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二百八十三卷 |
第二百八十三卷目录
浙江部汇考
考
山川典第二百八十三卷
浙江部汇考
编辑杭州之浙江
浙江一名“钱塘江”,一名“浙河”,一名“曲江”,一名“广陵江”, 一名“罗刹江。”源出今江南徽州府歙县之玉山,东流 迳浙江严州府桐庐县,合桐江诸水,又迳富阳县合 富春江,又迳绍兴府萧山县城北、杭州府城东南,曲 折东流入于海。
考
按《山海经》,海内“东经浙江,出三天子,都在闽西北入 海。”馀暨南〈注〉浙江今钱塘江是也。馀暨县属会稽。 按《史记秦始皇本纪注》,“江水至会稽山阴为浙。” 按《汉书地理志》,丹阳郡黝〈注〉浙江水,出南蛮夷中,东 入海。
按:《说文》:“江别流为汜。”至会稽山阴为浙江。
按:《后汉书郡国志》,“会稽郡山阴有浙江。”〈注〉郭璞注《山 海经》曰:“江出歙县玉山。”
吴郡馀杭。〈注〉《史记》曰:始皇临浙,江水波恶,乃西北二 十里,从狭中度。徐广曰:“馀杭也。”臣昭案:始皇所过,乃 在钱塘、富春,岂近馀杭之界乎?
按《水经》,“渐江水出三天子都。”〈注〉《山海经》谓之“浙江”也。 《地理志》云:水出丹阳黟县南蛮中,北迳其县南有博 山,山上有石,特起十丈,上峰若剑杪,时有灵鼓潜发 官长〈旧本作正长〉临县以山鼓为候,一鸣,官长一年。若长 雷发声,则官长不及。〈当作不反〉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 之阳,故县氏之。汉成帝鸿嘉二年,以为广德国,封孙 云客王于此。晋太康中,以为广德县,分隶宣城郡。会 稽陈业,洁身清行,遁迹此山。浙江又北迳歙县东,与 一小谿合,水出县东北翁山,西迳故城南,又西南入 浙江。又东迳遂安县南,谿广二百步,上立杭以相通, 水甚清深,潭不掩鳞,故名“新安”,分歙县立之。晋太康 中,又改从今名。浙江又左合绝谿谿水出始新县西, 东迳县故城南,为东西长谿。谿有四十七濑,濬流惊 急,奔波聒天。孙权使贺齐讨黟、歙山贼,贼固黟之林 历山,山甚峻绝,又工禁五兵,齐以铁杙椓山升,出不 意,人以白棓击之,气禁不行,遂用奇功平贼,于是立 始新之尉于歙之华乡,令齐守之,后移出新亭。晋太 康元年改曰新安郡。谿水东注浙江,浙江又东北,迳 建德县南,县北有乌山,山下有庙,庙在县东七里,庙 渚有大石,高十丈。〈孙云当作一丈〉五尺。〈宋本作十〉围,水濑濬激而 能致云雨。浙江又东迳寿昌县南,自建德至此八十 里,中有十二濑,濑皆峻崄,行旅所难。县南有孝子夏 先墓,先少丧二亲,负土成墓,数年不胜卒。浙江水又 北迳新城县,桐谿注之。水出吴兴郡於潜县北天目 山,山极高峻,崖岭竦叠。西临后涧,山上有霜木,皆是 数百年树,谓之“翔凤林。”东面有瀑布下注,数亩深沼, 名曰“蛟龙池。”池水南流,迳县西,为县之西谿。谿水又 东南与紫谿合,水出县西百丈山,即潜山也。山水东 南流,名为紫谿,中道挟水,有紫色磐石,石长百馀丈, 望之如朝霞,又名此水为“赤濑”,盖以倒影在水故也。 紫谿又东南流,迳白山之阴,山甚峻极,北临紫谿。又 东南连山挟水,两峰交峙,反项对石,往往相捍。十馀 里中,积石磊砢,相挟而上。涧下白沙细石,状若霜雪, 水木相映,泉石争晖,名曰“楼林紫谿。”东南流,迳桐庐 县东,为桐谿。孙权藉谿之名以为县目,割富春之地, 立桐庐县。自县至于潜,凡十有六濑。第二是严陵濑, 濑带山,山下有石室,汉光武帝时严子陵之所居也。 故山及濑皆即人姓名之。山下有磐石,周回十数丈, 交枕潭际,盖陵所游也。桐庐谿又东北迳新城县,入 浙江,县故富春也。孙权省并桐庐,咸和元年,复立为 县。浙江又东北入富阳县,故富春也,晋后名春,改曰 富阳也。东分为湖浦。浙江又东北迳富春县南,县故 王莽之诛岁也。江南有山,孙武皇之先所“葬也。”汉末, 墓上有光,如云气触天。黄武四年,孙权以富春为东 安郡,分置诸县,以讨士宗。浙江又东北,迳亭山西,山 上有孙权父冢。
北过馀杭,东入于海。〈注〉浙江迳县,“左合馀干。”〈馀干疑作馀杭〉 “大谿江,北即临安县界。水北对郭文宅,宅傍山面谿, 宅东有郭文墓。晋建武元年,骠骑王导迎文置之西 园,文逃此而终,临安令改葬之。建安十六年,县民郎 雅乱,贺齐讨之。孙权分馀杭立临水县,晋改曰临安 县,因冈为城,南门尤高。谢安莅郡,游县,迳此门,以为难,为亭长。”浙江又东迳馀杭故县南、新县北。秦始皇 南游会稽,途出是地,因立为县,王莽之“进睦”也。汉末, 陈浑移筑南城,县后谿南大塘,即浑立以防水也。县 南有三碑,是顾飏、范甯等碑。县南有大壁山。〈大壁山疑作大 涤山〉郭文自陆浑迁居也。浙江又东迳乌伤县北,王莽 改曰乌孝,《郡国志》谓之乌伤。《异苑》曰:“东阳颜乌以纯 孝著闻,后有群乌衔鼓集颜乌所居之邨,乌口皆伤 一境以为颜乌至孝,故致慈乌,欲令孝声远闻,又名 其县曰乌伤”矣。浙江又东北流,至钱塘县,縠水入焉。 水源西出太末县,县是越之西部姑蔑之地也。秦以 为县。王莽之末治。〈吴本作理〉也。吴宝鼎中,分会稽立东阳 郡。