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九十卷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九十卷目录
书法部艺文二〈诗〉
书 唐李峤
御题国子监门 薛存诚
赋虞书歌 贾耽
对御书后一绝 释亚栖
书怀素酒狂帖后 杨凝式
山寺见杨少卿书壁因题其尾 冯少吉
临池歌 宋刘子翚
观王氏书 梅尧臣
和子由论书 苏轼
和人求笔迹 前人
酬德相论书 沈辽
暇日弄笔戏书 陆游
赠杨友直 元虞集
题子固所藏鲜于墨迹 贡师泰
题紫微老人大字歌 欧阳元
学书 杨维祯
次韵答宾之作书戏效拙体 明吴宽
祝京兆法书歌 王世贞
书法部选句
书法部纪事
字学典第九十卷
书法部艺文二〈诗〉
编辑《书》唐·李峤
编辑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奔云骨气馀。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御题国子监门》薛存诚
编辑
宸翰符元造,荣题国子门。笔锋回日月,字势动乾坤。 檐下云光绝,梁间鹊影翻。张英圣莫拟,索靖妙难言。 为著盘龙迹,能彰舞凤蹲。更随垂露像,常以沐皇恩。
《赋虞书歌》贾耽
编辑
众书之中虞书巧,体法自然归大道。不问怀素只攻 颠,岂类张芝惟札草。形势素奇筋骨老,父子君臣相 揖抱。孤青似竹更飕飗,阔白如波长浩渺。谁能方正 不隳倒,功夫未至难寻奥。须知孔子《庙堂碑》,便是青 箱中至宝。
《对御书后一绝》释亚栖
编辑
“通神”笔法得元门,亲入长安谒至尊。莫怪出来多意 气,《草书》曾悦“圣明君。”
《书怀素酒狂帖后》杨凝式
编辑
十年挥素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草圣未须因酒 发,笔端应解化龙飞。
《山寺见杨少卿书壁因题其尾》冯少吉
编辑
少卿真迹满僧居,祇恐锺王也不如。为报远公须爱 惜,此书书后更无书。
《临池歌》宋·刘子翚
编辑
“君不见锺繇学书夜不眠,以指画字衣皆穿。当时尺 牍来邺下,锦标玉轴争流传。又不见鲁公得法屋漏 雨,意象咄咄临千古。断碑零落翠苔封,直气英风犹 可睹。元常独步黄初际,清臣后出今无继。风神迥出 本天资,巧力亦自精勤至。”羡君好尚何高奇,寒窗弄 笔手生胝。向来失计堕尘网,锐气直欲摩云飞。男儿 舌在心何怍,却拟临池寻旧学。要须笔外见锺颜,会 自蛟龙生掌握。银钩石刻余何爱,劝以短歌君勿怠。 他时八体妙有馀,此歌傥可君绅书。
《观王氏书》梅尧臣
编辑
先观雍姬舞《六幺》,妍葩发艳春风摇。舞罢英英书大 字,玉指握管浓云飘。风驰雨骤起变怪,文鳐昼飞明 珠跳。席客聚立惊且叹,笔何劲健人柔夭。昔时裴旻 能舞剑,丹青助气精神超。艺虽不同意有会,世事相 假非一朝。
《和子由论书》苏轼
编辑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 貌妍容有颦,璧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娿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书成辄弃去,缪被旁人裹。 皆云本阔落,结束入细么。子诗亦见推,语重未敢荷。 迩来又学射,力薄愁官笴。多好竟无成,不精安用伙。 何当尽屏去,万事付懒惰。吾闻古书法,守骏莫如跛。” 世俗笔苦骄,众中强嵬騀。锺张忽已远,此语与时左。
《和人求笔迹》前人
编辑
麦光铺几净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从此剡藤真可 吊,半纡春蚓绾秋蛇。
《酬德相论书》沈辽
编辑
野舍老馀生,雅尚今已惬。不逃世忧患,馀事寄巾蹀。 行寻青山转,坐对青山叠。欲随白云去,傥与幽人接德相屡相过,老夫宁足蹑。由来废井水,不如长剑铗。 往往论书法,轩轩两目睫。中郎石经在,元常表军捷。 汉魏多传人,至宋有遗帖。唐室初最盛,渐衰自中叶。 欧虞缅谁嗣,颜柳何足躐。篆籀昔难工,草圣谁敢辄。 巨山作《散隶》,雄古掀龙鬣。贞观喜飞白,凌厉腾春蝶。 岂特谿神观,直可祛鬼魇。古人有所寓,天性难必协。 所志有小大,其才有勇怯。或惮懦文雅,或轩昂豪侠。 或转战鞍马,或驱驰弋猎。或发于止谏,或得于讼牒。 或奋夺床陛。或造成裓褶。或为神所追,或自势所劫。 或醉以贾祸,或诈以行谍。或习于娱“乐,或劳于呿嗋。 有灿如文锦,有劲如金𬂩。有倚如戈锋,有点如山嶪。 有𩧫或如波,有媚或如靥。或腾如烟霏,或落如鸟跕。 渊妙欲飞动,拙恶愧偏擫。当寝或不寐,当昼亦忘馌。 有誉终甚微,或毁则群嗫。为功有不至,考古安能厌。 十年幸能就,万金毫岂浥。金玉敷卷轴,龙蛇閟箱笈。 是惟小夫技,宁当丈夫业。”
