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二十一卷 |
第二百二十一卷目录
河部汇考五
考
山川典第二百二十一卷
河部汇考五
编辑考
编辑按:《魏书西域列传》:“龟兹国南三百里有大河东流,号 计式水”,即黄河也。
《于阗国》城东二十里,有大水北流,号“树枝水”,即黄河 也。一名计式水。城西五十五里,亦有大水,名达利水, 与树枝水会,俱北流。
按:《唐书天文志》:“河源自《北纪》之首,循雍州北徼,达华 阴而与地络相会,并行而东,至太行之曲,分而东流, 与泾渭、济渎相为表里,谓之北河。”
《地理志》:“同州冯翊郡韩城。”〈注〉武德七年,治中云得臣 自龙门引河溉田六千馀顷。
按《六帖》,闷摩黎山东距长安五千里,河源其间,流澄 缓下,稍合众流,色赤,行益远,他水并注则浊,故世举 称西戎地曰“河湟。”
按:《宋史地理志》:“晋宁军吴堡砦。”〈注〉元丰四年收复,东 至黄河。
弥川砦。〈注〉地名“弥勒川”,元符二年赐名。东至黄河六 十里。
通秦堡。〈注〉地名“精移堡”,元符二年,同砦赐名。东至黄 河一十七里一百二十步。
弥川堡。〈注〉地名“小红崖”,元符二年,同砦赐名。东至黄 河四十里。
河州安疆砦。〈注〉旧名“当摽城”,崇宁二年收复,改今名。 北至黄河一十里。
来羌城。〈注〉崇宁三年,王厚收复。北至黄河二十里 临滩堡。〈注〉北至黄河四十里。
兰州东关。〈注〉北至黄河,不及里。
定远城。〈注〉元祐七年筑,北至黄河一百七里。
廓州宁塞砦。〈注〉南至黄河,一十五里。
同波堡:〈注〉南至黄河,不及里。
乐州。《来宾城》。〈注〉旧名“癿当川”,崇宁三年赐名。南至黄 河一十里。
《安疆砦》。〈注〉旧名“当摽砦”,与大通、循化皆崇宁二年改。 北至黄河四十里。
积石军临松堡。〈注〉北至黄河,一十五里。
《河渠志》:黄河自昔为中国患,河渠书述之详矣。探厥 本源,则博望之说犹为未也。大元至元二十七年,世 祖皇帝命学士蒲察笃实西穷河源,始得其详。今西 蕃朵甘思南鄙曰星宿海者其源也。四山之间有泉 近百泓,汇而为海,登高望之,若星宿布列,故名。流出 复潴,曰哈剌海。东出曰赤宾河,合忽阑、也里木二河, 东北流为九渡河,其水犹清,骑可涉也。贯山中行,出 西戎之都会。曰阔即曰“阔提”者,合纳怜河,所谓“细黄 河”也。水流已浊,绕昆仑之南,折而东注,合乞里马出 河。复绕昆仑之北,自贵德、西宁之境至积石,经河州, 过临洮,合洮河,东北流,至兰州,始入中国。北绕朔方、 北地、上郡而东,经三受降城丰、东胜“州,折而南,出龙 门,过河中,抵潼关,东出三门集津为孟津,过虎牢而 后奔放平壤,吞纳小水以百数,势益雄放,无崇山巨 矶以防闲之,旁激奔溃,不遵禹迹。故虎牢迤东距海 口三二千里,恒被其害,宋为特甚。”始自滑台、大伾,尝 两经泛溢,复禹迹矣。一时奸臣建议,必欲回之,俾复 故流,竭天下之力以塞之,屡塞屡决,至于南渡而后, 贻其祸于金源氏,由不能顺其就下之性以导之故 也。
河入中国,行太行西,曲折山间,不能为大患。既出大 伾,东走赴海,更平地二千馀里,禹迹既湮,河并为一, 特以堤防为之限。夏秋霖潦,百川众流所会,不免决 溢之忧,然有司所以备河者,亦益工矣。
