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073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七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七十三卷
博物汇编 草木典 第七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第七十三卷目录

 蘹香部汇考

  蘹香图

  野茴香图

  范成大桂海果志八角茴香

  徐光启农政全书茴香考 野茴香考

  王象晋群芳谱茴香

  本草纲目蘹香

  高濂遵生八笺茴香汤

 蘹香部艺文一

  蘹香赋序         晋嵇康

 蘹香部艺文二

  种蘹香          明刘基

 苜蓿部汇考

  苜蓿图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

  徐光启农政全书苜蓿考

  王象晋群芳谱苜蓿

  本草纲目苜蓿

 苜蓿部艺文

  自悼          唐薛令之

  咏苜蓿         宋梅尧臣

 苜蓿部选句

 苜蓿部纪事

 苜蓿部杂录

 草豉部汇考

  本草纲目草豉

 黄瓜菜部汇考

  黄瓜菜图

  本草纲目黄瓜菜

 生瓜菜部汇考

  生瓜菜图

  本草纲目生瓜菜

 白花菜部汇考

  白花菜图

  本草纲目白花菜

 葛花菜部汇考

  本草纲目葛花菜

 东风菜部汇考

  顾微广州记冬风菜

  本草纲目东风菜

草木典第七十三卷

蘹香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蘹香:唐本草     茴香。图经

《八月珠》:图经     土茴香。图经

大茴香。纲目     小茴香。纲目

舶茴香。纲目     八、角茴香。纲目

野茴香图

野茴香图

{{{2}}}

{{{2}}}

范成大桂海果志

编辑

八角茴香

编辑

八角茴香,北人得之以荐酒,少许咀嚼,甚芳香,出《左 右江州洞》中。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

茴香考

编辑

一名蘹香子。北人呼为“土茴香。”茴蘹声相近故云耳。 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圃多种。苗高三四尺,茎粗如笔 管。旁有淡黄裤叶,抪茎而生。裤叶上发生青色细叶似细蓬叶而长极疏细如丝发状,裤叶间分生叉枝 稍头开花,花头如伞盖。结子如莳萝子,微大而长,亦 有线瓣。味苦辛。性平。无毒。

救饥

采苗、叶煠熟,换水淘净,油盐调食子调和诸般食味 香美。

元扈先生曰:“叶可作恒蔬。”

野茴香考

编辑

生田野中,苗初塌地生叶似抪娘蒿。叶微细小,后于 叶间《撺葶》分生,茎叉稍头开黄花,结细角有黑子。叶 味苦。

救饥

采苗、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

王象晋群芳谱

编辑

茴香

编辑

种植“茴香,收时阴干,宜向阳地,以粪土和子种之。仍 种麻一窠,以避日色,十月中斫去枯梢,以粪土壅其 根。”

《本草纲目》

编辑

蘹香释名

编辑

《苏颂》曰:“蘹香,北人呼为茴香,声相近也。”

陶弘景曰:“煮臭肉,下少许,即无臭气。臭酱入末亦香, 故曰回香。”

李时珍曰。俚俗多怀之。衿衽咀嚼。恐蘹香之名。或以 此也。

集解

苏颂曰:“今交、广诸番及近郡皆有之。入药多用番舶 者,或云不及近处者有力。”三月生叶,似老胡荽,极疏 细作丛。至五月茎粗,高三、四尺。七月生花,头如伞盖, 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北人呼为土茴香。八、九月 采实,阴干。今近道人家园圃种之甚多,川人多煮食 其茎叶。

寇宗奭曰:云“似老胡荽者,误矣。胡荽叶如蛇床,虽有 叶之名,但散如丝发,特异诸草也。”

李时珍曰:茴香宿根,深冬生苗作丛,肥茎丝叶。五六 月开花,如蛇床花而色黄,结子大如麦粒,轻而有细 棱,俗呼为“大茴香。”今惟以宁夏出者第一,其他处小 者,谓之“小茴香。”自番舶来者,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 一瓣一核,大如豆,黄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 又曰‘八角茴香’。”广西左右江峒中亦有之,形色与中 国茴香迥别,但气味同尔。北人得之,咀嚼荐酒。

子气味

辛平无毒。

孙思邈曰:“苦、辛,微寒,涩。”

甄权曰:“苦、辛。得酒良。炒黄用。”

王好古曰:“阳也,浮也。入手足少阴、太阳经。”

