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卷目录
荆州府部汇考七
荆州府漕运考
荆州府风俗考
荆州府祠庙考一
职方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三卷
荆州府部汇考七
编辑荆州府漕运考 荆州卫志
编辑荆州卫
卫之漕运、攸关国储。原额三卫漕船各五十只。明嘉靖间、调拨左卫护守显陵荆右一卫、分领二十五只。本卫遂增至七十五只
皇清鼎兴,《左卫》无陵可守,遂复归荆,而所分运漕还
为左卫有本卫,仍止五十只,内除缺额船一十五只,见存起运船三十五只,每船正军十名,共正军三百五十名。向代运左卫时,运军有七百四十四名。因据各所旗丁结报,绝军三百八十三名,而见存运丁遂止有三百六十一名。至于逃而复归各丁,现奉清查,尚俟稽核。
荆州右卫
原额本卫漕船四十九只。后因吴逆叛变、各军逃散,朋合九只。见今起运漕船四十只。每船正丁军十名。其修理催趱之期。岁有定例
荆州府风俗考 府县志合载
编辑本府。〈江陵县附郭。〉
《史记》:“西楚劲直,地薄寡积。”
《汉书》:“有江汉之饶,春夏力农,秋冬业渔,少积聚,信卜筮。”
《荆州记》:“郡少农桑,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宋大观《中学记》:“养士至七百人,学校之盛,甲于湖南。”
《方舆胜览》。江陵,衣冠薮泽,
《寰宇记》:“唐武德之后,流佣浮食者众,五方杂居,风俗大变。”
《元志》民“质直好义,不事夸诈。”
《旧志》:“士习谨厚,民情淳朴,率敬鬼重祀。”
《舆图》“极冲” ,疲多水患。
正月元日 食胶牙饧,取胶固之义。又服桃汤。俗传“桃者五行之精,厌伏邪气,制百鬼也。” 又贴画鸡户,上悬苇索,插符于旁。
立春日 ,悉剪彩为燕戴之,贴“宜春” 字于门,为拖钩之戏。以绠作篾缆相𦊰,绵亘数里,鸣鼓牵之。按公输游楚,为载舟之戏。退则钩之,进则强之,名曰钩强,遂以钩为戏起此。
人日 ,剪彩为人,贴屏风上,亦戴之头鬓。《董勋》曰:“像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
望日 祭门,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及膏粥插箸而祭之。其夕,迎紫姑以卜社日 ,以猪羊调和其饭,谓“社饭。” 以匏盛之,相遗送。
三月三日 ,四民并出水渚,为“流觞曲水” 之饮,亦有《斗百草》之戏。
五日 ,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以祭三闾大夫。盖相沿于“楝叶五丝为蛟龙所惮” 之说,故后人作粽焉。又俗谓此日三闾投汨罗,故以舟楫竞渡救之。是日以菖蒲或镂或屑,泛酒以辟疫,并蹋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又曰:宗测以五月五日未鸡鸣时采艾,见似人处,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又竞采杂药。十三日,相传关帝诞辰也。远近走祀若狂。是日类多风雨,谓之磨刀雨。坊村少年具法驾鼓乐,导神出游,各以栀子、榴花插鬓,彩衣绣袜,观者塞衢。先期,父老结棚演《忠义传奇》,云以娱神,然亦乡之愚子弟也。伏日 作汤饼食,名为辟恶饼。
