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四十九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四十九卷目录
林虑山部汇考
图
考
林虑山部艺文一
游天平山记 宋柳开
游山记跋 韩琦
五松亭记 金王庭筠
林虑记游 元许有壬
栖霞观碑 李诚
谼峪宝岩金灯记 曹居易
林县险要图说 明张应登
创修隆虑山王相岩记 张学颜
重修天平山断金桥路记 李画
创建河涧巩关记 苏继韩
林虑山游寄王给事 袁宏道
山川典第四十九卷
林虑山部汇考
编辑“太行山” 以东之“林虑山。”
林虑山在今河南彰德府林县西二十里,连接众山, 随地异名。为黄华山、天平山、玉泉山、倚阳山、大头山、 紫团山、圣符山、万泉山、矿山、柏山、砺山、楼儿山、将军 山、北伞盖山、南伞盖山、凤凰山、定尖山、马鞍山、大圣 山、凤宁山、裤山。各山中峰崖洞谷,其名亦不一,而总 谓之“林虑山。”
林虑山图
考
编辑按:《汉书地理志》:“河内郡隆虑。”〈注〉应劭曰:隆虑山在此, 避殇帝名,改曰“林虑也。”师古曰:“虑音庐。”
按《后汉书郡国志》,“河内郡林虑,故隆虑,殇帝改。” 按《水经》,洹水“东过隆虑县北。”〈注〉县北有隆虑山,昔帛 仲理之所游神也,县因山以取名。汉高帝六年,封周 灶为侯国。应劭曰:“殇帝曰隆”,故改从“林”也。县有黄水, 出于神囷之山黄华谷北崖。山高十七里,水出木门 带,带即山之第三级也,去地七里。县水东南注壑,直 泻岩下,状若鸡翘,故谓之鸡翘洪,盖亦天台赤城流 也。其水东流至谷口,潜入地下,东北一十里复出,名 柳渚,渚周四五里,是黄水重源再发也。东流,苇泉水 注之,出林虑川北泽中,东南流与双泉合。水出鲁班 门东,下流入苇泉水。苇泉水又东南流注黄水,谓之 陵阳水,又东入于洹水也。
浊漳水又东北,过屯留县、潞县北。〈注〉漳水又东,迳磻 阳城北,仓石水入焉。水出林虑县之仓石溪,东北迳 鲁班门,西关昂藏,石壁霞举,左右结石修防,崇基仍 存。北迳偏桥东,即林虑之峤岭,抱犊固也。石磴西陛, 陟踵修上,五里馀,崿路中断四五丈,中以木为偏桥, 劣得道行,亦言故有偏桥之名矣。自上犹须攀萝扪 葛,方乃自津。山顶即《庚眩》坠处也。〈庚眩未详或当是猿眩之讹〉仓 石溪水又北,合白水溪,溪水出壶关县东白水川,东 迳百亩城北,盖同“仇池百顷”之称矣。又东迳林虑县 之石门谷,又注于苍溪水。苍溪水又北迳磻阳城东, 而北流注于漳水。漳水又东迳葛公亭北,而东去矣。 按《唐书地理志》河北道,其名山曰林虑。
相州:《林虑》。〈注〉有林虑山。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林虑山在相州林虑县西 二十里。夏馥入山中,匿姓名为冶家佣。”崔伯易《感山 赋》:“隆虑雷首。”〈注〉林虑本隆虑,汉属河内郡,殇帝改为 林桥。顺二子师事仙人卢子綦,于隆虑山栖霞谷。 《历代州域总叙》唐十道河北道,其名山有林虑。 按《明一统志》河南彰德府隆虑山,在林县西北二十 五里。
按《图书编》:“河南彰德府隆虑山,在林县,负太行,接恒岳,景最奇绝。”
黄华山在彰德府林虑山内。山有三峰,名仙人楼、玉 女台、鲁般门。其顶突出云表,名摩云峰。连峙若屏,名 连屏峰。群峰磊落,如仙人聚集,名聚仙峰。下有黄华 谷,北岩出瀑布。又有抱犊冈、马鞍山、栖霞谷,景颇幽 胜。又有挂镜台。
按《河南通志山川》:“隆虑山,一名林虑山,在彰德府林 县西二十里,南负太行,北接恒岳。”
按《彰德府志山川》:“隆虑山在林县西二十里,一名林 虑。东汉时与县名同改此山南负太行,北连恒岳,景 物雄奇,秀绝一郡。”
黄华山在林县西二十里。相传云,“每秋晚黄华满谷, 故名。”谷之西南有通圣谷,谷有迳,上通天平山。又有 桃花溪、狮子峰、漏天岩、石阙、蒲泉、澄潭、神菌山、争秀 峰、鸡翅洪、碧玉溪、通仙路、试剑石、抱螺峰、三圣洞、王 母池、铁镜池、碧阴溪、紫玉嵒、插天峰、熊耳峰、瓮肚梯、 飞雪岩、玉女峰、玉女洞、凤尾峰、龙须泉、龙口泉、白玉 溪、浮屠峰、石屏峰、仙人楼、迸珠帘、桃花岩、摩云峰、玉 女楼、连屏峰诸名胜。
天平山,在黄华谷南二十里,东至林县二十六里。自 黄华山迤逦登涉,深涧峻岭,“西山之盛,其最著也。上 有桃源店、吕谷、步虚坛、倚空石、照碧池、钓台、长者崖、 朝元台、醉仙崖、献花崖、漱玉矶、层云壁、将军山、逗雪 泉、十八盘路、紫沙缠、甘露泉、草场缠、扑猪岭、风门路、 流砂岭、倚屏峰、碧霄峰、烟霞峰、连云峰、朝阳峰、罗汉 峰、诲德峰、仙居峰、倚云峰、屏墙峰、仙人岩、石窦泉、归 云洞,天柱峰、夺秀峰、秀士壁、两耸阙、居士壁、罗汉石、 石柱峰、风云谷,清凉岩、漱玉泉、舞兽石,崑阆溪、白龙 潭、九曲滩、候樵径、支离叟岩、玉虹岩、五凤岩、翫川台、 琴台、鉴泉、驭风坛、金线泉、观音岩、真珠帘、柳公溪、道 人龛、飞盖岩、东柏梯、石梯子、好地掌”,燕子岩、苍龙洞、 双峰阙、菩萨洞、冷风门诸名胜。宋至道中,崇仪使柳 开有《游天平山记》,魏公韩琦跋。
玉泉山玉泉谷在天平山吕谷南五里,山因“谷”得名, 上有望仙峰、朝霞峰、迎露峰、甘露溪、滴乳泉。
泽阳谷,在玉泉谷南七里。有北伞盖山、南伞盖山、金 门峰。
谼峪谷在泽阳谷南八里。谷有十二峰,曰“争秀峰、擎 天峰、三圣峰、聚仙峰、玉柱峰、抱螺峰、紫霄峰、望帝峰、 聚霄峰、顶霄峰、拱翠峰、石城峰。”又有碧阴溪、真隐洞。 其景物不在天平下。
栖霞谷在谼峪南十里,距县四十里。两山相合,中有 溪水,故俗名“合涧。”溯溪而上六七里,两山对峙,中豁 然坦夷,居民数百家,是为栖霞谷。上有积秀峰、翠屏 峰、顺秀峰、蹲兽峰、玉霄峰、端萃峰、碧霞峰、凌云峰、明 远峰。谷之西南,乱山万丛,直接山西陵川县界。 鲁班门在林县西北二十五里,两山相去五十步,峰 势峻巧,缺然如门。
倚阳山,在林县西北四十里。周回八十里,有水泉七 十馀处,山巅一峰突兀,又名“蚁尖寨。”东有路,可通太 行。
宝泉岩在林县西北三十里太行山半,汉夏馥栖隐 处。岩上九峰,一曰“笔架”,尤为奇绝。岩西宝泉从峰顶 而下,悬流千尺,下成瀑布,汇为仰天池。自池东北悬 梯三级,始达于岩之坪内,一名“王相岩。”
大头山在鲁班门西北,一名“殿子山。”乃九州之绝险, 为四十五福地,即林虑之“矫岭抱犊”固也。山磴攀萝 而上,则庾衮眩坠处。