主治

《唐本草》曰:“诸瘘,霍乱及蛇伤。” 马志曰:“膀胱、胃间冷气及育肠气,调中止痛,呕吐。” 大明曰:“治干湿脚气,肾劳㿗疝阴痛,开胃下气。” 李杲曰:“补命门不足。”

《吴绶》曰:“暖丹田。”

发明

孟诜曰:茴香,国人重之,云有助阳道,未得其方法也。 王好古曰:“茴香,本治膀胱药,以其先丙,故曰小肠也。 能润丙燥,以其先戊,故从丙至壬。又手足少阴二药, 以开上下经之通道,所以壬与丙交也。”

李时珍曰:“小茴香性平,理气开胃,夏月祛蝇辟臭,食 料宜之。大茴香性热,多食伤目发疮,食料不宜过用。 古方有去铃丸,用茴香二两,连皮生姜四两,同入坩 器内,淹一伏时,慢火炒之,入盐一两为末,糊丸梧子 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盐酒下。此方本治脾胃虚弱 病,茴香得盐,则引入肾经,发出邪气,肾不受邪,病自” 不生也。亦治小肠疝气有效。

附方

开胃进食“茴香二两,生姜四两,同捣匀,入浮器内,湿 纸盖一宿。次以银石器中,文武火炒黄焦,为末,酒糊 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五丸,温酒下。经验方 瘴疟发热连背项者,茴香子𢭏汁服之。孙真人方 大小便闭,鼓胀气促:八角茴香七个,大麻仁半两为 末,生葱白三七根,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末服之,日一 服。普济方

小便频数:茴香不拘多少,淘净,入盐少许,炒研为末, 炙糯米糕蘸食之。

伤寒脱阳,小便不通,茴香末,以生姜自然汁调傅腹 上,外用茴香末入益元散服之。摘元方

肾消饮水,小便如膏油:用茴香炒、苦楝子各等分为 末。每食前酒服二钱。保命集

肾邪冷气力弱者,用大茴香六两,分作三分,用生附 子一个去皮,分作三分。第一度用附子一分,茴香一 分,同炒黄,出火毒一夜,去附子,研茴香为末,空心盐酒下一钱;第二度用二味各一分,同炒存性,出火毒, 以附子去一半,留一半,同茴香为末,如前服;第三度 各一分,同炒存性,出火毒,全研为末,如前服之。朱氏集验 方

肾虚腰痛:茴香炒研,以猪腰子批开,掺末入内,湿纸 裹煨熟,空心食之,盐酒送下。戴原礼要诀

腰痛如刺:《简便方》:用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钱,食前 盐汤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热,袋盛,拴于痛处。“《活 人心统》思仙散”:用八角茴香、杜仲各炒研三钱,木香 一钱,水一锺,酒半锺,煎服。

腰重刺胀:八角茴香炒为末,食前酒服二钱。直指方 疝气入肾:茴香炒作二包,更换熨之。简便方

小肠气坠:《直指方》:用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钱,乳香 少许,水服取汗。《孙氏集效方》:治小肠疝气,痛不可 忍。用大茴香、荔枝核炒黑,各等分,研末。每服一钱,温 酒调下。《濒湖集简方》:用大茴香一两,花椒五钱,炒 研,每酒服一钱。

膀胱疝痛:“《本事方》:用舶茴香、杏仁各一两,葱白焙干 五钱,为末。每酒服二钱,嚼胡桃送下。”《集要》:“治疝气, 膀胱、小肠痛,用茴香盐炒、晚蚕沙盐炒等分为末,炼 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嚼下。”

疝气偏坠:大茴香末一两,小茴香末一两,用牙猪尿 胞一个,连尿入二末于内,系定罐内,以酒煮烂,连胞 捣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仙方》也。笔峰杂兴 胁下刺痛:小茴香一两,炒枳壳五钱,麸炒为末,每服 二钱,盐酒调服,神效。袖珍方

辟除口臭,茴香煮羹及生食并得。食医心镜

蛇咬久溃,“小茴香𢭏末傅之。”千金方

蘹香茎叶气味

与“《子》同。”

主治

甄权曰:“煮食,治卒恶心,腹中不安。”

孟诜曰:“治小肠气卒,肾气冲胁,如刀刺痛,喘息不得。 生𢭏汁一合,投热酒一合,和服。”