七夕 ,以彩丝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蛛丝网于瓜上,则以为得巧。俗谓“七月七日,天孙织锦日” 也。
中秋 俗云此夜之月,关乎来岁元夕,故有“云掩中秋月,雨洒上元灯” 之谚。湖陂渔父则又以无月为庆,以中秋月明,水清鱼寡孔自来。《中秋无月饮文工部斋》诗:“微雨迷清昼,秋怀应更悲。可知今夜月,已被薄云欺。潦净溪犹涨,叶凋林未衰。为欢期永夕,红烛莫辞移。”
九日 ,民间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曰“鹿糕。”
冬至 谓之亚岁。袜履之献舅姑,仪如古腊日 。蔡邕《独断》:“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酺饮。”
抑即周人之蜡也。秦始皇更名嘉平节,汉人定以岁终戊日。《玉烛宝典》云:“腊者祭先祖,蜡者祭百神,同日异祭。后但以十二月八日当之。” 是日人家决水贮盎,谓之腊水,经三春不坏。
二十四日 ,俗号为小年。人家悉以竹枝扫户宇,更易桃符,夜具酒饧果饵祀灶,田夫燎火畦塍间,曰“照田蚕。” 自是至除日,亲知馈遗交错,即古馈岁之俗也。
除夕 各具肴蔌,谓宿岁之储,以迎新年,相聚而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弃之街衢,以为弃故纳新也。又用竹然火庭中,为惊厕鬼。俗云:“厕鬼以是日游行,能夺小儿精魄。”
公安县
《旧志》:人性质朴,知耻守廉,士好读书,民多负气。俗尚农轻末,虽士人亦勤播植,至于粪灌耘插,皆躬自督之。布种最早,花朝以后即有下田者。至五月望后尝新,以新之早晚为胜负。插秧多用女子,男子止击鼓按节,或负担馈食。问之,则曰“手足滞钝,不如妇女之捷。”
乡村多湖,居民有湖业者,秋冬之间,招诸渔户,聚族捕鱼。舴艋既集,数罟齐张,银刀玉尺,飞舞水面。乡人好事者,治酒具轻舫而逐之。
妇女勤纺绩,而衣无华饰,虽士绅家妇女,皆躬操纺绩染涅。婚嫁皆用布,亦有躬蚕者,桑瘦而蚕细,丝亦生硬,织为土绢。亦有收败茧作䌷者,曰“撚䌷。”
邑人最重擂茶,以茶叶合芝麻、胡桃捣为酿,入水煎之。凡大小宴会,皆先饮此,故邑人呼巳末午初为擂茶时。江陵人尝笑曰:“一日十二时,贵邑独闰其一,何也?” 曰:“擂茶时也。”
婚礼,初用钗钏茶礼问名,男女家皆以《庚帖》付媒妁,谓之“草茶。” 次纳采礼,倍于前,俗谓之“正茶” ;此后有送鞋段及布疋者,俗谓之“过麻。” 最后举纳币礼,金玉钗饰罗绮之类。女家则为麻几箱籯,车骑婢侍。
石首县
《旧志》:“民淳俗朴,多业耕渔,不趋商贾。”
元旦后二日,户各取挂门钱,焚之于市。五日以内,忌浇水泼地。正月十六日,县令率所属出米市街,至乡约所,命乡耆讲约读律,以化愚顽。二月花朝至十五日,户户望天晴月皎。俗云:花朝月明,棉花十分。又俗多于此月候社日之雨,谓社公社母不食旧水,故社日必雨。谚云:“春社无雨莫种田。” 是月螺蚬出水,地菜遍生乡民,男执筐以拾螺,女携莒以寻菜。盖土瘠产薄,水多田少,赖此以佐食。
