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0793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七百九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七百九十三卷
方舆汇编 职方典 第七百九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七百九十三卷目录

 徽州府部汇考七

  徽州府祠庙考二寺观附

  徽州府驿递考

  徽州府兵制考

  徽州府物产考

职方典第七百九十三卷

徽州府部汇考七

编辑

徽州府祠庙考二寺观附通志县志合载

编辑

本府。歙县附郭。

天宁万寿寺 在城北隅。旧名“护国天王院。” 唐大中元年,州经焚爇。光启三年,修筑北城,乃给儒学后故基使修建。景福元年,赐额。宋庆历三年,僧省先募人为塔,十三层,高三十仞,广十丈,其下为屋百馀间。至治平四年成,赐名“普安塔。” 崇宁二年,更名崇宁寺。政和八年,改天宁万寿寺。绍兴七年,改报恩广孝寺。十三年改“报恩光孝寺。” 元大德甲辰重建,为郡都道场。至正壬辰,毁于兵。乙未,僧永传重建。明洪武七年,起大佛殿,置僧纲司。其左廊基地,前半截为杂造局。其右廊及三门基地,洪武九年为军营屋。自元至今,寺名因之。

开化寺 在县西。唐天祐元年号“十方院。” 宋大中祥符元年,敕改今名。元壬辰毁,重建。

太平兴国寺 《淳熙志》云:“在县西南。唐至德二载建,号兴唐寺。寺门踞两峰间,下瞰练溪,治西胜处也。始唐有圣像阁,僧房飞跨岩谷。大历末,吕渭为州司马,常于寺之隙为堂读书。及去,以遗寺僧故至今有吕侍郎祠。唐末,杨氏改为延寿寺。南唐复为兴唐寺。宋开宝九年,复为延寿。太平兴国四年,敕改今名,而民间” 亦呼为“水西寺。”

应梦罗汉院 ,唐末寺僧清澜与婺州僧贯休游。休为画《十六梵僧像》,宋取入禁中。后感梦歙僧十五六辈求还,遂复以赐。汪内相诗所谓“祗应梦乞归岩寺,要使邦人习气移” 者也。今画本犹存一二。

如意寺 寺中有泉,为“十寺” 第一。

经藏寺 寺在净名寺之上,从陕川五张寺《经藏碑》得名。

福圣寺 寺为雪窦禅师祝发处。入寺,松篁夹径,亏蔽日月。有泉,仍以“雪窦” 名。

等觉寺 寺于山门最近,拾级右折而稍后,古木荫翳若舒青丝,步障隐蔽赤日。前檐竖碑,为邑人鲍宁撰,叙唐、宋事甚悉。

五明寺 ,在福圣之上,东北隅有室容膝,面峭壁,松竹上荫影落其下。程仲贞有诗题壁间云:“夜灯山鬼共。” 盖幽绝境也。

“长庆寺 ” ,在山之左。山门与漱芳台埒,有七级方塔,为宋时故物。

净明寺 与如意寺相近。

妙法寺 ,在如意之右。

宝相寺 在问政山钟楼峰下。修篁蔽荫,山翠欲滴。唐光化间,刺史陶雅建。原名“宝相。” 宋大中祥符间,赐额“昭应禅院” ,后迁城内西南隅。明正德间,创于此。

请帮助识别此字。庵 在宝相寺左。周流寺 在岑山,郁然孤岑,溪水环之,故以为名。唐天祐八年建。或云创自五代吴时,元郑师山结屋其上,名“读书楼。”

杨干寺 在通德乡丰乐里,枕黄龙山,潨水绕之。宋宝祐六年,丞相程元凤建。《淳熙志》:“有二杨干院:一孝女乡漳湍里,唐咸通二年建;一宁泰乡仁祐里,宋至道元年建。”

白莲院 旧在县治侧,唐天祐二年建。宋绍兴十八年,徙金紫山,其址今为宗光堂。隆兴初,宋尚书贶自南安舁“《宗光》圆应” 普通大师像于此供奉。

傍溪寺 旧在长乐下乡铜山里,宋大中祥符元年建。绍兴中徙乌聊山。《广录》载,“寺西有公秀阁,郡守倪祖常改名。”

观音寺 ,在问政钟楼峰。

能仁尼寺 在城南二里,旧名“承天” ,又名“香封。” 宋大中祥符始赐今额。绍定间重修。

水陆院 在宁仁乡岑山里。五代吴顺义中建寺。有宋绍元古钟,款文“水渌寺。” 盖寺有名泉,在山腰,水渌渌而下,故旧以为名也。

普安院 在宁仁乡。唐乾宁二年建,号“永安后。”

改今名。有水如玉色,里人号为“白水寺。”