紫团山,在林县西南五十里。山产紫团参,人呼为“截 谷参”,盖生必在山谷之口也。
炒米岭在林县西南四十里。古老云:“昔康王被困此 山,无水,炒米而食,因名。”
圣符山在林县东南四里。宋宣和间,道人张常清炼 真于此,能书符活人,因名。
万泉山在林县东南五十里,山多泉,声振岩谷。 矿山,在林县东北三十五里,有青铁矿,申村煽炉,至 今铁滓尚在,有磁石。
柏山在林县西北四十里。其山产柏茂盛,因名。 “砺山”在林县北六十里。其山有砺石,资为世用。 楼儿山在林县东南九十里,山有大楼小楼,每夏秋 山间有云雾结成楼阁,因名。
按《林县志山川》:“隆虑山在县西二十里,一名林虑。”东 汉时与县名同改此山。青崖如点黛,赤壁若朝霞,树 翳文禽,潭泓绿水,景物奇秀,为世所称。
黄华山,在县西二十里。野老云:“每秋晚满谷黄华,故 名。”
通圣谷,黄华山西南。谷有迳,上通天平山,至明教禅 院二十里。
桃花溪在黄华山之东,两岸多桃树,至春时花开如 锦。
觉仁院自山麓循溪北西入二里馀,古曰“黄华下寺在争秀、抱螺二峰下,松竹之间。
狮子峰在觉仁院北。
漏天嵓在狮子峰下。
石阙在狮子峰南,二大石相对,如门阙状,中有路通 觉仁院。
蒲泉在石阙之东。洑泉出大石下,流入蒲畦,泓澄成 一亩,蒲生偏茂,今亡。
澄潭在蒲泉之东。泉下如带,水清若鉴。
神囷山:在狮子峰西。
争秀峰、鸡趐洪俱在神囷山上。《水经》曰:黄水出神囷 山黄华谷北崖。山高十七里,水出木门带,带即山之 第三级悬水。去七里,东南注壑,直泻嵓中,状若鸡趐, 盖若天台、赤城流也。山有三级,飞泉注壑,今古如一。 自西北至鲁班门五里,东南四望,其势雄压诸山云。 碧玉溪,在神囷山前,清澈如玉,下入灵岩水,桥曰通 仙路通山后诸峰,及高欢避暑宫。溪之西有试剑石, 大石高丈馀,中断如斩截,野人传云:“高欢试剑石也。” 抱螺峰在争秀峰西,石壁间有三圣洞,洞之下有慈 明院,古曰黄华上院,在众峰回环中。宋忠献韩公常 欲缉山居为归老隐息之地,然竟以国事委留不果。 院南有王母墓。颜修《内传》云:“羽客王”津母墓也。亦曰 仙母冢。《括地志》云:墓前有大树九株,每春桃花盛开, 若有紫气笼冠其庙。今大树惟馀一株,庙仅存基址。 墓侧有王母池,其西又有铁镜池,每岁遇旱,山前居 民祈雨,多有感应。池上有碧阴溪,传云有乔木交荫。 其西有齐乐平仓基。铁镜池前有地,坦平数亩,垒石 成基,上有古瓦砾甚多,传云“高齐粮草仓”也。
紫玉嵓在乐平仓北。
插天峰在慈明院西北。其下有高齐宫。殿基一迳,甚 险。自下以上五里,垒石为基。山顶平坦,可容数千人。 西南临大溪,传云“有高欢避暑宫。”今有断碑仆地,文 字剥落不可读。
熊耳峰在插天峰西,两峰耸起。
《瓮肚梯》熊耳、凤尾两山之间有石径,攀缘而上,状若 瓮肚。
“飞雪嵓”,在齐宫殿基西南,大泉飞下,为石所激,日光 射之,如满谷飞雪云。
玉女峰,在慈明院西南,壁间有玉女洞,峰因洞得名。 然洞在削壁,人不可到,泉自洞出,夏秋则成瀑布。《水 经》及《方舆记》曰:“黄华谷西北有洞穴,去地十馀仞,谓 之圣人窟。”是也。
“凤尾峰”在玉女峰下小山。
公主关在凤尾峰南。两山之峡,削壁数千尺,中有路, 通天平山明教禅院,而行甚险峻。传云:“昔齐有公主 尝守御于此。”关东有览古亭,上有垒石成基,方数丈, 疑亦尝有屋宇而颓废。宋元祐元年,县令钱景允作 亭于基上。南崖上有龙须泉,细水出石崖中崖则细 草丛生,名龙须,因名泉。北崖上有龙口泉,崖间有穴, 其大如斗,泉自中出,飞落嵓下。下有白玉溪,在高齐 宫殿基西,水乃龙口泉也。山溪深寒,重冰积雪,春夏 不消。浮图峰关北小山,一峰孤起,数十百丈,状若浮 图,一曰“挂镜台。”
石屏峰在浮图峰南公主关下。山壁削立,状若屏也。 院南三峰,第一曰仙人楼。《方舆记》云:“隆虑三峰,南第 一峰名仙人楼,高五十丈,下有黄华谷,北嵒瀑布下 注成池,世传仙女曾现于此,故后人因以名。”北有迸 珠帘泉,在白玉溪上,嵒巅飞空而落,不著崖壁,阔百 尺,高三千尺。百步之内,冷气逼人,在冬不冰,在旱不 涸。万历二十一年,知县谢思聪建水帘亭于下 桃花嵒在《迸珠帘》上。
第二曰《摩云峰》。
第三曰玉女楼,《方舆记》云:“高九百尺。”
连屏峰在院东南。
天平山,在黄华谷南二十里,东至县二十六里。自山 麓迤逦登涉,深涧峻岭,泉石欹危,映带林木,势雄而 景秀,最西山之胜地也。
吕谷,俗传洞宾自此谷入山。
桃源店,在吕谷前,有居民百家,桃花流水,隐映交错。 《步虚坛》入山五里,西南望此峰,三级如坛状。元祐己 巳,提点刑狱张商英名之。
金翅亭南对步虚坛。群峰耸碧,至此分为两道。张商 英以山势分去,若垂天之鹏翼,名亭曰“金翅。”亭。前花 竹交映,流水萦纡,邑人遂以上巳日祓禊于此。 照碧池在金翅亭左。僧引水为池,其水清澈,照见诸 峰秀色。
“钓台”,在《金翅亭》西北一里,当路南,大石临水。
《长者崖》,过钓台西百馀步,西南望悬崖削壁,间有石 纹,如子弟拜长者状。
朝元台在道北,一峰耸起,出于诸峰顶,平若台然。 醉仙崖在长者崖西壁间,石脉如醉人。
献花崖在醉仙崖西,如童子献花状,自钓台而下,并张商英所名。
水轩在朝元台东南,献花崖北。溪流湍急,巨石激之, 水声潺潺,名曰“漱玉矶。”矶北有池,可数十丈,前临大 涧,流水环会。
层云壁,过朝元台二百馀步,有石壁,其色紫翠,若垒 云烟,高数十丈。
断金桥在层云壁西。渡大涧则逗雪泉也。自此入山, 路渐峻矣。
将军山,在层云壁上。北望一峰,若人披甲状。昔齐侯 伐晋,赵胜率东阳之师追之,驻兵于此。
“逗雪泉”在将军山西。溪壑回环,流入断金桥。
十八盘路,自槐林而西,山路既峻,屈曲而上十馀里, 凡十八盘也。
《紫砂缠》自十八盘而西,夹道尽“紫砂石。”
“甘露泉”,涓滴于岩石之间,酌之尽甘冽,而当道左行 人方登十八盘,喘渴流汗,得之,如饮甘露。
“环翠亭”“路尽十八盘”,此亭据岭上,环视群峰,苍翠具 见。山路至此分为两道,一则入明教禅院,一则南趋 草场,缠
《草场缠传》云:“宋征河东时,尝积粮草于此,以兵守之。” 盖此路西趋扑猪岭,岭西即潞安府也。
扑猪岭在草场西,最高峻。传云:“野人尝逐野猪坠岭 下,故名。”
风门路,在扑猪岭上。“朝阳”、“连云”两峰间,有路通河。东。 流砂岭,在草场西南,半岭皆流砂,自岭至潞安府界 十馀里。
右“自山麓” 至“环翠亭” 可寻之景。山之群峰最高且大者六,自《环翠亭》观之,
