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204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四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四卷目錄

 尼部列傳一

  晉

  淨檢               安令首

  智賢               妙相

  康明感              曇備附曇羅

  惠湛               僧基

  竺道馨              道容

  令宗               支妙音

  道儀

  宋

  慧果附慧意 慧鎧       法盛

  慧玉               道瑗

  道壽               元藻

  慧瓊               普照

  慧木               法勝

  僧端附普敬 普要       光靜

  善妙               僧果

  靜稱               法相

  業首附淨哀 寶英 法林 曇夤 法辨附道照

  道綜               慧濬

  寶賢               法淨

  惠曜

神異典第二百四卷

尼部列傳一

编辑

淨檢

编辑

按《比丘尼傳》:「洛陽竹林寺尼淨檢,本姓种,名令儀,彭 城人。父誕,武威太守。檢少好學,早寡,家貧,常為貴遊 子女教授琴書,聞法信樂,莫由諮稟。後沙門法始,經 道通達。晉建興中,於宮城西門立寺,檢乃造之。始為 設法,檢因大悟,念及強壯,以求法利,從始借經,遂達 旨趣。他日謂始曰:『經中云:『比丘、比丘尼願見濟渡』。始』」 曰:「西域有男女二眾,此土其法未具。」檢曰:「既云比丘, 比丘尼寧有異法?」始曰:「外國人云尼有五百戒,便應 是異,當為問和上。」和上云:「尼戒大同細異,不得其法, 必不得授。尼有十戒,得從大僧受,但無和上尼,無所 依止耳。」檢即剃落,從和上受十戒。同其志者二十四 人,於宮城西門共立竹林寺,未有尼「師,共諮淨檢過 於成德和上者,西域沙門智山也。住罽賓國,寬和有 智思,雅習禪誦。晉永嘉末,來達中夏,分衛自資,語必 弘道。時信淺薄,莫知祈稟。建武元年,西返罽賓。後竺 佛圖澄還,述其德業,皆追恨焉。檢蓄徒養眾,清雅有 節,說法教化,如風靡草。晉咸康中,沙門僧建於月支 國得僧祗尼羯磨及」戒本,興平元年二月八日於洛 陽譯出。外國沙門曇摩羯多為立戒壇。晉沙門釋道 場以《戒因緣經》為難,云「其法不成」,因浮舟於泗,檢等 四人同壇,止從大僧以受具戒。晉土比丘尼亦檢為 始也。當其羯磨之日,殊香芬馥,闔眾同聞,莫不欣歎, 加其敬仰,善修戒行,志學不休,信施雖多,隨得隨散。 常自後己,每先於人。到咸康末,忽復聞前香,并見赤 氣。有一女人手把五色花,自空而下,檢見欣然,因語 眾曰:「好持後事,我今行矣。」執手辭別,騰空而上。所行 之路,有似虹霓,直屬於天。時年七十矣。

安令首

编辑

按《比丘尼傳》:「偽趙建賢寺尼安令首,本姓徐,東莞人。 父忡,仕偽趙外兵部。令首幼聰敏好學,言論清綺,雅 性虛淡,不樂人間,從容閑靜,以佛法自娛,不願求聘。 父曰:『汝應外屬,何得如此』?首曰:『端心業道,絕想人外, 毀譽不動,廉正自足,何必三從,然後為禮』。父曰:『汝欲 獨善一身,何能兼濟父母』?首曰:『立身行道,方欲度脫 一切,何況二親耶』?」忡以問佛圖澄,澄曰:「君歸家潔齋 三日,竟可來。」忡從之。澄以臙脂磨麻油,傅忡右掌,令 忡視之。見一沙門在大眾中說法,形狀似女,具以白 澄。澄曰:「是君女先身出家益物,往事如此。若從其志, 方當榮拔六親,令君富貴。」忡還許之,首便剪落。從澄 及淨檢尼受戒,立建賢寺。澄以石勒所遺剪花納七 條衣及象鼻澡罐與之。博覽群籍,經目必誦,思致淵 深,神照詳遠,一時道眾莫不宗焉。因其出家者二百 餘人。又造五寺,立精舍,匪憚勤苦,皆得修立。石虎敬 之,擢忡為黃門侍郎、清河太守。

智賢

编辑

按《比丘尼傳》:「司州西寺尼智賢,本姓趙,常山人也。父 珍,扶柳縣令。賢幼有雅操,志概貞立。及在緇衣,戒行 修備,神情凝遠,曠然不雜。太守杜霸篤信黃老,憎疾 釋種,符下諸寺,剋日簡汰,制格高峻,非凡所行。年少 怖懼,皆望風奔駭,惟賢獨無懼,從容興居自若。集城外射堂,皆是耆德。簡試之日,尼眾盛壯,惟賢而已。霸」 先試賢以格,格皆有餘。賢儀觀清雅,辭吐辯麗。霸密 挾邪心,逼賢獨住。賢識其意,誓不毀戒法,不苟存身 命,抗言拒之。霸怒,以刀斫賢二十餘瘡,悶絕仆地,霸 去乃甦。倍加精進,菜齋苦節,門徒百餘人,常如水乳。 及苻堅偽立,聞風敬重。為製織繡袈裟,三歲方成,價 直千萬。後住司州西寺,弘顯正法,開長信行。晉太和 中,年七十餘,誦《正法華經》,猶日夜一遍。其所住處,眾 鳥依栖,經行之時,鳴呼隨逐云。