三月,则藜藿野生,竹笋芽苗。乡村男妇采此常䬸。童谣云:“虾蟆叫,春老到。拔竹笋,铲藜蒿。” 四月自谷雨后,农事交作,国制息讼停征,栽苗收麦,老幼昼夜不遑。俗云:“麦黄蚕又老,工夫何日了。”
六月六日,农家齐观此日阴晴,以占牛草之贵贱。二十六日,俗谓“谷王生日” ,争观风之南北,以占岁之丰歉。是月采新谷,杀子鸡,名曰尝新。《监利县》。
《旧志》:士多好学,民勤于农桑网罟田低多水患。立春日,啖春饼、生菜,亲朋会饮,谓之“春台。” 席上元作面窝,如鸡子大者十二,以象十二月。每一窝标记,用甑烝之,如炊饭然。视水浅深、有无以稽。某月水旱多验。
十六日夜,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厄,谓之《走百病》。
十八日,烧灯造纸船,赍纸马,送至江浒,焚之以禳灾。
冬至,作赤豆粥,以禳厉鬼。
松滋县
《旧志》:“西南近山而朴,东南近水而悍。城郭中间之民秀而文,信卜筮,少积聚。中人之家渐习于奢靡游闲。”
枝江县
地通大江,军民杂处,士知尚学,俗知节俭。然地近土司,有“略卖” 之风。
彝陵州
《峡俗丛谈》:彝陵之民,质直而好义,学校之盛,甲于荆湖,故其民多好学。又谓民俗俭陋,贩夫所售,不过鱐鱼,饱民所嗜而已。故欧阳公为叙状其朴陋云:“灶廪匽井无异位,一堂之间上父子而下畜豕,岂鄙俚之遗?” 至宋季犹未改与?其覆屋皆用茅竹,而俗信鬼神。相传曰:“作瓦屋者不利。” 故欧公《书事》诗云:“道途处险人多负,邑屋临江俗善泅。腊市鱼盐朝暂合,淫祠箫鼓岁无休。”
本邑先年,人多作白布暑袜入川卖,近改作青布绵袜,或染布捆载入川卖之。舟之入蜀者,以竹相续为索,曳引而上,谓之“百丈” ,俗曰“火丈。” 呼舵工为“长年三老” ,又曰“最能” ,今或称“翁。” 自五月至八月,江流泛溢,难上舟船,守候于此,谓之“住夏” ,又曰“封峡。” 其渔人平时捕鱼,网罟、罾钓,大小不一。在船在岸,大扺略同。所不同者,一曰起汕,一曰“叉系。” 其起汕必于春,每年三月初八、十八、二十八三日,相率扣拍,令声震水面,连歌彻夜,必悲怆慷慨,乃获多鱼。此三日之期,年年不易。惟三游洞以下、十二碚以上数十里内为之。叉系必于秋,每年八月九日捕取鲟、鳇二鱼,先布网而后用叉。自钉头镇以下若干处,皆彝属地,渔人名其地曰“系。” 有金钗击、丫髻系等名,又名曰枋。过此以上,凡叉鱼不用网者,无此名色。得鱼大者一千二百斤,小亦二三百斤。其运物,或肩担、或背负,兼有之。欧阳公诗:“道途处险人多负” ,即此是也。自此东南则有担无负,西北则有负无担,此其交分处也。
其燕设丰俭不一,大抵多用大碗饮酒,多持大觥,酒味甚冽,善饮者甚多,他处每不能及。尤可异者,空中鸟如𪉍鹙、《鸧鸹》等类,群然飞鸣,其声稍异,他处听之恬然。此地则大小惊怪,曰“九头虫” ,至,相率叫号。市巷墟落,无不哄然。随手所值,若门扇箕盆之属,任意敲拍,良久乃巳。
七夕,则家点荷灯,取荷叶极大者,插蒲烛灌脂其中,然置竿头于户外树之。相传秦白起欲夜烧彝陵,望灯多而止,至今遂传为故事。
长阳县
《府旧志》:长阳风气淳朴,民俗野陋,信鬼神,刀耕火种。
宜都县
《隋地里志》:“敬鬼重祀。”
《寰宇记》:“五方杂居”
《荆州志》:“人民淳朴,力于农桑,简于词讼,尤尚廉耻。”
《彝陵旧志》:“十年一佃。”
《郡志》:“俗尚俭陋,然专事竞渡之戏。”