縠水东迳独松故冢下,冢为水毁,其塼文,“筮言吉, 龟言凶,百年堕水中”,今则同龟繇矣。縠水又东迳长 山县南,与永康水合县西。〈宋本作即〉东阳郡治也。县汉献 帝分乌伤立郡。吴宝鼎中,分会稽置城,居山之阳,或 谓之长仙县也。言赤松采药此山,因而居之,故以为 名。后传呼乖谬,字亦因改。谿水南出永康县。县赤乌 中分乌伤上浦立。刘敬叔《异苑》曰:“孙权时,永康县有 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龟便言曰:‘游不量时, 为君所得’。担者怪之,载出欲上”吴王。夜宿越里,缆船 于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元绪,奚事尔也?”龟曰:“行 不择日,今方见烹,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 葛元逊识性渊长,必致相困。令求如我之徒,计将安 泊?”龟曰:“子明无多辞。”既至建业,权将煮之,烧柴万车, 龟犹如故。诸葛恪曰:“然。”以老桑乃熟。献人仍说龟言 权使伐桑,取煮之即烂,故野人呼龟曰元绪。其水飞 湍北注,至县南门入縠水。縠水又东,定阳谿水注之, 上承信安县之苏姥布。县本新安县,晋武帝太康三 年改曰信安。水悬百馀丈,濑势飞注,状如瀑布,濑边 有如石床,床上有石牒,长三尺许,有似杂采帖也。《东 阳记》云:“信安县有县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 至石室中,见童子四人弹琴而歌,质因留倚柯听之。 童子以一物如枣核与质,质含之便不复饥。俄顷,童 子曰:“其归。”承声而去,斧柯漼然烂尽。既归,质去家已 数十年,亲情凋落,无复向时比矣。其水分纳众流,混 波东逝,迳定阳县,夹岸缘谿,悉生支竹,及芳枳木连, 杂以霜菊金橙。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 无辍,山水之趣,尤深人情。县汉献帝分信安立谿,亦 取名焉。”谿水又东迳长山县北,北对高山,山下水际, 是赤松羽化之处也。炎帝少女追之,亦俱仙矣。后人 立庙于山下。谿水又东入于縠水,又东迳乌伤县之 云黄山,山下临谿水,水际石壁杰立,高一百许丈。又 与吴宁谿水合,水出吴宁县,下迳乌伤县,入縠,谓之 “乌伤谿水。”闽中有徐登者,女子化为丈夫,与东阳赵 昺并善《越方》。〈越方即封禅书所谓越巫越祝者也〉时遭兵乱,相遇于谿, 各示所能。登先禁谿,水为不流;昺次禁枯柳,“柳为生 荑。”二人相示而笑。登年长,昺师事之。后登身故,昺东 入章安,百姓未知,昺乃升茅屋支鼎。〈旧本作梧鼎〉“而爨,主 人惊怪,昺笑而不应,屋亦不损。”又尝临水求渡,船人 不许,昺乃张盖坐中,长啸,呼风乱流而济,于是百姓 神服,从者如归。章安令恶而杀之,民立祠于永宁,而 蚊蚋不能人。昺秉道怀术而不能全身避害,事同苌、 弘,宋元之龟,厄运之来,故难救矣。縠水又东入钱塘 县,而左入浙江是也。浙江又东迳灵隐山,山在四山 之中,有高崖洞穴,左右有石室三所,又有孤石壁立, 大三十围,其上开散,状似莲花。昔有道士,长往不归, 或因以稽留为山号。山下有钱塘故县,浙江迳其南, 王莽更名之曰泉亭。《地理志》曰:“会稽西部都尉治。”《钱 塘记》曰:“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家议 立此塘,以防海水。始开,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与钱 一千,旬月之间,来者云集,塘未成而不复取,于是载 土石者皆弃而去,塘以之成,故改名钱塘焉。县南江 侧有明圣湖,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 湖取名焉。县有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也。阚骃云:“山出 钱水,东入海。”《吴地记》言:“县唯浙江,今无此水,县东有 定已。”〈疑作包〉诸山皆西临浙江,水流于两山之间,江川 急濬,兼涛水昼夜再来,来应时刻,常以月晦及望尤 大,至二月八月最高,峨峨二丈有馀。《吴越春秋》以为 子胥、文种之神也。昔子胥死于吴而浮尸于江,吴人 怜之,立祠于江上,名曰胥山。《吴录》云:“胥山在太湖边, 去江不百里,故曰江上。文种城于越,而伏剑于山阴, 越人哀之”,葬于重山。文种既葬一年,子胥从海上负 种俱去,游夫江海。故潮水之前扬波者伍子胥,后重 水者大夫种,是以枚乘曰“涛无记”焉。然海水上潮,江 水逆流,似神而非于是处焉。秦始皇三十七年,将游 会稽,至钱塘,临浙江所不能渡,故道馀杭之西津也。 浙江北合诏息湖,湖本名阼湖,因秦始皇帝巡狩所 憩,故有诏息之名也。浙江又东,合临平湖。《异苑》曰:“晋 武时,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张华, 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
