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七十三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七十三卷目錄
蘹香部彙考
蘹香圖
野茴香圖
范成大桂海果志〈八角茴香〉
徐光啟農政全書〈茴香考 野茴香考〉
王象晉群芳譜〈茴香〉
本草綱目〈蘹香〉
高濂遵生八牋〈茴香湯〉
蘹香部藝文一
蘹香賦序 晉嵇康
蘹香部藝文二〈詩〉
種蘹香 明劉基
苜蓿部彙考
苜蓿圖
賈思勰齊民要術〈種苜蓿〉
徐光啟農政全書〈苜蓿考〉
王象晉群芳譜〈苜蓿〉
本草綱目〈苜蓿〉
苜蓿部藝文〈詩〉
自悼 唐薛令之
詠苜蓿 宋梅堯臣
苜蓿部選句
苜蓿部紀事
苜蓿部雜錄
草豉部彙考
本草綱目〈草豉〉
黃瓜菜部彙考
黃瓜菜圖
本草綱目〈黃瓜菜〉
生瓜菜部彙考
生瓜菜圖
本草綱目〈生瓜菜〉
白花菜部彙考
白花菜圖
本草綱目〈白花菜〉
葛花菜部彙考
本草綱目〈葛花菜〉
東風菜部彙考
顧微廣州記〈冬風菜〉
本草綱目〈東風菜〉
草木典第七十三卷
蘹香部彙考
編輯釋名
蘹香:〈唐本草〉 茴香。〈圖經〉
《八月珠》:〈圖經〉 土茴香。〈圖經〉
大茴香。〈綱目〉 小茴香。〈綱目〉
舶茴香。〈綱目〉 八、角茴香。〈綱目〉
野茴香圖
{{{2}}}
范成大桂海果志
編輯八角茴香
編輯八角茴香,北人得之以薦酒,少許咀嚼,甚芳香,出《左 右江州洞》中。
徐光啟農政全書
編輯茴香考
編輯一名蘹香子。北人呼為「土茴香。」茴蘹聲相近故云耳。 今處處有之,人家園圃多種。苗高三四尺,莖粗如筆 管。旁有淡黃褲葉,抪莖而生。褲葉上發生青色細葉似細蓬葉而長極疏細如絲髮狀,褲葉間分生叉枝 稍頭開花,花頭如傘蓋。結子如蒔蘿子,微大而長,亦 有線瓣。味苦辛。性平。無毒。
救饑
採苗、葉煠熟,換水淘淨,油鹽調食子調和諸般食味 香美。
元扈先生曰:「葉可作恆蔬。」
野茴香考
編輯生田野中,苗初塌地生葉似抪娘蒿。葉微細小,後於 葉間《攛葶》分生,莖叉稍頭開黃花,結細角有黑子。葉 味苦。
救饑
採苗、葉,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鹽調食。
王象晉群芳譜
編輯茴香
編輯種植「茴香,收時陰乾,宜向陽地,以糞土和子種之。仍 種麻一窠,以避日色,十月中斫去枯梢,以糞土壅其 根。」
《本草綱目》
編輯
蘹香釋名
編輯《蘇頌》曰:「蘹香,北人呼為茴香,聲相近也。」
陶弘景曰:「煮臭肉,下少許,即無臭氣。臭醬入末亦香, 故曰回香。」
李時珍曰。俚俗多懷之。衿衽咀嚼。恐蘹香之名。或以 此也。
集解
蘇頌曰:「今交、廣諸番及近郡皆有之。入藥多用番舶 者,或雲不及近處者有力。」三月生葉,似老胡荽,極疏 細作叢。至五月莖粗,高三、四尺。七月生花,頭如傘蓋, 黃色。結實如麥而小,青色。北人呼為土茴香。八、九月 采實,陰乾。今近道人家園圃種之甚多,川人多煮食 其莖葉。
寇宗奭曰:雲「似老胡荽者,誤矣。胡荽葉如蛇床,雖有 葉之名,但散如絲髮,特異諸草也。」
