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303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三百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三百三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三百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三百三卷目录

 太原府部汇考十一

  太原府物产考

  太原府古迹考

职方典第三百三卷

太原府部汇考十一

编辑

太原府物产考        府志

编辑

谷之属

粱  ,稻  、稷  、黍  、秫  、大麦、小麦 、黄豆 、黑豆 、菉豆 、莞豆 、匾豆、豇豆 、小豆 、青豆 、荞麦。

菜之属

蘑菇 羊肚 、天花 ,猴头 ,葱  ,韭,蒜  ,芥  ,茄  ,椒  ,西瓜 、冬瓜、南瓜 ,菜瓜 ,甜瓜 ,王瓜 ,丝瓜 ,菠菜,萝卜 ,葫芦 ,瓠子 ,茼蒿 ,蔓菁 ,白菜,苋菜 ,莴苣 ,莙荙 ,苛蓝 ,芹菜 ,茴香,刀豆 ,紫罗带。

果之属

李  ,桃  ,苹果 ,梨 ,白果  ,松子,枣  ,柰  ,杏  ,核桃 ,石榴 ,柿子,葡萄 ,黑枣。

木之属

松  柏  杅  桑  枣  椴楦  竹  椿  槐  榆  桧柳  桐  杨  楸  桦  漆花之属。

菊:蓝色。玉簪  莲、  牡丹、  棣棠、海棠、   匾竹  榴、  石竹、  紫荆、八仙、   萱草、  珍珠, 月季、  夹竹桃、百合   蔷薇、  凤仙、 金盏、  水红迎春   卷丹、  木槿、 鸡冠、  牵牛、西番莲、   粉团、 素馨、 山丹、  金银花、茨梅、   夜合  梅花, 玫瑰,  紫蝴蝶、大秋葵、    秋海棠、  莴苣莲、 《八般娇》《地拥金莲》。

药之属

五灵脂 即寒号《虫粪》。出太原诸山上。

茯苓 ,太原迤北俱出,惟五台者极大而味平。其抱根而出为茯神。

赭石 生河东山中。《别录》曰:“出代郡者,名代赭。” 李时珍曰:“赭,赤色也。代即雁门也。俗呼土朱铁炉。甘石 出太原。” 《本草注》曰:金银之苗也。九天、三清俱尊之曰炉先生。李时珍曰:炉火所薰,其味甘故名。

蟾酥 出代州、太原、定襄、五台、崞县。

紫苏  、气砂  。兔丝子 、益母草。

锺乳  、卷柏  、小茴香 、自然铜。

玉芝  《瓜蒌  》,云母石 。肉苁蓉。

莞花  、贝母  、天南星 、款冬花。

婴石  :蘧麦  、酸枣仁 。郁李仁。

黄芩  、芍药  、《秦芄  》《石燕子》。

甘草  、地黄  、连翘  、黄蓍

槁本  ,桔梗  ,麻黄  ,远志。

半夏  、大黄  、石膏  、狼毒。

前胡  木贼  龙骨  王不留行蕤仁  麝香  羌活  太阴元精食之属。

羊羔酒 榆次出

珍珠酒 ,出平定太谷。

盐 出太原徐沟

豆豉 出阳曲

货之属

鹊卵石 ,石碌  片,碌  ,铁   锡,磁器  白矾  ,矾   丝   麻,绢   《布   红》。

鸟之属

野鸡  青眉  雉鸡  鹖鸡  鸡斑鸠  鹌鹑  鹭鹚  鸳鸯  鹅,黄鹂  半翅  白头翁 。鸽   雀鸭   鹰   撞破头 乌   鹊鹳   鸱   鸥   鹞子  燕《布谷》

兽之属

黄鼠  :飞鼠  ,野猫  ,马   ,牛羊   ,驴   ,猪   ,虎   豹。

熊   ,狐   獾   、狼   、鹿、犬   、獐   、兔   、麞鳞之属。

𫚖鱼 ,《山海经》:“县瓮之山,晋水出焉,其中多𫚖鱼。山。” 今在晋阳西,名汲瓮山。

太原府古迹考        府志

编辑

本府。阳曲县附郭。

三交城 ,在城北五里。世传晋大夫窦鸣犊所居。

大盂城 在东北八十里。春秋时晋太子邑,后分为七,盂其一也。汉为县。后魏曰大祁城。汾阳城 ,在城西七十里。汉为汾阳县。隋初改“阳直” ,唐又改今名。

洛阴城 ,在城东北六十里。隋洛阴府之地。唐初于此置罗阴县,今名“罗阴村。”

狼孟城 在城北六十里狼孟涧。一名狼调,王莽所改。旧断涧为城南门𬮱,今俗谓黄头寨。白马府 ,在城西北五十里,《隋书》谓之故府镔。铁坑 ,在城内都司衙西。相传掘地则铁陷。明初,焦驸马尝取铁制刀,甚利。

旧察院 旧在南市北,万历八年毁于火,因改察院于太子府,将院址归晋府,作“永安店。” 《风穴 》在城西二十里,石壁有穴,下有庙。传云神至,则穴内有声。

鼓楼 在城内都察院前。

“钟楼 ” 在城内“太山庙” 前。

“唱经楼 ” “在城内布政司前。”

