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千四百五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
第一千四百五卷目录
桂林府部艺文二
刘仙岩记 元潘仁
阳桥记 伯笃鲁于
重修全州学记 揭徯斯
重修桂林府学记 刘三吾
桂林宣成书院记 臧梦解
戡定古田叙 明吕调阳
平古田大功记 张翀
桂林游记 袁袠
游乳洞记 前人
太极洞记 茅坤
露胜亭记 顾璘
桂林诸岩洞记 董传策
渡漓江记 前人
游隐山六洞记 胡直
游龙隐岩记 前人
游七星岩记 前人
游还珠洞记 前人
阳朔山水记 曹学佺
职方典第一千四百五卷
桂林府部艺文二
编辑《刘仙岩记》元·潘仁
编辑
“桂林诸山,奇秀为岭南最,皆平地拔起,望之亭亭玉 立,或森若剑戟。而岩穴幽邃,冥搜莫极,至雕镂万状, 穷极天巧,虽绘事不能得仿佛。”其最近可朝夕游者, 则有若七星岩、水月洞,惟“刘仙、白龙二岩尤号奇观。 然去城逾十里许,游者数至。”宪使济南宋公绍明按 节广右,越仲夏初吉,时雨新霁,岚气廓清,相与同集 “岩下,屏徒御,攀危磴,瞰幽穴,摩挲石刻,以访刘仙之 遗踪,踵昔贤之芳躅。耸目旷漠之野,而怜兹耕稼之 民,俯仰今古,怅然兴怀。”归过白云洞,仰观绝壁巅崖, 神爽飞越。是日乐甚,命侍吏《潘仁记》之。
《阳桥记》伯笃鲁于
编辑
静江,为广西都会。其城之南门,凡往来东西二道、两 江、交趾、海南北诸州者,莫不由是焉,是岂特为广西 一都会而已。城下鉴湖水,水通漓江,门南有桥,曰“通 济”,所以利病涉。桥左右为商贾所藏宝物番货,以有 易无,日以千百计,是又岂特为病涉之利而已?讥征 者亦视此为要。至元五年冬十二月,遭火延毁。时天 沍寒,老者、弱者、伛偻而提携者皆病于厉揭。盖国中 之市,当涉者众,往往争先有垫溺之忧。宪司大夫患 之,责于连帅,帅择属官之廉且能者经营之。于是监 郡教化推官唐棣,录事长官也先下尼,临桂县尹吴 正卿咸在是选。青庵道人胡道真曰:“官爱吾民如是, 尚坐视而不思补报乎?”首倡居民各捐缯币有差。经 始于六年孟春,凡四阅月而成。一日,郡之士民造余, 请曰:“前至元癸未重修斯桥,迺毁于今至元己卯,是 岂偶然?兹落成,愿丐一言,以纪诸大夫士之功于不 朽。”余曰:“夫十日配十二子,数将周六十,兴废定矣。今 憧憧往来,自辰及酉不绝,又岂能保其久而不废耶? 虽然,《传》曰:‘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盖其农 功已毕,可用民力也。今东作方兴,民事不可缓,而迺 官不知役民,民不知役力,桥成而无怨叹之声。此孟 轲氏所谓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者,是可书矣。是为 《记》。
《重修全州学记》揭徯斯
编辑
皇元,治法周孔,荒徼绝壤,必谨学校,以为教基。泰定 元年春,郭侯履以长史移贰于全。全居湖南九郡之 极,地小而岩,风气啙窳。郡西湘山,又称无量寿佛入 灭之所,世奉遗骸,奔走万姓,而夫子庙荒圮穿漏,曾 莫顾者。讲诵不兴,荐祼无所。侯至,会缺太守,侯总学 事,教授黄润以为请。于是侯率僚佐于上,士民劝于 下。明年即工,知邑士邓桂能状,命董其事。遂斩木伐 石,食工佣力,民不知役。太守何公润继至,朝劝夕劳, 休威并行。及期而庙成,乃易夫子十哲像,分祠先儒 及贤哲于讲堂之左右。门序轩陛,以次咸毕。又辟庙 南废地为杏坛,以拟阙里。建明伦堂四楹,以馆诸生。 既告成于庙,教授请予纪其事,且俾“告于有众。”昔靖 之鄙,为群獠劫以自附者八百馀家,数自请吏,吏不 能讨,而王赋之共不敢怠遑。及郭侯为守,天子使督 兵讨之,八百馀家咸在诛灭,侯以死争,乃去刑书,复 为齐民。侯非力能生之也,以其民恪遵魏文靖公之
教,知有君臣之分,身虽附獠,而王共不缺故也。全之四境,尽为中邦。又密“迩周元公之里,父传子习,皆圣人之道。民之情性,岂独异乎?夫殚才尽力,以奉无益, 未必蒙福;耕田凿井,以服圣贤之教,得遂养生送死, 使父子知亲,君臣知义,夫妇知别,长幼知序,朋友知 信,君子登于俊选,小人免于刑戮,果何惮而不为哉? 亦教化使之然耳。为民上者,曷敢不敬。”学在凤凰山 之阳,宋绍兴十三年迁也。东南诸山,秀丽奇绝,湘、灌 二水合流其下,盖为一郡之胜云。
《重修桂林府学记》刘三吾
编辑