《暇日弄笔戏书》陆游
编辑
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平生江湖心,聊寄砚笔中。 龙蛇入我腕,匹素忽已穷。馀势尚隐辚,此兴嗟谁同。
《赠杨友直》元·虞集
编辑
雒阳杨友直,字儗汉中郎。画若锥穿石,垂如雨漏墙。 舞花羞女美,醉草笑僧狂。昨日“《鸿都学》,烦君写数行。”
《题子固所藏鲜于墨迹》贡师泰
编辑
一自昭陵藏墨本,书名谁复更超群。忽传《河朔》专行 草,不让吴兴变《隶分》。黄鹄夜深随落月,白鹅秋冷化 孤云。风流赖有张公子,雪茧封题比右军。
《题紫微老人大字歌》欧阳元
编辑
紫微老人射生手,挽强竟取黄金斗。骠骑营中拜骁 勇,凤皇池上称耆旧。时平腕力无所施,筋骨犹能学 颜柳。纵横戎略结构体,杀活兵机屈伸肘。山庄刘氏 得最多,当日襜褕驻应久。高楼大扁曰明远,况又爱 山并尚友。我来后公五十年,主人酌我楼中酒。平田 野水凫雁集,重冈复岭蛟龙走。登高欲赋乏佳兴,忽 睹台躔照窗牖。家藏有此希世珍,取酒当为主人寿。 想当洗砚弢笔时,羽箑生风剑龙吼。焉知今人正传 翫,名与麒麟同不朽。峤南鼪鼯十五秋,老将如今安 得有。鄂公九原如可作,养寿清商为公奏。
《学书》杨维祯
编辑
歌彻阳春酒半醺,玉尖搦管蘸香云。新词未上《鸳鸯 扇》,醉墨先污《蛱蝶裙》。
《次韵答宾之作书戏效拙体》明·吴宽
编辑
书家新样出眉山,若拟丰姿定玉环。砚沼百坡空对 影,管城一孔但窥斑。临模恶札劳唐褚,结构奇才得 鲁般。此意亦知聊戏我,试看搀夺语尤顽。
《祝京兆法书歌》王世贞
编辑
吴兴公子二百载,尺素往往流云霞。仲温《急就》散隶 色,骨格虽尔风神赊。狂鬼鸱张学士腕,东海小儿竟 涂鸦。凤池彩笔难再问,鸡林高价徒相夸。人间不识 祝京兆,何处还逢书大家。此君自称枝指翁,指间蠕 蠕出天工。寒花夜发白兔锋,谁其赠者索与锺。少年 临池亦已精,晚节自喜愈纵横。当其得意缣素表,一 扫万古开精灵。人云颠旭亦尔尔,母乃大令更其名。 恍如青天飞瀑,崖翻石走风雷惊。皂雕秋迥击羽 坠,绿耳电摄排空行。兰筋剑距时横出,逸态雄姿随 手生。迩来家鸡轻野鹜,却向真书大矜束。即看京兆 更遒绝,小茧游丝染明王。离离落日施荒草,淡淡疏 烟罣寒竹。邻女捧心但益丑,世人贵耳翻见辱,玉树 长埋呼不起。侪辈声名眼前死,处处黄金购遗迹。东 家覆瓿三尺纸,自古文章亦如此。
书法部选句
编辑后汉蔡邕《笔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 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 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沈密神彩, 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 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 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 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梁庾肩吾《书品论》:“余自少迄长,留心兹艺,敏手谢于 临池,锐意同于削板。”
元帝《上东宫古迹启》:“窃以鸾惊之势,既闻之于索靖; 鹰跱之巧,又显之于蔡邕。是以游雾重云,传敬礼之 法;鸟颉鱼颃,表杨泉之赋。”
唐崔邈《论书》,“山川草木,反复于寸纸之间;日月星辰, 回环于尺牍之上。”
刘禹锡《谢手诏表》:“特纡睿思,亲洒仙毫。”
唐张说《观御书王太尉碑》诗:“鱼龙生意态,钩剑动铓 辉杜甫醉歌行笔阵,独扫千人军。”
著作郎荥《阳郑公虔诗》:“神翰顾不一,体变锺兼两,文 传天下,口大字犹在榜。”
刘禹锡《答柳宗元》诗:“近来渐有临池兴,为报元常欲 抗行。”
《又》:“柳家新样元和脚,且尽姜芽敛手徒。”
宋梅尧臣《送杜君懿通判宣州》诗:“日书藤纸争持去, 长钩细画如珊瑚。”
林亦之《访谷堂观笔法诗》“敢夸柳氏元和脚,要问隋 僧智果书。”
黄庭坚《赠柳闳》诗:“妙年勤翰墨,银钩烂纵横。”
书法部纪事
编辑《书断》:“后汉杜度,章帝时为齐相。善章草,字画微瘦,崔 氏法之。书体甚浓,结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 焉,转精其巧,自谓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 曹喜字仲则,扶风平陵人。章帝建初中为秘书郎。善 篆,小异于李斯。邯郸淳师焉,略究其妙。韦诞师淳而 不及也。善悬针垂露之法,后世行之。”