妙相

编辑

按《比丘尼傳》:「弘農北岳寺尼妙相,本姓張,名珮華,弘 農人也。父茂,家素富盛。相早習經訓,十五適太子舍 人北地皇甫逵,逵居喪失禮,相惡之,告求離絕,因請 出家,父並從之。精勤蔬食,遊心慧藏,明達法相。住弘 農北岳蔭林西野,徒屬甚多,悅志閑曠,遁景其中二 十餘載,厲精苦行,久而彌篤。每說法度人,常懼聽者」 不能專志,或涕泣以示之,是故其所啟訓,皆能弘益。 晉永和中,弘農太守請七日齋,座上白衣諮請佛法, 言挾不遜。相正色曰:「君非直見慢,亦大輕邦宰,何用 無禮,苟出人間耶?」於是稱疾而退。當時道俗咸歎服 焉。後枕疾累日,臨終恬悅,顧語弟子曰:「不問窮達,生 必有死,今日別矣。」言絕而終。

康明感

编辑

按《比丘尼傳》:「建福寺尼康明感,本姓朱,高平人也。世 奉《大法經》,為虜賊所獲,欲以為妻,備加苦楚,誓不受 辱。讁使牧羊,經歷十載,懷歸轉篤,反途莫由,常念三 寶,兼願出家。忽遇一比丘,就請五戒,仍以《觀世音經》 授之。因得習誦,晝夜不休。願得還家,起五層塔,不勝 憂念,逃走東行,初不識路,晝夜兼涉。逕入一山,見有」 斑虎,去之數步。初甚恐懼,少卻意定,心願逾至。遂隨 虎而行。積日彌旬,得達青州。將入村落,虎便不見。至 州,復為明伯連所虜。音問至家,夫兒迎贖。家人拘制, 其志未諧。苦身勤精,三年乃遂。專篤禪行,戒品無愆, 脫有小犯,輒累晨懺悔,要見瑞相,然後乃休。或見雨 花,或聞空聲,或睹佛像,或夜善夢,年及桑榆,操業彌 峻。江北子女,師奉如歸。晉太和四年春,與惠湛等十 人濟江,詣司空公何充。充一見敬重。於時京師未有 尼寺,充以別宅為之立寺。問感曰:「當何名之?」答曰:「大 晉四部,今日始備。檀越所建,皆造福業,可名曰建福 寺。」公從之。後遇疾,少時便卒。

曇備附曇羅

编辑

按《比丘尼傳》:北永安寺尼曇備,本姓陶,丹陽建康人 也。少有清信,願修正法,而無有昆弟,獨與母居。事母 恭孝,宗黨稱之。年及笄,將受聘,弗許,母不能違,聽其 離俗。精勤戒行,日夜無怠。晉穆皇帝禮接敬厚,嘗稱 曰:「久看更佳。」謂章皇后何氏曰:「京邑比丘尼尟有,曇 備儔也。」永和十年,后立寺於定陰里,名曰永安。謙虛 導物,未嘗有矜慢之容。名譽日廣,遠人投集,眾三百 人。年七十二,泰元二十一年卒。弟子曇羅,博覽經數, 機才贍密,敕續師任,更立四層塔、講堂房宇,又造臥 像及七佛龕堂云。

惠湛

编辑

按《比丘尼傳》:建福寺尼惠湛,本姓任,彭城人也。神貌 超遠,精操殊特,淵情曠遠,濟物為務,惡衣蔬食,樂在 其中。嘗荷衣山行,逢群劫,欲舉刃向湛,手不能勝,因 求湛所負衣。湛歡笑而與曰:「君意望甚重,所獲殊輕。」 復解其衣裡新裙與之。劫即辭謝,併以還湛,湛捨之 而去。建元二年渡江,司空何充大加崇敬,請居建福 寺,住焉。

僧基

编辑

按《比丘尼傳》:「延興寺尼僧基,本姓明,濟南人也。綰髮 志道,秉願出家。母氏不聽,密以許聘,祕其聘禮,迎接 日近,女乃覺知,即便絕糧,水漿不下。親屬固請,意不 可移。至於七日,母呼女婿,婿敬信,見婦殆盡,謂婦母 曰:『人各有志,不可奪也』。母即從之,因遂出家,時年二 十一。內外親戚,皆來慶慰,競施珍席,爭設名供。州牧」 給伎,郡守親臨,道俗咨嗟,歎未曾有。基淨持戒範,精 習經數,與曇備尼名輩略齊,機樞最密,善事議秉皇 帝雅相崇禮。建元三年,皇后褚氏為立寺於都亭旦 運巷內,名曰「延興基尼寺」,住徒眾百餘人。年六十八, 隆安元年卒。