“坤德阁 ” 在城内桥头街,观音堂前。

浩然台 在东关外

“作霖楼 ” 在城内都察院后。

通明阁 在府治东南天庆观内。

杕华堂 在城西柳溪上。宋韩绛、韩缜兄弟相继出守太原时建,一名“棣华堂。”

显灵阁 在城内大盈仓内。

柏堂 在旧府城内,唐北平王马燧建。

山亭 在旧府内西城上,唐时建。

太原县

晋阳城 在县北。唐叔虞子燮父徙都之所,一名唐城。后智伯引水灌城,不浸者三版,即此城也。晋刺史刘琨展筑其中,又有三城,其一曰太明城,董安于所筑,一曰仓城,一曰东城。唐武后时,长史崔承庆以二城隔汾,乃于其间跨水联堞,合而一之,名“中城。” 宋太宗尝御此城,受刘继元降,始隳其城。又西南外有罗城,以御西山之水,俗呼为“长龙城” ,今有罗城镇。

三角城 在县西北二十里义井村。一名徒人城,又名提胡城。赵襄子所筑,以处刑徒,虑其逃亡,内置却敌,外安龙尾三面,故名。今其址尚存。王陵城 ,在汾水东。旧县东南郑村,今改“黄陵村。”

受瑞坛 在旧晋阳仓城中。唐高祖举义兵,使子元吉留守,获瑞石,有文曰“李渊万吉” ,因筑坛,祀以少牢。

“石室 ” ,《后魏风土记》曰:“太原郡山有石室方丈,四壁文字篆书,人不能识。”

潜丘 《尔雅》曰:“晋阳有潜丘,在太原县东南八里旧城内,相传宋修惠明寺浮屠,陶土为瓦,用晋阳宫 ” ,在县故城内,春秋时建,内有元武楼、映月楼 ,在县西南十里,明成化间建。

“清华堂 ” 在县西南十里晋祠池上。北齐时建,《榆次县》。

中都城 ,在县东十五里。《左传》昭公二年,“执陈无宇于中都” ,即此。汉为县。

信都城 在县东十八里。今来暮乡是也。武观城 ,在县西南二十里陈侃村北,一名武馆城。《水经》云:“洞涡水至武馆城而北。” 即此。凿台 ,在县南四十里。韩、赵、魏杀智伯于此台。今台为洞涡水所侵。

孟母故宅 ,在县古城西城隅。盖孟子,邹人,其母并人也。其地有三徙乡。

长宁壁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后魏李长宁居此,故名。今长宁寨是也。

区堂壁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后魏傅区堂居此,故名。今福唐寨是也。

蔺交 ,在县东南四十里。相传为相如所居旧里,当西成肃杀之际,地独无霜,五谷登衍,人异之。

思凤堂 在县治内。晋荀藐为令,凤集其境吏民建。

太谷县

箕城 ,在县东三十五里。《左传》“僖公时,晋败狄于箕” ,即此。杜预注云:“太原阳邑有箕城。”

洛漠城 ,在县西北十五里。秦王翦伐赵所筑。

《寰宇记》
谓之萝蘼亭唐元宗幸太原尝于此置

编辑

永丰顿,立青城宫。金大定中改为登丰,今登丰村是也。

阳邑城 ,在县东十五里。晋大夫阳处父食邑。汉旧为太谷县,属太原郡。过东十馀里,有王班堡,内有九级浮屠。

长城 在县东南八十里马岭上。其城至平城至鲁口,沿山曲屈,延长三百里。唐武德三年筑,贞观元年废。今属榆社县。

咸阳城 在县西北七里副井侧。亦赵戍地。万年顿 ,在县西北十里,旧名龙泉顿。《晋阳记》曰:唐元宗开元十年,幸太原,次龙泉顿。时北都留守杜暹奏:“龙泉地主姓唐,名万年,顿,符国号,字表天长,改为万年顿。” 帝从之。

武林堡 ,在县东南。临象谷水,有戍,三面石崖,皆唐初置。

青城宫 在县西北,唐元宗时建。

《凤洲亭 》在凤凰山。

祁县

郜城 在县西七里。《春秋传》:“晋绝秦” 《书》曰:“焚我箕、郜。” 即此。今为高城村,地名东冀里,相传为晋大夫解狐所居,多解姓。

隆舟城 在县东南三十里团柏镇。五代时刘继元以拒周戍。《河东记》云:“宋太平兴国四年春,攻隆州。” 即此地。

赵襄子城 ,在县西六里。《图经》云:“赵襄子所筑。” 今为赵武村,无迹可考。村东有上台,亦云赵襄子所筑。

秃发城 在县东北十五里。相传为秃发乌孤所筑。今为大贾都,遗址不存。

沙城 ,在县西五里。相传为燕慕容垂所筑,一名“沙村。”

清源县

陶唐城 ,在县东南四十里。陶唐氏自涿鹿徙居于此,俗又谓“姚城。”