李時珍曰:茴香宿根,深冬生苗作叢,肥莖絲葉。五六 月開花,如蛇床花而色黃,結子大如麥粒,輕而有細 稜,俗呼為「大茴香。」今惟以寧夏出者第一,其他處小 者,謂之「小茴香。」自番舶來者,實大如柏實,裂成八瓣, 一瓣一核,大如豆,黃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 又曰『八角茴香』。」廣西左右江峒中亦有之,形色與中 國茴香迥別,但氣味同爾。北人得之,咀嚼薦酒。
子氣味
辛平無毒。
孫思邈曰:「苦、辛,微寒,濇。」
甄權曰:「苦、辛。得酒良。炒黃用。」
王好古曰:「陽也,浮也。入手足少陰、太陽經。」
主治
《唐本草》曰:「諸瘻,霍亂及蛇傷。」 馬志曰:「膀胱、胃間冷氣及育腸氣,調中止痛,嘔吐。」 大明曰:「治乾濕腳氣,腎勞㿗疝陰痛,開胃下氣。」 李杲曰:「補命門不足。」
《吳綬》曰:「暖丹田。」
發明
孟詵曰:茴香,國人重之,雲有助陽道,未得其方法也。 王好古曰:「茴香,本治膀胱藥,以其先丙,故曰小腸也。 能潤丙燥,以其先戊,故從丙至壬。又手足少陰二藥, 以開上下經之通道,所以壬與丙交也。」
李時珍曰:「小茴香性平,理氣開胃,夏月祛蠅辟臭,食 料宜之。大茴香性熱,多食傷目發瘡,食料不宜過用。 古方有去鈴丸,用茴香二兩,連皮生薑四兩,同入坩 器內,淹一伏時,慢火炒之,入鹽一兩為末,糊丸梧子 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鹽酒下。此方本治脾胃虛弱 病,茴香得鹽,則引入腎經,發出邪氣,腎不受邪,病自」 不生也。亦治小腸疝氣有效。
附方
開胃進食「茴香二兩,生薑四兩,同搗勻,入浮器內,濕 紙蓋一宿。次以銀石器中,文武火炒黃焦,為末,酒糊 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五丸,溫酒下。〈經驗方〉 瘴瘧發熱連背項者,茴香子擣汁服之。〈孫真人方〉 大小便閉,鼓脹氣促:八角茴香七箇,大麻仁半兩為 末,生蔥白三七根,同研煎湯,調五苓散末服之,日一 服。〈普濟方〉
小便頻數:茴香不拘多少,淘淨,入鹽少許,炒研為末, 炙糯米糕蘸食之。
傷寒脫陽,小便不通,茴香末,以生薑自然汁調傅腹 上,外用茴香末入益元散服之。〈摘元方〉
腎消飲水,小便如膏油:用茴香炒、苦楝子各等分為 末。每食前酒服二錢。〈保命集〉
腎邪冷氣力弱者,用大茴香六兩,分作三分,用生附 子一箇去皮,分作三分。第一度用附子一分,茴香一 分,同炒黃,出火毒一夜,去附子,研茴香為末,空心鹽酒下一錢;第二度用二味各一分,同炒存性,出火毒, 以附子去一半,留一半,同茴香為末,如前服;第三度 各一分,同炒存性,出火毒,全研為末,如前服之。〈朱氏集驗 方〉
腎虛腰痛:茴香炒研,以豬腰子批開,摻末入內,濕紙 裹煨熟,空心食之,鹽酒送下。〈戴原禮要訣〉
腰痛如刺:《簡便方》:用八角茴香炒研,每服二錢,食前 鹽湯下,外以糯米一、二升炒熱,袋盛,拴於痛處。「《活 人心統》思仙散」:用八角茴香、杜仲各炒研三錢,木香 一錢,水一鍾,酒半鍾,煎服。
腰重刺脹:八角茴香炒為末,食前酒服二錢。〈直指方〉 疝氣入腎:茴香炒作二包,更換熨之。〈簡便方〉