竺道馨

编辑

按《比丘尼傳》:「洛陽城東寺尼竺道馨,本姓楊,太山人 也。志性專謹,與物無忤。沙彌時,常為眾使,口恆誦經。 及年二十,誦《法華》《維摩》,具足戒行。後研求理味,蔬食 苦節,彌老彌勵。住洛陽城東寺。雅能清談,尤善小品, 貴在理通,不事辭辯。一州道學,所共師宗。比丘尼誦 經,馨其始也。晉泰和中,有女人楊令辨,篤信黃老,專」 行服氣,先時人物亦多敬事。及馨道王其術寖亡,令 辨假結同姓,數相去來,內懷妬嫉,伺行毒害。後竊以 毒藥內馨食中,諸治不愈。弟子等問往誰家得病?答曰:「我甚知主,皆昔業緣,汝無問也。設道有益,我尚不 說,況無益耶?」不言而終。

道容

编辑

按《比丘尼傳》:「新林寺尼道容,本住歷陽烏江寺,戒行 精峻,善占吉凶,逆知禍福,世傳為聖。晉明帝時,甚見 敬事,以花布席下,驗其凡聖,果不萎焉。及簡文帝先 事清水道師,道師,京都所謂王濮陽也。第內為立道 舍,容亟開導,未之從也。後帝每入道屋,輒見神人為 沙門形,滿於室內,帝疑容所為也,而莫能決。踐祚之」 後,烏巢太極殿,帝使曲安遠筮之,云:「西南有女人師, 能滅此怪。」帝遣使往烏江迎道容,以事訪之。答曰:「惟 有清齋七日,受持八戒,自當消弭。」帝即從之,整肅一 心。七日未滿,群烏競集,運巢而去。帝深信重,即為立 寺,資給所須,因林為名,名曰新林。即以師禮事之,遂 奉正法。往後晉顯尚佛,道容之力也。逮孝武時。彌相 崇敬。太元中。忽而絕跡。不知所在。帝敕葬其衣缽。故 寺邊有冢云。

令宗

编辑

按《比丘尼傳》:「司州寺尼令宗,本姓滿,高平金鄉人。幼 有清信,鄉黨稱之。家遇喪亂,為虜所驅,歸誠慊至,稱 佛法僧,誦普門品,拔除其眉。託云惡疾,求訴得放,隨 路南歸。行出冀州,復為賊所逐,登上枯樹,專誠至念, 捕者前望,終不仰視。尋索不得,俄而散去。宗下復前, 不敢乞食。初不覺饑,晚達孟津,無船可濟。慞惶憂懼」, 更稱三寶。忽見一白鹿,不知所從來,下涉河流,沙塵 隨起,無有波瀾。宗隨鹿而濟,曾不沾濡,平行如陸,因 得達家,仍即入道。誠心冥詣,學行精懇,開覽經法,深 義入神。晉孝武聞之,遣書通問。後百姓遇疾,貧困者 眾,宗傾資賑給,告乞人間,不避阻遠,隨宜贍恤,蒙賴 甚多。忍饑勤苦,形容枯悴。年七十五,忽早召弟子,說 「其夜夢見一大山,云是須彌,峻峰秀絕,高與天連,寶 飾莊嚴,暉曜爛日,法鼓鏗鏘,香煙芬馥,語令吾前,愕 然驚覺,即體中忽有異於常,雖無痛惱,狀如昏醉。」同 學道津曰:「正當是極耳。」交言未竟,奄忽遷神。

支妙音

编辑

按《比丘尼傳》:「簡靜寺尼支妙音,未詳何許人也。幼而 志道,居處京華,博學內外,善為文章。晉孝武帝太傅 會稽王道子並相敬奉,每與帝及太傅、中朝學士談 論屬文,雅有才致,藉甚有聲。太傅以太元十年為立 簡靜寺,以音為寺主,徒眾百餘人。一生內外才義者 因之以自達,供䞋無窮,富傾都邑,貴賤宗事。門有車」 馬,日百餘乘。荊州刺史王忱死,帝意欲以王恭代之。 時桓元在江陵,為忱所拆挫,聞恭應往,素又憚恭。殷 仲堪時為黃門侍郎,生知殷仲堪弱才亦易制禦,意 欲得之,乃遣使憑妙音尼為堪圖州。既而帝問妙音: 「荊州缺外,聞云誰應作者?」答曰:「貧道出家人,豈容及 俗中論議?」如聞內外談者,並云無過「殷仲堪」,以其意 慮深遠,荊楚所須。帝然之,遂以代忱。於是權傾一朝, 威行內外。

道儀

编辑

按《比丘尼傳》:「何后寺尼道儀,俗姓賈,鴈門樓煩人,惠 遠姑也。出適同郡解直。直為潯陽令亡。儀年二十二, 棄捨俗累,披著法衣,聰明敏哲,博聞強記。誦《法華經》, 講《維摩》小品,精義達理,因心獨悟。戒行高峻,神氣清 遠。聞中畿經律漸備,講集相續。晉泰元末,至京師,住 何后寺。端心律藏,妙究精微。身執卑恭,在幽不惰。衣」 裳粗敝,自執杖缽,清散無矯,道俗高之。年七十八,遇 疾而篤,執心彌勵,誦念無殆。弟子請曰:「願加消息,冀 蒙勝損。」答曰:「非汝所宜。」言絕而卒。