禹以大河流泛中国,为害最甚,乃于贝丘疏二渠以 分水势。一渠自舞阳县东引入漯水,其水东北流至 千乘县入海,即今黄河是也。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河源在西徼之外,禹迹所 及,止于积石。”《汉志》:“河水行塞外,东北入塞内,至章武 入海。”〈章武县汉属渤海今入沧州清池县〉《六典》:“凡天下水泉,三亿三万 三千五百五十有九。其在遐荒绝域者,不可得而知。 江河自西极达东溟,中国之大川也。百三十有五水, 是为中川;千二百五十二水,斯为小川。”〈注〉桑钦《水经》 所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江河在焉。郦善长《注》引枝 流一千二百五十二。曾氏曰:“河自西出而南,又东折然后北注于海。堤防之起自战国,而汉以来筑作者 辄复败。”
按《金史地理志》:“武州,宁远。”〈注〉晋故县。有黄河。
开封府:阳武。〈注〉有黄河。
延津。〈注〉有黄河。
睢州考城。〈注〉有黄河。
陕州《灵宝》。〈注〉有黄河。
阌乡。〈注〉有黄河。
河南府“沔池。”〈注〉有黄河。
《偃师》。〈注〉有黄河。
《巩》。〈注〉有黄河。
卫州。〈注〉有黄河。
滨州。渤海。〈注〉有黄河。
棣州:《阳信》。〈注〉有黄河。
商河。〈注〉有黄河。
济南府“禹城。”〈注〉有黄河。
长清。〈注〉有黄河。
东平府:“东阿。”〈注〉有黄河。
阳谷。〈注〉有黄河。
博州。聊城。〈注〉有黄河。
《高唐》:〈注〉有黄河。
开州,“濮阳。”〈注〉有黄河。
《清丰》:〈注〉有黄河。
石州。“孟门。”〈注〉宋隶晋宁军。有“黄河。”
《临泉》:〈注〉宋隶晋宁军。有“黄河。”
隩州《河曲》。〈注〉贞元元年置。有黄河。
隰州,大宁。〈注〉有黄河。
石楼:〈注〉有黄河。
吉州“吉乡。”〈注〉有黄河。
河中府,河东。〈注〉有黄河。
临晋。〈注〉有黄河。
《绛州垣曲》。〈注〉有黄河。
解州《平陆》。〈注〉有黄河。
苪城。〈注〉宋隶陕州。有黄河。
怀州,“河内。”〈注〉有黄河。
武涉。〈注〉有黄河。
孟州,“河阳。”〈注〉有黄河。
王屋。〈注〉有黄河。
温。〈注〉有黄河。
虢州,《虢略》。〈注〉有黄河。
同州。朝邑。〈注〉有黄河。
郃阳。〈注〉有黄河。
延安府、延川。〈注〉有黄河。
《门山》:〈注〉有黄河。
丹州。“宜川。”〈注〉有黄河。
按《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河源古无所见,《禹贡》导河, 止自积石。汉使张骞持节至西域,度玉门,见二水交 流,发葱岭,趋于阗汇、盐泽,伏流千里,至积石而再出。 唐薛元鼎使吐蕃,访河源,得之于闷磨黎山,然皆历 岁月,涉艰难,而其所得不过如此。世之论河源者,又 皆推本二家,其说怪迂,总其实皆非本真。意者汉唐” 之时,外夷未尽臣服,而道未尽通,故其所往每迂回 艰阻,不能直抵其处而究其极也。元有天下,薄海内 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至元十 七年,命都实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河源。都实既 受命,是岁至河州。州之东六十里有宁河驿,驿西南 六十里有山曰杀马关,林麓穹隘,举“足浸高,行一日 至巅,西去愈高,四阅月始抵河源。是冬还报,并图其 城傅位置以闻。其后翰林学士潘昂霄从都实之弟 阔阔出得其说,撰为《河源志》。”临川朱思本又从八里 吉思家得帝师所藏梵字图书,而以华文译之,与昂 霄所志互有详略。