言,声闻数十里。刘道民诗曰:‘事有远而合,蜀桐鸣吴石’。传言:‘此湖草秽壅塞天下乱,是湖开,天下平’。”孙皓天玺元年,吴郡上言:“临平湖自”汉末秽塞,今更开通。 又于湖边得石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长四寸,广二 寸馀,刻作“皇帝”字。于是改天册为天玺元年。孙盛以 为元皇中兴之符征,五湖之石瑞也。《钱塘记》曰:桓元 之难,湖水色赤,荧荧如丹。湖水上通浦阳江,下注浙 江,名曰东江,行旅所从以出浙江也。又迳会稽山阴 县有苦竹里,里有旧城,言勾践封范蠡子之邑也。浙 江又东与兰谿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 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吴 郡太守谢勗,封兰亭侯,盖取此亭以为封号也。太守 王廙之移亭在水中,晋司空何无忌之临郡也,起亭 于山椒,极高尽眺矣。亭宇虽坏,基陛尚存。浙江又迳 越王允常冢北,冢在木客村。耆彦云:“勾践使工人伐 荣楯,欲以献吴,久不得归,工人忧思作《木客吟》,后人 因以名地。”勾践都琅琊,欲移允常冢,冢中生分,风飞 沙射人,人不得近,勾践谓不欲,遂止。浙江又东北得 长湖口,湖广五里,东西百三十里,沿湖开水门六十 九所,下溉田万顷,北泻长江湖。南有覆㪷山,周五百 里,北连鼓吹山,山西枕长谿,谿水下注长湖。山之西 岭有贺台,越入吴,还而成之,故号曰贺台吴又有秦 望山,在州城正南,为众峰之杰,陟境便见。《史记》云:“秦 始皇登之以望南海。”自平地以取,山顶七里,悬嶝孤 危,径路险绝。《记》云:“扳萝扪葛,然后能升。”山上无高木, 当由地回多风所致。山南有嶕岘,岘里有大城,越王 无馀之旧都也。故《吴越春秋》云:勾践语范蠡曰:“先君 无馀,国在南山之阳,社稷宗庙在湖之南。”又有会稽 之山,古防山也,亦谓之茅山,又曰栋山。《越绝》云:“栋犹 镇也。”盖《周礼》所谓扬州之镇矣。山形四方,上多金玉, 下多玦石。《山海经》曰:“夕水出焉,南流注于湖。”《吴越春 秋》称:覆釜山之中,有金简玉字之书,黄帝之遗谶也。 山下有禹庙,庙有圣姑像。《礼乐纬》云:“禹治水旱,天赐 神女圣姑”,即其像也。山上有禹冢。昔大禹即位十年 东巡狩,崩于会稽,因而葬之。有鸟来为之耘,春拔草 根,秋啄其秽,是以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刑 无赦。山东有硎,去庙七里,深不见底,谓之禹井。云东 游者多探其穴也。秦始皇登稽山,刻石纪功,尚存山 侧。孙畅之述《征书》云“丞相李斯所篆也。”又有石山,石 形似〈御览引此作石匮山石形似匮云云〉“上有《金简玉字之书》”,言:〈衍〉夏 禹发之,得百川之理也。又有射的山,远望山的,状若 射侯,故为射的。射的之西有石室,名之为射堂。年登 否,常占射的,以为贵贱之准。的明则米贱,的暗则米 贵。故谚云:“射的白斛米百,射的元斛米千。”北则石帆 山,山东北有孤石,高二十馀丈,广八丈,望之如帆,因 以为名。北临大湖,水深不测,传与海通。何次道作郡, 常于此水中得乌贼鱼,南对精庐,上荫修木,下瞰寒 泉,西连稽山,皆一山也。东带若耶谿,《吴越春秋》所谓 “欧冶锢。”〈疑作铸〉“以成五剑。”谿水上承嶕岘、麻谿,谿之下 孤潭,周数亩,甚清深。有孤石临潭垂崖,俯视猿狖惊 心,寒木被潭,森沈骇观。上有一栎树,谢灵运与从弟 惠连常游之,作连句题刻。树侧麻潭,下注若耶谿,水 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汉世刘宠作郡,有政绩, 将解任去治,父老人持百钱出送,宠各受一文。然山 栖遁逸之士,“谷隐不羁之民。有道则见,物以感远为 贵,荷泉致意,故受者以一钱为荣,岂藉费也,义重故 耳。”谿水下注大湖,耶谿之东,又有寒谿,谿之北有郑 公泉,泉方数丈,冬温夏凉。汉太尉郑弘宿居潭侧,因 以名泉。弘少以苦节自居,恒躬采伐,用贸粮膳。每出 入谿津,常感神风送之,虽凭舟自运,无杖楫之劳。邨 人贪藉风势,常依随往还。有淹留者,徒辈相谓:“汝不 欲及《郑风》耶?”其感致如此。湖水自东,亦注江通海。水 侧有白鹿山,山北湖塘上旧有亭。吴黄门郎杨哀明 居于弘训里,太守张景数往造焉,使开渎作埭。埭之 西作亭,亭埭皆以杨为名。孙恩作贼,从海来,杨亭被 烧,后复修立,厥名犹在。东有铜牛山,山有铜穴三十 许丈,穴中有大树神庙。山上有冶官山,北湖下有练 塘里。《吴越春秋》云:“勾践錬冶铜锡之处,采炭于南山, 故其间有炭渎。勾践臣吴王,封勾践于越百里之地, 东至炭渎,是也。”县南九里有侯山,山孤立长湖中,晋 车骑将军孔敬康,少时遁世栖迹此山。湖北有三小 山,谓之鹿野山,在县南六里。