有似虹霓,直属于天。时年七十矣。

安令首

编辑

按《比丘尼传》:“伪赵建贤寺尼安令首,本姓徐,东莞人。 父忡,仕伪赵外兵部。令首幼聪敏好学,言论清绮,雅 性虚淡,不乐人间,从容闲静,以佛法自娱,不愿求聘。 父曰:‘汝应外属,何得如此’?首曰:‘端心业道,绝想人外, 毁誉不动,廉正自足,何必三从,然后为礼’。父曰:‘汝欲 独善一身,何能兼济父母’?首曰:‘立身行道,方欲度脱 一切,何况二亲耶’?”忡以问佛图澄,澄曰:“君归家洁斋 三日,竟可来。”忡从之。澄以胭脂磨麻油,傅忡右掌,令 忡视之。见一沙门在大众中说法,形状似女,具以白 澄。澄曰:“是君女先身出家益物,往事如此。若从其志, 方当荣拔六亲,令君富贵。”忡还许之,首便剪落。从澄 及净检尼受戒,立建贤寺。澄以石勒所遗剪花纳七 条衣及象鼻澡罐与之。博览群籍,经目必诵,思致渊 深,神照详远,一时道众莫不宗焉。因其出家者二百 馀人。又造五寺,立精舍,匪惮勤苦,皆得修立。石虎敬 之,擢忡为黄门侍郎、清河太守。

智贤

编辑

按《比丘尼传》:“司州西寺尼智贤,本姓赵,常山人也。父 珍,扶柳县令。贤幼有雅操,志概贞立。及在缁衣,戒行 修备,神情凝远,旷然不杂。太守杜霸笃信黄老,憎疾 释种,符下诸寺,克日简汰,制格高峻,非凡所行。年少 怖惧,皆望风奔骇,惟贤独无惧,从容兴居自若。集城外射堂,皆是耆德。简试之日,尼众盛壮,惟贤而已。霸” 先试贤以格,格皆有馀。贤仪观清雅,辞吐辩丽。霸密 挟邪心,逼贤独住。贤识其意,誓不毁戒法,不苟存身 命,抗言拒之。霸怒,以刀斫贤二十馀疮,闷绝仆地,霸 去乃甦。倍加精进,菜斋苦节,门徒百馀人,常如水乳。 及苻坚伪立,闻风敬重。为制织绣袈裟,三岁方成,价 直千万。后住司州西寺,弘显正法,开长信行。晋太和 中,年七十馀,诵《正法华经》,犹日夜一遍。其所住处,众 鸟依栖,经行之时,鸣呼随逐云。

妙相

编辑

按《比丘尼传》:“弘农北岳寺尼妙相,本姓张,名珮华,弘 农人也。父茂,家素富盛。相早习经训,十五适太子舍 人北地皇甫逵,逵居丧失礼,相恶之,告求离绝,因请 出家,父并从之。精勤蔬食,游心慧藏,明达法相。住弘 农北岳荫林西野,徒属甚多,悦志闲旷,遁景其中二 十馀载,厉精苦行,久而弥笃。每说法度人,常惧听者” 不能专志,或涕泣以示之,是故其所启训,皆能弘益。 晋永和中,弘农太守请七日斋,座上白衣谘请佛法, 言挟不逊。相正色曰:“君非直见慢,亦大轻邦宰,何用 无礼,苟出人间耶?”于是称疾而退。当时道俗咸叹服 焉。后枕疾累日,临终恬悦,顾语弟子曰:“不问穷达,生 必有死,今日别矣。”言绝而终。

康明感

编辑

按《比丘尼传》:“建福寺尼康明感,本姓朱,高平人也。世 奉《大法经》,为虏贼所获,欲以为妻,备加苦楚,誓不受 辱。谪使牧羊,经历十载,怀归转笃,反途莫由,常念三 宝,兼愿出家。忽遇一比丘,就请五戒,仍以《观世音经》 授之。因得习诵,昼夜不休。愿得还家,起五层塔,不胜 忧念,逃走东行,初不识路,昼夜兼涉。迳入一山,见有” 斑虎,去之数步。初甚恐惧,少却意定,心愿逾至。遂随 虎而行。积日弥旬,得达青州。将入村落,虎便不见。至 州,复为明伯连所虏。音问至家,夫儿迎赎。家人拘制, 其志未谐。苦身勤精,三年乃遂。专笃禅行,戒品无愆, 脱有小犯,辄累晨忏悔,要见瑞相,然后乃休。或见雨 花,或闻空声,或睹佛像,或夜善梦,年及桑榆,操业弥 峻。江北子女,师奉如归。晋太和四年春,与惠湛等十 人济江,诣司空公何充。充一见敬重。于时京师未有 尼寺,充以别宅为之立寺。问感曰:“当何名之?”答曰:“大 晋四部,今日始备。檀越所建,皆造福业,可名曰建福 寺。”公从之。后遇疾,少时便卒。