涂阳城 ,在县南二十里。晋祁氏邑。魏献子以智徐吾为涂水大夫。今名屠贾村。

梗阳城 在县治南。《左传》“晋中行穆子见梗阳之巫皋” ,即此地。

鹅城 在县东南二十三里。晋永嘉初,洛阳地陷,有二鹅,苍者飞去,白者止此。刘曜谓为己瑞,筑城以应之。今址尚存。

印驹城 ,在西南二十里。汉文帝于交城置牧地,筑此城以“印驹” ,因名。

净修阁 在县西南二十里蒿泊镇。明成化二年建。

交城县

古交城 ,在县东北九十里,当孔水、汾水交流之处,故名。隋交城在其西。

马兰城 ,在县北九十里孔河之上。里人谓之“马兰村。” 汉、魏、北齐尝为牧马处。

榆城 ,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其地多榆,故名。下马城 ,在县北一百六十里,接静乐县界。魏孝文往来避暑下马,故名。

卢川故县 ,在县东北七十里。唐尝为县,后废。大通铁冶 ,在县西北八十里。旧设都提举司、铁冶所、巡检司,今废。

文水县

大陵城 在县东北二十里。《史记》:“赵肃侯游大陵,其后武陵王亦游之,梦处女鼓瑟而歌” ,即此地。汉为县。晋时单于居之。后魏废。今为官田。平陶城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汉为县,属太原郡。后魏改为平遥县,今废,名平陶都。

云州城 ,在县东三十里。后魏筑此,寄治并州。今名“云州村。”

大于城 ,在县南十里。《旧经》云:刘元海所筑,令其兄延年居之。时人谓兄为阿于,因名。一名大干。

古文水城 ,在县东十里。后魏建于此,宋时圮于水。

栅城 ,在县北二十五里。《旧经》云:“魏武帝筑以备北人。” 当文谷口,今开山村是也。

寿阳县

马首城 ,在县东南十五里东宁村。春秋时,分祁氏田为七邑,马首其一,而韩固为马首大夫。

即此今名马首村

贺鲁城 ,在县西三十里。北定都。晋大夫赵简子所筑,又名“故芦城” ,基址微存。

受州故城 ,在县东北隅,其基本晋寿县。唐武德三年,徙寿州于此,复增筑之。贞观中,州废。燕州城 ,在县西二十五里。西安都《方志图》云:“北齐置州于此” ,今名烟竹村。

西张寨 ,在县西北五十里,高五丈,周围十亩。《盂县》

仇犹城 ,在县东北一里。《韩非子》曰:“智伯欲伐仇犹,道不通行,因铸大钟遗之。仇犹大悦,除道而纳之。赤章曼伯数谏不听,断毂而驰,仇犹遂亡,城址犹存。”

皋牢城 ,在县东二十里。《旧经》云:“皋牢城在上艾北界” ,即此。

抚城县 ,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乌河上川凌井村,唐武德三年,改名乌河县,遗址尚存。

静乐县

三堆城 在县内。有堆阜,因名。隋时所筑。林溪镇城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世传隋炀帝避暑之地。金时天会间,改为“圣寿寺。”

天池城 ,在县北一百五十里。唐龙纪中,李克用表置天池县。宋熙宁中省。

赵武灵王城 ,在县南三十里东山,下临汾水,其城垒犹存。城中有“赵王庙” ,久废。

故镇城 :在县东六十五里,基址尚存。

襄阳城 ,在县北九十里,古宁化军南八十里河曲县。

旧隩州 ,在县东北八十里。本雄勇镇。宋太平兴国中,以北山时有烟焰,置火军山。金隩州。元省入保德。

平定州

广阳城 ,在州东南三十里。古上艾县,后改为石艾广阳,今名广阳村。

平潭城 ,在州西北二十五里。世传以为赵简子所筑,遗址犹存。

赛鱼城 ,在州西三十里。唐武德八年,建为受州治。贞观八年,州废。

承天镇 在州东九十里。古姑祠在焉,俗谓“娘子关。” 唐建承天军,为太原、恒山之界。后唐庄宗会赵王镕于承天军,即此地。今名承天都。其地有《张果老洞》,唐人多题咏。

“涌云楼 ” 在州治东北角。

云日楼 在西北十五里杨泉村,元时建。“涌泉亭 ” 在州治南三里。金刺史建。

清阳亭 在州北十里洮水之北。

知乐亭 在州北十里《郗湫》上。

乐平县

昔阳城 ,在县东五十里。《左传》“晋荀吴人昔阳灭肥,以肥子归。” 七国时,赵戍于此。

沾县城 ,在县西南三十里。汉为沾县,属上党郡。隋置辽州于此。

仓角城 ,在县南三十里。又名“阳豪城。”

皋落墟 在县东七十里。古有山,皋落氏之墟。又垣曲七十里亦有皋落皇,古名皋落城。春秋时,晋献公使太子申生伐皋落氏,即此。《通典》曰:“垣曲县东北有王屋山,沇水所出。” 《通考》曰:“皋落即周、召分陕之地。县界东北六十里,有邵原庙,与古棠木”

忻州

新兴故城 ,在州南二十里。汉末曹操立此郡,亦名建安城。

忻口故城 在州北五十里。相传汉高祖出平城围,还师驻此而筑。今半为民居,半为筑堡。《平寇》废县 ,在州东十五里,后周废。

“锺乳阜楼 ” 在州西北。

野史亭 在州东南韩严村,金末元好问建定襄县。

古定襄城 ,旧传夏后氏所筑,汉为县,后废。今县乃其内城耳。

居士台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有碑云“任城王居士室” ,因以名。上有浮图。

代州

广武故城 ,在州西十五里。汉置县,属雁门郡。汉高祖械系娄敬于广武,即此。隋避炀帝讳,因改为雁门城,即雁门故县也。

枣云城 ,在州东五十里。今名“枣儿村。”