《宜都旧志》:“人尚俭约,少事商贾,士知学问,敦崇礼义。”
十夕,乡民以蒲黄浸香油,然于中庭,谓之“照毛烛。”
远安县
旧《县志》:“僻处深山,主客相半,士尚廉耻而厌奢竞,民务农桑而禁赌博,庶几太古之遗风。” 归州
《舆图》“山冲狡悍。”
州人耕读,樵渔者相半。少商贾,鲜蓄积。春冬之月,多采蕨粉,以补食之穷。
归邑地虽弹丸,乡音多异。夔沱南岸二处,有“鱼儿、菜子、柴儿” 、“火子” 之声,馀俱称平焉。
邑无方寸,平土即山为田,宜豆宜麦,而无水稻,故其民不务本业,而轻为邪侈,相仇害。俗以“拔河” 为戏,伐鼓以祭祀,叫啸以兴哀。
兴山县
《旧志》:“地僻山峻,讼简民淳。饶竹木,力农事,不通商贾。蕨以疗饥,葛以饷客。”
俗尚巫,凡有疾病,辄召巫禳之。
巴东县
《邑旧志》:“郡与楚接,人多劲勇。”
治临大江,舟楫如织,上通川、贵,下达吴、越。四方之民杂居萃处,负贩茶、盐,而居民亦赖以贸易饶给。然民见茶之得利,多私和恶草,令商散之他方。
施州卫
地僻山深,民杂彝獠。伐木烧菑,以种五谷,捕鱼猎兽,以供庖厨。俗尚节俭,犹近“华风” 云。
荆州卫
其俗朴鲁,能任劳苦,自耕桑渔贾而外,未尝攻奇巧,走侈靡。至于婚丧岁时,一以贫富为丰啬。然好斗健讼,当事为之隐忧云。
荆州右卫
卫以五方之人,安插荆、安二郡,嗜好各殊。然三百馀年来,大率人情风尚与荆、安之民同,故民之淳漓不一,而军之浇朴亦异云。
荆州府祠庙考一 府县志合载
编辑本府。〈江陵县附郭。〉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府治南纪门外。
社稷坛 在府治南纪门外西南。
郡厉坛 在府治北门外,州县皆有。
里社乡厉二坛 ,州县乡保皆有。
旗纛庙 在卫署内
城隍庙 :“府庙” 在府治西七里。县庙在沙市。新刱行宫在县左,知县孔贞一建。
关帝庙 :府治有五:一在公安门内、一在南门内;一在掷甲山、一在石马头、一在草市。
“三义庙 ” 在沙市。祀汉昭烈关张。
楚庄王庙 在府治沙市。庄王都郢三年不下令,继听伍举、苏从谏而国治,后人因祀之。马伏波庙 在府城草市,相传援征交趾经此。东岳庙 在府治草市。康熙十九年七月,知府胥遇以祷雨有应,捐俸重修。
三公庙 在府城东。以晋羊祜、杜预、陶侃三公德泽及民,合祀之。
清源君庙 在府治新东门内,祀隋赵嘉州昱。“铁女庙 ” 在府治西四里。相传唐孙姓者,监冶亏数被囚,二女痛父投炉死,化为二铁人。有司上闻,释其父,恤其家。后人祀之。
倪福可庙 在城西五里。福可筑城修堤,有功于民,故祀之。
包孝肃庙 在府城东岳庙内。
大五通庙 在府治东
息壤庙 在南城下
天阴庙 在室丙庄,宋建。
王主庙 在城西,祀南平王高季兴。
于公祠 在沙市。《志》言:“祀汉于定国也。” 定国疑未尝至荆,而循吏庙食,何敢废旧闻云。
刘公祠 在府治公安门外东五里白云桥堤上。
诸葛武侯祠 旧在朝宗门外,一在沙津。梁元帝祠 在府治东草市。始为湘东王与王僧辩、陈霸先东击侯景,后立庙祀之。
张商英祠 在城北九里许。
高季兴祠 。在府治西通会桥西。季兴节度荆南在位,筑堤有功,并塑“宝融” 、宝勖像合祀之。韩文公祠 ,在沙市。德宗时贬江陵法曹参军,有善政,后立庙祀之。
荆南三节祠 。在府治东南五里。祀尚书愍节公刘㒞,知州忠节公何忠,知县赠光禄少卿钱𬭚。