昙备附昙罗

编辑

按《比丘尼传》:北永安寺尼昙备,本姓陶,丹阳建康人 也。少有清信,愿修正法,而无有昆弟,独与母居。事母 恭孝,宗党称之。年及笄,将受聘,弗许,母不能违,听其 离俗。精勤戒行,日夜无怠。晋穆皇帝礼接敬厚,尝称 曰:“久看更佳。”谓章皇后何氏曰:“京邑比丘尼鲜有,昙 备俦也。”永和十年,后立寺于定阴里,名曰永安。谦虚 导物,未尝有矜慢之容。名誉日广,远人投集,众三百 人。年七十二,泰元二十一年卒。弟子昙罗,博览经数, 机才赡密,敕续师任,更立四层塔、讲堂房宇,又造卧 像及七佛龛堂云。

惠湛

编辑

按《比丘尼传》:建福寺尼惠湛,本姓任,彭城人也。神貌 超远,精操殊特,渊情旷远,济物为务,恶衣蔬食,乐在 其中。尝荷衣山行,逢群劫,欲举刃向湛,手不能胜,因 求湛所负衣。湛欢笑而与曰:“君意望甚重,所获殊轻。” 复解其衣里新裙与之。劫即辞谢,并以还湛,湛舍之 而去。建元二年渡江,司空何充大加崇敬,请居建福 寺,住焉。

僧基

编辑

按《比丘尼传》:“延兴寺尼僧基,本姓明,济南人也。绾发 志道,秉愿出家。母氏不听,密以许聘,秘其聘礼,迎接 日近,女乃觉知,即便绝粮,水浆不下。亲属固请,意不 可移。至于七日,母呼女婿,婿敬信,见妇殆尽,谓妇母 曰:‘人各有志,不可夺也’。母即从之,因遂出家,时年二 十一。内外亲戚,皆来庆慰,竞施珍席,争设名供。州牧” 给伎,郡守亲临,道俗咨嗟,叹未曾有。基净持戒范,精 习经数,与昙备尼名辈略齐,机枢最密,善事议秉皇 帝雅相崇礼。建元三年,皇后褚氏为立寺于都亭旦 运巷内,名曰“延兴基尼寺”,住徒众百馀人。年六十八, 隆安元年卒。

竺道馨

编辑

按《比丘尼传》:“洛阳城东寺尼竺道馨,本姓杨,太山人 也。志性专谨,与物无忤。沙弥时,常为众使,口恒诵经。 及年二十,诵《法华》《维摩》,具足戒行。后研求理味,蔬食 苦节,弥老弥励。住洛阳城东寺。雅能清谈,尤善小品, 贵在理通,不事辞辩。一州道学,所共师宗。比丘尼诵 经,馨其始也。晋泰和中,有女人杨令辨,笃信黄老,专” 行服气,先时人物亦多敬事。及馨道王其术寖亡,令 辨假结同姓,数相去来,内怀妒嫉,伺行毒害。后窃以 毒药内馨食中,诸治不愈。弟子等问往谁家得病?答曰:“我甚知主,皆昔业缘,汝无问也。设道有益,我尚不 说,况无益耶?”不言而终。

道容

编辑

按《比丘尼传》:“新林寺尼道容,本住历阳乌江寺,戒行 精峻,善占吉凶,逆知祸福,世传为圣。晋明帝时,甚见 敬事,以花布席下,验其凡圣,果不萎焉。及简文帝先 事清水道师,道师,京都所谓王濮阳也。第内为立道 舍,容亟开导,未之从也。后帝每入道屋,辄见神人为 沙门形,满于室内,帝疑容所为也,而莫能决。践祚之” 后,乌巢太极殿,帝使曲安远筮之,云:“西南有女人师, 能灭此怪。”帝遣使往乌江迎道容,以事访之。答曰:“惟 有清斋七日,受持八戒,自当消弭。”帝即从之,整肃一 心。七日未满,群乌竞集,运巢而去。帝深信重,即为立 寺,资给所须,因林为名,名曰新林。即以师礼事之,遂 奉正法。往后晋显尚佛,道容之力也。逮孝武时。弥相 崇敬。太元中。忽而绝迹。不知所在。帝敕葬其衣钵。故 寺边有冢云。