蔡邕《石室神授笔势注》:“邕初入嵩山学书,于石室中 得素书,八角垂芒,写史籀、李斯用笔势,读诵三年,遂 通其理。常居一室不寐,恍然一客,厥状甚异,授以九 势。”
《书断》:“梁鹄少好书,受法于师宜官,以八分知名。魏武 甚爱其书,常悬帐中,又以钉壁,以为胜宜官也。时邯 郸淳亦得次仲法,淳宜为小字,鹄宜为大字,不如鹄 之用笔尽势也。”
韦诞诸书并善,尤精题署。明帝时,凌云台初成,令诞 题榜,高下异好,宜就加点正。因致危惧,头鬓皆白。既 下,戒子孙无为大字楷法。
虞喜《志林》:“锺繇问蔡邕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乃自 捶胸呕血,曹操以五灵丹救活之。及诞死,繇令人盗 其墓,遂得其法。”
《三辅决录》:韦诞奏:“蔡邕自矜能书,兼明斯喜之法,非 得纨素,不妄下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张芝 笔、左伯纸及臣墨皆古法,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 可以尽径丈之势,方寸之言。”
王羲之《题笔阵图》后:“宋翼,锺繇弟子,常作书如筭子, 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 锺繇墓,遂得《笔势论》,翼乃依此法学,名遂大振。” 《魏志王凌传》注:“凌少子明山,最知名,善书,多技艺,人 得其书,皆以为法。”
《晋书荀勖传》:“勖领秘书监,立书博士,置弟子教习,以 锺、胡为法。”
《尚友录》:卢志少好学,朝夕惟焚香读书。尝与书盟曰: “誓与此君共老素”法。锺繇善书。
《宣和书谱》:“陆玩机从弟。弱冠有美誉,喜翰墨,尤长行 书。时瑞星见,亲书表贺。其笔力瘦硬有锺繇法,雅重 而有典则。”
《书断》:“郄愔善众书,齐名庾翼。其法遵卫氏,尤长于章 草,纤能得中。意态无穷,筋骨亦胜。”
庾翼兄亮,字元规,亦有书名。尝就羲之求书法,羲之 答云:“翼在彼,岂复假此。”是知翼之书固自超绝。 王僧虔《书论》:“庾翼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 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乃贱家鸡,皆学逸 少书,须吾下当比之’。”
《书史会要》:“王旷导从弟与卫世为中表,故得蔡邕书 法于卫夫人,以授羲之。”
《笔势传》:王旷子羲之,七岁学书,及年十二,见前代笔 论,于旷枕中窃而读之。旷曰:“汝何来,吾所数也。”羲之 笑而不答。其母曰:“汝年幼小,看用笔法,未能晓解,纵 获父教,恐复不能秘惜。”旷乃语羲之曰:“待汝成人,吾 当授汝。”羲之拜曰:“愿早授之,使得成人。”已为暮学,旷 语以大纲,羲之学功日进。
《王羲之别传》:“羲之善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 自成一家之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
《王献之别传》:“献之幼学父书,次习于张。后改变制度, 别创其法,率尔师心,冥合天矩。”
《宣和书谱》:“王濛工隶书,草法俱入能品。论章草作人 字法,趯之欲利,按之欲轻,世以为知言。”
《书断》:“萧思话,兰陵人。工书,学于羊欣,得其体法行草 势不断绝,上方琳之不足,下方范晔有馀。” 《华阳隐居录》:“陶贞宝善槁隶书,家贫,以写经为业,一 纸直价四十。书体以羊欣、萧思话为法。”
《南史戴法兴传》:“法兴家贫,父硕子以贩纻为业。法兴二兄延寿、延兴并修立。延寿善书,法兴好学。”
《南齐书王僧虔传》:僧虔善隶书。宋文帝见其书素扇, 叹曰:“非唯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孝武擅书名,僧 虔不敢显迹。大明世,尝用拙笔书。泰始中,出为吴兴 太守。王献之善书,为吴兴郡。僧虔工书,又为郡,论者 称之。
《南史张融传》:融善草书,常自美其能。齐高帝曰:“卿书 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 恨二王无臣法。”
《周颙传》:颙少从外氏车骑将军臧质家,得卫恒散隶 书法,学之甚工。文惠太子使颙书元圃茅斋壁,国子 祭酒何引以倒薤书,求就颙换之。颙笑答曰:“天下有 道,丘不与《易》也。”
《萧子云传》:子云善草隶,为时楷法。自云善效锺元常、 王逸少,而微变字体。其书迹雅为武帝所重。帝尝论 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寔,当与 元常并驱争先。”其见赏如此。出为东阳太守。百济国 使人至建邺求书,逢子云为郡,维舟将发,使人于渚 次候之,望船三十许,步行拜行前。子云遣问之,答曰: “侍中尺牍之美,远流海外,今日所求,唯在名迹。”子云 乃为停舟三日,书三十纸与之,获金货数百万。 《书断》:庾肩吾才华既秀,草隶兼善,累纪专精,遍探名 法。尝作《书品》,亦有佳致。