慧果附慧意 慧鎧

编辑

按《比丘尼傳》:「宋景福寺尼慧果,俗姓潘,淮南人也。常 行苦節,不衣綿纊,篤好毘尼,戒行清白,道俗欽羨,風 譽遠聞。宋青州刺史北地傅弘仁雅相歎賞,厚加賑 給。以永初三年割宅東面為立精舍,名曰景福寺,以 果為綱紀,䞋遺之物,悉以入僧。眾業興隆,大小悅服。 至元嘉六年,西域沙門求那跋摩至,果問曰:『此土諸 尼先受戒者,未有本事,推之愛道,誠有高例。未測厥 後,得無異耶』?」答曰:「無異。」又問:「就如律文,戒師得罪,何 無異耶?」答曰:「有尼眾處,不二歲學,故言得罪耳。」又問: 「乃可此國先未有尼,非閻浮無也?」答曰:「律制十僧得 受具戒,邊地五人亦得受之,正為有處,不可不如法 耳。」又問:「幾許里為邊地?」答曰:「千里之外,山海艱阻隔 者是也。」九年,率弟子慧燈等五人,從僧伽跋摩重受 具戒,敬慎奉持,如愛頂腦。春秋七十餘,元嘉十年卒。 弟子慧意、慧鎧,並以節行聞於時也。

法盛

编辑

按《比丘尼傳》:「建福寺尼法盛,本姓聶,清河人也。遭趙 氏亂,避地金陵。以元嘉十四年於建福寺出家。才識 慧解,率由敏悟。自以桑榆之齒,流寓皇邑,雖復帝道 隆寧,而猶懷舊土,惟有探賾元宗,乃可以遺憂忘老耳。遂從道場寺偶法師受菩薩戒。晝則披陳元素,夕 則清言味理,勤習積時,神情朗贍。雖曰暮齒,有逾壯 年,常願生安養。」謂同業曇敬、曇愛曰:「吾立身行道,志 在西方。」十六年九月二十七日塔下禮佛。晚因遇病, 稍就綿篤。其月晦夕,初宵假寐,如來乘空而下,與二 大士論二乘,俄與大眾騰芳蹈藹。臨省盛疾,光明顯 燭,一寺咸見,僉來問盛:「此何光色?」盛具說之,言竟尋 絕,年七十二。豫章太守吳郡張辯素所尊敬,為之《傳 述》云。

慧玉

编辑

按《比丘尼傳》:「江陵牛牧寺尼慧玉,長安人也。行業勤 修,經戒通備。常遊行教化,歷履邦邑。每屬機緣,不避 寒暑。南至荊楚,仍住江陵牛牧精舍,誦《法華》《首楞嚴》 等經,旬日通利。陜西道俗皆歸敬禮,觀覽經論,未曾 廢息。元嘉十四年十月,為苦行齋七日,乃立誓言:『若 誠齋有感,捨身之後,必見佛土。願於七日之內見佛』」 光明。五日中宵,寺東林樹靈光赫然,即以告眾,眾皆 欣敬,加悅服焉。寺主法弘,後於光處起立禪室。初玉 在長安,於薛尚書寺見紅白色光,燭耀左右,十日小 歇。後六重寺沙門,四月八日於光處得金彌勒像,高 一尺云。

道瑗

编辑

按《比丘尼傳》:「建福寺尼道瑗,本姓江,丹陽人也。年十 餘,博涉經史。成戒已後,明達三藏,精勤苦行。晉太元 中,皇后美其高行,凡所修福,多憑斯寺。富貴婦女,爭 與之遊。以元嘉八年大造形像,處處安置。彭城寺金 像二軀,帳座宛具;瓦官寺彌勒行像一軀,寶蓋瓔珞; 南建興寺金像二軀,雜事旛蓋。於建福寺造臥像并」 堂,又制《普賢行像》,供養之具,靡不精麗。又以元嘉十 五年造金無量壽像。以其年四月十一日,像放眉間 相,光明照寺內,皆如金色。道俗相傳,咸來修敬。瞻睹 神輝,莫不歎悅。復以元皇后遺物,開拓寺南,更造禪 房云。

道壽

编辑

按《比丘尼傳》:「江陵祇洹寺尼道壽,未詳何許人也。清 和恬寂,以恭孝稱。幼受五戒,未嘗起犯。元嘉中,遭父 憂,因毀遘疾,自無痛癢,惟黃瘠骨立。經歷年歲,諸治 不瘳。因爾發願,願疾痊可得出家。立誓之後,漸得平 復。如願出俗,住祇洹寺,勤苦超絕。誦《法華經》三千遍, 常見光瑞。元嘉十六年九月七日夜,見空中寶蓋垂 覆其上」云。