小腸氣墜:《直指方》:用八角茴香、小茴香各三錢,乳香 少許,水服取汗。《孫氏集效方》:治小腸疝氣,痛不可 忍。用大茴香、荔枝核炒黑,各等分,研末。每服一錢,溫 酒調下。《瀕湖集簡方》:用大茴香一兩,花椒五錢,炒 研,每酒服一錢。
膀胱疝痛:「《本事方》:用舶茴香、杏仁各一兩,蔥白焙乾 五錢,為末。每酒服二錢,嚼胡桃送下。」《集要》:「治疝氣, 膀胱、小腸痛,用茴香鹽炒、晚蠶沙鹽炒等分為末,煉 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溫酒嚼下。」
疝氣偏墜:大茴香末一兩,小茴香末一兩,用牙豬尿 胞一箇,連尿入二末於內,繫定罐內,以酒煮爛,連胞 搗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仙方》也。〈筆峰雜興〉 脅下刺痛:小茴香一兩,炒枳殼五錢,麩炒為末,每服 二錢,鹽酒調服,神效。〈袖珍方〉
辟除口臭,茴香煮羹及生食並得。〈食醫心鏡〉
蛇咬久潰,「小茴香擣末傅之。」〈千金方〉
蘹香莖葉氣味
與「《子》同。」
主治
甄權曰:「煮食,治卒惡心,腹中不安。」
孟詵曰:「治小腸氣卒,腎氣衝脅,如刀刺痛,喘息不得。 生擣汁一合,投熱酒一合,和服。」
發明
蘇頌曰:「《范汪方》療惡毒癰腫,或連陰卵髀間腫痛攣 急,牽入小腹,不可忍,一宿即殺人者。用茴香苗葉搗 汁一升服之,日三、四服,其滓以貼腫處,冬月用根。此 是外國神方,永嘉以來,用之起死回生,神驗。」
高濂遵生八牋
編輯茴香湯
編輯茴香、椒皮六錢,炒鹽二錢,熟芝麻半升,炒麪一斤,同 為末,熱滾湯點服。
蘹香部藝文一
編輯《蘹香賦序》晉·嵇康
編輯
余以太蔟之月,登於歷山之陽。仰眺崇岡,俯察幽坂。 及睹蘹香生蒙楚之間,曾見斯草植於廣廈之庭,或 被帝王之囿。怪其遐棄,遂遷而樹於中堂。華麗則殊 采婀娜,芳實則可以藏之書。又感其棄本高崖,委身 階庭,似傅說顯殷,四叟歸漢,故因事義賦之。
蘹香部藝文二〈詩〉
編輯《種蘹香》明·劉基
編輯
蘹香體虛柔,本自南土出。毛芒散纖葉,旖旎怯朝日。 芳菲挺眾卉,辛美更無匹。況能已疝瘻,兼理腸胃疾。 種之近庭階,離離看新茁。驅童斬竹枝,扶植待秋實。 常恐風雨惡,摧折傷弱質。蒺藜生道旁,延蔓何綿密。 豈無荷鋤人,夕薙旦已出。上天意何如,感嘆靡終畢。 松柏多斧斤,山林日蕭瑟。
苜蓿部彙考
編輯釋名
《苜蓿》:〈別錄〉 《木粟》。〈綱目〉
光風草:〈葛洪〉 《懷風草》:〈葛洪〉
連枝草:〈茂陵名〉 塞鼻力迦。〈金光明經〉 《牧宿》。〈郭璞〉
苜蓿圖
賈思勰齊民要術
編輯種苜蓿
編輯《漢書·西域傳》曰:罽賓有苜蓿,大宛馬,武帝時得其馬,漢使採苜蓿種歸。陸機《與弟書》曰:「張騫使外國十八年,得苜蓿歸。」 《西京雜記》曰:樂游苑自生玫瑰樹,上下多苜蓿。苜蓿一名懷風,時人或謂光風,風在其間,常蕭蕭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為懷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
地宜良熟,七月種之,畦種水澆,一如韭法。早種者,重 耬耩地,使壟深闊,竅瓠下子,批契曳之。每至正月,燒 去枯葉,地液輒耕壟,以《鐵齒𨫒》。〈音漏〉《楱》。〈音湊〉《𨫒楱》之,更以 魯斫斸其科,土則滋茂矣。
