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第105卷

经济汇编 选举典 第一百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一百五卷
经济汇编 选举典 第一百六卷


考证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一百五卷目录

 太学生部纪事二

选举典第一百五卷

太学生部纪事二

编辑

《宋书何承天传》:“承天,元嘉十六年,除著作佐郎,寻转 太子率更令。十九年,立国子学,以本官领国子博士。 皇太子讲《孝经》,承天与中庶子颜延之同为执经。顷 之,迁御史中丞。”

《南齐书虞愿传》:“愿字士恭,会稽馀姚人也。祖赉,给事 中、监利侯。父望之,早卒。赉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 取之。愿年数岁,独不取,赉及家人皆异之。元嘉末,为 国子生,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 《周颙传》:“颙转国子博士,兼著作如故。太学诸生慕其 风,争事华辩。后何引言断食,生犹欲食肉,白鱼䱇脯” 《糖蟹》,以为非见生物,疑食蚶蛎,使学生议之。学生锺 岏曰:“䱇之就脯,骤于屈伸;蟹之将糖,躁扰弥甚。仁人 用意,深怀如怛。至于车螯蚶蛎,眉目内开,惭浑沌之 奇;矿壳外缄,非金人之慎。不悴不荣,曾草木之不若; 无馨为臭,与瓦砾其何算?故宜长充庖厨,永为口实。” 竟陵王子良见岏议,大怒。

《卞彬传》:“永明中,琅琊诸葛勗为国子生,作《云中赋》,指 祭酒以下,皆有形似之目。坐系东冶,作《东冶徒赋》,世 祖见赦之。”

《南史王弘传》:“弘曾孙融。魏军动,竟陵王子良于东府 募人,拔融宁朔将军、军主。武帝疾笃,融欲矫诏立子 良。帝崩,西昌侯奉太孙登殿,郁林深怨。融即位十馀 日,收下廷尉狱,赐死。先是,太学生会稽魏准以才学 为融所赏,既欲奉子良,而准鼓成其事,太学生虞羲、 丘国宾窃相谓曰:‘竟陵才弱,王中书无断,败在眼中 矣’。”及融诛,召准入舍人省诘问,遂惧而死,举体皆青。 时人以准胆破。

《许懋传》:“懋少孤,笃志好学,为州党所称。十四入太学, 受《毛诗》。旦领师说,晚而复讲,坐下听者常数十百人, 因撰《风雅比兴义》十五卷,盛行于时。尤明故事,称为 仪注学。”

《江革传》:“革与弟观俱诣太学,补国子生,举高第。齐中 书郎王融、吏部郎谢朓雅相钦重。朓尝行还过候革, 时大寒雪,见革敝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 脱其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徐勉传》:“勉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便下帷专学,精力无 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 ‘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射策甲科,起家玉 国侍郎,补太学博士。时每有议定,勉理证明允,莫能 贬夺,同官咸取则焉。

《梁书萧琛传》:“琛少而朗悟,有纵横才辩,起家齐太学 博士。时王俭当朝,琛年少,未为俭所识,负其才气,欲 候俭。时俭宴于乐游苑,琛乃著虎皮靴,策桃枝杖,直 造俭坐。俭与语大悦。”

《南史周朗传》:朗族孙颙,颙子舍,舍弟子弘正年十五, 补国子生,仍于国学讲《易》,诸生传习其义,以季春入 学,孟冬应举,学司以日浅不许。博士到洽曰:“周郎弱 冠讲经,岂俟策试?”

《陈书袁宪传》:“宪字德章,尚书左仆射枢之弟也。幼聪 敏好学,有雅量。梁武帝修建庠序,别开五馆,其一馆 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每有新议,出人 意表,同辈咸嗟服焉。大同八年,武帝撰《孔子正言章 句》,诏下国学宣制旨义。宪时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 言。生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彩。在学一岁”, 国子博士周弘正谓宪父君正曰:“贤子今兹欲策试 不?”君正曰:“经义犹浅,未敢令试。”居数日,君正遣门下 客岑文豪与宪候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 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时谢岐、何妥在坐, 弘正谓曰:“二贤虽穷奥赜,得无惮此后生耶?”何、谢于 是递起《义端》,深极理致。宪与往复数番,酬对闲敏。弘 正谓妥曰:“恣卿所问,勿以童稚相期。”时学众满堂,观 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请起数难,终 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此郎已堪见代 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修。君 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学司衔之。及宪试,争 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到溉顾宪曰:“袁君正 其有后矣。”及君正将之吴郡,溉祖道于征虏亭,谓君 正曰:“昨策生萧敏孙、徐孝克非不解义,至于风神器 局,去贤子远矣。”

《魏书儒林传》:“太祖初定中原,虽日不暇给,始建都邑便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馀人。 天兴二年春,增国子太学生员至三千。岂不以天下 可马上取之,不可以马上治之?为国之道,文武兼用, 毓才成务,意在兹乎?圣达经猷,盖为远矣。神龟中,将 立国学,诏以三品以上及五品清官之子以充生选。” 未及简置,仍复停寝。正光三年,乃释奠于国学,命祭 酒崔光讲《孝经》,始置国子生三十六人。

《李䜣传》:“䜣字元盛,小名真奴,范阳人也。父崇,冯跋吏 部尚书。䜣母贱,为诸兄所轻。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 贵,吾每观察,或未可知’。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世祖 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曰:‘此小儿终效用于 朕之子孙矣’。”因识盼之。初,李灵为高宗博士谘议,诏 崔浩选中书学生器业优者为助教。浩举其弟子箱 子与卢度世、李敷三人应之。给事高谠子祐、尚书段 霸儿侄等,以为浩阿其亲戚,言于恭宗。恭宗以浩为 不平,闻之于世祖。世祖意在于䜣,曰:“云何不取幽州 刺史李崇老翁儿也?”浩对曰:“前亦言䜣合选,但以其 先行在外,故不取之。”世祖曰:“可待䜣还箱子等罢之。” 䜣为世祖所识如此。