元藻

编辑

按《比丘尼傳》:吳太元臺寺尼元藻,本姓路,吳郡人,安 荀女也。藻年十餘,身嬰重疾,良藥必進,日增無損。時 太元臺寺釋法濟語安荀曰:「恐此病由業,非醫所消。 貧道案佛經云:『若履危苦,能歸依三寶,懺悔求願者, 皆獲甄濟。君能與女並,捐棄邪俗,洗滌塵穢,專心一 向,當得痊愈』。」安荀然之,即於宅內設觀世音齋,澡心 潔意,傾誠戴仰,扶疾稽顙,專念相續。經七日,初夜忽 見金像高尺許,三摩其身,從首至足,即覺沉痾,豁然 消愈。既靈驗在躬,遂求出家,求住太元臺寺,精勤匪 懈,誦《法華經》,菜食長齋,三十七載。常翹心注想,願生 兜率。宋元嘉十六年,出都造經,不測所終。

按《兜率龜鏡集》:「藻於元嘉十六年,誦彌勒佛名,寂然 而逝。」

慧瓊

编辑

按《比丘尼傳》:「南安寺尼慧瓊者,本姓鍾,廣州人也。履 道高潔,不味魚肉。年垂八十,志業彌勤,常衣芻麻,不 服綿纊,綱紀寺舍,兼行講說本經住廣陵南安寺。元 嘉十八年,宋江夏王世子母王氏以地施瓊,瓊修立 為寺,號曰南永安寺。至二十二年,蘭陵蕭承之為起 外國塔。瓊以元嘉十五年又造菩提寺,堂殿坊宇,皆」 悉嚴麗,因移住之。以南安施沙門慧智瓊,以元嘉二 十四年隨孟顗之會稽,至破岡,卒。敕弟子云:「吾死後 不須埋藏,可借人剝裂身體,以食眾生。」至於終盡,不 忍屠割。乃告句容縣,輿著山中,欲使鳥獸自就噉之。 經十餘日,儼然如故,顏色不異。令使村人以米散屍 邊,鳥食遠處米盡,近屍之粒皆在。弟子慧朗。在都聞 之。奔馳奉迎。還葬高座寺前岡墳上起塔云。

普照

编辑

按《比丘尼傳》:南皮張國寺尼普照,本姓董,名徐悲,渤 海安陵人也。少秉節概,十七出家,住南皮張國寺。後 從師遊學廣陵建熙精舍,率心奉法,闔眾嘉之。及師 慧敬亡,息於慶弔,而苦行絕倫。宋元嘉十八年十二 月,因成勞疾。雖劇而篤情深信,初自不改,專意祈誠, 不捨日夜,不能下地,枕上叩頭懺悔,時息如常。誦《法 華經》,一日三卷。到十九年二月中,忽然而絕,兩食頃 甦,云「向西行,中道有一塔,塔中有一僧,閉眼思維,驚 問何來?」答以其事。即問僧曰:「此處去某甲寺幾里?」答 曰:「五千萬里。」路上有草,及行人皆無所識。時風雲高 靡,區墟嚴淨,西面尤明,意欲前進,僧乃不許。因爾迴還,豁然醒寤,後七日而卒,年二十五。

慧木

编辑

按《比丘尼傳》:「尼慧木,本姓傅,北地人。年十一出家,師 事慧超,受持十戒,居梁郡,築弋村寺,始讀《大品》,日誦 兩卷,兼通雜經。木母老病,口中無齒,木但嚼哺飴。母 為口不淨,不受大戒,日夜精勤懺悔自業。忽見戒壇 與天皆黃金色,舉頭仰視,南見一人,著襈衣,衣色悉 黃,去木或近或遠,語木曰:『我已授汝戒』。尋復不見。木」 不以語人。多諸感異,皆類此也。木兄聞欲知,乃詐之 曰:「汝為道積年,竟無所益,便可養髮,當為訪婿。」木聞 心愁,因述所見,即受具戒。臨受戒夕,夢人口授戒本。 及受戒竟,再覽便誦。宋元嘉中,造十方佛像,并四部 戒本及羯磨,廣施四眾云。

按《法苑珠林》,「宋尼慧木十一出家,師慧超常建經堂。 木往禮拜,輒見屋內東北隅有一沙門,金色黑衣,足 不履地。木又於夜中臥而誦習,夢到西方,見一浴池, 有芙蓉諸華,生人列坐其中。有一大華,獨空無人。木 欲登華,攀牽用力,不覺誦經,音響高大。木母謂其魔, 驚起喚之。木母老病,口無復齒,木恆嚼哺飴,母以為」 口中不得淨漱,故年將立,不受大戒。母終亡後,木自 除草,開壇請師受戒。凡見靈異,祕不語人,唯靜稱尼 聞其道德,稱往為狎,方便請問,乃為具說。木後與同 等共禮無量壽佛,因伏地不起,咸謂得眠,蹴而問之, 木竟不答。靜稱復獨苦求問,木云:「當伏地之時,夢往 安養國,見佛,為說《小品》,已得四卷。因」被蹴即覺,甚追 恨之。木元嘉十四年,時已六十九。