刘太守祠 在府治东南沙市。正统间,知县刘昶有善政,民祀之。内附祀张恺、丁宁、蒋瑶。徐公祠 在沙市,祀知府徐学谟。
郭公祠 在沙市,祀知县郭弘化。
金公祠 在沙市。祀金学曾工部。
公安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明洪武元年建。
皇清间,乃迁在新县治南城外。
社稷坛 :在县治北城外。
邑厉坛 在县治北
乡厉坛 每里各一所。今久废。
城隍庙 :在县治城内东。邑侯戴天新建。
皇清顺治己亥重修。
关帝庙 一在县城内南、一在井子铺、一在灌洋、一在和尚桥。
孱陵侯庙 在永宁坊。祀吴吕蒙。
诸葛武侯庙 在县西孱陵街。
“三义庙 ” 合祠昭烈关、张。
谢相庙 在西关外,以地远见黄山谢陵冢,故名。
南岳庙 在县永宁坊
龙王庙 在莱公祠东北。
西湖庙 在县西湖河堤,即灵均祠,今废。一在雷淼湾。
《庾公祠 》祀庾子贞。
寇莱公祠 在县北油河堤街。宋天圣间,莱公没于贬所,丧次公安民插竹挂纸祭之。逾月,枯竹笋生成林,建祠祀之,名“竹林祠。”
三义祠 先主关、张时屯兵公安,邑人祀之。“三相祠 ” 在学内,祀宋寇准、孟珙,元廉希宪焉。文昌祠 在油江旧城南门内,龚方伯、袁春坊同建。
“楚国公祠 ” ,阿里海牙也。在旧二圣寺后,即故白塔寺,今尽没江中。
石首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明洪武十四年建。
社稷坛 在城西
邑厉坛 在县西角半里,崇政书院之右。城隍庙 在县东街。
东岳庙 在县西楚望山上。
南岳庙 在县东门外二里。
马伏波庙 :在杨林口。
范蠡庙 在东山鹿角头。
“汉昭烈庙 ” :在绣林山下。
孙王庙 在县东七十里。吴孙权与刘备、曹操战于此,故祠之。
建宁庙 在东山槎港,去县七十里。以旧县故址庙祀,故名。
岳武穆庙 在县南六十里。讨杨幺时屯兵于此,故祀之。
华台庙 在东山。祈雨立应。
天妃庙 在县东八十里秦家湾,明成化间建。二郎庙 在县南十五里玉皇冈,明万历间建。刘公庙 在城小南门外。
吴王庙 ,在东山鸡公峰下。黄初二年,权自公安徙都鄂,道里所经,勒马,危峦绝峰。后人因其地立庙祀之。
三义祠 在城西门外
李卫公祠 在龙盖山上。李靖取江陵,破萧铣,后人祀之。
墨山祠 在县北十五里,建无考。
汪公祠 在县三里店路侧。曾为邑侯,恩泽下沛,民不忍忘,因立祠焉。
谢公祠 在县西六十里。祀宋谢麟。
文昌祠 在儒学戟门左。明嘉靖十年,建于明伦堂后,祀之。
监利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
社稷坛 在县北
邑厉坛 在县北,明正德间迁于城外。
城隍庙 在学前
吴王庙 在白螺山。祀吴孙权。
东岳庙 在县城内
南岳庙 在县城南
关帝庙 在城内
香城伍贠庙 ,在县东北。马伏波庙 ,在县北八十里。
朱文公庙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欧阳将军庙 在县东五十里。
五通庙 在县治西
萧公庙 在县东里许
晏公庙 。“祖师庙 。” 毂庙。
“何丫公庙 。” 马王庙 。铁牛庙。
高王庙 五代时,高季兴尝出楮币八万缗,筑堤作三院,今梅林沧湖古堤是也,故民至今祀之。
洞庭庙 在县北