皇上践祚二十有一年,岭南广西道宪副公以学校 王政攸先,风厉“学校是首,匪作新之,将遂堕废。其令 教官定议。”于是桂庠诸生奉承惟谨。经始是年之十 一月,讫功明年之七月,学正蒋倬状其事,请予文记 之。固辞弗获。按桂林旧有学,前至元丙子王师南下, 毁于兵。世祖皇帝混一区宇,大兴文治,中外咸设校 官。时则有若岭南帅史公格即故址而图新之,以元 有学自史公也。嗣是之后,至元戊寅,尝一葺治,岁久 自圮。今宪副公朔望视学,惕然兴怀,迺稽学廪岁入, 倡以己禄,鸠工庀材,择日兴事。门棂星,树垣墉,内自 礼殿徂于应门。版之椓之,腐挠者易;瓦之填之,罅漏 者完。户牖阑楯,丹漆雕刻,焕然可观。讲堂斋舍,缮修 有加;奎阁尊经,涂塈如法;祠庭易向,献幕更新。诸所 宜葺,咸以次举。轺车时临,是瞻是敬;衣冠弦诵,济济 洋洋,蔼有邹鲁风。桂林学校,遂为诸道最。宪副公作 新之功,伟矣。嗟乎!学校纲常之地,台宪纲纪之司。故 自有亲、义序、别、信以来,而大纲小纪,无或出之。伦理 之明,风纪所由以振也。昔东汉士高节义,范滂诸贤, 一时与游,皆太学名士,用克树立,有澄清天下之志。 今宪副公居风纪之司,而首致意纲常之地。于时诸 道纷扰弗治,独广右岿然灵光无恙。修学之举,闻风 而兴者数十城。百司庶府,恪慎宪章,昭乎天日之临, 而凛乎风霜之肃也。岂非公扶植纲常一念,默有以 行乎其间欤?抑是学前以史公倡之,今以宪副公继 之,中间六七十年,岂无其人?惟是二公,皆于干戈相 寻之馀,而有尊道崇德之意,公之心,史公之心也,则 天相斯文而福广右者,意有在矣。公唐兀氏,名也儿 吉尼,字尚文。历御史三台,佥宪三道,皆有廉能政声。 由中政院判阶奉议大夫,居今职。壬辰春,汝寇陷 武昌、长沙等郡,公督首帅阿鲁辉将兵往平之。若清 湘,若舂陵,咸赖克复。时广右未有变者,临桂东乡民 谋始倡,即调兵扑遏之,人心遂以帖然。他如汰郡县 之冗设,而奸贪以息;禁商贩之越境,而钞法以行;节 官府之浮费,而馈饷以给。民庐延烧,官为赈之。岁饥, 劝分俸以倡之。缮城郭,造阳桥,修灵渠,皆政纪之卓 然;泮宫之修,公实主之。经历左奉议、照磨赵儒林则 克职宪佐者也,是宜书《铭》曰:“我元龙兴,奄有㝢县。一 视广右,仁同畿甸。大府桂林,纠以宪臣。之纲之纪,迺 宣迺旬。惟尔校官,实赖风厉;以笃彝伦,以新士气。天 惠尔广,我副公来。风霜一道,仪范百司。维时湖湘,烟 尘四起。一柱狂澜,以公中砥。谓”兹人心,系有纲常。舍 而学校,其何克臧。载瞻桂序,岁久且圮。谁其新之,是 在我尔。爰捐己俸,爰集工人。翼敧以正,撤故以新。棂 星峙峙,应门洞启,金碧辉煌,宇庙之美。于灿从祀,于 乐伦堂。经阁增丽,奎文有光。轺车时临,衿佩云委。匪 怒伊教,雅歌泮水。湘漓沨沨,道脉溶溶。文运在广,如 水潜通。宣武二“公,矧兹过化。流风馀韵,犹有存者。凡 厥来游,宜体公心。真履实践,毋即慆淫。昔时草昧,史 公建学。今时扰棼,我公既作。史既有祠,公宜并之。后 有述者,视此歌诗。斯文有天,永言无替。辅我皇元,千 秋万岁。”
《桂林宣成书院记》臧梦解
编辑
宣成书院,祀南轩、东莱二先生也。前朝有四书院:曰 白鹿,曰岳麓,曰嵩阳,曰雎阳,并赐敕额。自是衡州有 石鼓书院,道州有濂溪书院,黄州有河南书院,湖州 有安定书院,徽州有紫阳、考亭书院,建安有建安书 院、紫芝书院,其后又有宗溪书院、延平鹭洲明道书 院,而宣成之祠未闻也。婺州有丽泽书院,专祀南轩, 而宣成并祀无有也。景定三年,始以南轩、东莱同升 建祠,加锡封爵。时南山朱公经略两广,以南轩持节, 东莱垂弧,实在兹土。虽学有三先生祠,而宣成之祠 不及。乃请于朝,建二先生精舍,敕赐“宣成书院”扁额, 此“宣成书院”之所由始也。是年,南山朱公又即南轩 先生所创。郡学之西,新城之东,筑台“立祠,藏奎有阁, 讲书有堂,肄业有斋,设山长职事弟子员。帅漕两司 拨田租钱盐数各有差,月有课,岁有养,轮奂之美。十 有五年,适值天兵来临,凡天下土地之图,与夫人民 之数,悉以内附,独桂林不下。由是吾夫子之宫墙,二 先生之精舍,俱成煨烬。”平章史公任本道宣慰使日, 仅能为郡学,渐复旧规,而书院未暇经理,遂使宣成 石刻没于榛莽,宣成栋宇化于瓦砾,于兹又十九年 矣。余猥以晚学,谬分臬寄,拜谒宣圣之始,即询宣成故祠,则曰:“书院旧有田租,自丙子后入郡学矣,故力 不及书院。”余闻之惊叹曰:“郡学书院各有田租,书院 之租当为书院用,食其租而废其祠,有司慢不加省, 可乎”哉?