法勝

编辑

按《比丘尼傳》:「尼法勝,不知何許人也。住吳縣南寺,恭 信恪勤,眾所知識。宋元嘉中,河內司馬隆為毗陵丞, 遇抄戰亡妻山氏,二親早沒,復無兒女,年又老大,入 吳投勝,勝接待如親。後百餘日,山氏遇病,病涉三年, 甚經危篤。勝本無蓄積,贍待醫藥,皆資乞告,不憚寒 暑。山氏遂得愈,眾益稱貴之。後遊京師,進修禪律,該」 通定慧,探索幽隱,訓誘眷屬,不肅而成。動不徇利,靜 不求名,殷勤周至,莫非濟物。年造六十,疾病經時,自 言不差。親屬怪問,答云:「昨見二沙門,道知如此。」頃之 復言:「見二比丘,非前所見者,偏袒右肩,手各執花,立 其床後。遙見一佛,坐蓮華上,光照我身。」從此已後,夕 不復眠。令人為轉《法華經》。至於後夜,氣息稍微,命令 止經:「為我稱佛,亦自稱佛。」將欲平明,容貌不改,奄忽 而終焉。

僧端附普敬 普要

编辑

按《比丘尼傳》:「尼僧端,廣陵人也。門世奉佛,姊妹篤信, 誓願出家,不當聘綵。而姿色之美,有聞鄉邑。富室。湊 之母兄已許臨迎之三日,宵遁佛寺,寺主置於別室, 給其所須,并請觀世音經,二日能誦,雨淚稽顙,晝夜 不休。過三日後,於禮拜中見佛像,語云:『汝婿命盡,汝 但精勤,勿懷憂念』。明日,其婿為牛所觸,亡也。因得出」 家,堅持禁戒,攝念空閑,似不能言。及辨析名實,其辭 亹亹。誦《大涅槃經》五日一遍。元嘉十年,南遊上國,住 永安寺,綱紀眾務,均愛等接,大小悅服,久而彌敬。年 七十餘,元嘉二十五年卒。弟子普敬、普要,皆以苦行 顯名,並誦《法華經》。

光靜

编辑

按《比丘尼傳》:廣陵中寺尼光靜,本姓胡,名道婢,吳興 東遷人也。初出家,隨師住廣陵中寺。靜少而勵行,長 習禪思,不食甘肥,將受大戒,絕穀餌松。具戒之後,積 十五年。雖心識鮮明,而體力羸憊,祈誠慊到,每輒感 勞,動經晦朔。沙門法成謂曰:「『服食非佛盛事』。靜聞之, 還食粳糧,倍加勇猛,精學不倦。從學觀者,行常百許」 人。元嘉十八年五月遇疾,曰:「我厭苦此身,其來久矣。」 於是牽病懺悔,不離心口,性理恬明,神氣怡悅。至十 九年歲旦,飲粒皆絕,屬念兜率,心心相續,如是不斷。 至四月八日夜,殊香異相滿虛空中,其夜命終。

善妙

编辑

按《比丘尼傳》:「蜀郡尼善妙,本姓歐陽,繁縣人也。少出 家,性用柔和,少瞋喜,不營好衣,不食美食。有妹婿亡 孀居,無所依託,攜一稚子,寄其房內,常聞妙法,自慨 生不值佛,每一言此,流涕欷歔,悲不能已。同住四五 年,未嘗見其食。妹作食熟,呼妙共食。妙云:『我適於某 處食竟』。或云:『四大不好,未能食。如此積年,妹甚愧恨』」, 白言:「無福婿亡,更無親屬,㩦兒依姊,多所穢亂。姊當 見厭,故不與共食耳。」流涕而言,言已欲去。妙執其手, 喻之曰:「汝不解我意,我幸於外得他供養,何須自損? 家中食,汝但安住,我尋遠行,汝當守屋,慎莫他去。」妹 聞此而止。妙乃自績作布,買數斛油,瓦瓶盛之,著庭 中,語妹云:「欲擬作功德,慎勿取也。」至四月八日夜半, 以布自纏而燒其身,火已親頂,命其妹令呼維那打 磬:「我今捨壽,可遍告諸尼,速來共別。」比諸尼驚至,命 猶未絕,語諸尼云:「各勤精進,生死可畏,當求出離,慎