不爾則瘦
一年則三刈,留子者一刈則止。春初既中,生噉為羹, 甚香。長宜飼馬,馬尤嗜此物長生,種者一勞永逸。都 邑負郭,所宜種之。
《崔寔》曰:「七月、八月可種苜蓿。」
徐光啟農政全書
編輯苜蓿考
編輯出陝西,今處處有之。苗高尺餘,細莖分叉而生,葉似 錦雞兒花,葉微長,又似豌豆葉頗小。每三葉攢生一 處,稍間開紫花,結彎角兒,中有子如黍米大腰子樣。 味苦,性平。無毒。一雲微甘淡。一雲性涼。根寒。
救饑
苗葉嫩時,採取煠食。江南人不甚食,多食利大小腸。 元扈先生曰:「嘗過嫩葉,恆蔬」
苜蓿須先剪一上糞鐵杷掘之令起,然後下水。 苜蓿七八年後根滿地亦不旺,宜別種之,根亦中為 薪。
王象晉群芳譜
編輯苜蓿
編輯夏月取子和蕎麥種。刈蕎時,苜蓿生根,明年自生,止 可一刈,三年後便盛,每歲三刈。欲留種者止一刈,六 七年後墾去根,別用子種。若傚兩浙種竹法,每一畝 今年半去其根,至第三年去另一半,如此更換,可得 長生,不煩更種。
《本草綱目》
編輯
苜蓿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苜蓿,郭璞作牧宿,謂其宿根自生,可飼牧 牛馬也。又羅願《爾雅翼》作「木粟」,言其米可炊飯也。葛 洪《西京雜記》云:「樂遊苑多苜蓿,風在其間,常蕭蕭然。 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懷風,又名光風。茂陵人謂之 連枝草,《金光明經》謂之塞鼻力迦。」
集解
陶弘景曰:「長安中乃有苜蓿園,北人甚重之。江南不 甚食之,以無味故也。外國復有苜蓿草,以療目,非此 類也。」
《孟詵》曰:「彼處人采其根,作土黃芪也。」 寇宗奭曰:「陝西甚多,用飼牛馬。嫩時人兼食之,有宿 根,刈訖復生。」
李時珍曰:「《雜記》言苜蓿原出大宛,漢使張騫帶歸中 國。然今處處田野有之。陝隴人亦有種者。年年自生 刈苗作蔬,一年可三刈。二月生苗,一科數十莖,莖頗 似灰藋,一枝三葉,葉似決明葉而小如指頂,綠色碧 艷。入夏及秋開細黃花,結小莢圓扁,旋轉有刺,數莢 累累,老則黑色。內有米如穄米,可為飯,亦可釀酒。羅」 願以此為「鶴頂草」,誤矣。鶴頂,乃紅心灰藋也。
氣味
苦平濇無毒。
寇宗奭曰:「微甘、淡。」
孟詵曰。涼。少食好。多食令冷氣入筋中。即瘦人。 李廷飛曰:「同蜜食。令人下利。」
主治
《別錄》曰:「安中,利人,可久食。」
孟詵曰:「利五臟,輕身健人。洗去脾胃間邪熱氣,通小 腸諸惡熱毒。煮和醬食,亦可作羹。」
寇宗奭曰:「利大小腸。」
《蘇頌》曰:「乾食益人。」
根氣味
寒,無毒。
主治
蘇恭曰:「熱病煩滿,目黃赤,小便黃,酒疸。擣。服一升,令 人吐利即愈。」
李時珍曰:「擣汁煎飲,治沙石淋痛
苜蓿部藝文〈詩〉
編輯《自悼》唐·薛令之
編輯
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 飯澀匙難綰,羹稀著易寬。無以謀朝夕,何由保歲寒。
《詠苜蓿》宋·梅堯臣
編輯
苜蓿來西域,蒲萄亦既隨。蕃人初未惜,漢使始能持。 宛馬當求日,離宮舊種時。黃花今自發,撩亂牧牛陂。
苜蓿部選句
編輯唐李白詩:「天馬常銜苜蓿花。」
