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第266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六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二百六十六卷
理学汇编 经籍典 第二百六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

 第二百六十六卷目录

 论语部汇考三

  汉书艺文志论语

  隋书经籍志论语

  唐书艺文志论语

  宋史艺文志论语

 论语部汇考四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论语

  宋郑樵通志论语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论语

  马端临文献通考论语考

经籍典第二百六十六卷

论语部汇考三

编辑

《汉书艺文志》

编辑

《论语》

编辑

《论语古》二十一篇。出孔子壁中两子张如淳曰分尧曰篇后子张问何如可以从政已 下为篇名曰从政

《齐》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如淳曰问王知道皆篇名也 《鲁》二十篇。《传》十九篇。师古曰解释论语意者

《齐说》二十九篇。

《鲁夏侯说》二十一篇。

《鲁安昌侯说》二十一篇。师古曰张禹也

《鲁王骏说》二十篇。师古曰王吉子

《燕传说》三卷。

《议奏》十八篇。石渠论

《孔子家语》二十七卷。师古曰非今所有家语

《孔子三朝》七篇。师古曰今大戴礼有其一篇盖孔子对鲁哀公语也三朝见公故曰三朝 《孔子徒人图法》二卷。

凡《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 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 相与辑而论。请帮助识别此字。故谓之《论语》。师古曰辑与集同请帮助识别此字。与撰同。汉兴有 齐、鲁之说。传《齐论》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师古曰畸 音居宜反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 王阳名家。师古曰王吉字子阳故谓之王阳传《鲁论语》者,常山都尉 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 望之、安昌侯张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

《隋书经籍志》

编辑

《论语》

编辑

《论语》十卷。郑元注。梁有《古文论语》十卷,郑元注;又 王肃、虞翻、谯周等注《论语》各十卷。亡。

《论语》九卷。郑元注《晋散骑常侍虞喜赞》。

《集解论语》十卷。《何晏集》。

《集注论语》六卷。《晋》八卷晋太保卫瓘注。梁有《论语 补阙》二卷,宋明帝补卫瓘阙,亡。

《论语集义》八卷。晋尚书左中兵郎崔豹集梁十卷, 《论语》十卷。晋著作郎李充注。

《集解论语》十卷。晋廷尉孙绰解。梁有盈氏及孟釐 注《论语》各十卷,亡。

《集解论语》十卷。晋兖州别驾江熙解。

《论语》七卷。卢氏注:梁有晋国子博士梁觊、益州刺 史袁乔、尹毅,司徒左长史张冯及阳惠明,宋新安太 守孔澄之、齐员外郎虞遐及许容、曹思文注,释僧智 略解,梁太史叔明《集解》,陶弘景集注《论语》各十卷;又 《论语音》二卷,徐邈等撰,亡。

《论语难郑》一卷。梁有《古论语义注谱》一卷,徐氏撰; “《论语隐义注》三卷,《论语义注》”三卷,亡。

《论语难郑》一卷。疑重出

《论语标指》一卷。司马氏撰。

《论语杂问》一卷。

《论语孔子弟子目录》一卷。郑元撰。

《论语体略》二卷。晋太傅主簿郭象撰。

《论语旨序》三卷。晋卫尉缪播撰。

《论语释疑》三卷。王弼撰。

《论语释》一卷。张凭撰。

《论语释疑》十卷。晋尚书郎栾肇撰。梁有《论语释駮》 三卷,王肃撰;《论语駮序》二卷,栾肇撰;《论语隐》一卷,郭 象撰;《论语藏集解》一卷,应琛撰;《论语释》一卷,曹毗撰; 《论语君子无所争》一卷,庾亮撰;《论语释》一卷,李充撰; 《论语释》一卷,庾翼撰;《论语义》一卷,王濛撰;又蔡系《论 语释》一卷,张隐《论语释》一卷,《郄原通郑》一卷,《王氏修 郑错》一卷,姜处道《论语释》一卷,亡。