一曰“倚屏峰”,在环翠亭东北。前有诲德峰,在倚屏峰 南。仙居峰在诲德峰西。倚云峰在仙居峰西,屏墙峰 在倚云峰西。山势削立,如屏墙也。
二曰“碧霄峰”,在环翠亭正北,上有仙人岩、石窦泉、归 云洞。其下有天柱峰,在碧霄峰南,明教禅院主峰也。 “夺秀峰”,在天柱峰西。
三曰“烟霞峰”,在碧霄峰北。上有秀士壁,峰之半有纹 如衣冠士人状。其下有两耸阙,烟霞、碧霄二峰之交, 两崖相对壁立,若门阙然。
四曰“连云峰”,在环翠亭西北。
五曰“朝阳峰”,在环翠亭正西,上有居士壁。峰之半亦 有石纹,如世所画《维摩诘》状。
六曰“罗汉峰”,在环翠亭西南,上有罗汉石。峰西有石, 宛如坐僧。其下有玉柱峰。
右六峰诸景可望不可登者,自《环翠亭》观之,皆可见焉。
《松径门》自“环翠亭趋明教禅院”,夹道古松。
“诸圣塔”,在松迳道南。
《风云谷》,去《明教》院一里馀。
明教禅院,在崑阆溪北碧霄峰下。六峰围绕,皆陡起 壁立,而独此院得平地百馀亩,若天设之也。院宇甚 古,不获其建置之时。晋天福中,有僧从漪住持,聚众 颇盛。丈室今存,从漪后传记者止三四人。旷日既久, 院宇多敝。宋县令钱景允命守僧修治,遂复完整。及 山之诸亭台,或古或今,亦皆景允修建。其景物至于 《黄华》《谼峪》,皆增饰焉。
忘归桥在天汉桥西南,为水所坏,今不复修。
清凉岩在院西北烟霞峰下。松竹清荫,其景幽邃。旁 有积冰,春夏不消。
漱玉泉,源发于清凉岩侧,流入崑阆溪,所谓“珍珠泉” 也。岩下西有二大石,跨小径,状若兽舞,名舞兽石。 长老庵,在清凉岩上西北百馀步一小峰上,今废,其 基址可广四五丈云。
崑阆溪。溪水发于烟霞峰下清凉岩,过天汉桥下入 白龙潭。此溪在六峰之间,自西而东,与山俱尽。倚屏、 “碧霄”在其北,烟霞在其西,“连云、朝阳”、罗汉在其南。自 天汉桥四望,景物幽奇,若昆山阆苑,故名曰“崑阆”云。 白龙潭在崑阆溪中。旧传有白龙见于此,岁旱祈雨 必应。宋元祐中,尝有游客乘醉戏自岩上,投石潭中, 倏忽风雹雷电俱起,远近传惧,是后无敢傲戏岩上 者。潭东有九曲滩,潭上有候樵径,沿石小径,下通白 龙潭。
支离叟岩,在献花台东。别由松竹间,有径可至岩上, 其名疑古有隐士尝居此云。
玉虹岩,在支离叟岩东,下对白龙潭,故曰“玉虹。” 五凤岩,在玉虹岩下。自此一径直通羽衣轩,钱景允 新开也。
右自“环翠亭” 渡“天汉桥” ,至“明教禅院” ,及院东西可寻之景。
凹凸庵在万松亭东南,崑阆溪南崖上,北对先师岩, 从漪游息处也。尝有僧问从漪曰:“如何是天平山?”答 曰:“八凹九凸。”元祐己巳岁,张商英命钱景允建此庵 也忘归亭在凹凸庵东,崑阆溪崖上。
翫川台在忘归亭东南。一峰特起,其上平坦,雨霁烟 收,静无风沙,东视长川,见数百里。宋中书舍人王岩 叟在熙宁甲寅岁游山,名曰“翫川台。”
龟头峰,在忘归亭南,以形名。
“琴台”,在龟头峰南。怪石重叠,上有大松。王岩叟听鸿 濛先生抚琴于松下,故名。
鉴泉在琴台南,有泉出岩间,其泉清澈,莹然如镜。 烧药炉在鉴泉南,昔有隐士锻药于此,炉址俱存。四 面有桃花,每春尽百花开,过此花方盛。
望京台在烧药炉东南,柳仲涂《记》所谓“熨斗峰”也。 窦公庵在望京台上。台之广袤,比翫川为宽衍,下视 川原,随人目力所穷。宋银青光禄大夫致仕窦舜卿 尝爱天平幽胜,买田山下,欲休老焉。山僧建庵以成 其意,名曰“窦公”云。
“驭风坛”在窦公庵东北,有石如坛。
右《自万松亭》“循崑阆溪” 可寻之景。
通胜桥在寺东渡大涧,涧水乃石窦泉也。
白龙堂在通胜桥东,白龙潭上。
金线泉在白龙堂东竹溪之半,石岩出泉,其流甚细, 故曰“金线泉。”
观音岩,在白龙堂东,《仲涂记》所谓“长老岩”也。
休休亭:在观音岩北,珍珠帘下岩中,《仲涂记》所谓“水 帘亭”也。
《珍珠帘》泉泻高崖,派流如珍珠。及冬水冻,悬虚数百 尺。
玩珠亭在休休亭。岩上一峰突出,下视白龙潭,上望 苍龙洞。宋太守李琮因祷雨入山,游至此,为其览景, 多命山僧作亭峰上,名曰“玩珠”,即古翫月台也。 柳公溪在玩珠亭前,松竹阴茂。柳仲涂至此,览溪山 之胜,徘徊不忍去,山僧因名溪曰“柳公”云。
“道人龛”在观音岩下,休休亭南。就龛作轩,对珍珠帘。 皆钱景允建。
飞盖岩,在道人龛东南转岩广百馀步,上即大山,下 临深溪。
羽衣轩在罗汉堂西。岩广下,与凹凸庵隔溪相对,西 南望群峰,下视崑阆,溪东阚平川。初,张商英将游天 平山,夜梦羽衣客甚异,至此岩下览诸景,想见其梦 中事,遂命创轩。而山僧复架竹引水作檐溜,冬夏不 绝,遂为诸亭轩。景物苍翠,最幽奇处。
炭场在柳公溪北,古尝就山作炭,积于此地。自此而 北至燕子岩,由通胜桥侧别有路径,以其无他景,故 附见之。
《东柏梯》在炭场上,有柏成林。樵猎者攀援柏枝上下, 故曰“柏梯。”
《石梯子》在东柏梯上,亦樵猎者所行石磴也。
好地掌,在东柏梯间,路通黄华谷,其道险峻,谓之东 十八盘。至此地忽平。《易传》云:“好地掌”谓平如掌。 燕子岩,在炭场北,有石岩,秋冬燕子蛰其中。
右自“明教禅院” 渡通胜桥,循崑阆溪东北可寻之景。
迎春桥在寺东北。后坏于水。
烧香亭在庙东北三里馀,径险峻,每岁官司于此望 苍龙洞祭祷焉。
“苍龙洞在倚屏峰山半,烧香亭北。自此至洞,登陟石 磴,不通肩舆。洞门崖壁削立,下临深溪,山僧近作木 梯十馀丈,于是游人始免攀援林木之劳。洞深莫测, 始行百馀步,俯身乃可过,既而可立。行复百馀步,匍 匐而入,盖若洞门重重然也。行愈深,寒气愈逼,人行 必藉烛,夏必披裘。其深数里,仰有穴,穹窿上通,傍有” 小洞如瓮口,洞中杳黑。又百馀步有溪横洞东流至 此,不可往矣。昔有人强往穷之,遂不复出。山僧惧游 客复有然者,以石塞之。每值岁旱,取溪水祷之,多应, 有病者饮之即愈。
双峰阙两峰耸起,如门阙状。中有路,上通菩萨洞。 菩萨洞,天平山最险处也,在龙洞东北四里馀,游人 攀萝引索,缘石仅能登之。洞中石乳自滴成菩萨形。 后有泉,名“菩萨泉”,极甘冷。
“冷风门”,菩萨洞东山上石门,游人爱其风清冷,因名。
右自“明教禅院” 渡“迎仙桥” ,可寻之景。
玉泉山玉泉谷,在天平山吕谷南五里,山因“谷”得名。 山在天平山步虚坛南,一峰高起者是也。
广济院在玉泉山南。
“望仙峰”在广济院西北,乃院之主峰也。
“朝霞峰”在望仙峰南。
环碧亭在广济院前溪东北。
“甘露溪”环碧亭南,溪旁绿竹幽森,有小径,上通泽阳 谷。
滴乳泉:在甘露溪上。泉水亦流入甘露溪。
迎露峰,在滴乳泉上。上平如掌,故曰“迎露。”