按《吴越春秋》,越之麋苑 也。山有石室,言越王所游息处矣。县湖北有陈音山, 楚之善射者曰陈音,越王问以射道,又善其说,乃使 箭士习射北郊之外。按《吴越春秋》,音死,葬于国西山 上。今陈音山乃在国南五里,湖北有射堂及诸邸舍, 连衍相属,又于湖中筑塘,直指南山北即大越之国, 秦改为山阴县,会稽郡治也。太史公曰:禹会诸侯计 于此,命曰会稽者,会计也。始以山名,因为地号。夏后 少康封少子杼,以奉禹祠为越世历殷、周,至于允常, 列于《春秋》。允常卒,勾践称王,都于会稽,《吴越春秋》所 谓越王都埤中,在诸暨北界山阴康乐里,有地名邑中者,是越事吴处,故北其门以东为右,西为左,故双 阙在北门外。阙北百步有雷门,门楼两层,勾践所造, 时有越之旧木矣。州郡馆宇,屋之大瓦,亦多是越时 故物。勾践霸世,徙都琅琊,后为楚伐,始还浙东。城东 郭外有灵汜,下水甚深,旧传下有地道,通于震泽。又 有勾践所立宗庙,在城东明里中。甘滂南又有玉笥、 竹林、云门、天柱精舍,并“疏山创基,架林裁宇。”〈疑脱一字〉涧 延流,尽泉石之好,水流迳通浙江。又北迳山阴县西, 西门外百馀步有怪山,本琅琊郡之东武县山也,飞 来徙此,压杀数百家。《吴越春秋》称“怪山者,东武海中 山也,一名自来山,百姓怪之,号曰怪山。”亦云越王无 疆为楚所伐,去琅琊山,东武人随居山下,远望此山, 其形似龟,故亦有龟山之称也。越起灵台于山上,又 作三层楼,以望云物,川土明秀,亦为胜地。故王逸少 云:“从山阴道上,犹如镜中行也。”浙江之上,又有大吴 王、小吴王邨,并是阖闾夫差伐越所舍处也。今悉民 居,然犹存故目。昔越王为吴所败,以五千馀众栖于 稽山,卑身待士,施必及下。《吕氏春秋》曰:“越王之栖于 会稽也,有酒投江,民饮其流,而战”气自倍,所投即浙 江也。许慎、晋灼并言:“江水至山阴为浙江,江之西岸 有朱室堤。”〈宋本作坞〉勾践百里之封,西至朱室,为此也。浙 江又东北迳重山西大夫文种之所葬也。山上有白 楼亭,亭本山下县令殷朗移置今处。沛国桓俨避地 会稽,闻陈业履行高洁,往候不见。俨后浮海南入交 州,临去遗书与业,不因行李,系白楼亭柱而去。升陟 远望,山湖满目也。永建中,阳羡周嘉上书,以县远,赴 会至难,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为吴,以东为会稽。汉 高帝十一年,亦〈当作一〉吴也,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 吴郡、会稽其一焉。浙江又东迳御儿乡,《万善历》曰:“吴 黄武六年正月,获彭绮。”是岁由拳西乡有产儿,随便 能语。〈宋本作堕地便能语〉云:“天明河欲清,脚折金乃生。”是因诏 为语儿乡,非也。御儿之名远矣,盖无智之徒,因藉地 民生情穿凿耳。《国语》曰:“勾践之地,北至御儿”是也。安 得引黄武证地哉?韦昭曰:越北鄙在嘉兴,浙江又东 迳柴辟南,旧吴楚之战地矣。备候于此,故谓之辟塞。 是以越绝称吴,故从由拳辟塞渡会夷,凑山阴是也。 浙江又迳固陵城北。昔范蠡筑城于浙江之滨,言可 以固守,谓之固陵,今之西陵也。浙江又东迳祖塘,谓 之祖渎。昔太守王朗拒孙策,数战不利。孙静果说策 曰:“朗负阻守,难可卒拔。祖渎去此数十里,是要道也。 若从此出,攻其无备,破之必矣。”策从之,破朗于固陵。 有西陵湖,亦谓之西城湖。湖西有湖城山,东有夏架 山。湖水上承妖皋谿而下注浙江。又迳永兴县南,县 在会稽东北一百二十里也,阖闾弟夫概之故邑也, 王莽之馀衍也。汉末童谣云:“天子当兴东南三馀之 间。”故孙权改曰元兴。县滨浙江,又东合浦阳江。江水 导源乌伤县,又东迳诸暨县,与泄谿合。谿广数丈,中 道有两高山夹谿,造云壁立,凡有三泄,泄悬三十馀 丈,广十丈,中二泄不可得至,登山远望,乃得见之。下 泄悬百馀丈,水势高急,声震水外,上泄悬二百馀丈, 望若云垂,此是瀑布,土人号为泄也。江水又东迳诸 暨县南,县临对江流,江南有射堂,县北带乌山,故越 地也。夫概,王之故邑,先名上诸暨,亦曰勾吴矣。故《国 语》曰:“勾践之地,南至”勾吴,王莽之疏虏也。夹水多浦, 浦中有大湖,春夏多水,秋冬涸浅。江水又东南迳剡 县,与白石山水会。山上有瀑布,悬水三十丈,下注浦 阳江。浦阳江水又东流南屈,又东回北转迳剡县东, 王莽之尽忠也。县开东门向江,江广二百馀步,自昔 者旧传县不得开南门,开南门则有贼盗。江水翼县 转注,故有东渡、西渡焉。东南二渡通临海,并汎单船 为浮航。西渡通东阳,并二十五船为桥航。江边有查 浦,浦东行二百馀里,与勾章接界。浦里有六里,有五 百家,并夹浦居,列门向水,甚有良田。有青谿馀洪谿、 大发谿、小发谿。江上有谿,六谿列溉,散入江,夹谿上 下,崩崖若倾。东有簟山,南有黄山与白石“三山,为县 之秀峰。山下众流前导,湍石激波,浮险四注。浦阳江。 又东迳石桥,广八丈,高四丈,下有石井,口径七尺。桥 上有方石,长七尺,广一丈二尺。桥头有磐石,可容二 十人坐。谿水两傍悉高山,山有石壁二十许丈,谿中 相攻,赑响外发,未至桥数里,便闻其声注水北迳嵊 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岭森蔚,沙渚平静。《浦阳 江》又东北《迳始宁县》。山之成工,峤峤壁立,临江攲 路峻狭,不得并行。行者牵木稍进,不敢俯视。峤西有 山,孤峰特上,飞禽罕至。尝有采药者,沿山见通谿,寻 上于山顶。树下有十二方石,地甚方洁。还复更寻,遂 迷前路。言诸仙之所憩䜩,故以坛䜩名山。峤北有 浦。浦口有庙,庙甚灵验,行人及樵伐者皆先敬焉。若 相侵窃,必为蛇虎所伤。北则山与嵊山接,二山虽 曰异县,而峰岭相连。其间倾涧怀烟,泉谿引雾,吹畦 风馨,触岫延赏,是以王元琳谓之“神明境”,事备谢康