三闾祠 去城七里
三贤祠 在县东二十里。祀二程夫子及朱子。“伍相祠 ” ,在县境内。
松滋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社稷坛。
邑厉坛 :以上俱在境内,俱久废。
城隍庙 在县东北
关帝庙 :侯为前将军,守荆州,捍御多功,松人戴之。
岑侯庙 在城中,事详《古迹》。
汉景帝庙 在麻山上。汉昭烈行军至荆,以景帝神主祭享于此。
瀼口庙 在县东瀼口,祀汉岑彭。
毛滩庙 在县东二十里。祀汉昭烈帝。
文公庙 在县南九十里。祀宋朱文公。
南岳庙 在秀峰山
胡安定公祠 在儒学棂星门内,祀宋胡瑗。《枝江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北。
社稷坛 在县东
邑厉坛 每岁清明、中元、孟冬祭。
城隍庙 :在百里洲。先以贼阻县移,故于此设庙。今居民祀之,有祷必应。
东岳庙 在福传山之掖。
南岳庙 在南门外
定江王庙 在澌洋洲,《旧碑》云:“二侯乃汉中山王孙。”
岑彭庙 在百里洲
汉景帝祠 ,在著紫山上。
魏武帝祠 ,在县大东门外。
关帝庙 有三:一在县西,一在城外沙沱滨,一在城西隅。
萧公庙 在北门
彝陵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南门外。
社稷坛 在北门外
郡厉坛 在北门外三里。
城隍庙 在北门内,去关一里许。
东岳庙 在城东
白马庙 :在青草铺,郡人陈鹿野建。
黄陵庙 在州西黄牛峡。相传神尝佐禹治水。汉景帝庙 在州南门外。昭烈征吴,奉帝主驻跸于此。
龙王庙 在州东南
江渎庙 在州内
关帝庙 在州北门外
烈女庙 在州内东
伍贠庙 “在州北二里。” 五通庙 、五圣庙 。水神庙。
“土主庙 。” “元帝庙。”
四贤祠 在州学东。祀唐颜鲁公、宋欧阳公、苏子由、黄山谷。
姜孝子祠 在大江西岸。姜诗为江阳令时,权居于甘泉寺。陈瑄毁佛塑像祀诗,以木主。土地祠 。赵司徒祠 、颜鲁公祠、吴、陆二公祠 、童公祠 、刘公祠。
长阳县
资求庙 ,在县西北九十里。祀蜀将向宠。《宜都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南一里。
社稷坛 在县西一里
邑厉坛 在县东门外
旗纛庙 在演武场
城隍庙 在县治东
关帝庙 在县西
魏武帝庙 有二:一在县西南三十里清江南岸,一在县北五里湾。俗传渔人见河中一朽木,溯流西上,颇类人形,上有“曹” 字,遂以为曹操,立庙祀之,俗名机木庙。今按:庙前有潆洄水,此木所由溯也。
南岳庙 在沙湾,去县北十里。
泰山庙 在县东五十里。里民王祚修。
张王庙 在县西南。祀汉张翼德。
龙王庙 有二:一在县北破冈山,一在县东龙窝,今废。
东岳祠 有三:一在南门外左,一在沙湾,一在南门城内,新增。
水府祠 有二,一在县北合江门外,今废。一在县西社稷坛右。
《张公祠 》与《关帝祠》对
感德祠 在儒学右,祀县令陶师文。
五显祠 原在宫墙内,县令陶师文移于墙外,今废。
土谷神祠 有二,一在县东半里许,一在南门城内。
远安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东门外山麓。
社稷坛 在县北门外山麓。
邑厉坛 在县西门外山麓。