乃相与谋所以经理兴复之起。自至元甲子, 悉以书院之租归宣成,同志之士议以为然。于是山 长等共任其责,不十月而栋宇新,天相斯文,不十日 而玺书至。道学增崇,士类欣跃,兹盖千载一遇也。有 言于列者曰:“道之废兴,皆关乎数。始而创,中而废,终 而兴。数之不可逃,天地且不能违,况于人乎?”余曰:“不 然。有成败兴废者,数之不可逃也;无成败兴废者,道 之不可泯也。天地间事事物物,有形之形者必有弊, 无形之形者必不可朽。道在事物,有形之形者也;道 在人心,无形之形者也。道在天地,如水在地中,无在 无不在也。学者能因有在者求其无不在者,因其有 形者求其无形者,斯得之矣。”“然则求之之法当何如?” 曰:“人有此心,则有此道。道者,日用事物当然之理,皆 性之德,无物不备,无时不存。不以智而丰,不以愚而 啬,不以圣贤而加多,不以不肖而损少,特在学者能 求与不能求之分耳。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不虚行, 待其人而后行。今夫子燕居有堂,宣成有祠,前门旁 庑,次第而”举。诸君出于斯,入于斯,藏修游息于斯,晨 香夕灯,月奠岁祭,其知象宣成之像。然而左简右编, 昼诵夜思,曾是学宣成之学也乎?学不及也与?志同 道合,心领意会,曾是心宣成之心也乎?心不逮也与? 若犹未也,则二先生格言曰:“‘学须常怀不足学,忌讳 过自足学。圣人必学颜子,学须以圣人为准的’。诸君 当于此求之可也。”曰:“戒自弃,勉自新,先朴实,后辨慧。 进学之号有六,为学之要有五,诸君当于此求之可 也。”又曰:“学知难而后有进,工夫无穷,虚度可惜。为学 自饮食、起居、视听言动,致知力行,趋实务本始,诸君 又当于此求之可也。”求之一日,则有一日之功;求之 一月,则有一月之功;求之一岁,则有一岁之功;求之 终身,则有终身之功。先贤有云:“学道譬如登山”,登之 寻丈,固已胜于平地矣。诸君读其书,释其旨,汲汲焉, 拳拳焉,勉其如宣成者,去其不如宣成者。则沿张、吕, 愬濂、伊,接洙、泗,使圣道之明,千万世如一日,亦二先 生之所喜,部使者之所望也。若夫讲堂未建,斋庑未 立,庖廪未具,诸君勉旃,毋使九仞之山亏于一篑,又 吾道之幸云。
《戡定古田叙》明·吕调阳
编辑
御史中丞殷公平古田,捷书至,天子嘉悦,晋公兵部 右侍郎,仍抚其地,赐胄荫金币甚渥,诏陞古田为永 宁州,吾粤父老子弟,得免剥床之害,室家胥庆,介书 京师,谋所以颂德。予方检校《国史》,见成化初元大藤 峡贼猖獗,入梧州城,执缚宪臣,越宿而去。朝廷震怒, 命襄毅韩公开府苍梧讨平之。嘉靖初年,思田馀孽 “纠八寨贼为应,囚其守吏,两江煽动,先皇帝诏起新 建伯王公于家,讨平之。”二公勋烈,勒在芸阁,光照无 极,岭南人口其行事,尚津津乎其言之也。迨!今古田 之师称“得志岭外者”三举矣。夫古田、桂林属邑,去会 城百五十里而近。数十年来,獞獠据为巢穴,吞食旁 近诸邑过半,卒未有抗然持论为讨罪计者,则惩噎 之过也。盖二广在弘治、正德时,兵甲雄他镇,又帑积 充溢,大司农尝请输以佐北边,及贷他省供费者,率 钜万计。当其时,挟两省全力临古田,直探取囊中物, 乃一举而殒众覆军,再举而师老财费,说者比之喉 瘿,不敢不治而必不可去者也。陵迟至嘉靖末,遂越 会城,劫藩帑,戕杀方面大吏,祸更酷于曩日。乡荐绅 两中丞张公、殷公、侍御刘君先后建奏,请设重臣为 必讨计。是时东粤并海诸郡,倭寇内难,棼纠不可卒 解。两江土司兵疲于奔命,益桀骜,难使军储匮竭,不 足奉战士,至请内帑给之。时论咸谓二广兵食,视昔 大诎,顾欲为昔所不能为,非计也。予谓两粤辅车之 势必“东事已而后西图,奚独失古田,即义宁、永福且 沦胥以没?诚得其人任之,何忧兵食?”因谋之太宰杨 公,谓欲设重臣无如殷公者。杨公然予言,乃以为请。 天子遂命公专西事,开府桂林。公至,则请征还川浙 旧贷,檄两江土司整兵待报。狼兵故多虚籍滥饷,且 后期莫可究诘。至是惮公威名,率相诚如约。兵既集, 公下令贼中曰:“诸獠党贼旧矣,然未从攻劫藩帑者, 其悉贳勿诛;即从攻劫藩帑矣,能计献首恶为赎者, 贳勿诛。”仍给赏如额。贼素怯狼兵,及闻狼兵如期至, 益丧胆。俄而贼中有潜至帐下,谋以渠首来贸赏者, 公厚遣之。不数日,果有函黄渠首献者。又数日,有伪 以韦渠首献者,公给赏不疑。于是诸巢贼闻二渠授 首,颇弃险匿去,无𩰚志。我军侦其情,气益壮,一鼓遂 𢭏其穴,真韦渠随亦槛系阙下正典刑。是举也,用兵 十有四万,银未满十万计期凡三阅月,先后斩馘七 千四百有奇,俘贼属及创病走匿死崖谷者无算。全 胜大捷,费省功倍,近代稀遘已故尝谓“藤峡”之役,韩