《论语别义》十卷。范廙撰。梁有《论语疏》八卷,宋司空 法曹张略等撰;《新书对张论》十卷,虞喜撰;《论语义疏》十卷。褚仲都撰。

《论语义疏》十卷。皇侃撰。

《论语述义》十卷。刘炫撰。

《论语义疏》八卷。

《论语讲疏文句义》五卷。徐孝克撰,残缺。

《论语义疏》二卷。张冲撰。梁有《论语义注图》十二卷, 亡。

《孔丛子》七卷。陈胜博士孔鲋撰。梁有《孔志》十卷,梁 太尉参军刘被撰,亡。

《孔子家语》二十一卷。王肃《解》。梁有《当家语》二卷,魏 博士张融撰,亡。

《孔子正言》二十卷。梁武帝撰。

《论语》者,孔子弟子所录。孔子既叙《六经》,讲于洙泗之 上,门徒三千,达者七十,其与夫子应答及私相讲肄, 言合于道,或书之于绅,或事之无厌。仲尼既没,遂缉 而论之,谓之《论语》。汉初有齐、鲁之说,其齐人传者二 十二篇,鲁人传者二十篇。齐则昌邑中尉王吉、少府 宗畸、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鲁 则、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府夏侯胜、韦丞相、节侯父 子、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禹,并名其学。张 禹本授《鲁论》,晚讲《齐论》,后遂合而考之,删其烦惑,除 去《齐论》《问王》《知道》二篇,从《鲁论》二十篇为定,号《张侯 论》,当世重之。周氏、包氏为之《章句》,马融又为之训。又 有《古论语》,与《古文尚书》同出,章句烦省,与《鲁论》不异, 唯分子张为二篇,故有二十一篇,孔安国为之传。汉 末,郑元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论》《古论》而为之注。魏 司空陈群、太常王肃、博士周生烈皆为《义说》,吏部尚 书何晏又为《集解》。是后诸儒多为之注,《齐论》遂亡。《齐 论》先无师说,梁、陈之时,唯郑元、何晏立于国学,而郑 氏甚微。周、齐郑学独立。至隋,何、郑并行,郑氏盛于人 间。其《孔丛家语》,“并孔氏所传仲尼之旨,《尔雅》诸书,解 古今之意,并《五经总义》”附于此篇。按尔雅今归尔雅部经总今归经学

总部故不重载于此

《唐书艺文志》

编辑

《论语》

编辑

《论语》郑元注十卷。

又《注论语释义》一卷。

《论语》篇目弟子一卷。

王弼《释疑》二卷。

王肃注《论语》十卷。

又注《孔子家语》十卷。

李充注《论语》十卷。

梁觊《注》十卷。

《孟釐注》九卷。

袁乔《注》十卷。

尹毅《注》十卷。

《张氏注》十卷。

何晏《集解》十卷。

孙绰《集解》十卷。

《盈氏集义》十卷。

江熙《集解》十卷。

徐氏《古论语义注谱》一卷。

虞喜赞郑元“《论语注》十卷。”

畅惠《明义注》十卷。

宋明帝补卫瓘《论语注》十卷。

栾肇《论语释》十卷。

又《駮》二卷。

崔豹“《大义解》十卷。”

缪播《旨序》二卷。

郭象《体略》二卷。

戴诜“《述议》二十卷。”

刘炫《章句》二十卷。

《皇侃疏》十卷。

褚仲都《讲疏》十卷。

《义注隐》三卷。

《杂义》十三卷。

《别义》十卷。

《徐邈音》二卷。

《孔丛》七卷。

王勃《次论语》十卷。

贾公彦《论语疏》十五卷。

韩愈注《论语》十卷。

张籍《论语注辨》二卷。

右《论语》类三十家,三十七部,三百二十七卷。失姓名三家,韩愈以下不著录二家,十二卷。

《宋史艺文志》

编辑

《论语》

编辑

《论语》十卷。何晏等集解。

皇侃“《论语疏》十卷。”

韩愈《笔解》二卷。

陆德明《释文》一卷马总“《论语枢要》十卷”

陈锐《论语品类》七卷。

《论语井田图》一卷。

邢昺“《正义》十卷。”

周武“《集解辨误》十卷。”

宋咸“《增注》十卷。”

《王令注》十卷。

纪亶《论语摘科辨解》十卷。

王安石《通类》一卷。

《王雱解》十卷。

孔武仲《论语说》十卷。

吕惠卿《论语义》十卷。

蔡申“《论语纂》十卷。”

苏轼《解》四卷。

苏辙《论语拾遗》一卷。

程颐《论语说》一卷。

刘正容“重注《论语》十卷。”

陈禾“《论语传》十卷。”

晁说之《讲义》五卷。

《杨时解》二卷。

谢良佐《解》十卷。

范祖禹《论语说》二十卷。

游酢《杂解》一卷。

龚原《论语解》一部。卷亡。

吕大临《解》十卷。

尹焞“《论语解》十卷。”

《又说》一卷。

《侯仲良说》一卷。

邹浩《解》十卷。

汪革“《直解》十卷。”