城隍庙 在县北门外山麓。
旗纛庙 在千户所后,郧阳千户李正建。关帝庙 一在新城凤山上。一在旧县西门。《土谷庙 》在旧县北门外桥东。
元帝庙 在新城鸣凤金顶山上。
文昌祠 在新城凤山上。
二贤祠 在旧县治仪门外,祀唐县令韦皋、元县令毕逊。后县废,祠亦废。今卜筑于南门山麓,建祠三间。
土地祠 :在城隍庙内。
归州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东门外。
社稷坛 在北门外
郡厉坛 在西门外
城隍庙 :在城内。官民刱设瓦屋三间、茅屋三间。
关帝庙 在东城外
土地庙 在州前
江渎庙 在新滩南岸。相传神人阴修,今已重建。
百福庙 即汉景帝庙,在州西二十里。相传,庙成时,有钟自空而下,其声如雷,至今钟尚存。
清烈公庙 即屈原也。宋元丰间,封清烈公,邦人为之立庙。
姊归庙 ,屈原姊名媭,闻原故来归,因名曰姊归。原故宅,在十里江之左,唐元和中立庙于此。向王庙 ,在州东。相传东阳人向辅,隋大业初于所生地穿山凿石,显著灵异,后人祀之。明妃庙 ,在州东四十里。
老官庙 又名黄魔神庙,离州二里。按《寰宇记》:唐咸通中,萧遘溯三峡至秭归,梦神人曰:“我黄魔神也,居紫极,守西北隅,将佑公出此境。” 又《庙记》云:李君甫自忠州除替峡涨汹怒,忽有神涌出水上,为之扶舟。李问何神,曰:“我黄魔神也。” 宋寇准自巴东经从叱滩,亦有神扶舟而下,自号黄魔神,后准奏封显济侯。
文昌祠 在城内,今废。
屈公祠 在州东门外,今重建。
三公祠 在州城中,今废。
土神祠 在州前
兴山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东门外。
社稷坛 在西门外
邑厉坛 在县治北
城隍庙 在县东门内
泰山庙 在县西七十里。
关帝庙 在县西冷坪
文昌祠 在县治前,县面山也。
昭君祠 ,在县南一里。
旷公祠 在东门外,祀旷骥。
土地祠 在县治东门
巴东县
风云雷雨山川坛 在县治西一里许。
社稷坛 :在县治东南一里许。
邑厉坛 在县治东北二里许。
城隍庙 在上街,洪武初建。
关帝庙 在治东一里许。明万历间建。
土主祠 在寇公祠左,今废。
二郎庙 有二:一在厉坛西,今废;一在后街。五显庙 ,在中街。
萧公庙 有三:一在治西瓦窑溪上,一在江北飞凤山下,一在东瀼。
七圣庙 在治东南,今废。
川主庙 在厉坛下,今废。
汉昭烈庙 在前一都
仙女庙 在西瀼
寇莱公祠 在学宫之左。
三公祠 在莱公祠左
杜少陵祠 在西瀼
施州卫
磨嵯神庙 在卫城西南十里磨嵯山。
关帝庙 在卫西
竹王庙 在卫东门外山下,即夜郎侯。
东岳庙 在城东清江门内。
向王庙 在城拱北门外。
五显庙 :在城西顺门内。
水府庙 在东城外清江岸边。
川主庙 在东北城外清江岸边。
麻城土主庙 在城拱北门外。
田太翁祠 在卫高罗安抚司南半里。太翁,本司洞长。初,土人惟事烧畬,不知耕凿之利,太翁教之辟田采杉,故立祠祀之。
文昌祠 在城南阳门外,今复兴。
城隍祠 :在城内龟山。
巴公祠 在城内中印山上。明崇祯九年,改建于此,今圮。
荆州卫
关王庙 在浩子口
城隍庙 在浩子口
荆州右卫
东岳庙 在通济桥之东,营屯。。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