《陈书萧乾传》:“干容止雅正,性恬简,善隶书,得叔父子 云之法。”
《宣和书谱》:“郑”失其世系,官至东宫洗马。善草字,慕 锺、王法而得其旨。喜用秃笔,锋藏韵古。
释智永,会稽人也。晋右将军王羲之之裔。学书以羲 之为师法,笔力纵横,真草兼备,绰有祖风。初励志书 札,起楼于所居之侧,因自誓曰:“书不成,不下此楼。”后 果大进,为一时推重。而求其书者,缣素笺纸,堆案盈 几,又户外之屦常满。宾客造请,门阈穿穴,以铁固其 限,故人号曰铁门限。所用笔,退即投大瓮中,岁久辄 贮数瓮,自为铭以瘗之。尝作《心成颂》,以示字法。 《周书王褒传》:“褒字子渊,琅琊临沂人,博览史传,尤工 属文。梁国子祭酒萧子云,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隶。褒 少以姻戚去来其家,遂相模范,俄而名亚子云,并见 重于世。”
《北史赵文深传》:“文深少学楷隶,年十一,献书于魏帝, 雅有锺、王之则,笔势可观。当时碑榜,唯文深、冀、㒞而 已。”
《宣和书谱》:“唐太宗留心翰墨,雅好王羲之字,心慕手 追,万机之馀,不废模仿。尝作笔法、指意、笔意三说,以 训学者。又尝赞《羲之传》,痛论字学。”
《寓简》:唐文皇妙于翰墨,常病戈法难精,乃作“戬”字空 其右,而命虞永兴填之。以示魏郑公曰:“朕学世南,似 尽其法。”郑公曰:“‘天笔所临,万象不能逃,其形,非臣下 可拟。然惟‘戬’”字“戈’法乃逼真。”太宗惊叹。
《唐书百官志》:“太宗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 子嗜书者二十四人,隶馆习书,出禁中书法授之。” 《虞世南传》:“帝尝命世南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 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 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 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金壶记》:“欧阳询见右军教献之《指归图》一本,以三百 缣购之而归,赏玩经月,喜而不寐焉。”
《书史会要》:“王方庆素尚豪翰,每还私第,必请锺绍京 盛论法书。方庆常疾,须绍京言书辄差。右相杨再思 以为锺君可愈王侍郎疾也。”
《书断》:“孙过庭,陈留人。官至率府录事参军。博雅有文 章。草书宪章二王,工于用笔,尝作《运笔论》,亦得书之 指趣也。”
《酉阳杂俎》:韦斌兄陟,善属文,攻草隶书。每令侍婢主 尺牍,往来复章,未常自札,受意而已。词旨重轻,正合 陟意。而书体遒利,皆有楷法。陟唯署名,尝自谓所书 “陟’字如五朵云,当时人多仿效,谓之“郇公五云体。” 《唐书·王绍宗传》:“绍宗工草隶书,尝与人书曰:‘鄙夫书 无工者,特由水墨之积习耳。尝精心率意,虚神静思 以’”取之。吴中陆大夫常以余比虞君,以不临写故也。 闻虞被中画腹,与余正同。
《李白传》: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 三绝。旭,苏州吴人,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 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 张颠。初仕为常熟尉,有老人陈牒求判,宿昔又来。旭 怒其烦,责之。老人曰:“观公笔奇妙,欲以藏家尔。”旭因 问所藏,尽出其父书。旭视之,天下奇笔也。自是尽其 法。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 意观公孙舞剑,器得其神。后人论书,欧、虞、褚、陆皆有 异论,至旭无非短者。传其法,惟崔邈。颜真卿云: “《宣和书谱》,李阳冰善词章,留心小篆,迨三十年,初见 李斯《峄山碑》,与仲尼、延陵季子字,遂得其法,乃能变化开合,自名一家。”推原字学,作《笔法论》,以别其点画。 《唐书徐浩传》:“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尝书四 十二幅屏,八体皆备,草隶尤工世状,其法曰‘怒猊抉 石,渴骥奔泉’云。”
《韩休传》:休子滉书,得张旭笔法。尝自言“不能定笔,不 可论书画。”以非急务,故自晦,不传于人。