叶梦得《释言》十卷。

黄祖舜《解义》十卷。

张九成《解》十卷。

吴棫“《续解》十卷。”

又《考异》一卷。

《说例》一卷。

喻樗《玉泉论语学》四卷。

《张栻解》十卷。

汤烈《集程氏说》二卷。

倪思“《论语义证》二十卷。”

叶隆古《解义》十卷。

洪兴祖《论语说》十卷。

史浩《口义》二十卷。

薛季宣“《论语小学》二卷。”

林栗《论语知新》十卷。

朱熹《论语精义》十卷。

又“《集注》十卷。”

《集义》十卷。

《或问》二十卷。

《论语注义问答通释》十卷。

郑汝《解义》十卷。

张演“《鲁论明微》十卷。”

《意原》十卷。

钱文子“《论语传赞》二十卷。”

王汝猷“《论语归趣》二十卷。”

徐焕“《论语赘言》二卷。”

曾几《论语义》二卷。

陈仪之《讲义》二卷。

姜得平《本旨》一卷。

《论语指南》一卷。黄祖禹、“沈大廉《明宏辨论》”

戴溪“《石鼓答问》三卷。”

《东谷论语》一卷。不知作者。

陈耆卿《论语记蒙》六卷。

《孔子家语》十卷。魏王肃注

《论语元义》十卷。

《论语要义》十卷。

《论语口义》十卷。

《论语展掌疏》十卷。

《论语阅义疏》十卷。

《论语世谱》三卷。并不知作者。

王居正“《论语感发》十卷。”

章良史“《论语探古》二十卷。”

黄干“《论语通释》十卷。”

又“《论语意原》一卷。”

卞图“《论语大意》二十卷。”

高端叔《论语传》一卷。

真德秀“《论语集编》一十卷。”

魏了翁“《论语要义》一十卷。”

右“《论语》类”七十三部,五百七十九卷。注:王居正《论语感发》以下不著录八部,八十二卷

考证

论语部汇考四

编辑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编辑

《论语》

编辑

郑元《注》十卷。

王肃《注》十卷。

虞翻《注》十卷。

何晏《集解》十卷。

谯周《注》十卷字允南,巴西人,晋散骑常侍,不拜,阳城 亭矦 卫瓘注八卷,少二卷,明帝补阙。

《崔豹注》十卷字正熊,燕国人,晋尚书左中兵郎。 《李充集注》十卷东晋人。

《孙绰集注》十卷字兴公,太原公,东晋廷尉长乐亭侯 盈氏注十卷不详何人。

《孟整注》十卷一云“孟陋。”陋字少孤,江夏人,东晋抚军 参军,不就。

梁觊《注》十卷天水人,东晋国子博士。

袁乔《注》十卷字彦叔,陈国人,东晋益州刺史、湘西简 侯。

尹毅《注》十卷。

江熙《集解》十二卷。

张冯《注》十卷字长宗,吴人,东晋司徒左长史。

孔澄之《注》十卷字仲渊,会稽人,宋新安太守。

《虞遐注》十卷会稽人,齐员外郎。

王弼《释疑》三卷。

栾肇《释疑》十卷。

《徐邈音》一卷。

右《论语》皇侃撰,《义疏》行于世。

《宋郑樵通志》

编辑

论语

编辑

《古文论语》十卷。郑元注。

《古论语义注谱》一卷。徐氏。

右《古论语》二部,十一卷。

蔡邕《今文石经论语》二卷。

右《正经》一部,二卷。

《论语》十卷。郑元。

《论语》十卷。王肃:

《论语》七卷。卢氏。

《论语》十卷。《晋著作郎李充》。

《论语》十卷。梁觊。

《论语》九卷。孟釐。

《论语》十卷。袁乔。

《论语》十卷。尹毅。

《论语》十卷。张氏。

《论语》十卷。《韩愈》:

《集解论语》十卷。何晏。

《集注论语》六卷。卫瓘。

《论语集义》八卷。晋《尚书》左中兵郎崔豹。

《集解论语》十卷。晋兖州别驾江熙。

《盈氏集义》十卷。

《集解论语》十卷。晋:《孙绰》

《续注论》十卷。《史辟原》:

《赞郑元注》十卷。虞喜:

《补卫瓘注》十卷。《宋明帝》。

右《注解》十九部,百八十卷。

《论语章句》二十卷。刘炫:

《论语讲疏文句义》五卷。徐孝克。

右《章句》二部,二十五卷。

《论语别义》十卷。范廙。

《论语义疏》十卷。褚仲都。

《论语义疏》十卷。梁·皇侃

《论语大义解》十卷。崔豹。

《论语述义》十卷。刘炫:

《论语义疏》八卷。

《论语义疏》二卷。《张冲》。

《论语述义》二十卷。戴诜。

《杂义》十三卷。

《剔义》十卷。

《论语正义》十卷。宋朝,邢昺

《论语展掌疏》十卷。

右《义疏》十二部,一百二十三卷。

《论语难郑》一卷。

《论语标指》一卷。司马氏。

《论语杂问》一卷。

《论语体略》二卷。晋·《郭象》

《论语旨序》三卷。晋:缪播

《论语释疑》三卷。王弼:

《论语释》一卷。《张凭》:

《论语释疑》十卷。晋:栾肇

《论语驳》三卷。栾肇。

《论语义注隐》三卷《论语陈说》一卷《僧赞宁》。

《论语笔解》二卷。《韩愈》:

《论语枢要》十卷。

《论语元义》二卷。

右《论难》十四部四十三卷。

《论语刊误》二卷。李涪。

《论语辨》十卷。周式:

右《论语辨正》二部,十二卷。

《论语孔子弟子目录》一卷。郑元。

《论语》撰人名,一卷。

《论语世谱》一卷。

右《名氏谱》三部,三卷。

《论语音》二卷。徐邈。

《论语释文》十一卷。

右《音释》二部十三卷。

《论语谶》八卷。

右谶纬一部八卷

《孔丛子》七卷。陈胜博士孔鲋撰。

《孔志》十卷。梁刘被撰。

《孔丛子释文》一卷。宋咸。

《孔子家语》二十一卷。《王肃注》。

《当家语》二卷。魏博士张融撰。

《孔子正言》二十卷。《梁武帝》。

次《论语》十卷。王勃撰。

右《续语》七部,七十一卷。

凡《论语》十一种,六十五部,四百八十二卷。

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

编辑

论语

编辑

《论语》古二十一篇。出孔子壁中两子张。 如淳曰:“分 《尧曰》篇后,子张问何如可以从政”已下为篇,名曰《从 政》。

《家语后序》云:“孔安国为《古文论语训》二十一篇。”何晏序云:“古论唯博士孔安国为之训解,而世不传。”《新论》云:“文异者四百馀字。”《正义》曰:“孔子旧宅壁中得《古文经传》”,即谓《论语》《孝经》为传也。古文者,科斗书,苍颉本体,周所用,以今所不识,故名古文。《春秋正义》引哀公问主于宰我,案古《论语》及孔、郑皆以为社主,张包、周等并为庙主。《释文》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鲁论》无此章,今从古。《说文》引狐貈之厚。阙。衣长短右袂,色孛如也。文质份份,不使胜食既朝服袉身。请帮助识别此字。“善射”,小人穷斯。2935《讄》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友谝佞。”以杖荷蓧,有荷臾而过孔氏之门。奡,汤、舟,皆古文也。又引《论语》“跢予之足。”

《齐》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

晁氏公武曰:《齐论》有《问王》《知道》两篇,详其名,是必论内圣之道,外王之业,未必非夫子之最致意者曰,《张侯论》为世所贵,本传禹为成帝师,以上好《论语》难,数对己问经,为《论语章句》,献之郑元,以《张侯论》为本,参考齐古而为之法。

《孔子家语》二十七篇。师古曰:“非今所有《家语》。”

马昭谓今《家语》王肃增加,非郑元所见。注:《肃私定》以“难元。”

《孔子三朝》七卷。

《刘向别录》云:“孔子见鲁哀公问政,比三朝,退而为此记,凡七篇,并入《大戴礼》。”《蜀志》,秦宓曰:“昔孔子三见哀公,言成七卷。”裴松之注。案《中经簿》有《孔子三朝》八卷,一卷,目录馀者所谓七篇。注:七篇。今考《大戴礼千》本,四代虞德《诰志小辨》,用兵少间。

《史记》《汉书》《文选注》所引,谓之《三朝记》。《尔雅疏》、张揖引《礼三朝记》,皆此书也。

《孔子徒人图法》:

太史公曰:“弟子籍”,出孔氏古文,近是。《史记·孟子世家》:“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索隐》云:“《史记》自子石以右三十五人,显有年名及受业,闻见于书传。其四十有二人无年,及不见书传、《家语》。”此例唯有三十七人。注:《史记》所传,七十有七;《家语》所录,七十有六。