福田寺 在宁仁乡。唐武德中建。明景泰中没于水,僧宗源告移建于古城关,割田入租。湖田寺 在宁仁乡。宋绍兴中建,明嘉靖中重建。

弥勒尼寺 在宁仁乡

高眉庵 在宁仁乡。宋淳熙间建,元至顺间毁。明以旱潦祈祷辄验。重建。

古城院 在永丰乡安乐里,唐太和中建。旧在杏坛潭东,宋宣和后,徙潭西。旁有杏城,极平广,相传昔尝以为城,寻以土轻弃不用。

“古岩院 ,岩去郡城三十里,形如覆屋,面东南,明敞宏正,可容十馀席。汉晋以来,为修真炼形者所居。唐有径山大师蕴公,习静于此。大历中,代宗手诏征之,因为立院。宋开宝元年,郡守陇西李公度迎达禅师住持,始增置庄田殿阁。再传琏公,被征入侍仁宗,眷注优渥。英宗治平三年,奉玺书遂闲归山,而院益著,碑” 版尚存岩中灵康院 ,在永丰乡溪上,径通太平兴国寺,五代吴天祐间建。

向杲院 在永丰乡,梁大同元年建。

城阳寺 唐景福中建,在县南三里,隔溪面城阳山。宋宣和中毁,僧如净请建于长寿乡,明嘉靖中重造。

中峰寺 在长庆乡,明景泰中建。

中峰左寺 在长庆乡

叶杨寺 在长庆乡

会圣寺 在长庆乡

惠化院 在仁爱乡。唐乾宁中建。五代吴天祐间改天王院。先是天宝初,大食、康居五国寇安西,遣救未至,诏不空三藏祈护世天王为助。已而安西奏,“城东北二十里,云雾晦冥中,有神,皆金甲,长丈馀,鼓角鸣振,五国奔溃。城楼现天王像,无不见者。” 乃图以进。因敕诸道州府,于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像。此院旧在郡城北,有唐世祠部牒目为“北城护国天王院” ,置僧七人。宋绍兴间,取其废额,复建于此。

金城院 在仁爱乡长沙里,宋开宝二年敕建。汉洞院 在仁爱乡富资里。汉洞,唐大中间建,宋宣和中贼退后东迁半里许,与石耳山对。黄坑院 在仁爱乡金山里。唐太和中建。小溪院 在仁爱乡,唐太和五年建。

白云庵 在仁爱乡留村。

石池寺 在衮绣乡,宋时建。

景德寺 在衮绣乡

慈竹尼寺 在衮绣乡

灵山院 在平辽乡新安里。唐天祐间敕建。报德庵 在县西灵山。

葛塘寺 在衮绣乡,五代天福间建,明弘治间重修。

积庆寺 在县西五里。宋丞相程元凤建,后有墓。

圣僧庵 在城西五里,唐武德中建。

金紫院 在县西三十五里黄罗峰北。宋绍兴间,奉敕谕葬汪叔敖子若容,因奏立院,附祠像其中。

临塘院 在中鹄乡,宋至道二年建。

孝义寺 在中鹄乡

兴福院 在中鹄乡迁乔里,唐光化中建。仁义院 在中鹄乡丰教里,有藏经楼。“宋大中祥符间建,明天启二年重修。”

西峰院 在通德乡隐儒里。唐至德二年建,宋绍兴中改为寺。

江祈院 在孝弟乡千秋里,五代吴顺义二年建。

清泉院 在孝弟乡玉泉里。唐大中二年建,旧号“玉泉院” ,泉在方丈前。宋宣和后院稍迁,其泉今在蔬圃中。

祥符寺 在紫石峰下。唐开元天宝间,志满禅师创始。《图经》旧志失载。大中五年,刺史李敬方感白龙见,建龙堂于汤池之西。天祐二年,刺史陶雅建寺号汤院。南唐保大二年,敕为灵泉院,有碑纪事。宋大中祥符元年,敕改今名。

慈光寺 ,在朱砂峰下,旧称朱砂庵。明嘉靖间,元阳道人旧居。万历丙午,普门师入黄山,元阳之徒福阳道人以庵畀师。辛亥秋,神宗赐寺额曰“慈光” ,降敕护持。

翠微寺 在翠微峰麓。按唐中和二年,麻衣祖师包西来,振锡翠微峰下,置麻衣道场。经数百年,迭有兴废。明万历戊戌,洪水冲决,寺僧本是修之。乙酉,心空师重建祖师塔,在寺外寺卑处。

“《山麓》,如人间梵刹。” 平坦处、更须著脚。云水高人,幸勿望崖而返。

松谷寺 ,在叠障峰下。张真人初居太平南乡花山寺,后迁此。“松谷” 其别号也,遂以名。

掷钵禅院 在钵盂峰下山邬中,俗名为“丞相源。”

文殊院 在天都、莲花两峰间,后拥玉屏峰,前有菩萨座,登座趺坐,烟云无际,万峰出没足底。院为普门大师创。明崇祯丁丑间,不戒于火。戊寅,休宁汪之龙重建。过小心坡,夹壁争高,线光曳白,为一线天。又进级转壁回,厓益崩,磴益削。途复穷,双崖断若峡,假松栈以渡。渡已,升级,天复一线。级愈升,壁愈合,相视颜色如夜。约半里,仰窥石顶,突口如喉,凭梯出矣。突出天开,众峰尽露。里馀至院,光明顶之旷,桃花源之幽,石笋矼之异,各擅其异。惟文殊院兼收之,其奇尤在山径。缘梯栈,穿石穴,历历见远山平楚,故景为独绝。