令宗

编辑

按《比丘尼传》:“司州寺尼令宗,本姓满,高平金乡人。幼 有清信,乡党称之。家遇丧乱,为虏所驱,归诚慊至,称 佛法僧,诵普门品,拔除其眉。托云恶疾,求诉得放,随 路南归。行出冀州,复为贼所逐,登上枯树,专诚至念, 捕者前望,终不仰视。寻索不得,俄而散去。宗下复前, 不敢乞食。初不觉饥,晚达孟津,无船可济。慞惶忧惧”, 更称三宝。忽见一白鹿,不知所从来,下涉河流,沙尘 随起,无有波澜。宗随鹿而济,曾不沾濡,平行如陆,因 得达家,仍即入道。诚心冥诣,学行精恳,开览经法,深 义入神。晋孝武闻之,遣书通问。后百姓遇疾,贫困者 众,宗倾资赈给,告乞人间,不避阻远,随宜赡恤,蒙赖 甚多。忍饥勤苦,形容枯悴。年七十五,忽早召弟子,说 “其夜梦见一大山,云是须弥,峻峰秀绝,高与天连,宝 饰庄严,晖曜烂日,法鼓铿锵,香烟芬馥,语令吾前,愕 然惊觉,即体中忽有异于常,虽无痛恼,状如昏醉。”同 学道津曰:“正当是极耳。”交言未竟,奄忽迁神。

支妙音

编辑

按《比丘尼传》:“简静寺尼支妙音,未详何许人也。幼而 志道,居处京华,博学内外,善为文章。晋孝武帝太傅 会稽王道子并相敬奉,每与帝及太傅、中朝学士谈 论属文,雅有才致,藉甚有声。太傅以太元十年为立 简静寺,以音为寺主,徒众百馀人。一生内外才义者 因之以自达,供䞋无穷,富倾都邑,贵贱宗事。门有车” 马,日百馀乘。荆州刺史王忱死,帝意欲以王恭代之。 时桓元在江陵,为忱所拆挫,闻恭应往,素又惮恭。殷 仲堪时为黄门侍郎,生知殷仲堪弱才亦易制御,意 欲得之,乃遣使凭妙音尼为堪图州。既而帝问妙音: “荆州缺外,闻云谁应作者?”答曰:“贫道出家人,岂容及 俗中论议?”如闻内外谈者,并云无过“殷仲堪”,以其意 虑深远,荆楚所须。帝然之,遂以代忱。于是权倾一朝, 威行内外。

道仪

编辑

按《比丘尼传》:“何后寺尼道仪,俗姓贾,雁门楼烦人,惠 远姑也。出适同郡解直。直为浔阳令亡。仪年二十二, 弃舍俗累,披著法衣,聪明敏哲,博闻强记。诵《法华经》, 讲《维摩》小品,精义达理,因心独悟。戒行高峻,神气清 远。闻中畿经律渐备,讲集相续。晋泰元末,至京师,住 何后寺。端心律藏,妙究精微。身执卑恭,在幽不惰。衣” 裳粗敝,自执杖钵,清散无矫,道俗高之。年七十八,遇 疾而笃,执心弥励,诵念无殆。弟子请曰:“愿加消息,冀 蒙胜损。”答曰:“非汝所宜。”言绝而卒。

慧果附慧意 慧铠

编辑

按《比丘尼传》:“宋景福寺尼慧果,俗姓潘,淮南人也。常 行苦节,不衣绵纩,笃好毘尼,戒行清白,道俗钦羡,风 誉远闻。宋青州刺史北地傅弘仁雅相叹赏,厚加赈 给。以永初三年割宅东面为立精舍,名曰景福寺,以 果为纲纪,䞋遗之物,悉以入僧。众业兴隆,大小悦服。 至元嘉六年,西域沙门求那跋摩至,果问曰:‘此土诸 尼先受戒者,未有本事,推之爱道,诚有高例。未测厥 后,得无异耶’?”答曰:“无异。”又问:“就如律文,戒师得罪,何 无异耶?”答曰:“有尼众处,不二岁学,故言得罪耳。”又问: “乃可此国先未有尼,非阎浮无也?”答曰:“律制十僧得 受具戒,边地五人亦得受之,正为有处,不可不如法 耳。”又问:“几许里为边地?”答曰:“千里之外,山海艰阻隔 者是也。”九年,率弟子慧灯等五人,从僧伽跋摩重受 具戒,敬慎奉持,如爱顶脑。春秋七十馀,元嘉十年卒。 弟子慧意、慧铠,并以节行闻于时也。