发明

苏颂曰:“《范汪方》疗恶毒痈肿,或连阴卵髀间肿痛挛 急,牵入小腹,不可忍,一宿即杀人者。用茴香苗叶捣 汁一升服之,日三、四服,其滓以贴肿处,冬月用根。此 是外国神方,永嘉以来,用之起死回生,神验。”

高濂遵生八笺

编辑

茴香汤

编辑

茴香、椒皮六钱,炒盐二钱,熟芝麻半升,炒面一斤,同 为末,热滚汤点服。

蘹香部艺文一

编辑

《蘹香赋序》
晋·嵇康

编辑

余以太蔟之月,登于历山之阳。仰眺崇冈,俯察幽坂。 及睹蘹香生蒙楚之间,曾见斯草植于广厦之庭,或 被帝王之囿。怪其遐弃,遂迁而树于中堂。华丽则殊 采婀娜,芳实则可以藏之书。又感其弃本高崖,委身 阶庭,似傅说显殷,四叟归汉,故因事义赋之。

蘹香部艺文二

编辑

《种蘹香》
明·刘基

编辑

蘹香体虚柔,本自南土出。毛芒散纤叶,旖旎怯朝日。 芳菲挺众卉,辛美更无匹。况能已疝瘘,兼理肠胃疾。 种之近庭阶,离离看新茁。驱童斩竹枝,扶植待秋实。 常恐风雨恶,摧折伤弱质。蒺藜生道旁,延蔓何绵密。 岂无荷锄人,夕薙旦已出。上天意何如,感叹靡终毕。 松柏多斧斤,山林日萧瑟。

苜蓿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苜蓿》:别录      《木粟》。纲目

光风草:葛洪     《怀风草》:葛洪

连枝草:茂陵名    塞鼻力迦。金光明经 《牧宿》。郭璞

苜蓿图

苜蓿图

贾思勰齐民要术

编辑

种苜蓿

编辑

《汉书·西域传》曰:罽宾有苜蓿,大宛马,武帝时得其马,汉使采苜蓿种归。陆机《与弟书》曰:“张骞使外国十八年,得苜蓿归。” 《西京杂记》曰:乐游苑自生玫瑰树,上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怀风,时人或谓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为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

地宜良熟,七月种之,畦种水浇,一如韭法。早种者,重 耧耩地,使垄深阔,窍瓠下子,批契曳之。每至正月,烧 去枯叶,地液辄耕垄,以《铁齿𨱐》。音漏《楱》。音凑《𨱐楱》之,更以 鲁斫斸其科,土则滋茂矣。

不尔则瘦

一年则三刈,留子者一刈则止。春初既中,生啖为羹, 甚香。长宜饲马,马尤嗜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都 邑负郭,所宜种之。

《崔寔》曰:“七月、八月可种苜蓿。”

徐光启农政全书

编辑

苜蓿考

编辑

出陕西,今处处有之。苗高尺馀,细茎分叉而生,叶似 锦鸡儿花,叶微长,又似豌豆叶颇小。每三叶攒生一 处,稍间开紫花,结弯角儿,中有子如黍米大腰子样。 味苦,性平。无毒。一云微甘淡。一云性凉。根寒。

救饥

苗叶嫩时,采取煠食。江南人不甚食,多食利大小肠。 元扈先生曰:“尝过嫩叶,恒蔬”

苜蓿须先剪一上粪铁杷掘之令起,然后下水。 苜蓿七八年后根满地亦不旺,宜别种之,根亦中为 薪。

王象晋群芳谱

编辑

苜蓿

编辑

夏月取子和荞麦种。刈荞时,苜蓿生根,明年自生,止 可一刈,三年后便盛,每岁三刈。欲留种者止一刈,六 七年后垦去根,别用子种。若效两浙种竹法,每一亩 今年半去其根,至第三年去另一半,如此更换,可得 长生,不烦更种。

《本草纲目》

编辑

苜蓿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苜蓿,郭璞作牧宿,谓其宿根自生,可饲牧 牛马也。又罗愿《尔雅翼》作“木粟”,言其米可炊饭也。葛 洪《西京杂记》云:“乐游苑多苜蓿,风在其间,常萧萧然。 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怀风,又名光风。茂陵人谓之 连枝草,《金光明经》谓之塞鼻力迦。”

