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三百二十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三百二十卷目录
海部杂录
海部外编
山川典第三百二十卷
海部杂录
编辑《书经禹贡》:“江汉朝宗于海。”〈蔡传〉春见曰“朝”,夏见曰宗。朝 宗,诸侯见天子之名也。江汉合流于荆,去海尚远,然 水道已安而无有壅塞横决之患,虽未至海而其势 已奔趋于海,犹诸侯之朝宗于王也。
《诗经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大全〉蔡氏曰:“水势横趋 于海,犹诸侯朝宗于王也。”
《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 委也,此之谓务本。”
《乡饮酒义》:“洗之在阼,其水在洗东,祖天地之左海也。” 〈注〉海,水之委也。天地之间,海居于东,东则左也。故洗 之在阼,其水在洗东,有左海之义焉。
《公羊传》四。《卜郊传》:“河海润于千里。”〈注〉亦能通气致雨。 润泽。及于千里。《韩诗外传》曰:“汤时大旱。使人祷于山 川”是也。
《吕氏春秋》:“比目之鱼死于海。”
焦氏《易林》干之《豫》。禹凿龙门,通利水源,东注沧海,民 得安从。
《干》之《随》,乘龙上天。两蛇为辅,踊跃云中,游观沧海,民 乐安处。
“《蒙》之干”,海为水王。聪圣且明,百流归德。无有畔逆,常 饶优足。
“《同人》之《益》”,捕鱼河海,笱网多得。
《同》人之《既济》漏泉滑滑,流行不绝。污为江海,败毁邑 里。
《随》之《未济》“江海变服”,淫缅无测。
《临》之《萃》凫游江海。役行千里,以为死亡,复见空桑,长 生乐乡。
《临》之《中孚》,千人举龙。困危得海,终安何畏。
《无妄》之震,“凫池水溢,高陆为海,江河横流,鱼鳖成市。 千里无墙,鸳凤游行。”
《遁》之《否》。海老水干,鱼鳖萧索。高落无涧,独有沙石。 晋之垢。乘桴浮海。免脱𢀴中,虽困无凶。 益之《无妄》,水流趋下,遂成东海。求我所有,买鳣与鲤。 《益》之《震》。龟厌江海,陆行不止,自今枯槁。失其都市,忧 悔咎生。
旅之《归妹》,水坏我里,东流为海。龟鼍讙嚣,不得安居。 涣之《需》,江有宝珠,海多大鱼。亟行疾去,可以得财。 礼斗威仪,君乘土而王则海夷。
《春秋感神符》,“后妃恣则泽为海。”
《春秋考异邮》:“黄星骋,海水跃。”宋均曰:“黄星,土精也。土 安静,跃则失常。”
《国语》:赵简子叹曰:“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 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
《家语》:“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
立冬,则燕雀入海化为蛤。
海“重润。”《太平之庆》。
《山海经》:“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
《道德经后己》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善下之, 故能为百谷王。”
《管子》:“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晏子》:东海有蛊,巢于蚊睫,再乳再飞,而蚊不为惊。臣 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
《文子》:“河不满溢,海不波涌。”
“积石成山,积水成海”,不积而能成者,未之有也。 江海无为以成其大,窊下以成其广。
《乘舟楫》者不游而济江海。
《列子》:“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 之谷,名曰归塘。”
《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 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 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 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 月息者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 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 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 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
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厚。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辨 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 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 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 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 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 于教也。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 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 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 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 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 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 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礧空 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 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 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 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 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 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 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北海若曰:“否。夫物 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 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曏今故,故遥 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 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途,故生而不说,死 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 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 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 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 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 不可围,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 大视细者不明。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故异便 势之有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无形者,数之所 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 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 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是故大人之行,不出 乎害人,不多仁恩,动不为利,不贱门隶,货财弗争,不 多辞让,事焉不借人,不多食乎力,不贱贪污,行殊乎 俗,不多辟异为在从,众不贱佞,謟世之爵禄不足以 为劝,戮耻不足以为辱,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 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已,约分 之至也。”《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 恶至而倪大小?”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 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 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 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 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 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 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 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则万 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 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 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 常也。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 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 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故 曰:“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 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 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帝王殊禅,三 代殊继,差其时,逆其俗者,谓之篡。夫当其时,顺其俗 者,谓之义。之徒默默乎河伯,“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 之家。”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 吾终奈何?”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 无拘而志,与道大蹇,何少何多,是谓谢施。无一而行, 与道参差。严乎若国之有君,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 之有社,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 畛域。兼怀万物,其孰承翼?是谓无方。万物一齐,孰短 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 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是 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 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 将自化。”《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耶?”北海若曰:“知道者 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 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 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 就,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知天 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蹢躅而屈伸,反要而语极。”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 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 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周顾视车辙,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 升斗之水活我哉?”