“其公良孺、秦商、颜亥、叔仲会四人,《家语》有事迹,《史记》阙然。自公伯寮、秦冉、鄡单三人,《家语》不载,而别有琴牢”,不知何说,而张禹独遗之。禹身不知王凤之邪正,其不知此固宜。然势位足以轩轾一世,使斯文遂丧,惜哉!何晏《序》云:“郑元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艾轩林氏曰:“康成溺于章句,其窜定未必审也。许氏”说文。有所谓《逸论语》。是。康成之说未行。而《论语》散逸。已有不传者。注:《说文》:《逸论语》曰:“玉粲之瑟兮,其𤩰猛也,如玉之莹。”又曰:“玙璠,鲁宝玉也。”孔子曰:“美哉玙璠!远而望之奂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一则理胜,二则孚胜。”《初学记》亦谓《逸论语》之文。愚谓“问玉”疑即闰玉也,篆文相似。

《季氏》篇洪氏曰:“或以为《齐论》。” 正义曰:“齐人所传。”

《鲁》二十篇

《释文》曰:“郑校周之本,以齐古读正,凡五十事。”《皇览》引鲁读六事。《正义》曰:“《鲁论》者,鲁人所传,即今所行篇次是也。石经《论语》载盍毛包周,有无不同之说,其文有增损者,其字亦有假借及用古者。有字异而训不远,若置其杖,贾之哉者。”《后汉传》有遵五迸四之文,《祝睦碑》云:“乡党逡逡”,《刘修碑》云:“乡党逊逊如也。”《古今人表》“卑湛尾生,高尾生亩。厥党童子,祝佗革子成茀肹”,《广韵》引《子西》“彼哉。”彼义切,《集韵》引。请帮助识别此字。“尔舍瑟而作”

《鲁安昌侯说》二十一篇。

何晏《序》云:“张禹本受《鲁论》,兼讲《齐说》,善者从之。”

马端临文献通考

编辑

经籍考

编辑

何晏《论语注》十卷。

晁氏曰:魏何晏集解。其自序云:“据《鲁论》包咸、周氏、孔安国、马融、郑康成、陈群、王肃、周生烈八家之说,与孙邕、郑冲、曹羲、荀𫖮集诸家训解为之。” 按汉时《论语》凡有三,而《齐论》有《问王》《知道》两篇,详其名,当是必论内圣之道,外王之业,未必非夫子之最致意者。不知何说,而张禹独遗之。禹身不知王凤之邪正,其不知此固宜。然势位足以轩轾一世。使斯文遂丧。惜哉。

按:《齐论》多于《鲁论》二篇,曰《问王》《知道》。史称为张禹所删,以此遂无传。且夫子之言,禹何人而敢删之?然《古论语》与《古文尚书》同自孔壁出者,章句与《鲁论》不异,唯分《尧曰:子张问》以下为一篇,共二十一篇,则《问王》《知道》二篇亦孔壁中所无,度必后儒依仿而作,非圣经之本真,此所以不传,非禹所能删也。

皇侃“《论语疏》十卷。”

晁氏曰:梁皇侃撰。《古今论语》之注多矣,何晏集七家,复采《古论语注》为《集解》,行于世。侃今又引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宏、江惇、蔡奚、李充、孙绰、周怀、范甯、王珉凡十三家之说,成此书。其《序》称“江熙所集。世谓其引事虽时诡异,而援证精博,为后学所宗” 云。

《韩李论语笔解》十卷。

晁氏曰:唐韩愈退之、李翱习之撰。前有秘书丞许勃序云:“韩、李相与讲论,共成此书。” 按唐人通经者寡,独两公名冠一代,盖以此。然《四库》《邯郸书目》皆无之,独《田氏书目》有韩愈《论语》十卷、《笔解》两卷,此书题曰《笔解》,而两卷亦不同。

陈氏曰:《馆阁书目》云:“秘书丞许勃为之序。” 今本乃王存序,云“得于钱塘汪充” ,而无许序。

《石经论语》十卷。

晁氏曰:右伪蜀张德钧书,阙。唐讳“立石” ,当在孟知祥未叛之前,其文脱“两” 字,误“一” 字。又《述而》第七“举一隅” 下,有“而示之” 三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上,又有“我” 字。《卫灵公》第十五“敬其事而后其食” 作“后食其禄” ,与李鹗本不同者此也。