集解

陶弘景曰:“长安中乃有苜蓿园,北人甚重之。江南不 甚食之,以无味故也。外国复有苜蓿草,以疗目,非此 类也。”

《孟诜》曰:“彼处人采其根,作土黄芪也。” 寇宗奭曰:“陕西甚多,用饲牛马。嫩时人兼食之,有宿 根,刈讫复生。”

李时珍曰:“《杂记》言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 国。然今处处田野有之。陕陇人亦有种者。年年自生 刈苗作蔬,一年可三刈。二月生苗,一科数十茎,茎颇 似灰藋,一枝三叶,叶似决明叶而小如指顶,绿色碧 艳。入夏及秋开细黄花,结小荚圆扁,旋转有刺,数荚 累累,老则黑色。内有米如穄米,可为饭,亦可酿酒。罗” 愿以此为“鹤顶草”,误矣。鹤顶,乃红心灰藋也。

气味

苦平涩无毒。

寇宗奭曰:“微甘、淡。”

孟诜曰。凉。少食好。多食令冷气入筋中。即瘦人。 李廷飞曰:“同蜜食。令人下利。”

主治

《别录》曰:“安中,利人,可久食。”

孟诜曰:“利五脏,轻身健人。洗去脾胃间邪热气,通小 肠诸恶热毒。煮和酱食,亦可作羹。”

寇宗奭曰:“利大小肠。”

《苏颂》曰:“干食益人。”

根气味

寒,无毒。

主治

苏恭曰:“热病烦满,目黄赤,小便黄,酒疸。𢭏。服一升,令 人吐利即愈。”

李时珍曰:“𢭏汁煎饮,治沙石淋痛

苜蓿部艺文

编辑

《自悼》
唐·薛令之

编辑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饭涩匙难绾,羹稀著易宽。无以谋朝夕,何由保岁寒。

《咏苜蓿》
宋·梅尧臣

编辑

苜蓿来西域,蒲萄亦既随。蕃人初未惜,汉使始能持。 宛马当求日,离宫旧种时。黄花今自发,撩乱牧牛陂。

苜蓿部选句

编辑

唐李白诗:“天马常衔苜蓿花。”

杜甫诗:“秋山苜蓿多。”宛马总肥秦苜蓿,将军只数 汉嫖姚。

王维诗。“苜蓿随天马。”

温庭筠诗。“刘公春尽芜菁色。华厩愁深苜蓿花。” 宋司马光诗。“苜蓿花犹短。”

王安石诗:“苜蓿阑干放晚花。”

唐庚诗:“绛纱谅无有,苜蓿聊可嚼。”

陆游诗。“秋风枯苜蓿。”苜蓿堆盘莫笑贫。

元郭钰诗:“沙苑晴烟苜蓿肥。”

苜蓿部纪事

编辑

《史记·大宛传》:“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 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 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 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

《汉书西域传》:“罽宾地平温和,有苜蓿杂草。”

《述异记》:“张骞苜蓿园,在洛阳中。苜蓿,本胡中菜,骞使 于西域得之。”

《晋书华表传》:“表子廙削爵土,栖迟家巷垂十载,与陈 勰共造,睹阑于宅侧,帝尝出视之,问其故,左右以实 对,帝心怜之。帝后又登陵云台,望见廙苜蓿园,阡陌 甚整,依然感旧。太康中,大赦,乃得袭封。”

《妆楼记》:“姑园戏作剪刀,以苜蓿根粉养之,裁衣则画 成墨界,不用人手而自行。”

《唐书百官志》:“驾部,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 之籍。凡驿马,给地四顷,莳以苜蓿。”

《东坡诗注》:闽川长溪县薛令之登第,开元中为东宫 侍读官,作《苜蓿诗》以自叹。元宗至东宫,见其诗,举笔 续之:“啄木嘴距长,凤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 榆煖。”遂谢病归。

《西使记》:“纳商城草皆苜蓿,藩篱以柏。”

《元史食货志》:“至元七年,颁农桑之制,令各社布种苜 蓿,以防饥年。”

苜蓿部杂录

编辑

《西京杂记》:乐游苑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苜蓿一 名怀风,时人或谓之光风,风在其间,常萧萧然,日照 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为怀风,茂陵人谓之“连枝草。” 《洛阳伽蓝记》:“宣武场在大夏门东北,今为光风园,苜 蓿出焉。”