《书苑菁华》:“韩方明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 于东海徐璹,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邈。” 《旧唐书柳公权传》:“公权充翰林侍书学士,穆宗尝问 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 知其笔谏也。公权初学王书,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 媚,自成一家。当时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权手笔 者,人以为不”孝。
《唐诗纪事》: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陆希声得之,凡 五字擫压钩格抵,谓之拨镫法。希声自言:昔二王皆 传此法,至阳冰亦得之。希声以授沙门𧦬光,光后入 为翰林供奉,希声犹未达,以诗寄𧦬光云:“笔下龙蛇 似有神,天池雷雨变逡巡。寄言昔日不龟手,应念江 头洴澼人。”𧦬光感其言引荐。 《闻奇录》:越僧𧦬光善草书,自言授法于陆相希声,其 飘逸有张旭之妙。吴翰林以歌奖之,言多不载。罗给 事赠诗云:“圣主赐衣称绝艺,侍臣摛藻许高踪。”又有 《亚栖书》,骨气不及𧦬,而趋媚过之。二人俱应制其踪, 海内皆盛。
《北梦琐言》:唐柳大夫玭,清廉耿介,不以利回家,世得 笔法,盖公权少师之遗妙也。责授泸州牧,礼参东川 元戎顾彦朗,相公适遇降德政碑,顾欲濡染,以光刊 刻。玭曰:“恶札固无所吝,若以润笔先赐,即不敢闻命。” 相国钦之,书讫竟不干渎也。梁世兖州有下猛和尚, 聚徒说法,檀施云集,时号金刚禅。他日物故,建塔树 碑。庐岳道士李德阳善欧书。下猛之徒请书碑志,许 奉一千缗,德阳不允,乃曰:“若以一醉相酬,得以施展, 千缗之遗,非所望也。”终不肯书。斯近代一高人也。 《江南野史》:应用,江南人,以书法名,善写细字,微如毛 发,常于一钱上写心经,又于一粒麻上写“国泰民安” 四字。
《南唐书浮屠传》:释应之,能文章,习柳氏笔法,以善书 冠江左。初举进士,一黜于有司,遂学为浮屠。保大中, 授文章应制,大德赐紫。元宗喜《楞严经》,敕应之书,镂 版。既成,上之元宗曰:“是深得公权之法者也。吾闻公 权尝以笔谏,穆宗为之改容。今效其法,尚可想见其 风采。”应之书名益振。
《唐诗纪事》:释贯休工篆隶。初在荆州,成中令问其笔 法,曰:“此事须登坛而授,讵可草草言之?”成怒,递放黔 中入蜀,王建遇之厚。
《金壶记》:“前蜀王氏朝,伪相王锴,家藏书二千卷,一一 皆亲迹,并写藏经。每趋朝,于白藤檐子内写书,书法 尤谨,近代书字之淫者也。”
《宋史吕文仲传》:“文仲充翰林侍读,寓直御书院,与侍 书王著更宿。时书学葛湍亦直禁中,太宗暇日,每从 容问文仲以书史,著以笔法,湍以字学。”
《谈苑》:“蜀人王著,善草隶,独步一时。太宗召为侍书。初 以纸一番,令书八字,又令书六字至一字,皆极遒劲。 自是书体一变,灿然可观。”
《渑水燕谈录》:太宗朝,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 翰林,帝听政之馀,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 对如初。或询其书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 不复用意。”后帝笔法精绝,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书史会要》:“尹熙古官翰林待诏,工篆,得拨镫法,所书 为一时之绝。”
《后山谈丛》:“兵部秦玠、祠部李宗易皆学书于李西台, 各有师法。”
《宋史钱氏世家》:“钱惟治善草隶,尤好二王书,尝曰:‘心 能御手,手能御笔,则法在其中矣’。”
《李行简传》:“行简家贫,刻志于学,寒暑不易。聚木叶学 书,笔法遒美。”
《书史会要》:“查道始习篆,患其体势弱,有教以拨镫法, 仍双钩用笔,经半年始习熟,而篆体劲直。”
《却扫编》:杜岐公既致仕还家,年已七十,始学草书即 工。余尝于其孙鼎家见一帖论草书,曰:“草书之法,当 使意在笔先,笔绝意在为佳耳。”笔势纵逸,有如飞动。 纸尾书时年七十八字。又见有少时所节《史记》一编, 字如蝇头,字字端楷,首尾如一。又极详备。
《岳阳风土记》:华容令宅东北有老子祠,曰大皇观。门 之左右有二神像,道家所谓青龙白虎也。祥符八年 春二月既望,雷震白虎,西北楹上有倒书“谢仙火”字, 入木逾分,字画遒劲,人莫之测。庆历六年,滕子京令 摹而刻之,问零陵何氏女,俗谓之何仙姑者,乃曰:谢 仙火,雷部火神也。兄弟二人,各长三尺,形质如玉,好 以铁笔书字。其字高下当与身等,验之皆然。