乐《山居记》。浦阳江自山东北迳太康湖,车骑将军谢元田居所在。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陵修通,澄湖远镜。于江曲起楼,楼侧悉是桐梓,森耸可爱,居民号 为“桐亭楼。”楼两面临江,尽升眺之趣,芦人渔子,汎滥 满焉。湖中筑路,东出趣山,路甚平直,山中有三精舍, 高甍凌虚,垂檐带空,俯眺平林,烟杳在下,水陆宁晏, 足为避地之乡矣。江有琵琶圻,圻有古冢堕水甓,有 隐起字云:“筮吉龟凶,八百年落江中。”谢灵运取甓诣 京,咸传观焉,乃如龟繇,故知冢已八百年矣。浦阳江 又东北,迳始宁县西,本上虞之南乡也。汉顺帝永建 四年,阳羡周嘉上书始分之。旧治水西,常有波湖之 患,晋中兴之初,治今处。县下有小江,源出山谓之。 浦迳县下,西流注于浦阳茠山下注此浦。浦西通 山阴浦而达于江。江广百丈,狭处二百步,高山带江, 重荫被水,江阅渔商,川交樵隐,故桂棹兰栧,望景争 途。江南有故城,太尉刘牢之讨孙恩所筑也。江水东 迳上虞县南,至王莽之会稽也。本司盐都尉治也。地 名虞宾,《晋太康地记》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 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因 相虞乐,故曰上虞。”二说不同,未详孰是。县南有兰风 山,山少木多石,驿路带山傍江,路边皆作栏干。山有 三岭,枕带长江,苕苕孤危,望之若倾。缘山之路,下临 大川,皆作飞阁栏干,乘之而渡,谓此三岭为三石头。 丹阳葛洪遁世居之,基井存焉。琅邪王方平性好山 水,又爱宅。〈旧本作爰宅〉兰风垂钓于此,以咏终朝。行者过 之不识,问曰:“卖鱼师得鱼卖否?”方平答曰:“钓亦不得, 得复不卖。”亦谓是水为上虞江。县之东郭外有渔浦 湖,中有大独、小独二山,又有覆舟山。覆舟山下有渔 浦王庙,庙今移入里山北。〈一作此〉三山,孤立水中,湖外 有青山、黄山、泽兰山,重岫叠岭,参差入云。泽兰山头 有深潭,山影临水,水色青绿。山中有诸坞,有石楗一 所。右临白马潭,潭之深无底,传云创湖之始,边塘屡 崩,百姓以白马祭之,因以名水。湖之南即江津也。江 南有上塘阳中三里,隔在湖南,常有水患。太守孔灵 符遏蜂山前湖以为埭,埭下开渎,直指南津。又作水 楗二,所以舍此,江得无淹溃之害。县东有龙头山,山 崖之间有石井,冬夏常洌清泉。南带长江,东连上陂 江之道南有《曹娥碑》。娥父旴迎涛溺死。娥时年十四, 哀父尸不测。〈宋本作不得〉乃号踊。江介因解衣投水,祝曰: “若值父尸,衣当沉;若不值衣当浮,裁落便沉。”娥遂于 沉处赴水而死。县令度尚使外甥邯郸子礼为碑文, 以彰孝烈。江滨有马目山,洪涛一上,波隐是山,势沦 嵊亭间历数县,行者难之。县东北上亦有孝子杨威 母墓。威少失父,事母至孝,常与母入山采薪,为虎所 逼,自计不能御,于是抱母,且号且行。虎见其情,遂佴 耳而去。自非诚贯精微,孰能理感于英兽矣。又有吴 渎,破山导源,注于胥江。上虞江东迳周市而注永兴。 《地理志》云:“县有仇亭、柯水,东入海。”仇亭在县之东北 一十里,江北柯水,疑即江也。又东北迳永兴东,与浙 江合,谓之浦阳江。《地理志》又云,“县有萧山,潘水所出, 东入”海。又疑是浦阳江之别名也,自外无水以应之。 浙江又东注于海,故《山海经》曰:“浙江在其东,在闽西 北入海。”韦昭以松江、浙江、浦阳江为三江。
按:虞喜《志林》:“潮水投浙山下,折而曲。”一云:江有反涛, 水势折归,故云浙江,一名浙河。
按《初学记》。顾野王云。“浙江发源东阳新安之间。不与 岷山之江相涉。至钱塘入于海。”