山家清供。开元中,东宫官僚清淡,薛令之为左庶子, 以诗自悼曰:“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 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滑,羹稀著易宽。以此谋朝夕, 何由保岁寒。”上幸东宫,因题其旁,有“若嫌松桂寒,任 逐桑榆煖”之句,令之惶恐,谢病归,每诵此诗。愚同宋 雪岩伯仁访郑野钥,见取种者,因得其种。并法其叶 绿紫色,而茎长或丈。采用汤焯油炒盐,如意羹茹皆 可。风味本不恶,令之何为厌苦如此?东宫官僚,当一 时之选,而唐时诸贤见于篇什,皆为左迁。令之寄兴 恐不在此盘宾僚之选,至起“食无馀”之叹。上之人乃 讽以去。吁,薄矣。

草豉部汇考

编辑

图缺

《本草纲目》。

草豉集解

编辑

陈藏器曰:“生巴西诸国。草似韭状。豉出花中,彼人食 之。”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恶气。调中,益五脏,开胃。令人能食。”

黄瓜菜部汇考

编辑

释名

黄瓜菜。食物本草     黄花菜:李时珍

黄瓜菜图

黄瓜菜图

《本草纲目》

编辑

黄瓜菜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其花黄。其气如瓜。故名。

集解

《汪颖》曰:“黄瓜菜,野生田泽。形似油菜,但味少苦。取为 羹茹,甚香美。”

李时珍曰:“此菜二月生苗,田野遍有,小科如荠。三、四、 五月开黄花,花与茎、叶并同地丁,但差小耳。一科数 花,结细子,不似地丁之花成絮也。野人茹之,亦采以 饲鹅儿。”

气味

甘微苦微寒,无毒。

主治

《汪颖》曰:“通结气,利肠胃。”

生瓜菜部汇考

编辑

释名

生瓜菜:宋图经

生瓜菜图

生瓜菜图

《本草纲目》

编辑

生瓜菜释名

编辑

苏颂曰:“生瓜菜,生资州平田阴畦间。春生苗,长三、四 寸,作丛生,叶青而圆,似白苋菜。夏开紫白花,结细实 黑色。其味作生瓜气,故以为名。”

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苏颂》曰:“走注攻头面四肢及阳毒,伤寒壮热头痛,心 神烦燥,利胸膈,捣汁饮之。又生捣贴肿

白花菜部汇考

编辑

释名

白花菜:食物本草     羊角菜。李时珍

白花菜图

白花菜图

《本草纲目》

编辑

白花菜集解

编辑

李时珍曰:“白花菜,三月种之。柔茎延蔓,一枝五叶,叶 大如拇指。秋间开小白花,长蕊结小角,长二、三寸。其 子黑色而细,状如初眠蚕沙,不光泽。菜气膻臭,惟宜 盐葅食之。”

《汪颖》曰:“一种黄花者,名黄花菜,形状相同,但花黄也。”

气味

苦辛微毒。

《汪颖》曰:“多食动风气,滞脏腑,令人胃中闷满,伤脾。”

主治

《注》“《颖》曰:下气。”

李时珍曰:“煎水洗痔𢭏烂,敷风湿痹痛。擂酒饮,止疟。”

葛花菜部汇考

编辑

释名

葛花菜:纲目     葛乳。纲目

图缺

《本草纲目》。

葛花菜释名

编辑

李时珍曰:“诸名山皆有之,惟太和山采取,云乃葛之 精华也。秋霜浮空如芝菌,涌生地上,其色赤脆,盖蕈 类也。”

气味

苦甘无毒。

主治

李时珍曰。《太和志》云。“醒神治酒积。”

东风菜部汇考

编辑

释名

东风菜:宋开宝    冬风菜。马志

图缺

顾微《广州记》。

冬风菜

编辑

《冬风菜》,陆生宜配肉作羹。

《本草纲目》

编辑

东风菜释名

编辑

《马志》曰:此菜先春而生,故有东风之号。一作“冬风”,言 得冬气也。

集解

《马志》曰:“东风菜,生岭南平泽。茎高二、三尺,叶似杏叶 而长,极厚软,上有细毛。煮食甚美。”

李时珍曰:按:裴渊《广州记》云:“东风菜,花、叶似落妊娠, 茎紫。宜肥肉作羹食,香气似马兰,味如酪。”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开宝》曰:“风毒壅热,头痛目眩,肝热眼赤,堪入羹臛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