《论语井田义图》 卷。

《崇文总目》:不著撰人名氏。述周井田之法。其曰《论语》者,盖为《论语》学者引用云。

《论语正义》十卷。

晁氏曰:皇朝邢昺等撰。亦因皇侃所采诸儒之说,刊定而成书。

陈氏曰:唐人止为《五经疏》,而不及《孝经》《论语》,至昺始奉诏为之。

按:《唐艺文志》亦有贾公彦《论语疏》十五卷,当考。

《王令论语》十卷。

晁氏曰:皇朝王令逢源撰。解尧曰篇云“四海不穷困” ,则天禄不永终矣。王安石《书新义》取之。

王介甫《论语解》十卷,《王元泽口义》十卷,陈用之《论语》 十卷。

晁氏曰:王介甫撰。并其子雱《口义》、其徒陈用之《解》,绍圣后皆行于场屋。或曰:“用之书乃邹浩所著,托之用之” 云。

东坡《论语解》十卷,颍滨《论语拾遗》 卷

颍滨《自序》:“予少为《论语解》,子瞻谪居黄州,为《论语说》,尽取以往,今见于书十二三也。大观丁亥,闲居颍川,为孙籀简筠讲《论语》子瞻之说,意有所未安,时为籀等言,凡二十七章,谓之《论语拾遗》,恨不得质之子瞻也。”

晁氏曰:苏轼子瞻为《论语解》,没后,子由以其说之未安者辩正。

“伊川《论语说》”十卷。

晁氏曰:伊川门人记其师所解《论语》也。不为文辞,直以俚语记之。

范醇夫“《论语说》十卷。”

晁氏曰:元祐中所进,数称引刘敞、程颐之说。

谢显道《论语解》十卷

晁氏曰:“显道少师程正叔。”

《朱子语录》:上蔡《论语》解言语极多。看得透时,他只有一两字是紧要 。问谢氏之说多。华掞先生曰:“胡侍郎尝教人看谢氏《论语》,以其文字上多有发越处。”

吕与叔“《论语解》十卷。”

晁氏曰:“与叔” 虽程正叔之徒,解《经》不尽用其师说。

尹彦明“《论语解》十卷。”

晁氏曰:彦明、程氏门人。绍兴中,自布衣召为崇政殿说书,被旨训解,多采纯夫之说。

《朱子语录》曰:“《论语》中程先生及和靖说,只于本文上添一两字,甚平淡。然意味深长,须当子细看,要见得他意味,方好 。” 问:“《精义》中尹氏说多与二程同,何也?” 曰:“二程说得已明,尹氏只说出处。”

王定国《论语》十卷。

王巩定国撰。秦少游序略曰:定国坐罪斥海上,罢还,诣东上阁门奏书曰:“臣无状,幸缘先臣之故,获齿仕版。不能慎事,陷于罪戾。念无以自赎,间因职事之暇,妄以所见注成《论语》十卷,未敢以进,唯陛下裁鉴之。” 明日,诏御药院取其书去,未报,而神宗弃天下。呜呼!自熙宁初,王氏父子以经术得幸,下其说于太学,凡置博士试,诸生皆以《新书》从事,不合者黜罢之,而诸儒之论废矣。定国于时处放逐之中,蛮夷瘴疠之地,乃能自信不惑,论著成一家之言。至天子闻之,取其书,非其气过人,何以及此?姑掇其大概,使夫览之者知定国著书之时为如此,又知神宗向经术亦非主于一家而已。

汪氏《论语直解》十卷。

晁氏曰:汪革信民撰。抚州人。绍圣中,试礼部,为天下第一。尝语人曰:“吾乡有二相,一为天下之福,一为天下之祸。” 盖指晏元献、王荆公也。即此可见其解《经》渊源所自云。

景迂“《论语讲义》十卷。”

晁氏曰:从父詹事公撰。多取古人之说,以正近世之失。

杨氏注〈《论语〉》十卷。

晁氏曰:“杨时中立,伊川门人也。”

游氏《论语解》十卷。

陈氏曰:游酢定夫,伊川门人。

《论语释言》十卷。

陈氏曰:“叶梦得少蕴撰。”

张氏《论语解》二十卷。

陈氏曰:“张九成撰。”

《五峰论语指南》一卷。

陈氏曰:“胡宏仁仲撰。” 评论黄祖舜、沈大廉之说。

《竹西论语感发》十卷。

陈氏曰:中书舍人江都王居正撰。凡十卷。

《论语探古》二十卷。

陈氏曰:毕良史撰,二十卷。

洪兴祖《论语说》 卷。

中兴艺文志其说多可采谓此书始于不愠终于

编辑

知命盖君子儒

《论语续解考异说例》共十二卷。

中兴艺文志吴棫撰自谓考研甚众独于何晏集

编辑

解邢昺《疏》所得为多。又谓孔门弟子之言多未尽善,而注信经、疏信注太过,尝作《指掌》十卷,亡于兵火,仅追记大略以解何晏《集解》之未尽未安者,故曰《集解》。又考他书之文之说异于《论语》者,为《考异》,又为《说例》。有《集语》《明原》《微言》《略例》《答问》《正统》《权道》《弟子》《杂说》凡十篇,多发明。