大悲院 ,在莲花峰右踞四山之中。光明顶名大悲顶者,因供奉大悲观世音像,故名院曰“大悲顶” ,实山腋耳。

莲花庵 即唐汤院遗址,僧印我建庵额“袁仪部黄题。” 循白龙潭而上,半里至庵。庵在山谷中,庵前五峰耸翠,众壑争流。

水晶庵 去甜珠岭三里许。明天顺间,少司马吴宁建。结庐静窈,澄流绕焉。际“秋老霜新” 之候,黄叶自飞,白云不埽。

皮篷庵 又名云舫,在仙灯洞下。唐文宗时,有西域僧居洞中,凿岩石曰:“七百年后当有圣僧来。” 故又名仙僧洞。

云岭庵 又名“佛岭庵。” 唐大历中,志满禅师露宿地,地多虎,禅师至,虎皆远徙。里人为造庵。明末,僧妙光重修。

保安院 在孝弟乡紫霞山麓。五代吴天祐五年建。前为阮溪,有井名“阮公泉。” 郡邑祷雨,时有灵应。溪旁为水香园。

肇林院 ,在千秋里。汪司马道昆建。北眺天都,西攒金竺。双松蜿蝘,竹树郁茂。高僧胜侣,开社阐宗,为一郡丛林之冠。

同德庵 在箬岭北。层山叠障,昔为盗薮,往来患之。邑人方如珽、许悌友建庵立茶亭,以休行者,商旅恃以无恐。

崇福寺 在宁泰乡。宋察判汪时中建。内有汪氏墓祠。

任公寺 在宁泰乡。寺侧有富资水。梁太守任昉爱之,因名“昉寺。” 宋元丰元年,本县改今名。旧有任公祠在寺侧,久圮。

开黄禅院 :在郡大北门外,原名“白雪楼。” 顺治庚寅年,总镇胡茂祯改建。

福会庵 在宁泰乡黄柏源。

林隐庵 在宁泰乡王家坦。

上律寺 在德政乡,宋至和中建。

皓月庵 在德政乡黄川。

坦平院 在仁礼乡万安里,唐太和五年建。富山院 在仁礼乡,唐景福中建。

溪头院 在仁礼乡溪头里。唐景福中建。乾明禅院 在登瀛乡清平院南唐建号“安国院” ,宋太平兴国五年敕改今名。

思棠庵 :在东北,登瀛乡西。

菩提庵 在登瀛乡

资福寺 旧名“院” ,在明德乡,五代吴天祐七年立。

长山庵 在明德乡,元至正壬辰年建。

大金庵 在大金山

溪子寺 在长乐下乡铜山里,宋大中祥符元年建。

仁寿尼寺 在县南三十五里牛矢岭。

“净土禅林 ” ,僧湛然建,在古关。

玉岐寺 ,在长乐上乡大夫山,宋咸淳中建。褒忠寺 ,在长乐上乡,宋绍兴八年建。

白杨院 在长乐上乡,唐太和元年建。

山旁寺 在长乐上乡,宋宝祐三年建。

左昌寺 在长乐乡,宋绍兴四年建。

华严院 在孝女乡,宋宝祐二年建。

多宝尼庵 在孝女乡

揭湖寺 在孝女乡,宋淳祐辛丑建。

南源古寺 在长陔,唐太和三年建。明洪武间修寺,祀梁武帝暨《宝志》。有古碑存寺后。五峰插天,前有山三,瀑布飞泻而下,汇为泽,名钵盂津。有燕石岩,朱文公读书寺中,手书“新安大好山水” 六字,镌于石壁。

《福禄庵 》二,一在蒻岭,一在南乡。南乡绵潭者,今改为“别峰庵。”

普照堂 在县南一里。元元贞中建,今废。观音堂 在明德乡仙姑洞。洞为三仙姑炼丹遗迹,洞有二窦,其内常有机声,幽深无际,非烈炬莫能辨,路人亦不敢深入。其顶穹窿如盖,时有石膏流出,泽可濯发。俗传仙姑圣水,疗病辄愈。

鹤林庵 前对金竺,下临丰乐禅堂。杰阁缥缈翠微间,大类桃源。昔有僧静一,为云栖法嗣。至鹤林,刺血写《华严经》八十一卷。

《圆通庵 》庵倚峭壁,削立无阶,溪水明瑟,有丁云鹏画壁,俨如道子写生,风神隽逸。

《一树庵 》,在鱼袋山,倚石结佛庐,高广不盈尺。静室飞阁,悉嵌危壁间。群峰攒翠,楩杉蔽亏,幽绝之境也。

承唐寺 在孝弟乡。唐会昌以前有之,大中七年重建。旧误为“陈塘” ,又讹“承” 为“澄” ,今改正。御泉庵 在双岭。连峰数十,绝壁摩苍。明太祖从鄱阳破敌回,取道过之,憩松阴下,渴而思饮,岩下泉水忽涌出,因名御泉庵。徐中丞守郡时题额。左为青莲阁,后为贝叶楼。