法盛

编辑

按《比丘尼传》:“建福寺尼法盛,本姓聂,清河人也。遭赵 氏乱,避地金陵。以元嘉十四年于建福寺出家。才识 慧解,率由敏悟。自以桑榆之齿,流寓皇邑,虽复帝道 隆宁,而犹怀旧土,惟有探赜元宗,乃可以遗忧忘老耳。遂从道场寺偶法师受菩萨戒。昼则披陈元素,夕 则清言味理,勤习积时,神情朗赡。虽曰暮齿,有逾壮 年,常愿生安养。”谓同业昙敬、昙爱曰:“吾立身行道,志 在西方。”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塔下礼佛。晚因遇病, 稍就绵笃。其月晦夕,初宵假寐,如来乘空而下,与二 大士论二乘,俄与大众腾芳蹈蔼。临省盛疾,光明显 烛,一寺咸见,佥来问盛:“此何光色?”盛具说之,言竟寻 绝,年七十二。豫章太守吴郡张辩素所尊敬,为之《传 述》云。

慧玉

编辑

按《比丘尼传》:“江陵牛牧寺尼慧玉,长安人也。行业勤 修,经戒通备。常游行教化,历履邦邑。每属机缘,不避 寒暑。南至荆楚,仍住江陵牛牧精舍,诵《法华》《首楞严》 等经,旬日通利。陜西道俗皆归敬礼,观览经论,未曾 废息。元嘉十四年十月,为苦行斋七日,乃立誓言:‘若 诚斋有感,舍身之后,必见佛土。愿于七日之内见佛’” 光明。五日中宵,寺东林树灵光赫然,即以告众,众皆 欣敬,加悦服焉。寺主法弘,后于光处起立禅室。初玉 在长安,于薛尚书寺见红白色光,烛耀左右,十日小 歇。后六重寺沙门,四月八日于光处得金弥勒像,高 一尺云。

道瑗

编辑

按《比丘尼传》:“建福寺尼道瑗,本姓江,丹阳人也。年十 馀,博涉经史。成戒已后,明达三藏,精勤苦行。晋太元 中,皇后美其高行,凡所修福,多凭斯寺。富贵妇女,争 与之游。以元嘉八年大造形像,处处安置。彭城寺金 像二躯,帐座宛具;瓦官寺弥勒行像一躯,宝盖璎珞; 南建兴寺金像二躯,杂事旛盖。于建福寺造卧像并” 堂,又制《普贤行像》,供养之具,靡不精丽。又以元嘉十 五年造金无量寿像。以其年四月十一日,像放眉间 相,光明照寺内,皆如金色。道俗相传,咸来修敬。瞻睹 神辉,莫不叹悦。复以元皇后遗物,开拓寺南,更造禅 房云。

道寿

编辑

按《比丘尼传》:“江陵祇洹寺尼道寿,未详何许人也。清 和恬寂,以恭孝称。幼受五戒,未尝起犯。元嘉中,遭父 忧,因毁遘疾,自无痛痒,惟黄瘠骨立。经历年岁,诸治 不瘳。因尔发愿,愿疾痊可得出家。立誓之后,渐得平 复。如愿出俗,住祇洹寺,勤苦超绝。诵《法华经》三千遍, 常见光瑞。元嘉十六年九月七日夜,见空中宝盖垂 覆其上”云。

元藻

编辑

按《比丘尼传》:吴太元台寺尼元藻,本姓路,吴郡人,安 荀女也。藻年十馀,身婴重疾,良药必进,日增无损。时 太元台寺释法济语安荀曰:“恐此病由业,非医所消。 贫道案佛经云:‘若履危苦,能归依三宝,忏悔求愿者, 皆获甄济。君能与女并,捐弃邪俗,洗涤尘秽,专心一 向,当得痊愈’。”安荀然之,即于宅内设观世音斋,澡心 洁意,倾诚戴仰,扶疾稽颡,专念相续。经七日,初夜忽 见金像高尺许,三摩其身,从首至足,即觉沉痾,豁然 消愈。既灵验在躬,遂求出家,求住太元台寺,精勤匪 懈,诵《法华经》,菜食长斋,三十七载。常翘心注想,愿生 兜率。宋元嘉十六年,出都造经,不测所终。

按《兜率龟镜集》:“藻于元嘉十六年,诵弥勒佛名,寂然 而逝。”