杜甫詩:「秋山苜蓿多。」〈又〉宛馬總肥秦苜蓿,將軍只數 漢嫖姚。
王維詩。「苜蓿隨天馬。」
溫庭筠詩。「劉公春盡蕪菁色。華廄愁深苜蓿花。」 宋司馬光詩。「苜蓿花猶短。」
王安石詩:「苜蓿闌干放晚花。」
唐庚詩:「絳紗諒無有,苜蓿聊可嚼。」
陸游詩。「秋風枯苜蓿。」〈又〉苜蓿堆盤莫笑貧。
元郭鈺詩:「沙苑晴煙苜蓿肥。」
苜蓿部紀事
編輯《史記·大宛傳》:「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 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 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饒,地及天馬多外國 使來眾,則離宮別館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
《漢書西域傳》:「罽賓地平溫和,有苜蓿雜草。」
《述異記》:「張騫苜蓿園,在洛陽中。苜蓿,本胡中菜,騫使 於西域得之。」
《晉書華表傳》:「表子廙削爵土,棲遲家巷垂十載,與陳 勰共造,睹闌於宅側,帝嘗出視之,問其故,左右以實 對,帝心憐之。帝後又登陵雲臺,望見廙苜蓿園,阡陌 甚整,依然感舊。太康中,大赦,乃得襲封。」
《妝樓記》:「姑園戲作剪刀,以苜蓿根粉養之,裁衣則畫 成墨界,不用人手而自行。」
《唐書百官志》:「駕部,掌輿輦、車乘、傳驛、廄牧、馬牛、雜畜 之籍。凡驛馬,給地四頃,蒔以苜蓿。」
《東坡詩注》:閩川長溪縣薛令之登第,開元中為東宮 侍讀官,作《苜蓿詩》以自嘆。元宗至東宮,見其詩,舉筆 續之:「啄木嘴距長,鳳凰毛羽短。若嫌松桂寒,任逐桑 榆煖。」遂謝病歸。
《西使記》:「納商城草皆苜蓿,藩籬以柏。」
《元史食貨志》:「至元七年,頒農桑之制,令各社布種苜 蓿,以防饑年。」
苜蓿部雜錄
編輯《西京雜記》:樂游苑自生玫瑰樹,樹下多苜蓿。苜蓿一 名懷風,時人或謂之光風,風在其間,常蕭蕭然,日照 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為懷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 《洛陽伽藍記》:「宣武場在大夏門東北,今為光風園,苜 蓿出焉。」
山家清供。開元中,東宮官僚清淡,薛令之為左庶子, 以詩自悼曰:「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 苜蓿長闌干。飯澀匙難滑,羹稀著易寬。以此謀朝夕, 何由保歲寒。」上幸東宮,因題其旁,有「若嫌松桂寒,任 逐桑榆煖」之句,令之惶恐,謝病歸,每誦此詩。愚同宋 雪岩伯仁訪鄭野鑰,見取種者,因得其種。並法其葉 綠紫色,而莖長或丈。採用湯焯油炒鹽,如意羹茹皆 可。風味本不惡,令之何為厭苦如此?東宮官僚,當一 時之選,而唐時諸賢見於篇什,皆為左遷。令之寄興 恐不在此盤賓僚之選,至起「食無餘」之嘆。上之人乃 諷以去。吁,薄矣。
草豉部彙考
編輯圖缺
《本草綱目》。
草豉集解