泽阳谷,在玉泉谷南七里“北伞盖山”在泽阳谷之西,以形名。净居院在伞盖山下,旧曰泽阳寺。自县至院二十五 里,门前有水,洑流出山。始发山前,居民皆就汲。钱景 允命拨泉建亭,名曰“济众。”
拥翠亭在净居院西一峰之半。上则峰峦,下则众木 交映。亦钱景允所建。
南伞盖山:在净居院南,亦以形名。
《金门峰》,在伞盖山之西。南峰之南则谼峪金门寺也。 谼峪谷在泽阳谷南八里,谷有十二峰,其景物不在 “天平下。”
争翠峰、擎天峰、三圣峰、聚仙峰、玉柱峰、抱螺峰、黄华、 天平、谼峪诸峰,得名非一时,其命名者非一人,故其 名有相同者。“天平与此皆有玉柱峰,黄华与此俱有 抱螺峰。”
“紫霄峰”、“望帝峰。”峰上旧有金门寺,及有石洞。
聚霄峰、顶霄峰、拱翠峰、石城峰,十二峰名。或取其色, 或取峰石异状。若“黄华”、天平诸峰之名,盖亦如此而 已。
宝岩院,在拱翠峰下,古名“谼峪寺”,嘉祐八年改今名。 自院至县三十里。
《隐庵》在宝岩院东半山之间,有小径萦纡上至一大 石岩,下可容数百人。钱景允就岩葺治窗牖,以憩游 客。
下生塔在隐庵西,后有一石岩,上有一塔,中有一下 生佛像,岩壁有“齐天保游士题名。”
碧阴溪在隐庵西。溪之左右,乔木修竹,绿阴交合,故 云“碧阴”,盖与黄华谷碧阴溪同也。溪上有跨玉桥,渡 溪之桥也。其西有升龙桥。
真隐洞,在碧阴溪北。自亭登山,萦纡数里方至洞。碑、 塔俱存。
栖霞谷在谼峪南十里,距县四十里。二山相合,中有 溪水,故俗名“合涧。”溯溪而上六七里,两山对峙,中豁 然平坦,有居民数百家,为栖霞谷。溪之阳有道院,曰 栖霞观。
“积秀峰”在栖霞观东南。
翠屏峰观之正南。
顺秀峰观之西南。
蹲兽峰观之正西。
玉霄峰观之西北。
端萃峰观之正北。
碧霞峰观之东北。
“凌云峰”,观之又东北。
《明远峰》观之正东,大抵九峰之名,取其形色而已。谷 西南乱山迤逦直接山西陵川县界。
鲁班门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二山相去五十步,其中 缺然如门,峰势峻巧,若班所作,故名。《水经注》曰:“双泉 出门东,其门立阙昂藏,石壁霞举。”
倚阳山在县西北四十里。东向平川,西临深涧,南抵 鲁班门,北至刘家梯,周围八十里。其上平坦,水泉七 十馀处,四面石崖三层,嵯峨险峻,不可寻丈。山巅一 峰,突兀高耸,又名“蚁尖寨。”东有路,可通人行。
宝泉岩在县西北三十里太行山半。旧传汉夏馥栖 隐处。岩前有石井,是其所遗者,岁旱不竭,久雨不溢。 岩上九峰,如碧笋瑶篸,森列于霄汉间。笔架峰尤为 奇绝,馀峰名无传。岩西宝泉,从峰顶而下,悬流千尺, 下成瀑布,水珠喷礡,望之如白虹,汇为仰天池。水既 澄澈,山光树影,交映池内。池侧有海棠一株,每夏初 花放,红绿交翠,池若增而辉焉。自池东北悬梯三级, 始达于岩之坪。内。出岩西北,有小泉滴沥,乘风飞洒, 若细雨然。岩东架木为梯,通于上岩。循岩而西,为悬 石桥,凌空构石桥架于断壑之间,登之者若升九霄, 飘飘然动尘外之思焉。其一名“王相岩。”
大头山在鲁班门西北,乃九州之绝险,呼为殿子山。 按《水经注》云:“苍溪水东北经鲁班门,又西至偏桥东, 即林虑之矫岭,抱犊固也,名四十五福地。”山磴上五 里馀,崖路中断四五丈,以木为偪,桥而行。自此而上, 犹须攀萝扪葛,则庾衮眩坠处也。
紫团山,在县西南五十里,西抵上党县界。山产紫团 参。
“炒米岭”, 语同《府志》。
圣符山俗名“拐头。”万历间,知县张崇雅改为“龙头山。” 凤凰山在县东五里,即圣符山之派。峰岭回合,颇有 清致。山下有太平寺,金元守宰多游翫于此。
孔尖山,在县南八十里,有淇水经其后。山尖孤耸,有 孔穴居其中,故名。
马鞍山在县东北三十五里曲阳社。按《图经》云:“周回 三十里,高二里,中凹特起二峰,形如马鞍,故名。” 大圣山,在县南三十里三阳村后。
凤宁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山形秀拔,望之如凤,故名。 万泉山在县东南五十里,山多泉,半山有寺曰“石门”, 寺南一泉,喷礡有声,响振山谷,尤为奇绝云矿山、柏山、砺山、楼儿山, 语俱同《府志》。
裤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图经》云:“周回三十里,高二里 一百五十步。”《水经注》云:“林虑山北有裤山。”即此也。 鸡冠砦,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元至正十七年,僧洪泉 来避兵,免于难。
按林之山,西曰黄华,曰天平,曰玉泉,西南曰谼峪,曰栖霞,西北曰鲁班门,曰倚阳,总为“隆虑山” ,随地而异名者也。皆太行之支山也。班门之西北曰宝泉,又北曰大头,玉泉之西南曰紫团,皆太行山也。县东南北诸山,又隆虑山之支派也。
林虑山部艺文一
编辑《游天平山记》宋·柳开
编辑
至道元年,开寓汤阴。未几,桂林僧惟深者自五台山 归,惠然见过曰:“昔公守桂林,常与公论衡岳山水之 秀,为湖岭胜绝。今惟深自上党入于相州,至林虑,过 天平山明教院,寻幽穷胜,纵观泉石,过衡岳远甚。”予 矍然曰:“予从先御史居汤阴二年,汤阴与林虑接境, 平居未尝有言者。今师诏我,是将以我为魏人,而且 欲佞予耶?”越明日,惟深告辞。予因留惟深曰:“前言果 不妄,敢同游乎?”惟深曰:“诺。”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 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绕 观俯览,遂忘棰辔之劳。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 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 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 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 教院,夜宿于连云阁。明旦,惟深约寺僧契圆从予游。 东过通胜桥,至苍龙洞,又至菩萨洞,下而南观长老 岩、水帘亭,周行岩径,下瞰白龙潭而归。翊日,西游长 老庵上,观珍珠泉,穿舞兽石,休于道者庵下,至于忘 归桥。由涧而转,至于崑阆溪,仙人献花台。出九曲滩 南,会于白龙潭。扪萝西山,沿候樵径,望风云谷而归。 明日,契圆煮黄精、苍术苗,请予饭于佛殿之北。回望 峰峦,秀若围屏。契圆曰:“居艮而首出者,倚屏峰也。”予 曰:“诸峰大率如围屏,何独此峰得名?”契圆曰:“大峰之 名有六,小峰之名有五,著名已久,皆先师之传。”又其 西二峰,一曰紫霄峰,上有秀士壁。次曰罗汉峰,上有 居士壁,以其所肖得名也。又六峰之外,其南隐然者, 士民呼为“扑猪岭。”又其次曰熨斗峰,诸峰皆于茂林 乔松间拔出石壁数千尺,回环连接,崭岩峭崒,虽善 工亦不可图画。予留观凡五日不欲去,始知惟深之 言不妄。又嗟数年之间,居处相去方百里“之远,绝胜 之景,耳所不闻。对惟深,诚有愧色。明日将去,惟深契 圆固”请予留题。予惧景胜而才不敌,不敢形于吟咏, 因述数日之间所见云。