《李孝伯传》:孝伯兄子安世,幼而聪悟。兴安二年,高宗 引见侍郎博士之子,简其秀儁者欲为中书学生。安 世年十一,高宗见其尚小,引问之。安世陈说祖父,甚 有次第,即以为学生。高宗每幸国学,恒独被引问。诏 曰:“汝但守此至大,不虑不富贵。”

《郑羲传》:“羲子道昭为国子祭酒,表曰:窃惟鼎迁中县, 年将一纪,缙绅禠业,俎豆阙闻。遂使济济明朝,无观 风之美,非所以光国宣风,纳民轨义。臣自往年以来, 频请学令,并置生员,前后累上,未蒙一报。故当以臣 识浅滥官,无能有所感悟者也。馆宇既修,生房粗构, 博士见员,足可讲习。虽新令未班,请依旧权制。”国子 “学生,渐开训业,使播教有章,儒风不堕,后生睹徙义 之机,学徒崇知新之益。至若孔庙既成,释奠告始,揖 让之容,请俟令出。”不报。

《范绍传》:绍字始孙,敦煌龙勒人。少而聪敏,年十二,父 命就学,师事崔光,以父忧废业。母又诫之曰:“汝父卒 日,令汝远就崔生,希有成立。今已过期,宜遵成命。”绍 还赴学,太和初,充太学生,转算生,颇涉经史。十六年, 高祖迁为门下通事令史,迁录事,令掌奏文集。高祖 善之。

《祖莹传》:“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 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 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 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 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 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 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书劳倦,不 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 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还取,乃置《曲礼》于前,诵《尚书》 三篇,不遗一字。讲罢,孝怡异之,向博士说,举学尽惊。 后高祖闻之,召入,令诵《五经章句》,并陈大义,帝嗟赏 之。

《韦阆传》:“阆族弟珍子彧迁东豫州刺史,以蛮俗荒梗, 不识礼仪,乃表立太学,选诸郡生徒于州总教。” 《贺拔胜传》:“胜弟岳,字阿斗泥。初为太学生,长以弓马 为事,与父兄赴援怀朔。贼王卫可瑰在城西二百馀 步,岳乘城射之,箭中瑰臂,贼众大骇。后归恒州,广阳 王渊以为帐内军主。”

《北齐书和士开传》:“士开幼而聪慧,选为国子学生。解 悟捷疾,为同业所尚。天保初,世祖封长广王,辟士开 开府参军。世祖性好握槊,士开善于此戏,由是遂有 斯举。”

《徐之才传》:之才幼而儁发,五岁诵《孝经》,八岁略通义 旨。年十三召为太学生,麤通《礼》《易》。彭城刘孝绰,河东 裴子野,吴郡张嵊等,每共论《周易》及丧服仪,酬应如 响,咸共叹曰:“此神童也。”

《儒林传》:“齐氏国学博士,徒有虚名,唯国子一学生徒 数十人耳。欲求官正国治,其可得乎?胄子以通经仕 者,唯博陵崔子发、广平宋游卿而已,自外莫见其人。” 《北周书。薛端传》:“端弟裕,字友仁,初为太学生,时黉中 多是贵游,好学者少,唯裕耽翫不倦。弱冠辟丞相参 军事。”

《崔彦穆传》:“彦穆幼明悟,神彩卓然。年十五,与河间邢 子才、京兆韦孝宽俱入中书学,偏相友爱,伏膺儒业, 为时辈所称。”

《李昶传》:“昶初谒太祖,太祖深奇之,厚加资给,令入太 学。太祖每见学生,必问才行于昶。昶神情清悟,应对 明辩,太祖每称叹之。”

《隋书高祖本纪》:“高祖沈深严重,初入太学,虽至亲昵, 不敢狎也。”

《杨尚希传》:“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 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常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 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 《郎茂传》:“茂少敏慧,七岁诵骚雅,日千馀言。十五师事 国子博士河间权会,受《诗》《易》《三礼》及元象刑名之学。” 又就国子助教长乐张率礼受《三传》群言,至忘寝食。 家人恐茂成病,恒节其灯烛。及长,称为学者。

《何妥传》:妥少机警,八岁游国子学,助教顾良戏之曰: “汝既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是河水之河?”应声答曰:“先 生姓顾,是眷顾之顾,是新故之故。”众咸异之。

《张衡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祖嶷,魏河阳太守。父光, 周万州刺史。衡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年十五,诣太 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周武帝居太后忧,与 左右出猎,衡露发舆榇,扣马切谏。帝嘉焉,赐衣一袭, 马一匹,擢拜汉王侍读。”

《辛公义传》:“公义,陇西狄道人也。父季庆,青州刺史。公 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 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令受道 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北史李彪传》:“彪孙昶,小名那,性峻急,不杂交游。幼年 以解属文,有声洛下。时洛阳初置明堂,昶年十数岁”, 为《明堂赋》,虽优洽未足,才志可观,见者咸曰“有家风 也。”初谒周文,周文深奇之,厚加资给,令入太学。周文 每见学生,必问才行于昶。昶神情清悟,应对明辩,周 文每称叹之。

《房晖远传》:晖远擢为国子博士,上令国子生通一经 者并悉荐举,将擢用之。既策问讫,博士不能时定臧 否,祭酒元善怪问之,晖远曰:“江南河北,义例不同,博 士不能遍涉,学生皆持其所短,称己所长,博士各各 自疑,所以久而不决也。”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晖远 揽笔便下,初无疑滞。或有不服者,晖远问其所传义 疏,辄为始末诵之,然后出其所短,自是无敢饰非者。 所试四五百人,数日便决。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 以为不能测也。

《豆卢𪟝传》:“𪟝聪悟有器局,少受业国子学,略涉文艺。 周明帝时,为左武伯中大夫。𪟝自以经业未通,请解 职游露门学。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学。”

《元谐传》:“谐河南雒阳人也。家代贵盛,谐性豪侠,有气 调,少与高祖同受业于国子,甚相友爱。后以军功,累 迁大将军。”