东古寺 在石耳山东坞,故亦曰“东坞古寺” ,有碑记。元末建。明正德年间,张氏重建。

桃源庵 ,在桃花源,源中多桃花,故名。相传轩辕氏采药谷,改称“药谷庵。”

墨浪庵 :在白龙潭之上,因僧人墨浪主此得名。

云涛庵 在莲花庵东南十里,面莲花峰,近云门,为藏云之壑,风涛变化无常。夹谷之下,叠石累累,旧基存焉。

赵州庵 在天都峰下。顾锡畴题曰:“山邮。” 明崇祯甲戌,有龙起庵侧,山崩石坠。庵正承之,椽棁无恙。庵前落石如几,五松错植石上。

“指象庵 ” 即指象处。下炼丹台,步深壑中可至。幽深沈奥,不异井底,真学人戢身藕孔处也。利生庵 ,在岩镇,一名“醉茶庵。” 屹立溪浒,林木葱蒨,潭影清澈,溪岸有泉甘洌。

天庆观 在县西。宋大中祥符元年,以正月三日天书降日为天庆节,诏东京建玉清昭应宫,天下置天庆观。明洪武二十五年,立为丛林。乾明观 在郡城内东北隅。唐乾封元年,置棂星观。八年,改龙兴观。天宝元年,改开元天宝观。宋太平兴国六年,以诞圣日为乾明节,敕改今名。嘉定壬申重建,毁,淳祐七年重建。《理宗书“玉枢之府” 四字于观。

万山观 在郡城东门内,壁有仙人吕洞宾遗像,传为吕自图,云吕仙住万山观三年,一朝辞去,谢主人曰:“久劳供养,无以为报,传有灵方,可以止嗽。山中六十众,每日卖药之资,可充一午斋也。” 众送之山门,忽不见,回视壁间一像,俨然墨渖未干,其目四顾,药果奇效。山下卖药人忌之,私毁其像,仅侵巾角,遂仆地。主人寻善图者摹一像,无能点睛。忽一醉道士索酒,主人入取出,则目睛炯炯,失道士所在。

兴道观 在问政山。唐世筑室,号“问政山房。” 道士于方外聂师道相继居之。五代吴顺义七年,师道葬此山,吴杨氏立坛给田,以其故居为归真观。宋天禧四年,敕改今名。山半旧有候贤亭,久废。延祐丙辰重建。山麓有园有池,聂仙炼丹处,俗呼为“道童园。”

庆福道院 在兴道观北,元大德九年建。紫阳观 在紫阳山,本许真君祠。宋天圣二年奉敕赐观额。淳熙戊戌,郡守陈居仁梦与许仙遇,因访故基重建。

南极观 在宁仁乡雄村。宋登仕郎鲍景山请额建,以膳田百亩入观。明永乐间鲍思齐重建。东岳道院 在岩镇,宋绍兴二年建。

龙兴女贞观 旧在县西五里,唐神龙二年建。开元间改棂星观,又敕改“龙兴。” 后因通德乡长春里原有古观,因葺之,请此名额。

紫极宫 旧在城南,宋绍兴元年,移岩镇南山。元至正毁,明嘉靖重建。宋时有章真人,号梦符,居此。

浮丘观 在黄山浮丘峰下。唐会昌中毁,故址犹存,岁旱祷雨立应。明宣德间,鲍兴道募新安卫千总赵安重建。

仙都观 ,在黄山仙都峰下,属太平县。

苗儒观 一名崇真道院,宋建,在澂溪苗儒山。里人吴道章号辰峰,修真于此。张真人遇之,题为“崇真道院。” 辰峰屡见神卫,《潨溪罗某宅降妖》。

辰峰至佛岭,飞剑斩之,化为白蛇。后又于某所收妖,谓主人曰:“孽未至死,请驱之。” 无何,有巨蛇当径,有荷锄者击之而毙,辰峰顿足曰:“不当死而死,吾命尽矣。” 夜分果逝。至今奉祀于院之左堂。没后,其所居舍不火而焚,因名其地为法坛基云。

休宁县

普满禅寺 在忠孝乡,旧名报国禅林。唐咸通六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敕改今名。山门额曰“大云山。”

建初寺 在忠孝乡,旧名“崇法寺。” 唐咸通九年建。宋开宝九年敕赐今名。元末兵毁,明洪武三年重建。

永庆寺 在二都。今废。

万安寺 在三都,唐名“烧香院。”

修善寺 在四都

翠微寺 在八都

黄冈寺 在六都

宝华寺 在十一都

仁寿尼寺 在黎阳乡

新屯寺 在黎阳乡,唐建。

富昨寺 在二十一都,今废。

方兴寺 在方溪里。唐贞观十三年建。龙纪元年为水所荡。咸通十四年徙今地。宋端平元年敕为“丛林。”