《游天平山记跋》韩琦
编辑
林虑。天平山者,天下绝胜之境也。山有僧院曰明教 琦,三来守相,欲一观而未得。每僚属出按县,与夫过 客之好事者,悉能往而游焉,回必大诧。余曰:“是实雄 伟秀拔,不可图画,虽东南诸山素有名者,皆所不及。” 今侄婿柳才者,即今宋朝大儒仲涂之孙也。余尝得 公所撰《天平山记》于才家,见所叙游览之胜,凡山之 “诸峰,岩洞、潭谷、涧溪、泉石”之名,无不具载而闻。今所 称,类多与公所记改易不同。于是余益欲往周访其 实,续为说以明之。而院之主僧知因者得美石,欲先 以仲涂公之文刻而传之,故余未克如其志。噫!公之 此文不传久矣,非余得于其家,而因师之勤,是必沉 郁而不显。柳公之文,固有神物所护,使卒能传之也 耶。
《五松亭记》金·王庭筠
编辑
林虑,西山横绝百里,隐然犹卧龙。谼峪为首,天平为 脊,黄华为胁,鲁班门为尾,迤逦而北去。退而望之,半 天壁峙,疑若无路,盖穷操其肺腑,益深而益奇。黄华 之佛祠,天平之道宫,今为墟矣。惟谼峪宝岩寺为独 完。寺创于高齐天保初,至本朝泰定中,宝公革为禅 居,钟鼓清新,林泉改色,始为天下闻寺。李辅之丞此 邑也,初入寺,爱之不能归,久之叹曰:“寺固美矣,然树 林蒙密,屋宇敝亏,而游目骋怀者有所未尽,必却当 得其全。”遂绝溪而南,陟南山而东,下临断壑,有平地 数寻,若坛址然,乔松五章挺立其侧。山僧曰:“此地名 五松亭,旧矣,而实未尝有亭焉。岂前人欲有为而未 遑者欤?其或者有所待欤?”辅之笑曰:“此留以遗我也。” 于是经之营之。未几,檐桷翼然,出于苍髯之间,亭则 维新,名则仍旧。戊申之春,庭筠尝一到亭上。其东则山门岈如,川阜逶迤,乍明又晦,灭没无际。其北则巍 堂修庑,隆楼杰阁,骈列层见,涧竹岩花,上下为容,正 如关同、范宽辈图画得意处。其西北诸山,缭然窈然, 斩然崒然,旁立向背,俯仰吞吐,连绵络绎,呈巧献怪, 大略皆退之《南山诗》中所谓“或如”云云者,而诗尚未 尽也。乃知辅之之善发其秘,此亭之得全而有功于 此山也。吾历山多矣,求其奇秀与此比者,才一二数, 即山中求之,其华妙隐巧与人意会者,亦无如此亭 焉。加我数年婚嫁事毕,归为亭之主人,看夕月之龙 蛇,听夜风之琴韵,便当不减陶隐居。“溪水在此,吾不 食言。辅之乞文于吾以为记。吾于是山,已结是缘,虽 不吾乞,犹为之。”辅之,燕人,名弼,辅其字也。清慎有礼, 敏于政事。
《林虑记游》元·许有壬
编辑
太行之秀,至吾乡西山,融结为最。幼读书江南,既仕, 奔走中外,虽两归乡里,而忧患荒迷,世故萦绕,望西 山如天上,不得至也。观《郡乘》,载柳仲涂居荡,闻僧惟 深言,“天平泉石过恒岳远甚”,及同游方信其言不妄, 益欲一游。至元四年戊寅岁,得请归。九月三日甲子, 偕监郡荀公和叔,始为林虑之行。午出西水门,过孙 平邵村,时百谷已收,芋区蔬圃,棋错星布,柿林如江 南橘黄时,远近蔽亏。历流寺固县,大风扬尘,俄幸止 孝亲寺,僧冰冶、士大夫暨巡徼监当官闻来迓。晚宿 寺中,僧西溪年八十八,尚能款客。明日夙兴,拜韩公 坟,读富郑公所撰碑。碑有亭,故无损,石极美。碑阴有 树,如水墨所画,周围甓甃,完者尚多。“兵荒中有僧纪 公,奋身捍蔽,卒赖其力。宅兆形势,风水家图以为式, 以为天地间不多见者。凭高历览,又登寺西南经阁, 果极其妙。高下阴显,与图所传不异也。顾丰安兆域, 寺毁于兵,僧徒解故,豪右斩木埜人,盗甓残毁殆尽, 则纪之功可念也。”小酌遂行。林州知州李祐之延同 知梁思诚仲信、判官“张仕谦子信,迓于诸翟。”晚至州, 宿万安寺。丙寅,谒庙学,游黄华山。和叔送予出郭北 门,归祭其故人同知梁仲信、诸生李冕咬咬侍。行十 馀里,至其麓,皆小石槲樕。是日大霜,水皆冰,人谓地 高寒,较他地早一月,槲叶青红可爱。路渐高,闻水声 于灌丛乱石中。又数里,山益高,峰益峻,壁益峭,涧益 深,路益险,水声益大,峰回路转,掩抱重叠,使人应接 不暇。涧皆盘石,高下为磴级,泉流其上,悬而为练,激 而为湍,飞花旋碧,喧豗飘洒。其潴而为泓者,清澈如 空,纤芥可见。寺相近屏障益奇,乱石不可骑。过盘石 道左有水硙,作屋其上。自麓又十里至寺,石柱刻张 商英《绝句》诗,言高欢避暑事。“棋”字韵叶,“来”字注,切其 下他柱多题刻,漫灭不可尽读,大率多崇、观间人。少 憩,遂入山观水帘。一僧前导,山民十馀辈,持斧锸,剪 椔翳,掇碎石,仅能投足,马不负人,且不能登陟,人力 惫极,又据鞍不跬,步又下。若是者逾三里许,遂不可 骑矣。始见悬瀑如练于半天,骑留林石间,相率牵拥 而登焉。峻坂微径,乱石荦确,如梯而无级。樛木交错, 攀萝挽条,寸尺而进。赖健卒絚曳于前,挽之而登。因 思东汉《封禅记》所载登泰山事,此近似焉。问僧至否, 以僧言远近为喜畏。又三里许始至,有石突出如屏, 四向,无所连著,其高入云,所谓挂镜台也。所有磐石, 疲甚。坐其上,从者赍酒脯至。仲信年六十馀矣,惧其 不任登陟,留之寺中。俄亦蹑𪨗,以两卒掖而至,又迷 路。往里许石上望水帘北崖者,仅如匹练,下溅崖飞 白始阔。其西者崖上垂白,亦不过丈许,意谓昔人传 夸过实。俄从卒持二冰柱,长五尺许以献,云“至帘下 得之”,且盛言其伟,遂欲即之。发火煮酒,引满数爵,诸 生暨从者遍饮之。乃缘南崖微径,迤逦而西,而北,坡 极陡峻,草石皆冰滑,不可投足。尺寸展移,栗栗危甚。 乃至西崖下水帘内,仰面望之,目力为穷。始见崖上 之水,飞洒散布,疏密匀整。自崖而下之涧底,其长不 知几百丈,其阔百馀尺,光明透彻,去人尚五丈许,真 所谓“迸珠帘”者也。