今取二家之书考定其说,有不同 者,附注于下。按:“河源”在土蕃朵甘思西鄙,有泉百馀 泓,沮洳散涣,弗可逼视,方可七八十里,履高山下瞰, 灿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脑儿。火敦译言“星宿”也。〈注〉思 本曰:“河源在中州西南,直四川马湖蛮部之正西三 千馀里,云南丽江宣抚司之西北一千五百馀里,帝 师撒思加地之西南二千馀里。水从地涌出如井。其 井百馀,东北流百馀里,汇为大泽,曰火敦脑儿。 群流奔辏近五七里,汇二巨泽,名阿剌脑儿。自西而 东,连属吞噬。行一日,迤逦东骛成川,号赤宾河。又二 三”日,水西南来,名“亦里”出,与赤宾河合。又三四日水 南来,名“忽阑。”又水东南来,名“也里术”,合流入赤宾。其 流浸大,始名黄河,然水犹清,人可涉。〈注〉《思本》曰:“忽阑 河,源出自南山,其地大山峻岭,绵亘千里,水流五百 馀里,注也里出河。也里出河,源亦出自南山,西北流 五百馀里,始与黄河合。”
又一二日,岐为八九股,名也。《孙斡论》,译言九渡,通广 五七里,可度马。又四五日,水浑浊,土人抱革囊骑过 之。聚落纠木干象舟傅《髦革》以济,仅容两人。自是两 山峡束广可一里二里或半里,其深叵测。朵甘思东北有大雪山,名亦耳麻不莫剌,其山最高,译言“腾乞 里垥”,即昆仑也。山腹至顶皆雪,冬夏不消。土人言“远 年成冰时六月见之。”自八九股水至昆仑,往二十日。 〈注〉《思本》曰:“自浑水东北流二百馀里,与怀里火秃河 合。怀里火秃河,源自南山,水正北偏西流八百馀里, 与黄河合。又东北流一百馀里,过郎麻哈地。又正北 流一百馀里,乃折而西北流二百馀里,又折而正北 流一百馀里,又折而东流,过昆仑山下。番名亦耳麻 不剌,其山高峻非常,山麓绵亘五百馀里。河随山足 东”流,过撒思加阔,即阔提地。
河行昆仑南半日,又四五日至。地名“阔即”及“阔堤”,二 地相属。又三日,地名哈剌别里赤儿,四达之冲也,多 寇盗,有官兵镇之。近北二日,河水过之。〈注〉《思本》曰:“河 过阔提,与亦西八思今河合。亦西八思今河源自铁 豹岭之北,正北流凡五百馀里,而与黄河合。”
昆仑以西,人简少,多处山南。山皆不穹峻,水亦散漫, 兽有髦牛、野马、狼、狍、羱羊之类。其东山益高,地益渐 下,岸狭隘,有狐可一跃而越之处。行五六日,有水西 南来,名纳邻哈剌,译言“细黄河”也。〈注〉《思本》曰:“哈剌河 自白狗岭之北,水西北流五百馀里,与黄河合。 又两日,水南来,名乞儿马出,二水合流入河。”〈注〉思本 曰:“自哈剌河与黄河合,正北流二百馀里,过阿以伯 站,折而西北流,经昆仑之北二百馀里,与乞里马出 河合。乞里马出河,源自威茂州之西北,岷山之北,水 北流,即古当州境,正北流四百馀里,折而西北流,又 五百馀里,与黄河合。”
河水北行,转西流,过昆仑北,一向东北流,约行半月, 至贵德州,地名必赤里,始有州治官府,州隶吐蕃等 处宣慰司,司治河州。又四五日,至积石州,即《禹贡》积 石。五日至河州安乡关。一日至打罗坑。东北行一日, 洮河水南来入河。〈注〉《思本》曰:“自乞里马出河与黄河 合,又西北流与鹏拶河合。鹏拶河源自鹏拶山之西 北,水正西流七百馀里,过札塞塔失地与黄河合,折 而西北流三百馀里,又折而东北流,过西宁州、贵德 州马岭,凡八百馀里,与邈水合。邈水源自青唐宿军 谷,正东流五百馀里,过二巴站与黄河合,又东北流, 过土桥站,古积石州”来羌城、廓州构米站,界都城,凡 五百馀里,过河州,与野庞河合。野庞河源自西倾山 之北,水东北流,凡五百馀里,与黄河合。又东北流一 百馀里,过踏白城、银川站,与湟水、浩亹河合。湟水源 自祁连山下,正东流一千馀里,注浩亹河。浩亹河源 自删丹州之南删丹山下,水东南流七百馀里,注湟 水,然后与黄河合。又东北流一百馀里,与洮河合。洮 河源自羊撒岭北,东北流过临洮府,凡八百馀里,与 黄河合。