公处其难;八寨之捷,王公擅其奇。然襄毅当开府之初,受便宜之命,兵众财给,而事得专决。《文成》卷四省之甲,挟两宣慰之兵,本讨思、田而掩八寨之不备,例 以今日。盖难之尤难,奇之尤奇者也。予受简乡人,久 未以复,诚欲俟核者审、评者定奏上论功之典,而以 馆局所纪录者,播闻于人,令天下考信焉。故特叙其 事之本末,不概及公之他云。
《平古田大功记》张翀
编辑
隆庆四年,皇帝念广西地方近为诸峒蛮所蟠据,县 日以削,乃下廷议。诸大臣议曰:“广西南制交趾,西控 滇、贵,北连荆楚,盖天子所以藩翰边陲之国也,诚不 可委之不治。然非专敕抚臣特有才望者以开府其 间,殆不能有成功。”乃简石汀殷公某,以都御史授节 钺而来。维时兵部左侍郎蟠峰李公某为总督,素与 公志同道合。公既至,即檄诸司议所宜先,适今都御 史华溪郭公某为左辖,力赞公先平古田。盖古田自 弘治以后,官兵败绩,县治湮没,甚至越会城戕命吏, 罪莫有加焉者,公意遂决。七月征各司兵凡十万人, 总兵官俞君大猷总其事,以参政柴君涞、参议龚君 大器、副使郑君一龙、应君存卓、邵君维中、佥事金君 柱等各为监军督饷。以副总兵门崇文、参将王世科、 黄应甲、游击丁山、都司钱凤翔、董龙、鲁国贤等各为 督哨,分七道进。“凡三阅月,破巢六十有二,斩首级七 千四百有奇,俘获贼属牛马器械以数万计,我兵无 一摧折者。生擒首恶韦银豹等,械送阙下,皇帝称赏 焉,各晋秩有差。”公又疏复县治,改为永宁州,即其下 六里最顽梗者立为三镇,以分其势而扼其背焉,可 谓经略之全能矣。即今桂林以西,民猺乐业,岂非广 右用兵以来二百年之伟绩欤?广之父老子弟及卿 士大夫莫不感公之德,思以铭之百世。某里人也,胡 能赞一辞哉?因不揣,僭为之言曰:“同一古田也,在先 朝之”初,则以三省之力而不能救诸将之倒戈;在当 今之时,则以八十年之险而不能保数旬之破竹,岂 其时有难易,抑亦事有优劣欤?尝推其故,有三三者 何?天子保治,留心四彝,而硕辅元老,锐意安攘之烈, 故公得以无内顾而展其才,此成功之始也。公又以 豪杰之才,光明之度,壮猷多算,不夺于群“议,而一时 文武诸贤,同心戮力,此成功之中也。收兵之后,不事 虚文,必分势立镇,以坚其无反侧之心,此成功之终 也。”非始不足以乘事机,非中不足以决大策,非终不 足以保长治,然则是功之成也,不有然哉?虽然,某犹 有说焉。汉充国经略先零之时,两将军与中郎将出 击,降斩万馀人,诏罢兵矣,“充国独留屯田。明年五月 又降,斩三万有奇,乃请罢屯兵。”古人经略长久之计, 不可见乎?是故广西之寇亦多矣,如古田者,不暇悉 数。古称“唐虞之仁不能柔,秦、汉之勇不能威信”,未易 言也。所深幸者,有石汀殷公为之于前,而又得华溪 郭公继之于后。二公皆当代豪杰,其所树立,皆非寻 常可同日语者,则吾父老子弟享太平之泽,宁有穷 欤?宁有穷欤?某不敏,敢以是刻石,告之将来。
《桂林游记》袁袠
编辑
余到桂林者旬日,即下苍梧,病瘴疟,还省上章乞骸 骨,不报。卧病四阅月,复出视事,乃七月二十日。熊师 子敬邀余观刘仙岩。出城南七里,得白龙洞,俯瞰清 潭,石室窿然,敞而高,唐李渤命曰“元岩”,宋更名白阳, 其阳即刘仙岩也。相传仙人刘仲远居此。历磴而上, 洞府高寒,旁有穿云、仙碛。两岩望中阳朔诸山森若 剑戟,皆献奇目前,应接不暇。明日,登桂山叠彩岩、观 风洞,历华景山,下有洞,深广如厦屋。转宝积山,山多 怪石,其旁有吕公岩。山之巅有诸葛亭,或曰“珠合”,无 所考。又明日,出,就日门东北行十馀里,得清泉寺。复 二里,谒尧庙。复三里,登尧山,观天子田。山有泉,分二 涧,绕出尧庙,淙淙可听,杂以松风,如“怒涛决峡。桂之 山皆石,此独土,盖桂之镇也。”是日复至七星山,入栖 霞洞,穿曾公岩而出。桂多岩洞,然深奥怪奇,未有逾 七星者也。复观元风洞而还。二十五日,将趋全州,至 虞山,谒舜祠,观韶音洞,读宋张南轩《碑记》。山石奇峻, 下临漓江,旁有渡,曰皇泽湾,洞口有南薰亭,唐宋刻 石俱存。余尝读范石湖评“桂山之奇为天下第一,今 乃知非虚夸也。夫其千峰挺拔怪奇,诚天下所未睹 也,然犹恨其多险峭孤危,而无高厚蜿蜒之观,是以 无有钟灵萃淑,卓然名世者出乎其间,而徒猺獠獞 狫,盘据窜穴,枕戈负弩,以为民蠹。”岂山川之险怪固 生此类欤?