《淮南子》:“以道为竿,以德为纶,礼乐为钩,仁义为饵,投 之于江,浮之于海,万物纷纷,孰非其有。”
身处江海之上,而神游魏阙之下。
《贲》星坠而渤海决。
庶女叫天,雷电下击,景公台陨,支体伤折,海水大出, 水出于山,入于海。
“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 止休。
海水虽大,不受胔芥。
田中之潦,流入于海。附耳之言,闻于千里。
“流潦注海”,虽不能益,犹愈于已。
《神异经》:“大荒之东极至鬼府山臂,沃椒山脚,巨洋海 中昇载海日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 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 矣。”〈注〉按《元中记》云:“天下之强者,东海之恶燋焉,水灌 而不已。”恶燋,山名,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海水灌之即 消,即沃椒也。
《十洲记》:“扶桑在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馀围,两干 同根,更相依倚,是以名扶桑。”
《关令内传》,天有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里,地亦如 之,各以四海为脉。
《盐铁论》大夫曰:“五行南方火,而交趾有大海之川。” 大夫曰:“《传》曰:‘河海润千里,盛德及四海,况之妻子乎’?” 文学曰:“行远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
《贤良》曰:“土积而成山阜,水积而成江海,行积而成君 子。”
《文学》曰:“齐有泰山巨海,而负于田常,非地利不固,无 术以守之也。”
《说苑》:“游江海者托于船。”
《甯戚对齐桓公》曰:“明王圣主之治,若夫江海无不受, 故能长为百川之主;明王圣君无不容,故能安乐而 长久。”
《法言》:“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 《后汉书。东夷传》:“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 滨大海,北与挹娄、夫馀,南与濊貊接。”
濊东穷大海,西至《乐浪》,海出斑鱼,使来皆献之。 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馀国。
《西域传》:“安息西界极矣,自此南乘海,乃通大秦。其土 多海西珍奇异物焉。”
《说文》:“海,天池也。”
《博物志》:“南越负海之邦,交趾之土,谓之南裔。”
汉北广远,中国人鲜有至北海者。汉使骠骑将军霍 去病北伐单于,至瀚海而还,有北海明矣。
汉使张骞渡西海,至大秦。西海之滨有小昆仑,高万 仞,方八百里。东海广漫,未闻有渡者。
南海有鳄鱼,状似鼍,斩其头而干之,去齿而更生,如 此者三乃止。
东海中有“牛体鱼,其形状如牛,剥其皮悬之,潮水至 则毛起,潮水去则毛伏。”
《东海蛟错》鱼生子,子惊还入母肠,寻复出。
东海有物,状如凝血,纵广数尺,方员,名曰“鲊鱼。”无头 目处所,内无藏,众虾附之,随其东西,人煮食之。 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稔熟,名曰 “自然谷”,或曰“禹馀粮。”
沧海之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金银为宫阙,仙 人所集。
《抱朴子》:“并乎沧海者,必仰辰极以得返。”
运行潦而勿辍,必混流乎沧海矣。
“《大厦既燔》,而运水于沧海”,此无及也。