按《地理通释·十道山川考》:“浙江在临安府钱塘县南 十二里,越州萧山县西二十五里。《庄子》云:‘浙河盖取 其曲折为名’。”《水经》曰:“渐江。”注曰:“秦始皇至钱塘,临浙 江。”《吴越春秋》:“越王至浙江之上,望见大越,山川重秀, 天地再清。”〈前潮水伍子胥也后重水大夫种也〉燕肃《海潮图论》曰:“浙江 夹岸有山。”〈南曰翕北曰赭〉二山相对,谓之海门。岸狭势逼,涌 而为涛。《高丽图经》云:“潮汐往来,应期不爽,为天地之 至信。”古人尝论之,在《山海经》以为海䲡出入之度。《浮 屠书》以为神龙之变化。窦叔蒙《海涛志》以为水随月 之盈亏。卢肇《海潮赋》以为日出于海,冲击而成。王充 《论衡》以为水者,地之血脉,随气进退。率未之尽。〈注〉《郡 县志》:“江源自歙州界,东北流经界石山,又东北经州 北,又东北流入于海。江涛每日昼夜再上,常以月十 日、二十五日最小,月三日、十八日极大,小则水渐涨 不过数尺,大则涛涌高至数丈。每年八月十八日,数 百里士女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谓之弄涛。大抵 天包水,水承地,而一元之气升降于太空之中,地乘 水力以自持,且与元气升降,互为抑扬,而人不觉。方 其气升而地沉,则海水溢上而为潮;及其气降而地 浮,则海水缩而为汐。计日十二辰,由子至巳,其气为 阳,而阳之气又自有升降以运乎昼;由午至亥,其气 为阴,而阴之气又自有升降以运乎夜。一昼一夜,合 阴阳之气,凡再升再降,故一日之”间,潮汐皆再焉。然 昼夜之攻击,乘日升降,如应乎月,日临于子,则阳气 始升,月临于午,则阴气始升故也。夕潮之期,日皆临子;昼潮之期,月皆临午焉。又日行迟,月行速,以速应 迟,每二十九度过半,而月行及之。日月之会,谓之“合 朔。”故月朔之夜潮,日亦临子;月朔之昼潮,日亦临午 焉。且昼即天上而“言之,天体西转,日月东行,自朔而 往,月速渐东,至于渐迟,而潮亦应之,以迟于昼,故昼 潮自朔后迭差而入于夜。此所以一日午时、二日午 末、三日未时、四日未末、五日申时、六日申末、七日酉 时、八日酉末”也。至夜,即海下而言之,天体东转,日月 西行,自朔而往,月速渐西,至于渐迟,而潮亦应之,以 迟于夜。故“夜潮自朔后迭复而入于昼。此所以一日 子时、二日子末,三日丑时,四日丑末,五日寅时,六日 寅末、七日卯时,八日卯末”也。以时有交变,气有盛衰, 而潮之所至,亦因之为大小。
按《辍耕录》:浙江一名钱塘江,一名罗刹江。所谓罗刹 者,江心有石即秦望,山脚横截波涛中,商旅船到此, 多值风涛所困而倾覆,遂呼云。此事见吴越时僧赞 宁传载中。其昼夜二潮甚信。上人以诗括之曰:“午未 未未申,申卯卯辰辰,巳巳巳午午,朔望一般轮。”此昼 候也。初一日午末,初二日未初,十五日如初一夜候, 则六时对冲,子午、丑、未之类。汉东宣伯聚先生尝作 《浙江潮候图说》云:“大江而东,凡水之入于海者,无不 通潮,而浙江之潮,独为天下奇观,地势然也。浙江之 口,有两山焉,其南曰龛山,其北曰赭山,并峙于江海 之会,谓之海门。下有沙潬,跨江西东三百馀里,若伏 槛然。潮之入于浙江也,发乎浩渺之区,而顿就敛束, 逼碍沙潬,回薄激射,折而趋于两山之间。”怒,不拽 则奋而上。𬯀如素蜺横空,奔雷殷地,观者胆掉,涉者 心悸,故为东南之至险,非他江之可同也。原其消长 之故者,曰“天河激涌,曰地机翕张。”揆其晨夕之候者, 曰依阴而附阳,曰随日而应月。地志《涛经》,言殊旨异, 胡可得而一哉?盖圆则之运,大气举之;方仪之静,大 水承之。气有升降,地有浮沉,而潮汐生焉。月“有盈虚, 潮有起伏,故盈于朔望,虚于两弦,息于脁朒,消于胐 魄,而大小准焉。月为阴精,水之所生;日为阳宗,水之 所从。故昼潮之期,日常加子;夜潮之候,月必在午,而 晷刻定焉。卯酉之月,阴阳之交,故潮大于馀月。大梁 析木,河汉之津也,朔望之后,天地之变,故潮大于馀 日。寒暑之大,建丑未也,一晦一明,再潮再汐,一朔一 望,再虚再盈,天一地二之道也。月经于上,水纬于下, 进退消长,相为生成,历数可推,毫厘不爽,斯天地之 至信,幽赞于神明,而古今不易”者也。杭之为郡,枕带 江海,远引瓯、闽,近控吴、越,商贾之所辐辏,舟航之所 骈集,则浙江为要津焉。而其行止之淹速,无不毕听 于潮汐者,或违其大小之信,爽其缓急之宜,则必至 倾垫底滞,故不可以不之谨也。某承乏兹郡,属兵革 未弭之秋,信使之往来,师旅之进退,虽期会纷纭,边 陲警急,必告之曰:“谨候潮,汝毋躁进以自危。”然而迹 累肩摩,晨驰夕骛,有不能人喻而户说之者。考之《郡 志》,得《四时潮候图》,简明可信,故为之说,而刻石于浙 江亭之壁间,使凡行李之过此者皆得而观之,以毋 蹈夫触险躁进之害,亦庶乎“思患而预防之意”云。此 说博极群书,辞理超诣,而古今之论潮汐者盖莫能 过之矣,因并录之。
按《续文献通考》浙江杭州府:“浙江在府城西三里,出 歙县玉山,其水经建德合婺溪,过富春为浙江,入于 海。江口有山,居江中,潮水投山,十折而曲,故云浙江。” 富春江在富阳县南,即浙江上流。
按《江南通志》,徽州府婺源县北七十里有浙源山,一 名浙岭,高三百馀仞。婺源诸水多西入鄱阳,惟此山 之水东会休宁、祁门、黟县诸水至歙浦,又会绩溪、歙 县诸水赴浙江。
休宁县南一百十八里,有方原山,本名“黄土山”,唐改 今名,又名“马金岭。”其阴之水,北流入率山之江。其阳 东流者入于睦之遂安,西流者入于衢之常山界,而 皆趋于浙江。
新安江在歙县,其源一出歙之黟山,一出休宁之率 山,一出绩溪之“大鄣”,一出婺源之浙岭,四水皆达歙 浦,会流至严州,合金华水入浙江。
按《徽州府志》:“巃嵷之山,其水西南入于临溪,又会大 鄣山水回流,又会歙西歙北诸水入于歙浦,达于浙 江。”