负崖坐石久之,仲信又跼蹐以酒, 至为引数爵,力稍苏,攀援而北,仲信不能从也,独遣 其卒挈酒以从。转折而东,至北崖,帘下有嵒,坐数十 人,帘之长又过于西者,东边则颇浓厚,自巅至地,时 如团雪,投坠而散,连属不断,加以动摇飞舞,如玉龙 蜿蜒状。馀皆与西帘同。两帘皆清气袭人,时时飞洒, 如细雪著人面,信天下之奇观也。帘下沾洒细草,皆 为清冰,日夕凝“积,或耸直如玉笋,或扶疏如珊瑚,蔽 崖弥涧,奇形异状,不可殚记。琼田瑶草”,殆此谓也。西 崖下望挂镜台,则培𪣻矣。此山之形,奇峰重叠,如展 画屏,不知高挂镜台又几百,周围环抱而开豁。其东 台如门屏,而位置偏南。台前之山,一遮一掩,又不知 几百重也。始坐磐石,疑水帘之小。盖辽远空阔,掩映 崖石淡然而无加,以老目茫茫故也。北帘之东,又有 悬瀑,望之差小,青壁无路,不能即观。久之,循来迹而 归,石间多兰台,上石坠于下者,皆为水波,龙鳞之状, 方平可爱。与仲信辈罄酒殽而归。归途趋下,差觉易僧醉喜甚,捧冰如珊瑚者前行,至系马所,且乘且步, 俄至寺前,就磐石列壶觞以坐,又以红树及山果之 如丹砂者,与僧所持冰列于前,清泉冷冷,过壶觞间, 且漱且盥,且觞且咏,非迫于暮不忍归也。和叔率官 载酒迓于郭,至寺,以所携水帘泉瀹茗饮之。丁卯之 延子敬同至墨灶山,寺殿东椒壁有“梅轩佚老”,真元 癸酉岁所题,文字皆奇。其下残缺石柱,多宋人题名。 缘石磴登方丈,鸣筝小酌,从者得雉,为炙以侑觞,题 诗于东壁而出。至谼峪东二里馀,支提龛琢石崖为 之,有开元十九年蔡景所撰碑刻,甚精。寺前流泉怪 石,不减黄华。寺有巨槐,荫地数亩。山门有白松,皮叶 皆异,砖塔嵌。张商英《圣灯石刻》。圣灯寺在西北峰绝 顶,望之隐隐见其殿宇。僧云:“盖四十里之遥,旧传圣 灯诚”悫,拜祷则见商英。而后见者多自矜,必刻石以 纪。近年元遗山亦有诗纪之。和叔云:某官甚不叶,人 望亦尝祷而见之。余服其言,清泉㶁㶁,循殿阶而流, 历石磴至方丈,望五松亭。方丈西有磐石坐,于是得 山尤佳。午,和叔治具陈乐,夜分始休。梦回泉声满耳, 可以消酒。戊辰早,浴于寺之浴室,题名“白松”,刻石后 殿石柱之延子敬归和叔入浴。余独乘月登陟,坐松 下磐石。僧有普静者,善觱篥,终日献艺。至是又率其 徒按羯鼓笙笛,铿鍧交奏迭作,于月明松影中,清风 飒然,山鸣谷应,不知此身之在人世也。长老胜祥又 进数尊,而后归寝。昔欧谢诸公游嵩山,见石室汪僧, 叩厥至论余之游,乃得此“辈,可为一笑。然亦陶写终 日,正是不恶。此山秀拔,在《黄华》之右,至于水帘之奇 伟,与夫遮掩环抱,重叠深远,则不及也。”二山之泉,皆 去山数里,洑入地中。己巳将游栖霞,和叔谓其地无 大奇,计程欲以九日登凤宁山,遂不果往。东回过诸 翟,翟曲宿下洹。庚午至凤宁山。山在洹水之阴,峭拔 奇秀,望之如凤耸。石为两翼,上有亭,其巅又为亭,亭 上为屋两重,塐三圣女,其上有金泰和间碑,载乞石 烈氏所建。三女则不能究其氏族也。山多古柏,路甚 险,登之甚劳。既至其巅,则俯瞰二亭若井底,坐久风 急,始彻俎而下。过南斋观,丈八佛大砖浮屠贮佛其 中,有绍圣间石刻。过槎枒岭至善应,宿储祥宫。宫有 洞房,以甓为之。辛未,登西楼,和元裕之诗。遣捕鱼,得 鲤鲫,活跃几席。前午,泛舟观泉于宫之西,泉皆洹之 洑流,而突出石崖下,腾涌有历下所谓趵突者,清澈 尤甚。土人疏导作堰,以激硙碾,为利甚大。登龙祠,祠 下泉出尤怒。日已暮,宿于宫中。壬申,道人击云璈侑 觞,方盘桓殿庑,求盗二人报大尹杜公。率其属迓二 日,不得已,遂归。往返九日,游历四百里。山中憩息,则 有从者弦歌之娱,马上疲惫,则听和叔剧论,可以醒 尘思,遣睡魔。馀力所及,得诗凡二十四首,姑录之,以 记岁月所不足者。天平柳公仲涂所游西山最胜者, 和叔谓其地险甚,且路经大雨,不行栖霞,又尼于犹 豫,而玉泉、泽阳诸山,皆有可观。未得历至、尚有待于 他日。
《栖霞观碑》李诚
编辑
林州之治,实古隆虑,西南一舍而远,山口谽谺,宛转 而西,溯溪而上者六七里,叠嶂层峰,左右对峙,壁立 万仞,苍翠横空,仰视顾揖,有所不暇。凡四涉溪水,达 岸而登,北东复进,数十百举武,有高松拥翠,茂树如 云,得所谓“栖霞观”者。堂殿巍然,缔构雄伟,列仙洞室, 拥掖左右,不类尘世。于是揖炼师姚从道,周游历览, 指示九峰。其自东而南,层峰列巅,濯濯并秀,拔地倚 天,啸朋从而肩亚,若朝真而聚仙者,“积秀峰也。”正南 与积秀连体,面峙阴静,背负离明,岩峦嵂崒,高倚青 冥,耸剑戟巉绝之势,郁蒸岚澒洞之形者,“翠屏峰也。” 其在坤维博厚,其基少却而伏,如京如坻,隐隐隆隆, 轮囷瑰奇者,顺秀峰也。正西一峰,巍“然倚空,冢顶峥 嵘,肩拥而隆,崭然而出,若与颢气争雄者,蹲兽峰”也。 高出西北,其磐固而刚耸,势上列而体干,巑岏绣错, 云窦滃然,接银汉而凝沆瀣,气岑寂而境幽元者,“玉 霄峰”也。“正北者俨然端处,奠位乎中,左右翼列,拱侍 群峰者,端萃峰”也。次北而东,𪩘𪩘层峰,势摩苍穹,隆 然洼然,缕脉叠重,非云非雾,郁郁葱葱者,碧霞峰也。 《艮》位有双峦,硉兀相亚而外,势雄伟而健锐,气滃郁 而超腾,棱角锐出,层云上凌者,凌云峰也。其上东巉 岩拥秀,巍然矗空,回互联接,迤逦而东,向朝曦而危 峨,迎素月以光容者,明远峰也。是峰之名,其来久矣。 窃尝谓世之琳宫道院,栖真养性之所,必去人境远 甚者“为胜,必居名山之尊而秀者为胜。然虽山之大, 而所居高崄迫隘,终不至奇邃,必于山之幽深旷阔, 胜境绝异,方谓奇特。是观也,具兹数美。若夫处兹岩 穴之下,谿沚之上,阴林丛竹,空旷莽苍之野,月星风 露,烟云杳霭之际,非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者,其能 居于是乎?”周末仙人卢子綦隐居于此,教乔顺之子 曰璋、曰瑞者,以清冷之术,师弟三人皆白日飞升。至 今是观之西几三里许,有岩居石室尚在,至汉名是州曰“岩州。”又此州之地名曰“仙岩”者,盖有以夫。至晋 有道士乔永,慕兹三仙之迹,卓观而居,栖霞之名自 此始。后以挐兵日久,是山之中莽为盗区,寻复为农 所据。至金末贞祐年间,有重元子从其师卢公来居 于此。重元子姓李氏,初讳益,字友之,世为相州安阳 人。幼业儒,精算术,性开朗,有智略,推择为府掾史。崇 庆间,宣宗以丰王来镇彰德,因之出入府中,雅见器 重。至宁元年,宣宗继统,驾幸汴梁,扈从以行,特补户 部掾。时际扰攘,权臣擅命,威虐恣横,众皆惶惑失措。 公以才干自任,气不少慑。