齐祈寺 在二十一都。唐建。宋庆元乙卯徙夹山上。有率口、塘尾家祠及程玗公祠附焉。龙宫寺 在二十三都。唐建。

星洲寺 在二十七都,唐建。

嘉祥寺 唐基,在邑南,宋徙云峰山。

金佛庵 在邑北十三里。有古刹。宋太平兴国三年,山巅放白毫光,凿之得金佛。州守令里人祀之,祷者苦峻,凡再迁。咸平二年定今址。松萝庵 在三都富源山。宋淳祐五年建,后废徙今址。西接松萝。明洪熙间,有僧奉内旨修诵。天顺间,谕葬松萝山,即此巅,因名。旁有寄萝庵,太学生金楠建,施僧住持。

普满塔庵 在三都

南山庵 在三都水南,晋建。

英山庵 在五都。今废。

金龙庵 在六都玉扆山,唐建。

易山庵 在十七都,唐建。

灵应庵 在十八都

千秋寺 在隆阜,唐建。

等慈庵 在黄源,宋建。

《玉枢庵 》:“在江潭。” 程珌建。

审坑庵 在十六都。唐金吾勋臣孙万登建。明嘉靖十九年,万登后裔因争奏明,抚按行府给帖与孙氏,改作“金吾勋祠。” 庵废,万历间,并祀都御史忠烈孙燧,礼部札付行府建,更名“勋烈祠。” 清净禅林 在南门外。明万历己亥年建,僧一慈重造。

冷云庵 在南门外。明天启甲子,僧皈道募建。

皇清康熙癸卯,重建“准提”阁。

毘卢阁 在建初寺正殿后,千佛楼故址。明崇祯癸酉,寺戒僧《法达》募建。

护国禅林 在下汶溪。僧一斋,有戒行,明熹庙赐紫衣,惠藩题今额。

净土庵 在三都新塘

大士阁 霞瀛水口

古云岩 在八都。石形如半月覆其上,前土屏,上有杉木,悬挂天灯。

《普润庵 》:在萝宁门外,僧晓空募建。

“文峰塔  ” 、“天乙庵 ” 俱在汶溪。

青莲舍 在三都金竹红山。

塔岭寺 在十二都。宋高僧建塔于此,因名。后僧性宗重建。

古观音庵 在十二都霓湖,僧如善重建。《圆通庵 》在石羊干。

元天太素宫 在县西三十里齐云岩。明嘉靖庚子,赐今额,丁巳敕建。

三清殿 在太素宫东南,旧名“齐云观。” 明嘉靖丁巳年敕建,赐额。

崇寿观 旧在县西三里,名“白鹤观” ,徙敉宁门外葆真山。

著存观 ,在县西五十里。进士程纯祖《记》。常清宫 在江潭。

婺源县

万寿寺 在县治西,旧名“智林禅院” ,唐乾符二年建。元延祐元年赐额。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初重建。二十五年立为丛林。正统间重修。

普济寺 在县治东。唐中和三年建,宋大中祥符六年赐额。元至正壬辰间兵毁,明洪武初重建。

龙居寺 在二都,宋绍兴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初复建。今毁。

灵仙寺 在三都。宋天禧二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保福寺 在十九都,宋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修。

高峰寺 在二十一都,宋绍兴五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新田寺 在二十一都,宋绍兴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隆庆寺 在二十四都。唐乾符元年建,名“永泰院。”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赐今额。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泗州寺 在二十五都。宋咸淳六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建,后圮。天启元年重建。云兴寺 在二十八都。唐咸通元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自“普济寺” 以下九寺,并后“宏山庵” ,洪武二十五年并于万寿寺,后各复入本寺。

黄连寺 在五都。唐咸通间建。宋熙宁间重修。明洪武二十五年立为“丛林。”

开化寺 在五都。宋绍兴十七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龙渊寺 在六都王村,宋乾兴间赐额。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修。

凤林寺 在八都大鳙。唐大中元年建。明洪武中重修。里人曹彦章施金刚坵田五亩。寺中。后僧屡卖、张子宗善两赎还之。

新兴寺 在九都。宋政和元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钱塘寺 在十一都上二堡何村。元至正年间,教谕汪梦桂奉敕建造。明季火毁,裔孙同众复造。

香严寺 在十一都阆山,宋庆历二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如意寺 在十八都上河。本都世贤堂、华乐堂以下七寺,并后“真如” 、“碧云” 二庵,忠裔、《三礼》、“贻祐” 三堂。明洪武二十五年并入黄连寺,后各复本寺庵堂。

灵山寺 在三十四都。唐太和二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二十五年立为“丛林。” 大田寺 在三十一都。唐太和元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后圮,天启元年重修。天王寺 在三十五都。唐乾符元年建,后晋天福二年赐额。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今毁。自大田以下二寺并后朗湖院,明洪武二十五年,并入灵山寺。后各复本寺院。