又一日,至兰州,过北卜渡,至鸣沙河,过应吉里州,正 东行,至宁夏府南。东行,即东胜州,隶大同路。自发源 至汉地,南北涧溪,细流傍贯,莫知纪极。山皆草石,至 积石,方林木畅茂。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折,盖乞儿 马出及贵德必赤里也。〈注〉思本曰:“自洮水与河合,又 东北流,过达达地,凡八百馀里。过丰州西受降城,折 而正东流,过达达地,古天德军中受降城、东受降城, 凡七百馀里。折而正南流,过大同路云内州、东胜州, 与黑河合。黑河源自渔阳岭之南,水正西流,凡五百 馀里,与黄河合。又正南流,过保德州、葭州及兴州境, 又过临州,凡一千馀里,与”吃那河合。吃那河源自古 宥州,东南流,过陕西省绥德州,凡七百馀里,与黄河 合。又南流三百里,与延安河合。延安河源自陕西芦 子关乱山中,南流三百馀里,过延安府,折而正东流 三百里,与黄河合。又南流三百里,与汾河合。汾河源 自河东朔武州之南乱山中,西南流过管州、冀宁路 汾州、霍州、“晋宁路绛州”,又西流至龙门,凡一千二百 馀里,始与黄河合。又南流二百里,过河中府,过潼关 与太华大山绵亘,水势不可复南,乃折而东流。大概 河源东北流,所历皆西番地,至兰州凡四千五百馀 里,始入中国。又东北流过达达地,凡二千五百馀里, 始入河东境内。又南流至河中,凡一千八百馀里,通 计九千馀里。
按《水衡记凌解水》,“黄河正月水名。”
《桃花水》:二月、三月水名。
《麦黄水》,四月水名。
菰蔓水,五月菰延蔓,故以名。
《矾山水》六月水名。
荻苗水,七月、八月菼花,故名。
《登高水》,九月水名。
《复槽水》,十月水落复故道,故名。
《蹙凌水》,十一月、十二月冰断复结,故名。
按:明杨慎《黄河源》考《史记》云:“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 出于阗,合流东注蒲昌海,伏流地中,南出积石,其山 多玉石。武帝因按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班固 以骞为未尝见昆仑。唐薛元鼎使吐蕃,自陇西成纪出塞二千里,得源于闷磨黎山,中高四下,所谓昆仑 水。”东北流,与积石河相连,河源澄莹,冬春可涉,下稍 合流,色赤益远,他水并注,遂浊。吐蕃亦自言昆仑在 其西南,故蔡氏书《禹贡传》兼取二说,而归是于薛,然 皆非耳目闻见之实论。元至元十七年,命都实佩金 虎符,往求河源,自河州四阅月始抵其处。学士潘昂 霄述其所见为志,谓“河源出吐蕃朵甘思西鄙,有泉 百馀泓,沮洳涣散,方可七八十里。自上瞰之如列星, 群流奔走五七里,汇二巨泽。自西而东,经历可半月, 合赤宾河。”其流寖大,始名黄河,然水犹清。又一二日, 岐为八九股,行可二十日,至朵甘思。东北有大雪山, 即昆仑也。自是凡七八日,河水北行,转西昆仑北,一 东北流,可二十日,至《禹贡》积石。