《游乳洞记》前人
编辑
余既试士兴安,问山水之可游者,得“乳洞”,出城西南 十里,路多榛。至洞口,有清溪、石梁。洞有三:下曰喷 雷,中曰驻云,上曰飞霞。下洞有泉,流石壁间,汇而为 溪,触石湍激有声。洞门轩敞,其中虚明,夏凉而冬温。 其下石如田垄,沟塍如凿。左旋至中洞,烟雾冥濛,有 石柱三及石室、石床。复旋左百步至上洞,石门平旷, 水浅可涉,石乳玲珑,有五色石横亘其上。秉炬深入石愈怪奇。三洞盖宋李邦彦名也。有碑记及张孝祥 大书“上清三洞皆在下洞口。”上有范成大诗刻遍读 之,小饮下洞而归。夫桂多岩洞,然三洞并豁,亦足奇 矣。兴安土风简朴,氓不知游,而三洞者竟不能閟见 赏名流如范、张、李诸公,将山川发灵,因人益显欤?譬 之士,苟有奇嶲瑰玮,虽在遐壤,必能振奋,施其声光 鹊起颖露,欲自閟匿,不可得也。余于兹游,重有感焉。
《太极洞记》茅坤
编辑
予放舟阳朔江上,缔观之。“其峰石皆拔地而突立,最 高者四千仞有馀,其次则足可三千仞,又其次或百 丈,或五六十丈,最次则三四十丈焉止矣。其色如豆 青,深者如靛,文如鱼鳞,总计一百八十里,排衙列戟, 目之令人神思飞越。”中流偶览石壁,奇瑰异常,见伐 鼓鸣铙而前行者,忽焉而入崖,忽焉而愬波。以故追 踪蹑迹,汎渔舟探之,乃得一洞,可方十馀丈,小可数 尺,其游鯈稍稍见也。俄而赤脚沿岸以入,又得一洞, 豁然当天而窍,日光射人,且穿上罗下焉。方数亩,水 可十馀尺,而渔人网鱼而出者尽满囊也。予前问之 曰:“是何鱼之伙也?”渔曰:“兹洞既邃,与人间绝,故左右 之夷,与井里儿童,并不及过。且水源”深,故所聚鲂鲤 数多。我辈得以数取之。予同王使君抚掌大笑。因名 之曰“太极洞。”
《露胜亭记》顾璘
编辑
余始谪全州,爱予者辄以得游湘山为贺。至则征徭 讼狱,日绊于庭,不暇出城郭,唯望其苍然者心动而 已。越明年正月,太守曹君德容期方伯蒋公及公僚 饮于光孝寺之雷音堂。既午,乃登山观飞来石,历磴 道至半峰间,奇石错列,若虎豹虬螭,跃伏左右,使人 爱之不能去。乃就石布坐,盘桓平砥之上,举觞而远 望焉。时雨新霁,诸峰云气映霭,出没草木,向春濯濯 有容,一山之胜,毕露于此。诸君且饮且咏,忽不知其 醉而忘返也。因名其亭曰《露胜》。夫山川美恶殊质,美 者致爱,恶者致恶,犹人之贤否然也。夫苟至兹山而 不知爱之,是亦见夷、齐之行,屈、贾之才而不知改观 焉,所谓无目者也。是日,蒋公赋诗留石,余与诸公次 第赋而列之。
《桂林诸岩洞记》董传策
编辑
余阅宋范穆公成大《桂海虞衡志》,见其评桂山之奇, 以为“千峰崛然特立,旁无延缘,而玉笋瑶篸,其森列 怪且多若此,当为天下第一。”私窃意其为过言。乃今 来游桂林,睹诸峰峦巉岩,从平地削出数千百丈,不 假纤培,而骨相崭然,玉立剑峙,众态毕呈。或半空开 窍,冥搜叵测;或挺拔天表,登顿无阶,其奇怪夺目惊 “心,殆不可具状。昔人所论列,犹为不及云。”余得稍游 览其最著者,采合传志,因为撰次于左,略诸琐琐不 记。八月二十有四日,余与吴子泊舟桂江西皋,复会 张子子仪。是日学宪殷石汀君邀余三人游风洞岩。 岩在叠彩山后,石门㟏岈,峭壁划裂,下瞰平野,千峰 竞奇,云树滃渤。洞中阴风袭人,毛洒洒起立。张子谓 即当盛夏无暑,而殷君遽持觞起饮,复为指点桂山 三峰,巃嵸宛转,悉入瞩界,盖竟日酣眺焉。赋得古体 一首。明日张子去,余二人结缆伏波岩。岩突起殊高, 石悬如柱,去地才罅一线,俗云“马伏波试剑石。”入而 有洞,豁然约可容数十榻,户牖穿透,俯瞰漓水。洞中 踞石,有巨人迹,宛如刻纹。又紫白二蛇蜿蜒相向,有 浮石络其顶,大似老龙戏珠,洞因得名还珠,或云马 伏波倾所载薏苡于此,因赋近体诗,折而游眺水月 洞,洞门踞江,圆如满月,《一统志》称宾江洞惟水月最 佳,然不能过还珠洞也。已又登岸望独秀峰,孤标直 耸,顶平如苍玉,正面凝然秀整,侧视果如卓笔,较诸 峰独雄。唐张固诗所称“南州擎天柱”者也。其北虞山、 临江有韶音洞,宋张南轩先生有记刻崖间。又明日, 游隐山六硐。余忆《寰宇记》,唐李渤出镇桂管,见石门 大开,有水泓澈,迺疏凿岩穴,石林磴道,若天造灵府, 不可穷诘,因名隐山,盖即其地也。山上六硐,为朝阳、 夕阳、南华、北牖、嘉莲、白雀洞各一,天朗敞如厦屋,云 门逶迤,亘薄野外,俯跨田畴,绝幽雅,真寰中胜概也。 唐吴武陵、韦宗卿俱有记。由隐山转出,去七星岩甚 近,余二人复挈周山人、李生往游焉。岩有七峰,列如 北斗,旁垂小峰如辅星。缘磴而上,山半有亭,曰“簪带 亭。”其下为曾公岩。山根石户中有涧水伏流。宋曾布 帅桂,跨涧为石桥,因以名岩。桥下水声泠泠,寒气侵 肌。桥侧有石乳双悬如垂莲颓云,危欲下压。度桥有 石池,往昔鳞游其中,今水稍涸,复过野田数十步,路 偪窄,不甚可通。𫖯视有石罅尺许,匍匐而进,忽更高 旷。其侧径可诣栖霞洞。洞旁水清浅不流,岸堑如削。 余二人从石门而入,顿觉坦夷爽垲,约可列坐数十 人。