焦喉之渴切身,而遥指沧海于万里之外。
见沧海如盘盂。
俗士多云:“今海不及古海之广。”
汎沧海者,岂暇逍遥于潢洿。
灭荧烛者,不烦沧海。
《浮溟海》者,识池沼之褊。
“《修步武》之池”,而引沉鳞于江海。
《沧海》扬万里之涛,不能敛山峰之尘。
《沧海滉瀁》,不以含垢累其无涯之广。
虞喜《志林》:“东海之鱼坠一鳞,昆仑之木落一叶”,圣人 皆能知之也。
《广州记》:“海中有文魮,鸟头尾鸣,似磬而生。玉 海中多朱鳖,状如肺,有四眼六脚而吐珠。”
平定县巨海有水犀,似牛,其出入有光,水为之开。 海中有大珠,“明月珠、水精珠。”
《三齐略记》:海上蜃气时结楼台,名“海市。”
郭氏《中元记》:“天下之强者,东海之沃焦焉,水灌而不已。”沃焦者,山名也,在东海南方三万里,海水灌之而 不消。
东方之大者,东海鱼焉。行海者一日逢鱼头,七日逢 鱼尾。鱼产三日则波为之变红。
天下之大物,有北海之蟹焉,举一螯能加于山上,身 故在水中。
平定县巨海有水犀,似牛。其出入有光,水为之开。 《述异记》:“南海中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南海出鲛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馀金,以 为服,入水不濡。
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绡之处,绡有白之如霜者。 郁林郡有珊瑚市,海先市珊瑚树,碧色,生海底,一株 十枝,枝间无叶。大者高五六尺,至小者尺馀。蛟人云, “海上有珊瑚宫。”汉元封二年,郁林郡献瑞珊瑚。 东海畔有孤竹焉,斩而复生,中有管。周武王时孤竹 之国,献瑞笋一株。
东北岩海畔有大石龟,俗云鲁班所作,夏则入海,冬 复止于山上。陆机诗云:“石龟尚怀海,我宁亡故乡。” 炎州在南海中,上有风生兽,似豹,青色,大如狸网。取 之积薪数车,烧之不燃,铁锤锻头数十下乃死,以口 向风,须臾便活。以石上菖蒲塞鼻,即真死。取其脑和 菊花服之,可寿五百岁。
火山在广南大海中,四月生火,十二月火灭。火灭之 后,草木皆生枝条。至火生,草木叶落,如中国寒候也。 取此木以为薪,燃之不烬,以其皮绩之为火浣布。 南海有明珠,即鲸鱼目瞳。鲸死而目精,可以鉴物,谓 之“夜光。”
《唐书天文志》:“古人所以恃句股术,谓其有证于近事。 顾未知目视不能及远,远则微差,其差不已,遂与术 错。譬游于太湖,广袤不盈百里,见日月朝夕出入湖 中,及其浮于巨海,不知几千万里,犹见日月朝夕出 入其中矣。”
《唐阙史》:鸡林僧云:“本国濒海岛上,其水多卤,或有如 锉糵投其中者。惟淮波截海而渡,味甘色澈,愈病析 酲。其国或一岁怠于朝贡,则淮水为之不至,且多疾 疫,水旱作。”
《酉阳杂俎》:“仍建国,无井及河涧,所有种植,待雨而生, 以紫矿泥地承雨水用之。穿井即若海水。”又咸土俗, 潮落之后,平地为池,取鱼以作食。
石栏干,生大海底,高尺馀,有根,茎上有孔如物点,渔 人网𦊰取之。初出水,正红色,见风渐渐青色。 东海大鱼,瞳子大如三斗盎。
井鱼脑有穴,每翕水,辄于脑穴蹙出,如飞泉散落海 中,舟人竟以空器贮之。海水咸苦,经鱼脑穴出,反淡 如泉水焉。
乌贼旧说名河伯度事小吏,遇大鱼辄放墨方数尺, 以混其身。江东人或取墨书契,以脱人财物。书迹如 淡墨,逾年字消,唯空纸耳。海人言,昔秦皇东游,弃算 袋于海,化为此鱼,形如算袋,两带极长。一说:乌贼有 矴,遇风则蚪前一须,下矴䱤鱼。凡诸鱼欲产,䱤鱼辄 舐其腹,世谓之“众鱼之生母。”
朱崖境内有一岛,居民甚众,地无井泉,海水特咸,取 草木汁饮之,故号《木饮州》。
《续酉阳杂俎》:蜀石笋街,夏中大雨,往往得杂色小珠。 俗谓地当海眼,莫知其故。蜀僧惠嶷曰:“前史说,蜀少 城饰以金璧珠翠,桓温恶其大侈,焚之,合在此。今拾 得小珠,时有孔者,得非是乎?”