《册府元龟》:武少仪为国子司业。贞元十七年五月,讹 言云:外人妄谈禁中事,神威军令将吏分捕入军中 鞫问。时国子监学生何竦、曹寿被收,少仪上疏言:“太 学生何竦、曹寿等,今月十四日有两人,称是神威军 官健,本军奏进,止令追其人,亦不言姓名。缘神威是 禁军,称奉进止,所由不敢随去,臣亦不敢牒问。经今” 二日,更不见回。臣伏以何竦、曹寿等,学生之中,素无 异迹,皆勤艺业。臣职在监临,颇所谙委,察访游处,不 涉非违。今忽被军中密收,恐横被诖误。太学生胄,多 来自远方,自见追此二人,不知其故,咸闻惊惧,莫敢 保安。何竦等傥情理难容,伏乞明示罪状,加以刑法。 如或枉遭诬执,仗计必尽其辞,冀无“滥罚,人知惩警。 臣谬当承乏,职令生徒令其干犯国章,敢逃罪责!”由 是,何竦、曹寿得释。

《西溪丛语》:韦应物正元中以左司郎中出为苏州刺 史。书目姓名略见《唐书·艺文志》,其详不载于正史,不 可得而考也。今观其《来吴赠旧识》云:“少年游太学,负 气蔑诸生。蹉跎三十载,今日海隅行。”则少尝游太学, 盖武皇升仙后,二年入太学,遂为丞也。

《顺宗实录》,阳城改国子司业,引诸生告之曰:“凡学者 所以学,为忠与孝也,诸生宁有久不省其亲乎?”明日, 谒城归养者二十馀人。有薛约者,尝学于城,狂躁,以 言事得罪,将徙连州,客寄有根蒂,吏纵求得城家,坐 吏于门,与约饮决别,涕泣送之郊外。德宗闻之,以城 为党罪人,出为道州刺史。太学生鲁郡李傥等二百 “七十人诣阙乞留住数日,吏遮止之,疏不得上。” 《酉阳杂俎》:“元和中,国子监学生周乙者,尝夜习业,忽 见一小鬼鬅鬠头,长二尺馀,满头碎光如星,眨眨可 恶,戏灯弄砚,纷搏不止。学生素有胆,叱之稍却,复傍 书案,因伺其所为,渐逼近乙,因擒之,踞坐求哀,辞颇 苦切。天将晓,觉如物拆声,视之,乃敝木杓也”,其上粘 粟百馀粒。

陆游《南唐书朱弼传》:“弼知庐山国学,卢绛蒯鳌、诸葛 涛饮博不逞,患苦诸生,学官依违,无敢问者。及弼至, 一切绳以礼法。每升堂讲说,座下肃然,绛等亦愧服 引去,徒自四方来者,数倍平时。”

马令。《南唐书卢郢传》:“乾德中,后主以韩德霸为任城 烽火使,常督无赖辈旦暮巡警。诸科士人微犯禁,往 往罗鞭扑。会德霸出,郢调笛不辍,使数卒捕郢,郢奋 肱搏之,卒不能逼,郢遂去。后与黄梦锡等自国子监 出行,遇德霸,不避其呵导。德霸驻骑诟曰:‘汝等乞索 辈,殊不知宪制,敢无礼耶’!因叱左右收郢等,郢等争投瓦石,击走其导从,殴德霸伤目。德霸诣后主诉之, 后主让曰:“国子监,先帝教育贤材之地,孤亦赖此辈 与之共治。汝斗监前,是必越分陵辱士人。既为戎帅, 不能自捍,宜其见殴。”遂罢德霸职,郢由是横肆益甚。 《宋史王彬传》:彬,光州固始人。祖彦英,父仁偘,从其族 人潮入闽。潮有闽土,彦英颇用事,潮恶其逼,阴欲图 之。彦英觉之,挈家浮海奔新罗。新罗长爱其材,用之, 父子相继执国政。彬年十八,以宾贡入太学。淳化三 年,进士及第,历雍丘尉、皇城司。阴遣人下畿县,刺史 多厉民,令佐至与为宾主。彬至,捕鞫之,得所受赂,致 之法。自是,诏亲事官毋得出都城,易右班殿直,辞不 受。后以秘书省著作佐郎通判筠州,历知抚州。抚州 民李甲饶英,恃财武断乡曲,县莫能制。甲从子詈县 令人告甲语斥乘舆,彬按治之,索其家,得所藏兵械, 又得服器,有龙凤饰。甲坐大逆弃市。并按英尝强取 入孥,配岭南,州里肃然。擢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徙知 潭州,入判三司户部勾院,出为京西转运使,徙河北。 部吏马崇正倚章献太后姻家,豪横不法,彬发其奸 赃,下吏。忤太后意,徙京东,又徙河东、陕西。复为三司 盐铁判官,判都理欠、凭由司,累迁太常少卿,卒。 《画墁录》:仁宗庆历初,改锡庆院为太学,都下举子稍 稍居之,不过数十人,至暮出归,不许宿,以火禁也。至 嘉祐中,孙复、胡瑗领教事,乞弛太学火禁,唯“小《三馆 秘门令》脱有不戒,愿以身任之。”自尔诸生方敢宿留, 四方学者稍稍臻集。然熙宁之初,犹不上五百人,今 乃千数人矣。

《湘山野录》:石守道介康定中主盟上庠,酷愤时文之 弊,力振古道。时庠序号为全盛之际,仁宗孟夏,銮舆 有玉津䥽麦之幸,道由上庠。守道前数日于首善堂 出题曰:“诸生请皇帝幸国学,赋糊名定优劣。”中有一 赋云:“今国家始建十亲之宅,新封八大之王。”盖是年 造十王宫,封八大王元俨为荆王之事也。守道晨兴 鸣鼓于堂,集诸生谓之曰:“此辈鼓箧游上庠,提笔场 屋,稍或出落,尚腾谤有司,悲哉!吾道之衰也如此!是 物,宜遽去,不尔,则鼓其姓名,挞以惩其谬。”时引退者 数十人。

《渑水燕谈录》:明道二年二月十一日,仁宗行籍田礼, 就耕位,侍中奉耒进御,上搢笏秉耒三推。礼仪使奏 礼成,上曰:“朕既躬耕,不必泥古,愿终亩以劝天下。”礼 仪司复奏,上遂耕十有二畦。翼日,作《翼田礼毕诗》,赐 宰臣已下和进。寻诏吕文靖公编为《籍田记》。时许开 封国学举人陪位,因得免解。