《后山谈丛》:仁宗时,契丹献八尺字图,而书待诏皆未能也,诏求善大书者。有僧请为“方丈”字,以沙布地,为“国”字,张图于上,束毡为笔,渍墨倚肩,循沙两行,仍脱 袈裟,投墨瓮中,掷以为点,遂赐紫衣。
《却扫编》:“张友正字义祖,退傅邓公之子。自少学书,常 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遂以书 自名。神宗尝评其草书为本朝第一。”
《梦溪笔谈》:治平初,杭州南新县民析柿木,中有“上天 大国”四字,书法类颜真卿,极有笔力。“国”字中闲,或字 仍挑起,作尖口,全是颜笔,知其非伪者。
近岁,秀州华亭县因雷震,有字在天王寺屋柱上,倒 书云:“高洞杨雅一十六人火令章。”凡十一字,内“令章” 两字特奇劲,似唐人书体。
《湘山野录》:余顷与凌叔华郎中景阳登襄阳东津寺 阁。凌,博雅君子也,蔡君谟、吴春卿皆昔师之,素称翰 墨之妙。时寺阁有旧题二十九字在壁者,字可三寸 馀,其体类颜而逸,势格清美,无一点俗气。其语数句, 又简而有法云:“杨孜,襄阳人,少以词学名于时,惜哉 不归,今死矣,遗其亲于尺土之下,悲夫!止吾二人者”, 徘徊玩之不忍去,恨不知写者为谁,又不知所题之 事。后诘之于襄人,迺杨庶几学士,死数载,弃双亲之 殡,在香严界佛舍中已廿年。
《挥麈馀话》:沈睿达,辽文通之同胞,长于歌诗,尤工翰 墨。王荆公、曾文肃学其笔法,荆公得其清劲,而文肃 传其真楷。登科后游京师,偶为人书裙带,词颇不典。 流转鬻于相蓝,内侍买得之,达于九禁近幸,嫔御服 之,遂尘乙览。时裕陵初嗣位,励精求治,一见不悦。会 遣监察御史王子韶察访两浙,临遣之际,上喻之曰: “近日士大夫全无顾藉,有沈辽者,为倡优书淫冶之 辞于裙带,遂达朕听。如此等人,岂可不治?”子韶抵浙 中,适睿达为吴县令,子韶希旨以它罪劾奏。时荆公 当国,为申解之。上复伸前说,竟不能释疑,遂坐深文 削籍为民。其后卜居池阳之齐山,有集号《云巢编》,行 于世。
《懒真子》温公私第,在县宇之西北数十里,有“赐书阁”, 贮三朝所赐之书籍。诸处榜额皆公染指书,其法以 第二指尖抵第一指头,指头上节微屈,染墨书之,字 亦尺许大。
《却扫编》:宗室士暕字明发,少好学,喜为文,多技艺,尝 学书于米元章。予尝见所藏元章一帖曰:“草不可妄 学,黄庭坚、锺离景伯可以为戒。”而《鲁直集》中有答僧 书云:“米元章书,公自鉴其如何,不必同苏翰林元论 也。”乃知二公论书不相可如此。
《泊宅编》:尚书右丞胡宗愈夫人丁氏,自幼聪慧,无所 不能。在西府时,户部尚书李常除老龙,尹成都,涂中 贻右丞书。丁氏一见其字画,惊曰:“此人身笔已倒,不 久数尽,须病咽喉而死。”李公行次凤翔,中毒而卒。如 此之类不一。
《春渚纪闻》:政和二年,襄邑民因上元请紫姑神为戏, 既书,纸闲其字径丈。或问之曰:“汝更能大书否?”即书 曰:“请连粘襄表二百幅,当为作一福字。”或曰:“纸易耳, 安得许大笔也?”曰:“请用麻皮十斤缚作令径二尺许, 墨浆以大器贮,备濡染也。”诸好事因集纸笔,就一富 人麦场铺展聚观,神至,书云:“请一人系笔于项。”其人 不觉身之腾踔,往来场闲。须臾字成,端丽如颜书。复 取小笔书于纸角云:持往宣德门卖钱五百贯文。既 而县以妖捕群集之人,大府闻之,取就鞫治,讫无他 状,即具奏知。有旨令就后苑再书验之,上皇为幸苑 中,临视,乃书一“庆”字,与前书“福”字大小相称,字体亦 同。上皇大奇之,因令于襄邑择地建“祠岁祀之。” 《竹坡诗话》:大梁景德寺峨眉院壁闲,有吕洞宾题字, 寺僧相传以为顷时有蜀僧号峨眉道者,戒律甚严, 不下席二十年。一日有布衣青裘昂然一伟人,求与 语,良久,期以明年是日复相见于此,愿少见待也。明 年是日,日方午,道者沐浴端坐而逝。至暮,伟人果来, 问道者安在,曰:“亡矣。”伟人叹息良久,忽复不见。明日, 书数语于堂壁闲绝高处。其语云:“落日斜,西风冷。幽 人今夜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字画飞动,如翔鸾 舞凤,非世闲笔也。宣和闲,余游京师,犹及见之。 《玉海》:高宗皇帝飞龙之初,颇喜黄庭竖体格,后又采 米芾,已而皆置不用。颛意羲、献父子,手追心慕,曾不 数年,直与之齐驱并辔。绍兴十年,御书太后玉册,上 曰:“学书必以锺王为法,然后出入变化,自成一家。” 《却扫编》:程嗣真字儒臣,文简公之子也。少喜学书,自 谓独得古人用笔之妙。尝评近代能书者曰:“苏才翁 书笔势迟怯,吴越人无识,颇学之。”自余为辨之,后此 闲人亦知非也。蔡君谟但能模学前人点画及能草 字而已。周子发书妙出前辈,至于草书,殊未得自悟 之意。古人自悟者,惟张旭与余而已。钱塘关氏蓄其 书数卷,信为高古,今世不复见矣。