自发源至汉地,南北 溪涧,分流合派,莫知纪极。至积石始林木畅茂。及考 临川朱思本得译出《梵字图书》,其间分合转折,与《志》 或异。而昆仑、积石,地域远近,大要相同。大概谓“河源 东北流,所历皆西番地,至兰州凡四千五百馀里,始 入中国;又东北流过湖地,凡二千五百馀里,始考张 骞使西域,所至惟大月氐、大宛、大夏、康居,其馀旁国 皆得之。”传闻徒见盐泽伏流,至于积石再出,遂谓此 为河源,诚未睹昆仑。班固非之宜矣。元鼎虽亦以使 事往吐蕃,然履历有序,其言昆仑山水委曲可信,故 蔡《传》以元鼎之言为近,然亦未究极。至元有天下,薄 海内外,皆置驿使,通道绝域,如行国中都,实又特以 河源事往,所诣多乡道指授,其所纪载,当有证据,然 后知于阗盐泽昆仑积石,一皆河流所经,去源犹远。 譬诸常山之蛇,张骞见其尾,元鼎见其腹,都实所至, 昂霄所纪,庶几见其全体矣。
按《图书编》,“黄河流入中国。”考“黄河源出西番星宿海, 贯山中,出至西戎,名细黄河。绕昆仑至积石,经陕西 山西境界,至河中潼关,流经河南之阌乡、灵宝、陕、沔 池、新安、济源、孟津、孟、巩、温、汜水、武陟、河阴、原武、荥泽、 阳武、中牟、祥符、尉氏、陈留、通、许、杞、大康、睢、宁陵、归德 诸州县,至直隶亳州马丘村合马肠河,又至城西北” 合涡河,东至怀远县之荆山合淮。其在孟津西有杨 家滩,西北有崔家滩、杏园滩、马粪滩,筑护民堤三百 十五丈,永安堤一百二十丈,以防漫流。又有支流,一 自祥符县西南八角决入安家河,一从朱仙镇闹店 流经尉氏,一从三里冈刘冈流经通许北境,至扶沟 铁佛寺合流,经西华会沙河、颍河入北湖,又经商水、 项城之南顿,至直隶寿州,西至正阳镇合淮。一自祥 符县白墓冈决入流,经通、许、杞,至太康之马厂集,旧 名“马厂河”,又经柘城县鹿邑东北境合涡河,至亳县 北门,仍入本河合淮,俱入海。
黄河故道考古河自阳武北新乡西南入境,东北经 延津汲胙城,至北直隶濬县大伾山北入海,即《禹贡》 “导河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处。至魏郡邺县有故大河 在东北,直达于海,疑即禹之故河也。周定王五年河 徙,则非禹之所穿。汉文帝十二年,河决酸枣,东南流 经丰丘,入北直隶长垣县,至山东东昌府濮州张秋 入海。五代至宋,两决郑州及原武东南。阳武南流,经 丰丘、于家店、祥符、金龙口、陈桥,北经兰阳、仪封,入山 东曹县境,分为二派,其一东南流,至徐州入泗;其一 东北流,合会通河。洪武七年至十八年、二十四年,阳 武、原武、祥符凡四度渰没护城堤。又决阳武西南,东 南流经丰丘至通许,分九道,名“九龙口”,又南经诸州 入南直隶太和县入淮。正统十三年河溢,仍循阳武 故道直抵张秋入海。
“黄河九曲。”考黄河九曲,其说出《河图纬象》,今录于此: 河导昆仑山,名地首,上为权势星,一曲也;东流千里, 至规其山,名地契,上为钜楼星,二曲也;邠南千里,至 积石山,名地肩,上为别符星,三曲也;邠南千里,入陇 首间,抵龙门首,名地根,上为营石星,四曲也;南流千 里,抵龙首,至卷重山,名地咽,上为卷舌星,五曲也;东 “流贯砥柱,触阏流山,名地喉,上为枢星,以运七政,六 曲也;西距卷重山千里,东至雒会,名地神,上为纪星, 七曲也;东流至大伾山,名地宏,上为辅星,八曲也;东 流过浲水千里,至大陆,名地腹,上为虚星,九曲也。”元 学士潘昂霄《河源撰》云:“黄河九折,胡地有二折,盖乞 儿马出及必赤里也。《禹贡》导河自积石”,以此参考之 《纬象河图》及《河源志》,与《禹贡》一一皆合。