《宋史刘愚传》:“愚字必明,衢州龙游人。幼警敏力学,弱 冠入太学有声,受业者甚众。侍御史柴瑾、祭酒颜师 鲁、博士林光朝深器重之。瑾每奏对称上意,则曰:‘臣 客刘愚为臣言,师鲁尝奏愚行艺,上记曰:‘此向者柴 瑾所荐也’。上舍释褐,居第一,调江陵府教授。早晚为 诸生讲说,同僚相率以听。愚益谦下,与叶适、项安世’” 讲论不倦,每以隐居学道为乐。岁满,帅王蔺致书剡 辟,固辞贫不能归。外移安乡县令。诸司交荐,改秩,愚 雅不乐仕进,遂致仕。丞相余端礼乡人也,与愚有旧, 且召堂审,愚竟舍去不顾。结庐城南,颓垣败壁,蓬蒿 萧然。著书自适,《书》《礼》《语》《孟》皆有解。年八十三而卒,故 友与其门人私谥曰“谦靖先生。”

《江西通志》:“王鸿字翼道,雩都人。工隶篆,善八分书。皇 祐中,以乡举游太学,再荐省试第一,因作赋失韵被 黜。丞相王旦叹息而抚慰之。鸿归,择邑治之南四十 里,泉石清胜,筑室隐焉。目其山曰峿山,岩曰需岩,从 学者百馀人,尝用野菜四十九,盐一作羹饷客,自号 曰‘大衍羹,谓是羹胜于五侯鲭也。周茂叔倅郡时,以’” 诗通问,郡守刘彝以书币聘掌都校,不就。肥遁四十 馀年。尝注《太元经》,今不存。

朱申,字维宣,雩都人。皇祐间,有声太学,尤善谈兵。以 忧归,创青云阁,读书其中,所交皆当世知名士。已而 居京师十馀年,偃蹇不遇。桂帅怜其才,用边劳奏补 摄尉龙平,期年而罢。居家极贫,著《边防兵论》百馀篇, 时不能用。

《温州府志》:“蒋元中,永嘉人。梁校书郎湛之后。力学多 闻,见道超卓,有《经不可使易知》一论,太学刻于石。绍 兴初,张九成下车诣学,犹能口诵之。”

沈躬行,字彬老,永嘉人。甫冠,游太学,同辈以时文相 尚,躬行独为古学。以近世丧葬礼废,迺仿古正棺衾、 馈奠、衰服之制,斥佛事不用。始从塘奥林氏,后从伊 川程氏、蓝田吕氏。其学以《中庸》《大学》为本,笃信而行 之,故能卓然以圣贤为依归。平居色怡气和,似不能 言,及辩是非,则毅不可夺。族贫无归者,无不收恤,乡 人矜式焉。从弟琪,字东美,亦以行义称。按周恭叔、许 少伊、刘元承、元礼、戴明仲、赵彦昭、张子充、蒋元中、沈 彬老,时称“元丰太学九先生。”

《东轩笔录》:王荆公在中书,作《新经义》以授学者,故太 学诸生几及三千人,以至包展、锡庆院、朝集院尚不能容。又令判监直讲程第诸生之业,处以上、中、下三 舍,而人间传以为凡试而中、上舍者,朝廷将以不次 升擢,于是轻薄书生矫饰言行,坐作虚誉,奔走公卿 之门者若市矣。会秋试有期,而御史黄廉上言,乞不 令直讲、判监为开封国学试官。又有饶州进士虞蕃 伐登闻鼓言:“凡试而中上舍者,非以势得,即以利进。 孤寒才实者,例被黜落。”上即此二说,疑程考有私,遂 下蕃于开封府。而蕃言:参知政事元绛之子耆宁尝 私荐其亲知,而京师富室郑居中、饶州进士章公弼 等用贿结直讲余中、王沇之、判监沈季长,而皆补中 上舍。是时,许将权知开封府,恶蕃之告讦,抵之罪。上 疑其不直,移劾于御史府,追逮甚众,而蕃言“许将亦 尝荐亲知于直讲。”于是摄许将元耆宁及监判沈季 长、黄履,直讲余中叶、唐懿、叶涛、龚原、王沇之、沈铢等 皆下狱,其间亦有受请求及纳贿者。狱具,许将落翰 林学士、知蕲州,沈季长落直舍人院,迫官勒停,元耆 宁落馆职,元绛罢参政,以本官知亳州。王沇之、余中 皆除名,其馀停任。诸生坐决杖编管者数十,而士子 奔竞之风少挫矣。

《古杭杂记》:太学服膺斋上舍郑文,秀州人。其妻寄以 忆秦娥云:“花深深。一勾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 带,细结同心。日边消息空沈沈。画眉楼上愁登临。愁 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此词为同舍见者传播,酒 楼妓馆皆歌之,以为欧阳永叔词,非也。

《避暑录话》:章子厚尝延一太学生在门下。元丰末,学 者正崇虚诞,子厚极恶之。适至书室,见其讲《易》,略问 其说,其人纵以性命荒忽之言为对,子厚大怒曰:“何 敢对吾乱道!”亟取杖,命左右擒,欲击之,其人哀鸣,乃 得释。

《云斋广录》:馀杭进士洪浩,熙宁间游太学,十年不归。 其父垂白作诗寄语曰:“太学何蕃且一归,十年甘旨 误庭闱。休辞客路三千远,须念人生七十稀。腰下虽 无苏子印,箧中幸有老莱衣。归时定约春前后,免使 高堂赋《式微》。”

进士丁渥在太学,梦归家,见妻于灯下披笺握管,为 书寄生。生曰:“我已至矣,何用书为?”妻但挥泪而不答。 又于别幅见诗一首云:“泪湿香罗帕,临风不肯干。欲 凭西去雁,寄与薄情看。”生既觉,以语同舍客。客曰:“君 思念之极,以至于此。”后旬日,得书并诗,皆梦中所见, 无少差失。

《挥麈馀话》:“周美成邦彦,元丰初以太学生进《汴都赋》, 神宗命之以官,除太学录。”

《宋史常安民传》:“安民字希古,卭州人。年十四入太学, 有俊名。熙宁以经取士,学者翕然宗王氏,安民独不 为变。”