福山寺 在三十六都。宋熙宁二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修,二十五年立为丛林,屡为势家所夺。嘉靖间,尚书湛若水与邑令吴辕及邑门人方纯仁等讲学其间,赎回山地,建书院十间及“素心亭” 于洗心池上。手书扁并诗于亭壁。

白塔寺 在三十九都。五代吴乾贞三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新兴寺 在三十九都,唐太和四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修。嘉靖四十一年重修。请帮助识别此字。崌寺 在四十二都。五代吴顺义元年建,宋天圣末修,元延祐中增修。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嘉靖年间复修。

重兴寺 即“石山寺” ,在四十三都,唐咸通元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初重建。

灵河寺 在四十三都,唐咸通四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初重建。

广福寺 在四十五都,宋绍兴二十七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沙门寺 在四十六都。唐开元七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正统元年重修,今毁。《山房寺 》在四十三都。唐太和元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资福寺 在五十都。唐太和二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自白塔以下九寺,并后“肇安庵” 、“高峰院” ,洪武二十五年并并入福山寺,后各复本寺庵院。

荷恩寺 原在县西。唐光启二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嘉靖庚寅,知县曾汴改辟儒学,以其地易民地为学址,移建一都霞坞。龙泉寺 在四十七都,五代吴顺义七年建,元

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初重建。

长田寺 在三十八都。今废。

大杞寺 在九都。唐光启二年建。元至正间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东山寺 》在沱川,余氏众建。

朗湖院 在三十四都。元至治间建。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高峰院 在四十都。元至正元年建。

宏山庵 在三十一都,宋绍兴庚午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真如庵 在五都。元大德九年建。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今毁。

碧云庵 在七都灵山,宋太平兴国四年,国师何令通、邑人江广汉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僧妙莲募建。

肇安庵 在二十七都,宋咸平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忠裔堂 在七都。宋景定元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三礼堂 在九都。宋淳熙二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贻祐堂 在十七都,宋庆历二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后改名“常安寺。”

天仙观 在四都。宋咸淳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初重修。二十五年立为“丛林。” 其地即古东岳庙地。

紫虚观 在县治北隅。观基地系城湖畔张姓业。南唐保大间建,名“栖真观。” 宋政和四年,诣阙请额,改赐今名。

栖真观 在汪口。宋景定三年,司户俞畴建。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孙文威重建。

朝宗观 在十二都天井山,元延祐元年建。太清观 在二十八都。元泰定间建,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间重建。

龙门观 在三十六都。元至元间建。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六年重建。

通元观 在十七都。宋绍兴十八年建,庆元元年重建。

青云观 ,后玉皇阁,左赞教厅,右黄庭馆,俱在潢川。自“紫虚” 以下六观,并后龙潭、桃源、时思并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并入天仙观,后各复本观院庵堂。

神光寿圣观 在清化灵芝山。宋嘉定十六年,因孙法箓、胡高士立石祈祷,屡应。胡知府照创永兴道院居之。申省部建,赐额。

龙潭道院 在六都。宋咸淳三年建。元至元元年甲申盗毁,至元五年重建。

祁门县

十王寺 在邑南二里,汉梅𫓶墓所。明初,番阳僧人文穆宗寿建。后重建。

灵泉寺 在八都。寺前有水由椒石中出,味甘色洁,饮病者辄愈,故曰“灵泉。”

贵溪古寺 在十二都胡氏祠旁。唐贞观二年建。嘉靖中,僧清潭《志》云“重建。”

广福宝林禅院 在邑西一百二十里上元山西峰。唐光化二年,有僧清素者,自五台山来,入上元山,筑室百馀间。后岁旱祷雨有验。宋赐号神惠永济禅师。熙宁改寿圣宝林。隆兴中改广福。嘉定间,郡守李浃奏加“普祐” 二字。

重兴内外二院 在邑西山阿。吴天祐十年建,宋宣和四年重建。

青萝院 在邑东青萝岩。唐大历三年建。万历间,僧海心重建。

狮山“哀哀” 庵 为方元凤庐墓建。

珠溪寿圣院 在邑北七里。唐光和二年建,后重建。

白杨院 在十二都

资福院 在十八都历口。唐咸通三年建,宋元祐火后重建。

般若庵 在二都

普安院 在二十二都,旧名“永安。” 唐咸通二年建,元延祐间改今名。

报慈庵 在六都,宋绍兴十七年建。

云平庵 在十三都。五代后,罗汉院僧置田于平里,号“罗汉庄。” 宋景德间建,后重建。

黟县

广安寺 在县北,旧名“永乐寺” ,梁大同元年建,宋大中祥符元年敕改今名。

梓路寺 在十都顺仁乡。唐会昌三年建。明洪武间归广安寺,今复创。

霭门院 在新政乡明德里,唐大中三年建。

延庆院 在新政乡渔亭里,旧名“阜口院” ,唐大中三年建。

精林院 在会昌乡历阳里。唐乾宁五年建,视他刹为盛。元至正壬辰兵毁,明洪武初重建。石鼓寺 在战兵山,有石鼓。唐会昌五年建。东山庵 在会昌乡蜀里。元延祐间建,今建圆通阁。