陈氏曰:其所援引百家诸史传,出入详洽。所称栾肇、駮王、郑之说,间取一二。肇,晋人。《隋、唐志》载《论语释》二卷,《駮》二卷。按董逌《藏书志》释已亡,駮幸存,而《崇文总目》及诸藏书家皆无有。棫盖尝见其书也。《馆阁书目》亦不载。

《玉泉论语学》十卷。

陈氏曰:工部侍郎喻樗子才撰。樗与张子韶诸公友善,坐此得罪秦桧。汪端明应辰,其婿也。

曾吉甫《论语义》二卷。

陈氏曰:礼部侍郎曾几撰。胡文定公门人也。

《南轩论语说》十卷。

陈氏曰:侍讲广汉张栻钦夫撰。

《论语集义》三十四卷。

陈氏曰:朱熹撰。集二程张氏及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周孚先凡十二家。初名《精义》,后刻于豫章郡学,始名《集义》。其所言外自托于程氏,而窃其近似之言,以文异端之说者,盖指张无垢也。无垢与宗杲游,故云尔。

《朱子语录》曰:“读《论语》,须将精义看一段,次看第二段,将两段比较孰得孰失,孰是孰非,又将第三段比较如前,又总一章之说而尽比较之,其间须有。”

“一说合圣人之意,或有两说,有三说,有四五说皆是。又就其中比较疏密,如此便是格物。及看得此一章透彻,则知便至。或自未有见识,只得就这里挨。一章之中,程子之说多是,门人之说多非,然初看时不可先萌此心,门人所记亦多有好处。” 蜚卿曰:“若只将程子之说为主,如何?” 曰:“不可。只得以理为主,然后看他” 底。看得一章直是透彻,然后看第二章,亦如此法。若看得三四篇,此心便熟,数篇之后,迎刃而解矣。

读书考义理,似是而非者难辩。且如《精义》中,惟程先生说得的当确。至其门人,非惟不尽得夫子之意,虽程子之意,亦多失之。今读《语》《孟》,不可便道精义都不是,都废了。须借他做个梯阶去寻求,将来自见道理,知得他是非,方是自家所得处。

《论语集注》十卷。

陈氏曰:朱熹撰。大略本《程氏学通》,取《注疏》古今诸儒之说,间复断以己意。晦庵先生平生讲解,此为第一,所谓“毫发无遗憾” 者矣。

《朱子语录》曰:《集注》如秤上秤来无异,不高些,不低些,如看得透,存养熟,甚生气质。

《集注》,添一字不得,减一字不得 。看《集注》时,不可遗了紧要字。盖解中有极散缓者,有急缓之间者,有极紧要者。某下一字时,直是秤等轻重方敢写出 。《集注》乃《集义》之精髓。问:“《集注》引前辈之说,而增损改易本文,其意如何?” 曰:“其说有病,不欲更就下面安注脚。” 问:“《集注》中有两存,何者为长?” 曰:“使某见得长底时,岂复存” 其短底?只为二说皆通,故并存之。然必有一说合圣人之本,但不可知耳。复曰:“大率两说。前一说胜 《集注》。某自三十岁便下工夫,到而今改犹未了,不是草草看者。”

朱在《过庭所闻》曰:“《集注》于正文之下,正解说字训文义与圣经正意。如诸家之说有切当明白者,即引用而不没其姓名。如《学而》首章,先尹氏而后程子,亦只是顺正文解下来,非有高下去取也。章末用圈列诸家之说者,或文外之意,而于正文有所发明,不容略去;或通论一章之意,反复其说,切要而不可不知也。”

《论语或问》十卷。

陈氏曰:朱熹撰。《集注》既成,复论次其取舍之所以然,别为一书。而篇首述二书纲领与读者之要法。其与《集注》实相表里,学者所当并观也。

《朱子文集集注》,后来改定处多遂与《或问》不相应,又无工夫修得《或问》,故不曾传出。今莫若只就正经上玩味,有未通处,参考《集注》,更自思索为佳,不可恃此未定之书,便以为是也。

《石鼓论语答问》三卷。

陈氏曰:戴溪岷隐撰。溪初仕领石鼓书院山长,所与诸生讲说者也。其说切近明白,晦庵亦称其“近道。”