《刘正夫传》:正夫字德初,衢州西安人。未冠入太学有 声,与范致虚、吴材、江屿号四俊。元丰八年,南省奏名 在优选,而犯高鲁王讳,凡五人,皆当黜。宣仁后曰:“外 家私讳颁未久,不可以妨寒士。”命寘末级。

《陈次升传》:次升字当时,兴化仙游人。入太学时,学官 始得王安石《字说》,招诸生训之。次升作而曰:“丞相岂 秦学耶?”美商鞅之能行仁政,而为李斯解事,非秦学 而何?坐屏斥。

《乔执中传》。“执中字希圣。高邮人。入太学。补五经。讲书 五年不谒告。王安石为群牧判官。见而器之。命子弟 与之游。”

《苗授传》授,字授之,潞州人。父京,庆历中以死守麟州 抗元昊者也。少从胡翼之学,补国子生,以荫至供备 库副使,累迁武请帮助识别此字。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 《江西通志》:“杨孝本字行先,赣县人。学博行高,熙宁中, 游上庠,休澣未尝出外,与左丞汝阳蒲宗孟交,蒲尽 市国学书与之,携归,隐于城西通天岩。孝本平生不 娶,苏轼过访,直造其室,呼曰:‘元德秀’。孝本曰:‘予乃阳 城之裔也。不娶直欲肖祖耳’。故轼诗有‘人谓元德秀, 自称阳道州’之句。崇宁”中,举八行,解褐国子录,再转 博士。年七十乞致仕,朝廷宠以奉议郎、直秘阁,领宫 祠以归。

蔡曾字飞卿,新昌人。秉性刚毅,制行端方。少为太学 生,会刘丞相沅馆为子弟师,一日曰:“欲以郊祀恩例 浼子。”曾不答。明日遂飘然束装归,辟南园,植花木,筑 亭榭,潜养自娱。与友朋阐明心性之学,自号东郭居 士。黄山谷为作《南园记》。

《清波杂志》:承平相继,太学作人之盛,不但英才辈出, 为国之华,群居燕处,虽一时谑浪之语,人皆喜闻而 乐道之。尝见前辈说数事,元祐间敏求斋有治《春秋》 陈生,与宋门一娼狎,一日会饮于曹门,因用《春秋》之 文题于壁曰:“‘春正月会吴姬于宋,夏四月复会于曹’。 有讥其文,戏之曰:‘秋饥,冬大雪,公薨’。”其意以为财匮 当有饥寒之厄也。此固知非典时,亦切中后生佚游, 迷而不返之病。

《老学庵笔记》:绍圣、元符间,汪内相彦章有声太学,学中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伸字彦时,亦新安 人,终符宝郎。

《玉照新志》:“江纬字彦文,三衢人。元符中为太学生。徽 宗登极,应诏上书,陈大中至正之道,言颇剀切。上大 喜,召对称旨,赐进士及第。”

《扪虱新话》:崇观三舍,一用王氏之学。及其弊也,文字 语言,习尚浮虚,千人一律。尝见人说当时京师优人 有致语云:“伏惟体天法道皇帝趋时立本,相公惟其 所以秀才和同天人之际而使之无间者,禁人也。”于 时观者莫不绝倒。盖数语皆当时之弊也。

《容斋三笔》:“建昌县士人李元亮,山房公择,尚书族子 也。抱才尚气,不以辞色假人。崇宁中,在太学。蔡薿为 学录,元亮恶其人,不以所事前廊之礼事之。蔡擢第, 魁多士。元亮失意归乡。大观二年冬,复诣学,道过和 州,蔡解褐即超用,才二年,至给事中,出补外,正临此 邦。元亮不肯入谒。蔡自到官,即戒津吏门卒,凡士大” 夫往来,无问官高卑必飞报,虽布衣亦然。既知其来, 便命驾先造所馆。元亮惊喜出迎,谢曰:“所以来,颛为 门下之故。方修贽见之礼,须明旦扣典客,不意给事 先生卑躬下贱如此,前贽不可复用,当别撰一通,然 后敬谒。”蔡退,元亮旋营,一启旦而往焉。其《警策》曰:“定 馆而见长者,古所不然。轻身以先匹”夫,今无此事。蔡 摘读嗟激,留宴连夕,赠以五十万钱,且致书延誉于 诸公间,遂登三年贡士科。元亮亦工诗,如“人闲知昼 永,花落见春深”,“朝雨未休还暮雨,腊寒才过又春寒”, 皆佳句也。

《闲燕常谈》:李端行字圣达,毗陵人。崇宁间太学屡中 魁选,声名籍甚。大观丁亥岁,与诸路贡士群试,李士 英作魁,圣达第二,意不中之,尝曰:“天下清气,无南北 之异,但吴中清气,十分锺于人。河朔清气,为鹅梨占 了八分。”以士英河内人故也。士英衔之。其后士英拜 相,圣达方为太傅,坐小累罢,坎𡒄失志而死。

《春渚纪闻》:建安徐国华,宣和间将入太学,梦高楼中 悬大金钟,有金甲人立钟旁视国华击钟而言曰:“二 十七甲复一击,云系第七科。”国华悟而心私喜之,曰: “吾此行取一科第必矣。官不遇郎列,亦何所憾也。”因 记于书帙之末,独不晓其二十七甲与系第七科之 语。既而丙午年金寇犯阙,太学生病脚气而死者大 半,徐以病终,乡人董纵举为棺殓,葬于东城墓园,至 则垣中已无葬穴,后至者俱葬垣外。董因记其葬所, 冀后日举归里中,数其行列,则第二十七行中第七 穴也。归唁其父,且出手书神告,与葬所略无少差。 《名臣言行录外集》:刘泉逾冠入太学,时蔡京用事,方 禁士毋得挟元祐书,制师生连坐法,犯者罪至流徙, 名为“一道德者,而实以钳天下之口。”君心独知其非 是,阴访伊洛程氏之传,得其书而藏去。深夜,同舍生 皆熟寐,乃始探箧下帷,然膏潜抄而嘿诵之。闻谯公 天授尝从程夫子游,兼邃《易》学,适以事至京师,即往 叩之,尽得其学之本末。既而遂厌科举之业,一日,弃 录牒,揖诸生归。