按《浙江通志》:浙江在杭州府城东南二十八里。旧志: “源出徽州之黟县,广信之玉山,合严金衢诸水,过富 春为浙江。”卢肇曰:“浙者折也。盖取潮水出海曲折倒 流也。”
按《严州府志》,新安江在府城南,一名歙江,经淳安一 带,又名青溪,至城东二里合婺港,又东入浙江。按《唐 六典》,“浙江水有三源”,此其一也。
东阳江在府城东南二里。来自金华府界,至此与歙 江合流,东入浙江。
按《桐庐县志》,桐江在县南六十步,其源有三,一出徽州,一出衢州,一出金华。三水合而东北远注九十里, 至县郭之南,曰桐江,东流历富阳浙江以入于海。 按《富阳县志》,富春江自桐庐经富春入钱塘。昔桑钦 《水经》谓:“浙江之源,西自严滩,东通海道。”
孙洲在县西南四十二里,周二十三里。《吴录》云:“浙江 经富阳,中有沙涨。吴武烈为郡吏,趋府,乡人饯之沙 上,父老曰:‘此沙狭而长,君当作长沙太守’。”后果如其 言,遂名孙洲。
按《绍兴府志》:“浙江在萧山县西十里,其源自南直隶 徽州府黟县来,经富阳县一百五十里入县境,北转 海宁入于海。以有曲折之势,故曰浙江,又名浙河。《庄 子》云:‘浙河之水是也。又江之西为钱塘县,曰钱塘江。 又江之中有罗刹石,曰罗刹江。其石巉岩,数破舟。五 代时,潮沙涨没,今已不见。又有定山曰定山江,定山’” 亦名浙山,今盖属钱塘县。潮冲山即回。《说文》云:“别流 为汜,至山阴会为浙江。”《汉·地理志》:“縠水自太末连北 至钱塘,入浙江。”《水经》:“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馀杭, 东入于海。”郭璞注云:“浙江一名渐江。”《史记》:“秦始皇三 十七年,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北百二十里,从 狭中渡。”徐广曰:“盖馀杭也。”江今为钱塘、萧山二县界 舟楫渡处,江面旧可三十里,近沙滩涨出渐狭不二 十里,其海口阔处乃七十里。
按《萧山县志》朱室坞在浙江西岸。《水经注》:“勾践百里 之封,西至朱室。”谓此。
按《杭州府志》:钱塘江在府城东南,总名浙江。其源发 自徽州。徽州之水,既入严州桐江,而衢州有水自兰 溪而来,金华之水亦至兰溪,与衢州水合,而俱会于 桐江。乃入杭州之富阳,曰富春江;至钱塘曰钱塘江。 凡经过者,徽、严、绍、杭四府,曲折而东,以入于海。按《旧 志》曰:“《史记》云:‘水至会稽山阴为浙江’。”虞喜云:“潮水投” 浙山,下折而曲。一云:江有反涛,水势折归,故名浙江。 卢肇云:“浙者,折也。盖取其潮出海,屈折而倒流也。”一 名浙河。《山海经》云:“禹治水,至于浙河。”庄周云:“浙河之 水,涛山浪屋,雷击霆砰,有吞天沃日之势是也。”又名 曲江。枚乘《七发》云:“将以八月之望,观涛于广陵之曲 江。”盖广陵为扬州,杭属扬,故亦名广陵。曲者即折之 谓。一名罗刹江,取风涛险恶之意。潮水昼夜再至,奔 腾冲激,诸家之论,纷纷各殊。郡人以八月十八日为 潮诞辰,倾城往观,善泅者溯涛出没,谓之“弄潮”,往往 没溺。宋设厉禁不能遏,今则无之矣。
海门去府治东北六十里,有山曰“赭山”,与龛山相对 峙,潮水由是入浙江。
定山,一名狮子山,在钱塘县治东南四十里,高五十 丈,周回七里一百二步,突出浙江数百丈。《郡国志》:“江 涛至此辄抑,过则𣸣怒若雷,故名。”
按《西湖志》:浙江在郡城之东南,登西湖诸山,则大略 可瞰。其源发自徽州,投浙山下折而曲。一云江有反 涛,水势折归,故名浙江,又名曲江,一名广陵曲,一名 罗刹江。今以其地界于钱塘县,遂名钱塘江。江之对 有两山焉,其南曰龛山,其北曰赭山,谓之海门。盖取 两山并峙于江海之会,潮水由是入浙江,故名。郭璞 《地记》云:“海门一点巽山小。”又云:“海门笔架峰峦起”是 也。又按郦道元《水经注》云:“浙江一名渐江,水出丹阳 黟县南蛮中,又东北经建德州,又北至新城县,东北 至富阳县,又东北过钱塘县。”此其说与今水道符合。 其经灵隐山下,东合临平湖,又东经御儿乡,又东经 槎渎注于海。其说与今不合。盖槎渎近皋亭山,而海 又在东南,相去甚远,非入海处也。岂地势移易,而向 之斥卤涨成平陆,故不复考与?其潮昼夜再上杭州 有为诗括之者,曰:“午未未未申,寅卯卯辰辰,巳巳巳 午午,朔望一般轮。”此昼候也。初一日午末,初二日未, 初十六日如。初一日夜候,则六时对冲,子午丑未之 类。此亦其大概耳。其“交泽起水大小之度,则四时不 同。春三月初一日、十六日午末大夜,子正初二日、十 七日未初大夜,子末初三日、十八日未正大夜,丑初 初四日、十九日未末大夜,丑末初五日、二十日申正 下岸夜寅初初六日、二十一日寅末渐小晚,申末初 七日、二十二日卯初渐小晚,酉初初八日、二十三日 卯末”渐小晚,酉正初九日、二十四日辰初小晚,酉末。 初十日、二十五日辰末交泽晚,戌正十一日、二十六 日巳初起水夜,戌末。十二日、二十七日巳正渐大夜, 亥初。十三日、二十八日巳末渐大夜,亥正。十四日、二 十九日午初渐大夜,亥末十五日、三十日午正极大 夜,子初。秋与《春》同。