会被檄馈粮赴燕,至霸州, 值兵脱身而还,乃度时处顺退归此,翛然有遗世出 尘之想。适与丹阳马公之高弟光真子于公,门人柔 和子卢公相遇,目击而道存,心志冥合,遂弃俗脱迹, 簪服为全真师,往来于仙人岩无忧洞、栖霞谷九峰 之间,同栖烟林对坐,松月木食涧饮,幽寂炼道。相兹 地也,九峰回环,重冈复岭,拥抱四合,泉脉清润,中敞 平衍。厥土惟黄壤树蓻,无不宜遂。乃奠厥攸居,卓庐 而处。大元甲申,从师卢公赴燕,谒长春丘公,得赐名 志方,号“重元子。”卢公有提点北京道教之命,子独南 还,徒众稍集,躬率服勤。垦荒而田,可麰可禾;疏泉而 溉,可麻可蔬。庭树松桧,圃植桑“果,起建殿堂,斋厨水 硙,稍稍就绪,俾羽客有所依归,鸾鹤可翔集矣。”命高 弟康志宁、梁志让主兹观事。时彰德总管赵德用请 住迎祥观,庚寅,总帅萧仲通请住天庆宫,力为经理, 俱各大敞洪规,堂殿斋庑,焕然一新。丁巳,宗王穆合 崇向高风,遣使持赠金冠云锦道服,仍加真人号,居 迎祥天庆也,常于是观,盖惓惓焉。后以志宁物化,复 以其弟尹志和、涂志坚、符志坚知观事。顾瞻殿舍成 于草创,俾尽撤去。刱建前后二殿,高大其制,塑新圣 像。以庚申二月九日集众留颂,怡然而逝。其颂曰:“四 大既还本,一灵方到家。白云归洞府,明月落栖霞。”春 秋七十有六。其精诚感格,灵异以至。开迷先路,牒诛 “田豕,醮除螟蝗,万鹤翔集,类是者甚多,皆众所共知, 故略及之。”噫!先生居处委化,虽在相下,斯魂也,斯魄 也,无不知也。其在栖霞也,盖可知已。栖霞之基也,重 元其荒之,既其基矣,志宁其述之,既构既获矣,维尹 也涂也,撤其旧而新。是图又复增而广大矣。继自今 也,洞微寂照大师姚志远、提举金志真、知观张道开, 率兹徒众,又复大新方丈之室,刱建重元师祠堂一 所。永惟师弟基创之勤,恐遂湮遗,无所知闻,因出正 义大师司马仲敬所述是观源委状,及《九峰名记》见 示,诸文勒石,以传不朽。嘻!欤伟哉!兹地之胜,岂易得 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阔而 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是观之居也,有九峰环合以 为宅,烟霞覆羃以为幄。风襟月佩,白云为衣,友麋鹿 而侣猿鹤,饮清泉而坐白石。摅幽发粹,永日逍遥,则 尘俗日远,心地益清,道业益懋,几何其不蜕而仙矣! 余守是州,已及三载,凡境内之琳宫道院,无不历览。 独于是观有所惬然,故喜而书,仍系之以铭。铭曰:“隆 虑坤维一舍馀,仙岩元自仙人居。九峰苍翠如云敷, 势欲直上挐空虚。明霞落日云锦铺,清风猋忽来吹 嘘。阆风元圃及蓬壶,光景缥缈人间无子綦。索得元 元珠璋瑞,二子乃其徒。杳然万化道与俱,大方泊兮 斯无隅。心纯纯兮愚非愚。神马服御驰凥舆,逍遥轻 举无须臾,白日飞上青天衢。三仙已去莫”可呼,㗁然 石室岩崎岖,荒蹊寒碧流萦纡,云深日暮号猿狙,叔 世莽为群盗区,辽辽千载馀悲吁。重元真人一鸿儒, 游刃恢恢批大觚,有路不向龙庭趋,回头掣脱名缰 拘,恍兮梦觉惊华胥,一念顿复心地初,归来径谒仙 人庐,飘然来曳白云裾,明月为佩清风襦。烟霞羃羃 吾之庐,清泉可饮芝可茹,岚蒸雾染肤肌腴。隐几嗒 然非昔吾,道𦈎然兮舒而徐。开迷先路乘白驹。山神 闻符田豕诛。禳章一奏螟蝗除,万鹤翔舞集坛墟。藏 舟于壑大化驱,翛然兴尽还归途。清露晞兮电已徂, 凄清天籁鸣高梧。道人有道山不孤,维持是者尹与 涂,原田膴膴宜菑畬。可力激源泉疏,派分溉沃麻 与蔬。师徒众口皆可糊,胜境迥与尘凡殊。仰看日月 无根株,人生安得颜常朱。志于道者盍归乎?继今作 者其谁欤?巍然松影瞻龟趺,大书特书不一书。
《谼峪宝岩金灯记》曹居易
编辑
隆虑之西多名山,联绵极目,壁立数千仞,盘盘焉若 太始间天帝之郛。郭谼峪有寺曰“宝岩”,山形林影,似 出黄华。天平右群峰撑空,一掩一映,云烟草树,虽画 中名笔,未易办此。初非若他山,止于登览之胜、游观 之美而已。时于莫夜阴崖绝壁间,灿然作金光,如灯 火然,若神若幻,不可致诘者,前贤咏记多矣。行于世, 目曰《金灯集》。用是世人往往有兆福应诚之说。岁己 亥夏六月,宣差奉御江淮安抚使粘合公,道出相下, 为萧使君作宝岩之游。主僧因语及此,公乃夜祷之 拜未几,从者皆曰:“异哉!初如萤点点然,渐如烛摇摇 然。微而坠者,如星陨然,疾而过者,如电掣然。或焰或烬,乍隐乍见。一时宾僚不觉稽首,恍”然见身世于般 若光中。僧众合爪诣公贺曰:“相君福人也,且致诚,故 能成此一段胜缘,当有无量福德。”不浃旬,皇帝诏公 代其父丞相南伐,摄知行台军马事,大飨隆虑。或云: “畴昔之祷斯验欤?”因许为宝岩功德主。主僧乞余文 以为记,余曰:“事苟涉怪诞,固非吾道所取。虽然,韩潮 阳之石廪,苏登州之”海市,世代人物自不能齐,岂精 诚感召之际,而造物者亦有所适莫耶?况自荣公至 于宰丞,宰丞方尔而复有公,其所以光明烜赫者,焰 焰相续而照燿当世。噫!此非公家无尽灯耶?此灯能 燃之,而使与此山相始终,是所期于公也。公曰:“余虽 不敏,请事斯语。”
《林县险要图说》明·张应登
编辑
“此林县西山之险要也。”险隘处所,均属太行之支节。 其北由百馀里而入,有马塔口、虹梯口,迤南则为蚁 尖寨。寨之南为鲁班壑,又南则有断金桥、风门口。东 峻坂、崔八口、“关墙岭,距邑七十馀里而上,总之南北 相连,人迹可及。其险而当守者,首蚁尖寨,次断金桥, 其馀则崎岖樵径,车不得方轨,马不得成行,上下为 难,无容虑已。何者?蚁尖寨西北距县四十里,由姚村 迤西五六里,为东寨门口,上有黄苍岩等泉十处,中 有官厅三楹,营房二十楹,原为官民戍守而设也。北 有教场,广阔七十步,可容马卒千馀。南有仓厫,遗址 尚在,广阔二十步,可贮粟谷万石。自仓厫南,由小蚁 尖寨、大蚁尖寨、古岩口东,盖头泉、小”临清水泉,至西 盖头泉还,距营房约二十五里馀。独百岩口东西盖 头泉,各有樵径,可攀缘而上,宜划削之,以绝磎径。又 自教场北由朱路岩,亦有樵径,宜划削也。其北柳树 水泉、百户水泉、硙臼焦水泉,俱营房正西。山西漆树 沟水泉,南柳树水泉、莲花水泉,俱大蚁尖寨山后西 面。凡水泉皆可以资“军用。断头岩至西盖头泉,南北 三十五里,东寨门至寨西后沟,东西关十五里,总周 八十里而多,俱属官军往来哨守。西寨、后沟有通山 西磎径,已经堵截,往来不通,而法久令废,成路久矣。 乃今划削,费计石粟,止留一面,上下便于防守足矣。 其断金桥去县西南五十里,由桃源店西上,有水泉 一道”,与山西平顺县接壤。险峻,一桥可渡一人,倘一 夫而当关,真万夫之莫敌。东西咽喉,行者络绎。万历 十五年,因岁荒,设官二员,领军二十,分班守把,信为 有见。今既事宁,亦宜掣回。何者?冗食之足虑,而骚扰 之可虞也。夫蚁尖寨下险上平,水泉数十,可屯万军, 此非不轨者思藉以逞哉?曹魏、高齐,仓屯瓦砾,犹有 可辨,自古防之矣。官军轮守,向义为长,而未及因水 开田之利,将使守军操戈终日,而不事一生计耶?此 其所以困之也。“合无守军,携家屯住,各因其泉之下 流,随宜开垦,布种自获,不必起科。唯其数年大利之 后,斟酌抵当行粮分数,则地利以兴,险阻以固,而军 无困守之虑矣。”