《宋史刘玨传》:“玨字希范,湖州长兴人。登崇宁五年进 士第。初游太学,以书遗中书舍人邹浩曰:‘公始为博 士,论取士之失,免所居宫在谏省,斥宫掖之非,远迁 岭表,岂逆计祸福,邀后日报哉?固欲蹈古人行也。今 庶政岂尽修明,百官岂尽忠实?从臣继去,岂尽非才? 言官屡逐,岂尽有罪?信任逾曩昔,而拱默不言,天下’” 之士窃有疑焉。愿有以慰塞群望。浩得书愧谢之。 《徽宗本纪》:宣和元年十一月,朱勔以花石纲媚上,东 南骚动,太学生邓肃进诗讽谏,诏放归田里。

《邓肃传》:“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少警敏能文,美风仪, 善谈论。李纲见而奇之,相唱和,为忘年交。入太学,所 与游皆天下名士。时东南贡花石纲,肃作诗十一章, 言守令搜求扰民,用事者见之,屏出学”

《张汝明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少嗜 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 监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 亲欢,然后受室。”

《上官均传》:徽宗立,入为秘书少监,迁给事中。太学生 张寅亮应诏论事,得罪屏斥,均言寅亮虽不识忌讳, 然志非怀邪,陛下既招其来,又罪其言,恐沮多士之 气。寅亮得免。

《孙鼛传》:“鼛字叔静,钱塘人。父言直,徙扬之江都。鼛年 十五游太学,苏洵、滕甫称之。”

《綦崇礼传》:崇礼幼颖迈,十岁能作邑人墓铭,父见大 惊曰:“吾家积善之报,其在兹乎?”初入太学,诸生溺于 王氏新说,少能词艺者。徽宗幸太学,崇礼出二表,祭 酒与同列大称其工。登重和元年上舍第。

《高登传》:“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宣 和间为太学生。金人犯京师,登与陈东上书乞斩六 贼,廷臣复建和议,夺种师道、李纲兵柄。登与东再抱 书诣阙,军民不期而会者数万。王时雍纵兵欲尽歼之,登与十人屹立不动。钦宗即位,擢吴敏、张邦昌为 相,敏又雪前相李邦彦无辜,乞加恩礼,起复之。登上” 书曰:“陛下自东宫即位,意必能为民兴除大利害。践 祚之始,兵革扰攘,朝廷政事一切未暇,人人翘足以 待事息而睹维新之政。奈何相吴敏、张邦昌,又纳敏 党与之言,播告中外,将复用李邦彦,道路之人,无不 饮恨而去,是陛下大失天下之望,臣恐人心自此离 矣。”太上皇久处邦彦等于政府,纪纲“紊乱,民庶愁怨。 方且日以治安之言诱误上皇,以致大祸。仓皇南幸, 不获宁居。主辱臣死,此曹当尽伏诛。今乃偃然自恣, 朋比为奸,蒙蔽天日。陛下从敏所请,天下之人将以 陛下为不明之君,人心自此离矣。”再上书曰:“臣以布 衣之微贱,臣言系宗社之存亡,未可忽也。”于是凡五 上书,皆不报,因谋南归。忽闻邦昌各与远郡,一时小 人相继罢斥,与所言偶合者十七八。登喜曰:“是可以 尽言矣。”复为书论敏,未罢,不报。初,金人至,六馆诸生 将遁去,登曰:“君在可乎?”与林迈等请随驾,隶聂山帐 中,而帝不果出。金人退师,敏遂讽学官起罗织,屏斥 还乡。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 直,授富川主簿。

《谢方叔传》:“方叔拜左丞相,监察御史洪天锡论宦者, 卢允升、董宋臣,疏留中不下。大宗正寺丞赵崇璠移 书方叔云:‘阉寺骄恣特甚,宰执不闻正救,台谏不敢 谁何。一新入孤立之察官,乃锐意出身攻之,此岂易 得哉?侧耳数日,寂无所闻,公议不责备他人,而责备 于宰相,不然,仓卒出御笔,某人授少卿,亦必无可遏 之理矣。丞相不可谓非我之责也。丞相得君最深,名 位已极。倘言之胜,宗社赖之;言之不胜则去,去则诸 君必不容不争。是胜亦胜,负亦胜,况未必去耶’?”方叔 得书,有赧色。翌日,果得御笔授天锡大理少卿,而天 锡去国。于是太学生池元坚、太常寺丞赵崇洁、左史 李昴英皆论击允升宋臣。而谗者又曰:“天锡之论,方 叔意也。”及天锡之去,亦曰:“方叔意也。”方叔上疏自解。 于是监察御史朱应元论方叔罢相,既罢允升,宋臣 犹以为未快,厚赂太学生林自养,上书力诋天锡、方 叔,且曰:“乞诛方叔,使天下明知宰相、台谏之去出自 独断,于内侍初无与焉。”书既上学,舍恶、自养、党奸相 与鸣鼓攻之,上书以声其罪,乃授方叔观文殿大学 士、提举洞霄宫。

《王觌传》:“觌从子俊义,字尧明,游学京师。林灵素设讲 席宝箓宫,诏两学选士问道。车驾将临视推恩,司成 以俊义及曹伟应诏,俊义辞焉。人曰:‘此显仕捷迳也, 不可失。俊义曰:‘使辞不获命,至彼亦不拜,倘见困辱, 则以死继之’。逮至讲所,去御帷跬步,内侍呼姓名至 再,俊义但望幄致敬,不肯出。次呼曹伟,伟回首,俊义’” 目之亦不出。既罢,皆为之惧,俊义处之恬然。以太学 上舍选奏名列其下,徽宗亲程其文,擢为第一。及赐 第,望见容貌甚伟,大悦,顾侍臣曰:“此朕所亲擢也,真 所谓俊义矣。自古未有人主自为主司者,宜即超用。” 蔡京邀使来见,曰:“一见我左右史可立得。”俊义不往, 仅拜国子博士。居二年,乃得改太学博士。郓王谒先 圣,有司议诸生门迎,俊义曰:“此岂可施于人臣哉?礼 如见宰相足矣。”乃序立敦化堂下,及王至,犹辞不敢 当。进吏部员外郎。尝入对,帝问:“卿知前所以亲擢乎? 盖主司之意不一,是以天子亲提文衡也。卫肤敏、吴 安国今安在?”具以对,即召为馆职,而迁俊义右司员 外郎。为王黼所恶,以直秘阁知岳州,卒。