勿流轉。」我捨此身,供養已二十七返,止此一身,當得
考證
初果。

僧果

编辑

按《比丘尼傳》:「廣陵尼僧果,本姓趙,名法祐,汲郡修武 人也。宿植信解,純篤自然。在乳哺時,不過中食,父母 嘉異。及其成人,心雖專到,緣礙參差。年二十七,方獲 出家,師事廣陵慧聰尼。果戒行堅明,禪規清白。每至 入定,輒移昏曉,綿神淨境,形若枯木。淺識之徒,或生 疑反。元嘉六年,有外國舶主難提,從師子國載比丘」 尼來至宋都,住景福寺。後少時問果曰:「此國先來,已 曾有外國尼未?」答曰:「未有。」又問:「先諸尼受戒,那得二 僧?」答曰:「但從大僧受,得本事者,乃是發起戒人心,令 生殷重,是方便耳。」故如大愛道八敬得戒,五百釋女 以愛道為和上,此其高例。果雖答,然而如心有疑,具 諮三藏,三藏同其解也。又諮曰:「得重受不?」答曰:「戒定 慧品,從微之著,更受益佳。」到十年,舶主難提復將師 子國錢薩羅等十一尼至。先達諸尼,已通宋語,請僧 伽跋摩於南林寺壇界,次第重受三百餘人。十八年, 年三十四矣。時宴坐經日,維那故觸,謂言已死,驚告 寺官。寺官共視,見果身冷肉僵,惟氣息微傳。始欲舁 徙,便自開眼,談笑尋常。於是遇者駭伏。不知所終。

靜稱

编辑

按《比丘尼傳》:「山陽東鄉竹林寺尼靜稱,本姓劉,名勝, 譙郡梁人也。戒業精苦,誦經四十五萬言。寺傍山林, 無諸囂雜,遊心禪默,永絕塵勞。曾有人失牛,推尋不 已,夜坐山中,望見寺林火光熾盛,及至都無,常有一 虎隨稱去來,稱若坐禪,蹲踞左右。寺內諸尼若犯罪 失,不自懺悔者,虎即大怒,懺悔若竟,虎乃怡悅。稱後」 暫出山,道遇一北地女人,造次問訊,欣然若舊。女姓 裘,名文姜,本博平人也,性好佛法,聞南國重道,潛至 此土,因遂出家。既同苦節,二人並不資五穀,餌麻朮 而已。聲達虜都,虜謂聖人,遠遣迎接。二人不樂邊境, 故穢聲跡,危行言遜。虜主為設餚膳,皆悉進噉,因此 輕之,不復拘留。稱與文姜復還本寺。稱「年九十三,無 疾而卒。」

法相

编辑

按《比丘尼傳》:「吳太元臺寺尼法相,本姓侯,燉煌人也。 履操清貞,才識英拔,篤志好學,不以屢空廢業;情安 貧寠,不以榮達移心。出適傅氏,家道多故。苻堅敗績, 眷屬散亡,出家持戒,信解彌深。常割衣食,好者施人。 有僧諫曰:『法相資野,言不出口。佛法經律,曾未措心。 欲學禪定,又無師範。專頑拙訥,是下愚人耳。何以不 種上田,而修此下福』?」答曰:「由之勝負,惟聖乃知。我既 凡人,寧立取舍?遇有如施,何關作意耶?」法相後建禪 齋七日,至第三日夜,與眾共坐,眾起不起。眾共觀之, 堅如木石,牽持不動,咸謂已死。後三日起,起後如常, 眾方異之。其如此類,前後非一。相年達桑榆,操行彌 篤,年九十餘,元嘉末卒。

業首附淨哀 寶英 法林 曇夤

编辑

按《比丘尼傳》:「東青園寺尼業首,本姓張,彭城人也。風 規峻整,戒行清白。深解大乘,善搆妙理,彌好禪誦,造 次無怠。宋高祖武皇帝雅相敬異。文帝少時,從受三 歸,住永安寺,供施相續。元嘉三年,王景深母范氏以 王坦之故,祠堂地施首,起立寺舍,名曰青園。齊肅徒 眾,甚有風規。潘貴妃歎曰:『首尼弘振佛法,甚可敬重』。 以元嘉十五年為首,更廣寺西,刱立佛殿,復拓寺北, 造立僧房,賑給所須。」寺業興顯,眾二百人,法事不絕。 春秋稍高,仰者彌盛。累以耆艾自陳,眾咸不許。年九 十,大明六年卒。時又有淨哀、寶英、法林,並以治身清 約,有聲京縣。哀久習禪誦,任事清允,泰始五年卒。英 建塔五層,閱理有勤,蔬食精進,泰始六年卒。林博覽 經律,老而不懈,元徽元年卒。又有弟子曇夤,兼通禪 律,簡絕榮華,不闚朝市,元徽六年卒。

法辨附道照

编辑

按《比丘尼傳》:「尼法辨,丹陽人也。少出家,為景福寺惠 果尼弟子。忠謹清慎,雅有素儉,敝衣蔬食,不甘五辛, 高簡之譽,早盛京邑。相州刺史瑯琊王郁甚相敬禮。 後從道林寺外國沙門畺良耶舍諮稟禪觀,如法修 行,通極精解。每預眾席,恆如睡寐。嘗在堂齋散不起, 維那驚觸,如木石焉。馳以相告,皆來就視。須臾出定」, 言語尋常,眾咸歎服,倍加崇重。大明七年而卒,年六 十餘。先是一日,上定林寺超辨法師夢一宮城,莊嚴 顯麗,服玩光赫,非世所有,男女莊飾,充滿其中,惟不 見有主。即問其故,答:「景福寺尼法辨當來主此,明日 應到。」辨至其日,惟覺肉戰,即遣告眾,大小皆集,自云 有異人來我左右,乍顯乍晦,如影如雲。言訖坐絕。其 後復有道照,亦以精進知名。道照本姓楊,北地徐人 也。飯蔬誦經,為臨賀王之所供養。