北海有木兔,类鹪鹠。
南海有水族,前左脚长,前右脚短,口在胁傍、背上,常 以左脚捉物,寘于右脚,右脚中有齿,嚼之方内于口, 大三尺馀,其声术术,南人呼为“海术。”
《吴地记》:“炭渚桥,吴时海渚通源,后沙涨为陆,基址见 存。”
《录异记》:“火星之精,坠于南海中为大珠,径尺馀,时出 海上,光照数百里,红气亘天。今名其地为珠池”,亦名 珠崖,后有时出焉。
《梦溪笔谈》:按:“文蛤即吴人所食花蛤也,魁蛤即车螯 也。海蛤今不识,其生时但海岸涯泥沙中得之,大者 如碁子,细者如油麻粒,黄白或赤相杂,盖非一类。乃 诸蛤之房,为海水砻砺光莹,都非旧质。蛤之属其类 至多,房之坚久莹洁者,皆可用,不适指一物,故通谓 之海蛤耳。”
《桂海金石志》:“石梅生海中,一丛数枝,横斜瘦硬,形色 真枯梅也,虽巧工造作所不能及。根所附著如覆菌。 或云本质为海水所化,如石蟹、石虾之类。”
《西溪丛语》:尝闻习海者云:“航海自二浙可至平州。闻 登州竹山、驰基诸岛之外,天晴无云,可远望平州城 壁。”今自二浙至登州与密州,皆由北洋,水极险恶。然 有自胶水镇三日而抵明州、定海者。杜甫《后出塞》云: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及《昔游篇》云:“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吴门转粟帛,泛海凌蓬莱。”其事可见 《同话录》。近闻广人云:有一种芦渟,人在海岸石窟中 居止,初亦无定处,三四口共一小舟,能没入水数丈, 过半日乃浮出。形骸饮食衣著,非人也。能食生鱼,兼 取蚬蛤海物,从舶人易少米及旧衣以蔽体,风浪作 即扛挽船置岸上,而身居水中,无风浪则居船中。 《蠡海录》:“或问海错生咸卤,而其味每淡。及获之,腌浸 以盐,其味即咸矣。其理何在?答曰:‘生气临之者常,死 气临之者变。生,生气也;死,死气也。故海错在海皆淡, 及其离海盐腌之即咸。生则气血行,故味不入;死则 血气凝,故味能入’。”
《澄怀录》:李赞皇云:“花木以海为名者,悉从海外来。” 《异闻录》:宋永亨“海一而已。地之势,西北高而东南下”, 所谓东南北三海,其实一也。北至于青沧,则云北海, 南至于交广,则云南海;东渐吴越,则云东海,无由有 所谓西海者。《诗》《书》《礼》《经》所载四海,盖引类而言之。《汉 西域传》所云蒲昌海,疑亦渟居一泽尔。班超遣甘英 往“条支,临大海”,盖即南海之西云。
《蠡海集》:水味咸,水性然也。而海水独苦咸,盖亢极而 反之义也。水极则反火,乃为咸苦,然遇土而煎熬为 盐,则纯咸矣。是藉土以制其太过,遂能复其本性云。 《日知录书正义》言:天地之势,四边有水。邹衍书言:“九 州之外,有大瀛海环之。”是九州居水内,故以州为名。 然《五经》无西海、北海之文,而所谓四海者,亦概万国 而言之尔。《尔雅》: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周礼 校人》:“凡将有事于四海山川。”注:“四海犹四方也。”则海 非真水之名。《易卦》“兑为泽”,而不言海。《礼记乡饮酒义》 曰:“祖天地之左海也。”则又以见右之无海矣。《虞书》禹 言:“予决九川,距四海。”据《禹贡》但有一海,而南海之名, 犹之西河,即此河尔。
《禹贡》之言海有二:“东渐于海”,实言之海也;“声教讫于 四海”,概言之海也。
宋洪迈谓:海一而已,地势西北高,东南下,所谓东北 南三海,其实一也,第无所谓西海者,《诗》《书》《礼经》之称 四海,盖引类而言之。至如《庄子》所谓“穷发之北有冥 海”,及屈原所谓“指西海以为期”,皆寓言尔。程大昌谓 条支之西有海,先汉使固尝见之,而载诸史。后汉班 超又遣甘英辈皆亲至其地,而西海之西又有大秦 夷人,与海商皆常往来。霍去病封狼居胥山,其山实 临瀚海,苏武、郭吉皆为匈奴所幽,寘诸北海之上。而 《唐史》又言突厥部北海之北有骨利干国,在海北岸。 然则《诗》《书》所称四海,实环华夷而四之,非寓言也。然 今甘州有居延海,西宁有青海,云南有滇海,安知汉、 唐人所见之海,非此类耶?