苇州 《十三州记》曰:“代郡故城,卢植说,初置筑时,方就板干,自移西南五十里大泽中,自设结苇为九门,于是就以为城。” 今飞狐县界上是薄村 ,在州东北二十里,汉文帝母薄太后所。

瘗之地故以名村

潘家庄 在州南七里凤山之下。宋臣潘美守代游息之所。今废。

通阜监 在城中,金世宗铸钱于此。

鹿蹄监 ,在州东四十里。石上有鹿双蹄迹,故名其村。

看花台 在州城西南二百步莲池旁。上建楼,名“南楼。” 金赵秉文、元好问俱有诗,遗址尚存。断景树 ,在州城西四十里。汉文帝当迎立时,犹豫不决,逐日游思,卧树下,因遂寝。日过,树影不移。今其地建白杨庙,即树云。

东西花园 俱在州城西十里柏木寺左右,李克用游赏之所。

五台县

虒虑城 在县南。汉置。西晋末,单于铁佛刘武居此。

张公城 ,在县北五里。石勒将军张平所筑。苍城 ,在县西南三十里白村。

繁峙县

卤城 ,在县东一百里,故福都。其地多卤土,故名。俗传,朝霁云雾中呈现楼堞,门内似有人马,现则多雨,丰年之兆。

“迎翠楼 ” 在县市中,元时建。

崞县

芦板寨城 在县西南七十里衣兴都。按《隋志》云:“云中故城,今名芦板寨。”

唐林城 ,在县南五十里。唐置县。五代梁改“白鹿。” 晋改“广武。” 宋并入崞县。

楼烦城 ,在县东十五里大阳都。

岢岚州

武州城 在州东一百一十里,朔州西一百五十里。《西汉书》曰:“武帝诱单于入武州塞” ,即此。明洪武初,仍置州,隶大同府。后州革,城存,为镇西卫屯留堡。

岚县

秀容城 ,即汉汾阴,在县南三十里。北魏封参朱羽健于秀容川,环其所居,割地三百里,即此《兴县》。

合河废县 ,在县西北六十里。《通考》曰:“唐合河县,以蔚、汾二水西与黄河合,因以为名。”

保德州

旧芭州 ,在州境黄河西北,今沙漠地,故城址硙磨犹存。元初置此州。后省入保德。

水寨 在州东北二十里义门村,黄河中流,岿然屹立,高下周围二十八丈。

拟江楼 在北城上,俯瞰黄河,宋时建。

《府志》
未载古迹

编辑

《阳曲县志》

编辑

并木城 ,在城西北五十里。《隋书》谓之“故府,狄梁公故里 ” ,今狄村是也。

彤霞楼 在城西汾堤之上。宋州守陈尧佐建。“筹边楼 ” 在本府治内。宋端明殿学士冯京守太原时所建。

安武堂 在县治西,下临汾野。宋时,每春秋仲月阅武于此。

良宴亭 在城东,宋时建,为宴客之所。

爱月亭 在本府治内东。宋冯京守太原时建。“四照亭 ” 在城西柳溪,彤霞阁东有大池,池南有亭。

《水心亭 》在柳溪上。

清心亭 在城内西,明时建。

“古城角 ” 在贡院供给所左。

阳曲故县 ,在城东四十五里石城都,久废。古城 在城西北六十里。

《雁丘 》,金元好问赴府试,行道中,见一捕雁者,云“捕得二雁,一死,一脱网去,空中上下盘旋,哀鸣良久,投地亦死。” 好问闻之,遂以金赎得二雁,瘗于汾水边,垒土为丘。

辟蝇木 :在烈石庙殿中神龛内,不知为何木,状如沉香色,凡蚊蝇等不敢入龛内。

透玲碑 在烈石庙。扪光莹彻,照人形影,俗曰“透玲。”

《大古碑 》,在崇善寺西井楼南,高丈五六,广六七尺,卧于土中。

桂子国 ,在城内东南隅,有桂数株,宏敞清幽。明宗室别墅,台阁崇峻,亦名“金粟。” 近入官为梵宇,俗呼“小五台” ,郡人为游宴所。

《太原县志》

编辑

号令堂 在县汾水东。《旧晋阳县》,唐高祖誓师于此。

竹马府 ,在旧城中,皆唐府兵所居。

考证

“元武楼 ” 在唐故晋阳宫内。

讲武台 在县西北旧晋阳城,唐显庆间筑。敬德别墅 在县西南八里奉圣寺内。今有遗像。

避暑宫 ,在县西南三十里。北齐神武帝避暑处,俗称“皇家宅。”

平晋故城 ,在县东北二十里。高一丈三尺,周围四里馀。内有故碑,字多剥落。

晋祠镇 在县西南十里,宋旧镇。

《榆次县志》

编辑

榆次县故城 在县城北,周围二十一里,遗址犹存。《水经注》曰:“故涂水乡,晋大夫智徐吾之邑也。” 《春秋》?昭公八年,“石言于晋之魏榆。” 服虔曰:“魏,晋邑也。榆,州里名也。”