編輯陳藏器曰:「生巴西諸國。草似韭狀。豉出花中,彼人食 之。」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惡氣。調中,益五臟,開胃。令人能食。」黃瓜菜部彙考
編輯釋名
黃瓜菜。〈食物本草〉 黃花菜:〈李時珍〉
黃瓜菜圖
《本草綱目》
編輯
黃瓜菜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其花黃。其氣如瓜。故名。
集解
《汪穎》曰:「黃瓜菜,野生田澤。形似油菜,但味少苦。取為 羹茹,甚香美。」
李時珍曰:「此菜二月生苗,田野遍有,小科如薺。三、四、 五月開黃花,花與莖、葉並同地丁,但差小耳。一科數 花,結細子,不似地丁之花成絮也。野人茹之,亦采以 飼鵝兒。」
氣味
甘微苦微寒,無毒。
主治
《汪穎》曰:「通結氣,利腸胃。」
生瓜菜部彙考
編輯釋名
生瓜菜:〈宋圖經〉
生瓜菜圖
《本草綱目》
編輯
生瓜菜釋名
編輯蘇頌曰:「生瓜菜,生資州平田陰畦間。春生苗,長三、四 寸,作叢生,葉青而圓,似白莧菜。夏開紫白花,結細實 黑色。其味作生瓜氣,故以為名。」
氣味
甘微寒,無毒。
主治
《蘇頌》曰:「走注攻頭面四肢及陽毒,傷寒壯熱頭痛,心 神煩燥,利胸膈,搗汁飲之。又生搗貼腫
白花菜部彙考
編輯釋名
白花菜:〈食物本草〉 羊角菜。〈李時珍〉
白花菜圖
《本草綱目》
編輯
白花菜集解
編輯李時珍曰:「白花菜,三月種之。柔莖延蔓,一枝五葉,葉 大如拇指。秋間開小白花,長蕊結小角,長二、三寸。其 子黑色而細,狀如初眠蠶沙,不光澤。菜氣羶臭,惟宜 鹽葅食之。」
《汪穎》曰:「一種黃花者,名黃花菜,形狀相同,但花黃也。」
氣味
苦辛微毒。
《汪穎》曰:「多食動風氣,滯臟腑,令人胃中悶滿,傷脾。」
主治
《注》「《穎》曰:下氣。」
李時珍曰:「煎水洗痔擣爛,敷風濕痹痛。擂酒飲,止瘧。」
葛花菜部彙考
編輯釋名
葛花菜:〈綱目〉 葛乳。〈綱目〉
圖缺
《本草綱目》。
葛花菜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諸名山皆有之,惟太和山採取,雲乃葛之 精華也。秋霜浮空如芝菌,涌生地上,其色赤脆,蓋蕈 類也。」
氣味
苦甘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太和志》雲。「醒神治酒積。」
東風菜部彙考
編輯釋名
東風菜:〈宋開寶〉 冬風菜。〈馬志〉
圖缺
顧微《廣州記》。
冬風菜
編輯《冬風菜》,陸生宜配肉作羹。
《本草綱目》
編輯
東風菜釋名
編輯《馬志》曰:此菜先春而生,故有東風之號。一作「冬風」,言 得冬氣也。
集解
《馬志》曰:「東風菜,生嶺南平澤。莖高二、三尺,葉似杏葉 而長,極厚軟,上有細毛。煮食甚美。」
李時珍曰:按:裴淵《廣州記》云:「東風菜,花、葉似落妊娠, 莖紫。宜肥肉作羹食,香氣似馬蘭,味如酪。」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開寶》曰:「風毒壅熱,頭痛目眩,肝熱眼赤,堪入羹臛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