《春明梦馀录》:“赣榆外有神山,海州青峰山,有一所,十 八村。登莱外浮岛,其比如栉。沙门岛,渡辽者必泊舟。 长山岛四十馀里,多产鹿。田横岛,可居千馀人。唐岛, 唐太宗征辽,驻跸于此。石臼岛,金主宋高营寨。古镇 岛,有巡司。薛岛,武阳侯故居,不能悉记。故自海渡山 东者,只岛内行,不放大洋。”
舟山七十四嶴,山绕围不能进。芦花嶴在口旁,故被 盗。
《台州府志》:“天女峰,望之如髽女状,又名丫髻。上有小 庵,海中人望,馀山皆伏,惟天台华顶与此峰屹立。 华顶峰中有黄金洞,绝顶东望沧海,弥漫无际。 五百罗汉石,相传五百罗汉自西天泛海至此,船与 众物皆化为石。”
《吉安府志》:“蓬莱岭上有石岩、石笋、仙鹅池,人谓如海 上蓬莱。”
《福州府志》:“凤凰冈乌石岭应潮泉在山巅,水才数尺, 浅深盈涸,与潮相应,相传为海眼。”
《青州府志》:“诸城县信阳乡西南八里海东岸巨石平 正如床,上有巨人仰卧迹,身长丈馀,首干趾巽脑胁 膝骨痕俱入石数寸。”
《广东通志》:海月岩,古传海上风帆影落井中,《宝安八 景》所谓“海月风帆”即此。
独峰岭平地突起,孤峰耸峻。欲观海者陟其绝顶,则 “媚川”珠池,宛然在目。
金牛山,其峰插空。登之,则东南诸山皆为培𪣻。海中 望之,以定方隅。
龙龛岩昔云,“龙入海,蜕骨于岩中,樵者于此拾有龙 骨。”
海马色赤黄,高者八、九尺,逸如飞龙,山食而宅海,盖 龙种也。东南岛夷老于泛海者间一见云。
《高州府志》:“海中有文魮,乌头尾鸣,似磬而生玉。又有 朱鳖,状如肺,有四目六脚而吐珠。海在鉴江之南。 平定县东,海中有𩣡马似马,牛尾一角。又有水犀,似 牛,其出入有光,水为之开。”平定县即今吴川也。 《宁海县志》:“县东南海中,孤山特立,往往海气结为楼 台亭塔之状,或长如城,或小如轿,五采相宣,极为怪 丽《山东通志》:“齐郡历山上旧有古铁锁,大如人臂,其峰 再匝。相传本海中山,山神好移,故海神锁之,挽锁断, 飞来于此。”
莘县有甘泉邑,父老相传,昔有领命取东海水引药 以疗疾者,限期甚急。道经本县,夜宿城东邸店,愁惧 不已。梦寐间,有人告以“此处有甘泉,其源通于海,可 取之以复命。”明旦果寻至井,尝其水味,甘美殊常,遂 取之以归,后疾果愈。
《广东通志》:“冠头岭,相传交趾黎王葬于此,其国人每 岁望海一祭。”
落笔峒石峰独耸,高数十丈,中有石硐,俗传有僧于 此坐化。又有井,深不可测,昔人刻木为志,沈井中,后 于大海中得之云。
《庐山通志》金像文殊一事。按《志盘东林传》有云:“后商 人于海东获一圆光,持以就像,若弥缝然。”此非陶侃 获像事,乃高悝获像事也。考释道宣《列塔像神瑞迹》 云:“扬州长干寺育王像者,东晋咸和中,丹阳尹高悝 见张侯浦有光,使人寻之,得一金像,无光,遂载像至 长干巷口。牛不复行,因纵之,乃径趣长干寺。后数年, 东海人于海获铜趺像浮水上,因送像所,果同。后四 十年,南海获铜光于海下,送像所又宛然符合。自晋、 宋、齐、梁、陈七代,无不入内供养。”今在京师大兴善寺 摹写,殷矣。真身在庐山峰顶寺。据此,则东海获圆光, 非远公所迎之像矣。宣又曰:“江州文殊师利瑞像者, 晋名臣陶侃,见于南海,送于寒溪,迁”荆州,船即没。远 法师迎入庐山,一无所碍。今在东林重阁上。及考《法 苑珠林》《金汤编》所载陶侃瑞像,亦无获镜光事,惟高 悝长干瑞像有之。则志盘误以两事为一事耳。
海部外编
编辑《山海经》: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 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御西山之木石,以 堙于东海。
《述异记》:“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 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 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 不饮其水。一名鸟誓,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 雀。