慧琼

编辑

按《比丘尼传》:“南安寺尼慧琼者,本姓锺,广州人也。履 道高洁,不味鱼肉。年垂八十,志业弥勤,常衣刍麻,不 服绵纩,纲纪寺舍,兼行讲说本经住广陵南安寺。元 嘉十八年,宋江夏王世子母王氏以地施琼,琼修立 为寺,号曰南永安寺。至二十二年,兰陵萧承之为起 外国塔。琼以元嘉十五年又造菩提寺,堂殿坊宇,皆” 悉严丽,因移住之。以南安施沙门慧智琼,以元嘉二 十四年随孟𫖮之会稽,至破冈,卒。敕弟子云:“吾死后 不须埋藏,可借人剥裂身体,以食众生。”至于终尽,不 忍屠割。乃告句容县,舆著山中,欲使鸟兽自就啖之。 经十馀日,俨然如故,颜色不异。令使村人以米散尸 边,鸟食远处米尽,近尸之粒皆在。弟子慧朗。在都闻 之。奔驰奉迎。还葬高座寺前冈坟上起塔云。

普照

编辑

按《比丘尼传》:南皮张国寺尼普照,本姓董,名徐悲,渤 海安陵人也。少秉节概,十七出家,住南皮张国寺。后 从师游学广陵建熙精舍,率心奉法,阖众嘉之。及师 慧敬亡,息于庆吊,而苦行绝伦。宋元嘉十八年十二 月,因成劳疾。虽剧而笃情深信,初自不改,专意祈诚, 不舍日夜,不能下地,枕上叩头忏悔,时息如常。诵《法 华经》,一日三卷。到十九年二月中,忽然而绝,两食顷 甦,云“向西行,中道有一塔,塔中有一僧,闭眼思维,惊 问何来?”答以其事。即问僧曰:“此处去某甲寺几里?”答 曰:“五千万里。”路上有草,及行人皆无所识。时风云高 靡,区墟严净,西面尤明,意欲前进,僧乃不许。因尔回还,豁然醒寤,后七日而卒,年二十五。

慧木

编辑

按《比丘尼传》:“尼慧木,本姓傅,北地人。年十一出家,师 事慧超,受持十戒,居梁郡,筑弋村寺,始读《大品》,日诵 两卷,兼通杂经。木母老病,口中无齿,木但嚼哺饴。母 为口不净,不受大戒,日夜精勤忏悔自业。忽见戒坛 与天皆黄金色,举头仰视,南见一人,著襈衣,衣色悉 黄,去木或近或远,语木曰:‘我已授汝戒’。寻复不见。木” 不以语人。多诸感异,皆类此也。木兄闻欲知,乃诈之 曰:“汝为道积年,竟无所益,便可养发,当为访婿。”木闻 心愁,因述所见,即受具戒。临受戒夕,梦人口授戒本。 及受戒竟,再览便诵。宋元嘉中,造十方佛像,并四部 戒本及羯磨,广施四众云。

按《法苑珠林》,“宋尼慧木十一出家,师慧超常建经堂。 木往礼拜,辄见屋内东北隅有一沙门,金色黑衣,足 不履地。木又于夜中卧而诵习,梦到西方,见一浴池, 有芙蓉诸华,生人列坐其中。有一大华,独空无人。木 欲登华,攀牵用力,不觉诵经,音响高大。木母谓其魔, 惊起唤之。木母老病,口无复齿,木恒嚼哺饴,母以为” 口中不得净漱,故年将立,不受大戒。母终亡后,木自 除草,开坛请师受戒。凡见灵异,秘不语人,唯静称尼 闻其道德,称往为狎,方便请问,乃为具说。木后与同 等共礼无量寿佛,因伏地不起,咸谓得眠,蹴而问之, 木竟不答。静称复独苦求问,木云:“当伏地之时,梦往 安养国,见佛,为说《小品》,已得四卷。因”被蹴即觉,甚追 恨之。木元嘉十四年,时已六十九。

法胜

编辑

按《比丘尼传》:“尼法胜,不知何许人也。住吴县南寺,恭 信恪勤,众所知识。宋元嘉中,河内司马隆为毗陵丞, 遇抄战亡妻山氏,二亲早没,复无儿女,年又老大,入 吴投胜,胜接待如亲。后百馀日,山氏遇病,病涉三年, 甚经危笃。胜本无蓄积,赡待医药,皆资乞告,不惮寒 暑。山氏遂得愈,众益称贵之。后游京师,进修禅律,该” 通定慧,探索幽隐,训诱眷属,不肃而成。动不徇利,静 不求名,殷勤周至,莫非济物。年造六十,疾病经时,自 言不差。亲属怪问,答云:“昨见二沙门,道知如此。”顷之 复言:“见二比丘,非前所见者,偏袒右肩,手各执花,立 其床后。遥见一佛,坐莲华上,光照我身。”从此已后,夕 不复眠。令人为转《法华经》。至于后夜,气息稍微,命令 止经:“为我称佛,亦自称佛。”将欲平明,容貌不改,奄忽 而终焉。