《黄河四大折》考黄河自盐泽西来,暨达潼关,其面势 所向,凡四大折,或与北狄分境,或当北狄来路,其初 一折由积石而迳湟中,则鄯兰也,是一折也;及至灵 州西南,遂转北而行,凡千馀里,北河西岸,即为肃、凉、 甘、沙四郡,是又一折也;迨其北流千里,而遥至九原、 丰州,则又转而东流,故丰州北面正拄大河,是又一 折也。丰州之东,为榆林北境,固抵大河,而河从此州 之东,又转而南,故胜州北、东两面,皆抵大河也。自此 而往,直至潼关,皆是河南矣,此又一折也。
《河决考》按:河决之患,三代已然。汉文帝时,河决酸枣 〈今开封府延津县〉武帝而后,则决于《瓠子》。〈在大名府开州城南二十五里〉决 于馆陶。〈今东昌府馆陶县〉分为屯氏河。〈即今卫河〉东北入海。至元 成时。河始决东郡。〈今东昌府地方〉分流于博州。〈今聊城县〉后又决 平原。〈今德州〉决《渤海》。〈今景州沧州武定州皆是〉决清河。〈今广平府清河县及真定 枣强县是〉决信都。〈今真定冀州深州地〉皆东北并青、冀之境,以达于 海。自东汉历魏、晋、隋、唐以及宋初,并鲜河患迨。宋仁 宗至和间,河始决大名;神宗熙宁,河始决澶州曹林。 〈今开州地〉北流断绝,河道南徙,东汇于《梁山泺》。〈在东平州西〉分 为二派:一入《南清河》,入于汇。〈在今淮安清河县即泗水下流发源泰安州经 徐邳南流入淮〉一合“北清河入于海。”〈即济水故自兖州东北流经济南府长清齐河 济阳武定蒲台利津等州县界入于海〉黄河入淮,自兹滥觞矣。旧黄河 在开封城北四十里,至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东 经开封城北五里,又南行至项城,经颍州颍上县,东 至寿州正阳镇,全入于淮,而故道遂淤。至是又决荥 阳,过开封城之西南,而城北之新河又淤。自是汴城 在河之北矣。隋唐以前,河自河,淮自淮,各自入海。宋 中叶以后,河合于淮以趋海矣。此古今河道迁徙不 同之大略也。
按《续文献通考》:“西番黄河在朵甘卫西,去马湖蛮部 正西三千馀里,去云南丽江府西北一千五百里。 陕西河州卫城南二里为洪河,又一里为大夏河,二 十里为牛脊河,东六十里为广通河,北八十里为黄 河。”
临洮府“黄河”在兰州北,源出西域“昆仑山。”
宁夏中卫黄河在西南,自靖虏卫东分流入城。正河 在城南,东北流注宁夏。
宁夏卫黄河在卫城东南四十里。流至西南临洮府 兰县,经宁夏中卫,南过峡口,至本卫境,居人疏渠,溉 田数万顷。又经卫境东北,过东胜州,复由绥德州境 南流。
延安府黄河在府城东北,流经宜川、延川二县。 西安府黄河自龙门而下,历韩城、郃阳至朝邑县界, 稍折而东,入蒲州境。
山西大同府,“黄河自古东胜州界来,历废武州西北 二百五十里,入太原保德州界。”
太原府、黄河西北自大同府界流经保德州及岢岚 州兴县城西,入平阳府石楼县界
平阳府。黄河北自石州宁乡县流经石楼、永和、大宁、 吉州、河津、荣河县,至蒲州西门外,东历芮城,人河南 府境。
河南河南府“黄河自潼关界流入阌乡县。经灵宝、陕 州渑池、新安、洛阳孟津、巩县入开封府界。”
怀庆府黄河自山西垣曲县东流、经本府济源、孟、温 三县境、入河南府巩县界
卫辉府黄河自新乡县西南敦留村入境,南流经胙 城县入开封府原武县界