《拾遗记》:“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处璇宫而夜织,或 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沧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 绝俗,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降乎水际,与皇娥 䜩戏,奏㛹娟之乐,游漾忘归。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 桑之树,直上千寻,叶红椹紫,万岁一实,食之后天而 老。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薰茅为旌”, 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知四时之候,故《春秋传》曰 “司至”是也。
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昼 灭。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 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 “挂星查。”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 如暝矣。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游海之人传其神 伟也。西海之西,有浮玉山,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 色若火,昼则通昽不明,夜则照耀穴外,虽波涛灌荡, 其光不灭,是谓阴火。当尧世,其光烂起,化为赤云,丹 辉炳映,百川恬澈。游海者铭曰“沉燃”,以应火德之运 也。
虞舜在位,有大频之国,其民来朝,乃问其灾祥之数。 对曰:“昔北极之外,有潼海之水,渤潏高隐于日,中有 巨鱼大蛟,莫测其形也。吐气则八极皆暗,振鬐则五 岳簸荡。当唐尧时,怀山为害,大蛟萦天,萦天则三河 俱溢,海渎同流。三河者,天河、地河、中河是也。”
《三齐略记》: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 皇求为相见,神云:“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 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脚画其 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 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
始皇祭青城山,筑石城,入海三十里,射鱼,水变色如 血者数里,于今犹尔。
《酉阳杂俎》:王子年《拾遗记》:“汉武时,因墀国使南方,有 解形之民,能先使头飞南海,左手飞东海,右手飞西 海。至暮,头还肩上,两手遇疾风,飘于海水外。”