《齐东野语》:“单炜炳文者,沅陵人。博学能文,得二王笔 法,字画遒劲,合古法度《老学庵笔记》:“先君入蜀时,至华之郑县,过西溪。唐昭 宗避兵,尝幸之。其地在官道旁七八十步,澄深可爱。 亭曰西溪,盖杜工部诗所谓‘郑县亭子涧之滨者。亭 旁古松闲支径入小寺外,弗见也。有柟木板揭梁闲 甚大,书杜诗,笔亦雄劲,体杂’”颜柳,不知何人书。墨挺 然出版上,甚异。或云“墨著柟木皆如此。”
《春渚纪闻》:宗室赵子正监永静军,耽酒嗜书札而喜 人奉己。有过客执觚而前,正遇赵于案闲,挥翰自得, 客自旁视再三,而叹美其妙。赵举首视之曰:“汝亦知 书耶?”客曰:“小人亦尝留心字画,切观太保之书,虽王 右军复有不及者。”赵诟之曰:“汝玩我耶?”曰:“某尝观法 书云:王书一字入木八分。今太保之书,一落笔则入 木十分,岂不为过于右军耶?”坐人皆赏其机中,为之 绝倒。赵亦笑而遣之。
三衢毛氏庭中一木,忽中裂而纹成“衍”字,如以浓墨 书染者,体作《颜平原书》。会其子始生,因以名之。后衍 登进士第,官至龙图阁而终。又晋江尤氏,其邻朱氏 圃中有柿木,高出屋上,一夕雷震中裂木身,亦若以 浓墨书“尤家”二字,连属而上,不知其数。尤氏乞得其 木,作数百段,分遗好事,字体带草,劲健如王会稽书。 “朱氏,后以其圃归尤氏”云。
薳兄子硕,送客馀杭步伍亭,就观壁后,得淡墨书字 数行,仿佛可辨,笔迹遒媚,如出女手云:“夜台夜复夜, 东山东复东。当时九龙月,今日白杨风。”后题云李媛 书。详味诗句,似非世人所作。亭后荒閴,有数十冢,疑 冢闲鬼凭附而书,不然,好事者为鬼语耳。
《梅溪先生文集》:“释处严博学诗文尤典重,且工书,有 晋宋法。尝手书《法华》《光明》二经,以报母德。又书《华严 经》八十卷,首末不倦,字法益工。”
《游宦纪闻》:“永福下乡有农家子姓张,以采薪鬻锄柄 为业。一日入山,遇仙人对奕,投之以桃,苦不可食,且 及半,若将螫舌。遂弃其馀而归。因忽忽若狂,绝粒食 草木实,时言人祸福。素不谙书,忽奋笔作字,得羲、献 体。作字多以左手,或以足指挟笔,又时扱笔鼻书。时 里中有吴氏建重光寺,轮藏成,求赞于僧,援笔立就”, 笔力遒劲可爱,是亦“小道”之可观者。
《书史会要》:“王英英,楚州官妓也。学颜鲁公书,蔡襄教 以笔法。晚年作大字,甚佳。”
《墨庄漫录》:徐州有营妓马盻者,甚慧丽。东坡守徐日, 甚喜之。盻能学公书,得其仿佛。公尝书《黄楼赋》未毕, 盻窃效公书“山川开合”四字,公见之大笑,略为润色, 不复易之。今碑中四字,盻之书也。
《后山集》:徐清字静之,蓬莱女官也。书效鲁直,妍妙可 喜。陈无己诗云:“蓬莱仙子补天手,笔妙诗清万世功。 肯学黄家元祐脚,信知人厄匪天穷。”
《中州集》:“宋兵部侍郎司马朴使金,见留。工书翰,有晋 人笔意。兴陵万几之暇,尝购其遗墨学之。”
《陵川文集》:“郝天祐字贤卿,陵川人。贞祐初,隐居鲁山, 作古文歌诗,尤玩意书法。尝以为正书当以篆隶意 为本,而锺、王书之经也,颜、坡书之传也,其馀则诸子 百家耳。故其笔势庄重秀劲,能作丈馀楷草。”尝言“大 字虽大而小,小字虽小而大,正书须有草意,草书须 有正笔。”其论书如此。
《元史巎巎传》:“巎巎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 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趐金玉。”
《辍耕录》:江浙平,章子山公书法妙一时,自松雪翁之 后便及之。尝问客:“有人一日能写得几字?”客曰:“闻赵 学士言,一日可写万字。”公曰:“余一日写三万字,未尝 以力倦而辍笔。”公号正斋恕叟,又号蓬累叟。
《养蒙先生集》:张伯淳少善书法,应童子科,给巨笔大 纸写字。伯淳书“天”字以进,诘之,对曰:“惟天为大,惟尧 则之。”
《郁冈斋笔麈》:“陈梦魁字希元,留意书法。尝得王右军 《执笔图》,悬腕者二,腕就几者一。能依其执笔,随意所 之,略无凝滞。”
《闽书》:“郑枃字子经,罗源人。泰定中,辟南安儒学教谕, 与陈旅为文字友。著《衍极》五篇,《衍极记载》三篇。其书 自仓颉迄蒙古,凡古人籀篆以极书法之变,皆在所 论。宣抚使齐伯亨采而上之,作衍极堂,以藏其书。” 《大名府志》:“释圆琛字仲宝,山西人。金末避地内黄,善 为诗,兼习书法。有以缣素请者,随手应之不厌。结草 庐”城傍,穿池引水,种白莲其中,自号“莲庵。”
《书史会要》:“太祖神明天纵,默契书法。尝御书‘第一山’ 三大字于凤阳龙兴寺,端严遒劲,妙入神品。”
《列朝诗集小传》:“宋璲,太史公之仲子,为中书舍人。工 书法,真、行、草篆俱入能品。方希直称为‘威凤翀霄,祥 云捧日。评者谓太史之文,舍人之书,皆本朝第一’。” 《圣君初政记》:詹舍人希原书宫殿公署榜,最后写太 学集贤门,门字右文稍钩其末。上曰:“吾方欲集贤,希 原欲闭门塞吾贤路耶?”