僧端附普敬 普要

编辑

按《比丘尼传》:“尼僧端,广陵人也。门世奉佛,姊妹笃信, 誓愿出家,不当聘彩。而姿色之美,有闻乡邑。富室。凑 之母兄已许临迎之三日,宵遁佛寺,寺主置于别室, 给其所须,并请观世音经,二日能诵,雨泪稽颡,昼夜 不休。过三日后,于礼拜中见佛像,语云:‘汝婿命尽,汝 但精勤,勿怀忧念’。明日,其婿为牛所触,亡也。因得出” 家,坚持禁戒,摄念空闲,似不能言。及辨析名实,其辞 亹亹。诵《大涅槃经》五日一遍。元嘉十年,南游上国,住 永安寺,纲纪众务,均爱等接,大小悦服,久而弥敬。年 七十馀,元嘉二十五年卒。弟子普敬、普要,皆以苦行 显名,并诵《法华经》。

光静

编辑

按《比丘尼传》:广陵中寺尼光静,本姓胡,名道婢,吴兴 东迁人也。初出家,随师住广陵中寺。静少而励行,长 习禅思,不食甘肥,将受大戒,绝谷饵松。具戒之后,积 十五年。虽心识鲜明,而体力羸惫,祈诚慊到,每辄感 劳,动经晦朔。沙门法成谓曰:“‘服食非佛盛事’。静闻之, 还食粳粮,倍加勇猛,精学不倦。从学观者,行常百许” 人。元嘉十八年五月遇疾,曰:“我厌苦此身,其来久矣。” 于是牵病忏悔,不离心口,性理恬明,神气怡悦。至十 九年岁旦,饮粒皆绝,属念兜率,心心相续,如是不断。 至四月八日夜,殊香异相满虚空中,其夜命终。

善妙

编辑

按《比丘尼传》:“蜀郡尼善妙,本姓欧阳,繁县人也。少出 家,性用柔和,少瞋喜,不营好衣,不食美食。有妹婿亡 孀居,无所依托,携一稚子,寄其房内,常闻妙法,自慨 生不值佛,每一言此,流涕欷歔,悲不能已。同住四五 年,未尝见其食。妹作食熟,呼妙共食。妙云:‘我适于某 处食竟’。或云:‘四大不好,未能食。如此积年,妹甚愧恨’”, 白言:“无福婿亡,更无亲属,携儿依姊,多所秽乱。姊当 见厌,故不与共食耳。”流涕而言,言已欲去。妙执其手, 喻之曰:“汝不解我意,我幸于外得他供养,何须自损? 家中食,汝但安住,我寻远行,汝当守屋,慎莫他去。”妹 闻此而止。妙乃自绩作布,买数斛油,瓦瓶盛之,著庭 中,语妹云:“欲拟作功德,慎勿取也。”至四月八日夜半, 以布自缠而烧其身,火已亲顶,命其妹令呼维那打 磬:“我今舍寿,可遍告诸尼,速来共别。”比诸尼惊至,命 犹未绝,语诸尼云:“各勤精进,生死可畏,当求出离,慎

勿流转。”我舍此身,供养已二十七返,止此一身,当得
考证
初果。

僧果

编辑

按《比丘尼传》:“广陵尼僧果,本姓赵,名法祐,汲郡修武 人也。宿植信解,纯笃自然。在乳哺时,不过中食,父母 嘉异。及其成人,心虽专到,缘碍参差。年二十七,方获 出家,师事广陵慧聪尼。果戒行坚明,禅规清白。每至 入定,辄移昏晓,绵神净境,形若枯木。浅识之徒,或生 疑反。元嘉六年,有外国舶主难提,从师子国载比丘” 尼来至宋都,住景福寺。后少时问果曰:“此国先来,已 曾有外国尼未?”答曰:“未有。”又问:“先诸尼受戒,那得二 僧?”答曰:“但从大僧受,得本事者,乃是发起戒人心,令 生殷重,是方便耳。”故如大爱道八敬得戒,五百释女 以爱道为和上,此其高例。果虽答,然而如心有疑,具 谘三藏,三藏同其解也。又谘曰:“得重受不?”答曰:“戒定 慧品,从微之著,更受益佳。”到十年,舶主难提复将师 子国钱萨罗等十一尼至。先达诸尼,已通宋语,请僧 伽跋摩于南林寺坛界,次第重受三百馀人。十八年, 年三十四矣。时宴坐经日,维那故触,谓言已死,惊告 寺官。寺官共视,见果身冷肉僵,惟气息微传。始欲舁 徙,便自开眼,谈笑寻常。于是遇者骇伏。不知所终。