《论语通释》十卷。

陈氏曰:黄干撰。其书兼载《或问》,发明妇翁未尽之意。

《论语意原》一卷。

陈氏曰:“不知作者。”

《论语本旨》一卷。

陈氏曰:“建昌军教授永嘉姜得平撰。”

《论语大意》二十卷。

陈氏曰:海陵卞圜撰。按:“圜” 疑作“圜。”

《晦庵语类》二十七卷。

陈氏曰:蜀人。以《晦庵语录》类成编。处州教授东阳潘墀取其《论语》一类,增益其所未备,刊于学宫。

《论语纪蒙》六卷。

陈氏曰:国子司业临海陈耆卿寿老撰。叶水心为之序。耆卿,学于水心者也,尝主丽水簿,嘉定初年成此书。

《孔子家语》十卷。

王肃注后序曰:“《孔子家语》者,皆当时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谘访,交相对问言语也。既而诸弟子各自记其所问焉,与《论语》《孝经》并时,弟子取其正实而切事者,别出为《论语》,其馀则都集录之,名之曰《孔子家语》。凡所论辩,疏判较归,实自夫子本旨也。属文下辞,往往颇有浮说,烦而不要者,亦由七十二子各为叙述首尾,加之润色,其材或有优劣,故使之然也。孔子既没而微言绝,七十二弟子终而大义乖。” 六国之世,儒道分散,游说之士,各以巧意而为枝叶,唯孟轲、荀卿守其所习。当秦昭王时,荀卿入秦,昭王从之问儒术,荀卿以孔子之语及诸国事、七十二弟子之言凡百馀篇与之,由此秦悉有焉。始皇之世,李斯焚书,而孔子《家语》与诸子同列,故不见灭。高祖克秦,悉敛得之,皆载于二尺竹简,多有古文字。及吕氏专汉,取归藏之。

“其后被诛亡,而《孔子家语》乃散在人间,好事者或各以意增损其言,故使同是一事,而辄异辞。孝景皇帝末年,募求天下遗书,于是京师士大夫皆送官,得吕氏之所传《孔子家语》,而与诸国事及七十子辞,妄相杂错,不可得知,以付掌书,与《曲礼》众篇乱简,合而藏之秘府。元封之时,吾仕京师,窃惧先人之典辞将遂” 泯没,于是因诸公卿大夫私以人事,募求其副,悉得之,乃以事类相次,撰集为四十四篇.。又有《曾子问礼》一篇,自别属《曾子问》,故不复录。其诸弟子书所称引孔子之言者,本不存乎《家语》,亦以其已自有所传也,是以皆不取也。将来君子,不可不鉴。

博士孔衍言:“臣祖故临淮太守安国建,仕于孝武皇帝之世,以经学为名,以儒雅为官,赞明道义,见称前朝。时鲁共王坏孔子故宅,得古文科斗《尚书》《孝经》《论语》,世人莫有能言者,安国为改今文,读而训传其义。又撰次《孔子家语》,既毕讫,会值巫蛊事起,遂各废不行于时。然其典雅正实,与世相传者,不可同日而论” 也。光禄大夫向以其为时所未施之故,《尚书》则不记于别录,《论语》则不使名家也,臣窃惜之。且百家章句无不毕记,况孔子家古文正实而疑之哉!又戴圣皆近世小儒,以《曲礼》不足,而乃取孔子《家语》杂乱者,及子思、孟轲、荀卿之书以裨益之,总名曰《礼记》。今见其已在《礼记》者,则便除《家语》之本篇,是“为灭其原而存其末也,不亦难乎?臣之愚,以为宜如此为例,皆记录别见,故敢冒昧以闻。奏上” ,天子许之。未即论定,而遇帝崩,向又病亡,遂不果立。

晁氏曰:《序注》凡四十四篇,刘向校录止二十七篇,后王肃得此于孔子二十四世孙猛家。

《朱子语录》曰:“《家语杂》记得不纯,却是当时书,《孔丛子》是后来白撰出。”

又《与吕伯恭书》曰:“遗书,愚意所删去者,亦须抄出,逐段略注删去之意,方不草草。若只暗地删却,久远易惑人。记《论语》者,只为如此,留下家语,至今作病痛也。”

陈氏曰:孔子二十二世孙猛所传,魏王肃为之注。肃辟郑学,猛尝受学于肃,肃从猛得此书,与肃所论多合,从而证之,遂行于世云。博士安国所得壁中书曰,亦未必然。其间所载,多已见《左氏传》《大戴礼》诸书。。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