淋沥庵 在县南十里林历山。庵始建于山僧觉海,继扩于普通。至徒孙洪伟、曾孙湛觉大新之。

泗州庵 在十二都怀远乡丰乐里青山西。唐泗州大圣,飞锡卓穴涌泉,祷即应。宋嘉泰敕建。明洪武二十四年归石鼓院,永乐间重修。皆如庵 在县东北岩峰,元泰定间建。

金竹岩庵 在五都淋沥庵畔,有龙湫不竭。清涟庵 在县东南石山,挹秀桥左,路通江浙。庵左建同善亭,夏茶冬汤,以济往来行人。利渴庵 在县西北三十里羊枝岭头。明嘉靖间建。

甘露庵 在县西北二十里章岭。

闲居尼寺 在县钟楼下。梁大同初建,今废。遵孝寺 在三都。旧名“崇福院” ,后晋天福间建。宋时赐汪勃为追修之地,改今名。后废。

青林庵 在四都

地藏宫 在县北三都。创自明初。叶景科,夜梦神人借居,是日果见僧会忠达募地供佛,都人咸异其显应,遂争成之。

卓锡庵 在九都舒道翁遇异人处。里人朱廷璋建。

黄荆庵 ,在万山中,去县西南十五里。始建于明初海渡,复扩于照智洪千。路通南牧岭、西武岭庵,系其流派也。

西武岭庵 在县西二十里许。界连祁阊,系山僧洪千募建。至湛樨,更募茶田,夏茶、冬汤以济行者。

天尊观 在县北隅。元大德十年创。明洪武二十四年立为丛林。永乐间新之。正德甲戌,巡按吴钦改作儒学,移建旧学基内。学后复迁故址,观寻废。

灵虚观 在县西南。旧名“洞灵。” 宋崇宁四年敕改。元丰中,常有云气覆其上,得天尊像于石岩之侧。侍御黄葆光为请于朝,敕授元素大夫。元末毁。明洪武宣德间相继修建。嘉靖间复建真元道院 。元末始建。明宣德间修葺。背拥三山,面临吉水。

龙门道院 古名南山院,在县南成子山巅。峭壁石窦间有龙湫,每遇岁旱,乡人祷辄应。真因道院 在县西,已废。明成化间改建县南五里横冈,改名“迎恩观。”

观音堂 在城东隅,邑人汪子芳、胡志广重建。五侯阁 旧在城南市心,因唐忠烈、张、许、贾、南、雷五侯保障江淮,控扼安、史之乱,江左民赖以安。人思其德,建阁立神位祀之。

清虚观 在七都,土名“金陵” 之左。

绩溪县

大佛寺 ,在文峰右,阖邑建。《藏经》在内。

白鹤观 并汪公行祠明万历癸丑火毁,阖邑重建。

古今庵 在五都

望云庵 在石照岭后

文峰庵 在孔灵

翠眉庵 在西郊

西霞庵 在霞间

“万寿庵 ” “在梓潼山麓。”

度云庵 在舟山

西竺庵 在下卜山

观音庵 在十五都竹里。

“西云庵 ” 在演武场左。

大定庵 在一都不字岩。

古樵庵 在十二都龙须山。

济渡庵 在十三都

庆丰庵 在十二都,瀛川章姓助建。

空界庵 在十三都

云居庵 在十四都

栖圣庵 在晕岭北。知县熊维典“捐助建。” 玉虹庵 在二都。

洒杨庵 在四都霞潭。庠生胡象复建。

天圣庵 在镇头

三元宫 一在大屏山麓,一在祥云洞,里人方兆亨、汪夏老仝建。

文昌阁 :在张家亭,张士楚倡建。

慕云道院 在八都

山城斗阁 在城北

大士阁 并“止止亭” 在新岭。

大悲阁 在飞云洞。以上俱知县王祚葵建。万峰草堂 在十三都太平山。

文峰宝塔 在南郊舟山。明知县陈嘉策倡建,知县汪若水落成。崇祯间,知县熊维典重修。

徽州府驿递考        通志

编辑

歙县

设马七匹,草料银二百一两六钱。马夫四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二十八两八钱。差夫十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十二两。买马鞍辔等银七十三两五钱,扣存带闰银一十两八分,岁支银共三百八十五两九钱八分。

休宁县

设马七匹,草料银二百一两六钱。马夫四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二十八两八钱。差夫十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十二两。买马鞍辔等银七十三两五钱,扣存带闰银一十两八分,岁支银共三百八十五两九钱八分。

婺源县

设马七匹,草料银二百一两六钱。马夫四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二十八两八钱。差夫十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十二两。买马鞍辔等银七十三两五钱,扣存带闰银一十两八分,岁支银共三百八十五两九钱八分。