《搜神记》:汉下邳周式尝至东海,道逢一吏,持一卷书 求寄载,行十馀里,谓式曰:“吾暂有所过,留书寄君船中,慎勿发之。”去后,式盗发视书,皆诸死人录,下条有 式名。须臾还,式犹视书,吏怒曰:“故以相告而忽视之。 式叩头流血,良久,吏曰:‘感卿远相载,此书不可除卿 名,今日已去,还家三年勿出门,可得度也。勿道见吾 书’。”式还,不出已二年,馀家皆怪之。邻人卒亡,父怒使 往吊之,式不得已,适出门,便见此吏。吏曰:“吾令汝三 年勿出,而今出门,知复奈何!吾求不见,连累为鞭杖。 今已见汝,无可奈何。后三日日中,当相取也。”式还,涕 泣具道如此。父故不信,母昼夜与相守,至三日日中, 果见来取,便死。
《博物志》:灵帝光和元年,辽西太守黄翻上言,海边有 流尸,露冠绛衣,体貌完全。使翻感梦云:“我伯夷之弟, 孤竹君也,海水坏我棺椁,求见掩藏”,民有襁褓视,皆 无疾而卒。
《伽蓝记》。“永熙三年二月。浮图为火所烧。五月中有人 从象郡来。云见浮图于海中。光明照耀俨然如新。海 上之民咸皆见之。俄然雾起。浮图遂隐。”
《博物志》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 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 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 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馀日,奄至一处,有城郭 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 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 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 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月日, 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吴地记》:通元寺,吴大帝孙权吴夫人宅舍置。晋建兴 二年,郡东南二百六十里有沪渎,渔人夜见海上光 明照水彻天,明日睹二石神像浮水上,众言曰:“水神 也。”以三特日祝迎之。像背身泛流而去。时郡有信士 朱应及东陵寺尼,率众以香花钟磬入海迎之,载入 郡城。像至通元寺前,诸寺竞争,数百人牵拽不动。众 议神像应居此寺。言毕,数人舁试,像乃轻举,即登宝 殿。神验屡彰,光明七日七夜不绝。
《神异经》:西海水上有人乘白马,朱鬣白衣元冠,从十 二童子,驰马西海水上,如飞如风,名曰“河伯使者。”或 时上岸,马迹所及,水至其处,所之之国,雨水滂沱,暮 则还河。
《临海记》:五龙山脊有石耸立,大可百围,上有丛木,如 妇人危坐,俗号萧夫人。父老云:“昔有人渔于海滨不 返,其妻携七子登此山望焉,感而成石。下有石人七 躯,盖其子也。”
《惠州府志》:“鲍靓,字太元,东海人也。五岁自言本曲阳 李家儿,九岁堕井死。父母得李氏,推问皆符。靓学兼 内外,明天文、河、洛书。为南海太守,常行部入海,遇风 饥甚,取白石煮食之以自济。”
《异苑》:“海陵如皋县东城村边,海岸崩坏,见一古墓,有 方头漆棺,以朱题上云‘七百年堕水,元嘉二十载三 月,堕于悬𪩘和,盖从潮漂沉,辄溯流还依本处。村人 朱护等异而启之,见一老姥,年可七十许,皤头著褂, 鬓发皓白,俨如生人,钗髻衣服,粲然若新,送葬器物 枕履悉存。护乃赍酒脯施于柩侧。尔夜护妇梦见姥’” 云。“向获名贶感至无已。但我墙屋毁废形骸飘露。今 以值一千乞为治护也。置钱便去。”明觉果得。即用改 殓移于高阜。
《韶州府志》:“梁智药禅师,天监元年,自西竺来,开月华 寺。往罗浮,创宝积寺。复来韶,开檀特寺、灵鹫寺,神异 莫测,朝游罗浮,暮归檀特。普通六年,于罗浮受龙王 请,入海不返。”
《杜阳杂编》:“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称 本北祖帝师之裔,自大足中流落于岭表。幼而慧悟, 工巧无比。元和中,宪宗皇帝嘉其聪慧而奇巧,遂赐 金凤环,以束其腕。知眉娘不愿住禁中,遂度以黄冠, 放归南海,仍赐号曰‘逍遥。及后神迁,香气满室,弟子 将葬,举棺觉轻,即彻其盖,惟有二履而已。后入海,人’” 往往见乘紫云游于海上。