《吴师礼传》:师礼游太学时,兄师仁为正字春秋学。它 学官有恶之者,条其疑问诸生,师礼悉以兄说对。学 官怒,鸣鼓坐堂上,众执之,师礼引据三传,意气自如。 江公望时在旁,心窃喜。后相遇于沁阳,公望谓曰:“子 异日得志当如何?”曰:“但为人作丰年耳。”遂定交焉。 《萧振传》:振字德起,温州平阳人。幼庄重,不好弄。稍长 能自谋学。尝奉父命董农役陇亩,手不释卷,其师谓 其父曰:“此儿远大器也。”未冠,游郡庠,既冠,升太学。时 有号“三贤”者,推振为首。登政和八年进士第。

《刘嗣明传》:“嗣明,开封祥符人。入太学,积以试艺名,出 诸生右。崇宁中,车驾幸学,解褐补承事郎,历校书郎, 至给事中。张商英居相位,恶其不附己。时郑居中虽 以嫌去枢密,然阴殖党与,窥伺益固。嗣明与之合计 倾商英。门下省吏张天忱贬秩,嗣明駮弗下,商英争 之,诏御史台蔽曲直,商英以是罢。嗣明遂论商英引 李士观、尹天民入政典局,矫为敕语,共造奸谋。三人 俱坐责。嗣明迁大司成,士子肄雅乐被恩,嗣明亦升 班与学士等。已而言者论其取悦权贵,妄升国子生, 预舍法以抑寒士,黜知颍州。未几,入为工部侍郎、翰 林学士、工部尚书。卒赠资政殿学士”、大中大夫。 《李邦彦传》:“邦彦,怀州人,喜从进士游。河东”举人入京 者,必道怀州访邦彦,由是邦彦声誉奕奕。入补太学 生,大观二年,上舍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试符宝郎。 邦彦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然生长闾阎,习猥鄙事,应对便捷,善讴谑,能蹴鞠,每缀街市俚语为辞曲, 人争传之,自号“李浪子。”言者劾其游纵无检,罢符宝 郎,复为校书郎。俄以吏部员外郎领仪礼局,出知河 阳,召为起居郎。邦彦善事中人,争荐誉之。累迁中书 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宣和三年,拜尚书右丞。五年,转 左丞。父浦死,赠龙图阁直学士,谥曰宣简。邦彦起复, 与王黼不协,迺阴结蔡攸、梁师成等谗黼,罢之。明年, 拜少宰,无所建明,惟阿顺趋谄充位而已,都人目为 “浪子宰相。”徽宗内禅,命为龙德宫使,升太宰。

《程振传》:“振字伯起,饶州乐平人。少有轶材,入太学,一 时名辈多从之游。徽宗幸学,以诸生右职除官,为辟 雍录,升博士,历官刑部侍郎。金骑在郊,邀车驾出城, 振为何㮚言宜思所以折之之策。㮚不从。未几,及于 难,年五十七。金人去,从子庭访得其首归葬之。初,王 黼使其客沉积中图燕,振戒以后祸,积中惧而言不” 可既而振,乃用是死。闻者痛之。

《江西通志》:“锺克俊,龙南人。伷孙,补国学上舍生。闻三 宫北迁,纠集义旅。知势不可为,登郡马祖砦,遥望中 原白云渺弥,悲歌激烈,闻者流涕。已而痛愤,遂赴龙 头江死。”

尹天民,字先觉,会昌人。年十四,作《经学讲义》,太守孔 平仲深加叹赏,贡入太学。闻蔡京变乱祖宗成宪,哭 于斋后七昼夜。京闻之,迎至东第,延款累月,议论不 合,怅然谢遣。及登第,初历教授,改国子博士,学者翕 然称“尹夫子。”

雷观,字仲立,丰城人。应贡入国学。与陈东友善,偕疏 请“复用李纲”,帝从之。及白时中罢,以张邦昌代为相, 观复上言诋之。赐出身,与馆职,迁太常博士。

郑铨,字应权,宜春人。学通六经。宣和间,两贡上舍,不 偶弃归,学者踵门日众。建炎三年,金人犯江西,铨上 书知州事王仲嶷,言时事,责其守城。著《排奸党说》,极 论崇宁人才之弊。

程次山,字际云,乐平人。宣和入太学,上书忤当轴,安 置光州。靖康元年冬,溃军赵立陷光州,次山走固始 乞师,与郡寮吴翊合谋击立,立走,复光州。是冬,金人 入汴京,光守檄次山随河东经略傅亮并力勤王。次 山至济州,奉迎高宗受册,又移檄伪楚斥其僭,义声 甚振。参河东经略幕府。剧贼张遇拥众数万,号“一窠 蜂”,铜陵、青阳、贵池皆被侵轶,将闯饶,提刑张植檄次 山御之。次山以弟次石为前军,与贼鏖战,次石死之, 贼亦遁去。二年春,车驾驻建康,次山与魏祐上书忤 宰相,系府狱。帝察其忠,诏府尹汤东野出之。上仓卒 幸浙西,饶守连南夫檄次山知德兴,募兵护驾,得伉 健数千人,将鼓而前。大将刘光世得次山牒,怒其简 傲,将绳以法。次山知见沮,遂引而去。

《宋史钦宗本纪》:“宣和七年,金人分道犯境,太学生陈 东等上书数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邦彦、朱勔,谓 之六贼,请诛之。”靖康元年二月“戊戌,罢李纲以谢金 人。太学诸生陈东等及都民数万人,伏阙上书,请复 用李纲及种师道,且言李邦彦等疾纲,恐其成功罢 纲,正堕金人之计。会邦彦入朝,众数其罪而骂吴敏” 传宣众不退,遂挝登闻敱,山呼动地。殿帅王宗濋恐 生变,奏上,勉从之。