其上石乳凝结,下复有洞,名“元风。”初视洞口甚低, 游者秉炬扪壁以进。天门三层,层各三耳。前阻大壑, 不可渡。有路北行,𫖯偻而前,数步复宽衍,两旁十馀 丈,石柱下垂,如玉簪珠旒。曲折跻攀,所览睹弥奇。高牙断霓,从空攲落。斗室阴崖,森幽彻髓。从者栗栗持 酒,榼为各酌一巨觥。复行食顷,珍窝怪石,交撑层峙, 殊形诡状,盘𪩘䆗顿其中。诗者难工,画者尽巧,即游 人犹错综相望。稍认识渔网灯檠、无量佛、逍遥床、狮 象骆驼,神工斧出,宛肖人间世所有。又踞老君像,甚 古,唐人因号为仙李洞。张成子诗:“刀圭影触金丸弹”, 谓洞中景也。洞倚层岩,极元远,扣其响,石如钟鼓鸣。 余辈数人语笑,声如大瓮,中闻雷窅隔尘世。而崖栈 间澄水一泓,汇成深渊。路滑蒸崎岖,侧行绝险,凡三 里许,始从顶上出。世传穴通九疑山,以故其秘奇特 甚。余意天壤间仙灵所栖,或未必胜。此即桂山多奇, 然如风峒之陡然擘出,朗朗相属,跨为六洞之益奇。 至如七星岩,转折献胜,重以元风洞,幽邃不易究竟, 又其最益奇者也。刘牧诗:“‘阴崖走别洞,阳岭带回溪’, 信然信然。”归舟各赋近体诗。夜深方就寝,明旦起眺 江涯,将复游他所,适巡院藩臬诸司出贡院来访,于 是诸举子亦来,而秦生者道其父发解时遽弃去,游 仙不复返,今其母尚在也。余笑曰:“粤山好奇,乃其人 岂亦好奇若此?”午后往东北游屏风岩,断山高耸,中 有平地亦甚敞,锺乳倒垂,透石穴而出。山川城郭,恍 然如在壶中。范成大建壶天观空明岩,刻铭于石。又 东游观龙隐岩,漓水分绕其旁,下有洞,深奥莫测,龙 迹夭矫,然印其上。于时桂林诸岩洞之奇大略已得 游。惟华景洞在城中,逼近王公府,遂不复入。而尧山 有尧田,特以桂山多石,惟此独积土,“盖无他奇焉。”日 晡,放舟象鼻山。山在訾家洲之西,突起水滨,厥形类 象。余辈方箕踞眺啸,适藩参洪方洲君、臬佥向怀葛 君载酒来寻,遂欢饮至夜分而别。明旦发舟,下西南 境,入戍所。道中山水独奇,迺更瘴霭迤靡,四望荒落, 猺吹猿啸,听之凄凄然。余顾益猛,有踌躇愧戍縻非 其柄也。因忆姑苏袁永之氏《游桂山记》,谓其山石崄 峭,宜生蛮獠狫獞之类为民蠹。又意淑诡奇伟之气, 不锺之人而锺之物。余以为不然。夫人寰风气,寖开 拓,荆蛮于越曩亦榛疆,八桂虽遥,良非殊域。且石岩 岩等耳,失之邪或归崄峭。得其正以秉孤贞,彼其人 灵心故在也。抑天王统一区宇,覃牧黔黎,讵应鄙夷 绝徼中,谓必难振礼教。古今俗移,须政植政维人,特 患分疆宰割者未暇经筹云尔。夫山川草木,夷裔之 主,非其人谁当焉?又安知八桂诸岩洞之间,异时不 有贤豪士出而剪除荒秽,兴起斯文,与天壤相终始 也?漫并附丽之记,中庸谂后人之好游者。因复得《粤 西山水歌》一篇云。
《渡漓江记》前人
编辑
湘水,经兴安海阳山,断为漓水,流而溯灵川,其渠甚 偪仄,本秦史禄所凿。今寘斗慎《启封》云:斗畔悉苍莽, 区旷无居人,时时有蛮獠数辈,持梃倚岩谷间,幸其 蠢蚩无大害。然客游者自此非夷境矣。”独桂林当最 高处,控制数千里,披山带江,裒然西南要会。世谓桂 岭摩天,漓波经地,水环湘桂,山类蓬瀛,迺犹离郭伊 迩,遽啸诸獠属邑古田、永福间,大为占据,朝除宰贰, 至不敢入界,孑孑从省司候差遣。余盖睹而愤焉。自 桂以南,迤而接虖阳朔昭平,旁及左右两江,藤峡八 寨,大都诸獠深阻,今惟府江为尤甚。府江即漓江也, 以迫平乐,府名。府江又以漓水流至此益疏迅,名漓 江。余数闻其险,爰与吴子留连桂林数晷,须诸藩守 出棘院,挈之行。至是九月五日,发桂林,越七日,渡阳 朔。道中岩石尤奇崛,就其羊皮、元宝诸峰,突兀空透, 飞挂叠数节,下瞰牛乐、匙钥、天河、缠胫诸滩,大非常 目。所经觏阳朔人苏御史木追访舟次,语中更及漓 江苦险阻,余辈两舟人有戒心云。是日逾燕子岩、白 面、雷公诸山猺人村。八日,渡龙头矶,出漓江,兵宪林 君载酒饯江浒。已而两舟人与藩参吴君梧、邕守何 郭二君并放中流。日晡泊长漓。九日晨发,吴君舟触 石几破,舟中带有人匠粘罅,至旁午复发。于时瘴雾 弥野,山川咸不可辨,旁午犹无日光。吴君设桑寄生 酒,邀余与吴子酌之,云“敌瘴气。”复出雁荡山茶,烹以 解酲。吴君,雁荡人也。语中夸《雁荡》之奇。余笑曰:“若不 睹此漓江景乎?夫漓江水波层络,下舂石齿,两岸皆 高山峻谷,然吾侪身渡之,不得游,抑不可一瞬目焉。 即若所谈中土奇游,不且重有感哉?人生之遇,又唯 所遘之矣。”吴子遽障余喙曰:“子又酒发矣。”俄而窗缝 稍豁,因卷帘瞩两岸山,迺有狞恶獠人数百,群挟戈 戟伺险滩上。余辈幸舟顺流,其愬而上者,篙稍缓,辄 被逗逼盐米。吴君盖坐而目击之,与余辈咨嗟良久。 因忆田少参汝成《藤峡府江议》,谓剿藤峡寇宜速,剿 府江宜缓。又有疑剿抚二议谁适从者。余览睹其概, 大都江峡势相连绎,未应异治。诸獠志索盐米,非有 远图。彼中峒丁招主,往往“衅状相通。今昭平建设土 巡司,亦略扼其咽吭。