开封府黄河旧在府城北四十里,自西北汜水县入 境,东至虞城县,下达山东济宁州界。洪武二十四年, 决原武县黑阳山下,东经府城北五里,又东南至项 城县,出境入淮,而故道遂淤。永乐八年,复疏入故道, 自是河分为二。正统十三年,又决荥阳县,东经府城 西南,又东南至项城县,出境入淮,而城北之新河又 淤。
归德府黄河在府城北三十里丁家道口,北达于徐。 又鹿邑县北,距黄河二十里。睢州东,距河十八里。考 城县北距河八里。柘城县南,距河三里,东距河二十 五里。
东昌府黄河,在濮州东南六十里。永乐九年,疏通东 北流,入会通河。正统十三年,决张秋镇沙湾,径流入 海。景泰七年,始塞,复故道。
凤阳府黄河旧自太和县界流入,经颍州北门城下, 东流至寿州正阳镇注淮。正统十二年,上流淤塞,惟 西华境一支入颍合流,下达淮、泗。
淮安府旧黄河在邳州城南门外,上连徐境,下入淮 河。
按《明一统志》:“黄河在朵甘卫西鄙,直马湖蛮部正西 三千馀里,去云南丽江府西北一千五百里。水从地 涌出百馀泓,方七八十里,履高瞰之,灿若列星,番名 火敦脑儿。东北流百馀里,汇为大泽。又东流为赤宾 河,又合忽兰等河,始名黄河。又东北至陕西兰县,始 入中国。又东北经沙漠地,折而南流入山西境,凡九” 千馀里。
昆仑山在西番朵甘卫东北,番名“亦耳麻不剌山”,绵 亘五百馀里,黄河经其南。
哈剌河,源出西番白狗岭北,西北流五百馀里,入于 黄河。
野庞河,源出西倾山,经西番东北流五百馀里,入于 黄河。
鹏拶河,出西番鹏拶山,西流七百馀里,入于黄河。 湟水,在西宁州。东流,合浩亹河,入于黄河。
邈水出西宁州宿军谷,东流五百里入于黄河按明僧宗泐《河源记》:“河源出自抹必力赤巴山,番人 呼黄河为抹处,牦牛河为必力处。”赤巴者,分界也。其 山西南所出之水,则流入牦牛河。东北之水,是为河 源。予西还宿山中,尝饮其水,番人戏相谓曰:“汉人今 饮汉水矣。”其源东抵昆仑,可七八百里。今所涉处,尚 三百馀里,下与昆仑之水合流。中国相传以为源自 昆仑,非也。昆仑名麻琫剌,其山最高大,四时常雪,有 神居之。《番书》载其境内祭祀之山九,此其一也。 按《春明梦馀录》,“黄河自兰州入中国五千馀里,至开 封界,不为患,决溢惟开封、大名居多。”二府地夷斥,自 孟津而下,无山冈束隘,且土疏善崩。又下流所“受已 多,旁无停潴,而河身易淤。冬春至丈许,其流益驶。”考 《古》黄河,周定王五年徙砱砾,始失故道。自汉而下,徙 决无常。汉武帝时已通淮、泗,宋太宗时始入淮,自是 南北交注。今河水全达淮入海。一道自开封兰阳县 赵皮寨口东南流,由杞县、睢州、宁陵、归德、夏邑、宿州, 下符离桥,出宿迁县小河口,至“清河县入淮。乃嘉靖 七年新开赵皮寨口,今盛流。一道自赵皮寨口至宁 陵县南入涡河,经亳州、蒙城、怀远县,出荆山口之西, 开赵皮寨口,今由焉。一道自仪封县北折,经黄陵冈 蔡家口缕水堤入梁靖口,出徐州小浮桥下,至清河 县入淮。”其梁靖之行,自宋初今流渐微,梁靖以上至 仪封北,乃黄河东行旧道,此三流之南。又正统十三 年,徙开封西北荥泽县孙家渡口入汴河,至寿州入 淮。弘治二年,塞三流之北。又新开榆林集口,经虞城 县、砀山县四口,冲出萧县,至小浮桥,今塞。又正德四 年,决曹县、单县,直冲沛县,至飞云桥,今塞。又嘉靖九 年,决单县东北流,冲出谷亭运河,今塞。又弘治二年, “次荆隆黄陵冈口,经曹州、濮州,出张秋运河。”今塞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