靖康二年,金人索金银急,何㮚、李若水劝帝亲至军 中,从之,以太子监国而行。太学生徐揆上书乞守门, 请帝还阙。金人取至军中,揆抗论,为所杀。

《扪虱新话》:“余闻靖康初,金人犯阙,太学陈东伏阙上 书,乞斩四凶六贼,乞用李纲,顷刻间不期而会者数 万人。其后汪伯彦为相,恶之,东与欧阳澈皆死,论者 谓陈东、欧阳澈诈仙得仙,可一笑也。自秦太师死,朝 廷擢用杨鹏举中丞,沈该左相,又起周舍人葵于冗 散,除礼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士子翕然归重。又兼权” 给事中,因有所封駮,杨中丞不喜,遂言罢之。是岁,绍 兴二十六年三月也。于是太学生黄作等三百馀人 叩都堂乞留周祭酒,宰相又恶之,黄作与詹渊并送 五百里编管。黄作台州,詹渊池州。论者又谓“昔伊尹 负鼎于汤,得为商相;而和逢尧负鼎于武后,遂流庄 州”;唐太学生王鲁卿、李傥等二百七“十人诣阙,留司 业阳城柳子厚贻书赞美,今黄作詹渊乞留周祭酒 而得编管,则又求死不得死也。”于是闻者为之绝倒。 《宋史陈东传》,“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人,以贡入太学。钦 宗即位,率其徒伏阙上书,论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 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 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刱开边隙,宜诛六贼, 传首四方,以谢天下。”言极愤切。明年春,贯等挟徽宗 东行,东独上书,请追贯还正典刑,别选忠信之人往 侍左右。金人迫京师,又请诛六贼。时师成尚留禁中, 东发其前后奸谋,乃谪死。李邦彦议与金和,李纲及 种师道主战,邦彦因小失利,罢纲而割三镇。东复率 诸生伏宣德门下,上书请复纲职,诸军民从者数万。 书闻,传旨慰谕者旁午,众莫肯去。方舁《登闻鼓》挝坏之,喧呼震地,有中人出,众脔而磔之。于是亟召纲入, 复领行营,遣抚谕,乃稍引去。金人既解去,学官观望。 时宰议“屏伏阙之士,先自东始。”京尹王时雍欲尽致 诸生于狱,人人惴恐。朝廷用杨时为祭酒,复东职,遣 聂山诣学抚谕,然后定。吴敏欲弭谤议,奏补东官,赐 第,除太学录。东又请诛蔡氏,且力辞官以归,前后书 五上。既归,复预乡荐。高宗即位,五日相李纲,又五日 召东至,未得对。会纲去,乃上书乞留纲而罢黄潜善、 汪伯彦,不报。“请亲征以还二圣,治诸将不进兵之罪, 以作士气。车驾归京师,勿幸金陵。”又不报。潜善辈方 揭示纲幸金陵旧奏,东言:“纲在中途不知事体,宜以 后说为正,必速罢潜善辈。”会布衣欧阳澈亦上书言 事,潜善遽以语激怒。高宗言不亟诛,将复鼓众伏阙, 书独下潜善所。府尹孟庾召东议事,东请食而行,手 书区处家事,字画如平时。已,乃授其从者曰:“我死汝 归,致此于吾亲。”食已,如厕,吏有难色。东笑曰:“‘我陈东 畏死,即不敢言,已言,肯逃死乎’?吏曰:‘吾亦知公,安敢 相迫’?”顷之,东具冠带出别同邸,乃与澈同斩于市。 《朱弁传》:“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 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与归新郑,妻以 兄女。新郑介汴洛间,多故家遗俗,弁游其中,闻见”日 广。

《徐揆传》:“揆,衢州人,游京师,入太学。靖康元年,试开封 府进士,为举首。未及大比,而遭国难。钦宗诣金营不 归。揆帅诸生扣南薰门,以书抵二酋,请车驾还阙。其 略曰:‘昔楚庄王入陈,欲以为县。申叔时谏,复封之。后 世君子莫不多叔时之善谏,楚子之从谏,千百岁之 下,犹想其风采。本朝失信大国,背盟致讨,元帅之职 也。郡城失守,社稷几亡而存,元帅之德也;兵不血刃, 市不易肆,生灵几死而活,元帅之仁也。虽楚子存陈 之功,未能有过。我皇帝亲屈万乘,两造辕门,越在草 莽,国中喁喁跂望属车之尘者屡矣。道路之言,乃谓 以金银未足,故天子未返。揆切惑之。今国家帑藏既 空,编民一妾妇之饰,一器用之微,无不输之公上,商 贾绝迹不来。京邑区区,岂足以偿需索之数?有存社 稷之德,活生灵之仁,而以金帛之故留质君父,是犹 爱人之子弟,而辱其父祖与不爱,无择元帅必不为 也。愿推恻隐之心,存始终之惠,反其君父,班师振旅, 缓以时日,使求之四方,然后遣使人奉献,则楚封陈 之功不足道也’。”二酋见书,使以马载揆至军诘难,揆 厉声抗论,为所杀。建炎二年,追录死节,赠宣教郎而 官其后。

《江西通志》:“黄嘉,萍乡人。靖康初,为太学生。从陈东伏 阙上书,请诛蔡京及用李纲。退诣开封,责府尹王时 雍曰:‘初见献熙丰十事,将喜君有为,乃今奸邪如此’。 时雍唯唯。执政者见嘉辈论事曰:‘诸公日止食国家 二升米耳,吾徒有愧多矣’。后终廉州司法参军。 夏颖达,德兴人,甫冠举于乡,补太学生。靖康初,金兵 至,上”命李纲、种师道与之决战。执政惑和议,讽谏台 劾罢之。达率同舍生陈东、刘铨等六十馀人伏阙上 书,复用纲,民情大悦。时张浚开阃江、淮,上手书付浚 曰:“夏颖达上书切言,朕嘉其忠,屡欲召用,恐启侥幸 心,可带行,前途稍有劳迹,为朕补奏之。”遂留张浚幕 下。浚命其子拭师事之,受经术,后奏补惠“州文学。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