道綜

编辑

按《比丘尼傳》:「尼道綜,未詳何許人,住江陵三層寺。少 不以出眾居心,長不以同物為污,汎賢愚之際,從道 而已。跡雖混成,所度潛廣。以宋大明七年三月十五日夜,自練油火關顙。既然耳目就毀,誦詠不輟。道俗 咨嗟,魔正同駭,率土聞風,皆發菩提心。宋徵士劉虯, 雅相宗重,敬為製偈讚云」:

慧濬

编辑

按《比丘尼傳》:「竹園寺尼慧濬,本姓陳,山陰人也。幼而 穎悟,精進邁群。旦輒燒香運想,禮敬移時。中則菜蔬 一飯,鮮肥不食。雖在居家,有如出俗,父母不能割其 志。及年十八,許之從道。內外墳典,經眼必誦,深禪祕 觀,無不洞徹。靜而無競,和而有節。朋遊舊狎,未嘗戲 言。宋太宰江夏王義恭雅相推敬,常給衣藥,四時無」 爽。不畜私財,悉營寺舍。竹園成立,濬之功也。禪味之 樂,老而不衰。年七十三,宋大明八年卒,葬於傅山。同 寺有僧化尼,聰穎卓秀,多誦經律,蔬食苦節,與濬齊 名。

寶賢

编辑

按《比丘尼傳》:「普賢寺尼寶賢,本姓陳,陳郡人也。十六 丁母憂,三年不食穀,以葛芋自資,不衣纊繒,不坐床 席。十九出家,住建安寺。操行精修,博通禪律。宋文皇 帝深加禮遇,供以衣食。及孝武雅相敬待,月給錢一 萬。明帝即位,賞接彌崇。以泰始元年敕為普賢寺主, 二年又敕為都邑僧正。甚有威風,明斷如神,善論物」 理,群枉必釋。秉性剛直,無所傾撓。初,晉興平中,淨檢 尼是比丘尼之始也。初受具足,指從大僧景福寺惠 果、淨音等,以諮求那跋摩。求那跋摩云:「國土無二眾, 但從大僧受得具戒。」惠果等後遇外國鐵薩羅尼等 至,以元嘉十一年,從僧伽跋摩於南林寺壇重受具 戒,非謂先受不得,謂是增長戒善耳。後諸好異者,盛 相傳習,典制稍虧。永徽二年,法穎律師於晉興寺開 《十誦律》題。其日有十餘尼,因下講欲重受戒。賢乃建 僧局,齎命到講座,鳴木宣令諸尼不得輒復重受戒。 「若歲審未滿者,其師先應集眾懺悔竟,然後到僧局。 僧局許可,請人鑒檢,方得受耳。若有違拒,即加擯斥。 因茲已後,矯競暫息。」在任清簡,才兼事義,安眾惠下, 肅然寡欲,世益高之。年七十七,昇明元年卒。

法淨

编辑

按《比丘尼傳》:「普賢寺尼法淨,江北人也。年二十值亂, 隨父避地秣陵門,修釋教。淨少出家,住永福寺。戒行 清潔,明於事理,學思精研,深究義奧,與寶賢尼名輩 略齊。宋明皇帝異之。泰始元年,敕住普賢寺。宮內接 遇,禮兼師友。二年,敕為京邑都維那。在事公正,確然 殊絕。隨方引汲,德化如流。荊楚諸尼及通家婦女,莫」 不遠修書嚫,求結知識。其陶冶德風,皆此類也。諮其 戒範者七百人。年六十五,永徽元年卒。

惠曜

编辑

按《比丘尼傳》:「蜀郡永康寺尼惠曜,本姓周,西平人也。 少出家,常誓燒身,供養三寶。泰始末,言于刺史劉亮, 亮初許之,有趙虔恩妾王氏甓塔,曜請塔上燒身,王 氏許諾。正月十五日夜,將諸弟子齎持油布,往至塔 所,裝束未訖,劉亮遣信語諸尼云:『若曜果燒身者,永 康一寺並與重罪』。曜不得已,于此便停。王氏大瞋云: 『尼要名利,詐現奇特,密貨內人,作如此事』。」不爾,夜半 城內那知曜曰:「新婦勿橫生煩惱,捨身關我,傍人豈 知。」于是還寺,斷穀,服香油。至昇明元年,于寺燒身。火 來至面,誦經不輟。語諸尼云:「收我遺骨,止得二升。」及 至火滅,果如其言。未燒之前一月日許,有胡僧,年可 二十,形容端正,髀生黑毛,長六七尺,極細軟。人問之 譯語,答云:「從來不覆,是故生毛耳。」謂曜曰:「我住波羅 奈國,至來數日,聞姊欲捨身,故送銀甖相與。」曜即頂 受,未及委悉,忽忽辭去,遣人追留,出門便失。以此甖 盛其舍利,不滿二合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