夏初一日、十六日午末大夜;子正 初二日、十七日未初大夜子末初三日、十八日未正 大夜;丑初初四日、十九日未末大夜;丑正初五日、二 十日申初下岸夜;丑末初六日、二十一日寅初小晚 申正初七日、二十二日寅末小晚,申末初八日、二十 三日卯初小晚;酉初初九日、二十四日卯末小晚;酉 正初十日、二十五日辰初“交泽,晚,酉末。”十一日、二十 六日辰末起水夜,戌初。十二日、二十七日巳初渐大夜,戌末。十三日、二十八日巳末渐大夜,亥初。十四日、 二十九日午初渐大夜,亥末。十五日、三十日午末大 夜,子初。冬初一日、十六日午末大夜,子初。初二日、十 七日未正大夜,子末。初三日、十八日未末大夜,丑初。 初四日、十九日申初大夜丑末初五日、二十日申正 《下岸》夜,寅初初六日、二十一日寅末渐小晚,申末初 七日、二十二日卯初小晚酉初初八日、二十三日卯 末小晚酉正初九日、二十四日辰初小晚酉末初十 日、二十五日辰末《交泽》夜,戌初十一日、二十六日巳 初起水夜,戌末十二日、二十七日巳正渐大夜,“戌末。 十三日、二十八日巳末,渐大,夜亥初;十四日、二十九 日午初,渐大,夜亥正;十五日、三十日午正,渐大,夜亥 末。”元时褧伯宣考郡志,得四时潮候图,并著为说,以 刻石于浙江亭之壁间,使凡行李之往来者阅此,庶 无蹈夫触险躁进之害。又有吴亨寿《答严起论潮书》, 详载旧志,其潮水昼夜奔腾冲击,声震地轴。郡人以 八月十八日,倾城观潮为乐。濒江之人有善泅者,好 溯涛出没为戏,谓之“弄潮”,往往没溺。宋治平中,郡守 蔡襄作《戒弄潮文》以戒之,终不能遏,今则无之矣。郡 人观潮,自八月十一日为始,至十八日最盛。盖因宋 时以是日教阅水军,故倾城往看,至今犹以十八日 为名,非谓江潮必大于是日也。至俗所称“潮诞”,更可 怪矣。是日,郡守以牲醴设祭潮神,而郡人士女云集, 僦倩幕次,罗绮塞涂,上下十馀里间,地无寸隙。按淳 熙十年八月十八日,驾诣德寿宫,奉迎上皇观潮。先 期,浙江亭扎缚席屋五十间,至是并用彩缬幕帟。上 皇至,赐从官酒食,并免侍班,听从便观看。先是,澉浦 金山都统司水军五千人抵下江,至是,又仓殿司新 剌防江水军、临安府水军,并行阅试。军船摆开西兴、 龙山两岸近千只,管军官于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 旗标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 息诸般皆不见。自龙山以下,贵邸豪民彩幕绵亘二 十馀里,几无行路。西兴一带,亦缚幕次,彩绣照江,有 如铺锦。市井弄水者憎儿留住等凡百馀人,皆手持 十幅彩旗,蹈浪争雄,直至海门迎潮。又有踏滚木水、 傀儡水,百戏撮弄,各呈伎艺。上皇喜曰:“钱塘形胜,天 下所无。”上起奏曰:“江潮亦天下所独。”宣谕侍官各赋 《酬江月》一曲,至晚呈上,以吴琚为第一。
捍江塘,自唐宋以来,代有修筑。相传吴王赐子胥死, 浮之江中,其神依潮来往,有见其乘白马于潮头者。 谢承《后汉书》曰:“吴郡王闳渡钱塘江,遭风,船欲覆。闳 拔剑砍水骂子胥,水息得济。梁开平四年八月,钱武 肃王始筑塘在候潮门,通江门外,潮水昼夜冲激,版 筑不就,命强弩数百以射,又致祷于胥山祠,仍为诗” 一章,其末句曰:“为报龙王及水府,钱江借取筑钱城。 函钥置海门山。”既而潮水避钱塘,东击西陵,遂造竹 络,积巨石,植以大水。堤既成,久之乃为城邑聚落。凡 今之平陆,昔皆江也。潮水冲突不常,堤岸屡坏。大中 祥符五年,郡守戚纶与两浙转运使陈尧佐申请,遣 使自京师部扫匠濠寨赴州,易柱石之制,虽免水患, 而众颇非其变法。七年,诏江淮发运使李溥,同内供 奉官卢守懃复依钱氏制专其事。时水方大溢,九年, 郡守马亮祷于子胥祠,明日忽涨横沙数里,堤遂以 成。景祐中,堤复坏。两浙转运使张夏作堤十二里,置 捍江兵士五指挥,采石修塘,随损随治。杭人德之,为 之立庙,即今昭贶庙是也。庆历初六月,大风驱潮,堤 再坏。郡守杨偕、转运使田瑜协力筑堤二千二百丈, 丁宝臣作《记》。绍兴十年,以转运副使张汇之请,招填 捍江军额。二十二年,吏部尚书林文鼐建言:“乞选谙 晓之士,专置一司,询故老,究利病,水落而后兴工。”且 言:“罗刹江滨旧有吴王、英烈王庙,烬于回禄,乞灵无 地,乞付有司营葺。”从之。自是百馀年间,屡作屡坏。嘉 熙戊戌秋,潮由海门𢭏月塘头,日浸月削,民庐僧舍, 坍者四十里。己亥六月,诏赵与懽除端明殿学士、知 临安,任责修筑。与懽奏:先于傍近筑土塘,以为救急 之术,然后于内筑石塘。又奏“日役殿、步司官兵五千 五百馀人,并募夫工及修江司军兵三千馀人,贴立 石仓,夹植桩笆板木,昼夜运土填筑。自水陆寺之下, 江家桥之上,近江港口筑坝,南北长一百五十丈。自 团围头石塘近江,筑擦水塘,长六百丈。自六和塔以 东一带石堤,添新补废四百馀丈。”阅三月毕工,水复 其故。明成化八年八月九月,江潮大溢,塘坏特甚。敕 差工部侍郎李颙整筑,塘始如旧。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