谓宜听诸土官报效,兵自赍糗 饷剿逐。苟得尺寸地,即以立其支子为巡司官,仍于 要害处随在设巡司,令通峒丁盐米,禁其侵暴,久而化诱诸獠为良民,因可潜消。土官诸子弟相仇杀,事 或亦一筹策耳。”日晡,泊大龙滩。十日晨发,午抵昭平, 复逾马难、唐钓、上曲、下曲、石龙诸滩,至上洋堡泊。十 一日,发上洋堡,逾上洋、下洋,蚬壳、龙口、月口、烂板诸 滩自出。漓江诸滩俱险,而马滩尤甚。水当滩处,湍汹 若飞矢石,尖尖错兀,其底愬流者篙竟日难上,顺流 犹虞触石,滩旁复多汇深潭,其上,岚气重遮鼻中,闻 之至不可忍。四野箐篁邃蔽,鸟栖绝少,时有二三水 鸢堕而前。昔人所称“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盖实景 也。柳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又添岚泷猺三苦 云。十二日,舟抵苍梧,渐觉岸有人迹,间见一二小舟 荡桨而过,然犹数十百里无村烟,江滩亦尚多险。回 忆江左风流,不啻悬霄壤云。尔日晡、何、郭两郡守,置 酒冯大夫园中,邀余两人话别。二君余同年友,方有 事入觐。夜泊苍梧,明晨南发。作“《行路难辞》三十首。
《游隐山六洞记》胡直
编辑
余既游龙隐,则诧于其友合溪子。合溪奋曰:“子不闻 有形游,有神游。苟知神游,则天之寥,地之弘,日月山 川之罗列,与夫草木禽鸟群物之纠纷,何遇非游,奚 必龙隐?”余曰:“富哉子言!然孔子亦尝登泰岱,观吕梁, 乐山乐水,咸有天游存焉,第贵勿溺耳。故游而溺者 非,非游而溺者亦非,奚必不游?”于是至前之日,合溪 子命觞邀游于隐山之六洞。隐山者,唐李白、吴武陵 咸有称述,亦名山也。是晨,西出丽泽门里许,至山下 小亭。宪长桂君、都阃钱君咸来。乃先寻南华洞,洞水 浮碧可鉴。西转北牖洞,历夕阳洞,逾西至嘉莲洞,或 云“石似莲”,又云“昔有水产莲。”折北跻,一石广长如床。 转至白雀洞,末乃穿谽谺入小门,至老君殿,即朝阳 洞也。东对独秀山,上镵石成老君像,左右垂石,仿佛 鹤鹿,咸天造,因共酌赏之。愈北,万石巉㠑,遂南步而 酌于亭,良久,复南走里许,登披云阁。阁据丛石之心, 延览益遥。或曰:“是阁当春花秋月弥佳。”阁内一石立 如树,与群树混。从后北转为石薮,益㟥嵯,状如莲瓣, 如败蕉叶。又《〈寺纵观〉四面之山皆石也》。于是相携下山, 穿红叶林而返。
《游龙隐岩记》前人
编辑
阳月之五日,余先出东江门,荡小艇,绝江抵东岸,其 友黄子、刘子从之,过花桥,桥侧巨石拔地数丈,有树 相搂结,倒影漾波。余却观裴回,循桥南山转行,又有 石竖山角,若卓杖。愈南,从怡云亭址先入后洞,至则 二君已轩轩翔且歌矣。洞面西俯江瞰城,然不见城, 独见群山之巅,虽隆冬翠冉冉飞几案间矣。阔可坐 二三千指,高不下数丈,上悬若幢盖。后壁稍左,有宋 磨刻二:其一即蔡京所书《元祐党籍》,首司马光、吕公 著、苏轼、刘安世诸君子,凡三百馀人。其一为宁宗书, 字颇遒劲。二君酌而吊宋之君臣曰:“彼京者,凭天子 命,谓足以贬斯人百世矣,不知反褒且远也。自今观 之,则孰褒孰贬,孰荣孰辱?”余曰:“天下”有道,则是非在 上在当时;天下无道,则是非在下,在后世。相与叹且 笑。出洞,石多墙立,磨刻“宋方信孺”三大字,颇伟,又有 记侬智高事。折而东,即龙隐处。初入稍狭,中乃穹朗, 上有龙迹夭矫,长数十丈,鳞鬣宛然,疑龙从上跃出, 印石成文,古称龙拏石如泥,其或然与?穿岩而出,即 漓江支流,下深不测。春下水弥岩,非舟不通。今水落, 舟止停石下。予与二君登舟酌酒放歌。二君曰:“岩藏 司马诸君子名。所谓龙隐,非耶?”余曰:“龙,神物。非隐非 不隐,非显非不显。故曰:‘与时偕行,龙何心为’?”乃为歌 曰:“山之谾兮,维龙之宫兮,与道冲兮。山之辟兮,维龙 之骘兮,与道适兮。”歌未阕,遂鼓枻去而东。
《游七星岩记》前人
编辑
是山亦纯石,峦凡七,而岩窍其腹。余以孟秋遨其上 岩,奇之,而未知下岩之奇之难状也。上岩始入,有真 武阁,回观漓水,西北屈曲入人抱。左顾群峰,旖旎云 攒。把炬穿后穴,抵岩宽可罗百座,上涌涛文,势澎湃。 左右石柱凡三,北则哆张而天入焉。出口转到下岩 门外,睹“栖霞洞”字,遂返,辄谓奇止此耳。久之,闻都督 俞公谈下岩之胜。时维仲冬,方伯万公,廉宪桂公暨 予三人,乃敦俞公偕游。于是盛张烈焰,令道士前行, 下历数十级,旋就轩旷,迸出平台,危数十丈。上坐老 君像,下镵“仙李洞”字。旁有石鲤跃涛文,中再进一色, 若白浪飞撞,虬螭百千,驾涛奔角,力不可弛。上有石 乳倒垂者三,渗泉滴下之三柱,若相吻然。又进,则交 撑叠关,渐束就狭。道士告曰:“此地中天界也。”是为一 天门。入门有仙龙潭,石栏护之。已而历第二门,中立 石柱,从旁登降。入三门,愈益寥阔,石乳垂数十丈者, 不可胜数。变幻诡绝,纵横万类,不啻秦宫汉苑,飞阁 丛台,复道井干,璇闺珠箔,骈列错映,杂遝蔽亏。抑亦 启甲乙之藏,发牛渚之怪;驰长杨之异兽,森县圃之 若木。睹者目眩神飏,应接失次。道士搪然指曰:“是为 球为戟,为床为架,为狮为驼,为网为毡,为瓶为烛,为