祁门县

设马七匹,草料银二百一两六钱。马夫四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二十八两八钱。差夫十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十二两。买马鞍辔等银七十三两五钱,扣存带闰银一十两八分,岁支银共三百八十五两九钱八分。

黟县

设马七匹,草料银二百一两六钱。马夫四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二十八两八钱。差夫十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十二两。买马鞍辔等银七十三两五钱,扣存带闰银一十两八分,岁支银共三百八十五两九钱八分。

绩溪县

设马七匹,草料银二百一两六钱。马夫四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二十八两八钱。差夫十名,除另给捐置马田租稻外,工食银七十二两。买马鞍辔等银七十三两五钱,扣存带闰银一十两八分,岁支银共三百八十五两九钱八分。

徽州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徽州营 参将一员。驻札徽州府东山,分防六邑。康熙十一年经制。十三年改设副将。二十一年复旧制。

中军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马战兵,共六十六名,步战兵二百名,守兵六百五十四名。

战马六十六匹,官自备马二十四匹。

《休宁县志》

编辑

休城防守 左军守备一员,马战兵十一名,步战兵二十三名,守兵六十名。

官坐马四匹,兵战马十一匹。

左军把总一员,马战兵一名,步战兵八名。《婺源县》按:“其馀《县志》” 未载。

西湾 地界乐平,向拨防兵四十名屯驻讥察。康熙十九年,知县刘继儒盖造营房,安札守卒。至今仍之。

樟睦 距乐平十里,“土寇” 窃发不时。康熙十九年,知县刘继儒盖造营房,分拨守兵四十名驻之。今存。

莒径 山深地僻,接壤浮梁,向设防兵,用备剽掠。后因兵苦其劳,民病其扰,群相请命,以为远在一隅,鞭长不及,因移径之戍,《戍清华》。

清华镇 在北乡之中,地非要害,缘《莒径》请移,遂有是戍。时大盗王《跳鬼》等啸聚边界,劫掠地

“方防兵从中遥制,势末如何。” 已乃经制府发兵进剿,捣其巢穴,群盗就诛,防兵嗣撤。

《太曰》:司弓兵一十二名,

项村司,弓兵一十二名。

大鳙司,弓兵一十二名。

徽州府物产考        府志

编辑

谷属

籼    、秔    、糯、大麦   、小麦   、粟

蔬属

水杨苗  。芋    笋。

蕨    、山药   、地蚕

果属

枣 出《琵琶塘》者最佳。

桃 有一枚重一斤者

榧 ,出黄山乌泥岭者最佳,不可多得。

梨 俗呼为“雪梨” ,晴昼如白日照雪,惟石岭、上丰二处最多。

杨梅 旃田者佳

水属

翼鱼 色苍而四足,尾如鱼腹有丹。相传许真人浴丹于池,虫吞馀液所化。又名神鱼。

螺蛳 ,出蓝田者,名“佛指甲” ,味最佳。

毛属

玉面狸 :味最佳。宋时猎者取以充贡,郡守谢釆伯谓“戕物命以资口腹,请罢之。”

食货属

茶 ,出黄山榔源,往时制未得法。近邑人有薙染松萝者,艺茶为圃,其法甚精。

墨 ,出歙、休宁二县。唐末李超及子廷珪造墨,至宋时,徽州每年以大龙凤墨千斤充贡。仁宗嘉祐中宴近臣,以李超墨赐之,曰“新安香墨。” 其后赐翰林,皆李廷珪所制双脊龙,品式尤佳。《谱》称墨之上者曰“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 然物有盛衰,工有良苦,不能如昔。其形制犹多以龙为饰。前《志》云:黟、歙间有人造白墨,色如银迨,研讫即与常墨无异。后方于鲁、程君房,各擅其胜。砚 出婺源龙尾山,武谿肇于唐开元叶氏,因猎偶得石,制以为砚。按《明一统志》称其品有五:一曰眉子石,有七种;二曰外山罗纹,有十三种;三曰里山罗纹,有一种;四曰金星,有三种;五曰驴坑,有一种。总谓之龙尾石。大抵歙石之最佳者,以青色绿晕多金星者为上。《郡志》又称“有刷丝石、枣心石、小斑纹、粗罗纹、细罗纹、瓜子纹等名。” 然惟以出深溪者为上。自南唐置歙砚务,搜取殆尽,今佳者不可得矣。

蜜 :梁刺史任昉弃而不取。土人为杨行密讳,呼为“蜂糖。”

纸 向有“麦光白滑、水翼凝霜” 之名。歙、绩溪界中有地名龙须山,出号“龙须纸。” 大抵新安之水,清澈见底,利以沤楮,故纸如玉雪者,水之所出也。今各邑用者多市于他郡。

蜡 本出武都山谷蜜房之间。

漆 山民夜刺之,插竹笕其中,凌晓涓滴取之,岁旱则益少,天时雨汁又不佳。今诸邑用者,多取售于严、衢二郡。

扇    锁    竹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