《创修隆虑山王相岩记》张学颜
编辑
“嘉靖辛酉岁,予宦游中州,涉黄河之浒,探伊、洛之源, 玩画卦台于宛丘,观测影台于嵩岳。游砥柱,思神禹 之功,度函关,访伯阳之迹。挹王乔于烂柯洞,怀孙登 于苏门山。又经伊阙,祀王屋,跻崆峒,宿少室。凡名山 胜地在中州者,历览几无馀矣。独闻有王相岩者,未 暇至焉。”后有道流赵得秀者,与予同里闬,一日绘岩 之形,与所修殿宇洞庵之图,来谒于光霁之圃。予展 图详阅,复起前日登临之兴。虽未即驱车一往,而岩 已在目中,遂因得秀之请,以为之记。按太行山,起辽 海,环燕赵,自恒岳以达于隆虑万山之中,东去相州 百五十里,去林县西北二十五里。两山中断壁立如 门,因相传为鲁班门,汉夏馥栖隐之处也。千馀年来, 人迹罕到。得秀自少弃家云游至此,遂卜居焉。由鲁 班门入,建一小庵,为游览者暂憩之所。转而南,丹崖 陡峻,不可以步,迺架栈联梯以登。复就石凿池,承大 峰岭水帘洞所出宝泉水下流,石洁水清,天光澄映, 名为“仰天池。”自池东北,悬梯三磴,始达于岩之坪。内 修山门一座、玉皇阁“一座,五气朝元洞一处,悬桥洞 一处,客楼、斋楼、厨楼、库楼三楹。”采石于山,取谷于田, 不由募,不假役。始于嘉靖己丑,迄于嘉靖甲子。经三 十馀年,岩之景始备,岩之名始彰。是山灵若有待于 得秀,然非得秀,立志坚苦,亦难以底于有成。呜呼!蓬 壶阆苑之境,渺不可知,飞升羽化之术,亦难尽信。独 僻处岩穴,啸傲烟云,山常在目,水常在耳,荣辱利害, 是非毁誉,举不入于其心,以涵真炼性,保和延年者, 吾儒亦有取焉。岂非以池凤之蹲不如海鸥之无虞, 牺牛之美不如涧鹿之忘机乎?古今贤哲,每于进退 出处之际,谈如烛照,而往往奔趋尘途,汨没苦海,役 此身于不知所终之地。又岂非羡轩冕而“厌韦布,恋 朝市而忘山林之思乎?”故陈图南谕钱若水以勇退, 魏仲光讽寇忠愍以辞荣,达人远识,真足以抑竞进 之心,而启嘉遁之趣。是岩既幽且洁,可稼可居。即予按图览胜,已动飘然尘外之想。若一至其地,窥仰天 之池,可以洗心;坐朝元之洞,可以炼气;俯悬石之桥, 可以动临深之思;礼三清之阁可以存事天之敬。宁 无洁身高尚完名全节以与岩并未者乎噫得秀此 举有裨于名教多矣。予因备述其事以俟后之来游 者采焉。得秀号九峰,世为肥乡人。
《重修天平山断金桥路记》李画
编辑
“断金桥,及桥西路至玉峡关,桥东路至月堤,绵亘五 十馀里,迺邑人宋庆与弟某氏出赀重修者。”桥在县 西天平山之吕谷,绝崖为之,西抵潞安,东通彰德,实 山左右之要径,行旅趋焉。宋征河东,尝积粮草于此 路,以兵守之,盖一验云。桥故石,开创之世与人不可 考矣。俗传为鲁班造,亦异之云尔。至于岁当嘉靖戊 子,草寇窃发,当事者不谙守险,而忘议撤之,东西为 阻噫,谬矣哉!寇平岁馀,庆倡义,惟构以木,避时禁也。 且桥之东西,涧水冲啮,牙口磷如,道路偃塞,行者惮 之。乃戊申复募李某等凿石为埒,因板为平,越三祀 而工就绩,过之者如履坦途焉。桥如旧而路逾昔矣。 伟哉宋君之为乎。窃尝怪之,道路桥梁之修,载诸《国 典》,设险守国,王公所以体“坎”之象。官斯土者,不知守 险而务绝道路,不能率典而反禁修葺,谓之何哉?况 王者有分土无分民,就使吾邑幸无事于此桥之彻, 山西之民非王民乎?蔡人即吾人,何苦于自狭如此 也?余因桃源店居民某等欲立石永世,漫书此以告 夫后之御寇者。
《创建河涧巩关记》苏继韩
编辑
林与上党仅遮太行一脊,其间相通险径固多,至堪 担驼乘策者。河涧嘴子口其一也。两𪩘对峙,中控谽 谺一谷,其形殆若《凫鹥》所云。者,从来厂豁天造,而 未经人制。迨崇祯壬申,流贼掠泽潞甚急,河北逼山, 诸邑戒严,叱驭来莅。我林者,迺关中巩公也。甫下车, 即遍历山隘,随势设垒。因单骑至河涧,详审地利,捐 俸鸠工,修关门一座,上可容百人,下时启闭,以通往 来。且陈师鞠旅曰:“贼号为流,宜塞源而使之涸;其次 莫若派分而杀其势。”时有以曲防闭关之说进者,《易》 所谓“设险以守,意界在夷夏,与不相统一之敌国。今 区域一家,即一丸泥,将安封乎?蔡人即吾人,不几示 人以不广乎?”众相视而语塞。公复为之解曰:“虽然,亦 相天下之形而已矣。今北畿其头颅山之东西为左 右臂,而河南实处腹心。今贼犯晋,祇臂疮而已。假林 疏防而撤藩,贼必且东下而梗其喉,两河能安枕无 恙乎?此吾关峡山口之意也哉?”诸生叹服其爱博而 知务。未几,清华焚,修武溃,贼之游骑且饮于共之百 泉,而林独无恙,皆绸缪户牖之力也。且走进剿之策 于军门,樊公遂主其议。因饬归德司理万大将军刘, 自涉逶迤而南,直抵覃怀,遍绘行山要害,以酌进取。 北至河涧,见两山岚气叠涌,若潮关券,突兀其间如 漩涡,青鲸屈背,出曝于海港。加以樵宇丹翠插霄,不 啻蜃楼矗矗。万与刘喜而把盏其上,守兵铃柝,响震 岩谷,因浮白属公曰:“为此可作百世长城矣。”遂命曰 巩关,盖取公姓而且固圉于无疆也。万因而有“得百 材官不如一贤守令”之语。无何,调繁安阳公讳焴,字 育炉,辛未进士,陕西庆阳真宁人。董其事者,“克勤克 慎之《乡约》,李世元房大库”也。应并镌石以志所自云。
《林虑山游寄王给事》袁宏道
编辑
两过共城,皆值翁兄远出。百泉九山之胜,虽一再收, 而三湖白鹿,终落梦想间,未卜何日得遂此游也。近 辉有黄花山,为太行异境。元人诗曰:“黄花白鹿知名 寺,荆浩关同得意山。”即此地也。此即所谓林虑山,去 此可百里而遥。初意欲偕翁兄同往,既不值,遂兴尽。 其中有地可避世,晋南渡后,高士所常住足者,翁兄 不可不一往也。九山之颠,三弟有题字,百泉弟有记 有诗,然皆去岁作,新诗尚未成,容续致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