静称

编辑

按《比丘尼传》:“山阳东乡竹林寺尼静称,本姓刘,名胜, 谯郡梁人也。戒业精苦,诵经四十五万言。寺傍山林, 无诸嚣杂,游心禅默,永绝尘劳。曾有人失牛,推寻不 已,夜坐山中,望见寺林火光炽盛,及至都无,常有一 虎随称去来,称若坐禅,蹲踞左右。寺内诸尼若犯罪 失,不自忏悔者,虎即大怒,忏悔若竟,虎乃怡悦。称后” 暂出山,道遇一北地女人,造次问讯,欣然若旧。女姓 裘,名文姜,本博平人也,性好佛法,闻南国重道,潜至 此土,因遂出家。既同苦节,二人并不资五谷,饵麻术 而已。声达虏都,虏谓圣人,远遣迎接。二人不乐边境, 故秽声迹,危行言逊。虏主为设肴膳,皆悉进啖,因此 轻之,不复拘留。称与文姜复还本寺。称“年九十三,无 疾而卒。”

法相

编辑

按《比丘尼传》:“吴太元台寺尼法相,本姓侯,炖煌人也。 履操清贞,才识英拔,笃志好学,不以屡空废业;情安 贫寠,不以荣达移心。出适傅氏,家道多故。苻坚败绩, 眷属散亡,出家持戒,信解弥深。常割衣食,好者施人。 有僧谏曰:‘法相资野,言不出口。佛法经律,曾未措心。 欲学禅定,又无师范。专顽拙讷,是下愚人耳。何以不 种上田,而修此下福’?”答曰:“由之胜负,惟圣乃知。我既 凡人,宁立取舍?遇有如施,何关作意耶?”法相后建禅 斋七日,至第三日夜,与众共坐,众起不起。众共观之, 坚如木石,牵持不动,咸谓已死。后三日起,起后如常, 众方异之。其如此类,前后非一。相年达桑榆,操行弥 笃,年九十馀,元嘉末卒。

业首附净哀 宝英 法林 昙夤

编辑

按《比丘尼传》:“东青园寺尼业首,本姓张,彭城人也。风 规峻整,戒行清白。深解大乘,善构妙理,弥好禅诵,造 次无怠。宋高祖武皇帝雅相敬异。文帝少时,从受三 归,住永安寺,供施相续。元嘉三年,王景深母范氏以 王坦之故,祠堂地施首,起立寺舍,名曰青园。齐肃徒 众,甚有风规。潘贵妃叹曰:‘首尼弘振佛法,甚可敬重’。 以元嘉十五年为首,更广寺西,刱立佛殿,复拓寺北, 造立僧房,赈给所须。”寺业兴显,众二百人,法事不绝。 春秋稍高,仰者弥盛。累以耆艾自陈,众咸不许。年九 十,大明六年卒。时又有净哀、宝英、法林,并以治身清 约,有声京县。哀久习禅诵,任事清允,泰始五年卒。英 建塔五层,阅理有勤,蔬食精进,泰始六年卒。林博览 经律,老而不懈,元徽元年卒。又有弟子昙夤,兼通禅 律,简绝荣华,不窥朝市,元徽六年卒。

法辨附道照

编辑

按《比丘尼传》:“尼法辨,丹阳人也。少出家,为景福寺惠 果尼弟子。忠谨清慎,雅有素俭,敝衣蔬食,不甘五辛, 高简之誉,早盛京邑。相州刺史琅琊王郁甚相敬礼。 后从道林寺外国沙门畺良耶舍谘禀禅观,如法修 行,通极精解。每预众席,恒如睡寐。尝在堂斋散不起, 维那惊触,如木石焉。驰以相告,皆来就视。须臾出定”, 言语寻常,众咸叹服,倍加崇重。大明七年而卒,年六 十馀。先是一日,上定林寺超辨法师梦一宫城,庄严 显丽,服玩光赫,非世所有,男女庄饰,充满其中,惟不 见有主。即问其故,答:“景福寺尼法辨当来主此,明日 应到。”辨至其日,惟觉肉战,即遣告众,大小皆集,自云 有异人来我左右,乍显乍晦,如影如云。言讫坐绝。其 后复有道照,亦以精进知名。道照本姓杨,北地徐人 也。饭蔬诵经,为临贺王之所供养。