《四川总志》:“韦昉,蜀人。夜渡涪陵江,忽遇龙女,遣骑迎 入宫。后昉登第,十年知简州,龙女复遣书相迎,敕命 昉充北海水仙。”
《山东通志》:朱梁时,青州有客泛海,遇风飘至一处,有 宫室城郭。海师云:“吾闻鬼域在是。”因登岸入城,其田 舍不殊中国。至宫值宴,侍宴者数十,衣冠器用多类 中国。升殿窥之,俄而王疾,召巫视之,谓有阳地人至 此,故病,当谢遣之。遂宴客。宴毕,客乘马至岸,登舟得 归。
《兴化府志》:“天妃林姓,世居莆田县之湄州屿,五代唐 晋时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也。母王氏。”《前编》槁城倪 中记云:“神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始 生而地变紫,有祥光异香,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事。乡 民以疾告辄愈。长能乘席渡海,乘云游岛屿间,人呼 曰神女《松江府志》:“妙普号性空,自号桃花庵主,汉州”人。绍兴 庚申,修书寄雪窦持禅师曰:“吾将水葬矣。”壬戌岁持 至,见其尚存,作偈嘲之。普笑曰:“待兄来作证明耳。”遂 集众说偈,乘木盆,张布帆,于青龙江,顺流入海,唱曰: “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真风偏寄知音 者,铁笛横吹作散场。”其笛声呜咽,顷于苍茫间,见以 笛掷空而没。后三日于沙上趺坐如生,道俗迎归阇 维,舍利大如菽者莫计,二鹤徘徊空中,火尽始去。 净真,华亭人。嘉熙三年,浙江钱塘江坍。净真以偈呈 安抚赵端明曰:“海沸江河水接连,民居冲荡益忧煎。 投身直入龙宫去,要止惊涛浪拍天。”遂投于海,三日 而返。谓众曰:“我在龙宫说法,龙神听受,此塘不复崩 矣。”语讫,复入于海。安抚上其事,敕赠护国法师。 《酉阳杂俎》:大定初,有士人随新罗使,风吹至一处,人 皆长须,语与唐言通,号长须国。人物茂盛,栋宇衣冠, 稍异中国地,曰扶桑洲,其署官品,有王长戢波目、役 岛逻等号。士人历谒数处,其国皆敬之。忽一日有车 马数十,言大王召客,行两日方至一大城,甲士守门 焉。使者导土人入伏谒,殿宇高敞,仪卫如王者。见士 人拜伏小起,乃拜士人为司风,长兼驸马。其主甚美, 有须数十根。士人威势烜赫,富有珠玉,然每归,见其 妻则不悦。其王多月满,夜则大会。后遇会士人见姬 嫔悉有须,因赋诗曰:“花无蕊不妍,女无须亦丑。丈人 试遣㹅无,未必不如㹅有。”王大笑曰:“驸马竟不能忘 情于小女颐颔间乎?”经十馀年,士人有一男二女。忽 一日,其君臣忧戚,士人怪问之。王泣曰:“吾国有难,祸 在旦夕,非驸马不能救。”士人惊曰:“苟难可弭,性命不 敢辞也。”王乃令具舟,命两使随士人谓曰:“烦驸马一 谒海龙王,但言东海第三汊第七岛《长须国》有难求 救。吾国绝微,须再三言之。”因涕泣执手而别。士人登 舟,瞬息至岸,岸沙悉七宝,人皆衣冠长大。士人乃前 求谒龙王。龙宫状如佛寺所图天宫,光明迭激,目不 能视。龙王降阶迎士人,齐级升殿,访其来意。士人具 说,龙王即令速勘。良久,一人自外白曰:“境内并无此 国。”其人复哀祈言:“长须国在东海第三汊第七岛。”龙 王复叱使者细寻勘速报。经食顷,使者返曰:“此岛虾 合供大王此月食料,前日已追到。”龙王笑曰:“客固为 虾所魅耳,我虽为王所食,皆禀天符,不得妄食。今为 客减食。”乃令引客视之,见铁镬数十如屋,满中是虾, 有五六头,色赤,大如臂。见客跳跃,似求救状。引者曰: “此虾王也。”士人不觉悲泣。龙王命放虾王一镬,令二 使送客归中国。一夕至登州,回顾二使,乃巨龙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