废台 在县东五十里张平村。《土地记》云:“冉闵为并州刺史,尝置台壁,以御秦寇。”

晾马台 在县北十里聂村。

铁冶 在县北三十里寺谷村。古出铁矿,宋尝于此置冶,址微存。

《大谷县志》

编辑

副并城 ,在县西南七里副并村侧。亦赵戍地。

《祁县志》

编辑

祁城 有二,在县东南十二里,为古祁氏之邑,今上下古县二村是也。一在县东南七里,即汉祁侯李善徙筑之地,后魏今治,遗址犹存。杨六郎城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落杨村。召憩亭 ,在贾令镇北。

《徐沟县志》

编辑

答拜处 俗称周成王分弟叔虞至晋,过其地,里人具筐迎之,叔虞亦答拜,号“王答村。”

高花 :晋祁大夫受封过其境,土人于楼台上具花彩以迎之,祁奚命其地曰“高花。”

李青 《旧传》阳处父屡游其地,无所称名,见桃李茂盛,因呼为“李青。”

同戈 在县北七里。初唐高祖为太原留守,宿晋阳宫,与太宗同日荷戈于此,因名为“同戈村。” 集义村 ,唐安禄山反,李光弼复太原,本村民举义兵应之,因以为号,曰“集义村。”

《清源县志》

编辑

屠岸贾故里 在太原西南十里,今名“屠贾村。” 净修阁 在县西南二十里蒿泊镇,明成化三年建。

《交城县志》

编辑

“万根谷 ” ,下有石墟,俗传魏文避暑之处。

《寿阳县志》

编辑

著《华严论》处 在方山昭化院南。唐李长者于此著《华严论》,至今龛室如新。前有古松二株,干叶疏秀,与山中众松绝殊,相传为长者手植。

《盂县志》

编辑

“寄马” 庄 在芹泉驿,尉迟恭寄马于此。

《舍利塔 》在东关十字街下,葬舍利子。

《智伯钟 》相传在牧民街太湖石下。

《静乐县志》

编辑

楼烦城 在县南七十里。宋、金置郡,置县。元省为巡检司。明因之。近南址尚存。北址为水所冲。故城 去县百里马家庄之东,相传为楼烦王城。今无考,有址存。

《河曲县志》

编辑

禹迹 在县西七里。旁有禹庙,相传河中花木,两岸横亘,有路可涉。

吴城 ,在县北九十里。旧传“吴王城。”

《平定州志》

编辑

柏井城 在州东五十里。汉韩信所筑。史称“未至井陉口三十里而舍” ,即其地也。唐长庆初,河朔之乱,裴晋公驻兵承天军,分兵置守。宋太祖开宝中,改柏井寨,命云骑尉李温守御。明嘉靖二十一年,重修,为柏井堡。四面据河,地势高二十丈,方二里许。东北隅乐平县建粮仓,以备客兵给饷。

董卓垒 ,在州东北九十里。汉董卓为并州牧,驻兵于此,有唐李𬤇撰碑,今剥落不存。

《乐平县志》

编辑

龙且城 ,在县东五十里野头村北,故址尚存。库城 ,在县东七十里库城村南。

石人寨 ,在皋落村。周围二百步,高七十馀丈。山峻而盘旋,下有大石窑,可容数百人,从窑门鸟道而上,即寨也。相传金元之际,兵戈乱离,乡人避兵于此,有保障一方之功。岩间一石,若两人相负,因以名寨。

《忻州志》

编辑

劳师台 在州南二十里。相传赵武诛屠岸贾。

劳师于此

屠岸贾城 ,在忻州口北。

秀容废县 在州西北五十里。后魏肆州治此。《通考》曰:“即积粟所在,谓之羊肠仓。” 后周徙州治雁门。隋于此立秀容县。明洪武九年,并入忻州。六郎城 ,在州南四十里石岭关北。宋杨延昭驻兵于此。

孟良城 ,在州西北七十里蒲阁寨东。

北罗城 “在州西北五十里,西高都南。”

《犬塔 》,在张家烟梁。相传昔有人醉卧其处,畜犬随之。俄而火燔草木,犬恐及主,以身就水,湿其草以灭火,狂奔乏绝,主生而犬毙。主义之,就其地塔葬焉。今存。

《定襄县志》

编辑

藏孤台 在武峪山。程婴藏赵氏孤儿于九原程侯山。诸将索急,婴与公孙杵臼谋取他人,婴儿伪匿程侯,出赵氏孤远匿于武峪。后人号“藏孤台。” 旧有《保裔祠》。

钓鱼台 在圣阜山下,李子敬钓隐处。

《代州志》

编辑

雁门废县 在州北四十里。本汉广武县,隋避讳,改雁门。有东陉、西陉二关,元省。

《五台县志》

编辑

说法台 在县西北二里。

繁峙县

宋王城 ,在县东四十里,俗号“宋王岭。”