《松江府志》:“宋克字仲温,长洲南宫里人。少跌宕不羁好韬略。将北走中原,会道梗弗果。闭门谢客,操觚染 翰,日费千纸,遂以书名。章草久不传,至克始得其法。 游松江,寓城东俞氏,郡人多学其书,陈文东璧尝从 授笔法,吴僧善启谓宋笔正锋,陈多偏锋,以是不及 云。”
《开国臣传》:“林弼雅精临池,尝与王太史祎谈书法,谓 用笔须偏正兼备,乃臻妙境。近世赵孟𫖯侧锋太多, 恐不能逃笔床月旦耳。”
《逊国臣传》:“陈侍郎性善以工书,命入便殿翻录刘诚 意遗书。天威严重,进见者无不惴恐。性善独动止安 雅,书法妍正,上嘉悦。”
《名山藏》:解缙,幼有神童之称。年十九,举乡试第一,明 年登第,上甚见爱重,或使草书,为之持砚。缙学书得 法于危素、周伯琦,其书傲让相缀,神气自倍。有农家 陆颖者,善缚笔,缙欲作佳书,必得颖笔。
《松江府志》:“朱孔昜名寅,以字行,笔力遒劲,得书法之 妙。永乐初,求四方能书士写制词,孔昜被选,成祖常 御左顺门,召孔昜书大善殿榜,称旨,授中书舍人。” 《开国臣传》:“吴勤,永新人,字有晋人风格,不择纸笔,俱 得其妙。”
《名山藏》姜立纲书体自成一家。尝临湖舍,作“皆春”二 字。适有操舟过其前,冲涛骇浪,遂成风波行舟之势。 书法行于天下,称曰“姜体。”
《贤奕》昔祭酒陈公敬宗,王振慕其名,因巡抚周公求 见,公曰:“某沗为人师,而求谒中贵,他日无以见诸生。” 周乃谓振曰:“陈祭酒书法极高,以求书为名,先之礼 币,彼将谒谢矣。”振然之,乃遣彩段羊酒,求书程子《四 箴》,敬宗为走笔书之,而反其礼币,竟不往见。
《大复集》:钱进攻书法,始授学吴太常,既乃精思摹索 晋、唐诸名帖,尝曰:“法者,迹也,巧者所以神妙也,吾将 心致其巧,终不至泥古法迹。”故其书成一家,而士大 夫珍之。天顺闲,有荐之朝者,不报。
《嘉兴府志》:张文宪七岁即善八法,以神童荐于朝。孝 宗亲试“乾坤”二大字称旨,送翰林院读书,给以廪饩, 一时名公巨卿俱呼为小友。
《王阳明先生年谱》:先生十七岁日学书,书法大进。先 生尝曰:“吾始摹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 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 书曰:“吾作字甚敬,非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 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 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列朝诗集小传》:“黄姬水,五岳山人省曾之子也。生而 幼敏,山人出入,必携之,俱有所占属,每令同赋。《五岳》 拙于书,命学书于祝京兆,遂传其笔法。”
金琮善书,初法赵子昂,晚年学张伯雨。文待诏极喜 之,得片纸,皆装潢成卷,题曰《积玉》。
丰坊,字存礼,勤县人。高才博学,下笔数千言立就。家 藏古碑刻甚富,临摹乱真,为人撰定《法书》,以真易赝, 不可穷诘。
《松江府志》:“陆文裕公书,结法无一笔苟,虽寻常家人 语,施于所亲狎者,亦精审遒密,有二王尺牍遗意。” 《宁波府志》:“徐兰为郡诸生,累举不第,遂潜心书法。时 人谓其书与程南云并驰远近求者无虚日。兰亦高 自矜负,闲有挟势位使舆隶致之,辄白眼叱去,曰:‘吾 岂祗役者耶’?人以是益重之。”
《昆山县志》:“嘉靖中,汤墩陶氏掘土得石函,内藏赵子 昂所书佛经、《千字文》等石刻甚多,完好如故。其题《墨 妙亭书法》云:‘大抵古人用笔之法略备于此,然著紧 处政未道著。盖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 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 可与言书也已。泰定改元仲春十有九日,门生昆山’” 顾信摹勒上石。
《苏州府志》:“冯行贤字补之。能诗善书,以字学倡于世, 谓用笔宜知平冗,顺犯四病。著《馀事诗集》。”
《列朝诗集小传》:“邢侗字子愿,临邑人。七岁能作擘窠 书,十馀岁楷法王雅宜,二十四岁登第,殿试策书法 擅场,晚年名益重,购请填咽碑版,照耀四裔。”
《藩献记》:“奉国将军多煴,善行草,得锺、王书法,亦自珍 惜之。每一纸出,好事者重价购去,比之《兰亭禊帖》。” 《从信录》:“广东顺德县李氏,生子名世屿,二岁不言,善 书大字,如白沙先生体。”
《西州合谱》:“李彝仲,诗才清敏,书法遒古,尤长于寻丈 大字,美标格,有玉树临风之概。”
《嘉兴府志》:“徐弘泽字春门,春波里人。所居当阛阓,拂 衣澹宕,每与老衲逸民相往来。为诗类元白,书出入 子久、仲圭、丹阳、句曲闲。书法从吴兴取途,而尤爱张 伯雨,时称春门三绝。晚登峨嵋绝顶,得山水之助,归 而益工诗画,自号竹浪老人。年七十七,无疾而逝。” 《江宁县志》:“陈别驾钢,号迟宜子。书法褚河南,所摹兰 亭,奕奕有致。又常书小诗于牡丹花、玉兰花瓣子,太 史沂手装而为册,至今存《苏州府志》:“徐州常熟人,工于晋、唐小楷,凡六书篆籀 之学,无不通习。又以古人碑碣,多自鑴刻,每临摹法 书刻石,皆极精工。”
《句容县志》:“洗心池在茅山,相传为魏元君洗心处。石 壁上有‘洗心池’三字,笔法遒劲,隐而不见,即以池水 渥之,立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