道综

编辑

按《比丘尼传》:“尼道综,未详何许人,住江陵三层寺。少 不以出众居心,长不以同物为污,汎贤愚之际,从道 而已。迹虽混成,所度潜广。以宋大明七年三月十五日夜,自练油火关颡。既然耳目就毁,诵咏不辍。道俗 咨嗟,魔正同骇,率土闻风,皆发菩提心。宋征士刘虬, 雅相宗重,敬为制偈赞云”:

慧濬

编辑

按《比丘尼传》:“竹园寺尼慧濬,本姓陈,山阴人也。幼而 颖悟,精进迈群。旦辄烧香运想,礼敬移时。中则菜蔬 一饭,鲜肥不食。虽在居家,有如出俗,父母不能割其 志。及年十八,许之从道。内外坟典,经眼必诵,深禅秘 观,无不洞彻。静而无竞,和而有节。朋游旧狎,未尝戏 言。宋太宰江夏王义恭雅相推敬,常给衣药,四时无” 爽。不畜私财,悉营寺舍。竹园成立,濬之功也。禅味之 乐,老而不衰。年七十三,宋大明八年卒,葬于傅山。同 寺有僧化尼,聪颖卓秀,多诵经律,蔬食苦节,与濬齐 名。

宝贤

编辑

按《比丘尼传》:“普贤寺尼宝贤,本姓陈,陈郡人也。十六 丁母忧,三年不食谷,以葛芋自资,不衣纩缯,不坐床 席。十九出家,住建安寺。操行精修,博通禅律。宋文皇 帝深加礼遇,供以衣食。及孝武雅相敬待,月给钱一 万。明帝即位,赏接弥崇。以泰始元年敕为普贤寺主, 二年又敕为都邑僧正。甚有威风,明断如神,善论物” 理,群枉必释。秉性刚直,无所倾挠。初,晋兴平中,净检 尼是比丘尼之始也。初受具足,指从大僧景福寺惠 果、净音等,以谘求那跋摩。求那跋摩云:“国土无二众, 但从大僧受得具戒。”惠果等后遇外国铁萨罗尼等 至,以元嘉十一年,从僧伽跋摩于南林寺坛重受具 戒,非谓先受不得,谓是增长戒善耳。后诸好异者,盛 相传习,典制稍亏。永徽二年,法颖律师于晋兴寺开 《十诵律》题。其日有十馀尼,因下讲欲重受戒。贤乃建 僧局,赍命到讲座,鸣木宣令诸尼不得辄复重受戒。 “若岁审未满者,其师先应集众忏悔竟,然后到僧局。 僧局许可,请人鉴检,方得受耳。若有违拒,即加摈斥。 因兹已后,矫竞暂息。”在任清简,才兼事义,安众惠下, 肃然寡欲,世益高之。年七十七,昇明元年卒。

法净

编辑

按《比丘尼传》:“普贤寺尼法净,江北人也。年二十值乱, 随父避地秣陵门,修释教。净少出家,住永福寺。戒行 清洁,明于事理,学思精研,深究义奥,与宝贤尼名辈 略齐。宋明皇帝异之。泰始元年,敕住普贤寺。宫内接 遇,礼兼师友。二年,敕为京邑都维那。在事公正,确然 殊绝。随方引汲,德化如流。荆楚诸尼及通家妇女,莫” 不远修书嚫,求结知识。其陶冶德风,皆此类也。谘其 戒范者七百人。年六十五,永徽元年卒。

惠曜

编辑

按《比丘尼传》:“蜀郡永康寺尼惠曜,本姓周,西平人也。 少出家,常誓烧身,供养三宝。泰始末,言于刺史刘亮, 亮初许之,有赵虔恩妾王氏甓塔,曜请塔上烧身,王 氏许诺。正月十五日夜,将诸弟子赍持油布,往至塔 所,装束未讫,刘亮遣信语诸尼云:‘若曜果烧身者,永 康一寺并与重罪’。曜不得已,于此便停。王氏大瞋云: ‘尼要名利,诈现奇特,密货内人,作如此事’。”不尔,夜半 城内那知曜曰:“新妇勿横生烦恼,舍身关我,傍人岂 知。”于是还寺,断谷,服香油。至昇明元年,于寺烧身。火 来至面,诵经不辍。语诸尼云:“收我遗骨,止得二升。”及 至火灭,果如其言。未烧之前一月日许,有胡僧,年可 二十,形容端正,髀生黑毛,长六七尺,极细软。人问之 译语,答云:“从来不覆,是故生毛耳。”谓曜曰:“我住波罗 奈国,至来数日,闻姊欲舍身,故送银罂相与。”曜即顶 受,未及委悉,忽忽辞去,遣人追留,出门便失。以此罂 盛其舍利,不满二合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