《崞县志》

编辑

长城梁 在县西四十五里。秦始皇筑。

秦王寨 在吊桥岭

杨六郎寨 ,在杨武峪,即杨六郎屯兵之处。孟良城 ,在元冈口,良延昭之部将,遗址尚存。焦赞寨 ,在南冈口南十里,赞亦延昭之部将。

《岢岚州志》

编辑

长城 在州城一里许,俗呼长城。《梁山志》云:“蒙恬筑。” 一云赵武灵王。明嘉靖间,于牛圈窊掘石,刻其文,隋开皇元年,赞皇县丁夫筑。

苏孤城 ,在州东三十里。城之东北没于水,止存三面。今名“三角村。”

天涧堡 ,俗名“暗门子” ,在城北五里,久废。宋太平兴国五年,筑长城于草城川口。

宋徽宗御笔手诏石刻 宋宣和间有瑞鹤之应,颁诏天下,刻石纪事,额名《御笔手诏》。在洪福寺前西壁,碑文漫漶不可读。

宁远废县 ,在州北一百二十里。唐时建,有石表书《大辽武州宁远县》。

香岩佛像 ,在香岩寺,先州而建。初塑《天雄殿圣像》,未竟,日夕罢工。诘朝,宝相衣服,皆自然而成,非时手可办。

来雨亭 在察院内,明万历间建。

《岚县志》

编辑

宜芳废县 今为里。唐置东会州,寻改岚州。唐天宝初,改楼烦郡。乾元初,复为岚州,治宜芳县。

《保德州志》

编辑

禹迹 在州西北。旧《志》谓:在州北二十五里。旧有禹庙,俗传禹治水曾过此。今河岸有禹馀粮石。张华《博物志》云:“禹治水,弃馀粮于江,化为石。” 鲁班石像 在州南十里杨家湾南崖石窟中。数年前,人闻隐隐有欲出之声,忽一日崩出鲁班石像,腰间系槌凿。又有大小石佛数百,俱无斧凿痕。

长城 在州南偏桥村。西抵黄河,南接兴县八十里关。《志》云:秦并赵,筑长城于岚县。紫塞。花园寨 ,在州西御道墕下,世传汉高贬薄后于此。

颁诏厅 在城东南坡,宋熙宁间建。

观农亭 有二:一在义合村郭家滩,一在义门都白玉泉山下。

偏关

武州城 ,在关南一百二十里。赵为武州寨。汉为雁门郡。晋为新城县。后唐李克用生于神武州之新城,即此。隋末刘武周建都于此地。昭君坞 ,在关城二十里。王昭君赴北,道经此地,遗迹犹存。

陵墓附

本府。阳曲县附郭。

汉太尉薄昭墓 在府北三十五里北山头。五代唐周平章德威墓 ,在府西北十里。唐郧国公殷开山墓 在西山上。

宋潘美墓 在府城东北潘园村。

元平章魏国公冯纯墓 在府北。

明晋宪王墓 、庄王墓 、靖王墓 、怀王墓。

俱在府北三十里刘庄

晋恭王妃墓 ,在府城东北二里许。

长春公主墓 ,在府西王庄。

明都御史陈璘墓 在府东南庄。

都御史陈璧墓 在府东南东冈。

工部侍郎张颐墓 在府东陈家峪。

户部侍郎侯纶墓 在府东南郝庄子。都御史汝谅同域。

府尹万自约墓 在府北十里光社村。

布政王道行墓 在府东松庄。

御史薄彦徽墓 在北山头。

太原县

周唐叔虞墓 ,在县西南十五里岭上。俗称晋公墓,又曰晋王岭。《旧经》云:“其子燮亦附焉。” 北齐彭城太妃墓 ,在县北十五里石堂头。有志石:“北齐神武帝之妃,参朱荣之女。”

雍州刺史左深墓 ,在县北三十里井谷村。丞相斛律金墓 ,在县西南十五里。

唐阎将军墓 ,在县西南十里。

柱国吕斌墓 ,在县西南十里。

五代唐李存进墓 在县东北三十里郑村,李存孝墓 在县西七里风峪口。

幽州刺史符存审墓 在县西南。李晋王养子,赠太师。

晋史匡翰墓 在县东北三十里皇陵村。又云史建塘墓。《旧志》名“匡翰。”

北汉刘氏墓 在县西南三十里天龙谷中。墓额云“大汉英武皇帝园陵” 八字。明弘治间,为寺僧所毁,石香亭尚存。

宋吕氏先墓 在县东北二十里吴村,观文殿学士吕公弼高祖。

邢昂墓 在县西南十里,晋祠奉圣院南原上。本县人,高蹈不仕。

明晋恭王墓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许。东都驼山之阳,始封王也。

工部尚书王永寿墓 在县西十里风谷山,祠店头。

礼部尚书恭襄王琼墓 在县西北蒙山之麓。《榆次县》。

周智伯墓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神头村,旁有庙。唐开元年建。

秦武安君白起墓 在县西南四十里。南庄太原亦有遗冢,岂子孙迁葬于此耶?