将军,为诸佛,为须弥,普陀为百果。”又云:“穴通九疑”,名言固多,然实巧画不能设色,瑰词不能传神,不知孰生化,孰经营至是也。旁有大壑,澄泓不测,或曰群龙 家焉。愈南窈窔,偃崎伛偻。行数十步,又复弘衍其奇, 视前未肯下。又数百步,为曾公岩,约共里许,睹天日 矣。度石桥,始出洞,休庆林观,咸若超然自世外归。引 觞各举其奇,不能悉。胡子曰:“岩奇独珍閟固隐,不一 暴其倪。虽予亦尝少之,岂诚所谓深藏若虚”者也?虽 然,使非能真际其奥者,纵获闻予言,尤不能悉也。
《游还珠洞记》前人
编辑
还珠洞,即伏波山前麓。滨江穹起谷张,中垂二石,莹 洁如磨,一不及地线。《许志》称有紫白二蛟相向,弗之 类也。左右石转相通如夹道。后有数穴,相传昔有渔 父从穴深入,睹物如犬熟寐。旁有一珠拾归。或谓曰: “此龙珠也。”恐触其怒,戒令还之,故名。又云名由马伏 波,载薏苡经此,误谓珠也。皆不可知。洞中独宋刻最 多,其下皆平石,悬水上,若与波下上,予欲延瞩久矣。 适余友少微边子从西蜀至,因送之镇,邀共览焉。边 子谓“蜀山虽崇峻,选洞逊西粤矣。”同游即万、桂二公、 钱将军暨予,凡五人。
《阳朔山水记》曹学佺
编辑
人知漓水之分于湘仅得十之三,而不知湘源之分 于漓已得各半。余考阳朔县之名而始知焉。夫朔者 北也,海阳山与灵川直,其位置在兴安县之南、阳朔 县之北,各八九十里,故县名阳朔。取之海者,泉盛大 之称,水北曰阳,故山名海阳。其水北趋而分湘、漓者 为龙岩,又东南出泉曰掉岩,其水下阳朔,一山二岩, 分湘、漓、朔为三水,故俗谚云:“三山海阳。”而《汉书》亦曰: “或下漓津,或下阳朔也。”《湘中记》云:“湘水之出于阳朔, 则觞为之舟,至洞庭,日月若入于其中。”是知阳朔亦 湘源也。唐吴《武陵县厅壁记》云:“群山发海峤,顿伏腾 走,千里而北。又发衡、巫,千馀里而南,咸会于阳朔。阳 朔经四百里,孤崖绝𪩘,森耸骈植,类”三峰九疑,析城 天柱者,凡数十里。以今观之,海峤、衡、巫诸山会于阳 朔者,盖指海阳山而言,非阳朔县也。县隋时置,盖分 自始安者,而金石古文有“汉阳朔砖”四字,是必以阳 朔山而抟埴焉者也。阳朔之水入漓者,在县理为都 荔水,以岸旁出香草,汉乐章都荔逐芳即此,一名都 利。注《水经》云:“漓水又南迳都利山者也。”又东晖水在 县西北,双月溪在县东南,各三里许,达于桂江。又西 溪发源西山,曲折绕明珠洞前入桂水。又县北三十 里之兴平水,源出宝子山,南流者为兴平,与桂江合。 余舣舟而上,兴平有巨石可憩,时乐其山水环抱而 寄宿焉。其是日之游于塘山,山下涌泉,潴流为渊,傍 有乳洞,穗滴珠流,观源之水出焉。洞室层别,前黝后 明。穴舟以入,中塞复通。或卧而撑,或炬而视,或风抟 衣,或𪾢浸咡。虽端州之星岩,金华之三洞,致相仿佛, 而幻奇莫能敌也。又西十馀里为犀潭,龙济、松江二 桥水汇处,中有石穴,云犀所藏。岸傍细草如茸,呼曰 “犀草”,可编而席。又二十里而舟中忽闻如雷鼓者,亟 启窗视之,则有飞泉涌自山椒,悬石百级,飞舞而下, 如挂银河,入于桂水。余曩作《瀑园记》,谓桂州多山而 少瀑。及观此,始悔其言之误也。余前一夕宿于龙头 矶,而观所谓荷叶洞者,洞中悬石如张盖,垂垂下覆, 旁窥则似衰荷败叶之袅袅从风而坠,已诧其甚奇, 而不意明晨之得观瀑于空,穴舟于崖,又及宿兴平 之为愈快也。然自桂入朔,首绣山,次画山,彩翠交错, 峰峦秀丽,各如其名。将至县二十里,则有寨山四,固 稠塞,湖南马氏之所戍也。其下为读书岩,唐曹祠部 邺之读书于此,今之祠。祠部在龙头山,其家耳。后舍 为慈光寺,寺久亦废,故解大绅诗有“年深寺废无人 住,惟有古岩闻读书”之句。近日邑李廉莫以光始兴 复之,余另为记。又过碧莲山,危峦叠嶂,簇如莲花,县 治扆焉,即唐沈彬诗“碧莲峰里住人家”者。县之左峡 为屏障山,正方如屏。宋陶弼诗“群境尖中折,人家缺 处安”是也。治南数百武为鉴山,其石光莹,时见人物 车马之状。又五里为鸟山,滨江,其形如鸟,舒翅“而立。” 又有东人山,去县东南十五里,状似人冠带而拱揖。 其西亦有石,如人冠带,若坐而受之者。此皆得自舟 中,意其或异,杖策以从,尚嫌其流之迅,然一日为三 日程矣。而车马之路,则繇县背,即吴武陵所称“凡数 十里,群峰森耸,如楼如阙,如竿如旗,如阵将合,如战 将溃”者也。规之当在县南北各二十里间。北至翠屏 公馆,则如剧之将毕,眩之将收,看场人散,啧啧叹息, 尚在喉吻。南入广福岩,是窥武库之始,有若堂殿,有 若幢旛,有若龙爪,有若燕巢,而外则溪桥杂树,蔽亏 道左,宛若桃源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