后赵冉闵墓 ,在县东南二十里张胡村。元魏吏部尚书郭祚墓 ,在县东八里原戈村。梁龙骧将军杜何拔墓 ,在县东南鹿蹄山西北。

尔朱浑元墓 ,在县东南八里源涡村南。北封扶风王,太宰、录尚书,配享庙庭。

韩王司马轨墓 ,在县东三十里韩村。

唐游击将军单雄信墓 在县东八里原戈村。刺史李良臣墓 在县北十里赵村。赠太保子光进,官朔方节度使,封安定王。光颜官至司徒、侍中、河东节度使,及孙昌元等诸墓俱在宣武校尉。上柱国郝忠墓 在县东南西墕村。五代周枢密赵𤣱璠墓 ,在县南五里郭村。元杜怀玉墓 在县北中社村西南半里许。明端王墓 、简王墓 、敬王墓 俱在县北三十里驼山。

兵部侍郎寇天叙墓 在县西北一里。

祭酒阎朴墓 在县西北一里许,古城之阳。户部尚书褚𫓧墓 在县西南十五里许,《太谷县》

周庞涓墓 在县东南七十里马陵关半山中。吴冢 在县西北一十五里郭村南。五七冢相联,俱无文可考,不知为何代园陵,相传为吴冢。北齐散骑常侍翟嵩墓 在县南七里咸阳村北。

唐孝子刘明达墓 在县北水散村东七里,馀冀公墓 在县东三十里白念都西北。名天宠,字承之,县人。

太尉房元龄墓 在县西南十八里白城村《南》,金金吾上将军蒲察阿鲁荅墓 ,在县东南二十里惠安村。

“元大将军常飞虎墓 在县东南二十里村。” 《祁县》。

周大夫祁奚墓 ,在县南七里荣仁村。

祁午墓 在奚墓右

“汉隐士周党” 墓 在县小韩村东南。

校尉温序墓 在县西北修善村。建武中死,光武赐葬洛阳。其子《梦序》言“久客思故乡。”

司徒王允墓 在县西北修善村。

梁大司马王僧辨墓 ,在县东南大桑村北。齐普昌王唐邕墓 ,在大韩村东南。

太常寺卿唐监墓 ,在大韩村唐邕墓西南。韩彦祖墓 ,在白圭镇西南。

唐范銮胄墓 在县西六里白圭村。

尚书温大雅墓 在县东北五里善会村东。清河郡公温大有墓 ,在县东北。

处士段大隐墓 在县东六支村,乃段干木之裔也。

元尚书程日新墓 在县东北十里高村,《徐沟县》。

唐李淳风墓 旧在县北同戈驿。明嘉靖间,平地塌出水,有碑“改葬白圭南” 之句,遂移葬于白圭南山。

明桂少卿墓 在县西北王答里。

常给事中墓 ,在县东门外。

清源县

后魏蛮王墓 ,在县南十七里。后魏正平元年,蛮王梅安来朝,死葬于此,名“青堆村。”

交城县

周三交古墓 ,在县西南汾水上。金大定中,东岸崩,得古墓,有“鼎十馀,钟磬各数十。鼎有盖者几三尺,其中宝物犹存。钟磬者仅五寸,大者至三尺,凡十有二。其制度皆周器。”

赵襄王墓 ,在县城内西北隅。本“赵襄子” ,后讹传为王。

狐侯墓 ,在县西北五十里马鞍山。晋大夫名突,其子偃亦葬此。

唐监军张承业墓 在县西南十五里洪相村。五代晋石敬塘陵 在县西北六十里。

元枢密娄秀墓 ,在县东北二里。

冀国公郝天挺墓 ,在县北二里。

元帅覃资用墓 在县西二里。

文水县

隋孝子韩子延墓 ,在县南十九里。

唐荆州都督《武士彟墓 》。武则天追封为周高祖名坟为“攀龙坟。”

宋邢先生墓 名鉴,字叔明,在县西百步许,《寿阳县》。

周赵简子墓 在县西北三十里贺鲁城东。徐皇墓 在县南十里徐公坪,不知为何代人。《盂县》

周仇犹墓 ,在县东三十里皋牢城,即孟丙也。“赵王墓 ” ,在县东三十里。疑赵朔墓也。

灵辄墓 ,在兴村千佛寺。

范皇后陵 在白土坡,疑即丙妃。

韩皇后陵 在《皋牢城》。

晋上柱国逯明墓 在县北二十里苌池村。唐开国公弓志弘墓 ,在县西八十里方山。虢国公张士贵墓 ,在县西北上文村。

“李长者墓 ” ,在县南三十里南寺。

两妃墓 在县西七十里西烟村。相传以为张、尹二妃。

宋尚书苗训墓 在县东三十里白土坡。尚书张崇嗣墓 在县西北八十里上文村。尚书马思墓。

尚书马广墓 俱在县北五十里柴庄。

翰林学士侯士魁墓 在社村西半里许。“太师潘美” 墓 在县西北潘家汇。

员外郎侯道济祖茔 在“上文村。”

太师高琼墓 在县西七十里《两贵》村。

金平章政事张道墓 在县西七十里上文村。张安、张志尹、张易、张书墓附。

尚书王普臣墓 在县西六十里新庄。

大将军陈纤墓 在县北二十五里苌池。监军使赵彝墓 ,在县东北三里蕨村。

枢密院使吴温墓  内殿承制吴子震墓、大将军吴曼墓  三班借职吴子仪墓俱在县西八十里方山。

元节度副使乔世权墓 在县北八十里乔家庄。

知府张知名墓 在县北原。

聂总督墓 ,在乔家庄。

防御使陈仞墓 在苌池东山麓。

杜将军墓 ,在上文村。

大将军吴琇墓 在方山。

都元帅陈杰墓 在苌池东山麓。

“大将军” 赵铎墓 在县北四十里兴道村。荣禄大夫吴子厚墓 ,在县西八十里方山。“侍郎” 白文明墓 ,在县西北八十里侯庄村。

侍郎张彦清墓 在县西北八里李庄村。明通政使李良贵墓 在县南下马社。

都御史张琦墓 在温池村。

静乐县

“上古昌宁公墓 ” ,在县北五十里定河沟,即台骀氏。

汉蒯文通墓 ,在县北九十里宁化仓息沟。唐罗时信墓 ,在县南一百里罗家曲。

宋元帅岳盛墓 在县北五里西河沟。

皇姑姑墓 在县南一百里大夫庄。

元阿只吉大王墓 ,在县北四十里永安镇,明都御史王希曾墓 ,在县南七十里城北山。河曲。县

宋都指挥朱光墓 在县南六十里朱家川。元张总管张诚墓 ,在县南五十里得马水村。《平定州》

元魏关宝颙墓 ,在州北四十里千亩原上。唐王君廓墓 ,在州东二十五里立壁村。宁仪公主墓 ,在州北四十里。

宋杨素及孙旭墓 ,在州北二里。

王无咎墓 在巴州村,《子王构墓附》。

元吕允墓 在州北二里,子思诚墓附。

州帅聂珪墓 在州西南二里。子大木墓附《乐平县》。

宋状元魏时中墓 在县南二里北棋盘里。金宋君和墓 在县西二里。子超墓附。

元郜知章墓 在县南一里。子崇礼墓附。杨文献公墓 在县东南三里。子恕墓附“状元” 贾廷扬墓 在县西三里。

明侍郎乔毅墓 在县西北十八里长寿山,吏部尚书乔宇墓 在县南二十里。

孝子胡彪墓 在县南三十里社庄村北。《忻州》

周程婴墓 在州西南原上。

公孙杵臼墓 ,在州西七里逯家庄。

韩厥墓 ,在州南十五里韩严村。

西晋太尉刘贵珍墓 在州九原冈上。

北齐并州刺史库狄引墓 ,在州西八里河子头东。

元魏司空库狄干墓 ,在州西门外。

金元好问墓 在韩严村北。

元元帅毕威墓 ,在州东十五里双堡村,明侍郎姜涛墓 ,在州东北四十里解村。《定襄县》。

元魏尔朱荣墓 在林木栩。

唐元英墓 ,在龙门村,俗呼“和尚原。”

宋呼延赞墓 在横山村镇国寺后。

金状元孙九鼎墓 在青石村,弟九畴、九亿墓同

元武略将军李子敬墓 在中霍村。

尚书甄有墓 在东王村,子秀附葬。

元帅张仁杰墓 在邢村。

代州

秦蒙恬墓 ,在州东二十里。

汉郅都墓 ,在州东五十里。墓侧有柏五十馀株,称“郅都柏。” 州人不敢樵。

魏拓拔墓 ,在雁门山中,即拓拔猗卢封代公。五代唐晋王李克用墓 ,在州西八里柏八寺侧,土人呼为李王陵。金天眷初,盗发王陵,郡守梦王曰:“吾墓中有酒,盗饮吾酒者,唇齿尽黑,可征此捕之。” 明日获盗,寺僧居其半,其弟克谦、子嗣昭,俱在寺之东。明正统己巳,盗发嗣昭墓内,凿石为圹,有日月星斗之象。

宋侍郎滕茂实墓 ,在州东七里。

礼部侍郎文靖刘复礼墓 在极乐寺西北。“四女冢 ” 在州西十里许。

明都御史戈谦墓 在北郭西壁下。

都御史赵文博墓 在州西北二里许牛脊梁。侍郎谢兰墓 ,在州东三里谢家庄。

少卿孙玺墓 ,在州东一里许。

侍郎王梦弼墓 在州西四里段家河。

五台县

五代汉刘智远墓 在县东北七十里李家庄。蔡顺墓 在县南建安村。

金侍郎张岩叟墓 在县西紫罗山。

繁峙县

宋杨兴墓 ,在县西十五里。令公子。

七郎墓 ,在县西十五里晏头村,令公子《崞县》。

秦太子扶苏墓 ,在县西南四十里。其高若陵,草木旋绕,农不忍耕,樵不忍采,乡人春秋致祭。

“晋郝隆” 墓 在上社村。

唐郑国公魏徵墓 在县东南四十里西云村。宋高仲迁墓 在申村。

金王朴墓 在县北

明户部尚书梁璟墓 在县西十里。

岢岚州

宋泾源经略太尉折克行墓 在州西北二里折家祠。

元六州都元帅郭周墓 ,在州东四十里兴县。

兴州判官马英墓 在县北。

保德州

宋赵氏墓 在州东北义门都柏生村,名宁。九女墓 在州东北义门都柏生村。赵女不适人者九人,葬于此。

折太君墓 ,在州南四十里折窝村。杨令公妻,元学士李谦墓 ,在州南王寨卯山。

宁武所

明将军谥“忠武公” 周遇吉墓 在城东南一里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